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企业资产的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8 17:06:0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资产的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资产的管理

篇(1)

二、按监管主体。国有资产的监管主体包含多个层次,根据国有资产的多少及委托关系可以直接由国家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也可以由各级地方政府及单位代为管理,这要根据资产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按管理手段。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行政管理、法律管理以及经济管理手段。行政管理方式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曾发挥重大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行政单位行政指令来实现对资产的管理,这种管理手段有利于集中国家经济实力完成浩大的工程,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中,它已逐渐失去主导地位,但仍发挥重要的作用。法律管理顾名思义即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下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这个过程还需要强有力的执法机构去实施,这种方式能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而经济管理手段则是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常见管理手段,它通过明确管理主体的权利与职责,实现资产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对国有资产进行灵活的管理。

当前中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仍存在问题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存在脱节现象。2009年推行的改革中明确提出资产管理要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行预算时要综合考虑现有的存量资产、未来的增量资产以及能够支出的经费数量,做出预算后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能随便增加资产配置,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资产管理经常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随意提高资产配置标准、重复配置,配置后资产又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出现严重的资源闲置浪费的情况,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近几年最典型的就是各个地方相互攀比企业办公大楼的规模,竞相扩建或修建,建成后花费了巨额的资金,但是利用率很低,明显脱离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轨道。

二、国有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配置混乱。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资产管理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但是有些国有企业仍然抱有原先的旧观念,不能与时俱进,重有形资产的购置而轻视无形资产的作用,不愿意花钱购买先进的管理设备和管理系统,对资产的管理继续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这样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容易出错,同时也使资产管理容易出现超标配置、重复配置以及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也会出现对各个部门的资产配置不明确、乱配置的情况。

三、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管工作尚待于加强。虽然各个国有企业都有资产管理规定与监管规定,但是很多企业的监管工作处于暂停状态,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比如国有企业资产的购置途径不公开透明、购置资金流向不明、存在一定的回扣问题等;使用时没有按照严格的程序审批,出现国有资产的对外出租出借混乱、利用国有资产进行个人投资等现象屡屡出现;资产处置时随意性较大,常常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损失。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加强资产的监管力度,真正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思路

针对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与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进行预算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做到资产配置、资金使用合理,并且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严格审批,可以通过立法执法机构明确审批要求和程序。

篇(2)

一、品牌资产的概念及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牌资产成为营销学界最热门的研究话题,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们,对品牌资产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西方很多学者都认为品牌资产就是“品牌给产品或服务带来的超越其功能的附加价值或附加利益,并与某一特定的品牌紧密联系”。我国有学者将品牌资产定义为“附着于品牌之上,并且能为企业在未来带来额外收益的顾客关系”。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品牌资产就是与特定品牌、品牌名称和标志相联系,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能够为企业形成强有力的、持久的竞争优势的一种无形资产。品牌资产具有以下特点:(1)品牌资产是无形的。品牌资产不具有独立实体,无法使用感官直接感受到。它通过一定的载体来表现,直接载体是品牌名称、符号等品牌元素,间接载体是与产品和企业有关的品牌知名度、满意度和忠诚度等。品牌资产多数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自创,也有少部分可以通过购买、收购兼并等方式取得。(2)品牌资产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品牌资产在发挥作用的时候,总是和其他资产结合在一起的,但他不能独立的发挥作用和效能。任何品牌都是特定产品的标志,没有消费者只需要品牌而不购买产品,品牌对消费者来说,本身不构成商品的价值,只有与商品相联系,价值才得以体现。(3)品牌资产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品牌的知识产权是商标专用权,但是品牌并不完全是商标创造的,营销和传播活动是品牌资产形成的保障,消费者的产品经验是品牌资产形成的关键,它是企业整体经营创造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综合性。(4)品牌资产具有独立性。品牌一旦形成,特别是成为名牌之后,它的独立性表现就更加明显,这种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结合,是可以流动的,有时也是可以分离的,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范围可以变,但是品牌不变。(5)品牌资产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品牌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但是,与有形资产不同的是,品牌资产使用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企业拥有同一个品牌的收益不同,即使被同一个企业拥有,因为使用范围、使用时间、使用地点的不同,导致收益水平也不同。(6)品牌资产的价值构成具有复杂性。品牌资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其价值构成比较复杂,不易于确认。因此,增加了对品牌资产进行评估和有效管理的难度。

二、品牌资产的构成内容

(1)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就是品牌的名气。对某一特定的品牌来说,品牌知名度反映的是品牌的影响范围或品牌的影响广度,也就是知晓品牌的人数及知晓程度。品牌知名度能够提高自有品牌的影响力,同时抑制竞争对手的品牌。成功的品牌知名度一定高,但是知名度高的品牌不一定是成功的品牌。(2)品牌认知度。品牌的认知度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识别、记忆的程度,是消费者根据特定的消费目的,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感知状况,能使消费者在观念上形成品牌与产品之间的联系。(3)品牌满意度。品牌满意度是消费者形成的一种对品牌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态度。企业为了使品牌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好的口碑效应,就要不断提升消费者的品牌满意度。品牌的满意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品牌的任何一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消费者对品牌的不满。因此,品牌知名度高,并不意味品牌满意度高。(4)品牌联想度。品牌联想度是指透过品牌而产生的联想,是广告、服务、消费体验、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品牌联想可以加深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可以造成消费者对品牌特定的感知和特殊的感情。例如讲到国酒,就会想到茅台酒;当人们口渴时,立刻就能想起农夫山泉;讲到麦当劳就会想到麦香鸡;讲到大瀑布就会想到黄果树;讲到看日出就会想到泰山。(5)品牌忠诚度。品牌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偏爱程度,是消费者多次表现出来的对某一品牌有倾向性的而非随意的行为反应,它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一种心理评估和决策过程。品牌忠诚度作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偏爱程度的衡量指标,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数量和购买的持续时间来衡量。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就越能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市场竞争力也越强,抵御竞争品牌攻击的能力越强,从而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6)其他品牌资产。主要是专利权、商标和渠道关系等品牌资产的其他专有权。在其能够抑制或者防止竞争对手侵蚀企业的顾客群和品牌忠诚度时,就会凸现其品牌价值。如商标可以阻止竞争对手采用类似的名称、标志或包装等混淆消费者的视听,以起到保护品牌资产的作用。

三、加强品牌资产管理的策略

(1)合理定位品牌。企业进行品牌资产管理,首先要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简单地说,品牌定位就是让顾客与企业的品牌联系起来的利益。品牌定位可以通过广告语、标语、口号等形式加以传达。一个好品牌的定位必须立足于满足客户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让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实际形象与企业所期望的形象相吻合,使消费者产生共鸣,并以拥有这个品牌为荣。(2)实施品牌战略管理。品牌战略管理就是运用战略管理的方法,在品牌定位基础上,对企业的品牌进行的规划和实施,在企业内外经济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明确企业的品牌建设方向和措施,通过资源的战略性配置,获取持久性的品牌竞争优势。品牌战略管理方法很多,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合适的品牌发展战略,从而对品牌资产进行战略性的管理。(3)加大力度宣传品牌。为了保证定位的成功,企业必须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向目标市场证明企业的品牌价值。品牌宣传以及支持品牌的广告方案必须由公司自己制定,而不能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给广告公司来执行,广告公司并不能创造品牌。在品牌宣传中,只有针对目标消费者,开展能凸现品牌特性的宣传活动,才能使消费者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并体验到品牌特性,从而产生对该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是加强品牌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4)积极培育品牌,提高品牌的忠诚度。培育企业的品牌,关键是对品牌的性能、质量等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对品牌的营销渠道进行整合,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这样既可以提高顾客对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又能够及早收回新产品研发成本,吸引新顾客,降低营销成本,增强对销售渠道的掌控能力,刺激商家的进货决策,减缓竞争对手的威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5)避免品牌价值被稀释。企业应对自己的品牌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象和地位。实施品牌延伸后,要使延伸产品不与母产品形成竞争关系,尽量降低其替代性,并且使消费者在认知度上保持统一,从而避免品牌延伸稀释品牌资产的价值。(6)正确评估品牌价值。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品牌资产价值进行客观而科学的评估,有利于企业合理地配置资源,进行有效的品牌资产管理。因此,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品牌资产进行合理的评估。目前评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英特品牌法(Interbrand)、忠诚因子法、北京名牌资产评估公司评估法、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法等。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最好采用两种以上方法分别评估,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客观地评估企业品牌资产的价值,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之,品牌资产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企业的品牌定位、品牌战略、产品设计、产品价格制定、营销策略等各项经营活动协同管理的结果。因此,发展什么样的品牌,怎样创建品牌,并如何将品牌与消费者密切结合,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地位,是品牌资产管理的重心和价值所在。

