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6 17:25: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血压病人护理诊断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47-01

高血压即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又称高血压病。它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最终会导致一些器官的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方高寒区为高发病地区,且城市高于乡村。我国迄今已有1.6亿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针对本地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的特点,我院在治疗此病的过程中注重对这部分人群进行自我护理知识的培训,在内容、方式、效果评价上做了深入的探索研究。现介绍如下:

1 做好护理评估

及时对住院的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要从致病因素、身心状况、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展开评估。根据对象的身体状况询问其患病的原因、有无家族史、个性特征、职业、环境中有无诱发因素,生活饮食习惯、烟酒嗜好、肥胖及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目前有无用药等状况。

2 找准护理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护理诊断不尽相同,这与患者目前血压波动范围、患病时间长短、受累器官的损害程度有关。

3 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定实预期目标

高血压病人有多个护理诊断,要对这些诊断进行排序,以便根据健康问题的轻、重、缓、急安排护理工作。预期目标可分阶段制定,做好短、中、长期应达到的目标。在短期目标内使患者能识别并避免血压升高的诱因,使血压降至一定的区间;而后在一定时期内血压缓降至正常,头痛减轻至消失。最后能说出自身防护的措施和方法,不使自己受伤。

4 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

4.1 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抬高床头,保证充足的睡眠。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保持室内安静。对焦虑的患者可遵医嘱应用镇定剂。

4.2 对肥胖患者(含体内脂肪高的人),指导其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做健身操、骑自行车等等,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如出现头晕、心慌、气短、疲乏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一般每减5公斤体重,血压可降低6mmHg,要注重坚持。

4.3 合理膳食。尤其是注意食盐的摄入量,一般为6g/日以内。多食蔬菜水果,减少高热量、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优质植物蛋白的摄入,均衡饮食,一般7-8分饱,戒烟、戒酒、戒辛辣刺激的食品。防止便秘,减轻心脏负荷。

4.4 遵医嘱应用降压药物。用药一定讲究科学性,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漏服药、补吃上次的剂量或突然停止用药。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副作用,降压不宜过快。对于年龄小于60岁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降低至130/85mmHg以下为宜,有效的治疗结果是使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对某些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护士应做好指导,避免患者跌倒。

4.5 指导病人认识患有高血压病要坚持正确的治疗,长期用药。要避免过度的劳累、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或激动,防止便秘,防止屏气,剧烈咳嗽等等,以免加重心脏的负荷或诱发血压及颅内压骤升。应限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一般输液速度为每分钟不超过40滴,输液量每日不超过1000ml。

4.6 保护病人安全。在病人活动的场所内设置防护栏、扶手、地面应防滑,病人床单位应设有护栏并加有防护垫,对昏迷、抽搐的患者要用牙垫。

4.7 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做好T、P、R、BP的测量、记录工作。规范测血压,定时间、定、定部位、定血压计,做好记录。

5 高度重视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有责任对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可采取单独交流、集体讲座、发放宣传单、播放多媒体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引起病人的足够重视。让病人及家属知晓长期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预防或减轻靶器官的损害。同时建议合理安排工作适当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对长期服药的患者,要让病人知晓用药的名称、剂量、时间、用法、副作用等等。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的测量血压的方法,要做好医、护、患的沟通,随访工作要做到位。

6 总结

篇(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高血压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缓慢进行性发展、血压不易控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科学地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应引起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高度注意。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服药治疗,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方法。因此,认识高血压,重视它的预防、保健、护理,控制好血压,建立良好的健康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延缓高血压病的进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自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诊断标准以来,经过几次修订而定。1999年新的诊断标准定为: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为高血压[1]。

2用药指导。降压药物的使用从小剂量开始,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多数病人需长期服用维持量。注意降压不宜过低,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老年病人,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晕厥。用药期间指导病人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2]。

3保健与护理

3.1心理护理

给病人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的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消除病因和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保持健康心态,可改善治疗效果。通过调查发现,A型行为模式中敌意与高血压病有密切的关系。通过A型行为的矫正,以及运用肌肉放松训练、音乐治疗、气功等方法放松患者的紧张情绪,可有效降低血压。

3.2指导病人戒烟戒酒

有饮酒习惯者应限量饮酒,每天白酒最好不超过50克,节假日或会友时可适量饮用低度酒,已患高血压病者劝其戒酒。长期饮酒者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高,易引起高脂血症。告诉病人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毒害作用,对已吸烟者劝其戒烟。对成瘾的患者,应发动病人家属一起做患者的工作,积极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教育患者珍爱生命,维护健康。

