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和教育目标,总结了制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策略。继而指出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彰显特色办学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员工的不懈努力。
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之后,一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为主题的竞赛已经展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把“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大校”的基础上建“强校”几‘乎成了所有大学的发展战略。谁能赢得胜利不仅在于其教学目标和计划,更取决于其认识与理念、魄力与能力,以及是否本着科学发展的理念,拥有科学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系统的组织保障,等等。
一、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
1.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概念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6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4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比较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可以容易明晰二者文字的异曲同工之处。
分析这两条法规,再去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专科”所作的表述:“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不难看出,“本科”特有规定性应该表现在,除去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之外,最应加以区分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特别是开展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大学通常所强调的本科教学所应有的创造性和研究性,这是大学本科教育固有的特性。
在分析了“本科”的内涵之后,得出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是指大学教学活动及其结果中固有的满足社会及学生需求的程度。简单地说就是教学活动满足需求的程度。
2.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目标
既然大学本科教学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那么本科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社会对学生品质培养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对学生适用性的满意度;
(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3)上一级教育对大学教学的要求,即:大学里最高层次的博士教学对本科教育的要求:
(4)国家关于大学教学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教学质量区别于物质产品质量,因为在这里学生是“特殊”的消费者,他们既是教学品质的承载者,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产品”;既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教师教学服务的“客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困难性。当然,大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大学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在理论上分别称之为教学的外适性质量、个性适应性质量、内适性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国家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提高这四个方面的满意度。
二、制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扩大招生之后,大学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日益明显,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导致大学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然而大学的教学质量又与大学的领导和管理、教育经费、教育条件、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素质等许多因素有关,在这些相关因素中目前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班级人数太多,程度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起点较低,教师难以组织统一的教学活动、难以全面地照顾到每个学生。
二是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存在缺陷。例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刚一入校基本都配备了个人电脑,加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松散,导致部分学生将大部分时问和精力投放在玩电脑方面,从而出现了逃课的现象。
三是教学资金和设施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大学在大规模的扩招之后,对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和教学激励以及津贴等方面的投入跟不上,网络建设、图书资料和教学会议与教学活动经费都不足以满足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的要求。另外,教师往往抱怨给“一表”学生和“三表”学生授课所付出的精力不同,但收入却基本相同的情况,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向民办高校,去赚取高额的讲课费,从而忽视了他们自己学校教学质量是否过关的问题。
四是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没有充分的发挥。由于大学本科教育的教学内容受到相关法律和规定的限制,往往出现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再加之学生往往不是按照本人的兴趣选择他们所修的专业,就会出现本专业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的课程,而外专业的学生却学不到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不积极主动配合教学甚至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出现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五是部分高校分不清科研和教学两者的关系。高校的科研实力固然标志着教师的研究水平,但是,研究水平的高低与教学能力的好坏并无对应关系。我国学者韩淑伟等在对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大学教学的教学效果与科研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然而,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样就使教师那些本来就不多的精力更多地用在了科研上。
六是部分高校的教学领导与管理的水平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的教学比工厂里的车间生产要复杂得多,其教学质量需要一系列科学的领导与管理方法,可是现在很多大学教学领导与管理工作在制度上和方法上都没有达到高质量教学的要求。
三、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措施
1.因材施教,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大纲,分层次进行培养
高校扩招之后,出现了学生数量大、学习能力相差大的特点。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还继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就会出现起点低的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就出现教学质量滑坡的现象。为此,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小班授课的原则,在高校里开展多方向、多层次的教学体制,制定适合于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大纲,让较高水平的学生学习较深的课程,而低水平的学生学习简单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为社会培养出适合不同层次岗位需求的人才。
2.完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及时修订学生的管理手册
由于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学生个性多样化、兴趣广泛化的现象,如果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和学生手册得不到及时地完善和修订,就会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部分学生过分留恋网络,导致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缺课的现象。针对此类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制定相应的规定适当的对学生使用个人电脑进行限制。可以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上强调过早迷恋网络的危害性,并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宿舍进行集中管理,限制他们宿舍的上网权限,让他们只能使用校园网,而不能使用因特网,只能够完成与教师的网络教学互动活动,而不能进行网络娱乐活动。当然,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应该提供健康的网络服务,可以在他们的宿舍里楼层建设网络教室,由专人管理监督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这样,既做到了学生上网的方便性和必要性,又做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的宿舍具有正常的网络环境,毕竟网络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有益的帮助。