参 考 文 献

篇(3)

1.1项目管理EAM系统的项目管理是对新增设备、技术改造或重大维修项目从立项、申请、批准到项目招标、实施、项目验收等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跟踪管理,以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率。同时管理层可以随时查询到项目的实际进度,从而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体功能包括资金计划、项目立项申请、项目立项审批、项目分解、项目招标、合同编制、项目实施、项目付款、项目验收,并对上述流程信息形成项目档案。对于资金额较大的项目,做好项目资金管理十分重要。首先要做好项目的预算分析,可通过对EAM系统中的历史项目进行对照参考,提高项目预算的计算精度;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采购、支付等管理,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2资产管理(1)建立设备台账。首先建立设备卡片,每台设备的设备卡片包含设备基础信息、财务信息、扩展信息、设备构成表、设备参数以及设备随机资料管理。以设备卡片为基础建立设备卡片信息调整功能和设备台账。(2)设备变动管理,包括设备内部调拨、设备封存、封存设备启封、设备报废、设备转让管理。(3)设备出租和租用管理,登记出租和租用的合同信息、合同终止信息及租金的管理,确保实现最大经济效益。(4)设备盘点。系统根据设备台账的当前管理状态信息自动生成盘点清查表,定期对设备资产进行盘点,并在EAM系统中记录盘盈、盘亏情况。(5)设备档案管理。系统以设备卡片为基础,对设备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踪式管理,即从设备的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等前期工作开始,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维护维修情况以及设备的移动、内部调拨、出租、租入、转让、封存、启封等资产运营活动直至设备报废与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部数据信息进行跟踪管理,形成设备档案。通过设备卡片,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设备的型号、原值、技术参数、设备构成、运行状态、维修情况以及维护记录、位置变动记录以及点检记录、完好检查记录、定期检查记录、各种技术标准的定标情况等设备管理信息,方便企业的各级管理层、相关技术人员和设备调度人员进行相关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活动。

1.3技术标准管理实现设备管理各种标准的管理,包括各类设备点检标准、定期检查标准、完好检查标准、保养标准、标准、定期维修标准的制定、修订、注销,可查询各种标准的历史标准、在用标准,并对每台设备进行相应的定标,为定期检查、完好检查、保养、、定期维修工作的预警及工作标准做好准备工作。

1.4运行管理主要实现设备在运行过程的点检、完好检查、定期检查、综合各种运行数据的运行记录以及运行状态的管理,具有对完好检查、定期检查工作提前预报的功能,提前时间可自行在设备定标中设定,并对各种检查、保养、、维修中遗留的问题生成待处理问题台账,方便相关人员查询、处理并销账。相关人员及时切换设备运行状态,系统自动生成设备运行台账,方便生产调度人员准确调度设备和各管理人员了解设备状态。该模块可查询任意时间段各种检查、维护、维修的计划,自动生成任意时间段单机或分类设备运行报表,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并作为基于时间周期和产量的各种检查、预防性维护、维修及故障预测的重要依据。

1.5维护管理实现设备保养与管理,具有对设备保养工作和工作预报的功能,提前时间可自行在设备定标中设定。对预报的记录响应后自动生成保养和计划,登记保养记录和记录时只需从保养计划和计划导入并完善记录内容即可。

1.6维修管理这是EAM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实现设备维修管理功能,包括值班记录、故障分析、定期维修预报、维修计划编制、维修计划分布、编制维修方案、维修计划取消、调整或生效、委外维修计划生效、委外计划清单、委外验收登记、维修工单延期、维修工单完工、故障频率统计、故障分类统计、维修备件材料需求、各类维修备件消耗统计等维修执行过程的记录以及维修人力资源的管理。该模块可以按照故障代码、故障现象、故障类型、故障原因、维修措施的层次结构建立设备故障代码体系结构即故障专家库,记录设备问题,为以后设备故障的诊断与分析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标准化维修管理,实时对企业维修工程师的维护与维修经验进行收集、积累,并形成标准作业计划,进而将维修人员的知识转换为公司范围内的智力资本,指导公司将来的维修工作,实现对公司员工的知识进行管理的目的。当下次相似故障再次发生时,可以大大加快维修速度,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从而保证公司的经济效益。同维护管理一样,提供定期维修的预警功能。

1.7物料管理包括物料采购管理和物料库存管理。采购管理有效处理从提出采购需要起直到结清供货商货款为止所有类型的采购动,对采购单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提供完整处理流程,包括采购申请、审批、询价比价、下达、订单登记、结算发票等流程。支持从检修保养和库存控制自动产生采购单,也支持手工产生采购单,提供发票匹配功能,能对供应商信息进行管理与分析。物料库存管理是管理维护维修备件的库存信息,记录和汇总备件入库、移库、领用出库、退库、报废等信息,对库存数量和库存资金进行监控,提供库存优化策略,系统对库存数量大于最大库存量或小于最小库存量进行预警,根据备件最小库存量自动生成补库计划,实现与设备维护维修等模块的高度集成,跟踪备件与设备的关系。

1.8专项管理包括特种设备管理、计量设备管理、电梯管理、压力容器管理、保险管理、工索具管理、吊具管理、工具管理、钢丝绳管理、轮胎管理等,主要功能是建立专项管理卡片和台账,对特种设备、计量设备、电梯、压力容器的检验检定进行有效管理,记录设备的检定信息,提供设备检定、保险到期、轮胎、钢丝绳更换的预警管理功能。

1.9能源管理主要是对公司电、柴油、汽油、燃气消耗统一管理,包括对能源指标以及各种能源的消耗记录进行管理,实现公司对单机能源消耗的统计、分析考核,并汇总统计各类能源报表和能耗指标,最后与其他功能模块结合汇总统计单机成本核算表与单机成本考核表。

1.10综合查询与统计可查询与统计设备全寿命管理过程中各种指标与报表。

1.11系统管理主要实现设备供应商与服务商管理、基础信息管理、系统配置。其中基础信息管理主要包括系统使用的基本信息代码,如设备类别代码、物料分类代码、设备品种代码、设备部位代码、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地理区域代码等。系统配置包括角色注册、操作人员注册、提示功能注册、工作设置以及审批人员设置。EAM系统虽然可以分为多个模块,但模块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设备、维修、库存、采购、分析等一环扣一环,信息一处录入,多处共享,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和一致性。

2成功实施EAM的关键因素

(1)更新传统的观念和认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包括知识变化和业务流程重组,避免将实施看作是将手工流程计算机化。(2)重视基础数据的整理、收集并标准化,集中人员确保按时完成。EAM系统实施需要准备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区域、企业组织机构目录、设备类别目录、设备品种注册单、设备编码、物料品种目录、设备卡片、各种设备的点检标准、定期检查标准、完好检查标准、保养标准、标准、维修标准、故障代码、故障现象、故障类型、故障原因、工种目录、维修班组目录、维修人员目录等基础信息的采集、整理、编码。(3)高层领导对项目的直接参与和积极推动。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涉及业务、流程、制度和各项决策,都需要主管领导的参与、决策和推动,这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4)先进高效的项目实施方法论。正确的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实现高效的项目管理、有效的计划控制与时间管理,根据项目目标,制订项目计划,安排项目资源,进行项目质量、成本和预算控制等。(5)建立内部稳定的工作团队,在各个层面保持对项目的拥有感和使命感。(6)明确定位,设定合理的项目目标,有效管理企业高层和各级管理、使用部门对项目的期望。(7)高度重视培训和知识转移。在EAM实施、运营和后续支持过程中,对各级用户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EAM系统改变许多员工的角色和工作方式,需要增加新的技能,系统的使用人员需要培训EAM系统的知识、相关的IT知识、管理知识和维修理念等。

