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 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方法体系
Key words: library;assessment of social value;methodology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66—03
0 引言
图书馆评估是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理论热点分别是图书馆绩效评估、成效评估和价值评估。国外图书馆界积极探索计量、货币化图书馆价值的方法体系,借鉴其他领域如教育、生态领域的价值研究方法,引入经济学的测评方法和工具,衡量图书馆的价值,主要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条件价值评估法、二次经济影响分析等。我国图书馆界对于图书馆价值评估还比较陌生,尚处在个别著作和少数论文的初步推介阶段。我国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研究还没有建立起系统、完善的本土化理论体系和方法。
1 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目的和逻辑前提
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的总体目的是面向图书馆终极关怀,强调通过价值导向和价值取向的评估以影响图书馆社会价值选择,着眼提高图书馆活动的价值含量,满足用户需要,追求卓越状态,达成合理目标。进行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一方面可以明确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计算出总投入和总产出的比值,进行明确的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提高改善图书馆自身的工作效率,达到以评促建;另一方面,明确了图书馆的价值,就能采取相关措施有效维持图书馆的正常运作,使图书馆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比如资金,设备,社会地位等,同时使用户感受到价值生成。
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符合经济学意义的效率与公平的内涵要求。经济学上的效率要求人们对各种社会资源有效地利用、配置,更多地满足人类的需要,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公平就是指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就是平衡不同阶层之间的资源分配,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代际公平要求目前的资源使用要保证资源质量不能发生退化,在数量上保障资源的稳定,从而保证后代的发展空间[1]。
对于图书馆来说,只能对同一个馆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比较,不能进行横向比较。将一段时期的总投入量视为对图书馆整体的影响,最后导致这段时期的总产出,结果是增量比,总产出/总投入,通过数值分析,可发现整个价值分布呈动态曲线分布。
2 各类型社会价值评估方法介绍
2.1 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运用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对环境价值和健康影响价值评估源于美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的评估活动。国内起步较晚,正处于引进国外理论和模仿评估过程阶段。对环境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评估经常运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消费者产品函数方法;二是享乐价格分析法;三是引导偏好的一些经验方法,主要是条件价值评估(CVM法)。前2种方法是揭示偏好技术,CVM法是声明偏好技术。只有声明偏好技术可以评估环境产品和服务的总经济价值,包括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存在价值或被动价值)[2]。这种方法通过调查时创建或模拟市场,直接引导出环境的被动利用价值或非利用价值以及直接利用价值。
2.2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是传统的企业估值方法。
成本法从投入角度进行评估,一般不能单独使用。从投资人及企业的角度看,收益法是企业估值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市场法在西方国家是评估行业普遍采用的方法。市场法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3]。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对同一评估对象综合采用三种评估方法,对形成的初步价值结论及所使用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形成合理评估结论。
2.3 资本价值评估方法 资本包括无形资本和有形资本。无形资本包括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指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比如图书馆对社会的影响反映为用户对图书馆的忠诚度。有形资本指货币资本和固定资产投入,比如:馆舍,设备等。
资本价值评估有4类基本方法: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无形资产是不具备实体形态而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收益的权利或资源。对有依附性或独立性的无形资产,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4].图书馆无形资产的评估,应包括无形资产和社会无形资产两部分,分别对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以社会效益分析为主。具体地主要包括图书馆特许经营权、网络使用权、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专有权、馆誉等内容[5]。
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比较复杂。需要先完成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潜力和价值提取能力的评估,最后将二者的结果进行合并。
资本总量=价值创造潜力*价值提取能力。
水体作为平原河网地区一种特殊生态资源,不仅提供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础资源,还具有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等功能。建立平原河网水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运用货币化手段将平原河网水系各项生态服务价值进行量化,对提高平原河网地区人们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及促进平原河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MapInfo及其组件MapX,以及以Visual Basic可视化开发工具为开发平台,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平原河网水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合,有利于高效处理平原河网水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中的海量数据,可以完成平原河网各个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析,为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管理、经济发展和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1 平原河网水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系统
1.1评估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以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理论为基础,参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工作组的分类方法,并借鉴国内外建立河流、湿地、森林、湖泊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方法,根据国内外评估指标的选择需具有的科学性、全面性、实际可操作性、系统性、独立性、指标定量性等[1]原则,结合平原河网自身特点,建立了平原河网水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将平原河网水系生态服务分为提品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支持服务四大类,本文仅讨论提品服务和调节服务两项功能的评估方法。
1.2平原河网水系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
1.2.1提供生产及生活用水
平原河网是淡水贮存和保持的重要场所,其为人类和其它动物提供饮用水,为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发育和繁殖提供代谢用水,并为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以及生态环境用水等提供充足的水源。采用市场价值法对用水价值功能进行评估,计算公式为:
(1-1)
式中, 为供水价值(元/a); 为提供 种用途的水量; 为 种用途水的单位成本价格。
1.2.2水产品提供功能
在评估平原河网水产品提供功能价值的过程中用货币价值作为指标更直观可行,运用市场价值法计算水产品功能价值,计算公式为:
(1-2)
式中, 为水产品价值(元/a); 为第 类水产品的产量(t/a); 为第 类淡水产品的市场价格(元/t)。
1.2.3内陆航运功能
平原河网水系发达,为内陆航运提供了便捷,运用市场价值法计算内陆航运的经济价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3)
式中, 为河网航运的经济价值(元/a); 为河网航运的货物周转量( ); 为货物水运的单位价值; 为河网航运的旅客周转量( ); 为旅客水运的单位价值(元/( ))。
1.2.4水分调节功能
平原河网的水分调节服务功能价值采用机会成本法,利用其保护耕地而避免产生的综合农业损失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4)
式中, 为排涝的经济价值(元/a); 为保护耕地避免受损的面积(亩/a); 为单位平均综合农业受灾损失值(元/亩); 为其它效益(包括保护人畜、房屋等)(元/a)。
1.2.5净化水体服务功能
运用生产成本法估算平原河网生态系统净化水体的价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5)
式中, 为净化水体价值(元/a); 为净化合流污水的量(t/a); 为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费用(元/t)。
1.2.6调节气候服务功能[2]
水体蒸发的调节能力也可类似估算如下:
(1-6)
式中, 为调节气候价值(元/a); 为水面面积(hm2); 为蒸发量(mm); 为换算系数,即每公顷水面面积蒸发1 mm的调温效果(kJ/ha); 为计算用的空调机的功率(kW); 为计算地的电费( )。
1.2.7大气组分调节
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
CO2(264g)+ H2O(108g)C6 H12 O6 (108g) + O2 (193g)多糖(162g)
得出:生态系统每生产1.00g植物干物质能固定1.63g CO2和释放1.19g O2,以此为基础,由平原河网内各植物年净生长量推算平原河网生态系统固定CO2和释放O2的量。
1.2.8净化环境
平原河网水系生态系统净化环境服务其中以吸收SO2和滞尘两项功能为主。吸收SO2的价值通过影子工程法进行量化,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7)
式中, 为林地吸收污染物的经济价值(元/a); 为第 类林木对SO2的吸收能力(t/(hm2a)); 为第 类林木的面积(hm2); 为削减二氧化硫的工程费用。
平原河网水系生态系统滞尘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类似于吸收SO2的价值计算,计算公式为:
(1-8)
式中, 为植被滞尘的经济价值(元/a); 为第 类林木滞尘能力(t/(hm2a)); 为第 类林木的面积(hm2); 为我国削减每吨粉尘的平均治理成本。
2 沿运灌区水系生态服务价值GIS评估系统的实现
2.1 评估系统界面设计与实现
根据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和系统界面设计思路,遵循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实用的原则设计系统主界面。打开江都市沿运灌区水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GIS评估系统,进入系统运行主界面。界面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地图框、目录树、鹰眼图5个部分组成。
2.2 基本信息查询系统功能实现
基本信息查询系统模块功能主要通过窗口、视图浏览、地图查询、专题地图四个菜单实现。
(1)“窗口”菜单。本系统的主要窗口有地理信息窗口、灌区信息窗口、缩略图窗口、查找图元窗口、打印窗口等;
(2)“视图浏览”菜单。主要实现电子地图的放大、缩小、全屏、平移、中心放大、中心缩小及图层显示、漫游等功能;
(3)“地图查询”菜单。本系统提供的地图查询主要有属性查询、对象查询、数据查询、距离查询。
(4)“专题地图查询”菜单。该菜单包括专题地图制作和专题地图修改及关闭专题地图三个子菜单。。
2.3 沿运灌区水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系统模块设计与实现
单击主界面上的菜单“评估系统”, 即可进行灌区水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见图2-1。无论对单条河流的某一年的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还是对多条河流的多年的多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评估界面皆有基本信息输入、评估单价输入、计算结果、结果显示分析四个子界面组成,见图2-2。结果显示分析子界面可根据计算结果显示出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多年的变化趋势或者单条河流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所占比例等,如图2-3所示
2.4 系统维护系统功能实现
系统维护系统包括权限确认、密码维护、信息维护及电子地图的维护四个子模块,点击任意模块菜单,即可进入每个模块的操作界面,完成系统数据和地图的更新及权限的设置等操作。
摘要: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估算生态系统服务最主要的技术方法之一。浦东张家浜的综合整治为全国河道整治的样板工程,笔者采
