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分析诗词的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分类号B841.4
DOI:10.16842/ki.issn2095-5588.2016.08.0011引言
在行为矫正领域,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偏离常态并给他人或者自己的身体、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危害甚至危险的行为(昝飞, 谢奥琳, 2007)。在积极行为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更倾向于用“挑战”这一名称来指代问题行为。Emerson(2005)认为,挑战就是行为的强度、频率或者持续的时间偏离社会常态,使得个体或者他人的身体安全处于严重危险之中的行为,或者是可能严重限制、剥夺个体接触日常社区设施的行为。
人们的行为都具有功能性,即使是挑战也有其功能。行为的功能就是行为服务的目的或原因,比如,小明在课堂上大声叫嚷是为了获得老师的关注。而当干预方法与挑战的功能一致时,效果最佳。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 简称FA)是确定挑战功能的一种方法,在实证研究中已经受到极大关注(Hanley, Iwata, & Mccord, 2003)。功能分析分为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 analysis)和实验性分析 (experimental analysis)两部分(Kratochwill & McGivern, 1996)。描述性分析包括功能访谈与自然情境下的直接观察;实验性分析是操纵不同的实验情境,对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如经典功能分析(Traditional Functional Analysis, 简称TFA)、分散试次功能分析(DiscreteTrial Functional Analysis, 简称DTFA)。行为功能实质上就是行为与环境事件的关系,而实验性分析则通过对环境变量的操纵来确定行为的功能。
1982年,Iwata等人发表的具有里程碑作用的实证性研究论文首次采用经典功能分析程序来鉴定9名发展障碍儿童的自伤行为的功能。结果表明,基于功能分析结果的干预比随意选择的治疗方法更为有效。然而,这种程序较为冗长,需要密集的劳动力和时间,且一些一线人员(如教师和特殊教育工作者)很难掌握这门技术,所以在应用情境的实施和推广上遇到了阻碍(Iwata, Dorsey, Slifer, Bauman, & Richman, 1982)。
为适应更多类型的挑战和应用情境,在过去的30年间,功能分析程序的变式在不断地发展并被评估。这些变式包括回合长度的修改(Mueller, Nkosi, & Hine, 2011)、条件的修改(Rispoli, Camargo, Machalicek, Lang, & Sigafoos, 2013a)、情境的变换(Lang, Davis, Oeilly, Machalicek, Rispoli, Sigafoos, et al., 2010)、实施者的变换(ThomasonSassi, Iwata, & Fritz, 2013)和前量的修改(Fahmie, Iwata, Harper, & Querim, 2013)。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探讨经典功能分析程序的另一种变式,即把评估条件构建到单个试次里,然后这些试次由实施者分散在日常生活中,这个程序被称为分散试次功能分析,也可叫作基于试次功能分析(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is)(Sigafoos & Saggers, 1995)。如同TFA一样,在DTFA中,前事(antecedents)和后果(consequences)都被系统地操纵,但这些操纵会嵌入到被试日常生活的情境中。
DTFA近几年在研究中越来越受大家欢迎,与之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其操作方便又不失严格的评估特点正好符合应用情境的需要,因而受到大量临床实践者的关注。通过采用一般的文献搜索手段,目前未找到国内有关分散试次的研究和实践。DTFA出于TFA,又不同于TFA,下面将在与TFA的比较中介绍DTFA的特点和优势。
21TFA的具体操作
在TFA中,研究者把模拟的情境放置在回合里,并以事先规定的程序重复地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情境,从而确定行为的功能。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具体界定靶行为。对靶行为下一个可观察、可量化的操作定义,是实施所有功能分析首要且必需的环节。
第二步,因变量的测量。常用事件记录和时距记录两种方法来收集行为数据,之后转换为靶行为发生的次数或靶行为发生时距数的百分比。
第三步,收集描述性分析资料。可通过访谈、功能评估量表和直接观察这三种手段在较短时间内收集与靶行为有关的信息。
第四,评估喜爱物。此步为可选环节,即研究者若选择了得到实物条件,则需在第五步之前鉴定被试的喜爱物。可通过观察法、问卷法和有限选择法确定喜爱物(黄伟合,贺荟中,2013)。在随后的得到实物条件中,可通过给予和移除喜爱物来观察靶行为是否发生。
第五步,设置评估条件。TFA最初的程序包含4个条件:(1)关注(Attention),旨在评估靶行为是否由正强化即关注的形式维持;(2)任务要求(Demand或Escape),旨在评估靶行为是否由负强化即逃离厌恶的任务或要求的形式维持;(3)独自一人(Alone或Ignore),旨在评估靶行为是否由自我强化维持;(4)自由游戏(Play),为控制条件。经后续的发展,又增加了一个实验条件――得到实物(Tangible),即评估靶行为是否由喜爱的实物(如食物、玩具)而维持,也是一种正强化功能。条件的具体设置可详见相关书籍(黄伟合, 贺荟中, 2013; 昝飞, 2013)。
第六步,实施评估。研究者需选取一个房间作为评估点。评估一般每天安排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小时,其中又被分为4个为时15分钟的回合,来分别测试4种不同的条件,每个条件评估10次(黄伟合, 贺荟中, 2013)。
第七步,分析评估数据。根据收集数据的类型,绘制成曲线图或柱状图。分析图表资料时,主要进行几类条件间的比较,详见相关书籍(杜正治, 2006)。
22DTFA的具体操作
DTFA最先由Sigafoos和Saggers(1995)提出,它把TFA中的回合化为更简便的试次,分散在日常生活中。单个试次大多数会被分成测试阶段和控制阶段两个部分,测试阶段呈现建立操作,如不给被试关注,而控制阶段撤除建立操作,如给予被试关注,然后分析刺激事件对行为产生的影响(LaRue , Lenard, Weiss, Bamond, Palmieri, & Kelley, 2010)。换言之,DTFA由许多个试次组成,而试次又被分为测试和控制两个阶段,这些试次以正在进行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操纵特定的前事和后果,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具体界定靶行为。同TFA。
第二步,因变量的测量。常用时距记录法或时间抽样记录法来收集靶行为资料,之后转换成靶行为发生试次数的百分比。
第三步,收集描述性分析资料。同TFA。
第四步,评估喜爱物。在实施试次前应评估被试的喜爱物,找到有效的强化物。如在得到实物试次中可放置最喜爱的项目,控制试次中放置第二喜爱的项目;而最不喜爱的项目放置在关注试次里(Kodak, Fisher, Paden, & Dickes, 2013)。评估步骤同TFA。
第五步,设计试次程序。试次分为实验试次(关注、得到实物、任务和独自一人)和控制试次(自由游戏),实验试次又分为测试阶段和控制阶段两部分。依据上述资料,选择需评估的试次,并确定试次在何时何地嵌入进去。如,被试的父母和老师报告其经常因喜爱的玩具受到限制而发生靶行为,所以在游戏时间嵌入了得到实物试次(Kodak, Fisher, Paden, & Dickes, 2013)。
第六,实施程序。如若实施者非专业的行为分析师,则需在实施前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在如何培训方面,可借鉴现有的一些成果(Kunnavatana et al., 2013a, b; Lambert, Bloom, Kunnavatana, Collins, & Clay, 2013; Rispoli,Ninci, Burke, Zaini, Hatton, & Sanchez, 2015a, b)。单个试次的持续时间为1~6分钟,每个条件中包含的试次数为3~20次(Rispoli, 2014)。Kodak, Fisher, Paden和Dickes(2013)认为在评估期间进入到下一阶段的标准是,在这个阶段最后两个回合中测试和控制试次之间靶行为水平已产生差异,抑或在测试和控制试次中至少有3个回合有同样的靶行为水平。
第七,分析评估数据。以试次的类型为横坐标,挑战发生试次数的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成柱状图。分析图表资料时,主要进行试次内的比较和试次间的比较,详见相关书籍(杜正治, 2006)。
从两种行为分析的具体操作步骤中可以看出,DTFA与TFA的最关键区别在于第五步设置评估条件和第六步实施分析的过程。前者利用成对设计的方法把评估条件改编为试次的测试和控制阶段,并分散在生活中进行实施。
3DTFA与TFA相比,效果上无显著差异DTFA在操作上有所改变,那么它的行为分析效果又会如何呢?有研究者采用这两种范式对同一个被试进行功能分析,由此来比较它们分析效果的差异。如,Wallace和Knights(2003)的研究中,共3个被试,2个被试鉴定的行为功能完全一致,还有1个被试结果只是部分一致;LaRue等人(2010)的研究中,共5个被试,4个被试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还有1个被试由于挑战被多种功能控制,只有部分一致;Bloom等人(2011)的研究中,共10个被试,6个被试鉴定结果完全一致,1个被试部分一致,3个被试完全不一致。
这些结果表明,两种范式的分析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对于那些结果不一致的个案,可能是因为在TFA或DTFA中没有抓住相关的建立操作(Bloom, Iwata, Fritz, Roscoe, & Carreau, 2011; Rispoli, Davis, Goodwyn, & Camargo, 2013b)。这意味着由TFA改编而来的DTFA仍能有效地评估挑战的功能。
4DTFA与TFA相比,临床情境上更具生态性由于操作的设置不同,使得DTFA与TFA相比产生了以下四点独特优势,其中生态性是因操作不同而衍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第一,评估过程更分散、更简便。TFA整个过程平均需要花费6个半小时的时间,其中还不包括分析之前访谈所需时间、回合之间的间隔时间、训练人员所需时间(Iwata, Dorsey, Slifer, Bauman, & Richman, 1994);而DTFA创造性地把连续长时间收集数据的过程分为许多小的试次,分散在日常生活事件进程中。
第二,对实施者专业要求更低。为成功实施程序,对实施者专业程度要求之高也是TFA的一大弊处(Northup, Wacker, Sasso, Steege, Cigrand, Cook, & DeRaad, 1991);而DTFA可以由非专业一线人员(如父母或老师)操作,对实施者本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程度要求较低,大大突破了功能评估(Functinal Behavior Assessment, 简称FBA)需要专业人员实施的限制,这也是该程序的实施者大多数是教师的原因(Bloom, Lambert, Dayton, & Samaha, 2013; Kunnavatana et al., 2013a, b; Lambert, Bloom, & Irvin, 2012; LaRue et al., 2010; Rispol, Dawis, Goodwyn, & Camango, 2013b; Sigafoos & Saggers, 1995)。
第三,需要的资源更少。TFA经常需要额外的训练和资源,加之评估程序的繁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很多应用情境里都否定它的可行性(LaRue et al., 2010);而DTFA只需要最小限度的时间和劳动力,每个儿童少于两小时(Sigafoos & Saggers, 1995)。
第四,评估更具生态性。TFA人为模拟的操纵方式不同于自然环境下的操作方式,不一定会导致挑战的发生(Van Camp, Lerman, & Kelley, 2001),生态效度较差;而DTFA摆脱高控制的临床情境,与现实生活匹配更紧密,提供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日常生活中的可能性,从而更为容易地进入到教室和其他应用情境,生态效度较高。
5DTFA的生态性在临床实践中的展现DTFA生态性上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在实践应用中更具拓展性,如,从一般挑战拓展到高频高危行为,从特殊教育教室情境拓展到普通学校,从近程见面评估拓展到远程视频评估等。
