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8 17:06: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虽然高校科研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高校科研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与社会、经济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相比,高校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总水平仍然较低;高校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不高;高校科研项目延期结题的现象为数不少、甚至有些无法产出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项目委托方因沟通不畅造成矛盾;高校内部院系间科研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甚至科技资源相互封锁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高校科研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一)不断提高科研质量已成为各个高校建设的重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与经济社会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高校更多地转向为生产服务,为社会需求服务。科研作为高校的一种产品,也逐渐走出“象牙塔”,参与社会竞争。不断提高科研质量,正成为各个高校建设的重点。

(二)通过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进而推动科研项目质量管理。近年来,许多高校相继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引入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都已经建立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采用的标准主要是lSO9001或GJB9001A标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引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生搬硬套传统企业质量管理做法的情况,或者虽然开展了质量管理,但是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重项目数目、轻项目质量;重硬件条件建设、轻软件制度培育,导致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土不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二、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一)高校开展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1、技术进步对高校科研质量的需求;2、社会环境对高校科研质量的需要;3、顾客用户方对高校科研质量的需求;4、高校加快自身发展的要求。高校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学校的科研生产工作更加规范化,更加科学化,能有效地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水平,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向前发展。因此,积极探索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现代科研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高校科研项目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根据项目发展过程,不同科研项目类型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工作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管理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其中,项目立项阶段具体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申报、签订合同;项目进行阶段包括项目跟踪、中期检查;项目验收阶段包括成果申报、项目审核、项目结束;按此过程在设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程序上也分为了运行的准备、实施、控制三个阶段。

1、高校科研管理引入ISO9000的准备阶段

(1)建立科学合理、职责明确的组织机构。按照实施ISO9001标准要求,首先要确定本单位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最高领导层;其次要确定具体实施质量管理的各个相关责任部门,责任部门的设置以能够覆盖ISO9000标准要求的各项管理职能为前提。由于高校的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并重,科技人员以及设备和工作场所等都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在人力资源、设备配备、机构设置等方面,高校与任务相对单一的生产企业或科研机构有很大区别。高校科研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不能照搬企业或研究机构的组织机构模式,所以设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的工作实际来进行。

(2)建立质量体系文件。按照ISO9000标准理念,对于产品实现过程涉及到的所有相关因素都必须结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实际,一一加以对照,确定具体可操作内容,进行控制,并且对这些控制都有相应的原则。所以,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文件必须既能够覆盖ISO9000标准又具有可操作性。要使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体系文件的条款必须能够覆盖ISO9000标准的各项程序和原则,与其相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文件,应该能够使整个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凡是与项目质量相关的所有事项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关键过程都留有记录、有案可查,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对质量问题能够做到预防、控制和改进,对影响质量的过程可以追溯。

2、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引入ISO9000的实施阶段。ISO9001标准提出“过程管理”理念,就是把一个组织实现最终产品的相关活动看作是一个大的过程,不同层次的生产和管理活动为其中的子过程,每个子过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ISO9001质量体系强调“过程管理”及“持续改进”,强调资源与过程有机的结合,把产品最终的质量目标分解为各个子过程的质量目标;对各个子过程设置监控制点,在过程管理中不断地预防和纠正不合格项,通过对过程的管理和持续改进,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过程管理”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3、高校科研管理引入ISO9000的控制阶段。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控制适用于对组织任何有关质量活动的控制,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质量、满足要求。质量控制依托于质量记录,在质量记录的基础上开展。质量记录就是按照管理要求完成每个事件后留下的记录和证明,完善的质量记录是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直接反映。一个组织实施质量体系,实际上就是把执行管理规范的结果用质量记录的形式反映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过程的控制和改进。可以说,质量记录控制实际上就是质量控制的抓手。

三、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一)采用以过程为基础的QMS模式。高校科研管理中任何接受输入并将其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即可视为过程,所有科研管理中的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识别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每个过程,应从每项工作入手。对每个过程的识别应包括科研工作的输入、输出、活动及活动所需资源。对高校科研实施过程链管理,应抓住关键过程和接口两个重点进行管理。对于这两个重点,可以通过设置监测点实施强化的系统控制。建立监测点,就是抓高校科研工作中的关键过程和关键接口,把管“结果”转变为管“原因”,将“把关”转变为“预防”,从根本上保证输出产品的质量。

整个科研项目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申报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结束阶段。每个阶段又分别由若干子过程构成。如项目申报阶段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申报和签订项目合同:项目实施阶段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包括若干个研究子阶段;项目结束阶段包括成果申报、项目审核、项目结束等子阶段。

按照其先后顺序,前一个过程的输出有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过程与过程、子过程与子过程之间形成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链。过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且又自成体系。整个、每个过程、子过程都坚持“持续改进”,坚持PDCA循环,即计划、执行、检验、控制。没有好的科研项目管理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最终作为产品的科研项目的质量通过整个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来实现,所以必须保证其过程有效。

(二)引入“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自我改进。高校科研的质量管理核心问题是满足需要,而需要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发展性。任何高校或科研组织都不可能也做不到完全反映并满足需要。因此,高校科研管理中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常常使用审核发现、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以确定问题、分析原因,其结果通常为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P(计划)-D(执行)―C(检查)―A(总结)”循环,简称“PDCA循环”,反映了管理工作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通过引入ISO9000系列标准中的“PDCA循环”对高校科研的QMS的每个过程进行持续改进,不断循环上升,四个阶段要周而复始地转动,而每一次转动都有新的内容和目标,因而也意味着前进了一步,犹如爬楼梯逐步上升。持续改进应始终注重过程改进,通过对高校科研的QMS中每个过程使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将使其QMS得到完善。所以,高校科研管理在采取改进措施时应强调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以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三)质量记录的控制。科研项目管理中建立和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把重点放在对项目研制过程的控制上:分析、确定科研项目的质量检查节点;明确质量管理层次和各环节的职责分工;制定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规范和检测方法;提出各项质量管理的记录要求。通过几十项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项目的申报、立项、方案论证、设计、实施、人力资源、设备、环境及实施、研制阶段质量记录、产品检验等各项与研制相关的过程,都明确了质量管理职责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程序和规范。

这些工作正是ISO9000质量体系所强调的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项目研制和成果的质量都有密切的关系。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最终的落脚点,也就是要通过质量记录的要求,把质量控制贯彻到整个项目研制过程中。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1 引 言

近年来,高校承担了一大批国防预研、军品协作配套、军口973等重大科研任务,涵盖了军工科研的众多领域和若干计划,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凝聚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对于加快我国新军革,推动国防科技现代化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国防科技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根据《中国人民装备条例》第143条规定“质量体系评定不合格的单位不能承担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任务”,新颁布的《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第4条规定“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其承担的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任务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确保武器装备质量符合要求”;第46条规定“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不得承担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维修任务”。因此,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参与国防科研的必备条件。同时,高校科研管理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培养科研人员特别是年青科研工作者扎实的科研基本功和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还能够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有序化、规范化,从而实现对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对科研成果产出的保障[1]。

