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数字化语文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7 18:08: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化语文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数字化语文教学

篇(1)

所以,教学法一方面要把科学作为依据,一方面又要以艺术作为方式。数字化资源为课堂的艺术化提供了广阔丰富的内涵。

数字化资源提供大量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信息辅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数字化资源由于其具有界面丰富、形象逼真等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网上搜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学生在网上搜集、筛选、整合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高中语文新教材内容知识全面,其中有一部分是自然科学的说明文,语文教师和学生对这类知识了解甚少,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的由教师讲授,学生很难产生兴趣,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借助数字化资源,完成教学任务。

如《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师让学生自主搜集中国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学生整理完资料以后,在惊叹古人聪明才智的同时,也会对这些建筑之间风格的差异,结构的不同,布局的设置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拿出自己搜集整理充分的资料,积极主动地发言。一方面,课堂借助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产生了生成资源;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资料、共享资料,进行了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根据文本,通过自身实践,完成了自我知识的建构。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类似的篇目还有《宇宙的边疆》、《动物游戏之谜》等篇目,教师都可以由学生借助数字化资源研习课文。

二、实现课堂教学的“大语文教育观”

“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把师生从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致力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教育。

现行的教材虽然都是名家作品,但不能反映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全貌,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范畴扩大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

张考武生生说过:“将书中间接的生活与生活中直接的生活结合起来,书就活了;把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书就读出韵味了、读出深度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字化资源,以教材为“生发点”,让学生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

如《故都的秋》,教师课后给学生留下任务:完成一个作品,要求:1.搜索你心中最美的关于秋天的图片。2.配上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3.在图右下角附上自己的一句话。

学生们借助数字化资源,结合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每位同学都能找出自己心中的那个北国之秋,并配上自己喜欢的歌曲,最后,写出抒发内心感情的文字。有位同学的作品非常普通,却非常精彩。他选择了两张图片:一片玉米地和一个农家校园。配以蟋蟀鸣叫的声音,附在图下的两句话:秋天就是在自家土地里闻到玉米成熟的味道;秋天就是在自家院子里听到梧桐叶拥抱大地的声音。当他自己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念出这两句话之后,引起了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教师抓住教学契机,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提问:这两句感悟好在哪里?学生有的回答用了对偶的修辞,有的回答用了通感的修辞。有的回答不仅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写出了自己心中的秋天。

课堂反思:一方面,通过图片和音乐的共享,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另一方面,捕捉并利用了课堂生成资源和学生习作的反馈资源。还有一点: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教材经过学生的感悟才能灵动,只有学生与教材进行交流对话,教材才能生发出它的活力。而这两者之间的桥梁,就是学生的生活体验。

篇(2)

一、建设数字化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降低教师的工作量

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在数字化教学环境出现前,教师需要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文字来解释一些古诗词或其他教学要点,繁重的板书书写工作令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感到疲累。数字化教学环境出现后,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使用网页投影来替代部分板书教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教学任务量,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爱好新鲜事物的特点,在许多小学生眼中,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自己难以提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不主动参与教师的提问活动,从而无法有效地提升自身学习成绩。在数字化环境中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投放有趣的教学视频,在教导古诗词时为学生播放配乐朗诵视频,如此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此外,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的学生,能够利用电脑便捷地查询语文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目前,不少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电脑操作,许多小学也设有微机室,只要学生合理地利用计算机进行语文学习,则其学习成绩将获得大大提高。

二、教师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上看,我国小学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不重视在课前进行教材预习、课后进行自主复习。数字化教学环境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里利用电脑进行教材预习、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将语文探究题目投影至白板上,让学生们自由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

丰富多彩的信息化资料能够让学生重拾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遇到困惑后自主独立地思考,实在无法解决问题再上网搜索资料或者向周边同学及教师寻求帮助。

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情境教学法,事实表明,情境教学法的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相关教学情境,能够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的效果。在笔者的教学生涯中,曾经多次应用游戏情境教学法、生活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某次,笔者课堂上组织了一个游戏活动,让几名学生扮演教材文章中的人物,在游戏过程中,笔者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了多段音乐,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强的活力,十分活跃地还原了文章的故事情节,整节课的教学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小组合作学习法也是一类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某次,笔者将班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向每个小组抛出一个问题,要求各个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得出问题的答案。通常情况下,在确定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前,笔者会组织学生进入微机室上课,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搜寻资料,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答案。

