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金融管理方向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7 18:08: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金融管理方向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金融管理方向

篇(1)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064-02

1发展历程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家为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促进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而设立的。改革之初,改革成本多由中央财政当期直接一次性支付。改革到后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银行开始充当第二财政,承担了大量的改革成本,逐渐形成为巨额坏账。具体原因包括红头文件、企业政策性关停并转、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地方政府不当干预等。同时,银行完全由于自身原因,经营不善,也造成了大量不良资产。银行坏账积累到一定程度,中央政府就要设法相救,银行就会进行财务重组。财务重组的第一种形式是银行用自身利润核销坏账,这是企业行为,是会计制度规定的市场化手段。第二种形式是国家动用外汇储备重新注资。第三种形式是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由中央财政担保的金融债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第四种形式是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央行再贷款或央行票据收购银行不良资产。

1999年以后,我国先后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6月29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为30140024035元。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信达累计对358户企业实施债转股,转股金额近1355亿元。受托管理处置了原改制银行2400余家、自办经济实体和近1000项对外投资项目。中国信达累计托管处置问题金融机构的资产账面金额360亿元,负债账面金额460亿元,托管处置所属证券营业部、服务部等分支机构以及下属企业、控股公司等实体机构330余家,分流安置或接收安置人员2000余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10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华融由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变为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其在全国设有32家分支机构,旗下拥有10家子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11年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185亿元,较上年增加621亿元,净资本收益率达12.58%。2011年,利润突破50亿元,新增644家大客户,客户总数达到了1626个,当年与各省政府和企业、客户新签署了91个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客户总数达219个。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注册资本人民币100亿元。公司在全国26个中心城市设有25家办事处和1家经营部。累计管理资产规模6800余亿元,存量资产3000亿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集团净利润32.47 亿元,比上年增长213.11%,各类不良资产当年收现 88.63亿元,累计收现1716.33亿元。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于1999年10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为100亿元人民币。目前在全国设有30家办事处,10家平台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收购、管理和处置了各类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近7000亿元。形成了涉及11个细类、70余种产品的综合经营业务体系。2011年12月31日,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全年商业化合并利润实现30.68亿元,同比增长了329%。

2新的使命

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使命的结束,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已开始了商业化转型,正在探索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主,以投资银行、金融租赁、担保、信托、期货等业务为依托的综合性金融业务,逐步向金融控股公司的目标迈进。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矛盾仍很突出,银行体系自行消化需要时间较长。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手段单一,耗时费力,若通过提取呆账坏账准备金来核销不良贷款,将加大财务成本,影响银行赢利水平。国际金融行业普遍认为,当银行业不良资产超过总资产的15%时,必须借助于专业机构,实施专业化处理。资产管理公司拥有专业的人才和技术,除了商业银行的传统处置手段,相对于银行系统内部通过增加拨备打消坏账的自行消化,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综合运用投资银行的手段,如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与国内外投资者建立合资公司共同处置不良资产。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潜力巨大,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诚实信用体系尚未建立,逃废债现象仍较为严重,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良资产,需要资产管理公司运用专业化手段予以处置,同时,经济波动、产业周期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等在客观上对一些企业的还款能力构成一定影响,若无力偿还到期贷款,则会形成新增不良贷款。这些客观上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

3面临的问题

法制化进程滞后的法律风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只是一部行政性法规,无法解决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一系列法律问题。企业债转股政策设计缺陷的政策风险,地方政府和企业只是将债转股作为减轻企业负担的手段,只想减免债务而不愿让出哪怕是部分控股权,政策和地方政府的配套支持不到位,严重影响资产净回收率的提高。地方政府考虑的是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职工安置等问题,地方执法偏袒地方利益,严重制约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实现。

由于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大规模集中收购处置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锐减,以及商业银行的信用投放不断增加使得贷款总额基数持续增长,从而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不良资产率呈现双下降的趋势。现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完全遵循自负盈亏原则,风险全部由资产管理公司自身承担,失去了政策性损失主要由财政兜底的保护性措施。分散的小资产包、单项债权资产逐渐成为主流,其营销成本、处置成本相对于大资产包更高,对交易结构和处置方式的灵活性要求更高,增加了单向业务的工作量和技术难度。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其对内部不良资产的处置思路逐渐从保全、核销向经营管理方向转变,对于较优质的资产优先运用自身多种金融工具进行内部消化,只有经过内部专业处置未取得成效的债权资产才会选择对外转让。

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时期的业务风险。资产管理处置中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处置程序不规范,资产处置公告环节不规范,政策性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金融业务产品创新呈现盲目多元化趋势。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能力薄弱,缺乏有效的防火墙和风险割断,风险增大。

4改革方向

制定和颁布涉及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是资产处置的相关法律,从法律上切实规范资产处置行为,组建不良资产处置专业法庭,从组织体系上切实保证不良资产处置的顺利进行,赋予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企业投资股东的一定权力,使债转股资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的统一监管框架,设立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监管协调委员会,监管和协调各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建立完整的市场化风险管理制度,有效识别、揭示、衡量、监控和管理市场风险,实现风险预警前置处理、事中实时监控和事后反馈机制的全程风险管理机制。做好剩余资产潜在价值的挖掘工作,在前期尽职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掌握每户债务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财务状况、发展潜力、资产质量以及还款预期,对债权资产逐户重新进行估值。做好价值营销,根据资产实际状况和分类管理经营处置要求,挖掘资产卖点,确定每一户企业的营销策略,广泛推介,最大限度地吸引投资者,提高资产处置效益。对经确认无法进行处置而需要销账的项目,各资产公司应争取拟订方案向上报批,进行销账处理。对于难于在短时间内处置变现的资产,建议先采取一定的保值增值手段,预计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找到更好的处置时机,取得更好的回收效果。

加大以资抵债的力度,促进资产有序集中。对无力以现金偿还债务的企业,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有目的地选择部分债权资产,积极推进资产重组,积累和整合经营性资产,对不良资产实施战略性重组,既可以有效地支持企业改革,又可以通过商业性的债转股,控制一部分企业的股权。继续推进债转股,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对符合上市公司标准的企业,运用投行手段进行上市辅导和推荐,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股权的有序退出。开展资本金运作,确保资本的保值升值,创新投资管理体制,实行集约营运模式。

要实施金融控股集团战略,推进成为以资产经营管理为主,以投资银行和金融租赁、担保、信托、委托等业务为依托,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金融控股集团,创造条件择机改制上市。积极拓展新业务,拓展信用评级等金融服务业务。不断培育市场和聚集人才,将资产管理公司确立为资产重组和资产管理的市场专家地位,逐步发展成为以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为主业具备投资银行功能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功能的全能型金融控股公司。

参考文献:

[1]安宏飞.新形势下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不良资产业务思路新探[J].中外企业家,2011(11):72-75.

