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事业单位财务培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有利于依法治档水平的提升。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行政事业单位难免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组成中,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同时也是各项活动和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按照法律条例来调整并规范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法》《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再配上财务运转机制的完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有着积极作用。
(二)有利于审计工作顺利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档案能够提供主管部门必要的依据来进行财务管理以及审核工作。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做好相应的监督监控体系的建立健全,就能够满足档案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让审计人员在财务档案调阅之后,了解以往单位的财务真实信息,从而避免在审计工作之中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这样也可以及时地发现乱用、挪用经费等行为,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因为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社会活动之中,财务档案详细地记录了收入和开支,它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社会活动的客观反映。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正朝着管理水平提高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前进,加强财务档案管理,如分类归档资料、如实记录资料等,就能够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服务于今后的计划制定、预算编制以及问题研究等,从而给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
二、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意识,提高重视。在新常态下,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档案管理的不重视,首先就应该从意识入手,提高对财务档案管理的忠实度。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应该明白开展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其他经济活动有序地进行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明确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是行政事业单位指导与决策的依据。同时,注重财务人员财务档案管理意识的培养,也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确保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持续、顺利地开展下去。另外,作为管理人员,还应该明白档案管理意识的严格性与严谨性要求,能够在日常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能够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作用。
(二)信息建设,提高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财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完善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应该考虑到在单位经济活动处理之中,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做好档案管理和财务管理两方面的相互协调,这样才能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真实地记录并反映出财务档案的管理信息,以便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效率。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结合其他的经济活动开展,推动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地开展下去,这样也有利于财务档案信息化实践能力的不断深入。
(一)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指导与规划
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要对会计电算化的相应工作加以负责,而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都带有自身的个性特征以及自发性,严重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指导与规划,直接影响了在事业单位中普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管理。
(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是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具备一定会计电算化经验的会计人员也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问题,还缺乏科学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不强。由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单位,经济利益诱惑和驱使不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忽视会计人员的科学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③。
(三)财务管理思想落后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思念非常落后,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认为会计核算仅仅是为了梳理和明确单位的收支情况,没有展现出事业单位整体状况,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不能在财务管理中充分发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普遍应用。
(四)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事业单位中,由于财务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诸多问题的发生,例如单位主管部门的监督不到位、财务信息质量滞后等。对称的财务信息,对上级部门管理下级部门和单位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处理平台是获取对称财务信息的关键条件,有了对称的财务信息,事业单位的决策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④。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基础。健全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同时,在满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条件下,制定适合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权限,制定高于传统会计标准的财务管理标准⑤。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时,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在加强适用于手工操作的内部控制以外,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在系统方面的控制,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的程序设计、系统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机的操作是不相连的;保证系统用户不参与日常业务和经管除系统部门之外的物资财产,只负责处理数据;不能擅自更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数据。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制约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事业单位要根据在职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强化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体系除了电算化系统设计、电算化程序设计和电算化系统维护等操作技能之外,还要包括职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证考试等理论课程的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培训主要以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为核心,但是事业单位的各级主管部门要加以配合。另外,财务部门要统一规划行业特点较强的部门,并由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培训。
(四)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
一、前言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仍存在很多问题,应该顺应时展及时调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根据“2011年6月中央提出了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路线图”①,我国将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与非公益两类进行管理,对于这样的改变,要完成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机关领导,不以生产经营和盈利为目的,直接或间接为上层建筑服务,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②而其财务制度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日常的财务活动,使财务部门在事业单位管理和事业单位经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能更好的维护事业员工的利益,提高的经事业单位济效益。事业单位的经费大多是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所以它的财政问题与国家的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事业单位的财政仍存在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
(一)现状
