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目的就是,一般情况下,每节课的开始都要有一个导入的步骤。这一步骤通常采取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这是为了承上启下,以旧带新,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内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必定要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因为“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因为,对我们国家的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阻力就是遗忘。为了克服遗忘现象,就要设法使自己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得以重复和运用,只有通过有规律的复习和巩固,才能加深记忆。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加深理解。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当旧知识和技能的巩固率达到80%以上时,才能保证顺利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此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及时地弥补教学中疏漏的地方,进一步完善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进入新的教学内容。当然,这一步骤所用的时间也不必过长,否则会影响下一个教学步骤。
导入的方法: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灵活的。这取决于选择的内容、复习的目的及学生掌握的程度。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连锁句型操练。
教师首先向一个学生问一个问题,这个学生先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再向第二个学生问一个类似的问题。第二个学生先回答问题,然后再向第三个学生问一个类似的问题,以此类推,学生有问有答,形成一个问答链,例如:
教师:What are you doing?
学生:I am writng.What are you doing?
学生:I am drinking.what...,..
这种方法可以创造师生互动和学生问互动的学习环境,非常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练习时可以使用同一个问题,也可以提问不同的问题。否则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
2.听写(Dictation)。
听写是一种简便而又广泛的教学方式,可用来复习字母、单词、句子、短文等。这是一种集听和写两种技能合二为一的语言训练形式。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注意听写时语速不能太慢,要用正常的语速来读,按意群来停顿。一般情况下,只读三遍,第一遍要求学生只听不写,第二遍边听边写,第三遍边听边检查。否则,虽然学生能将句子或短文正确地写出来,但最终不利于培养学生听和写的能力。
3.找出特例。
这是一种适合用于语音和词汇的练习方式。
在小学阶段,语音与词汇占有很大的比例,用这种方法可以进行比较全面的练习。教师可以来用笔头和口头的形式给出一组单词,在这一组词中,有一个词的发音或拼写或词义不同于其他的词,要求学生找出这一个不同的单词。例如:many man can bag (第一个词的发音不同于其他单词)
cheese eggs oranges bread soap meat (第五个词的词义同其他单词不属于一类)
二、英文课文内容的介绍方法(Presentation)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介绍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指教师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向学生展示或解释新的语言内容和项目。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认识新的语言项目的运用、发音、形式和意义。对学生来说,主要是感知这种语言现象,以下将介绍几种课堂教学的方法:
1.使用母语辅助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直接理解英语和运用英语。但是,教师使用的英语不能超过学生的语言水平,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教师使用的语言太难,学生听不懂,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所以在教一些抽象名词和不易用实物、图片和动作解释的语言现象时,最好使用汉语。汉语解释快捷、简单、省事。当然,不能过多地使用汉语。英语和汉语的使用原则是:可能的情况下,使用英语;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汉语。
2.利用实物进行形象化介绍。
使用实物进行介绍既方便易行,又直观形象,它能够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复杂的语言简单化。尤其对小学生来说,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十分有利于学生接受。实物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学生的学习用具――书本、纸张、钢笔、作业本、书包等,教室内的设备――黑板、桌子、椅子、门、窗户等。另外,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教室外搜集和购买一些实物,如:水果、食品、用具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29-01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人均文本阅读量比较少,能够坚持每天阅读的学生在所有学生中所占的比率不大。小学生中普遍存在文本阅读量不足、阅读兴趣不高的不良现象,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当今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信息化模式,文本阅读是我们尤其是小学生们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我国小学生文本阅读量明显不足,要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就要迅速改变这种不良现状。
1.导致目前小学生文本阅读不良现状的原因
导致小学生严重不足的文本阅读量的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多数小学图书馆硬件条件不过关。大部分小学图书馆没有丰富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甚至部分小学没有建立图书馆或者阅览室,无法给小学生提供便利的读书环境或借书条件及资源。部分校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单一、图书数量严重不足,校方也不够重视图书馆的管理,不能及时更新图书馆馆藏书籍。这是小学生文本阅读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大部分城市并没有充分利用城市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型图书馆提供借阅服务,但是小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来增大文本阅读量,文本阅读的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再次,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业,电视、网络媒体的超强趣味性和新颖性等特点也使小学生更加觉得文本阅读枯燥无味,这其中不乏家长的因素。电脑及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的文本阅读量,家长的"低头"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文本阅读。
2.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几个有效策略
2.1 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所以,想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理应营造一个和谐的阅读氛围,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只有学生喜欢老师,上课时才能有较高的积极性,才会重视文本阅读的学习。和谐的阅读氛围是提高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基础,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具备现代的教育理念, 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积极的阅读氛围,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兼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需求,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建立意境。 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应积极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使他们都能够在良好和谐的阅读氛围中培养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真诚善良地对待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备人文情怀,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改正,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2.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而且师生之间也没有交流,课堂教学氛围严肃,学生长期在此种环境中学习,其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就逐渐下降,进而导致阅读效率不高。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文本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更好地进行阅读提供有利的条件。比如说,教师在让学生阅读《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文本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一些雪地中的美景,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其能够融入到文本阅读中,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3 创设情境。教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应该根据文本内容来查找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等,然后将其制作成课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课件的方式将文本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促使学生可以有兴趣去进行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模拟文本中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融入到文本内容中,进而促使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比如说,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失物招领》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讲台作为失物招领的地点,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模拟失物招领的情形,此种教学方式是非常有趣的,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被调动起来,而且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其交际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另外,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可以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地了解,也可以从中增长见识,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2.4 示范朗读。小学生正处于需要表扬的阶段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一心理特性,每天选择一名阅读较好的学生来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这样既可以让领读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更加努力进行阅读,还可以让其它同学产生羡慕的情绪,在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他同学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也可以成为领读的人,这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不用教师督促就会认真的进行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领读方式将阅读的技巧教授给学生,比如说阅读的节奏以及动作等。当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棉鞋里的阳光》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自己领读一遍,让文中深刻的感情通过阅读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进而促使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阅读理解文本中想要表达的感情,在这之后,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进行观察,从中选择一名阅读最好的学生来示范朗读,当学生第二次听的时候可以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阅读,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进而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主要时期,若是学生在此阶段中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或者是树立错误的思想观念,在以后的发展^程中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在这些习惯养成之后再进行改正也是比较困难。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应提高对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并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文本阅读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帮助儿童工作,通过内在动机(来自思想、观念)和限制性作用(来自环境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借以发展较大的智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占有重要地位,小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优劣往往不在于英语本身的难易,而绝大多数取决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协作能力,这一点是现代教育非常关注的。而词汇教学作为基础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更不能脱离游戏。那么,融游戏于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有哪些呢?