因此,包括军队院校在内的许多高校,为促进科技发展、提高科研项目完成质量,先后建立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按照GB/T19000族标准(等同采用ISO 9000族标准)或GJB9001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了学校科研工作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一整套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加强了科研项目管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针对科研项目和科技管理工作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但是由于目前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依据的是源于企业的质量管理标准,因此,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相比,高校自然会暴露出自身的不适应之处:高校学科众多,承担科研任务的范围广泛,科研布局较分散,试制的产品属多品种小批量,相对于企业单一而集中的科研生产任务而言,高校在质量管理上的难度会成倍地增加。由此,高校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对科研项目实施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2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工作环节存在“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2],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校不同于企业。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2.1 高校与企业的任务方向不同

企业在科研生产中任务单一,一般仅在某一具体的科研方向有产品研发和生产,而高校一般有多个学科,在多个科研方向上有着不同的科研任务。因是由于高校科研生产的专业领域跨度相对较大、种类多,研制过程差别很大,而且一些产品的研制任务不连续,设计和开发过程变更频繁,研制任务时间紧,从而导致质量管理环节多、难度较大,尤其是在没有吃透标准的情况下,生搬硬套标准,造成执行困难。往往出现科研过程中做过的做得很好的工作没有放入标准的环节中,而为了标准的某个环节无谓地准备诸多额外的工作。

2.2 高校与企业的中心任务不同

企业单纯为了生产赢利而运营,追求的是产值和利益的最大化,而高校肩负教学、科研双重任务,重在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一方面高校在科研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资源有教学与科研双重用途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高校又是以教学为主,其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并不是为科研及产品开发而设置的,这就决定了质量体系中所规定的相关职能部门和质量职责只是组织的一部分工作,甚至可能会有名无实,这在不同程度上必然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2.3 高校与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同

一直以来高校的科研管理采用课题组组长负责制,各个课题组的管理模式主要取决于课题组组长,通常是一个课题组一个管理模式,课题组科研水平也基本取决于课题组组长,人为因素对科研的影响过大,导致采取科研质量管理过程中受到习惯性的阻碍较大。企业一般采取整体集中管理,管理模式相对单一。

2.4 高校与企业的生产数量不同

企业无论大小,大部分都进行批量生产,而高校主要进行科研创新活动为主,不可能进行批量科研生产,正是由于产品批量上不去,质量管理的效益不明显,使得科研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某些科研过程(如外购和外协控制、合格供方审核等)违反正常程序,使研制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

3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对策

针对高校与企业的不同特点,依据高校实际,在充分理解标准精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质量管理的先进思想和方法[3],在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可以较好地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进一步促进高校的科研生产。

3.1 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建立质量管理相关法规

由于高校的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并重,科技人员以及设备和工作场所等都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在人力资源、设备配备、机构设置等方面高校与任务相对单一的生产企业或科研机构有很大区别。高校科研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能照搬企业或研究机构的组织机构模式,也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设置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的工作实际来进行。

但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质量管理办公室对学校科研质量管理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能有效地发挥质量管理的效率。同时在原组织机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具体部门实施质量管理的相关责任,把对质量体系的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人力设备、环境等资源管理,产品实现的策划、设计确认、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数据分析、持续改进等各项管理职能都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从管理职能上能够按照质量体系的分工各负其责。重点对军工及其背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对科研项目研制全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最后通过质量管理办公室的牵头,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质量管理文件以及在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中体现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通过这些手段,学校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了深入,质量管理的效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2 广泛培养质量管理骨干,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高校不同于企业和专职研究机构,教学与科研并举,因此不可能投入大量人力专职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但是在高校广泛培养既懂科研又懂质量管理的骨干是完全可能的。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几年的摸索,结合学校实际,本着“来自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4],每年在各个课题组遴选一些责任心强、认真细致的年轻科研骨干作为该课题的质量主管,通过对这些质量主管在质量管理方面的集中培训,一方面质量主管充分了解了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也清楚质量管理相关要求,另一方面又是科研骨干,对课题的研制情况能较好把握,通过这些质量主管以点带面,达到课题组乃至全校科研人员都能了解并掌握质量管理知识,参与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中来,并不断摸索科学工作创造过程中的管理规律,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创造环境,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达到预计目标和效果。总之,做好科研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需要既熟悉科研业务、又精通质量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3.3 重点借鉴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实施科研项目分类质量管理

GB/T 19000族标准适用于所有产品类别,不同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组织,其提出的要求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通用性。国军标GJB9001以等同采用国标为基础,增加了军品的特殊要求。标准是个通用的体系,给不同科研产品提供了过程管理的理念和准则,但是不同科研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是不同的,侧重点也很不一样,所以,应对高校承担的基础研究、预研、应用研究、产品研制和型号小批量生产等项目,实施分类管理,确定不同的质量管理要求[5],比如:对实物产品的工程研制类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管理,重点跟踪监控,严格设计开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管理,以实现对产品的质量保证,同时只要产品受控,规则越简单越好;对任务书变化频繁、研制时间非常紧的一般项目或者小型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简化手续,控制关键,做到简化过程又能保证质量;对应用基础类研究项目可参照质量体系进行管理,坚持质量管理中的应有节点,可重点对文档化要求且适当简略。总之,高校科研管理在引进质量管理体系时,一定要借鉴质量管理的部分概念和做法,进一步改进现有的工作习惯,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促进大学科技创新。

3.4 优化重组资源,局部实现科研生产过程集中管控

由于高校的所有资源都是教学科研两用,同时高校的科研生产的专业领域跨度大、种类多,研制过程差别也大,科研生产中只有少量小批量的生产,即使是实物产品形式的工程研制项目,大多也只是进行样机生产或新产品试制,很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投入、多方管理。为较好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资源管理”对人员、基础设施、科研设备、工作环境等做出的相关规定,对批生产任务和产品试制、样机生产的项目,尽可能将科研资源专用、通用,进行集中管控。例如,依托学校的实习训练基地或校办工厂,将生产和试制的现场由原来的不固定的实验室固定到车间,质量管理办公室可以重点对该区域进行重点控制;对生产用的仪器设备严格按体系要求进行管理,比如测量设备,严格按周期实施计量检定;对采购,也可以依托学校的集中采购中心进行采购管理,这样在对合格供方的评价、控制上就不会出现先采购原材料,再为了评价供方而评价供方的本末倒置现象。

4 结束语

目前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科研质量管理监控体制还处于摸索阶段,并不是十分成熟,特别是一些问题的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一旦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不仅仅是对现行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优化而且将会是一种突破,将对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高校科研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针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中遇到的问题,研究高校科研生产活动的特点,充分采纳质量管理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采用例外的、系统的、问题逐步解决的思维方式,深入运行质量体系,让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高校特色充分接轨,真正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汪金龙. 论述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重要性[J]. 改革与开放,2009(22).

[2] 张志生,张冰. 浅析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J]. 科技管理研究,2010(4).