此外,高校的管理部门应该及时了解当今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更新本学校的学生管理手册,并每学期抽出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
3.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办有特色的新型大学
我国的高等院校由于受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限制,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也非常的缓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完善的要求。从而出现了学生在完成本科教育之后,不能很快、很自信地适应社会。高校的部分学生甚至利用正常的学习时间,自费参加社会上的培训班,学习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但是,这部分学生却耽误了正常的本科学习活动,又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校在教学内容制定上的缺陷,也给高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带来了麻烦。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以下4个名词:
(1)计划内理论教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需修完的本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等等。
(2)计划内实践教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需修完的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等。
(3)计划外理论教学。根据高校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按照社会需求灵活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供本校全体学生自由选修,经授课教师考核后,给出该学生实际掌握该课程水平高低的证明,此证明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
(4)计划外实践教学。根据高校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按照社会需求灵活制定相应的技能培训内容供本校全体学生自由选修,经授课教师考核后,给出该学生实际掌握该技能水平高低的证明,此证明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
在明确了这四个名词之后,高校可以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严格地进行计划内理论教学和计划内实践教学,进而完成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当然在课余时间,高校应积极的组织进行计划外理论教学和计划外实践教学,由学生自由选修并交纳一定的费用(远低于社会辅导班的费用),完成他们所希望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省去以往高昂的培训费用,又可以增强技术技能;而高校既可以优化配置本校的教学资源,又可以增加教学收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从而解决教学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和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的问题。
4.明确高校的类型与职能,突出科研或教学的优势
目前,我国学者将从事普通本科教育的院校划分为3种类型,即: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并就“研究型”、“教学型”本科院校类型划分和职能作了界定,如表1所示。在结合这种分类方法和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的有关部门规定之后,采用等级法对“本科”的教学质量要求予以如下分类,如表2所示。其中,A、B、C表示在对应项目上应该达到的等级和水平,依次为A级最高,B级次之,C级最低。
由表1、表2可知,我国的本科院校具有不同的类型和职能,因此,不同类型和职能的院校应该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服务需求。那么,我国的本科院校就理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秉持契合自己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质量观,突出各自对科研和教学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奖励机制来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并坚持不懈,才能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教学领导与质量管理
教学需要领导,质量需要管理。领导能促进改革,质量管理能够提高质量,这已经是得到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教学领导不同于教学管理,教学领导更强调方向、发动、激励与改革,教学管理则更强调控制与程序。日本正是依靠质量管理使其产品由“劣质品”转变为“优质品”。我国近年来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也得益于质量管理体制与方法的广泛确立和运用。笔者认为,大学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一方面要强化教学领导,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单旭(1978- ),男,黑龙江大庆人,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天津 30038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40-02
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界定
1.公共体育课的定义。本科阶段的体育教学分为两种,一是公共体育课程,二是专业体育教育,两者具有显著差异。专业体育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既包括身体素质的训练,更包含生物力学、心理学、医学等其他学科;公共体育课程则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特征的教学方式,通过指导学生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素养的目的。另外,公共体育课程不仅包括运动知识普及、运动技能锻炼等内容,同时包括运用体育手段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及精神健康等各个方面进行关注和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2.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质量是社会对学校办学最基本的要求,“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理念,因而有关各种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蓬勃发展起来。《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影响它的因素主要有教育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等的合理程度、教师的素养、学生的基础以及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目前的教学观念已从单纯的运动技术传授转化成为全面健全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和能力。同时,与一般教学过程相比,大学公共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着独特的教学、管理方法及要求,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复杂的系统。①因此,本文基于最终培养对象的质量和公共体育课程特点,从三个方面对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做了界定,一是学生对主要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体育理念的正确理解程度;三是实现学生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最终完成终身体育的程度。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
二、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现状。体育课程设置是指体育课程的整个范围和特征,根据课程总体目标要求,设定体育课程的形式、课时数、教学内容等。体育课程设置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任务的中心环节。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同时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②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在课时数量、开设方式等方面均能够实现《纲要》中的要求,但在两个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理论学习和实践开展存在分离状况,使得学生在学习体育理论过程中感到乏味、难懂,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论指导实践;第二,课程弹性不足,较为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课后科学开展体育活动缺乏有效引导。
