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信息分析的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很多小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数学,可以从主观以及客观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第一就是因为很多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所以其注意力较差,并且没有持久性,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很难达到其预设的目标。客观原因就是因为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并且很多抽象知识都是十分枯燥的,所以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难以激起兴趣。所以就可以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来把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育中趣味性以及知识性的结合。比如说在多位数的写法这一节数学课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去教导怎样去写多位数,这种讲课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转移注意力,在课后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加强记忆。但是在引入了信息技术之后,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视频,在视频中插入多位数来进行播放,比如说中国的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有13亿人民,在播放视频之后老师可以提问哪个学生可以写出视频中提及的数字,然后再对如何进行多位数的书写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进行数学知识的传达,还可以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引入,还可以通过图像文字声音以及动画等结合来调节课堂气氛,同时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对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节课程进行教学,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色彩以及动画来对三角形进行旋转展示,通过三角形在动画中的平移以及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形状,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三角形的特点以及性质,不仅有利于学生去观察和思考三角形,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二、呈现数学过程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针对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让学生知其然是不足够的,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去理解数学知识。比如说在对圆柱体的表面积进行教学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演示,在动画中切割圆柱体,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圆柱体的构成,以及其面积的计算应该怎样来进行。通过动画的演绎学生可以得知圆柱体的表面积就是顶部与底部的两个圆形以及中间的矩形,然后再通过慢动作的回放去展示矩形面积怎样来计算。这种动画的展示再结合现场的操作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与实验展示比起来具备很多优势,尽管实验展示具备更为直观以及趣味性等特点,但是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等可以具备跨时空等特点,比如说在上文中的圆柱体面积计算中,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可以去展示多个物体的运动,然后展示圆柱体的形成以及分裂,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不同区域进行变色来让学生更为了解。当然,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实验的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引用并不意味着传统教学手段的抛弃,而是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
三、动静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抽象和具象的转化、动静结合等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知抽象知识点。比如说在小学数学阶段中对于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面积的计算。因为平行四边形本身的重要性以及推算的难度等,是需要对此来进行设计以突破难点的。比如说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出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四边形中标记处高,然后利用动画技术来移动高的位置,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以及一个梯形,然后可以移动三角形的位置到梯形的另一侧,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其实平行四边形就是矩形的变形而得来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得知平行四边形与矩形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两者之间在面积上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思考等就可以得知平行四边形以及长方形之间的长是相等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样两者之间的面积其实是相等的。这样设计就可以充分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
四、辨析概念
数学概念就是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更为掌握数学知识以及提高其实际解决能力的基础,但是因为很多数学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就会导致学生非常难以理解。比如说笔者在批阅试卷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学生都会把图形的面积与周长之间的区别搞混,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对面积以及周长进行概念确定的时候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的,并不是在深入理解之后进行的定义。这样就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加强理解,比如说可以使用闪烁效果来突出周长,通过颜色区别面积,这样学生就会理解周长是闪烁的部分,而面积是变色的部分,这样学生就会更为了解面积与周长之间的关系,通过概念的明确来从感性认识来上升到理性认识。
结语
根据上文的论述就可以看出把小学数学阶段的概念学习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其积极性,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来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通过动静结合来进行学习,发掘出学生学习的潜力,拓宽其思维,起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让学生可以更为轻松的学习数学概念。
【参考资料】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278-01
网络词汇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日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却存在多种不同看法。下面我将就网络新词的概念和生成展开讨论。
一、相关概念
(一)词的概念
根据现代语言学之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第一原理,站在世界各种语言大融合的高度,我们可以得出:词,作为语言符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任意的,而语言研究,似乎也确切应该建立在任意性的原则之上。因而,词只是具有某种发音的表意符号。词的概念,至今没有准确的定义,而只是通过其作用或者功能来描述和说明。
下面,让我来给出我的详细解释。
首先,一般我们认为词存在的基础也就是音位和义位。而语言的传承使得我们今天的语言,就汉语而言,与古代语言有着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联系。在这传承过程中,音位相对于义位保持相对稳定的变化。而义位,扩大一点,就是词的意义,却通过词义的扩大、缩小、降格、升华、转移以及委婉用法等,发生着比较显著的变化。而不管是音位还是义位的变化,都无疑不会不受到环境的影响。因而,从时间纵轴上来看,环境对词的发展,特别是义位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因而,对于一个不断有着变化的事物,我们无力定性定量地给出其准确定义。但是我们同时又无时不刻不在借用其信息、表情、祈使、美感、酬应抑或其它功能,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生活。
(二)新词的概念
基于以上词语概念的讨论,我们现在似乎可以得出所谓新词,也就是在音位或者义位上有变化的词。而基于来源、符号类型、形成方式、语义等不同标准,前辈学者们已经给出了多种不同的新词分类方式。例如在21世纪华语新词典中,就有谐音、音译外来词、字母词、半字母词、英语词、方言词、地区词、简称、缩写、逆序词等数十种分类,诸如DV、T台、download、马大嫂、一口价、酱紫、斑竹等。
(三)网络新词的概念
网络新词,大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而争议的关键在于诸如O(∩_∩)O、逡约氨砬橥嫉仁欠褚彩粲谕络新词。
以上词的概念的讨论,是以所有语种为基础。就但以某一种语言而言,除了音位和义位以外,词形也是必须纳入词的概念考虑范围内的。例如,现代汉语和甲骨文,如果不加词形考虑,试问他们是属于统一语言吗?否则,我们为什么不说楔形文字和汉语也是同一种语言?否则,哪里还有所谓的汉语、英语、拉丁语等等不同语言。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视野放大一点,类似的语言符号,同样是汉语言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不承认它一定会是整体语言中的经典,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整体语言中躯体语言的存在。就像我们对待粤语、闽南语、藏语等汉语中的小语种一样,这些小语种是汉语在音位上的不同变体姐妹,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网络语言这个在形态抑或说外貌上变体的同胞?
二、网络新词的生成成因
(一)网络自身的特点
网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网络的源头源自计算机,而信息量的冲击是计算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爱尼阿克。它诞生于1946年2月14日。 但是它为什么叫爱尼阿克?为什么是在1946年那个时侯?他的英文ENIAC也就是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的简写,中文也就是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而1946年,正是二战时期,ENIAC的诞生,本身也就是为了计算炮弹弹道。计算炮弹弹道是可以用人脑手工操作的,但是机械运算上到底是人亲历而为比较快还是ENIAC比较快?ENIAC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而已。在这里,我更想强调的是,冯・诺依曼先生为鼻祖的精英们现在已经将计算机的功能和水平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如果说我们追求的没有速度或者效率类似的字眼的话,这是实在让我难以置信的。
其次,由于计算机网络本身不具备人的主观思维能力,不能表达人的感情和思想,广大网络用户难道就不表达自身感情了么?这一点,我下面的第三点马上将要讲到。
(二)词语的特点
从历时的角度看,无论哪种语言都是前一时代的继承物,但是在某一共时层面上,当前执政者势必要行使其各种职能来使当前语言形成一定的实体和系统。因而,某一时代的语言,必定带有当前社会的属性。
而当前社会,例如中国,的社会具有哪些属性哪些特点?信息爆炸、后现代化、全球化大同化、不断创新、高节奏高速度等。网络新词不正是应运而生的社会产物吗?而语言符号化、文字图案化、冗长简单化等等,不正是网络新词的特点吗?如果说同性恋亚文化正在渐入主流,那么是不是也应该有极其相似的原因来接纳网络新词?
