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艺术专业的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艺术设计专业团学工作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拥有创新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学习能力强,但同时也面临着心智尚未成熟、资源有限等情况。在开展团学工作时,他们具备了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统一性。团学组织的日常工作属于高校工作的一部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着团学工作的进行,保持方向的一致性。在平常工作开展时,巧妙将党和国家的思想和培养目标融入到学生活动中去,让学生既感兴趣,同时又能培养高校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
(2)民主性。在高校中,最庞大的一个人群就是学生,而团学组织就是最大一个群众组织。所以,在团学工作中要做到民主、平等。以学生为本,维护每一个学生的正当权益。每一次团学活动的展开,都尽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也由于团学工作的民主性,也就意味着团学工作无法仅靠个人决策开展工作,需要尽量让系、班级参与进来。
(3)独特性。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颇具朝气、对事情饱含着热情。不过由于他们一直处在学校的保护之中,心智还未发展成熟,这也让教育工作变得复杂化和困难化。而团学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服务”的基础之上的。教室成为他们主要的生活以及学习的场地,除此之外,团学组织还会通过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知识开展种类丰富、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
(4)局限性。高校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但是无论哪一个活动的开展都是有开销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活动带来了局限性。不仅如此,环境因素和其他条件因素都会制约团学工作的开展。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对学生干部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组织出更加优质的活动的一个有效锻炼。学生干部需要尽可能地利用校友资源,同时吸引社会资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加砖添瓦。
(5)时期性。在高校里面,所有的活动基本都是围绕着学校工作而展开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团学工作也是如此。学校工作具有时期性,有活动高峰期也有平淡期,那么团学工作也随着学校工作的时期性而有多有少。例如遇到学校的重大活动时,团学工作自然也会增多;而在考试期间,团学工作也就相应减少了。
(6)创新性。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高校里比较富有创新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每天都在接受新的资讯、新的思想、新的潮流,他们擅长把时尚、潮流、艺术的元素融会贯通于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同时也会借助博客、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让活动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种种缘由也使得该专业的团学工作非常具备创新性。
(7)流动性。艺术专业学生待到学业完成后离开学校工作是必然的,并且艺术专业学生经常还需要去外地学习,这也使得团学工作是流动性的。每年都有新人加入,也有干部离开,这使得团学工作始终保持新鲜的活力。团学组织在工作中也必须意识到流动性这一特点,不断总结工作和调整,逐渐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工作风气。
2 艺术设计专业团学工作的方法
2.1 计划
详细、严谨的工作计划可以为工作的进行起到一个良好的前提。通过制定计划书可以让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保持一个清晰的思路。例如,艺术设计专业团学组织需要组织师生参加一个校外艺术设计比赛,那么我们需制定一个参赛方案主要内容有:举办大赛的目的和意义、活动主题和内容;参赛要求;作品指导教师、提交时间及地址、奖项设置等、实施步骤分为向学校发出邀请、接受回执函、收取比赛作品、对作品进行编号汇总、检查各项相关工作是否落实等。
2.2 组织
(1)总体目标合理分级,逐步完成目标。(2)责任落实到个人,分工明确合理。把工作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个人。例如有些干部负责布置现场,有些干部负责收取艺术设计类比赛作品,有些负责道具的筹备,有些干部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护等等。工作的具体分配可以避免工作中互相推脱、不干实事的情况发生。在分配工作时必须把握合理、公平尺度,如果任务较多就加长时间或者从其他专业借派人手,尽量不要出现学生干部因为工作量过大而耽误了学业。(3)明确权责关系,加强干部间沟通。每一位干部得到具体的自己的分工后,并不意味着只需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就够了。团学工作是一项整体的工作,各学生干部之间需要团结互助,紧密合作。如果发现任何一位学生干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其他学生干部要及时指出,并协助其一起做好补救工作。
2.3 控制
在团学工作中控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控制可以让不少问题及时得到补救。控制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制定一份行之有效的标准,为整个活动过程提供依据。标准制定后,就要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具体观察工作中是否有出现偏差。一旦发现有偏差,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问题的出现,然后给出应对的措施,及时补救。
2.4 反馈
艺术专业团学组织对于反馈工作相比其他专业更加重视,主要是由于艺术专业的活动比其他专业稍微多一些,并且也比较容易吸引观众,所以做好反馈工作对其日后工作有较大的帮助。首先是扩反馈的渠道,例如网络、微博、信箱等手段。多向老师、学生、或者学生干部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将好的建议运用到今后工作中。
3 结束语
艺术设计专业的团学工作有其特殊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方法,最基本的就是在工作中时刻保持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方向一致。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艺术设计专业团学组织在工作中,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合理利用资源,调动学生干部和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开展课外社会实践、创业活动,才能把团学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信息检索与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课。这门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掌握用手工方法和计算机方法从文献中获取信息知识情报的一门科学方法课,同时又是为学生增长知识、培养全面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服务的一门基础性的工具课。
对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文献检索是了解学科前沿,综合应用已掌握的概念、理论的有效环节。文献检索能完成收集资料、阅读文献、整理研究、分析综合、批判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明确学习和研究方向,掌握课题领域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了解前人已取得的成就、不同派别的观点、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发展前景等,从而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从根本上杜绝抄袭,培养学生文字运用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艺术专业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教学群体,在学习心理上具有自我意识突出、心境较高、心理不稳定的特点,在学习行为上又具有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主性、缺乏恒心与毅力,学习兴趣极易发生变化,学习目的功利性强的特点。因而在文献检索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调整教学策略,以充分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1.艺术专业学生特点
1.1学习心理特殊性
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有效进行文献检索教学的前提与基础。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以下特点。
1.1.1自我为中心
一是自我感觉良好。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及评判标准往往以自我感觉为标准,在学习中表现为喜欢则学,不喜欢则放弃。二是自视清高。艺术专业学生普遍眼界很高,总是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无论是看待老师还是其他人。
1.1.2心理不稳定
心理不稳定性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因为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发展期,性格、世界观和价值观等都尚未完全成型,身心都没成长到成熟的地步。艺术专业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情绪波动十分大,极易受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学习情绪极其不稳定。艺术生专业学科特点,追求个性张扬,这极易造成他们不遵循应有的学习规律去认真学习,而是追求一种不随大流、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学习行为,表现为不学习、不作为,与老师对着干,等等。
1.2学习行为特点
艺术专业学生入学考试的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有些学校录取本科的文化课分数线不足200分,专科不足120分,这与居高不下的文理科考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一些学习平平的考生在报考文理科无望的情况下转入或突击学习艺术,其目的是进入大学学习,这样就造成了一些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行为上表现出以下极鲜明的特点。
1.2.1学习缺乏主动性与自主性
艺术专业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课堂上更愿意选择“听”而不愿意“讲”。对于课后上机练习作业也不会主动完成。很多本应在课外完成的内容却要在课内由老师指导完成,课后的非强制性作业也都必须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完成。
1.2.2缺乏恒心与毅力
艺术专业学生的心理起伏波动较大,情绪不稳,在学习中明显缺乏恒心和毅力。很多艺术专业学生不能够坚持完成学习任务,半途而废。尤其是一些内容较多、强度较大、任务较艰巨的学习,他们更容易知难而退,有的为了应付而抄袭别人的作业,有的甚至不做。
1.2.3学习兴趣极易变化
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容易发生变化,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往往只能集中在很有限的时间段内,对同样的内容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产生厌倦、排斥的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1.2.4学习目的功利性强
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功利性强烈,他们常有选择性地投入精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艺术专业学生往往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艺术专业学习当中,因为专业学习更容易出成绩,更容易引人注意。他们迫切希望付出学习精力之后,能有立竿见影的成果。尤其是当今许多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家教赚钱,或者就自己的专业如绘画、舞蹈、音乐等方面面向中小学生开班招生赚钱,虽不是坏事,但这种功利性极其容易造成他们在学习上不扎实,为求功利而荒废学业。
事实上,艺术专业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是互相影响的,心理是行为的原因,行为是心理的体现。
2.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
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的以上特点,我们在文献检索教学中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
文献检索课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课程之一,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新颖,常常能碰触到世界各个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它实用,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技能性课程;它具有专业性,不同的专业对检索对象、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的要求各不相同;它技巧性较强,不同的检索途径所需花费的时间和所获得的结果可能截然不同;当然,它也有其自身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体系。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的开始,要向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并且根据不同专业(美术、音乐、舞蹈)的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以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传统的检索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利用计算机网络多途径获取艺术类专业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网络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综合信息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组织和检索信息的能力、传译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2.2改革教学内容