2.教学过程现状。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除了基础性体育锻炼课程外,高校能够向学生开设体育选修类课程主要集中在三大球、三小球等比较传统的项目上,由于场地、师资和器材的限制,许多学生喜爱的新兴和时尚的运动项目暂时还无法开展,产生了学生需求与学校现实安排的矛盾。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教学手段或教学方式。目前公共体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解法、示范法和练习法。通常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师资队伍现状。近年来,随着体育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社会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也加大了对公共体育课程教师的培育,特别是强调对年轻教师教学理念的培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整体师资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从总体情况分析,公共体育课教师在准确示范、合理讲解、恰当组织练习等常规教学方面能力较强,但是在教学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却存在不足之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加强对体育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三、公共体育教学理念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32-02
一、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成功教学的催化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谙第一次课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教学。基于此,我明白必须先入为主,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让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每次讲授绪论前,我都会反复修改教学方案设计,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才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我发现,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主要源于以下方面:1.学生认为能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2.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教师素质高、能力强,有较强的人格魅力,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因此,我不仅在知识能力方面不断学习和提高,还注重言行举止及个人修养的提高,加强和学生交流与沟通,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学初第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利用提问、讨论和书面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学班级学生对教学的要求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打好基础。结合实例让他们感受到经济学知识既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又是经济管理类人员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我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对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等抽象概念的理解,让他们明确这些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器官、一种思维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一种结论。对经济学教育而言,由于受教育者既是经济学的教学对象,同时又直接参与经济实践,因此,相对于其它学科的教学而言,经济学的教学更加需要一种互动的教育模式。在教材的选取上,我尽量选择能够比较准确介绍现代经济学原理、同时又能够在体系方面本土化的教材。推荐《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第一讲堂》等著作为课外阅读资料,对文化基础好、有深造潜力的同学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并指导他们阅读和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是很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是以够用、实用为原则,精讲、细讲重点和难点知识,在讲授每一理论时,我总是特别强调假设条件,并且要讲清理由,排除歧义。教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对比,帮助学生总结规律,例如,无论是在什么类型的市场条件下,厂商实现均衡的首要条件总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一般情况下,厂商在同一时期的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总是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等。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训练学生的思维技巧,例如,在学了需求价格弹性之后,我让学生思考并举例回答在实践中该用在哪些地方?怎样用?然后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补充举例和总结发言。在作业布置和考试时,也侧重于那些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的题目。类似这样的做法在我的教学中经常采用。
三、高素质的培养应基于专业特色与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举例讲解或让学生讨论某个理论或知识点在物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便于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能和专业联系起来,明确学习目的。例如,在讲授影响需求的因素这一问题后,我就会让大家讨论:影响房地产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物业管理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学习消费者理论后,让他们讨论:物业服务该怎样通过创新让业主更满意?结合不同类型市场的特征及企业的经营战略,让他们讨论:物业管理行业市场类型,应该采取何种策略让物业管理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问题。结合有些章节的内容,我还有目的的让他们到实践中去调查相关专业知识,以拓展他们的知识和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把各门课(例如,管理学和经济学)所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我还找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供他们讨论分析。例如,有一个案例题目是36万元招聘总经理的6道考题,单从题目看应该是一个管理学方面的案例,但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这里边也用到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例如,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的价格及影响因素等,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两门课程的知识和理论在实际运用中有不少交叉和融合点。
四、高职经济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对他们思考能力和技巧的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占用更多的时间,而是让学生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讨论。例如在讲授了市场类型之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四种市场类型的优缺点,讨论分组进行,每组先推荐主持人,由主持人组织讨论,结果由各组推荐代表发言,之后我再总结发言,一般情况下,我的发言是带有启发性的,不给定论,让他们有继续讨论和思考的空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团队意识,又让同学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记得在一次发言时,有位同学因过分紧张,表现欠佳,这时其他组员就有人开始埋怨他。这时我选择了给他鼓励,并且告诉大家其中的理由。
五、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态势,追踪学科前沿知识和理论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接近社会经济现实,及时了解和掌握与本专业以及课程有关的政策方针、行业和学科动态以及前沿知识和理论,我自己在关注这方面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每次上课之前轮流进行经济资讯快报,并安排必要的讨论分析,有时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在授课过程之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又让他们能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从而增强了知识的时代性,解决了教材理论知识缺乏时效性、滞后现实的问题,还为宏观经济学内容的讲解做了资料准备。
参考文献:
[1]王菊仙.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质量.中国集体经济,2010.10
[4]陈小红.汕头大学学生通识教育的调查及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70-73.