篇(2)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34

理财对于现代社会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既重要又必要的技能。人的一生都被理财所贯穿,而大学生涯更是培养理财意识的关键阶段。对于大学生来说,要逐步尝试理财,树立理财观念,掌握理财方法,让理财成为一生的事情。许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财观念和意识,从而因为过高的消费和支出成为“月光族”,甚至向同学和一些校园借贷借款,入不敷出。因此,理财有必要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培养理财观念和意识最好的阶段是课余时间充裕大学阶段,只有在大学期间学会理财,才能在今后繁忙的工作中更好的理财,让理财真正成为一生所追求的事情。

1 大学生理财观念及现状

1.1 理财观念薄弱

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较为薄弱,有理财观念的大学生只占少数。从本次调查收回的问卷中以是否有记账的习惯为例,大学生中,男生有记过账的占56.51%,女生占62.79%,而只有4.38%的男生,13.21%的女生能够坚持每天都记账。可以看出,女生的记账习惯相比男生要好些。而在大学生理财必要性的调查上,认为理财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是必要的占25.47%。这说明理财观念相对薄弱,理财意识相对缺失的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显著,无疑是阻碍大学生进行理财最大的障碍。

1.2 理财渠道或工具稀缺

当前适合大众的理财产品主要有股票、债券、基金等,但这些理财产品风险较大,门槛较高,并且对投资者有很高的专业知识的要求,对于大学生来说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也就导致适合大学生的理财渠道或工具稀少,很多大学生有理财观念却无法付诸行动。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给大学生提供了以余额宝、P2P、招财宝为代表的全新的理财方式,这类产品具有门槛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理财的渠道,给大学生提供了投资理财的实践平台。

1.3 资金来源特殊

大学生的理财资金来源大部分是父母给予的生活费,这一部分较为固定,但主要用于消费支出,可用于理财的部分有限;部分大学生会通过兼职、打工等方式获得资金,提高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除此之外,少数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可以获得奖学金等奖金,以上三种方式是大学生主要的理财资金来源。由此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无法实现经济独立,主要依赖于家庭,可用于理财的资金量小,但是较为稳定,主要来源是生活费余额,少数是兼职所得。

2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观念及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理财,线上支付,是一种全新的理财方式,近些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主要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具有灵活便捷,精确可靠的特点,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人们的投资理财方式,对大学生理财观念及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逐步培养理财意识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渠道进行理财,没有理财意识。传统的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由于资金需求量大,并不适合大学生投资。而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财产品,逐步培养了大学生的理财意识。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余额宝,P2P等理财产品迅速发展,具有门槛低,风险小,灵活便捷等特点。这些新型理财产品的出现,让大学生能随时随地理财,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理财意识和习惯。

2.2 逐步改善理财观念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很多大学生认为理财是成功人士才能做的,对资金量有很大的需求,理财就等同于炒股,大学生无法也没有必要理财。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环境下这种狭隘错误的观点逐步得到了改善。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可投资于资金需求量小的理财产品,也不仅仅限于炒股,可供理财产品的理财产品众多。大学生通过亲身的理财体验,感受到理财的乐趣,明白理财不只是成功人士才能做的,小额资金也可以用于理财,并且能取得收益。

2.3 逐步优化理财结构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可供大学生选择的理财产品只有股票、债券、基金等。这些理财产品风险较高,资金需求量大,流动性也相对较差,与大学生风险承受能力低,可投资资金量小的特点不相适应,导致大学生理财结构相对单一。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余额宝,招财宝等理财产品发展迅速,这类理财产品风险低,流动性好,没有投资金额的限制,是大学生最理想的理财产品。大学生可将理财资金分散投资,一部分投资于较低风险较低收益的理财产品,如余额宝、招财宝,一部分投资于较高风险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如P2P,股票基金等。这样的理财结构,可以在保证部分本金安全和收益实现的情况下,力争取得更高的预期收益。

3 大学生理财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认识

3.1 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

如果说理财产品是一把锁,那理财知识就是打开锁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理财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理财产品,进而将收益最大化。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理财较为盲目是大学生群体在理财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很多大学生受身边同学的影响和某些媒体的宣传投资某项理财产品,而对其毫无了解,全凭运气理财,自然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甚至血本无归。理财倘若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无疑只是一纸空谈。

3.2 认为理财是一锤子买卖

理财的很大一个特点就在于它的持续性,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长期理财,长期持有某一项理财产品,才能更好的掌握它的变化趋势。很多大学生错误的认为理财是一锤子买卖,有闲钱时才理财,没有闲钱时就将理财抛在脑后,不能持续理财。大学生以父母给的生活费为主要经济来源,每月较为固定,可以从中拿出一小部分,尝试投资于定期定额理财。定期定额理财既可以分散理财风险,保持理财的持续性,还可以改变大学生认为理财是一锤子买卖的错误看法,培养大学生持续理财的意识。

3.3 理财产品的选择不合适

理财产品的选择要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因为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大学生可用于理财的资金有限,并且大部分来源于生活费,决定了大学生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特点,因此要选择相对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余额宝、保本基金不失是一种合适的选择。然而,很多大学生选择的理财产品不合适,如投资于风险过高的股票,基金等,承担了过高的风险,很可能血本无归,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4 改善大学生理财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认识的措施

4.1 加强理财观念及知识教育

当前大学生理财现象普遍存在,而对于大学生理财观念及知识的教育少之又少,导致大学生理财观念的薄弱,理财知识的缺失。各高校应起到大学生理财教育主力军的作用,适当增开关于理财的选修课,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与其中。财经类高校应适当开展理财的必修课,普及理财观念及知识,避免大学生盲目理财,错误理财。社会媒体,财经报刊适当增加一些关于大学生理财类的节目和文章,给大学生提供随时随地接受理财观念及知识教育的途径。只有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大学生理财观念及知识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4.2 坚持记账,持续理财

大学生应培养记账的良好习惯,将每天的消费支出逐笔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区分必要消费和不必要消费,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做到理性消费。每月都保留一部分的理财资金,不能有闲钱时才理财,没有闲钱时不理财,坚持做到持续理财。

4.3 明确自身理财定位和需求

大学生理财资金主要来源于生活费,因此生活费的多少决定了大学生不同的理财定位和需求。制定符合自身的投资策略,需要明确自身理财定位和需求。按照生活费的不同,可以将大学生定位为以下3种类型:

(1)1000元及以下,较低风险承受能力型。这类大学生由于可用于理财的资金量较小,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应将绝大多数理财资金投资于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较少数投资于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建议将70%-80%的资金投资于余额宝,招财宝,其余的资金投资于基金,P2P等。这种投资组合可以保证大部分本金安全,避免因大额亏损影响学习与生活。

(2)1000元-2000元,中等风险风险承受能力型。这类大学生可用于理财的资金量较多,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将理财资金分成等额两份,分别投资于较低风险和较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3)2000元及以上,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型。这类大学生可用于理财的资金量最多,风险承受能力最强,可将大部分理财资金投资于较高风险的理财产品,追求高收益。建议将70%-80%的资金投资于股票,P2P,其余的资金投资于风险较低的债券,货币基金等。但选择理财产品时应谨慎,不能只注重高预期回报率,应同样从历史业绩,流动性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大学时期是人生理财的起步阶段,在大学时期掌握了正确的理财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能为大学生今后的投资理财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终身受益。现如今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投资理财提供了丰富的理财产品和渠道,这对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逐步培养理财意识,改善理财观念,优化理财结构,另一方面大学生面临本金亏损,甚至血本无归的风险,对其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因此,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采用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逐渐提高自身的理财技能,让理财真正成为一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篇(3)

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有效地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自199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资本金制度。这对于防范信用风险,维系社会经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项目资本金制度在实际金融管理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笔者结合工作谈点浅见。

一、要注意项目资本金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

项目资本金是指在建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于建设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投资者可按其出资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可转让其出资及其相应权益,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而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其中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一般来源于企业的资本投入,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无关,而留存收益则来源于企业盈利产生的资本增值,是企业生产经营实绩的体现。从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所有者权益的范围包括了项目资本金,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属于项目资本金,而所有者权益中的留存收益一般不属于项目资本金的范畴。另外,项目资本金主要强调的是作为项目实体而不是企业所注册的资金,注册资金是指企业实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通常指营业执照登记的资金,即会计上的“实收资本”或“股本”,是企业投资者按比例投入的资金。因而,在投资者足额缴纳资本后,企业的实收资本应该等于企业的注册资本。当企业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所在份额的部分,在资本公积科目中核算。

二、要注意项目资本金的构成和来源的管理

承上所述,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主要构成了项目资本金,而留存收益则一般不属于项目资本金的范畴。项目的资金来源可分为投入资金和借入资金,前者形成项目的资本金,后者形成项目的负债。项目资本金的出资方式有货币出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及资源开采权等,但必须经过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法律、法规评估作价。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投资项目资本总额的20%,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资本金的来源有股东直接投资和股票融资两种主要方式。股东直接投资有国家出资、企业法人出资、个人出资及外商出资。股票融资主要分私募和公开募集。投资者以货币方式出资的资本金,其资金来源有: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内资金、国家批准的各种专项建设基金、经营性基本建设基金回收的本息、土地批租收入、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收取的各种规费及其它预算外资金;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及企业法人的所有者权益、企业折旧资金以及投资者按照规定从资金市场上筹措的资金;社会个人合法所有的资金;国家规定的其它可以用作投资项目资本金的资金。而银行贷款、法人间拆借资金、非法向企业或个人集资、企业发行债券等不能充当资本金。

三、要注意项目资本金管理在实践中的误区

当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不断增加,虽然政府通过发行政府债券、预算内安排等方式增加资本金出资,但是资本金需求仍存在缺口。特别是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企业关联方多,资金裙带关系复杂,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透明性,大部分政府平台类贷款公司采用多头融资形式,从多家金融机构进行融资,银行只能对本行发放贷款的专用账户进行监管,项目投入的资本金只能依靠企业提供的资金投向单据进行判定,对资本金性质确定和管理难度均很大。因此,出现了以下典型问题:一是计算项目资本金基数的总投资出现认识误区。二是以债务性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由于有效信息资源匮乏,致使在日常的项目审查中很难判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有多大比例来源于自有资金、股东借款、银行贷款。三是资本金变动不合理、不合规。如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待验资后又抽走;采取以借款等名义向受资企业借款而长期不还等方式长期占用受资企业的资金,达到变相抽走资本的目的;公司不符合增资或减资的条件而增资或减资;不履行增资或减资的手续而任意增资或减资。四是资本金出资方式及形式不符合规定,造成资本金账户信息失真。如投资者以抵押物作为投入资本;无形资产占比过高;用陈旧、落后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甚至废弃的财物出资等。五是出资数额和比例不符合规定。如个别公司违反《公司法》等国家法律规定,现金出资比例达不到30%。六是资本金缴纳期限不符合规定。如个别公司投资者不按规定时间缴纳资本金,致使资本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公司正常营运。七是资本金出资依据不符合规定。如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没有存入或汇入指定银行的进账单或转账支票;投资者投入的房产没有产权证明或过户手续,或者制造虚假的产权证明。八是作价不符合规定。公司对投入的实物或无形资产未经注册会计师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而是由企业或投资者任意作价;注册会计师未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投入的实物或无形资产进行验资,造成验资报告和验资结果不真实、不正确。九是注重单个项目资本金核查,忽视全面整体考量。对于多项目多银行融资的借款人,在资本金核查时,借款人往往只注重单个项目的核查,而没有将借款人所有项目进行整体分析考虑,做到整体与个体相结合。

四、处理项目资本金管理误区的操作方法

(一)计算项目资本金基数的总投资的测算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计算项目资本金基数的总投资包含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之和。流动资金简单操作可按项目达产后所需流动资金的30%进行估算,具体核定时以经批准的动态概算为依据。

(二)债务性资金和非债务性资金的审核

一是可从借款人财务报表着手。查看借款人前后几期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中“银行存款”、“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应付账款”等科目的变化,分析其来源是否合理合规,特别关注公司在应收款中列支情况;二是加强对借款人全面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特别是它行融资、举债、同业拆借等信息的掌握,防止以“融资”替代“自有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三是依托合格的中介机构,审计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银行采信其结论。

(三)资本金变动情况的核查

对于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应认真核查公司银行明细账的资金使用及流向;对于变相抽逃资金,应认真核查公司“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科目的明细账;对于增资或减资必须由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对增减资本作出同意的决议,按要求对外公告,并对公司章程进行修改,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四)出资方式比例日期的核查

检查公司投资者的出资方式是否符合公司的章程、合同和国家的有关法律的规定;检查公司章程、合同等有关文件中关于出资比例的规定是否合规;检查公司“实收资本(股本)”、“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相关账簿和有关部门的批文等凭证,以判断投资者的实际出资与公司章程、合同、是否一致;检查公司“实收资本(股本)”明细账、银行收款单据、财产移交证明、出资证明、验收报告等单据,检查出资者的实际出资日期与公司章程、合同的规定是否一致。