篇(3)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41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3

1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质量管理体系多用于企业质量管理中,是指系统地监视、管理项目流程,对产品策划、资源配置、生产环节、产品测试与检验等各个流程进行严格规范的控制,以维护并体现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涉及如下关键要素:顾客、组织管理部门、资源、产品。通过不断沟通,了解顾客需求,组织间完成资源配置后,通过测量、分析和改进,完成产品实现,以满足顾客需求,实现既定的满意度。质量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活动或一组活动,即一个过程,对过程不断地实施PDCA循环,实现顾客要求。

高校国防科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因为国防科研准入资格的要求,目前部属高校中已经有近40余家完成了三证的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全部按照军标要求完成;其次从高校提升科研水平、完善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办学宗旨出发,加强科研质量,尤其是国防科研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高校实现这一宗旨起着重要的助力作用。

高校国防科研与国军标体系下的军工企业及生产单位有所不同。在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产品生产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教育部直属的40余所获得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高校在组织构架上一般实行三级管理制度:第一级为最高管理代表,即校长负责制,第二级为管理者代表,第三级为各相关职能部门。其中国防研究院(或称先进技术装备研究院)为管代直接领导下的质量管理部门,它所面向的各个项目组按照专业或研究方向分为若干方向,每个项目组的研究过程可视为一个生产过程,项目组之间属于平行关系;军工企业在质量管理部门之下的每个分支部门都是依照生产过程,层层递进的关系。基于此特点,高校国防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必须在各个职能部门及项目组分别建立生产过程及关键环节的监视测量机制。甘特图软件专门用于对项目过程的管理,以实现资源、时间、人力的优化配置,恰好有助于高校国防科研实现这一目的。

2 甘特图简介

2.1 简 介

甘特图(Gantt chart)又称为横道图、条状图(Bar chart)。以提出者亨利・L・甘特先生的名字命名。甘特图内在思想简单,即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基本是一条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上计划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

2.2 特 点

甘特图最突出的特点是直观、简单。通过柱状图、条状图等明确地体现出任务开始和截止的时间、负责人,并反映出任务之间的关系。管理者由此可便利地弄清一项任务(项目)还剩下哪些工作要做,并可评估工作进度。甘特图具有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等特点,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2.3 制作工具

2.3.1 Gantt View for WinForms

Gantt View for WinForms提供了类似微软Project用户体验的项目管理工具。它提供基于时间表的示意图,帮助规划、协调和跟踪项目中的特定任务。通过约束、依赖、资源、样式,以及其他支持,使用户可以高效管理项目。能够使用户一次拖拽就能立刻将完整的Project用户体验呈现在使用者的面前。

2.3.2 FineReport等报表工具

FineReport为专业报表,在用FineReport制作甘特图时,可以和其他报表与图表形式综合使用,适合处理比较复杂的数据。

2.3.3 Microsoft Office Project

微软出品的通用型项目管理软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凝集了许多成熟的项目管理现论和方法,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实现时间、资源、成本的计划、控制。

2.3.4 Gantt Project

JAVA开源的项目管理软件,支持可用资源、里程碑、任务/子任务,以及任务的起始日期、持续时间、相依性、进度、备注等,可输出PNG/JPG图片格式、HTML网页,或是PDF档案格式。

2.3.5 VARCHARTX Gantt

.NET甘特图控件,支持以甘特图、柱状图的形式来编辑、打印以及图形化的表示数据,能够实现与Project或P/6相似的界面效果,并支持集成到项目管理、生产排程等应用程序中。

根据高校国防科研项目的特点及复杂程度,本文探讨的甘特图是在GanttProject软件下产生的记录国防科研项目运行过程的文件。

3 甘特图软件在科研项目质量管理应用分析

依据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高校国防科研研究的特点,其科研项目质量管理流程的主要步骤为:产品实现的策划、设计与开发、采购、生产与服务的提供、测量、分析与改进。其中产品策划及实现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国防科研质量管理流程图

实际管理中,高校国防科研质量管理存在以下三个突出的问题。①由于高校国防科研的研究类型不同、研究方向不一致,产品策划与实现的流程无法采取统一标准化的管理。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差异性给项目管理人员增添了工作难度,急需统一化的模板建设质量管理体系。②项目质量管理一般由学校的科研行政管理部门来组织实施,而产品生产任务的完成是由科研人员或团队来承担,他们无法明确界定每项子任务之间的质量管理过程的衔接和关键节点;而学校的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基础,不了解项目执行过程的关键途径和完成进度,导致执行过程中要么只关注关键任务完成进程,要么根据项目组提供的预设节点去监督任务实施,缺乏重点、执行率差。③由于高校科研队伍的组成是专职教师+学生(博硕士、本科生)的团队形式,学生流动性大导致项目质量管理执行过程缺少继承性。往往在执行质量过程监督的PDCA循环中出现脱节的现象,致使过程文件的缺失。

图2-1 甘特图表示例(1)

GanttProject是一款基于项目管理的开源项目。可以通过它来绘制甘特图,进行项目管理与规划。Ganttproject能够将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层次排列,并与相应的人员和时间期限挂钩。它使用条状图来显示项目的进展情况,能从中看到每项任务的预定完成时间和实际的进度。也可以为每个项目组成员分配任务,设定任务的优先级和完成期限。同时,Ganttproject的输出功能也相当完备,不仅可以把数据保存为PDF文件和CSV电子数据表文件,还可以输出为HTML文件到Internet上。

具体应用情况以某项目组承担某科技集团的****算法技术研究这一任务为例,详细说明甘特图在质量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该项目的研究周期是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主要是软件技术研究类的科研项目。将任务分解为目立项、实施研究和结题三个阶段,对应质量管理过程中的PDCA循环,可将其分解为如下若干子任务(见表1)。

将生产任务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应用GanttProject软件对任务进行分解后,依次录入任务的名称、开始和结束日期(见图2-1),生成甘特图,显示如图2-2。同时通过“资源”选项说明子任务对应的责任人及完全情况。根据条状图,可以准确无误的把握子任务的完成进度、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及重要性。

4 存在的问题

GanttProject为Java开源的软件,操作者的电脑系统必须安装Java才能运行。对操作者熟悉软件的程度有一定要求。新的管理方法的实施也需要使用者逐渐适应与熟悉的过程。甘特图的运用,改变了高校国防科研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将质量管理员制定管理计划、检查督促质量管理过程的方式,转化为项目组主动学习、将质量管理体系之精髓的PDCA内化于心,从而制定完善、精确,具有可行性的计划。

篇(4)

目前,国防科研项目的管理主要依靠国防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具体体现是各个高校依据《GJ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通过相关认证机构审核,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接受相关机构的认证审核。笔者近日通过学习在建筑、飞行、金融以及行政等各行业掀起的清单革命,了解其概念及四大原则以及操作方法后,认为可以在国防科研管理中将其借鉴并利用,以完善国防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质量。

一、提升高校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1.高校国防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高校国防科研管理大多挂靠在学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下,管理机制与规章制度还沿袭着传统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因此,无论是国防科技工作者,还是国防管理者都注重项目立项与结题验收,忽视了对项目过程的细节管理。

其次,高校科研基础决定了国防科研主要集中于预先研究、认证、基础科研攻关,较少有实体产品产出。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借鉴并参考了军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据此实施质量管理及评定。这一点导致了高校国防科研项目管理中对产品及产品过程的理解不够充分,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忽视了产品设计、实施过程以及顾客要求的沟通。

加之承担国防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需要完成授课工作量及其他科研任务,因此管理中忽视了对过程的管理,对过程管理的实施执行无法到位。

2.加强高校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国防科技产出的是国家第一战斗力,国防科研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基于此,高校国防科研不仅要落实和体现GJB9001B-2009质量体系要求,更需要做实、做稳每一个过程,包括科研与生产。

