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基建工程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基建工程造价管理具体是指对工程建设的总体支出费用的控制与管理,从而尽可能降低和减少建设资本的一项专业技术性工作。工程造价管理过程贯穿了高校基建工程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过程及竣工结算的整个过程。在高校食堂基建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围绕工程造价管理开展,主要是针对高校基建项目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管控,从而为高校节约建设成本,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作为高校建设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但由于高校零星基建工程的工期长、数量大而且有着较复杂的过程,导致工程造价管理也比较复杂,因此,必须强化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1高校零星工程基建管理与造价控制的现状分析
(1)建设工程的立项缺乏规范性。在进行工程立项这方面,有不少高校的基建部门没有对零星工程的建设引起重视,认为零星工程不重要,使得零星工程在前期没有开展全面而具体的探究和论证,导致工程实施时出现各种浪费的现象。另外,工程立项的随意性还体现在缺乏对具体工程工艺或工序的研究,使得具体操作时影响工期,并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在此过程中没有前瞻性,也没有重视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和研究,可能会因为工艺的落后或者是采购落后的设备等情况造成多方面的浪费。(2)工程项目缺乏整体规划性。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建筑建设有近三十年以上的年长历史,甚至更长,但高校规模的逐渐扩大使得原本的基础设施无法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建设与维修的过程来满足和适应高校的发展。但对于高校中零星基建工程的修建缺乏一个具体而合理的规划或方案,大部分高校的零星基建工程管理中主要凭借个人意见来进行,并没有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而规范的计划目标。(3)施工过程缺乏严格而规范的管理。由于高校零星基建工程项目存在时间短促且施工项目内容多的复杂性特点,同时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工程管理不善,很多隐蔽工程或者是关键部位没有验收合格,再加之一些工程管理人员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零星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和材料管理,使得在具体施工过程无法充分发挥工程监管的作用,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导致决算超出预算,无法有效控制造价。
2对高校食堂零星基建工程管理和造价控制的建议
(1)通过构建工程报告制度,规范工程决策行为。零星基建工程是有效确保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顺利完成的重要内容,直接与高校的整体发展和师生教与学的稳定性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基建工程的立项与否应通过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来进行。为了防止项目决策的盲目性,但凡是涉及到金额较大的零星基建工程都应该有工程报告制度,并应通过民主决策的程序过程,首先作为职能部门需要提出包括建设规模、投资额度、资金来源、工程预算、招标程序等多项内容的可行性报告,接着需要经过学校工程管理领导小组的会议讨论予以通过,最后经主管领导进行审批签字,从而形成决议。(2)规范招标制度,防止暗箱操作。建设单位代表国家和人民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控制,所以对金额较大的工程项目或者是工程设备进行公开招标时,应公平、公正的竞争,并通过组建在结构上合理的招标小组,严格遵守招标纪律,禁止对标底的泄露,从而使得招标程序规范化,并制定完整而可靠的评标方法,通过公开招标竞价原则,防止各种暗箱操作的可能,从而提高招标的透明度,并做到节约工程费用支出,提高高校零星基建工程的质量。(3)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高校零星基建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因此签订合同所涉及的内容和方面比较复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可能存在各种变更,还会受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施工的合同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索赔、变更、结算等有依有据,降低工程索赔风险。(4)合理控制材料的使用,确立和规范材料价格。在高校食堂的零星基建工程中,占据主要投资费用的部分即是工程材料费用这块,所以控制材料价格是零星基建工程管理与造价控制的重点内容,应对施工过程的材料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并要求必须按照合同中的具体规定来使用材料。随着建筑市场在材料和价格上的快速更新变化,建设单位的预算人员必须时刻对材料市场做好跟踪关注,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并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从而有效控制材料价格的动态变化情况,确定和规范材料价格。(5)对施工过程及竣工资料的编制做好监督与管理。高校食堂零星基建工程基本上并没有专业化的设计,施工过程的变动较为普遍,施工现场签证也很多,这就需要工程管理者或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强化对施工质量、物料、工艺等的重点检查,防止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不良状况。另外应对竣工资料的编制做好监督,确保竣工资料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的过程和内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食堂零星基建工程的过程复杂、内容繁多,其工程造价管理也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因此,在零星基建工程中应重视工程造价管理,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造价的有效管控,尽可能地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并节约建设资金的支出,提高高校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不断为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峰.浅谈高校零星基建工程管理与造价控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4(01).
中图分类号:G647、F23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9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期。根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305所。为适应在校生人数的增加及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政府和高校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不断加大高校基建投入,仅2009年新增产权建筑面积达33585461平方米,正在施工建筑面积38541668平方米{1}。近5年来普通高等教育基建支出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均在15%以上,每年基建支出总额近4000亿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如何确保高校基建投资合法、高效地使用,审计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教育部2007年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明确提出“各部门、各单位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应实施全过程审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同时提出,“加强经费管理,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应该说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已成为解决基建投资动态监管和评估的行之有效的内控方式。
一、跟踪审计的概念及分类
跟踪审计又称为实时审计、同步审计,目前理论界对其定义尚未形成一致看法,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内容,基本可定义为:跟踪审计是审计部门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决)算部分阶段或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维护国家、业主及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和如实反映工程造价,促进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2}。它是一项集咨询、监督、评价、管理于一体的新型审计方法,是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和结果所实施的一种全程的、动态的、有效的经济控制和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按照跟踪审计的时间跨度可分为阶段性跟踪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阶段性跟踪审计是根据需要对基建工程某个或几个阶段进行跟踪,阶段性跟踪审计延伸至基建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即转变为全过程跟踪审计。按跟踪审计强度可为驻场审计、环节审计和分期审计。驻场审计是审计机构在项目建设现场全天候进行的审计;环节审计是根据项目建设过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出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踪审计;分期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在项目建设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地进入项目建设现场开展跟踪审计。以上跟踪审计模式的选择可根据基建项目规模、建设周期、投资额度及审计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审计力量配置情况确定。
二、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实践存在问题
基于高校自身特点和行业规律以及内部职能部门管理能力不同,目前我国高校基建管理分为以下四种模式:即项目管理公司参与模式、校方项目部项目管理模式、施工总承包模式和代建管理模式。除代建管理模式根据政府制定的代建管理办法规定由政府主管部门委托进行稽查审计外,其它三种模式均由高校作为项目主体进行管理。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校内基建管理力量较弱的高校,希望通过引入跟踪审计加强基建工程管理控制力度,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基建工程内控方式,各层面都还处在探索阶段,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没有跟上跟踪审计工作实践,部分进行跟踪审计的高校虽然针对性地制定了有关的内部规章,但内容较笼统,可操作性不足,致使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导,工作难以深入展开。
2.学校各方面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不足。跟踪审计涉及到基建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基建管理部门的配合。传统观念认为审计就是“专挑毛病”,基建工程管理是基建职能部门职责,况且一定规模以上的项目都要施行工程监理制度,审计部门工程管理专业性不强,跟踪审计介入会影响工程管理顺利实现。即使在审计部门内部也存在认识不足,部分审计人员将审计工作凌驾于管理部门之上,要求管理过程必须由审计部门确认方能实施,使审计部门与工程管理机构直接对立起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建设管理部门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使跟踪审计工作受阻。
3.跟踪审计力量不足,审计目标难以实现。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源于学校内部财务和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具备工程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配备,难以适应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的需要,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详细的审计内容、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或无从入手,失于控制,或事无巨细,疲于应付,不能及时适时找到工程管理各阶段关键环节的嵌入点,缺乏应对复杂问题的协调沟通处理能力,加大了审计风险。同时在选择社会审计单位时,如不能全面考查审计单位的资质、信誉和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会降低审计质量,使预期的跟踪审计目标难以实现。如何实现高校跟踪审计与基建工程管理的良好嵌入,是高校跟踪审计工作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实现高校跟踪审计与基建工程管理有效嵌入的途径
(一)跟踪审计的嵌入原则
1.独立性原则:跟踪审计是审计单位独立于基建项目各管理单位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评价活动,在任何情况下,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审计单位和人员要坚持把独立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严格履行法定职责,明确审计工作程序和任务。
2.效益性原则:效益性是跟踪审计的目标之一,基建项目建设过程复杂、涉及专业和单位众多、专业性强,无论是审计部门还是引入社会中介机构,都存在如何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实现审计效益的问题。为此,在现有的审计资源下,利用成本效益原则,在跟踪审计项目选择、审计方式及方法上必须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对于资金量小、周期长、次要环节及审计风险大的基建项目,不应采取跟踪审计。
3.规范性原则:跟踪审计要健康运行,必须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在熟悉贯彻相关审计法律法规的同时,不断根据跟踪审计实践总结完善目标与责任、项目选择依据、信息等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流程和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使跟踪审计工作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的放失,提高审计科学化水平。
(二)跟踪审计的嵌入方式
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复杂程度和管理要求不同,跟踪审计通常采用点式和线式两种嵌入方式。
1.点式嵌入方式:也称松散型嵌入跟踪审计,是对建设规模小、投资少、项目内容单一、工程造价明确的小型工程的关键节点的工作内容进行重点介入跟踪审计并及时提出审计意见,通常适用于中、小型基建及修缮项目,由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实施。
2.线式嵌入方式:也称紧密型嵌入跟踪审计,即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技术经济活动以及参与单位相关经济行为进行实时介入,全面的审计监督,出具审核意见。一般在发改委立项的主体工程项目和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及项目投资总额较大、对资金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的项目应列入此范围。在实施中根据嵌入的阶段线长度不同分为:
(1)全过程跟踪嵌入:对应全过程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由审计机构跟踪建设程序,有计划地从建设项目决策阶段(项目立项及可行性研究)就介入,延续到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直至项目竣工决算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这种嵌入方式要求审计机构针对各阶段的工作特点投入较多各类专业人员,同时对组成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阶段性过程跟踪嵌入:对应阶段性跟踪审计运行模式,由审计机构根据对项目监督重点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或几个建设阶段介入审计。比如:①从施工阶段介入至工程竣工验收,这是目前高校跟踪审计的主要嵌入方式,重点跟踪项目建设实施中合同履行即“三控两管一协调”的执行情况。随着跟踪审计的不断延伸,阶段性跟踪嵌入方式逐步深入。②从招投标阶段开始介入,招标文件和合同是全面表述项目招标人实质性需求的法律性文件,对确定合同价、明确合同各方权力、义务和责任起着决定性作用,审计重点是对招标文件和合同重要条款和关键内容的严谨性把握、监督。目前高校延伸开展线式嵌入跟踪审计的项目,通常从招投标阶段开始介入。③从设计阶段开始介入,根据项目建设各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和多次计价过程的关系及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75%以上,因此重点加强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审计介入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嵌入方式的选择要依跟踪审计的对象情况具体确定,合理选
择嵌入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跟踪审计的嵌入环节
基本建设程序将项目建设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施工与竣工验收阶段、竣工决算阶段{3}。在制定跟踪审计实施方案时,要紧紧围绕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目标来开展审计工作,加强对各建设目标分析和评价,抓住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嵌入环节和关键点,做好各建设目标的平衡与优化{4}。
1.决策阶段的审计。决策阶段对建设项目造价及建成后的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及发改委等行政审批部门不断加强了对项目审批的深化和细化,鉴于现行法律法规未赋予审计部门对项目可行性出具审计意见的权力,此阶段着重审查:学校重大事项决策体系的建立及实际落实的监督、立项决策是否进行了论证,是否符合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和校园总体规划。同时可与建设管理部门一起做好经济指标分析,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建议。
2.设计阶段的审计。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投资的关键环节,重点包括设计招投标程序、设计任务书的内容、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是否符合决策目标,设计概算编制的准确性、合规性及可控性。
3.建设准备阶段审计。建设准备阶段包含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签订。招投标过程是通过市场竞争确定建设工程价格的过程,要重点审计招标程序是否合规,招标文件对工程范围、工期、质量与验收标准、报价原则及变更结算调整方法要求是否明确表达,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编制是否完整、准确,合同文件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三者是否统一,合同中对工程质量、工期、及各方责权利等关键内容表达是否明确、严谨。
4.施工与竣工验收阶段的审计。施工阶段是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主要审计内容有:施工组织合规性和合同进度相符性监控、工程质量体系完整有效性及同设计要求相符性监控、隐蔽工程真实性监控、材料价格与市场价格关联性监控、现场变更签证合理有效性监控、资金拨付程序规范性和与工程进度一致性监控六大节点。
5.竣工决算阶段审计。竣工决算阶段审计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实现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主要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清单(定额)套用的正确性、工程取费的合规性及材料价差调整的合理性监控点进行控制{5}。
(四)跟踪审计嵌入风险防范
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和发展方向,要确保跟踪审计目标实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防范跟踪审计嵌入风险。
1.制定跟踪审计规定,完善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内控制度。《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及相关行业审计规定是开展工程审计工作的依据,但尚未针对性地制定跟踪审计职业规范和质量控制体系,只有通过法律法规形式把跟踪审计确定下来,才能使跟踪审计有法可依。同时高校内部应积极探索和总结跟踪审计实践成果,依法建立一套适合本校且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的配套操作规程,用以指导和规范跟踪审计行为,明确跟踪审计各方责任,监督如合同审签制度、工程变更签证权限制度等内控制度的落实,及时解决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跟踪审计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确保审计计划顺利实施。
2.加强高校内审力量,合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首先要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高效廉洁的内部审计队伍是跟踪审计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针对政策性强、业务量大、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跟踪审计工作,要着重充实高校内部基建工程审计队伍,适当引进有实际管理经验、懂施工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跟踪审计队伍中来,加强审计人员执业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培训,立足现有条件,不断提高跟踪审计实践水平和审计效果。在充分发挥校内审计部门作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技术力量强、信誉好的社会审计机构,制定周密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案,更有效地加强跟踪审计管理,扩大跟踪审计的覆盖面,是解决短期内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及时有效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的有效途径。
3.高校基建审计要更新理念,准确定位,合理嵌入。首先,做好跟踪审计工作,审计部门要树立跟踪审计“免疫系统”的理念。努力做到“两个转变”,即:实现传统的查错纠弊决算审计到跟踪审计的转变,从揭示和查处违纪问题到实现预防为免疫系统转变{6}。其次,要把握审计监督的定位。要坚持审计独立性原则,跟踪审计是一种过程监督,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其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而不是作为建设管理部门行使职能。要严格恪守《审计法》规定的监督职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提高服务意识,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建立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和谐的审计关系,发现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书面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充分沟通、协调和意见交换,使问题得到依法解决;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分析研究,及时反映情况,促进相关部门健全制度;合理定位跟踪审计嵌入深度和嵌入时间,把全天候地跟踪审计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审计,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
通过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有效嵌入研究和实践,加强高校跟踪审计验收交流,将使跟踪审计在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监督中发挥更大的效益。
注释:
{1}教育部.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
{2}周和生.新清单计价模式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Z].北京:北京金马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08
{3}关柯,王宝仁,丛培经.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丁立仁,景东华.跟踪审计研究[R].北京:审计署审计科研所,2010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211
基建工程造价管理具体是指对工程建设的总体支出费用的控制与管理,从而尽可能降低和减少建设资本的一项专业技术性工作。工程造价管理过程贯穿了高校基建工程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过程及竣工结算的整个过程。在高校食堂基建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围绕工程造价管理开展,主要是针对高校基建项目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管控,从而为高校节约建设成本,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作为高校建设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但由于高校零星基建工程的工期长、数量大而且有着较复杂的过程,导致工程造价管理也比较复杂,因此,必须强化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1 高校零星工程基建管理与造价控制的现状分析
(1)建设工程的立项缺乏范性。在进行工程立项这方面,有不少高校的基建部门没有对零星工程的建设引起重视,认为零星工程不重要,使得零星工程在前期没有开展全面而具体的探究和论证,导致工程实施时出现各种浪费的现象。另外,工程立项的随意性还体现在缺乏对具体工程工艺或工序的研究,使得具体操作时影响工期,并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在此过程中没有前瞻性,也没有重视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和研究,可能会因为工艺的落后或者是采购落后的设备等情况造成多方面的浪费。
(2)工程项目缺乏整体规划性。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建筑建设有近三十年以上的年长历史,甚至更长,但高校规模的逐渐扩大使得原本的基础设施无法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建设与维修的过程来满足和适应高校的发展。但对于高校中零星基建工程的修建缺乏一个具体而合理的规划或方案,大部分高校的零星基建工程管理中主要凭借个人意见来进行,并没有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而规范的计划目标。
(3)施工过程缺乏严格而规范的管理。由于高校零星基建工程项目存在时间短促且施工项目内容多的复杂性特点,同时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工程管理不善,很多隐蔽工程或者是关键部位没有验收合格,再加之一些工程管理人员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零星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和材料管理,使得在具体施工过程无法充分发挥工程监管的作用,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导致决算超出预算,无法有效控制造价。
2 对高校食堂零星基建工程管理和造价控制的建议
(1)通过构建工程报告制度,规范工程决策行为。零星基建工程是有效确保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顺利完成的重要内容,直接与高校的整体发展和师生教与学的稳定性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基建工程的立项与否应通过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来进行。为了防止项目决策的盲目性,但凡是涉及到金额较大的零星基建工程都应该有工程报告制度,并应通过民主决策的程序过程,首先作为职能部门需要提出包括建设规模、投资额度、资金来源、工程预算、招标程序等多项内容的可行性报告,接着需要经过学校工程管理领导小组的会议讨论予以通过,最后经主管领导进行审批签字,从而形成决议。
(2)规范招标制度,防止暗箱操作。建设单位代表国家和人民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控制,所以对金额较大的工程项目或者是工程设备进行公开招标时,应公平、公正的竞争,并通过组建在结构上合理的招标小组,严格遵守招标纪律,禁止对标底的泄露,从而使得招标程序规范化,并制定完整而可靠的评标方法,通过公开招标竞价原则,防止各种暗箱操作的可能,从而提高招标的透明度,并做到节约工程费用支出,提高高校零星基建工程的质量。
(3)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高校零星基建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因此签订合同所涉及的内容和方面比较复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可能存在各种变更,还会受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施工的合同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索赔、变更、结算等有依有据,降低工程索赔风险。
(4)合理控制材料的使用,确立和规范材料价格。在高校食堂的零星基建工程中,占据主要投资费用的部分即是工程材料费用这块,所以控制材料价格是零星基建工程管理与造价控制的重点内容,应对施工过程的材料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并要求必须按照合同中的具体规定来使用材料。随着建筑市场在材料和价格上的快速更新变化,建设单位的预算人员必须时刻对材料市场做好跟踪关注,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并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从而有效控制材料价格的动态变化情况,确定和规范材料价格。
(5)对施工过程及竣工资料的编制做好监督与管理。高校食堂零星基建工程基本上并没有专业化的设计,施工过程的变动较为普遍,施工现场签证也很多,这就需要工程管理者或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强化对施工质量、物料、工艺等的重点检查,防止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不良状况。另外应对竣工资料的编制做好监督,确保竣工资料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的过程和内容。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食堂零星基建工程的过程复杂、内容繁多,其工程造价管理也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因此,在零星基建工程中应重视工程造价管理,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造价的有效管控,尽可能地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并节约建设资金的支出,提高高校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不断为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校;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对策
Key words: university;infrastructure project archives;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01-02