在数字化环境下,传统的教学内容目前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网上信息资源的日趋丰富和图书馆由传统型向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网上的各种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等信息资源逐步普及,成为高速度、高质量信息的获取途径,对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已成为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技术之一。因此,在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从原来的以手工检索教学为主发展到以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为主,增加信息分析和利用方法的介绍,进而加强网上文献检索内容的教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详细讲授现代信息资源分布和检索技术,包括信息资源种类与分布、数据库知识、机检技术与技巧、光盘检索、计算机联机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常用搜索引擎和Internet基本功能与服务等,并以网络信息检索为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充分体现该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在教学内容组织中,简明扼要地介绍文献信息基础知识、检索语言,讲课侧重于典型的检索工具或数据库,重点讲清检索思路。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手工检索,因为在机检得到越来越普遍和广泛应用的今天,手检可与机检互为补充,仍有存在的价值。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重点体现机检内容,同时包含手检内容,从而使学生掌握各种检索手段和方法,多途径地获取所需信息和知识。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推出,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随时开发最新的信息资源、最佳的信息获取渠道。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建立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PAC)提供网上检索馆藏资源,越来越多的信息单位把信息资源电子化,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必须及时将新的网络数据库信息传授给学生,以充实教学内容。另外,由于艺术专业方面网站层出不穷,如国内出现不少绘画美术及鉴赏方面网站、音乐网站、舞蹈网站、影视网站、文艺演出综合网站等,要有针对性地详细介绍及指导学生准确获取那些比较著名的、有权威的而又安全的专业网站,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专业知识的检索技能。
2.3改革教学形式
数字化环境带给教师的最大变化是授课方式的改变,运用计算机教学的最大优势是教学信息量大,在单位时间内可最丰富的信息,信息的描述形式灵活多样。伴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运用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
2.3.1利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文献检索课仅凭教材、黑板和粉笔进行教学,授课方式枯燥,缺乏直观形象性。特别是在讲授检索工具时,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符合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利用技能为目的的文献检索课以其“方法”课特有的应用性、工具性等学科性质更适用于多媒体教学。2004年以来,我院文献检索课一直使用多媒体授课,对理论课教学和实习操作进行改革,利用投影屏幕进行计算机检索示范,采用网页拷贝做成课件来播放、模拟上网实习,等等。特别是在实习课中采用课堂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和大屏幕多媒体投影仪,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操作,生动直观地演示计算机检索的整个过程,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网上检索的内容和过程。
2.3.2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
随着Internet网络的建立和应用,Internet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利用万维网检索信息已成为计算机检索信息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许多大型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如DIALOG、ORBIT等,先后推出一系列基于Internet的万维网检索服务,如DialogWeb、DialogSelect等,用户通过远程登录(Telnet)检索这些网站,满足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目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十分重视电子信息资源的建设,在各高校图书馆局域网上,出现了国内外各类型数据库。这就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加大宣传和利用这些珍贵的网络电子资源的力度,已经成为文献检索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对于如何加强网上文献检索内容的教学,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上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利用国内其他信息网和国外信息网上的免费资源,在介绍文献信息、数值信息、事实信息、全文信息和新闻动态信息的检索中,选用一些专业对口的数据库和搜索网站,引导学生掌握网上数据库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
2.3.3提供大量的上机实习机会
检索实习是这门课的精华,通过加强上机实习环节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集中授课、分散实习”的方式,组织好实习课,并努力创造条件,不断优化实习环境:充分利用我馆的电子阅览室及学校公共机房,为学生提供联机检索模拟实习、光盘检索和Internet网络检索实习。对于实习课题,除了教师拟定有关的实习题外,学生也可根据个人的研究兴趣及专业方向自定练习内容。实习报告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教师。实践表明,艺术专业生在上机实习这个环节表现极佳,迟到、缺课的现象较之理论课少,并且作业提交率达到百分百,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对文献检索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检索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改善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结构,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通过上机实习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掌握和运用信息的获取、筛选和处理技能,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在实习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图书馆方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学会如何在网上搜索知识信息,更可以在与图书馆不断的近距离接触中挖掘自己查找资料的乐趣,引发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究心理,这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至少在碰到问题时,知道到哪里去查找资料,应该怎样查找资料。
2.4进行课程设计的改革
2.4.1构造网络同步操作环境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学校公共机房的计算机设备的功能,还添置投影仪,做到一人一机,从而创造师生同步操作的环境。教师可以结合检索实例,在机上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在演示检索的全过程中,学生也可同时进行操作,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大为增强,教学的形式也会丰富起来,不再是死板地讲解一些概念、理论、步骤,而是教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和运用技能,从而收到巩固、熟练的效果。这种方式能很好地激发艺术专业的大学生的学习文献检索的兴趣,启发他们自己去动手、去实践,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4.2构建网络教育模式
网络教育模式已成为文献检索课的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应改革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由执教老师提供最新的教案及多媒体课件,其内容应包括传统的文献检索课内容之外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及网络检索课程,全部放于网上,完全开放供学生阅读和下载。现在一些大学已将基于Web的多媒体课件搬到了网上(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等),表示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已从过去传统教学模式步入现代网络化教学的初始阶段。目前当务之急是开发、研制新一代的“远程文献检索”和“计算机网络”课程模块,放在图书馆的局域网上,这样既能使学生学习上网操作技术,又能降低上网费用,解决部分学生因条件限制而无法实习的矛盾。同时,该课程还能使想学习信息检索技能的学习者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专业知识和信息。
2.4.3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文献检索课程的种种独特之处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的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仅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或某一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必须大力提高知识结构、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教师一方面可以参加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培训、进修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教学积累检索实例和检索经验,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培养艺术专业学生的文献实际检索能力,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是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教学,艺术专业学生的检索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进而使其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凯.艺术专业学生发展特点及对策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5):156-157.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6-0088-04
荷兰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园艺产业的强国,尤其是温室花卉及蔬菜园艺产业享誉全世界。笔者有幸到荷兰CAH威林顿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对荷兰的园艺产业及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直观的感受,更清晰的认识,通过这些了解、感受和认识,有助于探讨荷兰的园艺产业及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对我国园艺产业及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荷兰园艺产业信息化、机械化、规模化程度非常高
(一)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园艺产业在荷兰农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荷兰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种植的绝大部分作物以花卉、果树、蔬菜等园艺植物为主,少量种植小麦、玉米等。荷兰园艺植物的生产专业化程度很高,如花卉生产主要以郁金香、玫瑰、非洲菊、仙客来、蝴蝶兰等中高档盆花及切花为主,种植草花的很少;果树主要种植苹果、梨和草莓;蔬菜主要种植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胡萝卜、洋葱、土豆、甘蓝等。为了提高专业化程度及生产效率,蔬菜生产一般一年只种一季,蔬菜一般在3~4月播种,9~11月采收,然后储藏销售。露天花卉如郁金香一年只生产一季,一般在10月播种,来年4月采收花卉,7月收种球;只有温室花卉实行周年生产销售,一个企业或一个家庭农场一般只生产一到两种园艺植物,如一个中型农业企业只生产土豆,其市场调查、制定计划、选种、定植、田间管理、采收、冷冻储藏、销售都实行标准化生产,全链条产业,全球化布局,这种专业化生产模式有利于配置先进的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规模效益、建立品牌,进而降低经营风险。
荷兰的园艺产业规模化程度相当高,一个农业企业或农场的规模一般从几百亩到几千亩不等。玻璃温室的规模一般为300~500亩左右,露天种植的规模一般在2000~5000亩左右,传统的小规模农场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逐渐被淘汰或被大企业兼并与合并。大部分农场基本以家族企业和家庭农场为主,一个家庭即一个企业,代代相传,家庭成员中的5~8个人基本能负责整个农场的管理,有临时需要时可聘请工人。如一家生产有机蔬菜的农场,共有4 000亩土地,家庭中只有3名成员,聘请了4名工人即可完成生产、储藏、销售、农机维修等所有工作。