其次,国防科研项目落实过程管理有助于项目平稳安全地运行,提高项目质量。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同时,厘清项目过程,提升管理质量有利于举一反三,为今后的项目执行与实施提供参考建议,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加大项目成果实现。

二、清单革命

清单革命是白宫健康顾问阿图・葛文德在医疗、行政、保险等行业掀起的一场革命。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这是清单革命的精神,它所提倡的是一种体制的建立与执行。

清单革命提倡的四大原则是:权利下放,简单至上,人为根本,持续改善。

1.权利下放

中央集权式的管理容易减弱执行力,导致二级或三级管理部门的思维僵化。将决策权分解后分散到,让各个分支机构和个人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个是清单革命奏效的关键所在。

目前高校国防科研的管理一般是集中在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在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中提倡权力下放原则能有效调动各个部门及实施者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成为清单的制定者与参与者。同时督促大家积极进行讨论,结合各自的专业与分工执行清单。这样既避免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将繁琐复杂的过程管理程序集中到一个或几个部门,又能调动各部门和项目组各成员的积极性。

2. 简单至上

清单看起来是一连串需要快速、准确执行的条令,但选择清单要素的首要原则却和那些冗长、复杂的清单条目不同,那就是简单至上。清单要素的遴选必须坚守简单、可测、高效三大原则。

目前高校国防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是建立在《GJ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之上,各高校在此基础上纷纷编写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指导性文件,其中对各个阶段的原则和要求有详细解读。笔者建议在简单至上的基础上,对这些要求和原则进行简化,根据各个高校国防科研现状和具体方向的要求,做出不同的调整,制定一套完整的操作清单来完善项目过程管理。

3.人为根本

清单革命有效与否,关键还在于制定与执行的人。清单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危急情况或是复杂情况下,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人。清单革命倡导的是建立一种以人为根本,调动人类主观积极性的有效全面的体制,因此清单的制定与执行,最为根本的原则与落脚点还在于人。

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看似是对单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及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实则是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管理调配,其中包括职能部门管理者与项目执行者。将各种人力进行最佳的匹配与安排,同时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制定以人为本的清单,这才是有效的清单制定的根本。

4.持续改善

持续改善即保持清单的自我进化能力。就算是最简单的清单也需要不断改进。这一原则在科研项目管理中更是如此。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需要我们在制定清单后不能抱着一劳永逸的思想,必须在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持续改进。每个项目都需要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清单,同时将合理有效的清单进行推广,就是一种最大的改进。

三、结论

清单从来都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册,而是理性选择后的思维工具。抓取关键,不仅是基准绩效的保证,更是高绩效的保证。高校国防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看似繁复凌乱,其实抓住重点和中心,将清单落实到每个项目组和各个部门中,不断持续的进行改善,并以人为制定与执行之根本,方能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有序、生态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明,蒋兴华.高校国防科研工作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3)

[2]李国栋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

[3]张华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过程管理中的职能与角色定位[J].创新探索,2011(12)

[4]贾子申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0(5)

[5]王. 如何加强高校国防科技项目的过程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2013(8)

篇(5)

近年来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所承担的国家、行业和地方各层次各类型科研课题数不断增多。但在数量发展的同时,如何提高科研课题研究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课题管理工作定位偏差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三改一补”而来,对科研工作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核心竞争力形成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还缺乏认识,对科研管理工作定位存在较大偏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基本上还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性管理机构,对科研课题的管理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对科研课题、经费。成果鉴定,报奖等进行被动的统计管理,很少进行科研课题信息搜集、加工和传递方面的工作,不能对科研人员申报课题进行指导,咨询和论证,难以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课题过程管理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大都非常重视科研课题立项工作,但对课题的管理则不够重视,常常出现”重课题申报立项、轻课题研究,重结题。轻成果”的现象,不管课题能否按期结题,以数量论英雄,对课题立项以后的实施指导、检查监督缺乏力度,对课题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控制不够重视,对课题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质量等缺乏明确和规范有效的检查手段和制度,实施管理不到位,结题验收不规范,课题延期问题突出,研究成果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难以保证科研课题研究质量。

1.3 课题管理制度不完善、无特色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所制订的规章制度大多都是套用本科院校管理办法,缺少适合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特色的管理制度,导致课题管理操作难度大,实效性不强。由于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行业课题,重点课题、重大课题、一般立项课题等在选题标准、过程管理、成果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其立项率、社会绩效与影响也差之甚远但大部分高职院校课题管理办法都是框架式、笼统形管理办法,均没有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课题制定的针对性管理办法,难以激发科研工作人员挑战高难度课题、出精品成果的动力。

2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2.1 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是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科研课题管理实践,其概念实质上是从全面质量管理中演变而来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最先由美国人休哈特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其概念界定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是对科研课题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的科学管理和控制过程,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可定义为:学校所有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以科研课题质量为中心,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对课题研究所进行的全过程的,系统的管理活动。

2.2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2.2.1全员的质量管理

一项科研课题质量的优劣,不仅取决于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科研课题管理部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课题主持人所在系部、图书馆,实训中心,甚至涉及到后勤服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所以,科研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学院各部门、各系部的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科研课题管理中,认识到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绝非只是少数管理人员和课题组成员的事,而是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内在需要。

2.2.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所谓全过程,是指与科研课题质量有关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课题的选题设计、申报立项、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及课题的推广应用及社会绩效反馈等重要环节。全过程质量管理要求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管理,以保证达到预先确定的质量标准。

2.2.3全要素的质量管理

指对影响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全部可控要素(课题质量目标、课题研究进度、课题经费使用,课题文件资料档案管理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全要素质量管理要求对每个过程进行监督控制,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2.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所谓多方法,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运用质量管理技术和科学方法,组成多样化,复合化的质量管理方法体系。除日常工作使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之外,还应包括组织管理、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专业技术理论。

3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3.1 一切为优质结项服务

这是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向。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严格的课题管理产生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实现优质结项,因此,它是贯彻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

3.2 一切以预防为主

就是把课题管理工作重点由事后检查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控制上来,从由管课题结题为主转变为管因素为主,不仅要“事后把关”,而且要“事先控制”,密切关注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把各种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期,防患于未然。

3.3 一切用数据说话

这是高职院校课题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数据是反映课题质量的重要信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准确地发现影响课题成果质量的各种因素,从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纠正。

3.4 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

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式。PDCA循环表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or])。即按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下去地进行质量管理,每循环一次就总结提高一次,螺旋式和阶梯式上升,使课题质量不断提高。

4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4.1 全面质量管理计划

全面管理计划是实现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课题质量目标与标准的制定。全面管理计划是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实施和反馈,以全员参与为核心,把与科研课题开展有关的过程和相关人员都纳入到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使管理的效能达到最大化。高职院校在制定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计划时,一定要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自身的科研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质量方针和目标。

4.2 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

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是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

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申报立项期质量管理、课题实施期质量管理、课题结题期质量管理、课题成果转化推广期质量管理四个环节。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就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课题研究质量的诸要素和各个环节进行积极认真地规划,检查、反馈与调节,从而稳定和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确保研究目标的实现。