3.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信息设施在小学语文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环境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利有弊,可以说数字化教学环境是一把“双刃剑”,身处数字化环境中的学生会逐渐依赖网络,过度依赖网络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另外,如果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设备而忽略了基本的板书教学,则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受到削弱。为此,教应当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时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合理控制学生在学校内的上网时间,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考而不是成为网络技术的“奴仆”,如此能有效发挥数字化环境对教学的积极效果。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6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教育云”、“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了数字化学习的推进,也增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不管是“班班通”还是“教育云”,都是数字化学习的体现,同时使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1 数字化学习与数字化学习资源

麻省理工学院尼葛洛庞蒂教授一直倡导利用数字化技术来促进社会生活转型。1996年,他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传统上的大众传播方式正演变成个人间的双向交流。这意味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娱乐――总之,人类的生活方式在信息化[1]。2000年6月,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TheCEOFormonEducationalTechnology)召开了第三次年会,年会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为主题,在年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理念,将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着重阐述了为实现数字技术整合于课程的目标,应构建适应21世纪需要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资源和方法[2]。

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认为“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2]”。他还指出: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上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数字化学化学习资源具有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可用于多层次探究、可操纵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数字化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的学习,它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多媒体电子读物、各种类型的网上资源、网上教程进行学习。与使用传统的教科书学习相比,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的特性[2]。

2 建构主义:数字化学习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不同于“行为主义”所主张的“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相互联结的过程”,建构主义倾向于认知活动及心灵发展会受个人先前的知识、周围文化环境、社会价值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建构主义主张“知识”是由个人心智所主动建构,经由与外在环境(社会、文化、语言、人际互动等)交互作用的历程而形成,个人会依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过去的经验,从与环境的互动中去同化、调适、组织以形成自己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理念可以应用于数字化学习,即知识是经由学习者主动学习、自我组织建构而成的体系。因此在教学策略上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者应居于辅导而非主导的地位,由学习者主动选择学习的标的及决定学习的进程。数字化学习资源比较好的满足了这一需求,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学,注重提升学习兴趣;学习者通过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可以随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学习。

3 数字化学习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综合马维和[3]、杜慧敏[4]等研究者的成果,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可以通过积极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建设与共享等途径。

3.1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

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了教师提供信息化、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实现了传统教学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同时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情况,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备课。教师备课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合作完成,制作教案、教学课件及其他视听资料。备课后,可将资源存储在服务器上或上传到个人网站,上课时,利用“班班通”系统,通过教室内的计算机,在服务器上或个人网站调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上课。在讲解课文时,有效的使用视听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字化学习资源中课件或其他素材可随时调用,方便快捷。如讲解《乌鸦喝水》一文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调用《乌鸦喝水》的flas片,通过播放动画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提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乌鸦”,动画中随着石子越来越多,可以清晰展示出水位“渐渐升高”的过程,反映出乌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建设与共享

开放的数字化资源是整个数字化学习的核心。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以便捷的方式学习任何课程。同时,数字化资源也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者。以“百度文库”为例,“百度文库”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数字化资源的网络平台。它是开放的、无障碍的。该文库“教育专区”中有个“课件专区”,教师可以从“课件专区”下载涵盖所有教学内容的课件资源。例如,输入“乌鸦喝水”几个字进行检索,可以得到760个检索结果,包括各种课件和教学设计。可见,每位教师都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平台的建设者,同时也是使用者。开放、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给语文教学带来极大的帮助,有利于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共享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化学习,为推动学习型社会、无障碍社会的建设,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4 结语

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如今的新媒体时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有效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才能发挥数字化功能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美]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3]马维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8(12),30-31.

[4]杜慧敏.语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9(10):68-69.

[5]雷静,赵勇,保罗・康威.1:1数字学习的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19-24.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01-01

多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的进行改革,情境教学法被广泛的应用。新时代下的情境教学方式需要配合应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各种优势,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应用分析

情境教学模式已经被初中老师广泛的应用到课堂中,成为关键的教学理论之一。情境教学的相关研究比较广泛。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课程改革的落实应用,情境教学的应用更加广泛。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结合的基础上,很多的语文老师选择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进行情境的创设。所谓情境教学不但依靠几张图片或某一段视频,需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借助老师语言描绘,提升情境的鲜明性,起到导向型的作用,带动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情境中。

2.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基本的媒介,利用数字化处理后的教学材料保证在网路环境下运行,包括多媒体、网站、视频、音频、投影、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多种。和传统的教学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别,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融合,构建出信息量高、内容丰富、连贯、直观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交流平台,提高学生注意力和积极性。

