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国有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5 16:38: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国有经济和公有制经济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国有经济和公有制经济

篇(1)

关键词:国有资本 资本运营 混合所有制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086-02

1 混合所有制经济内涵

理论上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主要表现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混合所有制是指社会所有制结构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狭义的混合所有制是指不同所有制成分联合形成的企业所有制形态。作为微观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

2 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动国企的市场化进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增量培育“体制外因素”,形成倒逼机制。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国企由依赖政府向依靠市场转变;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市场结构的优化。

二是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大多经历了悠久的历史,除了自身优势之外也存在着多年沉淀的不足,这就需要政府和整个市场利用相应的策略对国有企业进行革新,推动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是有利于推动整个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市场是促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作用的助推器。国有企业只有将自身的经济发展和运营的现状融入市场环境,才能够形成科学、合理、高效地治理结构,增强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是有利于创造国有和民营共同发展的新机遇。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不同所有制间的深度融合、平等发展,也有利于释放国企改革红利。

3 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是管得多。各级政府管理几十家、几百家国有企业,政府管理成本较高,管理范围较大,政府较多地干预了企业的经营活动。

二是管得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实行“一管到底”的模式,频频出现政府管得地多、管不好的问题。

三是管不好。市场应当发挥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不能代替市场进行管理和决策。但目前,政府管理着大量的国有企业,一方面造成政府的运动员和裁判员职责混同,容易造成国有企业依靠垄断资源和权力畸形发展,阻碍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另一方面政府过多依靠行政命令管理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影响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四是管得深。原来各级政府既管国有企业资本投入,又管企业资产和经营决策,企业挣钱政府拿不到,企业赔钱靠政府救济,企业躺在政府身上成为“啃老族”,本应是有限责任公司,政府却承担无限责任,企业自身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和运营活力。

4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几点建议

以国际成熟经验为基础,现阶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实现政府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

4.1 明确决策主体,解决谁决定“混合”的问题

应创新出资人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三层资产管理体系,实现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从而解决混合所有制决策主体问题。政府层面,应监管少数几家至十几家的国资投资运营公司,成为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本进退的决策主体。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层面,代表政府行使其下属企业的国有资本进退的决策。政府向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及二级公司逐步移交权力,把经营权交给二级公司,把对二级公司的考核权和分配权交给投资运营公司,实现政企、政资真正分开。

4.2 明确混合主体,解决谁与谁“混合”的问题

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平等自由流动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前提。只有实现资本市场的平等自由流动,才能真正解决混合所有制应解决谁与谁“混”,是民资进国资还是国资进民资的问题。目前是希望通过“民资进国资”改善国企股权结构,倒逼国企改革,实现国企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国企活力。但长远看,国资也可以进民资,可以国资与民资共同出资金,进而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在资本市场的平等自由流动。另一方面,资本跟着市场走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本质特征。应形成较好地市场化运行机制,促进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在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市场中都应处于平等地位,不问民资国资,问的是谁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

4.3 明确混合方式,解决怎么“混合”的问题

国企混合所有制的主要方式:一是推动国企整体股改上市;二是推动未上市国企发展多元化股份公司;三是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通过国有资本流动实现混合所有制;四是对小型国企通过员工持股实现混合所有制;五是国企退出竞争性行业,通过民企参股投入实现混合所有制;六是推动公共产品价格逐步市场化,开放项目引入非公经济,实现混合所有制;七是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通过股权投入方式实现混合所有制;八是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产业投资公司,对新建项目实行股权多元化实现混合所有制。

4.4 明确混合程度,解决“混合”多少的问题

国企推进混合所有制民资占多大比例,“混”多少,一直是国企难以把握的问题。尤其是哪些行业哪类国企需要保留控股权,哪些可以废弃控股权,一直是国企探讨和争论的课题。而在具体的比例方面,各方也存在不同看法。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予以明确。应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混合”的程度及形式也应不尽相同。现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其一,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其二,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其三,涉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其四,国有资本不需要控制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采用国有参股形式或者全部退出。

