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人才。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1、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学科。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感悟和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统一性和同步性泯灭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天赋。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得出同样的结论,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已迫在眉睫。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文章中获得的信息,与非认知因素相互影响的活动,存在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思想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创造的感受、理解、评价和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知识水平、审美情趣的千差万别,导致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的行为。
在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模式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载体,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结合的活动教学。具体地说,新课程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培养目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新的学习观,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个性与共性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而进行的因材施教。
2、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学原则
2.1民主性教学原则。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空间中学习。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或由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要求,利用特定的情景语境去了解文章内容的内涵和意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尊重学生说话的权利,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提问,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创建的疑点问题,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异想天开,充分表达自己的新思路,新理念,充分体现课堂阅读的课堂气氛。
2.2激励性教学原则。个人阅读让学生发表个人的意见,感受和经验的同时,也有学生不尽合理,极端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这时,教师不能任其发展,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表扬积极的想法和良好的意见。让学生感觉到课外阅读之后有一定的收获,体验到文章阅读后的感悟和意义,感受到问与答的快乐过程,使学生不断的进步学习。
3、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
3.1教师的个性化引导
3.1.1指导学生自定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方法或习惯确定学习目标。比如:语文学习需要落实的字、词、句、篇知识,在具体的文章中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强调学生依据自己的确定学习需要。
3.1.2指导学生自选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阅读习惯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和学习伙伴。比如:喜欢朗读、默读、情景阅读、意想阅读等,带有问题的思考方法,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如何先读什么,后读什么,依据个人的情况进行阅读。
3.1.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突破阅读定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和认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体验,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3.2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3.2.1把握阅读的重点,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
3.2.2突破阅读的难点,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学习阅读情况,总结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点,向老师或同学相互讨论交流,认清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突破阅读难点,提高阅读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者。在与他人(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中,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表述,人云亦云,而是感受和理解他人对阅读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敢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思路,深化自己对文章内容以及文章作者的感受和理解。只有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学生个性化意识的真正觉醒,才能真正有阅读的个性化。
参考文献:
[1] 赵强丽.探索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祖国:建设版.2013(13):194-194.
一、转变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
教师观念的陈旧老化,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的单调、呆板、效率低下。我们应当摆脱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观念。要想真正转变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语文业务素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及学习中。然而我们的课堂之所以要变,那是因为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审视,当今的课堂存在许多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普遍积极性不高。②课堂上过多运用多媒体课件,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新课改鼓励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其中就包括网络资源。但在教学中有时过于依赖课件,只要一上课就必须用课件,也不顾课堂的实际需要。每天忙于制课件和用课件,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对课堂设计的思考。于是课堂就从沉闷无趣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花哨而浮躁,从而剥夺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甩掉枯燥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纯粹注重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整体性,统一性的特点,压缩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参考书的答案为标准答案,导致学生只认同结论,思维断层严重,对掌握的知识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应用过程中总是不得法,学生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甩掉枯燥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加工厂”的作用发挥,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感受。同时,教学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之上,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观念要让学生铭记在心。语言的描述,语句的表达,字词的辨认,语境的分析,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并增强实践能力。
三、改变教学行为,构建知识结构
要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就要寻找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学生的思维区别于以往任何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仅能够对感性材料进行堆砌,叠加,要将知识扩大,加深,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对教师讲授不认同,会出现排斥和封闭的心理,要让学生敞开心扉,就要重视他们“我”的存在,给学生空间,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发言的勇气,这也是从人格角度教育学生的必要措施。
四、语文教学精心设计提问体现训练过程的创新
目前,阅读课上的多数提问要么过深、过宽,问题间跨度大,不连贯,学生无从下手,回答困难,不全面;要么过细、过碎,抓不住主线,成了变相的“注入式”教学。要精心设计提问,就要从吃透教材实际、吃透学生实际入手,处理好重点和难点、主要问题和辅助问题间的关系。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主要问题的难度要面向中等程度以上的多数学生,辅助问题的难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照顾差生。这点应引起教师重视,因为好多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在课堂经常得不到老师的注意而造成的。但无论什么样的问题设计,提问都要精当,学生的读要充分,问题的设计要体现训练过程。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提问,还要注意学生与教师的反馈系统,既鼓动学生质疑问难;又要注意学生与学生的反馈系统,既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重点问题的讨论,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自我反馈系统,即培养学生自问自答自查的习惯,经常训练,学生学有兴趣,积极性高。
五、要有强烈的热情和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说“21世纪人才最重要”一点也不为过,只有培养出适合时展的优秀人才,才能为我国的社会建设“添砖加瓦”,虽然我们对于创新教学这个概念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将原有的教学模式改为创新教学呢?怎样做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呢?下面我将对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进行几点思考。
一、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不同于别的科目,它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有广泛涉及和应用的学科,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说话方式,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说身边的每个事物都离不开对语文的学习。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把语言的学习作为语文学科的主要学习内容,更应培养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若想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方面有所造诣,不能仅仅依靠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还要进行语文教学方法上的创新,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来传授语文知识。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思想正处于逐渐的转变阶段,不管在情感上还是在认知上都处于趋于成熟的过渡期,所以高中语文教学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对每一个高中生进行塑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够逐渐正确地引导学生思想,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二、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的目前状况
