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7 18:08:3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1)

随着我国经济与医疗事业的发展的不断发展,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高。骨科疾病多数发病急,进程快。患者精神上无准备,痛苦大,身体与精神上承受巨大的痛苦。老年人由于骨科退变,身体新陈代谢较慢,且多数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老年患者应患病住院,原来的环境改变了,缺乏与其他人的交流,易对手术治疗产生抵抗心里,因特别注意。本人回顾总结在我科对于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103年1月~2015年7月我科收住的53例患者为对象,年龄60~83岁,平均73岁。其中扭伤14例,摔伤23例,车祸16例,住院时间14~27 d,术后并发症4例。

1.2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一般护理 为患者做好X线、CT等检查,充分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并评价患者手术中可能的影响因素。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将血糖、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手术可接受的范围内。抬高患肢,消肿,有利于手术进行和手术后的回复。护士做好相关手术部位的备皮,做好彻底消毒。让患者在床上练小便,对于开放性伤口,放置人工留置物等可能感染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保证患者睡眠充足,充分休息。对于心理焦虑,失眠的患者,适当应用镇静剂。

1.2.1.2心理护理 向患者充分介绍病情与手术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必要行、好处、术后并发症、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患者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患者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术前和患者充分交流,了解患者心理,解答患者困惑。

1.2.1.3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输血或白蛋白,以增强体力;术前晚8∶00可用甘油灌肠剂灌肠,既可避免患者麻醉后括约肌松弛而污梁手术台,又可避免术后腹胀及排便难的痛苦。

1.2.2术后护理

1.2.2.1一般护理 病室应安静、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夜间灯光柔和、温度湿度适中,最好安排在有传人护理的监护室,直至清醒或病情稳定。根据麻醉及手术种类准备床单位,以硬板为主,需行石膏固定者,备好沙袋、棉热垫、软枕、肢体架等,需要做牵引的患者应备好牵引架,牵引绳,重量锤和钩体等专科器材,必要时准备急救药品。术后用平车推回病房,抬上病床时最好多人工作一致,以减少振动,防止对手术部位的影响。对于脊柱手术者,在搬动时需保持脊柱水平位,绝不能弯曲或扭转。去枕平卧6 h,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使用心电监护仪,保持呼吸通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有呕吐情况,应及时给予清理,全麻患者应吸氧至患者苏醒,且呼吸正常。抬高患者的患肢,预防水肿,促进血液循环,以促进骨折的回复和伤口的愈合。密切关注伤口恢复,注意消毒,换药,及时处理引流物。

1.2.2.2饮食护理 麻醉清醒后6 h候开始正常饮食,应加强水份和营养物质的摄取,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但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对于体弱或失血较多的患者,亦需适当补液或输血。老年患者因新陈代谢慢,不易消化,伤口难以愈合。充分保证患者营养,多吃蔬菜,水果,以满足老年患者对于营养的要求。

1.2.2.3功能恢复 是骨科术后的重要的康复手段,其目的是恢复局部功能和全身健康,但由于骨科术后的康复期较长,有些疾病甚至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从而影响了局部和全身的正常生理活动。原则如下:上肢以恢复手的灵活性为主,可指导患者做手的握、抓、捻等锻炼,下肢的功能锻炼应注重负重和行走,可加强脚趾和股四头肌的练习等。初期,由于患者虚弱,手术部位疼痛明显,应以休息为主,患肢在健肢帮助下做少量运动。健肢保持正常运动,防止术后并发生。中期应加强锻炼,用器械或他人辅助,以加快功能恢复。但注意不可强度过大,对患肢造成二次伤害。后期,应让患者自主用患肢多做正常的肢体活动,对于不正常的活动应及时纠正,以免造成错误的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应该用中药涂抹、烤电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功能恢复。

1.2.2.4预防并发症 及时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注意环境清洁和空气清新,卧床期间注意保暖,保持内衣及被单的干燥,加强口腔护理,防止细菌向下移行。保持呼吸道通畅,主要给予湿化气道、勤翻身、间断拍背、鼓励咳嗽及咯痰,预防感染和呼吸道疾病。正常下肢应多运动,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肢体突出部位与病床接触的时间,经常更换被褥,特别是对于全身衰竭、极度消瘦或全身水肿等患者,在做好日常压疮预防护理外,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褥疮的形成。多饮水,吃易消化的食物,老年人易有便秘,必要时进行灌肠处理。

2 结果

53例患者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均可能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4~27 d,平均(19.81±5.74)d。手术时间在60~130 min,平均(80.89±19.76)min。

3 结论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功能降低,恢复能力差,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需要护士加强临床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科疾病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由于个体差异大,常并存多种疾病,因此不能只考虑局部病变的治疗而盲目进行手术,应充分估计患者的整体情况,对合并的疾病需进行治疗和护理,使其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做好围术期的手术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篇(2)

近年来, 公众活动渐趋多元, 明显增加了骨科患者人数, 受创伤引发疼痛影响, 加之患者过分焦虑、恐惧, 围手术期常有失眠症状伴发, 发挥中医学优势, 行中医施护, 对预后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本次选取相关病例, 就中医护理围手术期失眠效果展开探讨,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50例骨科围手术期失眠患者, 男32例, 女18例, 年龄28~62岁, 平均年龄(40.7±7.6)岁。手术部位:尺骨4例, 腓骨10例, 肱骨6例, 髋关节手术10例, 股骨20例。患者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