而与此同时,词语的价值就在于其职能,也就是说通过词语与词语的相关性,我们能组成一定的有意义的单位,从而使词汇获得其存在价值。因此,词汇的价值是关键。网络新词,只要能够表达一定的意义,那么它就有存在的空间。
(三)网络用户的特点
在网络自身的特点中,我已经提到,网络用户希望在无生命无思想的机器的帮助下传达人类的主观情感。而这真是促使当前网络用户的主体,广大中青年,追求个性解放的一种途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都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同样希望在网络世界的万万人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而语言词汇的如发起想和灵活应用无疑不是一种可行途径。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力量,正是很多学者已经谈到的网络语言特点的内驱力。这些语言特点一般可以概括为简洁、灵活、新奇等。
其次,客观条件的偶然诱使也是一个原因。(~.~),这是所有键盘都可以敲出来的简单符号,组合到一起也就是有意义的微笑表情。相对于“微笑”这两个汉字,在不太正式的场合,追求个性和自由的人们是可以有不同主流的选择的。而这些客观条件诸如键盘设置、偶然错误、输入法等。
结语
词汇的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词汇的多样性作为后现代化的一部分,同样能为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增光添彩。以更广阔的胸怀接纳多样的语言文字,以更敏锐的目光去审视语言发展的后现代化心理,我们必将使后现代生活更主流更现代。进而更有效地解决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建构网络语言的发展模因模式,促进语言文字在历史长河中的可持续发展。
おげ慰嘉南祝
[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屠友祥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
随着图书市场的发展,出版社间的同质化竞争也越来越明显,许多出版社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品牌宣传的投入,认为只要投入大,覆盖面广就能形成良好的宣传效果,其实这是个误区。图书品牌宣传的重点在于目标读者的针对性,而这种针对性是建立在出版品牌形象来源分析的基础上。
品牌形象(Brand Image)指的是存在于消费者记忆之中,与某个品牌相连的联想,也就是消费者已经形成有关品牌的知觉组合。
品牌形象是一个复杂而且带有情境性的系统,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了不同的品牌形象模型。由于贝尔模型简单、直观,也比较系统、全面地概括了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适用性广,本文采用该模型进行分析。
一、贝尔模型简介
贝尔认为品牌形象通过公司形象、使用者形象和产品服务形象三个子形象得以体现,而描述品牌形象好的起点是消费者对品牌相关特性的联想。这些联想可以分为“硬性”和“软性”两种属性。
所谓“硬性”属性就是对品牌有形的或功能性属性的认知。例如对于图书而言,相关的硬性属性就是知识、文化、出版社有形资产等。这种硬性属性对于品牌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品牌一旦对某种功能属性形成“独占”,其他品牌就很难再以此属性进行定位。“软性”属性反映品牌的情感因素,青春校园小说就容易让人联想到阳光的学生、自由恋爱和积极奋斗。这种软性属性已成为区分品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这种情感一旦建立,就很难为人所模仿。
消费者将企业的各种相关信息和公司产品的使用经验整合形成企业形象,这是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称为组织形象。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革新性、历史延续性(如企业的历史、规模、实力等)和社会营销意识,以及给消费者的信赖感。
使用者形象是指品牌使用者的人口统计特征,这是“硬性”方面的特征。另外还包括使用者的个性、价值观和生活形态等软性方面的特征。产品服务形象是与产品服务本身功能或所带来的利益特征相对应的品牌特性。另外,产品产地、包装,以及其所能满足的需要等特性都构成产品服务的形象。
这三个不同的子形象对品牌形象的贡献依据不同的产品/品牌会有所不同。就像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企业形象对于联想电脑品牌形象的影响就很微弱。积极的公司形象将加强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感知。
二、《新概念英语》的品牌形象分析
《新概念英语》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培生教育出版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出版,其作者路易・亚历山大是世界著名的英语教学权威。《新概念英语》是一本深受英语爱好者喜欢的图书,为何其能够在市场上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本文结合贝尔模型进行分析。
根据贝尔模型理论,《新概念英语》的品牌形象包括:图书形象、出版社形象、读者形象三个部分。
1、图书品牌形象
在外语学习图书中,《新概念英语》图书的价格适中,在价格上该书没有多少优势。同时在装帧设计上,该书也没有突出之处,但在内容上,《新概念英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新概念英语》在引入中国时,“专为中国的英语学习人士而改编”、“更新换代”、“简洁精要”等内容特征让读者能够接触到听说读写方面的系统学习。读者也常常对《新概念英语》中一个个经典地道、风趣幽默的小故事散发出的天真质朴的魅力记忆犹新、赞不绝口。读者不单单能够从故事中学习英语,同时能够通过书中的小故事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风俗。在读者心目中这本书的形象是“简单易学”、“内容全面系统”、“学习效果好”、“全球读者公认”。
2、外研社的企业形象
外研社的硬性属性有:外语图书种类、销售渠道、实用性、企业发展历程、国内出版商、市场占有率、版权贸易能力。软性属性有:外语学习类图书的研发能力、品牌宣传能力、社会责任、读者口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外研社就开始了外语教学图书的选题开发,在20多年的发展中,外研社在外语图书的开发上不但涵盖了英语、俄语、法语等大语种的学习用书,还针对不同语种国家的读者开发了汉语学习图书,所开发的学习图书细致到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被誉为“英语图书产业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外研社这种英语图书产业“领导者”形象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独特的稀缺资源,它能让外研社的企业形象更有排他性。
外研社的发展是伴随着全国外语爱好者一起成长起来的,每到一个历史阶段,外研社总是能够捕捉到最新的外语学习的热点。1995年,外研社作出由数量增长型向优质高效型转移的战略部署,力革图书品种芜杂、选题平庸的积弊,集中精力,抓拳头产品,实施精品战略。从市场挖掘精品,以精品营造市场。1999年外研社逐步走向“以教育出版为中心”的发展道路,“面向全民外语教育,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终生教育”。进入2000年以来,外研社提出“以出版为中心,以教育培训和服务为两翼,产、学、研结合,形成综合发展的服务平台”,进入了一个纸介、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多媒体、立体化出版的繁荣时期。从外研社这些不断调整的发展战略来说,可以看出外研社敏锐的市场判断力,也能从中体会到外研社“发展求新”的形象。
外研社在全国小学英语教材市场占有1/3左右的份额,在英语读物和一般英语图书市场上更是稳坐第一把交椅。据统计,2008年外研社在英语图书零售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6.33%,超过第二名到第四名的市场占有率的总和,在英语读物和基础英语图书市场的占有率则分别高达22.06%和48.64%。市场占有率说明了读者对外研社图书品牌的认可。
在版权贸易方面,外研社更是走在了其他出版社的前面,在由北京市版权局主办的北京地区版权贸易“十佳出版单位”、“十佳版权经理人”和“金牌版权经理”评选活动中,外研社曾经多次获得“十佳出版单位”,外研社的多位员工获得“金牌版权经理”。外研社的国际合作模式也从原来的引进版权,发展到现在的“实力联姻”模式,通过合作双方共同策划选题,共同拥有版权,共同推广销售,甚至共同投资来实现效益最大化。现在外研社无论是品种上还是发行码洋上,国际合作项目在外研社的比重都达到了30%。
外研社对于自身的品牌宣传也非常到位,不但经常策划一些英语学习交流会,还积极和媒体合作。从《新概念英语》到书虫系列,再到最新开发的青少年英语学图书,是外研社以 《新概念英语》的品牌效应为基点开发的系列图书,不但扩大了整个系列图书的品牌价值,而且还引发了英语图书出版热。
3、目标读者形象
对于《新概念英语》的使用者来说,其硬性属性影响比较小,因为这本图书读者适用层面非常广泛。在软性属性方面,《新概念英语》定位的群体比较宽泛,照顾到各个阶层读者的需求。
但是读者形象还受到群体的影响,随着群体特征的改变,读者形象也会随之改变。特别是读者形象软性属性中的价值观、爱好等,虽然在一定时间内是保持稳定的,但是读者还是会根据群体的反应作出细微的调整。《新概念英语》的读者群体范围广,图书内容常会成为群体讨论的话题,一些读者为了不被群体孤立,会改变自己的个体特征来适应群体,读者的品牌忠诚度较高。
结 语
综上所述,《新概念英语》的品牌形象主要来源于图书内容,这也是图书出版的核心,如果没有内容作为支撑,那么图书品牌就缺乏了宣传基础。
其次,企业形象也是品牌形象的来源之一。外研社在出版界具有较高的声誉,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的200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外研社的品牌价值达23.92亿元,这是企业实力最好的诠释。
由于不同的图书有不同的品牌形象,因此出版社也会采取不同的品牌推广策略,品牌形象来源的侧重点也会不一样。不过由于贝尔模型本身没有考虑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分析品牌形象来源构成时会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显现,但是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品牌形象的突变,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①董俊虹、董芳,《基于贝尔模型的翻译过程心理认知探究》 [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12.42-46