3.3饮食指导

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日摄盐量应在6克以下[3]。进食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超重者还应注意限制热量和脂类的摄入,过多摄入脂肪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的病人,要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多吃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如黑木耳、胡萝卜、荸荠、芹菜、绿豆、香蕉、苹果等。合理膳食,以谷类为主,如豆制品、瘦肉、鸡肉、兔肉、海蜇和鱼类,以减少胆固醇在肠内的吸收。限制食用动物脂肪、蛋类、内脏、鱼籽、肥肉、肉皮及含钠高的食物。少吃油炸食品,食用油应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限制体重,除了宣教肥胖的危害外,还应指导病人如何防胖减重,适度增加有氧活动量,超重者要逐步减轻体重,但不宜过快,病人在减轻体重时应保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若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可引起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

3.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应嘱患者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劳累是引起血压增高的常见诱因。睡眠时应保证室内安静,减少声光刺激。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要适量饮水。对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矿泉水等。

3.5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血压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运动种类和运动量。每天从事一些户外活动,并持之以恒,增强体质。选择快步走、健身操、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0%~85%为宜,运动量以微微出汗,呼吸轻度加快,运动后次日晨起感觉舒适为宜。

3.6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通过印发健康宣传资料,出黑板报,开辟“高血压知识专栏”,“组织专题讲座”等,主要介绍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常见症状、预防措施、血压监测的方法,建立正确的防控理念[3]。

4讨论

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不仅增长了高血压病人的医疗知识,还提高了预防保健的能力,增加了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价值和社会地位。护理干预是高血压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要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最根本的方法是消除病因和不良情绪,保持健康心态,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使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总之,健康教育的实施,消除了病人的心理障碍,改变了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4]。

参考文献

[1]高丽红.内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

[2]刘海燕.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0,8

(15):590.

[3]许妹.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

篇(3)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为了探讨社区护理措施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2010年间对我们龙南景园社区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9年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及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年龄35岁~82岁(46.7岁±5.7岁)。

1.2方法:

1.2.1 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2],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 140 mmHg(1 mm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90 mmHg(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

1.2.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高血压病病人参加知识讲座、观看相关录像、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病人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建议病人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每日摄盐6 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病人戒烟、戒酒。根据病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为病人制订运动量,并嘱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并及时、准确填写随访调查表。

1.2.2 服药干预:社区护士和医生应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嘱病人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坐起时动作宜缓慢,防止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1.2.3心理护理: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还需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等共同参与,督促病人的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社区医生和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告诉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提高应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有显著提高;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相关行为有相对的改善;病人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3讨论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终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定期的、规范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逐渐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达到知晓、信任、行动的统一,最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2]。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社区护理及干预受到病人的欢迎,病人能够接受社区医生和护士的随访,社区医生和护士通过一对一地交流,提出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病人基本上是接受的。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不仅可以加强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还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的意识。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慢性病防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探索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篇(4)

流动人口中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如何通过加强管理,引导流动人口关注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提高高血压的建卡率、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借郑州市紫荆山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之际,从2009年3月~2010年4月,应用护理程序5个步骤对辖区流动人口高血压管理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尤其是运用社区护理程序,来引导流动人口自觉采取科学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取得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居住在郑州市紫荆山南路社区的所有非郑州籍流动人口。

1.2 方法 采取社区护理的5个程序,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进行评估、分析、诊断、实施和评价。首先,通过基线调查,了解辖区内流动人口中高危人群的建卡率和管理率,以及高危人群及家属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程度,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运用健康教育策略传播方法,对辖区内的目标人群进行干预和传播,以期提高辖区内流动人口的建卡率、管理率及控制率,从而提高流动人口高血压防治的管理水平。

1.2.1 评估阶段:社区评估是收集关于社区健康状况的信息,发现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找到导致这些问题的相关因素,为护理计划和措施提供资料和窗口依据[1] 。

1.2.2 收集信息。走访街道、社区,首先,认识该街道的分管领导及各部门包括民政科、城管科的负责人和具体分管人员,收集相关的资料。其次,去各社区认识相关负责人,了解各社区的人口具体分布情况,特别是流动人口分布情况,获得房屋分布地图,建立联系方式。最后,进入社区访谈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获得额外的资料。走访派出所,主要了解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及来源等。走访辖区企业,主要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情况、年龄结构等;走访小区物业,主要了解流动人口的家庭、居住环境等。

