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阅读教学创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序言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学革命。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于漪认为“语文是进行素质教育最有效的一门学科”,这固然赞誉了国语对素质教育的突出作用,然而现行的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显然难以担当此重任。
其一,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空泛,大多停留在经验层次,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归根结底还是重知识、轻能力。
其二,灌输式教法依然占据相当大的市场。虽然也有人提出启发式、开放式、快乐式等教学方式,但言之者众,行之者寡,大多不敢贸然尝试。
其三,教材改革的步伐跟不上语文教学的需要。教材多年不更改,有的已经过时,甚至还有的与教育教学理论相违背的现象。
上述状况,势必造成课堂上教师很累、学生很烦的现象。怎样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气息”?关键在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真正树立“创新教育观”。而深化改革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从而彻底改变“少慢差费”的现象,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此,我们认为必须抛弃或改变几个传统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改变教师的学生观。传统的“水桶说”,其本身体现的教学思想就是错误的。其致命的弱点在于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空空的容器,一个空的被动地等待“灌”的容器。这种观点从根本上无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忽视了青少年的活力和灵性。
其次要改变学生的教师观。早在唐代,韩愈就发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这实在是至理。因此,我们应该强调的是,学生在对教师的人格、劳动尊重的同时,更应“藐视”教师,“否定”教师,把教师看成是一个顾问,一个助手,一个可与之争辩的朋友。惟其如此,方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观念的改变为进行崭新的课堂教学扫清了路障,接下来就是如何实施的问题。我深知小学语文教学是义务教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
一、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中外学生对比起来,虽然外国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经常能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而我国学生虽然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可遇到问题时却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
(二)、创造和谐氛围,铺平创新路子。
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知觉,唤醒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因而那种昏昏欲睡的思维状态,死气沉沉的思维空间,是诱发不出创新激情,迸发不出创新火花的。怎样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呢?首先,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以情动人,摒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其次,教学中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突出主体作用。三是打破师言堂的教学格局,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之间要共同讨论,达到配合默契,心灵相通的教学境界。
(三)、重视多向质疑,播洒创新种子。
疑是创新的种子,是科学的助产士,是真理的磨刀石。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质疑就意味着思维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它会推动人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
儿童的信赖意识较强,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这种现象制约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创造欲望,更缺乏创造意识与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彻底消除依赖意识。生活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发展、有潜力的人,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二)、组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各种阅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些探求知识的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有以下一些类型。
(三)、挖掘阅读材料中的素材并充分利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诗歌、寓言、故事等,很多事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比如曹植的七步诗,充分表现了封建社会因为皇权的争夺而导致的兄弟相残的历史史实。在学习这首诗时,不妨给学生深入描述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将诗中描述的故事进行引申,列举历史上类似的皇权争斗的故事,让学生内心产生深刻的印象,使其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更让他们深刻懂得,生活在当今社会,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是多么的值得珍惜,实际上是给学生上了一次生动的思想品德课。
(四)、鼓励学生质疑阅读材料,培养其全方位思考能力
全面的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地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康纲.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J].科学教育.2009年第4期.P36-37.
[2]李平霞.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艺术.2008年第3期.P17-18.
