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矿山企业信息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养老保险
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管理包含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与支付、职工达到法定退休条件后退休手续的办理与养老金待遇的计发,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的管理,职工死亡遗属待遇的管理等。
(2)失业保险
是指劳动者在暂时失去工作机会时,由国家和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向其提供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帮助,并通过专业训练、生产自救和职业介绍等工作,促使其重新就业的社会保险制度。企业失业保险的管理主要包括失业人员的备案管理、失业待遇的管理等。
(3)工伤保险
作为国家立法,用于保障劳动者因工作原因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及因此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使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和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对工伤保险的管理,除《社会保险法》以外,国家还专门颁布有《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管理主要涉及工伤认定、工伤治疗与康复管理、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管理、工亡供养亲属管理等。
(4)医疗保险
是为了保障职工在因疾病、受伤、残废等原因需要进行医治时所必需的医疗费用和生活待遇而设立的保险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缴费管理、医保个人账户(医保卡)划拨与管理;医疗待遇申报与结算;大病医疗救助、离休人员医疗费管理、门诊及慢性病医疗费用管理等。
(5)生育保险
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在职业妇女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和社会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产假(有薪假期)、生育津贴和计划生育手术待遇管理等内容。社会保险业务范围涵盖人的生老病死,关系到每一名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保障职工生活的一张“安全网”,基于此原因,社会保险的信息化从国家顶层管理设计就有高度信息化要求,从2004年起国家就启动了“金保”信息工程,它是国家信息化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国家“十二金”电子政务工程,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被列为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经过几年的建设,全系统信息化已基本成型,目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办理等工作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2信息化管理是提升矿山企业社会保障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已经成为提升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
(1)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漏洞
做好矿山企业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对于改善企业社会保险业务质量,提升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提高企业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建立系统、有效的企业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金保信息平台的同步信息对接,可以实现企业和职工各项社会保险费从缴费到待遇领取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经办效率。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和职工待遇的申报都可以通过网上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操作,待遇的核定与发放也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可降低业务操作失误风险,减少业务管理漏洞。
(2)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管理模式的再创新
通过社会保险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充分实现各类信息的融合与共享,打破管理壁垒,从员工入职、合同管理、薪酬福利、到社会保险,使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构建一个更为高效、和谐的运行系统,从而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最全面与准确的信息保障。同时基于信息化管理要求,自然而然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流程的再造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3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信息化需求分析不全面
信息化强调的是一个系统性的战略工程,而不是一个阶段性的项目。由于受管理体制以及传统的岗位设置和权限划分的制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系统中存在着诸多的“管理孤岛”,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之间相互隔绝、信息不畅,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种“管理孤岛”很容易造成“需求孤岛”,进而就演变成为最后的“信息孤岛”,也导致了经常在同一项业务数据统计中,出现多种结论和版本,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者在全局高度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信息化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手工+电脑”式的业务工作计算机化,而是对整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系统的一次变革,是管理模式的一次革新。如果对此没有准确的认知和理解,很容易导致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不配套,从而使信息化建设走向高投入底效益的结局。
(2)资源数据库信息质量存在缺陷
是社会保障业务信息一体化建设与应用的最大障碍。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信息一体化管理后,实现了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数据由分散实现了大集中,使得整个信息化管理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由于建立数据库时原始数据提供不准确或者没有做好对信息数据库的定期更新维护,会导致信息数据质量下降甚至失效,严重影响信息化管理水平。
(3)业务流程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由于近几年企业普遍改革力度较大,机构重组现象比较多,造成业务分工也随之变化,并引发工作重心的转移,使业务流程缺乏稳定性。造成职工无法及时掌握整个业务流程的规定,对信息流程的不明确,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4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改进措施
(1)做好需求分析,规范业务流程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是以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对各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因此必须在制定出规范的业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信息系统才能对业务实行严谨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要站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高度再造业务流程,同时对流程的设定给予最大程度的包容性。对处理环节相一致的业务进行合并,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建设高质量的资源信息库
首先,对信息系统初始数据库信息要“严把质量关”,充分组织动员职工及单位,对业务库信息进行彻底清理摸底,校正错乱信息、补充欠缺项目;其次,加强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数据标准的统一是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前提,只有基础数据和交换数据统一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上来,才能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跨地区的信息交换,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升级联网;再次,充分重视信息的更新与维护工作,建立高质量的数据接口,保证好“上对”主管部门社会保障信息平台、“下对”企业基层管理部门的信息同步更新能力,建立严格高效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管理的规范有序。
(3)最大程度使信息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253-01
随着我国的煤炭能源的加工、利用技术的日益成熟,煤炭在清洁能源技术利用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与提高,使得其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的地位不可动摇。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沁水鑫基煤业有限公司在这样的大背景环境下,必须及时进行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探索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矿山的发展,引进生产自动化、安全监测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
1 信息化建设的经济学基础
信息化应用的经济学基础是边际成本法则,即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之下,边际成本随着分工专业化的程度而降低;拓展信息化是指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改变交易范围,观察到的成本变化,或者是改变成本观察的交易范围变化。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与研究,要通过效率与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反应出信息化的1+1>2这一“倍增器”的本质特征。
2 数字矿山的简要介绍
数字矿山又称为智慧矿山,它是建立在矿山数字化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它以能够完成矿山企业所有的信息的准确整理和采集、智能化服务、自动化的操控、可视化的发展、规范化的集成、网络化的传输为主要的工作目标。(1)智能化的服务。智能化的服务是针对人工服务所提出的。(2)自动化的操作。(3)可视化的展现。(4)规范化集成。
3 煤炭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与数字矿山的发展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3.1 建立矿井数据自动采集和更新系统
矿山数据的基本特征是动态变化和多源异构,因而,必须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建立起不同的数据采集系统。对于固有信息的采集,可以针对矿井测量、地质勘探所产生的基础数据,如钻孔、水文、测量、地质等,进行图纸矢量化的处理,建立起信息化的地测管理系统3DGIS数字矿山系统支持下列几种基础数据的采集:(1)根据采掘工程平面图,手动采集数据生成三维图形。(2)根据地测数据库,自动生成三维图形。(3)自动识别CAD图纸,生成三维图形。
3.2 煤炭企业要加大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
煤炭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与数字矿山发展方面,要注重资金与技术的投入比例,力求保证企业在数字建设方面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撑。企业单元技术投入应该向着集成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煤炭企业在技术投入方面,应该由过去的注重短期效益、单元技术方面,向着全局的、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倾斜,尤其是关注信息集成与整合方面的投入,应该由单纯的战术层面的投入,转向决策层、战略层、战术层的重点综合。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是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之路,是使煤矿企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它反映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规律。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加快推进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全符合塔山煤矿的创新品牌、塑造典范的发展目标,也符合集团公司高起点上再跨越、创造同煤新历史的要求。