1.同一课时中多种游戏手段的交叉使用原则
词汇教学可以利用多种游戏方法,如歌曲、儿歌、游戏、手势动作等。比如,在教人体部位的单词时,可以利用手势动作,指令学生“Touch your nose/face/arm/mouth”等。有时可以请一位同学发出指令,其他同学做动作。或者进行比赛,做错动作的则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位选手,可给予奖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同一节课中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身体部位的词汇时,还可以使用自编儿歌:Body,body,touch your body;Hand,hand,touch your hand(finger/leg/foot/arm...),然后,再进行“Let’s draw”活动。最后进行“Let’s do and sing”活动,如:
Teacher:Follow me(the teacher acts out what he/she is saying simultaneously):Hands,hands,clap your hands.Foot,foot,stamp your foot.Wave,wave,wave your arm...
如果学生接受较好,教师还可加入诸如snap your fingers,touch your nose/ear/head...之类的短语,这样既复习了所学的内容又扩展了知识,一举两得。
2.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词汇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导致了我们的学生所达到的只能算是语言技能,而非智能。因此,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要从多元智能角度出发,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也就是说,在开发语言智能的同时,还要把其它方面的智能开发到一定程度,这样才不至于浪费学生固有的各种潜能以及开发这些潜能的每一个最佳时机,这才是从传统课堂教学向新型课堂教学转变的“切入点”,它不仅能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而且能使大脑各部分协同工作,提高学习效率,并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将这一理论运用于词汇的教学过程中,以便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例如,在教学“pink,orange,purple”等颜色词汇时,可以在教室里挂上五颜六色的气球。老师出示白色、红色水粉问:“What colors are they?”学生练习red,white;然后老师将两种水粉(红色少许)挤入玻璃杯中加水调和产生新色彩:粉红色,老师进而带读pink。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利用red,blue引入purple;利用red,yellow引入orange。这种教学适用于别开生面、创新的色彩教学课,教师在教学中改变常规的色彩教学方法,利用调色引入新课,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新奇的感受;教师超越语言教育,使英语目标设计跳出了本学科的狭隘范畴,使之与化学、美术、自然等进行综合与渗透,加强了学科的整合,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比如,在复习数字词汇时,可通过唱“Ten Idian Boys”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通过“What’s ten minus two?”来开发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等等。
3.利用彩色图片、实物或简笔画及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进行词汇教学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其认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采用图片或实物情景进行直观的教学,利用具体的实物,如教学用品、文具用品、玩具等创设实物情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仿说训练,不失为教学词汇的好方法,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利用彩色图片或实物进行单词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教学中尽量少出现中文,避免学生用母语作为中介语言来学习和理解英语。如,在教授(学习用品类词汇)ruler,eraser,crayon,pencil-case,sharpener等单词时,运用实物有助于学生直观地学会它们。在无法用图片或实物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简笔画来进行教学。简笔画既节约时间又直观,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现代教学,不能停留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虽然很多小学(尤其是乡村小学)没有语音室、计算机等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但可以利用录音机、电视机、VCD、幻灯片等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词汇)。
4.通过词汇联想不断归纳和复习词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策略,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使词汇学习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增加词汇输入。例如,在教sun这一单词时,联想到sunflower,sunlight,sunglasses,sunshine,sunset等相关词汇,这样做既可以扩大学生词汇量,又可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再比如,还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产生联想:our-hour,hat-what,pen-open等;分类联想记忆法:如,把pen,pencil,eraser,ruler等学习用品归为一类,进行集中复习记忆;或利用反义词联想:old―young,long―short,fast―slow等进行对立记忆。这样学生记得又快又牢,这些都是扩大学生词汇量的途径。教师不必苛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额外输入的词汇,但通过这种差异教学可以激发优等生多学,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谓一石两鸟。
总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应以游戏为主,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能。词汇教学要摒弃传统的单调的机械认读模式,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在词汇教学中也要掌握这一原则,使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识词能力,提高语言学习技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愿不愿意,我们已身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素养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决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经过三至五年级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为用服务,到了六年级,不仅是教师,就是学生自己也希望信息技术课能有一些新的尝试与突破,我校就把这一改变聚焦在综合性学习上。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学习,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又要考虑硬件环境的因素,如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学生在课外使用智能设备的情况等,然后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于是我们萌生了开发一门数字化课程的想法,来使综合学习更具针对性。
我们给这门课程取名为《K12的数字生活》。该课程以综合应用为主,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依托主题单元进行有指导的自主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步完成了电子教材的编写,也收集了不少学生的过程性成果——优秀作业。
1.PDD模式开发校本课程的尝试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一线老师,但一线老师课务繁重,除了国家课程规定的内容,可能还要教一些校本课,如社团、竞赛辅导等。如果没有课程意识,对所教内容不一定能形成规范的表达,如编写配套教材,形成教学资源库、学生作品库等。
一线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实践,我们就从实践入手,把原本看似琐碎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做得更有目的性、更有计划性,即站在课程的角度来思考与实践。为此,我们觉得最适合一线老师的课程开发模式是PDD模式:实践—审议—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创造课堂教学的实践,审议课堂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发展教师作为专家的专业能力”来建设课程。
实际操作时,每一课时、每一单元及每个学期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审议—开发的过程进行反思与重构,并形成规范的表达。首先,由备课组讨论单元主题、课时数、作业呈现方式、评价标准等。接着以执教老师为主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在平行班的教学中对每一课时的教学作随时的反思与调整;其次,备课组的成员在一起反思单元教学的效果,讨论需修改与调整的地方;最后,完成该单元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电子教材、教学方案、教学资源、学生作业。通过一年多的探索,《K12的数字生活》的开发顺利推进,也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依托校本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信息技术课上我们的做法是把每一个单元设计为一个主题活动,每单元3~4课时。设计时主要考虑三个因素:(1)能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2)按需适量增加一些新颖应用;(3)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上册第一单元是“国庆旅游方案制作”,共4课时,第1课时“电子地图及简单应用”,第2课时“认识Google地球”,第3~4课时“制作国庆旅游方案”。由于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进行第一二课时的探究性学习时都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旅游目的地由学生自己选,有些学生所做的方案就是国庆长假要真正实施的,所以每个学生都认真投入。要完成这样一份旅游方案,不仅要综合应用已学的知识,如Word图文排版、网上信息的搜索下载、电子地图的查询和获取,还要综合考虑交通、住宿、人员、时间、费用等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甚至还要争取旅游伙伴(或家人)的同意,让方案能够实施。
