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新能源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涵盖包括农业在内的诸多领域。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强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的研究,对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保护农村生态意义重大。
1农村新能源建设对节能减排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由此也带来了较为严峻的环境问题,各种恶劣气候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做好农村新能源建设不仅对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而且能很好的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农村新能源的建设对促进节能减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促进清洁优质能源的供应
农村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诸如家畜家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具有较高的可利用价值。在农村稳步推进新能源建设,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尤其注重普及太阳能、生物能源利用知识,建设相关的能源运用设施,在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使村民用上清洁优质的能源。例如,部分农村利用家畜家禽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照明,取得了良好节能减排效果。
1.2可有效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部分农村不注重对新能源的利用,焚烧秸秆、人畜粪便随意堆放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农村环境带来较大污染。而注重新能源的建设与利用,尤其发酵人畜粪便,在利用产生沼气能源的同时,能够除去粪便中的有害病菌。另外,积极推广生物质炉,减少焚烧造成的能源浪费的同时,有效降低因此给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
1.3促进农村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农村中加强新能源的建设与利用可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例如,利用人畜粪便发酵后的沼液、沼渣不仅可以重新喂养家畜家禽,而且还能用作肥料,实现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沼气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生产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问题分析
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无论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还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的实现并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激励机制落实困难
众所周知,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需要相关政策、激励机制支撑,为推动农村新能源发展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制定促进农村新能源发展的相关举措。然而受各种综合因素影响,实际落实时却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利用的太阳能产品并未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其他新能源产品的开发更是如此。这种激励机制落实性差,无法很好的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能源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2.2新能源开发投资少
农村新能源的开发需大量资金投入,一些新的技术开发周期较长,产品的商业化进程缓慢,长期资金的缺乏导致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建设工作缓慢。另外,新能源开发完成后,还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宣传、培训等工作,见到成效的时间较为漫长,一定程度上阻碍新能源开发在农村区域的推广。
3农村新能源建设和节能减排优化对策
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现实意义重大,利国利民,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相关部门应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实施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结合辖区农村新能源利用状况,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优化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
3.1认真落实相关激励机制
农村新能源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实现需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以及新能源产品提供商的积极性,尤其围绕国家出台的政策,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完善与落实相关激励机制。加强国家新能源利用政策的学习。国家出台的新能源利用政策,高瞻远瞩,是对能源利用的长远规划,因此,要求基层相关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政策精神,为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更好的实施,制定相关对策,尤其在可行性上加以充分论证。分析激励机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农村调查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状况,掌握一手资料,及时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农村新能源建设工作会议,分析农村新能源建设存在的问题,鼓励各负责人积极发言,找到阻碍农村新能源推进工作的因素,加强对后期工作的科学部署。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相关补贴政策。补贴政策关系着村民及新能源产品提供商的切身利益,因此,应与其他部门积极协调,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制定完善的补贴方案,明确补贴政策实施的主要部门及相关负责人,确定补贴政策监督目标,定期召开农村新能源补贴落实总结会议,督促相关责任人认真落实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村新能源建设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为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
3.2增加农村新能源的开发投入
为促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国家应重视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农村新能源利用不断提供新的技术,以满足农村各种新能源利用率。增加农村新能源利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国家相关部门在全面部署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应付出实际行动,成立专门的农村新能源技术研发机构,拨付专门款项支持新能源开发的投入。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学习发达国家在新能源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增加农村新能源利用宣传投入。为提高农村村民利用农村新能源意识,做好新能源宣传工作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到新能源利用的重大意义,积极配合新能源的推广。
3.3注重农村新能源建设人才培养
毋庸置疑,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需要人才支撑,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做好新能源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为新能源在农村中的普及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成立专门的新能源建设工作小组。相关部门应以村为单位,组织村中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成立新能源建设工作小组,定期下派专业技术人员为其进行新能源利用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新能源运用技术,以点带面,逐渐在整个村中推广新能源建设工作。同时,还可定期评选出村中新能源利用先进个人,给以相关的表彰,调动农村新能源利用工作积极性;加强新能源建设人才的引进。相关部门还应注重农村新能源建设人才的引进,通过严格的选拔、培训,使其掌握农村新能源利用的专业知识,定期下派到各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解决农村新能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现。
4结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对农村新能源的建设与节能减排的意义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农村新能源建设有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尤其可为农村提供更为清洁的新能源,减少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存在激励机制落实不足、新能源开发投入少等问题,要求相关部门结合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实际,从激励机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倪慎军,张国强,王海兵,罗诗峰,于乐.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8(4):22-26.
近年来,全县围绕争创全国百强县的宏伟目标,大力实施“统筹城乡、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富民强县”战略努力建设富裕志丹、文明志丹、幸福志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一、农村新能源建设现状及主要成效
目前,全县农村户用沼气13718口,中型沼气23处,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2处,乡村沼气服务网点29个,配备沼液抽渣三轮车31辆。推广太阳能灶2051台,节柴灶1306台,太阳能路灯480盏,太阳能热水器10500台,在义正稠树梁村和纸纺乡新庄梁村建成两处风力发电测风塔正在进行为期一年的数据测试。全县新能源建设呈现出以沼气为龙头,逐渐成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动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举措。
1.领导高度重视。政策措施到位