一、塔山煤矿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代化的手段,是现代化煤矿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信息化就是运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改造和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过程。加快煤矿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塔山煤矿公司自建矿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始终坚持以科技带动生产,不断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努力推进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目前,企业拥有MIS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网站、邮箱系统、FTP服务、井上下工业电视系统、井下人员区域定位系统、高性能的冗余容错以太网、综合自动化设备监测系统等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信息化系统。
1、高性能的冗余容错以太网(FTE):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部分,以太网担负着整个矿井的数据传输任务。FTE极大地减少了我们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为提高系统的使用率和可靠性提供了理想的效果。它不仅提供容错能力,还提供了工业控制应用所需的快速响应、决策和安全性。
下图为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一)
2、企业信息门户:面向互联网的新闻、信息网站,是企业展现宣传的窗口。主页上新闻、专题、栏目可以定制,所有的内容都通过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通过IP绑定和HTTP BASIC认证机制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通讯。
网站中包含有企业内部邮箱用于传递各种文档;FTP服务器中存储了各种办公、杀毒等应用软件;内嵌一个产量窗口,用于矿井日产、月产情况。
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11个对口业务子系统、1个协同办公子系统(OA)并集成了地测、井下环境监控、设备监控、视频监控4个子系统。
各对口的业务子系统均具有独立的录入、输出(打印、导出excle表格)、查询报表功能;各子系统除具有报表类功能外,还具有上传、下载各类文件的功能。
各子系统主要包括:
1. 生产子系统。
2.调度子系统。
3.选煤子系统。
4.运销子系统。
5.财务子系统。
6.机电(设备和配件)子系统。
7.人力资源子系统。
8.材料子系统。
9.考核子系统。
10.统计子系统。
11.协同办公(OA) 子系统。
12.考试子系统
13.地测系统、工业监控系统等的数据集成。
管理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固有的工作模式,使工作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信息系统及时提供的信息内容,对管理工作的及时性、高效性、可靠性提供了保证,对提高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使企业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该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和应用,无论从软、硬件环境,均为塔山煤矿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数据信息量的不断丰富,员工工作方式的逐步改变,对信息化认识程度的提高,将为今后扩展开发、应用高层次的管理软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工业电视系统:工业电视系统充分利用光纤通讯技术,将井下各运输皮带、洗煤厂及地面的画面清晰的传输至调度指挥中心视频服务器,实现煤矿生产调度指挥的可视化。另外,所有画面还将通过视频分配器传输至高性能的冗余容错以太网上,使公司各级领导及生产安全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井上下的视频监视。
5、综合自动化设备监测系统:以前,公司内各套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兼容,在井上下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煤矿企业进行综合管理和决策。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监测系统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集成包含综采采煤机组、泵站等监测;井下电力监测;顺槽及主井皮带CST、贝克皮带保护监测;主扇风机监测;排瓦斯泵站监测;制氮机监测;水泵房监测;束管防火监测;人员定位监测;洗煤厂监测;皮带电子秤监测;矿压监测等十二个子系统,涵盖与矿井生产及安全相关的所有系统,将这些系统集成于一个平台之上,在调度指挥中心或者局域网所覆盖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实时了解各套系统的运行状况。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依据“以信息化带动自动化、自动化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建设原则,通过搭建综合自动化监控网络平台、企业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为数据传输、信息共享提供可靠的物理通道;通过建设管控一体化平台,将底层自动化子系统相关安全、生产实时数据与管理信息有机结合。科技论文,创新发展。在实现所有子系统在矿调度指挥中心的集中监测与控制的同时实现塔山煤矿生产自动化、生产管理自动化与管理决策自动化的无缝融合。
6、井下无线通讯系统:
安全生产, 以人为本;生产调度,效率为本;
实施救援, 快捷为本;实时监控,通讯为本;
由此可见,现代通讯技术已经成为矿井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科技论文,创新发展。科技论文,创新发展。基于Wifi技术的MDS信息通讯系统已经通过公司有关部门的方案审核,并将在下半年进行安装,系统设计覆盖井下所有区域及部分地面办公区域。科技论文,创新发展。
与国内传统的矿井无线小灵通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所有线路采用光缆传输,信号抗干扰能力强。科技论文,创新发展。
2、采用802.11b/g网络传输标准,增加了信息通讯物理带宽,使数字、视频等信息的传输成为可能。
3、Wifi手机的无线通信质量非常好,就是在嘈杂的环境下,也有很好的过滤功能。
4、增加了网络摄像头、防爆摄像机、移动基站、防爆PDA、智能车辆监测等辅助设备,充分利用通信带宽满足不同的数字业务需求。
作为未来替代矿井有线电话的通讯技术,Wifi无线通讯系统不但实现了井上下实时的语音调度指挥和信息反馈,也为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救援、安全监控等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矿井信息化发展思路
针对目前公司内部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健全完善信息化管理基础工作
1)一套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流程犹如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流程就是要保证企业内外部信息的畅通无阻。建立一套规范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共享、传递和报送等管理流程,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完善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公司信息化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营造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工作氛围,提高人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3)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使得各项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注重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同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
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依托,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煤矿安全高效高产的发展方向。以人、机、环境和谐统一、科学发展为目标,把创新理论应用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当中,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升华,使实践得到理论的支撑和指引,最终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3、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1)一方面我们要加大革新力度,改造现有设备使其满足现代煤矿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努力使我们的硬件设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重视培养和引进符合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设,人是根本。企业必须从长远出发,制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一方面为院校提供实践基地合作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利用院校优秀师资力量为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互利双赢。
信息化建设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有相应的部门来研究和制定信息化的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战略和目标,提出相应的实施计划和项目建议;要根据信息化的发展,提出并推动信息化的标准化工作,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此外,还要监督、评估和管理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总结
煤炭工业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产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努力发展煤炭工业信息化。科技论文,创新发展。煤炭企业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分阶段实施,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进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化管理是长期的、艰巨的、规范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不懈地发展下去,才能为企业降本提效、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安全高效矿井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延文.兖州煤业信息化管理实证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0(1):84-85
随着我国采矿业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入新时期,为生活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得到应用,在采矿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数值模拟技术,计算机采掘计划等。采矿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施工中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采矿工程中有利于降低开采难度,为采矿工程安全提供可靠保障。生产技术是矿山企业信息化改造薄弱环节,需将信息技术嵌入到采矿生产工艺中,结合采矿工程实际,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才能促进矿业发展。
1采矿工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矿山企业在计算机信息化应用建设加快,在如何提高矿山生产效率,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应用。以远程遥控与人工智能技术为特点的矿山计算机数字信息化成为采矿业的发展方向。一些采矿业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数字信息技术改造矿业,如加拿大在2050年规划中计划北部边界实现机械自动破碎,瑞典制定矿山自动化进军计划,变革传统矿业生产工艺,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1]。采矿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应用于采矿业。计算机应用可将矿山各种数据综合,实现科学分析等,为矿山资源评估,开拓设计,决策管理等提供直观有效的依据。矿山生产程序模拟是国内矿山企业数字信息化发展方向。国家安全监管局文件明确指出,推进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工作,系统建设中有计算机技术应用,可实现监理光线无线通信为主体的通信网络,形成音视频同网传输网络体系。采用工业以太网实现对矿井生产系统及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对开采环境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等,实现矿产开采环境数字化。
2计算机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矿山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数字矿山
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数字地球——展望21世纪我们这颗行星”的演讲中提出了数字地球这一概念.随后,我国也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概念.在此背景下,为了拓展矿山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促进矿山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降低决策的风险性、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建设数字矿山的构想.