4.5 明确综合配套改革政策,解决“混合”政策支撑问题

完善公司治理,完善资本市场、资金市场、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创造各经济主体之间公平竞争的条件和法律、社会环境等。一是清除市场准入的障碍。应逐步缩小战略性、垄断性行业的范围,明确民营经济非禁即入政策。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明确进一步放开民资进入中国电信市场,这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有利于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二是推动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只有先做到政企分开,才能实现政资分开,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有序推进。三是建立国有资本合法有序的流动体制。完善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保障。各类所有制形式资本在资本市场合法有序的流动,能有效减少行政干预、“拉郎配”等暗箱操作问题的发生。建立和完善规范有序的产权交易平台,国有资本营运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国有资本合法有序的流动,从而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深度融合。四是取消国有资本受让条件限制。五是加强国有股权流转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展混合所有制不能走国有资本“一卖了之”的老路。为警惕、防止出现国有资产流失,应强化资产评估、加强资产监管、规范产权流转和搞好产权登记。

参考文献

篇(2)

    1、职工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按上年度本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如企业月平均工资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按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如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

    2、企业连续亏损两年以上的,其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不得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其中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按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

    3、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按上年度企业符合有关规定实际发放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除以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的平均人数。

    4、企业发放的工资总额含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办法的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

    (1)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是指对职工已做工作按照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3)奖金:是指按月、季、年支付给职工个人的超额劳动报酬,但不含各项专项奖励金等;

    (4)津贴:是指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如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保健津贴,从事特殊劳动的高温、低温、矿山、井下津贴等;

    (5)补贴:是指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物价补贴。

    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津贴、补贴不包括防暑降温费、中餐、夜餐等伙食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电话费补贴、过节费及其它福利性津贴补贴。

    二、职工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不满六个月的按半年、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发。原固定职工第一次被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按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计发经济补偿。

    三、经济补偿金的来源

    1、企业自行解决。企业有净资产的,应鼓励职工购买企业股权以解决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企业净资产不足,但资产足以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的,或企业已资不抵债,但仍有资产的,都应积极变现资产,包括催讨各种应收的款项、有形资产变现,以及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转让。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土地出让资金,应首先用于安置职工。

    2、投资主体帮助解决。企业采取上述措施后,仍不能解决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的,向投资主体报告企业的资产现状、应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的主要情况、已采取的措施及要求帮助解决等问题。投资主体接到企业的报告后应深入调查了解,采取有关措施,帮助解决。

    3、政府帮助解决。投资主体采取有关措施后,仍没有能力帮助解决的,需由政府垫付资金或申请补助的,应视情况分别作出处理。需暂借国有企业改制和破产准备金(以下简称准备金)的,一律由投资主体提出申请,并办理借款,具体要求详见《厦门市国有企业改制与破 产准备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须申请从再就业资金补助的,由投资主体向劳动部门申请,抄送财政部门、国资部门。申请经市劳动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予以批复。计算标准应以不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其职工法定连续工龄,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企业职工分流方案根据有关程序通过后,企业、投资主体(主管部门)应支付的资金如数到位后,经审核批准的再就业资金再予以拨付。

    4、企业按规定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先由应付工资余额(按规定支付相关款项后的余额)、应付福利费用余额(按规定支付相关款项后的余额)中列支;不足部分,调整年初未分配利润,由此造成期初未分配利润的负数,报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依次以公益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等资金弥补。

    四、国有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男1953年底、女1958年底前出生的除可依法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以外的富余人员,经本人申请可根据其距离法定退休的年限,按当年度最低缴费标准,为其一次性缴清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与其解除劳动关系,不再支付经济补偿金。解除劳动关系后的富余人员可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如享受失业保险期满后仍未就业的,可按规定由最低生活保障接续。该富余人员重新就业后的企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资金,纳入其本人的补充养老保险。

    原进入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并办理“协保”手续的下岗职工,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也可参照以上办法执行。

    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9〕178号和〔2000〕77号文有关规定,国有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在当地上年企业职工年平均的3倍数额内,可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该标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按市地税部门有关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

    六、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1、1983年以后招收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因合同期满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按国务院的《 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办理。

    2、实行以承包经营或业务提成、分成等分配方式取得劳动报酬的职工,按同期本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其经济补偿金。如企业月平均工资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按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

    3、原固定工如在“三资企业”工作的,其第一次终止劳动合同或第一次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其经济补偿金按分段计算的办法。即在“三资企业”工作的年限按其终止或被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进入“三资企业”前的工作年限,按其进入“三资企业”时当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4、原集体固定工经同级劳动行政部门批准转制调入全民所有制企业为全民所有制合同制工人的,其第一次终止劳动合同或被解除劳动合同,按其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计发经济补偿金。