TFA的研究和实践中,分析的挑战类型有很多,比如自伤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异食癖、不正当言语行为、刻板行为、发脾气行为以及潜逃行为等;但TFA可能对某些类型的挑战是不适用的,如高频发生的、伤己伤人的,或是那些除非制造更进一步的反应时机否则在一个回合里只发生一次的行为(ThomasonSass, Iwata, & Fritz, 2011)。相较而言,DTFA更为简洁,因重复的暴露而带来的影响也更少,所以,更加适用于高危或低频的挑战。
以往DTFA研究大多数都是在特殊教育教室情境实施的,被试都是特殊障碍儿童。然而,也有研究把范围拓展到普通学校,Austin, Groves Reynich和Francis(2015)对3名普通小学儿童的分心行为和大声叫嚷行为进行了功能分析。这是一个重要的延伸,越来越多发展中的儿童需要个性化的干预,而指向这个群体的功能分析却相对缺乏(Beavers, Iwata, & Lerman, 2013)。Austin等人(2005)指出,那些发展中的儿童可能对功能分析中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特别是当那些变化看起来不那么自然的时候。而DTFA的独特优势恰好能解决普通学校教师、父母作为实施者缺乏行为分析专业知识的一大难题,同时又能尽量地减少对被试日常生活的干扰。因此,未来更多的实践者可以将DTFA运用于不同的应用情境或是不同类型的挑战上。
此外,社工和教师在接受分散试次方法培训后的实践操作结果具有良好的保真度,与专业人员并无显著差异(Kunnavatana et al., 2013a, b; Lamber et al., 2013; Rispoli et al., 2015a, b),这为更进一步的远程指导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未来的研究者也可深入地探讨远程指导分散试次方法的保真度和有效性。虽然DTFA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提出,但真正开始发展却始于近五年。为指导最佳的实践,接下来以Sigafoos和Saggers(1995)的研究为例,直观地展现DTFA的实际操作情况。
Albert,12岁,被诊断为自闭症,且存在严重智力障碍,在一家自闭症学校接受康复。Albert表现出严重的攻击行为,包括打、推、咬、抓、掐、拉扯头发,向他人吐口水或扔东西。
研究者分别设置了关注、得到实物和任务要求三种试次。在连续5天里,每种试次类型实施20个试次,每天采取混合顺序各实施4个,共60个试次。这些试次分散在学校的课堂常规活动中,在吃点心时间嵌入试次去评估可能的得到实物功能;在做各种学业任务时嵌入试次去评估可能的逃避任务功能;在与老师一对一的情景时嵌入试次去评估可能的得到关注功能。单个试次时间为2分钟,每个阶段1分钟。如在任务要求试次中,测试阶段教师要求Albert完成学习任务,如若他不参与,每隔10s用言语或身体的方式进行引导,如此持续1分钟。如果在这1分钟内表现出攻击行为,教师停止任务,进入到控制阶段,观察他在下一个1分钟的行为表现。
试次的测试和控制阶段都应记录攻击行为出现与否,在所有试次结束后计算攻击行为发生试次数的百分比,并绘制柱状图(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Albert的行为功能是为了得到关注。
6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知,目前DTFA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三大主题(Austin, Groves, Reynish, & Francis, 2015):第一大主题是DTFA的验证,主要是比较DTFA与其他分析方法之间结果的一致性;第二大主题是处理DTFA对干预的有效性问题;第三大主题是评估教师和其他人员能被训练去掌握DTFA的程度。
DTFA为应用情境尤其是教室情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除了以上三大主题,还有一些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一,DTFA在分析不同类型的挑战时是否也能取得一致的效果,这点还未可知。分散试次研究大都集中于分析发展障碍(包括自闭症)或感官受损个体的挑战。Rispoli(2014)认为,虽然DTFA直观地假设这些程序对其他群体、其他类型的行为同样有效,但还是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核实这个假设,更重要的是,去确定任何可能有必要的,程序上的调整。
第二,DTFA在试次数量(范围:3~20次)和持续时间上(范围:1~6分钟)还没达成统一意见。试次的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有1分钟 (LaRue et al., 2010; McDonald, Moore, & Anderson, 2012; Rispoli et al., 2013b; Sigafoos & Meikle, 1996; Sigafoos & Saggers, 1995)、2分钟(Bloom et al., 2011, 2013; Kunnavatana et al., 2013a, b; Lambert et al., 2012)、3分钟(Schmidt, Drasgow, Halle, Martin, & Bliss, 2014),甚至还有30s(Kodak et al., 2013)。那么,每个试次至少要实施多长时间,一个条件至少要包含多少个试次才能如实地、有效地收集行为数据,程序上的标准化是未来研究的命题之一。
第三,大部分文献把实验试次分裂成两个阶段(控制和测试),但这些阶段顺序的不统一会带来潜在的问题。测试―控制序列可能会产生滞后效应,在控制阶段的评估中易产生假阳性结果,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地采用控制―测试序列,或者是拉大测试和控制条件之间的时间间隔(Rispoli, 2014)。
第四,国内研究奉行“拿来主义”的同时又要兼顾DTFA的本土化。通过文献搜索发现,目前国内只有部分研究使用功能分析方法来评估挑战(万蓓, 2007; 孙立双, 2008; 李艳, 2009; 杨娟, 朱宗顺, 曹漱芹, 2012; 谷昭丹, 2013; 肖君凤, 2015),而采用分散试次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还未见到。程序精简而功效不减的分散试次方法非常适合在教室情境或家庭环境中开展,这正好能解国内特殊教育师资严重缺乏的燃眉之急。然而,不同的文化规范会影响大人与儿童的互动过程,也会影响他们对儿童行为的期待(Lynch & Hanson, 2011)。比如,在一个环境里儿童的行为可能是适当的;相反,在另一个环境里也可能是破坏性或是不适当的。理解一个人的文化或语言背景对他们行为的影响,是执行一次周密的功能分析的一种手段(Hayes & Toarmino, 1995)。因此,未来的国内研究在借鉴外来研究成果的同时应探索更具中国特色的分散试次方法。
参考文献
杜正治(2006). 单一受试研究法. 台北: 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黄伟合, 贺荟中(2013). 功能评估――如何应对特殊需要学生的行为问题. 北京: 华夏出版社.
谷昭丹(2013). 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积极干预的个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
李艳(2009). 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积极干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
孙立双(2008). 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功能评估及干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
万蓓(2007). 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
肖君凤(2015). 积极行为支持对自闭症刻板行为的干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师范大学.
杨娟, 朱宗顺, 曹漱芹(2012). 基于功能评估的幼儿课堂离座行为个案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11, 18-24.
昝飞, 谢奥琳(2007).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 中国特殊教育, 5, 62-67.
昝飞(2013). 积极行为支持――基于功能评估的问题行为干预.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Austin, J. L., Groves, E. A., Reynish, L. C., & Francis, L. L.(2015). Validating 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es in mainstream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8, 1-15.
Beavers, G. A., Iwata, B. A., & Lerman, D. C. (2013).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problem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6, 1-21.
Bloom, S. E., Iwata, B. A., Fritz, J. N., Roscoe, E. M., & Carreau, A. B.(2011). Classroom application of a 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4, 19-32.
Bloom, S. E., Lambert, J. M., Dayton, E., & Samaha, A. L.(2013). Teacherconducted 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es as the basis for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6, 208-218.
Emerson, E.(2005).Challenging behavior: Analysis and intervention in people with severe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ahmie, T. A., Iwata, B. A., Harper, J. M., & Querim, A. C.(2013). Evaluation of the divided attention condition during functional analyse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6, 71-78.
Hanley, G. P., Iwata, B. A., & Mccord, B. E. (2003). Functional analysis of problem behavior: A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36, 147-185.
Hayes, S. C., & Toarmino, D. (1995). If behavior principles are generally applicable, why is it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cultural disversity? The Behavior Therapist, 18, 21-23.
Iwata, B. A., Dorsey, K. F., Slifer, K. J., Bauman, K. J., & Richman, G. S.(1982). Toward a functional analysis of selfinjury. Analysis and Intervention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 3-20.
Iwata, B. A., Dorsey, K. F., Slifer, K. J., Bauman, K. J., & Richman, G. S.(1994). Toward a functional analysis of selfinjury.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7, 197-209.
Kodak, T., Fisher, W. W., Paden, A., & Dickes, N.(2013). Evaluation of the utility of a discretetrial functional analysis in early intervention classroom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6, 301-306.