数字矿山(Digital Mine),又被称为DM.目前,对于数字矿山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吴立新教授认为,DM是对真实矿山整体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认识与数字化再现,是一个硅质矿山,是数字矿区和DC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M的核心是在统一的时间坐标和空间框架下,科学合理地组织各类矿山信息,将海量异质的矿山信息资源进行全面、高效和有序的管理和整合.DM的任务是在矿业信息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空间分析、数据采矿、知识挖掘、虚拟现实、可视化、网络、多媒体和科学计算技术,为矿产资源评估、矿山规划、开拓设计、生产安全和决策管理进行模拟、仿真和过程分析提供新的技术平台和强大工具.而东北大学王青教授更为通俗的解释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把矿山的所有空间的和有用的属性数据,实现数字化存储、传输、表征和深加工,并应用于各生产环节、管理和决策中.
对于数字矿山建设,目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5种观点:1)数字地球观点:认为数字矿山是数字地球的分支,与数字城市、数字农业等同类,强调数字地球的指导和GIS的作用.2)地质模型观点:认为数字矿山是矿山地质的数字化模型,强调对地质实体的模型建立、模型的互动性和地质属性的精细度.3)信息管理观点:认为数字矿山是企业的神经系统,数字矿山应以MIS为主,强调信息流、业务流、知识管理、协同工作环境和决策支持.4)监控系统观点:认为数字矿山应以监控系统为主,强调管控自动化.5)工程应用模式:认为数字矿山是矿山专业应用系统的集成体,强调应用系统的整合、数据共享和整体实用性.而当前,我国建设数字矿山,更能降低矿山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化解矿山风险隐患,增强安全系数;合理开发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国际上数字矿山的发展动态
数字矿山自提出以来就在发达国家引起了重视,并建立了长远计划.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加拿大就开始研究遥控采矿技术,目标是实现整个采矿过程的遥控操作,现已研制出样机系统.并且,加拿大计划在2050年实现无人矿山的建设,通过卫星实现矿山自动控制、自动破碎和自动开采;芬兰采矿业也宣布了智能化采矿的目标,组织成立了28个专题研究.瑞典也制定了面向矿山自动化的“Grountecknik2000”战略计划.
在数字矿山的应用软件方面,澳大利亚的Maptek公司开发的Valcan软件系统和Surpac MINE GROUP公司开发的Surpac软件系统等都用着广泛的应用.
3.我国数字矿山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矿山还处在矿山信息化(DC)的阶段,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不高.大多数矿山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可共享的信息量少,信息流向无序且单一.这些都造成了矿山企业没能形成信息化决策和矿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规模优势,严重地影响了矿山企业的市场竞争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矿山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处在3个层次.
(1)第1层次——无路无车
一部分企业经营状况较差,不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还有企业,领导层观念老化对矿山的信息化建设.这都导致矿山企业没有信息化的设备和人才.
(2) 第2层次——有路无车
部分企业经济基础较好,购置了大量先进的信息化建设的设备,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够,没有相关配套的专业软件支持,虽然有先进、齐全的设备做基础,但无法有效利用,导致矿山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仅仅停留在表面工程.
(3) 第3层次——车货不一
一些矿山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较合理的投入,但由于对全局把握不够,导致各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有很大提高,但整体效果不佳.
而较为理想的局面应该是车货统一,在各矿、局、省、全国按4种模式来组织矿业信息化建设,并且要按照DE和DC的要求和规则逐步建立DM,这是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4层次,也是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矿山企业的努力方向.
4.我国数字矿山的发展趋势
针对我国数字矿山建设布局不均衡的现状,我国应制定如下战略对策:
( l )更新观念,培训人才: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各类人才培训,尽快进行观念更新,使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和协同配合DM建设.(2)加大经费投入,组织科技攻关:政府、企业要高度重视和联合投入,通过设立持续稳定的“数字矿山”资金来支持DM创新研究,组织层次不同、范围不同的科研攻关与技术推广.(3)形成优势合力,稳步健康推进:有关高校、院所和矿山企业之间、不同高校和学科之间要优势互补,加强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实施DM战略,力争实现我国矿业产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的矿山和矿区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志勇.露天矿数字矿山建设思路探讨[J].露天采矿技术.2012(1)
“哪里有黄金,那里就有招金”是招金矿业的目标。在这样一个胸怀大志的企业中,其信息化建设历程自然不会平淡无奇,首先其CIO的职位设置就很特别。王俊剑主管信息化工作,可谓是招金矿业的CIO,而他的职位则是公司党群事务部经理,“技术永远是为管理服务的。”王俊剑说。
下围棋
信息化建设也要像下围棋一样,一步一步地围,最终自然会夺取全面胜利。
招金矿业统一的、集成的信息化建设是从协同办公开始的,始于2007年8月。为什么从这一非核心的、有些边缘化的OA开始呢?这正充分体现了王俊剑的“下围棋”思想,信息化建设也要像下围棋一样,一步一步地围,最终自然会夺取全面胜利。
招金矿业在山东拥有5大金矿,包括4个分公司: 金翅岭金矿、河东金矿、夏甸金矿、大尹格庄金矿和1个控股子公司―金亭岭矿业有限公司,招金矿业控股75%。这5家下属企业都是独立的,拥有法人代表资格。
在2004年合并之前,这5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是各自为政,由此也造成了它们的信息化状况参差不齐。譬如说OA,有3家下属企业上了OA系统,还有两家没上; 在物流供应链方面,5家下属企业全都没有上过; 在生产经营方面,有两家下属企业上了此类系统,还有3家企业没上。
王俊剑还算过这样一笔账: 从管理层系统应用人员的百分比来看,物流供应链占30%,生产经营占40%,而OA则占100%。OA是最普遍的东西,一旦OA取得成功,就可以让管理层的所有人员都受益,让所有人都认可和接受信息化。“这就像下围棋,要一步一步地围,让大家一点一滴地离不开信息化。”王俊剑说。
以前每个下属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习惯都不相同,在整合OA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提取共性,另一方面还要尽量保持各企业原有的个性化管理。譬如说车辆管理,有的企业派车单经过办公室审批即可,而有的企业还要经过总经理或矿长审批。所以,整合并不意味着整齐划一,而是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适当的个性化开发。最终,招金矿业选择与起步科技进行合作,基于起步科技统一的、集成的X3软件平台架构,将各个业务系统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而消灭“信息孤岛”。
如今,OA早已被大家应用自如,而且在很多平常被人忽视的小细节中,取得了效益。据王俊剑介绍,譬如说: 用水管理,不管哪个部门喝完水都要在系统中做个登记,每月进行汇总,计入各部门的成本。
再譬如: 传真管理,以往,接收传真非常自由,不拿也没人管,传真机上经常堆着一沓没人领取的传真; 现在,通过发文管理,发给你的传真你必须接受,即便是没有拿走也计入系统,每个月计入各部门的办公用品消耗中。上OA系统之前,公司每个月消耗约800多万张纸,如今则减少到270万张纸/月。“其中的效益不言自明,而且提高了员工降低成本的意识,这种管理思想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王俊剑说。
从17个到1个
如何对分散在不同下属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17个系统进行整合?平台架构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招金矿业下属各企业的信息化基础都比较好,而且起步较早,在当时的同行业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最为典型的是夏甸金矿。提起夏甸金矿,王俊剑骄傲的神情溢于言表,这也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王俊剑曾担任夏甸金矿信息中心主任。
早在2002年9月,夏甸金矿就在全国第一家实现了矿山企业选矿自动化。这是由矿山企业的业务特点所决定的,其信息化建设基本是从核心的生产环节开始入手,选矿就是矿山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一。“2003年7月,夏甸金矿的信息化建设在全国黄金矿山企业中实现了四个唯一: 无线局域网、井下光纤、IP语音电话和利用平台架构自主开发管理软件。”据王俊剑介绍,“2004年11月,夏甸金矿成为山东省首批信息化示范企业,是15家示范企业中唯一一家矿山企业。2005年,招金矿业下属的金翅岭金矿和大尹格庄金矿成为山东省第二批信息化示范企业。”
这些成绩奠定了招金矿业的信息化基础,但同时也为日后的信息系统整合埋下了隐患。
在与起步科技合作之前,招金矿业拥有17个独立的信息系统,也就是有17个“信息孤岛”。“17个系统分散在不同的下属企业、不同的业务部门,包括: OA、生产经营、仓储管理、考勤系统、决策管理、安全、环保等等。而且,同样是考勤系统,四家下属企业的都不相同,整合起来非常困难。”王俊剑说。
“我们也一直在反思,首先是为什么(Why),为什么冒出来这么多系统?主要是因为下属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如今IT人员全部垂直管理,信息化建设由总部统筹规划和执行,这样能有效避免今后再出现‘信息孤岛’。其次是怎么办(How),怎样才能把17个系统整合起来?我们认为,必须要整合,而最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平台,依靠平台整合信息系统。
再次是由谁来做(Who),当时主要考察了3家IT厂商,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来考察: 一是平台要适合于企业的自主发展,也就是说,技术不能完全掌握在IT厂商的手里; 二是要适合招金矿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正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技术要为管理服务; 三是IT厂商本身要能够实现长远发展。”据王俊剑介绍,“正是基于上述这些考虑,招金矿业最终选择了起步科技的X3集成业务平台。”