>> 沿海城市内河治理的探讨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研究 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上海城市绿地净化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现状 基于CVM的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与实践 上海城市森林与水田的生态服务合理性探讨 基于有效性改进的流域生态系统恢复条件价值评估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及其研究 大丰湿地保护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怒江州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保护措施 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江西遂川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评估 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若干功能服务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其研究进展 草原生态系统旅游价值的评估 岩石性海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上海城市内河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价值评估 上海城市内河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价值评估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估算生态系统服务最主要的技术方法之一。浦东张家浜的综合整治为全国河道整治的样板工程,笔者采用CVM引出张家浜沿线居民对改善张家浜生态系统的平均支付意愿(528.8元/a),初步估算出张家浜综合整治后的生态系统BR务价值约为3.014~5.262亿元/a.讨论了导致支付意愿产生偏差的各方面原因,研究了张家浜沿线居民对张家浜整治项目的支付意愿和被调查者收入、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关系。最后提出了CvM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国内在CVM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条件价值评估法;支付意愿;浦东张家浜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04)02―0049―0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1973年由Holdren和Ehrlich[1]提出,逐渐得到环境科学、生态学、经济学及其它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2-7]。
城市是一个高度复合的人工化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都存在明显差别。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早期,研究重点一直局限在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类型。直到20世纪末,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才开始广泛开展,其理论探讨和实践方法逐渐深入[8-12]。
1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1.1评估方法原理
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分为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模拟市场价值法三类。国内外有多种价值估算模型,Costanza等[3]的方法模型在国内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首先对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并划分不同生态服务功能;其次,应用多种价值评估方法,计算单位面积下各种类型生态系统的不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后汇总得到不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结构表。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元/a;
――第i种类型生态系统的第j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单位价值,元/hm2;
――第i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总面积,hm2。
1.2服务功能划分及参数取值
国内外学者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及其价值估算等至今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三大类:①提供生活和生产物质的功能,包括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②与人类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相关的生命支持的功能,包括: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土壤形成与保护、净化空气、生物多样性保护、减轻噪声;③满足人类精神生活需求的功能,包括娱乐文化。本文在谢高地等[6]制定的生态服务价值表基础上增添了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减轻噪声等属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较为重要的功能,其参数取值及计算如下:
1.2.1 固碳释氧的价值
分别采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法进行固碳价值计算(中国造林成本每吨C为260.90元,瑞典税率每吨C为150美元,换算为1020元人民币[13]),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估算植被释放氧气的价值(中国造林成本每吨O2为352.93元,制氧工业成本每吨O2为400元[13])。每公顷林地每天吸收CO21000kg、释放O2 750kg,每公顷草地每天吸收0.36kg CO2、释放0.01kg O2。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可得城市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林地的固碳释氧功能价值为336821.5元/hm2,单位面积草地的固碳释氧功能价值为85.5元/hm2。
1.2.2 净化空气的价值
净化环境空气功能包括吸收SO2、吸收NOx、滞留过滤降尘和飘尘,采用代替花费法进行计算。每公顷林地平均每年可吸收SO2152.05kg,以SO2治理代价为3000元/t,则每公顷林地吸收SO2所提供的服务价值为456.15元;每公顷林地每年可吸收NOx 380kg,汽车尾气脱氮治理的代价为16000元/t,则每公顷林地吸收NOx 所提供的服务价值为6080元;每公顷林地平均滞尘能力为21.65t,削减粉尘成本以170元/t计算,则每公顷林地滞尘的经济价值为3680.5元。
计算所得,城市单位面积林地可创造净化空气价值为10216.7元/hm2。
1.2.3 减轻噪声的价值
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降低噪声价值的估算方法是以造林成本的15%计,以平均造林成本240.03元/m3,成熟林每公顷蓄养量80m3计算:
每公顷林地减少噪音功能的价值
=240.03元/m3×15%×80m3=2880.36元。
1.3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城市生态系统在平均状态下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如表1所示。
注: (1)荒漠在城市系统中可对应其它类型用地。
(2)根据耕地所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实际效果,在进行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减轻噪声三项价值计算时,将耕地单位面积价值折算成有效林地价值,折算系数为0.2。
(3)园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取林地与耕地价值的均值。
(4)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参考Coslanza等的思路,不估算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2 案例研究
2.1案例概况
厦门市同安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的中间前沿地带,厦门市域的北部,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海岛。同安区常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晴雨多变,秋凉气爽宜人。全区总面积约690km2, 2009年全区总人口49.5万人。
本文所涉及同安区不同生态类型用地面积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厦门市同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为计算同安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这里将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划分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它用地,具体见表2。
2.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根据城市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表以及2005年、2009年同安区不同生态类型用地面积,计算同安区2005年、2009年的生态体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分别为137.6亿元和134.1亿元。具体详见表3和表4。
就同安区而言,2005年~2009年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没有很明显的增减,2009年比2005年下降了3.5亿元,主要原因是同安区的林地、园地和草地面积都有所减少,而面积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没有贡献。6类生态用地中,只有水体的服务功能价值呈现增长,2009年比2005年增加价值约1亿元,水体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文化娱乐等方面。
从生态类型来看,同安区林地生态系统产生的服务功能价值最高,2005年、2009年分别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73.6%、75.0%;园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价值占第二位,2005年、2009年分别占总价值比重的20.4%、18.8%;耕地生态型在2005年、2009年占比为5.7%、5.3%,排名第三。荒漠(包括其它类型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最低。林地和园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行退耕还林政策的必要性。同时,林地在评价的10项服务功能中都有突出的贡献值,这也表明了在城市生态系统保持一定比例的森林面积是十分必要的。
从服务功能上看,城市生态系统提供的10项功能中,固碳释氧产生的价值最为显著,占总价值的90%以上,提供这一功能的主要有林地、园地、耕地以及草地生态系统;另外,净化空气功能的服务价值也较为突出,占总价值的3%;而其余8项功能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过低。
3 结论与分析
本文构建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并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定量反映出城市生态类型用地面积的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同安区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2005年、2009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137.63亿元、134.06亿元,其中林地生态系统在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同安区而言,固碳释氧的服务功能产生的经济价值远大于其它服务功能,但也从中反映出水源涵养、娱乐文化、生物多样性等服务功能还有待加强。
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还是建立在Costanza等人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体价值等于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简单加和,这一技术路线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即忽略了空间中各种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及空间异质性,这需要更加复杂、严谨的模型以及庞杂和精确的参数来计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外实践工作的广泛开展,相信必能不断充实和丰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探索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价值评估模式。
参考文献
[1] Holder J,Ehrlich P R. Human Population and Global Environment[J]. American Scientist,1974,(62):282-297.
[2] Daily G C.Nature’s Service: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Washington DC:Ialand Press,1997.
[3] Costanza R,D’Arge R, De 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
[4] 刘玉龙,马俊杰,金学林,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15):88-92.
[5]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635-640.
[6]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2(18):189-196.
[7] 唐,朱坦,徐鹤,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3(17):45-49.
[8] 宗跃光,徐宏彦,汤艳冰,等.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构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4(12):19-22.
[9] 夏丽华,宋梦.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71-74.
[10] 彭建,王仰麟,陈燕飞,等.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初探――以深圳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1):594-604.
[11] 李镜,张健,曾维忠.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以雅安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114-119.
保持土壤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减少土壤侵蚀价值和减少N、P、K的流失价值。两者均有具体的计算方法,其中土壤侵蚀的计算方法为:减少土壤侵蚀总量×生产年平均=减少土壤侵蚀价值收益;减少土壤侵蚀总量=减少土壤侵蚀模数×有林地面积。而N、P、K的流失价值算法则首先需要对沿途的养分进行测定,测定的计算方法为:减少N、P、K流失的价值=侵蚀土地面积×单位面积土层中N、P、K总量×化肥替代价格保持土壤价值为两者之和。而保持土壤价值数则是减少土壤侵蚀价值和减少N、P、K的流失价值相加的总和。根据上述的计算,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数据获得的准确性问题。上述的计算过程,由于数据的准确性较差,导致了最后的计算不准确。另外,一旦面对真实的情况发生的时候,造成的损失也不是简单的通过计算就能够得出的。因为土壤的流失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土壤的问题,还有的是植物生命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的时候还要将植物的生命归纳在内。
2固定二氧化碳的释放氧气的价值
二氧化碳的固定含量以及氧气的价值计算,可以根据森林树木的生长率和森林面积大小进行计算。对于二氧化碳的含量,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造林成本的计算得出其总价值。而对于氧气含量,则可以通过工业生产成本的计算得出。得出两个数据之后,相加的出的总和价值就是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服务功能的价值。即: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制氧服务功能价值=固定二氧化碳总价值+释放氧气总价值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专业人员应该看成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固定二氧化碳,同时制氧。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不应该将两者的价值相加,以免造成数值的错误或者重复计算的错误。