自从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们早已对创新教学的口号不再陌生,人人都高喊创新教育,但是教学方法还没有从真正的意义上进行创新,教师仍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追教学进度,以考试作为重中之重来进行教学,这样的语文教学很难使高中生的语文思维得到应有的锻炼,无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所以对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地改变我国的现有教育模式,真正地使创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
三、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几点可行性办法
(一)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等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一般都是不平等的关系,即教师在讲台上以一种权威的态度进行授课,而学生只能在座位上进行“专心听讲”,如果只是对老师传授的内容进行专心的听讲,但是没有真正地用心听,用心思考的话,显然对于语文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高中语文的学习更为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各个部分的词句进行理解。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不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文章思考的兴趣,极不利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建立一种和学生对等的教学关系,和学生进行讨论式教学,而非单方向的知识传输,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高中语文在教学上的创新,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帮助。
(二)对教材有着创新的运用
由于语文科目的特殊性,使得学生早已对语文教材非常熟悉,没有很大的新鲜因素,那么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新元素和创新点,给学生提供新鲜的语文知识,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努力把教材内容加以创新,应用到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上有一定的思维定式,就会导致学生不能积极思考,分析能力下降,而且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越来越注重文学作品的鉴赏,如果在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分析上,学生形成单一的思考方式,就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巨大的束缚,非常不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比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然后自主完成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前面已经说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改变单方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建立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新教学模式。比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小组,引导学生自主对文章进行理解和翻译,使同学们能够互相合作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都比较容易遭到忽视,但是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是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因素。
(四)鼓励学生创作并发表文章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创作文章的意识,并对学生所写文章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改正,并鼓励学生平时多积累写作素材,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在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写作大赛,或将所写作品向报纸杂志社进行投稿,并将已经发表的文章拿到班级进行讨论,鼓励其他同学进行写作,增强其他学生的创作欲望,这能起到非常好的积极作用,以这种方法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对语文学习有更大的成就感,才能够使学生完成对语文的自主学习。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老旧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所以对于高中语文的教育而言,更要努力创新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对语文的学习有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所以研究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模式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子忠.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初探[J].神州(下旬刊),2012(1).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二)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三)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二)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四)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参考文献: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
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地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
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
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地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
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一直比较滞后,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严重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要将教学方法与内容两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寻求创新突破。
1.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1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输者,“灌鸭式”地传授学生知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基于这一点,我国的高中生在与国外学生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比如在创新方面,我国中学生明显落后于国外中学生。因此,在新课改下,就必须彻底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2]
1.2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高中语文教师应是细心的心理专家,善于分析和把握学生的感情。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将更多的情感投入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知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难处,帮助他们找出学习问题,并提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热情。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习比较研究法,从而更深层次地揭示教学方法的优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尤其相比于美国、日本的高中语文教学法,这样更有可选性,找到比较适用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3]应用比较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左右式的横剖比较,了解同一课文的差异,也可以做纵贯式的上下比较,了解同一时空不同时间的差异。
1.3应用多媒体教学
21世纪,学校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对此,在教学方式上也应当借用新科技的力量,提高教学成效。高中语文教师可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提升教学操作技能,将其娴熟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可制作声情并茂、图文结合的教学课件,选取重难点将其打印出来,为学生详细讲解。同时结合高考的热点话题,将语文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加在课件上,注意实时性和正面性,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创新
语文教学内容应当正面化、针对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由于语文内容一直比较滞后,不涉及热点话题,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授课时,适当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一段时期内国内反日情绪比较激烈,日本不反思自己的罪恶历史,这是必须谴责的,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打砸日本电器,以此表明自己的反日立场,则显然是不对的,容易引发学生的极端情绪,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对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的优势,例如教授川端康成的文章时,可以与学生详细探讨日本的心理文化,向学生推荐《源氏物语》,分析日本的等级文化,并延伸探讨日本的古代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另一面。在古代,很多日本人觉得女性是有原罪的,她们的这种原罪会陪伴她们一生,而受到世人的误解。在日本文化中,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母性崇拜”,许多男性都有“恋母癖”,例如《源氏物语》的男主人公源氏公子,因没有亲眼见过自己的生母桐壶妃子,听说自己的继母藤壶妃子相貌酷似生母,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了对继母的违背人伦的深深爱慕与眷恋。[4]同时女性又被当做魔鬼被人惧怕,一旦女性母亲一面的面具被撕去,就会有一个可怕的幽灵出现。在《日本女性史·近世》中就讲述了一个故事:普通的农村女孩卖给妓院只能换到十三两钱。即便如此,被卖掉的女孩也毫无怨言。因为她们受到的教育就是为了家的利益,为了孝敬父母,牺牲自己的幸福是应该的,所以日本的女孩为了家庭而被卖掉,不仅没有人鄙视,反而会受到人们的称赞。[5]这样一方面不仅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日本文化,而且使他们不做出过激的行为等。另一方面,在详细介绍日本文化的基础上,还能够进行中日文化的比较。一个成功的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当向学生灌输做人的正确理念。
为落实创新性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课程的障碍,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落实高中语文新课改对创新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国勇.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2]盛新凤.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和美语文”的理论和实践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08(04).