创造性思维能够让学生运用更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不断探索、实践以及创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思维品质。笔者依据以下几点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小学语文学习的特点
(一)模仿性学习。小学生都处在年龄比较小的阶段,需要通过一定的模仿来完成大多数知识的学习,另外,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模仿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小W语文学习是一种模仿性的学习。
(二)联想式学习。大多数的语文教材都是用篇作为单位,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以此为单位进行教学,很多情况之下,课程间缺少了必然的联系,因此需要学生通过联想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所以说,小学语文学习是一种联想式的学习。
(三)积累性学习。相对与其他科目来说,语文是一门最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并且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无法快速形成,而是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所以说小学语文学习是一种积累性的学习。
(四)体验式学习。为了能够理解并接受课文中的思想、态度以及情感,学生必须运用反复体味、领悟以及推敲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所以说,小学语文学习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
二、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新,不是遵循传统,而是推陈出新,它是让一个民族永远保持生机的动力源泉。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通过创新的能力和思维能够获得崭新的成果,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创造性思维看作人们在知识领域中的思维活动,它不但可以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还可以在这基础上探索出有一定社会价值和独特的全新事物。
在创造性思维中,包含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更多是表现在发散性思维上,发散思维靠着已经获取的信息,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争取探索出一切可能的答案,是一种展开式的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有着新颖性、独创性以及首创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人智力水平的发展。另外,创造性思维与想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创造性想像是通过已经获得的表象,在头脑中形成独立、创造性形象的心理过程,一直都和创造性思维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以前获得的经验创造出新的形象、提出新的假设,让创造性活动可以更顺利地进行。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著名的教育家泰勒提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着某种才能,可是大部分教师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导致了学生才能的发展遭到了忽视,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如果学校能在学科之外多挖掘出一些其他的才能,那么很多学生都可以取得卓越的表现。”由此可见,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要发现学生的不足与不完善,还要看到他们不可限量的前程,绝对不能求全责备。教师需要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允许各种不同意见的发表,一定不可以规定统一的答案。在相处上,要让学生感到自由,这样才会出现创造的灵感,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有想法就随时表达,良好的氛围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
由于当前国际上有关教学情境方面的研究发展现状愈发完善,我国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开始接触情境创设教学,同时也有更多的教师开始在其教学过程中结合情境来实现知识的教授,情境创设教学模式的发展在实践与领域等多个方面都已经渐入繁荣期。不过,目前该方面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来自于一线教师,在其构建情境创设教学模式时往往会结合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能结果。因此,对于构建的情境创设教学模式而言,依旧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艺术性方面的特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当前虽然已经有非常多的教育工作者对情境创设这一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度,也渐渐了解了该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及特殊性,但是依旧有部分教师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其认为情境这一内容主要指的就是活跃、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所以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活跃课堂上。譬如,对于小学课文中的“和时间赛跑”,教师在正式实施教学之前,会构建相应的情境:“同学们,猜谜大家喜欢吗?大家知道哪些谜语,说出来大家一起猜一下。”之后再进一步鼓励学生去讲述并解答谜语,促使课堂气氛活跃,之后教师再引申出与文章有关的一个谜语:“大家说了也猜了这么多谜语,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大家来猜一下,看谁能够最先猜出来。什么东西有人认为充裕,有人认为永远不够,有人非常珍惜,有人却不断地浪费。”虽然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带入课本主体上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铺垫过多将实际目标模糊了,促使情境创设的艺术性被忽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建议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回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因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问题意识。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创设问题情境呢?
