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辩论赛的相关知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6 17:25:2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辩论赛的相关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辩论赛的相关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9201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编演历史剧,并在编演历史剧的过程中展示个性,而且要引导学生开展历史知识辩论赛、专题探究,让高中历史课堂更加“时尚”和富有人文性,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外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一、组织编演历史剧,展示学生个性

高中历史教材有许多历史知识,学生应当将这些知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联系起来,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但现实中很多学生都没能掌握好这些知识。针对这种现象,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材鼓励学生自行编制历史剧本,并在课堂上表演历史剧,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展示学生的个性。

比如,笔者在为学生讲解高中历史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时,先为学生大致讲解发生的起源。英国为扭转中英贸易的逆差,违反国际贸易道德,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这个时候,湖广总督林则徐等开始上书道光帝,陈述鸦片泛滥对中国的毒害,于是便有了,从而拉开了帷幕。学生大致了解了这部分的内容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所讲述的内容来编制剧本,并在课堂中进行表演,展示不同小组的《》剧本和学生个性。其中有个小组的学生在编演这部分内容时,有几位学生分别扮演林则徐、道光帝以及清政府的其他大臣。扮演清政府其他大臣的学生与林则徐一起上书道光帝,痛心疾首地陈述鸦片泛滥对中国的危害,形象生动地呈现了爆发前的历史。还有的小组通过编制有关的剧本,详细展现虎门硝烟时的历史场面。

通过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制剧本,并在课堂上加以演示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强了他们探究相关知识的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个性的平台,促进了他们的全面l展。

二、组织开展历史知识辩论赛,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某一历史事件开展历史知识辩论赛,使学生得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检验自身所学的知识是否牢固,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讨相关知识。

比如,学习高中历史教材中《大众传媒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并了解学生的日常知识储备如何,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历史知识辩论赛,让学生按小组分为正反两方辩论“影视业更重要还是报刊业更重要”。学生在开展辩论赛的过程中,都会用自己的知识来反驳对方观点。学生感受到其他同学丰富的知识储备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好胜心,从而激发更多学生深度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强化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三、组织专题探究,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是纵横联系的,历史高考也不是只考某个历史事件,而是会针对某一历史事件加以延伸拓展。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就教材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加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开展专题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体系。

篇(2)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的高速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使部分高校学生缺课率比较高,厌课情绪比较严重。这引发了高校革新教学模式,其中有些模式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大部分教学改革单纯从“改善学生配合老师的教学环节的程度”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配角,放手让学生控制整个课堂,完全取得课堂的主体角色。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而言,这种“学生为主体控制整个课堂”的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传统课堂辩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发现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一、传统的课堂辩论教学

运用辩论方式进行教学,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私学活动,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以及宋明以后的书院制度均有论辩讲学的历史记载。辩论式教学方法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开展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辩论的学生对某个话题表达自己见解,阐明自己立场,确立本方观点,同时对反方观点予以驳斥和否定的一种教学模式。开展课堂辩论赛,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因为辩论时学生需要掌握围绕辩题的全面知识,所以学生应该事先学习好相关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对相关知识不熟练掌握就在辩论过程中“辩”和“论”不起来。因此,辩论之前,必然翻阅大量资料,走访有权威的教师,搜集各种观点,在短短的时间内积累丰富的知识。辩论式教学是一个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总结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过程,具体包括“相关理论的学习—辩论赛的布置和准备—开展课堂辩论赛—裁判评分—辩论赛后的总结”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过程。课堂辩论的准备、组织与实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重交往过程。因此,课堂辩论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综述所述,如果将辩论这一形式有意识地引入市场营销理论课堂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辩论的教育功能。营销理论的辩论教学形式对实现教学创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营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为目标的课堂辩论设计

传统的课堂辩论采用老师选择辩题,学生准备,老师组织和控制课堂辩论全过程。这种辩论没有充分挖掘其功效,也没有培养出营销专业学生应有的主体意识。我们在传统的课堂辩论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所有环节均由学生掌控,教师只是起监督员和裁判员的角色。

(一)课堂辩论的重新设计

首先,学生在营销课堂上要进行分组。小组一旦确定,直至本课程结束。其次,辩题由小组自主确定。市场营销课程有很多相对独立的章节构成,比如4P策略,目标市场营销等到,向学生明确每一章要确定一个辩题,具体选择哪个知识点作为辩题,由学生自行学习每一章节后小组讨论自行确定。第三,正反方也由学生自行确定。如果一个辩题正反方数量严重失衡时,教师才出面协商以平衡。第四,在学生辩论之前必须提交材料,根据学生材料准备的充分程度确定辩论时间长短。第五,教师随机选择辩题。由于课堂学时有限,不可能每一个辩题都在课堂上进行辩论。第六,随机选择正反方参与课堂辩论,随机选择一组作为主席团裁判辩论成绩。第七,处于观众角色的小组必须向正方或反方提问。最后,由观众角色的小组总结。

(二)新式课堂辩论的改进点和特点

新式课堂辩论与传统的课堂辩论存在很大不同。首先辩题是学生自己确定,而且每一章节都要有一个辩题。学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完成对整本书的自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也被完全唤醒。其次,教师随机选择辩题,随机选择正反方。这使得每一组学生必须为每一个辩题做好充分准备,必须建立一种控制整个课程的主体意识。最后,传统的课堂辩论由教师总结学生的成绩,包括新知识、新观点、新论据、以及辩论中存在的问题、资料准备的充分程度。而新式课堂辩论的这个点评和总结环节让给观众席的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准备的情况和现场正反方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这既可以提升他们的参与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课堂自主意识。

三、结束语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以企业等组织的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相应之,课堂中必须培养起营销专业学生的自主意识以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传统辩论虽然能重复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但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改进的课堂辩论教学通过重新设计的辩题选择、辩论实施,增加学生点评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整个课程的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文良.辩论式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109-111.