(五)出资依据和作价的审验

以货币出资的,应在检查被审验单位开户银行出具的收款凭证、对账单及银行询证函回函等的基础上,审验出资者的实际出资金额和货币出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以实物出资的,应观察、检查实物,审验其权属转移情况,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审验其价值;以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出资的,应审验其权属转移情况,并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审验其价值;以其他财产出资的,应审验出资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六)项目资本金的全面核查

要全面评估借款人资本金情况,一是应对借款人在建的所有项目,结合借款人经审计后的财务报表所披露的净资产进行分析,对其项目资本金进行分析计算、统筹考量,确定借款人实有资本金;二是借助于中介机构针对特定的某一或某几个拟贷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和核查,逐个弄清其项目资本金比例、数量及到位情况;三是对融资平台贷款,要综合考虑本级财政收入和支出,区域融资额度等,合理评价资本金到位情况;四是根据项目融资方案,对项目资本金到位按监管要求进行审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

篇(4)

一、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状况及暴露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淡薄,防控能力较弱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长期稳定的经营发展,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因为只有财务稳定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然而很多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导致在企业的运作中,缺乏风险加以控制的意识,在决策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当金融危机到来时,便会由于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从而导致束手无策或者匆忙应对,使得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财务战略管理的观念

财务战略是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差异以及企业对风险的偏好不同,通过合理规划企业的融资、投资所形成的战略。制定财务战略需要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对全局进行深入的分析。在金融危机下,企业没有客观全面的分析导致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及实质,对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也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对企业的财务战略所应发挥的作用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使得企业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难以迅速适应,对市场的也缺乏预见性,财务管理也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而使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都难以有效进行。

(三)财务风险增大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只有资金能够正常的流动,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合理的进行筹资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经营及发展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刚刚起步,还不够发达,企业筹资的渠道并不是很多,加上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对于资本额市场的了解不够,相关的理论也不够完善,使得在筹资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很多企业在筹资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对于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的考虑认识不足,面对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不知警觉。当金融危机蔓延开来时,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市场的需求减少,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也骤然降低,导致出现大量的应收账款,而坏账的出险率也就随之增大,于是企业正常运行需要的资金出现缺口,资金的周转也出现困难,企业便会出现财务困境,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二、金融危机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财务监督预警机制

首先应当对企业自身的状况及经营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认真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有可能出现的潜在的财务风险,据此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同时积极寻找有效的手段及策略,对财务风险加以预警和防范,使得企业能够健康发展。此外,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应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制定相关制度,健全监督机制,保证预警机制有效运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被运用到财务管理领域,企业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运用高科技手段,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得企业在经营的各个环节中的财务预警指标数据都自动的由信息系统进行监测,这样既有效又快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也就有了保障。最后,企业在对相关项目进行投资决策时,还要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组合,不可忽视投资的稳健性,对资金回收的风险要加强控制。

三、强化财务管理全程控制

企业的运营管理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在运营前制定决策时需要进行决策管理;制定决策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控制管理;当决策执行后,要对运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下次决策时进行参考。要使企业实现其目标,做到效益最大化,就要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进行全程的控制,并且将企业财务管理也重视起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融入财务管理,使得财务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管理资金的调控,用活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要严格执行审核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将控制成本作为重点,严格管理各项开支。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加强财务的相关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转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要仅仅认为财务管理就只是核算,要将其扩展到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使其发挥预测、调控的作用。

四、加强财务人才队伍建设

要使财务管理高效的进行,除了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还需要对相关的人才队伍进行建设。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不断出现的新环境使得国家的相关的财税政策和法规都在不停的进行调整。作为财务工作者,就自身而言,需要学习当前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熟练掌握财务技能技巧,确保自己在进行财务处理是做到正确而迅速,这是适应单位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自身前途发展的需要。作为企业,也要将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不断补充新知识,并鼓励财务人员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进步。同时企业要做到重视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素质都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只有从财务人员入手,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为财务工作的顺利而高效的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才会使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阎静.关于建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4

[2]王敏.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探讨.商场现代化,2007

篇(5)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推进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但是因为不同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金融行业的管理中,管理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实力出现了脱节现象,金融管理逐渐落后于经济发展。正是因为金融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导致了金融管理中的很多矛盾。因此,当前必须对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

2.金融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后,科技水平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极为迅速,而金融行业的管理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1]。因此,想要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2.1金融管理影响力上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各个国家独立发展的情况已经被打破了。全球化推进了经济的开放也推动着投资的发展,在投资中出现了很多不完善的监管机制,这些机制影响着金融市场的发展[2]。要保证金融行业发展的稳定性,政府出台了很多的监管制度,企业之间也加强了监督,这就使得金融管理的作用增加。

2.2传统模式无法适应当前要求

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很多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在金融管理中更是缺乏具有先进管理能力和理念的人才,这就导致了金融管理严重滞后经济发展,无法对金融危机进行有效地规避。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相应的方法来对金融管理进行改善,推进可持续发展[3]。

3.如何实现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

3.1重视人才力量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十分的迅速,我国的金融行业在发展中并没有充足的管理人才来推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人员因素是制约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制定科学的人才选拔标准,大力引入先进的管理人才,调动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来提高金融管理水平。根据各地区的管理情况,通过考核选拔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将管理人员的性格和特长相结合,从而推进管理能力的发挥[4]。只有如此,才能够为金融管理补充先进的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整个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最终推动金融管理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3.2完善金融管理环境

我国金融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大力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同时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要进行充分的利用。

3.2.1完善法律立法规范

通过法律途径对金融管理行业的运行进行管理,让金融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的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对目前法律的充分利用,对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十分有效的保护,有效的维护金融管理行业在发展中的稳定性。同时在法律的保护下,很多中小型机构也能够获得自身的利益,这样就很好的促进了金融管理制度的完善,在市场中的作用就不会受到规模的影响了[5]。

3.2.2规范金融管理体系

推进金融管理的规范化,既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也能够让金融管理行业更加的规范和完善,确保金融管理的正常运行,促进金融行业的稳步发展。

3.2.3规范管理体制

我国的金融审计在这个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正在进行逐步深化,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来促进我国的金融业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当前我国各项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了金融行业管理无法正常开展。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保证金融发展的快速和稳定。

3.2.4实现完善的监督体系

推进金融管理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对整个金融行业进行非常有效的监控,可以说监督机制对于金融管理的作用是十分有效的,能够防止金融行业出现较大的危机和动荡,政府也可以根据监管的结果对金融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调整[6]。因此,想要大力引入国外新近的监管制度,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来对金融也管理进行改革。

3.3全面落实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在金融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推进我国金融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法人治理结构影响金融管理的中枢管理,关系到我国金融行业能否成功的实现现代化运转,是否可以在金融业发展的新时代新要求下实现高效运作,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稳定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协调运作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促进金融管理中的各项政策有序进行,推进金融业高利润的实现。更能促进金融机构在资金使用方面实现良性的健康循环,让金融资产能够更好的保值和增值[7]。现阶段,我国的发展是计划经济的转型期,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不是很好,市场的运作也是缺乏规范,民间的资金交易也对金融管理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金融行业必须推进各项机构的改革和制度的完善,才能够促进市场的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最终的可持续发展。

4.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我国的崛起,为了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金融稳定,我们必须针对金融管理中的各项问题进行处理,制定长远的合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来促进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的深化发展,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对金融行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和考核,从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保证金融管理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健康稳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蕾.论强化金融机构反洗钱意识[J].科技创业月刊.2012(12).