0 引言
高校基建工程档案是指高校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和查考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材料,通常有纸质载体、缩微品载体、光盘载体、磁性载体等储存形式。基建工程档案记录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为高校校园建设和规划、处理纠纷、事故责任认定、管理维护、防灾和应对紧急情况提供可靠依据,是高校宝贵的财富。近年来随着高校新校区建设及合并的增多,对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基建工程档案的特征
基建工程档案记录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前期准备阶段文件、设计阶段文件、施工阶段文件、竣工图和竣工验收阶段文件、使用维护阶段文件等五类文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分散性和复杂性。基建工程往往周期长,涉及设备、生产工艺、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参与单位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繁杂,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相互穿插且相互影响,由此决定了工程档案的分散性和复杂性。②继承性和时效性。随着国家建筑法律法规、标准、建筑技术、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基建工程档案可以被继承和积累。新建工程可以通过借鉴以往类似工程的档案,少走弯路,吸取先进经验,避免错误重犯,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基建工程档案的时效性决定了有些档案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有些工程文件一经生成,就必须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否则一旦不被认可,会造成严重影响。③全面性和真实性。基建工程档案要体现自身实用价值,就必须全面真实地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真实记录工程的全部过程,包括发生的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存在的隐患等,才能对后续工程有借鉴意义。如果造假虚报工程档案,必然会引起严重后果,同时也失去了工程档案管理的意义。④随机性。工程建设各个阶段都会有大量工程档案资料的产生。不仅工程建设常规阶段会产生档案文件,一些诸如火灾、地震、事故等偶然性、随机性事件的发生也会产生特定的档案资料,因此工程文件档案资料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⑤多专业性和综合性。由于人类对建筑物功能需求的多元化,建设工程项目也逐渐演变成系统化的综合性工程,往往需要多个专业、多种工作协同完成。既涉及工程咨询、土地规划、环境评价、安全评估、消防、卫生、建筑、市政、智能系统、电力等多门学科,也综合了项目管理的组织协调、合同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因此,基建工程档案往往涉及多个专业、多个单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 高校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建工程档案的上述特征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实际工作中,往往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不同步,不同程度地滞后于工程建设,造成应归档材料的不齐全、不完整。高校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2.1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主要领导“重建设、轻档案”,对档案管理部门投入不足,而档案管理部门自身宣传力度也不够,造成了基建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管理意识淡薄,在工程竣工以后,甚至出现有些基建工程管理员将资料一锁了事,不及时归档,“人在资料在,人走资料失”。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往往都是兼职,不了解工程档案的特殊性,只对档案资料简单接收、装订,而不是按系统化专业化整理档案。同时归档文件质量低下,不符合对归档要求的材料都收拢进来,如一些凭证、签证、变更文件都是复印件,文件材料纸张规格混乱,书写材料不耐久,签字盖章不全等等。
2.2 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随着基建工程档案的增加,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滞后,多数高校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职责不清,工作流程也不合理,造成档案管理效率低下。在工作中对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合理的考核和约束机制,不能确保基建工程档案的准确性、系统性、成套性。
2.3 档案管理方法和人员素质滞后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崛起为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但目前高校普遍在技术、理念、设备、工作人员素质方面滞后于现代档案管理要求,纸质载体以外的档案少之又少,有些管理人员计算机的水平甚至仅是打字的水平,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 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对策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基建工程档案的重要作用,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教育部国家档案局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高校宣传部门应该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学习《档案法》和27号令,转变观念,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领导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在人员、经费、设施上给予大力支持。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档案管理等多单位,涉及面广,应当努力争取各相关部门的配合,通过好的档案利用效益,来加强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其能更好地投入到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去。
3.2 完善档案管理体制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体制,通过检查、奖罚等手段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学校应明确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中,制定年终考核标准,奖罚分明,对好的经验进行推广,优秀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对失责人员追究责任。同时学校在进行建设活动过程中,对外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签订合同时,应明确提出基建档案管理具体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单位通过督促整改、推迟验收、罚款等相应手段来保证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3.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从事基建档案管理需要专业性的人才,高校应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其了解基建档案管理知识、基建工程建设程序、基建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其责任心和自觉性。同时以提高专业水平为重点,提高其电子文档管理、网络技术、现代管理等能力,加强科学管理。此项工作应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之以恒,只要发挥好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事倍功半。
3.4 实现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的网络化、电子化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基建档案网络化、电子化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校应抓住契机,加大硬件投入,利用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基建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将传统的纸质载体档案电子化,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库,同时利用高校自身校园网络,实现基建工程档案收集、保管、查阅、传输的网络化、电子化。
3.5 强化维修改造工程档案管理 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不能仅仅重视投资额大的工程,而忽略投资额小的维修改造工程。许多维修改造工程涉及弱电强电线路改造、地下管网改造、空调通风、消防管道、供水供热等方面,尽管投资小,但对工程本身影响深远。应强化此类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纳入到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体系中,有利于今后的查阅和利用,避免学校建设资金的浪费。
4 结语
基建工程档案真实全面反映了高校基本建设全过程,是高校今后建设改造、维护管理、资产评估的重要依据。高校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是总结历史、服务现实、着眼未来的工作,只有充分发挥管理部门和相互人员的积极性和专业知识,利用现代档案管理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基建档案的基础作用,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贾文振,冯华.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基建工程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13(3):273-274.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跟踪审计工作介入的时点都在提前,已经覆盖到工程设计阶段。工程的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开始,对于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工程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可以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投资,提高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审计单位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审计工作包括设计方案的优选、工程概算和预算、施工材料的选择等。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比选,确定项目的最优方案,通过准确的定额标准和相关经济指标,使工程设计方面的审计更加合理、有效。因此,在工程设计方面的审计工作内容多、标准高、技术复杂,这就需要工程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分析能力,无形之中增大了工程审计的风险。
2.工程招标阶段的审计风险
根据规定,任何一个基建工程都要实行公开招标,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工程招标阶段便成为了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招标过程是否符合招投标法和相关法规的要求;招标文件中有关价格调整和结算的条款是否合理、明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依据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清单项目的内容描述与实际工Jun.20,No.3作内容是否一致;拦标线的确定是否符合市场行情,是否合理;招标工作是否公平、公正、公开;投标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等方面均成为了审计人员在工程招标阶段的风险源。因此,工程审计人员对此阶段需要给以高度的重视。
3.工程合同审核的审计风险
工程合同的订立是整个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前提。一个完整的工程合同应该包括价格条款、责任条款、权利义务条款、违约条款、质保条款等内容,因此合同中相关条款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变更结算价款的规定是否合理明确,进度款的支付是否合理、履约质保的条款是否完备等内容都将成为工程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因素,应予以特别关注。
4.工程施工阶段的审计风险
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工程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工程进度款的支付、现场变更洽商的合理性及价格的确定、甲控材料的选择确定、分包单位的选择等方面。这些内容对保障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工期、造价控制都具有重要作用。工程施工过程中,甲控材料的选择是否正确、工程进度款支付与合同规定是否相符等,都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审计风险。例如,由于进度款的支付与施工合同的支付条款不同,会导致工程项目计价准确性降低,从而延误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给工程的审计工作带来极大风险。
5.工程竣工阶段的审计风险
工程竣工阶段,审计单位要参与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验收以及竣工结算等工作。对竣工结算的审计内容主要为施工单位竣工结算是否严格依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的规定执行,对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按照计价规范执行、计价取费是否准确,工程签证是否与实际一致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结算审计的结果是否如实反映工程造价,这是工程审计风险的“高发区”。以上各阶段的风险因素,都会给工程审计工作带来极大风险,如果无法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将会严重影响高校的长远发展。
二、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识别
1.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工程审计人员直接面对社会公认的腐败“高发区”,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最后工程审计建议或者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是造成工程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工程审计具有专业性、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审计工作涉及到的单位,信息非常广泛,工作量非常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工程造价有关的计价规范、计价文件不断地更新调整,使得高校在工程审计人员配备方面的不足以及审计人员自身技能的力不从心等问题更加突显。根据相关研究结论,如建设投资在800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工程,应配备两个以上的工程审计人员。个别高校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基建工程项目上仅凭借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力量,而没有增派外部审计人员,使繁重的工作与实际需求产生严重的不匹配。同时,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缺乏、知识结构不全面、工作方法落后以及跨专业审计等现象。甚至个别高校还存在由财务人员担任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工程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2.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准则不明晰