据了解,该项目总共分为三期: 第一期从2007年8月开始,主要集中在协同商务办公自动化,在OA项目中,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消灭了7个“信息孤岛”; 第二期从2007年10月开始,主要是供应链管理系统; 三期工程正在实施中,主要实现生产报表决策系统和能源计量管理系统。
按照王俊剑的设想和规划,依靠平台整合17个信息系统的过程,不仅是信息系统的整合,也包括基础设施、IT人员、组织架构的整合,最终将形成“四个一”,分别是: 一个平台、一个数据库、一个网络和一套人马。在信息系统上,招金矿业最终将形成“一个平台、中心”,中心分别是: OA(办公中心)、知识中心、经营中心、安全中心、物流中心、计划中心、决策中心和人力中心。
前车之鉴
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一个扩展性强的平台放在那儿,让人放心。
在平台的基础上,招金矿业70%的信息系统都是自主开发的。在被问及“很多企业都选择实施标准化的、成熟的套装软件,再根据企业的特色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这样也有利于系统的升级和维护,那么招金矿业为什么没有走这条道路?为什么一定要自主开发?”
“那样的路走不通。”王俊剑坦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招金矿业也走过一些弯路、也失败过。王俊剑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他们在信息化道路上的前车之鉴。
从2004年企业重新组建,一直到2007年,招金矿业曾用过3年西安某软件公司的软件,却以无可奈何的失败而告终。“结果到最后我们有钱都花不出去,我们说再给钱让他们往深层次开发系统,扩展现有的应用,但是他们已经完全没有这个能力了。”王俊剑说,“在最开始签订合作协议时,他们也承诺可以升级、可以按照我们企业的管理思路来开发系统,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而且,矿山企业信息化有其特殊性、专业性和系统性,没有一个成熟的套装软件能把所有软、硬件整合起来,所以这样的路我们不可能再重走。”
“信息化建设要把眼光放长远,短期来看,那些成熟的、标准的套装软件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是这种效益最多维持3年。3年后,一旦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套装软件就很难再随需应变,这就把前期投资浪费了。”王俊剑说。
虽然很多IT厂商也号称自己的产品是平台化的,但是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差距也很大,有些平台扩展性差、整合能力弱,可称之为“伪平台”。“真正的平台化产品,一是能完全整合,二是要能根据企业的管理思想进行扩展。”王俊剑强调。
2004年,当时各个金矿的效益都不错,企业经营得非常好,谁能想到会组建成为上市公司呢?重新组建以后,各种业务流程都要调整。“所以说,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一个扩展性强的平台放在那儿,我就放心。”王俊剑说,“底层的平台放在那儿,上面的应用系统我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可以根据业务发展不断地调整。如果技术人才缺乏,我可以花钱请人做,总不会沦落到‘有钱花不出去’的地步。”
天地融合
矿山企业信息化既搞“天上”,又搞“地下”,“天地”无法融合是其最大的难点。
矿山企业信息化最大的难点在于“天上”和“地下”无法融合、硬件和软件无法融合。一般来讲,企业的信息化都是只搞“天上”即可,譬如说: ERP、PLM、CRM等企业常用的信息系统都是在地面之上,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传输信息; 而矿山企业还要对地面之下的“井下”进行管理。
“井下”管理的关键和重点是安全,如果安全你抓不到位的话,一切信息化、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没有立足点。那么,“井下安全”怎么能跟地面之上的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呢?这还得依靠平台架构。如前文所述,在“一个平台、中心”里,安全中心是中心之一,安全已经被整合到起步的X3集成业务平台上。
据王俊剑介绍,“井下”号称有应用系统,譬如: 通风、排水、有毒有害气体监测、视频监控、可视化管理、井下人员定位等系统,而且这些系统都具有独立的、用于数据采集的专门硬件。要将这些软、硬件融合起来,必须依靠平台架构。通过对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如今,这些“井下”的软、硬件已经全部集成到X3平台上了。以可视化管理为例,以前你若想进入可视化管理的界面,需要输入该系统对应的账号和密码; 而整合之后,你进入平台后,直接点击相应的按钮就可以进入不同的系统,相当方便。
融合之后,数据全部集中,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也就更大了。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又是非常高的,相关数据肯定是不能丢失的。为此,招金矿业在信息安全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每年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大约占到信息化总投入的30%左右。“我们实施了异地备份,总部的财务数据在尹格庄,距离总部20公里; 其他数据全部在距离总部40公里的夏甸金矿; 尹格庄金矿的数据分散在总部和金翅岭; 而金翅岭的数据又放在总部这边。这样一来,一旦发生事故,所有数据全能在48小时内恢复。”王俊剑说。
技术为管理服务
CIO要将管理放在第一位,技术是为管理服务的,企业信息化就是管理的软件化、流程化和数据化。
王俊剑是学文科出身的,但他对IT技术没有一点“畏惧”,精通技术是对IT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但并不完全适用于CIO。“CIO要将管理放在第一位,技术是为管理服务的,成功的关键在于管理思想。”王俊剑强调说,“如果你把握不住这一点的话,花多少钱也搞不好信息化,只有死路一条。”
王俊剑说,企业管理就是“管事”和“理人”,信息化所涉及的“人”和“事”全都包含在管理中,所以一定要把管理放在第一位,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而且,信息化还要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必须要保证人性化,只有依靠员工的思想、改变员工的习惯, 信息化才能获得成功。企业信息化最后获得成功的话,其实就是管理的软件化、流程化和数据化。
对于软件化、流程化和数据化,王俊剑分别做了解释。
二、数字地球概况
“数字地球”计划是继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又一全球性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是国家主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的高度综合。
“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地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数字地球”主要由空间数据、文本数据、操作平台和应用模型组成,关于地球的数据无疑是其核心。
“数字地球”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以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为依托;2)具有无边无缝的包括广泛数据的分布式结构:3)具有一种可以迅速充实、连网的地学数据库和可以融合并显示多源数据的机制;4)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提供全球范围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方面的服务;5)提供一个地球空间的超媒体虚拟现实环境;6)不同的用户对数据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
三、目前矿业企业信息化现状
采矿业是以自然资源为生产对象的古老产业,绝大多数矿山企业还处在劳动密集性阶段,信息化程度很低。
我国矿山企业在硬件投入较大,但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却寥寥无几,部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所占比例也只有4.7%左右。这反映出我国矿山企业信息化明显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 存在主要问题有:(1)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整体上,我国矿山企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产业集中度过低,企业的“小、散、乱”格局显然不利于行业信息化的推进。(2)信息化发展很不均衡。一方面,企业内部对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生产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矿区通信专网等工程建设实施推进较快,但企业管理信息化进展却相对迟缓;另一方面,企业之间信息化水平差距很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应用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少数比较先进的企业在生产组织、安全监控、经营管理中全面实施了信息化,并已从中受益。(3)“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制约信息化整体效益的实现。比如,通过煤矿机电一体化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但却因为缺乏必要的通讯功能而处于“自动化孤岛”状态;另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系统各自处于封闭状态,系统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增加了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 (4)行业专用软件研发相对滞后,研发力量薄弱。
四、数字矿山构想
1、总体框架
构建数字矿山,以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带动采矿业的改造与发展,开创安全、高效、高产、绿色和可持续的矿业发展新模式,是中国采矿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数字矿山建设,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结合我国矿山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实际需要,宏观把握、统筹规划,制定出基本框架和总体建设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地稳步推进。