3净化空气价值
SO2叫做二氧化硫,它与粉尘颗粒都危害着人的身体健康。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净化二氧化硫和粉尘颗粒。对于这方面的价值计算,可以采用森林的吸收能力法进行,通过数据的采集,了解到每单位面积的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面积,然后乘以工业二氧化硫的投入,算出净化二氧化硫的能力。对于粉尘颗粒也是采取同样的计算方法。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净化空气价值=吸收SO2的价值+粉尘颗粒净化的价值;净化空气价值=工业固定等值SO2投入成本+工业粉尘颗粒净化成本。
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模式计算、类比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措施的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是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律手段。
2.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做为一种环境管理制度,使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环节。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三.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也称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对负面的环境影响,应估算出环境成本;正面的环境影响应估算出的是环境效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和环保措施的经济损益评价。
(一)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包括的内容:
1.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按照技术先进、可靠、可达、经济合理的原则,对建设项目可研阶段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多方案比选,推荐最佳方案。
2.污染处理工艺达标排放可靠性论证
3.环保投资估算
4.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二)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步骤:
1.筛选环境影响
2.量化环境影响
3.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最重要的一步)
4.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
纳入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计算出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两个重要的可行性指标,判断项目的环境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可行性。
(三)环境经济评价方法
1.环境价值的衡量
(1)最大支付意愿是价值的恰当量度
市场价格在有些情况下(如对市场物品)可以近似地衡量物品的价值,但不能准确度量一个物品的价值。市场价格是由物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来决定的,它通常低于消费者的最大支付意愿,二者之差是消费者剩余。三者的关系为:
价值=支付意愿=价格×消费量+消费者剩余
(2)最低补偿意愿
环境价值也可以根据人们对某种特定的环境退化而表示的最低补偿意愿来度量。
2.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第Ⅰ组评估方法:
(1)旅行费用法
其基本思想是:消费者为了获得娱乐享受或消费环境商品所付出代价为旅行费用。
(2)调查评价法
范围:可用于评估几乎所有的环境对象。
调查评价法通过构建模拟市场来揭示人们对某种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从而评价环境价值。它通过人们在模拟市场中的行为,而不是在现实市场中的行为来进行价值评估,通常不发生实际的货币支付。
调查评价法应用的关键在于受到严格检验的实施步骤。
(3)成果参照法。
是把旅行费用法、隐含价格法、调查评价法的实际评价结果作为参照对象。最大的特点是节省时间和费用。
成果参照法有三种类型:
①直接参照单位价值。
②参照已有案例研究的评估函数。
③进行Meta分析。
第Ⅰ组评估方法的特点:
该组都有完善的理论基础,是对环境价值(支付意愿衡量)的正确度量,可以称为标准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第Ⅱ组评估方法:
(1)医疗费用法
范围:用于评估环境污染引起的健康影响(疾病)的经济价值。
如果环境污染引起某种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治疗该疾病的费用,可以作为人们为避免该环境影响所具有的支付意愿的底限值。
医疗费用法估价健康影响的缺陷是,它无视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生产力损失法(市场价值法)
范围:用于评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工农业等生产力的损失。
该方法用环境破坏造成的产量损失,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来表示该环境破坏的损失价值。
(3)恢复或重置费用法
范围:用于评估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土地退化等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
用恢复被破坏的环境(或重置相似环境)的费用来表示该环境的价值。
(4)影子工程法
范围:用于评估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等。
用复制具有相似环境功能的工程的费用来表示该环境的价值,是重置费用法的特例。
如果这种复制行为确会发生,则该费用一定小于该生态环境的价值,只能作为该价值的最低估计值;如果这种行为可能不会发生,则该费用可能大于或小于环境价值。
(5)防护费用法
范围:用于评估噪声、危险品和其他污染造成的损失。
如果这种防护行为确会发生,则该费用一定小于该损失的价值,只能作为该损失的最低估计值。如果这种行为可能不会发生,则该费用可能大于或小于损失价值。
第Ⅱ组评估方法的特点:
该组方法都是基于费用或价格的。通常可作为环境影响价值的低限值。
第Ⅲ组评估方法:
(1)反向评估法
反向评估不是直接评估环境影响的价值,而是根据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或净现值反推,推算出项目的环境成本不超过多少时,该项目才是可行的(数据严重不足时,可考虑使用)。
关键词 土地污染;棕地;价值评估;综述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4-0131-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4.022
棕地(Brownfield)又被称为褐地,其概念早在1980年美国出台的《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CERCLA)中就已经提出,之后美国环保署将其定义为“已废弃、闲置或未被完全利用的土地,其扩展或再开发受已存在的或潜在的环境污染而变得复杂”。欧洲的CAEBRNET(Concerted Action on Economic and Brownfield Regeneration Network)也有类似定义:棕地是那些由于之前土地使用者带来了不良影响,已经受到或将要受到污染的土地,包括被废弃或仍在使用的。由此可见,棕地主要指在人类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受到污染的土地,而这类土地的再利用则由于污染受到很大的限制,其价值也受到很大贬损。在我国,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也遗留了大量的棕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稀缺所推动的土地置换也越来越频繁。在土地再利用过程中,由于忽视土地污染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日益增大,也使得棕地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污染对于土地价值造成的贬损也开始受到有关部门和业内学者的关注。北美和欧洲国家的工业发展较早,因此,早在上个世纪中叶,污染问题就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为修复土地和保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专家和学者对棕地价值评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评估师们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在我国,棕地价值评估领域的研究则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法还不成熟,甚至很多评估中未将环境因素纳入考虑。而笔者认为,只有将环境因素充分纳入到土地价值评估领域,将“棕地”与健康土地区分开来,才能防止棕地不适宜地再利用,并且可以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地促进棕地修复。因此,为了提高公众认识和推动我国棕地价值评估领域的发展,本文基于大量的国外文献研究,筛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国外棕地价值评估案例,总结其方法和经验,以期为国内研究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案例实践参考。
1 国外棕地价值评估方法
早在1984年,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杂志社就兴起了对于已知或疑似被污染的资产将如何进行评估的讨论。但是只有少数的杂志发表了作者推荐的方法――即以真实的市场数据为基础的案例法的应用[1]。从国外文献中不难发现,多数学者和评估师更倾向于使用收益还原法和市场比较法(也有学者称作案例法),原因是这些方法简便易行,能直接对污染房产进行评估。但是这两种直接评估方法需要有充足的市场数据作为基础,因此,在污染房产估价的早期,市场数据尚未充足的情况下,评估师多采用成本逼近法,即从未污染的房产价值中扣除污染所带来的价值损失,从而间接得到污染后的房产总值。随后,在实践和应用中,不断积累的市场数据为评估师们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于是,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建立在多元回归分析基础之上的内涵定价法也因其精确性和可靠性开始得到估价师们的青睐。因此,本文将基于这四种主要方法,分别介绍国外相关的案例实践和研究。
1.1 市场比较法
市场比较法(Sales comparison approach或者Market comparison approach)是指与在估价时点近期有过交易的类似房地产进行比较,对这些类似不动产的已知价格作适当的修正,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2]。市场比较法是在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不动产评估方法之一。在将市场比较法用于棕地的市场价值评估时,比较实例一般采用污染条件比较接近的棕地地块,然后根据污染类别、程度、影响范围、风险等因素进行调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棕地的污染因素较为复杂,有些评估师更倾向于使用未污染土地作为比较实例[3],然后再根据污染清理费用、污名等影响因素进行E系数的调整。市场比较法要求评估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以充足的交易实例作为依托,其操作简单,易于实施,适用于各种包含环境因素的不动产的评估。因此,在Kinnard对北美地区估价师调查的结果中发现:如果有足够的市场交易数据、市场租金数据、市场资本化率和折扣率作为依托的话,80%的估价师愿意选择市场比较法[1,3]。
市场比较法于1984年由Campanella首次用于探讨棕地价值评估,但因其在应用过程中缺乏令人满意的可比案例而并未得到推广[4]。1995年9月刀锋会议(Cutting Edge Conference)提出了市场比较法应用的“三步法”:①假设资产尚未受到污染,评估其价值;②扣除所有可以计量的土地修复或其他利用成本;③扣除污名所引起的价值减损[5]。其方法过程是以棕地自身污染前的价值作为对比实例,其原理已经接近于成本逼近法。并且,在Kinnard和Worzola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虽然收益还原法以及还原率调整被认为是估价最恰当的方法,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估价师开始频繁的应用市场比较法[1,6]。
Jackson搜集了加州南部的8套工业棕地的交易数据以及特征信息(原始数据是为做房地产环境投资分析所搜集的),用被污染后的土地交易数据同原始未污染的土地价格进行比较,得出污染给棕地带来的价值损失[7]。由于市场比较法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因此Patchin在如何搜集污染土地的市场数据方面提供了经验参考,他在文中提到以下可能获得数据的途径[8]:
(1) 留心其交易数据及附近类似土地的交易情况,如果交易历史暗示该土地存在交易的可能性,那么可以留下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调查;
(2) 当土地污染问题存在争议时,该记录可作为依据;
(3) 如果交易成功,留存报价或者协议书;
(4) 从当地环境机构获得污染名单(里面包含土地的多种属性);
(5) 关注销售价格极低的地块,因为该地块可能存在污染情况;
(6) 若怀疑有类似污染情况,可以询问当地环境机构确认。
当然,市场比较法的应用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Patchin、Dixon、Richards、Wilbourn和Syms等都承认市场比较法的问题存在于难以寻找可比实例[5,8-12]。但是随着棕地估价应用的进展,市场比较法也正在发展,充足的中轻度污染棕地的市场交易数据可以为污名提供一个估值的范围。在市场数据尚未完备的情况下,这样的地块可以作为对比实例。但多数情况下,这些数据已经作为一种参照。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数据的完备,该方法将得到普遍应用。
1.2 收益还原法
收益还原法(Present earning value method)又称收益现值法,即以理性预期理论为基础,按照不动产的未来收益来估计土地价格的做法。按照资本化方式不同,收益还原法又分为直接资本化法和报酬资本化法[2]。当收益还原法用于棕地市场价值评估时,一般是以全风险产出(AllRiskYield,ARY即考虑到土地受污染之后,对土地未来收益可能产生的所有影响)为前提,求取棕地未来各期净收益的现值之和。随后,可以根据修复成本等进行因素修正[13]。目前,收益还原法的应用仍然集中于对收益性房地产价格评估,对该方法的研究重点也集中于对还原利率的确定上。在Kinnard和Worzala的调查中发现,79%的估价师在评估污染土地时,都采用了收益还原法,而且,最通用的方法是在直接资本化模型中增加收益还原率来反映污染所带来的影响[1,14]。
收益还原法早在1890年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的估价技术论述中就有用到,并明确给出了表明估价基本原理的公式V=I/R。但是直到1990-1992年的早期文献中,才有学者强调将其应用于未修复的污染房产[15]。Chalmers在分析受污染的房产估值问题时,通过基本框架建立一般估值模型,并列举了具体事例演示了收益还原法的应用[16]。1998年,Jackson提出了在污染房产评估中抵押债券分析法的应用框架[17]。后来,Jackson对污染房产评估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收益还原法的应用中,抵押股票分析、投资工具、贴现现金流分析、贷款率(loantovalue)和其他还原率组件等都可以用来辅助资本化率的调整[17]。在收益还原法里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直接资本化模型中增加资本化率来反映污染所带来的影响。由于缺少收益的影响因素,因此,调整后的利率(Ro)将因为环境风险的影响而使房产估值减少[14]。
1.3 成本逼近法