4.2.1课题申报立项期质量管理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期是课题全过程管理的一个起始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对课题管理的关键在于确保课题申报质量,提高课题立项率。提高课题申报质量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申报课题选题的指导:二是对申报课题设计的指导。课题管理部门必须作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及时让课题申报人了解课题申报信息,课题选题信息,近期的热点题目信息及课题研究方向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并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擅长的研究课题:二是要邀请有关部门专家及一些长期从事课题立项评审的专家,就科学课题申报进行指导、评议,让申报人对科学课题申报的要求,内容、审批程序有所了解,全面掌握课题申报材料的准备和编写技巧,使课题申报材料能更充分反映出所申报课题的针对性,创新性、前瞻性等关键要素,提高课题申报的质量和成功率。

4.2.2课题实施期质量管理

科研课题实施期是指课题立项后到课题结题前的全过程,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对课题管理的关键在于确保课题研究质量,成果质量,提高课题结项率及优秀率。

确保课题研究质量、成果质量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立项课题开题论证指导二是对立项课题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因此,课题管理部门必须作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及时组织课题组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明确课题研究目标、成果要求,经费使用和课题结题条件等事宜,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案,统筹安排部署工作;二是签订课题合同,制定出课题具体实施计划及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所列内容尽可能量化),便于课题检查鉴定,三是抓好课题中期检查督促工作,组织有关专家采用书面和汇报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地深入课题组,对课题的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取得阶段成果情况以及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全面检查,四是严把课题成果结题鉴定关,对每个申请结题的项目进行验收,重点检查成果质量是否达到课题设计要求、成果形式是否规范、成果的效益及影响是否符合社会经济需求等。

4.3科研课题的经费管理

课题经费是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课题经费使用管理则是课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题研究得以按期按质完成的重要保证。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主要有:一是实行学院和处(室),系(部)两级管理,经费统一进入财务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制,二是明确科研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经费审批权限三是根据课题经费来源及性质设立专项经费管理同时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等手段进行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和分析:四是定期与财务收支对帐,课题结题时须经财务审核签字确认。只有合理、有效、科学地使用课题经费,做到既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又能方便广大科研人员开发课题研究,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课题研究得以按期按质完成。

4.4科研课题的档案管理

科研课题档案是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学院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鉴定验收的重要依据,课题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是科研课题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科研课题档案管理的重点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规范性和便于利用。主要包括:科研课题各个阶段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如:课题申请报告(书)及批件,任务书、合同书及开题论证书,课题研究工作进展和总结。科研成果申请材料及证书,专利申请材料及证书,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科研论文,编写出版的专著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材料等。课题档案管理必须做到“四同步”,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成果与验收、鉴定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评审科研成果与档案管理部门出具课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等。

5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方法

5.1 以质量保障为目的的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质量保障”为目的,以同等级科研课题管理方面做得好的院校作为参照标准,聘请专家和学者对学校科研课题管理系统进行内部或外部评审。当符合参照标准时,即达到预期效果,反之则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从而提供质量保障。

篇(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的重大任务。同时,《纲要》指出: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这就说明高校在科教兴国中,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在高校竞争力的提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和许多成功经验,高校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科研成果,其推广和转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如何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正确认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是十分必要的。

其一,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制定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的重大战略任务,争取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最具有说服力的标志就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情况。为此,我国先后启动和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旨在集中有限财力,进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在高校中凝聚一批高层次人才,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增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和国家自主创性能力。

其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绘制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这是新形势下赋予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其三,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正在挑战美国、西欧和日本在科研领域的优势地位。一些新兴国家在全球科研产出中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尤其是我国的科研论文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虽其引用率与数量增长尚不同步,但有明显进步。据报告显示,在科研论文数量上,我国所占比重从4.4%上升到10.2%,超过英国等传统科研强国。在可反映科研论文质量的引用率上,我国也有进步,占全球科研论文引用率的比重从十位以外上升到第七位。另外,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增强:通过国际合作完成的科研论文占总体的比例从25%上升到35%,且这类论文通常引用率更高,即影响力往往更大。

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高校科研活动为服务党和政府的决策,为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相比,与党和人民的需求相比,高校科学研究还存在较大差距,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管理观念落后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对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缺乏管理型人才,管理上忽视与社会、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管理重纵向课题轻横向课题、重立项轻结项、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推广,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比较严重,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不能很好地解决重大社会问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给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损失。

2.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评价科研业绩完全是以教师科研成果产出量为考核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如科研经费的多少、核心期刊论文数、出版专著数量和获奖成果数量等,而不是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具体情况来区分,这种评价机制确实会使高校的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明显增加,这只能使科研情况表面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实际上具有重大前沿价值的高水平科研创新性成果少之甚少,由此产生的后果会造成高校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甚至会滋生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到高校科研的繁荣和发展。

3.科研组织创新薄弱

科学研究,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创新是推动高校科研不断深化的不竭动力,是大力提高高校科研质量的内在要求。当前,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要求以问题为中心组建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成为学术研究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但是,高校目前在以项目为纽带,以课题负责人为龙头,人才组合灵活的创新团队构建方面步履艰难,“单打独斗”现象明显,“家族联合”形式普遍,“临时拼凑”较为严重,造成了科研人员各自为政,孤军奋战,挫伤了科研人员相互配合、联合攻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就显得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研究范围过于狭窄,最终成果的质量也就很难有所提高,阻碍了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三、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质量思路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高校的学术水平、科研实力和教育质量,强化科研管理意识,健全科研管理体制,做好科研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更新科研管理工作观念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科学研究质量,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高的科学研究队伍。为此,高校在制度建设和管理实施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鼓励、支持和引导科研工作者的发展,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带头人,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研管理部门应提高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在管理中提高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

(2)强化效益观念。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应加强市场意识,科研工作应把研究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组织学校科研力量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全方位开展服务,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要把效益观念贯穿到研究开发的始终,将市场需求作为确定研究开发项目的前提,进一步拓宽各类科研项目来源渠道。

(3)加强信息应用。信息技术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必然具有信息化的特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必须拥有先进的网络设备和软件支持,通过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成果管理、科研考核和职称评定等工作的网络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提高管理效率,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2.完善科研管理工作机制

(1)强化科研激励机制。没有考核的科研管理工作是低绩效的工作,高校应深化科研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创新能力、重科研质量、重实际绩效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包括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考评制度和科研成果奖励、岗位津贴发放等激励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和淘汰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保障制度,不断优化科研队伍。

(2)健全经费投入机制。高校应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制定鼓励科研创新的政策,经费向质量高、创新力度大、有利于综合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倾斜。高校还应拓宽科研经费的筹资渠道,鼓励设立各种类型科研基金,调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支持科研的积极性,形成科研经费多元投入的格局。

(3)建立科研评价体系。高校应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既要有数量、规模指标,更要有质量指标,当前尤其要强调质量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要克服重数量指标轻质量指标的倾向,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要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采集新数据,是否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科研质量高低的主要内容。给科研人员营造一个稳定、宽松、和谐的创新科研的氛围,使其在精神和物质上充满优越感,可以按既定目标自主的开展研究活动。

3.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创新

篇(7)