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语文教学实行创新教育,必然给语文教改带来春天,给语文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教育,应从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即按照语文教材进行教学,知识传授仅限于教材,教师主宰着课堂。这样,学生的思想意识总是拘泥于传统的固定框架之内,学生的思维受到控制,这样的教学势必阻碍创新?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
把单一的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的探究合作学习;把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的群言堂;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教师对于学生口头或书面做出的各种答案,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的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2.变狭义的读写为广义的读写
语文教学大胆突破传统的仅仅限于教材和课堂内的狭义读写,变为广义的主动延伸到课外的新读写。教师既要立足于课内,适时地对课内重点段落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训练指导。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能真正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获得基本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后要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巩固在阅读中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指导学生及时反馈阅读情况,反省阅读的方法等等。
3.变注重德智为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有机地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人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与否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教师更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而涵养自己的品德。
二、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兴趣对学生求知、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课堂的点点滴滴。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学生有了兴趣和习惯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激发其创新的潜意识。
4.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
教师要积极大胆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激发和释放。
三、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在倡导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语文教师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新精神,实施创新教学,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语文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渠道,如果抓住了课堂,利用了课堂,可以省时且高效,让教师享受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
1.实行三解放,树立新观念
一是解放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学尤其是要重视作文教学,要及时布置有启发性、开放性的作文,让学生张开富有想象的翅膀,从不同角度去书写作文命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二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在单向灌输盛行的课堂,充斥课堂的是教师的滔滔不绝的声音,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忽视和压抑,这有悖于教育规律的。我们要以问题为纽带去组织教学,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解放学生的身手。好奇、好动、好玩,这是学生的天性。如果课堂上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盛装知识的容器,难免学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啊。因此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解放学生的身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实践、去表演。
2.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的作用,不是主宰的作用,课堂的主人始终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降低自己的地位,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学生望而生畏。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爱心、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多引导学生、多诱导学生、多指导学生、多合作学生,用民主、平等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器官,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语言表达能力等,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
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愿望、动机和意图。可通过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积极创新。同样,生活中的小小发明也能点燃学生心灵创新之火。
1.采用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应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大惑不解:语文老师又要搞什么花样?
2.质疑解疑,鼓励学生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不仅限制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时机,教师应“相机诱导”。
3.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是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启发其可贵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包括:敢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其人格力量。
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根据心理学研究,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为常人漠视的问题,且意志坚强、自信心强,易反抗旧俗,自我意识强烈,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观点。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独立意识,敢于质问甚至唱反调的否定精神。如果教师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横加指责或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创新教育中建立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学问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怀、求实的态度,摒弃权威,成为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
三、鼓励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有美德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且有开拓创新特色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是在问题情境中对已有信息改造加工并提高它们之间的联系,生成新的信息的高级反映过程,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活动。它可分为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形式,当然也包括幻想。敢于对名家名篇的观点提出质疑、发难的思维,是学生身上的一种可贵的品质,与此同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也得到了锻炼。这就是让学生主动积极思维,通过生疑质疑讨论问答而产生思维之火花。有时教师还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其创新精神。
四、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1.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必须改变教师对课文繁琐地条分缕析、不厌其烦地肢解语言,让学生机械地进行知识训练的状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教学大纲的改革,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予以高度重视。但是,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缺少积极性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就导致了课堂气氛死板、教学内容枯燥无聊、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性因而不能掌握文章精髓等问题,他们只是机械性的循环着“课上听讲―教室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考试―排名”这样的模式。这些都是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低下的原因。
1.2 忽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它还肩负着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任务。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偏于工具性的教学,忽视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高中语文不能直视把著名文人作家及其代表文章介绍给学生或者按照标准答案讲解就可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文章含义和主旨,否则就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该以人文性的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学修养等方面的能力。
2 导致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原因
2.1 应试教育的压力