成本逼近法(Cost Approach),在美国被称为成本积算法,在英国被称为成本替换法,而在澳大利亚被直接称为积算法。成本逼近法是以取得和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应缴纳的税金和土地所有权收益来确定土地价格的估价方法。成本逼近法是早期环境污染评估中应用较多的估价方法。1997年,William提到成本逼近法的应用原理是用未被污染资产的市场价值扣除以下四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费用和价值损失:补救成本(从环境工程师或技术人员那里获得);由污染引起的租借或居住减少而导致的收入的减少部分;增加的营业费用,包括增加的保险费、债务利息以及修复后预期的监督成本;修复期间的持有成本[15]。该方法的一般表达公式为:
Vc=Vu-L-Cr-S(l)
式中:Vc―棕地价值;Vu―未污染时的价值;L―产出减损、生产力减损或者需承担的法律责任;Cr―调查和修复费用、检验成本;S(l)―污名的影响
成本逼近法在污染土地和财产的评估实践中是发展较早的评估污染影响的方法。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后,Richard认为,Wilson等人验证的市场比较法的适用性以及Patchin和Mundy用收入法模型来评估污染的做法即是早期的成本逼近法:应用投资法或者比较法将其与未污染的土地作比较,得出未污染价值,然后扣除修复费用,即为污染后的费用[10,18-23]。在对成本逼近法早期的研究中,一般都忽略了污名的影响。英国的Sheard认为,残值法或者说是事前事后比较法更适用于污染房产的评估,其应用方法和成本修正法如出一辙。但他随后又承认,他并未将污名计算在内[24-25]。同时,在Imoh对瑞典评估师以及Chan对澳大利亚评估师的常用棕地估价方法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叫法不太一样,但是二者都更倾向于使用成本逼近法来对棕地进行估价[26-27]。其中关于修复成本的部分,Kinnard指出,它不应该用矫正(即完全修复)费用,因为不存在土地的完全修复。因此,这里的修复成本应该被称为整治费用,即将棕地修复到当前可以利用的地步[28]。这种观点正好同1999年澳大利亚国家环保局(棕地评估部门)的决议是一致的,该文件称,决定(已整理的土地)是否适用于特定土地的价值评估,取决于该土地是否存在不可接受的健康危险以及环境风险程度的确定,而不是取决于实际清理和相应的评估[26]。
1.4 内涵定价法
内涵定价法(Hedonic property pricing method),又称为内涵价格法(Hedonic price method)、享乐价格法、特征价格法,是根据人们为优质环境的享受所支付的价格来推算环境质量价值的一种估价方法,即将享受某种产品由于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差价,作为环境差别的价值[2]。该方法是将环境因素视为和其他商品一样拥有市场价格,然后采用多元回归来研究不动产价格和环境属性之间的变量关系。该方法作为一种行为揭示型的间接评估方法,可以利用住宅的成交价格和住宅的环境特征数据来研究环境资源的价值,在国际上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9]。在棕地估价应用中,内涵定价法的函数方程与正常土地估价的函数方程类似,一般表示如下[30]:
Ph=fh(Shi,…,Shj;Nh1,…,Nhk;Eh1,…,Ehm)
其中,h代表房屋,Ph为房屋价格,fh是和房价本身有关的临近的属性及环境属性,Sh是指房产的物理属性,Nh表示临近区位属性,Eh表示环境属性。
但是在棕地估价过程中,棕地受污染程度是评估的重点所在。因此,影响棕地价值的环境变量,如治理费用、污名等都将作为特征变量列入方程,然后求出各个污染条件的隐性边际价格,以此来估算棕地的市场价值。
内涵定价法的早期应用集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方法研究以美国为主。Ridker、Anderson、Freeman、Li等采用内涵定价法分别就空气污染或者邻近环境等的变化对房产价值带来的影响做了评估,其基本方法主要是房地产价值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回归分析[31-34]。随着后期内涵定价法的不断完善,内涵定价法的模型出现了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对数函数、半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BOXCOX变形等多种形式。但是在对内涵定价法模型的选择上基本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因为其价格机制是由市场上众多的卖家和买家决定的[35]。虽然内涵定价法最常用的函数形式是线性函数、BOXCOX函数以及半对数函数等,但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双自然对数函数的形式[33]。后来,Cropper在研究中发现,假定内涵定价法中的若干变量可以被忽视或替换掉的话,那么,线性函数和BOXCOX线性模型是最适用的[36]。但是Loomis认为,BOXCOX变形函数使得边际价值体现的不够直观,而且各个属性的边际价值计算也更加繁重[37]。在Anish使用内涵定价法对污染房产进行估价的案例中,作者从悉尼地区的新斯科舍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SAR)的多重挂牌服务(MLS)数据库中采集了房屋的基本属性和最后的销售价格等数据信息(包含了该地区1989年到2005年8月份的2 212个住宅房屋出售信息),然后将样本的MLS数据和GIS数据一起在ArcView3和ArcGIS中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最终得到估价所需要的描述性数据[38]。
2 棕地价值评估方法的讨论
国外的棕地价值评估方法为我国棕地价值评估提供了方法应用上的借鉴,在我国具体实践中可以根据棕地的不同特征和所掌握的数据选用合适的评估方法。与普通资产不同的是,棕地是被污染的土地,在棕地价值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将污染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都考虑在内。因此,棕地的评估还需要丰富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经济分析、法律体系设置的价值定义等作为评估方法本身的辅助和修正。而在评估方法的修正过程中,这些因素存在的争议使得同一种评估方法得出的结果不同。下文就学术界讨论比较多的三个问题进行了总结。
2.1 关于污名
本文所列举的四个主要棕地评估方法中都涉及到了污名,可以说,污名在棕地评估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而在棕地评估方法的框架基本确立之后,为了提高棕地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学者和评估师们开始将研究重点放在对污名的讨论上。关于污名,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是针对污名的存在性和计量已经基本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关于污名的起源有两种大致的认定:一种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即污染资产修复后,由于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产生的价值减损;另外一种是新西兰和英国的研究结果,即受邻近污染影响,认知到对健康和安全以及资产价值的影响,从而由于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产生的价值减损[1]。学者们关于污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污名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污名的影响范围(土地本身和邻近影响);针对不同地块(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污名影响程度的大小;对棕地进行清理前后,污名所产生的影响的变化。而且,很多学者也对污名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个案研究、条件价值评估法、多元回归分析、对比分析等一系列的评估技术和方法。由于对污名定义的界定不同和评估方法不同,各个学者对于污名的处理也不一样。因此,在方法日渐成熟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污名的评估的处理也还存在一定的研究和探索空间。
2.2 关于清理期间
由于棕地在清理期间不但没有任何收益,而且还会产生修复和整治成本。因此,在对棕地进行评估时,除了考虑修复和整治成本之外,还要考虑到土地在清理期间的持有成本。国外学者在关于清理期间的讨论中,一部分学者倾向于使用修复成本和预期收益的加总,因为处于清理期间的棕地除了会产生应有的修复和整治成本之外,还影响到了其潜在收益;但同时也有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棕地在清理期间是不存在收益的,因此清理期间对棕地价值损失的影响部分就只有清理和修复费用。具体到我国的棕地的价值评估中,对棕地在清理期间的价值损失的计量,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块的自身特征以及其用途特征加以分析和确定。
2.3 关于风险评估
由于市场比较法和收益还原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Syms认为,评估资产不再依赖于可比实例或者产出率的调整,而是去寻求政治与该资产相关的风险。通过对棕地的风险评估,最后取得土地受污染后的价值折损。然后通过对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积累面板数据,从而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数据库,为以后的风险评估奠定基础。当然,不同学者对于棕地风险的认定都是不一样的,Syms认为风险评估应该囊括一下五个方面的数据:①寻找受到环境损害的交易数据,以便确定“污名效应”;②风险程度可能和当前或者过去当地的工业活动有关;③风险程度也与特定区位的风险的处理程度和人们对风险的感知程度有关;④根据不同用途选择的不同清理方法;⑤处理后的预期风险评估和对价值的感知。而在风险评估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风险对价值的影响能促进数据库更加完善。
3 棕地价值评估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总体来看,国外(尤其是北美和欧洲)对于棕地价值评估实践较为丰富,并且在方法的应用研究方面也较为深入。在国外土地价值评估中,环境因素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并且棕地的价值评估已经成为棕地恢复和重建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各国棕地价值评估研究进展的总结和思考,可以得出对我国的几点启示和借鉴。
3.1 重视环境因素,为促进和激励土地环境整治提供依据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重,土地的环境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的调整使得工厂搬出城区,在城市留下大量的工业用地。由于传统的土地开发对区位的过于重视,遗留的工业用地被盲目开发,从而导致了不少毒地事件的发生。因此,将环境因素充分纳入到土地价值评估中来,不仅可以为正确地使用土地提供指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土地的治理和修复提供有关信息,并通过市场手段促进土地污染的修复和可持续利用。
3.2 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土地用途转换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评估
棕地的评估不仅要依托方法的借鉴和改进,还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Imoh在调查瑞典棕地评估方法的结论中提到,与新西兰相比,瑞典的评估师经验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瑞典的国家和市政部门的政策和规范不统一造成的[28]。在我国城市土地置换频繁的过程中,及早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才能预防土地污染造成的环境风险,并且会推动棕地价值评估工作的开展。
3.3 公开环境数据,为棕地价值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从各国的棕地价值评估发展来看,各种方法的应用都是以大量的数据为后备基础的,市场比较法和内涵定价法尤为明显。因此,专家和学者在搜集数据的方法和技巧上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然而,由于我国的环境调查和监测起步较晚,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待提高,尤其是土地环境数据更是缺乏,使得评估过程中很难得到所需的数据。再加上我国很多具体的环境数据并未对公众公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棕地价值评估方法的灵活应用,影响了棕地价值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不能为土地整治和规划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3.4 积累和借鉴经验,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事实上,评估师的经验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虽然专家和学者对于棕地方法的研究日臻成熟,但是具体应用到实践中的时候,好多细节仍然是以评估师的经验为基准的。美、加、澳等国家都对评估师的使用方法和评估经验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以美、加两国为代表的北美地区的评估师的经验丰富程度要远在其他国家之上。所以,在借鉴理论方法的同时,总结和借鉴实践经验也是准确进行棕地评估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当然,在棕地价值评估方法应用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如关于污名、清理期间、风险评估等问题[1,3,5,15,39-40]。国外学者在这些方面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本文由于篇幅限制未能穷尽,笔者会继续对其进行总结和探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Kinnard William J, Worzala Elaine M. How North American Appraisers Value Contaminated Property and Associated Stigma[J]. Appraisal Journal, 1999, 67(7):269-279.
[2]叶剑平, 曲卫东. 不动产估价[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Ye Jianping, Qu Weidong. Real Estate Appraisal[M].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6.]
[3]艾东, 朱彤, 乐小芳. 污染土地价值评估问题探讨[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5(5): 1253-1260. [Ai Dong, Zhu Tong, Yue Xiaofang. Discussion on Valuing Contaminated Land[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 5(5): 1253-1260.]
[4]Campanella J. Valuing Partial Losses in Contamination Cases[J]. Appraisal Journal, 1984,52(2): 301-304.
[5]Syms P. Environment Impairment:Further Developments in an Approach to Valuation[C]. The Cutting Edge, 1996.
[6]Jackson Thomas O.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on Rreal Estate: A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Literature, 2001, 9(2): 93-116.
[7]Jackson Thomas O. The Effect of Previous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on Industrial Real Estate Prices[J]. Appraisal Journal, 2001, 69(4):200-210.