1.2.3 整理信息。地理环境特征:紫荆山南路社区位于郑州市东南部,属于城乡结合处,区域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5万人,流动人口约5.8万人。同时获得了社区房屋分布地图等。人口群体特征:流动人口有职业的年龄为18~66岁,无职业者多为女性,多在家照顾孩子。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2000元。流动人口的户籍管理规范(均办理了暂住证,有详细的登记本,房东对承租人情况非常了解)。获得高血压知识的调查显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9.6%的人能回答正确;确诊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为65.6%,30%的病人认为无症状可以不服药;高血压病人服药治疗的血压达标率55.8%;高血压知识的来源:医务人员88.2%,大众传媒63.5%,亲戚和老乡68.5%;不能确诊高血压的原因:未测过血压79.6%,只测过1次的 17.3%,其他 3.1%;健康档案建档率为0。

1.2.4 诊断阶段:社区护理诊断是通过整理和分析获得的资料,陈述关于社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2]。通过社区评估作出的诊断为:流动人口高血压确诊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原因是由于其知识缺乏及服务途径知晓率低。

1.2.5 计划阶段:计划是经过社区护理评估、资料分析,确立护理诊断后,由社区护士制定促进社区健康的计划,为提供连续、预防或减轻服务对象的护理问题而制定护理对策或措施的过程[3] 。

1.2.6 建立保健病历档案,进行早预防。要求病人购买血压计并教给如何自行检测血压,每周与所有高危人群及高血压病人电话咨询。并将结果记录分析,或要求被观察人员经常到门诊检测血压,通过经常性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对已有高血压的病人可以了解治疗的效果,及时作出正确的调整。并根据所获得的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给每位病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对所有观察对象建立保健病历档案。每月对病人进行一次病情分析,防止或尽量减少已有高血压病人的并发症。

1.2.7 印制高血压宣传册。将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控制、护理知识、药物治疗、高血压饮食、高血压检测等汇编成简明易懂的小册子,根据检查结果,有目的地进行发放。

1.2.8 有针对性地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树立信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引起病人足够的重视。高血压病人中存在着以下不正常的心理:一种为过分悲观,一旦患病,认为要长期服药,且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整日心情郁闷;还有的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自己无头晕头痛等任何不适症状,血压高一点儿也无所谓,他们拒绝治疗;另外还有一些高危人群则认为他们无任何不适,且血压不高,要求他们控制体重、适当锻炼、调节饮食等简直是危言耸听。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健康教育。饮食习惯:指导病人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软体动物、鱼籽、加壳类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治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减少每天总热量的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等。运动锻炼:指导病人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运动。药物治疗:告诉病人及家属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资料。教育病人服药的剂量和时间,必须遵照医嘱进行,不能随意增减药量、停药或突然撤换药物。教会病人和家属定时测量血压并养成每天记录的习惯,定期到门诊复查。若血压控制不理想,或有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随时就诊。定期随访:每月或季度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人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2.9 实施阶段。指导实施是把计划中制定的策略付诸行动。在实施阶段,我们主动与社区上级领导和非官方的社区重要人物及专家进行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进一步推动计划的实施。此外,我们还通过观察、访谈、调查等方式来了解情况,对所有的步骤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1.2.10 评价阶段。评价是护理程序的最后一步,最终目的是测量和判断目标实现的程度,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社区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通过对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传播后,通过前后高血压病人的建卡率、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的变化来评价实施效果。

2 结果

2010年4月,通过对流动人口中高血压病人服务管理调查和统计,和实施计划前1年相比:建卡人数由2009年3月的0到2010年4月的建卡人数697人次,高血压的知晓率由39.6%提高到97.6%,服药率由65.6%提高到92.3%,控制率由55,8%提高到88%。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1.护理程序可以有效地促进流动人口高血压的管理。护理程序是以恢复或增进护理服务对象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它是一种科学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护理工作的框架和运转载体[4]。它通过评估、诊断全面了解社区流动人口高血压防治情况,找出问题,从而制订出可操作性强、各相关人员和部门乐于接受的社区护理计划,并根据计划全面实施,最后通过评价来判断预期目标实现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正。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是紧紧相扣、循序渐进又可以不断循环的过程,和之前的无序管理方法相比更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和统筹性。结果也显示使用护理程序后,高血压防治远远超出预定目标。因此,在社区中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可以有促进和引导城市流动人口纳入一些慢性病的管理体系。

社区护士需具备多学科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效运用护理程序。护理程序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一种工作方法、手段和工具,可以帮助社区护士解决许多的问题。但是,在社区中要能有效应用护理程序来开展相应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真正做好此项工作,社区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统计学知识和分析能力,能做资料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会熟练运用各种技巧和社区内各部门、社区干部及居民进行沟通交流,收集到有价值的资料,为诊断、计划、实施提供基本的前提和依据。

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待完善。由于流动人口基数不稳定,流动性大、统计较难,通过公安部门调查办理暂住证的人数远少于实际建卡数。因此,流动人口高血压防治评估只能通过增加建卡数及门诊体检次数来评价结果,也只能作为每年变化的依据,所以进行结果评价时存在一定难度。不过,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说明实施护理程序对2009年3月~2010年4月郑州市紫荆山南路社区流动人口高血压防治管理指标的影响。这种可比性的价值,还依赖今后全社会整体工作推进后的进一步实现。

参考文献

[1]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49.