2007年,县政府成立了农村能源建设机构—志丹县能源办,提供固定的办公场所,配置了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配齐了领导和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出台规章制度,专门指导全县的农村新能源建设。各部门把农村新能源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意见,提出了目标任务,制订了保障措施,并纳入了全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新能源的发展。在资金、用地、专用机械补贴、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降低了农户建沼气池的费用,同进也提高了他们建沼气池的积极性。
2.科学抓点示范,全面普及提高
按照“先引进、再示范、后推广”的思路。县能源办派出专门人员多次到杨凌学习邱凌教授旋流布料墙沼气池的做法,在全县进行试点,达到了环保、节能、可循环利用,群众积极响应。经技术员加以改进后,逐步在全县范围规范推广,特别是2006年以后,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每年以2000口的速度增长,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我县200个村委会沼气池建成普及率达100%,1114个村民小组普及率达95%,2.1万户农户普及率达66%,使农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3.注重研究创新,不断转变思路
随着农村新能源建设快速全面发展,在农业产业逐步内部形成“种植-养殖-沼气-养殖”的循环经济链条。一是将沼气建设与农业产业建设相结合。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加大宣传“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力度,大力支持和引导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倡导沼气户走“猪-沼-菜(果)”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为业主提供了新能源、新肥料。二是将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统筹协调”原则,全面普及新农村沼气建设,带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促进增收发展。三是将沼能利用和太阳能利用相结合。县政府站在“促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的高度,按照多能互补,多元化发展的模式,加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太阳能灶具推广和开发利用步伐,极大地改善和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二、面临困难与问题
从整体上看,我县农村新能源建设与利用较之以往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多种原因存在,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和壮大。
1.部分农户观念落后,认识不太到位
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对象必须是拥有一定技术和知识的人,而我县新能源利用对象是广大的农民,他们的观念相对落后,对新技术、系统开发可再生的能源知之甚少,部分农户对沼能和太阳能的认识还仅停留在烧水煮饭的初级层面,并未认识到其在发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对风能资源了解很肤浅,根本谈不到利用。
2.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服务体系比较滞后
大部分乡镇负责人在座谈中提出了农户对技术服务指导的需求,但是全县部分乡村技术服务网点有名无实,没有专人负责,兼职人员也因技术水平低,无服务报酬,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不太到位。加之农户主动学习技术和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对县能源办发放的技术管理资料不认真阅读,使部分农户难以掌握日常维护和管理常识,后期服务更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整体利用率不高
以沼气为主的新能源建设推进速度快,质量标准高,但管理不太到位。一是户用沼气使用率低。部分农户没有足够肥源可投,致使沼气池无法使用。加之外出者较多,留守在家的老人无能力对已使用的沼气池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再之,农民也存在懒惰怕脏思想,不去维护和管理。二是“三沼”综合利用低。沼气更大的前景在于肥气并举、在于“三沼”综合利用。目前,我县“三沼”综合利用的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大型养殖场的沼液、沼渣大部分不能被全县大面积的苹果园、大棚菜地有效吸收,发挥不了沼气能源综合效能。三是部分农户对太阳能灶和节柴灶的使用还缺乏技术,利用不好。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水平
农村新能源建设与利用有利于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需整合多方力量,全社会广泛参与。首先,向领导干部宣传,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对发展农村新能源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向广大农户宣传农村新能源建设与利用和重大意义,普及农村能源利用知识,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和好处,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最后,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当前能源形势,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农村新能源建设与利用的良好氛围。
2.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意识
农村新能源建设集建设、管理、服务为一体。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服务是保障。首先,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依托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形成“县有技师,乡(镇)有骨干,村(组)有技工,户有明白人”的沼气服务体系。其次,强化服务人员考核。对现有服务网点人员进行考核评分,迫使技术服务人员强化服务意识。第三,发挥技术专家作用。组织有关专家参与技术咨询,重大工程方案的论证,项目检查、评估、验收,增强技术指导的能力和工程使用效能。
3.调整利用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1.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
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在“2012中国(上海)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的演讲报告时指出,智慧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研究落实光、声、热、电、磁的规律,以及这些规律是如何相互转换的。它们的转换规律可以用来研发各种器件,使这些器件具备探知、获取各种信息的功能,最终被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008年11月,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新概念。智慧地球即物联网+互联网,指把目标事物的特性,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组成局域网,或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智能化识别、管理和操作。目标事物有多种多样,可以是能源、交通、医疗、小区安保,也可以推广到银行、经营等不同系统。
“这些不同系统的特性,尤其是决定该系统发展方向的特性,如果能够将其特性和参数抽取出来,不仅能够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放到网里去,还能在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这个过程将涉及大数据和各种模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所以无论是智慧中国、智慧城市还是智慧某某,都是一个智能化的复式系统。”
褚君浩院士说道,其中最重要的是传感器,可以获得信息,也可以进行数据挖掘。比如现代传感技术可以发展多种种类信息传感器,包括红外、紫外、X光、压力、震动、电磁、生物、化学、单光子等传感器。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的信息,就能构成智慧的能源、智慧的水系统、智慧的货运系统、智慧的交通、智慧的金融保险、智慧的食品、智慧的医疗、智慧的零售……所有的智慧结合起来就是智慧城市。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好高骛远,可以先从一个小区、一个酒店、一所小学入手,从简单到复杂。
与此同时,建设低碳地球或智慧城市,还要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目前,主要的低碳技术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和去碳技术。减碳技术指节能减排、LED照明、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无碳技术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去碳技术比如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
能源的利用主要是核能的裂变、聚变,但裂变资源有限,聚变又存在技术困难;此外还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等等。无论是传统的煤炭、天然气、核能,还是太阳能、水能、风能产生的电力最终都将集聚到电网中去,并应用到通讯、交通、工业、电子设备、照明等各个领域。
褚君浩院士强调,清洁高效、无害、无环境改变的电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所有的太阳能利用方式中,光热的转换效率最高,光电次之,清洁是第三。光电转换从效率产生来看是最好的转化方式,太阳能将是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欧委会曾估计,到2020年前,欧盟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可再生能源将占64%,天然气占7%,煤炭占12%,核能占4%,石油占3%。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总发电装机容量中将占到36.1%,其中风电所占份额最大,接下来是水电和生物质能。
2.新能源利用与智慧低碳城市建设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主要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供电量占电量总数的41%。场馆利用68米平台和60米观景平台铺设单晶太阳能组件方案,总装机容量达302千瓦。观景平台四周采用特制的透光型“双玻组件”太阳能电池板,既具有幕墙的功能,又能发电。
主题馆则在屋面铺设了约2.6万平方米的多晶太阳能组件,面积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让主题馆的装机容量达到2825千瓦,而大菱形平面相间隔的铺设方法也同时保证了屋面的美观。
在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总投资16058万元的太阳能并网电站已经正式并网发电。利用屋面面积6.1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6688千瓦,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总计23910块,预计年均发电630万度,年减排二氧化碳6600多吨,年节约标煤2254吨。
这些案例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但太阳能到底有没有推广的价值?