事业单位财务的主要职能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计划;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和监督等五项。”③建立财务制度是发展事业单位的保障,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才能提高单位的效益产出。在内容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较单一,但因它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要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是现今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头等大事,而任何事件要正常发展就应该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落后会导致行动的迟缓,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最大任务就是对财务制度进行改革。
(二)存在问题
明确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有自己的财务制度,这些制度在新浪潮之下,稍显不足,与时代脱节,呈现出不同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财务制度中规定的财务会计的分工过于死板。使用单位的财务会计分工比起其它企业而言有很大不同,它的分工过细,设置的小科目过多,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设置方式。所以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分工普遍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这就造成信息的传达不及时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单位管理层的决策力,造成决策不当或决策延误现象时常发生。
财务制度中设定的财会呈报体系不合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会报表无法如实反映的单位财务情况,且在报表中没有设置变动情况表,无法反映出单位资金流动的具体情况,这样就会造成财会核算中的不实现象,造成虚假报表,一方面影响单位决策者的决定,另一方面还可能造成事业单位的违规违法现象。
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佳,财会制度中对财会人员的职业培训设置不当。财会人员是财会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能力的高低是财会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保证。然而,现今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财会人员的培训问题不够重视,致使一些财会人员职业能力低下,职业素质不高,违反规章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的措施
明确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后,才能更好的找到有效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保证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从单位管理、职工培训和企业监督三个方面入手解决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内部控制体系要不断加强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事业单位工作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发展战略,防止营私舞弊的现象出现,为此,事业单位应该要不断改革完善企业财务内控体系,为实现管理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程序和方法。且据我国《会计法》规定,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财会内控制度,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由各个财务科目组成,财会制度的改革也包括财会科目的重组,将大部分冗杂,过细的科目重新组合,排演出一套合理的财会分工体系,做到权责分明。现今的事业单位财会分科方式主要是围着日常的工作进行收支核算,也是为了将单位的收支情况纳入国家财政体系中。然而在对单位资金运作规律考虑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经济体制中资本运作的方式,尽力改变财务科目设置上的一些不足,可以在账目设置中加上实际投资收入一栏,用来核算单位所投的资金、材料、无形资产等情况,使账目更加清晰明确便于查看及核算。
(二)提高会计人员技术水平
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改革与单位中的每一个会计员工息息相关,要做好财务制度改革,就要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从员工自身出发促进改革的发展。
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强化会计人员的职前培训,会计人员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这个培训不仅指职业技能培训,保证会计员工拥有良好的核算能力,还必须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决心和毅力,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主动渗透企业文化,在员工的工作中,管理者要考虑员工的情感、职务等方面的需求,从内到外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与企业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以单位为家,主动寻求技术提高,为单位尽自己的力量。第三,职中技能培训,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会计人员原有的知识技能无法满足财会工作的要求,所以单位要为员工提供职中教育机会,通过职中培训,让员工与时代接轨学习新的财会运算、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主动为单位献计献策。另外,在进行职前、职中培训的同时,可以给员工提供短期进修、考察的机会,在系统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水平。
(三)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
任何工作要取得好成绩必然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监督监管体系,例如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互相监督能更快的提高效益。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改革也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事业单位的监管评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的设立,总监或总会计师的职能主要是防止不规范财会行为的出现,对财会人员的不诚实欺诈行为进行监督,起到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对单位负责人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第二,监管的同时实施强有力的奖惩制度,要使财务制度正常有效运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比之传统的道德约束有更强的约束力,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来进行监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断改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有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面对这种情况,事业单位财会制度的改革愈显重要。为了适应新变,要从单位自身、员工本身和管理体制三个角度,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提高会计人员技术水平,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不断寻求改革的机会,与时俱进,接受不同的挑战,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使事业单位在日后的发展里得到更大的空间,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在我国整体经济运行中,学校、医院、养老院等事业单位承担着各项社会公共事业工作,作为核算、记录、监督经济活动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保证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避免财务人员出现财经违纪行为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如预算编制不科学、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事业单位本身与上级主管部门、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共同努力解决,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分析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特征:1.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基本上都来自财政拨款或其他提供者,提供者并不期望按其所提供的资金比例收回或获得经济利益。2.事业单位一般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的问题,资金提供者不会分享单位剩余价值,所以也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因此国家管理部门、捐赠人等资金提供者,需明确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或限制,这是其必须履行的特殊责任。3.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以营利为目的。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可以按一定收费标准或价格提供劳务或产品,但往往是按等于或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已经从单纯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多渠道筹集资金,事业单位除积极主动地争取政府对事业经费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主动地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渠道。
三、我国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一是部分事业单位未在内部建立内审机构。由于事业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的忽视,未在内部单独设立审计机构,或虽然成立内审机构,只委派一名非财务、审计专业人员担任,无法发挥内审工作对于本单位查错防弊的作用,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二是事业单位所属上级主管部门审计力度不够。事业单位所属上级主管部门出于保护下级单位或其他利益关系,未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客观、公正的审计,导致下属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混乱,无法起到审计工作对财务管理的约束作用,极大地增加了违反财经行为发生的概率。