3.应用优势

3.1 活跃教学氛围。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影响和限制,情绪不稳定,同学不愿意加入到课程互动中,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互动较少。数字化教学资源由于信息量高、直观性好、演示性高等优势,构建优良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3.2 提高教学效率。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教学情境,学生会形成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借助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内容、时代背景、人物特点、教学情节的兴趣,带动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分析、理解,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3.3 激发主体兴趣。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的构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激感、培养语言感受,深入的创新。人类已经步入到信息时代,学生们接受到不同信息的途径更加的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情境教学法和数字化资源的配合,在触觉、听觉、视觉上带动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兴趣程度。

4.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情境形式化。情境构建过程中需要保证和语文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认识到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过程。情境设计中需要考虑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避免形式化严重问题。

4.2 问题情境无用化。情境教学建立后老师会配合提出一些问题,问题内容保证有效性,避免形式化,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感受到真情实感,避免情境的空洞。

5.结合的方式

5.1 利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集中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过分强制性的要求学生,避免引起学生的厌烦和疲劳。老师潜移默化的调动学生注意力,发挥数字化资源的丰富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借助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主动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5.2 发挥数字化资源的形象性。经过多年的研究分析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学习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实施中,很多的内容是具有重复性的,学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厌烦心理,特别是写作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低。老师应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营造出实际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适度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带动学生跟随设计好的教学环节逐步进行。

5.3 利用多样性。老师借助不同的数字化资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打破常规的形态,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利用数字化资源设计微课内容,微课制作保证精炼性,美观性和使用性。微课语言通俗易懂,和学生认识水平保持一致性。资源内容要包含声音,利用文字,符号,图片,颜色,动画多方面合理的搭配。设计要结合书本知识的重点,画面要简单大方,无关的内容不应出现,总体环境背景应该安静。

6.数字化资源选择的依据

选择教学资源应该满足预期教学目标的需求标准,情境创设之前对于教学目标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部分抽象性较高、理论性知识多的课程,应用音响、投影、多媒体课件帮助建立情境,对于过程和现场进行充分的模拟,将原文的语文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内容;教学内容比较枯燥的状况下,老师应该选择动画、电影、视频等具有新奇性、趣味性、动态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探究性意义的课程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引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供教学资源,将视频作为主体,学生应用软件工具,学习相关内容,课堂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解答自学过程中发现疑点,相互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应用的优势。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老师须提高重视程度,在语文教学课程积极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建优质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40-02

1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以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持,以数字学习资源为基础,通过网络开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的教育方式,又称为网络化学习或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突破了时空与地域的限制,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场所,借助网络进入数字虚拟学校进行学习,使学习者不再局限于学校和家庭。

全球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又称为1:1数字化学习)的概念最初是在2002年由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学者略特・梭罗维(Elliot Soloway)和北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凯斯・诺里斯(Cathie Norris)共同提出的,是让所有学生起码都有一种数字化计算设备[1]。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特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将教学中的若干台计算机及相关的多媒体设备互联,构建成小型的网络教学环境,而且所有学生都拥有一台计算机,可以随时进行网络在线学习[2]。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具有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使用专门的数字化设备去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课程掌握程度、思维方式等学习进度指标,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一对一数字化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构建不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教师也以新思维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进行新的思考和改革,鼓励和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社会化的协作学习,促进传统教与学方式进行改变。

下面以小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与交互写作、阅读素养的培养为例,论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与交互写作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借助各类媒体找到更多相关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掌握更多获得知识的学习途径,提高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类媒体,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新的数字化教学方案,其中可以将课本知识与合适的图画进行融合,进而架构出数字化环境下的学生阅读和写作教学策略。这种环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的涵义,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网络写作平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写作,促进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中,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拥有数字设备,只需给他们提供所需的数字学习资源,他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学活动。许多学校搭建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网络学习平台,给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列出适合的阅读清单(包括电子书目与纸质书籍),还设立了教师电子文件档案,主要记录教学中师生的情况,帮助师生在分析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内省、自我改进以及自我发展。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给每个班级都配备一个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和学生能在平台上进行学习交流。在平台上,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将阅读内容进行层次划分,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学生可以看完文章后,自己写文章,自由命题。教师在平台上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提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倡导他们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与成果,实现学习能力共同提升。低年级主要学习字词,用所学的字词造句子;中年级写一小片段文章;高年级学习的知识多,要求写出学生个性化的观点与思想。