1. 2 方法

1. 2. 1 入院时干预 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 就院内环境、医务人员加以介绍, 使患者可尽快适应, 稳定情绪, 此外, 营造安静、清洁的病室环境, 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睡眠。

1. 2. 2 情志干预 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 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使患者乐观、积极应对手术, 可鼓励外出散步或阅读, 促神气内收, 维持机体平衡, 避免不良情志影响睡眠。

1. 2. 3 术后干预 手术完成, 将患者送回病房, 需加强病情观察, 如疼痛加重, 需明确原因, 取镇痛药物应用, 多行安慰, 可开展放松疗法, 使患者注意力转移, 缓解不适。就正确放置加以指导, 取得患者和家属配合。患者术后肿痛较严重者, 可用红花、冰片、芒硝等研成细末, 予以湿敷;骨科术后, 腹胀、尿潴留为常见并发症, 可采用热敷足三里、腹部按摩等方式干预, 依据需要行导尿处理, 以防范并发症发生, 引发失眠。

1. 2. 4 辅干预 可按摩三阴交、内关、神门等, 3~5次/d, 以安神镇静, 应用耳穴埋豆, 以促进筋络气血通畅度;睡前行按摩操作, 以改善血液循环, 避免失眠症发生。

1. 2. 5 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睡前勿饮咖啡、浓茶等, 勿食刺激性强的食物, 指导戒烟。宜食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 如鱼汤、海带、绿豆、空心菜等。

1. 2. 6 中药浴足 应用浴足, 可温和的对脚掌上的神经末梢产生刺激, 放松足部肌肉, 加快足部气血运行。采用中药完成浴足操作, 经热气宜透、蒸腾, 促使药效入肌肤, 达安神定志、温通经脉、平衡阴阳之效, 对睡眠加以改善。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睡眠质量: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 评估睡眠质量。项目包括:睡眠质量、催眠药物、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日间功能, 单项0~3分, 分值越高, 表明睡眠质量越差。②心理状况:应用Zung焦虑量表评估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 总分50分, 分值越高, 程度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本次选取病例干预前睡眠质量评分为(9.06±1.28)分, 干预后为(7.19±1.03)分,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失眠通常以入睡困难、易惊醒等为表现, 指开始睡眠和睡眠维持异常。骨科患者因创伤及手术侵袭, 机体疼痛, 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此外, 面对医院陌生的环境, 患者有不适应的情况存在, 若医院或病室环境吵闹, 易诱导失眠[2]。同时, 骨科患者为配合治疗, 需对加以保持, 以防关节畸形, 故使患者不适增加。另外, 手术麻醉使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增加, 增加失眠几率[3]。评估精神因素、患者因家庭经济状况过分担心手术等原因, 易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 引发失眠[4]。

中医学中, 将失眠归属于“不寐”范畴, 包括劳倦过度、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等病因, 其中受情绪因素影响较多, 正常睡眠为规律的对阴阳之气转化的结果, 此规律受损, 即会引发“不寐”。本次研究中, 通过入院时加强访视, 了解患者机体情况, 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 同时, 就医院环境和责任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 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 保持情绪上的平称;重视情志干预, 可稳定情绪, 使神气内敛, 使正常睡眠信心增强;加强饮食调护, 可达解郁效果[5]。同时, 采用中药浴足, 促使气血运行加快, 达安神定志目的, 促使睡眠改善, 并加强按摩, 达到解除疲劳, 放松肌肉, 对人体机能加以调节的目的[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 护理前后比较, 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心理状况好转。

综上所述, 针对骨科围手术期失眠患者, 运用中医护理方案, 可安神定志, 提高睡眠质量, 进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1] 肖红. 骨科患者围术期失眠的中医护理效果探讨. 吉林医学, 2013(30):6393.

[2] 田丽华. 骨科术后并发失眠原因调查及中医护理效果分析. 中国民间疗法, 2014, 22(6): 82-83.

[3] 郭珍辉. 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35): 83-84.

[4] 黎娟兰. 浅谈骨科的中医护理应用现状. 中外医疗, 2012, 31(30): 106-107.

篇(3)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1]。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手术的范围和规模大小不等。大型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明显,对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后的护理要求较高[2]。小型手术对患者生理功能干扰较小,即使耐力较差患者,经一般性处理即能接受。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手术的骨科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39.7±5.3)岁,手术类型上颌骨手术22例,下颌骨手术24例,颈椎手术32例,颅骨手术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及指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动其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规劝和讲解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减少陪护人员的重要性。同时指导陪护人员正确接取粪、尿的方法,不可使粪、尿外溢污染手术切口。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及保暖,防止感冒、受凉、劳累等,以免诱发感染急性发作或新的感染。告诫患者不可擅自对伤口进行不妥当的处理,如挤压、按摩。

2.2护理观察 手术切口疼痛一般发生在术后3 d左右,因此,术后3 d应常规测体温3次/d,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切口持续疼痛或加重,伴有体温升高、脉搏频速、白细胞计数升高,则应警惕切口感染。怀疑切口感染时,可打开伤口外层敷料检查,可发现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压痛等典型症状。如果有脓肿形成,则表面局部张力增高,并伴有波动感。为进一步确诊时,常规取切口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根据其结果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而且可为选择有效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