    5、原为本市城镇户口的临时工被企业招收为固定工的,其最后一次在本企业当临时工的连续工作时间可以与被录用为固定工以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并按此计发经济补偿金。

    6、列入国家计划内实施破产的企业按《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发〔1997〕10号)的有关规定办理;未列入国家计划内的及关闭企业按亏损企业的办法确定其经济补偿金。

    7、劳动工资关系仍保留在原派出单位的外派职工的经济补偿金由原派出单位按本办法规定支付。

    8、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其终止或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及医疗补助费按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有关规定执行。

    9、由本人申请停薪留职、“两不找”、长期病休和请长假的职工,其经济补偿金按我市当年度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发。

    10、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以上并与企业办理了内退手续的富余人员、因企业减员增效等原因而被停薪留职的职工及协议期满出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职工,其经济补偿金按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计发。

    11、进入市、区再就业中心期满出中心或者提前出中心的人员,仍按有关规定处理。这些人员不再参与原单位改制。

    12、属于干部身份的女职工,在企业改制中经本人申请可自愿选择按干部或工人身份进行分流。

    七、对符合下列条件的职工,企业应多支付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作为安置费:

    1、夫妻一方已经失业或下岗(下岗或失业人员须持失业保险机构的证明,夫妻双方同时下岗的须经劳动保障部门确认);

    2、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军烈属、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篇(3)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venous venous venous blood filtration(CVVH) combined with hemoperfusion(HP)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34 cases of AOPP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who were treated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17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17 cases).Based o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P combined with CVVH.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dosage of atropine,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coma to waking time,ChE activity recovery time and ICU stay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Respiratory failure; Continuous venous venous blood filtration; Blood perfu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Pingxiang People’s Hospital,Pingxiang 33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32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s)是我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农业杀虫剂[1],种类繁多,如敌敌畏、乐果、对硫磷等,药效高、易分解,而当这些农药短时大量进入人体后会造成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一系列伤害,即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2]。AOPP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具有病情重、进展迅速、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3]。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AOPP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但仍有10%左右的死亡率[4]。临床资料显示,AOPP发生后,约有8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衰竭,而呼吸功能衰竭是造成AOPP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致死率可达45%以上[5]。因此,积极治疗呼吸衰竭是提高AOPP抢救成功率的关键[6]。本研究将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用于AOPP合并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参考文献

[1]赵曙光,解新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48-1450.

[2] Zhang J W,Lv G Y.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easurement of serum xanthine oxidase and oxidation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10,38(2):458-465.

[3]范小勇.丁酰胆碱酯酶活性评估院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30):4028-4029.

[4]熊俊.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4,15(10):638-639.

[5]胡智,杜凯音,李勇,等.呼吸机辅助通气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23例[J].人民军医,2015,58(3):324.

[6]胡安.生命支持下改良洗胃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7):3622-3624.

[7]赵姣云.联合血液灌流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功能衰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2):75-77.

[8]樊考林,杨建东,曾卫华,等.白介素10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鼠脏器保护作用的研究[J].江西医药,2013,48(4):338-339.

[9]陶贤洲,王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 2014,35(9):1273-1275.

[10]胡兴洲,金辉纯,徐素萍,等.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 3(1):75-77.

[11]叶淳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功能衰竭的急诊抢救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581-582.

[12]关伟.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2例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3):500.

篇(4)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001-03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推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2011年3月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为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然而有人认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目的是让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让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其中,国有企业不应当参与市场竞争,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初衷。这也就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问题。

一、从国有经济的改革历程来分析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中国国有经济改革的历程来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2003年,这一期间是国有经济改革的各个基本构件先后起步阶段。其中1978—2000年作为国有经济微观基础的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承包经营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这期间虽然进行了国有经济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组,但并没有成为国有经济改革的重点,直到1999年才作为重点付诸实施。2003年,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下重新建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其成立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正式起步。

第二阶段是2003—2012年,国有经济整体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取得重大进展;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建立并趋向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并趋向健全,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确立。