一、问题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并能立足于启发学生的思考而使其有所发展,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问题探究情境
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能够各抒已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过去的单向度交往方式为多向度交往方式,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三、通过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问题情境
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教师应该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比如,在教《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教师充满感情地和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这个问题:请大家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各抒己梦。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生的作业、试卷和课堂回答、讨论中,经常有一些错误的观点,以这些观点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针对性强、易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的作用。问题情境创设后提出问题,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其教学效果较好。有时为了教学需要,甚至教师故意设计一些错误观点,供大家评述。在这个不断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通过课外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观念的更新使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探究环节中适当地导入与课文相关的素材性课外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等,使课文内容向现实社会延伸,赋予课文内容更强烈的现实意义。如在教授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向学生提供以下两则材料:美国学者采访过许多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三分之一的人都表示“我想把这一切都忘掉”;巴金虽然多次建议建造“”博物馆,但是他也多次表示不愿意回忆“”经历。正是对于这些人的回忆和人类对于牺牲者长期所怀的负罪感,使一种无压抑的文明的前景暗淡下来了。然而鲁迅为什么要忍受两次悲愤,经受了一次又再来一次?学生通过对这两则与课文相类似的学习材料的解读,获得关于制造屠杀者的残忍与承受迫害者的悲惨等多重情感体验,实现了课文内容的创造性构建。
六、于无疑处创设问题情境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每一个人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所以教师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接下来进一步提出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上,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是一串故事。
七、利用学生提出的疑问创设问题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探究气氛浓厚;又让学生学到了教师尊重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
总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对于小学生而言,进行阅读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更多的是对问题思考探究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授课中,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利用阅读授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使其学习的综合性能力得到提升。如何在授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是众多小学语文教师一直深入探究的n题。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内涵
(一)定义
创新,指不遵照旧的传统理念,而是在以往的理念基础上推陈出新,是一个民族得以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创造性即为人们创造时的思维经过,利用崭新的思维模式能够取得不一样的结果。此外,创造性思维还是在知识领域中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不但能揭示事物其中的本质,还能在此理论基础上探究出全新的有价值的事物。
(二)特征
在该思维模式中,有发散性思维以及集中性思维。在某种意义上,发散性思维模式得到了更多的展现,依靠自身对信息的获取,从不同的方面思索,力争探究出全新答案,是开放性的思考模式。创造性思维具有内容新鲜、独创的特征,同时也是人类智力水平提升的最好见证。
二、小学语文学习的特征
(一)积累性学习
与其他的科目对比来说,语文的知识点综合性比较强,语文知识的累积以及语文技能是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形成的,这一知识的积累需要贯穿整个语文学习的全部过程。
(二)模仿性学习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比较贪玩,对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也习惯对事物进行模仿。在授课中,可利用模仿的形式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三)联想式学习
较多的语文教材皆是利用篇为单位进行编写的,在实际授课中同样利用篇为单位授课。这样的授课模式导致了课程之间没有一定的联系。因此,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联想的想象力,有规律性地认识知识。所以说小学的学习也是一种想象力的学习。
(四)体验式学习
小学语文的授课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情境以及价值态度观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需要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反复思考以及领悟。因此,小学的学习为体验式学习方式。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一)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是教学主体的理念,要改变以往的语文授课观念,利用民主教学的思想,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故事情节以及大概的内容,学生不会感到非常陌生,因此,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之后谈谈对文章中的段落或者句子描写的情境以及意境有什么样的看法?从中读出了什么?对其有什么看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慢慢根据文章的情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了解文章中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效果,深层次地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的授课中,教师要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文章进行联想。对于留有想象空间,以及时代与现代不相符合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力进行学习。例如,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题目对学生进行提问。什么是历险?同学们有没有历险经历?通过对题目的阅读,你觉得汤姆・索亚都会去哪里历险?经历了什么?首先在进行文章阅读之前,引导学生对要阅读的文章产生兴趣,经过学生初次阅读,让学生对文章中墓地历险、荒岛历险、鬼屋历险、山洞历险展开充分的想象力,谈谈在这些历险中哪些历险是最惊险的?历险成功后会有哪些收获?历险失败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在授课中,用该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其中教师要注重的一点便是需要将以往的教学模式打破,让学生成为授课中的主体,让他们在课堂中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大胆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授课内容要更多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授课中不断总结经验,与学生一同努力,将以往的授课模式进行更改,在现有的授课模式中不断加入创新的元素,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习兴趣,提升语文阅读授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一、小学阅读教学情景创设的意义