Kunnavatana, S. S., Bloom, S. E., Samaha, A. L., & Dayton, E.(2013a). Training teachers to conduct 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es. Behavior Modification, 37, 707-722.
Kunnavatana, S. S., Bloom, S. E., Samaha, A. L., Lignugaris, B., Dayton, E., & Harris, S. K.(2013b). Using a modified pyramidal training model to teach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conduct 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es. Teac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36, 267-285.
Kratochwill, T. R., & McGivern, J. E.(1996). Clinical diagnosis, behavior assessment,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Exami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25, 342-355.
Lambert, J. M., Bloom, S. E., & Irvin, J.(2012). 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in an early childhood setting.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5, 579-584.
Lambert, J. M., Bloom, S. E., Kunnavatana, S. S., Collins, S. D., & Clay, C. J.(2013). Training residential staff to conduct 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e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6, 296-300.
Lang, R., Davis, T., Oeilly, M. F., Machalicek, W., Rispoli, M. J., Sigafoos, J., Lancioni, G., & Regester, A.(2010).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elopement across two school setting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3, 113-118.
LaRue, R. H., Lenard, K., Weiss, M. J., Bamond, M., Palmieri, M., & Kelley, M. E.(2010).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and trialbased methodologies for conducting functional analys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31, 480-487.
Lynch, E. W., & Hanson, M. J. Jr. (2011). Developing crossculturalcompetence: A guide for working with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4th.ed.). Baltimore Brookes.
McDonald, J., Moore, D. W., & Anderson, A.(2012).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targeting aggressive and stereotypic behavior in a child with autism. Australian Educational an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 29, 52-65.
Mueller, M. M., Nkosi, A., & Hine, J.(2011). Functional analysis in public schools: A summary of 90 functional analyse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4, 807-818.
Northup, J., Wacker, D., Sasso, G., Steege, M., Cigrand, K., Cook, J., & DeRaad, A.(1991). A brief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ggressive and alternative behavior in an out clinic setting.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4, 509-522.
Rispoli, M. J., Camargo, S., Machalicek, W., Lang, R., & Sigafoos, J. (2013a).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roblem behavior maintained by access to ritual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7, 580-593.
Rispoli, M. J., Davis, H. S., Goodwyn, F. D., & Camargo, S.(2013b). The use of 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is in public school classrooms for two students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15, 180-189.
Rispoli, M. J.(2014).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challenging behavior.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6, 271-283.
Rispoli, M. J., Ninci, J., Burke, M. D., Zaini, S., Hatton, H., & Sanchez, L.(2015a). Evaluating the accuracy of results for teacher implemented 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es. Behavior Modification, 1-27.
Rispoli, M. J., Ninci, J., Burke, M. D., Zaini, S., Hatton, H., & Sanchez, L.(2015b). Training head start teachers to conduct trialbase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challenging behavior. 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1-10.
Schmidt, J. D., Drasgow, E., Halle, J. W., Martin, C. A., & Bliss, S. A.(2014). Discretetrial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with three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and severe problem behavior. 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16, 44-55.
Sigafoos, J., & Meikle, B.(1996).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y determined challenging behavior in two boys with autism. Behavior Modification, 20, 60-84.
Sigafoos, J., & Saggers, E.(1995). A discretetrial approach to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two boys with autism. Australia & New Zealand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 287-297.
ThomasonSassi, J. L., Iwata, B. A., & Fritz, J. N. (2013). Therapist and setting influences on functional analysis outcome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6, 79-87.
Van Camp, C. M., Lerman, D. C., & Kelley, M. E.(2001). A method for analyzing changes in response efficiency.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34, 487-490.
Wallace, M. D., & Knights, D. J.(2003). An evaluation of a brief functional analysis format within a vocational setting.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36, 125-128.
DiscreteTrial Functional Analysis:
A More Ecological Behavior Analysis StrategyZHANG JingYANG DanXIONG Hongx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61-02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听、说、读、写、译每项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提高都离不开对词汇的依赖。从教学角度看,传统的以语义教学为核心的词汇教学形式机械单调,学生普遍反映词汇学习枯燥无味。从学习角度看,很多学生在单词的学习和记忆方面花的时间最多,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词汇学习不仅是难点,也是影响交际的主要障碍。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或设计商务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或情境中去学习语言的使用,并运用语言和相关商务知识去解决问题。
一 传统词汇教学方法及效果
按常规教学模式,词汇教学是各课型的英语课中都不可回避的部分,往往要安排专门的时间来进行词汇的讲解。一般来说是以某一课或某一单元为单位,将本课或单元内出现的生词进行集中讲解。讲解方式通常是教师先进行领读,然后阐明词义,给出相关用法搭配,再给出例句或提问学生进行造句,以此作为学生对新词汇理解与否、掌握与否的反馈。这种方法有较为明显的弊端:(1)词汇大批量集中教学,容易使学生抓不住重点,难以记忆;(2)以语义教学为核心,形式上机械单调,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3)基本没有语言使用环境,学生对所学词汇缺乏直接感受,学
到的东西不鲜活,仅为固化的词义。这使得词汇教学耗费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对所学的词只会认不会用,他们掌握了许多近义词,但完全不了解不同词汇使用的语境。使用时,不知如何选择,还可能选错词闹出笑话,或让外国人听起来觉得怪怪的。
二 体验式学习――商务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方法
词汇的认知和拼写的正确不等于会用。只有将商务英语中所学到的新词用于交际且顺利实现交际目的,词汇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所学到的词汇才能成为使用者的积极词汇和心理词汇。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正是由于真实语言环境的缺失,导致很多好不容易记住的词汇很快变成了“僵尸”词汇。许多研究都表明,学生在体验情境中进行交际,新学习的词汇成为活跃的产出性词汇的情况明显好于传统的词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体验式情境,可以打破常规教室内桌椅的摆放方式,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教室布置成火车站、医院、商店、售票处、办公室等场景,甚至可以将学生带到教室外、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场所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创设一个更加“自然”的环境,以方便学生使用新学习到的词汇,又可以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
另外,在新词学习之初,教师还应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输送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例证、对比等方法对中英文在文化及用法上的差异向学生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汇的内涵。如在讲解“black tea”意为“红茶”而非“黑茶”时,可以从文化层面向学生讲明,东西方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在西方,人们在冲泡茶水时,以茶叶本身的颜色来形容茶;而在中国,人们却习惯以泡茶水的颜色来形容茶。如此一来,学生在词汇学习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储备方面,都可以为未来的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新词转化成为积极词汇和心理词汇。
三 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步骤
第一,在开始学习具体课程内容之前,以讨论问题的形式引出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和熟悉要学习的内容,并找出学生认为的重要内容或难点。包含将要学习的目标词汇的句子会在之后给出,这些目标词汇最好设计为学生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测出其意的词汇。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的线索和已有词汇知识进行词义猜测。教师总结,给出目标词汇的解释。
第二,教师示范词汇用法,学生之间进行实践及词汇用法体会。教师在对目标词汇进行解释时,可以请一名语言程度较好的同学配合,向其他学生示范如何通过合作交流,使用目标词汇实现交际。之后,教师给定相关主题,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新词汇形成自己的会话。教师进行巡视,倾听各组,并注意记录语言使用错误之处,会话结束后立即向学生反馈,指出正确用法。与此同时,也可以要求小组两名同学进行互听和错误的互相指认,并在会话结束后向对方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教师引领学生对目标词汇进行深化学习。在前面课堂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词汇理解与使用情况作出简单讲评,并对目标词汇给予必要的补充讲解。对于一词多义的词汇,教师可以给出含有该词的多个不同句子或短的段落,布置学生以小组讨论或Pair work方式交换看法,根据上下文推理出词汇的不同含义。对于有多个近义词的词汇,教师可以请学生进行brainstorm,尽可能多地举出其近义词,然后教师给出不同的语境,引领学生体会这些近义词是如何使用的。
第四,目标词汇学习效果的检验。首先教师给学生3~5分钟时间回顾所学到的有关目标词汇的相关知识,然后要求每个学生都用新学习的词汇造句,再抽查一些小组用所学词汇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情景会话,教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进行评定,如果学生能准确且较为熟练地使用这些词汇,则可视为目标词汇学习效果良好,学生已掌握了词汇的使用。
四 体验式学习中的词汇教学方法
通过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在真实、动态的环境中使用新词,给学习者提供使用语言做事,即使用新词进行口语交际的机会,是真正习得词汇的重要手段。以下几种教学方法都适用于词汇教学与学习。
第一,复述商务情景。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给出关键的重要词汇,以帮助学生完成对某商务情境的复述。然后可采用接龙的方法,以关键词汇为线索,按照432原则的要求,在四人小组内进行商务情境的复述。同一商务情境进行三遍复述,第一次在4分钟内完成,第二次在3分钟内完成,第三次在2分钟内完成。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对新学习的词汇进行积极的思考并有意识地输出,为体验式交际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新学习到的词汇去完成交际活动,这一方面鼓励了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新词,另一方面,这对于帮助学生对词汇及其相关用法有更全面的了解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基于商务情境的学习材料尤其适合使用这种方法。为了达到更好的模拟真实商务情境的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服装、道具、仪态等多方面进行角色扮演实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确保进行角色扮演的这部分内容,至少应包含大多数在本课(或本单元)学习过的新词汇。
第三,小组讨论。面对面进行的小组讨论活动的好处之一是,当听者表现出对说话人所讲内容不理解时,学生会自行调整所用语言,以达到适合听者水平的程度。同时,听者也可以帮助说话人指出其语言中的明显错误。经过协商,参与讨论的小组成员还可以就他们所不熟悉的事物取得相关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巩固新学到的词汇。
一、房地产投资决策风险层次结构图的建立
通过仔细分析,找出了该项目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得出以下投资决策风险层次结构图。
二、判断矩阵及特征值的计算
利用德尔非法及1~9比例标度,计算出一二层指标体系的风险度的判断矩阵。如资源风险的二层指标风险度的判断矩阵以及特征值分别为:
所以,
同理,我们可以分别得出一、二层风险因素的判断矩阵及特征值:
特征值矩阵分别为:
二层风险因素的权重矩阵为:
三、一致性检验及对风险因素排序
已知各判断矩阵,根据公式一致性检验公式:及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可对二层指标的特征值进行一致性检验:。C.R.1
以上得出的二层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W1、W2、W3、W4)仅仅是对于其上级风险因素也就是一级风险因素而言的风险程度,我们还需要对二层风险因素相对于总的房地产投资决策的风险度矩阵W’∶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一、公租房规划的重要性最近几年,经济适用房以及棚户区的改革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一些没有经济来源亦或低收入的家庭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然而一些城市因为商品房价格不断攀升和租金相对较低的房源严重不足,导致一些收入不高的家庭出现了住房困难问题。对公租房的大力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同时对于住房供应体系的完善、调整供应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公租房相对于一些其他的保障性住房,覆盖的范围非常之广,面向的群体涵盖新职工、外来务工人员以及一些低收入家庭。尤其对于那些刚刚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可以说他们是城市中的新鲜血液,而现实中他们既得不到经济适用房的居住权,又住不了廉租房,而公租房却恰恰解决了这类人群的住房问题,这可以避免企业的人才流失,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多层次模型简介
(一)层次结构模型由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组成,目标层一般只有一个因素,表示要解决的问题,准则层是针对目标层的评分依据,可按从属关系分为若干层次,同一层的各因素受上一层因素支配,同时影响下一层相关因素。然后对方案层进行权重计算,进而选择优良方案。
(二)构造判断矩阵:准则层间各因素进行相对重要性比较,列出比较矩阵,本文采用1—9评分法,比较规则如下:(aij表示准则i和准则j相比的重要程度赋予分值)
aij=1 i元素和j元素同样重要
aij=3 i元素比j元素稍微重要
aij=5 i元素比j元素明显重要
aij=7 i元素比j元素强烈重要
aij=9 i元素比j元素极端重要
(三)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是准则两两之间比较,存在三个以上准则时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定义评分的传递性:有准则 i、j、k,先对 i、j 进行相对重要性比较的结果为---重要性:i>j,j>k,然后对i、k 比较的结果为———重要性 i>k,则此评分具有传递性。
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比例C.R.表示,当C.R.