同时,鼓励学生建立个人学习平台,如百度文库、360个人图书馆等,平台还要凸显学生的独特个性。针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可以进行个案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帮助学生有效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教师基于各年龄阶段的写作要求,改变传统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技术,获取有效的视频、音频资料,创设生动有趣的音视频学习情境,扩展阅读和写作演练的途径,增强读写的学习效果。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能提供丰富的语文学习内容,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阅读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熏陶学生,提升情操,感染学生的言行举止,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课外阅读和交互写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给学生语文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

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运用一种新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丰富化,呈现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还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在课堂中的运用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和外界的联系,接触最新的学习资源,阅读最新的学习材料。它提供了海量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基本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给全体师生提供了一个同步交流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内容。平台能够将学习中的问题和信息实时反馈,教师可以迅速地知道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将学校与家庭联系在一起,形成联动学习共同体,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以及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提高其阅读素养。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中,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培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低阶段(1~3年级)、高阶段(4~6年级)。运用数字设备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等几方面分析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应用。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较大的依赖性,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学习。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多读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以及童谣、儿歌、诗词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励学生独立阅读材料,特别是进行拓展性阅读。阅读习惯对语文学习很重要,要从小培养学生,使其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运用电子设备阅读,更应该注意。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坐姿,每日使用电子设备阅读学习,至少学习10分钟,但也不能过长。教师指引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学习资源,扩充文本内容。语文注重拼音的拼写,可以通过听、说、读、写来学习。学生要学会默读和精读,结合文章语境,了解语句意思。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语句意思,通过朗诵童话故事、古诗词等材料,可以对其进行联想,体会其中表达的感情,感受语句的美妙。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在班级网络学习平台上发表简单的个人学习感想;也可以对所掌握的文章进行复述,表述出它的主要意思;利用课外时间,在班级网络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并交流学习心得。

4~6年级的学生渴望接触更广泛的学习资源,阅读各种类型的材料,而且阅读形式也由接受性向探究性转变,开始尝试探究性阅读。学生能够利用网络主动搜索、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并且每天进行电子阅读,学习时间至少20分钟。一对一数字学习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快速阅读和联想的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文章的写作方式,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带着目标进行阅读,掌握资料的核心,有依据地搜集信息,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对文本内容和形式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能欣赏文本的精妙之处。

3 结语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构建的学科课堂教学、课外学习阅读素养培养的模式,较好地实现了教与学两种方式的融合,对目前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中遇到的基本问题也进行了解决,督促学生有效提升阅读素养,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可以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了解和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还培养了学生搜索、收集资源和协作学习的习惯,训练了学生搜集、选择、整合及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篇(6)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26-02

信息技术,是指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的技术,一般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四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功能巨大。在枯燥的语言文字教学中适时地引进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可以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信息技术在语言文字学习中的优势

(一)提供丰富的语言教学信息

计算机惊人的存储能力使它在教学中能轻松地提供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各类型的教学资料,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易解决的问题,也是投影、录像等传统电教媒体无法轻易实现的。比如像歇后语、成语类的语言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准备的材料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多媒体和网络却能完全能满足课堂学习的需要。

(二)实现方便的语言教学操作

信息技术智能化程度高,教学操作非常方便,所有的操作都集中于一个鼠标和一个键盘上,教师只要轻点鼠标,或者敲敲键既可实现各种操作。如果是引入了交互式白版,操作更简单,靠手指触摸或一支神奇的电子笔就行。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汉字真奇妙》,我试着建立了一个以“神奇的汉字”为专题的网站,将有关的汉字知识和各类趣味练习题做成网页,学生可以方便地点击阅读或做题。

(三)集成多样化的语言教学资源

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首先,计算机可以利用各种设备将传统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如采集的录像、录制的音频、课文的插图、等等。其次,在各种软件的支持下,教师可以自由地对影像、音频、照片、图片、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软件对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课件。

(四)开展交互式的语言教学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机等电教媒体只能进行单向交流,即从发送者到接受者的单方面流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实现了人机对话、双向交流,且突破了一般媒体的限制,使学习者和计算机之间能进行积极而频繁的信息交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新颖、高效、便利的教学和交流方式。如教师制作的交互性作业,在学生完成后立刻告知是对还是错;在阅读电子文章后,学生马上可以发表评论;在完成电子作业后,可以通过局域网和课堂上任何一个同学进行实时地交流和信息交换。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语言文字的基本策略