[2] 张锡锋.金融危机下我国FDI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

[3] 唐斌,王相林.践行银行社会责任.推进金融可持续发展――2008年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侧评[J].新金融.2011(11).

[4] 闫广宁.超前消费、金融危机与可持续发展[J].西部金融.2012(12).

篇(6)

金融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环节,也是企业将来经营管理的主要方向,企业要想长久性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金融管理加以重视,树立科学的金融管理理念,结合现阶段企业发展的现状,不断探索出一条适合企业金融管理发展的道路来。

一、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金融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

企业正常发展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资金,只有具有了足够的生产经营资金,企业活动才能够顺利地进行,通常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向银行贷款的资金,企业自身的资金以及金融性质的融资资金,而对于企业资金的管理,就涉及到了金融管理,因此企业内必须要有懂得金融管理知识的专业性人才,了解当今市场经济中股票融资性的金融问题,对于当前国家金融政策、企业交易流程都要有所涉略。企业资金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金融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前提和基础。

(二)金融管理能够保障企业的日常经营

通过企业的金融管理工作,可以保证企业的日常经营正常地进行下去,由于企业中所有的生产经营工作都是要在市场经济背景的大环境下进行的,然而市场瞬息万变,只要是有市场的地方,就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有了企业金融管理就能够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以金融管理对市场的了解和分析,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金融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销售工作都是与金融管理不可分离的,只有加强了企业金融管理才能够使企业的资金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打造企业品牌发展。

二、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加强企业金融管理和预算工作质量

加强企业金融管理工作时,要保证预算会计工作质量,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预测性,在企业金融管理工作当中对工作对象的选择分析过程中,提高对工作项目的监督力度,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管理,在实际的金融管理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必须按照一定的会计预算程序依次来进行调整,不能发生预算数据上的失误,要确定对企业金融资金的重要管理,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企业金融管理工作和预算工作,保证会计预算任务的质量,从而避免发生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出现做假账、做空账、做漏账的现象,控制好金融管理中预算工作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对与企业金融活动应当准确地加以核算和记录,然后在企业内各相关职能部门内进行责任落实,从而保证金融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地进行吸取,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保护性,增强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性。要完善企业中财务信息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精细化管理,在对财务金融信息进行规划管理的同时,要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同一性原则,促进企业工作形式的创新改进发展,使得企业的会计金融管理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二)加强企业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提高企业金融管理工作当中的信息技术化建设,也是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应用的具体表现,随着当今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绝大部分企业同样可以使用最先进的科学软件来今进行企业金融管理工作,现代企业的金融管理通常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从而不断对企业金融管理系统进行了完善,提高了对会计数据信息记录的效率和有效性,准确地完成了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数据信息交流的高效工作,建立了企业内部会计金融信息的相关数据库,从而保证了企业整个经营管理的工作都可以在信息技术手段下进行,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项组织环节进行实时性的监控,加强了对企业经营的全面化管理,提高了企业产品销售的可能性,使企业金融管理的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升。通过金融管理在企业当中的实际应用,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树立起财务危机意识,从而避免了企业金融管理中出现一系列问题,通过信息化建设在企业金融管理当中的实际开展,大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改变了企业发展面貌。

(三)加强企业金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情况,企业内要成立金融管理部门,有专业的金融管理学人员进行工作,加强对企业资金管理的数据整理,将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各部门职责进行分别落实调整,把握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对企业资金方面的负债情况加以控制,增强对企业经营中的风险评估,从而保证金融管理的总体质量。当前企业金融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是提高企业金融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在金融管理工作中要对每一位会计金融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养,从思想上理解企业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义,使金融管理工作人员了解到金融管理工作与企业中其他经营工作的不同。必须要健全企业金融管理体系结构,明确企业金融工作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从而使企业的金融管理工作可以全面的发展,避免企业金融管理中各项权责工作意识不清的现象出现,通过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加强金融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劳动创造力,使工作人员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金融管理工作当中,有效地促进了企业金融管理意识工作的转变,促进了相关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使企业工作氛围得到了改善。在企业专业金融管理人员进行金融管理时,在贷款回收时,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并且由专业的金融管理人员负责企业金融贷款的回收工作,制作数据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对贷款的有效金融管理。

三、针对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一)拓宽企业金融融资渠道

对于企业金融管理发展来说,企业金融的融资渠道是多样性的,不一定非得向银行进行贷款,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到企业当中,从而开展有效的金融融资活动。而对于有些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金融融资难的问题,可以拓宽企业的新型融资发展渠道,拓宽那些要求比较低一些的上市企业类型的金融融资渠道,从而使企业转型发展。企业还可以采用间接金融融资的形式,让企业和国家银行之间达成某种利益共识,使银行可以和企业共同完成风险分享和利润共赢,从而降低企业金融发展的分享,提高对企业借贷型资金的获取性。因而我国政府相应地出台了一些有利于国际化经济发展而言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对我国企业进行投资建设,还完善了我国民间借贷小额贷款的法律规章制度,有效地改变了企业资金筹备难的问题。

(二)制定企业信用评定规定

企业要想正常地进行生产经营,首先要对自身企业生产产品的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再而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对象进而调查分析,充分了解企业间金融交易的关系,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企业品牌本身具有的效应程度,保证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的资金产品链结构的高效运行,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有所保障,从而避免企业自身进行风险承担,保障企业贷款的安全性能,降低企业自身财产的损失程度。然后针对有金融交易的企业进行信用等级程度的划分,通过每次的金融交易结果作为再次进行金融交易的依据,从而避免并防止盲目性质的赊账型销售。

(三)健全企业金融风险预测机制系统

企业金融风险的出现将会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要健全企业自身对金融风险的预测机制系统,企业内的金融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进入到市场进行实地性的深入考察,从而对企业金融融资问题和金融投资问题中的各项环节加以调整,一旦发现有潜在意义上的金融风险问题,马上研究企业金融分险所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且根据风险了原因来进行提出有效的策略调整方式,从而为企业的金融管理工作开辟一条正确的方向道路,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从而保证企业的金融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管理。

企业金融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金融管理程度的高低,管理水平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企业必须要了解到金融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作用,并且要在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工作当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企业金融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长远性发展,因而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地完善金融管理工作,使企业的发展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相应地拓宽企业金融融资渠道,制定企业信用评定规定,健全企业金融风险预测机制系统。

参考文献:

[1]张皓.浅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2.