开放课堂创生课程内涵,使综合性学习更富创新性
英国社会创新之父Geoff Mulgan 说:“我们需要将下一代培养成数字技术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用户。他们应成为世界的塑造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新课程也大力提倡要“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就想让学生在六年级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来“做”点什么,并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上册第三单元“PPT微作品的创意设计”,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制作的主题。本单元以“放飞你的想象,表达你的感悟,凸显你的技术”作为开篇语,来营造一种开放宽松的氛围。该单元共4课时,第一课时讨论什么是微作品、如何突显创意,并归纳出微作品设计的几个要素:聚焦主题、简洁即美、字少且大、色彩点缀、构图新颖……第二课时学习 “如何寻找合适的PPT模板,如何简单编辑后为我所用”,第3~4课时“设计PPT创意作品”。该单元用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表达催生出丰富多彩的PPT微作品:“大人真奇怪”“一滴水的旅行”“小丑鱼历险记”“我想有一对翅膀”“我的明星梦”……虽然有些作品并不精美,技术上还有欠缺,但每个孩子都经过了苦苦的思索:我选什么主题?我找怎样的模板?版面怎样排才漂亮?用什么主色调?……
这样的课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新旧知识要贯通起来应用,并能灵活运用。这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但我认为挑战正是激发创新的动力。开放的课堂,常常带来惊喜,还有优秀的创意。实践证明,每个班总有优秀作品诞生,为了进一步激发创作灵感,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校园网的分享园中,供全体学生共享。这样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与创新力。如图1,是“大人真奇怪”作品中的一个画面,童言童趣,赏心又悦目。
图1
开放的主题,可以使学生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思维是主动的、活跃的,所以每个单元都会产生不少有创意的作品。再通过作品分享,再次得到启发,进一步促进思维火花的迸发。如PS创意海报设计的部分作品(图2)。
图2
云存储拓展课程功能,使综合性学习更具灵活性
课堂是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主阵地,没有特殊情况,所有的学习活动及作品制作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为了增加学习的灵活性,以及为学有余力或学有困难的学生拓展学习的时空,我们把“云存储”引入课堂。在百度上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公用网盘,所有六年级学生都可以访问。学生可以从网盘上下载学习内容、分享优秀作品、补交作业、临时存储素材文件等。
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那音乐是什么呢?我国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音乐是一种美的结晶,优秀的作品是伟大时代的脉搏和优美心灵的流露。音乐是一种精神力量,音乐的起伏、强弱、快慢,必然会引起人的生理刺激和心理反映。音乐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古希腊和中国古代哲学家们,一致强调音乐在管理国家组织社会生活、形成社会需求的道德精神、抒发内心情感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音乐同样肩负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一方面通过欣赏音乐的过程,提高人的审美意识,锻炼人的记忆力,洞察力理解力,启发和培养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音乐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通过人们的情感,改善和调节周围的人际关系,起到陶冶情操和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快乐。
柯达伊多次指出:“音乐是人的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生活因有了它变得更精彩,音乐与人类同在。
2.学好音乐的关键在于基本音乐能力的提高
音乐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它包括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的表现能力。在音乐的综合能力中还有另外两项非常重要,那就是作为基础能力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最高层次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分辨的能力,分析的能力,记忆的能力,鉴赏的能力。
铃木认为:“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才生下来的孩子依从大自然赋予的,要生存下去的生存机能,在所遇到的环境中适应着那种环境而获得各种各样的能力”。同样,音乐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得来的。也许并不一定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贝多芬或是莫扎特,但是一个从小就喜欢音乐的人,长大必然热爱生活、气质不俗。音乐的教育作用在于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具有基本的音乐素养。许多人听到不熟悉、自己不喜欢的音乐时,都会一味地摇头说:“不好听,听不懂。” 其实,音乐并不神秘,只是他们不具备音乐欣赏的能力,要想“听懂”音乐,必须有“欣赏音乐的耳朵”。否则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铃木说:“没有天生的音盲,音盲是由于千百次听音盲父母唱摇篮曲造成的。”他还说:“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而不是天赋或固有的,以后多练习就多出效果,它是人类的适应性在听力训练上的发展”。想要有“欣赏的耳朵”就必须从小培养听觉能力。音乐听觉是在听觉上要求出来的,而且开始愈早,将来的效果就愈好。
3.影响提高基本音乐能力的因素
1.教师由问题“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 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来导入本节课;
2.教师拿教具给学生作演示并得出结论:符合题意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3.告诉学生如何推导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推导过程;讲解定义、标准方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4.教师讲解课本上的例题,学生做练习。
反思这节课,明显存在这样几个缺点:①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教为主体,教师讲、学生练,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失去了自主性和主动性;②让学生死记数学公式,机械地模仿教科书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有的合作学习与情感交流,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性和发展性。姑且不谈这节课是如何令人感到拖沓冗长,就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而言,笔者认识到这节课很有可能是无效的。同时,在课堂提问中,笔者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练习,缺少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
二、对“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的改进
1.精心设置课前导入环节
笔者预想了两个方案:方案一,鉴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相关性质,因而可以采用直接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方法。方案二,从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入手,即归结为平面内动点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之比问题(比值的范围不同,所得到的曲线就不同。当比值在0到1之间,动点的轨迹是椭圆;比值大于1,动点轨迹是双曲线)。这时可以提出问题:这些比值的范围还应有哪些?即它们的补集是什么?从而得出研究对象:比值等于1时动点的轨迹问题。这样就将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很自然地引出来了: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和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经过对这两种方案的研究比较,笔者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来导入新课。因为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向学生灌输类比的数学思想的同时,也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并且,在得出抛物线的定义后,也可以让同学对生活中的抛物线图形进行深入思考,阐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亦可解释生活的理念。
导入后,在有趣的教具的辅助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数学知识的发生及形成更为自然,更能贴近学生的认知特征。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对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笔者采取先由教师点拨(设点F到直线l的距离为p[p>0]),再由学生自己合理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整理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方法。由于学生建系方法不同(或将定直线当做y轴,或将定点当原点,亦或按照标准方程的建系方法,甚或将定点和定直线斜放于坐标系内),得到的方程式必然不同。教师要在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与学生一起选出最佳建系方法。这样做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自己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不是由老师直接给出答案,更杜绝了让学生死记公式、机械模仿的授课现象。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掌握了椭圆、双曲线的相关知识,可以根据椭圆、双曲线因焦点位置的不同而得出两种标准方程),让他们对椭圆、双曲线和类比抛物线进行对比,得出抛物线因焦点位置的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标准方程的结论,即加入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其他三种表达形式。