2.1太阳能的推广价值
几年前,上海有项雄心勃勃的“十万家庭太阳能屋顶计划”,如今只剩下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赵春江一家用户“自产自销”光伏太阳能发电。据悉,赵春江家的太阳能屋顶在无故障运行的四年多时间里,共发电12777千瓦时,向大电网送电8500千瓦时。不过,由于太阳能“绿电”上网难以定价,电表不识太阳能“来电”发电上网依然被收电费。这也道破了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遭遇的瓶颈。
所以,如何推广太阳能发电是当务之急。最佳的出路是降低每瓦成本,补贴用户安装费,降低贷款利率和提高上网电价,否则当支出(10元/W(组建加安装)+25年利息(年利10%)=50元)与收入(1kwh/(W年),25kwh/25年,获得25元(上网电价1元/kwh))远远不相匹配时,就会打击使用者的积极性,也抑制了市场的推广。
国家不能仅支持太阳能企业,更为重要的是支持用户使用,或补贴太阳能电池发电站建设,或降低贷款利息,或降低电价,有了这几个方面的支持,用户体验度也会逐渐提升。
总的来说,“要扩大太阳能发电效用,一要推广应用,二要提升技术。”据褚君浩院士介绍,推广应用涵盖三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发展光伏应用,即发电的应用。将民用屋顶、商业屋顶、乡村供电、地面电站等应用,尤其是光伏与建筑结合起来,利用建筑玻璃窗、屋顶结合起来提供发电,实现BIPV(BuildingInteg rated PV,光伏建筑一体化)。同时还要发展多种应用,比如手机充电器,以及太阳能电池道路,行驶车辆速度实时显示装置等太阳能电池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的应用。三是发展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在交通工具上的应用。未来的电动车其中一部分能源将来自于太阳能。
随着光伏电池从第一展到第三代,仍旧面临着效率、成本和寿命等挑战,发展太阳能技术也成为下一步走势的关键。目前,中国在技术上还弱于国际水平,规模发展也未达到晶硅电池多样化,现在国外的发展势头主要是瞄准低成本的第二代光伏电池,以期能够打倒第一代电池;而以薄膜为主的第三代光伏电池仍在研究中,包括染料敏化、宽光谱、叠层多结、量子点/纳米、有机电池等多种新概念电池,这些新型电池能不能走向市场,达到预计效果,还需考虑成本、效率、稳定性等各种因素。
各国如今都在探索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但是不同的电池都有其各自的效用,不能一概而论第三代将取代第二代,第二代取代第一代,每一种电池都可能在某个领域发挥最大的功用,每一种电池技术水平也都有上升空间。所以,建设低碳城市,要根据不同电池的效率极限,找准研发的方向。
2.2LED在低碳城市中的作用
除了光电转换及新型电池的利用,在智慧的低碳城市里,推广应用LED也非常重要。“LED可直接将电转化为光,是继火、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第四次人类照明革命的产物,责任重大。”褚君浩院士道出其中的重要意义。
LED照明具有发光效率高,节省能源,耗电量为同等亮度白炽灯的10%-20%,荧光灯的1/2;绿色环保,为冷光源,不易破碎,没有电池干扰,产生废物较少;寿命可达10万小时等优势。此外,还具有固体光源、体积小、重量轻、方向性好、响应速度快、可以耐各种恶劣条件,以及低电压、小电流等特点。
可以预计,随着成本下降,LED照明的比例将会逐年提升,并最终成为照明市场的主流产品。LED的优点很多,如何加大照明普及应用和提高它的性能,需要从10方面的技术性问题逐步解决,分别是显色指数和光源稳定性问题、散热问题、大功率问题、光视效能问题、光学系统设计问题、参数离散性问题、电路保护问题、白光LED寿命问题、发光材料与器件制造问题、白光LED技术路线问题。
因此,在智慧低碳新城的建设里面,特别要重视核心技术和研发,要以核心技术的开发引领低碳智慧低碳城市的建设。智慧新城能源综合管理平台主要由能源的产生、能源的存储和能源的利用三大系统构成(见图1),以外还需建立一个智能微网系统,进行能源信息自主采集、分析与调配。
3.能源互联网和新工业革命的思考
2012年6月,总理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时代,新产业革命初现端倪,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出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美欧学者近期预言称,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它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将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也把“能源互联网”看成新经济系统的五大支柱之一。其他四个分别是能源结构转型、就地收集能源、就地存储能源及电动运输工具。
新经济系统是根据现有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的特点,是分布式能源产生系统和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建立能源分布式系统,并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能源互联网概念。就比如在一个小区里,把所有可再生能源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分散的概念,就地收集、就地存储、就地使用,当用量不足时才到网里去取电。一个小区可以如此运行,大学、宾馆等区域同样可以做到。
未来智慧低碳城市的建设必然离不开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参与。微电网是能够独立运行或者作为一个整体与公共电网联网的分布式供电系统,大电网是微电网,微电网也可小到每家每户,例如家用光伏发电、家用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等。
整体来看,智慧低碳城市就是一个分布式新能源微网系统,由分布式发电、分布式负载和分布式储能三个系统组成,三者间以网络进行联系,智能化获取、判断、决策信息。
中图分类号:S210.7;[S210.3]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能源消费将是中国未来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在巨大的能源与环境压力下。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将成为制约我国能源问题的瓶颈。无论是应对能源供应安全还是解决环境、气候变化影响,加速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大力推进节能工作都是重要的战略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秸秆、柴薪等生物质能,能源利用率低且污染严重。随着经济、农民生活水平及环保意识的提高,农村能源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0年。我国农村地区商品能源使用量较少,石油、煤炭和电力等常规商品能源在农村的能源消费比例中不足20%,而同期非商品化能源(如:薪柴秸秆)消费量巨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商品能源逐渐在农村地区普及。截至2005年止,商品能源在家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达到了46.05%。因此,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将有利于缓解商品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推进农村节能减排及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浙江省宁波市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之一。据宁波市发改委统计,2008年基本实现农业增加值167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左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1250元,增长12%;而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仅为4140元。宁波市新农村建设是较为成功的。能源结构是东部沿海发达农村的典型代表,对其农村新能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为其他地区农村能源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2 调研对象及方法
2.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在宁波市周边农村选取了4个考察对象:位于鄞州区下应镇的尚未进行新农村改造的姜村村,与其毗邻但新农村建设较为完善的湾底村,宁波市规模较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一春光牧场,以及位于宁海县的青珠农场。各调研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其中人均年收入的数据为实际调研所得。
2.2 方法
整个调研过程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访谈、现场踏勘、问卷调查。其中,走访了宁波市发改委、宁波市鄞州区农林局、姜村村及湾底村村委;现场踏勘了鄞州区春光牧场及宁海县青珠农场的沼气设施;并对湾底村、姜村村及青珠农场的村民进行了经济水平、年龄、学历、能源使用种类及费用、新能源使用情况及意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
对于数据的统计及分析,主要采用的是MicrosoftAccess和Microsoft Excel等软件。
3 农村沼气利用现状与问题
3.1 沼气使用调研结果与分析
3.1.1 沼气使用现状
沼气池在农村建设中是政府力推的,但是调研发现宁波地区普通农村未建设沼气池,部分新农村已建的秸杆沼气池也多因来料不稳定、季节供应不平衡,技术不成熟、维护管理难度大,沼气池异味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等问
题而废弃。虽然秸杆沼气在宁波地区无人问津,但是畜牧业的沼气建设却带给了当地人很好的经济效益。
浙江省对已建畜牧场实行生态化改造时,主要通过推广“猪-沼-果(菜、粮)”等循环模式。所调研的春光牧场及青珠农场也是通过该模式,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多层次利用和多次增值,实现了畜禽粪便资源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但是对于所产出的沼气处理方式却有不同,仅青珠农场在示范建设中将沼气供给了周边部分居民使用。其资源化循环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
目前,青珠农场的居民并非全部使用沼气。农场仅将沼气提供给与沼气罐位于河同岸的居民试用,后期将由试用效果再定是否扩建。在通有沼气的区域,沼气的使用率达到100%。
3.1.2 沼气使用满意度分析
对沼气用户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可知,沼气用户对目前沼气使用的满意度是100%。主要原因是沼气管道建设、沼气灶及沼气的使用都是免费的。在使用沼气过程中若出现故障,农场会有专人上门免费维修。该沼气项目建成后,附近90%居民普遍反映生活的环境质量改善了。
在用户对管道沼气认可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其中81.8%的沼气户觉得使用管道沼气最大的好处是省去了之前更换液化气瓶的麻烦;9.1%的沼气户认为管道沼气最大的好处是省钱,免费的沼气使他们节省了一笔家用能源费用;剩下9.1%的用户认为使用沼气较液化气干净是对沼气满意的最主要原因。
3.1.3 沼气使用意愿分析
由于青珠农场对附近村民的沼气供应是免费的,但在后期深入推广上,经济性不十分合理。为此展开了用户使用沼气的意愿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结果表明,18.2%的用户认为即使沼气费用略高于液化气费用,他们依然会选择沼气,因为使用沼气方便而且干净,但这部分用户基本属于家庭人均收入较高的用户。81.8%的用户表示会经过价格的比较选择使用的能源类型,而且他们普遍认为如果液化气和沼气价格相同,还是会选择沼气。以上说明目前农村的沼气收费还存在可操作的空间的。适当的收费可以反哺到沼气的运行维护中。