[2]何函翊.市场营销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改革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22):195-196.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23-02

国际金融在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中属于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该课程涵盖的内容知识点较为复杂,知识综合性和关联性较强,不同知识点之间可以通过某个小的知识点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掌握情况,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辩论式教学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不仅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了班级气氛,同时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一、辩论式教学方法的概述

现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水平的关注度逐渐增加。高校的教学质量也被逐渐提上日程。加强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也是提高教学的重要手段。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纵观现如今的教学来看,辩论式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围绕教学要求和指标,设置合理的辩题,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分析、沟通、交流,深入探讨辩题隐含的深层含义。如此一来,通过展开相关的辩论,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辩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胆量,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为了更好地在辩论中崭露头角,观点鲜明,学生也会提前准备好辩题,充分搜集各方面资料,从而为自己的辩论做好准备。辩论式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现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更好的氛围。课前学生会主动搜集各方面资料,也相当于是课前预习,主动摘抄一些有用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会主动参与辩论,积极思考,应答对方问题和提出问题,为自己所在一方赢得胜利而付出努力;课后,针对课堂上的辩论,学生可以从中总结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和观点,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

二、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分析

(一)实时性强,内容更新较快

国际金融这门课程讲解的知识点与国际金融市场息息相关。国际金融市场处在现如今的状况中,跌宕起伏,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最近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美元问题,美国政府因为债务超限,政府停摆,令政府的颜面大失。面对这种现状,人们不禁会疑问,美元是否应该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人民币是否可以进一步加快国际化的进程,充当世界储备货币?这些问题都是在发展的浪潮中逐渐引发的[1]。随着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国家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越来越多的问题也会逐渐引发出来。加强对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教学,融入对国际金融的新变化、新动向,理解、借鉴、吸收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不断深化知识点的讲解。例如2008年美国华尔街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并由此形成了蝴蝶效应,以希腊、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陷入了沉重的债务危机。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对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所弥补。这些问题的引发和对策的提出,都可以作为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国际金融的时时动态。

(二)实践性较强,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国际金融涵盖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综合性较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深入掌握和理解相应的知识点,更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点应用到日常的案例中[2]。例如外汇交易的实践操作、外汇汇率的计算、两地套汇、间接套汇、金融期货、期权计算等等,这些都是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在管理风险方面,外汇风险进出口商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编制和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资本流动的具体方向。通过亲自动手计算,掌握汇率的变换,从而更好地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满足具体需求。国际金融课程的知识点与国际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学生要想到金融市场发展,必须充分掌握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点的内容。

三、辩论式教学在《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一)在教学思路设计方面的应用

辩论式教学法的整体思路是:教师设置辩题―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辩论―点评总结。整个辩论的过程大概都是按照这个流程来进行的,虽然流程比较简单,但是整个流程下来,耗费的时间较长,通过参与整个辩论,学生获益匪浅。为了更好地推广辩论式教学,让学生深入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事先结合课程内容,设置合理的辩题。辩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汇率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设计辩题――“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人民币升值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辩论课开始之前,学生会通过图书、网络、向人请教等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整个过程耗时较长,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辩论的过程中采取分组辩论的形式,其他学生和教师作为观众,在辩论结束之后,教师及时地给予相应的点评[3]。学生可以通过辩论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辩论结束之后的点评和总结也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客观公正的总结,学生才能进一步了解他人的看法,从而与自己的看法相结合,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

(二)在教学安排中的应用分析

国际金融作为一门必修课,教学课时相对来说比较多。为了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合理的设置课堂辩题,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虽然辩论赛有很多的规则,辩论赛的进行也完全是参照整个流程来进行的。但是在课堂上采取辩论赛的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变,规则当然也可以随机修改[4]。一般的辩论赛都是正反双方组成,双方各四人。但是在班级中开展辩论,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双方的参与人数。例如在50人的班级中,可以选择10个人为一组,共同组成一个辩论队伍。5人为正方,5人为反方。1人是一辩,负责陈述观点,1人是四辩,主要的职责是总结陈词,攻辩阶段和自由辩阶段分为二合一,统称为自由辩。在自由辩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事先将辩题告诉参与辩题的学生,学生大概会有几天的准备时间。教学过程中的辩论式教学是部分参照正式的辩论赛的规则,但是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其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既不失辩论的主体,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进来。

例如在学习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的时候,重点讨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优劣。在不同的背景下,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各有优势,但是要根据现如今的发展状况,综合评价这两种汇率制度。这个辩题可以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例如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内经济状况与国际经济状况的联系、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等等知识点。首先,在正式开展辩论之前,教师遵从学生自愿的原则,自由选择辩题的正方和反方。然后将所有的学生分成两组,人数分配不均的再进行适当的调整[5]。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分工,确定搜集的具体资料的方向。明确辩论的方向,是围绕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这个辩题进行说明。在固定汇率这个组中,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国际收支的调节方面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金融危机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演变方面的资料,通过这种合理分工,多方面收集资料,并紧紧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层层递进,从而更好地深入到课题中。在浮动汇率制度的组别中,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国际收支的调节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制度与资本流动、金融危机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制度的发展资料。每个组中分配好整理资料的人,将搜集的资料按照有序的规则进行整理,这样在辩论的时候就可以有序的进行。虽然辩论的过程往往都是很激烈的,而且对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要求比较强,面对对方提出的问题,需要随机应变,即刻想出应对的方案。通过开展这样的课堂练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的机会,不仅可以加深课堂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发散其思维,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越发引人关注。辩论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沟通、思辨能力,从而更好地推进课程的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仍需要加强辩论式教学方法的引用,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国际金融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赵虎林.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06).

[2]张建波,白锐锋.论案例教学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及改进[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

篇(4)

一、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思想教育应像水一样无孔不入,似水一般悄然无声,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心灵受到洗礼,思想趋向净化,达到育人的目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情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有效的教育章程。因此辅导员在自己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情的渗透和感化作用,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学生,滋润他们的心田。当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仅是伟大的师生情谊,还是可以交心的朋友的时候,那么在一些问题面前,学生就更加敢于思考解决的办法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就有利于班会的召开,德育教育也相对容易得多。

二、理论联系实际

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只是光讲大道理,空动的说教,最后的效果可能不是很令人满意。所以在班会的交流过程中,应该联系古今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同时也应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谈心,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性,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思想道德观。那么班会的目的——德育教育也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在工作中,辅导员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这就要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高职辅导员应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辅导员只有把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在学生面前做个好的榜样,以身作则。以此,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辅导员的教育方式最重要

辅导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尤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单一的说教式,各种创新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

(一)以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

讨论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辅导员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主题班会中参与德育方面的讨论,认真去获取相关知识,通过努力去认识知识。学生通过讨论的出来的结果具有规律性,这样也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加重对学习的兴趣。讨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去探求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展开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进行演讲比赛