2.3预防护理 告诫患者戒烟、戒酒的重要性。根据患者个人喜好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嘱其多饮水,保证充分的休息、睡眠,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应遵医嘱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并进行支持疗法增强患者体质。定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伤口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及时督促医师换药,敷料被渗湿时,及时更换。

2.4感染的护理 炎症早期阶段可拆除部分缝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并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局部用抗生素封闭及物理疗法。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室,进行各项操作时均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3 结果

98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SSI,发生率为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Ⅲ类切口手术、手术时间>3 h、腰髋部及以下手术患者SSI发生率较高,其中Ⅰ类切口1例(1.02%)、Ⅱ类切口3例(3.06%)、Ⅲ类切口5例(5.10%),平均住院 32 d,均治愈出院。

4 讨论

骨科是治疗运动系统急慢性损伤、畸型与疾病的学科。骨科手术治疗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同时,术前治疗方案必须周密考虑全身和局部不能存在任何隐性的感染病灶。一旦患者手术出现感染,就会造成终生残废[3]。切口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手术操作,导致较长r间的暴露,污染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长时间的暴露使切口干燥及长时间牵拉、摸弄而损伤了组织;出血、麻醉时间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手术者因疲劳而疏于无菌手术原则,也会使感染机会增加[4]。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骨科感染的原则,一旦诊断伤口感染,除全身联合运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外,重点应放在局部伤口的处理上[5]。若局部肿胀明显,即早期间断拆线引流,送标本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便准确运用抗生素。深层感染内固定物的处理目前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内固定物不必移去,过早的移去坚强的内固定会使骨变形。若经治疗后伤口仍不愈者,待有纤维骨痂形成后,再去除内固定,换置外固定为妥。软组织损伤后感染长期不愈的处理,①消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切除窦道,②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使伤口愈合[6]。高标准严格无菌操作,准确彻底清创,正确、彻底止血,避免损伤过多的正常组织;正确、稳妥使用电刀;准确掌握穿针技术;加强术后的护理,保护好针眼;无张力、无空隙闭合伤口。这些都是预防骨科感染,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措施[7]。

配合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患者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患者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8]。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患者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本组资料显示,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老年患者要注意采取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从而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SSI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于媛慧.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222-223.

[2]陈庆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03:99-100.

[3]吾里旦古丽・铁了汗.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97-198.

[4]暴艳江.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1:219-220.

[5]张孝丽.胃肠外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02:103-104.

篇(4)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6(b)-0155-02

Orthopedi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

DING Chang-hui

Huangdao District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Qingdao,Shandong Province,266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ion orthopedi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 and their effects.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in March 2014 - diabetes patients in December 2015 during the orthopedic hospital treated 62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care to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tegrated care) and control group (usual c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are benefi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ime and complications observed during fracture healing patients care circumstanc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Orthopedics; Diabetes; Perioperative nursing

临床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受到创伤和手术刺激易出现各类应激反应,导致其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患者面临较大的切口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对切口和骨折的愈合造成不利影响[1]。该研究为探讨骨科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随机选取今年来该院收治的此类患者62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本科骨科收治的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共31例,17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分布为34~71岁,平均为(54.9±7.1)岁;包括18例股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和3例肱骨骨折。观察组共31例,19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分布为31~69岁,平均为(53.7±6.8)岁;包括15例股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和5例肱骨骨折。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骨科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病情观察、皮肤准备和术后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一方面需要忍受骨折的痛苦;另一方面受到糖尿病长期的折磨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同患者充分交流,帮助患者认识自身糖尿病病情和骨折治疗方法、预期效果,以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念,积极配合治疗;②血糖控制。术前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对其实施针对性血糖控制,维持血糖水平在8.3 mmol/L以下,及时发现并对酮症酸中毒进行治疗,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③皮肤准备:糖尿病患者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术前备皮时应严格按照消毒和无菌原则实施常规骨科备皮,并注意给患者保暖。(2)术后护理:①饮食控制:术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一方面保证营养充足促进骨折愈合;一方面对糖类摄入进行控制避免引起血糖水平剧烈波动,术后饮食以豆类、蔬菜等为主,适量进食动物蛋白,忌食淀粉含量较高食物;②血糖监测:手术及创伤易引起糖尿病患者各种应激反应,导致其血糖波动。术后对患者进行实时血糖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以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③感染预防: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切口情况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按时清洗换药,以降低切口感染风险,促进骨折顺利愈合[2]。(3)充分运用中医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常见症状如疼痛、失眠、便秘等给与耳穴压丸、穴位贴敷、中药塌渍治疗,舒缓患者不适,促进骨折愈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护理期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x±s)表示计量资料,并对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71.5±6.2)d,对照组为(99.2±6.7)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10.4±3.3)d,对照组为(16.5±3.6)d,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大部分骨折患者均需接受手术治疗,但临床研究证实,由于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极易出现各类感染,且骨折后愈合能力较差,易造成骨折迁延不愈,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3]。围手术期护理在骨折手术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一方面保证术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顺利接受手术;另一方面则保证患者术后状态良好,可顺利愈合。对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而言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恢复[4]。通过术前心理护理、血糖控制等帮助患者坚定治疗信心,并调节其体征稳定,使其手术耐受性增强;术后通过饮食控制、感染预防等保证患者骨折部位的顺利愈合[5]。治疗期间充分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缓解患者不适,促进骨折部位愈合。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其骨折愈合时间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骨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有利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单月霞,张翠英.优质护理的开展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 94-96.