3.2 沼气推广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可以得出目前制约沼气在农村推广的主要原因有:
3.2.1 重环境治理,轻能源利用
目前,宁波农村地区大部分牧场对于沼气池的利用还仅停留于其污染治理的功能,改善了以往猪圈“脏、乱、差”的现象。但产生的沼气利用率普遍较低。大多仅将沼气用于牧场内部使用,其余沼气直接点燃排放。
3.2.2 沼气配给系统建设不利
由于牧场选址一般往往与村庄有一定的距离,大大增加了管网配送建设成本;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沼气配输系统的扶植力度不够;同时,爆炸、泄漏等安全隐患责任方不明确造成了沼气输配建设的瓶颈。
3.2.3 气味、气量上的缺憾
户用沼气有一定的异味,这主要是由于沼气中掺有 少量的如硫化氢气体等。沼气管道破裂也偶有发生,大量沼气外溢,短时间内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冬季由于温度等气候原因导致沼气的产量较其他时期有所减少。
上述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改善,以加大普及农村沼气使用的可行性。
4 太阳能利用现状与问题
4.1 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现状
太阳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能源,其利用主要是通过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转换。而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光热转换的应用之一。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之一,在宁波地区的农村使用面较为广泛。
4.1.1 太阳能使用现状
调研发现太阳能热水器的平均普及率为38%,各村的普及率如表3所示。
从农户选择的太阳能品牌来看,皇明、四季沐歌、华扬等国内有名的牌子占到近50%,其余多为宁波地区生产的太阳能品牌。太阳能平均价格为2500元左右,国内名牌的价格为4000~5000元不等,各村购买的太阳能平均价格见表3。而在购买太阳能设备时,当地政府并无相应的补助措施,因此对于农民而言,相对的富裕程度与购买的品牌及价格间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从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上来说,近50%的用户遇到过故障,但厂家都能很好地提供售后服务。由于地区的特点,出现的故障主要是冬天水管冻裂、和雷雨天气容易遭电击。但所有的受访农户均表示,即使是冬天,太阳能也可以满足家庭的热水使用。
可见。从商业化角度来说,农村的太阳能热水器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了,但其热水器的质量方面还有待全面提高。
4.1.2 太阳能使用意愿分析
对未使用太阳能的原因进行探讨,见表4可知,对于姜村村及青珠农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所居住的人群相对年纪较大,大多数人并不选择太阳能。而在湾底村,新农村改造后,农村经济相对比较好,农民环保意识也比较强,因此多数人表示住房条件的限制导致无法使用太阳能。
由上分析发现,家庭经济问题是不购买太阳能的一大原因。实质上,在发达地区农村并非家庭负担不起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只是对于在经济条件相对稍差的村庄,以中老年人居多,由于收入有限,对于他们而言使用太阳能的经济性不高。传统农村有锅炉热水供应点,仅需0.1元每瓶,夏天热水的需求量低;在其他季节以平均每人每天使用2瓶热水计,一年8个月则需48元左右,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费用为144元。相较太阳能热水器的价格,锅炉热水在传统农村更为合理。但由于烧锅炉存在一定的污染,而新农村居民对生活质量及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环保意识也比较强,因此太阳能是更受欢迎的。
综上所述,对于宁波近郊农村,农民选择太阳能的主要因素是由生活环境,环保意识以及对生活品质要求所决定的。
4.2 太阳能利用推广存在问题分析
调研后发现,相对于宁波周边地区的农户来说,影响太阳能推广的主要原因有:
传统农村里流行的锅炉热水较为廉价,相较之下太阳能价格高,一次性投资大;
中老年农民平时生活节俭,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高,环保意识较弱,因此缺乏购买太阳能的意愿;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会建造别墅和公寓楼提供给农户居住,而目前仅居住在顶层的居民可安装热水器,且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寓楼一般为6层,不具备电梯,因此农户一般不选择顶层,造成顶层闲置。致使太阳能又少了一部分使用者。
5 结论与建议
经过上述农村应用较多的两种新能源-沼气、太阳能的现状分析,可提出以下几方面改进建议。
有大量秸杆产生的村庄可以转建造沼气池为气化室,以达到环保节能的目标;对于未使用的畜牧沼气,牧场及各级单位可以扶植沼气商品化产业,包括对其除臭、提纯等等。已建成和将建的管道沼气应确保管道及链接处的质量。以防泄漏。
当地政府应鼓励扶持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促进技术的改进,确保产品的质量。新农村建设时也应注重商品房建设的结构,预留各层太阳能的搁置空间。
关键词:农村新能源;建设;节能减排;意义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48
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涵盖包括农业在内的诸多领域。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强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的研究,对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保护农村生态意义重大。
1 农村新能源建设对节能减排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由此也带来了较为严峻的环境问题,各种恶劣气候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做好农村新能源建设不仅对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而且能很好的促进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农村新能源的建设对促进节能减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促进清洁优质能源的供应
农村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诸如家畜家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具有较高的可利用价值。在农村稳步推进新能源建设,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尤其注重普及太阳能、生物能源利用知识,建设相关的能源运用设施,在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使村民用上清洁优质的能源。例如,部分农村利用家畜家禽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照明,取得了良好节能减排效果。
1.2 可有效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部分农村不注重对新能源的利用,焚烧秸秆、人畜粪便随意堆放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农村环境带来较大污染。而注重新能源的建设与利用,尤其发酵人畜粪便,在利用产生沼气能源的同时,能够除去粪便中的有害病菌。另外,积极推广生物质炉,减少焚烧造成的能源浪费的同时,有效降低因此给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
1.3 促进农村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农村中加强新能源的建设与利用可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例如,利用人畜粪便发酵后的沼液、沼渣不仅可以重新喂养家畜家禽,而且还能用作肥料,实现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沼气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生产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2 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问题分析
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无论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还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的实现并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激励机制落实困难
众所周知,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需要相关政策、激励机制支撑,为推动农村新能源发展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制定促进农村新能源发展的相关举措。然而受各种综合因素影响,实际落实时却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利用的太阳能产品并未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其他新能源产品的开发更是如此。这种激励机制落实性差,无法很好的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能源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2.2 新能源开发投资少
农村新能源的开发需大量资金投入,一些新的技术开发周期较长,产品的商业化进程缓慢,长期资金的缺乏导致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建设工作缓慢。另外,新能源开发完成后,还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宣传、培训等工作,见到成效的时间较为漫长,一定程度上阻碍新能源开发在农村区域的推广。
3 农村新能源建设和节能减排优化对策
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现实意义重大,利国利民,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相关部门应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实施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结合辖区农村新能源利用状况,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优化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
3.1 认真落实相关激励机制
农村新能源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实现需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以及新能源产品提供商的积极性,尤其围绕国家出台的政策,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完善与落实相关激励机制。