[8]Patchin P. Contaminated Properties and the Sales Comparison Approach[J]. Appraisal Journal , 1994, 62(7): 402-409.
[9]Dixon T. Comment: Contaminated Land and Property[J]. Journal of Property Valuation and Investment, 1995, (13): 4-5.
[10]Richards T. Contaminated Land Stigma, Letter in Estates Gazette[R]. London: The Estates Gazette, 1996, (9614): 28.
[11]Wilbourn P.Contaminated Land Stigma,Letter to the Estates Gazette[R].London: The Estates Gazette, 1996, (9614): 40.
[12]Syms P. Environmental Impairment: An Approach to Valuation//Proceedings of the RICS “Cutting Edge 95”Research Conference[C]. London: University of Aberdeen, Royal Institution of Chartered Surveyors, 1995.
[13]Tim Richards. Valuing Contaminated Land and Property: Theory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Property Valuation, 1996, (4):6-17.
[14]Jackson Thomas O.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Contaminated Property Valuation[J]. Appraisal Journal, 2003, 71(10):311-320.
[15]Kinnard William Jr. Stigma and Property Values: A Summary and Review of Research and Literature[C]. Washington D.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ppraisal Institute Symposium, 1997: 6.
[16]Chalmers James A, Roehr Scott A. Issues in the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Property[J]. Appraisal Journal,1993,61(1):28-41.
[17]Jackson Thomas O. Mortgageequity Analysis in Contaminated Property Valuation[J]. Appraisal Journal, 1998,66(1): 46-55.
[18]Wilson A, Rams land M, Wilhemy T, et al. Ad Valorem Taxa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valuation Part I: 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 and Processes[J]. Journal of Property Tax Management, 1993, Summer: 1-32.
[19]Patchin P.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Properties[J]. Appraisal Journal, 1988, 56(1): 7-16.
[20]Patchin P. Contaminated Propertiesstigma Revisited[J]. Appraisal Journal, 1991, 59(4): 167-172.
[21]Mundy B. The Impact of Hazardous and Toxic Material on Property Value: Revisited[J]. Appraisal Journal, 1992, 60(10): 463-471.
[22]Mundy B. The Impact of Hazardous Materials on Property Value[J]. Appraisal Journal, 1992,60(2): 155-162.
[23]Mundy B. Stigma and Value[J]. Appraisal Journal, 1992, 60(1): 7-13.
[24]Sheard M.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Land: Current Theory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Property Valuation and Investment, 1992, (11): 17-27.
[25]Tromans S, TurrallClarke R. Contaminated Land[D]. London:Sweet and Maxwell, 1994.
[26]Imoh Antai. Valuation of Contaminated Land in Sweden: A Comparative Study[D].Stockholm,Sweden: Department of Infrastructure, Division for Building and Real Estate Economics,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TH, Stockholm, Sweden, 2003:2.
[27]Chan Nelson. How Australian Appraisers Assess Contaminated Land[J]. Appraisal Journal, 2000, 68(15):321-337.
[28]Kinnard N, Worzala M, Bond S, 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f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and New Zealand Appraisal Practice: Valuing Contaminated Property[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5th American Real Estate Society Annual Meeting in Tampa, Florida, 1999:4.
[29]郝前进. 基于空间计量的内涵资产定价法及其在城市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R]. 2010:10.[Hao Qianjin. Spatialbased Asset Pricing and Its Meaning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Assessment of the Value[R]. 2010:10.]
[30]Markandya A, Harou P, Bell L, et 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for Sustainable Growth: A Handbook for Practitioners. World Bank[M].Massachusetts, US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02.
[31]Ridker G, Henning A. The Determinants of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ir Pollution[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67, 49(2): 246-257.
[32]Anderson J, Crocker D. Air pollution and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J]. Urban Studies, 1971, 8(3): 171-180.
[33]Freeman III A M. Hedonic Prices, Property Values and Measuring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 Survey of the Issues[J]. 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9, 81(2): 154-173.
[34]Li M M, Brown H J. Microneighborhood Externalities and Hedonic Housing Prices[J]. Land Economics, 1980, 56(2): 125-141.
[35]Taylor O. The Hedonic Method [C]. Champ P A, Boyle K J, Brown T C. Kluwer, Dordrecht,
A Primer on Non Market Valuation. 2003: 331-393.
[36]Cropper L, Deck B, McConnell E. On the Choice of Functional form for Hedonic Price Functions [J]. Review of Statistics and Economics, 1988,75: 225-232.
[37]Loomis J. Do Nearby Forest Fires Cause a Reduction in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J].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2004,(10): 149-157.
[38]Anish Neupane, Kent Gustavson. Urban Property Values and Contaminated Sites: A Hedonic Analysis of Sydney, Nova Scoti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s Management, 2007, (7): 1212-1220.
[39]Jackson Thomas O. When Good Things Happen to Bad Properties[M]. Washington D.C.:Environmental Law Institute Press,2006.
[40]Jackson Thomas O.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Stigma with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J]. Environment and the Appraiser, 2005, (9):363-369.
Summary and Review of Foreign Methods and Practice for Brownfield 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168-03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及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1] ,它不仅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医药及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而且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Daily,1997;欧阳志云等,1999)。由此得出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存直接提供各种原料或产品(食品、水、氧气、木材、纤维等),而且在大尺度上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轻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进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有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评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已经成为当今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开始致力于此问题的研究,对各类生态系统进行定性及定量的研究,为及时、准确和动态的掌握生态系统功能的价值提供了依据,对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和政府的宏观决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2)促使商品观念的转变;(3)促进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4)促进环保措施的科学评价;(5)为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奠定基础(引自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构成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源于它的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多样的,决定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是多样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于1993年组织一些专家编写了《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指南》,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划分为五种类型,即:具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年进行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项目,王健民提出生物多样性总经济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使用价值和存在价值四个方面。欧阳志云等学者又将其分为:直接利用价值、 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3]。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给出了不同的分类,但总体上都是围绕着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进行研究的。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方法
美国康斯坦扎等人在测算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首先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分为十七类子生态系统,之后采用或构造了物质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费用分析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人力资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一系列方法分别对每一类子生态系统进行测算,最后进行加总求和,计算出了全球生态系统每年能够产生的服务价值[4]。随后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的市场发育程度,将以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的经济价值的评估研究方法归结为四类:(1)实际市场评估技术,对具有实际市场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以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2)替代(隐含)市场评估技术,生态系统的某些服务虽然没有直接的市场交易和市场价格,但具有这些服务的替代品的市场和价格,通过估算替代品的花费而代替某些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即以使用技术手段获得与某种生态系统服务相同的结果所需的生产费用为依据间接估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这种方法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估算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方法较多,包括替代成本法,生产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TCM),资产价值法或享乐价值法(HPM ),以及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预防性支出法、有效成本法等。(3)假想(模拟) 市场评估技术,对没有市场交易和实际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纯公共物品),只有人为地构造假想市场来衡量生态系统服务和环境资源的价值,其代表性的方法是条件价值法(CVM)。(4)空间―能值分析技术,包括生态足迹法和能值分析法,目前由于其不够完善应用较少[5]。
1.实际市场评估技术