3应用EAM系统管理企业设备资产的优势

应用EAM系统管理企业设备资产,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1)融合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EAM系统融合了先进维修管理思想、成本控制思想、集成化管理思想和知识管理思想,强化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管理思想,实时采集数据,实现全程跟踪,从而实现资产的合理、优化配置。(2)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系统稳定使用后,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发挥系统强大的数据整理、统计、查询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最终实现单机成本的准确核算与考核。(3)有效、实时地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系统经过几年的使用,有了丰富的数据积累,就能通过分析单台设备或是关心对象的成本消耗趋势等,提取有益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提取、分析等方法,将成本管理数字化,能进一步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并对设备选型、维护、维修、技术改造等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4)提高了经济效益。实施EAM系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企业设备资产管理水平。据统计,实施EAM系统可以使企业提高有效工作时间10%~20%;降低库存成本10%~25%;减少设备停机时间10%~20%;增加设备使用效率20%~30%,延长设备生命周期超过10%;备件库存准确率超过95%。(5)提高了企业资产利用率。在基于EAM的港口企业资产管理模式下,通过利用EAM系统,可以对企业全部资产进行监督管理,从而盘活企业资产,减少因资产闲置浪费造成的损失,大大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率,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可视化。EAM系统提高了设备资产管理的透明度,使设备资产的信息变得一目了然。厦门港东渡分公司的EAM系统可在系统主界面显示用户的常用功能、待办任务、预警信息和待审批工作、公告信息和消息留言,将与用户相关的工作向用户推送,以最便利、全面的方式展示给用户。

篇(4)

一、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电网资产管理的特点

与一般工业企业相比,电网企业的资产具有很多鲜明的特征。电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资产规模大、分布地域广、技术含量高,资产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大、多、繁、长。

大:资产价值高,规模大。电网企业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比重占公司资产总额的2/3,充分体现了电网资产的密集性。地域分布广,范围大,电力输配设施和供电设施大多分布在野外。

多:资产种类多。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用途,可以分为输电设备、变电设备、输电线路及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与仪器仪表等类型。实物管理也涉及使用、保管、生产、基建、后勤等部门。

繁:变化频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公司发展战略的确定,电网企业完成了资产的多次整合,企业间资产划拨与变动频繁。为建设坚强电网,国家加大了电网建设投入和更新改造力度,加之自然灾害和技术更新造成设备毁损、退役,造成电网资产变动频繁。

长:寿命周期长。电网资产从规划、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和更新直至报废,寿命周期都在数十年以上。

(二)电网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网资产的特点,传统的职能化管理模式表现出固有的缺陷,成为电网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顽疾”。

1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是资产管理“顽疾”的表象症状

近年来,为了加强电网资产管理,提高电网资产质量,电网企业多次组织了资产清理工作,但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仍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基建工程和技改工程竣工决算不及时,财务无法及时反映实物资产变化造成的脱节(最长竟达十余年);二是用户工程捐赠资产和费用性支出(如大修)形成的资产,财务没有反映或一次性计入成本而造成资产盘盈;三是资产价值管理与生产技术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造成固定资产卡片和设备运行台账的记录内容无法一致;四是基础工作模糊,实物区分困难;五是固定资产数量多,分布广,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2 职能化条块管理是资产管理“顽疾”的内部“肿瘤”

按照电网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电网资产的工程管理、运维管理、技术经济管理与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造成资产实际管理不到位和缺位。管基建的难以为运行管理着想,基建资料不完整造成完工资产无法完成竣工转资工作;管运行的只考虑其安全责任,加大设备的技改大修投入,难以考虑设备的经济运行成本,更无法考虑价值管理的要求:生产技术部门只考虑设备的技改和大修,难以考虑退役和报废设备的管理。

3 所有者管理不到位是资产管理“顽疾”的体制因素

为了明晰产权关系,避免资产的重复建设,电网资产按其功能定位进行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省(区)电网公司分别是电网资产的所有者。对于跨省(区)坐落资产,大多采用委托资产坐落地省电力公司的运行模式,省电力公司下达到供电局,供电局落实到变电站,管理链条长,一般达到三级甚至四级,所有者管理要求层层衰减,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4 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是资产管理“顽疾”滋生的土壤

近年来,电网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资产管理信息模块仍是“孤岛”。一是基建、物资、生产、财务等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但大多各自为政,造成数据难以统一,资源极度浪费,难以达到信息传递所必需的及时、有效、灵活等要求:二是各信息系统建立在不同的工作平台上,缺乏维护资产设备信息的一致性机制,难以实现信息勾稽和提示作用。

5 资产寿命周期费用快速上升是资产管理“顽疾”的财务病理性反映

电网企业尚未形成企业级统一的资产运营管理思路,资产所有者、运维者和管理者脱节,基建部门、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的脱节,造成资产管理效率低下。随着“十一五”中后期电网建设规模的急剧扩大,电网企业运营资产规模迅速增加,进一步带来资产折旧费、资产运行维护费、财务费用的快速上升,预期收入的增长需要消化资产投资带来的成本费用的巨额增长,公司经营压力凸现。

二、电网企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针对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要克服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就必须实施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的内涵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从前期电网规划、设备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管理开始,到交付运行后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移动、退役直至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是一套涉及财务、管理,工程,运转的集成管理系统。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有三个核心思想,即全过程思想、集成化思想和信息化思想。必须站在整个固定资产形成、运行、退出过程的角度上,统一管理理念,统一管理目标,统一领导及组织,统一管理规则。同时,建立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其核心意义就是在资产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寻求资产寿命周期内的总体费用最优化。

实施高绩效的资产全寿命管理,就是通过全方位提升资产运营理念,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形成较为完整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

(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典型案例分析

无论是国内的电力企业,还是国外的电力企业,都在资产管理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比较典型的有上海电力公司和美国新泽西州电力公司等,本文以上海电力公司的资产管理实践为例予以说明。

上海电力公司以SAP套装软件的AM(资产管理模块)和PM(设备管理模块)为基础,架构了EAM(资产管理计算机应用系统):设备主数据、实物设备等一些信息在PM模块进行管理,设备的维修费用通过PM模块工单进行归集,月末将维修费用结算到相应的成本中心;实物资产价值在AM模块进行管理;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存放设备的主数据、实物属性、时间和空间等信息。

上海电力公司通过EAM和GIS系统进行接口的方式实现运行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GIS是EAM的源头,在GIS中对设备的检修,操作实时触发EAM的维修工单。GIS系统以实现电网生产中的技术管理为主,EAM以生产中的领料和费用归集结算为主。

通过EAM和GIS接口,该公司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实物和账务的一致性管理,建立了公司设备资产管理的标准业务流程,统一了设备资产目录,在加强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了设备的成本管理。

三、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型的建立

综合国内外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成功实践经验,管理特点虽然有所不同,但管理原理是一致的。借鉴国内外电网企业成功实践经验,应该从多个方面强化管理。

(一)成立资产全寿命管理的相关组织

比如,上海电力公司在生产技术部下成立资产处,整合财务,生技,系统应用等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资源,资产管理业务从此融为一体,该做法值得广泛借鉴。资产处既负责资产设备主数据的管理,还负责监督,考核,审计与资产管理相关的系统应用情况,从而避免了资产管理业务的人为分割。

(二)优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

篇(5)

一、资产分散型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特点

(一)资产分散型企业的特点

符合以下特点的企业比较适用本文所阐述的实物资产管理方法。只有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点,才能称为资产分散型企业。

1、实物资产的分布范围广

实物资产在空间上的分布范围广,是资产分散型企业最根本的特点,由此又派生出所属组织机构的分散,这是其分布范围广的两层含义。简单的说,就是“范围广”的特点派生出“层级多”的特点。

2、实物资产的形成过程分散

这也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组织机构形成的过程是逐步实现的;二是实物资产的空间分布没有先集中后分散的过程。

3、实物资产的更新替换频繁

成品油销售企业的实物资产既分散寿命又短,更新替换频繁,容易产生诸多问题。例如一座加油站的资产,加油机寿命只有六年左右,油罐也不过十年左右,且实际使用寿命往往更短,因此实物资产的更新替换速度快,且周期不同步,对资产的后续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资产分散型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手段滞后,未形成管理闭环