(一)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具体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知觉开始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根据运用信息技术再现学生从未见过的物体,再现学生从未听过的声音,再现学生未曾见过的场景,让抽象的符号直观化,陌生的语言形象化,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鲜明可感的表象,可有效加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快对语言文字的熟悉度,同时降低学习难度。这种基于直观的学习会让学生觉得比较轻松、愉快,甚至对学习新知识充满期待。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为例,在指导学生学习 “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一组词语时,我在教会学生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说说看到这些词语想到了怎样的情景,接着播放有关录像和图片,呈现一些典型的场面,再出示相关的填空题,让学生用上其中的成语描述看到的场景。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欢乐气氛中,在人们喜悦的笑脸、奔放的舞蹈、愉悦的动作上,较好地理解了四个词语的意义,感觉到了词语的情感色彩,也弥补了因年龄小,阅历浅而造成的认识上的不足或缺失,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认识着世界。

(二)创设生动情景,化枯燥为有趣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语言文字整合,正是为了创设适宜的情景,激活儿童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信息技术创设的情景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画面再现情景、用音乐渲染情景”,声、画、语言、文字等相互结合构建的立体情景,用动画软件制作的游戏性情景等,使单调、枯燥的语言学习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审美活动。如《瀑布》一课教学,首先让学生观看录象,明白“瀑布就是湍急的水流从陡峭的山崖上落下来所形成的水流。”学生初步感知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播放瀑布声音的录象,配以生动的朗读,学生理解了“浪涌岸滩,风吹松林”的意境。诗句最后说“如烟、如雾、如尘”,学生很难把瀑布眼“烟”、“雾”、“尘”联系起来,再看录象,一下子便感受到水珠被风吹散开来时,像烟那样的轻柔、像雾那样的朦胧、像尘那样的飘渺!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让声、光、色、同时并举,刺激感官、诱发思维、丰富想象,最后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比喻句知识,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诗的意境。这样,既进行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又加强了语言能力培养。

(三)突破教学难点,化复杂为简单

在语言文字教学中,教师不时遭遇到无法讲解清楚,又苦于找不到合适媒体解决的尴尬情形。如今,教师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突破了诸多语言文字教学的难点。举例来说,汉字的构造方式共六种,象形字是其中一种。学习这类字,比如“日”、“火”、“安”等字,要求学生能大体了解演变过程,了解祖国汉字的演变知识,感受象形字的韵味美。通常的教学是教师作一个静态的展示,而我在教学中则引入了信息技术,用Flash制作了一个动画短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象形字的演变全过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破壳而出”等动态词语,由于学生在认知上的限制,教师用语言解释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在教学时,我试着播放一段小鸡顶裂蛋壳,探出脑袋的动画,在学生开心欣赏后要求用文中一个词语来描述,由此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该词语。

(四)构建自主学习环境,化被动为主动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功能特殊,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为个性化的自我学习提供了优良的平台。教师应根据其技术优势,结合语言学习内容的特点,灵活地构建新型的自主活动环境,解放自己,尽可能地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给予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教学谚语,我在课前制作一个简单的专题网,围绕谚语主题,分成“谚语的概念、谚语的种类、谚语小练习”等几个版块,让学生自主学习,读一读谚语的定义,说一说谚语的种类,做一做谚语的练习。而我则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讨论活动,点拨不明白之处,理解偏差之处、疑惑之处等,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性学习中认识谚语的特点,积累尽量多的谚语,并能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熟练运用。

三、在语言文字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注意点

(一)体现信息技术运用的灵活性

用“活”信息技术技术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门学科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各门学科运用信息技术既有共性的地方,也独具个性之处。教师要根据语言文字的特点、规律,创造性地迁移各种信息技术,用好、用巧。二是信息技术纷繁复杂,且在不断发展,推陈出新,让我们不免产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里的应用较之其他领域总是相对滞后。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视觉,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出现,以及还未被引进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积极尝试,大胆研究,探索出信息技术和语言文字教学整合的新方式。

(二)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适切性

信息技术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参与到信息的接收中,有助于提高新知识的接受率和理解度,有助于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有助于课堂教学信息的有效调控和快速反馈。以上优势要得以充分体现,在运用过程中就必须关注适切性问题,包括整合的方式、选择的技术、运用的时机、把握用的“度”,等等。其中要注意的是不要滥用,良好语感的形成还有赖于比较、涵咏、想象等方法,过分依赖图片和影像,只会使得学生的语感停留在浅层。

(三)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信息技术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媒体,它还是师生的交流工具、协作工具、学习的平台等,被人们视为教育领域的革命。扬其长,避其短,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语言文字的教学,达到“1+1>2”的效果,是信息技术与语言文字教学整合的追求,也是需要我们长期深入实践去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既不要随意地夸大其功能,也不要漠视其作用,而是应科学地对待,积极地应用,在扎扎实实地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在严谨细致地理性分析中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问题析解.中国教育学刊,2009(09).