[2] 李淑英,徐英华,任艳玲,等.个性化护理模式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3(31): 3806-3808.

[3] 周海燕. 浅谈骨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 3(10下旬刊): 121-122.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54-01

中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肢体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容易发生跌倒。跌倒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长,也增加了医疗的成本。跌倒是比较常见的医疗事故之一。以往我院采用的预防跌倒的方法比较传统,例如:保证病房光线充足,没有障碍物在通道上,安放了防滑标志等等。为了减少中老年骨科患者发生跌倒事件,确保患者在我院进行安全的治疗,我院实施了预防中老年骨科患者跌倒的流程管理。

1 方法

1.1成立骨科患者防跌倒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全科的护士均参加整个预防跌倒管理流程的制定和实施。

1.2制定预防跌倒管理流程

1.2.1通过全科护士的讨论和分析,发现在跌倒预防中存在以下问题:(1)护士对患者意外跌倒不够重视,缺乏安全意识。对意外跌倒的原因,处理方法和预防等相关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并且不能主动的向患者提供跌倒预防安全措施。(2)由于文化层次具有一定的差异,导致,患者和其家属对跌倒的危害认识不足,并且不清楚怎么预防跌倒。有些患者拒绝使用辅助工具,并且不配合指导,从而导致康复锻炼时经常发生跌倒事件。(3)中老年人患者,大部分都合并多种疾病,不同的疾病也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所以要特别关注中老年人自身疾病导致的跌倒问题;由于骨科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此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改变是很容易发生跌倒;如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这类病程长,容易被疏忽的疾病,有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行走不稳从而发生跌倒。(4)病房的地面有水渍,走廊浴室等地方没有安放扶手等。(5)缺乏监督管理。

1.3制定评价及应急机制

1.3.1在预防患者跌倒工作中,护士是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加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教育及培训。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重视患者跌倒预防,保证病房环境的安全。患者发生跌倒是生理、病理、心里、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导致骨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常见因素和防范措施。并且不定期的对护士进行考核。认真分析讨论每次跌倒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

1.3.2加强质量控制,将预防跌倒列为目标管理的一项指标并严格执行,并且与护士年终考评和绩效考核挂钩。科护士长定期检查,例如:评分是否合格,有没有错误的报告记录,措施是否到位等。及时的发现跌倒高危患者,并及时上报采取预防措施。

1.3.3骨科患者跌倒是由多种因素叠加的累加效应,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我科采用了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进而评估患者跌倒的风险。评估内容:视力障碍例如: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等2分;最近半年有不明原因跌倒的2分;活动障碍4分;头晕、血压低眩晕等2分;住院期间没有家人陪伴3分,服用镇静剂、麻醉剂等2分。护士应当在患者入院或转科的24h内完成评估。并且每周评估一次。

1.3.4若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分≥5分,则将其列为高危人群。责任护士要向护士长报告,再由护士长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将高危跌倒的警示牌挂在患者的床头用来提醒患者。目前公认回报率最高的健康投资就是健康宣教。要加强跌倒高危患者和其家属的宣教工作,使他们对跌倒预防的认识得到提高,从而配合护士的工作。

1.3.5卧床超过2周的患者,身体比较虚弱,起床后出现眩晕的可能较大,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时改变时很容易发生跌倒。因此在患者下床时,医护人员要在旁边保护。一般患者下床都要借助拐杖。助步器等,但是有部分中老年人不肯服老,坚持不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护士应该做好解释工作,耐心的开导,是患者认识到辅助工具的作用。在选择辅助工具时要选择防滑、长度适宜的。护士要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辅助器具,避免不适当使用器具导致跌倒的发生。

1.3.6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跌倒应急处理措施,并进行演练,使每位护士认真学习并掌握。在患者不慎发生跌倒时护士应积极正确的处理,立即测量生命体征,并评估损伤程度,然后告知医生,按照医嘱处理,并详细的记录。

2 结果

实施了防跌倒流程管理前后,跌倒发生的几率明显减少。说明预防跌倒流程管理是成功的。

3 讨论

预防跌倒流程管理的实施,成功的提高了护士对患者意外跌倒的安全关注意识,完全摆脱了之前缺乏安全意识和不能主动为患者提供安全对策。骨科患者跌倒的易发因素均通过组织学习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全科护士对工作的主动性和安全防范意识都得到了提高。减少了跌倒高危人群意外跌倒的几率,重视跌倒高危险因素的评估,确定跌倒高危人群,分析每个人存在的跌倒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使护士放心地做好患者的预防工作。

参 考 文 献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69

资料与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1月在我院实施植入手术的2362例,男1466例,女896例;年龄2~78岁,平均41.5岁。

植入物的感染率及构成比:2362例骨科植入患者其感染率与例次感染率分别为0.21%和1.23%。感染分类:四肢手术2135例,感染4例,感染率为0.19%,构成比为80.0%;骨盆手术23例;脊柱手术196例,感染1例,感染率为0.51%,构成比为20.0%;颈椎手术8例。