常见的资产管理系统偏重于价值管理,大部分实物管理流程还是人工与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资产盘点仍处于人工点数、人工核对的原始状态,工作量大、效率低。整个资产管理体系未形成闭环。目前对从资产进入到退出使用的各环节监控不到位,信息缺失,容易造成毁损和流失。

2、管理模式不统一,职责不清晰

各级公司的资产管理模式不统一,缺乏一致、有效的管理标准。虽然都有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和办法,但在此大框架下各级公司的管理范围侧重、管理方法迥异不同。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清晰,资产管理缺乏能动性和自觉性。大部分公司未设专门资产管理部门,各部门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人员责任心缺失。

3、 重会计核算,轻动态管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重使用、轻管理,重价值、轻实物。大部分公司实现了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规范管理。但使用和管理脱节,不注重过程而逐本求末失去了资产管理的意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达不到最大效能。资产管理需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控制减量,不断提高使用效率。

4、网络扩张速度快,人员培训跟不上

随着企业网点的不断增加,新员工不断走上岗位,岗前培训容易形成管理短板。以中石油为例, 2010年新增加油站734座,2011年新增1327座。假设每站平均需要10名员工,两年内就要增加两万名左右的员工。

5、信息传递不顺畅

资产分散型企业的信息传递通常没有集中型企业顺畅。由于网点分布广、距离远、管理层级多,因此容易出现信息传递效率低下、信息响应延迟、数据加工繁琐等问题。

(三)资产分散型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方法

基于以上对资产分散型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特点和问题分析,要想提高资产分散型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水平,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实物资产管理理念与体系,借助于条形码技术,将管理理念落实在信息系统的每一项设计中。因此,我们提出基于条形码技术的“实物资产全类型、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动态管理体系”。

二、资产分散型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体系

资产分散型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体系,概括为“实物资产全类型、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动态管理体系”。该体系通过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工具的有机配合来发挥作用。

(一)实物资产全类型管理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管理风险源于不同类型实物资产的管理强度不同,而管理强度最关键的体现在于是否按照单项资产建立资产卡片,因此实物资产全类型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所有类型的实物资产均建立资产卡片,做到信息与实物一对一的紧密联系。

1、各类型实物资产管理强度差异带来的风险

成品油销售企业的实物资产可分为四类:固定资产、低值耐用品、投资性房地产和租入资产。管理实践中,往往对固定资产管理强度高,对其他三类实物资产疏于管理,最终形成了各类实物资产管理强度不均衡的格局,这样的格局导致了现实中常见的一些管理风险。

(1)资产流失的风险

企业实物资产中最容易直接流失的是低值耐用品,因为低值耐用品通常体积小、携带方便,价值相对较小,付出很大的管理成本却收效甚微。

(2)逃避监管的风险

如果企业的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不仅可能出现上述偶发性的资产流失,还有可能导致主动的、经常性的舞弊行为。例如本应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实物支出,申购单位却以低值易耗品或维修费名义报销。

(3)租赁资产混乱的风险

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其资产明细不在账面反映,仅对租赁费用按期摊销。因此企业通常也是采用设立租赁资产台帐的方式进行管理,这一特点与低值耐用品相似,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

(4)帐外资产的风险

企业的支出包括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相应的预算控制包括投资计划控制和费用预算控制。购买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属于投资计划,购买低值易耗品和租赁资产属于费用预算。

投资计划是按项目确定和实施的,控制相对严格。因此,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投资计划不足时占用费用预算的情况,导致本应形成固定资产的支出费用化,因此在资产账上没有记录,但实物资产却存在,从而形成帐外资产。

2、通过实物资产全类型管理应对风险

既然上述风险源于实物资产的分类及核算差异,那么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是对低值耐用品、租入资产等也实施单项资产管理,补齐管理短板;其次是单项资产管理要在统一的平台中实现,消除上述风险。

(1)单项资产管理

随着信息系统和条码技术的深入应用,现代企业具备对低值耐用品、租入资产等实物资产进行单项管理的条件。所谓实物资产的全类型管理,第一层含义便是对各类型实物资产做到一视同仁的重视。

(2)统一平台管理

实物资产全类型管理的第二层含义是将所有实物资产的卡片均放在实物管理系统这一平台进行管理,否则只能叫做“分类型管理”,而不是真正的“全类型管理”。使用统一的管理平台,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的严密性。

(二)实物资产全员管理

资产分散型企业受制于管理成本等问题,不能完全依赖专业部门。实物资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分工。因此实物资产全员管理的真正意义就是合理的确定管理部门职责与管理人员角色。

1、管理部门的划分与定义

以下划分和定义的真正对象是实物资产的管理职责,而非真正的实体部门。

(1)资产使用单位

资产使用单位是直接利用实物资产的使用功能进行生产、经营或管理的部门或机构。

(2)资产购建部门

购建部门是为企业购买或建造实物资产的部门,它承担着实物资产从开始购建到交付资产使用单位使用期间的管理职责。

(3)专业管理部门

专业管理部门是承担实物资产购建完成后各类管理职责的部门,通过组织、指导、协调、监督资产使用单位开展工作。下面介绍专业管理部门分类:

a、营运管理部门

营运管理部门掌握经营性资产使用单位的运营情况,组织、指导、协调及监督资产使用单位合理利用实物资产达成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

b、总部资产管理部门

总部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同级公司总部各资产使用单位开展实物资产的四项管理工作。

c、技术部门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实物资产技术鉴定标准、组织技术鉴定标准的培训和实施、以及发表或审核实物资产技术鉴定意见等。

d、维修部门

维修部门职责主要是明确实物资产维修的标准、制定工作流程、核实维修需求、管理维修资金、监督维修实施以及进行相关费用结算等。

e、财务管理部门

负责实物资产的会计核算,包括资产确认、价值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计提减值准备、调拨、捐赠、出售、租入或租出、报废及处置等事项的账务处理与资金收付。

(4)综合管理部门

负责协调实物资产购建部门及专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实物资产综合管理部门,也可以将综合管理部门职责落在财务管理部门。

(三)管理角色的划分与定义

这里的管理角色指实物资产购建完成之后,资产使用单位负责对其进行管理的人员分工。

1、直接管理人

企业的所有实物资产均应确定至少一名直接管理人,其职责包括:报告资产状况。避免资产非正常丢失或毁损。进行力所能及的维修,使资产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2、管理员

管理员通常负责资产使用单位所承担的各类管理职责的实际手续办理,如果企业有相关管理系统,管理员通常是本单位的系统用户。

3、负责人

一个资产使用单位的资产管理负责人,需要确保本单位每项资产都明确了直接管理人,需要组织、指导、监督直接管理人、管理员履行职责,对本单位资产保管、使用以及维保的最终结果负责。

(四)实物资产全员管理的步骤

1、合理设置管理部门

真正落实实物资产的全员管理时,首先就要将这些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的实体部门。设置的方法可以根据企业情况的不同。最关键的是企业要将各部门的分工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并传达到每位企业员工。

2、明确与直接管理人相关的制度

明确直接管理人的分类取舍,设计相关帐页、卡片及标签的内容与格式。

保证及时、完整的确定直接管理人。企业应根据各类实物资产购建方式的不同,分别规定其购建完成后在什么环节、什么时点、由谁来确定直接管理人。

3、监督直接管理人履行职责

企业应定期提醒每位直接管理人所管理的资产明细及职责。提醒的方式最好是在信息系统中自动生成责任通知单,发到每位直接管理人的邮箱或手机上。另外,还要加强业务培训,并且建立人员工作交接制度。

三、实物资产全过程管理

(一)实物资产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在大中型企业中,单个部门难以包办这些实物管理的全过程,往往划分为若干环节由不同的部门分别负责,因此分工容易带来协作方面的问题:

1、账实不符

管理分工可能导致账实不符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购建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配合不畅,转资不及时,造成资产虚盘盈或资产状态等财务记录信息与实际不符。

营运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配合不畅,未按规定及时办理调拨手续,造成资产调出单位虚盘亏,而资产调入单位虚盘盈。