大体上讲,国有经济的改革已经走完了以上两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2011年开始的国有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所谓攻坚有两层含义:一是整体的国有经济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即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四个方面的改革认为依然很艰巨;二是深化国有经济整体改革还面临顽强的阻力,随着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经济必将实现由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未来国有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总体性的特点。

在国有经济改革的各个阶段对于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有种观点认为国有经济应该只涉及那些非公有制经济力不能及的领域,其余的一律退出。这就给国有经济的定位产生很大的疑惑,也就是说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优先选择权,国民经济应当优先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只有在非公有制发展好了的情况下,或者是那些非公有制经济不愿做、不能做的领域,国有经济才能涉足,这样的话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必将荡然无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将面目全非。这样的说法没有处理好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关系,与我们党十五大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背道而驰。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应该限定在自然垄断行业和公益性事业,从竞争性行业中全身而退,让非公有制去经营。这种观点不能保证中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基础,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结构,只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篇(5)

第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它在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不同市场主体的良性竞争,能提高不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外资经济的存在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体制改革创新提供借鉴。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那种把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两者对立起来的看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发展就是充分调动和利用其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经济活力,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积极性,其作用表现为: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相对分散、规模小、易吸纳劳动力的特点,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三是非公有制经济有助于调动多种积极性。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特点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形式,所以能够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四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经营、管理人才。五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机制最接近于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在中体现得最充分,因而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据统计,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0%,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已超过60%,提供的税收占全部税收的73.1%,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大量创新型科技企业都是民营中小企业,涌现出华为、海尔等一批技术创新走在行业前列的民营企业,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各种所有制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增长是最快的,税收贡献超过50%。

二、应准确认识把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在联系

第一、在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无论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只要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多方面需要的都应该提倡鼓励。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只发展某一种所有制经济,排斥另一种所有制经济。既不能搞单一公有制,也不能否定公有制为主体,搞私有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第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生、出现从根本上讲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与生产力的充分发展高度适应。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建立公有制、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趋势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它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点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我们既然已经是社会主义,那就必须坚持公有制,决不能搞私有化。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在这方面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如果取消或动摇公有制主体地位、实行私有化,那就没有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没有了公有制这个根基,社会主义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十五大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1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为我们坚持、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和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指明了方向。尤其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探索和改革,都是以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任何否定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因此,在坚持公有制和公有制主体问题上我们必须做到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第三、必须充分估计和正确看待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地位。应该指出的是,从本质讲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经济,在现阶段我们之所以还需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因为我国生产力落后,还需要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还需要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的积极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最终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的。我们今天利用私有制,发展生产力,是为最终消灭私有制创造物质条件。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三、当前应如何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两重性,做到支持和引导相统一。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和引导问题上,现在有一种倾向,对非公有制经济只讲鼓励、支持,而不讲引导,这是不全面的。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鼓励和支持它们发展;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基础是私有制,存在雇佣和剥削关系,这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有矛盾的,因而必须加以引导,以便使它的发展能够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如果只讲鼓励、支持,忽视引导,会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同社会主义的矛盾激化,从而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篇(6)

⑴表现:

通过公有资产的优势来反映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资产的优势是量与质的统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公有资产有量的要求,且要水平高、素质高,同时要把住命脉。

量的优势:全国范围的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混合资产(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行业,量可以有所差别)

质的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确保了我国经济以公有制经济形式存在)

⑵实现的形式多样化:

①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股份制是主要的实现形式,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⑴要性:国有经济直接关系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经济性质)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⑵表现:

①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有支配地位。

②国有经济必须提高整体竞争力和质量,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3.非公有制经济

⑴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必要性:生产力水平决定;市场经济平等性要求。

⑶作用:①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生活各方面需求 ②增加就业

③优化经济结构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

⑷政策:引导、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

二.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⑴直接原因: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结果

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价值规律 ,优化资源配置。

只有承认生产要素带来收益,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必须完善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保证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合理调节,防止两极分化

三.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

条件(根本):能够开展充分的竞争,保持灵活的价格。

⑵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①.平等性

含义:在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由什么决定: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

要求:

参与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平等性是竞争性的前提,在市场交换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

②.竞争性

含义: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存在广泛的竞争

必要性: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

作用 :

使供求关系得到调整,促进优化资源配置的实现。竞争激励经营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优胜劣汰。(体现价值规律的作用)

负面影响:竞争会导致垄断,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盲目的竞争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自发性、盲目性)。竞争的动力源于对利益的追求竞争性易产生不规范行为要求市场具有法制性

要求:公平竞争,正当竞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必须严格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开展公平竞争,正当竞争。

竞争形式多种多样:价格竞争、技术竞争、质量竞争、信誉竞争

③. 法制性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易产生不规范的行为)

含义:健全的完善的法律基础、经济活动要依法执行.