篇(5)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1】。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而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控制高血压的发展,除使用药物外,还需要社会医学、心理医学和行为医学【2】。因此,提高公众高血压病知晓率刻不容缓,通过护理干预使人们了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从而很好地控制病情,预防和减少并发病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1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选择符合WHO高血压诊断及分类标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4例,男62例,女52例,年龄在30―70岁,其中有或有过不按医嘱及时、及量服药,或不经医生同意私自换药,停药,拒服药现象者97例占85%。

2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其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本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年龄的增长,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长期、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助于减慢病情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及提高生活质量。根据高血压临床分期标准分为三期。

2.1第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

2.2第二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

2.2.1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大。

2.2.2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

2.2.3蛋白尿和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2.3第三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

2.3.1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

2.3.2左心衰竭。

2.3.3肾功能衰竭。

2.3.4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神经水肿。急进型高血压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持续在17.3kpa(130mmHg)以上,并有眼底出血,渗出或水肿。

3护理干预

3.1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使他们了解该病的特点,常见的并发症,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一旦确定为原发性高血压,通常需要终生治疗,终生服药,防止对高血压的危害程度认识不够,认为不痛不痒,从而导致不重视服药,所以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是提高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3.2用药指导

3.2.1用药剂量从小量开始,根据血压对药物的反应逐渐增加剂量,避免引起血压波动过大。

3.2.2由于药物治疗宜从单一种类,小剂量开始并逐步调整以达持续,稳定控制血压的目标,常常联合用药,治疗过程中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2.3应坚持长期服药,切忌突然停药或自行停药,以免发生停药综合症。

3.3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法之一。高血压病人饮食宜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墨水鱼等。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类食物,新鲜蔬菜每日400―500g、水果100g、杂粮如玉米、燕麦、荞麦等。注意补充钾和钙,如绿叶菜、鲜奶,新鲜水果、豆制品等,每日纳盐量不超过6g。限制饮酒,孕妇不宜饮酒【3】。定期监测血脂,血糖的变化。

3.4运动和休息指导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高血压病人应保持适应的体力活动,提倡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慢跑,一般可在清晨或晚饭30min后进行,每次活动一般在30―60分钟,强调因人而异,以不感觉疲劳为宜,甚至是上下楼走楼梯而不坐电梯。长期坚持,有助于血压稳定下降。此外,太极拳、气功、放松运动也可减缓紧张情绪,促进高血压病人的康复【4】。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3.5定期监测血压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正常值,养成自我监测血压的习惯,测量血压时应做到定,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间,并将监测结果做好记录,有利于评价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病人若无条件在家测血压,嘱其定期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5】。

3.6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淡泊名利,宽容待人,防止情绪激动、精神兴奋、紧张、过度忧郁、烦燥、恐惧可引起血压升高,当遇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向朋友,亲人倾诉,多参加社会活动,娱乐活动,保持良好的社会交往。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高血压的预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掌握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危险因素,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给予护理干预,使病人认识到高血压病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提高高血压病人预期的健康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刘秋鸣,陆彩萍,施莉琼,等.高血压病人应对方式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2A):222.

[2]刘继英.国外心血管的发展趋势[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9):402.

篇(6)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99-01

高血压具有患病率较高,并发症严重,预防和治疗周期长等特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用药和预防措施很多,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治疗和预防过程。所以,一旦患上高血压病,必须树立长期治疗和长期预防的思想,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从专家多年的防治经验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要长期坚持降压治疗,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社区护理工作可深入到病人家庭,了解病人的病情,对高血压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经过坚持对高血压进行社区护理,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7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家庭管理,建立慢病管理档案,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8例,女112例;年龄30岁-80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非药物治疗高血压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和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进行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特点,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及平静的心境。提倡病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娱乐等文化生活,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向别人倾诉心中的困惑,得到同龄人的理解,促使其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提高应激能力,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造成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2.2饮食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法之一。高血压病人饮食宜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黑水鱼等。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类食物,新鲜蔬菜每日500g左右,水果每天100g左右,杂粮类如玉米、燕麦、荞麦等。注意补充钾和钙,如绿叶菜、鲜奶、新鲜水果、豆制品等,每日钠盐量不超过6g。戒烟限酒。