除了使用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以外,笔者还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1.平面上一动点M到点F(1,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x=-1的距离相等,求M点的轨迹方程。
2.平面上一动点M到点F(1,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2的距离小1,求M点的轨迹方程。
3.平面上一动点M到点F(1,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x-1=0的距离相等,求M点的轨迹方程。
让学生通过对这三道题的探究,明白抛物线的定义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定点不在定直线上。
经过这样一番精心准备,实际的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们的表现相当积极,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3.教学别注意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关照
在完成如何建系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关照。为了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充分学习,笔者特意在小组活动后找了不同小组中的成绩中游或者中游偏下的学生到黑板前面为全班同学作讲解。
同学甲是以直线l为y轴,以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的方程为y2=2px-p2(p>0);同学乙是以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为x轴,x轴与l相交于点K,以线段KF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的方程为y2=2px(p>0);同学丙是以点F为坐标原点,以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为x轴建系,得到的方程为y2=2px+p2(p>0)。
接着同学们开始点评,有的认为乙的方法好,因为乙最后得到的方程式简单;有的则评价乙没有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进行讲解,即只知道告诉大家如何做,而没有分析为什么这样做,对此,乙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后,知道不同的建系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方程,所以我们在小组内又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使用了以直线l为y轴、以KF的中垂线为y轴、以点F为坐标原点(x轴都相同)三种方法来建系,最后经过比较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原来如此!想不到他们的小组竟然想出了这种合作方式,这种创新的意识不正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急需的吗?
三、对教学过程的再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①在这堂课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基础知识,而且还体验了知识的推导过程,尝试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②让学生到讲台上针对某些内容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并且使之在参与授课的体验中,进一步深入思考应该如何听课,即不能只为听答案而听课,而应该深究答案的渊源,应该学会分析问题。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锻炼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学会了承认他人的优点、容忍他人的缺点,虚心学习、听取意见。
一、在小学语文综合课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在小学语文综合课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与时俱进、适时教育、适人教育而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思想与思维、时代个性、健全人格、优秀素养人才而迫切需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益于学生学习、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一)新课程的呼唤。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重要地位是:“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以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知”“能”并举,具有美好之情愫、良好之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时代的必然,新课程的呼唤。
(二)语文教育的渴求。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特点有三: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美学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暗示和熏陶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建构主义理论),故教学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反应与独特体验,倡导自主探究学习。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母语有一定的基础,有语境,有资源。所以语文实践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要着眼于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是汉语言文字具有特殊性,汉字组词率高、情感色彩丰富,汉语语言简洁、语法灵活、富有韵律,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教学应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条件、学习情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时代的呼吁。
现代学生观——学习的主体、各有个性的人、处在发展中的人,现代人才观——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终身学习,现代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师生应在目标一致的学习过程中和谐共振,共同发展。因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现代教育之需。
二、小学语文综合课中自主学习的要素
(一)学习的含义。
“学习”一词是广义的,包括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学交往、学发展、学创造等,既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上自我提高,又引导学生在思想品德上“自我完善”;既引导学生自己去求知,又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引导学习方法,又培养自学态度、习惯和能力;既立足于当前的学习,又着眼于终身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自主学习内涵的定位。
1.确立学生自我的意识。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尊重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等方式,明确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2.确立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通过相应的方式启发他们,必须自己努力学习,这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
3.确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意识。如果学习不好,老师要担当一定的责任,但主要不是老师的问题,学生自己要努力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4.确立学生自己主动与同学协调发展的意识。告诉同学们,学习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应该在和同学们的共同学习之中得到进步。
(三)自主学习的基本规律。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般教师不研究学习理论,不理解学习规律;不注重学习方法,不激发学生的内在意识;也不注意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教学态度与行为都偏向于保守;未将教学真正结合起来,达到相长的效果。
解决的方法有以下几方面:1.基于广义与狭义之间的自主能力的培养: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学习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如果老师指导过多,效果也不好,最好的状态是老师的指导精要到位;2.兼顾整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应该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只能一步步来、慢慢摸索;3.自主并非放任、自主亦非严管。自主的本意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与能力,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要注意教给他们方法,启发他们自己想方法解决问题;4.自主要注意取精用宏,宽取窄用。宁愿多些能力,少些应试。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出来了,考试是不用担心的。
三、小学语文综合课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通过活动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途径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选择、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综合性学习一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再在班上交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从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选择到活动成果的展示,都应由学生自主确定。