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工作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利用情景创设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比较常见的方法,这种情景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讲,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似的情境,能够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的拓展,通过教师设定的情境结合阅读文章的文字内容,能够让小学生对晦涩的文字内容产生感性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从教学兴趣角度来看,单纯的文字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会显得冗长复杂,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面对长篇的阅读文章容易对文章产生厌烦的情绪,学习兴趣下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根据阅读的文章内容设定相应的情境,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小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反感情绪,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兴趣的鼓舞下,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学情境艺术性和时效性创设的途经分析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得发展过程中,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奠定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注重对教学情境的创设,阅读教学缺乏利用多种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使得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单一,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提升情境教学的艺术性和时效性,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做好情境设计
阅读教学情景设计的一个最重要途径,就是利用好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情境创设。小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能力比较低,他们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面对一些社会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通过设定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叙事类文章阅读,这类文章通常需要学生发挥比较强的感性思维去理解事件中的人物思想,或者通过发散思维来对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往往这类叙事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深度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作为教师,对于这类叙事文章的情境设定的把握方面,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人物情节等等给学生进行情境的设定,可以列举一些学生身边比较常见的人物,事件等案例,选择与阅读文章事件内容具有接近性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身边的案例来更好的理解阅读文章中的事件,人物等等。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需要教师发挥艺术思维,在充分理解阅读文章内容思想的基础上,更好的对文章有深度的理解,同时,需要教师有生活经验,注重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事件等给学生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帮助教学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发展中,需要小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培养阅读兴趣,但是,相比于传统的书本内容,小学生对于一些文字知识以外的内容更感兴趣。通过书本内容培养阅读兴趣并不是一个最有利的教学方法,还是需要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培养自身的兴趣进行学习。
未来在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在书本文字内容阅读教学之外,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对于一些涉及到古典名著的阅读理解,其中包含的一些文字内容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通过一些影视作品等展现古典名著的内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的影视作品的理解更好的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这样,也能够从保障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强化课堂活动带来的阅读理解效果
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更加重视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发挥课堂活动给阅读理解教学带来的积极意义。未来,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扮演等,对于一些情景内容比较突出的文章,通过不同的情景的设计和渲染,引领学生进入到这个活动内容中来,通过亲身的感受来具体实践课堂阅读理解活动情况,培养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课堂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关键点来设置具体的活动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工作中多和学生接触,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只有这样,才能够选择更加适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策划组织活动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对活动有一个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更加全面的对活动进行策划和补充,保障整体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关注,并且吸引学生加入到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来。
三、结论
创意阅读教学的策略有别于经验的、惯用的或所谓成定论的模式。创意阅读教学一般有形成式阅读、统整式阅读、融入式阅读和辅助式阅读等教学类型。形成式阅读就是以发现和探究新的、未知的问题为主题的阅读;统整式阅读就是以综合各学科、各要素为主题的阅读;融入式阅读就是以过程体验为主题的阅读;辅助式阅读就是以补正、拓展为主题的阅读。在创意教学中,先要确定一个有必要和可能的话题,创新性阅读话题,更具有多解性质,结论不一定具有“唯一性”。实施创新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独立阅读型、小组合作 阅读型、全员参与阅读型等。有一种办法叫做“头脑风暴法”,简单说就是以如同暴风骤雨式快速反应发表意见。创新阅读结束后,教师或学生可以对话题或创意发言进行简要的回应,可以是总结,可以是鼓励,也可以是补正。回应有话题本身的回应,有学生学习参与状态的回应。创意性阅读,首先要选好话题或课题。话题或课题都不能脱离语文性,否则就徒有虚名,违背了语文性。其次要提供必要的阅读材料或创设创意情境。老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创意行为和意见表达,只在必要时给予适当指导,最后是回应阶段。回应阶段,一般是总结、鼓励、评价等,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整理、存档资料等。
2.设计创意问题,落实“创意匹配”
设计创意问题来源于教师素养提高,在课的开头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在过程中,要尽力对原材料进行延伸性想象,小学语文好多篇目,故意留许多空白,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必要的补白,便成了学生解读作品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可采用情节补白、情感补白和细节补白等补白方式。要利用文与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温故之时激发起对新知的兴趣。落实创意匹配,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答问题,创意可以对应多个关键词,当有多个创意的时候,可以设置为优选或者轮替。
如:《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片断:
(1)你知道哪些奔月的故事?