一、概念图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概念图会把某一个主题内容的相关概念,放置于某种图像中制成图标,通过连线或者箭头标注,把概念与命题相互连接起来,并且标注两者间的关系或意义,完整图形则条理清晰地显示出主题有关概念的含义与规律。
二、概念图的优势
概念图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具有优越性,具体体现在这几个方面:①概念图具有经济性特征,能够使知识表征的经济方式得以实现;②概念图具有表征性特征,使知识构造更加直观鲜明,通过图形图像传达的信息比文字或口语表达的信息更加一目了然,便于人们记忆;③概念图具有可视化特征,通过整合某个主题的相关知识,把所有元素按照其内在规律建立,则形成一个具有可视化意义的知识框架;④概念图具有艺术性与科学性,其构建必须遵循知识的科学依据,保证图形图像传达的艺术意义,避免因构图杂乱无章而影响人们对其产生排斥心理;⑤概念图具有结构化特征,构建知识大多数都会有一个核心概念,以此把其他知识辐射并串联起来,完整的图标是系统的整体知识网络。
三、概念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概念图,既有利于教师丰富教学方式,又有利于学生整理和理解知识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概念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体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
高中物理相较于初中物理,在知识难度上更进一层,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概念的理解与记忆。而学生要把新接触到的知识归纳同化于自己的框架之中去,必须要运用一些有利的方法,先行组织者策略就是其中比较可靠有效的方法。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建立在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注重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衔接,提倡在新旧知识之间做合理的过度和陈述,那么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概念图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平抛运动的内容时,结合学生之前学习过的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点,构建概念图,并且最后提出疑问:应采取什么方法分析平抛运动。这样的知识构建和衔接,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自身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二)检查学生前概念
许多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在接触物理课程之前,在显示生活中对物理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与实践,因此容易形成一种前概念(preconception)。例如,现实中有人误以为觉得只要用力即是做功。学生也有可能有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不利于其在高中物理课堂接受正统知识,对概念的理解会有误差。这种情况,利用概念图能起到揭示前概念和科学概念矛盾的作用,通过图像对比,检查学生前概念情况,利于学生认识前概念的片面性,逐渐转化为科学概念。
(三)促进学生间的探究合作
应用概念图不仅仅是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使用的教学方式,还应当是教师传授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策略。而让学生自行制作概念图,有利于学生思考概念间的关系。例如,学生要亲自制作某一主题的概念图,就必然要了解相关概念的核心内涵,明白哪些概念具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具有怎样程度的变化等等。整个制作过程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发散思维,在脑中构建知识框架。同时,还会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提倡同学间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生间相互交流,能够彼此交换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根据现有的线索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最后找到解决答案,制作概念图方案,过程能够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教学重要思想。这样良性的互动,通过概念图作为线索而展开的教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范围,培养师生之间、同窗之间的情谊。
(四)协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循序渐进的,相互之间具有系统性,也有联系性。部分学生由于某些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知识之间的关联有时也会出现断层现象。最普遍的反应就是,有些学生认为物理同数学公式一样,是由数学符号与公式组合而成,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概念产生的原因与意义,因此,很容易就把知识遗忘,不会举一反三,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的范例,一到考试时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还是不会解答。针对这样的现象,概念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课后整理知识。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理解物理知识概念的关联,才能有效延长对知识的记忆时间,系统化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诱发学生对探索物理知识更有热情,在复杂过程中享受物理的魅力。
(五)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概念图虽然结构看上去并不复杂,但是却能从学生对层级结构的理解,分析学生对已学主题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学生针对概念图列举的实例,能够判断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程度,以及对概念意义的认识深度;从学生亲自制作概念图中运用到的图形和衔接语,或是图形构造的完整度,能够反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情感。其实这三个方面,就是反映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能够客观地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对物理知识的情感态度体现出来。概念图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制作的概念图的宝贵信息,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客观评价,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策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能力与记忆能力;通过制作概念图,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思考,并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在课后进行系统复习,尤其是成绩中后水平的学生;可以促使学生与教师其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在社会转型背景下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创新企业产品工艺和产品理念。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我国的企业要想完成现代化的转变就需要解决两个必要的问题,一个是企业需要不断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另一个就是企业需要从封闭式的发展模式向开放式的发展模式以及从国内经营形式向全球化共同经营的形式转变。要想将问题完全解决,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有企业发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就是创新,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创新发展这一要求。
二、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
信息化为企业经济的市场化提供了生产力基础,过去“以产定销”的计划经济时代已经结束。目前市场竞争已经由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企业形象、是企业的“综合经营力”两个方面决定。为此,构建不断适应市场的应变系统,强化企业的策划力与创新力成为了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知识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
信息被称为“世界经济的生命线”,目前正在逐渐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并已成企业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知识经济就是信息经济,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产品结构和创新走向,传统的发展模式正被不断注入的信息和知识要素所改变。因此,企业应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了的形势,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适时作出管理变革和创新。