费用支出法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评价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它以人们对某种生态服务功能的支出费用来表示其经济价值[6]。例如,对于森林景观的游憩价值,可以用游憩者支出的费用总和(包括往返交通费、餐饮费用、住宿费、门票费、入场券、设施使用费、摄影费用、购买纪念品和土特产的费用、购买或租借设备费以及停车费和电话费等所有支出的费用) 作为森林憩的经济价值。它仅能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不能评价非使用价值,如该方法不能说明游憩者较少的(热带雨林)森林的游憩价值。
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与费用支出法类似,适合于没有费用支出的但有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 [7]。理论上,市场价值法是一种合理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如计算产品提供功能价值多采用市场价值法来计算,以农产品为例可有:
Va = ΣQa,iPs,i (1)
式中:Va为农产品的价值(元):Qa,i为当年第i 类农产品数量;Ps,i为第i 类农产品价格。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调整。如果涉及到整个生态系统由于其功能种类繁多,而且往往很难定量,实际评价时仍有许多困难。
2.替代市场价值法
替代成本法:在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之后人工建造一个系统来替代原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用建造新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生态系统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如水循环功能价值可用替代成本法计算,以农业水循环为例可列为
Vw=a×(Q1-Q2)×Pw (2)
式中:Q1为农业用水总量,Q2为农业排水总量,Pw为水价,a为调整系数。
影子价格法: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市场价格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当供求均衡时,价格趋于稳定,此时需求者为多购买单位货物所支付的价格―边际产品价格,恰好等于供给者多生产单位货物的生产成本―边际生产成本。该均衡状态下的市场价格,即为线性规划所求的影子价格。资源优化配置的线性规划中存在对偶规划,一旦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的最优价格就是影子价格。当社会处于某种状态时,影子价格能更好的反映各种资源的价值、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资源的稀缺程度,使资源配置向优化方向发展。如果排除市场价格不合理因素后计算的结果已不同于线性规划所描述的的影子价格。影子价格的基本计算方法大致有两类:总体均衡分析法和局部均衡分析法,前者虽然理论上比较严密,但是应用比较困难,后者则需要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和所处的供需环境来具体确定影子价格。机会成本属于后者,目前此种方法主要应用于生态环境供水效益的计算 [8]。
影子工程法:又叫替代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生态系统某些功能难以直接进行估算时,可借助于能够提供类似功能的替代工程即所谓的影子工程的价值来替代该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如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难直接进行价值量化,但可以寻找一个影子工程。如修建贮存与森林涵养水原量同样水量的水库,则该水库的价值就可以替代该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姜文来等分别用影子工程法对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进行了评估[9~[10]。
旅行费用法(TCM),TCM的设想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霍特林于1947年提出的。他认为,可以应用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按照游客到达国家公园的旅行距离和对国家公园访问率之间的经验关系,估计出人们对国家公园的需求,进而计算国家公园对游客产生的总效益,其应该等于游客的旅行费用支出加上消费者剩余。简单的计算方法为Vt=P×Sp(P 为旅游人数,Sp为旅游者平均费用)。TCM模型分为分区旅行费用模型(ZTCM)与个人旅行费用模型(ITCM)。它的最大贡献是对消费者剩余的创造性应用[11],其主要原因有:人们常用市场价值表示商品的经济价值,但像森林游憩这样的“公共产品不仅没有市场交换,而且没有市场价格;消费者剩余是根据商品市场价格资料计算除了的,但森林游憩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因而其消费者剩余没办法计算出来;它的有点在于提出了游憩商品可以用消费者剩余作为其价值的评价指标,并计算出其数值。同时,它又有它的局限性,只能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不能评价其非使用价值。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有时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它主要表现在:因污染致病、致残或早逝而减少本人和社会的收入;医疗费用的增加;精神或心理上的代价等。疾病成本法用来计算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损害函数为基础,把人们接触到的污染水平与健康状况联系起来。人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2)确定污染作用下发病率的增加量;(3)使用治疗成本、工资损失和生命损失去估计患病和过早死亡的成本[6]。
防护和恢复费用法:用于评估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土地退化等环境破坏或噪声、危险品和其他污染造成的损失。其基本思想是:用恢复被破坏的环境(或重置相似环境)或避免某种污染的费用来表示该环境污染造成损失的价值的费用来表示该环境的价值。例如,某地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要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的费用,或确保使其不被遭到破坏所需的费用。
资产价值法:把环境质量看做是影响资产价值的一个因素,当影响资产价值的其他因素不变时,以环境质量恶化引起资产价值的变化额来估计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称为资产价值法。例如,用房屋资产价值变化来估计大气质量变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或收益:房屋的价格受房屋特性(如大小、新旧、结构类型等)、四邻条件(交通便利程度、周围学校、商店等情况)和环境质量的影响,通过调查并使用多变量分析建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计算出大气质量变化引起的房屋价值的变化,说明大气质量变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或收益。目前应用此类方法较少。
3.假想市场法
条件价值法(CVM),也称调查法和假设评价法,通过假想市场询问人们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WTP)或受到损害后的受偿意愿(WTA)来评估环境物品或服务的价值。它的核心是直接调查咨询人们对生态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并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12]。在实际研究中,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一系列假设问题下,通过调查、问卷、投标等方式来获得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综合所有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估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根据条件价值法计算公式:
E(WTP/WTA)-Pibi[13](3)
式中:E(WTP)为被调查者平均支付意愿,E(WTA)为被调查者平均补偿意愿,Pi被调查者选择某数额的概率,bi为投标数额进行计算;再结合当地实际根据被调查者表达出的WTP 或WTA 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而确定价值影响人群最大WTP或最小WTA,实现评估非市场物品价值目的。
条件价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它特别适宜于对那些非使用价值占有较大比重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因此,他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但它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是假想性和存在偏差,这需要在问卷设计和调查过程中采取具体的办法以减小或克服它的缺点。
三、小结
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文献数量上升速度很快,而且从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大小、组成结构、尺度规模、发展进程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涉及到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很多类型的生态系统人们并没有搞清楚它具体有那些方面的功能和服务,或是以哪些功能为主,同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存在着时空变化,无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做出精确的计算。而且,一些定量化数据是直接套用其他国家的估算方法和依据其他国家的标准而获取的,各国之间不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在自然资源状况上都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所以中国目前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计算领域还存在着很多缺陷,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特征和特定的区域环境进行周密考虑,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转换,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Daily G C( ed.).Nature’s Services: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1997.
[2]UN EP.Guidelines fo r Country Study on Bio logicalD iversity.Oxfo rd: Oxfo rd U niversity P ress,1993.
[3]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5).
[4]Costanza 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Nature,1997(387): 253-260.
[5]秦艳芳,周可法,孙莉.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新疆地质,2008,(1):100-106.
[6]宋,王丽,董小林.西安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与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6-61.
[7]Ronnback P.The ecological basis for the economic value of mangrove forests in seafood production[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
29:235-252.
[8]温善章,石春先,安增美,等.河流可供水影子价格研究[J].人民黄河,1993(7):10-13.
[9]姜文来.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核算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2):34-40.
[10]李晶,任志远.秦巴山区植被涵养水源价值测评研究[J].水土保持学 报,2003,(4):132-134.
[11]陈英.森林环境资产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探析[J].美中经济评论,2005,(3):76-78.
[12]石惠春,赵勇,杨二俊,胡青云,王芳,梁仲靖.基于CVM的民勤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7).
[13]石惠春,赵勇.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的WTP与WTA对比分析――以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为例[G]//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
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7.
On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of Estimation Methods
BAI Yu-fen1,2,SHI Hui-chun1
(1.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再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全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从传统高碳社会向低碳社会的转型。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减少大气中的碳气体浓度,一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二是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而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其巨大的碳汇①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Ratnatunga(2004)认为,对于具有碳汇功能的森林资源,其吸收CO2的能力可以为企业创造额外的碳减排指标,在低碳背景下,森林资源的价值不仅仅体现为其传统意义上所界定的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更体现为碳固价值。
基于低碳背景下森林的巨大碳汇价值,对森林碳汇价值的评估能够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森林的环境价值,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并提高林业生产者的工作积极性。然而,由于当前国内以及国际碳汇市场发育不完善,森林碳汇计量相关技术比较复杂,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估森林碳汇价值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在现有评估理论基础上,结合森林碳汇的特点,探析森林碳汇价值的相关评估问题。
一、文献回顾
森林资源的环境价值,早在18世纪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大都是基于公共产品视角的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估,包括涵养水源价值、固碳释氧价值、保育土壤价值、净化空气价值、休闲旅游等方面。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以及我国制定的《21世纪议程》中,提倡对森林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计量,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后,1995年侯元兆等出版的《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首次对林地、林木及森林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和固碳制氧效益进行了核算。关于森林资源价值评价的方法,大都从揭示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着手进行。马中(1999)根据消费者支付意愿方式的不同,把森林资源价值评价方法分为直接市场法、揭示偏好法和意愿调查法三类;陈应发等(1995)通过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等替代市场技术来评估森林资源价值。