(二)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事业单位领导缺乏财务管理观念,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配合不够,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财务人员准入门槛不高。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多为非财务专业人员担任,财务人员学历普遍不高,在财务电算化应用、财经政策法规掌握上无法适合新《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人员业务知识的要求。三是事业单位未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业务知识培训,加之财务人员自身惰性,未能积极进行自我业务提升,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表现懒散,混日子无作为,责任感不强,无法保证财务管理规范本单位财务核算作用的发挥。
(三) 财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
目前,我国一些基层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问题。一是账簿设置不规范。部分事业单位未对同级或上级财政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进行单独设账并进行详细的明细核算,不利于专项资金的使用,并且不利于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二是原始凭证填写不全,审核不严密。部分事业单位以跨年开具的发票、“白条”等不合理发票入账,并列支经费支出。三是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及招投标。一些基层事业单位出于聘请招标机构手续费较高、政府采购手续繁琐等原因,在利用政府性资金进行土建施工或采购物品时,未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规定对货物与施工项目进行招投标。形成资金使用环节上出现监管漏洞。
(四)预算管理不科学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等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编制不规范、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一是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未能对下一年宏观政策、非税收入规模等因素进行考虑,预算编制基础缺乏科学性。再者,大多数事业单位对于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重视不够,未能严格控制采购水平、进度。二是事业单位各部门未能按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安排支出,导致年初预算执行不彻底,无法真正发挥预算在控制支出规模、降低经费水平方面应发挥的作用。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建议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动依法理财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政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更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领导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增强财务管理观念
一是由事业单位一把领导带头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并促使本单位各个部门积极给予财务管理工作支持、配合,及时提供财务管理所需数据。二是将财务管理科学化水平计入领导干部晋升考核及员工业绩评价中,促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及全体工作人员提高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财务管理观念。
(二)建立科学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性
事业单位应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预算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会计财务管理办法。办法应包括财务工作具体岗位设置情况、财务报销流程、资产盘盈盘亏处理等内容,并将其张贴于财务部门醒目位置,保证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按照办法规定从事经济活动,提高财务核算规范性。
(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
一是按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定设计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由事业单位领导带头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促使内控制度顺利执行。二是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并从人才选用、物资与经费保障方面给予审计机构支持,保证内审机构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对本单们内部财务核算规范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及财经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应从“八项规定”、“公车改革”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降低事业单位财经违法行为发生概率。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第一、树立预算观念,加强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由于预算管理意识能够极大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对待预算管理的态度,从而影响预算管理的最终效果,所以要加紧树立预算管理的观念,提高预算管理意识。第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财务人员是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监督的关键人物。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在进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首先,人是预算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在预算工作中是主体部分,要想真正的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对人的关注。在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政治责任感,提升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实事求是,务实工作,提升财务预算的工作效率。一个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并不能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还应该是整个事业单位的众多部门的责任,应该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资源整合,引起每个部门的重视,在整个事业单位全面配合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的做好财务预算工作。
(五)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
1.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通过计算机及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信息进行储存、管理、应用、分析及处理,使会计工作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速处理。首先,会计电算化改变了原有的人力资源情况,降低了会计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时的负担,避免重复工作,并且核算更加准确、简单,其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从而方便之后的查阅及使用;其次,会计电算化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分析系统对财务信息进行高效的分析及处理,使会计信息更加清晰、明确,方便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最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较为烦琐,为此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对财务信息内容进行细化,而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利用其程序对各类财务信息进行分类,使统计工作更加准确。
2.打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局限,优化资源配置
目前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属于一个独立的体系,其由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工作,并且在实际中其相对独立的特点使其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强,造成一些财务信息模糊的情况,而利用会计电算化则可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财务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准确,在实际中可以对事业单位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及配置。首先,应用集中式、一体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可以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多层次的处理,使核算工作可以从多方位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其所提供的数据可以更加客观、全面,提高了财务管理控制的效果;其次,可以保证财务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利用计算机网络共享的这一特点可以有效提高财务信息的收集效率,并且对各部门的财务可以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同时也加强了财务管理部门与领导层之间的联系,使决策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最后,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会计电算化可以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系统进行统一,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更加清晰、透明,对内部财务决策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应用制度