三、实证分析
武汉、上海、重庆三市建立了一批公租房,市场影响不一,有一定的代表性。武汉、上海等地公租房遭遇尴尬,武汉市南湖公租房七成空置,上海市馨宁公寓也只有四成入住率。重庆市公租房市场反应良好,民心佳园公租房有九成出租率。本文经过对武汉市南湖新区公租房的实地调查和上海馨宁公寓、重庆民心佳园有关资料的详细阅读和网上调查,搜集了大量资料,运用ahp模型进行比较,探讨公租房建设的优良模式。
根据影响租房的一般因素,本模型准则层选取租金相对值、申请条件、选址、设施和房屋布置作为评价标准,子准则层分别对应:选址———购物场所、医院、学校;设施———水电、健身、绿化;房屋布置———户型、面积、装修。
(一)租金作为公租房的主要优势,是影响夹心层人士租住意愿的主要因素。如果价格与市场水平相差不多,再加上位置偏远、辅助设施不齐全等因素,公租房势必不会成为首选,从而起不到保障作用。由于各地薪资水平不一,此处选择租金相对值更为客观,租金相对值是公租房租金与市场租金之比。
(二)申请条件是公租房制度中关乎申请者分流的重要依据,申请条件过于严格,会导致受保障人群范围狭窄,难以实现公租房“大庇天下寒士”的政策目标;申请条件过于宽松,则避免不了保障份额被挤占,夹心层人士难以入保。
(三)选址、设施、房屋布置作为公租房的硬件指标,直接影响公租房租住的性价比。选址偏远,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加,考虑到教育、就医、购买生活用品是生活之必需,该准则选取医院、学校、购物场所作为子准则。辅助设施不全,生活便利性降低,也难以迎合刚毕业大学生追求生活质量的心理,此处选取水电、健身设施为子准则,绿化也纳入其中;房屋布置如面积、户型,决定了租住人数,面积过小就无法满足需要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的家庭的租住需要。
(四)构造准则层、子准则层重要性比较矩阵如下:
(1)准则层
层次排序:(租金相对值,选址,设施,房屋布置,申请条件)。特征向量W=(0.3667,0.1791,0.1089,0.1089,0.2363)。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C.R.=0.0160,C.R.
(2)子准则层:选址
层次单排序:(学校, 购物场所, 医院),特征向量W=(0.2599,0.4126,0.3275)。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C.R.=0.0516,C.R.
子准则:设施
层次单排序:(健身设施,水电设施,绿化),特征向量W=(0.1571,0.5936,0.2493)。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C.R.,C.R.=0.0516,C.R.
(4)子准则:房屋布置
层次单排序:(户型, 面积, 装修), 特征向量W=(0.4161,0.4579,0.1260)。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C.R.,C.R.=0.0088,C.R.
第一,公租房主要面向住房困难户和新就业职工,没有对其他区的市民开放。申请人须满足户口、毕业年限、收入、社保、公积金等多项要求。公租房租金为每平方米10元,为市场价格的一半,但是须一次性缴纳4800元的其他费用,包括住户需要先按市场价缴纳3个月租金、押金(3个月房租)以及1年468元的物业费。第二,重庆市民心佳园户型有单间配套、一居室、二居室、三居室,建筑面积在31—79 平方米之间。公租房申请人应在主城区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符合政府规定收入限制的无住房人员、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 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和进城务工及外地来主城区工作的无住房人员。民心佳园公租房租金最高为每平方米11元,低的每平方米有9元,为市场价格的百分之六十。
第二、根据安康市公租房申请条件,市中心城市(汉滨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的收入线为小于85元/人.月,住房面积小于18㎡/人;公租房保障对象的收入线为885-1307元/人.月,住房面积为小于18㎡/人;限价商品房保障对象的收入线1307-1586元/人.月,住房面积小于29.89㎡/人。符合上述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或者单身居民只能申请购买或者租赁一套保障性住房,或者选择申请货币补贴。已婚居民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申请住房保障。
结语相关部门要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公租房的选址和配套工作,摒弃一些旧观念,公租房小区不在采取集中模式,以此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对公租房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要加以足够的重视力度,对市政设施的规划的力度进行强化,造福于人民大众,为居民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前言
窃电不仅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扰乱用电秩序,还危及电网的安全运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窃电,最大限度减少电量损失尤其重要。
2 窃电的方式
由于安装人员疏忽,将电能表零线接至10kV高供低计客户低压计量柜的相邻配电柜零线母排上(柜体的布置方式见图1),虽然低压计量柜实行了全密封,窃电者也未开启计量柜门,但窃电者在相邻配电柜内的零线母排上将电能表零线断开,按照图2的电路接入220V/220V的隔离变压器,隔离变压器的输入端接至负载侧的C相和零线,输出端顺极性串接至零线上,以达到窃电的目的。
图1 配电装置布置图
图2 窃电接线图
3 窃电原理和现场测试电气参数值的分析
3.1 窃电原理分析
由于电能表电压线圈的零线被开断,隔离变压器的输出端顺极性串接在零线回路中,此时电能表的零线端对地电压为(即),由于对地存在电位,使电能表每相电压线圈承受的电压发生了变化,而不再是电源电压,此时电能表电压线圈的中性点发生了位移,位移后的向量图见图3:
图3 位移后的电压向量图
图三中带“ ′”者表示位移后电能表每相电压线圈承受的电压
从图3可以看出:
(1)
对于三相四线电路,有功功率 (2)
将(1)式分别带入(2)式得:
(3)
电能表接收的功率 (4)
因此电能表的相对误差:
(5)
从(5)式可以看出,计量准确与否的关键取决于是否为0,对于三相四线电路:
(1)当三相负荷对称时,总有, =0,此时=,电能表将正确反应电源的输出功率,能准确计量而无任何附加计量误差。
(2)当三相负荷不对称时,,可能大于0,也可能小于0,误差的大小取决于三相电流的合成向量和之间的幅值和相位。当>0时,将引起正的计量误差,会多计电量;当
3.2 现场测试各电气参数值的分析
为了检查窃电情况,计量人员用双钳相位伏安表测量隔离变压器输入、输出端电压的幅值和相位角如下:
(6)
同时用准确度等级为0.05的电能表现场校验仪进行测试,校验仪的电压零线接至计量柜内的零线母排上(未接至电能表接线端钮盒内零线,以测量电源输出的有功功率),测量的各电气参数值如下:
(7)
从(6)、(7)式中测试的数据看出,隔离变压器输入、输出端的电压幅值基本相等、相位相同,忽略相位伏安表测量误差后隔离变压器的变比应为1;但是A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电流值和有功功率值均为0。后来在变压器的低压侧检查,发现该客户只在B、C相接入了单相用电器,有意不在A相用电,根据上述情况,绘制出向量图见图4:
图4 窃电时的向量图
从图4可以看出,该客户为了达到少计电量的目的,安装隔离变压器后,有意只使用B、C感性负载,使B、C相的合成电流始终落在图四粗实线的左侧,从而滞后的夹角保持在90°~270°之间,在该区间
另外,从现场检查的情况来看,电能表的计量误差也非常大,用现场校验仪测试的误差数据为,运行的多功能表显示的总有功功率值,远远低于电源侧输出功率531.73W,此时电能表的相对误差计算如下:
(8)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A、B、C三相均接入负载,这时电流较小,且较难保证滞后的夹角保持在90°~270°之间;该客户有意只使用B、C相感性负载,使电流非常大,滞后的夹角保持在90°~270°之间,使电能表的误差竟然高达,从而达到少计电量的目的,这是本案例窃电的关键所在。
4 该窃电造成的其他严重后果
4.1 仅接入C相负载时,计量装置不能计量
由于窃电者在C相负载端接入了隔离变压器,若在C相接入用电器,此时计量装置将不能计量,原理分析如下。
电能表电压线圈的零线被开断后,此时电能表C相电压线圈电压分布发生了变化,其电压分布图见图5。
图5 只接入C相电压线圈的电压分布图
:电源电压
:电能表C相电压线圈承受的电压
:隔离变压器副边电压(电能表零线端对地电压 )
根据图五可以看出, (9)
由(9)式得出 (10)
因,故,电能表接收功率(11)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仅接入C相负载,电能表接收的功率为0,电能表将不能计量。
4.2 烧坏电能表电压线圈
从图3的向量图可以看出,接入隔离变压器后,电能表A、B两相电压线圈的电压由相电压变为了线电压,升高了倍,超过了电压线圈的额定电压,过压运行极有可能烧坏电能表电压线圈,电能计量装置将不能正常计量。
5 该窃电的防范措施
5.1 管理措施
(1)计量方案必须由经验丰富的计量专业人员审查,并按照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国家电网公司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标准》等行业规程,从计量装置的安全性、规范性、防窃电性三个方面严格把好设计、审查关。