数字矿山基本框架可由核心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决策支系统、调度监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应用系统等多部分组成,应从基础理论与模型、矿山空间信息的数字化及矿山数据仓库建设、矿山网络传输平台、各种相关业务流程、专业综合软件等几方面进行总体建设。数字矿山的建立必须以实现矿区资源高效、安全、绿色开发开采为目标,数字矿山研究必须关注、考虑矿区资源绿色开发开采,数字矿山应该建立在信息集成技术基础上,矿区空间信息采集必须及时可靠,建立数字矿山标准化体系,即共享规则、标准、规范和政策等是数字矿山的重要基础,应从现代企业运营实际出发建设数字化矿山。其中进行观念更新、组织人才培训、加大经费投入、组织科技攻关、形成优势合力、稳步健康推进等是数字矿山战略实施具体对策。
2、基础信息库
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收集不同的历史数据,然后整合成一个数据库,最终的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实时的、随时更新并且可立即呈现给中控的数据库系统。
围绕矿山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技术、矿山3D拓扑建模与分析技术、矿山虚拟现实模拟与可视化仿真技术、矿井综合监控与多媒体通讯技术、地下快速定位与自动导航技术、智能采矿与高效安全保障技术、矿山系统工程与多目标决策理论与技术、矿山3S、OA、CDS五位一体技术等数字矿山关键技术,对国外研究现状及国内存在的差距和原因,解决关键问题。
3、网络监测预警系统
根据矿山信息和数据的特点开展数字矿山基础理论研究、探讨数字矿山建设原型框架、建立数字矿山的标准体系,建立一个数字矿山示范工程,通过数字矿山示范工程的建设可以检验和完善数字矿山基础理论,实现数字矿山各系统的实际应用,为数字矿山进一步建设提供依据和指导。
4、再管理信息系统
参照相关矿山、其他学科、领域的信息技术。如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在探测地下水含水层位置、边坡稳定性已被国内专家所采用;煤矿由于主要是层控矿床而在三维地质建模方面与金属矿有所不同;金属矿在智能采矿、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经验可为煤矿提供参考。
对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应用,对矿井开采的生产系统(如连续采煤机、蓄电池机车等)进行动态三维实时模拟,促进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并彻底改变传统采矿业危险、艰苦和低效的面貌,促进采矿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优化矿山设计、生产管理、危险性评价及矿工培训。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引国外投资者开发中国矿产资源,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而有效引进国外同行业的先进技术。
5、可视化管理设计
探矿:根据矿区断层分布、钻孔资料或煤层底板等高线、开采矿层等厚线,推测任意一点底板高程、倾角和厚度,精确计算地质储量。按任意间距绘制底板等高线图、开采矿层倾角等值线,形成开采矿层赋存的三维立体模型。自动形成工作面任意点高程,实现数据准备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可视化,为合理有效、安全开采提供资源保障。
开拓:将矿山所有开采设计方案的作业区采用、并且整合运用采矿规划和工程设计、统计、采矿地质和勘探领域,将所有的信息集中在统一的环境中,从勘探数据、显示、管理到地下采矿设计和生产,利用预测与决策理论进行优化选择,完成开采设计方案选择,从而进行开拓方案布置。
开采:在完成了最初的数据转换后,作业组开始研究系统的采矿范围,查明所有的钻孔和矿体等级的情况,重新整理信息,重新解释存在的信息,把他们转换成有用的采矿和建模的格式,然后确认所有的数据输入的设置。确认阶段涉及可完整的数据库的细节工作,检查日志和坐标,以系统的方法避免在这种劳动密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在完成了数据的确认过程后,作业组集中精力完成矿山的建模工作,采矿现场的数据的三维显示使得矿体和矿山的了解一目了然,然后重新评估开采规划,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原始数据。
运输:矿井提升机采用红外激光位置跟踪系统,实时测量矿井提升机与地面的距离及其运行速度,准确地显示提升机的实际位置,实现对提升机速度的数字化控制。将矿车的位置实时地显示在生产系统图上,矿车及其他移动设备实时定位,自动记录各个工区的生产情况,实时观测各采、掘进工区的生产情况、各矿车的运行路线,自动对各种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效提高矿井运输安全。
供电:将井下各变(配)电所、用电设备电流、电压和有功功率等,以及机电设备开停、机电设备馈电状态、风门开关状态等数据,通过传感器输送至地面供配电中控室,实时反映井下供电系统的状态,一旦发生意外,能够及时切断电源,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地面集中控制系统。
灾防:
(1)采用射频定位识别技术,结合GIS系统强大的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功能,有善的应用程序作保障,在地面的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软件数据库的支持下,把井下作业人员发射的数据信号录入大型数据库、经软件处理,使人员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和环境安全状态在主计算机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人员和移动目标的自动跟踪、自动监控、运行轨迹回放和环境安全状态的数字管理。当发生煤尘爆炸、瓦斯爆炸、大面积塌方、突水淹井等灾害时,可以实时显示灾区人员的数量、身份、位置等数据,为抢险救灾迅速提供确切的决策依据。
(2)通过与其他监控系统连接、动态反映矿山的生产运行情况,及时方便地调阅地测、通风、防尘、供电、排水、安全信息、避灾路线、机电运输及通讯等图件和实时资料。
(3)利用先进的地表变形预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因地下开采活动引起的地表塌陷、移动、变形及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破坏范围进行预测预报。
(4)利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通过设在井下各采、掘工作面迎头、机房峒室、进回风巷道、封闭采空区观察口的各种传感器,对井下生产环境中的瓦斯、风速、温度、一氧化碳、烟雾、运行设备等环境数据、工作状态进行实监测,时随时将现场的瓦斯浓度及时反馈至地面,一旦发现井下有瓦斯超限等异常情况,可根据事先设定的参数和程序,发出警报并自动断掉该作业区域的电源,使工作地点的作业人员自动停止作业。并随时将现场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主排水泵、主、副井提升机的运行情况以及巷道风门设施的开关情况反映到设在地面中控室,可有效地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5)利用现代网络化技术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应对准确和责任落实。
(6)灾害与事故预警。开展重大灾害事故预警技术和预警系统的研究开发,建立各类重大事故预警与调控机制。研究埋地压力管线(输油、燃气等)不开挖检测、评价和预警技术;研究设备失效、构筑物(地基、大坝、尾矿库等)失稳监测预警技术。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就是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辅助下,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记录、核算、总结与传输等过程,信息化管理解除了人工手动操作的繁琐程序,减轻了人们的工作负担,也确保了劳动效率,在信息化技术下,企业管理形成一股信息流管理,通过参看信息,企业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从而带来良好的经营效益,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其经济效益就会越发显著。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
观念决定行动,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观念也会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从当前来看,一些不上规模的煤炭企业思想观念仍然相对保守,没能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优点,或者对于信息化的认识较为肤浅,简单地认为办公室内配置了计算机、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就等同于信息化管理,例如:一些企业虽然实行了ERP信息管理模式,然而一些部门负责人畏惧的是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太过透明,不方便管理,因而会产生抵触情绪。
2、人才与技术问题
煤炭人才紧缺的事实由来已久,一方面因为煤炭行业工作条件相对较差,而且近年来由于效益欠佳,导致员工待遇也受到极大影响,信息人才更是无法涌入,甚至人才大量流失,再加上煤炭企业本身的信息化意识不强,也就缺乏对员工的信息技术与能力的教育培训,导致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步伐缓慢,信息化普及速度甚是缓慢。
而且人才欠缺的问题也会引发煤炭企业的技术难题,由于不具备充足、合格的人才做支持,使得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应用水平较低、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较慢,单纯在信息技术硬件上下功夫,却忽视了维护与管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煤炭企业资金实力有限,通常可以购置大量的信息设备,然而却无法利用闲置资金去优化与升级软件技术,导致所采用的技术无法满足现实生产、管理需要,一些煤炭企业内部甚至形成了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影响了企业之间以及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使企业工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
3、管理问题
煤炭企业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属于资源类型企业,执掌自身的经营权,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由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有限,在这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以及资金投放结构不科学等,导致煤炭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无法达到切实有效的管理标准,没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效果,这无疑从某种意义上耽搁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规划不科学。只有少部分煤炭企业能够把握全局,从整体出发,综合、全面地权衡信息资源的分配,没能创建系统化方法进行科学规划,导致信息化管理缺乏明确的程序,多数操之过急,仅仅为了减少跟前的困难去暂时实施一套信息化管理方案。