(二)信息化、机械化程度高
荷兰园艺植物的种植方式主要是玻璃温室种植和露天种植两种,基本没有大棚生产。玻璃温室中主要种植高档花卉如非洲菊、玫瑰等,以及经济价值高的蔬菜如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等。在玻璃温室中的种植模式绝大部分采用岩棉无土栽培、全封闭生产、完全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全年均衡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环境气候控制、施肥灌溉及分选包装等生产过程全部采用电脑控制,只在定植、植株调整、采收过程中需要少量劳动力。露天栽培的园艺植物以苹果、梨、胡萝卜、洋葱、土豆、甘蓝、郁金香等为主,从整地、施肥、播种、定植、除草、田间管理到收获基本上全部机械化,工人不仅要懂生产,更要会操作机械和维修机械。
(三)农业生产非常重视环境保护
荷兰农业生产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及化肥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基本上不用化学农药,绝大部分采用生物防治或生物农药防治,即使在非食品生产如花卉生产中也很少用化学农药,而采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欧盟对土壤的保护有严格的限制,要求每一个企业和农场每年对土壤有一定时间的休耕,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肥。由于荷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空气质量较好,相对而言病虫害也比较少,因此,采用生物农业及生物防治基本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欧盟对荷兰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露天生产一般不采用化学肥料或只用很少的化学肥料,规定要求农业企业或农场尽量减少使用化学肥料,以免造成地下水的污染。荷兰的温室在建造时便设计有雨水收集功能,温室旁边有一个雨水储存池,温室顶部的雨水可以自动流到雨水储存池中,无土栽培所用的灌溉水基本上都是收集的雨水,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玻璃温室生产中基本上采用无土栽培,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是循环利用的,当废液需要排放时,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才能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四)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较高
荷兰的农业从业人员基本上都具有本科文凭,是复合型人才,具备农业生产技能、机械化操作技能、信息化管理技能和现代化经营技能。荷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一般具备扎实的生产技术,由于荷兰是一个农业国家,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从小在自家农场中工作,开始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成年后到农业类大学或职业院校进一步学习,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毕业后从事生产管理期间,大部分农业人员会自费到大学进一步学习,因此,先进的技术、设施设备得以在荷兰广泛应用。荷兰的农业以机械化和信息化为主,农业从业人员基本上都具备农机使用及维修技能、具备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由于荷兰的农业实行信息化、机械化生产,前期投入非常大,而荷兰国内的市场比较小,农业生产企业或家庭农场面临较强的竞争,为了获得较高的效益,他们不仅要了解国内市场,还要开拓国外市场。如果一家农业企业或家庭农场市场评估没做好,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企业或农场面临的损失将非常严重甚至有倒闭的危险。所以,荷兰的农业从业人员都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
二、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注重理实一体、全面发展
(一)课程体系层次分明,注重生产与管理相结合
荷兰CAH威林顿应用技术大学是荷兰排名第一的农业类应用科技大学,属于四年制本科学校,为荷兰及整个欧洲培养了大量的农业实用技术人才。该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传授知识、培训技能及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安排都非常灵活,学校根据学生的工作学习需要设置教学内容,如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生产技术、市场与管理、政策与法规。每个方面包括不同的课程。在生产技术方面,第一年开设的课程有土壤学和实践、劳动和机械、收获机械、农场技术、植物与植物生理、气候调节、农场建筑、企业实践等。第二年学习的课程有咨询技术、作物、蔬菜和花卉、肥料、病虫防治、统计、温室实践等。第三年学习的课程有植物产量、基础测量、病虫管理、植物生产、食物链、特种作物、怎样管理农场、企业实践等。第四年进行企业实践及论文写作。在市场与管理方面,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市场、销售、销售实践、商业交流、怎样开辟市场、管理公司、制定销售计划等。在政策与法规方面,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税收法律、企业法、咨询报告、金融管理、租赁法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就业方向、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获得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该校非常注重人的发展,开设有写作训练、如何写报告、团队合作、改革训练、领导技能、演讲与口才、语言等课程模块,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计紧密结合生产
专业课程讲授生产技能的知识少,做科学研究的多,学生通过不同的小实验完成生产技能的训练,因此,这样的课程教师讲授少,学生参与多,通过实验的方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掌握了生产技术,学会了制定计划,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蔬菜和花卉这门课程而言,一般根据岗位工作中的需求进行设计,设计的主要任务有温室蔬菜生产、温室花卉生产、水肥管理、温室光照管理、育种等,这些任务主要来自于企业,当企业在生产中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便告诉学校在生产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学校就把这些问题到网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组建1~4个人的小组选择任务,学生选定任务后便与教师交流如何制定实施计划以解决问题。所有要学习的内容都需要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完成报告,汇报报告,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报告,学生实施任务,在实施任务时学生遇到任何问题和疑惑都可以与教师交流,教师一般都非常愿意学生提问题,并且耐心细致地回答他们,直到把这个任务完成,并把实验结果告诉企业。有些结果对企业有很好的帮助,能有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而参与实验的学生便可享有优先在该企业实习或工作的机会。
(三)教学组织与安排灵活
荷兰职业院校的部分学生来自职业高中,部分学生来自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家中有农场,他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差别,而他们的目的性也很明确,就是学习结束后回家管理农场,因此,每个人的学习要求不同。针对这样的情况,学生进校后可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学习课程,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达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由于该校实行小班制,一个班只有8~12个学生,每个学生进校时就有自己的指导教师,从进校直到毕业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及就业。
教学组织中考虑了学生的工作需要,部分学生在周末要在自己的农场或企业工作,因此学校一般周五下午不上课,周一上午十点半开始上课,便于学生周末到农场或企业工作。
每门课程对应一定的学分,一般一门课程2~4个学分,一个学分要求学生学习28个小时,包括与教师研讨、学生实践、开会、学生做研究的时间。一门专业课程一般由两到三个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授课。
(四)校企合作广泛深入
荷兰农业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非常紧密,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践,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每年到企业实践2~8周,最后一学期全部在企业实践。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该校部分教师本身拥有企业或农场,可根据自己企业或农场的条件教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学生可在自己教师的企业里学习或实践;部分教师在企业工作多年,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带领或联系学生到企业学习实践;部分教师在企业兼职,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部分学生家里有企业或农场,可与学校合作开展实践与教学。企业管理人员负责安排学生实践,学校教师全程指导,企业根据学生的表现付给一定的报酬。二是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园艺技术专业的部分教学内容来自于企业的需求,部分教学内容与企业相关,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随时调整,非常灵活。三是企业老板给师生做报告,很多一流的农业企业老板如荷兰Ffiso奶制品企业老总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到职业院校做报告,介绍组织的经营管理理念。
三、对我国园艺产业及园艺专业教育的启示
(一)要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发展现代园艺产业
我国园艺产业还处在转型期,园艺产业尤其是蔬菜、花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的小规模、家庭式的生产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现代化、规模化的园艺企业还不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低。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扶持有能力、有技术、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园艺生产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种植工艺和生产过程管理,提高采后加工机械化水平,强化产品检测标准和控制手段,以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应加强对后续生产的监督管理和资金政策的持续扶持,使现代生产企业尽快步入正轨,完善经营管理及生产活动,以保障现代园艺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要加强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我国农业现处于转型期,农业从业人员也面临转型,传统的农民面临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文化水平偏低、生产方式与技术落后等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急需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新型农民,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应加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养一批合格的大学生从事农业生产,这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要创新性、启发式、个性化地开展园艺专业教育
荷兰的园艺技术专业教育一般没有课本,教学内容基本没有固定的、过时的知识与技能,绝大部分内容着眼于决策、管理和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教育方式一般采用启发式教育,教师给学生几个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教师一般很少照本宣科。我国的园艺专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正在改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在企业用不上的尴尬局面。但这样的改革还不彻底、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及社会的需求,不能很好地促进现代园艺产业的发展,也不能促进农业从业人员的全面发展。因此,园艺职业教育的改革还应更彻底、更深入。
首先,学校应建立现代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实践基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实实在在增收,为学生、企业、农民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
其次,要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全面发展,高职教育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普遍偏低,照本宣科的现象比较突出,所教的内容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因此,应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完善的教师培养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建设合适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让教师不仅参与国家的培养,而且平时也应注重自身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不能只注重表面,要改变培养效果并不显著的状况。
