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全面振兴发展新动能。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主动顺应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新趋势,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扎实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着重在工业扩量升级、服务业提质增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牵动性产业项目和关键性改革措施,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力争用五年时间,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跨入千亿级产业行列,汽车、民用航空、燃气轮机、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及3D打印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积极抢抓哈长城市群发展机遇,适应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逆城市化新特征,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和产业布局,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重在完善城镇综合承载功能、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用五年时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机场扩建、哈站改造、阳明滩北部联络线等重大区域联通工程竣工投用,主城区与新城区及周边卫星城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巴木通方依区域一体化发展更趋紧密。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都市圈实现产业优势互补、经济互动共赢,区县协同、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宜居哈尔滨。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在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和环境综合治理、冬季清洁取暖、绿色建筑推广、沿江景观带保护开发、发展循h经济、企业达标排放等方面实施一批基础性工程,强化生态损害责任追究,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力争用五年时间,主城区基本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5%,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0%以上,市区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阿什河水质达到或优于五类标准,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6%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下降,让哈尔滨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落实省“龙江丝路带”建设部署,重点畅通航空、铁路、公路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巩固提升哈尔滨新区、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中以和中白产业园等平台的产业集聚功能,引进建设一批支撑性强、外向度高的产业大项目,积极申建哈尔滨自贸区,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力争用五年时间,构建起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承接欧美地区更加便捷的跨境运输通道体系,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比重显著提升。将哈尔滨新区建设成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和东北地区体制最新、效率最高、功能最优的新增长极,使哈尔滨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巩固、作用更加凸显。
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精心做好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工作。当前正值年终岁末,在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尤其要密切关注本地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关注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见事早、行动快。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以学习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推动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工作,以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实际成效推动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抓扩大内需的工作中,防止重复建设,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浪费资源的项目;防止盲目铺摊子,一哄而起,违反规律;注意防范因经济问题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
面对中国经济社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改革无疑是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平稳转型的主要支撑力量。全会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经济体制,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加快推进文化体制以及社会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客观上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安置了强大的动力机制。
无须讳言,改革开放30年来,为改善中国经济和社会所面临的实质性经济不自由,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长期以来执政党的经济社会计划或规划更多地倾向于经济增长。这种过度向经济要业绩的战略布局,使中国迅速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导致了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以及内外失衡等问题;而更多的经济社会资源投入经济建设,导致了公共服务供需的失衡和看病贵、上学难和住房难等问题。
显然,用全面的改革观来推动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和转型,有助于避免过去单项突破式改革所带来的失重风险和相互间的牵制问题,为中国经济
一、 充分认识检察机关“服务年”活动的重要意义
省委政法委确定XX年开展“服务年”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对进一步把“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促进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建设、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工作大局,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是检察机关的首要任务。xx同志在今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政法部门“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服务年”活动的开展,为检察机关充分履行职能作用、主动服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提供了施展本领的舞台。今年,我们要以“服务年”活动为载体、为动力,进一步从严要求,扎实工作,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提高工作水平,不断促进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全体干警要充分认识开展服务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尤其对促进检察业务工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服务服务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服务工作任务目标,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结合点,积极主动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为服务年活动保驾护航。
二、通过开展“服务年”活动,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因为开展防震减灾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来源:文章屋网 )
开展“科学发展、加速崛起”主题教育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江西工作时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日前,我省“科学发展促崛起”大型采访活动启动。全省各级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科学组织,精心策划,把采访活动做深做足做细,进一步奏响我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华彩乐章。
一要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落实“三保一弘扬”要求的新举措、新亮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全省工作大局,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紧迫、最重要的实践。各级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突出宣传各地各部门紧密联系实际的新举措新办法,在实践中发掘典型,在典型中发现亮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聚焦放大作用,在全省上下营造咬定发展不动摇、全力以赴保增长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社会动员作用,及时报道各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集一切优势资源、激发一切创造活力的做法。集中报道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加大力度保稳定的措施,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要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项目建设的新经验、新典型。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是项目建设。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没有项目一切美好的设想都是空中楼阁,科学发展更无从谈起。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义。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在工业园区。抓好重大基础产业设施建设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提升我省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后劲,是科学发展促崛起的根本保证。要通过加强“科学发展、加速崛起”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统一思想认识。要大力宣传各地区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的做法,确保规模以上工业持续较快发展,确保今年并力争连续几年保持固定资产有大幅度增长的措施。各级广播电视媒体要深入工业园区抓新闻,深入项目建设现场挖典型,大力报道各地各部门的新气象、新风貌,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要大力宣传全省各级干部坚定信心、共克时艰、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新进展、新成就。开展“科学发展、加速崛起”主题教育活动,能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转变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在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面前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既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正视危机和困难,又要坚定信心看清形势,及时做出清醒的判断。各级广播电视媒体要集中宣传各地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的先进典型,不断总结和推广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要充分展示广大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性,鼓舞干劲、凝聚力量,引领全省干部群众以开放的理念、敏锐的眼光,锐意创新知难而进,在应对挑战中赢得机遇,在加快发展中不断争先进位,夺取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新胜利。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032-0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区全面发展全局,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情节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能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学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产业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实现统筹协调,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关的根本要求。在“十一五”期间,要注意建立和完善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政府投资、财政转移支付、人口转移、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补偿等问题上,实行差别性的区域调控政策,使人口、经济、城镇分布于资源、环境、生态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使地区发展的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更加重视制度创新,更加重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要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体制,健全、完善再分配的制度机制和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公共实施与服务的投入与工作力度,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协调并进;要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增加对于农村地区社会事业的投入,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繁荣;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体系,更加自觉地融入全球化进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政绩考评体系,使之能够涵盖和反映经济增长、结构合理、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正、环境优化、生态良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等诸多方面的情况。