高校的工程审计工作开展起步较晚,目前缺乏可操作性的高校内部工程审计准则或工作指南。现阶段执行的众多内部审计工作准则、工作指南中涉及到工程审计方面的内容寥寥无几。很多高校开展的工程审计工作仅仅为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和决算审核,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服务、见证和评价职能并未发挥出来,审计的作用仅体现在事后算账、造价核减方面,内部审计在单位内所应发挥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即便是有些高校已经实施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了将工程审计关口前移,但各单位工程审计介入的时点、范围、深度各有不同,大部分高校多为摸着石头过河或是邯郸学步的状态。缺乏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工程审计准则、指南,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3.审计外包服务单位选择不当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内部工程审计人员力量不足,这些高校大都会选择将大规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委托给具有一定实力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委托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实施工程审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由于第三方审计单位派出的审计人员与学校只在短期内存在契约关系,在组织、经济方面独立于学校之外,个别外审人员可能会责任心缺失,没有原则,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开展审计工作,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质量。同时,虽然我国《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74号)第三十三条已经明确规定:“因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过失,给委托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当依法赔偿”,但由于目前对于该规定缺乏具体措施和衡量标准,现实情况难以落实,这些都造成了外包审计风险的增加。
4.工程审计信息时效性低
信息资料在工程审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熟练掌握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审计中的盲目性,提高工程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保障工程审计的质量。工程造价中主要材料费用占总造价的60%—80%。目前市场上的建筑工程材料品种繁多,优劣混杂,众多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应用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主要材料价格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面对建筑材料品牌价格差异大、价格浮动明显等不利因素,处于办公室内的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存在着审计信息失实、错误,若无丰富的工程用料知识和对材料市场价格的准确了解,只凭借以往的资料和网络询价拼凑出的数据,就有可能造成工程价格失真,使工程材料的审核无法达到最大化节约的效果。
5.工程审计范围局限
在基建工程审计中,很多高校采用事后审计的办法,即只对工程结算进行审核。对于建设工程的招投标过程、合同签订过程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涉及到的内容繁多复杂,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重视,一旦出现疏忽,都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工程设计阶段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造价的75%,如果审计部门不参与设计方案的优化比选,发挥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往往会直接导致基建工程项目最终的造价偏高。招标阶段如果审计部门不对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以及合同专用条款等内容进行审核,就会造成工程量清单数量不准确、清单缺项漏项、招标控制价不合理、合同条款表述不清等问题,为以后的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埋下隐患。施工阶段如果审计人员不深入现场,对签证、变更尤其对隐蔽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就会缺乏准确把握,同样为以后的工程结算审计留下隐患。
6.外部人为干预影响
个别高校在开展基建工程审计过程中,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外部因素对工程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正常工作的干预、限制,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使工程审计工作的稳定性、客观公正性受到干扰,造成审计风险。基建工程项目历时周期长,这就为施工单位与相关部门套近乎、攀人情创造了基本条件。工程结算审计时,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会受到个别相关部门的“关照”请求,有些部门对于发现的问题打折扣处理,甚至会出现一些部门的不协助、不配合,这些都导致了工程审计结果受到影响。外部各种关系的干扰,使得审计部门公正、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的条件难以保证。
三、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管理
1.完善工程审计工作制度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政策性非常强,必须要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与规范。对基建工程审计相关的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制定切合内部审计工作实际的工程审计管理办法,制定明确的审计人员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提高审计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对基建工程审计的重视,规范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避免滥用私权、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使工程审计人员有章可循。细化基建工程的审计工作职责,完善基建审计操作流程,注重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责任到人,使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向着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使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得到真正保障,提高基建工程审计工作防范风险的能力。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的风险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审计的质量问题,而要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从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着手。作为一名工程审计人员首先应当自觉遵守《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客观公正地开展工程审计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工程审计风险。此外,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培养,加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方面的业务培训。工程审计人员应主动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方法,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在复杂环境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在专业领域的胜任能力。
3.优选外审服务单位,加强监督管理
高校必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确定工程审计的服务单位。这不仅有利于选择业务水平高、职业道德好的审计服务单位,还可以防止某些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审计单位独立、客观、公正地展开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工程审计的成果质量。在与审计服务单位合同的签订方面,应该对审计服务的范围、审计条款、报告制度、控制措施、违约责任、争议解决以及处罚措施等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约定。避免合同纠纷,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降低外部审计服务合同风险。在外部审计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有专人负责项目审计的牵头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对外审单位实行监督和控制,同时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该建立审计复核制度。审计复核可采用重点抽查审计法、分析对比审计法等。审计复核制度的推广可以及时发现拟定的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外部审计服务单位的一种有效监督。
4.拓展审计范围,实施全过程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大力推行全过程工程审计,即从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开始,到项目竣工结算完成的整个过程。实施由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转变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组成的全过程审计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造价审计控制体系。全过程工程审计的事前审计主要在项目的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进行,内容包括项目可行建议、方案设计合理优化、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合同专用条款等重要内容的审核;事中审计主要在项目的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记录,了解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情况,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通过完善工程变更、签证制度,为工程竣工结算打下坚实基础;事后审计主要在竣工结算阶段,主要对合同履行、工程结算等各个环节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具体包括工程结算的计算方法与合同约定是否一致,工程量是否准确,定额套项是否合理,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结算单价是否准确等内容。通过实施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及时掌握现场资料及施工方法,了解材料价格的市场行情,减少与施工方的信息不对称因素,有利于减少风险因素,控制审计风险。
5.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审计机构独立性
高校必须积极开展廉政建设,优化审计机制,实施“初审—复审—终审”的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独立于其他的工程管理部门,建立由校长直接主管的管理机制,只有确保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发挥其审计作用与效果,在工作中敢于监督揭发违规问题。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更能够发现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工程决策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更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基建工程的健康发展。充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有效降低目前在工程审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促进工程审计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99-03
一、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概况
(一)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现状
高校占地规模较大、基本建设工程较多,每年新建和修缮工程不断增加。高校自身对基建工程的风险管理意识逐步增强,进而逐渐建立并完善其基建制度,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在基建工程的作用。
1.成立招标职能部门,全校统筹基建招标。为防范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多数高校专门组建并成立了招标职能部门,全面统筹全校的基建工程招投标工作。在招投标过程中,基建、纪检、财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特邀的专家教授全程参与监督。现有的制度更加完善,对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更加严格。
2.高校多个部门协作,共同保障基建工程。高校基建工程规模一般都比较大,由基建、房管、修缮、物业、各院系等单位各自负责相应领域的基建和修缮工作,在基建工程进行过程中,各个单位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管理优势,有效地防止了业务交叉、专业匮乏带来的风险,共同保障了基建工程的顺利开展。
3.高校重视风险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随着高校对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多数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通过审减为高校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保障了基建工程质量;(2)通过内审监督、评价、建议,有效完善了高校层面及各部门的内部控制与规章制度,建立了项目决策审批、工程招标采购等制度,规范了基建工程管理;(3)不断创新内审工作方式方法,在高校的一些重大基建工程中,校内审计部门在开工前的投招标阶段就介入,有效地防止了投招标过程中的风险。
(二)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对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的特点决定了其依然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而这些普遍、复杂、不确定且潜在的风险,急需高度重视。
1.投资决策不太科学,设计概算监督性差。高校基建工程的投资决策缺乏科学依据时,会给后期工作带来难以避免的隐患。比如对于一个基建工程而言,在其前期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下,投入大笔资金开始施工,如果项目中途出现但土地使用权或土地用途方面的争议和失误,从而导致基建工程停工,甚至是该基建工程撤销,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非常严重。同时,一些施工方为了后期管理方便,有意拔高概(预)算金额,向学校申请经费,而相关部门在不经过审计等多部门投资评审监督的情况下,就直接拨付款项,造成资金资源的大量浪费。