演讲必须组成一个综合的、统一的完整的传达系统,也就是通过演和讲一起来传达想到传达的思想与信息。它是以讲为主演为辅的,既是听觉的,又是视觉的,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艺术特点现实活动。演,可以给人视觉上的效果,从而把信息传到大脑,而讲,给人的是听觉效果,从而也传到大脑,所以演讲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上把信息传递给接受人。在主题班会中,辅导员可以让学生以德育教育为主题,针对这一主题展开鲜明、完整的见解和主张,进行鼓动与宣传。演讲者要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而达到影响、说服、感染他人的目的,最终感召同学认知。演讲需要综合知识,它既需要演讲学本身的理论和经验,又需要运用哲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和写作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在写演讲稿时,就要知道和学习相关知识,也加深了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识与体会,德育教育的效果也相应提高。

(三)以辩论赛的形式来教学

辩论赛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知识竞赛。想要赢得比赛,主要还是得看谁掌握的专业知识广。21世纪要求学校要把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成绩、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德。在开展主题班会的时候,辅导员可以以文化教育重要还是素质教育重要在班里开展辩论赛。辩论者想要在唇枪舌战、激烈对抗的比赛中战胜对手,他们在课余时间下足了工夫,自己认真搜集资料,参阅同学提供的资料,根据辩题组织和整理材料,撰写辩词等。这期间就加深了学生对思想品德相关知识的了解。

(四)组织观看德育教育片

辅导员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德育影片,以此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从电影故事入手,以写观后感、座谈、主题团队会等形式开展影评活动,加深学生对影片是正确理解,更好地发挥影片的教育作用。

篇(5)

1、知道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相关知识。

2、了解在学校应注意的一些食品方面的安全。

【活动形式】

以问答、竞赛、游戏为形式,以竞赛小组为单位。

【活动前准备】

1、让学生查阅食品卫生方面的资料,以备小组交流,做好参赛准备。

2、制作道具、准备奖品。

3、选定主持人和参赛队员,搞好班级布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班长宣布“食品卫生安全主题班会”开始,宣读竞赛规则,请主持人上场。

竞赛规则

1、全班同学除6名评委和一名主持人外,其余分两组,每组指派4人作为代表进行比赛。

2、在活动过程中尊重参赛同学和评委,不能大声喧哗,中途不能无故离开座位,整个活动时间为40分钟。

3、在比赛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听清主持人所说的答题注意事项,再进行答题。

4、竞赛结束后,当场公布比赛成绩,颁发奖品。

主持人:喜欢零食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我们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了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这就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在生活中还做到以下几点:

《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1、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2、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3、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4、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二、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知识竞赛。(必答题)

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是必答题,每道题目都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每个小组回答一道题目,答对加3分,答错不扣分。

1、 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C)

A、蔬菜和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2、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A)

A、豆腐和菠菜 B、葡萄和苹果 C、面包和牛奶 D、馒头和豆浆

主持人:好了,第一回合的比赛就到此结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得分情况吧!

三、抢答题

主持人:下面要进行第二轮的比赛,同学们加油呀!这一轮的比赛是抢答题,同学们只要回答是或不是、能或不能。在我问完题目后,就可以举手抢答。每答对一题加3分,答错不扣分。举手抢答者答错后不再继续抢答,直接进行下一题的抢答。

1、发霉的花生能吃吗?(不能)

2、油炸的食物是不是可以常吃?(不是)

3、方便面是不是可以作为主食?(不是)

4、我们是不是可以天天吃快餐?(不能)

5、能空腹喝牛奶吗?(不能)

四、辩论题

主持人:现在是辩论赛环节。小组讨论(可以离开座位和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你们的意见和结论,组内其他成员可补充。说得好的小组加5分,次之加3分。

主持人:餐厅、饭店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利弊谈。

答:利:卫生,不易传染各种疾病。

弊:塑料餐具不易处理,造成“白色污染”。一次性筷子浪费大量木材,长此以往,将会破坏森林,破坏生态环境。

结论:弊大于利、应停止使用。

主持人:好啦,辩论赛到此结束了。从双方的辩论中,我们知道了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有弊也有利,但总地说来,是弊大于利,应停止使用。现在请评委们对两组同学的辩论情况进行举牌评价。(如成绩相等,则两组各加5分)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竞赛”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组的积分。(算积分)

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xx组获胜。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xx组表示祝贺。

五、唱《食品卫生安全童谣》(大家一边拍手一边念)。

主持人:现在,让我们拍起手来,一起来唱《食品卫生安全童谣》。

食品安全真重要,病从口入危害大。

《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本站提供中小学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设计-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实录

良好习惯要养成,食品挑选切注意。

“三无”食品莫食用,有害物质在其中。

小摊小贩莫相信,卫生更是谈不上。

过期食品切注意,吃了危害大又大。

变质食品切分清,中毒机率高又高。

油炸腌制要少吃,健康危害正面临。

篇(6)

引言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理解与交流能力是五大类基本工作能力之一。很多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为全校公共必修课,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母语表达与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一方面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语文修养不容乐观,另一面却因受实用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学生对上《大学语文》课了无兴趣,传统模式的《大学语文》课收效甚微。

《大学语文》课教什么?怎样教?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我校人文素质教研室课程改革课题组围绕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改革前提:明确《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课程是文化素质类课程,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到底该体现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还是二者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到底哪个方面更多一些。高校学生学习年限较短,而且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在校3年中必须有6个月以上在企业顶岗实习。因此真正能以课堂教学形式分配给素质教育公共基础课的课时是少而又少。我们的做法是,借鉴欧美、港台等地高校优先考虑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做法,根据学校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中有关语文素质的要求,确定本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课程目的。

我们认为,《大学语文》是全校所有专业人文素质类公共必修课,课程目的在于基本满足企业、社会对毕业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认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此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能力、知识、素质)和课程内容,并体现高职课程“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特点,附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供教师参考。

二、改革基础:重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

《大学语文》是针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因涉及全校51个专业(方向),除《课程标准》设置的课程内容作为各专业共同的“规定动作”外,我们鼓励任课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增加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的内容作为“自选动作”,以提高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语文能力。

借鉴国外母语教育“专题”形式,我们设置了“爱我中华学语文”、“思辨人生――《老子》、《孔子》选读”、“审美人生――经典文学作品与影视歌坛”、“实干人生――多彩校园活动”和“走向职场”五个单元。为满足学生未来职场需要,通过设计实施能力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并将培养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及书面写作能力紧密联系。