[2]李艺,殷雅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化问题.教育研究, 2001(10).

篇(7)

二、苏北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

1.加大投入,重视包括软、硬件在内的综合建设。在宏观层面上,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明确分配到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比重,规定其中用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比重;成立负责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职能部门,要有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在硬件建设上采用相关各方分担的方式,中心资源库以及必要的公共设施全部由公共财政买单,网络的建设和运行费由县市教育局承担;制定系统的奖励和补助措施,在苏北农村中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通识课,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2.提高教师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在信息社会中,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速,对教师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掌握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信息化社会对教师职业提出的新要求,除了要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2]。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减免与教学关联不大甚至是无关的工作,使教师能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学习并掌握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鼓励教师参与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建立奖惩制度,对获取或做出一定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字资源的利用热情。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如远程教育培训、以县为单位的“扇形结构”培训、教师“参与式”培训、学校内部培训等。只有立足实际,结合传统的资源,教师能合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有机整合,才能发挥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苏北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增强教育资源数字化的意识和应用理念,要改变认识,正确认识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作用与地位,认识到校长的关键地位和作用,要自己带头使用ppt、参与网络教学和在线答疑等。要主动谋划、规划好学校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教育资源数字化需要做好长期规划,形成规范化的制度,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的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农村中小学校长,要从总体上思考与制定学校的规划,要结合学校的特点与条件,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的规划,提出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范畴和建设路径,比如学校软硬件资源配置、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专兼职人员、管理机制建设、优质资源的具体应用推进等。要明确规划的建设目标和标志性建设成果,要积极倡导教育资源数字化,对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制作个人的教学资料并使之数字化的教师要予以表扬和鼓励,让参与开发、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教师有一种成就感。要制定一系列可行的激励措施吸引校内的各方资源支撑教学资源数字化,推动教师走出个人狭隘的小天地,以一种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革新的全校大气氛中去。

篇(8)

    一、提供感性形象,理解文字概念

    人类的认知活动是有一定过程的,正如列宁所说,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学生认识和掌握概念通常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过程。感知是掌握概念的开始,书本上往往是 以文字形式描述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感性形象,架起“生动的直 观”到“抽象的思维”的桥梁,促使他们全面正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讲解“三角形”的概念,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理解“围成”的含义,我除了从正面让他们观察不同 形状、大小的三角形外,又提供了反面的感性形象:

    附图{图}

    图(1)还有一个缺口,没有全“围”起来;图(2)围的方法不对,三条线段没有首尾相连;图(3)三条 线段没有“围”起来, 都有缺口。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

    二、呈现描述载体,总结定律、法则

    新教材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发挥主体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家第斯多 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心理学家鲁宾斯坦也指出:“任 何思维,不论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总结法则,在这过程中提供丰富具体的物质载体,作为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例证。

    例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通过以下三个等式:

    (5×4)×2=5×(4×2)

    (15×4)×10=15×(4×10)

    (125×8)×5=125×(8×5)

    引导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1)都是三个数相乘;(2)左边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 ;右边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3)乘积相等。 把这三个特点稍加组织和整理,就是 书上的“乘法结合律”。若是忽视了学生自己发现的过程,不但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死记这个结论也会事倍 功半。

    同样,在归纳法则的过程中,呈现描述载体也是必需的。在归纳计算法则时,师生可以共同回忆例题的计 算过程,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计算时,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怎么做?第三步再怎么办?……有了具体 的实例和实践过程作描述的载体,学生往往能水到渠成地总结法则。学生抽象概括水平较低的时候,进行上位 学习时要重视下位材料的提供,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三、开展复述训练,理清思维过程

    大纲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教师要重视学 生的复述练习,紧密结合教材,巧妙加以指点,帮助学生把思维内部的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化“意会” 为“言传”。

    8 15 7 1 1

    例如:计算─×[─+(─-─)÷─]。完成后要求学生复述:

    9 16 16 4 2

    这道题有小括号、中括号、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

    7 1 1

    ─-─,得到的差再除以─,第三步算中括号中的加法,得出的和去乘

    16 4 2

    8

    ─。这样把计算时审题分析的过程梳理了一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9

    ,提高计算正确率,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文字题的分析能力,一石三鸟,何乐不为?