加强国家新能源利用政策的学习。国家出台的新能源利用政策,高瞻远瞩,是对能源利用的长远规划,因此,要求基层相关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政策精神,为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更好的实施,制定相关对策,尤其在可行性上加以充分论证。分析激励机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农村调查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状况,掌握一手资料,及时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农村新能源建设工作会议,分析农村新能源建设存在的问题,鼓励各负责人积极发言,找到阻碍农村新能源推进工作的因素,加强对后期工作的科学部署。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相关补贴政策。补贴政策关系着村民及新能源产品提供商的切身利益,因此,应与其他部门积极协调,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制定完善的补贴方案,明确补贴政策实施的主要部门及相关负责人,确定补贴政策监督目标,定期召开农村新能源补贴落实总结会议,督促相关责任人认真落实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村新能源建设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为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
3.2 增加农村新能源的开发投入
为促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国家应重视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农村新能源利用不断提供新的技术,以满足农村各种新能源利用率。
增加农村新能源利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国家相关部门在全面部署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应付出实际行动,成立专门的农村新能源技术研发机构,拨付专门款项支持新能源开发的投入。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学习发达国家在新能源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增加农村新能源利用宣传投入。为提高农村村民利用农村新能源意识,做好新能源宣传工作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到新能源利用的重大意义,积极配合新能源的推广。
3.3 注重农村新能源建设人才培养
毋庸置疑,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需要人才支撑,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做好新能源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为新能源在农村中的普及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成立专门的新能源建设工作小组。相关部门应以村为单位,组织村中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成立新能源建设工作小组,定期下派专业技术人员为其进行新能源利用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新能源运用技术,以点带面,逐渐在整个村中推广新能源建设工作。同时,还可定期评选出村中新能源利用先进个人,给以相关的表彰,调动农村新能源利用工作积极性;加强新能源建设人才的引进。相关部门还应注重农村新能源建设人才的引进,通过严格的选拔、培训,使其掌握农村新能源利用的专业知识,定期下派到各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解决农村新能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村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现。
4 结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对农村新能源的建设与节能减排的意义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农村新能源建设有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尤其可为农村提供更为清洁的新能源,减少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存在激励机制落实不足、新能源开发投入少等问题,要求相关部门结合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实际,从激励机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农村新能源建设与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K0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04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55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石油煤炭等能源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枯竭、噪音、粉尘污染以及温室效应等问题,以至于新能源革命势在必行。现如今,对于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始终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对建设新能源实验基地,并对新能源应用积极探索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新能源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重点开发的一种能源项目,而加强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往往有着一定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点具体体现:
1.1 当前国家政策上的相关扶持
新能源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开发的能源项目,“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能源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既面临由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的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着力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着力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升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高新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首要任务,同时对新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对于我国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发展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新能源实验基地的建设发展不仅仅对节能优先有着一定的强调性,是当前国家政策上的一种扶持。
1.2 顺应全球新能源建设发展的主题
新能源实验基地的建设,同样也顺应当前全球新能源建设发展的相关主题,现如今,中国作为全球化新能源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更应该顺应全球新能源建设发展的主题,做好我国新能源的全面建设发展。
1.3 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这一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是当前社会对创新性人才培养和对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吻合。
因此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实现了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也将新能源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建立,因此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2 新能源实验基地研究的价值和其建设的基本构想
2.1 新能源实验基地研究的价值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基于国际能源发展的基本战略,对高素质和技能型应用技术加以培养,同时在我国高职院校新能源探索的过程中,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立提供了相对科学性的指导意见。新能源实验基地研究的过程中,和我国高职院校新能源探索提供了相对先进的理念和实际的操作价值,总而言之,新能源实验基地研究的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大批的应用技术人才,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性人才。
2.2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的基本构想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其基本的构想是对新能源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加以解决,并为高职院校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科学化的
指导。
2.3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的实用特点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设计新能源基地建设方案,并借助于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案,做好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将其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面向企业新能源应用技术岗位的需求,将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并对社会需求的高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加以
培养。
3 新能源在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的应用
现如今,新能源在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3.1 建立分布式的电能
对分布式的电能加以建立,目前,传统燃料能源的消耗逐渐增多,同时其传统燃料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也有着相对较大的危害性,而基于新技术新革命发展的时代,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借助于可再生能源对人类现有的能源结构加以改变,并实现能源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而分布式的电能,主要是借助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借助于太阳的能量,实现太阳能的转化。而在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过程中,其电能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能的辐射能力逐渐的实现向电能的转换,并借助于蓄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进而将负载工作推动。这种光伏太阳能电站在系统智能控制器的相关控制中,实现对停车场的电动汽车充电,其剩余的电能借助于光伏并网逆变器逐渐的将其转变为公用电网,从根本上保证了电动汽车动力能量的来源。