三、改革关键:课程教学模式适应高职学生特点

(一)课程设计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化改造”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通常是以经典文学作品或者优秀文章作为教师讲解和学生揣摩的范本,旨在通过对这些范本的讲解,使学生体会文章的作法,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力图将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等内容也融会到课程之中。在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语文”二字的厌恶程度之深令人吃惊。据笔者调查,学生认为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以来语文课就是天天学生字、背课文、文学鉴赏,在高考指挥棒下,他们学语文已经都腻了、怕了。而且学生普遍认为学专业课能掌握专业技能,学英语能拿四、六级证书,学《大学语文》没什么意义,白白占用学习时间。在这种严重抵触情绪下,大学语文课如果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能力本位教育观指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职学生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能力需要相关知识支撑,能力的运用又内化为素质。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我们对课程采取了“任务驱动项目化课程改造”。“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造”就是要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从以知识、概念等为载体,变成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把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条件为主。关注一次课后学生学到了什么,能力有什么提高,因此,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围绕“任务驱动式训练”,注重职业情景的设计,贴近实际,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利于学生在职业情景中提高语文能力。

按此改革思路,我们将课程的能力目标分解,使每一次课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能力训练项目,每一次课后都有“成果”,使学生感到学语文“有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难调动了。以第二单元“思辨人生――《老子》选读”为例课程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道家的主要思想;掌握辩论赛的形式与辩论技巧。

能力目标:能流利诵读《老子》篇章;能自主组织一场班级辩论赛;能运用沟通口才和辩论技巧开展辩论

素质目标: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认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实训项目:班级辩论赛“老子思想在今天”(辩题再定)

子项目:1.诸子论“水”在当代的运用 2.班级辩论赛

(二)课程评价注重过程考核

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取消了《大学语文》期末统一考试,综合学生课堂考勤与参与度、课后作业、合作学习等各方面表现,对其学习情况给予评价。我们设计的课程综合评价表体现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特别关注,要求至少有一项作业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劳动成果以电子形式可以展示,可以保存。

四、改革效果: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角色发生了转变。传统语文课“教师中心、学生被动”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课堂热情参与,课后主动寻找班级合作伙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并提交成果。

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纪律和学生精神状态良好。本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用人单位普遍比较满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素质。

第三,将语文教学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展。例如学生为了完成一项调查报告写作任务,他就必须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有关信息,还要发放、回收制作好的调查表。而且课程设计的实训项目完全体现“学以致用”,满足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的需求。

结语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囿于课时限制,人文素质教研室教师纷纷利用专业特长开设“书法”、“文学名作欣赏”、“建筑与文学”、“文学与爱情”等公共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研室建立了工作QQ群,形成小型共享资源平台,教师共同提高。但改革仍面临一些困惑与困境。特别是苦于目前没有一本适合的教材,适合校情的《大学语文》教材改革呼之欲出。此外,我们将根据课改效果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语

参考文献

篇(7)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悄然回复,我国外向型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外资企业对华投资热度不减,外向型企业持续发展。因此,人才市场对各种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仍然旺盛。而日语作为在华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语种,越来越受到人才市场的重视。于是很多普通高校,甚至高职院校都相继开设日语专业。

通过对浙江宁波的十数家外向型企业和外企、外贸公司的调查,我发现,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这些企业想要招聘日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难,难就难在日语语言流利、知识面广、经贸知识丰富又擅长对外交流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却可遇不可求。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好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而“供”和“求”的不对称,更对日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除日语流利外,还必须加强学生经贸专业素养的培养。

二、经贸日语阅读课程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考查一个人的外语水平,一般从“听、说、读、写、译”五方面来进行。教育部《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规定,大学日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译和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大纲》对阅读能力、译和听的能力及写和说的能力作了三个层次明显不同的要求,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列在首位,可见“阅读”在日语教学中的地位。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到他“听、说、写、译”的能力。因为“读”是基础,只有提高了阅读分析能力和阅读技巧,拓展了阅读面,扩大了知识面,才能更好地“听”――理解他人的意思表达,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译”的工作,从而更好地“说”――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说”的能力提高了,才能使“写”的能力提高。因此,阅读能力虽然不像“听、说、写、译”能力那样显山露水,却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基石。

而经贸日语的要求又有其特殊性。“听、说”当然是最基础的能力,能听懂对方的话并能就一般内容与其交谈,普通人专门学习一年就基本能做到,难就难在能在商务工作中,陈述自己的意见,交流自己的想法。日语专业大学毕业的条件之一,就是要用日语写出毕业论文。所以写一般性的内容,翻译一些普通内容的文章,也是日语专业学生一般都能够掌握的。但目前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经贸知识,而无法顺利地完成专业性的“写和译”的工作。而这些专业知识就必须通过阅读来提高。

三、经贸日语阅读课程的研究型教学策略

因为本校是具有财经特色的普通高校,所以在申请开设日语专业时,我们就把经贸日语作为一个发展的特色和方向。在日语专业三年级开设了“经贸日语阅读”、“商务日语”、“日本企业文化概论”等课程。我承担了其中“经贸日语阅读”课程的教学任务,就以经贸日语阅读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平台,探讨阅读课程的新型教学策略。

当今时代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它不仅仅需要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更需要具备对国际政治经济信息有很强理解能力的应用型外语人才。“经贸日语阅读”这门课程在设立伊始,就是规划将国际经贸知识的教学与日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经济、贸易、金融等相关知识,熟悉财经方面的新闻报道、评论等特殊文体,并与着重教授商务函电与实务的“商务日语”等课程互相补充,以期使学生在日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掌握一定的财经、贸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沟通能力及综合竞争力。当然这里所说的沟通、交际可并不是单纯地能与日本人交谈,而是理解各种国际政治经济信息,并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这已经超出了单纯语言学习的范畴。

由于本校日语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从未修过经济类课程,因此对财经类日语文章的理解显得较为薄弱,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由此影响学习兴趣,使得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始终无法有大的提高。我通过数年实践前辈学者的不少教学理论,慢慢地有所收获。

1.理论依据

ESA理论是由英国语言教育学家哈默在其著作How to Teach English一书中提出的。由于语言学习的通用性,我认为同样也可以在日语教学中运用。哈默认为,无论什么教学内容,教学中都应该有投入(Engage)、学习(Study)和运用(Activate)。“投入”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则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语言知识、结构和信息,直到能够运用外语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最后的“运用”,重点在于使学生尽可能自由地、有效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哈默认为,语言形式及具体的语言点并非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或话题下有效地、适当地使用语言。