实现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适度与体制的创新来推动和保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要科学、合理的划分并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共职责,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公共财政体系和转移支付体系,加强各级政府依法履行公共职责的能力;要消除城乡、地区分割的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使各种要素自由流动,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要积极推进就业、收入分配方面的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创造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和做小贫富差距的制度与体制条件;要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和生态灰度的经济补偿机制。
3月26日,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在京联合召开动员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会议。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指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刚刚闭幕的“两会”精神,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体现了科技战线以实际行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坚强决心。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基本要求,为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指出了明确路径,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乎国计又关乎民生,关系经济领域又关系社会领域,要着眼当前又要顾及长远,要讲速度更要重效益,需局部重点突破又需整体协调推进。只有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何贯穿,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实践课题。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不仅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努力方向、突出了战略重点、明确了主要任务,更揭示了这场深刻变革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贯彻好这五个坚持,这场变革必将深刻地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开创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就是要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就是要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平衡,同时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着眼于解决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就是要着眼于发展的可持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快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改革开放这个动力。科技的力量在于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改革开放的力量在于凝聚和激发前进的发展活力和制度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
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势所必然。“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发展的主线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把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定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定能够迈上新台阶。
深入加强形势政策教育。迹象表明,金融危机何时见底尚不可知。而**经济受冲击较早、影响较大。在金融危机考验面前,要顺势应对,密切关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加强对政法干警的形势政策教育,坚决克服思想滞后和行动慢拍的问题,增强其应对金融危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注意学习应对金融危机知识。要像经济管理部门一样,抓紧学习经济社会管理和应对金融危机等方面的知识,找准政法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提供知识储备和工作准备。
建立联系群体、帮扶企业机制。要深入基层、深入发展一线、深入各种困难群体,切实了解困难情形、发展状况、金融风险情况。建立领导联系困难群体、机关帮扶企业工作机制。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金融风险的意识,切实提高政法干警应对金融危机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把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作为政法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育引导政法干警树立必胜信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应对金融危机,首要的是要坚定信心,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要教育引导政法干警增强发展、渡过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决心,用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去应对新情况,破解金融风险新难题。
对政法干警特别是新进人员、新任政法领导干部加强教育培训。要利用各种培训和举办专家学者讲座等形式,加强金融风险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座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着力培养理论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推动政法干警深入基层和企业调查研究,注重从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
注意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发现和选拔政法领导干部。对那些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的重要岗位,要配备熟悉经济、金融工作的政法干警。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强对应对金融危机中政法干警的考核,把考核情况作为检验干部政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有作为、能够应对发展和稳定考验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予以重用。
三、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作用
切实肩负起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国家安全、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政法机关能否切实履行好首要政治任务,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各类矛盾碰头叠加的严峻形势下,政法机关尤其要真正担负起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全面加强政法工作,确保国家政治稳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政法机关要善于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要强化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犯罪、管理社会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四、切实做好金融危机下的政法工作
着力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加大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及灾后重建等重大工程建设和项目资金使用犯罪活动的查处力度,确保政府投资安全。改进办案方式和方法,从有利于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企业职工利益和促进经济社会秩序稳定出发,进一步规范执法、文明办案,依法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案件。
着力维护司法公正。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维护和促进司法公正。重点加强对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量刑畸轻畸重和违法立案、刑讯逼供等问题的监督,切实防止放纵犯罪和冤枉无辜。重点解决只保护大企业、服务大项目,对中小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权益重视、保护不够等不平等保护的问题,维护社会公平。重视做好息诉服判等工作,依法纠正裁判不公、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等问题。加强对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依法查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贪赃枉法、失职渎职等犯罪案件,促进司法廉洁。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抓住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加大法律查处力度,促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查办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征地拆迁、移民补偿、抢险救灾、医疗卫生、招生考试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犯罪活动,查办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失职渎职等犯罪案件,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对涉及劳动争议、保险纠纷、补贴救助等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的依法处理,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司法保护。及时执行已复查纠正的案件和刑事赔偿决定,探索实行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制度。
着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司法素质,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处理力度,努力建设严格、公正、文明、廉洁的政法队伍。
五、以应对金融危机考验作为促进政法工作改革创新的重大契机
全市发改系统要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这一目标,抓住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协调调动各方面力量,全力组织实施。要强力推进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按照“三力同加”推动中部率先隆起、“四管齐下”推动东部实现突破、“五措并举”推动西部发展的要求,强化规划引导,突出政策扶持,及时协调调度,切实做到“该到位的政策全部到位,该下放的权限全部下放,该落实的措施全部落实”,全力构筑我市“多极增长、整体腾飞”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全力抓好东部产业新城、大西柏坡、空港工业园、南部工业区四大战略性工程建设;要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及时提出意见建议,为全市发展大局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