在保证自主性的前提下,教师要发挥引导、监督作用。小学生毕竟年龄较小,要避免放任自流。特别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适合开展哪些活动,不适合开展哪些活动,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建议。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活动策划和实施的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一、成本會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难点
(一)成本會计课程特点
成本會计课程计算方法多,公式多,计算量大。例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共计有七种方法,如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方法,每种方法教材都总结了一系列公式,死记硬背只能使学生痛苦不堪,而且公式记住了还不一定會做题;其次,成本核算的程序复杂,图表多。例如采用分步法核算连续型复杂生产企业的完工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中可以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还可以采用分项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但是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虽然计算出了最终完工产品的成本,但完工产品成本中的各成本项目金额不清楚,不利于成本分析,所以有必要逆工序进行成本还原,目的是为了明确完工产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的金额及构成比例。wwW.133229.CoM而成本还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计算过程,成本还原时,数据的汇总和分配过程中會产生许多成本计算表,而且表与表之间有数字的引用关系,彼此联系,整个计算过程复杂,一不小心就會出错。
(二)成本會计课程教学难点
首先,从知识掌握角度看,学生对成本核算过程各章节内容和单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但相似知识点容易混淆,不會把各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系统,“猴子掰包谷”现象严重;其次,从知识应用角度看,学生难以将成本會计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不知道如何组织成本會计工作、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日益激烈、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的文化层次和学生自身素质偏低是客观事实,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属于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出正常水平,但大部分学生都属于低分层次,甚至是迫于父母所逼来学校上学的。
其次,相当一部分同学有强烈的自卑感。民办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这些大学生在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认为自己是被高考所淘汰的,是高校录取中的最后一批,他们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实力,总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最后,还有部分同学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懈,作风疲沓。这些同学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會合理安排时间,不懂得珍惜时间,“混文凭”的思想严重,甚至有个别同学自甘“堕落”,逃课、旷课等行为屡次发生。
三、成本會计教学方法探析
针对上述成本會计课程的特点以及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成本會计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除了与其他會计学专业课程有相同之处以外,还应有其特殊性: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做到授课方式灵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其次,在传授专业
转贴于
知识的同时,要求授课教师不忘“德育”教育,采用点滴“渗透”“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尽量不要采用训诫的方式,而是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授课老师的关切,理解体會授课老师的良苦用心。
(一)实践教学
通过走访生产企业的方式,组织学生亲自到面粉厂、造纸厂、汽车厂、机床厂等生产场所参观,使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知道产品是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的,让学生充分了解教材中讲授的现代工业产品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两大类型。不具备条件的,教师要准备有关影像或图片资料,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讲解,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所了解。采用实践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比教师单纯的课堂说教讲解效用要大很多。
(二)引导跟踪式教学
传统的成本會计课堂教学,教师整堂课都在口干舌燥地为学生讲解教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使学生容易厌烦,而且前讲后忘,拿到题仍然不會做,教师讲解的效果大打折扣;也有教师采用多媒体方式,虽然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数据间的勾稽关系、来龙去脉,但由于屏幕显示速度过快,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对于数据计算方法学生仍是一脸茫然,对于课堂练习和作业学生仍然感到困难重重。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自尝一尝。为了破解教师难讲学生难学、教师前讲学生后忘的矛盾,笔者采用了引导跟踪式教学方法。采用此种方法,教师事前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备课时每堂课要精心准备2—4道课堂练习,并为学生设计好成本计算表格,清空表格中的数据,将其电子化,让学生打印或复印,整个一学期完毕,每个学生打印或复印的成本在两元钱左右。然后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个简易的计算器,团购价格大致在1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花在本门课程的成本大致在12元左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价格对于民办高职学生而言一般还是能接受的。准备工作就绪以后,教师每堂课只进行10~20分钟必要的计算方法讲授,其余时间全部给了学生,让其完成事先布置好的课堂练习。对于空白的表格,教师引导学生一行一行填写数据或者一列一列填写数据,在遇到难点时,教师及时点拨,整个表格完成后,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总结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出现的失误。课堂练习刚开始,第一道题、第二道题可能會稍慢一些,第三道题、第四道题学生得“道”以后,计算速度大为加快。采用此种方法,教师讲授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腾出时间在教室进行巡回检查,甚至利用间隙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了解学生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课堂练习的“量”进行灵活处理,掌控授课节奏。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整个教室只听见“沙沙”的计算器按键声,犹如春蚕吃桑叶,给原本枯燥的课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音乐,让师生都体會到一种和谐的美感。有学生感言,通过练习才真正学到了“东西”。
转贴于
(三)类“诊所式”教学
诊所式教学是把医学院临床诊断模式引入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中,是上个世纪60年端于美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诊所式教学法是把课堂看作“诊所”、把教师与学生关系视为“医师”与“患者”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如下特点:首先,可以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自愿学习;其次,可以变教师权威性、单向性演讲为师生平等、双向交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最后,可以变“满堂灌”为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使学生有效学习。诊所式教学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教师也提高了教学技能,符合孔子主张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也使教育达到了以人为本的境界。笔者在这里把诊所式教学稍加改造,所以称为类“诊所式”教学,可以达到同样甚至更高的教学效果。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患者”,类“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医生”,让学生为教材“看病”。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材中往往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差错,成本會计教材也不例外。在采用引导跟踪式教学法完成课堂练习后,笔者按照学生座次分组训练,让他们进行教材例题的讲解,要求讲清表格中数据的来源和引用关系,学生这时充当起“医生”,用刚刚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发现了教材中的一些错误数据或不妥当之处。有时笔者讲解过程中也“故意”出错,让学生去“诊断”,并给出正确的“处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帮助一些本来很自卑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类教学
成本會计这门课程计算公式特别多,如果逐一记忆,学生的负担非常重。因此可以将性质类似的计算公式合并归为一个类别进行记忆和使用。例如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工资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等等。每一种费用的分配教材都总结了一大堆文字公式,学生根本记不下来。但通过观察,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可以归属一类,即分配规律可以概括为找准受益对象、选好分配标准、将费用带回“家”。计算公式如下:
费用分配率=待分费用总额/σ分配标准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即受益量)*费用分配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2)0l-0084-04
成本會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主要核算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耗费。现代成本會计拓宽了传统成本會计的内涵和外延,成本會计的对象不仅包括产品生产成本、期间费用,还包括标准成本、责任成本等专项成本;成本會计的职能也有所扩大,由传统的核算职能向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转变。有著名学者指出,一个好的成本管理者,胜过一打经济学家。现代社會对成本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在校学生而言,由于缺乏企业实践,对工厂管理组织机构、生产组织形式等实践知识知之甚少,这些对于成本會计教师有效实施教学方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成本會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难点
(一)成本會计课程特点
成本會计课程计算方法多,公式多,计算量大。例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共计有七种方法,如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方法,每种方法教材都总结了一系列公式,死记硬背只能使学生痛苦不堪,而且公式记住了还不一定會做题;其次,成本核算的程序复杂,图表多。例如采用分步法核算连续型复杂生产企业的完工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中可以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还可以采用分项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但是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虽然计算出了最终完工产品的成本,但完工产品成本中的各成本项目金额不清楚,不利于成本分析,所以有必要逆工序进行成本还原,目的是为了明确完工产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的金额及构成比例。而成本还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计算过程,成本还原时,数据的汇总和分配过程中會产生许多成本计算表,而且表与表之间有数字的引用关系,彼此联系,整个计算过程复杂,一不小心就會出错。
(二)成本會计课程教学难点
首先,从知识掌握角度看,学生对成本核算过程各章节内容和单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但相似知识点容易混淆,不會把各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系统,“猴子掰包谷”现象严重;其次,从知识应用角度看,学生难以将成本會计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不知道如何组织成本會计工作、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日益激烈、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的文化层次和学生自身素质偏低是客观事实,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属于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出正常水平,但大部分学生都属于低分层次,甚至是迫于父母所逼来学校上学的。
其次,相当一部分同学有强烈的自卑感。民办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这些大学生在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认为自己是被高考所淘汰的,是高校录取中的最后一批,他们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实力,总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最后,还有部分同学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懈,作风疲沓。这些同学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會合理安排时间,不懂得珍惜时间,“混文凭”的思想严重,甚至有个别同学自甘“堕落”,逃课、旷课等行为屡次发生。
三、成本會计教学方法探析
针对上述成本會计课程的特点以及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成本會计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除了与其他會计学专业课程有相同之处以外,还应有其特殊性: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做到授课方式灵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其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求授课教师不忘“德育”教育,采用点滴“渗透”“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尽量不要采用训诫的方式,而是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授课老师的关切,理解体會授课老师的良苦用心。
(一)实践教学
通过走访生产企业的方式,组织学生亲自到面粉厂、造纸厂、汽车厂、机床厂等生产场所参观,使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知道产品是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的,让学生充分了解教材中讲授的现代工业产品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两大类型。不具备条件的,教师要准备有关影像或图片资料,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讲解,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所了解。采用实践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比教师单纯的课堂说教讲解效用要大很多。
(二)引导跟踪式教学
传统的成本會计课堂教学,教师整堂课都在口干舌燥地为学生讲解教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使学生容易厌烦,而且前讲后忘,拿到题仍然不會做,教师讲解的效果大打折扣;也有教师采用多媒体方式,虽然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数据间的勾稽关系、来龙去脉,但由于屏幕显示速度过快,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对于数据计算方法学生仍是一脸茫然,对于课堂练习和作业学生仍然感到困难重重。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自尝一尝。为了破解教师难讲学生难学、教师前讲学生后忘的矛盾,笔者采用了引导跟踪式教学方法。采用此种方法,教师事前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备课时每堂课要精心准备2—4道课堂练习,并为学生设计好成本计算表格,清空表格中的数据,将其电子化,让学生打印或复印,整个一学期完毕,每个学生打印或复印的成本在两元钱左右。然后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个简易的计算器,团购价格大致在1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花在本门课程的成本大致在12元左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价格对于民办高职学生而言一般还是能接受的。准备工作就绪以后,教师每堂课只进行10~20分钟必要的计算方法讲授,其余时间全部给了学生,让其完成事先布置好的课堂练习。对于空白的表格,教师引导学生一行一行填写数据或者一列一列填写数据,在遇到难点时,教师及时点拨,整个表格完成后,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总结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出现的失误。课堂练习刚开始,第一道题、第二道题可能會稍慢一些,第三道题、第四道题学生得“道”以后,计算速度大为加快。采用此种方法,教师讲授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腾出时间在教室进行巡回检查,甚至利用间隙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了解学生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课堂练习的“量”进行灵活处理,掌控授课节奏。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整个教室只听见“沙沙”的计算器按键声,犹如春蚕吃桑叶,给原本枯燥的课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音乐,让师生都体會到一种和谐的美感。有学生感言,通过练习才真正学到了“东西”。
(三)类“诊所式”教学
诊所式教学是把医学院临床诊断模式引入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中,是上个世纪60年端于美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诊所式教学法是把课堂看作“诊所”、把教师与学生关系视为“医师”与“患者”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如下特点:首先,可以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自愿学习;其次,可以变教师权威性、单向性演讲为师生平等、双向交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最后,可以变“满堂灌”为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使学生有效学习。诊所式教学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教师也提高了教学技能,符合孔子主张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也使教育达到了以人为本的境界。笔者在这里把诊所式教学稍加改造,所以称为类“诊所式”教学,可以达到同样甚至更高的教学效果。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患者”,类“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医生”,让学生为教材“看病”。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材中往往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差错,成本會计教材也不例外。在采用引导跟踪式教学法完成课堂练习后,笔者按照学生座次分组训练,让他们进行教材例题的讲解,要求讲清表格中数据的来源和引用关系,学生这时充当起“医生”,用刚刚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发现了教材中的一些错误数据或不妥当之处。有时笔者讲解过程中也“故意”出错,让学生去“诊断”,并给出正确的“处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帮助一些本来很自卑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类教学