而研究型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索,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环境,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导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鼓励学生去发现、创造、解决问题。

2.教学策略探索

ESA理论和研究型教学理论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符合现代教育发展潮流的教学理论,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尝试在ESA理论基础上结合研究型教学模式,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

首先,我选择了内容由浅及深、有时代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的教材。现在使用的教材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商务日语文章选读》,此教材选材较新颖,所选文章主要来自《日本经济新闻》《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日本主流报刊近几年发表的热点文章,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文章的选择比较有代表性。例如:企业文化单元,选取了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问题、企业加班问题;金融单元,则选取了2007年爆发的,至今依然影响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内容。而对于课文内容中涉及的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及特殊的背景知识,编写者很贴心地在每课前设置了“基础知识”这一板块,对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和专业词汇进行了重点解释;在“课外阅读部分”,还选取了与课文相关的一些会话体文章,比较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经济、贸易、金融等相关的知识,熟悉财经方面的新闻报道、评论、甚至专访等特殊文体,又不至于太难懂,还能让学生对中日经济关系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等循序渐进地形成基本的概念。

下面以其中第五课“日本的な雇用特と”为例,探讨我的课堂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环节。日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都很关心将来的就业问题,而不论是到日企、中日合资企业,还是到有对日相关业务的其他外向型企业就业,都必须了解日本企业文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给学生放了日剧“anego”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轻松直观地了解当今日本企业的雇佣形态的分类和比较,并让学生通过剧中几个角色的行为,分析不同的雇佣形态对他们行为的影响,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并对此类文章的阅读技巧进行评价。

(2)研究型学习环节。教师在介绍了一些相关基础知识后,围绕日本企业文化,提出了以下研究专题供学生选择:1.日本传统企业独特的雇佣特征和优缺点;2.日本企业经营的变革;3.日本式经营的年功主义与英美式经营的成果主义的比较。由学生分组选择某个研究专题,自己寻找问题,并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写成研究报告。再通过课堂发表,向同学汇报自己学到的知识。然后可以互相答疑。这样,学生必须阅读大量相关材料,并且需要经过整理、分析,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3)研究型运用环节。通过上述环节,学生们掌握了日本企业文化相关的很多知识,接下去就是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将学生分组,以“哪家企业更具吸引力?”为题进行小型辩论赛。辩论赛的评判由未参加此组辩论的学生担任。为了辩论赛,学生们需要针对特定的日本企业和欧美企业,查询相关讯息,进行比较研究,更直接地接触到最新的财经报道、评论,甚至由特定日本企业的经营特征形成的管理理论。除此以外,还培养学生归纳、收集资料、选择论据的能力。这能为学生今后的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而辩论赛本身,使学生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或话题下有效地、适当地使用语言。这也是语言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的最好方式之一。

(4)综合评价环节。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课堂讨论、研究报告和辩论赛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每个活动环节都安排考评,根据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的质量进行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这样每一课的学习成绩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平时学习成绩,并且在总评成绩中占绝大部分比例。

总之,教师起了引导学习、帮助学习和促进学习的作用,而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也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阅读量,既拓展了视野和知识面,又锻炼了综合应用能力,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当然,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探索改进的地方。比如:在研究型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一个很考验教师的地方,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有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在综合评价环节中,如何公平地进行评价,还需要更科学的度量。但不论怎样,在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研究中自我学习、自我拓展,这应该是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Harmer,J.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5):74-81.

[3]黄文英.高级英语阅读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9-122.

篇(8)

一、通汉课概述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阶段。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大力提倡和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鉴于此,目前,在大学里加强通识课程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学校纷纷推出多学科、多门类的通识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通识课的目的在于向学生展示不同学科领域的各门知识及在这些领域内探索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不同分析方法,了解这些方法是如何运用的以及其价值所在,它主要强调能力、方法和性情的培养。然而,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高等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因此,积极探索通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机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是大学教师的天职,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通识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通识课的最大特点是它面向的对象复杂化。来自不同学科或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选择-I’1并不熟悉且无该课程的相关知识背景的通识课,这无论对学生本人还是任课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要想做到教师讲得下去、学生听得进去,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配合,强调二者的“和谐”。其次,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手段,保证教学效果。下面结合笔者亲身教学实践,做一简要介绍。

1.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加强思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已由原来的计划分配转变为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显然,目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适应这一形势,如何成为用人单位青睐的人才,是值得每位大学生关注的课题。在这一新的形势下,作为通识课老师,不但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引导学生努力地学习,提醒他们注意提高综合素质,设法把自己锻炼成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因此,笔者在每学期开始的第一堂课首先是入学教育第一课,极力倡导大学最应注重的三件事:情商、智商、身体。建议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把身体锻炼好,还要学会“能言善辩”,重视提升自己的情商。紧接着展示一位清洁工老爷爷在工作岗位上累死的惊人事例,庞大的工作量指引学生反思父母工作的辛苦,算一笔笔甚至是学生每节课包含的消费账。无论哪一年级学生都对此举反馈良好,有开始反思的,有如醍醐灌顶的,总之心服口服。学生开始思索大学生活、学习的各方面,而思考本身开启卜笔意外收获: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学生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出:大学生应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来激励、提升自我。

下面是一些学生的课程学习体会,从中可以看出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1)王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讲的话让我觉得这个老师是在真正地教书育人,最开始老师讲了许多与课程无关的做人的道理,在以后的课程中也不时有所涉及,我觉得老师讲的话都很实在、很真实,也很受用,您以一位长者的身份告诫我们这些事情,会使我们终生受益的。

(2)我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老师在第一堂课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公式:无所谓+无所为+无所畏=自残。我很有感触。既然大学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啊!

(3)老师讲课的认真态度也令我印象深刻。老师第一节课就讲述了真正的大学生应该怎样生活与学习,我当时真的很有感触,对这门选修课的态度也认真起来。

(4)老师第一节课讲的内容我影响深刻。那就是我们应当怎样度过我们的大学四年呢?父母赚钱来供我们读书不容易,我们最美好的光阴也不可以浑浑噩噩地度过。在大学里面我们要学会做人、做事。学一技之长、做可爱之人!

(5)老师的选修课很严格,很注重互动性,让人不敢怠慢,第一次觉得选修课不是儿戏,也不是混学分。第一堂课老师批评得很深刻,也很正确。大学已混过两年被老师那么一说的确很羞愧啊!所以这个课我真的开始认真听了感谢老师给我们上的这门课,谢谢老师让我重新严肃认真地对待我的大学生活!