再次,要鼓励农业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完善教学方法,奠定坚实的农业生产技术基础;采用启发式教育,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及个性发展的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宣传、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减少在用人制度方面对高职学生的歧视性条款,以吸引更多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投身农业产业。
参考文献:
[1]倪景涛,李建军.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5(10).
[2]孟丹萍.荷兰农业特色及对中国的启示[J].商情,2012(46).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每月定点连续随机抽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分别抽样30例调查住院满意度,该时段内共调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前(实施前)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龄18一84岁,平均(45.38±15.25)岁。2012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后(实施后)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龄19一82岁,平均(44.71±15.67)岁。两组数据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护理服务。
1.2.1 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胃肠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热情接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胃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疼痛的护理,鼓励多活动、早活动,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饮食、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等指导。
1.2.2 "HIS”护理服务“HIS”护理服务较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下7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信念(conviction: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全程覆盖贴心护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热情接待、加强术前沟通以及责任护士的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随访工作,开展诸如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华西大讲堂、针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出院后伤口换药延续服务。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医护一体化合作。“HIS”护理服务模式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通过改变晨会交班形式、进行医护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级护理。
③关怀(care):注重关怀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此,我们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得患者与负责护士相对固定。
④沟通(communication:永不断线的沟通。科室护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动手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胃肠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视频等,以加强患者与主管医护人员的沟通;开设具有胃肠外科特色的医护恳谈区,每周举办2一3次由科室年轻医生、护士共同进行的胃肠道疾病专科互动讲座,将健康知识讲解与患者答疑相结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问题;此外,每间病房还配有沟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恳谈会的家属提问,责任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在1一2个工作日给予回复。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诚的行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胃肠外科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取得患者信任的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间取得信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达到医护患三者的便利。开展基于患者舒适的胃肠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不常规安置胃管、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尽早进食。
⑦满意(contentment:良性循环多方满意。护士们在患者住院体验上根因分析,开展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并分析“HIS”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间住院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自测满意度调查表,设有统一指导语,包括14个条口,每个条口的回答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未涉及)”。各条口单项分数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条口数+较满意条口数x0.8+较不满意条口数x0.6+不满意条口数x0.4+很不满意条口数x0.2)/总条口数一未涉及条口数)x100%,总满意度为第14条口患者住院期间对于病房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检查数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前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后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97.92±6.23。实施后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1,P<0.05。调查表中14个条口的满意度均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护理人员创新性地提出“HIS”护理服务模式,探索胃肠外科临床护理的重点专科建设之路。
3.1 “HIS”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
“HIS”护理服务模式强调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促进护士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患者的问题。全程、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住院期间更为舒适放松,增加的延续护理内容更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HIS”护理服务模式还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HIS”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以先进、精湛的治疗、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住院体验。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护患沟通路径化管理能责任到人,敦促护士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护士依据共同遵循的沟通模式,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再教育,保证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HIS”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达成。此外,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更加顺应多学科协作发展趋势的发展,加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护士、麻醉师等相互合作,利用现有临床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外科手术打击的效果。
3.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患者的角色发生了向医疗服务消费者的转化,在护理服务中应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医疗服务系统人性化。患者需要护士关心、尊重和理解,需要获取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虑时得到安慰等,需要护士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影响患者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满意度可以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未开展前满意度,说明在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建设中应用“HIS”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感受,提高满意度。
3.3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赋予了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医德的职业素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级护士用实际行动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最佳支持。这与多项研究中强调的护士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观点一致。活动开展以来,护士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室快速康复流程,伤口治疗、静脉治疗等专科护理范畴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夯实基础护理,从为患者洗脸、梳头等细微之处着手,耐心细致地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整洁有尊严的生活;再结合专科知识进行住院流程再造,从减少患者的痛苦,点滴之间着手,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住院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41-01
随着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艺术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增设了艺术类专业,而且还在不断的拓展中。但是各高校对于艺术类教学管理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艺术类教学的管理,根据艺术类教学的特点,采取正确的管理模式,让学校和学生都可以得到健康发展。
一、艺术类教学的特点
(一)艺术类教学比其他专业教学相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各大高校中,文科类专业教师只要将基本观点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理工科专业教师只要传播概念、定义、运算方法等知识;但是艺术类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指导学生的作品。在艺术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教导他们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艺术类教学是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教学目标的。
(二)艺术类教学比其他专业教学相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企业在录用艺术类学生时,都比较注重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和敏锐的感觉,可以通过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实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可以将事物的形象运用艺术表达方式生动的描述出来。
(三)艺术类教学比其他专业教学相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艺术类专业都是需要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会有好的成效,所以学校对于艺术类课程的安排,都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的,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指导理论,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艺术类专业内容都是在不断的变化更新的,总是会有新的设计潮流、表现方式出现,所以学校要根据社会变化来加强艺术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艺术类教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高校管理者对于艺术类专业的认识不够,不重视艺术类专业的发展。
2.高校在艺术类教学管理上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
3.高校对于艺术类专业的经费支持不足,使一些师资设备不足,无法满足学习的需求。
三、加强艺术类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学校在对艺术类教学进行管理时,既要坚持原则性也要坚持灵活性