(2)装表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技术规范施工,确保接线的正确性,并保证精良的施工工艺。
(3)严格执行电能计量装置验收制度,实行施工单位、车间、专业管理部室的三级验收制,层层把关,保证计量装置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4)凡是新装和改造后的高压客户电能计量装置,必须在一个月内进行首次带负荷接线检查,尽量保证投运之日立即带负荷测试六角图和现场检验,保证电能计量装置接线的正确性。
(5)充分利用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监控,杜绝计量差错。
(6)加强线损管理,如线损突然增加必须引起警觉,立即开展反窃电行动。
5.2 技术措施
(1)变压器低压侧到电能计量装置之间,必须实行全封闭、全绝缘方式。
(2)电能计量柜上、下、前、后柜门必须封闭,电能表的零线只能接入电能计量柜内的接地母排上,严禁安装在相邻屏内接地母排上。
(3)变压器低压侧端钮必须采用低压密封罩密封。
(4)变压器的低压侧至电能计量柜之间,建议采用全绝缘的电缆;如果采用母排,必须将母排用绝缘罩全部密封。
(5)变压器低压侧到计量柜之间除电缆或母排之外,不得接入其他任何设备。
(6)所有的密封部位必须严格安装铅封,且对铅封予以编号,请客户签字认可。
6 结论
该窃电严重影响了计量装置的安全运行,造成较大的电量损失,并会造成以下严重后果。
(1)如同时使用三相负荷并且对称,此时无任何计量误差;但如果同时使用B、C相感性负载,电能表将出现非常大的负误差,造成相当大的电量损失。
(2)只在C相接入用电器时,此时电能表C相电压线圈所承受的电压为0,计量装置不能计量,给供电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接入隔离变压器后,电能表A、B两相电压线圈的电压由相电压变为了线电压,升高了倍,极有可能被烧坏,严重影响电能计量装置的安全运行。
(4)如果隔离变压器输入端接至A相或B相,其分析方法和接入C相一致,结论也和接入C相基本一致,但接入负载和电压线圈电压升高的相别均相应发生了变化,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资料:
[1]《电路和磁路》蔡元宇编著.
中图分类号:TM7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1-0022-02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电气设备,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差动保护作为电力变压器的主保护,在大多数情况下的动作还是令人满意的,但在实际的电流变压器保护中均使用单一的判据,采用定量的门槛区分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测量中的细微区别都可能造成保护误动。
本方案是在已有的保护判据基础上,通过综合多判据判定励磁涌流,容错性较好,避免了因为某一单一判据超过阈值造成保护误动或拒动的情况。同时,可以很好的实现新旧判据的结合和交换。
一、可拓学介绍
可拓学用形式化的工具,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去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其理论支柱是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理论,逻辑细胞是物元。本方案的判定方法,涉及了物元理论和关联函数的概念。
(一)物元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例发现,处理矛盾时,必须将事物、特征及相应的量值一起来考虑,才能更贴切地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过程,构思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把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形式化。为此可拓学理论引入了有事物、特征和相应量值构成的三元组――物元,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素。以给定事物的名称N,特征c和关于特征的量值v组成有序三元组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简称物元。
R=(N,c,v)
其中,v由N和c确定,记作:
v=c(N)
一个事物有多个特征,如果事物N以n个特征c1,c2,……,cn和相应的量值v1,v2,……,vn描述,则表示为:
(二)关联函数
建立关联函数是物元分析法中的重要内容。
关联函数把论域中的元素映射到实轴上,当关联函数大于零,表示该元素具有此性质;当关联函数小于零,表示该元素不具有该性质;当关联函数等于零,表示该元素既具有该性质,又不具有该性质,为零界元素。通过关联函数,可以定量地描述任意元素与正域和负域的相关程度,而且对同一域的元素,也可以通过关联函数的大小区分出不同的层次。
二、基于物元分析和AHP的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方法
本方案中,N0=(短路),N1=(励磁涌流);c1=(二次谐波含量),c2=(二次谐波分量衰减),c3=(波形不对称),c4=(低电压)。
(一)判据的选择及其可拓域
通过对各判据的原理分析,得到各判据的物元如下:
1.二次谐波含量判据。
经典域物元:
R0=[N0,c1,(0,0.15)]
R1=[N1,c1,(0.15,1)]
节域物元:
R=[N,c1,(0,1)]
2.二次谐波衰减判据。
经典域物元:
R0=[N0,c2,(0.1,1)]
R1=[N1,c2,(0,0.1)]
节域物元:
R=[N,c1,(0,1)]
3.波形不对称判据。
经典域物元:
R0=[N0,c3,(0,0.25)]
R1=[N1,c3,(0.25,1)]
节域物元:
R=[N,c4,(0,1)]
4.低电压判据。
经典域物元矩阵:
R0=N0,c1,(0,0.15) c2,(0.1,1) c3,(0,0.25) c4,(0,0.7)
R1=N1,c1,(0.15,1) c2,(0,0.1) c3,(0.25,1) c4,(0.7,1)
节域物元矩阵:
R=N,c1,(0,1)c2,(0,1)c3,(0,1)c4,(0,1)
(二)确定各判据的权重
在最终判定结果的计算中,需要用到各判据的权重矩阵W=[w1,w2,…wn],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本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经过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以及一致性检验后,得权重向量为:
W=[0.4250.2120.1050.258]
(三)算例分析
设有变压器的仿真试验结果(采样频率1000Hz):
I2/I1=0.134;Δ(I2/I1)=0.07
有7个采样间隔的波形呈现不对称性质;电源侧电压保持额定。
经数值计算后得:
P=[-0.3380.249]
该向量中的因子代表了综合判定结果对不同判定结果的关联程度。取其中的最大值0.249所隶属结果为最终判定结果。可以得到最终综合判定结果为励磁涌流。
可以看出,如果使用单一判据,如二次谐波判据,在某些情况下将引起识别不出励磁涌流的情况,如本例中二次谐波含量为13.4,这对于定值为15的二次谐波制动的保护将引起误动,而使用本算法,经过多判据的综合判定,即可识别出励磁涌流。由于使用多判据,使保护有了更高的可靠性,多判据之间更容易做到优势互补。
三、结论
本文在参考相关论文和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物元分析采用多判据识别励磁涌流的新算法;同时,利用动模实验得到的数据,运用MATLAB语言对此励磁涌流识别原理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变压器空载合闸时保护能可靠闭锁;变压器处于故障时及空载合闸于故障时保护能够可靠不闭锁。
与传统的保护相比,本方案综合多判据,容错性较好,避免了因为某一单一判据超过阈值造成保护误动或拒动的情况。同时,可以很好的实现新旧判据的结合和交换。
基于模糊理论的励磁涌流识别技术,也是一种典型的综合多判据的识别方法,与之相比,本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现有的模糊识别原理对各个判据的权重的确定一直是一个难点。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作为一种能综合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模型的系统性、合理性,又能让决策人员充分运用其有价值的经验与判断能力,为权重的确定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思路。
2.模糊识别原理在各个判据的隶属度及其权重的基础上,得到一个综合权重,通过判断综合权重与门槛值的关系判断是否是励磁涌流,固定的门槛值很难适应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本方案采用比较关联函数K0与K1的关系的方法确定最终的判定结果,回避了门槛值的确定,使得判定结果能够更好的反映实际情况。
本文所做的工作只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仍有一些问题尚需解决,如优化判据的选择、物元经典域的调整,以及其他形式关联函数的尝试等。希望此研究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蔡文.物元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蔡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J].科学探索学报,1983,(1).