首先,需要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及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建立适合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制度,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可以在财务管理中规范、有效的应用,同时也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其次,确定岗位责任制度,以此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并明确其责任,保证其工作可以有效率的开展;最后,对会计电算化的权限进一步的提高,避免在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会计信息被篡改的情况,通过权限的制定来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真实。
2.强化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
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保证会计电算化可以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出应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事业单位中应将人才的培训作为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重点之一。事业单位需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保证其可以掌握最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及技能,并且在会计电算化中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计算机技术及电算化能力,其还需要熟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原理,从而应对会计工作中对其系统维护及操作的需要,因此在培训工作中应注重完善培训体系,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所需。
3.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
1、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在一些事业单位中,缺乏相应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制度,在长期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对单位固定资产购置、清查和报损等相关的管理机制。在采购计划实施工程中,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导致单位盲目和重复购置,同时缺乏相应的有效管理约束机制;在采购任务完成以后,对物品不行认真验收,保管不善、有账无物和账物不符等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事业单位和国家遭受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2、在财务管理工程中,核算混乱。会计在财会核算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财务的收支好和管理水平。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多数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核算工作没有秩序的状态,对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和困难,影响着财务工作的成效。有些事业单位为了减少财政支出,精兵简政,虽然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时间一长,就会出现一人多岗的局面,既要负责核算,又要负责保管,违反了要工作要合理分离的规定,不仅降低了实际工作中的效率,而且增加了财务工作核算失误的风险;还有些单位为了蝇头小利,在进行财会核算时,违反相关规定,没有进行正常的监督和管理,扰乱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秩序,给事业单位造成损失。
3、事业单位管理专业素质低下。在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亟待提高。有的事业单位招聘的管理人员是从其他的本门提拔上来的,以前没有经过严格的财务管理和计算的培训,相关的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对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还有的事业单位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对相关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培训不及时和不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的专业技术和水平不能适应单位发展壮大的需要。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己的责任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工作动力,在加上频繁的人事调动,每到一个新的岗位就要熟悉新的业务,使得财务管理的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财力管理和监督是一种约束和捆绑。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和管理的措施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保证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事业单位从事财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在事业单位中,相关的财会人员,无论职位大小,年龄大小,都要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制定颁布的财务法规,财经法律以及国家的会计的有关制度,国家对事业单位管理的政策,不断提高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技巧,不断提高他们的核算素质、管理素质和经营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要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特点,全面提升他们的职业化道德水平,做到爱岗敬业。还要培养他们诚实守信、依法办事和廉洁自律等的能力,做到严谨务实,不断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互动交流会,从中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竞争力。
2、完善财务核算管理制度,不断发挥效能。事业单位领导要完善和健全财务核算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关键性,要把财务管理工作当作重点任务来抓,开发创新思路,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各级财务管理人员要团结一致,解放思想,要合理判断单位的设计支出,注意开源节流,做到不超支。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制约机制,加强管理和控制,对每项资金的支出要进行认真审核,在确定真实合法有效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支出。要不断完善财务预结算管理制度、内部审查监督制度、报账员培训制度和相应的业绩考核奖惩制度等,可以保证事业单位相关的政策措施能够很好的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各种内外环境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比如,服务手段、对象等与传统方式相比有了很多变化。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在各个层面中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例如,在财务管理内容、管理层次等方面,都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二是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对于前者,预算工作是任何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三种风险形式。而对于后者,事业单位的资产方面,资产管理与核算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质。以上是事业单位比较常出现的财务风险形式。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时,要针对具体单位出现的具体形式和成因,采取最合适的防范措施。
一、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有一定缺陷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仅仅将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反映出来,对其他的经济形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预算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在实际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大多数依旧是采用的基数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在事业单位中,部门的各种预算编制在所有项目的支出方面还不是太严谨,也不够细化,因此,这给一些单位违规挪用资金创造机会,导致违规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整个财务管理过程。总的说来,事业单位中,影响一个项目支出预算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人为因素。目前,有的事业单位,并没选择合适的项目人来对资金进行管理,这会导致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实际经济需求和经济行为把握不准确,因此,导致出现了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管理人员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力量,其各种道德素养的高低对于单位的财务活动开展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性质大多都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因此,风险意识很淡薄。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的管理意识也不是很强烈,从管理人员到财务工作人员,从上而下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而且,目前在事业单位中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对于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认识程度也不够,从而对员工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比较少。这导致财务人员工作时会偏离财务管理的制度,很多的财务人员不能应对先进的财务管理办法,日常的工作还大多数都是帐表处理等,不能进行财务的风险控制。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财政支出控制的改革,这些改革会对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目前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对其会计制度进行变革,这已经不适应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的实际要求,而且不同的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的抵御意识、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别,有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作为支撑,这也导致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和员工的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一个单位的管理者,是指挥一个单位前进的动力。事业单位的性质本就比较特殊,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越高,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就越强,风险也就越小。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在工作中采取规避风险的各种对策时,管理者也要以科学的管理作为基础,这些都对管理者的能力是一种考验。此外,对于财务管理的员工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保证整个单位至上而下人人都有一种风险管理的意识。