[2]尉敏.解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2.

篇(7)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全国经济发展形势

自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我国金融业也受到一定冲击。对于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善的国内地方经济金融来说,在此金融风暴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在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下,地方金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这同时也是一次新的机遇。

在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关于全球经济的研究中,宋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在就“金融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话语权均受到大幅度削减”这一说法,答记者问时说,“但西方价值观与规则根基并没有瓦解,新兴力量真正崛起并起主导作用尚需时日,”“中国既不能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与作用,也不应置身其外,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国际事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协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另在主权货币国际化的时间跨度问题方面,宋玮表示:“货币崛起与经济崛起之间往往存在着30年至50年的时滞。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这一时滞有可能会缩短”,“强势经济是强势货币崛起的必要支撑与起点。”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大幅度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市场动向和金融发展方向势必引起众多关注。面对现阶段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只有看清局势、找准方向、权衡利弊、慎重决策,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飞跃。

(一)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趋势会逐渐发生变化

1、发达国家储蓄资金增高、消费额减少;2、新兴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即发展中国家经济地位急速上升;3、回归实体经济,减小金融危机影响和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4、低碳环保式经济发展壮大;5、国际化趋势加快。

(二)在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下,我国经济必然会做出一些调整

1、企业进出口比率的变化,出口额的大幅度缩水,要求企业向精加工、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方向发展;2、创业型经济急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形成,要求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3、生产要素的转变,减少通过消耗自然资源获得的经济增长,提高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来带动经济增长。

中国的金融业在金融一体化的浪潮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深入改革,不断扩大发展,一直保持基本稳定。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明显不够成熟,金融结构并不平衡,国内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金融业如何在现阶段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实现国家针对金融发展的要求,是现阶段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现阶段地方金融现状分析

地方金融,主要是为当地居民或地方企业提供服务的。包括三类机构:1、地方正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2、地方准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3、其他地方性机构,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社、农民资金合作社等。这三类地方金融业的发展并不同步,秩序性也依次减弱。随着近几年全国性的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地方金融业急速发展,各类机构不断涌现,但由于地方金融机构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无法实施城市化金融市场监管,造成了地方金融业管理的混乱。现在地方金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地方金融机构、同地方各类金融机构各自为政,造成地方性明显,使得吸纳来源广泛的外来资本困难,不利于地方金融的发展壮大。另外,地方金融机构对外借贷利率过高,借贷方式单一,这些都不利于吸引外来资本和零散资金的注入。

(二)地方金融机构的秩序混乱。城乡差异、或地方差异,导致某些金融管理制度,在地方金融机构中并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规章制度设置不甚合理,这些都不利于地方金融在面向本地居民和当地企业时发挥作用,对当地经济产生更深影响。

(三)地方政府过多干预。地方金融机构在地方上建立并实现运转,必然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协助,但是地方金融中政府主导现象严重,或者地方政府利用行政管理职权,成立金融办、并授予金融办职权主导当地金融机构运作,如上海和宁夏等地,均不利于实现地方金融业的市场化。在地方政府主导模式下,应规范政府职权,明确政府干预方式,避免政府干预金融机构内部具体操作,影响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度和调控能力。

(四)地方各级部门、各类金融机构之间无法实现协调统一。各级地方金融机构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内部各级监管部门责任分工不明确,各机构之间交易手续繁杂、工序繁琐,无法适应高速的金融业的发展,不能实现统筹规划,促进地方金融的更深层次的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下地方金融管理问题的研究

在后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业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国际市场影响下,国内金融业高速发展,全面开放,地方金融业纷纷增加融资,提高经济影响力。但在现行金融制度下,地方金融管理暴露出很多问题,导致金融机构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地方金融管理改革刻不容缓。针对地方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制定管理策略。

(一)金融管理模式方面

在“分类管理,专办协调”的模式下,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各级部门之间联系,增强金融管理。实行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政府监管模式与“分类管理,专办协调”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管理制度。一是完善国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人民银行在国债监管方面的工作职责和处罚措施,为人民银行依法行政提供较高层次的法律法规依据,使国债监管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为国家筹资和个人投资主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债投资环境。二是按照《凭证式国债承销团成员考评办法(试行)》,加大对考评对象的国债发行组织和账务处理情况的检查考评力度,提高业务规范性,促进国债销售机构规范其国债业务核算,规避国债资金风险,自觉维护国债信誉。三是及时总结反映检查、考评情况,对于检查、考评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或问题,及时与上级国库沟通、反映。四是将储蓄国债发行时间纳入货币政策委员会“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时的考虑范畴,减少或避免因国债发行时间与利率调整时间冲突而取消国债发行的情况发生。

(二)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管理制度

针对地方金融发展状况,实时实地的实行国家相应政策。灵活运用,积极创新,增强地方金融管理制度在本地的适应性,使其更好的监管地方金融的发展,促进地方金融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和当地居民提供服务。

(三)规范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的管理方式

规范地方政府参与地方金融管理的方式,明确地方政府权限,不干预金融机构自身业务操作,将管理重心由争取资金转向协调服务。使地方金融更好的融入市场经济,提高地方金融的市场调控性。为地方金融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四)完善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机制

利用地方政府手中掌握的资源,发展地方金融。加强“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调动税务、工商等部门共同协作,加强联系,相互监督,增强监管力度,完善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机制,增强各部门的协调统一。

(五)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重视

篇(8)

一、引言

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发挥重要作用。数学思维是理性思维的代表,将数学相关知识和思维模式应用于金融领域中,是实现金融科学投资管理的重要指导理论,本文从高中数学角度,对数学知识在金融投资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探究。

二、数学知识在金融领域应用中的作用

数学知识是理性逻辑思维的学科代表,将数学知识在金融领域应用,可以实现金融投资管理的整体模式完善,并建立思维投资构架,明确金融管理之间的联系,培养金融投资者全面、综合的投资模式,为金融投资者提供平衡风险的理念;另一方面,金融投资者直接将数学知识作为金融分析的理论依据,例如:概率,函数等相关知识作为分析金融管理的重要平台。由此可见,数学知识在金融领域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数学在金融领域应用