1 引言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由电容分压器和中间电压电磁单元组成,可兼顾电压互感器和电力线路载波耦合装置中的耦合电容器两种设备的功能,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又能可靠阻尼铁磁谐振和具备优良的瞬变响应特性等[1];故近几年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数量巨大,不仅在变电站线路出口上使用,而且大量应用在母线和变压器出口上代替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一般适用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由于受设计制造经验、工艺水平和原材料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投运后发生故障,就会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由于运行环境和电压等级的影响,特别是500kV的设备,由于个头高大,引线沉重,拆头电气试验的难度大;特别是在设备故障状态下,由于受停电范围的限制,各种电磁干扰严重,通过常规电气试验方法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就更加困难;本文通过对一只5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运行中二次失压后,在现场对故障进行分析判断、对试验方法、现场修复和改进方案的介绍,给出现场遇到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类似故障的分析处理方法,以及设备在不拆头状态下查找故障的试验方法。
2 故障现象
1996年2月山东淄博500kV变电站,500kV线路A相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电网正常运行条件下,发生故障,与之相关的保护误发信号,3个二次电压线圈全部无电压输出。该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型号为TYD500/ -0.005H,1994年7月产品,为了便于故障分析的情况说明和论述,首先给出其结构原理图如下:
该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由4节瓷套外壳的电容分压器和安装在下部油箱的电磁单元两部分构成,其中C11,C12、C13分别安装在1~3节瓷套内,C14和分压电容C2共装在第4节瓷套内;其电容量分别为:C11=19499pF,C12=19703 pF,C13=19868 pF,C14和C2串联后的电容量为19636 pF(其中C14=23856 pF,C2=116920 pF),油箱电磁单元中变压器的一次端A在第4节瓷套内,连接在C14和C2之间,3个二次绕组的接线端子al xl,a2 x2,afxf通过接线盒引出,X端在出线盒接地。
故障发生后,在运行状态下,电气试验人员分别直接对3个二次电压线圈进行输出电压测量,确认电压输出为零(正常状态分别为
和100V),现场检查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外观正常也无异音现象。
3 故障原因的判断分析
由其工作原理可知,分压电容器C2和油箱电磁单元正常状态下,承受的额定电压为13kV,而整台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承受的电压为500/KV;如电磁单元部分对地短接,不承受13kV的电压,二次将失去电压输出,对设备整相承受电压的能力影响较小。而假设电容分压器C11,C12、C13,C14的其中之一存在缺陷,该节将承受较低的电压,其它节承受的电压升高,会造成整台设备运行异常,有二次电压输出但不是正常值,设备会有异音发出或损坏。如果电磁单元的变压器一次端断线,电压将不能正常传递,二次失去电压输出;若C2的电容量变大,二次电压输出且会降低。由此可见,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能够承受系统正常电压的前提下,结合其结构特点,可以确定二次失去电压的原因与电容量的变化无关,第1~3节瓷套和第4节瓷套中的C14电容本身正常,故障原因可能为:
(1)电磁单元变压器一次引线断线或接地。
(2)分压电容器C2短路。
(3)和电磁单元中变压器并联的氧化锌避雷器击穿导通。
(4)油箱电磁单元烧坏、进水受潮等其它故障。
随后对设备停电,通过电气试验对故障原因进一步具体分析。
4 电气试验分析原因
由于设备高大,引线沉重,周围设备全部带电,拆除引线的难度和危险性都比较大,故本次试验采用不拆头的电气试验方法。
4.1 试验方案1
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上端H点接地状态下,从二次线圈al xl反向加压,在第4节瓷套上端B处直接测量一次电压(可用测量变压器T,电容式分压器或周围停电的其它相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试验接线见图2。
图2中C11,C12,C13串联后的电容量Cla=1/(1/C11+1/C12+1/C13)=6563pF若在二次线圈al xl上,加Ua1xl=10V的电压,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正常状态下,B点测的电压的理论值UB,而原理图中:
即B点应测量到1.77kV的电压。
但在实际加压过程中,电磁单元变压器二次侧电流急剧上升,试验变压器过流掉闸,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B点测不到电压,进一步说明分压电容器C2或油箱电磁单元部分短接,电压不能反向传递。
4.2 试验方案2
从B点加压进行电容量和介质损失角的测量,考虑现场的电磁干扰严重,采取故障相和非故障相比较法,由于XL>>Xc故可忽略电磁单元变压器电感影响,试验接线见图3。
上述接线在无故障状态下,B和E两点间的电容量为C11、C12、C13串联和C2、C14串联再并联的电容量;理论计算值C=Cla+1/(1/C2+1/C14)=26199pF。若A点接地,B和E两点间的电容量为C11、C12、C13串联和C14并联的电容量;理论计算值C*=Cla+C14=30419pF,显然C*应该大于C;现场实际测量的结果为:
故障相:C*=30904 pF,介质损失角小于0.1
非故障相:C=26289 pF,介质损失角小于0.1
同样C*大于C,得出和理论计算值相同的结果,而介质损失角正常,进一步证实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无二次电压输出,与分压器电容量的变化及各类断线无关,而是由电磁单元变压器一次接地引起。
转贴于 5 解体检查与故障处理
根据试验分析的结论和综合判断情况,在怀疑电磁单元变压器一次接地可能由并接的氧化锌避雷器击穿导通引起的同时,准备好氧化锌避雷器和一些常规绝缘材料,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第4节瓷套和底座油箱单元解体检查;发现电磁单元变压器至分压电容器之间的联结线因过长而与箱壳碰接,并有明显的烧伤放电痕迹,分别测量电磁单元变压器和氧化锌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均在10GΩ以上。随后将该联结线缩短,并用绝缘材料包扎固定,回装完毕后,再用试验方案2测量其电容量和介质损失角,C=26371pF,介质损失角小于0.1,测量结果与相邻非故障相及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投入运行后运行正常,该故障点消除。
6 结束语
6.1 由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本身的结构特点,现行产品电磁单元变压器的一次联结点在瓷套内部,不可拆卸,在预防性试验和故障分析时,无法直接对电磁单元的特性和绝缘状态进行分析检测,在对产品有怀疑时,可参照上述试验方案对比分析。
6.2 建议制造厂改变设计,将电磁单元变压器的一次联结点A点通过小套管引出(目前已有部分产品采用),便于用户直接测量电磁单元的绝缘电阻、介质损失角和电容量等参数。
6.3 电磁单元变压器的接地联结点X点是引至二次接线盒接地的,可在试验时打开接地点,直接测量电磁单元变压器、氧化锌避雷器和电容分压器C2的绝缘性能,同时X点引出后,运行单位可通过X点进行在线或带电测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运行过程中的容性泄漏电流。
6.4 安装在线路上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由于停电检修困难,故障后的影响面广,解体检查修复的周期相对较长,建议制造厂加强最下节瓷套和油箱电磁单元电气联结部分的绝缘强度,严格设计工艺,保持各联结线对地及器件之间的距离,必要时由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或进行绝缘包扎),严格出厂试验和外协器件的质量把关,确实有效地防止类似故障的发生。
一、项目简况
厦门HT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HT公司”)是由厦门HC公司与新加坡HT公司各占50%股份于1993年组建的合资企业。HC公司以市区一个临湖地块作价900万美元出资,HT公司以现金900万美元出资。HT公司仅开发了HT大厦一个项目(地下2层,地上23层),1~5层是裙楼作为商场,6层以上为2个塔楼(写字楼、公寓楼),总建筑面积7.6万,1994年开始建设,1998年3月竣工,1994年6月取得预售许可证,并开始在境内外预售。
该项目属于涉外房,定位比较高,故建造成本较高,临湖地基处理成本也高。如地下停车位就有2层,项目带精装修,电梯、空调等设备均为国际品牌原装进口。所有建设资金由股东自筹。由于竣工后市场不景气,直至2005年才将写字楼、公寓楼售完。对于一次性付清或结构不好的单元,采取赠送车位、面积的方式给予优惠。商场2万多无法分隔需整体销售,且须预留配套车位。2003年为响应政府号召,以低于市场价位的租金引入了某知名百货企业入驻,租期长达十几年。结果,HT公司账面年年亏损。
2005年起,市场逐渐的复苏对HT大厦影响较小。HT公司于2006年初,将带租约的商场及大部分车位售给当地一家国企BC公司,账面成本1.8亿元的商场仅按1.6亿元成交,均价为6 000元/。股权交易期间,包括原财务负责人在内的许多人均辞职了。
自2000年起,当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所得税按照销售额或预收账款的0.75%预征,每个年度均进行汇算。土地增值税按销售收入的1%预交。2005年底之前的所得税与土地增值税均与税务部门清算完毕。2006年销量比较大,年底账面应收所得税130万元及土地增值税170万元。2007年底,HT公司股权(含少量办公楼等资产)经评估后转让给BC公司。企业性质也由外资转为内资,当时尚未完成项目所得税汇算及土地增值税清算。股权交易时,约定以买方为主处理。每年的财务审计、税务审计均委托当地一家比较大的具备证券业从业资格的MD会计师事务所办理。
二、所得税汇算过程
2007年年底,在总可销售面积的7.6万中,已售7.4万,比率达97%,符合项目所得税汇算的有关规定。
1.第一次汇算结果。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初,委托MD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MD所”)进行汇算,结果与账载数接近,应申请退回所得税130万元。汇算调减了部分销售成本,原因是部分票据使用不合规。
报告送交国税局后未被认可。反馈意见是要求重新汇算或采取核定征收。2011年下半年,国税局选取了包括HT项目在内的15家所得税税负比较低的项目,统一安排汇算,并提前进行初步核查。核查意见为:存在低价销售、少计收入的可能:平均售价5 000元/偏低,尤其是商场售价6 000元/低于房管局市场指导价;将房产与股权转让给BC公司有不公平交易之嫌;赠送的面积、车位未单独计价。存在成本费用多计的可能:平均成本4 760元/较同期其他项目高1 500~2 000元。部分票据使用手续不齐全、不合规。按以上数据估算,收入少计约2 000万元,成本费用多计约8 000万元,扣除累计亏损及已预缴所得税后,还需补缴所得税约650万元。
若不选择重新汇算,则拟采取核定征收,参照《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规定,计税的毛利率参照非经济适用房项目20%的比率。
2.第二次的汇算。鉴于汇算结果与国税局意见出入很大,且核定征收将大幅增加税收负担,HT公司2012年3月重新聘请了另一家XG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XG所”)汇算,并配合XG所将公司成立以来的所有账册、材料进行清理,针对有疑问的事项,从房管局、海关、涉外地税、城建档案馆等提供材料做印证。国税局认可了以下事项:
(1)未低价销售。根据提供的完整销售明细清单及当地房管局信息中心提供的同期各类型房产售价资料作为参考。商场销售寻找到参考对象,同期某电力央企的孙公司在厦门有一房地产公司项目将大面积的商场于2006年5月在上海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成交均价仅为4 500元/m2。同时,也提供了外方股东在2005年委托中介机构对未售房产的评估报告,评估价与实际成交价差距很小。
(2)建筑安装成本高,存在客观原因。原地勘单位提供了地勘报告,证明临湖的地质条件复杂,桩基处理成本高,使用进口设备。带2层地下车位的成本比同期仅拥有1层地下车位的大楼增加成本2 000多万元,单位成本高300多元/m2。精装修项目比未装修的成本高1 500元/m2以上,提供了装修合同、装修标准等凭证,及竣工时的效果图。
(3)部分手续不齐全的成本费用补齐依据。中方股东以土地使用权900万美元出资未开具发票,存在不完善之处,涉税依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第一条的规定,“以无形资产入股,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补充出具了认定书,不需开票。进口设备依照当时的政策可享受免税政策,免税额达到260万元,但缺少海关报关单的原件,海关档案部门帮助找到原始凭证,复印件加盖了海关证明章。延迟交房3个月向业主支付的违约金100多万元入账依据不充分,城建档案馆提供了房产综合验收证明,证明验收时间确实迟于合同约定的交房时间。