3.2 全面推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蓬勃发展,现代化电网建设发展过程中,对于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极高的关注性,并对新能源实验基地加以建设,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全面推动。而和谐站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立,其主要的系统有配电系统、电池调度系统、充电系统以及充电站监控系统四个模块。充电的方式主要选取慢充、中充和快充三种方式,并便利人们的取电。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发展,不仅仅将车辆的使用陈本显著减低,同时也实现了零污染排放的基本目标,将人们对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忧加以解除,进而将我国电网电能的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获取全面提高。
3.3 宣传节能,建立节能展示厅
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发展过程中,更要加大对节能宣传的力度,并对节能展示厅加以建立,节能展示厅可以设置为上下两层,并对六大展区加以设置,也即是能源和电力知识区、企业节能产品展示区、家居产品节能展示区、实体模型展示区以及多媒体演播中心休息区和多媒体区。能源和电力知识区主要是对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和垃圾发电等发电模型加以展现,并对我国电力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进行宣传。而企业节能产品展示区就要对绿色照明、变频调速和蓄冷空调系统等先进的节能产品进行展示,进而将当今具有代表性的技能技术成果和相关的节能管理知识在企业进行宣传。家居节能产品展示区主要是对日常起居生活场景进行模拟,并对节能电器进行介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并将绿色低碳生活实现。
总而言之,建设新能源实验基地,积极探索新能源应用,就要加快新能源研究的进程,并做好节能宣传工作,不断地对新能源进行开发研究,并对综合性的新能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总结,最终实现现代化新能源的节能建设发展。
4 结语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新能源作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对新能源实验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更应该和我国十二五新能源规划的主要政策相符合,并加大新能源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快新能源研究的进程,并做好节能宣传工作,加快现代化新能源的节能建设发展的步伐,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和科学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代智会.浅谈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1).
[2] 徐岩,王扬.新能源系统物理模拟实验平台设计及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8).
关键字:新能源产业 经济发展 保定模式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能源日渐短缺,发展新能源经济、走低碳化道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共识。而产业建设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织形式,势必受到新能源经济的重要影响。
一、保定新能源建设的现状
2006年,保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电谷”的发展目标,打造以光伏、风力发电、节能设备等为重点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制造业集群。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授予“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在社会发展方面,保定全面推进“太阳能之城”建设。2007年,市政府出台了《保定市关于建设“太阳能之城”的实施意见》。通过在交通信息、道路照明、居住社区改造等7个方面应用太阳能产品,每年可节电1900万度,有效地减少了碳排放。2008和2009年,保定市被国家科技部分别命名为“国家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和“十城万盏”试点城市。而现阶段,保定又制定低碳城市和产业的发展道路,这是在现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新能源产业的再一次深入和发掘。
二、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建设的可行性评估
1、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建设的优势评估
第一,经济发展政策和相关资金的保驾护航
政策和资金主要来自国际上对于清洁生产的倡导而形成的相关法案和保定市政府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植和大量资金投入。保定市以“中国电谷”为首的新能源产业建设符合和这两点。从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授予“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开始,随着省、市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实施,资金投入的持续增加,这些都将成为保定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
第二,相关经济基础雄厚和技术创新潜力充足。
保定高新区产业集群优势已经显现,这为保定市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创造了巨大优势。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电谷拥有5家国家级、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科研院所140 个,取得新能源及相关国家行业标准80 项、科研成果300 多项、专利450 项。目前太阳能、风能及输变电、储能设备制造骨干企业170多家,其中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约有36家左右,比例约占全部企业的1/6,这是一个产业能够进行良性发展的黄金比例。
第三,社会和民众的支持
保定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在社会范围内运行低碳经济已经得到了社会和民众的支持。保定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清洁生产和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保定民众的共识和共同愿望,这是具备普遍社会基础的前提。
2、保定建设新能源基地的难点解析
第一,区位劣势。
保定市地处京、津、冀三角地带,目前还仅是一个中小城市,其空中和海上交通的便利性很大程度上借助于京、津其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也不如二城市高,市内的公共基础设施也不及二者完备。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者在京津冀等地区的投资会当首选京津两地,并且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都被吸收到以上两个地区,制约了我市自身的发展。
第二,技术壁垒。
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建设,虽然企业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在新能源技术革命和低碳技术领域内的垄断导致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低碳产业成本上升、市场发育受阻,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
第三,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
在人才资源上,保定市虽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在内的十几所高等院校,但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类型的侧重点而言,大都专业都是文史性质、农业生物和其他理工类学科,这种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远不足以为新能源产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专业技术人才保障。
三、从保定实际出发确立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保定模式”
保定要想发展自己的经济,就要建立保定独特的发展模式即“保定模式”。“保定模式”就是保定依靠自身的新能源产业为动力推动其他工业做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寻找和发展自己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确保社会良性运行,达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保定模式”的发展之路即走新能源之路,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作为新能源产业,依托模式的良好的外部性从而达到带动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革命的目的,是与当下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一致的。
2、建设新能源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用以转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经济结构的大幅提升。而保定作为中小城市,必须首先与世界经济形势保持一致,与中国经济发展共脉。
3、对保定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的展望。
第一,加强政策调节,利用各种政策手段支持产业新能源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扶持性财税政策和要素保障政策,支持新型能源项目和产品;同时,也要出台一些限制性政策来制约“高碳”行为,健全奖罚政策,强化激励和约束共同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人不仅对生活品质有追求,并且还对住房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如此,在新农村也是如此。国家政府大力发展新农村,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新农村,农村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居住条件也是稳步提升,很多农村地区的建设状况很是喜人,家家户户都有整齐划一修建好的住宅区,附近的配套设施更是一应俱全,极大程度满足了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农村人民的生活便捷度,更要思考如何能够为他们节约资金、经济实用的建设方式。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建设绿色节能建筑,所以我国政府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大力使用新能源更是可以为居民节省很大一部分的开支。就目前我国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情况来看,一般在建筑物上利用太阳能最常见,这也是最方便的节能方式。