2.内部控制不太合理,内部审计风险递延。高校当中有些部门既是建设部门又是施工部门,既管工程立项又管工程施工;有些施工方挂靠现象较为严重,一些相同的人员通过借用不同的公司名称进行施工;有些施工单位以校内单位的名义承包工程,这些内部控制的不合理会造成工程管理风险增加。同时,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是竣工决算审计,但内部审计风险贯穿于基建工程的整个周期,普遍存在于各个审计环节。因此,前一阶段的审计结果会直接递延至下个阶段,给后面的审计带来风险。
3.内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养知识缺乏。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专业性强且工作量大,相关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学习,以防出现与被审对象协调沟通困难、价格高估冒算混乱、各个内审阶段基础材料不规范等问题。做好高校基建内部审计,需要严格执行基建工程审计程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审队伍。
二、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构建
(一)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
如上文所述,我们已经具体、系统地分析了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在全面了解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我们结合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四个方面,来构建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该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控制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评价两个部分。其中,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控制包含内部审计风险识别、内部审计风险度量和内部审计风险应对(见下图)。
(二)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控制
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控制的具体思路是:首先,建立一个风险库,根据每一个基建项目的特点选取对应的风险因素,即风险识别;其次,根据每一个基建项目的特点,对风险因素进行度量,衡量每一个风险的权重,即风险度量;最后,根据风险权重大小,选取重要风险指标,进而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即风险应对。
1.内部审计风险识别。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于高校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行为等因素而引起的风险。内审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相关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2)内审工作缺乏独立性;(3)内审程序和内审方法不当;(4)究其本质而言,主要还是因为内审控制制度和内审人员本身造成的。如内审风险意识不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难以胜任专业性极强的基建工程等。因此,进行内部审计风险识别时,首要工作是建立一个风险库。通过分析大量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实例,阅读风险管理方面文献资料以及访谈相关专家,识别出影响基建工程内部审计的具体风险并分析每一种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影响范围。然后针对具体内部审计项目,按照其特点确定其对应的具体风险,特殊项目也可对应新的特殊风险。
2.内部审计风险度量。在内部审计风险度量方面,我们借鉴安全风险系数评估法,即Lec法(V=Lec,V―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估算。我们对L、e、c进行重新定义,其中:(1)L为对内审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概率大小)的评价和估量;(2)e为对内审风险影响范围的评价和估量以及对内审风险发生时间的评价和估量;(3)c为对内审风险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和估量,结合L、e、c的取值来计算最终的V值(其中L、e、c的具体值均按照概率分析方法、效用函数法和专家决策法来确定),最后按照V值的不同,对识别出的每一个内审风险划分风险等级。
3.内部审计风险应对。内部审计风险应对应该根据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和风险等级实施精准的防范和控制。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的具体防范和控制措施主要有:(1)加强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内部审计制度化落到实处。为了保证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切实可行,确保其规范、合理、健康持续发展,各高校必须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必要的基建工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基建工程内部审计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健全内审机构设置并完善内审队伍人才建设。基建工程内部审计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参与其中的相关人员应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如审计、财会、基建预决算、经济、法律等,因此要加强基建内审人员的培训,积极参与系统内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搭建内审人员整体水平增加的平台。(3)创新内部审计方法技术,确保内部审计质量不断提高。各高校进行基建工程内部审计时,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基建工程特征、运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创新内审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内审质量,提高内生工作效率。(4)内审人员全程参与基建工程,重视事前事中前后全程内审。高校基建工程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决)算的整个投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内审人员的配合监督。(5)全面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高校基建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对法规、基建、财会等知识掌握,而且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职业道德。
(三)高校基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评价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因素复杂而多变,内审风险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导致不同风险因素权重值不同程度的变化,也可能出现新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不断对具体实施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进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评价,对内部审计风险应对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修正。高效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评价是对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控制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分析、比对,确定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此来评判内审风险管理措施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收益性,进而进行评估和修正。内审风险管理评价通常将综合风险评价值Va=∑Vn(n=1,2,3…)与行业平均风险水平综合评价值Vb=∑Vm(m=1,2,3…)进行对比,该对比值α=Va /Vb表明了基建工程内审风险应对的实施效果。若该值处于可接受范围,则此风险管理方案和对策已达到预期目标;若综合风险评价值超出可接受范围,则进入新一轮风险管理过程,直至风险最小化,达到评价风险管理的预期目标。
三、小结及展望
在对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地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建立该机制,使高校内部审计制度更加规范和完善,内审队伍人员的建设更加健全。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每个基建工程,给出具体的内审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通过对内审风险管理和内审风险管理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内审风险防范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内审风险损失,不断提高高校基建工程的投资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加强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控制,达到降低内部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为高校基本建设保驾护航。
Keywords: colleg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1前言
我国高等教育近些年得到了飞速发展,许多高等院校正在建设新校区,基本建设项目也明显增多,项目投资也越来越大,以至各行业普遍看好高校这块市场,为高校融资提供了多方面的可能,解决了高校发展资金上的瓶颈问题。高校基本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生活提供了保障,所以基建项目管理人员如何加强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建设投资效益,成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2 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管理模式及程序
(1)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在我国的很大一部分高校中,基建方面的管理模式仍处于自行成立基建部门,对基建工程项目进行各方面监督、协调和管理,但由于基建工程项目有着规模大、起点高、工期短、任务重、投资大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完成协调管理工作,而且每项工程的建设会受到地点、时间、条件、工程量、工程种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基建资金的损失与浪费。
(2)管理程序不够规范。
现阶段,虽然我国的高校基建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基建项目有着工程的施工程序较多、隐蔽工程较多,工程的建设周期较短、劳动较为密集等特点,导致在基建项目管理程序上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问题。如未办许可证、未立项、资金未落实就开工、工程工序衔接检验不规范、不检查签证、竣工结算依据不足、结算审计审减率高等问题。
2.2 管理内容及方式
在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对项目准备及施工阶段的管理是关键,随着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的不断增多,基建施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大幅增加。其中有很多企业资质不健全,再加上基建项目管理方式的不合理,导致在我国的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项目招投标中的走后门问题、恶性评标、高资质企业,低水平项目班子;在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或主要部位检验不够严格、设计随意变更、材料进场检验不规范、现场签证失真等问题,都给基建工程项目留下了极大的质量隐患,对师生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3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措施
3.1 工程决策、设计管理
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基建管理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处理项目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决定性环节,所以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由于高等院校各专业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不尽相同,尤其是实验室、仪器设备室等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比较复杂,所以在项目决策阶段,高校基建管理人员要通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深入调查研究.收集原始资料。在满足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对使用方提出的建筑要求认真分析研究、汇总,并与设计人员直接见面进行交流,选择最佳的建设方案。
3.2 工程招投标管理
工程招投标是一种竞争性措施,建立一套完整的招投标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基建的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高校基建管理人员少,完全靠高校基建部门自身力量开展招投标工作显然不现实,许多高校都通过委托招标机构来代行招标工作。这就要求基建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批机构的资质。加大对招标行为的监督管理。在招标过程中,严格执行《招投标法》,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通过市场竞争来确定工程造价。按照招投标文件的要求认真筛选,选择“报价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及工期,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高”的施工队伍。依法打击“挂靠”行为,坚决抵制弄虚作假、明投暗定或相互串通的地下操作等腐败现象,用法律手段进行约束,真正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3.3 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是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学校的资金效益。投资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把工程建设所发生的费用控制在合理的和批准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所发生的偏差,保证工程建设能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使有限的基建投资得到最大的投资效益。
合理有效的工程投资就是要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确定合理的投资估算、概算、预算、承包合同价和竣工决算,并且做到项目决策及设计阶段的事前控制,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的事中控制,工程竣工决算阶段的事后控制。此外,全过程的投资控制还包括工程建成以后的使用寿命期内的节省(如维护、能源),减少和杜绝各种浪费现象,达到工程的最佳投资效果。
3.4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3.4.1 原材料