再次,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体制、模式。因为煤炭企业长时间拘泥于旧的经济经营管理模式中,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经营方式都相对保守,无法跟上时展步伐,这样就导致了其信息化管理滞后。
二、解决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方法
1、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
煤炭企业的领导者、负责人要率先转变观念,逐步形成信息化管理意识,要注重信息化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意识。煤炭企业的各个部门领导以及职员都必须主动接受信息技术学习和培训,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积极支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力争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
2、培养人才,积蓄力量
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具备充足的人才作后盾,煤炭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道理,要注重对综合型人才的塑造与培养,改革薪酬制度,增设激励制度,吸收、培养与稳固一大批人才力量,要不断完善对人才的教育、组织、培养和培训,将信息化人才作为企业人才提拔的一个标准,企业拥有了牢固的人才资源,就能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出谋划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才能促进信息技术的升级与更新,企业的信息化人才集聚多了,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谋划更长远的未来。
3、夯实信息管理的基础
创建一条统一、科学、标准的企业信息资料资源,确保企业的各个机构、各个部门都能够对信息进行一致的采集、整理、传播等等,确保信息能够被及时、有效地传播,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确保企业办事效率,则可以创制一条协商一致的制度与规则,这些制度和规则是专门针对信息化管理,创设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程序,全面确保信息资源能够得到最快速、最及时的传播。
4、提高技术水平,以技术促管理
煤炭企业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其管理,信息化技术越高,更新速度越快就越能跟上时展步伐,也就能够有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煤炭企业要时刻注意信息软件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大软件技术的研究力度,不失时机地促成软件技术得到升级和发展,培养一大批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为人才的发展与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要试着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以技术带动管理,用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达到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总结
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有待发展,各项技术依然有待更新,必须加大信息化管理的步伐,提高信息化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逐渐摆脱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充分而全面地开拓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打造一个信息化煤炭企业,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不断走向发展、走向进步。
参考文献
[1]毛蕴诗,姜岳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导入:教程与案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m2009
前言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在多个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矿山建设中,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矿山生产效率,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而且其利用准确的监测和定位,能够实时、准确的实现对作业人员、设备及物流等的实时监测,有效的提高矿山管理的现代化,为矿山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物联网及其矿山应用背景
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技术,从字面可以理解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因此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作为核心的基础,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可以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在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是依托于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来对任何需要监控、连接和互动的物体及过程进行实时采集,并能够采集到各种需要的信息,并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物品与网络的连接,为识别、管理和控制带来更多的便利。
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井下生产环境恶劣,安全隐患较多及通信联络困难等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这也对矿山数字化建设更具迫切性。通过加快推进矿山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矿山生产效率,保障矿山井下作业的安全。近年来,我国矿山生产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仍应看到,我国矿山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当前设备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无论是实时性、准确性还是数字化设备普及程度都有许多地方需要改时,特别是对于井下诸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仍然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联通,还没有实现与井下其他设备及井上监控设备之间信息的交换及共享,这就导致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掌握井下设备的工作状况,对井下工作人员作业情况及工作环境也无法及时了解,这不仅对矿山生产效率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也对矿山生产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矿山建设中来,有效的提高矿山物联网应用水平,为矿山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物联网在数字矿山建设中的应用
2.1 采矿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系统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开采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就导致在矿山开采作业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因此也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导致生产指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资源利用效率也会有所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矿山中,通过构建实时监控系统来对矿山生产状态进行实时了解和掌握。实时监控系统主要依托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局域网的无线传输协议及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利用射频、红外及激光等传感器来对井下作业人员、设备及环境状况进行实时感知,掌握爆破、出矿及运输等各生产环节的工作状态,并运用各种接口技术等形成矿山智能感知网络,实现多种信息源的融合共享,从而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采矿生产过程的可视化,进一步优化生产作业计划,并实现调度指挥决策的智能化。
2.2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在矿山企业各项工作中,安全生产是恒久不变的重要话题,同时也是矿山企业重要内容。矿山生产过程中,无论是生产人员还是生产设备都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特点,同时生产环境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下,极易发生突发状况,因此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作业人员、设备和材料等进行有效监测和定位,并对工作环境参数进行及时采集。
当前很大一部分矿山都在矿井中安装了安全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但无论是监测还是定位,整个过程中都建立在传统的人工呼叫系统基础上,这就导致监控系统和定位系统无法有效的发挥其重要作用。将物联网技术在矿山安全监控系统中进行应用,由标识卡、读卡器、网络传输系统、上位机及系统软件等共同组成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不仅实现了人员和设备的定位,而且能够及时采集工作环境参数及对数据进行传输,同时井下人员和设备所处位置自动传送到系统中,对矿山生产环境参数自动进行测定,并上传给上位机进行分析和预警,一旦有突发状况发生时,能够将信息及时发送到井下,并按照具体的规划进行撤离。