艺术类教学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在管理上也有着自己的特性和方向。学校应该严格的对艺术类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并严格的执行教学计划。但是由于艺术类教学的多样性和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计划在执行时,也要注重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时间和教室,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校在对艺术类教学进行管理时,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对于任何一门专业来说,都是重要的,尤其是艺术类专业。毕竟艺术类专业是需要学生长时间实践来积累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多参加名品展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建设一个实践基地,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这里进行实践活动,还可以让企业在这里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来选拔人才,从而加强本企业的竞争实力。这样就可以促进学校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可谓是一举双得。
(三)学校在对艺术类教学进行管理时,要完善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学校在对艺术类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可能像其他专业一样进行期末考试评价,而是通过学校领导对艺术类学生的督察和听课以及师生座谈会、教研座谈会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对学生上交的作品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符合艺术类教学的特点,更有利于艺术类教学管理。
四、结语
一、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非常高的学科,其自身的特点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用性广泛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用性非常广泛,它不仅和很多相关的专业有很多融合之处,并且在实践中,艺术设计专业的作品在很多领域都有所体现。由于其较强的实用性,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要求极高,首先,需要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实践经验,其次,通过大量的实践,学生能够发挥创新思维,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最后,要求学生的实践和完成的作品能够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这才完成了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
(二)实践性强
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在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理论之后能够从自身的作品中得以体现,即艺术设计专业本身不是单纯的讲授理论,更注重的是实践,所以,无论是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教师还是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要对实践有足够的重视。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用在艺术设计专业上,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占用更多的时间去实践,因为,没有足够的实践,是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甚至得出一些创新的想法,所以实践应该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灵魂所在,是艺术设计专业创新的源泉。
(三)创新性要求高
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和以往的实践不同的是,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它不能等同于复制一个实践过程,可以说,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想法都应该是不同的,每个设计作品都是一次创新的成果。而纵观我国的一些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学校在创新上的发展还远远不够,甚至很多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的开展上更像是集体复制。
二、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现状
和西方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相比,我国存在的问题相对突出,明显。起步晚,理论发展不健全等原因决定了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的问题很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就是:
(一)教育理论欠缺
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和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专业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没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即使是吸收借鉴西方国家在艺术设计专业上的理论,也是不加以区分。照单全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上看,这门课程的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创新性的启发,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情况就是创新性的东西少,大部分的思想都是借鉴而来,很少有自己总结的一套教育理论,教学作为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真正的发挥理论创新的作用。如此一来,不仅学生没有真正的学到艺术设计中灵魂思想,并且,学生们的思想也会越来越僵化,创造不出优秀的作品。
(二)专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不仅在一些大学中设置,在一些高职学校中也有安排,虽然,从范围上得到了普及,但是,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专业发展不平衡,从教育资源的分布上来讲,在一些专门以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作为重点的学校,教学资源更加的丰富,基本在这样的学校中,集中了我国70%-80%的优秀人才,自然这样的学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展上有着更多的优势。而另一边,在一些高职高专的学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资源就显得少很多,首先,教师的资源明显缺口,其次,现有的教师在专业领域的创新上又不够,最后,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原因加剧了学校之间的不平衡。
(三)实践环节少,技能培养少
我国在艺术设计专业上的教育模式还停留在课堂讲授为主上,和西方国家相比,学生的实践环节非常少。思维得不到发散,自然就不会产生什么好的作品了,笔者在很多高校发现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然后在课下给学生不知作业,而学生们的反应大多是,在距离交作业还不到一天的情况下,开始上网搜索,参看别人的作品,然后在匆忙之中就完成了一次作业。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首先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是学校在教育上难道就没有问题吗?当然不是,学校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没有及时进行引导,并且,大多数学校在对学生的技能的培养上也存在过失,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就造成了今天这种尴尬的局面。
(四)学校之间相互模仿,没有特色
除了几个发展相对快得学校之外,大多学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上还很缓慢,并且呈现出的趋势就是,互相模仿,没有自己的特色,整个的教育过程就像是被复制出来的一样。作为国家来讲,我国对艺术设计的领域的政策并不多,即靠国家的扶持不太现实。因此,学校在这个专业的发展更多的要靠自己和学校之间的相互帮衬,但是,相互帮助并不等于相互模仿,以至于失去应有的特色。相互帮助的本身应该是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进步,就是说,学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上首先要自我发展,其次才能借鉴发展,应该遵循这样一条发展规律。我们要知道,长期的互相模仿不仅发展不出自己的理论,同样会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形成阻碍。
(五)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除了学校和教师的原因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学生本身,我们必须明确一个观念,提高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质量,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部分进行改革。就是说,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决定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进步的空间。从全国主修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看,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非常普遍,重点的高校在招收学生时,往往会对学生的各方面的成绩的要求很高,因此,重点高校的学生在生源上能够很好的进行掌控,但是,对于像高职高专这样的学校,因其本身的级别不够高,自然在招生这一块就会和重点高校差很多,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在实践中,很多授课教师反映,由于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同,因此,对每一届学生的教育情况也不一样。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需要天赋和灵感,所以,专业素质差的话,很难出成绩,这也成了很多教师教学上的难题。
三、创新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必要性
从我国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决定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从艺术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存在这很多的问题,但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艺术设计专业还没将自身的问题解决就要匆忙的跟上社会的发展,因此,艺术设计在辅助其他领域的作用上显得力不从心,没有发展的后劲,所以我国更应该在变幻莫测的时代中走出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所以要创新改革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时代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论体系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对于新时期的高要求已不能完全胜任,因此,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坚持创新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现在的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更加的注重专业本身的独创性,创新成了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标志,没有创新性的东西,根本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其次是专业本身对其他领域的作用和贡献,人们往往认为,所谓艺术设计,注重的应该是艺术,从传统的观念来看,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反过来却和生活脱节,而现在的观点则不然,新时代的要求是,艺术除了能够让人感到赏心悦目之外,更应该反作用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就是说,我们提倡艺术设计和社会生活应当是紧密相连的。
(二)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存在这相当多的问题。诸多的问题决定了我们必须改革和创新。在上一节,对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简单归纳起来,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学校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点少,第三点就是,学生本身的素质良莠不齐,最后一点,也是我国的一个实际情况,我国对于艺术设计行业的政策相对较少,其发展更多是靠自身的不断进步。
四、改革的方法和模式
首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本身的特点就是创造性要求非常高,因此,要想改变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在培养的过程中,要遵循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注重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是提高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仅是观察外形,更应该注重学生在观察中所发现的问题,因为外形观察一般学生只要经过简单的训练就能够形成这种能力[4],但是,对于细节的观察的能力却不是一两天就能练就的,因此,细节观察使重点。其次,创意性思维的训练,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两个以上主题的作业,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对于创新性思维的养成就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是语言表达,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语言的培养上是不够的,在学生完成一个作品之后,应该用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将自己作品想要表达的含义阐述出来,而在实际中,很多学生只会完成自己的作品,但是,在阐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往往不够清楚明白,影响整个作品的展示效果,我们要清楚,艺术设计作品最终是要经过社会的检验的,因此,不能完美的阐述的自己的作品的含义,就会影响一件作品的社会效果,所以,在语言表达上,教师要引起注意。进过以上三个环节的训练,相信,我们一定会看到更多创造性想法的涌现。