    四、生成正确的语感,发掘题意的内涵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 过程”。语文教学非常强调阅读中的语感,数学学科的一些文字题、应用题的文字叙述也同样需要学生生成正 确的语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达到对语言文字和题意的领悟与把握。

    例如,这样一道应用题:“发电厂现在每天烧煤13.2吨,比原来节约1.2吨,现在烧300天的煤原来只能烧 多少天?”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列式:300÷(13.2+1.2)。显然这些学生“读”的功夫不到家,没有正确的 语感,从而曲解题意。题目中的“300”是现在烧煤的天数, 应把“烧300天的煤”作为一个完整的词组,列式 是13.2×300÷(13.2+1.2)。

篇(9)

经过充实有效的预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是带着已知去寻求未知。这个时候,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舞台上的智者”,而是“旅途中的向导”。在这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时代,教师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地讲述,而应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任务单来驱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你想探究什么?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还有什么疑问?”这些问题的探讨交流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技术的支撑在小组内实现了知识的推送、交换、分析,思维火花的碰撞开出了更多智慧之花。如在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一课教学中,学生围绕以下几个任务展开学习研究:

1.查一查。利用百度搜索,查一查还有哪些世界名城?它的雅号的由来是什么?

2.说一说。用一句话介绍你最喜欢的世界名城,并和小组成员交流。

3.分享。把组内最好的或是最喜欢的城市介绍发到QQ群,推荐给大家。教师在任务单中对于学习方法和途径引导得当,学生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兴致盎然地展开学习活动。数字化环境创设的无限的知识空间,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如虎添翼的效果。

二、课后拓展——新环境引发新交流

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学生走出课堂并不代表着学习的终止,他们还要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在丰富的资源世界里满足探究的欲望。一份课后拓展探究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1.激趣,在聊天中分享。班级群空间是学生交流探讨不可或缺的一个场所,课堂上精彩的瞬间、疑难问题的研讨,都会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因此,教师也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去留心学生探索知识的轨迹,梳理其中的闪光点,从而获得布置探究任务的灵感。如在教学口语交际《世界名城》时,我原本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任务:我们的家乡常州,同样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作为常州人,你准备怎样来介绍常州?围绕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自主研究,把相关介绍文字和图片制作成PPT与大家共享。但后来,我在班级群里发现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并不是常州,而是巧克力城等世界上一些奇特的城市,可能是家乡对他们来说过于熟悉,缺乏吸引力。所以,我立即调整自己的“拓展单”,将其改为:继续探寻家乡常州或是其他感兴趣城市的独特魅力,围绕特点介绍清楚,形成一份份各具特色的调查报告,并制作成PPT和文本稿进行课堂展示。这样,学生自主探究的范围就更广了,在兴趣的驱动下,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篇(10)

二、建设目标

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全校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三、建设内容

(一)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使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具体包括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网络教学系统建设三部分。

1.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学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建成集素材、教学课件、试题库、常用软件等为一体的,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教学核心资源库,与行业企业联合研发的多媒体课件,建成包含4个重点建设专业在内的9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此项任务和内容具体见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建设方案。同时继续加强馆藏图书、电子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库建设。争取到20xx年重点建设专业的课程均有一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2.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互动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有临时交换文件夹(用于教师临时存储资料,交换资料,可删可增,权限公开。每位教职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教师之间存取、交换资料,临时放上课用素材,课件等,作用大,是老师们用的最多的平台之一)、个人资料文件夹(用于教师个人保存一些个人的资料)、校迅通(学校通知、公告、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无纸化管理)等功能。

3.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争取到20xx年底建成网络教学平台,包括网络课堂教学、仿真实训、选修课堂、学生作业、学生评价、成绩管理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数字化教学,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创新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管理平台建设

学校利用学分制系统及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对全校的所有师生的教学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包括有教师任课、学生信息、学分成绩等一系列信息的网络化查询服务,真正做到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三)数字化校园办公系统建设

逐步建立完善的办公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内办公数字化,提高办公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办公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服务学校各部门,而且可以借助教育局系统的办公网络直接为教育局有关部门提供服务。