3.企业现状和深化企业改革的要求
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其经济增长方式就应当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从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上来。目前人员素质差,技术水平低,成本耗费大等问题困扰了很多企业,很难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条件下提高煤炭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规模经济,利用现有生产能力进行挖潜、革新、改造,走集约经营路子;通过节约和优化组合提高生产要素来提高产品质量;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来提高生产要素质量。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来能激活管理创新。
三、做出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假设
目前我国社会的转型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以前的传统农业社会相现代化的工艺社会转变,在这个开放型的社会,其管理也必须要开放,不同管理理论与思想之间的互动和融合使得管理也开始深层变革,同时也引起了社会转型和管理转型之间关系的讨论。
Chandler在编写《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管理革命》时,其中表达的理论就表明了企业管理创新的一部分就是企业组织的创新和发展。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也提高了企业的复杂性。这就形成了经理阶层的职业化和科层式管理方式。
1.假设一:企业管理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
社会文化社会是会影响到企业管理,而企业管理也是会影响到社会文化。当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相一致时,能够促进企业高效正常运转,并可完成目标。在社会文化中是可以体现企业管理,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了企业管理文化、理念等。为了促进企业管理成功,可以很好的利用社会文化。
2.假设二:推动企业管理者的创新
在假设企业创新人时,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是会进行自主创新,并会取得显著的创新效果。企业管理者的创新人假设可以有效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创新中,企业管理的实际效果更好的推动了企业管理,也可以更好反映出企业管理创新和创新人的关系。
3.假设三:企业管理转型假设
企业管理转型是有效变动企业管理中的组织管理模式、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及企业管理价值等方面的关键条件。在社会转型背景中,社会中任何形态的转变都会涉及到企业管理转型。在社会形态转型过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了企业的转型。
四、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模型
Pierre-Jean Benghozi区别了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当代潮流下,比如多元化、不稳定、竞争激烈及技术变革的加速等,企业不仅要创新技术(绩效、可靠性)和经济(营销策略),也要进行管理创新,如内部协作流程、发展费用的控制、个人管理等,这时就在市场和技术范围中将管理创新剥离出来。
1.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要对社会经验进行有效归纳总结,以此建立概念性质模型
它将传统理性作为主要原则,人们借助传统知识和经验对世界背景的道理进行理解和总结。和企业管理相关的传统理性有着很多,比如一系列的人性论,像人性本善理论、理性人假设等方面,这些都是传统企业管理经验的升华以及企业逻辑的延续,也是归纳和总结的社会经济。
2.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是由经验方法得到的,在传统理性发展而来,但要有效结合企业传统理性和实用理性,才能让人们认同企业管理创新模型所具备的使用性和可靠性
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是要对管理时空的连续性进行肯定,并要按照管理工作的普遍性和特色性对管理创新概念模型进行确定。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传统理性本身具备的属性也有着不合理的理性。因此,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在基于传统理性时,也要获得实用理性的支撑。因此,在判断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时,要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分析,使实践活动得到准确验证。在得出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式时,要贴合经验模型偕实用,并有效共用传统理性与实用理性。
3.有效研究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全面分析企业的管理创新问题
近期在成都某中等层次中学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时间是他们刚学完函数概念,分析结果发现:有4%的学生认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数,19%的学生认为函数是方程,有77%的学生认为函数是变量.这说明变量定义函数还没有被所有的学生接受.有72%的学生只愿意用解析式表示函数,6%的学生愿意用表格表示函数.说明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在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统一起来,学生还是习惯用精确的解析式表示函数.在理解函数概念中“自变量取某一值时,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时,只有 1 3 的学生理解正确.这说明学生在理解对应时有较大的困难.另外学生还不习惯看图像,也不善于从图像中发现信息.
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第一次遇到的一般意义的抽象概念,学生理解上存在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函数概念有许多复杂的层次和许多相关的下层概念,这样,函数成为中学数学中最难教、最难学的概念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2 函数概念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函数是贯穿于初中及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函数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中学数学知识的组织结构看,函数是代数的“纽带”,代数式、方程、不等式、数列、排列组合、极限和微积分等都与函数知识有直接联系.并且,函数还是数学的后继发展的基础,这一章的内容对高中数学中各种初等函数的学习以至高等数学中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研究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函数知识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也往往采用函数作为建模的基本工具.函数既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又超越了千变万化的课题的个性,其内涵极为深刻,外延又极为广泛,所以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4]
3 关于“函数”这个概念
3.1 数学史中关于函数的发展
函数概念从产生到完善,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不但因为函数概念系统复杂、涉及因素众多,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函数概念的不断发展,数学思维方式也发生了重要转折:思维从静止走向了运动、从离散走向了连续、从运算转向了关系,实现了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在符号语言与图表语言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与常量数学相比,函数概念的抽象性更强、形式化程度更高.[5]
3.2 变量与常量
初中课本中变量被当成是不定义的原始概念,而变量是函数概念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数学中的变量概念与日常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人们对变量的普遍理解是,在日常生活中,“变量”应该是变化的,不确定的.但数学中的变量包括常量,常量被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变量.另外函数概念中变量的意义更具一般性,既可以作为数,也可以作为点;既可以作为有形之物,也可以作为无形的东西.
3.3 函数概念表示的多样化
一方面表现在定义域、值域的多样性,可以用集合、区间、不等式等不同形式的表示;另一方面表现在它可以用图像、表格、对应、解析式等方法表示,从每一种表示中都可以独立地抽象出函数概念来.与其他数学概念相比,由于函数概念需要同时考虑几种表示,并要协调各种表示之间的关系,常常需要在各种表示之间进行转换,因此容易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3.4 定义中的抽象因素
函数是在初中遇到的第一个用“数学关系概念定义法”给出的概念,解释它的本质(对应关系)的叙述方式与先前所学的诸多数学概念的叙述方式是不一样的.y=f(x)表示了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一个字母都有特定的含义.但这种含义仅从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我们不能通过“f”来想象对应法则的具体内容,也不能通过x(或y)来想象定义域(或值域)的抽象性到底是什么.这种抽象性大大增加了函数学习的难度.