相较于其他行业,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源,这就对矿山开采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的平台,参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与物联网对信息处理和分析和强大功能,通过对灾变危害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对矿山重大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并深入分析作业场安全及变化趋势。
通过物联网,将各个独立的监测对象进行联接,基于GIS技术,采用B\S与C\S的混合结构,应用有限元、神经网络等分析手段,实现基础空间数据库、重大危险源管理、危险品管理、危险源监测、危险源综合信息查询、预警分析、变化趋势分析、应急指挥等功能,并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过程自动监控应急预警一体化系统。
2.3 智能化物流系统
矿山生产过程物流主要是生产所用材料、采出矿石和废石。矿山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炸药,许多矿难的发生都与炸药的使用与管理的不当有关,因此对炸药流向管理是极为重要的管理环节,传统上一般采用登记领用方式加以管理,难以准确控制。在物联网系统架构内利用二维码识别与管理技术对炸药流向进行管理,同时与人员定位系统、运输车辆管理系统协同使用,实时记录炸药的出入库、领用人员身份、使用炸药的火工人员运动轨迹、放炮时间点危险区域内人员、车辆隔离等情况;矿石和废石流向与定位主要通过对运输车辆/机车管理实现。
3 结束语
在当前矿山建设过程中,需要与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数字矿山建设工作中来,通过对矿山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有效的提高矿山生产管理水平,实现矿山生产的安全、高效,为矿山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随着可持续发展口号的提出,构建可持续发展下的矿山管理模式, 是现代矿山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地进行。
一、建立创新模式下的新型矿山企业
1.数字化矿山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不断成熟,传统矿山企业也越来越向着数字化管理靠近,并成为一种手段。建设数字化矿山,实现数字化管理是矿山管理的新模式,是矿山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必要之路。数字化矿山建设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多领域、多技术交叉的新领域,它涵盖了矿山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通过建设数字化矿山,实现矿山资源管理的数字化、技术装备的智能化、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生产调度的可视化及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使矿山企业生产呈现安全、高效、低耗的局面。
2.建设低碳型矿山
总书记在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低碳型矿山,是矿山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低碳型矿山是指将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和技术经济环境相互联系起来,对采矿活动提升改造,构建低碳、环保的矿山工业系统,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最大资源和经济效益,并在采矿活动结束后通过最小的末端治理,使矿山工程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建设低碳型矿山旨在形成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运行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
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生产结构的创新,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中钢矿业在低碳型矿山建设上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3.发挥六个效益
矿业企业作为国家企业之一,既承担着创造效益,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经济责任,又承担着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培养四有人才和优良企业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更承
担着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经济基础的政治责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钢集团合作、友谊、双赢、发展的理念,中钢矿业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在发挥6个效益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安全效益、资源效益、社区效益。通过发挥六个效益,最大限度地实现央企的社会责任。
二、当代矿山管理模式创新的实施手段
1.加强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
矿山企业在选择新厂址时,要根据旧厂址出现的问题进行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使选厂很快达到了设计生产能力和工艺指标,发挥选厂的规模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在低价位运行情况下的赢利能力。
2.强化能源节约建设低碳型矿山
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前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矿山企业,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建设低碳型矿山。
(1)利用水源热泵技术在矿山应用。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低温低位热能资源,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水源热泵机组工作的大致原理是: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水源中,由于水源温度低,所以可以高效地带走热量,而冬季,则从水源中提取热量。中钢富全矿业采用水源热泵技术进行夏季供冷冬季供暖,与传统的空气源空调供冷和燃煤锅炉供热方式相比,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还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利用太阳能技术在矿山应用。太阳能是一种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能源,推广太阳能技术,对于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太阳能作为一种分布广泛、取之不尽的绿色清洁能源,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首选目标。作为新型现代化矿山企业,使用太阳能,有效减少了SO2、CO2等气体的排放,为节能减排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
(3)空压机尾热的综合利用。空压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将这些热量有效排出并综合利用,也可以为实现矿山企业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矿业可以为解决空压机散热问题,将空压机排出的热风用保温管路引至室外,不必安装通风机给空压机房通风,从而实现空压机零能耗强制散热的目的。同时把排到室外的热风汇聚输送到副井井口,用于井口防冻保温,替代建设热风炉机站。这项措施不仅能实现空压机零能耗散热,还实现了空压机尾热有效利用,从而降低了能耗,改善了工作环境。
3.坚持社会化办矿实现矿山管理新模式
(1)实行充填、提升、运输、采矿等工序社会化经营模式。我国传统的建矿模式是不论矿山资源状况和地理环境是否相同,均采取产品单一、矿办社会、自成一体的封闭式结构模式,这种模式给矿山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山企业。当代矿业系统要积极推行工序整体外包,辅助生产和生活后勤引入社会化协办等多种管理经营模式。通过实行充填、提升、运输、采矿等工序整体外包形式,引进社会力量、专业技术人才、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此减少企业人员和企业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实行选厂建设、生产的整体外包形式。选矿作业涉及的工艺比较复杂,流程工序和设备也较多,为便于选厂的建设和正常生产,积极探讨了选厂建设、生产的整体外包运作形式。在选厂建设方面,实行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模式。
(3)实行零库存管理,减少流动资金占有。传统的矿山企业有材料库、备件库,材料、备件堆积如山,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为解决这些问题,各个矿业各矿山企业正在积极推进零库存管理。零库存可以免去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运等费用,可以解决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及库存物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
(4)实行协同经营,发挥集团核心竞争力。协同经营是强化我国各个矿业的整体意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最大合力,创造最大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矿业公司各生产矿山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钢集团专业化经营和协同经营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集团公司核心商品和核心业务的统一营销体系,加强与集团专业公司的沟通协调,通过协同经营,实现了协同双方的共赢。
中图分类号:O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1-0142-03
矿山企业的自动化管理包括对工作和人员的自动化管理,还有对生产的自动化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的管理技术,随着我国企业的迅速发展,对自动化管理的需求也日益明显,而矿山企业也开始推广使用,矿山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以及生产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1 矿山办公自动化管理发展的现状