生1:我知道飞天三国:苏联、美国、中国,这三个国家都有奔月的飞船。
生2:我听说八戒奔月的故事,八戒戏嫦娥,结果被变成了一头丑猪。
生3:我知道外国有月亮女神和暴风雨神相识、相爱、被毁的故事。
(2)你知道有关奔月的诗句吗?
生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生2:“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生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嫦娥奔月》,说说你喜欢文章中的谁,并说出一两条理由。
生1:我喜欢嫦娥,她长得漂亮,要是上《非诚勿扰》肯定有很多人专门为她而来。她不仅美丽而且善良,因为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能帮助别人的人,不仅要有善心,还要有能力。心有余力不足的人太多了。
生2:我喜欢后羿,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你想啊,后羿是一个射日的人,他还能放得了逢蒙。还有,从“‘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以看出来,后羿也很重感情,重情重义又有本事的人谁不喜欢呢,怪不得他能娶到嫦娥。
生3:我喜欢逢蒙,因为他有理想,他也想实现升天成仙长生不老的理想,老师不是说,人都要有理想吗?逢蒙有这么大的理想,也了不起啊!
师插言:一个人要有大的理想,更重要的要有高尚的情操,伟大的理想是建立在高尚之上的。你们说逢蒙的这种理想对吗?
生:逢蒙奸诈贪婪,装病找机会,提剑逼嫦娥,真是人渣!
(4)《嫦娥奔月》的结局使人感到分离的悲凉与痛苦,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故事编一个圆满的结局吗?
我班的吴同学写道:嫦娥在天上碰到神九,听说家乡变化巨大,逢蒙早除,他高兴得长袖轻舒,曼妙的舞姿,动情的表演,感动了天上的众仙,也感动了上帝,上帝同意她和神九回家,家乡人都在酒泉摆酒相迎,世界轰动,嫦娥可是世界上飞天第一人啊!中国才是真正的飞天强国啊!
一、新课改下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下新课标的要求为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实施教学改革,都需要教师的认真体会和落实。因此,很大程度上新课改的成败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根据新课程标准所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并且,阅读教学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主要是要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水平、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思想和审美方面的熏陶和体验。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对话形式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需要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和教材文本三者间的对话交流。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并非我们日常一般意义的交谈,教学对话是指进行对话的双方彼此能够完全的敞开心扉而且互相接纳对方。对于小学教师而言,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做到平等的与学生进行民主的对话,因为小学生还未完全形成完整的意识体系,他们还没有拥有完全的自我意识,所以很多教师会忽略平等民主这两个重要的概念。殊不知,师生间的民主平等是进行教学对话的首要条件。其次,新课标还要求阅读教学的互动性。不管设么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互动环节,阅读教学通过互动能够实现多角度、多思维的交流,从而融汇贯通,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一些认识上存在的各种偏见。最后,阅读教学应该是要具有建构知识结构意义的教学。虽然小学生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是知识结构的构建也是相当重要的,教师通过阅读将知识结构进行构建,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启示,而且还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
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而教师又充当着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因而,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由于新课改的环境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所以,本文也总结了相关的策略和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他学习的最大动力,同时也是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抓住这个重要因素,教师们就要好好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可以推荐适合这个年龄段阅读的相关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以及做与阅读相关的游戏。带领学生体会到阅读的趣味,让学生从阅读中爱上语文。
2.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
当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相关的指导。因为真正学到阅读的方法只有兴趣是完全不够的,所以要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一提及阅读能力,更多的教师就会联想到关于字、词、句、段、篇的理解,由此又会想到读、背、记。当然,不能否认这些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一个人独立阅读的能力,然而教师如果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认识停留在这个地方的话,可以说这个教师对阅读能力的本身就存在误解。新课标的要求是注重语文学科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以及对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如果阅读能力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可以读懂,那么这样的阅读也就是失败的阅读。真正的阅读能力是要让学生不仅能够读懂文本,还要在阅读文本之后得到体会和感悟,并且能够对文本进行评价。教师的责任就体现在,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遇到困难和疑惑的时候给予学生相关的指导;而且还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
3.写作习惯的养成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听、说、读、写本来就是联系紧密的四个环节,由此可知,阅读教学不是单一的进行读,还要听、说、写相结合,其中写与读是联系最为紧密的两个环节。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不代表他们对社会生活没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他们也有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虽然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很多认识都很幼稚,但是人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点,作为教师也不能要求小学生写出和成人水平相当的作品。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认识的特点,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写出阅读文本之后的感悟或者是对阅读作出相关的读书笔记。对于这种写作,难度不需要太大,形式和体裁也不要进行太多的限制,主要就是要他们留意自己的生活,以及做到对语言知识的相关积累和运用。
4.鼓励学生创意性的阅读