(4)2005年向外方股东支付借款产生的融资利息1 150万元,虽已按规定代扣了所得税,但未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随附依据不充分,税前列支手续不完整。其他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帮助提供了政策文件,即《关于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利息、租金收入是否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35号)之规定:对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场所从我国取得的利息收入、出租有形动产的租金收入,不征收营业税。适用期为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4月30日。外方股东也提供了境外注册证明。
3.国税局要求调整的主要事项。销售收入调增300万元。免费赠送的车位、面积,参照同期已售房屋价格计算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调减1 825万元。前期工程与建筑安装费有496万元票据不合规;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配套费中,自来水公司、电业局提供了163万元收据而不是发票;开发间接费用中有1 213万元不能税前列支:广告费215万元;利息支出709万元未代开税务发票;房产正式交付管理前的物业人员工资309万元等。营业费用调减470万元,主要是境外广告费用290万元未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管理费用调减2 227万元,其中预提费用无发票932万元,未经过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向关联方支付管理与咨询费210万元,其他为不合规票据;财务费用调减97万元,原因是对汇兑损失应作纳税调整。其他业务支出调减779万元的原因是2005―2006年共计提了545万元不动产折旧,以不合规的票据列支长期待摊费用139万元后转入其他业务支出,以及其他不合规票据;营业外支出调减372万元的原因是不合规票据支出,即退房赔偿无赔偿协议及清单。
4.第二次汇算结果。销售收入调增3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累计调减5 661万元;累计纳税调整增加5 961万元;扣除累计亏损4 961万元,纳税调整后所得额为1 000万元,按照15%税率,扣除已预缴的130万元,还需补交所得税20万元(不含滞纳金),与第一次结果相比,差距为150万元。
三、启示
两次汇算的结果差异很大的原因,除因时间跨度大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外,主要是企业财务核算混乱所致。为妥善处理汇算工作,消耗了新老股东大量的时间、精力。得出经验和教训如下:
1.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房地产开发的投入资金大,周期长,项目差异大,利润率迥异。日常要做好收入核算、成本费用列支等财务管理工作,正确处理促销中的做法。税务上对直接赠送的做法,视同销售,需补交税收并收取滞纳金。对赠送的面积,正式签约时需在总价不变的前提下合并计算面积降低单价。对赠送的车位,需从总价中分离单独作价。房产售价波动大时,需提供相关的依据作为记账附件,应严格审核列支的票据。本例中,国税局认为不合规的票据金额数量达950万元,这当中虽有因时间跨度大政策变化后税务部门从严认定的因素,也有审核不严的因素,如以工业销售发票代替建筑安装发票,使用发票复印件时未附税务部门认可的发票原件遗失证明。向关联方支付利息费用、管理与咨询费用等,均需向税务部门提前备案。
2.保持财务队伍的稳定性。中介机构MD所的第一次清算结果相当粗糙,与税务部门的要求差距大。当时也正值财务人员变动,新股东为非专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派出的财务人员不熟悉情况,待第二次清算后才了解企业详细情况。保持财务人员的稳定,让工作保持连续性,可降低税收风险。
3.做好财税资料的移交和保存。为了据实抵扣成本,对与收入、成本费用相关的各类票据、凭证、合同文件等资料,需要及时获得,妥善保管。尤其项目周期比较长,人员变化比较大时,更需要注意做好资料的移交和保管。本例中,中方股东以土地出资的手续不完整,向股东支付借款的利息列支,从国外进口设备的免税文件等,均涉及金额巨大。资料未妥善保管,造成工作被动,虽事后设法补齐,稍有疏忽就造成巨大损失。
4.加强重要涉税事项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本例中,未经主管税务部门事前认可而发生的费用,不能税前列支项目的数量巨大,达1 724万元,包括在境外发生的广告费用、向关联方支付的管理与咨询费用、向广告公司支付的费用、利息支出未向税务部门申请代开税务发票、向客户的退房赔偿、无赔偿协议及清单等。因此,财务人员需与主管税务机关多沟通,对不明确的重要涉税事项,应事前咨询征管的具体要求。
5.及时掌握相关税收政策变化,规避风险降低税负。汇算工作政策性强,并随着税收政策的调整而变化。第二次清算时,国税局曾专门要求XG所依现行政策从严核实成本费用列支与票据使用。外商投资房地产曾经属鼓励性质,有很多优惠政策,清算主要适用《关于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所得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42号);内资企业原适用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在2009年内外资统一政策后已废止。现在,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的政策可按国税发〔2001〕142号文规定执行。本例中的境外广告费,是直接在境外报纸上刊登的;若转变方式,改为委托境外销售机构代销房产,由境外销售机构承担广告费,企业以支付佣金的方式支付代销费,就可税前列支限额内的佣金。
参考文献
摘 要:层次分析法属于管理决策中的一项定性、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该方法使用简单易懂,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和小项目中使用较少。作者希望通过一个较小的案例来简单介绍层次分析法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本文以某机场设备维修方案的决策为例,应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三种维修方案进行分析,其中关于一致性校验和权向量等结果均采用MATLAB 2012Ra软件计算得出,最终计算结果方案一得分0.412,为综合得分最高方案,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十分适合在实际经济管理工作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 :AHP法;决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068-02
一、引言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沙旦(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1]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简便易学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决策者还是习惯于“拍脑袋”式决策方法,尤其是方案中涉及资金不多的情况下。本文希望通过此案例“抛砖引玉”,能够对于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提供一种现实可行的决策方法。
具体事件为某机场一套UPS(不间断供应电源)设备发生故障,针对故障作者进行了故障情况调查,并提出了三种备选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比对分析。
二、决策备选方案
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以及与同事和领导大量沟通、探讨后得出以下三种备选方案:
三、备选方案层次分析法评价
3.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为了更好的做出决策,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计算,我们选取项目费用(X1)、施工难度(X2)、施工周期(X3)、运行风险(X4)四种准则作为评估依据,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下:
3.2 构造对比矩阵
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进行两两元素的比较那个重要,重要多少,对重要程度按1-9赋值(重要性标度值见下表)
根据上述重要性标度表,作者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得出权重结果,结果运用算术平均取整得出:
3.3 层次计算权向量及一致性校验
使用MATLAB 2012Ra软件计算各元素的权向量,计算结果如下:
制定方案人认为重要性排序第一为运行风险;第二为项目费用;第三为施工难度;第四维施工周期。
得到矩阵后需要对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看其偏离的一致性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定义C.R.为一致性比例,其计算方式为C.R.=C.I./R.I.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N为矩阵阶数即4阶。数值应用MATLAB R2012a计算得出,计算C.I.<0.1,属于可接受范围。
通过计算知,相应的权向量为:
它们分别是三种方案在项目费用、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和运行风险上的得分,最后计算各方案的总得分如下表:
计算结果显示方案一得分0.41大于方案三得分0.31大于方案二得分0.27,方案一比其他方案有相对的综合优势。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一个较为简单的设备维修方案决策为例,粗略介绍了定量分析方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步从粗放式发展转变为集约式发展,这就对广大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量分析技术作为现代管理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未来一定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空间。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032-03
开展质量评价工作对武器装备承研承制单位充分掌握自身产品质量信息、把握产品总体质量状况,并以此分析质量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纠正和改进措施具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品全寿命质量的角度来说,其研制质量和生产质量的评价较易开展,因为承研承制单位对产品研制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信息掌握的都较为全面和透彻,可以在技术上获取全面的详实的信息、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而对于产品交付部队之后的使用质量状况的系统性评价,虽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承研承制单位对相关信息的掌握缺乏系统性、完备性等原因而开展较少。为全面真实掌握装备交付用户后的使用质量情况(包括产品技术质量和相应的服务质量),以战术通信装备产品为例,从建立产品使用质量满足度评价体系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体系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考虑到用装部队的技术检测条件上与承研承制单位存在较大差异、难以精确获取产品大部分质量技术数据的实际,以产品使用质量满足度来表征质量特性,给出一种适用的使用质量评价方法,从而为承研承制单位全面掌握产品使用质量信息,从而对产品技术和服务质量进行改进提供参考。
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1 评价对象分析
对于战术通信装备产品来说,其装备部队过程中体现出的使用质量主要表征为以下两个大方面:第一是技术层面的产品技术质量,第二则是承研承制单位的服务质量。从部队实际训练使用的关注点来看,其中的第一个方面又可分为以下几大要素:通信性能、环境适应性能、可靠工作性能、安全性能、维修性能、保障性能、测试性能、人因工程性能等。类似的,其中的第二个方面则可分为以下几大要素:服务时效性、服务技术质量、特定需求满足性。上述要素又可根据其特定内涵细分为诸多具体指标的组合。
1.2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根据前文分析,可以将战术通信装备产品的使用质量评价体系用一个富有层次的指标体系来表示。从而利用层次分析法[1],将所有具体指标按其属性不同分为若干组,形成包含若干层次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