小学科学小学阶段重要学科之一,而且,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很多实验,实验教学的开展更有益于小学生深入理解小学科学相关知识,因此,要保证小学科学实验开展的有效性、全面性。笔者认为,小学科学实验的开展必须要有效联系实验目的,才能更好地提升实验效果,整个实验中都为学生渗透相应方面的内容,为良好地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小学科学《螺丝刀和螺丝钉》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日常所见螺丝刀和螺丝钉的实物拿到课堂中,让学生用心去观察,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使用等,整个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螺丝刀和螺丝钉,更注重的是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际联系到一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实验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效果。

二、联系已有的知识,有效开展抽象性实验

众所周知,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涉及很多抽象知识,这些知识很难被学生所理解。以往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但由于实验效果不好,未能将抽象知识有效地表达出来,也依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蒙上一层白雾。大量的研究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未能结合学生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展开实验教学,从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在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应充分联系已有的知识,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抽象性实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提升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

三、重视实验人和物之间的联系

小学科学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物体,而且实验与人的操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则必须重视实验中人和物之间的联系。如,物与物之间的联系,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其中物与物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所应用的材料、工具等之间的联系,实验模型、实验条件的联系能够充分体现出实验的现象,更能体现出小学科学实验的意义、技术以及技能的价值所在。当然,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考虑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对促进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及更深层次的认识实验也有着极大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主要考虑到实验人员如何操控实验工具、材料等,其所达到的目的也有所不同,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则主要体现在生生、师生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评价,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探讨交流等,来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了解自身的不足,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小学科学实验中教师必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乐于实验、尊重争取、追求真知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态度观。

四、结合实验模型联系实验变量

篇(8)

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不断发展下,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找到一个更加规范、科学的质量管理机制,对现代化高职教育规律、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进行构建。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全面关注利益相关者,以“顾客”为中心,以过程控制为基本方法,不断改进工作,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使得“组织”能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预期满意的合格“产品”,因此,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一、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论探究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9001由ISO/TC176/SC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制定,该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本标准鼓励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随着世界性应用ISO9001浪潮的兴起和不断地发展,一些国家的教育领域也掀起了学习和贯彻ISO9001的热潮,很多高等院校以及中等学校积极推广和应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是因为以ISO9001系列标准为基础建立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能够提高管理水平和保证教育质量。此外,ISO9001系列标准还改善了IS09000系列标准与IS014000系列标准的兼容性,在产品/服务质量、环境因素管理控制中把过程模式与PDCA循环方法结合到一起,提出了测量、监测、分析与改进等作为管理活动的支持要素,这样能够使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增强。如果说不管是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本身的适用性来说,还是从整个教育领域的需求来说,高职院校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大势所趋,也是可行的。

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下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体系构成

(一)高层管理。高层管理是高层领导质量管理职能的一种体现,包含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制定以及各岗位、职能部门间的关系确定,质量体系运行管理部门的设置等。高层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就是学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管理体系相适应的过程,需要真正做到权责一致、关系清晰。

(二)资源管理。学校所具备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信息资料等的组织、协调改进等就是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实施的目的是使这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包含采购控制管理、信息资料管理等内容。教育教学服务最基本的关系是输入与输出资源,资源管理根本目的就是提供教学服务。

(三)监测改进。监测改进就是对体系的一种监视、分析与测量过程,是对教育教学服务是否会合理的评审,确保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包含了测量管理、客户调查管理等过程。

在以上几个过程中,高层管理作为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指挥系统,其中,最核心的是资源支持,然后是监测改进,以确保三个过程是可持续改进的循环。

三、高职院校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存在的误区

一个优秀的管理体系必须是高效的,但是很多高校在编制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过程中会使流程变得繁琐,额外增加了管理上的压力,还会使管理成本增加。出于这种情况,如果学校培训不到位,不能构建文件内部公共平台,将使职工对体系运行有效性产生怀疑。

学校质量管理有效性关键在于领导质量意识与管理策略。如果高校领导具备管理决心或者质量意识就会在IS09001质量管理培训上更加到位,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即使认证通过,也会在管理上产生两个层面,认证管理系统与学校管理系统,造成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形式化。

四、高职院校特色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策略

(一)编制符合实际特色的体系文件。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前提是编制体系文件。通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架构包含四个等级,分别是程序文件、作业标准以及质量手册、表单、记录。在文件编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如下:确保语言通俗,设计过程符合单位实际体系文件,尽量选择学校教职工容易理解的语言编写。在教育教学服务设计上,要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色,在编写质量手册上,必须参考单位实际来制定,总得来说是在继承的基础再提升。

(二)突出领导作用,坚持全员参与。为了防止出现管理“两张皮”现象的产生,使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化,就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在于正确地领导与高效地管理。此外,还要坚持全体职工的参与,学校质量管理不仅需要领导者的决策,还要各级职工的共同参与,由此,需要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培训,使其加深对ISO9001质量管理理论、体系文件的了解。定期对体系文件进行审批、修改。最后,为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必须加强评审,管理评审最高领导者要确保管理的适用性与有效性,能够对策划间隔时间进行系统性评价。

本文在结合当今人才培养质量形势,分析了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从而使我们了解到高职院校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可行的,并且对规范院校的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破局之策。

篇(9)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实际操作或亲身体验,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而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保证和最为直接的措施。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高校教学中设置的实践环节主要有课程实践、校内仿真实训、旅游企业见习参观、顶岗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不同实践环节的设置是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其地位、时间分配以及实践顺序都制订在实践教学计划中。但是,实践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首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复杂性,再加上??践教学在时间、场地等方面的特殊性,这都增加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本身的难度;其次,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管理和质量评价上,仅作为理论教学质量监控的附属部分,而未引起足够重视;最后,实践教学内容往往与旅游市场需求脱节,缺乏与市场的互动和融合。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定位是以培养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关系中,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淡化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基础理论教育,更多关注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因此,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非常必要也很紧迫。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研究进展

实践教学作为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重点。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及监控方面的研究,张艳总结了实践能力变化的要素,提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方面,学校一方面建立实践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学生实践能力考核制度,采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同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构建全方位评价机制[1];苏?d等提出建立包括实践教学方案优化体系、实践教学过程保证体系、实践教学考核评估体系、实践教学后勤保障体系四个体系在内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2]高维全明确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层次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机制和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策略。[3]张丽梅认为立足于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竞争力”将成为我国实践教学质量研究的新思路。[4]总体而言,学术界对如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这大大推进了旅游管理专业的规范化发展。但现有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主要是提出方向性引导,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实践教学监控机制的研究成果尚不多;二是现有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单方面在高校进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较少涉及校外实践基地的联动和配合。

3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31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构建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应与科研型高校、高职类学院有所区别,立足点是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监控必须依托当地旅游企业,着力培养对接当地旅游市场的专业人才。该机制应是包括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标准、实践教学质量反馈系统和实践教学激励约束体系在内的系统工程。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只有接受当地旅游企业的指导,与其相互配合和彼此联动,才能使实践教学目标真正符合市场需求,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实践教学效果深度契合企业产业升级的需求(见下页图)。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监控机制结构

32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结构分析

321建立“五维一体”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

由教务处、督导组、旅游院系、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以及旅游企业共同组成“五维一体”的实践教学监控组织机构。