2.3运动健身指导

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高血压病人应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提倡有氧运动。根据全体差异科学健身,如步行、游泳、慢跑,一般可在清晨或晚饭30分钟后进行,以不感觉疲劳为宜。长期坚持康复步行,有助于血压稳定下降。此外,太极拳、气功等放松运动也可减缓紧张情绪,促进高血压病人的康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养成按时起床就餐,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当今世界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直接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健康,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病的不同类型和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有轻重不一,错综复杂的各种临床表现。早期病人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很明显,在体检时才被发现高血压。最早病人的血压上升,一般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并且大部分病人的波动性较大,常受精神和劳累等因素影响,在适当休息后可恢复到正常范围。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健忘、失眠、乏力、心悸等一系列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症状的轻重和血压的高低不成比例[2]。

高血压是促进慢性肾脏病进行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严格控制血压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将血压降压达目标值是有效保护靶器官的基础。目前国际上公认慢性肾脏病的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mmHg(MAPl克/日时,则应该控制在125/75mmHg(MAP

篇(7)

高血压是一种现代流行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患了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引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目前,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1]。故高血压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合理的护理措施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符合高血压诊断的患者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82岁,平均48、73岁。

1.2 方法 住院后通过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评估高血压与以下因素有关:过量吸烟、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遗传因素、动脉硬化等以及各种社会因素。通过合理的临床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措施,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1.3 诊断标准 根据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 mm Hg,正常血压为130/85 mm Hg以下,130~139/85~89 mm 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 mm 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 mm 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 mm 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2 临床症状

大多数病人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也可有头痛、头晕、眼花、乏力、耳鸣等症状。血压持续性升高,造成心、脑、肾、眼底等损伤,出现相应的表现。若血压在短时间内剧升,收缩压大260mmHg,舒张压120mmHg以上,出现头痛、烦躁、心悸、呕吐、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征象,也可同时伴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如严重头痛、神志改变,重者意识模糊、抽蓄、昏迷,出现高血压脑病。出现高血压急症要迅速治疗,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3 护理措施

3.1 规律用药 高血压一旦确立,通常需要终生治疗,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而逐渐增加,达到降压目的后改用维持量。也可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以增强药物的协同作用。对一般高血压病人来说,不必急剧降压,以缓慢降压为宜。一般年轻人控制在120-130/80mmHg,老年人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患者自己不可随意加大药物剂量或停药,如有需要可及时和医师进行联系。

3.2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联,食盐的摄入量对血压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高血压病患者。低盐饮食是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还促进其他降压药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每人每日摄入食盐量应在6 g之内【2】。

3.3 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适当做一些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压;同时也可以提高心血管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增加,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 。

3.4 心里支持 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

3.5 生活方式干预 高血压患者应戒烟戒酒,据报道,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比,每日饮酒30 mL其收缩压升高4mmHg,舒张压升高2 mmHg,高血压病患病率50%;每日饮酒60 mL,收缩压升高6mmHg,舒张压升高2-4mmHg,高血压患病率达100%。高血压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保暖防寒,注意安全,保证充足的睡眠。

3.6 并发症的护理

3.6.1 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的处理 取半卧位,避免活动、安定情绪、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连好心电、血压、呼吸监护;开放静脉通路,血压高时首选硝普钠静点治疗。

3.6.2 定期监测血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4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不只需要一般的生活护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疾病治疗和预后的注意事项。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护理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篇(8)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75-01

【关键词】健康教育 高血压

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教育计划为某一类疾病病人制定的在住院期间进行的健康教育。高血压病是内科危重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病在疾病死亡原因中所占位置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下面就我科对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

106例病人,均为2007年01月-2008年01月,我院内科住院并确诊的高血压病,依据1999年WHO/ISH的确定的诊断标准。男67例、女39例,年龄:45-76岁,平均60.5岁。高血压病史5-35年,平均11.8年;文化程度:大学以上27例,高中及中专30例,初中24例,小学

21例,文盲4例。职业:干部29例,工人24例,农民22例,教师28例,其他3例。

2 方法

2.1 主要内容 入院时:管床医师、责任护士、环境、作息、探视、陪护制度、物品摆放、保管、入院健康评估;各种检查目的、注意事项。第二天:饮食、心理指导。第三天:药物治疗目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第四天:高血压的病因、症状、保证、治疗方法、遵医行为的重要性。第五天:运动类型、程度、时间、注意事项。第六天:生活的规律性、注意睡眠和情绪变化,了解高血压病的表现及应对方法。出院前:自我监测病情,日常生活指导等。正确测量血压、心率、脉搏、自我保健知识和危险因素的预防等。