4 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初一学生大多是从公用性定义或具体形象描述水平向接近本质定义或具体解释水平转化.理解掌握抽象概念有一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主观的、具体的内容,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抽象概念,还抓不住其本质属性,分不清主次的特征.初二是掌握概念的一个转折点.初三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能逐步地分出主次,但对高度抽象概括且缺乏经验支柱的概念,还理解不深.[6]
当学生的概念形成水平较低时,不理解它或在认识上感觉困难是正常的.学生只有通过大量客观事例,认识变量的概念,理解量与量的相异关系,才能形成函数概念的描述性定义,获得朴素、直观的认识.
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形式逻辑思维水平.初中生以形式逻辑思维水平为主[7].函数是一个辩证概念,而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还处于很不成熟的时期,看问题往往是局部的、静止的、割裂的,不善于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还不能用辩证思维的思想来理解函数概念,这与函数概念的运动、变化、联系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例如,学生常常认为,“x”代表一个单个的数(可能是未知数);求函数值就是把数带入“公式”中的字母运算;学生常常把函数概念与“公式”等同起来,因此函数的动态性、变化性在思维中不能得到充分反应.对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来说,建立函数这样一个复杂的概念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5 新课程理念在初中函数概念内容中的体现
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重结果.新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结果的形成过程.新教材中,“函数”部分,大量的材料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这种题材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种题材要求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亲自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在新教材中,有关“函数”的内容不再是初三一次性学完,而是分布在初二、初三等不同阶段分段学习.教师要重视函数概念的教学,同时注意尽早、分阶段向学生渗透函数思想,逐步使学生形成函数思想方法.这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新教材中,有关“函数”的内容,通过大量生活中的例子把图像、列表等形式表示的函数都呈现出来,以便多角度认识函数.而且教材增加了许多“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如前言、例题、习题、阅读材料等,这样的教材,信息量大,知识含量高,更重要的,它不是只注重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它引入概念的方式是:实际例子(问题)数学概念实际问题.这种方式借助实际问题情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函数,又通过函数应用举例,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另外,内容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图文并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更重要的是,这种题材呈现方式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而且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这样的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习者的因素,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6 初中函数概念教学的策略建议
6.1 注意尽早进行函数思想方法的导学
事实上,函数观念的培养在小学就已经开始了,进入中学,随着代数式、方程的研究也慢慢地渗透着这种思想.如果注意在学习与函数有关的知识时,经常地向学生渗透“对应”的观点,那么在初二学习函数概念时,学生就能较顺利地接受函数这个概念.
6.2 在教学中把握渗透函数思想及函数思想方法
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函数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8]:首先,函数思想集中反映了变量(自变量)与变量(函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其次,对应是函数思想的本质特征.再次,自变量的变化处于主导地位,在函数y=f(x)中,y与x的地位完全不同,x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变量y处于依从地位 .函数的值域是由定义域通过对应法则所决定.因此,自变量的变化范围是函数的另一个基本因素.
函数的思想方法在理解函数概念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的主导思想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具有其他思想方法所不及的指导作用.函数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对函数思想的领悟和掌握,而学习过程中函数思想方法的渗透,又可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9].
6.3 让函数概念教学走向生活化
6.3.1 阐明常、变量的客观存在
常量在现实生活中, 随处可见, 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常量的身影.同时,认识变量的普遍存在,我们的周围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有些变化着的量可以用数来刻画.
通过从常量到变量,继而思考变量与变量间的关系,自然过渡到函数概念,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力图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得密切联系,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引入.
6.3.2 多列举实例
函数的概念要理解透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设计函数课的教学过程时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必须由浅入深给学生一个逐步加深认识的过程.可给学生呈现一些函数的简单实例,例子要结合实际生活,也要紧紧结合教材内容.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抓住这一点,不管是开始的情景引入,还是后面的例题讲解和课堂演练,都要选择贴近生活的例子,从而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函数概念教学时,不要一味地按照教材原有的模式把内容给呈现出来,应试图通过整合教材,加入一些课外的,与本地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来把新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引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函数教学过程中要多举例,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反例提供了概念学习最有利的辨别信息,让学生进行函数正反例子的辨析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在函数概念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列举正例,使学生的视野受到束缚,也应通过构造适当的反例函数,澄清学生的模糊和错误的认识,促进学生正确的函数概念的建立.
6.3.3 重视数形结合
“函数是表示任何一个随着曲线上的点变动而变动的量.”函数自产生就和图形结下了不解之缘.函数的表示方法之一是图像法,即通过坐标系中的曲线上点的坐标反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表示方法的产生,将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提供了数形结合地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函数解析式与图像的结合这两方面的互补,体现两者之间的联系,突出两者间转化对分析解决问题的特殊作用.
6.4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因而,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非常必要.小组交流学习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合作性、参与性、主体性,适时开展小组交流学习一方面可以达到深化本节内容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精神.教师理应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建磐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简冬梅.函数概念的演进与函数教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
[6] 徐向君.数学概念学习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7] 田万海.数学教育测量与评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8] 肖柏荣 潘娉姣.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数学示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摘 要:科学与公众的关系在当代社会语境中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信任问题的凸显,为了深入认识它,我们需要对其中最基本的概念进行理解和说明,为此本文首先对“信任”概念的来源、内涵与实质进行了解释,然后对“公众”一词在西方世界中的界定和当代社会新角色的变化展开了论述,最后指出了对科学语境中信任与公众这两个概念分析的意义。