1研究背景
绿色节能建筑已是当前世界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发展绿色建筑事业是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改善民生,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1]。我国“十二五”期间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而我国目前尚处于自愿发展的起步阶段,绿色建筑相关的法规制度、标准、激励政策、技术支撑等还不健全,并且我国现在正处于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是一个机遇期,所以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发展探索绿色能源,尤其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的投资快速增加,最大限度地发展绿色建筑[2]。在国务院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强化建筑节能,提出“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并首次把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由2010年的1%提高到2015年的15%,作为“十二五”时期主要的节能指标之一[3]。不仅如此,云南省的《节能条例》也把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列入法律条文。
2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人们常常将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为一体为人们服务。在现有技术,常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供人们使用,并通过太阳能为人们供电,在大幅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陷,在人们用水的高峰期,当太阳能热水器中储存的热水用完后,太阳能热水器并不能在晚上对新增加的冷水加热,其实用性较差,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其次,采用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发电,存在着安装程序复杂、成本较高、光照面不容易清洁等问题。
3改进的方法与对策
近几年,太阳能建筑已经逐步应用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在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发电膜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减少不清洁能源发电带来的污染和现有技术上存在的困难,利用天然洁净的能源不仅可以减少污染,又可以为广大群众节约日常开支,为他们带来便利。在建设过程中利用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环保建筑装置,此装置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膜、蓄电池、电磁能热水器、环形皮带、主动轴、从动轴和电机,主动轴和从动轴转动设置在建筑屋顶上,环形皮带套设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太阳能发电膜固定在环形皮带上,太阳能热水器、蓄电池和电磁能热水器均固定在建筑屋顶上,太阳能热水器通过电磁能水器与建筑物内的用水端连接,太阳能发电膜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分别与电机和电磁能水器连接,电机与主动轴连接。新型利用太阳能的环保建筑装置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为用户在白天提供热水,还可通过太阳能发电膜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中,在晚上利用电磁能热水器提供热水;其次,通过电机与主动轴、从动轴的配合,在恶劣天气时,可以对太阳能发电膜形成保护,从而延长太阳能发电膜的使用寿命,还可利用泡沫条在太阳能发电膜的隐藏过程中自动对其光照面进行清洁除尘处理,提升太阳能发电膜的发电效果;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板、蓄电装置、温度传感器、存水箱的结合使用,为该装置蓄电,从而保证可以持续供应热水。
4结论
文章通过相关的文献阅读,对农村新能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且结合已有的新能源的相关技术,对此提出了改进措施及方案等。农村新能源是关系农村人民生活和国家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需要政府发挥其职能,加强新农村节约能源的建设,扩大其覆盖面。从具体措施来看,一方面要尽快扩大新农村绿色节约能源建设的覆盖范围,让这一政策惠及更多的农村人民;另一方面在充分考虑其区位、地理等因素的同时,加大新农村的建设力度,分步骤落实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2[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处理农村新民居冬季取暖用能问题的方法
1.1更新供热模式
新的供热模式多数指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具供暖,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1)独立供热。若对于能耗条件没有过于特别的要求,则常常要使用直燃式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采暖、墙体保温与地盘管独立供热模式。由于供热形式的独立性较强,在各类建筑结构以及外墙美观和房顶方面的运用较多。(2)集中供热。若用户条件允许,则尽可能建设锅炉房,使用秸秆压块专用供暖锅炉能相对集中起来供热模式。这类模式与普通的供暖形式一样,但最大的特点在于此锅炉燃烧的是秸秆压块,要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
1.2运用水源热泵
与其它供热方式不同的是,水源热泵是依赖于地下水或者地表水的温度当成能源的基础,以此对建筑物实现制冷、制热效果的一项综合技术。水源热泵供冷、供热具有良好的节能作用,对外界几乎不会造成污染,使得该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更加广泛。水源热泵供暖供冷技术对于经济发达、电力充足的农村居民用户也较为实用,在集中供暖供冷的各类平房、楼房里运用效果也很好。尽管这种技术一次性投资较大,但是后期管理可采取无人坚守的状态运行,设备用电要比空调节省60%,并且发挥出来的供热效果也十分理想。
1.3多能补充供暖
(1)发挥技术优势。充分运用太阳能技术互相补足,可将供暖技术的集成优势发挥出来,从而发挥出多能互补的作用,且在冬季取暖时起到节能减排作用。太阳能多能补充供暖技术常用在农村新民居的平房和2层小楼的供暖,根据建筑面积的大小需要投资的成本也不一样。建设时需要包含的方面有太阳能热水供暖系统、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热风供暖系统、秸秆半气化炊事等不同部分。
(2)分散单项技术。表面上看太阳能多能互补技术集合了多项不同方面的技术,但对该综合性的技术全面解剖之后,划分出来的单项技术也能发挥出非同一般的作用。如:在处理楼房的取暖问题时,我们需对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热风供暖系统、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供暖、墙体保温及地盘管供热等三大结构组合起来,这样可以保证5层楼房的取暖状况得到改善。
2.对于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的推广
2.1沼气
从所有不同的方案中进行对比后,发现选择沼气处理农村用能问题获得的效果十分满意。技术改造过程中若能够全面执行技术指标,则基本上能保证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的炊事用能状况显著改善,此外还可以全面协调好居民用户的环境问题,处理好生活污水遇到的各种困难。利用平房小院和独家小楼建造全新的住宅区域,就可以在院内地下建设沼气池来满足日常能量需要。对于农村搞养殖的农户,我们可采取建立小型沼气工程,实施联户供沼气的模式。沼气能源的成本投资较低,整体创造出来的能源效率较为理想。
2.2秸秆
农作物成熟丰收后会获得大量的秸秆,将这些秸秆运用起来同样可以创造出理想的能源。压块燃料能源化技术对于农村百姓的炊事用能可起到很好的作用,从实际能源效率情况看,选择当前常用的两大模式较为适合。(1)秸秆燃料块以及专用炉具。直燃式秸秆半气化炉是专用炉具的全称,该种形式的新型炉具有着很大的优点,如:燃烧火旺、封火时间长、可以柴煤两用等,与常规的节煤炉具相比能节约的煤燃料达50%。此外,在安全性能方面,这种技术不会出现爆炸等严重的问题。(2)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管道供气入户。如果农村区域已经建立了居民小区,为了达到楼层建筑的使用需要,我们应该建立大型秸秆气化站完成管道供气入户模式。虽然这种模式成本消耗较大,但正式运行之后可处理上千户居民的供气问题,如:气化站建设、供气管道及料场建设等等。
3.处理农村民居污水问题的方法
社会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些使得新居民建设带来的生活污水量增大。对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也是现实生活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而选择适当的沼气净化池对生活污水实施处理,能够让农村用水情况得以改善。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是一项多级处理体系,其涉及到水压式沼气池、厌氧滤器、生物过滤沉淀、好氧处理等许多方面的操作。对于粪便污水、生活污水等应该通过厌氧消化前的处理操作,对污水里存在的不同有机物质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将其通过液化酸化气化降解反应,促进有机物质变为甲烷和二氧化碳,这样就可以消除污水里存在的不同病菌物质。为了保证生活污水中干物质含量、COD浓度、BOD浓度减小到环境规定的标准值范围内,可以利用过滤沉淀、好氧分解等方式加以处理,通常被处理的水都需要满足国家Ⅱ类水标准才能排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之后,则一般都直接用在农作物灌溉里。有的生活污水指标符合要求则能排放到江河里,这样能维持良好的水资源环境。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的使用无需过多的管理,只要保持净化池运行正常既能获得新能源。
4.结语
综上所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新型农村给予了厚望,农业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努力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优化农村环境,不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振锋,贾海燕.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1):68-70.