作用:法制性是公平竞争的保障。调节竞争中个体利益活动的矛盾,保护公平竞争,从而达到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也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④. 开放性

含义: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市场、与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

必要性:

开放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客观要求。社会化的分工与协作要求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承认各种生产要素能够带来利益。

作用: 优势互补;激励企业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生产率; 通过这两方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要求:

反对封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反对垄断,形成统一的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行对外开放,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的四个特征以竞争为核心。平等性是竞争性的前提,法制性是竞争性的保障,开放性是竞争性的要求。

四.宏观调控

⑴任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保持物价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⑵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经济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因此,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⑶手段: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经济手段:财政、货币、税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供需)

法律手段:立法、执法

行政手段:要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必要行政措施来规范。

篇(7)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本单元考点: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5、国家的宏观调控;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重点: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难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坚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热点:

正确认识当前国有经济布局上的战略调整;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地位作用;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问题与对策。

四、考点提要

考点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主体地位(或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两个方面。

1、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①含义:……

国有经济:……(主导)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集体经济:……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如股份制、承包、租赁等。

②具体内容: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经济

含义

范围

作用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

③正确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①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第二、……

(补充:国有经济的控制力:A表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支配力;B表现在国有资产整体质量的增长力;C表现在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D表现在国有资产对社会资本的广泛辐射力和引导力;E表现在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支撑力;F表现在对社会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调控力。如:以中央重点抓的512户国有骨干企业为例,它们占国有工业企业总数一到1%,而资产总量则占55%,销售收入占60%以上,向国家提供的利税占85%)

②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为什么?)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①实现形式多种多样的原因:③有哪些实现形式:

②探索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意义:④热点问题

正确认识当前国有经济布局上的战略调整

①调整的原因:

②调整的手段:

③调整的目的:

④调整不会削弱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⑤调整不会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考点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主体)国有和集体成分

###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构成

(我国经济成分构成)个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

非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

外资经济:……P。39场经济的重要组

(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的成部分,而不是

境外资本部分;中外合作补充)

中的境外资本部分)

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性质(含义)

特点(内容)

地位

作用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是什么?

②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P。39(既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要继续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理。)

3、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根本原因)。P。40

②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P。40-41

③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④实践证明,它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P。42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它包含两个基本方面,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或目的)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产品极大丰富,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生产力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保证发展生产力的成果归人民享有。

4、热点问题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地位作用

①发展:发展迅速,今后还要继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考点三: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

①按劳分配的含义:(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它的基本内容是:……

②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

前提:……P。42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物质基础:……P。42

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直接原因:……P。4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对资本主义"按资分配"原则的否定。在我国现阶段,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按劳分配的作用

2、按劳分配以外的收入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按资本要素分配(存在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私营、外资经济)

福利性分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社会保障收入

①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

③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实行非按劳分配的几种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社会主义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①这是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②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最终原因)

2)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确立分配制度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的客观必然性4)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于加快经济发展和

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

联系: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二者都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是二者的最终决定因素。

####注意的问题

问1:劳动所得(或劳动收入)从形式上看有哪些?(劳动所得除了按劳分配收入:工资、奖金、津贴、联产计酬,还包括其他分配方式中的个人劳动所得。)

问2:科技人员的收入属于何种分配方式?(A公有制经济中的科技人员提供新技术所得收入,应属于按劳分配。B科技人员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入股而得到的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也就是说属按生产要素分配。C私营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工资收入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不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D一部分科技人员,脱离原所属单位,自办科技实体,利用自身科研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其科研成果属于归自己所有的技术商品,以技术转让方式把它卖给有关企业使用,属正常的商品交换,其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并不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问3:凡劳动所得,都应给予保护,凡非劳动所得,都应一律没收。(分析:A你在国企工作,拿到的是工资、奖金和津贴。如果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甚至是伪劣产品,该不该保护?显然,这种劳动所得不应保护。个体劳动者在生产和经营中偷税漏税,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因此,并非保护一切劳动所得,而是保护合法劳动经营所得。B非劳动所得有哪些?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经营风险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等均属于非劳动所得。在现阶段,合法的非劳动所得受法律保护。总之,合法的劳动所得、合法的非劳动所得,都受到法律保护,不合法的劳动所得、不合法的非劳动所得都不受法律保护。)