关键词 :信任;公众;科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254-02
科学与公众的关系经历了从最初的科学普及,到公众理解科学,再到今天的科学传播阶段,这无形之中反映了两者之间发生了复杂的、深刻的和微妙的变化,科学不再是想当然的获得公众支持和信任的对象,公众也不再是被动的、无知的庸庸大众,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不同就是公众的主体性意识的苏醒和增强,公众对科学的信任问题浮出水面并日趋尖锐化。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信任问题是科学与公众关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为了全面地厘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信任和公众这两个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这是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一、什么是“信任”
1 从词源上认识“信任”
在《说文解字》中,“信”是这样得到解释的:“信,诚也,从人言。” 在《辞源》和《辞海》中,“信”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诚实、信任、信用、相信、的确、任意、契约、凭据、使者、消息等。可见,在古代汉语中,一个“信”包含了若干个意思,人们可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是哪一种“信”。比如,诚实和信用是对被观察者特质的说明,信用是一种特定的诚实,它强调的是守约重诺,而诚实则包括了信用,而且比信用的范围要宽。“任”字有以下意思:任用、官职、保举、承担、堪、信任、听凭等。在《辞源》中没有“信任”一词,说明在先秦时代没有这一词汇。“信”与“任”最早系结在一起可以追朔到《论语》。《论语·阳货》中说:“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庄子也讲到:“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 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到 “信”是“任”的前提,“任”是“信”的目的和归宿,“信任”就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辩证统一。对于英文中的“信任”一词“trust”,社会学家史蒂文·夏平认为,“信任”(trust)和“真理”(truth)与德语词汇“树”(tree)有一种启发性的语源学联系——像树一样巍然屹立。因而就一颗像树一样,信任/真理就是某种可以依靠的、持久耐用的东西。没有它作为依靠,你就不能做任何事。1
从中西方不同语系对“信任”一词相近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信任”表达出一种对于“我”之外的人或事物的理智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接纳,并愿意将一些事情托付与我所信任的他者的状态。由此,信任的结构中必然的包含着主客体的关系,即实施信任者称为“信任主体”,将被信任对象称为“信任客体”。
2 “信任”概念的内涵与实质
《现代汉语词典》把“信任”解释为“相信而敢于托付”,这是“信任”在现代社会中最为基本的含义。信任发生的根据是客体相对于主体而言所具有的某种可靠性,如果“可靠性”被归属于一个人或一种事物,那么,当我们表示相信该人或该事物时,就是相信他将像他一直行动地那样继续行动,或者像那些非常像他的那一类事物曾经行动地那样行动,人的可靠性主要表现为能力和信用;而事物的可靠性则常表现稳定性、有序性等。信任包含明确的预期,它建立在对他人未来表现所进行的推测的基础上。给予对方信任,我们就好像确切地知道了未来,因此,社会学家卢曼深刻地指出:“显示信任就是参与未来,就是表现得好像未来是确定的。”2所以,信任的实质就是一种期望,这种期望分为两种:第一,对信任对象履行其信用责任的期望;第二,对信任对象履行其角色的技术能力的期望。实施信任的主体对特定对象处于不了解及不能确定其变化态势的状态,这是信任概念的核心。假如我们能够被赐予无限的计算和分析能力,能够发现或者预见到事态发展的所有可能性,甚至能够确切地知道到底哪一种可能性能够成为现实,那么,信任也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而在不知道或不能确定他人行动的条件下,我们将不得不在信任、不信任及将信将疑三者中做出“抉择”时,信任就显得特别重要。同时,信任还是一个阈值。其取值范围从完全不信任(0)到完全信任(1),中点(0.50)代表典型的不确定状态。相应地,盲目信任或不信任就其字面来说代表着一种倾向,即不顾证据,无条件地采纳概率的极值。3
二、什么是“公众”
1 西方“公众”一词的由来与界定
英文词汇“public”翻译成中文就是公众,这是在反对特权和贵族中,由拥有主体性、责任性和斗争性的群体组成的。二十世纪后期,公众这一名词在科学语境中有了更加广泛的潜在意义。英国皇家学会在1985年《公众理解科学》4的报告中把“公众”界定为从事非科学研究的人,并划分为五类:追求个人的满足与财富的独立个体;作为民主社会成员履行公民职责的个体公民;从事技术性及半技术性职业的群体,其中绝大多数人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从事管理工作、专职性工作及商业活动的人员;在社会中负责制定政策做出决策的人,特别是在产业部门和政府担当要职的人。“公众理解科学”中“公众”的概念是在“缺失模型”的理论之下定义的,它假定公众缺少科学知识,需要对他们进行传播,随着公众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的增强,公众的科学素养就会提高,因而也就会更加支持科学,对于社会的发展就更有益处。在这个理论中,公众被视为毫无差异的个体,被构想为对科学无知的、被动的受体,是科学忠实的仰慕者和追随者。而事实上,一些案例研究表明,正如对坎布里亚羊事件、公众对生物技术的态度及欧洲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等案例进行的调查研究所显示的那样,在现实中,存在着公众对于科学的一种对抗和不信任。
2 当代科学语境中公众的新角色
科学作为一项独立工程的合法性在今天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地质疑,公众在科学中的作用也必须重新给与考虑。作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问题,公众不再继续被抽象为一个假想的知识消费群体,也不再被简单地视为一个无条件地渴望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庸庸大众,他们渴望平等的对话、交流和参与。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经济、政治、教育以及其他领域都有交界,公众和科学也因此有很多不同的“界面”,在不同的界面中,公众表现出不同的社会角色,比如,科学的见证者、消费者、支持者等。
公众作为见证者的角色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便以各种形式出现了。比如,为了证实实验结果并确保作者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公众曾经作为目击者的身份存在过。在今天,当科学体制的传统程序遭到破坏时,公众仍继续作为重要的见证者的身份而出现。在特定的紧要关头,有些科学家在他们的研究正式出版或呈送给他们同行之前,可能会倾向于利用报纸或其他大众媒体来宣布他们的科学发现。
当今世界商业化、娱乐化的趋势使科学也不能脱俗,轰动的科学集会、展览、电影等都已成为旨在吸引注意力的大众科学传播媒介。如此,科学大众化使它成为了公众消费的一件商品。作为消费者,公众直接地或间接地面对科技成果,并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反映,比如,随着转基因食品在市场的上架,消费者需要自己做出决定:是选择“天然自然”的绿色食品还是相信专家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建议而购买它。这正是公众作为“消费者”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公众通过这种方式潜在地影响到了科学的发展。
当科学作为一件普通的商品出售,并把它的实用功能突出出来使公众认可了它的重要性,公众便会成为帮助特定科学领域争取更多资金的同盟,甚至会直接施加压力为其投资,反之,公众对科学的反对也可能是致命的。比如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由于公众的反对,基础研究资金被大规模削减,各种国家科学基金会遭到点名攻击。而在同时期的英国,公众甚至把科学家视为公民社会中的讨厌分子,很多公众似乎相信“科学家以医学探索的名义进行了很多虐待性的无意义的动物实验。”
三、结语
不可否认,科学的发展对公众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它改变了公众的信仰、行动和生活方式。但是作为纳税人,公众有权利更多地了解科学,不仅要了解科学的知识和理论,而且也对它们是如何得出的过程和实践方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必须承认的事实是:公众以不同的形式在科学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需要明白,尽管公众角色可以清楚地辨别,然而,每个人的角色都不是单一的。公众的争论或者观点有可能转变为消费者的行为或者其他,但公众责任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内部冲突也很有可能发生。并不一定必然存在整齐均一的同质的公众,公众是多样的、异质的,他们活动在各种社会语境中,并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和消失表现出不同的注意力和水平。但无论如何变化,社会的民主化使公众在与科学的关系中变得越来越主动,公众对待科学及其应用的态度,极大地影响着科学所能产生的结果和效应,也正因为如此,公众对科学的信任状况及相关的一些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正如国外许多学者研究指出的那样:“理解或接受科学与技术问题的核心在于对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价值与效用的信任。而这个问题现在与对科学机制以及政治机制的信任问题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了。如果公众觉察到的风险被公众视为科学或政治决策的结果,那么,公众的信任就会成为重要的然而并不稳定的社会资源。之所以说不稳定,是因为专家本身就造成了不确定性,是因为科学几乎对社会所希望的目标的目的性问题都没有给出答案。这些因素导致了人们对专家治国论语境下公众在科学与技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产生了重要疑问。”5通过对信任与公众这两个最基本概念的阐述,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科学语境中公众的信任问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英]史蒂文·夏平:真理的社会史——17世纪英国的文明与科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第19页.