其次,科学设置艺术设计课程。学校的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上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当更加的科学,对于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支持。一般的学校在艺术专业课的设置上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只注重理论教育,另一种是只注重实践教育。从国外艺术设计专业的情况上看,两种极端的方式都不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哪一个部分都不应该被忽视。我们知道,理论是一切实践的基础,只有在相对健全的理论的指导之下,实践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反过来,一定的实践过程也能够促进理论的创新,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学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当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时安排上可以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穿插,即在讲授理论之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是实践课,着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再次,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不能决定学生的先天素质,但是后天的发展却可以通过培养来完成,因此,对于,学生的素质问题,要根据情况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方案。在重点高校,一般来说,学生的整体素质很好,所以在这样的学校开展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欣赏和鉴赏水平。而对于像高职高专这样的学校,在开展艺术设计的课程时,首先要奠定学生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更加顺利,即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因材施教,达到最终的教学改革的目的。
目前,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的模式依然是封闭的体系,还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要求。虽然在一系列的教育课程改革中,教材的编写及其内容有了一定的变化,但由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单一,许多教师仍然只重视教材内容的传授和讲解,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教育理论,并利用教材载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在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偏重于英语知识的传授的现象而忽视这类大学生与其它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多数教师忽视艺术类专业人才模式现象。这导致了英语课在这些专业的设置流于形式,没有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这一理论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进而提高效果课堂教学效果。
差异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个体条件论”和“个人动机论”为基础。这一理论强调的是:由于每个人都有先天和后天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兴趣、经历、价值观等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且由此产生的心理(认知、动机)结构和行为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面对同一信息,他们反映不近相同,甚至千差万别。这一理论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内容:(1)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不同;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天生具备艺术天赋,不可避免地生活、学习在某种艺术氛围之中,形成了有别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2)个人心理结构不同;由于不同艺术专业的特点所致,形成了与所学专业相符的心理特点,如钢琴、小提琴专业的学生较之管乐学生活泼、好学,积极上进等;(3)学习理论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与信仰不同;(4)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固定素质不同。所以,当教师面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时既要意识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更要了解这类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一,掌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1.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以兴趣爱好为基础
上艺术类专业院校和学习艺术专业是多数喜欢艺术的学生或者说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对所学专业的爱好而进行的选择。正是因为出于兴趣、爱好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因此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很强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即他们一定要学好本专业。他们对专业的热爱远远超过非艺术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因此,在学习英语上,采取了比较消极的态度,即不得已而学之。
2.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成就感很强,学习上缺乏勤奋、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
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专业成就感根深蒂固,因此,不断寻求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专业才力,努力在专业上做出更大的成就。并十分认可在本专业中取得的最高成就者。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缺乏积极、主动、勤奋、好学的严谨治学态度。在他们看来,英语学习成绩好坏无关紧要,只要能通过及格线拿到学分,不耽误毕业时拿文凭即可。传统的专业“第一”的思想导致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自我评价很高,与不重视学习导致应用能力弱形成矛盾。因此,教材选择对艺术类专业的英语教学来说十分重要,教材内容宜浅不宜深,突出实用性、趣味性、直观性,强化基础知识训练。这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开展课堂活动
音乐类、戏剧类、美术类、舞蹈表演类、工艺设计类等专业学生,因专业的特殊性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要通过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所需的环境等方面来划分学生的学习类型。通过长期的艺术类专业教学实践归纳出这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外露型:音乐类、戏剧类专业的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多数表现为积极、主动、善于表露所思所想;(2)沉默型:美术专业的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多数表现为心不在焉,不喜欢言谈,比较“闷”但却有自己的主意、观点。即使这样也不愿表达出来;(3)消极型:舞蹈专业的学生表现为事不关己,学习没有积极性,且浅尝辄止。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够达到各自学习目标和学习目的。鉴于这点,艺术类专业的英语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如:根据美术学生的专业特点,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内容通过素描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总结课文重点、难点,学生就不会感到学生英语那么难懂,只要下工夫即可。教师要做足课前功课,尤其是在学生的学习特征、个性差异上下功夫,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当学生们感到他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知识,学习的效果自然就有了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上,加强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多以几个思考题为主,以便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第三,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适应学生
现在,中国许多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采用大班上课。所谓大班是指一个班大约有五十多人甚至接近六十人。对语言课来讲,五、六十人的确是多了。在如此差的语言教学的环境下,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等是何等的困难。但教师可以依据个体差异理论,从了解学生差异、不同的个性特点入手,制定与之相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而且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正如这一理论强调了“教师应适应学生”那样,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个体的不同需要,就会为学生学好英语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依据这一理论,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给与他们更多关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第四,因势利导,针对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浓厚的特点,引导学生刻苦学习
与非艺术类大学生不同,艺术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前首先是通过了专业考试。因此,他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的甚至有了一定的名气与造诣。进入艺术学院后,这部分学生在学院浓郁的专业学习的氛围中,专业深造的意识得到强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发展上。但还有不少的学生认为专业成绩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实际的技能,他们把精力放在了为生存而奔波上。但无论怎样,他们认为重要的是专业课程,文化课程是无关紧要的。英语课虽然得到一定的重视,但由于英语难掌握,需下很多功夫,半途而废的不在少数。个人爱好与兴趣应该说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原动力,这一点是积极的、肯定的。作为从事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英语学习与专业间的互惠互利关系。学好英语对专业学习起促进作用。如可直接读懂原文、直接聆听专家的教诲、直接参与交流等。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应时刻鞭策学生勤学苦练,严格要求学生。如:根据戏剧专业学生善于表扬的特点,在课堂上,安排进行人物情景对话、扮演文中人物、角色朗读等教学活动,发挥其专业特长。鼓励美术专业的学生策划海报、动漫等多种形式与音乐专业学生一起在校内和与其院校横向联合组织各种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使同学们在竞争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为成就其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个体差异理论是要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转换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学生,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从而设计出更加贴近艺术类专业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1
中职院校将培养数字媒体领域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目标。中职院校希望可以培养出能够从事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网页、制作游戏等多个领域的人才,从而提升自身的社会知名度以及社会地位。
一、中职“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概况
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近几年来,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漫艺术设计专业逐渐兴起,并且该专业是以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以及其先进的理念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让中职院校认识到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动漫艺术设计专业与传统的电脑艺术设计等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二、中职“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虽然电脑艺术专业与动漫艺术专业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与电脑艺术专业相比较,动漫艺术专业有属于自身的特点。其特色具体表现如下:(1)动漫艺术专业更加重视动漫技术的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开展专业技能实训活动。(2)动漫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集动画造型设计、角色设计以及场景设计等技术于一身的应用型人才。