原材料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也是实现项目进度目标和成本目标的前提I力Ⅱ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笔者在学校基建项目施工中,加强了材料质量的自我监督控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具体做法:一是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价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二是优选供货厂家,对所供材料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进场验收,抽检抽样,确保正常施工;三是加强材料的运输、仓储的质量保护措施;四是严格材料进场检查验收,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严把质量关,保证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3.4.2 施工过程
施工是动用大量人工、机械,消耗大量时间将成千上万种材料组合在一起成为建筑产品的过程,管理不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和造价。只有参与建设的各方共同努力、互相协调、精心管理,积极主动地解决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才能高质量低耗能按期完成工程。
具体做法:一是通过招投标,优选过硬的监理队伍,充分依靠监理公司管理工程质量、进度以及安全;二是重视对施工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工作,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承诺,必须要求施工方严格执行,并要求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施工规范、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三是规范施工方质量行为,强化质量责任追究制,引导施工企业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四是隐蔽工程验收及现场签证,必须按照设计及规范的要求达到合格才能允许隐蔽。
3.5 进度管理
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周期性特点,一般都关系到学生、教职员工的使用和人住。建设工程项目的竣工日期一般比较固定。如新学期学生开学就需要投入使用,因而高校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控制显得非常重要。
高校基建管理人员在工程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大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科学性,通过科学的优化组织使工程在合理的工期范围内,尽早完成建设,尽可能缩短建设周期。特别是高校的重点建设工程,都是确保招生或教学急需的项目。工期短,工程质量要求高。另一方面要充分比较,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横道图和网络计划图,严格审查其可行性并审批,而且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审批的计划细化编制好月施工计划和周施工计划,调配好人力、物质和资金,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严格按进度计划执行,以获取更好的投资效益和综合效益。
3.6 安全文明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2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高等学校提供教学、 科研和生活设施的重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内容包括: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施工图的审查,材料检验,所有分部、分项工程和隐蔽工程的每一道施工工序质量检查验收,工程进度月报,工程款结算审查和工程竣工验收等[1]。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设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需要,是高校基建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的根本目的。笔者结合十余年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我国高校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加强我国高校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一 、高校基建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企业仅以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为指导
某些承包单位在承揽业务时信誓旦旦,许诺要创优, 只在硬件上做文章,一旦合同签订就我行我素,如不切实际地抢进度,压缩工期或者购进劣质低价的建筑材料。某些企业领导也不重视,综合素质欠佳,表现在不在软件上(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下功夫。这些均导致管理混乱,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2.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 有的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水平低,技术素质差,对工程质量问题认识不足,管理不按规范要求等方面。另外,在大环境下,有的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施工技术人员、质量监督员害怕得罪人、不敢大胆管理。
3.工人技术水平普通不高建筑市场的操作工人,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不了解工程质量要求,不懂得施工要领,甚至图方便、省事,怎样顺手就怎么干,导致工程质量大大偏离了质量要求。
4.工程质量监督得不到保障 很多高校基建部门没有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参与管理者是临时拼凑的,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对施工质量要求心中无数,监督管理落不到实处。有的高校虽然有少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但长官意志较重,行政干预过多,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也没有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致使工程技术人员的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同时,政府的各级质量监督站,只能进行宏观控制,不可能全面对所在地区的各个工程进行质量监督。
二、 加强高校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切实加强高校基建部门的质监职能
高校基建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工程质量监督的骨干力量, 他们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监督是否倒位,因此,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合法利益,从以下几方面切实做好工作。
搞好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分工与合作 为了全力抓好高校基建质量监督工作,应尽快建成质量监督部门与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形成的社会监督网络。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与高校基建部门的质量监督,有其社会性和各单位的个性,二者不能相互替代,而应当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工程质量监督站代表政府行使政府职能,是执法机构,其行为是政府对建设工程进行质量检验与评定质量等级的行政行为[2], 是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在建工程进行质量监督,具有宏观性和普遍性,它是为了确保政府工程建设的法令和规范的落实,保证我国的工程整体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平。高校基建部门的质量监督,具有各单位的特性,作为高等院校的基建主管部门,负有对本单位在建工程质量监督的神圣责任。
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的监督作用 质量监督员要督促和协助承包商建立和健全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工程的质量应按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划分进行检验评定,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坚持上一道工序质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组织施工图会审、处理设计变更 高校基建部门要组织并参加施工图会审协调好设计和施工两个环节。确认并处理设计变更,超出权限的提请设计部门处理。鼓励、支持并审定施工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二)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 监理队伍的选择选择一个有经验、能力好的监理队伍,是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一个好的监理单位会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要求来审核施工队伍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案、施工进度、人员安排,会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进度进行有效的管理,为基建质量把好第一道关口。
2.建材的质量控制 建筑产品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质量的优劣。所用材料要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和抽样送检制度。为此,应严格检查进场材料、设备的出厂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等,并按规定进行抽检或试验。建筑材料应重点检验的内容:钢筋的出厂证明书、试验报告单,钢筋级别、种类、直径是否符合要求,且必须抽样送检;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出厂 日期、进场试验结果报告以及品种和强度等级;骨料按设计要求检查级配、料径、含泥量;混泥土结构现场检测是否合格;对砂石的料径、含水量、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等要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从而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3. 隐蔽工程验收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一个建筑产品,首先要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隐蔽工程多为结构工程,若有差错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因此要执行严格的验收制定。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同时又是工程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因此,严格隐蔽工程验收,认真做好验收记录和签证工作,既能给竣工结算提供正确的依据,又能确保建筑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而一旦出现结构问题的质量事故时,也能较快查明原因。例如对工程钢筋隐蔽前的验收,必须对照设计图纸详细检查;同时,要核对钢筋的品种、数量、规格、间距、下料长度及钢筋安放位置,使之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浇捣混凝土前,必须检查已布设的钢筋是否走位,如有变位应及时进行校正等。
4. 重视装饰质量 在装饰工程阶段,主要是要克服质量通病,做好细部处理,抓好关键部位的施工。例如地下室、l 层、顶层、屋面、外墙、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等是关键部位,这些部位最容易发生质量隐患,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监督规章制度
可根据按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划分为前期工作管理,计划管理,勘察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管理,造价管理, 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3]。具体如“ 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招投标制度”、“ 合同审核制 度”、“工程预决算审核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 岗位职责制度”等。
另外,建立健全工地例会制度和材料供应制度。(1)工地例会制度:由监理公司组织,三方共同定期定期召开简短会议,在听取项目部工作汇报和监理公司的检查汇报后,研究确定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安全文明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会后按各人分工与有关人员、有关方面协商解决。保证了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材料供应制度:认真选购建筑材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市场调查选用合格产品,通过来合理降低造价,坚持进场材料有出厂合格证、质量承认书等。
随着社会需求和高校扩招,高校均出现了投资建设新校区的热潮,基本建设成为大部分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教基建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设时间短等特点,因此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坚持“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质保量地完成建筑工程管理目标,发挥基建投资应具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几年来,在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背景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可谓欣欣向荣,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科研、生活等需要,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钦州学院为例,在过去5年来学校共完成211项基建、修缮工程的结算审计,送审造价12 932.54万元,审定资金10 633.19万元,核减2 299.35万元,审减率17.78%。内部审计总共对52项工程进行跟踪审计,审计金额达2.6亿元(其中造价在5 000万元以上的工程有2项,有1项工程结算尚未审结),提交各类审核咨询报告66篇。本文结合钦州学院的状况,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对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进行了探讨。
一、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跟踪审计方案
(一)紧密型跟踪审计
我们根据学校工程建设的特点,主要制定了两种跟踪审计方案: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两个新建工程――北部湾海洋研究与教育中心、公有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程,我们采用紧密型跟踪审计的方式,从项目立项阶段开始介入审计。
(二)松散型跟踪审计
对投资规模小、建设周期短的各种装饰装修、维修、改造等项目采用松散型跟踪审计的方式,从施工阶段开始介入审计。
(三)委托中介机构跟踪审计
根据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不足、工程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较薄弱的情况,审计处向学校提出了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北部湾海洋研究与教育中心工程进行跟踪审计的建议,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实践证明,这种内审、外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可以弥补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技术薄弱的缺点,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协调作用和中介机构的专业知识,及时发现工程施工和建设管理中的不足并加以纠正,并通过对资金的监控,达到降低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目的。