1 外部环境
1.1 布置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有宽敞的空间,开阔的视野,学生学习起来才能够放得开,不压抑,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也更加兴奋,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为体育课的顺利完成提供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体育教学而言至关重要。
1.2 体育教学要选择正确的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物资条件,也是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基础,没有相应数量的体育设备,那么就无法让体育课顺利的完成,更别提体育课堂质量了,所以课前,教师需要对体育教学器材进行积极的准备,让基础条件得到满足。
1.3 创造适宜的周边环境
周边环境是课堂周围的环境和现象,这些因素都是能够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注意力被周边的环境和现象给分散了,那么就不能够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产地的时候,要根据课堂情况来对周边情况进行调整和规避,防止其对课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1.4 卫生的条件
该处所说的卫生是体育场地设备的卫生。环境的美好能够让人陶醉,对学生接触大自然也是比较好的引导,场地干净整洁,球场线条清晰,跑道干净,各项设施排列整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心旷神怡,不仅赏心悦目,还可以调整学生的心情,让其能够乐于接受体育课,保持良好的心情来进行体育课。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投身于大自然之中,进行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使得他们起到一种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锻炼身体。从而拥有强壮的身体,承担学习的艰巨任务,将来更好地投身到建设祖国,家乡之中,成为一名四化建设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
2 内部环境
2.1 教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师作为课题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心态和心情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学生自然也能够变得轻松,教师的语言、仪表、表情等均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对他们的心态产生影响,保持良好的心理可以为学习提供良好的心境,这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仪表大家整洁、表情喜悦,乐观开朗。讲解要扼要简练,易懂,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示范要正确到位,动作优美,产生强烈艺术感。课堂组织要规范,有开始,有结束,教师精神饱满,学生就信心百倍;教师要和蔼可亲,耐心辅导,多加鼓励,及时肯定。简明扼要,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调动,可以让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师生关系变得融洽,让学生感到惬意,保持愉快的心情来完成体育课。
2.2 选择合适的内容
各学科的目标不同,其达成目标过程的内容不同。体育教学中需要对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把握,掌握其全面性,让学生的各方面都能够获得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入手,考虑以下几方面:(1)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能为自身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打基础。(2)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公民,和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让体育和社会进行接轨。(3)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项目繁多,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促进个体的独特发展,让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可以喜欢体育课,接受体育课,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中。所以体育教学内容对于课堂质量提升具有直接影响,要选择恰当的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
2.3 创新教学方法,寓乐于教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课堂失去了生机,缺乏活力。这就像我们所说的“注入式”、“填鸭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的采用,应注意是否沟通教与学共同活动;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要让课堂重新“活”起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作者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三中地处县城关中心位置,共有学生3000多 人。高中学生有一显著特点,他们在中考入学时,被浦城一中、浦城二中挑选前1100名后才进入三中,因此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出在生物等学科上偏科。
为找到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应全面了解本校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于是2014年9月1日起,笔者对浦城三中生物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11人,发出问卷调查表11张,回收了11张调查表,回收率100%。
对回收回来的调查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分析。
一、学校教师构成情况
性别:男教师4人,女教师7人,各占36.36%和63.64%;教龄:5~10年的有2人,10~20年的有7人,20年以上的有2人,各占18.19%、63.64%和18.19%;职称:中级9人占81.81%,高级2人占18.19%;学历:本科11人占100%,专科人0占0%。
二、对教育工作认识
1.“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只有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对此您(?摇?摇)
A.赞同,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胜任工作
B.怀疑,许多人不学习不研究,照样当教师
C.不同意,大学毕业当教师,知识足够了
此项调查中选A的8人,占72.73%;选B的2人,占18.19%;选C的1人,占9.08%;选D的0人,占0%。
2.您如何看待德育的功能?(?摇?摇)
A.德育的本体功能是“育德”
B.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是德育最大的功能
C.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是德育的主要功能
D.培养高度适应性的人是德育的主要功能
此项调查中选A的1人,占9.08%;选B的1人,占9.08%;选C的7人,占63.64%;选D的2人,占18.2%。
三、对教学工作的认识
1.有人认为目前课堂教学总体上仍然是“课堂中心,教科书中心”。对此您的态度是(?摇?摇)
A.同意
B.不同意
此选项选A的9人占81.82%,选B的2人占18.18%。
2.有人认为目前课堂教学总体上仍然是“课堂中心,教科书中心”。对此您的态度是(?摇?摇)
A.同意
B.不同意
此选项选A的9人占81.82%,选B的2人占18.18%。
4.课堂教学中您最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为“讲授――练习”(?摇?摇)
A.是
B.否
此选项选A的11人占100%,选B的0人占0%。
四、对新课程认识
1.国家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作为重要课程目标,对此您(?摇?摇)
A.尚未听说
B.已写入教案,但只是一种形式
C.只是在公开课时认真对待
D.在自己大部分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
此选项选A的0人占0%,选B的4人占36.36,选C的2人占18.18%,选D的5人占45.46%。
2.您认为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关系为(?摇?摇)
A.两者毫无关系
B.两者一回事
C.课标包含大纲
D.大纲包含标准
E.其他