三、中职“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当前,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以及发展动漫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动漫技术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中职“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如下:
1.建设实验实训
(1)建设实验实训室。中职院校在调整学科之后,以教育部下发的设计方案为依据,制订了构建产学相结合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这一方案,从而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动漫技术人才。中职院校相继建立了描绘工作室;二维、三维动画制作实验实训室;采集素材、处理素材实验实训室等不同的实训室。这些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场所来进行实践操作。(2)建设实习基地。中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中职院校通过构建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2.建设师资队伍
中职院校的动漫技术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他们具有朝气蓬勃的精神,因此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中职院校的动漫教研室要承接一些拍摄与制作影视节目、设计与制作动画等,通过实践可以提高教研室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开展本专业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3.构建“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的中职动漫课程模式
中职院校在改革动漫课程模式,通过安排不同的课程,既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出实用型人才。由于公共课程主要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因此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将公共课、专业课与学生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中职院校还要重视教学项目这项工作,在教学项目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然后让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围绕项目来进行学习,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出大量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中职院校通过改革中职动漫课程,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并且也让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及缺点,便于学生更快地提高自身的技术。
4.加强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
(1)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创建不同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中让学生运用自身在学校到所学习到的知识,如此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起来,推动学生的实践技能与技术得以提高。(2)加强国际交流。中职院校要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国家之间的联系,便于我国中职院校从别的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也便于学生借鉴其他国家的设计经验。另外,中职院校还要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交换学生,让我国学生进入到其他国家,以便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
动漫艺术专业更加注重软件技术的应用,该专业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了能够推动中职技术教育的顺利展开,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动漫人才,这就要求中职院校注重开展专业技能实训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满足时展对动漫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的模式依然是封闭的体系,还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要求。虽然在一系列的教育课程改革中,教材的编写及其内容有了一定的变化,但由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单一,许多教师仍然只重视教材内容的传授和讲解,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教育理论,并利用教材载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在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偏重于英语知识的传授的现象而忽视这类大学生与其它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多数教师忽视艺术类专业人才模式现象。这导致了英语课在这些专业的设置流于形式,没有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这一理论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进而提高效果课堂教学效果。
差异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个体条件论”和“个人动机论”为基础。这一理论强调的是:由于每个人都有先天和后天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兴趣、经历、价值观等不可能完全一致,而且由此产生的心理(认知、动机)结构和行为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面对同一信息,他们反映不近相同,甚至千差万别。这一理论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内容:(1)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不同;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天生具备艺术天赋,不可避免地生活、学习在某种艺术氛围之中,形成了有别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2)个人心理结构不同;由于不同艺术专业的特点所致,形成了与所学专业相符的心理特点,如钢琴、小提琴专业的学生较之管乐学生活泼、好学,积极上进等;(3)学习理论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与信仰不同;(4)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固定素质不同。所以,当教师面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时既要意识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更要了解这类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一,掌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1.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以兴趣爱好为基础
上艺术类专业院校和学习艺术专业是多数喜欢艺术的学生或者说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对所学专业的爱好而进行的选择。正是因为出于兴趣、爱好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因此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很强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即他们一定要学好本专业。他们对专业的热爱远远超过非艺术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因此,在学习英语上,采取了比较消极的态度,即不得已而学之。
2.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成就感很强,学习上缺乏勤奋、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
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专业成就感根深蒂固,因此,不断寻求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专业才力,努力在专业上做出更大的成就。并十分认可在本专业中取得的最高成就者。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缺乏积极、主动、勤奋、好学的严谨治学态度。在他们看来,英语学习成绩好坏无关紧要,只要能通过及格线拿到学分,不耽误毕业时拿文凭即可。传统的专业“第一”的思想导致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自我评价很高,与不重视学习导致应用能力弱形成矛盾。因此,教材选择对艺术类专业的英语教学来说十分重要,教材内容宜浅不宜深,突出实用性、趣味性、直观性,强化基础知识训练。这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开展课堂活动
音乐类、戏剧类、美术类、舞蹈表演类、工艺设计类等专业学生,因专业的特殊性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要通过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所需的环境等方面来划分学生的学习类型。通过长期的艺术类专业教学实践归纳出这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外露型:音乐类、戏剧类专业的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多数表现为积极、主动、善于表露所思所想;(2)沉默型:美术专业的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多数表现为心不在焉,不喜欢言谈,比较“闷”但却有自己的主意、观点。即使这样也不愿表达出来;(3)消极型:舞蹈专业的学生表现为事不关己,学习没有积极性,且浅尝辄止。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够达到各自学习目标和学习目的。鉴于这点,艺术类专业的英语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转贴于 如:根据美术学生的专业特点,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内容通过素描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总结课文重点、难点,学生就不会感到学生英语那么难懂,只要下工夫即可。教师要做足课前功课,尤其是在学生的学习特征、个性差异上下功夫,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当学生们感到他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知识,学习的效果自然就有了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上,加强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多以几个思考题为主,以便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第三,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适应学生
现在,中国许多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采用大班上课。所谓大班是指一个班大约有五十多人甚至接近六十人。对语言课来讲,五、六十人的确是多了。在如此差的语言教学的环境下,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等是何等的困难。但教师可以依据个体差异理论,从了解学生差异、不同的个性特点入手,制定与之相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而且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正如这一理论强调了“教师应适应学生”那样,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个体的不同需要,就会为学生学好英语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依据这一理论,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给与他们更多关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第四,因势利导,针对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浓厚的特点,引导学生刻苦学习