二、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精细化管理案例分析
(一)项目立项决策阶段的跟踪审计
本阶段跟踪审计的重点是工程是否按规定履行了必要的报批程序,是否对可行性进行了必要的论证。除了技术上的考虑,设计图纸是否兼顾建筑的经济性及实用性。就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审计部门积极与设计单位、后勤基建处、使用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学校某风雨体育场馆改扩建工程,送审方案是在原体育馆的二楼加建一间钢结构大棚作为乒乓球训练场地,审计部门在查阅原风雨体育馆结构施工图发现,该工程原设计图纸中在即将改建部位上并没有框架柱,只有构造柱,而构造柱不具备承重能力,加建钢结构大棚将会形成较大安全隐患,建议咨询原体育馆设计单位对项目的结构安全进行论证,并建议另外选址进行建设。该建议得到了学校的采纳,避免了安全隐患。这就是典型的在立项阶段没有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的表现。
(二)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的审计
该阶段重点是审核确定工程招标控制价,审计部门认真审核招标文件内容、要求及合同条款约定,提出审计意见,最大限度维护学校经济利益。
1.学校公有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程关系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也格外受到关注。经咨询兄弟院校,审计处对某公有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程项目提出采用平行委托的方式,即学校授权审计处和后勤基建处各委托一家造价咨询公司编制标的价。两家公司独立编制工作完成后,在审计部门的全程监督下进行核对,以对数后审定的最佳工程预算造价作为该工程的招标控制价,获学校采纳。事实证明,该做法可以避免因工程漏项、缺项或描述不准确,导致工程争议、工程变更过多、工程成本造价盲目增加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工程造价编制完整、描述准确,有利于工程的管理与监督。审计部门委托的造价咨询公司最终核减了预算造价1 200多万元,有效节约了工程建设成本。
2.建筑材料的好坏对工程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针对以往部分工程因对施工材料的品牌、规格等未进行约定,施工单位使用劣质材料进行施工,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审计部门在审核公有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程招标文件中,提出了在招标文件约定对主要施工材料品牌、规格型号、质量档次进行约定的建议,投标单位提供的施工材料质量档次必须同等或高于招标文件所列举的品牌。工程中标后,在施工合同条款对这一要求又进行了详细的约定,使材料的质量得以保证。
3.针对以往施工单位在编制工程结算书时,总有千方百计地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且屡禁不止的现象,审计处提出了在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中“施工单位送审的工程结算造价经最终审定后,审减率小于6%的,结算审核费由建设单位承担;审减率在6%(含6%)至10%(含10%)的,结算审核费由双方各承担50%;审减率>10%的,结算审核费由施工单位全额承担,在工程结算款中扣除”的建议。该建议实施后,单位高估冒算现象大大减少。
(三)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
施工阶段的重点是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图施工,有没有偷工减料现象存在;隐蔽工程是否按规定验收,变更、签证是否与现场施工情况一致等。
1.我校某公有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工程B、C标段,地下室车库面积约10 000平方米,层高4.8米。因原设计图纸没有基坑支护项目,施工单位在开挖前提出变更要求,并提出了采用钻孔灌注浆的基坑支护方案,此方案若实施,将增加工程造价400多万元。审计人员经查阅地质勘察报告得知,该工程基坑所处位置的土质均为实土,基坑开挖深度位于地下水水位标高之上,无流沙淤泥等,地质情况较好,且距离最近的建筑物达20多米,建议采用放坡、满铺钢丝网并喷注5cm厚水泥砂浆的支护方式。经咨询设计单位的意见,该方案得到实施,工程造价不到20万元,节约资金380多万元。
2.在跟踪审计我校另一公有危旧房改造工程B标段工程地下室主体验收过程中,发现部分剪力墙、柱存在偏位、胀模、蜂窝、夹渣、孔洞、漏筋、裂缝等现象,监理单位在施工单位未进行整改的情况下,即同意对该项目进行验收。审计人员针对发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实地测量,将测量的数据及偏位的情况向学校反映,建议由学校发函要求施工方及监理单位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测量核实准确的偏位或胀模数据,将测量数据提交设计单位进行结构验算,并出具以上情况对结构安全是否造成影响的书面意见书,要求施工单位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该方案需经监理、设计单位书面审核确认后才能组织整改。整改结束后,重新组织各方再次验收。最终,施工单位在各方的监督下按设计要求进行了整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也因此受到了处罚。
3.我校某综合实验楼工程的阳台改造就采用了松散型跟踪方案。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栏杆施工图纸标明采用50×30×3毫米的镀锌方钢,但施工单位实际使用的材料为50×30×1.2毫米,与施工图纸的要求不符。审计人员及时将这一情况向工程管理部门反映,施工单位被迫拆除了不合格的栏杆,更换了使用合格材料制作的栏杆。
(四)竣工结算阶段的跟踪审计
竣工阶段主要是工程结算造价的审核,审计人员须结合现场跟踪审计情况,审核竣工图、变更、签证等是否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1.在北部湾海洋研究与教育中心工程结算审计中,审计人员在查阅现场施工照片中发现原设计屋面保温板为25厚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板(合同单价42元/平方米),实际施工变更为3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审核综合单位24元/平方米),二者价格相差约18元/平方米。竣工图纸未对此项变更进行反映,经审计处提出后,重新修改了竣工图,核减造价约9.8万元。
2.我校某新建实验楼周边配套道路工程,由同一施工单位承建。该实验楼基础土方开挖前,已对原始地面标高进行测量并作了签证,平均标高为-0.59米。在周边配套工程施工前,双方又就原始地面标高进行测量并签证,平均标高为+1.36米。此时的地面标高较之第一次测量的标高高了将近2米,施工方送审挖土及回填土方工程量约25 300立方米,送审造价47.71万元。审计部门审核后认为,周边配套道路开挖前的地面标高应以第一次测量的地面标高为准,之所以第二次测量的标高比第一次测量高了将近2米,是因为施工单位在实验楼的施工过程中,没有及时清运基坑开挖的土方造成的,责任由施工单位承担,不应再重复计算。经审计后,审定的挖土及回填土方工程量约6 100立方米,审定造价10.77万元,核减了36.94万元。
三、结语
高校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涉及环节多,技术复杂,内审部门应对立项阶段到竣工结算阶段每一个环节的审计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工程造价的事前事中审计,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查漏补缺,防止弄虚作假与高估冒算。同时,加强π助跟踪审计的中介公司在重要环节上的监控与指导,切实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Z
参考文献:
一、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发展过程
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实践历经多年发展,从工程竣工结算开始,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进行内控基础性评价,进一步发展到目前要求建立投资评审制度、审计全覆盖。
(一)推广全过程审计
2007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后,高校审计部门更多采用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模式,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勘察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等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
这一阶段,高校审计由竣工结算审计推广到工程各阶段,不再仅仅拘泥于竣工结算审计。全过程审计模式成为高校工程审计部门的标配,审计人员开始在事前、事中参与工程审计业务。
(二)推动内部控制建设
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第46-53条专门描述建设项目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文件要求项目单位健全项目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015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在加强建设工程审计方面,提出“以促进控制工程造价、规范工程管理、落实管理责任为重点,加强建设工程管理审计”。
2016年,《关于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部属高校等单位开展了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其中包括了建设工程领域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
在这一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开始对建设工程内部控制进行检查、评价。内控评价要求对业务内容高度熟悉,离不开工程审计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建设工程内部控制评价初步打破了工程审计与财务管理审计的界限。
(三)推动建设工程投资评审制度建立
2016年12月,《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见》,要求各部属高校建立投资评审制度,实行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全覆盖。
这一制度实质是学校投资决策机制,由学校成立决策机构投资评审小组,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对建设标准、投资计划、设计概算等进行评审,是确立审计标准的过程。实行投资评审制度,可以明确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的造价控制目标,形成造价管控硬性约束。
二、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内容分类
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是对建设工程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的确认和评价活动。按照审计维度和审计内容,对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划分为四个方面,包括工程业务内控审计、工程业务事项审计、工程财务内控审计、工程财务事项审计(如表1所示)。
内部控制审计是管“机制”的,事项审计是管“具体”的,两者共同构成了工程管理审计业务的内容。机制主要是确定“谁、应该做什么、是否做到位”,针对的是部门管理;事项主要是某一项工程的某个环节是否遵守相应的规定,针对的是具体的事项。缺少内控,审计缺少抓手和骨架;内控达标后会大量节约事项审计的工作量。
在实践中,工程审计人员主要从事业务和财务事项审计工作。工程造价审计,指工程业务重要事项审计中对造价的审计。工程招标审计,指工程业务管理重要事项审计中招标阶段对造价的审计和经济文书的审计,包括控制价、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等。工程付款审计,指财务管理重要事项审计中依据合同对不同阶段应付款项适当性、准确性的审计。造价、招标、付款等审计,均依赖建设工程内部控制的建立。
三、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重点
(一)工程业务内控审计的重点
是否对工程业务进行归口管理,是否建立投资评审等投资约束和控制机制,是否对使用方功能需求进行管理,是否制定并执行工程建设相关制度规范等。
(二)工程财务内控审计的重点
建设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是否建立了付款审核、复核机制,是否按照要求履行了审核职责。
(三)工程业务事项审计和工程财务事项重点
不同审计阶段,业务审计和事项审计均可以分为造价审计和文书审计两类,具体如表2所示。
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经历了审计单项重要事项(竣工结算)、审计多项重要事项(全过程审计)、审计内控与审计重要事项并重的发展。
四、高校建设工程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工程业务内部控制存在不足
1.缺少实质性投资控制机制
以往规模以上建设项目均需要上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等。教育部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重要的造价控制目标。尽管存在控制目耍还是存在部分工程造价突破设计概算、大量出现洽商变更的现象。投资控制未在工程开展前期发挥作用。
2.工程建设未归口管理
目前不少高校新建工程、修缮工程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各部门建设管理制度不同、人员职责分工不同。建设工程是复杂的管理事项,需要专业人员分工配合,提升管理效率。管理职责分散不利于集中人力,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3.工程建设各阶段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
第一,立项阶段未明确条件,部分工程未确定使用部门已经立项。在此条件下,工程管理部门无法确定建筑特殊的功能需求,是按照理科实验楼建设还是按照文科科研楼建设,是建设化学、生物类“湿”实验室,还是数学、理论物理类只需要用电条件的实验室。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改动,造成造价失控,严重浪费人财物。
第二,设计阶段未进行限额设计,也未建立各类建筑通用的建设标准,可能导致部分项目过于豪华或过于简要,均不符合学校长远发展规划。
第三,招投标阶段未建立招标控制价管理制度。部分高校建设工程招标委托市场招标公司进行,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施工合同文本均由招标公司安排。招标控制价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工程管理部门进行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如果未能落实管理部门对招标控制价的审核责任,招标价格形成风险敞口,中标价可能远远偏离市场价。
第四,竣工阶段未落实结算管理审核责任。工程竣工结算由原合同部分和洽商变更部分组成,部分高校未建立洽商变更的审批制度,洽商变更金额较高。工程结算直接由施工方报送,工程管理部门未对结算进行实质审核,导致工程结算价格虚高,大幅增加造价失控风险。
(二)工程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不足
建设管理部门未建立财务付款管控机制,内部未确定付款审核、复核流程,未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财务部门未建立工程款项支付的审核、复核、付款流程,相当于只履行了出纳“核票”职责,未履行财务审核职责。
(三)工程业务事项审计未突出重点
造价控制是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据统计,在工程立项阶段对造价的影响超过80%,设计阶段对造价的影响超过70%。施工前基本决定了该项目造价的大半。
在工程审计业务中,部分高校未能在投资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参与,未要求工程管理部门落实管理责任,进行限额设计和功能需求管理,对设计概算、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合同等重要环节缺少管控。施工阶段后紧跟管理部门,采用旁站式的审计方式,事无巨细,未突出重要环节、重要文件,削弱了审计效果。
(四)工程财务事项审计未覆盖
财务付款审计是重要的审计方式,通过审计可以确认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否落实审核责任,是否按照合同和相应进度付款。能否付款的审核权限,能够增强审计管理效果,也是检验投资控制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