此选项选B的1人占9.09%,选C的2人占18.18%,选D的3人占27.27%,选E的5人占45.46%。
五、对教学研究的认识
1.您是否经常阅读本学科专业刊物(?摇?摇)
A.是(列出1~2种)
B.否
此选项选A的0人占0%,选B的11人占100%
2.近3年您写过教学论文(?摇?摇)
A.1~3篇
B.3篇以上
C.没有写过
此选项选A的7人占63.64%,选B的4人占36.36%,选C的0人占0%。
3.您承担或参加过的教育研究课题最高级别为(?摇?摇)
A.国家级
B.市级
C.区级
D.校级
此选项选A的0人占0%,选B的4人占36.36%,选C的7人占63.64%,选D的0人占0%。
六、对教师专业化认识
1.作为教师,您认为自己目前的发展状况为(?摇?摇)
A.已为专家型教师
B.已为成熟型教师
C.逐步走向成熟
D.刚刚起步阶段
此选项选A的0人占0%,选B的3人占27.27%,选C的8人占72.73%,选D的0人占0%。
2.在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您是否经历过“高原期”,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感觉教学水平没有进展(?摇?摇)
A.是
B.否
此选项选A的7人占63.64%,选B的4人占36.36%。
3.在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您是否经历过“高原期”,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感觉教学水平没有进展(?摇?摇)
A.是
B.否
此选项选A的7人占63.64%,选B的4人占36.36%。
4.您在上完课后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摇?摇)
A.是
B.否
此选项选A的2人占18.18%,选B的9人占81.82%。
5.您认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最有效途径为(?摇?摇)
A.校、区内师徒结队
B.教研组内教学交流活动
C.市区教研员听、评课指导
D.参加竞赛、培训活动
此选项选A的2人占18.18%,选B的7人占63.64%,选C的0人占0%,选D的2人占18.18%。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学校教育教学优势和劣势,优势是主流,但不可忽视劣势。从问卷调查看到的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有:
1.许多教师主动发展不够,教师专业化没有真正内化为行动,需要对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培训。
2.教师教研意识比较弱,不能及时查阅本学科本专业杂志书籍等。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校教师教学研究氛围,集体备课教师没能积极参与。
4.没有落实好教学反思这项常规工作。
通过这次教师问卷调查的分析,我认为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应立足校情、教情,努力提升校本教研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建设不能停留在集体备课这一层面,教研组工作应向纵深方向发展。开展校内课题研究,组织各教研组深入研究学生厌学这一顽疾,真正找到解决办法,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打造学科优势,锻造一批强势学科、优秀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56-01
一、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要树立“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意识,能用科研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课题研究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形式。
二、我校开展化学课题研究实录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自实施化学新课程以来,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及其评价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作为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中学化学复习也必然应作出相应的改革。由于我校是一所面上中学,学生生源的素质相对较低,从以往复习的状况来看,许多化学教师仍然采用“知识的简单再现+习题的反复训练”的复习教学模式。这种复习模式, 虽然能起到对知识点的再一次回顾与落实,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内化”的效果有待提高。如何开展有效的化学课复习教学,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困惑的、想解决的问题。因此,对面上中学化学复习有效性的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教学进入复习阶段,一般可以分为第一轮复习的单元、章节练习;第二轮综合复习、综合训练;第三轮主要进行查漏补缺、模拟测试。笔者认为第二轮综合复习、综合训练是复习阶段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采用专题复习课的形式进行,既能复习知识要点、查漏补缺、扩充知识面,又能对知识点进行横向比较、纵向综合、培养学生的应变与创新能力。在复习课进行时,教师要充分重视选用习题的典型性与有效性。
我们在化学专题复习课习题的典型性与有效性中的一些具体想法和实施过程:首先,进行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师应该非常明确考试的目的和性质,考试的知识范围,以便备好化学专题复习课。备课前,首先要认真科学地分析近几年化学试卷的内容和结构,一方面要认真分析试卷中知识点(即考点)的分布情况,做好试卷统计工作。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为化学专题复习课的备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其次,教师要认真统计和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另一方面还要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并建立学生知识及解题情况档案。
(二)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 汕头市达濠中学是一所教科研氛围浓郁的“百年老校”,本次课题研究我们邀请了曾担任区教研室主任的李业顺校长为顾问,郑林荣副校长为指导老师,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
2. 本课题组成员均有5年以上的教龄,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工作经验,能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1. 学习准备阶段(2013.1-2013.2)。本小课题于2013年1月10日正式立项。接到立项通知后,课题组成员开始着手查找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献,例如:加里・鲍里奇所著的《有效教学方法》、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等,这些资料和文献为课题的探索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探索实施阶段(2013.3-2013.9)。2013年3月开始立足课堂进行实践复习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并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教学论文,形成阶段性成果。
3. 总结阶段(2013.10)。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成员分工(略)
(五)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课堂实践)为主,同时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再辅以调查法、反思研究法等对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行研究对比。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进行,同时通过学习研究提升实践,帮助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水平。
(六)研究成效。
1. 本课题研究成果(略)