教务处负责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和评价工作,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督导组负责督导和反馈工作,检查实践教学具体落实情况。督导组不定期到校内外实践教学课堂听课,及时进行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指导;同时,及时将督查过程中看到的管理层面问题及老师的意见反馈给教务处,督促完善管理制度。

旅游院系负责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与管理,明确实践教学管理具体责任。

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直接管理实践教学师资,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安排校内实训基地教学任务,并与旅游企业接洽安排校外实践教学任务。

旅游企业主要是具体安排学生见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岗位,并对校外实践环节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反馈和监督。

“五维一体”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各自派代表建立一个共享互动平台,如建立微信群、QQ群,及时上传和反馈实践教学的相关信息和问题,提高组织机构对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的监控力度和效率。

322明确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实习前准备阶段、实习进行阶段和实习后反馈阶段,三个阶段应环环相扣,信息畅通。

实习前准备阶段,需制度化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计划、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指导老师工作标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标准等,参照旅游行业标准,形成符合专业特色的系列教学文件,为实践教学奠定制度基础。

实习进行阶段,制定日常检查与不定期抽查、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制度。督导组负责日常检查,院系领导负责不定期抽查,阶段性考核由教务处组织,可以通过发放实践教学阶段评价表和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考核。全程监管才能真正做到对实践教学情况的全过程了解。

实习后反馈阶段,建立各类相关信息收集制度,如督导组考核数据汇总、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信息收集、实习生对指导老师的评价信息总结等,进行分类整理。

323确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标准

评价考核标准主要从实践教学软件、硬件建设、实践教学组织情况、教师指导评价、学生收获评价、实践单位满意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目的是为了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及时做出调整。

实践教学软件评价,即考评实践教学文件的完善程度。包括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指导手册、学生学习手册四个方面,检查实践教学文件是否全面完整,是否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硬件评价,即考核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主要考察基地设施设备是否齐全,类别是否多样化,运行模式是否符合旅游市场需求。

实践教学组织情况考核。主要考评实践教学管理情况、实践过程记录和实践成果三个方面。检查实践教学是否有严格的课堂要求和纪律,学生实践记录是否详细,是否形成有一定影响的实践成果。

教师指导评价。考评分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着重考察教师是否具备较高指导水平,是否具备较强课堂组织能力;学生是否能完成实践教学内容。

学生收获评价。考评分为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对指导老师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与指导老师的融洽程度。

实习单位满意度评价,即考评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同程度。主要检查实习?挝欢匝?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满意度。

324完善实践教学质量反馈系统

完善信息反馈系统是实践教学不断优化的重要手段,应畅通四个信息反馈渠道:一是学生信息反馈渠道。教务处定期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实践教学情况,可以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信息收集员,及时收集学生建议和意见;二是教师信息反馈渠道。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建立定期听课评课制度及实践教学研讨会活动等,及时了解教师的实践教学状况;三是督导信息反馈渠道。督导组对实践教学进行全面检查和指导,向教务处提供专业检查评估报告,同时向旅游院系提出整改措施;四是实习单位信息反馈渠道。旅游院校定期向校外实习基地收集学生专业实践的相关信息,为实践教学与旅游企业的无缝对接创造条件。

篇(10)

关键词: 高校科研;国防项目;质量保障;措施

Key words: university research;defense projects;quality assurance;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57-02

――――――――――――

作者简介:何树先(1972-),男,山东海阳人,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军工产品质量管理,高温合金精密铸造。

1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随着世界新军事理念变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军事装备建设的持续发展,多种高精尖武器系统的科研生产任务逐步增加,各大高校利用自身学术优势,承担了部分大型复杂武器系统或分系统的预先研究、研发以及小批量生产任务,在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与企业的科研力量相比,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企业或专职科研机构无法企及的优势,如财务风险小、拥有众多专业人才和相对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等。但是,高校的国防科研体系中也存在诸多矛盾,如管理体制相对松散,质量保证体系不严谨等。

2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难点

GJB9001B-2009标准的主体是企事业单位,高校的科研工作不同于企业和专职科研机构,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与GJB9001B-2009的结合尚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与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管理、资源整合以及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方面。

2.1 资源整合难度大 大学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型,学习科目多,资源覆盖面广,大部分人员、设施分布于在其所属的各类二级机构,少数跨校联合的科研项目涉及到的学科和科研人员更加宽泛。因此在GJB9001B-2009标准范围内整合自身有效的资源优势,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资源整合对于国防科研的质量保障体系来说是顶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2 组织机构设置 高校的最高管理者往往由校长担任,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作为管理者代表,从组织结构来说,往下是负责人、财、物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具体的项目组则分布在各院系。科研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和各二级院系更多承担的是服务职能,在管理方面与企业的科研生产有着明显不同,这些对于贯彻GJB9001相关标准来说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

2.3 过程管理繁琐 科研项目的立项、检查、经费管理、成果管理一直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点内容,项目组主要从事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因此,科研项目的质量等级主要取决于项目研发者的质量观念。企业对科研项目的监管都很严谨,但是现阶段高校的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严谨的程度远不及企业的质量监管水平。受“重申报、轻过程”思想观念的束缚,高校科研项目工作往往不重视管理流程,质量管理相对滞后,质量管理体系如空中楼阁浮于形式,缺少实质的行动。

2.4 人力因素复杂 能者多劳是高校在科研工作者的一大特点,在众多高校中,一般由具有专业水准的高素质的科研工作者承担大部分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国防科研的任务节点紧,质量要求精细,全程可追溯,对保密要求相当严格。鉴于此,当前高校从事国防项目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积极笼络高精尖人才参与国防项目的研究。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也是现阶段高校科研的一大特色,但这也增加了科研成员的不稳定性。

2.5 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高校的科研工作不同于企业单一的科研生产的特点是其科研方向和工作任务复杂多样。高校可以从多个方向着手进行多个领域科研项目的研究,如科研项目的类别就涵盖了基础研究、原理样机研制和应用研究等多个专业类别,广泛的研究领域也意味着在确保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要承担更为繁重的科研任务。

3 提高高校国防科研质量的措施

高校与企业在科研方面各具特色,根据其不同特点,结合高校现实条件,在深刻领会研究目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质量管理的方法途径,维护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为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在高校科研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着重强调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3.1 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建立质量管理相关法规 教学与科研实践齐抓并举是高校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管理者首先要落实工作场所,配备科技人员。对于科研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设施的配备,高校应该体现出不同于企业等社会科研机构特点。高校自身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特殊性决定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只能独辟蹊径,切不可全部效仿企业或研究机构,甚至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管理经验。高校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只能根据自身实际,通过不断的摸索、尝试逐步完善。加强军工及其背景工程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研发质量,做好保密工作。在质量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基于高校实际,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将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流程体现在管理制度上。

3.2 广泛培养质量管理骨干,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高校推行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科研生产模式,这就决定其无法对质量管理和保密工作投入足够的人力。高校可以利用教、研结合的优势,培养通晓科研与质量管理的人才。准确把握科研课题的研究现状,通过“点带面”的形式实施质量管理,使校内科研成员深刻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方法途径,促使科研人员广泛参与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工作,逐步总结出管理规律,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得以有效实施。