中图分类号:TU201.5
一、建筑节能与新能源的紧密关系
建筑节能中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与节省能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照明、空调和通风等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筑耗能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如不注意防止水、土和空气的污染,绿化与水面严重不足、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是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二、新能源前提下的建筑设计原则
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节能建筑的标准应该统一的,节能建筑就应该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新能源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一)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二)要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二是尽量使用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在建筑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这是鼓励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四是要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提高建筑物的寿命。
(三)对生态环境最好指的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最为有利,通常我们说“以人为本”是正确的,但同时不要忘了其他物种。人也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需考虑到未来的的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做好建筑节能工作相关措施
实施建筑节能,已经势在必行,通常需要首先从意识上转变,结合国家相关建筑法规,运用高新节能技术进行创新运用。具体措施为:
(一)建筑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既能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创造人工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作用。这种绿化方式的优点在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利用大量的太阳辐射能,直接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此同时还通过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空气中的能量可持续性发展,有效降低该区域的空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
(二)合理的建筑规划和建筑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节能建筑的形态不仅要求体型系数(外表面积/体积)小,同时需要夏季日辐射得热少,冬季还需要对避寒风有利,但满足此三项需要的建筑形体常不一致,因此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当地夏季气温和日辐射照度、建筑朝向、各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和局部的风向环境情况,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这一地区建筑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
(三) 建筑物各部分构造的节能设计
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来更好地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要求之外,通过对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如:屋顶的节能设计。屋顶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节能措施为:①采用坡屋顶;②加强屋面保温;③根据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
(四)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集中体现在对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控制上。在建筑实体墙部分,通过建筑的内、外保温技术,在冬季的采暖季节,降低通过围护结构向外的热损失,在夏季的空调季节,降低通过围护结构向低通季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作用,调节室内环境。在建筑物透明结构部分,主要是控制窗户的太阳能热流,采光性能,通风性能等。如通过设计控制合适的窗墙面积比,选择合适的窗户结构,通过采用遮阳技术和镀膜技术等,来达到冬季采暖季节时,可以阻止室内热辐射通过透明结构的损失,增加太阳能对室内的渗透,在夏季空调季节时,可以阻止室外热量向室内渗透,减少室内冷气的损失。
(五)降低建筑设备运行的能耗
建筑内的能耗设备与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电梯设备等。其中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在大多数的民用建筑能耗中占主导地位,空调系统的能耗更接近建筑能耗的40%到60%,成为主要的控制对象。而降低能耗又成为建筑设施节能的关键,因而在降低能耗设备方面可以做到如:家用空调器选用节能型(高效制冷压缩机、换热器和风扇,采用变频调速,并匹配良好);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宜不受太阳直射;不设定过低室温,经常清洗。采用热泵技术,同时满足夏季制冷与冬季采暖的需要。在用电方面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高效照明光源及灯具。
(六)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
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也是全面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起到节能效果。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掘出一些地方节能材料,更好地应用到建筑节能中去。
一、引言
建筑节能提高建筑施工中各种材料应用的主要手段,更是保证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前提。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出现,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与有效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措施,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通过在施工的过程中的节能标准进行建筑设备的管理,提高建筑施工中各种材料的利用率,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使得建筑在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能够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有效的增加各种建筑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建筑施工的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二、建筑节能的概念
建筑污染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逐步成为当前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的扩大和增加。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随着人们对建筑施工要求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施工中,采用新型的能源为基础进行施工。近年来随着我国住宅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建筑施工手段和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也被广泛的应用,成为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施工措施,对住宅节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发展的作用。
三、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节能设计是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建筑施工材料应用率,增加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建筑施工过程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 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2.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应研究其微气候特征。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主要方法为:①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既能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②创造人工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
3.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像蒙古包的圆形平面,圆锥形屋顶能有效地适应草原的恶劣气候,起到减少建筑的散热面积、抵抗风沙的效果;对于沿海湿热地区,引入自然通风对节能非常重要,在规划布局上, 可以通过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不同的气压,即使在无风时也能形成通风,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形成风洞,使自然风在其中回旋,得到良好的通风效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尽量减少太阳辐射。然而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筑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使建筑物的朝向同时满足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通常是困难的,因此, 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适合这一地区气候环境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
四、绿化建筑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污染程度同时处在高峰期。危害人类的各种有毒气体大量增加,使城市居民深受其害。不但降低劳动生产率,还使人的劳动年限和寿命缩短。该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就是减少和最终消灭污染源。但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还需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者,植物是改善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城市绿化在各行各业中是唯一以“自然更新”方式净化环境的有效方法。我国有许多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为了使生态尽可能趋于平衡,其绿化覆盖率必须大大高于这一临界幅度,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扩大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方式。
绿化可以调节温度,尤其是可以降低夏季温度,树木枝叶形成浓荫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和地面、墙面和相邻物的反射热。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五、节能设计措施
1.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的同时,通过对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屋顶的节能设计。屋顶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节能措施为:①采用坡屋顶;②加强屋面保温措施;③根据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
楼板层的节能设计。主要是利用其结构中空空间,以及对楼板吊顶造型加以设计。如将循环水管布置在其中,夏季可以利用冷水循环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利用热水循环取暖。
建筑护墙体的节能设计。墙体的节能设计除了适应气候条件做好保温、防潮、隔热等措施以外,还应体现在能够改善微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构造上。
2.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