(6)老师作为一名通识选修课的教师,十分负责,爱生之心、盼生成才之心拳拳可见,是一名有爱心的老师。希望老师以后继续保持这样的风格,做学生的领路人。

2.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识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开阔的眼界,感受不同学科的魅力,如果它同时能够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际,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或引导,那么它必然是一举双得。因此,笔者开设的“电磁污染与对策”和“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这两门通识课,其主要内容都是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际,是非常实用的课程,所以它们深受学生欢迎,每次上课教室都爆满。

下面是学生的一些课程评价。

(1)这门课程是我目前为止觉得最有用的一门课程。因为,我一直觉得,学校开设一门课程,是应该让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生活技能,方便同学们的生活,而这门课程恰恰满足了我一点需求,它让我学会了更多的生存技巧,让我明白了如何保护好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为我的生活又提供了一层保障。首先,这门课的开设很有时代意义,贴近生活。其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再次,学习了这门课后,我不仅对环境污染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学会了很多防治都市病的方法。

(2)这门课算得上是一门精品的课程,课程教学结合了我们关注的热点和兴趣点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课程最大的闪光点,使课程更加有趣和富有吸引力。

(3)这门课对我平时的生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平时没注意的东西也开始注意_j’o老师讲的东西真的很有用,尤其是对我们这种学计算机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我们天天对着个电脑,体育锻炼也很少,自从学这门课后,我又开始锻炼了。

(4)该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且能再运用于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健康和明白。

(5)自从上过这门课后,我对电磁污染的认识使我改掉了原先一些很不好的习惯,现在使用手机和电脑也会更加卫生合理。而且我将所了解到的知识向同学和家人传播,使他们也开始对身边的电磁污染更加注意。看到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帮到身边的人,使我万分高兴。

3.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将互动式教学方法运用于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由于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背景具有明显差异,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只顾自己讲课,’不关心下面的反应,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此,笔者比较注重互动。在讲课的过程中,会根据课堂情况及时安排课堂提问的环节,并以加分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或让学生在纸上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下课后交上来,记入平时成绩。这些举措显然都能使学生们时时关注课上的内容,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评价。

(1)启发式的教学,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让坐在下面的同学也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鼓起勇气站上讲台,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缺乏千里马,缺的是伯乐。你不大胆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别人又怎么能知道你呢?(2)王老师的授课风格很有特点,特能引人注意。他在上课的时候不时蹦出的经典言论,或幽默诙谐,或精炼富有哲理;王老师知识渊博,讲课时常常旁征博引。

(3)我觉得本选修课的课堂气氛很不错,由于本选修课的主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老师又举出一些鲜活的事例,使得上课的同学往往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4)老师讲课非常好,幽默风趣,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和思考能力。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门课上被充分调动起来,这门课,开课的周一周三我一次也没缺过,合不得不去上!

(5)老师比较注重互动。这是其他选修课老师做得不够的一点。其他老师总是将理论知识放在幻灯片上,不管下面的同学是在写作业或是做些别的事情,自己一味地进行讲解。但该课程的老师会安排课堂提问的环节,也会让我们在纸上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使我们时时关注课上的内容。

4.采用课堂辩论赛,既增强了学习效果,又磨练了学生的口才和交际能力

在素质教育备受重视的今天,大学生的胆量、口才和交际能力均有待加强。因此,笔者开设的两门通识课程均安排了课堂辩论赛这一互动性强、学习效果好的教学模式。它一般是被安排在最后一堂课上,但要事先组织好20余人的辩论赛组委会,并要求辩手们事先要认真准备。另外,还强调大家积极参与,对于组委会成员都有一定的平时成绩加分,即使当观众,也给予适当加分。尤其是当辩论赛结束,评委评定辩手名次的空档时间内,积极提倡观众与辩手对话,并给提问者适当加分,此举也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评价。

(1)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举行的精彩辩论赛,既锻炼了大家口才又让大家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在锻炼了我们能力的同时又让我们结交了许多朋友。

(2)我觉得老师“在最后两堂课举行辩论赛”的教育方式很独到,在无形之中既锻炼辩论者的胆量和口才,又让观众学到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在这里,我希望老师继续把这种授课方式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3)通过辩论赛形式展现同学风采的同时,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老师的上课方式我挺喜欢,尤其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的环节,虽然我没有参战,只当一个观众,可是我看到了参加同学的表现,他们或许在辩论方面没有很出色的才能,但是他们上去了’表现了自己,去证明自己,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挑战,迈出去的一步就是成功。所以我们在大学要锻炼我们各方面的能力,老师您正是给了我们这个平台,给了我们增长才能和展示才能的机会。

(5)老师采用了辩论赛这一互动性强、吸引人的形式,同时采用给以较高平时成绩的鼓励奖励方式,使得几乎全部的同学能够参与进来,充分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可见这一形式十分成功,希望老师能够继续坚持这一形式。

(6)最后的辩论赛,作为一个上场的选手,我更能够切身感受辩论的乐趣,在思想的交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很喜欢每一个环节,因为我们都能从中受益匪浅。最后再次祝您的课程越办越好1

5.利用视频教学,触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习效果。后天这部电影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在影片中,你能看到纽约市被淹的镜头:慌乱的人群飞起的汽车破碎的玻璃,后面是楼一样高的巨浪……你能看到发生在夏威夷度假海边胜地受到飓风侵袭的场面。这就是破坏大自然的后果,这就是对人类的惩罚。

鉴于此,在“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课程教学的第一堂课上,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后天,并要求学生提交观后感。此举有效地触动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调动了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并有效地增强了学习效果。

篇(9)

一、通汉课概述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阶段。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大力提倡和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鉴于此,目前,在大学里加强通识课程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学校纷纷推出多学科、多门类的通识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通识课的目的在于向学生展示不同学科领域的各门知识及在这些领域内探索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不同分析方法,了解这些方法是如何运用的以及其价值所在,它主要强调能力、方法和性情的培养。然而,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高等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因此,积极探索通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机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是大学教师的天职,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通识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通识课的最大特点是它面向的对象复杂化。来自不同学科或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选择-I’1并不熟悉且无该课程的相关知识背景的通识课,这无论对学生本人还是任课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要想做到教师讲得下去、学生听得进去,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配合,强调二者的“和谐”。其次,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手段,保证教学效果。下面结合笔者亲身教学实践,做一简要介绍。