(二)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预警控制系统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手段和方法也在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在事业单位中建立起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才能尽量地降低单位的财务风险。构建风险预警系统,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该系统应该是全方位覆盖的,无论是人员,还是风险控制的过程。第二,系统的建立要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单位的情况建立最合适的系统。第三,风险预警系统要不断健全,比如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及时地发现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有利于事业单位顺利的财务风险管理。
(三)制定科学的风险政策
制定科学的风险政策,是为了保持事业单位良好的财务状况。事业单位有时会开展一些投资活动,可以使事业单位的经营业绩比较好,但这样也会造成资金的紧张,而且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财务危机。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对该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时地制定相应的风险方法措施,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正常使用运转。
三、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为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不断加强制度的建设,而且对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培训,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且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预警等系统,以减少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欧阳雪莲.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财经界(学术版).2009(06).
现今事业单位中其财务管理内容不断增多,为了适应其发展需要,财务管理所提供的功能也在增加,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已经成为其必然的发展趋势了,对于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优势以下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如何在实际中加强会计电算化应用效果的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1.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通过计算机及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信息进行储存、管理、应用、分析及处理,使会计工作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速处理。首先,会计电算化改变了原有的人力资源情况,降低了会计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时的负担,避免重复工作,并且核算更加准确、简单,其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从而方便之后的查阅及使用;其次,会计电算化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分析系统对财务信息进行高效的分析及处理,使会计信息更加清晰、明确,方便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最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较为烦琐,为此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对财务信息内容进行细化,而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利用其程序对各类财务信息进行分类,使统计工作更加准确。
2.打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局限,优化资源配置
目前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属于一个独立的体系,其由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工作,并且在实际中其相对独立的特点使其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强,造成一些财务信息模糊的情况,而利用会计电算化则可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财务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准确,在实际中可以对事业单位中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及配置。首先,应用集中式、一体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可以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多层次的处理,使核算工作可以从多方位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其所提供的数据可以更加客观、全面,提高了财务管理控制的效果;其次,可以保证财务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利用计算机网络共享的这一特点可以有效提高财务信息的收集效率,并且对各部门的财务可以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同时也加强了财务管理部门与领导层之间的联系,使决策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最后,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会计电算化可以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系统进行统一,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更加清晰、透明,对内部财务决策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应用制度
首先,需要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及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建立适合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制度,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可以在财务管理中规范、有效的应用,同时也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其次,确定岗位责任制度,以此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并明确其责任,保证其工作可以有效率的开展;最后,对会计电算化的权限进一步的提高,避免在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会计信息被篡改的情况,通过权限的制定来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真实。
2.强化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专业培训
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保证会计电算化可以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出应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事业单位中应将人才的培训作为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重点之一。事业单位需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保证其可以掌握最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及技能,并且在会计电算化中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计算机技术及电算化能力,其还需要熟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原理,从而应对会计工作中对其系统维护及操作的需要,因此在培训工作中应注重完善培训体系,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所需。
3.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
网络化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结合事前预测、是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加强会计资料的全面分析、加工、整理与预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智能化,多样化、多层次化的会计信息网络,实现财务管理信息、人事管理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的共享,为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做出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使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结语在事业单位中会计电算化管理已经成为财务工作中的重点,其所具有的优势可以满足现今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需求,并且优化了人力资源的应用,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其所具有的高效、准确等特点使财务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使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琳.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6):83.