使用单位与技术部门配合不畅,实物资产的技术状况发生变化时,未能及时办理鉴定手续并更新相关记录,会导致资产账面记录的技术状况与实际不符。

2、维修改造成本高企

维修改造的决策者若不受效益的考核,就可能不将节约成本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特别管理跨度较大、现场审查困难的营运管理部门在面对可能涉及安全风险时,宁可采取宽松的控制政策。

3、资产流失

常见的协作原因导致的资产流失有:资产购建部门与营运管理部门之间脱节,导致构建资产效益低下;营运管理部门与技术部门管理的脱节,导致大量资产提前报废等等。

4、资产闲置

资产营运管理部门与资产购建部门配合不畅,信息不对称,导致本可以通过调剂调拨满足的资产需求,却通过新购建予以满足,造成了浪费。

5、带病运行

常见的情况有:营运管理部门与维修部门配合不畅,导致资产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维修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配合不畅,导致资产维修费用预算或资金不足;营运管理部门与技术部门配合不畅,导致达到报废条件的资产超期服役。

(二)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全过程管理

1、横向共享

部门之间在共同的信息平台操作,以资产编码为纽带,形成连续的业务链条,将相关信息整合起来:营运管理部门接管资产,资产使用单位运作资产时,可以根据编码在系统维护资产的状态;财务管理部门根据信息判断资产是否符合转资的条件;资产使用单位提交新资产的申请时,可以从资产目录中选择类别;资产购建部门可以方便的查看同类别资产是否有闲置资产可供调拨使用。

2、纵向积累

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权限,在共同的信息平台对某些数据进行持续的记录,形成可供其它管理部门参考的历史数据,从而使不同管理部门间配合得更加顺畅。例如:1维修部门对实物资产进行维修后,形成维修时间、内容和费用的历史数据,为后续维修支出提供参考依据;2.积累经营条件及经营成果等历史数据,提高对资产未来经营效益的预判能力;3.积累租赁数据,提高对租赁资产及租赁项目的管理水平。

3、关注账实关系

既然上述横向共享和纵向积累都依赖于跨越不同管理部门的信息平台,就意味着实物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必须抽象为信息平台中实物资产信息的全过程管理,那资产信息与资产实物的一致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实物资产全要素管理

(一)全要素管理的概念

“要素”是“实物资产管理信息要素”的简称,指与实物资产有关的信息类别,每一个类别称为一个要素。而“全要素管理”则是将对企业有用的全部要素类别纳入管理之意。

(二)全要素管理的要点

1、注重实物资产管理过程的内在因果逻辑

实物资产管理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管理行为的过程,要通过要素信息反映这样的过程,就必须使二者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方法是根据二者内在的因果逻辑建立业务流程的强制规定性,这样的强制规定性在人工化管理阶段和半信息化管理阶段主要体现为规章制度的规定,受人的主观性影响程度较大,这也是前面提到的若干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注重要素的有用性

阐述“全要素管理”的概念时笔者特别强调是将对企业“有用”的全部要素类别纳入管理,是因为实物资产的属性,以及作用于实物资产的行为有很多种类别,并不是每一类都对企业有用,例如加油机的颜色这一属性,或者加油员每天对加油机进行日常清洁这一行为,企业没有必要将其作为要素来管理,管理必须考虑成本与效益。

3、注重概念的区分

实物资产的属性或是作用于实物资产的行为许多时候会存在相似但实质不同的概念,必须严格区分,否则会引起管理的混乱。例如使用人、保管人、维护人和负责人就是一组容易混淆的属性,作为要素管理时必须准确的界定;又例如资产报废和资产处置这两项行为,也必须把握好概念的差异并协调好二者的相互关系,否则会造成管理不善:如果把报废当成处置,那么已经退出使用状态的实物就会迟迟不能处置变现,而如果把处置当成报废,那么已经变卖的资产可能无法及时核销账务。

五、实物资产动态管理

(一)实物资产动态管理的核心

实物资产动态管理的核心在于实物资产的主、客观状态发生变化时,管理者能够及时的采取合理的管理行为。

主观状态是实物资产使用者、管理者的主观意识,例如对实物资产的需求、对实物资产在技术理解等;

客观状态是实物资产本身的性状、所处的客观环境等,例如实物资产的自然老化、可能对资产发生重大影响的天气变化等。

(二)实物资产动态管理与“四全”管理的关系

所谓“四全”,就是前面所说的全类型、全员、全过程及全要素管理。

1、全过程管理将动态管理分解为两个层面

全过程管理的实现依赖于不同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这样的配合必然遵循一定的次序,上游管理部门的行为结果往往是下游管理部门的行为依据,在整个管理链条中要实现动态管理,需要两个必要条件:

第一,资产使用人、保管人、维护人及负责人可根据职责随时进行与资产变动相应的操作,并将操作的结果(操作引起的主、客观状态变化)实时的体现出来,也就是能够动态的提供信息;第二,管理人员可在权限范围内随时查询当前时点或过去时点的信息,用以判断是否存在主、客观状态的变化,也就是能够动态的使用信息。

2、要素是动态管理的载体

在管理过程中动态的提供和使用信息需要特定的载体,而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实物资产管理信息要素。在人工化和半信息化管理阶段,要素信息主要以各种单据进行记录和传递,而在信息化管理阶段,要素信息则主要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记录和传递。

3、全类型管理为动态管理服务

在实际管理中,我们设置的四个类型资产还达不到全过程管理要求的,原因是这四类资产在某些阶段是不符合确认条件的,需要一个临时的身份。如:

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已纳入管理,但尚未达到会计确认条件、或者尚未完成会议确认时,称为“待转资产”。它们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否则会与转资后形成的固定资产项目重复,因此只能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类别管理。

资产清查盘点中发现的盘盈资产,在未查明原因并报管理层审批处理前,也需要作为一个临时类型进行管理,称为“其它实物资产”。

以待转资产为例,在信息化阶段,验收人将待转资产信息录入系统,形成待转资产卡片,财务人员转资时选用这些卡片并补充财务信息即可,临时类型和最终类型的管理不再是割裂的过程,而是动态的转化。

篇(6)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否合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目前,我国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是十分重视,忽视了固定资产在企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总体来说,科学合理的管理固定资产对于提高本企业经济效益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固定资产的固有特征

1.同定资产是一种有形资产。同定资产是以一种实体物质姿态存在的。同定资产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2.同定资产的作用主要是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服务、出租或经营管理。企业使用同定资产去生产经营并且取得了经济效益。

3.同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较长。一般来说固定资产在企业的牛产经营活动中至少存在一年以上时间。

4.同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较高。任何一件固定资产都可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经营规模,所以同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意义

加强企业的同定资产管理,确保同定资产的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有利丁企业增加产品产量,扩大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日的是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具体来讲,提高同定资产管理水平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通过加强对同定资产的管理,企业可以随时快速并且全面的了解从组建以来每年购置的全部资产状况,这样就避免了重复购置和浪费。二是对闲置资产和使用效率较低的资产进行处置(如调配、变卖、出租、出借等),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三是员工离职或者工作变动时可以快速、完整的进行资产交接,避免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流失。对于同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以及折旧计算不仅快速而且准确,这就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四是为企业资产评估、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避免企业在资产管理环节上造成遗漏和隐患。

三、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现状

1.同定资产的购置不科学

企业对于同定资产的购置缺乏科学的调查研究论证。企业由于对自身同定资产现有情况并不是很清楚,造成的盲日的购置,致使同定资产存在重复、闲置、浪费现象;购置同定资产前没有进行深入仔细的市场调查研究,造成了购置固定资产的成本大丁产生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出现亏损;购置一项同定资产时不能货比三家,用高丁市场价格的支...购置了同定资产,造成了企业的损失;更有甚者,部分企业采购部门利用采购同定资产的机会,与生产同定资产厂家串通一气、虚报价格、吃拿回扣。

2.企业固定资产资源浪费严重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企业每年对资产的资金投入量的不断增加。但是日积月累下,企业难以及时地了解自身的资产拥有量及资产的使用现状。而且,在企业管理中,固定资产分属管理部门,各部门间在购置及使用资产中缺乏沟通,从而造成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低下,资源严重浪费。在对固定资产设备的保养中,企业常以修理为主,对设备的损耗极大也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企业中相关职位的员工在离职时也可能交接工作不完整,使得资产数量不清晰,而造成资产流失,资源浪费。