2. 研究成果评价。(1)通过本课题研究,化学课堂复习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可以形成校本教材。(2)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学生复习的自学能力与有效性,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化学科的学业水平,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3)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加快老师专业水平发展、教学理念的提升,丰富教师的实践智慧,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水平。(4)可以为同是面上中学的兄弟学校提供借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开展课题研究,提高了化学教学质量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都得到提高,学习质量较以往也有明显的进步;教师的业务素质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也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开展课题研究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课题编号:GDXKT0069)
[ 参 考 文 献 ]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2.
[2] 刘舒生主编.教学法大全.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3] 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二、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质疑
学生的质疑是一种愉悦课堂氛围的特殊方式。初中生的思维都比较的活跃,他们对一些新鲜的问题比较感兴趣。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学生也经常会对教师所讲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时候,教师最好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古怪而阻止他们进行质疑。如果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比较的复杂,教师也可以选择在课后进行解答。因为过于复杂的问题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这样会使得教学计划无法完成。这种方式既能有效的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的进行思考。比如,在教学“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章节内容时,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质疑“中国的发展速度为什么比不上日本的发展呢?”“日本是怎样在不景气的条件下逐渐的发展起来的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这些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探究“一国两制”的问题时,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台湾没有实现统一呢?”“台湾为什么喜欢制造问题呢?”“为什么大陆不动用武力来的问题呢?”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把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引导,并且作出归纳,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所谓“教无定法”,并非无法可循,而是“贵在得法”[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路径有很多,到底哪一种方法更适用,还需结合学科特色、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定,而教师在其中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与实施者。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则离不开教师、学生和教材三大要素。
教材:深度挖掘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千变万化,而教材只有一套。但“万变不离其宗”[2],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推陈出新,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要以教材为本,以教学大纲为纲。初中思想政治是一门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且具有知识点繁杂、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应深挖教材内容,将复杂的知识点编织成一张立体的知识网,便于学生迅速理解掌握。
一是结合各单元重点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分单元而设置相应的教学主题,如有的单元以人格教育为主,有的单元以认识社会为主,有的单位则引导学生将目标锁定自己身上,强调对自身的磨砺。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二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涵盖了道德、文化、法制、公民责任、人格塑造、人生规划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内容繁多,要想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强化理解、迅速掌握所学知识,则需要帮助学生构建一张知识网,便学生随时调用旧知识,也随时加入新知识,保障了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营造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情绪
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是课堂氛围的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与初中生活跃的性格相匹配,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的方法很多,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方法,以达到深入浅出展现教学主题的效果。如在人生规划教学内容时,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我的理想”为题的班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既表达心声,又在互相交流间取长补短,实现了共同进步。再如法制教学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交通法规、校园刑事案件等专题片,并在课堂上开展相应主题的辩论会,使教学氛围一下子转变为辩论氛围,成功将课堂的主角转换为学生,而教师则扮演了顾问和主持人角色,不仅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到位后,教师接下来的重任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保障学生始终沉浸于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效果。可见,教师需要良好的课堂教学节奏掌控力。以上述课堂辩论会为例,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免使教学内容偏离主题,为了胜负而辩论,反而忽略了法制教育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如学生的情绪平淡,或迟迟无法融入教学氛围中,可增设课堂教学活动来活跃氛围,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
学生:培养自主意识,深化学以致用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学习又是一项需要主动思考的大脑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自主意识的推动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以达到维护课堂教学氛围的目的。如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常用的主题座谈模式,教师作为座谈会的主持,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在交流沟通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另外,知识的迅速内化与外显,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根据遗忘曲线数据,记忆在形成20分钟后,记忆量仅为最初的58.2%,形成1小时后,记忆量仅剩44.2%。”[3]故需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进行实践练习,以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保持记忆。