1. 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加强思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已由原来的计划分配转变为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显然,目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适应这一形势,如何成为用人单位青睐的人才,是值得每位大学生关注的课题。在这一新的形势下,作为通识课老师,不但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引导学生努力地学习,提醒他们注意提高综合素质,设法把自己锻炼成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因此,笔者在每学期开始的第一堂课首先是入学教育第一课,极力倡导大学最应注重的三件事:情商、智商、身体。建议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把身体锻炼好,还要学会“能言善辩”,重视提升自己的情商。紧接着展示一位清洁工老爷爷在工作岗位上累死的惊人事例,庞大的工作量指引学生反思父母工作的辛苦,算一笔笔甚至是学生每节课包含的消费账。无论哪一年级学生都对此举反馈良好,有开始反思的,有如醍醐灌顶的,总之心服口服。学生开始思索大学生活、学习的各方面,而思考本身开启卜笔意外收获: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学生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出:大学生应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来激励、提升自我。

下面是一些学生的课程学习体会,从中可以看出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1)王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讲的话让我觉得这个老师是在真正地教书育人,最开始老师讲了许多与课程无关的做人的道理,在以后的课程中也不时有所涉及,我觉得老师讲的话都很实在、很真实,也很受用,您以一位长者的身份告诫我们这些事情,会使我们终生受益的。

(2)我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老师在第一堂课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公式:无所谓+无所为+无所畏=自残。我很有感触。既然大学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啊!

(3)老师讲课的认真态度也令我印象深刻。老师第一节课就讲述了真正的大学生应该怎样生活与学习,我当时真的很有感触,对这门选修课的态度也认真起来。

(4)老师第一节课讲的内容我影响深刻。那就是我们应当怎样度过我们的大学四年呢?父母赚钱来供我们读书不容易,我们最美好的光阴也不可以浑浑噩噩地度过。在大学里面我们要学会做人、做事。学一技之长、做可爱之人!

(5)老师的选修课很严格,很注重互动性,让人不敢怠慢,第一次觉得选修课不是儿戏,也不是混学分。第一堂课老师批评得很深刻,也很正确。大学已混过两年被老师那么一说的确很羞愧啊!所以这个课我真的开始认真听了感谢老师给我们上的这门课,谢谢老师让我重新严肃认真地对待我的大学生活!

(6)老师作为一名通识选修课的教师,十分负责,爱生之心、盼生成才之心拳拳可见,是一名有爱心的老师。希望老师以后继续保持这样的风格,做学生的领路人。

2.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识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开阔的眼界,感受不同学科的魅力,如果它同时能够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际,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或引导,那么它必然是一举双得。因此,笔者开设的“电磁污染与对策”和“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这两门通识课,其主要内容都是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际,是非常实用的课程,所以它们深受学生欢迎,每次上课教室都爆满。

下面是学生的一些课程评价。

(1)这门课程是我目前为止觉得最有用的一门课程。因为,我一直觉得,学校开设一门课程,是应该让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生活技能,方便同学们的生活,而这门课程恰恰满足了我一点需求,它让我学会了更多的生存技巧,让我明白了如何保护好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为我的生活又提供了一层保障。首先,这门课的开设很有时代意义,贴近生活。其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再次,学习了这门课后,我不仅对环境污染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学会了很多防治都市病的方法。

(2)这门课算得上是一门精品的课程,课程教学结合了我们关注的热点和兴趣点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课程最大的闪光点,使课程更加有趣和富有吸引力。

(3)这门课对我平时的生活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平时没注意的东西也开始注意_j’o老师讲的东西真的很有用,尤其是对我们这种学计算机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我们天天对着个电脑,体育锻炼也很少,自从学这门课后,我又开始锻炼了。

(4)该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且能再运用于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健康和明白。

(5)自从上过这门课后,我对电磁污染的认识使我改掉了原先一些很不好的习惯,现在使用手机和电脑也会更加卫生合理。而且我将所了解到的知识向同学和家人传播,使他们也开始对身边的电磁污染更加注意。看到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帮到身边的人,使我万分高兴。

3.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将互动式教学方法运用于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由于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背景具有明显差异,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只顾自己讲课,’不关心下面的反应,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此,笔者比较注重互动。在讲课的过程中,会根据课堂情况及时安排课堂提问的环节,并以加分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或让学生在纸上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下课后交上来,记入平时成绩。这些举措显然都能使学生们时时关注课上的内容,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评价。

(1)启发式的教学,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让坐在下面的同学也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鼓起勇气站上讲台,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缺乏千里马,缺的是伯乐。你不大胆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别人又怎么能知道你呢?

(2)王老师的授课风格很有特点,特能引人注意。他在上课的时候不时蹦出的经典言论,或幽默诙谐,或精炼富有哲理;王老师知识渊博,讲课时常常旁征博引。

(3)我觉得本选修课的课堂气氛很不错,由于本选修课的主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老师又举出一些鲜活的事例,使得上课的同学往往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4)老师讲课非常好,幽默风趣,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和思考能力。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门课上被充分调动起来,这门课,开课的周一周三我一次也没缺过,合不得不去上!

(5)老师比较注重互动。这是其他选修课老师做得不够的一点。其他老师总是将理论知识放在幻灯片上,不管下面的同学是在写作业或是做些别的事情,自己一味地进行讲解。但该课程的老师会安排课堂提问的环节,也会让我们在纸上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使我们时时关注课上的内容。

4.采用课堂辩论赛,既增强了学习效果,又磨练了学生的口才和交际能力

在素质教育备受重视的今天,大学生的胆量、口才和交际能力均有待加强。因此,笔者开设的两门通识课程均安排了课堂辩论赛这一互动性强、学习效果好的教学模式。它一般是被安排在最后一堂课上,但要事先组织好20余人的辩论赛组委会,并要求辩手们事先要认真准备。另外,还强调大家积极参与,对于组委会成员都有一定的平时成绩加分,即使当观众,也给予适当加分。尤其是当辩论赛结束,评委评定辩手名次的空档时间内,积极提倡观众与辩手对话,并给提问者适当加分,此举也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下面是部分学生的评价。

(1)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举行的精彩辩论赛,既锻炼了大家口才又让大家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在锻炼了我们能力的同时又让我们结交了许多朋友。