成本會计这门课程计算公式特别多,如果逐一记忆,学生的负担非常重。因此可以将性质类似的计算公式合并归为一个类别进行记忆和使用。例如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工资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等等。每一种费用的分配教材都总结了一大堆文字公式,学生根本记不下来。但通过观察,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可以归属一类,即分配规律可以概括为找准受益对象、选好分配标准、将费用带回“家”。计算公式如下:
费用分配率=待分费用总额/Σ分配标准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即受益量)*费用分配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VB程序设计是很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我们学校也不例外。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是民办公有本科院校,该学院的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科学生全部必修VB程序设计,并且要求学生通过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且与学位挂钩。本人所教授班级学生每年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均名列全院前茅,受到该院学生和教师的好评。今年在首次实行的由学生选择任课教师过程中,出现了“涨停版”状况,在短短的十分钟内,选我所授VB课程的学生人数爆满,导致后面很多想选修我的VB课程的学生没能选上,事后这些学生私下问我:“如果没选上我的VB课,能不能到我的课堂听课?”这件事情给我的触动很大,学生的认可是最高的奖励!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民办本科院校的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
1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学好知识的必要条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它不但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问,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铭记在学生的心目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所以教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在某种程度甚至比他的知识水平还重要。这是我的个人看法。要想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好人:一个有爱心、肯奉献、有责任感和心胸宽阔的人。具备以上特点,再加上渊博的知识,则具备了教师的人格魅力。现在的大多数学生虽然都是独生子、娇生惯养、相对比较自私,但他们很聪明,很活跃,很有正义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很强。他们当中绝大部分都是积极向上的,有进取心,想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给家长、朋友、老师以及社会一个完美的答卷。只是自制、自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老师的监督和帮助。这个时候因为离父母较远,每天接触的长辈除了老师还是老师,老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有很多学生愿意找他们喜欢的老师交流,甚至做知心朋友。学生喜欢的老师一定是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一点确定无疑。那么,一旦学生喜欢上这个老师,他们就愿意接受这个老师给他们传授的知识,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现在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和多年以前不同,甚至有很大变化:当学生需要老师做长辈的时候,老师就好像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当学生需要老师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放下老师的架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甚至可以争论的面红耳赤。当学生需要老师做他们的严师,督促他们学习和上进的时候,老师就是一个有威严、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一名会生存、会做人、会获取新知识的人,这也正是当今高等院校培养本科生的目标。
2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是: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也就是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不能有其他事情可做,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所谓的“一俊遮百丑”,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和教育,虽然政府也正在努力改变现状,但因为社会竞争激烈以及人口众多,一时还难以改变。正因为如此,家长也是为了孩子今后的生存考虑,不得不督促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其他方面的教育等上了大学再说。这就给高等院校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是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其次是学生认为在大学里不用刻苦学习。因为在中学阶段学习很辛苦(这是不争的事实),学校为了升学率,学生为了考大学,甚至有中学教师给学生一种误解:上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导致学生上大学后不爱学习,认为没必要再学习了,因为学习毕竟是一件很苦的脑力劳动。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我们的高校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也就是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结合实际状况,首先一个有价值的人一定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不管是民营企业家,还是公司里的老板、董事长或者CEO,其次,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也就谈不上更强的能力,这是一般的道理。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有价值、有作为的人,如果没有知识的的储备,没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那他就很难达到目的。最后,学习无止境,学习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学做人、学做事,学习别人的好经验,等等,就像北京大学学生侯东说的:“学习不单纯是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合理调配资源,善于处理一些环境影响并最终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标”。
3采用适合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1) 消除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畏难情绪,给足学生一定能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VB程序设计是一门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概念,也就是学过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但计算机语言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不一样,而且差别很大,基本操作是固定的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熟练掌握,而且效果显著。而计算机语言要通过思考、推理和判断才能给出正确的算法,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并用程序设计语言把它正确地表达出来。难度要比操作大得多。很多学生在学习VB程序设计时,最难的就是入门这一关,特别是民办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不习惯采用计算机解题方法,甚至觉得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太难学了,简直像天书。他们更习惯于日常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首先要打消学生对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畏难情绪,给他们信心和希望,告诉他们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难学,任何事情都是一样,只要努力认真用心去做了,都能做好,包括老师本身,也不是天生就会程序设计语言的,也是一点一滴学出来的。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想把一瓶酱油(简称a)和一瓶醋(简称b)交换一下,交换后,原来装酱油的瓶子,现在装醋;原来装醋的瓶子,现在装酱油,问:我们应该怎么操做才能实现呢?学生会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很快就给出答案:先拿来一个空瓶子(简称c),再把a瓶子里的酱油倒入空瓶,然后把b瓶中的醋倒入原来装酱油的a瓶中,最后把倒入空瓶中的酱油倒入原来装醋的b瓶中,就完成了酱油瓶和醋瓶互换的任务。这个问题不就是程序设计中的两个变量交换值的道理吗!一个变量a=1(酱油),另一个变量b=2(醋),现在要把a和b的值进行交换,(相当于把酱油和醋互换)则需要引用第三个变量c(相当于空瓶),先用c保留变量a的值(把酱油倒入空瓶),即c=a,再把变量b的值给a(把醋倒入酱油瓶),即a=b,最后把c的值给b(把空瓶中的酱油倒入醋瓶中),即b=c,则完成了a,b两个变量值的交换。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有很多内容是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相似的,很好理解和掌握,相信同学没有学不会的内容。
(2)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程序设计大门
在介绍VB内容的时候,教师不一定完全按照指定教材内容组织的顺序给学生讲解,因为教材本身就是一种参考书,教师可以根据大纲要求,把教材内容经过仔细研究、斟酌、提炼、总结和归纳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知识内容,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展现给学生。如VB控件部分的内容不必在开始时全部讲解,结合实际情况,用到哪些控件再详细的介绍那些控件。首先把窗体、文本框、命令按钮和标签控件介绍给同学就足够使用了,因为窗体是VB程序设计的基石和容器,所有VB的其他控件都放在窗体中;文本框可以用来作为输入和输出界面;命令按钮用来激活代码的运行;标签用来注释。至于其他控件,如图片框、列表框等等可以在后面介绍到数组的时候,作为数组输出界面时再陆续介绍。总之,介绍的内容以实际应用为主,有应用的需求就介绍,理论联系实际,效果会更佳。