在低碳背景下,森林资源巨大的碳汇价值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许文强(2006)运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得出黑龙江三北防护林第一阶段人工碳汇价值为12.49亿元;李荣、杨婧(2008)估算出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碳汇量为741.26万吨。学者对森林碳汇量的估测方法可以分为涡旋相关法、蓄积量法和生物量法等,价值计量方法有工业处理成本法、造林成本法、碳税法和避免损害费用法等(邢美华等,2007)。从评估的对象和目的看,现有研究侧重于对一定区域内的森林总碳汇量的价值评估。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森林碳汇功能的资产属性逐渐显现出来。许文强(2008)认为森林未来碳汇流量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归属于企业的一项资产。我国不少学者也提出企业碳资产的概念(万林葳、朱学义,2010;林鹏,2010;张鹏,2011)。因此,森林碳汇的资产属性已得到部分学者的认可,但是当前关于森林碳汇价值评估方面的文献还比较少。
二、低碳背景下森林碳汇的资产属性
回顾会计学界和评估学界资产的定义,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资产的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评估教材中资产定义为“资产是经济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能够给经济主体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笔者认为,在低碳背景下,随着《京都议定书》强制减排法规的出台,森林碳汇功能逐渐成为对森林所有者有价值的资源,相当于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理由如下:
1.森林碳汇是一种资源。拉马迪认为:“资源对人类而言意味着任何形式的能量或物质,这种能量或物质对于满足人类生理、社会经济和文化娱乐的需要都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森林的碳汇能力不具有实物形态,但森林资源在生长过程中,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并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气候变暖带来的损失。
2.森林碳汇功能归属于森林的所有者。森林碳汇功能的载体是森林,该能力是森林所附带的一种生态产品,所以,谁拥有或控制了森林的所有权,便同时拥有或控制了与森林相伴而生的碳汇价值。
3.森林碳汇功能预计能够给其所有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在《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的强制减排限定下②,各个国家为了完成强制减排限额,实行了总量-交易控制机制,即国家对国内企业的碳减排量进行了限定,如果企业的碳排放额度超过其限额,就需要到碳排放市场中购买多余的碳排放信用,反之,则可以把剩余的碳排放配额在碳交易市场中出售,转化为经济利益。这时,对于拥有森林资源的企业来讲,其所拥有的森林资源的碳汇能力显然可以抵消企业碳排放量,或为企业创造额外的碳减排指标在碳交易市场进行出售。
4.森林碳汇不具有实物形态。森林碳汇功能是森林所具有的一种功能,该功能依托于森林这一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叶绿素、光能等),与一定的物质实体(水、CO2)相结合,发挥其碳汇功能,该功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只要森林不停止生长,其碳汇功能就会持续。
综上,笔者认为森林碳汇是依托于森林的一种无形资产,它没有具体的物理形态,但能够为其拥有者带来长期经济利益。若森林资源的碳汇功能这项无形资产价值长期得不到实现和认可,将会大大低估森林资源的价值,影响林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可能还会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基于森林碳汇的资产属性,我们有必要对其价值进行评估,为该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交易提供价值依据。为了能够全面客观地对森林碳汇价值进行评估,首先要了解森林碳汇价值的影响因素。
三、森林碳汇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森林碳汇价值是碳汇量和单位碳汇价值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其影响因素也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森林碳汇量的影响因素
森林碳汇功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其碳汇量的大小既取决于森林树种、林龄等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造林面积、森林病虫鼠害面积、人为抚育管理支出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
1.不同品种的林木其碳汇功能不同。由于森林的空间地理差异导致的水热条件以及林分结构和土壤性状的变化,不同品种的林木的碳密度不同,森林的碳汇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毕君(2011)就以林分尺度为基础,调查收集了木兰围场六种林分类型的森林碳密度为142.083~218.6947 t/hm2不等,其排序为山杨林>灌木林>白桦林>落叶松林>蒙古栎林>油松林。
2.森林的碳汇功能与林龄相关。森林资源的成长可以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或过熟林等阶段,随着森林从幼苗到成熟,树木每年的碳汇流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当树木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时,单位时间内树木形成的碳汇流量是最大的,当树木成熟后,虽然立木蓄积量达到最大,但树木单位时间的碳汇流量已经达到最低。一般来说,树木的碳汇存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大,但每年的碳汇流量却是逐渐变小的。
3.森林碳汇功能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同生长环境中森林的碳汇能力是不同的。因为每一片森林由于生长的环境,比如土地肥沃程度、病虫害的侵害程度、气候的适宜程度等不同,它所吸收的碳数量的多少,即碳汇能力也是不同的。Steven Running发现,湿度增加会使植物孔径放大,让更多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使光合作用更快进行。
4.森林碳汇功能受到抚育管理因素的影响。增加森林种植面积、延长木材轮伐期、减少对现存森林的破坏以及增加对森林的有效抚育管理,改善森林的生长环境,这些人为因素能够提高森林的碳汇功能。沈文清等指出,“人为干扰对森林植被碳密度的影响可能远高于气候等自然因素,人们对森林的抚育管理能在增加林分质量的同时,增加其固碳和贮碳能力。”
(二)单位森林碳汇价格的影响因素
森林碳汇价值的重要评价参数是碳汇价格,单位一般是元/吨碳。评价的目的不同,碳汇价格的确定方法也不同,可以有影子价格、工业减排成本、碳交易价格、碳税价格等。其中,影子价格一般是考察森林碳汇对国民经济和气候变化的贡献,而如果进行经济评价,则并不适用。后三种价格中,工业减排成本对于不同的企业是不同的,是工业企业自身进行碳交易决策的依据;而碳税价格虽然比较稳定,但是不能反映碳汇的公允价值。碳交易价格最能反映碳汇的市场价格,且市场上已建立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澳大利亚国家信托、英国排放权交易体系和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四个比较有规模的碳交易所,我国也逐渐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昆明等环境交易所,但是碳交易市场还是处于形成阶段,碳交易价格波动比较大,容易受到全球碳经济和政治博弈、全球经济形势和碳供需关系、金融市场投机资本和碳交易市场成熟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江璐林,2011)。
四、森林碳汇价值评估前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根据《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我们在进行森林碳汇价值评估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评估基准日、评估目的、评估对象和范围、森林碳汇量的监测计量方法等几个问题。
(一)评估基准日
碳交易市场确立后,全球碳交易发展迅速,但碳交易价格波动比较大。2006年4月中旬,欧洲气候交易所每吨碳交易价格高至30欧元,但到5月中旬就跌至10欧元,2007年的期货价格甚至降到了4欧元。2009年平均价格约是2008年平均价格的1.6倍。由于碳价格波动剧烈,评估时要首先确定评估基准日,选择评估基准日的碳汇价格作为评估依据。
(二)评估目的
根据评估准则,“一般当出现无形资产转让和投资、企业整体或部分资产收购和处置等经济活动时,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接受委托,执行无形资产评估业务”。同样,当发生碳汇交易、森林产权变动或生态效益评价时,就涉及森林碳汇价值的评估。由此,笔者把评估目的分为碳汇交易评估、碳汇林交易评估和碳汇功能评价三种。
当前碳交易市场的标的物分为碳减排量和碳排放权两种,前者是指《京都议定书》建立的清洁发展机制③(简称CDM)下,对CDM项目所带来的碳减排量的项目型交易;后者是指具有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以碳排放权为标的物的配额型交易,该交易一般采取总量-交易控制机制来实现,以年为单位来分配配额,如果当年企业的碳排放额度超过其配额,就需要到碳排市场中购买多余的碳排放权,反之,则卖出多余的碳排放权。由此,笔者又把碳汇交易评估分为项目型碳汇交易评估和配额型碳汇交易评估,前者是对CDM项目下的森林整个生命期内预计的碳汇流量的价值评估;后者只是对森林某年碳汇流量的价值评估。
(三)评估对象和范围
森林碳汇的评估目的不同,森林碳汇的评估对象和范围也不同,具体表现如下:从项目型碳汇交易角度看,评估对象是一定区域内森林在未来生命期内的预计碳汇流量,不是森林实物量或其当前的碳汇存量。从配额型碳汇交易角度看,评估对象是一定区域内森林在某一年或时间段内的碳汇流量,而不是森林未来整个生命期内的碳汇流量。从碳汇林交易评估角度看,评估对象包括森林实物本身及其碳汇功能两部分,是对一定区域内森林的实物量和该片森林未来生命期内的碳汇流量的价值评估。从碳汇功能评价角度看,是对一定区域内森林的总碳汇量的评估,评估对象既包括森林某一时刻的碳汇存量,也包括其预计的未来碳汇流量,这是基于社会角度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估,现有的大多数关于森林碳汇价值评价的文献(许文强,2006;郗婷婷,2006等)均属于对森林碳汇功能评价。
从各种评估目的下评估对象的不同可以发现,项目型碳汇交易评估和碳汇林交易评估符合“经济资源观”理念,认为资产价值取决于其未来带来的经济利益的现值,是对价值的公允评估;而配额型碳汇交易评估是对某年或某一时间段内的森林碳汇流量的评估,评估的是某一阶段的贡献价值;而森林碳汇功能评价并不仅仅注重森林未来碳汇流量,更是对森林当前碳汇存量的评估。
(四)森林碳汇量的监测计量方法
森林碳汇监测计量是林业和生物学领域的范畴,考虑到该工作是进行森林碳汇价值评估的重要环节,评估过程中评估师可以借助外部林业或相关专家的帮助,以客观准确地计量森林的碳汇量。我国国家林业局为规范碳汇项目的计量与监测方法,2010年出台了《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我们进行森林碳汇的计量和监测提供了参考。当前森林碳汇监测计量的方法很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生物量紧密相关的反映碳蓄积量的方法,包括蓄积量法、生物量法和生物量清单法;另一类是利用微气象原理和技术测定CO2通量,再进行碳储量换算的方法,包括涡旋相关法和涡度协方差法等。各种方法对森林碳汇量的测度成本、精度等都有所不同,比如蓄积量法由于以森林蓄积量数据为基础,可以充分利用大规模的森林资源清单资料,适合于大尺度的森林碳汇量测算,但该方法容易忽略森林地下项目的碳汇量,使得统计结果出现较大误差;而涡旋相关法能够长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通量测定,并且测量精度高,但是该方法需要精密的仪器和一套特殊的系统,测量成本也较高,且不宜对大尺度、宽范围的森林碳汇量进行监测。因此在实际评估过程中,评估师要根据评估目的和范围、项目尺度大小、监测成本和精度要求选取合适的碳汇监测计量方法。
五、森林碳汇价值的评估方法
当前开展的森林碳汇价值评价多是基于森林碳汇功能评价角度的事后评估,缺乏以碳汇交易或碳汇林交易为目的的事前评估。在此,笔者结合资产评估相关理论,以项目型碳汇交易评估为例,探讨传统的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如何对森林碳汇价值进行评估。
(一)成本法
成本法是从成本取得和成本构成的角度对被评估资产价值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其评估思路是以被评估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重置价值,扣除资产从形成并投入使用至评估基准日这段时间内的各种损耗来得到资产的评估价值。由此,森林碳汇评估值是以现时工价和生产水平重新获得最优状态的森林碳汇功能所需要的成本费用,扣除森林当前的碳汇存量。由于森林碳汇功能是伴随森林实体而存在的,因此如何将营造碳汇林的成本进行分解,以确定森林碳汇功能的成本是该种方法的难点。本文借鉴万道印和周建宇(2011),首先计算采用现时工价和生产水平重新营造与被评估碳汇林相类似林分所需成本费用;然后计算采用现时工价和生产水平计算当地营造与被评估碳汇林收获量相类似的普通用材林所需成本费用;最后二者相减得到营造森林碳汇功能所需要的成本费用。该种方法为获取碳汇功能的成本提供了一种思路,由于普通用材林与碳汇林在树种结构、经营期限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实际评估中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成本法评估的原理是资产的价值取决于资产的成本,而对于与森林资源相伴而生的碳汇功能,随着森林从幼龄林长至中龄林,其碳汇功能逐渐变大,这期间需要的森林抚育支出也比较大。在中龄林向成熟林的生长过程中,森林碳汇功能逐渐达到最优,而所需要的抚育支出可能逐渐变小。因此,成本法比较适合对人工种植的中幼龄林的价值评估,因为该阶段对森林碳汇的抚育支出较大,而森林的碳汇功能还比较小,比较符合成本法的评估原理。
(二)市场法
市场法是以活跃市场上与被评估资产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为基础,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调整来得到被评估资产评估值的方法。利用市场法评估森林碳汇价值的步骤是:第一,在碳汇交易市场中寻找与被评估森林品种、树龄相同或相近的参照森林;第二,找到被评估森林与参照森林在碳汇功能的差异因素(比如种植面积、病虫害侵害面积、抚育管理支出和时间因素等);第三,在参照森林碳汇成交价格的基础上,调整各项差异指标,得到初评结果;第四,对初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统计分析或其他分析方法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第五,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森林碳汇的评估结果。
应用市场法评估直接利用市场成交数据,评估值更为客观,评估结果也易于理解和接受。但该方法的关键是:其一,存在碳汇交易的活跃市场;其二,在该活跃市场中找到可比案例。而当前碳汇市场交易中,森林碳汇交易量和交易额都非常低④。很难找到近期成交的可比案例,这给市场法的应用带来困难。不过在现有评估案例中,也有相关专家通过构造虚拟市场,通过询问、调查消费者对于不同森林碳汇功能的支付意愿,来确定碳汇的虚拟市场价格。
(三)收益法
收益法是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利用该方法评估森林碳汇价值的步骤如下:第一,根据森林碳汇流量的历史数据,合理预计被评估森林未来期间的年碳汇流量,再乘以单位森林碳汇价格,得到预计的森林未来各年的碳汇收益;第二,合理预计森林能够创造碳汇收益的期限;第三,根据获取森林碳汇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大小预计合适的折现率,一般可以采用林业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作为折现率;第四,采用折现技术,对森林碳汇预期的未来收益进行折现,得到森林碳汇在评估基准日的评估值。
应用收益法评估的关键是预计森林碳汇未来期间的碳汇收益,适合于森林碳汇功能稳定的中龄或成熟林的碳汇价值评估。该方法认为森林碳汇的评估值取决于未来期间森林碳汇的预期收益,未来期间森林碳汇功能越强,森林碳汇价值越大,这是对基于“经济资源观”的资产价值的直接估算。需要注意的是,碳汇收益额是森林碳汇未来预期的客观收益,而不是其历史收益或现实收益。
六、结论
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以法规形式确立对发达国家强制减排约束以来,森林碳汇功能逐渐从最初的生态价值变得具有商品价值。尽管当前我国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还不能进入国际碳汇市场交易,但随着我国对企业碳排放权的管制和碳交易市场的不断规范与完善,森林碳汇价值必将得到大家的认可。森林碳汇相当于增加了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在低碳时代我们需要逐步探索森林碳汇资产的评估技术。由上文分析可知,传统的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在对森林碳汇价值进行评估时各有利弊,在实际评估过程中评估师要根据评估目的、市场条件、可搜集到的资料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 Janek Ratnatunga,Stewart Jones. An InconvenientTruth aboutAccounting:The Paradigm Shift Required in Carbon Emissions Reporting and Assurance[R].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Anaheim CA. 2004.