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企业中“重采购,轻管理”现象严重,企业在发展中,往往容易出现“重人力、财力管理,轻物力管理”,而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这些都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的表现。企业中也经常出现各部门为方便己用直接代替管理部门的现象,使得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弱化,而企业管理者更多的是重视固定资产所带来的利润,忽视管理中出现的弊端。

4.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实不符突出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中尤其复杂的一项组织工作,需要众多部门共同参与到管理活动中去,但同时巨大的管理量往往很容易造成资产管理中的账实不符。很多时候,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在登记时,由于涉及部门较多,而造成登记价值时间与申报时间相隔较远,资产在此期间已被使用或已收到磨损,从而造成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不符。

四、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加强资同定资产购置的控制

同定资产的购置具有前期投入资金多、影响持续时间长、资金回笼慢、市场风险多的特点,同定资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同定资产在一个企业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企业在进行同定资产购置决策前,应该积极开展市场调查、资产购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准备。市场调查就是充分了解这种同定资产取得的成本、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就是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将要取得的同定资产是不是符合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企业能否妥善的使用管理这些固定资产,从而让这些同定资产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2.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资源的管理

企业在投入资金购买资产或投资资产后,应安排员工及时登记资产数量并同时安排评估人员评估当前企业所用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和使用情况。企业要安排相关人员定期检查资产的使用现状,周期应根据资产的规模大小和使用率而定,规模小且使用率低下的,周期可长至一个季度或半年;而规模大使用率高的,周期可短至半个月或一个月。各部门在购置和使用资产时应加强交流联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到各部门,达到各部门之间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以减少资产的重复购置现象的出现。在对资产的保养中,应遵循“保养为主,修理为辅”原则,降低设备的损耗率。企业应成立离职审核部门,严格审核交接工作,保证员工在离职时,办理好资产的交接工作,资产数量等清晰明确。

3.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在发展中,应健全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现象。在购置固定资产后,要及时对资产设备进行相关测试和盘点,企业不得在资产设备检验不合格后仍选择继续使用,以造成自身损失和企业资金的浪费。企业在重人力、财力管理的同时要重物力管理,要定期清点资产设备,检验核对资产的账实相符,保证物力管理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活动中。企业各部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直接代替管理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而为方便自己的工作。企业管理者应强化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保证其职能的正常运用,企业也要重视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弊端,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保证活动更好的进行,因而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4.简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应将各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和职能相分离,减少管理部门的管理量,防止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账实不符现象。企业应制定相关政策,简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记录工作,在登记新入资产的账面价值时,要将登记记录工作划分到管理部门中去,其他部门可相互监督,防止出现错误。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各部门的职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都要用自己的工号录入系统,方便企业工作的检查。例如,采购部在购置信资产设备后,直接进入系统将资产设备录入系统,管理部门在后期直接进入系统检查验证即可,资产出现损耗时及时录入系统,这些都有利于简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5.提高同定资产实时信息的沟通

信息的顺畅、及时沟通是同定资产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的有力助于。一个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丁提高同定资产的效率和效果。对于同定资产信息的顺畅沟通应当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程序上注重沟通,如同定资产管理的程序、方法等符合各项法规政策制度的要求。二是同定资产具体业务流程上注重沟通,如即时沟通,定期召集企业各部门的专题会议沟通,利用局部网路实现同定资产管理中各个部门信息的及时沟通,并适时调整,这样有利丁监督部门和个人职责的履行情况。建立同定资产内部控制信息平台,将内部控制嵌入企业管理流程使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企业日常管理真正融合起来。

篇(7)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电网全寿命周期管理就是从项目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对电网项目进行综合造价分析、控制。它能拓宽企业成本核算,精准掌握企业成本信息,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同时还能对生产的运维费用进行预控,所以要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进行有效的推行,促进电网资产向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理念在变电站设计中的应用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与建设项目相结合而产生的。其基本思想是,从项目的初期想法到项目拆除的整个寿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根据以往的工程数据统计表明,在整个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中,早期设计阶段是节约投资的最佳阶段; 随着项目进展,投资节约的可能性也逐渐减小。所以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工程寿命周期的起点。将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引入设计环节,能有效地避免设计阶段可能发生的短期行为,使设计人员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工程项目的全寿命,提出多种技术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从而实现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效益最大化。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的目标是在保证变电站可靠运行的基础上,使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而全寿命周期成本需综合考虑变电站建设费用及运行、维护、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费用。因此变电站的 LCC 包括初期建设投资、运行和维护、故障损失成本。其 LCC 的表达式为LCC = CI + CO + CM + CF + CE + CD式中:CI 为最初建设投资成本,包括购买设备和安装、调试费; CO,CM,CF,CE 分别是从变电站系统调试后算起,整个经济运行期间所支付的运行成本 ( 含定期巡视、检修等) 、维修成本和故障引起中断供电的损失成本及扩建成本; CD 是工程的残值,即报废成本。工程项目的最初建设费用往往得到重视而工程项目的使用费用及故障损失成本容易被忽视。实际上,许多变电站工程项目的使用成本大于制造成本。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因发生故障进行修理而不能正常使用所造成的损失,也要计入全寿命周期费用之中。

二、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方法

(一)工程法。工程法通过计量全寿命周期费用各阶段费用的详细数据,逐项累加,得到总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要求获得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如确认设备应有的零件或配套设施的规模等,所以工程法更适用于详细设计后,掌握了变电工程的相关资料及具体项目后才能使用,常用于项目后期决策。

(二)参数法。参数法根据已有资料建立各项费用与工程系统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关系式计算出各子系统费用,逐项累加得到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费用。主要分为生产规模法和成本估算关系式两种模式。生产规模法主要通过参考已建成项目的投资情况,估算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项目投资额的方法。成本估算关系法主要通过研究各子费用单元与其费用影响因素的关系,采用回归模型,建立相关模型,在掌握一定量的数据基础上,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估计。

(三)类比法。类比法常用于规划论证阶段,将估算工程与已有工程类比,比较系统之间的差别,得到新系统的费用。主要包括类比工程估算法和比例估算法。类比工程估算法主要利用技术条件与拟建工程相类似的已完成工程或在建工程的工程造价资料来编制工程造价估算,调整换入换出结构造成的差额,得到新系统费用。比例估算法根据历史工程数据给出子项目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基于新系统已知数据计算其他子项目费用,逐项加总得到总估计费用。

三、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网企业中的应用

(一)在开展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时,要对于现有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计划进行优化,并且提高管理计划的深度与执行力度。在进行造价管理规划设计时,要以长远的眼光进行考虑,并且重视电力工程具有后续的扩建与发展能力。在新的形势下,要将全寿命的理念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且对于电力工程中的施工、位于以及运营阶段的信息进行积极的反馈,通过对建设期与运营期的成本控制,利用价值理论保证项目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在造价管理过程中,要将建设造价管理与运营造价管理进行统一与融合,提高项目持续发展的水平,降低整体寿命周期的成本。在进行运营成本的管理上,要将后续成本在策划阶段进行分析,并且以整体造价最小化为原则。

(二)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开展,需要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不同部门进行支持。电力工程与建筑工程有很大的不同,电力工程的维护工作大多数是其项目建设法人本身来完成。电力工程的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需要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多个部门相互合作,共同推动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开展。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政策,营造良好的造价管理政策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通过建立统一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控中心,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和功能的总集成,并为上层评估决策系统提供完整、准确、一致的资产信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控中心涉及众多的业务应用系统,需要串接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各个过程,其中的资产管理全息数据模型的设计和与各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服务设计,是本项目的技术难点。资产全息数据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定义。具体地说,资产全息数据模型规范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表达方法,将资产全息数据模型定义成一组包。资产全息数据模型中的每个包包含一个或多个类图,用图形方式展示该包中的所有类及它们的关系,然后根据类的属性及与其他类的关系,用文字形式定义各个类。类具有描述对象特性的属性。资产全息数据模型中的每个类包含描述和识别该类的具体实例的属性。只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中需要的属性才包括在类的描述中。每个属性都具有一个类型,它识别该属性是哪一种类型的属性。