问4: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中的"五个不等式":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等于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还包括其他的非按劳分配方式。

B、按劳分配不等于每个劳动者都能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①按劳分配是指……②但在现阶段,在公有制经济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职工等量劳动并不一定能够获得等量的报酬。③无效的劳动(如生产的产品积压)不能获得劳动报酬;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获得的劳动报酬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挂勾,各个企业经济效益不同,职工的收入不一样。④在现阶段,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并非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而是存在于许多场合的平均数中,使"不等量"围绕"等量"上下波动。

C、劳动收入不等于按劳分配收入。在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主要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有制经济中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按劳分配的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经营风险收入中经营者凭借复杂劳动而获得的劳动收入。由于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非公有制经济基础上获得的劳动收入均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D、非劳动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剥削收入是指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得的剩余价值。这种剥削收入是一种非劳动收入。而按资金分配收入(如股份分红、银行利息、债券利息),风险收入(如股票交易、期货交易、企业承包者和经营者的风险收入),等不能说是剥削收入。

E、收入悬殊不等于分配不公。收入悬殊不一定是分配不公造成的。现阶段,由于分配方式多种多样,会造成收入差距。对目前收入悬殊问题应区别对待。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高收入,规范收入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考点四: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资源和资源配置

2、市场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P。46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

②联系

比较市场经济商品经济

含义不同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考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讲的是资源配置方式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讲的是是否为了交换

出现的时间不同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自由竞争阶段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和私有制产生时期

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①平等性

②竞争性

③法制性

④开放性

平等性(由什么决定?--价规的作用决定。价规要求交双方遵守"等价交换"原则,这一原则决定了经济活动的参加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竞争性(为什么存在竞争?--商品经济的产物。其积极意义是:有利于社会劳率的提高和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消费者,通过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法制性(市场经济在竞争中会引发利益矛盾。处理矛盾的准则是法规。所以,每个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也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开放性(由什么决定?--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广泛发展。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它促进了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从市场经济的四个方面的特征及其关系可说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5、一般特征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有哪些要素?市场经济如何通过它的要素来配置资源?

(1)供求:供求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价格:价格是市场运行信号灯,引导资源配置的指示器。市场价格的升降,给供求双方同时发出信号。价格提高,将会促进生产,增加供给;反之,则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通过价格的双向调节,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平衡。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

(3)竞争: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动的灵魂。没有竞争,价格的决定、

价值规律的作用都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功能。

总之,通过竞争,价格在供求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引导社会资源向效益高、急需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流动,即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6、热点问题: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部门垄断

考点五:国家的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2、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

①宏观调控的含义

②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含义

内容(作用)

###

解决办法:

宏观调控

注:对市场经济的内涵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

应注意把握两方面:二是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不能认为只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才有宏观调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拉手,向前走")

4、热点问题: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问题与对策

①问题:各地不根据实际情况就乱上项目,高档宾馆、大型商品严重供过于求;陆续发生"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大战";不少地方水果卖不出去烂掉;大量的商品房无人购买而长期闲置等。

②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一,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大多数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还不健全,不少企业的经营活动还要受"长官"意志的支配。第二,市场不发达,信息不灵,导致盲目决策。第三,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起来。

③对策:A、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其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B、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调控经济。

###市场调节(不是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

原因后果

自发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的现象

盲目性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滞后性由它的自发性、盲目性和资源配置的实现方式决定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林及大型项目建设上影响更明显

(正因为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必须要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考点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②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不考)

比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别与社会制度结合不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基础不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资本主义私有制

目的不同实现共同富裕获得剩余价值

宏观调控程度不同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为什么?P.60)虽然国家可以采取某些措施干预,但仍处于无政府状态

相同点都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的区别

(1)在调节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前者是配置资源、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计划起辅助和补充作用;后者以计划为基础和主要手段进行资源配置。

(2)计划的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在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后者对每个企业生产经营、产供销、人财物等方面作具体规定和管理。