学习就是不断的质疑和解惑,如《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出了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够不断进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创意阅读的重要性,对于一个文本的解读要多角度、多方面,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个方法。而且对于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质疑要进行思考后给学生进行讲解,而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根本上给予学生一个开放性、自由性的阅读环境,而不是一味的崇尚权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师在鼓励之余还要让学生在创意阅读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5.阅读过程中注重知识积累
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做到的,需要长期积累,没有积累的语文学习不是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的积累主要就是通过阅读得到的,长期的阅读大量的有益读物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有了大量的阅读就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段落、篇章的积累。有了足够的积累,学生就能够把所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些积累不仅是学生当前阶段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结语
阅读能力对于人类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从人类的个体生理心理的发展阶段来看,阅读能力并非是停留于人发展的某个阶段,而是需要不断的发。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基础阶段,从这个阶段开始,学生就必须要养成一个喜欢阅读的好习惯,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引导者有责任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阅读活动,将阅读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36)
[2]李琳.捍卫儿童的个性化阅读――对小学阅读教学“集体讨论”的忧思[J]. 语文建设. 2013(33)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轻语言文字内化训练,重语文内容理解;轻学生创造性、自主性,重教学知识传授;轻自主体验与交流,重课堂集中回答教学。这种形势下,小学生语言不规范现象难以改变,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受到压抑,自主能力很难提升。而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将其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应用依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差异决定了其在技能、体能、爱好、兴趣等方面的多样性,任何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体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味要求学生都达到一样的标准是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相悖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实现学生自身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形成,而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在实践的语文教学的探索中,要依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选择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手段,确保能够把个性化、创造性有机地融合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方法加以掌握,自主地进行阅读。
二、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1.课题导入生动有趣
教师在课题导入之前,可根据接下来课程所讲的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导语,导语中融入想象、疑问等元素,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主地进行阅读。如在讲述《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课时,教师根据诗中所写,体会到农村虽然同城市的高楼大厦难以比拟,但青砖绿瓦、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却格外清新,教师就可根据体会精心设计如下导语:“大山里有座小村庄,那里稻田碧绿,一条小河清亮地横越村庄,每户人家的房前都种着鲜花,成群的蝴蝶被吸引过来,翩翩起舞。”这段导语清新明快,符合小学生的语言特点和心理需求,教师口语化的语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适当地展示出自身的亲切、平易近人。学生随着教师的描述、思绪和想象被带入了田园美景当中,教师接下来问:“那到底哪座房子最漂亮?”成功导入课题,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自主阅读情绪高涨,为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合理开展奠定了基础。
2.教学形式由注重教师讲解向学生自我感悟转变
自我感悟教学形式主要从下面三个阶段开展。
(1)自读自悟。在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细细品读,想象文中所写,划出有所感悟的句子。
(2)切身领悟。此阶段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创造性和探究性,能够有创意地、多角度地进行阅读。如在阅读诗词时,内容含蓄丰富,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选取生活素材,再现作者笔下情境,从而深切体会作者生活感受,会其“情”,悟其“理”,从而实现自主意识下的自主阅读。
(3)读中传情。此阶段注重的是学生课文阅读中情感的体验,亦是自主阅读教学模式下对读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通过语言渲染、创设情境、实物再现、音乐背景、启发想象等手段,激发学生多种感官,使其情动于中,真正融入到课文的阅读当中。
3.阅读形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工作当中,不但要拓宽学生阅读渠道,还应为学生自主阅读营造适合的环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创设和谐平等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
(2)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担负其学生自主教学中的引路人角色,当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走入误区、遇到困难时,认识肤浅、思维卡壳时,及时给予其适当的补充和点拨。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要求教师号召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在深入体会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阅读习惯。
(3)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不应过分拔高,去追求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不应脱离语言训练去追求形式上的创新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课文言语间的内涵进行思考,体验语言的情感,咀嚼文字的滋味,从而真正体验到文字的精彩,领悟到自主阅读的无线乐趣。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在自主阅读教学模式下,从小学语文特点出发,结合对学生自主性的开发,科学地开展,从而最终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燕.浅谈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J].教学方法,2010(11).