骨科植入手术感染率及病原体:国内报道骨科无菌切口感染率0.7%~8.5%之间,而本次研究显示,骨科植入手术的例次感染率为1.23%,感染发生率为0.21%,处于国内相关报道的较低水平。感染的部位培养所得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大肠埃希菌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

感染的因素分析:本研究对单因素考察分析后,发现年龄、手术切口分类、糖尿病、肥胖、手术时间与感染的发生有显著关联。

围手术期相关因素:接台手术或手术时间>4小时,易引起切口感染。在没有经过彻底消毒的手术间,以及室内人员的走动,可导致室内空气中的致病菌增加,而污染到接台的手术切口引起感染。另外,手术时间的延长,切口暴露的时间长,加上出血、挤压,手术室空气质量及术中的抗菌药物使用等原因易使切口的细菌定植,从而易引起感染发生。

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植入物操作要点:①严禁对植入物使用消毒液浸泡和甲醛熏蒸消毒,手术开始前,将人体植入物按照手术需要型号及使用前后分类排放,认真检查外包装有无破损、潮湿现象;②贵重植入物开启前巡回护士要与手术者再次核对型号后再开启,植入物未立即使用的要用治疗巾包裹,放置于安全处,骨科手术缝合前常规用生理盐水冲洗;③手术中,采用输液管密闭式抽取无菌盐水冲洗植入物。

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正确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熟悉手术步骤,保持器械台及手术野周围敷料整洁干燥,避免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被污染,从而降低手术感染率,控制院内感染。

护理配合:①重视术后处理;②加强手术室管理;③做好手术医生感染率的监控和反馈,提高自觉性。

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应用:推行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术前0.5~1小时内静脉给予1个剂量的敏感抗菌药物,手术时间若>4小时,术中应按药物的半衰期再加用1个剂量的抗菌药物。

讨 论

控制医院内感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针对骨科植入物感染的可变因素,采取的相应护理对策,进一步加强手术室管理,建立正规的手术护理操作流程,强化无菌观念,重视术中各个环节的保护,给予患者人文关爱,做到有效地降低骨科植入物感染,提高骨科手术质量,患者生活质量也可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中最常见的肘部骨折之一。占肘部骨折的50%~60%[1],如果处理不当易发神经、血管损伤、Volkmann氏缺血性肌挛缩及后期肘内翻畸形,使患儿造成终身残废。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8例,总结围手术期护理,包括采取细心、周到、有效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功能锻炼。认真做好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22例,年龄5~10岁,平均7.5岁,左侧26例,右侧3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3例,尺神经损伤1例。

治疗方法:58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固定2~3周,然后指导功能锻炼。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该病儿童居多,因患儿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差,常以啼哭表达疼痛及不适[1],不能配合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亲近患儿,让其亲身感受到关心与爱护,减轻恐惧心理,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向其家长做好解释工作,传递积极的心理支持。②术前准备:帮助患者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检查患肢皮肤有无水泡、压伤及感染。术前让患儿尽量平卧,抬高患肢,指导患儿做握拳伸指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常规骨科备皮,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水6小时。

术后护理:①麻醉后护理:病房内准备有效的吸引器、氧气、喉镜、气管插管和急救药品等,为处理并发症提供有利条件。全麻术后患儿送回病房,平卧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需常规吸氧,连接心电监护,患儿清醒前应持续心电监护、要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并每5~15分记录一次,保证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8%,直到患儿清醒平稳。②伤肢护理:严密观察患肢手指末端血液循环,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肿胀、感觉、运动及桡动脉搏动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卧位时患肢下垫枕,抬高肘部过心脏。以利静脉、淋巴回流,减轻肿胀。注意伤口渗血渗液及肿胀情况。肘部可置于轻度屈曲位并制动。下床活动时,使用前臂吊带悬吊于胸前,使患肢处于功能位,屈肘90°。待患儿恢复感觉后,询问患儿肩部是否疼痛,并让做肩关节的适当运动,观察肩关节的功能。③石膏固定护理:石膏绷带包扎后,应待其自然硬化。在石膏未干前,尽量少搬动患儿,不要用手指按压,以免石膏向内凸起,压迫局部组织。必须搬动时,应用手掌平托。④饮食护理: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气血两亏,应让患儿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紫菜汤、鸡汤、瘦肉粥、新鲜蔬菜水果等,少食刺激性及油腻食物。骨折中后期,骨痂形成,骨折临床愈合,应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虾皮、骨头汤等,以强健筋骨、促进骨折及早愈合。⑤功能锻炼: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保证患儿骨折愈合及康复程度的关键[2]。术后当日麻醉消失即可做手指的伸屈,握拳运动,共3次,每次3分钟,术后第10天起可做10次,每次5分钟。第2天增加腕关节的屈伸练习,胸前悬挂绷带悬吊患肢,做肩关节的前后摆动练习,1周后增加肩部的主动练习,包括肩部的屈伸、内收、外展与耸肩,并逐步增加其运动幅度。前臂肌肉收缩活动,关节活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2、3周后祛除外固定,主动行肘关节屈伸练习和前臂的旋转活动。伸展型骨折着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则增加伸展活动度,禁忌反复做粗暴屈、伸肘关节。术后3个月行X线片检查,视骨折愈合情况,祛除内固定。⑥出院指导: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对其子女要严格管理,注意安全,防止再受伤;儿童住院时间短,出院时有些患儿尚未拆线。应指导患儿家属继续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告知医院的联系方式,发现异常应及时复诊,坚持做好功能锻炼。