2.2 实施方法 根据病人对内容的了解,在健康实施及评价表上教育项目栏内写上相应的字母(病人能说出教育项目的80%以上者在评价栏内写“A”表示,能说出60%-80%者在评价栏内写“B”表示,60%以下者写“C”表示)。出院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并重点强调个体需要了解的健康知识。

3 结果

3.1 满足了病人角色的心理需求 当病人住院时,其心理需求往往比生理需要更重要,不论原有的社会地位如何,都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和照顾,需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及时得到有关本人康复的信息和良好帮助,尽快恢复健康。

3.2 提高了护理质量 健康教育的实施,使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具体化,有计划、有目的、有效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而病人能接受相关知识的进程是连续和完整的,从而弥补了随机教育中内容无计划,不完整以及一次灌输内容太多,不易被接受的缺点。

3.3 提高了护卫的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具有可施性和时限性,在规范了护理行为的同时,由于对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断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及病人在住院期间既治疗好了病又掌握了防病的知识和技能。护理人员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了新认识,增加了学习兴趣,这种周而复始的健康教育过程成为护士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了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

3.4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使护士工作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增加了病人对护工的依赖和信任,建立主动―合作型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能主动的治疗、积极获取在疾病治疗康复中的相关知识,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模式,从而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057-02

动态血压监测仪最早由Hinman等研究,应用于1962年。国外已较广泛用于临床。我国于1989 年也开始研究和应用这一新技术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它能自动监测病人24 h(70次~100次)总体血压变化,能体现日常生活及昼夜变化规律。较偶测血压,更能反映人体实际血压水平,克服偶测血压产生的白大衣高血压;能诊断或排除高血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判断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并通过监测血压与心率的变化,护士可指导患者合理应用降压药,可对不同时间段血压异常增高的高血压病人,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07 年12月120例动态血压监测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0例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均有血压增高病史(偶测血压根据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6次报告提出的偶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诊断高血压标准[1]。年龄最小者28 岁,最大者78 岁,平均年龄52.6 岁。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

1.2 方法

1.2.1 仪器

选择IEM公司生产的24 h无创携带式ABPM。

1.2.2 配戴及记录

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固定于左上臂,监测患者24 h 血压,晨6 时至晚上10 时,每30 min 测血压1 次,晚10 时至次晨6时前,60 min测血压1次,监测期间日常生活不受限制,保持完整的24 h记录,24 h有效血压测量次数>80%为合格。

2 观察指标

2.1 全天血压变化曲线

2.1.1 最高血压白天两个峰的分布时间。

2.1.2 夜间谷的发生时间(血压正常或健康成人夜间睡眠时血压通常下降 10%)。

2.1.3 血压趋势图:正常情况下,24 h血压呈昼高夜低。夜间血压均值较白天下降≥10%为杓型,小于10%的为非杓型[2];夜间血压均值大于白天血压均值为反杓型。

2.2 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根据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标准。

2.3 血压与心率之间关系及最高血压分布时间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及用药时间。

3 结果

3.1 血压变化

夜间谷存在者80例,血压趋势图呈杓型者80 例,左室肥厚者10例,占12.5%;非杓型35例,左室肥厚者27例;反杓型5例,左室肥厚者3 例;二者中左室肥厚者占75%。

3.2 血压负荷

SDP≥40%55 例,DBP≥40%55例,其中:左室肥厚者35 例,占63.6%。血压负荷在15%~40%之间40 例,左室肥厚者5 例。血压负荷

3.3 最高血压分布情况表现

白天有2个峰(8:00至9:00,17:00 至19:00)其他时间占40例,夜间谷发生在2:00至3:00 占60例,其他时间20例。

3.4 药物选择

对杓型高血压心率偏快者选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率不快者选用转换酶抑制剂,早晨一次口服长效β受体阻滞剂或转换酶抑制剂或中短效制剂每日2 次,于07:00 和15:00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心率不快者,晚上口服钙拮抗剂或转换酶抑制剂或选用ACEI 长效制剂。一周后显效者74 例,有效者20例,无效者1例。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

做24 小时动态血压的高血压病人,本身患有血压高,既担心病情加重,又担心检查造成身体不适,精神易紧张、恐惧。而紧张、恐惧情绪极易影响血压的监测结果,可造成一定的误差。护士为病人佩带仪器前应耐心给病人做解释,消除其顾虑以取得合作,并让病人休息10 分钟后再佩带。佩带后应讲解仪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如感觉血压袖带充气时,瞩病人停止活动,手臂下垂;病人自己不得随意调节仪器或松解袖带,以减少误差。

4.2 护士为病人佩带仪器时手法宜轻盈、准确、细致,精力集中,操作无误,使病人产生信任安全感,对检查和治疗疾病充满信心。

4.3 嘱病人照常活动

详细记录24 小时活动:包括休息、运动的时间,情绪的变化,服药的药名、剂量、时间,以及饮酒、吸烟、自我感觉等,以便详细观察血压的变化,为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4.4 药物指导