二、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采用一系列富有系统化的工程,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阅读的氛围中,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助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快乐阅读,海量阅读,用阅读激发内在的潜能,达到学生愿意学习的目的。
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教学的生命在于激趣、创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与教师息息相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学习材料有较强的内部动力驱使,就会积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另外,还可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选择适当的游戏走入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提升阅读质量,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展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尝试改变以往教学中冷淡的师生关系,要加强师生双方感情与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敢于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要放下架子,融自己与于学生当中,深挖教材中的可操控内容,创设可激励学生的情境。另外,从课型上还可做一些不同程度的改革,如加入表演型、竞赛型、实践活动型课型,给学生创设了上进的、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随着人类社会大踏步的前进,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一直都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不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创立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建立情境――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99-01
1 引言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可能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也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阵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接下来将结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真正让小学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跃性和教学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至于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呈现生硬化,比较死板,缺少灵活度。课前,不少教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备课,用心设计教案。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问题,无法按照业已设计好的教案来上课。这个时候教师则显得手足无措,于是不管课堂的实际情况,只会赶进度,把教案在课堂一读就完事了。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味,不以小学生为本,不以实际情况为依归,脱离实际,自然不受小学生欢迎,小学生的活跃度自然不够,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第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含糊,教学质量不高。有一些教师为了改变沉闷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把封闭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向开放式,简单地认为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由学习。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仿佛由“满堂灌”变成“满堂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从教师的步步为营的教学模式,变成任由小学生自由放羊的教学无纪律状态。这种现象说明了,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还是缺少明确性,有点含糊不清,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地位是什么?小学生又是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呢?
面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单方面地责怪小学生,而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驾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3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3.1进行自主阅读教学,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特别急切地希望和他人进行交流,来分享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尽量不要仅仅进行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应该让小学生自己自主决定沟通的对象以及方式,让他们既能够自由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又能够自由地和同学进行沟通,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画图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
例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且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一段来细细地品读,同时,采用一种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给教师以及全班同学。一些小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非常感兴趣,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喜爱“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一段,可以选择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则非常欣赏“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可以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
3.2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审美教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优、感情丰沛的美文,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具有非常强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这些课文以及讲授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音乐伴奏、美术图片、音像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带动学生细细品味,感受文章当中蕴藏的优美意境。这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文本阅读,而是一种人生体悟、生活情感的阅读,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感受美,长此下去,小学生必然会提高语文阅读兴趣。
3.3打造课外阅读文化,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课外阅读的广阔视野能够让小学生对各学科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在课外书中得到印证和补充,使小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和吸收知识。因此,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进行设计和创意,把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贤人爱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上,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小学生想读、乐读、常读,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的事迹和感言贴上墙感召小学生。
为使小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如教会小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上注意对小学生进行泛读、精读、速读等常用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注意让小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提高小学生的感悟能力与联想想象能力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索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希望能够通过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发起小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03).
[2]逯宝和,汤.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 中小学电教(下),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