1.数学模型的应用

数学具有相对完整的思维模式与逻辑结构,结合高中数学知识,对数学在金融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数学模型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普遍性较大。金融领域中包括金融运行成本管理、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收益管理几部分,投资者进行金融投资管理时,合理分析金融管理领域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明确各个部分之间的利害关系,降低金融投资管理的风险性,保障投资者的金融收益。例如:金融投资人对上市的股票进行金融投资,为了降低金融投资的风险性,实现个人金融管理科学分配,应用数学中结构模型,建立金融投资管理的最佳目标,结合股票投资的市场行情,确定金融投资管理的最佳形态,为金融股票投资管理的稳定性投资确定方向。此外,建立数学模型在金融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体现在金融投资管理中,不同管理金融理财的收益应用。数学模型分析可以确定金融管理的主次,实现金融发展结构规划的现代性。

2.概率应用

概率知识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概率知识可以保障金融管理中经济收益的稳定性。一方面,概率知识可以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平衡提供参考理论,例如:实施金融投资中股票B、C两种股票进行投资,为了保障金融投资管理的股票收益稳定,应用概率知识,对两种股票的经济投资收益概率进行分析,最终确定B、C两种股票的稳定性,保障了金融投资者的收益;另一方面,概率在金融投资领域中的应用,也体现在金融管理业务领域,金融投资管理者可以依据客户在金融投资领域的投资比重,明确当前金融投资的市场需求方向,从而为金融投资管理者合理把握市场需求提供了准确的需求分析,引导我国金融管理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实现了金融投资管理的稳定性发展。

3.函数应用

函数知识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函数知识结构体系庞大,数据应用的结构分析作用明确,目标准确性强。函数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率高,如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金融领域中变量与相关数据之间的变化比例,从而进一步完善金融管理中多种可变因素之间变化规律,推进我国金融管理数据分析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实现金融投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控性管理。此外,函数知识中包含导函数部分,应用导函数明确金融投资的最佳值,实现金融资金运行管理结构的科学性规划,为推进我国金融管理的稳定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4.线性回归分析应用

线性回归分析,是高中数学知识在金融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形式之一。线性回归分析是将数据分析与图像分析结合在一起,更加直观的为金融领域的资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合线性回归分析中相关数据变化情况,直接将金融数据的变化进行描点表示,提高了金融投资管理系统应用分析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特征。例如: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对某种金融投资债券进行投资分析,依据这种债券的相关金融管理条件设定,对债券运行与设定条件中投资规模、投资运行发展趋势、投资运行的管理者等多种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确定这种投资债券的运行情况,线性回归分析是一种较直观的分析模式,线性回归分析的数据计算中涉及到数据的精确化分析,为金融领域运行管理提供更加精确、细致的管理依据,是促进我国金融管理模型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四、结论

数学知识在金融中应用,可以为金融领域的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实现现代金融投资管理的科学性,提高现代金融管理结构的系统性、完备性的投资模式的引导,实现我国金融管理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伟伟,张晓晖.浅析反证法思想在金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52-53.

[2]张晔.试析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30-32.

[3]王锦成.浅析数学建模教育在金融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6:261-262.

篇(9)

金融管理也被称作为金融管理治理。治理水平、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有效性是决定金融体系稳健性的主要因素。我国最初的金融管理工作是由央行来执行的,但随着和国际接轨,要求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加强,因此央行的管理职能被独立出来,形成银监会和保监会,对所有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监督管理。

一、我国金融管理发展的趋势

(1)有13个国家实行单一机构混业管理,35个国家实行银行、证券、保险业分业管理,25个国家实行部分混业管理。(2)金融管理法制呈现出趋同化、国际化趋势。影响较大的有两类:一是英国模式;二是美国模式。(3)金融管理逐步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同业自律机制。(4)金融管理国际化。巴塞尔银行管理委员会通过的《巴塞尔协议》统一了国际银行的资本定义与资本率标准。

二、我国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目标不够明确。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金融管理目标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宏观目标,借助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币值稳定。而金融管理的目标较为具体,突出强调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2)金融管理独立性不够。我国银监会作为国务院下属机构,在业务操作、制定和执行政策、履行职责时,较多地服从政府甚至财政部的指令。(3)金融管理机构协调性差。从金融管理机构的设置来看,我国基本上属于分业管理模式。但是,这些部门的职责缺乏严格的界定,相互间缺乏协调。(4)现行管理制度不利于金融创新。在现行分业管理制度下,银行参与证券业务被限制,一些具有转移风险及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无法在市场立足,影响到证券机构的运作及策略,证券市场表现出很强的短期投机性和不稳定性。(5)现行管理制度不利于金融业的规模集中。现行分业管理制度,不利于银行业向“全能银行”发展,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于证券、保险的严格限制、融资及投资渠道的缺乏、传统单调的业务品种,加剧了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使证券、保险行业竞争力下降。

三、加强和改进金融管理的措施

(1)健全金融管理法制和法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它们都较早的制定了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度,并且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在这些法规中,比较全面的阐述了管理原则、目标、主客体和管理的方式手段等,这样使管理活动有章可循。(2)确定金融管理的侧重点。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管理客体的覆盖面将会更为宽广,侧重点也将有所转移。(3)提高金融管理的市场化程度。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高度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和金融危机可能性不断增加的现代金融市场形势下,已经逐步摈弃了强制性的人为抑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行政管理方式,而是沿着日益强化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强度和方向发展。(4)金融管理应鼓励创新。首先,在当前的金融管理中应当引入激励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同时,要鼓励经营良好的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其次,金融管理应当鼓励金融创新,改变目前过于严厉的行政审批和行政管制抑制金融创新的状况。第三,要引入金融管理的成本收益理念和问责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应当要求管理机构必须对管理措施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只有管理预期收益大于成本的管理措施才能够实施,同时还应当将这些评估结果正式公布,以接受公众的监督。第四,要适应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逐步为金融管理体制从分业管理转向混业管理、从机构管理转向功能管理创造条件。(5)完善相关法律的制定。鉴于金融混业经营以及金融机构的业务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加入世贸之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会加速这一进程,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热潮在缺乏管理法规的背景下兴起,必然蕴涵相当大的金融风险。目前,三家管理机构都有严格的管理分工,因此必须有机构对这些交叉性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进行管理,才能在当前有效地监控金融风险。(6)信息共享。目前,三家管理机构分别管理银行、证券和保险这三个金融子市场,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子市场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程度显然会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各管理机构的相互配合。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特别是从我国金融运行和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似乎已经逐渐出现了对统一金融管理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无论是金融产品的交易,还是金融组织、金融市场之间的合作与结合都将从广度和深度上日益加强。从业务合作到股权重组都将使我国金融与全球金融的联系更加紧密,即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的影响日益深远。