四、加强电网企业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措施

(一)为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电网企业首先应树立合理的资产成本效益平衡目标,全面建设由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信息系统等构成的管理体系。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可成立由公司高层领导的跨部门组织机构,从业务层面同步推进全寿命周期管理建设,如上海电力公司在生产技术部门下设立资产处,专门负责整合财务、系统应用等与资产管理相关的资源,既进行资产设备数据的处理,又负责监督、考核、审计与资产管理相关的系统应用,有效保证了资产管理业务的连续性。

(二)电网将广阔地域内的发电厂与用户连成一片,把集中生产的电能送到分散用电的千家万户,同时在三个环节中也消耗大量的电能,目前电网平均损耗约 12%左右(网损 5%左右,线损 7%左右)。在物资招标过程根据物资的性价比,选择质优价廉物资,质优体现在物资制造质量、运行时自身消耗能源的多少和使用寿命等方面,价廉体现在质量同等优质前提下的低价。同时加强研究新型节能材料,以此来逐步降低电网损耗,同时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建立健全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成本预算和核算机制建立健全资产全寿命周期各环节财务信息和会计成本的开发和利用机制,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整理和归集,实现会计成本向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转化,为 LCAM 成本效益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以资产财务价值管理为前提,开展财务成本控制,平衡现金流等工作,努力建成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成本预算和核算机制。

结束语

电网企业必需要通过树立全系统、整体性的理念,加强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优化资产管理流程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把全寿命周期设计精神贯穿到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这有利于电网企业转变管理方式,提升设备资产质量及延长资产使用寿命,进而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与价值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固定资产资产核对动态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及其主要内容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涵义

固定资产管理,即对固定资产进行的管理。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劳动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劳动资料的全部。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一、固定资产购入管理。其主要是对购买固定资产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进行计划、预算、购买和投资分析、验收、记账过程的管理。

第二、固定资产维修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提请维修和保养、提取维修费的管理。固定资产维修管理主要目的是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其使用效率。

第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主要是指对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残值估计、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资产盈亏与处置等方面的管理。

第四、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管理。企业应对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内部调拨等管理。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簿设置不健全

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账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同时由企业的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核对。但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不规范、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薄弱,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家底不清、账物不符、账账不符,造成固定资产记录混乱,无法彻底清查固定资产数量,为固定资产的流失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健全,企业只设置了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管理账,致使一些净值为零,但仍有使用价值仍在继续使用中的资产没有纳入账内管理。

(二)闲置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资产浪费现象严重

首先,闲置资产无人管理,未及时调剂使用或进行处置,闲置设备无人管理,也无人维护保养,致使部分有使用价值、可调剂使用的资产或有处置价值的闲置资产因无人管理而闲置,甚至因无人维护保养而变为报废资产,造成了较大浪费;再者,部分资产损坏维修不及时,人为造成资产闲置。

(三)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对内长期投资和对外长期投资。对内长期投资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对外长期投资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无论是对内长期投资,还是对外长期投资都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现在有些领导只抓市场营销,只重视经营利润,却忽视了对生产产品所依赖的生产设备的管理,使设备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另外,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是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

另一个原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各部门职能不同、分工不同,又缺乏相互的牵制机制,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再者,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的经办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漏洞视而不见、不负其责,也加重了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从根源上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做到账目、卡、实物相符。为了达到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的目的,要加强闲置备的调剂管理,尽可能提高其利用率,最终实现其使用价值。

(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部门要定期对实物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定期盘点的次数多少可根据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确定,但一年不得少于一次。对因非正常情况而不能及时入账的固定资产,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该未及时入账的固定资产予以标示。

(三)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

在选择管理软件时,应选择性价高、功能全面、操作简单、透明度高的管理软件,再配合管理台账、设备卡片、固定资产账簿等文字记录,使固定资产管理真正做到透明、有序、有效。同时,管理软件应具备信息传递或公开制度,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将信息彼此传递、分享,同时也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化、正规化和合法化,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大效益。

(四)加强固定资产及时维修与保养

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方面,应首先建立起相关的计划或者规划,定时定期对固定资产及设备进行盘点、总结,对损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维修与保养,以确保固定资产的最高使用效益。

(五)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盘活固定资产

企业对固定资产处置要做到物尽其用,制订设备报废条件: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益低,经济效益差;主要结构和零部件严重磨损,无法修复,无改造价值;因重大事故或意外灾害受到严重损害,且无法修复;严重影响环保、安全,容易引发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修复改造不经济;按国家能源政策规定应淘汰的高耗能设备。

(六)充实资产管理人员,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要在生产、财务等相关部门设置专职资产管理岗位,尤其是生产部门应该设立专人管理固定资产,资产发生变化,应及时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联系。生产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深入学习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了解固定资产从购入、保管、转移到报废的一系列处理程序,知悉固定资产卡片的主要内容。提高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的关键,认识不到位,各项管理措施就难以落实。企业管理层应把固定资产管理与现金管理置于同等的重要地位,强化全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参考文献:

篇(9)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大、增减变化方式繁多,其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必须由财务、基建、资产管理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同时也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管理一旦失控,其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一般的商品存货等流动资产。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但有些企业在选择投入时,缺乏分析研究,比较盲目,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随意性比较大,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

(二)不按规定计提折旧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计提折旧,将其价值逐渐转移到生产成本中去。但有些企业不按规定提取折旧,而是根据当期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从而达到调节成本和利润的目的。

(三)不重视日常管理

管理意识淡薄,对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购建、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账外资产、有账无物、超期服役现象严重,造成账实不符。另外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保养,无形中缩短了使用寿命。

(四)基建项目操作不规范

工程预算存在随意性,工程规模随变随改,工程完工后不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竣工的固定资产不入帐,仍然放在“在建工程”或“其他应收款”帐中,不作核销处理。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建全管理机构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对固定资产的购建、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环节都予以明确责任,实行分级管理,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对违反管理制度,给固定资产造成严重损失的,追究责任,承担经济处罚。

(二)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l、固定资产购建

固定资产购建实行年度计划限额管理,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纳入年度经营计划。由使用部门提出预算申请,资产管理部门批复预算,超过5万元的固定资产购置应向供销社报批。各企业固定资产的购建、技改、修理应根据招标管理程序,对限额50万元以上的项目实行招标。

2、固定资产验收

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必须办理验收手续。一要核对固定资产实物与凭证所列数量是否一致,二要检查所附备件是否齐全,三要察看设备性能是否良好,四要检查价格是否明显偏高。

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明确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的权限和职责,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与保管。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登记制度、使用人责任制度、保管制度,建立企业固定资产明细分类台账。

4、固定资产盘点

固定资产盘点不是简单的帐实核对,而是通过盘点,详细了解企业的固定资产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堵塞管理中的漏洞,从而保证固定资产总帐、明细帐、卡片等资料做到帐卡、帐帐、帐实相符。

5、固定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报废、出售及捐赠等。固定资产报废应由使用部门提出,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按相关程序办理报废手续。对盘亏、报废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必须严格审查,由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写出书面报告,会同财务部门,报本企业总经理批准后,由财务部门于年度决算前进行处置,并上报供销社备案。处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企业必须上报供销社,核实批准后,企业方可进行处置。

(三)加强固定资产凭证管理及账务核算

1、固定资产凭证管理

固定资产凭证管理涉及到固定资产从预算、购建到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 购建环节和报废环节的关键凭证为实施购建时使用部门的购建申请,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及领导的批示。对于基建项目则还需提供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相关部门的立项批复等。验收环节的关键凭证为固定资产验收单。验收单应详细列明固定资产生产单位、名称、单价、数量、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部门等,并由验收人签署验收意见。固定资产修理环节的关键凭证为固定资产修理记录。

2、固定资产账务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主要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取得、折旧的计提、后续支出的处理和期末计价等内容的核算,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后,不得任意改变。加大会计监督力度,保证固定资产正确计价,合理摊销折旧成本,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3、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细化固定资产管理

篇(10)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历史上的不良因素,在长时间的生产经营中逐渐累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企业、社会、乃至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损害。我们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按照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原则来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一、 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外部环境对企业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由于在我国,有很多企业的经营都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甚至有些经营者利用国家当中一些法律上的漏洞而谋取私利。例如,企业利用国家担保法当中的一些漏洞,去大量的担保一些国家当中的固有资产。这样一来,当担保企业破产时,就会使企业出现财务风险,企业当中的不良资产也由此形成。