根据测量结果,对不同高血压类型的病人选择用药种类。如对杓型高血压心率偏快者选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率不快者选用转换酶抑制剂,早晨一次口服长效β受体阻滞剂或转换酶抑制剂或中短效制剂每日2 次,于07:00 和15:00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心率不快者,晚上口服钙拮抗剂或转换酶抑制剂或选用ACEI 长效制剂。护士应了解用药常识,针对不同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予以药物指导。

4.5 饮食、活动指导

检查后对正常高限或I 级无合并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应向其宣传以改变生活方式为治疗重点,包括减肥,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钠盐的摄入,多食含钾及纤维的食物,少食含脂肪高的食物,戒烟酒、注意劳逸结合,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等,特别是老年人,同时也应控制那些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如过度的喜怒哀乐、劳累、饱餐、便秘、搬重物。

篇(10)

1.1 术前血压准备:对病人情绪和病情稳定血压仍高于正常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术前给予适当的降压处理对预防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剧烈波动及心、脑血管意外十分重要,其降压目标为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即对于中、青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压降至135/85mmHg或正常范围内;对≥60岁的老年患者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其降压的速度和方法应该依据病人的基本情况、心、脑、肾等主要器官功能情况、手术的急缓选择合理的降压措施,但切忌造成血压骤降,除非合并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急进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等高血压急症或术中出现严重的高血压一般不主张静脉应用降压药物。

1.2 术中血压管理:血压剧升,超过基础血压的25%~30%即应处理,在全麻时气管内插管最易引起血压剧升,目前尚无安全、确切的预防方法,可行的措施有咽喉部与气管内的充分表面麻醉,小量芬太尼静注,适宜的麻醉深度,诱导用药加深麻醉至血压降到波动允许的下限。对于气管内插管、手术切皮、开胸、开腹、内脏探查等刺激性强的操作一旦引起血压剧升,首先应适当加深麻醉,必要时可补注异丙芬、芬太尼,倘仍未能有效控制,可选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降压药物。对于苏醒期的血压升高首先应确保无痛、无躁动挣扎、无恶心呕吐,血压仍高时,可给适量降压药调控至允许范围之内。

1.3 术后血压控制:术后血压受术前高血压的程度、血压准备是否充分、手术创伤的大小、失血的多少、麻醉方式、术中用药尤其是血管活性药物(包括降压药物或升压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较大的手术,病人受失血、物、镇静药物、止痛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术后短时间内血压一般不会太高,有时甚至偏低。但随着血容量的补足,物、镇静药物、止痛药物作用的逐渐消退,血压逐渐升高,对血压超过基础血压25%-30%和血压≥160/100mmHg的患者可采用静脉滴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待病情稳定禁食解除后改为口服药物维持。对于较小的手术,局部麻醉,病人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术后血压多升高,对血压不超过基础血压25%-30%和血压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在围手术期内应认真、仔细地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尽可能消除对手术的恐惧、紧张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或(和)镇痛剂,保证病人充分休息,以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控制血压于稳定状态。其次应对高血压病人做全面的检查,全面评估病人的病情和心功能状态,从而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血压病人术后24h内应每小时测血压、心率1次,掌握术前基础血压,以便了解术后血压升高的程度,同时注意观察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某些因素,如寒冷、疼痛、焦虑、失眠及尿潴留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2.3 掌握补液量和输液速度:某些高血压病人由于病程长,往往有潜在心、肾功能不全,当血容量短期内急骤增多时,可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导致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和急性左心衰竭,故补液量应满足病人生理需要量即可,不宜过多,速度宜慢不宜快。

2.4 使用降压药物的护理:对围手术期高血压病人,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药物、给药时间和给药途径,有效控制血压。在用药时应注意按时给药,严格按医嘱掌握药物剂量和间隔时间,以防漏用。对禁食病人可采用舌下或静脉给药,对静脉给药一定要注意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速度,速度不可过快避免血压骤降引起心、脑、肾灌注不足,血压稳定且病人可进食时及时改为口服药物。在使用利尿剂时应监测电解质,以防发生低血钾。在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尤其是老年病人,在坐起、站起时,动作应尽量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发生。

2.5 出院指导:要让病人了解有关的高血压知识,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向患者说明高血压病需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控制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防止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和心、脑血管意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注意科学饮食,减少钠盐、动物脂肪的摄入,忌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适当参与运动,并注意血压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休息;定期复诊,按医嘱服药;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篇(1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11.26%[1]。高血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控制比较困难,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2]。高血压是多基因,多环境因素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利的物理及社会环境相关[3]。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仅靠药物和高精的治疗技术是不能解决的,只有通过健康教育转变人们的观念,鼓励患者参与健康维护,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得以控制和解决。