[2] [美]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M],中华书局,2005,第33页.
[3] 郑也夫编: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第271页.
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因此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从平常数学概念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其一是有的学生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去重视它,不求甚解,导致概念认识和理解模糊;其二是有的学生对基本概念虽然重视但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真正透彻理解,只有机械的、零碎的认识,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我们才能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论证和空间想象。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即概念产生的基础
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如,在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传统的方法是给出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足间的线段长就叫作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启发学生思索: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是最短的?如果存在,应当有什么特征?于是经过共同探索,得出如果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这样的线段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地给出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还尝到了数学发现的滋味。
二、概念的教学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如何设计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概念教学中各个阶段上培养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的一点粗浅体会。
首先,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正方体为例观察异面直线)。揭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出现的背景,将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暴露给学生,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
其次,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何刻划两异面直线的相对位置呢?角和距离?揭示课题)。
第三,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用相交直线的夹角刻划异面直线的夹角)。
第四,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完全建立)。在这个过程中要渗透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这一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五,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巩固深化阶段:在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之后,应立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引入概念”时提出的问题(或其他问题),在运用中巩固概念,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理论的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如此往复,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达到培养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最后,分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深化阶段:除在运用概念时用典型的例子从正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之外,还应针对某些概念的定义中有些关键性的字眼不易被学生所理解、容易被忽视,某些概念的条件比较多,学生常顾此失彼、不易全面掌握,某些概念与它的邻近概念相似、不易区别,举反例,从反面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自由现金流量越大,企业价值越大,股东财富也越大。自由现金流量已经成为现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对许多财务现象做出解释,比如对股利问题的解释。对于那些自由现金流量为正值的企业,按照自由现金流量理论可以解释股利支付率的未预见到的提高会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相反,未预见到的股利支付率的下降会降低公司的股票价格。另外,为了对公司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最大限度地减缓冲突,许多学者认为金额为2的自由现金流量才是最合理的。其基本理念是,掌握在管理者手中的现金存量越多,管理者据其进行不合理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公司所有者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管理当局应当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的超过经营活动需要以外的现金流量即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完全分派给所有者比如公司普通股股东。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财务思想,可惜尚没有引起我国理财学界、企业界的重视。具体而论,自由现金流量即是扣除营运资本投资与资本投资之后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的所谓“自由”即体现为管理当局可以在不影响企业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将这部分现金流量自由地分派给企业的所有的索偿权持有人,包括短期、长期债权人以及股权持有人等。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讲,股东与债权人没有性质上的差异,存在的只是索偿权支付的顺序上的差异。这里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应当是利息之前、纳税之后的现金流量。换言之,在计算自由现金流量的时候,负债的利息费用不应作为扣除项,而扣除的纳税额反映的是企业在没有利息扣除情况下的支付额。
一、股权投资者现金流量股权投资者即企业的普通股东,是企业剩余收益索偿权的持有人。企业在支付了经营费用、债务利息和本金、资本投资之后如果仍有剩余现金,在性质上讲,即属于股权投资者的现金流量。对于无负债企业而言,由于没有负债,因而也就没有了利息和本金。企业投资及经营所需的全部现金均由股权资本来满足。营业收入5营业费用6利息、税与折旧前盈利/78+9:05折旧6纳税付息前盈利/789:05所得税6净收益;折旧6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5资本支出5营运资本变动6股权投资者自由现金流量从以上计算中不难看出,属于股权投资者的自由现金流量是在满足了企业的所有财务需求之后的剩余现金流量。如果为正值,管理当局可将此现金流量以股利的方式支付给股东;如果为负值,则为了维持的持续增长,必须发行新的股权资本。折旧/还有摊销费用0属于抵税费用,同时,也属于非现金费用。这些费用的金额越大,给企业所带来的抵税收益/现金流入0越多。因为抵税收益等于折旧或摊销金额乘以企业所得税税率之积。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越大,固定资产投资越多,折旧费用就越多,其给企业所带来的抵税收益也就越多。资本支出即资本预算支出,是企业为了维持或扩展其经营活动必须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通常情况下,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应当首先满足资本支出的需求。在有剩余的情况下,才以股利的方式支付给普通股股东。这即是所谓的“剩余股利政策”。企业的持续增长依赖于不断增加的资本支出,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在现金流量预测中,这种增长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另外,在许多现金流量预测过程中,人们常假设各期资本支出与各期的折旧额相等。事实上,资本支出与折旧额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比如,在高速增长期,资本支出通常要大于其折旧额,而在固定增长期,两者之间的差距一般不会太大。因此,人们便假设那些稳定增长企业的折旧与资本支出两者相等,进而大大简化了财务估价工作。在现金流量分析中,营运资本通常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即一般所谓的“净营运资本”。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看,营运资本的需求意味着现金的运用,因而,营运资本的增加即为现金流出,营运资本的减少则为现金流入。营运资本需求的增加与资本支出成一定程度的正比例关系,同时也减少了可向股东自由支付的现金流量。按照会计学的定义,营运资本中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在内,因为营运资本的增加是企业中现金积累的结果而非现金向企业的流出。企业的性质不同,所需营运资本的数量就不同。比如零售企业所需营运资本的比重会超过一般的制造业企业。
另外,营运资本的变动与企业的增长率也密切相关,高增长率企业通常需要更多的营运资本。对于有负债企业而言,除了上述的现金流出之外,还会有一部分现金流量用于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营业收入5营业费用6利息、税与折旧前盈利/78+9:05折旧与摊销6纳税付息前盈利/789:05利息费用6税前盈利5所得税6净收益;折旧6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5资本支出5营运资本变动5偿还本金;发行新负债进款6股权投资者自由现金流量如果企业的杠杆程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且企业目标的负债比重/负债<总资本0为,则:股权投资者自由现金流量6净收益5/=50/资本支出5折旧05/=50营运资本变动同时,该企业发行新负债进款为:发行新负债进款6偿还本金;/资本支出5折旧;营运资本变动0由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比较合理,因而可用发行新负债所得的进款来偿还到期的本金。资本支出与营运资本需要也应按照合理的负债与股权资本比例来筹措。企业运用负债融资的数额越大,属于股权投资者的自由现金流量就越多。当企业实际负债比率低于其目标负债比率/0时,为了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管理人员应当运用更多的负债来满足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需求,达到目标负债比率为止。
股权投资者的现金流量可按下式计算:净收益1折旧2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3资本支出3营运资本变动3偿还本金1发行新负债进款如果企业决定将负债比率提高至目标水准,则:发行新负债进款4偿还本金1/资本支出1营运资本变动0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大幅度提高其负债比重,属于股权投资者的自由流量将会增加。到期本金的偿还仍由发行的新负债来偿还,不影响股权投资者的现金流量。当企业实际负债比率高于其目标负债比率时,管理人员应当大量地运用股权资本融资,从而将负债比率降至目标水平,这将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企业可用新筹措的股权资本来偿还到期的本金。这时:发行新负债进款5偿还本金1!/资本支出1营运资本变动0在这种情况下,属于股权投资者的自由现金流量将低于同等情况下负债水平合理的企业。
二、企业现金流量企业经营所需资金是由企业的各类收益索偿权持有人来提供的,既包括股权资本投资者,也包括债权人和优先股持有人。那么,经过经营所获得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也应当支付给企业全部的索偿权持有人,而绝不仅仅是普通股股东。属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是经营费用和所得税后,向各类收益索偿权持有人支付前的现金流量,即:企业自由现金流量2股权投资者自由现金流量1利息费用1偿还本金3发行新债1优先股股利其中,利息费用/63所得税税率01偿还本金3发行新债2属于债权人的现金流量。优先股股利是属于优先股股东的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也可按下式进行计算:企业自由现金流量2纳税付息前盈利/63所得税税率01折旧3资本支出3营运资本变动/需求0企业自由现金流量通常高于有负债企业的股权投资者现金流量,而等于无负债企业的股权资本投资者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为债务支付前的现金流量,因此它不受企业运用负债数额大小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由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贴现而得的企业价值与负债金额没有关联。因为过高的负债会导致企业加权资本成本的提高,从而引起企业价值的变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它对小学数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实现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换句话说,要培养、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目前在新课标理念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同时在教学硬件方面也有较好的改善。但很多学校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灌输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受限于当前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如何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呢?