五、高校建设工程审计策略
(一)建立工程审计宏观管理概念
建设工程管理为复杂事项,需要建立一套机制,防止工程建设运行漏洞出现,否则审计部门将成为“第二基建工程部”,耗用大量精力用于核量核价,也容易出现管理越位风险。
抓宏观管理,就是抓机制,审计人员要做审计应做的事项,在最能产生效果的阶段做事,做产生效益最大的事项。例如,促进和规范投资评审制度建设,在项目立项阶段形成切实的造价控制标准,形成实质性控制目标,用投资估算控制设计概算,进而控制施工图预算,最终控制结算价格。这一做法能强化工程造价管控,在立项阶段推动投资评审效果明显,就是审计应推动建立的事项。
抓宏观管理,要做好建设工程内部控制审计,一方面促进业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一方面促进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审计应落实各部门的管理责任,让应做事的部门做好自己的管理事项。建立建设工程归口管理制度,对不同资金来源、不同性质的建设工程统一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机构,避免资源浪费;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防止工程新建、修缮等缺少管理依据;捋顺建设功能审核制度,防止未确定使用功能就进行设计或出现豪华装修;招标要建立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合同等审核制度,防止价格失控;对洽商变更、工程结算应明确工程管理部门造价审核责任;财务管理部门应落实管理责任,审核付款是否符合合同和进度要求,落实好“两支笔会签”制度。
(二)突出审计重点,进行过程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工程管理过程中,审计嵌入重要事项管理,嵌入关键节点,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立项、设计阶段投入更多审计力量。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大额洽商变更、竣工结算为重要造价审核事项;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橹匾文书审核事项;建设工程付款为财务管理重要审核事项。
过程管理可以将造价审计由事后审计延伸到事前预防,从减少损失延伸到防止损失事项出现。通过对重要造价文件和经济文书的审计,将审计机制嵌入整体管理流程中,强化了造价管理的效果,减少了审计风险。
学校基建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强调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基建工程作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的核心,应着力于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进而确保工作的有效落实。当前,学校基建工程管理存在基建工程管理体制混乱、成本控制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及质量安全。为此,为提高基建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应全面深化基建工程管理建设,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基建工程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立足学校基建工程管理内涵及重要性,分析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一、学校基建工程管理内涵及重要性
学校建设的不断推进,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实际而言,学校基建工程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尤为显著。本节阐述了其内涵,并论述了基建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一)内涵
基建工程管理,是指一个单位建筑活动及建筑设施进行规划、建设、维护等管理措施。基建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管理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为此,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一是要明确基建工程管理内容,从建筑工程的规划、建设,到工程维护管理,都应确保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以确保基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二是明确管理职责,这是基建工程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学校基建工程具有特殊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应确保管理职责落到实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这是学校基建工程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基建工程建设呈现出较快速度的增长。在学习建设的同时,如何提高基建工程的施工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在实际管理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基建工程管理面临“工作量大”、“管理复杂”等问题,进而弱化了工程管理的有效性。为此,强化学校基建工程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基建工程管理是学校建设的内在要求。学校基建管理的不断加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需要保障学校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确保施工建设的质量,进而确保学校建设的有序推进。首先,在严格实施相关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学校基建项目的投人资金可以得到最有效利用,并确保资金的来源畅通,从而减少资金浪费情况;其次,基建工程管理更加强调质量、安全等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这些管理要素是决定工程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对于学校基建工程而言,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始终坚持以安全管理为核心、质量管理为重点,强化基建管理在建设管理中的重要性。2.基建工程管理是学校建设管理的重要“抓手”。基建工程管理具有复杂性,涉及面广。为此,基建工程管理有序开展,应确保施工技术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在良好的施工条件之下,推进工程建设。对于学校基建管理而言,需要注重专业性、安全性,强化施工管理过程各方面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基建工程管理是学校基建管理的重要“抓手”,构成了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3.基建工程管理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基础。学校基建管理的整体水平,最终为学校更良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职能作用,与学校基建管理人员一起监督施工现场的情况,并严格执行监理人员现场签到制度。基建工程管理要落到实处,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的有序开展。
二、学校基建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基建工程管理体制混乱,组织协调工作不到位
组织协调是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工程施工各工种、各施工点的有效开展。首先,施工组织协调管理工作要落实到位,自上而下的协调管理机制,有助于各级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落实管理工作职责,建立协调机制,进而从工作组织到工作开展,都运行在完善的机制体系之下,提高协调管理效率;再次,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将安全建设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施工操作,进而降低人为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强化施工工艺技术,确保技术到位、人员到位;制定文明的施工方案,如岗位责任制等,使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尽量合理化,明确交接责任。工作应认真负责,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的实效性;严格执行现场施工制度,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如施工人员进场施工时,应配带安全帽,规范脚手架施工的安全管理。
(二)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基建工程管理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进而确保工作的有效落实。从实际来看,在基建工程管理中,管理组织就不完善,进而导致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缺乏完善的组织体系,缺乏工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而影响管理的实效性;二是管理责任不明确。高校在基建工程管理中,缺乏明确管理职责,管理工作比较松散,现场管理等工作落实不到位。遇到工程问题或事故,就推卸责任,影响管理工作的质量;三是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人员及资金保障。高校虽然成立“基建工程管理办公室”,但高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人员配置,导致管理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三)成本控制效率较为低下,监管无力
强化成本控制,是基建工程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当前,高校在基建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成本控制效率低、监管无力等问题,直接影响成本的有效控制。首先,在施工材料的采购中,由于缺乏市场调研,导致成本增加,影响工程建设成本。在基建工程管理中,高校应重视建材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确保成本的有效控制;其次,资源配置不合理,存在资源浪费、闲置等问题。由于管理缺乏计划、方案,出现人员等的配置冗余,增加管理成本支出;再次,管理松散、懈怠,进而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成本支出,也影响工程的建成时间;最后,合同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缺乏精细化,进而出现管理空白、漏洞,影响成本控制成效。因此,在基建工程管理中,高校应重视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管理质量。
三、提高学校基建工程管理的控制策略
(一)严控项目资源,盘活项目工程造价管理
在学校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项目资源多。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使用,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建筑材料、人工费用领域,其费用支出占到工程项目的65%之多。因此,严控项目资源,是盘活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石油化工项目资源的有效控制,应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优化资源配置。在工程项目施工环节,资源的投入,应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要依据工程建设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因资源闲置或浪费而增加成本。由于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极大地增加了建设成本。2.强化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强调管理工作应严格依照施工合同,推行精细化管理,确保管理内容的完备性。并且从精细化管理中,严格审核项目变更等事项。项目变更应严格依照相关的规定执行,切勿人为因素的干扰,而造成成本控制出现困境。3.强化施工进度及技术管理。施工技术到位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更是现代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学校基建工程管理中,应切实抓好工程施工进度,并落实施工技术,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学校基建工程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各环节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首先,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确保责任到人,提高相关责任人的工作效率。针对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建立相应岗位职责,规范并领导工作的全面开展;其次,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于各环节的管理工作,都应形成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而对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考评,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再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权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规范并约束相关工作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有效开展。
(三)采用质量闭环管理新模式,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建工程管理,适应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就学校基建工程的特性而言,采用质量环闭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做到责任的五个方面:一是确保质量工作责任到位,特别是质量监察要有效开展,并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二是人员到位,从施工建设,到工程管理,都应确保人员到位;三是管理手段创新,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适应工程管理要求;四是提升工艺水平,这是工程施工建设的内在要求;五是抓好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并推进信息化建设。基建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强调各方工作的有效落实。基建工程作为工程管理建设的重要环节,应全面落实质量关、安全关的严格把控,进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一是要完善管理组织机构,强化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二是落实现场材料管理,严把施工质量关;三是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严把施工建设安全关,全面推进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毛浩峰.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研究[J]门窗,2014(10)
[2]博乐市.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研究[J]四川水泥,2016(03)
[3]宁娟红.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和控制方法[J]江西建材,2016(12)
[4]黄家俊.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施工技术,2015(12)
[5]陈丽.新时期绿色建筑施工理念的践行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02)
[6]赵翔.浙江省A特殊学校基建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