如讲授人格塑造教学内容,可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要提高这样一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要牢牢把握教学三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实施者,肩负把握教学节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任,既要营造好教学氛围,又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则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使知识不断内化外显,终至学以致用;而教材作为教学活动之本,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途径。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以及学生在小学这个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获得知识的多寡,因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科学教育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且复杂,它不仅涉及哲学、历史、地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文科内容,还涉及天体、自然、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内容。小学科学教育不但能丰富小学生的各科知识,而且能锻炼小学生的动脑、动手等能力。另外,还能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让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之后改善学习状态,达到增强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智力发育的幼龄时期,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奇思妙想,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强烈的好奇心理。小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未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其大脑思维所产生的反应往往局限在实物模型上。教师可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调动小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科学课的任务是学习相应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能与科学知识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以满足新型的课程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如果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仅仅依靠自身语言描述,则难以让学生理解真正的科学内涵。因此,需要结合教学案例或者进行试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用一个长方形盒子,一面糊上黑色的纸盖,一面不糊纸盖,保持光亮,并在光亮较暗的一方铺上湿润的泥土,较亮的一方铺上干燥的泥土,之后带领学生放进去8条蚯蚓,让学生观察蚯蚓会选择怎样的居住环境,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通过这样的引导型实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就能带动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一般习惯于依赖教师给予其直接的答案。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比较重要。随着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不断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会逐渐苏醒,并处于萌发阶段,教师应维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其能逐渐形成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带领其观察社会和大自然,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如在三年级上册《植物》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设计几棵大树,一株小草,几朵花,一只大象,一颗星星和一个小孩等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辨认哪些是植物。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启大脑,运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对图片进行分析。另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去植物园进行实体观察,并让学生指出每种植物的名称,从而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组织学生搜集枯树叶,让学生通过动手开阔其思维。
三、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大脑的想象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单一复制,而是对生活中所见的新事物产生的独特见解。通过想象能引起学生定向性的探究反射,使其能保持或者加深求知欲望。科学属于一门综合学科,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且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如此深奥又复杂的学科。因此,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之后改善学习状态,同时增强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进行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想象地球的形状像什么,有的学生会想象成鹅卵石,有的想象为鸡蛋,不管哪种回答,教师首先要给予鼓励,从而肯定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可让学生在地形图上指认出高原、山地、湖泊、峡谷等地形以及河流、山脉等地貌,并让学生观察地球的整体地形特征,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功能,并让学生回忆自己去过的风景区,讲述一下风景区是哪种地形地貌。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将地球表面的地形想象成现实中的具体实物,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科学课堂教学是丰富小学生知识,培养其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想象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需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智力发育,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本文突出强调“欣赏”与“鉴赏”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紧紧围绕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1.音乐鉴赏教学的目的
对于充满着美感的音乐作品,需要我们用心来鉴赏。音乐鉴赏就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学生的聆听,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从而得到精神享受,实现音乐审美目标的一种审美活动。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鉴赏课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而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
2.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的最好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特征,因此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而应把感受音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调动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用音乐来表达想象的能力。
3.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研究