(二)企业自身管理上缺陷

在我国很多企业最初成立的时候,就存在着公司总资产不属实,公司责任人不明确的现象。因此使公司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以及管理制度,也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有能够对企业内部进行约束的相关部门。由于企业中产权的不清晰,使企业当中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管理、经营没有很高的积极性,自然在工作中也难以做到尽职尽责。由于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导致了企业的经营没有办法高效的运行,并且企业的内部人员在工作中的凝聚力不强,人心涣散,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企业没有能力偿还过高的资产负债,导致不良资产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形成。

二、 对于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原则

(一)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专业化原则

企业中的不良资产具有数量、种类多的特点,在这些不良资产中,既包括了有形的实物资产,同时也包括一些权益的无形资产,甚至有些不良资产中还包括了整个企业等等。正因如此,在对企业不良资产进行处置的时候,就需要我们要用专业化的处理方式,始终坚持企业专业化的原则,并且设立专业的处置机构、培养专业化人才,提高对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专业化水平。

(二)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公开透明原则

企业处理相关不良资产的时候,要确保处理的信息以及处理过程的公开,让处置中的各个程序都能够在大家的监督下完成,坚决避免暗箱操作、的现象发生。

(三)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科学发展观原则

在众多的不良资产中有很多都是国有资产,由于在处置这些不良资产的时候还会涉及到个别职工的个人安置问题,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在面对这种情况进行处置时就要全面的考虑,仔细斟酌,协调好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从长远的利益上来权衡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四)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市场化原则

企业在处理不良资产的时候,还要依照市场的发展法则,让这种处理方式能够适应市场发展规律,这样一来,也可以实现对不良资产处理方式的公平化,同时,通过市场上的反应来体现其价值。

三、 对于企业不良资产会计管理与处置的措施

(一)提高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预测能力

企业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投资项目,这时就需要企业要擦亮双眼,对将要投资的项目进行科学、详尽的分析,同时,也要提高自身对投资项目的预测能力,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能否选择出正确的投资项目,对日后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模式以及经营效益都会有重要的影响。也正因如此,要想避免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而出现的不良资产现象,就要在投资项目时经过深入的分析之后,再做出决策,确保企业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科学的分配。

(二)完善法律制度,用法律来规范企业行为

要想从根本上管理企业中的不良资产,那么,就要加大法律的监管力度,可以通过建立法律的形式来管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将企业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敦促管理者能够认真、自觉的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以及监控机制,让这些机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监督企业的经营生产,严厉打击企业中出现的不良资产现象。

(三)提高企业对材料采购的管理

杜绝企业出现不良资产的现象,就要加强对材料采购时的监管力度,用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经营要求来确定采购的数量及种类,决对不能抛开这两点而擅自进行采购。因为不依据实际情况而进行大量的采购会导致出现大批量货物积压的现象发生,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资产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要想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稳固根基,生存中求发展,那么,就要及时整顿企业中的不良现象,针对不良资产要加大整治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并且切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进一步降低不良资产现象给企业来带的经济风险,让企业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且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孙郦颖.关于不良资产的会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02)

篇(11)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为了行政管理等目的持有的,使用年限预计超过一年的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的“固定”并不是说这种资产必须固定在某一位置,不能变动,而是说这种资产在较长时期内,虽然反复多次参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其实物形态不变。这就是说固定资产包括厂房、建筑物、也包括车辆、船舶等。

(二)固定资产的特点

1.使用周期较长。资产的循环周期是指资产从投入使用到停止使用的周期,对于固定资产来说,固定资产的循环周期是指固定资产从投入使用到最终报废为止的整个过程,由定义我们知道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而且固定资产能在许多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实物形态保持不变,固定资产的价值是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逐渐损耗的,逐渐的转移和补偿,固定资产在经历了许多生产周期后,才把其价值全部转移,也就是说完成一次资金循环。对于固定资产来说,其循环周期的长短,受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的影响,使用年限长的固定资产,其循环周期也就相应比较长。由于固定资产的损耗是逐渐的,部分的,相对于我们构建固定资产来说,固定资产具有集中投资和分散收回的特性。

2.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般比较大,变现能力比较差。对于企业来说,固定资产主要是厂房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这部分资产价格一般比较大,需要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大,同时这些资产由于是为了特定目的,像为了出租、为了生产某种产品等,用途特定,不易改变,有些固定资产甚至转让也比较困难,所以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也比较差。在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出现,产品质量和性能随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对于不易变现的固定资产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要谨慎地进行决策。

3.固定自产的价值具有双重性,补偿和更新分别进行。我们知道,固定资产是指长期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保持其实物形态不变的这部分资产,其价值损耗是逐渐进行的,我们通过对其计提折旧来描述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因此,对于固定资产来说,其价值有两种存在形式,一部分价值存在于企业的实物上,随着我们的使用,价值呈现递减的状态;一部分价值则是以计提折旧的形式转化为企业的货币资金,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存在于企业。当固定资产完全报废的时候,固定资产的价值完全转化为货币资金,这部分货币资金是企业更新改造资金的一部分。对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一般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的需要,在原固定资产报废或者丧失使用价值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于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是通过我们日常使用,计提折旧的形式来补偿固定自产的价值损耗。更新和补偿两者在经济上具有重要的联系,企业固定自产的价值补偿是固定资产更新的必要条件,而我们从上面的分析看出,两者的时间是不同的。

二、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不强。一些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使得固定资产的制度和账务设置不健全,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登记、检查、维修和报废的各项制度及相关记录不完善,导致账实不符。一些单位由于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不善、闲置浪费的现象,对于更新换代的机器设备随便处置,不能充分利用,造成固定资产浪费现象严重。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我国长期存在的重视购置轻视管理、轻视现有资产管理使用有关。近些年来,我国企业严格把关资金的使用支持,但是对于买来的资产管理仍然薄弱,对于这些资产谁来管理、怎么管理的概念模糊。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不强,不能严格执行企业的财务制度,缺乏严格的管理,时间久了,就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二)不提折旧或者少提折旧。一些单位对于折旧费计提无明确的规定,对于上级拨入的固定资产不进行账务处理,不计提折旧,有些单位则是为了特殊目的,对于固定资产有意不提折旧或者少提折旧,导致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由于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造成会计信息不能及时、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固定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混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国营企事业单位为了盈利,也将精力投放到发展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上来,这些单位涉足于各类产业,。对于这些企业,我国的一些机构及部门在厂房、设备、技术、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支持和优惠,但这从侧面上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上的产权不清、核算不清,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及信息失真,最终造成资产流失。

(四)没有利用有效的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事前、事中控制。由于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涉及的资金比较大,我们要充分利用预算、计划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我们一些单位的财务部门在进行年度预算的时候,形式主义至上。对于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随意性比较大,没有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出的预算也不符合节约、整合资源的要求,对于各个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要求,只要财务上允许,就应允,造成资源的重复购置。

三、固定资产管理的应对措施

增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通过各种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层形式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我们要大力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使管理者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其充分了解违法违规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危害性,使其自觉的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我们规范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具重要的作用。

规范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金额大,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其的内部控制。我们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像对岗位分工的要求、对固定资产取得和使用的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要求、对固定资产处置等的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以防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差错,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我们首先需要完善的是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可以在账外单独设置固定资产管理账簿,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年度终了,采用会计调整的方法,对账上的固定资产进行调整,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其次,由于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负总责任,财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部门要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健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对于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帮助和指导其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并定期对于其进行核对,对于其使用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按照计划计提折旧,对各类财产的增减变动、内部转移和维护管理等规定统一而严密的管理手续,监督有关单位认真执行等。

对于固定资产科学进行投资决策。企业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了解,整体把握企业的固定资产状况,按照企业的需要,进行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避免盲目投资,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比较稳定,外部宏观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也比较稳定,我们可以在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运用净现值法、获利指数、内含报酬率等进行投资决策;当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多变,生产经营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期望值法、风险调整折现率法、风险调整现金流法等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当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能够根据历史经验进行可靠预计时,我们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可以采用德尔菲法、专家会议进行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