(2)我觉得老师“在最后两堂课举行辩论赛”的教育方式很独到,在无形之中既锻炼辩论者的胆量和口才,又让观众学到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在这里,我希望老师继续把这种授课方式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3)通过辩论赛形式展现同学风采的同时,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老师的上课方式我挺喜欢,尤其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的环节,虽然我没有参战,只当一个观众,可是我看到了参加同学的表现,他们或许在辩论方面没有很出色的才能,但是他们上去了’表现了自己,去证明自己,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挑战,迈出去的一步就是成功。所以我们在大学要锻炼我们各方面的能力,老师您正是给了我们这个平台,给了我们增长才能和展示才能的机会。

(5)老师采用了辩论赛这一互动性强、吸引人的形式,同时采用给以较高平时成绩的鼓励奖励方式,使得几乎全部的同学能够参与进来,充分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可见这一形式十分成功,希望老师能够继续坚持这一形式。

(6)最后的辩论赛,作为一个上场的选手,我更能够切身感受辩论的乐趣,在思想的交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很喜欢每一个环节,因为我们都能从中受益匪浅。最后再次祝您的课程越办越好1

5.利用视频教学,触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习效果。后天这部电影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在影片中,你能看到纽约市被淹的镜头:慌乱的人群飞起的汽车破碎的玻璃,后面是楼一样高的巨浪……你能看到发生在夏威夷度假海边胜地受到飓风侵袭的场面。这就是破坏大自然的后果,这就是对人类的惩罚。

鉴于此,在“现代环境污染与都市病”课程教学的第一堂课上,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后天,并要求学生提交观后感。此举有效地触动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调动了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并有效地增强了学习效果。

篇(10)

每门课程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都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学生只有经过课前预习,才能明确即将要学的内容:哪些需要重点掌握,哪些需要重点听老师讲解,并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为自己课程内容的学习提供路标。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针对课程要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胸怀全球迎接挑战”这节课的内容时,没有马上为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内容,而是就“中国如何走向世界?”“作为学生,又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祖国未来、全球未来建设做出贡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预习。在给出学生预习方向后,学生们便开始有侧重点的查询资料,根据课文内容共同探讨,并根据所查找的资料试图找到答案。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还对于无法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标注,确定这些内容是课堂主要和老师探讨的部分内容。

通过在思想品德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为后续思想品德的教学提供“路标”,使得学生们对思想品德学习更感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这种教学形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们学会发现新知,具备掌握自主新知识的能力。

二、议,深化思维

俗话说“理不辩不明”,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是非观都应当在不断的思考、不断讨论和辩论中形成。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当组织学生们就课程中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甚至辩论,让学生们在不断的思索和有所依据的辩论中,明辨课本中明确要求的是非观,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

比如,我在讲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节课的内容时,针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设置了场景,让学生们根据场景中的内容发表不同的观点,再根据观点的不同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在非洲某个国家内实施“种族隔离”政策,白人不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唯恐不及。一个白人美女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疲劳睡着了,一觉醒来,太阳已经下山了,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却没有人前来招待她,甚至对她不屑一顾。她勃然大怒,正欲责问别人时,在镜中看到自己被晒黑了。于是深深的陷入了沉思。我让同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的学生坐在左边,不同意的学生坐到右边,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们自身的是非观,明确做人的准则。

在组织学生的进行辩论赛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不断的思考和发言中确定了心中的是非观,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导,重点点拨

教师适当地指导和点拨,可以使学生们“拨云见雾”,追求真理。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袖手旁观,应当对学生们适当的加以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评价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我在讲解“笑对生活”这节课时,给学生组织了志愿服务福利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福利院里看到残疾孩子们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学生们很受鼓舞,从而努力充实自己。此时,我趁机引导并点拨学生们,有志向就要有行动,要早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在此基础上,我还为学生们讲了超级演说家――力克胡哲的事例,他虽然高度残疾,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永不放弃,一样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更何况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呢?

篇(11)

中图分类号:G22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240-01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由来与理解

2007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利用网络视频进行“翻转课堂”模式授课获得圆满成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来被《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2013年2月26日我国主流教育载体《中国教育报》以“一个人的网络教学震动了世界”为标题,全面评价了萨尔曼・可汗的视频教学。

“翻转课堂”实际上是指学生课前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学习,并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记录下来,然后在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已有的问题和疑惑进行共同探讨,教师则更好地发挥了“传道、授业、解惑”之作用。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现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但相对于比较成熟的学科来说,该专业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学科,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一些基础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其课程性质、发展历程及其研究现状等相关知识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大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能在10分钟到18分钟之间,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经常接触大量的视频资料,并且思维较为活跃,对教师的这种单一的较多依靠文字资料介绍的“灌输式教学”讲授更是兴趣不大,甚至是有些排斥,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基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上教学现状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资源的组织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对知识点的提炼和总结,在形式上强调碎片化、片段化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知识点,更多地融入思维的可视化和动态的展示。柯清超教授认为思维可视化是一种以数据可视化、计算可视化为基础,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的技术。而这种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运用也更为符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特点,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三、“翻转课堂”模式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是把知识教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内,把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放在课堂外,而“翻转课堂”则正好相反。在教室外了解与知识点大量的相关信息基础上,在课堂内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则更加深了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深入了解大量信息后则更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力。

例如,在《新闻学概论》课程中,讲解“新闻价值”章节时,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运用互联网主动搜索等各种方式了解新闻价值与新闻道德的关系,深入把握二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堂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资料,采取辩论赛的形式,就新闻价值的取向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则于辩论赛结束之后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并加以总结。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更加强调对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培养。美国的“翻转课堂”模式引起全球教育界的思考,此种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授方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当然随之改变的还有教师的角色,教师更多的是“教练”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训练员”,在更多实践和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的目标就更为明确,针对性更强,更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教育模式更多地表现为师傅带徒弟式的教授。

例如: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自主性较强,思维敏捷的特点,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对于采访方式与手段这一章节的学习,可以多给学生提供参与学校或分院里的相关新闻报道活动的机会,教师应鼓励他们在掌握课本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采访、报道新闻。教师在讲解完采访的具体方式和技术手段之后,让学生在采访实践中亲历新闻现场,真正体会新闻采访方式和技术手段的不同形式。

从某种角度来说,“翻转课堂”模式是顺应时展并经过人类思考的产物,此种模式想要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学校、教师等相关因素就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育要紧随社会的发展,作为高校教师要注意转换教师角色,更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完成对教学过程的展示,使学生达到良好的收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杰.浅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J].科教导刊,2014(01).

[2]刘健智,.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