讨 论

做好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尤其重要。通过本组58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笔者认为,充分做好术前宣教及准备,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特别是正确判断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同时指导患儿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篇(8)

关键词 骨科;优质护理;围手术期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27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健康观念的改变,既往的护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健康需求。外科手术的技术、器械等不断发展,提高了医疗水平。但是手术会对患者的组织产生破坏,大部分患者在围手术期仍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的患者还会影响其治疗效果。优质护理服务是目前临床开展的一项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不但要关注患者生理、心理,还要从社会、精神及文化多角度地对患者开展护理服务,并注意切实有效地将整理护理理念应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以提高护理服务效果。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骨科围术期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住的患者142例作为对照组;男77例,女65例;年龄18~75岁,平均(55.04±2.39)岁。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住的的患者142例作为观察组,男79例,女63例;年龄18~78岁,平均(56.32±2.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

1.2.1对照组

1.2.1.1术前护理临床大部分患者对手术均会有一定的焦虑,担心手术后自己是否会遗留后遗症[1]。因此,在手术前1 d,护士需要为患者和患者家属讲解这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告知应急处理的方法。帮助患者疏导紧张和焦虑情绪,并耐心地回答患者的各种疑惑,为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取得患者的信任[2]。同时,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使其可以在身心舒适的前提下配合临床治疗,以保证手术治疗效果[3]。

1.2.1.2术中护理护士要对手术过程有足够的了解,掌握手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时紧急处理方法,手术中巡回护士要协助患者摆好,充分地暴露患者的手术部位,尽可能保证患者舒适。对局部麻醉的患者,由于其意识清醒,需要随时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缓解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对全麻的患者,护士要仔细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器械护士要集中精力,传递器械快速、准确,注意保证视野清晰,手术即将结束时要及时清点和检查物品[4]。

1.2.1.3术后护理在手术完毕后,护士要为患者穿好病号服,避免暴露,减轻其心理压力,耐心地指导患者如何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并定时巡视。

1.2.1.4健康指导由于大多数骨科患者均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护士可以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在康复训练前,要耐心地讲解关于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肢体做按摩,以消除手术后患者出现的腰背酸痛。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服务。

1.2.2.1术前访视指导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类别对即将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并适当增加次数,关注其心理需求,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咳痰排痰、床上排便等项目在内的训练方法。

1.2.2.2健康教育对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介绍手术的流程,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及理解,更好地配合治疗。

1.2.2.3术前护理术前皮肤准备时要对患者的隐私权给予保护,将暴露时间降至最低,动作轻柔。

1.2.2.4术后护理患者长期卧床会出现较明显的机能减退的现象,在完成急性期治疗后,要协助患者展开积极的康复训练,降低患者伤残率。把握患者康复训练的各种时机,一旦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后,就鼓励其进行康复锻炼。

1.2.2.5心理护理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精神、心理方面比较脆弱,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取得其信任,对患者进行积极、乐观的心理暗示,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如果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状,要及时联系心理医师进行治疗,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类药物,对缓解抑郁焦虑的症状有较好效果。同时要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协助其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找回自信。

1.2.2.6并发症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注意其相关并发症。对语言不清的患者,要留意其心理需要。对吞咽有困难的患者,不要勉强患者进食。对合并感染类患者,要尽早查明其致病菌,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感染控制。对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注意其瘫痪肢体的放置位置,防止患者肢体出现痉挛,要尽量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协助其进行功能锻炼。

1.3评价方法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服务规范、诊区管理和服务态度3个项目,各项目均采用百分制,由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调查表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认为本院的护理质量越高[5]。SAS和SDS均为20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法,将20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即为总粗分,将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分数越高,表明抑郁和焦虑程度越重。满意度指标包括患者对护理服务、护士态度和病区环境等3个方面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与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表2)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组间、不同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显著提高,而患者对医院就医环境、护理需求也逐渐提高[6]。骨科手术患者由于多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加上患者在手术后担心骨折的愈合程度和肢体功能恢复等,临床工作中不但需要医师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还需要护理工作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

我国卫生部在2010年开始,要求全国范围内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并在2011年再次提出深入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各大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7]。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护士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在工作中重视患者的感受,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地帮助患者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可以更多地了解疾病。在骨折手术后,加强康复训练力度,以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以取得更好地护理效果。

从表1中我们看出,优质优质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服务规范、诊区管理和服务态度3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服务、护士态度和病区环境3个方面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围术期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确立了以患者满意为中心的服务标准,使护士的服务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最大限度满足了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8]。

综上所述,加强优质护理可以更好地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好地重视患者的感受,在手术不同时段与术者进行积极沟通,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服务方法。

参考文献

[1]曾采采,关健仪,丘雪梅.骨科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现状的调查及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0-11.

[2]周文娟,胡德英,吴莉,等.创建骨科优质护理温馨病房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25(22):15-17.

[3]杨群.优质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316-317.

[4]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40-543.

[5]卢换香.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22-23.