在介绍VB的语句语法时,不要急于求成,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再介绍相关的语法规则和语句内容,以问题驱动内容的进展。如设计一个加法计算器,用来求出n个数的和。如果n的值较小,如n=2可以直接把两个数相加,但如果n=20或n=50的时候,如何实现这些数相加呢?方法很多,但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循环语句来实现,引出循环的概念、语句和语法规则。
对同学们容易出现的一般性错误,尽量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明语句的含义。因为学生出错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语句的含义。例如,开始使用VB赋值语句的时候,很多同学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把赋值和被赋值对象写错位置。如把x的值赋给y,写成x=y,其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把赋值号“=”理解成数学里面的等号“=”了;同样的错误还有,把文本框1中的内容赋给变量a,表达成text1=a。针对这种错误,我们就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借钱”这件事情来举例说明,如名字为x的人向某人y借了500元钱,前提是y一定有500元钱(y=500),我们可以用式子x
在讲解程序设计算法的时候,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和判断,最后推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先用自然语言分析和阐述正确的算法,然后再用VB语句描述出来,要把分析和表达的全部过程展现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分析和判断,最后再把初步写出的VB程序放在VB环境中调试和运行,验证算法是否正确。特别强调的是,有时需要故意设一些陷阱,让学生跳进去,也就是程序不要一气呵成,正确无误。故意留出一些关键性的,容易犯的错误,运行结果出来,发现错误时,学生会很惊讶,在分析的过程中,觉得应该不会出错,怎么最后结果不正确呢?这个时候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让学生思考几分钟,再慢慢引动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想出解决办法,最后教师再给出正确答案。
归根结底,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最好能够把如何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传授个学生,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小之以情,动之以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慢慢的学生也就走进了VB这个新知识的大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适时地出现一些幽默的句子或片断,也会让学生觉得VB程序设计的课堂不是那么枯燥乏味。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学习的热情也就随之而来,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4结束语
民办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是一项复杂和持久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今后我们还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机制。
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课程是基础,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主要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成本会计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了确保学校培养的学生达到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在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专业技能的培养,即要通过理论方面的教学,又要通过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一、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会计课程目标定位不够科学。从目前的成本会计教材上看,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模似案例太少,不利于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影响教学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对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等内容不够详细,也影响了对成本会计知识体系的学习和具体应用。虽然成本会计课程开设的时间比较长,但却没有一本较为实用的教材,因而给教学及学习带来了不少问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门课程把握不够准确,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
2、成本会计课程讲授的方法不太理想。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完成,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凭证、表格等单据来反映的,上课时没有实物单据,而教师又受课时、教具等限制,因而只有从书本上解释某些数据在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
3、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手段比较单一。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主要是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对书本知识的考试。考试题型由教师决定,试卷的形成主观性太强,起不到考试的客观检验效果。在这种考试方式下,要了解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只有通过练习等方式进行。而平时成本会计实践环节的评分也只有40%体现在学习成绩中,对总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和形式,没有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1、加强成本会计教师专业队伍素质的建设:第一、鼓励教师走上社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增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第二、积极开展教师互帮互学,组织教师听课,做到共同提高.第三、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除具有教师资格证外,还应考取会计师等职业资格,并到企业兼职,熟悉成本会计岗位,掌握成本会计实际操作流程。
2、加强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上,即要保持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演示操作方法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在接受知识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另外,要针对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的计算机教学,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还要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上互动式教学,要组织专人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步伐,争取成本会计网络教学课堂尽早实施。
3、加强成本会计教学考核的多元化方式。将学生的成本会计课程总成绩,分解为卷面成绩、课堂练习、课后实践和计算机操作实训成绩等多个部分。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练习和实训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测试可以是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学到了东西,在考核过程中用正式凭证,帐表进行操作,使学生有实际岗位的感觉,从而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缩短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突出高职院校对人才技能型的培养目标。
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差别,选择适合成本会计性质和特点的方法,不仅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还要包括那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学生讨论、课堂练习、学生自学、模拟实训,还包括计算机实训教学等。
2、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目的主要还是在于“学”,如何达到学好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上,要不断的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习中让学生亲临企业,了解企业产品成本的形成过成,让学生知道原材料是怎样一步步加工,最终形成产品的。对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生产组织方式及成本核算,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3、教学内容等也应相应改革。学生能力培养受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环节的制约。课堂考试只考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不能反映出来,光改革教学方法,技能的培养仍受其他因素制约,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教学内容等要与之同步配套改革,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整体效果。
总之,打破现有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以会计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符合高职院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岩,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科学经济市场,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