按照上述思路和模型,以某型战术数传通信设备为例,建立其使用质量(产品技术质量)指标层次的前3层结构,见表1。
表1中部分第三层指标包含有第四层指标,但在表1中不便表示,在表2予以说明,见表2。
同上,建立其使用质量(服务质量)指标层次的前3层结构,见表3。
1.3 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前文所述递阶层次结构建立后,便确定了与使用质量有关的所有指标的上下级关系。但是,某一层中不同指标之间对于其上层指标的重要性各不相同,为了将这一情况反映到评价结果中,避免由于不同指标重要性不同而使评价结果产生严重误差,就需要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权重赋值。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指标集。
对某一层指标建立集合,这里用B表示,即式中,bi表示第i个参与评价的指标。
(2)建立权重集。
对某一层指标可能确定的权重的集合为权重集,它是为了反映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而赋予的相应权数所组成的,这里用W表示,即
式中,wi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3)通过层次分析法求权重集。
确定指标权重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对于一般专业人员来说是较为困难的,即使直接由专家评议赋值,也容易产生过多的人为影响,这里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主观权重,减少人为影响,提高权重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用bij表示元素bi对bj的相对重要性数值,其取值见表4。
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就是指某一层次各评价指标之间通过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而形成的判断值集合
由于人们对复杂事物的两两比较判断很难得到完全一致性的判断矩阵,因此,为了避免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而带来的不便并保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采用下列改进的方法和步骤来给定判断矩阵中bij(i,j=1,2,…n)的标度值[2]。
第一步:对指标Bi(i=1,2,…n)按照重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排在第一个的指标重要性标度定位1。
第二步:征求专家意见,将排在后面的每个指标都与第一个指标进行重要性比较判断,比较的标度及其含义参照表3给出的九分位比率标度,所不同的是对于中间标度的范围可以放宽,比较的标度可以取1~9之间的任意值,从而给出排在后面的每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标度。
第三步:对任何两个评价指标间形成一个判定值bij(i,j=1,2,…n),bij=Bi的标度/Bj的标度。这样给定判定值,能够始终保证判断思维的一致性,即bij=bik/bjk,其中i,j=1,2,…,n,k取(1,2,…,n)内任意值。因此无须再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第四步:对得到的判断矩阵利用公式通过特征根方法求其特征向量:
。
求出特征向量T后,对其进行归一化,归一化后的元素即作为评价指标Bi的权重。
1.4 确定各层元素组合权重
若需要得到整个递阶层次结构中每一层所有指标相对于产品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评价总目标的相对权重,则需要将每一层计算结果进行适当组合。设第k-1层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向量,该层第j个指标下的第k层的指标的权重向量即为,则,则第k层第n个指标对于评价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向量为。这样,我们可以算出每一层指标相对于评价总目标的权重向量[3]。
2 使用质量评价总目标值计算
在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确定后,要对每个评价指标在评价中的具体值进行确定,就需要对指标进行数据采集。由于某一型号或系列的战术通信装备产品通常都会配套于多型武器系统,并装备于多个军兵种的大量基层部队,因此,如果采用专门派员随访调查的话,工作量会十分巨大。所以应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设计编制合理、易懂、便于统计和数据分析的使用质量问卷调查表,来发函调查采集,这样,既可以扩大数据采集覆盖性,又可以让协助调查的部队技术、管理、使用人员又充分的时间整理收集数据,从而更好的反馈给承研承制单位。下面以环境适应性能满足度中机械环境适应性满足度的振动满足度和跌落满足度两个指标以及服务时效性满足度中的技术服务到达时效性满足度和技术服务过程时效性满足度两个指标为例,编制使用质量调查问卷,供参考。
某型战术通信装备产品使用质量调查问卷
10.您认为某产品在各类振动环境中的技术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是?(请以10分制打分,1为最差,10为最好,以下同)
11.您认为某产品在遇到跌落情况下的技术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是?
20.您认为售后服务人员到达你处开展工作的及时性满足要求的情况是?
21.您认为售后服务人员开展工作的快速有效性满足要求的情况是?
根据前述数据采集方法,我们便可将参与评价的所有指标以1~10中的某个数值来表征,且通常对多份问卷的结果以算术平均值来处理(即认为参与问卷调查者无论其在部队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对使用质量满足度拥有同样客观的反映),也可根据参与问卷调查这所属部门及岗位不同,采用专家赋权法,赋予其不同权重。这样,按照递阶层次体系的基本结构,我们就可以得出每层指标的评价值,并最终得到总的产品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评价目标值(1为最差,10为最好)。
3 结语
上述研究给出了一种武器装备使用质量评价的简易可行的方法,但由于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还需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还用对方法予以进一步改进,尤其在采集所得数据的误差处理方面还应采用更多技术手段,以获得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引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合同履行误差和纠纷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通常有下列几种:
一、文本歧义引起的纠纷
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根据《合同法》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所作出的双方约定,提出合同条款或者修改条款的一方实际是向接受条款的一方提出了邀约,相对的,接受条款的一方向提出合同条款的一方做出了承诺,双方签字盖章,合同生效,就明确了相互的权利义务。
然而,一项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到的施工细目非常繁杂,仅从专业角度考虑,就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利工程材料、水工钢结构、水利工程经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水文、工程测量、水利水能规划、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结构CAD等十类专业学科,要将这样一项工程表述得完整、全面,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涉及到了,也会由于理解的偏差,导致合同履行的瑕疵。如设计图纸与合同工程量清单不符,导致成本发生变化,要么变更成本,要么更改设计,但是这两种后果都将带来复杂的申报、批复和执行程序,因此实际操作中,经常引起纠纷,如施工方停工,要求追加成本,发包方以合同为依据,坚持要求施工方如期完工,双方僵持不下,甚至提讼。无论如何,双方的行为既耽误了工期,又使彼此蒙受了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间接引发偷工减料的现象,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这类瑕疵,一般通过三种途径来预防:一是尽可能将合同条款精细化,尽量不用笼统和模糊的语言,对可预期的细节要做到绝无遗漏;二是合同中未约定或未完全约定的条款,如果有政策、法规以及约定俗成的行业标准或规则存在,应无条件服从政策、法规以及约定俗成的行业标准或规则;三是在格式合同中,如果某一条款的认定存在较大的分歧,而第三人从专业角度亦难以认定,应根据《合同法》采用不利于格式合同提供一方的解释。
二、不可抗力造成的违约
不可抗力是指合同签订后,由于发生了合同当事人无法预见和无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如洪水、台风、地震、罢工、暴乱等等,《合同法》明文规定,这类不可抗力带来的履行违约是免责的。
在水利水电工程现实施工中,对这类违约却常常未按照免责进行处理。发包人会依据合同约定的工期进度对承包人进行处罚,如罚款、暂停计量支付等,尤其是施工中遇到的塌方、沉陷、地质断层等,一般承包人不仅不认为这是不可抗力应追加工程费用,相反却对施工方进行处罚,承包方只能自认倒霉,承担亏损。
我们认为,任何合同约定都不能超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不可抗力造成的违约必须予以免责,不被免责一方可提起民事诉讼解决,提出施工索赔。
三、市场规律产生的震荡
主要是材料、人工、机械费用的市场价格变动,引起的施工成本较大范围的变化,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进展。
最常见的是材料费上涨,一份固定总价水利水电工程合同在被执行的过程,突遇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一旦超过赢利临界点,承包商不但没有任何盈利空间,甚至要亏本施工,这样往往就造成停工,或其中一方提出索赔,要求对方给以予经济补偿。例如2011年11月份,江西南部地区水泥价格呈现大幅上涨态势,当地的P.C32.5水泥价格450元/吨,高于全国平均价格近100元/吨。如果承包方在上涨之前中标,混凝土工程赢利空间换算为水泥使用量每吨赢利10元,那么现在就要每吨亏损90元,对于一个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承包方巨额亏损就不可避免。
这类风险的防控是在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中把市场规律产生的震荡充分考虑进去,以专门的条款来规避双方风险,为了保证合同的公平,可以约定如果材料、人工、机械费用价格超出或降低合同预算价一定比例,将增加或减少施工成本,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
四、规范标准带来的变化
现行的《水文仪器安全要求》、《小水电站机电设备导则》、《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将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实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往往发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不影响已经规划设计的项目,但作为强制使用的参照规范标准,有时业主单位及上级部门为适应新标准会做出工程设计变更,引起工期、成本、施工条件乃至施工资质的变化。
这种变化如果是政策制度层面必须的,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应该予以配合解决,顾全大局,兼顾双方权益,对造成损失的一方给与必要的经济补偿。如果是非必须的,是发包方的单方意向,就必须征得承包方的同意,或者承担违约责任,引起纠纷时,发包方可以提出施工赔偿。如果施工合同中能提前评估此类风险,约定解决方式方法,是最佳的选择。
五、业主程序导致的紊乱
施工合同中,由于业主、发包方工作流程出现紊乱,如项目前期审批手续滞后、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造成拖欠工程款、压缩工期等,如合同中没有特殊约定,应由业主或发包方承担责任,承包方在工程施工合同范围及合理工作进度内完成的工作,因为业主或发包方流程紊乱被停工、拆除、重做的,业主或发包方承担赔偿责任,发包人事前同意重新约定的除外。重新作出的约定应作为双方施工合同的新增附件,尤其对主合同做出修正的部分,要具体明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一般来讲,水利水电工程因合同履行瑕疵引起的纠纷,解决渠道跟普通施工合同纠纷一样,即依照合同正确履行、双方磋商协议、提起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要根据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渠道,涉及索赔的,应在规定期限(一般为28天以内),知会监理单位。总之,解决施工合同履行瑕疵问题,双方应该立足合同,尊重事实,分清责任,寻求证据,合理协商,努力妥善解决争议和纠纷,为水利水电建筑市场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