[2]童妮.探讨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的运用实践[J].中国商论,2016(21):37-38.
上面探讨和分析了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面对问题,我们不能有视无睹,而是要积极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促进我国事业单位更好更快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事业单位要想更好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应该重视财务管理,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努力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此,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员工要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如笔者所在的房产管理处,最近几年以来,单位领导都会组织单位员工去听财务管理讲座,学习国家出台有关财务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财务知识,提高单位员工的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真正的为提升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把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分析和整合,保证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从而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
要想解决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首先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对于事业单位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做好财务管理人才的招聘工作。我国事业单位不能为了节约一些人力资源成本,而招聘一些水平低的财务管理人员,人才贵在精而不在多,因此,在招聘财务管理人才时,事业单位领导要亲自把关,招聘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如最近几年以来,笔者所在的房产管理处为了改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年龄偏大的问题,每年都会招聘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大学生来单位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是老板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培训不仅可以留住员工,更可以为单位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可以使财务管理人员更好的为单位服务。在笔者的房产管理处,为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每年单位都会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请有经验的大学教师来给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授课,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
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改革中占有着关键地位,是经济改革的重点,所以,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管理,不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制度有效的保证了财政改革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能守着传统规则和制度不变,而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好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就是事业单位中关于经费的筹集、报销、管理、运用以及监督等各项内容。首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财务活动,财务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和保证。其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所以,加强财务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后,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生产,扩大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弊病
(一)账实不符
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实物资产中存在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管理责任和权利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健全,加之政府采购机构的不完善,导致实物资产价值出现虚增。货币资产中,从银行账户方面来说,票据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给审计和财务监督工作带来了困难,另外,货币资金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多种原因的出现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经常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二)预算编制不完善
现阶段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往往在预算编制中采用增量预算法进行预算,且在预算的过程中缺乏准确性、科学性,加之预算外收入和支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在预算外收入方面经常隐瞒,私自存留财政资金等收入,在支出方面进行长超业务进行大量的支出,审批制度十分随意。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对财务管理的工作缺乏重视程度,缺乏财务管理的相关意识,没有充分将财务管理和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相联系,使财务管理的作用很难得到真正的发挥,同时,事业单位往往只是重视一些会计基础工作,对于财务分析,预算管理等内容得不到重视,导致财务管理只是一味的重视资金的使用,而忽视了管理体制。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现阶段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很多财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专业知识水平不够,观念传统,价值财务人员职业素质相对较差,就导致经常出现各种项目的混用和套用等,假账屡见不鲜,财务报告的内同不全、没有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刻分析等一系列问题经常出现。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解决措施
(一)加强资产管理
首先,加强资产管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者进行权责明确,互相监督,同时建立一个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或随时对资产进行清查,保证设备的完整。同时,要在事业单位大宗物品的管理中进行规范管理,在物品采购过程中透明化,完善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和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还要建立仓储管理制度,通过仓储制度不断加强在日常中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另外,加强对货币资产的管理,规范银行账户,加强票据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办理银行账户和对收拾情况进行记录,且票据统一由会计人员进行购买和保管,票据剩余部分应盖章作废,不再使用,也避免其他人进行违规使用。不断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重视外来款项的管理,严格遵守现金的使用范围,不保留账外现金,不断增强单位领导和部门的责任心,从而从各个方面对资产进行管理。
(二)加强预算管理
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预算编制重要性的认识,在进行预算时,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安排足够的编制时间,进行科学、准确的预算。编制部门在编制过程中,要不断听取各个部门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各部门的资料,经过汇总后交给领导,并在群众中进行探讨,从而实现预算内外的综合统筹,促进预算管理机制的健全。另外,在对预算编制进行执行时,要按照预算编制的内容执行,严禁随意变动预算项目,确保年度收支平衡,如果因为特殊情况出现需要调整预算或者追加支出的内容,应该按照规定的内容对各项程序逐一报批。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