在计算机刚开始普及的时候,自动化就成为了被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公司看到了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都推出了自己的办公产品,这时,各种办公自动化产品出现在了用户的桌面上。在矿山企业中,办公自动化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预期要达到的效果,还相差甚远,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第一,一些矿山企业没有完善的计算机设施,只是单纯依靠个人的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一些简单邮件交换或者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文字和表格处理。第二,所开发的矿山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不够完善,而且过于简单。第三,由于自动化管理和以前的手动操作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使用自动化管理会给现行的管理体制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领导,已经习惯了手工处理,对运用计算机进行操作难免会不习惯,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矿山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第四,有时候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达不到预期的期
望值。
2 矿山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管理
矿山企业在进行办公自动化管理时,主要是通过文档的一体化技术和工作流技术来实现相应的自动化管理。其中文档的一体化管理主要体现在:要和各个不同业务的处理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所有的文档一体化管理。工作流技术也就是说工作流程管理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表示,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等的交流和共享。
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政办公、个人办公、部门之间的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安全保卫系统等,矿山企业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管理,进行有关办公人员日常的自动化管理。
3 对矿山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的展望
办公自动化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矿山企业也开始推广使用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系统有着以下的发展趋势:
3.1 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思想结合
在目前,很多矿山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都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一些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等,实现了一些日常的管理,但一个全面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还应该将管理的思想融入进去,要应用可行性较强的技术,使得矿山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真正服务于自动化管理。一个良好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核心应该是计划,手段应该是控制,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动态控制”的思想,由此可以说明,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思想相结合将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对各部门的应用软件进行收集,对个人的密码和权限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日常的一些信息就可以通过这些应用软件进行相应的自动控制,这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的一个方向。
3.3 手写技术的发展
这样就可以解决需要领导签字的问题了,通过手写技术,可以避免模仿造假情况的出现,系统可以直接对签字的真假进行判断,还能确定出具体的使用者,进而确定每个人的不同权限。
3.4 多媒体化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和语音等多种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得办公自动化
系统更加形象生动,使得其发展上升到更高的阶段。
3.5 高集成化
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就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高集成化,进而达到不同企业办公结构之间的差异。高集成化的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数据、网络和应用程序的高集成化,这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以及相互通信的目的,工作人员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完成各种工作任务,而且不同的应用程序在同样的环境中都能运行。
4 矿山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
矿山企业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管理,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对生产中的磨碎流程的自动管理和控制;对磨矿的分级流程的自动化管理控制;对浮选流程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
5 矿山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的问题和发展
5.1 生产自动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于选矿的自动化控制没有进行合理的设计,有的设计甚至不符合要求,没有对自动化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的考虑,这不利于实现对矿山企业生产实现自动化管理。
第二,由于传感器是实现选矿生产管理自动化的核心设备,因此对于传感器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同时要能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而现实中,在一些矿山企业,传感器依然存在可靠性不好以及测量的精度不高等问题,这对实现矿山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的管理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对于矿山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在投入使用中缺乏必要的日常维护,这与设备投入使用需要相应的维护不符合,很多企业没有重视设备的维护工作,没有系统全面的维护计划和相关的制度,有的维护人员缺乏专业的维护知识,系统出现的故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处理。如果控制生产的自动化
发生故障,就无法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控制。
5.2 生产自动化管理的发展
尽管我国矿山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管理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但还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这是不能忽视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矿山企业对自动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矿山的自动化管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第一,矿山企业应用了已经开发研究出来的专用检测仪表,它结合了电子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而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性能,提高了其适用性,给矿山企业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第二,在生产过程中,一些自动控制的理论和相应的方法得到了改进,一些自动控制的软件得到了开发,这主要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利用了人的作用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而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第三,矿山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管理向着数字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生产的自动化管理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等多方向发展。
6 结语
由于我国矿山企业的自动化管理起步较晚,尽管矿山企业无法完全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和生产自动化管理,但矿山企业一直在使用和分析各种真正实现自动化管理的方法,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使得矿山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参考文献
[1] 苏海云,李仲学.矿山企业OA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矿业,2004,(11).
[2] 刘承军,王兴茂.首钢水厂铁矿尾矿库水位自动监测系统投入使用[J].冶金自动化,2011,(6).
[3] 姜川,许世范.数字矿山——矿山企业信息化的方向[J].黄金,2004,(5).
[4] 熊萍,余忠林.基于Web的矿山企业异构数据库集成系统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