[6]马莉.创建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探索[J].现代护理,2012,11(4):402.

[7]有繁慧,谢连娣,宋春梅.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6(1):289-290.

篇(9)

【关键词】:无痛病房 护理管理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以及保护性或病理性反应.疼痛可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所以,如何减轻或防止疼痛对患者身心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患者康复就变的尤为重要。我院骨科已开展无痛病房一年余,现将其围手术期无痛护理模式阐述如下:

1 护理人员管理与培训

无痛病房工作由疼痛管理小组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完成,而围手术期无痛护理模式主要由疼痛管理小组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完成,所以护理人员对无痛护理质量影响程度显而易见。疼痛管理小组护理成员需接受疼痛管理的继续教育,明确现代疼痛管理的理论知识,患者的宣教内容,疼痛评估的相关内容,镇痛的模式及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等。在工作中实践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的理念,履行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的义务。定期开展学习,夯实现有知识,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定期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疼痛管理水平。

无痛护理模式中由考核合格的主管护士及实习护士执行疼痛评估,护士长监督并抽查其完成的准确度及质量。

2 无痛护理的目标

提供优质的无痛护理,做好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

全面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围手术期间疼痛控制目标≤3分。

促进患者早期积极的功能锻炼。

加强人文关怀,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

3 无痛护理模式的流程

患者宣教

3.1 入院疼痛知识宣教,转变患者的传统观念,进行首次疼痛评估,了解患者病情,核查患者评估方法使用的准确度。

3.2 加强日常早中晚查房巡视,将疼痛评估作为一项巡视必查项目,根据具体请况增加疼痛评估频率,住院期间实行全程疼痛监测,并按要求填写疼痛管理记录单。

3.3 根据疼痛评分及时汇报医生予以处理,处理后按疼痛管理要求的时间和频率进行疼痛评估及反馈。

3.4 将疼痛评估作为交接班时重要内容。

3.5 疼痛小组组长及护士长巡查患者反馈意见及动态改进。

4 疼痛评估方式

对患者的围手术期疼痛评估是一个系统、持续、动态的过程,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的评估、各大系统症状体征的评估和专科情况评估,疼痛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对止痛药的需求、对疼痛危害的认识及当前采取的止痛措施等。

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围手术期疼痛因人而异,不同患者对疼痛的表述能力也大相径庭,所以加强对患者疼痛感受的表述教育,使患者能够准确快捷评估自身疼痛水平,从而提高患者对无痛管理疗效的满意度。目前,常见的疼痛评估方式有数字评价量表(NRS)、语言评价量表(VDS)、视觉模糊评分(VAS)、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主诉疼痛分级法(VRS)及五指评价法等。为了使临床工作中更好更快捷的评估疼痛,我科使用由面部疼痛表情量表、数字评价量表和主诉疼痛分级法组合成的疼痛评价量表,宣教时分别宣教,后根据使用情况及掌握能力,固定使用其中一种。对于交流困难者如儿童(3-5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的患者采用面部疼痛表情量表或五指评价法。对于不能交流的患者,则根据观察患者表情和躯体姿势、肢体紧张程度及手术大小来确定疼痛水平。

5 无痛护理内容

护士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观察患者表情和躯体姿势、肢体紧张程度进行综合情况评估,记录疼痛评分并按相应手术要求协助患者妥善安置好,对肢体进行适当的制动,减少局部渗出和疼痛刺激。局部冰袋冷敷,降低神经敏感性,减少手术部位的炎症肿胀反应和可能的伤口出血,降低疼痛的刺激因素。此外,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对手术疼痛的消极心理反应。

6 与疼痛管理小组成员的协调[1]

通过巡查时患者的综合情况及疼痛评分水平,报告医师相关情况,并巡查处理后的患者综合情况和疼痛评分并反馈。按要求填写疼痛评分记录表。出院时调查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满意度。

7 讨论

随着无痛护理模式的实行,在临床工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改进。

7.1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及责任心。护理人员在无痛护理中处于主导地位[2]。(2)患者疼痛评估主要由护理人员来完成; (3)无痛措施主要由护理人员落实。因此护理人员的专业和责任直接决定着无痛护理及无痛病房的整体质量及疗效[3]。

7.2 统一各项无痛护理措施,加强交流。现阶段各医院使用疼痛评估的工具各式各样,疼痛管理培训课程的质量参差不齐,疼痛记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一系列的因素均影响临床上疼痛管理实践的效果以及交流[4]。所以,建立统一的无痛护理模式及其制度颇为重要,有了共同的标准,护理人员可以更便捷的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7.3 疼痛护理加重了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工作量,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减低了无痛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有学者建议培养疼痛专科护理人才[5],这将有助于规范无痛护理流程,方式,方法,护理目标等问题的解决,统一无痛护理模式,从而提升无痛护理的整体水平,加强患者对其认可度及满意度。有利于无痛病房的推广,使更多的疼痛患者受益。

围术期疼痛是患者和骨科医护人员常常面对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无痛病房观念和模式的出现,使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而随着无痛病房工作模式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逐步转向以护理人员为主体的工作模式。护理人员便成为了解决围手术期疼痛这个问题的关键因素,所以加强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无痛护理中的专业性及责任心,规范其护理流程,将会促进患者围手术期远离疼痛,促进康复,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篇(10)