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的认识,明确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中心地位和重要性,加强对事业单位成本的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事业单位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计,不断树立市场化观念,摒弃传统观念中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内容。另外,在事业单位的领导应该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建立内部审计和控制湿度,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及时的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不断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四)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对岗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基础条件必须是持证上岗,通过不断的培训,对政策和法规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学习,财务主管也应该加入到培训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财务主管的经济效益观念,从而将事业单位资金利益最大化,通过绩效考核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对我国经济管理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仍需解决,所以,在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不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最终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素质偏低,财务监管程度较弱。
第一,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理解程度不够深入缺乏创新意识。第二,由于事业单位缺乏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整体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财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使得各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理念难以贯彻落实推行应用。而且绝大部分财务人员身兼多职,疲于应付工作方面得过且过,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很难满足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实际需求。第三,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监督弱化。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致使财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有些单位领导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经常出现干扰财务工作的事情。譬如财务人员为了迎合领导的意图,一味按照领导的“意思”办事,会计造假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出现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人员的正常工作秩序、认真执法环境,不能真正行使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最终导致本单位内部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乏力,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事业单位所属资产中的固定资产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它是国家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管理意识淡薄,只考虑占有和使用,不注重它的利用价值和应用效益,使得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流失现象日趋严重。虽然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资产浪费现象起到一些约束作用,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国家实行政府采购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监督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和漏洞,主要表现为: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长时间不进行实物盘点,财产管理产权不清晰,一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通过正常手续转送给他人,资产报废、处置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时上报审批,审批后有的单位不能及时在账面上合理反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实物资产和财务账目核对不一致。第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一般来源于财政拨款以及财政补贴,一些事业单位购置前如果不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预算,没有做出长期合理的财务规划,不进行明确的市场调查,使得固定资产随意配置、重复购置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重购置轻管理现象很容易导致购置的资产大量闲置,资产利用率的降低造成了固定资产浪费,资产价值会大大减损,不利于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第三,目前国家对事业单位进行的改革,允许事业单位开展多种经营、多种渠道取得收入,以缓解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现象。但是事业单位往往对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使用,导致事业单位不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且由于一些国有资产的违规使用而减损流失。
(三)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监督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编制预算是预算管理的基础,但是有些事业单位往往对预算没有形成应有的重视,不能充分理解到预算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而且在编制过程中编制方法不够科学,预算编制时间比较仓促,不能全面掌握预算编制的依据,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第二,事业单位将编制预算作为向上级申请经费的依据,如果事业单位的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双方对实际经费需求了解不够,预算编制水平难以提高。第三,事业单位每年虽然编制财务预算,但是实际操作当中往往流于形式不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并且支出审批制度、支出控制制度把关不严随意分配,导致一般财政拨款并不能专款专用,有些事业单位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占用财政拨款为事业单位职工谋取福利。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全面落实“零基预算”预算编制方法,摒弃“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方法,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由于预算编制涉及面广,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必须在财务部门内部和财务、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很好的协调。同时结合本单位的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真分析可能发生的重大支出需求,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做好统筹安排。预算编制的组织工作要求做到分工合理、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保障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二)内部控制与财政检查、外部审计并重,严肃财经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