现行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共有18个单元,充分体现了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但如此丰富的内容,并不是每个单元都能得到学生们同等程度的认可与喜爱。这样就更需要我们用心地去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并感受戏曲、民族音乐以及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全面地接触各类优秀的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善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应随时发现、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学会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使各人之所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音乐教师是一个演技高超的艺术家,把讲台当舞台,把课堂当情感场,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共鸣。”由于音乐对人情感的感染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热情。音乐课堂也是师生交流的最佳切入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因此,每次上课前,我会在多媒体教室投影出精美的画面,播放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让同学们在一种轻松、舒缓的环境中步入教室,开始一节新的音乐鉴赏课。教室里弥漫出‘的这种优美典雅的艺术气息会让学生感觉就像进入音乐殿堂一样清新,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已经淡化,转而突出的是音乐作品本身的迷人风采,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相结合的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具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启发学生欣赏、理解音乐的同时,鼓励学生在歌曲学习和音乐鉴赏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对音乐形象进行理解和描述,是丰富深化音乐形象的有效方法。老师应利用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意图和心境,激起他们心中感情的涟漪,才能对音乐作品有更充分的认识,才能体会到作曲家的立意,才能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音乐作品与通常学习的书本知识不同,文字所反映给大脑的是直观地感受,而音乐的表达则要含蓄得多。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我们会感受到,但其内容不是具体的、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随着聆听音乐作品的发展而发挥想象,在心中探寻由听觉所引发的情感与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之间激烈的碰撞。积极地发挥想象力,随着乐曲的旋律去体会作者创作时心灵的激荡与起伏。
案例1
在进行《音乐与人生》第一单元“学会聆听”鉴赏课时,我通过课堂中对《草原放牧》和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亲身体会由不同音乐带来的快乐气氛和悲伤心情,让学生们用心感受到音乐的多元性。在课后。我让学生将课堂中聆听鉴赏歌曲时最能撞击自己心灵、激发深刻印象的音乐作品在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图画或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下次课时带到课堂中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用最直观的图画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温馨的蒙古包和蓝天白云下美丽的羊群等画面,来展示脑海中对《草原放牧》这首欢快、轻松作品的理解;更有学生用优美的文字写出了简短的散文,抒发自己对于美丽草原的向往和放牧孩童无忧无虑幸福生活的体验。由不同的音乐作品到脑海中升起的美丽画面到美好心情的抒发,在鉴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并促进他们自身素养和分析、创造能力的提高。运用教学中的一切方法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象力、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完善良好的人格等方面起着很好的作用,能使学生在培养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提高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
案例2
相对于民歌来说,在鉴赏《国之瑰宝――京剧》单元中,由于大部分同学对于我国的京剧艺术都知之甚少,甚至不感兴趣,单纯的鉴赏京剧片段不能很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引入京剧大师梅兰芳,从由黎明饰演的《梅兰芳》这部家喻户晓的电影作为切入点,通过几个关于梅兰芳的小故事,让学生从真实的事例中感受到这位大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与敬业精神,由梅兰芳延伸到其他几位齐名的京剧艺术大师,进而转向京剧艺术本身,课堂中不仅介绍了京剧及其音乐,同时也从中渗透了文化价值与人文内涵,这不仅符合高中学生的培养需求,更达到了高中音乐鉴赏的目的,让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博大的京剧艺术精神还学到了做人的根本。从课后同学们的反馈来看,大家普遍都对我国的瑰宝――京剧这门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有些同学甚至搜集了一些京剧片段来欣赏,一起交流、共同体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分享从“唱、念、做、打”中感受到的情趣与魅力所在。当然,对于一些酷爱流行音乐的同学来说,京剧鉴赏课一时还无法让他们达到同样的喜好程度,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身边同学的感染,已使这部分学生对京剧产生了一定的思考与关注,由此来促使他们对“国粹”艺术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兴趣与了解来说还是有利的。
案例3
此外,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相比,流行音乐更容易被学生熟悉与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适当的由流
行音乐或学生心中喜爱的流行歌手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唤起学生对新课程的兴趣与向往。
4,教学过程的分析与讨论
学生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最直接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时,我们教师应当正确的进行引导。不要随意否定。学生在音乐鉴赏学习_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果或心得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能使学生很好地保持学习兴趣:教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会给学生带来超过预期的快乐,并能增强学生对音乐鉴赏课学习的动力。
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亿,它的思想内涵来自于作者对人生的理解。高中学生的音乐认知已取得长足的进步,音乐感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充分认识到音乐价值的高中生,渴望通过音乐去体验生活,接触世界,了解文化,丰富阅历,以树立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他们愿意通过作曲家、演奏(演唱)家、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去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随着音乐理解与鉴赏能力的提高,旋律优美、通俗上口、热情豪迈、蕴涵哲理性的音乐开始为他们所喜爱。所以,形式多样的音乐鉴赏。可以满足不同个体的欣赏口味,大多数高中生都愿意选择通过欣赏音乐,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去鉴赏音乐作品,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悉心倾听,凭借感情直觉去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另一方面要从更广阔的层次,特别是从音乐作品背景,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体裁形式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以求得对乐曲情感内涵的真切把握,领略深邃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