3.3 重点借鉴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实施科研项目分类质量管理 国军标GJB9001B-2009以等同采用国标为基础,增设了军品的特殊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多个科研领域,同时能满足多个专业领域科研产品的质量管理标准,但是由于类别的差异,每一类科研产品也都其具体的质量控制要求和侧重点,因此必须根据具体的管理要求分类管理高校所承担的基础研究、预研、应用研究、产品研制和型号小批量生产等项目,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突出重点,缩减流程;根据质量管理办法来管理应用基础类研究项目,坚持质量管理中的应有节点,可重点对文档化要求且适当简略。

3.4 优化重组资源,局部实现科研生产过程集中管控

高校中资源均服务于教学和科研,高校的科研专业琳琅满目,各专业领域之间一般跨度较大,研制过程差异很大,均采用小批量生产模式生产科研产品,即使是实物产品形式的工程研制项目,也只是进行样机生产或新产品试制,多方参与管理、资源重复投入的情况屡有发生。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资源管理”对人员、基础设施、科研设备、工作环境等的规定,对批生产任务和产品试制、样机生产的项目,尽量将科研资源专用、通用,进行集中管控。

4 结束语

当前,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国防科研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构件方面的研究尚未成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究。如果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现行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将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而得以优化,并有望突破管理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国防科研力量作为当前国内科研界的一部分,必将为推进我国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高校科研管理者应该正视管理中的不足,不断强化自身优势,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大胆探索,积极尝试,切实推进高校国防科研管理实现科学化、现代化,为高校服务国防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72-02

1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随着世界新军事理念变革的推进和我国军事装备建设步伐的加快,多种高精尖武器系统的科研生产任务不断增加,教育部直属高校依靠在学科、人才、知识等方面的自身优势逐步承担了部分大型复杂武器系统或者分系统的预先研究、研制和小批量生产任务,为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通过近十年的“从军”经历,正确、客观的认识到了自身参与国防科研质量建设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逐步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维护和纠偏,使得我国高等学校提升国防科研质量带来了明显的成效。

高校相比军工相关企业,在科技创新、高水平人才、科研平台、财务低风险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其学术自由的融洽氛围为高水平学术交流提供了各种便利,这些优势是企业所无法比拟的。然而,高校在参与国防科研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2004 年,国家开始实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准入制度。截至“十一五”末期,已有超过30多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获得了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资质,教育部直属高校正逐步成为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重要力量。然而高校由于其普遍采用了松散的管理体制,因此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

2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难点

GJB9001B-2009标准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高校的科研存在其特殊性,因此高校国防科研管理与GJB9001B-2009的结合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与资源整合、组织机构设置、过程管理、人力因素、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方面。

2.1 资源整合难度大

大学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资源覆盖面大,人员、设施、设备等广泛分布在其所属的各类二级机构,少数跨校联合的科研项目涉及到的学科和科研人员更加宽泛。因此在GJB9001B-2009标准范围内整合自身有效的资源优势,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资源整合对于国防科研的质量保障体系来说是顶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2 组织机构设置

高校的最高管理者往往由校长担任,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作为管理者代表,从组织结构来说,往下是负责人、财、物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具体的项目组则分布在各院系。科研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和各二级院系更多承担的是服务职能,在管理方面与企业的科研生产有着明显不同,这些对于贯彻GJB9001相关标准来说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

2.3 过程管理繁琐

高校科研管理着重于项目的立项、检查、经费管理和成果管理, 科研项目开发、研制过程是具体项目组负责的。项目成员的质量意识往往决定了整个项目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程度。在这些阶段,高校的科研项目不同于企业生产的严密监管,高校层面的质量管理职能对于项目实施的整体过程明显缺少实时有效的监督。在“重申报,轻过程”的观念下,项目组的质量意识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导致了项目组忽略管理流程, 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成为走形式。

2.4 人力因素复杂

高校在科研中体现出能者多劳的特点,高水平人才往往在教学和科研任务上较为繁重。国防科研具备保密要求高、任务节点紧、质量控制精细、过程的可追溯性等特点。因此调动优秀人才参与国防项目的积极性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在科研开发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有许多学生参与,使得科研团队具备了不确定性。

2.5 科研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企业在科研生产中任务单一,而高校在多个科研方向上有着不同的任务,高校科研项目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科研项目就有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原理样机研制等多种类型,这些方面对于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来说任务相对更加繁重。

3 实例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2008年起开始贯彻实施GJB9001A-2001标准以来,经过了四次外审,六次换版,并于2011年顺利过渡到GJB9001B-2009标准。体系运行初期,与其它兄弟高校初期建设时存在相同的情况,由于认识不足,较为生硬的照搬了GJB的管理方法,带来了许多管理职能和质量监督工作上的重叠和矛盾。涉及基础和应用研究类项目的程序文件没有很好的结合项目本身的管理特点,在科研方向的设置上不够精简,程序文件编制过于复杂。在机构设置上,照搬了企业的设置方式,存在着一些不够务实的方面,给质量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校领导高度重视,近年来学校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3.1 凝练方向,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管理办法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初期没有考虑到科研方向的持续有效性,设置的方向偏多,经过逐步调整,精简了数量。并结合体系的调整对《质量手册》进行了多次修订,针对不同的科研方向逐渐修编了相应的程序文件,规范了人财物的配套办法,解决了管理头绪多、方向分散、资源整合困难的问题。

3.2 精简机构,合理规划职能

体系建设初期,为更好的做到群策群力,设置了国防科技管理委员会、综合办等机构,照搬了企业的一些机构设置方法,给后期的运行带来了麻烦,特别是在人财物相关机构的设置上存在职能方面的重叠。经过调整,去除了国防科技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对于财务处和实验室设备处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学校结合实际,将部分财务管理职能落在具体项目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将实验室设备处部分职能进行了调整,并及时修订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通过机构精简和职能的合理规划,解决了管理职能上的突出问题。

3.3 切实做好过程管理监督

过程管理包含了从领导层、职能部门、院系和具体项目组的所有涉及质量的过程,具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特点,过程管理的重点是具体的职能部门和项目组。针对职能部门要做好职能过程和与质量过程相关工作的监视和测量,针对具体项目组要结合体系标准逐一把握好项目的关键节点和具体进程,质量管理办公室较好的与职能部门和具体项目组建立了交流沟通机制,更好的规范了过程管理有关的程序文件,使得体系更加符合学校预研和应用类项目的特点。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体系文件,多次得到了外审专家的好评。

3.4 健全规章制度,确立政策导向

规章制度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石,只有建立了规范而又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好的引导学校教职工做好质量工作。根据统计,我校在体系建设初期共有各类规章制度60余个,通过体系不断的运行,持续的纠正、预防和改进,累计更改和调整文件次数达到了80余次。通过健全制度,使得我校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更加规范和符合自身特色。特别是项目组切实感受到了体系标准带来的好处,项目负责人从以前被动参与到目前主动贯彻质量体系标准,质量工作的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4 结语

高校国防科研的质量管理体系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必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不断的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有效的调整和改进,以此来建立一个完善的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并进一步提高科研活动的有效性。

高校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中,除了要充分的理解和贯彻体系标准,还要切实的结合自身特色,通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可以构建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具备开拓精神的科研管理团队,有助于保障国防科研成果质量,对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志生,刘维亭,孟庆敏.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薄弱环节的分析与改进[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