与非艺术类大学生不同,艺术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前首先是通过了专业考试。因此,他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的甚至有了一定的名气与造诣。进入艺术学院后,这部分学生在学院浓郁的专业学习的氛围中,专业深造的意识得到强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发展上。但还有不少的学生认为专业成绩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实际的技能,他们把精力放在了为生存而奔波上。但无论怎样,他们认为重要的是专业课程,文化课程是无关紧要的。英语课虽然得到一定的重视,但由于英语难掌握,需下很多功夫,半途而废的不在少数。个人爱好与兴趣应该说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原动力,这一点是积极的、肯定的。作为从事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英语学习与专业间的互惠互利关系。学好英语对专业学习起促进作用。如可直接读懂原文、直接聆听专家的教诲、直接参与交流等。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应时刻鞭策学生勤学苦练,严格要求学生。如:根据戏剧专业学生善于表扬的特点,在课堂上,安排进行人物情景对话、扮演文中人物、角色朗读等教学活动,发挥其专业特长。鼓励美术专业的学生策划海报、动漫等多种形式与音乐专业学生一起在校内和与其院校横向联合组织各种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使同学们在竞争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为成就其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个体差异理论是要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转换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学生,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从而设计出更加贴近艺术类专业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1
艺术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是在“艺术”与“职业院校”两大主题背景下所进行的,因此艺术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既要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又要与艺术专业相结合。艺术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的语文基础相对于普通中学生来说是薄弱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不高。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我们艺术院校的语文教师要根据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规律,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审美性充分结合在一起。根据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艺术职业院校的课堂语文教学改革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专业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艺术院校的学生特别重专业轻文化,专业课上兴趣浓厚,文化课表现就差强人意了。正因如此,我们每个文化课教师更应该清楚学生所在专业的专业背景。比如说,舞蹈表演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会从事哪些职业和具体工作?他们胜任这些职业和工作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语文课程在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几何?而作为基础课的《大学语文》,承担的是为专业基础课和学生就业服务的重要任务。当熟知此类需求后,我们思考的便是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手段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接受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让学生完成从无兴趣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过渡。
二、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艺术职业核心能力就是感悟和把握艺术作品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培养艺术职业核心能力不可或缺的,高职语文教材大多都贴近时代,文章的可读性放在第一位,可针对艺术专业特点的课程内容设置并不多见。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根据其专业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大胆调整教学内容。例如教学对象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则可选取一些词句优美、富有音乐节奏感的篇章。如《春江花月夜》、《琵琶行》、《虞美人》、《无题》等,还可以补充一些古代有关音乐评论的内容;如果是戏曲专业学生课堂学习,则可选择《牡丹亭・游园》、《窦娥冤》、《雷雨》等文章。
三、基于专业需求选取有效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吧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多动脑筋,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则动听的故事、一段曲奇的作者生平、一首美妙的乐曲、一段吸人眼球的视频都可以成为导入的磁石。巧妙的导入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针对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在教学《雨巷》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07春晚舞蹈节目《雨巷》的视频,让他们从熟悉的舞蹈作品中去感受诗歌的意境。同时艺术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形象思维比较灵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学习中,手、脑、耳、眼并用,化抽象为形象。如针对声乐及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在教学《音乐之声》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首先是听曲竞猜游戏情境。从《孤独的牧羊人》、《哆来咪》、《雪绒花》等这些大家熟悉的音乐旋律当中相互抢答曲名,让学生迅速了解了这些儿时熟悉的曲子都是出自于这部作品。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对了解《音乐之声》这部作品的兴趣很浓,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另一个环节是表演情境。艺术院校的学生善于表现,通过对剧本的了解,学生都很喜欢主人公玛利亚这一人物形象。学生观赏完课件中的情境视频,以自身的理解和领会选择适合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很快学生们都进入了角色,体味到了剧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成都工业学院于1913年成立时首次招生,只有染织科和应用化学科两个专业,染织科即现在的染织艺术设计专业,我校著名校友和晏济元曾就读于该专业。至今艺术设计类专业已近百年历史,从最初的工业实业救国到现在的艺术设计创新发展,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随着时代需求而变化着。我校现有七个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影视动画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图形图像专业、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印刷技术专业、电子出版技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提出“从制造大国到设计强国”,完成“Made in China”到“Desing in China”转变就需要靠大量的设计类人才。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专业建设与交流。通过学习我校著名校友张光鉴教授的“相似论”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探索出一些新的思路:专业群的建设。
一、从“相似论”到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灵感
随着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各个专业招生都非常好,但师资建设成为了困扰各个专业发展的瓶颈。通过教研室之间的交流发现,彼此缺的老师正是对方的优质师资资源。通过对专业的教学计划研究,发现专业之间的共同课程很多,只是相互之间的课程命名不一样。再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学计划,发现各个专业的主要课程为:绘画类课程、设计基础类课程、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类课程、专业课程,那么绘画、设计、计辅的课程都是专业共同的基础课程。“相似论”中提到关于相似规律性的研究,通过这个相同规律的研究,找到共同点,而这些共同点就是我们建设专业群的最初灵感。
通过几年的摸索,协调好各个专业课程名称、课时,基于“相似论”影视动画和工业设计最先协调好,有了两个专业的基础,现在加入印刷技术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通过实践也能协调好。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的思路
1.开发共同模块。共同模块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按照专业特点分,一是按照教学计划模块分。必修专业课程建设,比如动画专业的:动画概论、动画设计、动画创作;印刷专业的:印刷概论、印刷工艺;工业设计专业的:工业设计概论、产品设计等这种专业性课程,都安排在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中。绘画类共通课程特征化教学,比如动画专业是艺招生,印刷专业是普招生,作为共通的素描、线描课程,那么就需要按照必修课程处理,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情况进行课程建设。设计基础类课程,比如《设计思维训练》这门课程,艺招生和普招生最大区别就是,艺招生绘画功底比普招生好,艺招生能把想表现的设计绘制出来,普招生就相对困难多了。那么这种课程经过实践表明,只有放在必修课程中,进行差异化教学。
2.通过学分制开发专业课程。我们的教学计划是分为:集中实践教学专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这几个模块。根据专业的不同,我们将各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放在集中实践教学专周和专业基础课中完成。这样就能突出专业的特征。然后就各个专业共同建设开发专业选修课。我们将专业选修课进行共通课号和专业交叉。这样可以根据专业特征,根据教师资源,根据学生自己的专业规划进行选课。在设置这类课程的时候,完全按照大艺术类专业的方式,以人为本,根据老师的教学特长进行课程安排,术业有专攻,这样教师可以把自己最优势的方面传授给学生,也充分地利用了师资资源,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喜好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
3.根据专业特征开发共通课程。按照相似论的原理,我们将各个专业共同的课程都梳理出来,比如素描色彩,有的专业命为美术基础或者绘画基础,那么像这种课程我们就统一为素描和色彩课。像这样我们把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都拿来研究,陆续开发出专业共同的课程,然后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特点,做好课程的学时分配。根据师资情况再把课号分到各个专业系部去,这样就根据教师的教学优势进行教学,又能充分合理利用各种师资资源。以“photoshop”这门课程为例,影视动画专业分两学期学习,一学期学photoshop软件的应用,一个学期学习使用photoshop进行设计。这个方法已经发表的论文《高职高专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分析过了。印刷技术专业命为“photoshop软件基础应用”,工业设计专业命为“计算机辅助设计Ⅰ(photoshop、coreldraw)”,经过探讨这门课程安排在专业选修课中,由学生自己选,也是安排成两学期教学,《photoshop基础》和《photoshop平面设计》,《photoshop基础》授课内容是photoshop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应用,由印刷教研室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photoshop平面设计》是建立在《photoshop基础》这门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软件进行设计教学,这门课程由设计教研室承担教学。这样课程进行了合理分配,师资进行了合理安排,而这门课程也作为两个教研室的基础课程进行共建。这种课程也作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选课以后相互交叉学习,作为设计类专业进行专业交叉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它他们具有“相似性”。
4.根据专业特征开发共通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课程和课时都排好了,那么下一步就是开发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如果我们按照各专业特征去安排授课计划那么就失去了共选课的意义。基于“相似论”原理,我们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这门课程为例,在设置授课计划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时候photoshop这门软件用设计的教学思路,然后再平衡各专业的特征,安排了photoshop平面设计、photoshop动漫绘制、photoshop插画设计、photoshop工造设计、photoshop广告设计等设计教学内容。既兼顾各专业特点,又进行设计拓展,专业教学交叉互补。
5.同一门课程交叉教师授课。外出写生时,由于是多个老师带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绘画教学,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每个老师的艺术风格不一样,那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风格学习,也可以各种艺术风格都尝试学习,然后再综合创作。我们将这种“相似性”规律用在课程中实践,开设《旅游产品设计》这门课程,根据各个老师的专业特征进行授课安排,如:旅游产品设计的卡通化,旅游产品设计的包装设计、旅游产品设计的工艺性等等。教师根据自己专业特征,结合到旅游产品设计上,开设授课内容,并由该老师执教该堂课。
三、专业群建设阶段性总结
在“相似论”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探索了专业群的建设方案和思路,但是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在实际中改革进步。同时通过近年来专业群的建设,我们也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达到资源共享,专业交叉互动互补,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更精,更有利于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