四、资源库建设的初步成效

在学校资源库建设领导组的领导统筹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添置了独立的资源库服务器,配齐所有教师电脑,所有教室配备电教平台,购买了部分多媒体素材,提供了一些教学资源的下载服务等。

(二)采用各种方式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现代化教学意识得到了加强。

(三)学科动态资源和学生作品已初具规模。教师的电教作品在上级举办的各类评比中有多个获奖。

(四)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尝到了应用资源库上课的甜头,更激发了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

五、保障机制

(一)制度保障。制订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章制度,明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范、意义和责任。健全调整各项考核、分配和奖励制度,做到导向正确、政策透明、及时兑现、适时调整。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和改革,不断完善我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完善健全现有的监控机制,做到师生参与、专兼结合、内外联动、赏罚分明,使项目建设质量实现最大化。

(二)组织保障。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以学校信息中心负责人为责任人的工作小组。做到职责分明,实行职责责任制,各司其职,统一指挥,做到信息畅通、运转协调、统筹兼顾,实现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

责任校领导:z

责任人:z

篇(11)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远历史,在这历史的星河中不断发生着巨大变迁,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凝聚着无数祖先前辈的智慧与经验,传统的乡土文化便是经由不断地演变、不断地传承而发展至今的,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是自然与人类的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对于人们人格的熏陶和情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将乡土文化资源充分的利用,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一、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一)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

美术作为一门优雅的艺术,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操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等,激发人们的灵感,让人们表达丰富的内心情感,将美与情感同时结合并且表现出来,它高于生活,但同时它也源于生活。传统的乡土文化资源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其中包括建筑、饮食、手工等多方位的元素,可以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乡土资源,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利用身边简单朴实的素材,激发无限的想象空间,将现代与传统跨时代的联系起来。

(二)对小学美术教学产生的意义

陈旧的、局限的教学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小学美术教学,趋于改变或者逐步接近淘汰的边缘,小学美术教学不是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是要大胆使用强烈的色彩来表达内心情感,敢于挑战创新不受制约,敢于质疑权威。怎样的合理取材,巧妙地将自然与艺术、人文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就需要合理有效的利用乡土文化,就地取材,科学有效的使用本地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起到宣传保护的作用,同时也是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内涵的契机。

(三)乡土文化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国家”没有国哪有家,经济全球化,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取代陈旧的生产生活工具,在生活不断方便、进步的今天,我们得到了很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城市的现代化,农村的城市化。人类在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变迁,逐渐对土地、对自然失去了原有的热爱,对家乡的认识也逐渐变淡,正向我国拥有众多民族一样,每个地区都有其特色的地区文化,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对民族的了解,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眷恋,对于民族的归属,乡土文化不仅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同时也是民族传承的钥匙。

二、对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融合的建议

(一)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的改革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这是历史年代的沉积,现在的教育属于“全国化”教育,忽视了原本属于该地区的特色文化,每个地区的地区差异,教师应当在新时期课改的条件下改变对于陈旧的传统课本的依赖,将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合理利用,使其内容更加的丰富化、多元化,将教学的课程架构不断地完善,也可以引进吸收其他地区的乡土文化,将其带入到课堂当中。与此同时也要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发的投入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之中,也可以让学生合作调查,共同探寻,让学生得到锻炼,也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二)实践不仅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除了检验真理以外,还是知识探索的重要途径,在课本教学之外,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丰富的乡土文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手工艺品的制造,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也可以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场所,与传统的手工艺人或者老一辈的艺术家交流沟通,吸收经验,开阔视野,也可以让学生组织小队,搜集传统的民间故事和趣事,在课堂上用画画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体验、观察、想象来绘制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探知欲和积极性。

(三)以“学”为本

美术教学的重点在于育人,以“学”为本的“学”指的并不仅仅是学习,还包含了学生。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地,美术教学不是单纯的要求学生学会美术,而是要从“心”出发,立足学生的根本,要让学生喜欢美术,喜欢接近自然,愿意去了解乡土文化,不是将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全部利用,更多的还是要筛选适合学生的,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灵活多变的将美术与乡土文化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愿意去探索、发现乡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在这期间放飞心灵,得到升华。

三、结语

乡土文化浓缩的是无数先辈的生活印记,蕴含着祖先的智慧以及民族的灵魂,乡土文化资源应当受到保护和弘扬,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这道美味珍秀中只有不断地交织不断地融合,才能让小学美术教学更加的美味,让学生体验到博大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小学美术教学充分融合乡土文化资源,并在其中得到活力与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