1 高血压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

1.1缺乏高血压病的有关知识

(1)不了解,不认识与高血压病有关的因素:多数居民和高血压患者缺乏对该病某些危险因素的认识[4]。

(2)不了解高血压病的早期症状:不认识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

(3)不重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对医疗保健知识信息不愿接受,对健康教育不重视,不愿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1.2不良的生活习惯

(1)饮食过咸(钠盐摄入过多)。

(2)很多患者长期大量饮用烈性酒,有吸烟嗜好等。

(3)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长期从事精神高度紧张的职业。

1.3遗传因素:

双亲均有高血压的正常血压的子女,以后发生高血压的比例增高,但很少有此类子女进行体检或采取干预措施,认为高血压属于遗传病,无法改变。

1.4治疗依从性差: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行为上与所治疗方案的一致程度,即遵医程度[5]。

(1)血压一旦恢复正常,症状缓解而自行停药。

(2)对高血压病要长期治疗认识不够,信心不足,间断或不坚持服药。

(3)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而自行减药或停药。

(4)未按要求监测血压。

2 健康教育的对象

2.1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在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测量的血压的平均值,达到国际最新统一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6]。

2.2具有高血压病易发因素或危险因素的人群 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酗酒;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等,双亲中有高血压病。

2.3家属及陪护人员 高血压患者一般年龄偏大,由于疾病的影响,常常不能自觉地坚持服药,不能有效地避免诱发因素。所以在健康教育时,请家属及其陪护人员共同参与,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7]。

2.4健康人群 在健康人群中宣传高血压预防与保健知识,有助于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8]。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心胸开朗,保持乐观、稳定、平和的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习惯、性格特点、经济状况、环境因素等,教会患者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2定食定量,少吃多餐,饮食宜低脂、低胆固醇,限制总热量,限制食盐,每日在6g以下[9]。肥胖者要限制进食量,适当增加活动量以减轻体重。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杂粮,多吃降压降脂食物,如芹菜,山楂,香菇等,不抽烟,少饮酒,晚饭后不宜饮浓茶和咖啡。

3.3生活要有规律,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保持充足睡眠,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可根据患者的年龄、躯体状态等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3.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下蹲和立起时忽过猛过快,最好用坐式马桶。

3.5避免受寒,避免长时间选热水浴,防止因血管扩张而使血压突然下降而发生意外。

3.6对高血压进行正规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还能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10]。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注意观察降压的各种副作用,当血压降低后不可马上停药,应减到维持量(最小有效量),并坚持长期服用。利尿剂应在早、中午服用,以免夜尿而影响睡眠。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从坐位起立或从平卧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以避免改变引起血压突然降低导致晕厥等意外发生。

3.7嘱咐病人定时测量血压,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测量血压时,血压计应放于心脏水平位,并做到定血压计、定、定部位、定时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随时修订治疗方案。

3.8在我国高血压的治疗目前仍以口服药物为主,大部分病人需长期或终生服药,在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与病人要充分认识到治病的长期性,在心理上要具备一定承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病人对病情的诊断、治疗有大致的了解,通过基础知识的教育,使病人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4 健康教育的方法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可以口语化教育和书面化教育。口语化教育,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由专业人员进行知识传授,系统地将有关健康信息进行传递,使得健康教育对象对一般健康知识或有关疾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有一基本了解,也可通过讨论形式进行有关健康信息的沟通。书面化教育可通过板块或宣传栏将较多的健康教育信息浓缩成精炼的科普短文和图片的一种健康知识教育形式。鼓励患者与其他同种患者交流经验,对卧床患者以电话咨询,家庭随访为主。

5 小结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最经济、最有效得方法。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有计划、连续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充分调动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血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延缓或减少了并发症反应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要做好健康教育,作为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正确掌握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科学地运用健康宣教,才能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11]。

为此,需要广泛开展有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保健知识,使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法,及早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吴锡桂,对我国高血压防治建议,高血压杂志 1997,5(2):79

[2] Zeng Wen,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Journal of Nurses Training 1999,14(12):9

[3] 陈灏珠,内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4

[4] 林中,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健康教育,中国全科医学,2003,6(10):851-852

[5] 周达生,姚华庭,医学系统工程与遵医行为研究,中国医改管理,1995,15(2):7

[6]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7] 郑鸿滨,薛梅玉,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福建医学杂志,2003,25(4):166

[8] 傅华,社区预防与保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