一、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缺少目标性、创新性,在进行授课时,许多教师都是根据前面流传下来的固定模式进行教学,课前没有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合理的安排。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就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关键所在。学生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对数学的学习充满热情,但在逐渐深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兴趣,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目前小学数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会变得盲目,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怎样学,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知识点,但没有通过具体的练习,知识就得不到巩固,就会出现记不牢、忘得快的问题。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的阶段,如果在课堂上不能恰当地让学生进行释放,学生就会产生烦躁、厌学的症状,严重降低学习效率,导致小学数学的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当前的教学内容太过死板,与新课改要求的创新性相逆,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发,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所以,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师还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虽然有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这一点,但教学方法不够创新,教学效果也并不明显。因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又缺乏教师的管理,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目标,不知道该怎么学习数学,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二、新课改理念下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1.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例如在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围绕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来展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小学期间是学生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的重要阶段,所以创新出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点,也是改善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也可以试着用一些新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2.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一部分教师对小学数学知识还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这也是导致现在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要从根本上消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本着新课改的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师生之间形成共同的默契,进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3.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的网络技术运用已经很普遍了。现在的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利用网络教学也就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网络的浓厚兴趣把课题讲解、作业练习放到电脑上,或者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来开发学生的认知,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到数学中的知识,探索到数学中的奥秘。
一、胜利油田社区服务理念现状
(一)我国的社区服务建设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积极推进了社区服务建设,目的是为了向国外先进的国家学习,普及中国特色的福利制度,让社区实现“福利社会化”,进三十年来, 我国社区服务的覆盖面不断的加大,并且为增加了很多设施为居民服务,比如体育设施,社区老年中心, 据统计,到“十五”的末期, 我国已经建成和投入使用的社区服务中心已经达到了8479个, 而一般的社区服务设施更是达到194796个,我国的街道办事处的老年活动之家已经达到32000个左右,可以说,最近十年来,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已经在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法规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胜利油田社区服务现状
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 目前主要在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等八个市和地区的二十八个县(区)境内。以我所在的胜利油田滨南社区为例,滨南社区属于胜利石油管理局下属的一个社区,社区的总占地面积27.8平方公里,辖胜滨、华滨、建翔等7个住宅小区,484栋住宅楼,居住人口为3.7万人。一直以来,油田工人的工作条件艰苦,油田社区不同于传统的社区,被认为是企业或矿区型社区,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常来讲, 胜利油田下属社区的社区服务目标主要基于在胜利油田的主导下,发展面向油田职工及家属的便利服务,强化以教育,物业,卫生及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油田专有的后勤保障性质的社区服务系统,向油田职工和家属提供各项服务。
二、油田社区服务理念的薄弱环节与问题
(一)油田社区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胜利油田进行了一定的重组,居民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对社区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将社区建设成为一个和谐社区成为了广大油田职工和家属的最迫切要求,并且希望能够继承和发扬油田社区的优势和传统,开展具有胜利油田自有特色的,适合矿区生活现状的社区服务。
(二)油田社区自身建设需要发展
近年来,胜利油田的附属社区的自身服务系统建设和其他地方社区一样也出现一些矛盾与问题,比如下岗职工的安置,社区文化建设不足,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 油田老职工的医疗及护理设施的不足,社区人员管理缺乏,所以胜利油田社区在面对这些矛盾时, 必须探索一条发展创新之路。
(三)社区服务与物业管理联系不紧密
一般来说,油田社区的物业管理的服务的内容和项目应该围绕油田社区现状,作为国企单位的社区, 油田社区带着浓郁的企业化色彩。企业在社区服务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油田物业服务单位成了社区服务的主要组织者、创造者与传播者。 油田物业服务单位通过社区服务建设,推动物业管理,改变“问题”居民,创想“理想”生活环境。物业管理必须在主业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的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中,为居民服务。而且物业管理的工作范围也在社区服务之中之内,比如卫生环境和治安管理等应该是与社区服务的内容相一致的。
三、创新机制下的社区服务理念
物业管理,社区保障与社区服务都是相辅相成的,新的社区服务理念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创新:
(一)创新活动形式,优化运行机制
创新活动形式,优化运行机制,以滨南社区为例,积极加强组织领导,确定了华滨、碧林小区为创建优秀单位,将“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暨精细管理年”、“创建文明和谐示范小区”等一系列活动,一并纳入社区“重规章,促精细管理;强素质,谋和谐发展”主题活动,统一运行。并分级评比,保证了创建活动卓有成效。并加强创建活动宣传报道,对涌现出来的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和先进人物进行了大力宣传。全年在油田主题活动专栏投稿751条,录制了创建活动专题片,在全社区掀起了“争创”活动热潮。
(二)立足服务创优,推进特色服务
1、创新物业服务,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尝试保洁工作创新,实行环境卫生红黄蓝管理法,小区环境整洁有序。积极倡导科学绿化理念,制定了绿化工作年月历,自行实施绿化提升改造。推广运用“四个一”和“1+1”保修服务模式,优化报修流程,提供预约服务、维修及时和合格率均达到100%。实行区域治安承包,检修智能化监控系统,设立电子巡更点123处,社区零发案。
2、服务油区居民,积极创建居民满意医院。以创建居民满意医院活动为载体,改进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有序推进社区两医院业务协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方便了患者就医。充实临床一线工作力量,缓解了医务人员短缺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