在以往的医学界中主要注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科学的医学技术,而现今的人们对于医院的护理也开始越发重视了[1]。在现代医学的护理中,不仅仅需要医护人员专业的医疗服务,而且还需要对其患者以及其家属提供一些相关医学知识的专业传授以及人为关怀。而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不仅能够完善其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还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降低相关的医疗费用,从而达到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通过讲座、幻灯、交谈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预防、治疗等健康保健知识,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我口腔保健,对治疗和康复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但可以对治疗和康复起促进作用,而且可预防疾病的复发,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本资料对本院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口腔科颌骨囊肿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其效果良好。具体情况回顾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抽样选取2011年8月-2012年7月诊治的颌骨囊肿的患者82例均分成正常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正常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19~61岁,平均(47.4±5.7)岁;试验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20~63岁,平均(48.1±5.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统一观察整理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费用以及患者对此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此来比较常规护理方法和护理临床路径的临床疗效。正常组患者选取常规正常化的护理治疗,主要包括相关疾病知识普及、口头健康教育的宣教以及出院指导等。而试验组患者则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来进行护理治疗,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医院方面 设立专门的实施小组(由责任护士、护士长、日常医师、主治医生、主任组成),定期对实施小组进行专业的培训,力求让其理解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所在以及其具体实施的价值,最后在执行的时候,由责任护士具体落实、护士长抽样检查、医生辅助配合及主任监督落实来形成网络性的护理体系。

1.2.2 患者方面 患者入院时由医生、护士详细检查诊断,以避免误诊的情况发生,然后再由责任护士或者主治医生依照临床护理路径的原则,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如临床护理路径的讲解、疾病知识的普及等,务必让其理解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以及预期期望达到的护理效果。

1.2.3 临床路径方面 (1)在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要耐心地为患者讲解医院环境、手术过程、疾病知识、相关医护人员等,以及如心电图、胸透与颌全景等检查;(2)进行手术的当天,必须详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手术相关指导,仔细检查手术所需的设备物品等,患者术前准备、心理辅导等;(3)手术完成以后,详细检查患者术后情况,一旦患者稍有不适就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护理,取半坐卧位休息等;(4)术后3 d,患者口腔卫生的护理、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药物使用的讲解、正确进食方法以及切口情况的监控等;(5)出院时,出院指导、出院准备、药物使用,以及最为关键的口腔功能锻炼指导,包括口腔活动、舌头灵敏度训练、牙齿咬合、咀嚼吞噬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最后给予患者详细的书面指导和主治医生的联系方式,以便患者健康恢复和反馈意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都明显比正常组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然是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颌骨囊肿通常是在人体颌骨内病发一个液体的囊性肿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大、颌骨膨胀破坏,发病原因可归纳为牙源性(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和非牙源性(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两种[2-4]。此病一般多发病于青壮年,并且可出现于人体颌骨的所有部位。根尖囊肿多见上下前牙,含牙囊肿多见下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区也是好发部位,角化囊肿多见下颌第三磨牙及下颌升支部。含牙囊肿的发病过程较慢,前期没有明显症状,演变至后期,患者的骨质会慢慢向四周膨胀,也就形成了面部畸形。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主要是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目的[5-8]。CNP是一种高效的无形治疗方式,是以人性关怀的出发点为起点的,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治疗或者预后的医疗措施。CNP的落实开展,对于各类疾病患者的治疗都是有益的、对于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加强也是一种鼓励、对于医院的发展也是一个契机。护理临床路径在口腔科颌骨囊肿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不仅仅能够帮助患者减少住院的时间,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在这个时期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同时还能够优化口腔科护理流程,大大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谓“一石三鸟”。临床治疗和护理时,由于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患者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可能出现不安及质疑,不配合医生治疗,而且影响疾病的预后。健康教育属于临床护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 缩短患者的疾病治疗的进程。从患者入院、治疗直到出院都有相关的人员进行各种护理、检查、指导等,并配备有完善的多媒体中心,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设施。但在实践工作中,应注意以上几点:(1)与优质服务相结合:导诊、陪检等优质护理服务;(2)与专科护理结合:增加干预作用;(3)护患沟通相结合:建立患者与医护人员的相互信任关系,配合治疗;(4)总结新方法,与护理科研相结合。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分别为(4.81±0.83)d和(3278.20±196.43)元,对比正常组的(7.75±1.02)d和(4721.65±203.54)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黄绍贤.颌骨囊肿治疗新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64-565.

[2]王吉,张彩华,田涛,等.颌骨囊肿袋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0,7(6):53.

[3]王秋莉,弓儒芳,骆晓燕.护理临床路径在老年口腔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10(2):105-107.

[4]刘屹篙,魏冰,邱明.开窗术治疗领骨囊肿37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2):57-58.

[5]杨晓晖,陈玲,李周碧.临床护理路径在领骨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27-29.

[6]彭虹,李春阳,周清萍.临床路径在口腔癌联合根治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6):875-877.

篇(1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  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  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研究表明确保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1 骨科患者常由于突遇意外伤害,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紧张有序的救护活动本身就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心理安慰和信任。同时应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采取积极态度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护。对于患者家属,应客观地介绍病情,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

    3.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理念  临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甚至发生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临床活动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要注意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意外与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