(3)计划制定和实施途径不同。前者自觉遵循价值规律,通过综合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来实现;后者无视价值规律,主要依靠指令性计划以及其他行政命令,通过直接指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

(2)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三个方面作用,归结为一点,即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

(3)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市场的自发性会带来盲目性。市场虽有灵敏性特点,但不能反映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具有滞后性。因此,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学法指导: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市场--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的调节作用是否万能的?(不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典型题例

背景:近年来,由于对市场监管不力,市场上不时传出"毒大米"、"毒油"、"毒月饼"、"黑心棉"等事件。这些事件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辨题: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就是强化国家对市场的监管。

答:(1)、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对市场监管力度,坚持依法治市。(2)从经营者角度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经营者提高自身素质,依法经营。(3)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消费者提高权益观念,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4)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离不开舆论和社会的监督。(5)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德法并举,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也必然会引起贫富差距,导致两极分化。

答: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②允许和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和发挥生产要素的效能,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发展生产力,也会造成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③把按劳分配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一方面,我们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加强宏观调控,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

"孔雀东南飞",是人们前几年对西部地区的人才等资源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的这一形象说法。现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会出现"孔雀飞西北"的现象。请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说明这种经济现象。

答:(1)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要求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就先有"孔雀东南飞",再有"孔雀飞西北"的现象。(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作用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统一。过去的"孔雀东南飞"是市场作用的结果,而现在的"孔雀飞西北",则是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典型题例

1、(单选)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要求在社会总资产中(全国高考D)A、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下降B、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上升C、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私营经济D、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非公有制

2、(单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这两种不同提法的区别在于(全国高考A)A、是否把承认非公有制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B、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C、是否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D、是否认为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有所下降

3、(单选)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也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全国高考题B)A、贯彻按劳分配能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D、按劳分配与按资金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4、(单选)1993年至1997年,我国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由"高增长、高通胀"转变为"高增长、低通胀",世界舆论认为我国成功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软着陆"。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全国高考B)A、市场经济以宏观调控为基础B、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C、低通胀以高增长为必要条件D、高增长和低通胀是相互相成的

5、(单选)我国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全国高考B)①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有计划指导的②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联系③我国的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联系④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全国高考,辨析)在我国现阶段,"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必然"共富"。

答:(1)共富指的是共同富裕,先富指的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2)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能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全体人民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因此,共富必须先富是正确的。(3)先富的根本目的是共富,国家只有一方面提倡先富帮后富,另一方面对于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实行干预和调节,才有助于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否则,先富未必共富。

六、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据报道,在浙江,国有经济总量借调整之机,迅速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20多年来,在高速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包围下,国有经济以年均增长18%的高速度发展。这说明(D)A、国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是对立的B、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太快C、国有经济总量越小,经济发展越快D、国有经济能够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2、根据上述材料,国有经济从一般性竞争性行业退出意味着(B)A、国有经济是否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不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B、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并不要求在各行各业都占支配地位C、国有经济只要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就能够发挥主导作用D、国有经济不要与其他所有制经济比高低

3、深圳建材集团作出决议,同意留英博士沈浩以个人专有技术作价510万入股国有企业。沈浩博士所获得的510万元属于(C)A、按劳分配所得到的收入B、按资本要素所得到的收入C、按技术要素所得到的收入D、按信息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4、上题中深圳建材集团作出这一决议的事实表明(C)①科学技术也是生产要素,可以参与收益分配②技术也可成为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③沈浩收入由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组成④国家鼓励个人以技术入股国有企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5、多年来,音像市场走私、盗版音像制品的情况屡禁不止,在一些地方甚至泛滥成灾,音像制品集中经营场所沦为非法音像制品集散地这一事实反映了(B)A、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征B、市场调节具有弱点和缺陷C价格和供求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D、生产经营者不懂得经济活动应依照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6、非法音像制品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这就要求国家(D)A、取缔、关闭音像市场B、对走私、盗版音像制造者课以重税C、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D、加强对音像市场的管理调控

(二)不定顶选择题

7、我国现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做法符合这一分配制度的有(AB)A、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B、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C、凭借行业基础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D、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8、商品经济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为(AB)A、市场是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的B、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规律、作用也必须相应地扩大和加强C、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是区分不同类型商品经济的标准D、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就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