到目前为止,我国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一方面,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下,进行高考的考生正在面临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高考中的每一科都是至关重要的,语文也是一样的,如果分数低了就不能进入高等学校进行深造。另一方面,学生的考试分数不仅与学生的学业有关,同时它也影响着教师的奖金、薪资待遇等方面问题。中国的应试压力导致教师不得不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进行教学安排。学生为了记住标准答案这个唯一的正确解释,他们每天要背诵很多的知识点和文学作品,从而忽视对文章、诗歌、古诗等内容的背后意义的思考。
2.2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开始,人们只会根据圣贤的经典理论观点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判断,不允许学生对圣贤的观点进行一丝一毫的否定,对他们的观点理解错误的只能名落孙山,这种科举考试方法是导致中国国民的思想封建、保守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样,在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科举考试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当今的教学大纲。它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学生不能够进行独立的创新性的思考。这是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新课程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3 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3.1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这是在经过了语文教育长期实践、发展、探索的过程中得出来的结论。语文的人文性代表着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广泛的人类文化的精华,锻炼自己的理性精神,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对语文的主要创新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多讨论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3.2 确立学生为课堂的主体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死板、学生没有学习的激情和热情,需要大量的背诵文学作品,学习压力大,教师不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弊端。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进度安排。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的接受教学内容,还可以使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 提高了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只有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在课上和课下同步学习,同步复习,才能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本质上的语文学习方法掌握了,学生才能够进一步掌握语文这门学科。
3.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众所周知,目前在很多学校中都存在着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不健全的情况。尤其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的老师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评价不系统或者说不完善的评价方法。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对象,而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对于这两个主体的评价应该要做到相对的客观。在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缺乏实际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照着课本亦步亦趋地教学,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受挫,语文成绩自然不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评价,学校目前仍在沿用着传统的仅仅依靠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单一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必然不能够很好地对一个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会影响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4.小结
目前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展开的猛烈的竞争,紧跟时代步伐,加速改革进程,教育界自然也不例外。各学校有关的教育机构在这种大环境的刺激下,应该加紧改革自己的学校教学体系,因材施教,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新型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前些年在教育功利化的大背景下,语文这种较难拉出分数差、提高分数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就容易不受重视,传统的中国文化学习的氛围不够好,具体表现在学生在民族文化与语文素养上有欠缺。时下“语文热”正在出现,先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的热播,再是北京高考语文分值大幅度提升,都让人们对语文这门课有了许多新的期待。因为语文学习代表的是一种思维的创新,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有人做过研究,发现除了中文系以外,多数大学生一辈子的语文能力都停留在高中毕业的水准。所以在高中阶段更加要重视语文,是绝对值得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和学生如何按照《新课标》要求来“教”“学”高中语文学科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参考。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所以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有兴趣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会超常发挥,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得以提高。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再别康桥》这首诗时,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漫的形式,让两个憨态可掬的小熊猫捧着条幅“:上联是鉴赏现代诗歌方法技巧;下联是考虑在座同学全部知晓。横批:请同学们回答。此屏幕已打出学生一片哗然,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立即进入状态考虑这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感情。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调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鲜明生动的形象(意象)。品位诗歌意境,感受意境之美。”这样一个小的情景设置既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学习诗词内容进行了复习,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鉴赏诗歌的途径、方法,也最终明确了本节课笔者要教学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者有目的,学者有目标”,两者达到了,说明这堂教学效果就有了。诗人罗伯特・弗罗斯说过:“学生是已经有了某种知识程度而想更上一层楼的人。”这与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的观点是一致:学生都有一定的学识基础,我们只有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加之以相应的欲望(学习目标),如果此时教师给入必要的帮助,先进的教学理念则学生就会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学习者有目标就能够达到。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性教学的话,学生会语文教师的主动帮助就能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以上便是通过恰当、巧妙的导语的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巧妙情景设疑,激发自主探究
1、情景设疑促学生发展。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是说开始读书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学习中解决它,最后达到学习的都没有疑问了,这才是真正长进了。拿到今天的素质教育来说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方法引领指导下,不断深层次发现“疑”,然后不断思考,让学生不断进步;同时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给学生设的“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再别康桥》这节课时,笔者先是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的标题想一想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随后要求学生把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用作者的原话表述出来,然后要求举例来说明一下。经过笔者的层层提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最终引导学生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欣赏到了《再别康桥》这首诗所要表达的美的情感。最后看到学生基本上对此诗歌有所认识了,笔者要求学生在把握这首诗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这首诗的‘美’,于是笔者继续设疑并引导学生诗歌“美”的地方还不止同学们刚才提到的这一点,它的语言还富有音乐性。这一问题的提出更让学生觉得此诗歌的语言清新、流畅自然。这就是教师的设疑的结果,教师没有费力劳神的去讲诗歌怎么美,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自我觉得美。
2、激发学生自我探究意识。新时期素质教育课堂就是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这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学习。具体来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逐渐摆脱教师、教参的依赖,做功课、看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变得独立和有所创造,这是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