[2] 许文强.森林碳汇资产内涵探析[J].经济师,2008(9):288-289.
[3] 毕君,王超.木兰围场森林固碳能力及其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2):45-57.
[4] 江璐林.全球碳交易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J].文史博览,2011(10):71-73.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82
本文以已有文献成果为基础,结合相关材料,梳理分析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试图找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原因,并总结目前生态补偿的前沿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现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对不足提出建议,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的生态补偿改进方向。希望能对生态补偿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作用。
1生态补偿瓶颈问题分析
国内外多年的生态补偿研究中,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研究有着不同的热点与侧重。本节笔者从补偿标准制定、补偿机制建设这些生态补偿传统核心问题出发,梳理出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生态补偿研究热点已转向效率评估与可持续性分析。
11补偿标准制定中的瓶颈问题
总的来看,补偿标准制定并没有成体系的框架可以参照。实际操作中,测量成本和评估生态价值时都遇到了瓶颈,难有突破。
(1)成本测量。与生态服务价值相比,成本评估相对容易。但评估成本时仍没有统一方法。机会成本的评估阻力集中在区域异质性、信息不对称、未发生经济量估计三个方面。
第一,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保护者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因此,每个个体的成本也不完全相同。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制定出能得到普遍认同的补偿标准仍未有定论。第二,生态服务的提供者比购买者具有更多的信息主动权,利益驱使下,生态服务提供者往往会利用自身信息优势试图占据博弈中有利位置。第三,成本中的机会成本更多是未发生的成本。其描述的是未发生的经济流量,人类不可预知未来,估计出的数值显然也难以确定真实性。目前通用的自然实验方法是将实施保护与未实施保护的两个外生因素相近的区域进行对比,进而估计出机会成本。但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众多,难以分析得出的机会成本数值大多程度上来自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
(2)生态价值评估。能够精确测量出生态服务价值是最理想的结果。生态产品目前市场化程度低,依靠市场制定价格操作性差。目前生态价值评估方法总体分为直接市场类、替代市场类、模拟市场类三种。直接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侧重于依靠生态环境所能直接或间接提供的产品进行估价,如提供的食物、进行大气调节等;而模拟市场侧重于对生态产品的非实物效用的测量,如美观、精神灵感、生物多样性等。
目前被最广泛使用的是基于模拟市场类的方法,如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选择实验法(CE)等。这些方法实施过程中通过问卷按受访者意愿来进行估价,但显然人们的意愿受教育、环境、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且容易发生变化。即使同一个受访者在不同时期,其对同一项事物的心理估价也会有很大差异。但CVM、CE等方法仍是目前被认为最为贴合实际的生态价值估价方法。
不得不指出,自1997年Costanza在生态价值评估取得突破性进展后接近20年时间,生态价值评估领域并没有再次取得令人振奋的突破进展。多数学者只是不断套用已有的方法结合研究实际稍加改进。以成本为下限,生态价值为上线的区间来作为补偿标准大致范围,结合博弈谈判能力对补偿标准定价成为了目前国内外学者默认的做法。
12国内外补偿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机制建设研究涉及众多社会因素,若不能妥善解决,不仅实施的生态补偿效果不佳,同时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创伤。
(1)补偿者与受偿者难以划定。现实生态环境中,界定产权是十分困难的问题。一片湖泊、一条河流,如何划定产权,从而界定责任?在我国,往往将不明晰产权的生态产品产权归于国家,随之保护责任也落于国家政府。长久以往,人们观念上会将生态保护责任完全归于国家,从而有偿使用生态服务的意愿更加弱化,生态资源配置想要的优化难以实现。
(2)政府与市场如何分工。政府与市场有各自的优势。政府使用特有的行政强制手段实施项目,交易环节少,使得其主导的补偿项目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但由于项目中偿付双方中地位不等,补偿实施过程中滋生腐败、权利寻租的危险性高,导致为使生态补偿项目效果达到预期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对项目进行监督、造成资源浪费。相反,虽然市场主导的补偿项目由于交易环节多导致交易成本较高,但由于支付者与受偿者地位平等,可以相互钳制,监督成本较低。
(3)是否应在补偿项目中增加副目标。生态补偿解决的是社会问题,实际实施中也要兼顾社会问题。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少补偿项目除了解决生态问题外也考虑了当地如贫困、创造就业、讨好选民等问题。在地区实施补偿项目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副目标有助于项目更容易得到当地支持,从而项目可以顺利实施。但补偿项目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生态环境,过多地考虑其他因素必然会压缩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故在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时是否加入副目标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2生态补偿研究中的最新热点问题与趋势
过往研究中,生态补偿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补偿标准制定问题展开。国内外学者都将其视为解决生态补偿课题的关键所在。但由于生态价值评估研究难以取得再突破,有关补偿标准制定问题的研究难有突破。
补偿标准研究中难有突破的前提下,现如今进行生态补偿研究的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生态补偿后半段问题中,即对补偿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估、农户对生态补偿实施意愿以及项目持续性的分析。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并引入计量经济学方法实施定量分析。取得了很好的进展。Sierra和Russman[1]、赵雪雁[2]、邓远建[3]等进行了类似研究。
可见,学者们目前更加注重从分析补偿效果角度入手研究生态补偿问题。实践是最好的检验标准,从补偿实施效果来研究生态补偿使得研究更能支持实践,研究的实用价值也更高,更容易获得各参与者的支持。
3结论
总体而言,过往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中补偿标准制定是最核心问题。围绕补偿标准问题,在理论、方法、实践、评价等方向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究。之所以补偿标准的制定一直存在巨大争议,核心阻力在于仅依靠社会科学生态价值评估问题难有突破性进展。近年来,研究热点也转向了效率评估、意愿分析等生态补偿后半段的研究。然而,作为生态补偿永恒的核心议题,不能放弃对生态服务定价方面的研究。
研究是一个积累、传承的过程。笔者通过对生态补偿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梳理整合,理出此类课题中的研究进展,提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瓶颈与产生原因,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希望对以后生态补偿的研究工作提供些许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性,但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发展的局限,人们仅仅注重草地承载牲畜和提供饲草料的功能,而忽视了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游憩休闲和营养循环等其它服务功能。随着全球资源危机问题的恶化,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然资源价值,建立以哲学、生态学、经济学、伦理学等为理论基础的新的自然资源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资源价值评估实践研究。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阐述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的方法,为实现草地资源市场优化配置提供量化依据。
一、草地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
(一)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系陆地上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以各种多年生草本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综合体。草地生态系统系草原复合生态系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体系完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
(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如太阳能的同化、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对污染物的吸收、贮藏养分等。草地资源服务是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基础的,并与经济体系、社会系统相结合,构成泛食物链,即生态链,在生态链流动过程中通过市场体现其价值。
1.有机物质生产
利用太阳能,将无机化合物,如CO2、H2O等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它支撑着整个生命系统,是所有消费者(包括人类)及还原者的食物基础。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物质中只有一小部分(约10%)为人类所利用,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或生活必需品,其余大部分却支撑着整个生物界,为所有的动物、异氧微生物提供食物和生活场所。
2.水土保持
草地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草原植物根系发达,能深深地植入土壤中,牢牢地将土壤固定。研究表明,如果土地植被稀疏,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就会出现风水蚀,使土地废弃,泥沙淤积,同时带走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各类营养物质。根据有关资料,在大雨状态下草原可减少泥土冲刷量的75%-78%。
3.涵养水源功能
截留降水、涵养水分功能。完好的天然草地不仅具有截留降水的功能,而且比空旷裸地有较高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对调控径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测定,相同的气候条件下草地土壤含水量较裸地高出90%以上。
4.净化环境
草地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提供净化污染这项生态服务,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氢等许多有害气体,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草地还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粉尘等污染物,消除噪音,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
5.营养循环
在草原植被的土壤表层可形成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质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在盐碱地种草,能降低这些土地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增加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有量。草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循环,将环境中的营养元素归还土壤,也可以将营养元素以不同的形式输出生态系统,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
6.生物多样性
草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之一,草原上存在着大量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基因资源。
7.游憩休闲
草原视野开阔、宁静悠远、空气清新、芳草茵茵;草原上的数以千计的植物和动物物种以及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生态旅游特色,已成为生态旅游的理想目的地,为人类提供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非实物性生态服务。
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已有基本完整的体系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自然资源价值评估体系与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草原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类型,采用相应方法对其进行价值评估(见表1)。
其中: Vi:草地生态系统在i功能下的价值;Q:草原所保持的水土量;h:土地的保有面积;Y:草原的平均收益;m:土壤容重;Z:单位库容的工程费用;R%:土壤侵蚀流失的泥沙淤积于水库、江河、湖泊的百分比;P:各类化肥的销售价;Mi:第i种类型单位面积草原土壤中N、P、K的含量;Si:第i种类型草原的面积;Y%:纯N、P、K折算成化肥的比例;T:某一地区总降雨量;Ni:某一地区第i种草原覆盖率;Ri:第i种类型草原的降雨贮存量占草原区总降雨量的百分比;Ei:第i种草原单位面积年蒸发量;Ph:当地水价;Xi:第i种类型草原单位面积吸纳某物质的量;Pc:碳税的影子价格;W:我国治理某物质排放的平均费用;Mij:第i种单位面积草原上第j类元素的含有量;Pj:第j种元素在市场上的价格。
三、小结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草地资源价值的具体表现,在草原复合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自然资源价值、草地资源价值,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估,这将有利于将草地资源纳入市场体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草地资源优化配置结构,以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乔光华,王海春.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报.2004,(2):44~47.
[2]吴新民,潘根兴. 自然资源价值的形成与评价方法浅议. 经济地理.2003,23(3):323~326.
[3]罗丽艳.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思考-论劳动价值论中自然资源价值的缺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