参考文献

篇(10)

国家金融体系是由各个地方金融体系组合而成的,所以想要加强完善国家金融体系建设,首先要从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完善入手。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迅速出现,在推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建设及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地方性金融管理体制完善成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体制的完善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能为我国的发展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金融管理体系采取的是处置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减少了地方政府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干涉,对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这种管理方式的使用为我国金融监管工作和金融机构的平稳运转及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离开了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一些金融违规行为的处置将很难得到落实,金融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不高。再加上我国地域广阔,由于地理位置、发展方向、产业类型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环境和发展状况存在很大不同,面对这种情况仅仅重视大规模的宏观调控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对地方经济管理的力度。但是垂直管理模式对地方经济的管理并不是十分重视,这就造成了管理工作与实际经济运行状况之间存在矛盾,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

为保证地方经济发展的可靠性、安全性,提高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管理作用十分重要。地方政府参与到金融管理中来能够有效提高对金融管理的执行能力,大大缓解金融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保护。地方政府在金融管理过程中能够对基层金融管理和国家宏观调控进行调和,使得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能够随时对地方金融状况进行了解,有效降低地方金融风险,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创造良好的前提。所以,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我国金融管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建议

1.建立金融监管的中央与地方协调机制

一是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权限。在确保金融市场统一性前提下,依据地方差异性,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科学划分地方金融管理权限,合理引导和调动地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的积极性,赋予地方政府发展地方金融业的权力,赋予地方政府监管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职能。二是建立“一行三局”同地方政府间稳定的协调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在防范和处置地方金融风险中的牵头协调职能,建立地方金融监测体系,适时判断区域金融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防止出现监管盲区。

2.加强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机构的建设

一是整合分散在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明确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的职责,对地方金融实行统一规划、管理、协调、服务。二是建立规范有效的管理、监督体系,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应更多地采用经济、法律和市场化的手段管理地方金融机构,监督其合法经营,防止出现违法经营及其他危害地方金融安全的行为。

3.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指导和管理

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落实,降低不良资产率,化解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完善地方金融机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约束激励机制,对经营管理决策、执行、监督行为进行全程监控。二是对于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不断完善管理细则,通过外部监管规范其经营,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4.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环境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环境能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以及地方政府金融管理工作来说非常重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先要从政策方面入手,要求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构建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关于规范金融机构管理工作的法律规范,用法律的约束能力来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进行控制;同时,通过健全的法律体制建设对地方所有金融机构执行统一的管理标准。另外,还要增强对金融行业管理工作的监督,严格的管理能够实现对金融环境的净化,通过监督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问题,以防止融资不规范以及各类风险问题的产生。想要做到及时解决风险,政府部门应该健全管理预警机制,对金融机构运行和政府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到未雨绸缪,提高地方金融管理效率,实现对整个地方金融环境的优化。

三、结语

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完善能够增强地方经济运行的规范性,对提高我国地方经济运行质量及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和金融行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目前,我国的金融管理体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给我国经济发展运行造成极大的风险,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完善的研究,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发现当前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便于对管理工作进行改善,从而提高管理质量,以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篇(11)

一、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

(一)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1.适应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适应中国加入WTO、参与经济和金融国际竞争的需要;

3.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基础扎实,能具体操作、会经营管理、具有协作、创新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4.优化以“订单培养”为主要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路径。

5.确立“做学生欢迎之师、创社会满意专业、育时代有用之才”的价值理念,按照“立足大金融,面向大市场”的办学思路,大力弘扬“尚德、精业、爱生”的教风和“诚信、明理、笃行”的学风;努力探索“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和质量管理。

(二)本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大专水平的文化素质,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需要,掌握现代财务信息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现代化、信息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应各行业财务信息管理需要的第一线高级技术性应用人才。能胜任各单位财务信息处理工作;各金融机构各种票据、资金结算工作;各大商场、超市的会计工作;各企业仓库保管工作;面向社会从事记账、税务等咨询工作岗位。具有财务信息管理、商务谈判、计算机基本操作和英语基本应用能力。

二、专业特色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素质作保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为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靠保证。

(一)培养方向分析

1.成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工作

聘请各大商业银行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咨询指导工作,成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研讨会,适时进行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2.加强校企合作,“请进来、走出去”

专业发展要依托金融行业、依靠金融企业,注重与各金融机构及金融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联系与合作:一是聘请其高层管理者或业务能手为兼职教师,定期为师生开展学术报告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二是根据金融机构及企业业务发展需要,制定培训方案及培训意向书,提供培训场地、委派教师对其职工进行培训;三是与其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与学生深入业务部门进行实践实习。

(二)竞争环境分析

竞争环境分析主要是指竞争者分析。对于我院金融专业来讲,竞争环境分析就是对开办金融学专业的其他高校的分析。金融专业的竞争环境概括来讲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竞争激烈。目前开办金融学专业的院校较多,已经出现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金融专业已被列为教育部控制布点专业。

2.竞争者在师资、办学经验和学科建设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3.竞争者一般在金融专业下设银行、投资经济、保险、理财等方向,但特色不明显,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4.由于宏观金融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下降,以及公司企业对金融理财人才的大量需求,一些院校开始注意在金融专业下设公司金融方向,以培养面向公司企业的微观金融理财人才。所以,高职应用金融与实务专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市场需求

(一)行业背景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金融工作置于战略性全局性的高度,明确提出要把金融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促进了经济金融的“互利双赢、共兴共荣”,金融在湖南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外资银行大批涌入中国的同时,金融业的竞争已变得越来越激烈。金融业新增单位竞相涌现。

(二)人才需求旺

我省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外,还相继成立了大大小小的数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这些银行的成立,给我省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也给我省金融市场增加了新的风险。特别是在目前全世界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并且波及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形势下,迫切需要一大批具备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金融人才。

(三)结构明显“偏”

大部分企业的人才结构呈现“偏态”特征,即企业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永远小于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而这一特征在金融企业的岗位设置层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首先,从当前金融企业各岗位从业人员占比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多采用“总行(公司)——分行(公司)——支行(公司)——营业性机构(或机构)”的机构层级设置方式,支行(公司)以上层级的机构主要履行管理、研究、和产品开发等职能,由于机构数量较少,设置较少的管理及研发型岗位。而基层经营机构(或机构)作为业务终端,数量众多并直接接触客户,设置大量“客户服务型”和“业务操作型”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