9、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ABCD)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B、抑制通货膨胀C、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D、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三)辨析题

10、

###补充练习题:

1、国统一开通举报电话,是政府运用(C)进行宏观调控。(2001年全国高考)A、经济手段B、舆论手段C、行政手段D、法律手段

2、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加入WTO后,我国市场上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这是因为(B)(2002年春季高考)A、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B、中国市场将成为开放统一的市场C、中国市场的商品需求基本饱和D、中国政府不再调控市场经济活动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完全由企业自主制定价格。(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

答:(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企业应当享有价格自。(2)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企业自主定价应遵循价值规律,任意提高或降低价格是违背价值规律的。(3)价格变动事关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企业之间发生的各种不正当的价格竞争,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政府必须对市场价格变动进行调控。

4、过去不少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上遇到问题是"不找市场,找市长",而今是"不找市长,找市场"。这一变化说明了(BC)A、企业和政府脱离了关系B、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增强C、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调节作用来实现的D、我国政企关系已完全理清

5、在我国,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坚持坚持生产力标准是一定的,这是因为(B)A、公有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完全适应的B、要促进生产力发展,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公有制能适应不同层次的生产力D、只有公有制才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6、"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说(B)A、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B、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7、上海市250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平均每100元资本金中,59元是国有资本,41元是包括海外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安徽美菱集团公司国有经济控股33%,只有3。8亿元国有资本,支配推动了20亿元的社会资本。这说明(D)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股比例达到33%,就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比例应在50%以上D、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8、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一些小型企业出售给私人,这不是实行私有化。因为(B)A、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变B、私有经济在国有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改变C、企业向国家承担的纳税义务没有改变D、企业受国家法律、政策的制约没有变

9、三峡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09年并网发电。三峡工程的兴建表明(D)A、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强的综合国力B、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利益是完全一致的C、国家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D、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10、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仍需计划,这种计划应(D)A、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主要通过经济杠杆,以指令性计划来完成C、通过直接指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D、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11、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令。这些法令的颁布和实施说明(ABC)A、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B、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效益多元化,必须用法制来规范C、社会主义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必须是公平竞争和有序的,必须有法律来保证D、法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12、2001年4月3日《经济日报》报道,一副OK眼镜国内的价格最高可达7000多元,而在美国的售价不到200美元。OK镜疗法需要各种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作支撑,但这种尚不成熟的疗法在中国各地遍地开花,不少医院转入OK镜专诊室的眼科大夫对此并无专门研究,一些基层医院甚至普通商店都在经营OK镜。因戴用OK镜引起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而到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日益增多。(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2)针对(1)的结论,你认为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市场存在着弱点和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样,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市场上就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2)国家应加强对OK镜市场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以调节。一方面,要制定进入OK镜市场的相关标准;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经营OK镜的经济行为,对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要坚决加以制裁。

13、某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时,企业负责人购买了该企业面值60000元的股票,年底分红时,该负责人获得了10000元股息。这10000元收入属于(BD)A劳动收入B、资本收入C、经营收入D、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14、

15、200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增加品种,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是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面对激烈竞争提出的四项对策之一。提高市场占有率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BD)A、市场占有率越高,其商品价值量越大B、交换是实现商品价值的关键C、市场占有率越高,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越大D、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6、国家冶金局确定,2000年我国压产1200万吨钢,钢产量不超过1。1亿吨,钢及钢材产量均减产约10%,以促使钢铁价格逐步回升,效益增长。这表明(B)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性B、我国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C、供求关系决定企业效益的状况D、我国钢铁行业市场调节生产的能力还不强

17、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控,其特征有(ABCD)A、主要通过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手段实施调控B、国家计划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属以指导性的C、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再直接干预D、法律规范、信息指导,成为调控的重要手段

18、

篇(8)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3-0049-05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骨干力量,深化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是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存在许多困难,只有克服这些困难,采取恰当的改革策略,才能深化改革。

一、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难点

(一)形成改革的共识难

共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统一的认识,就不可能有统一的行动。这一点在过去我国国企改革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上世纪80年代末,理论界关于国企股份制改革姓“资”、姓“社”与姓“公”、姓“私”的争论十分激烈,反对股份制的声音多而强,股份制试点陷入低潮,甚至一些人开始怀疑股份制是否适宜于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国。直到1992年初,党的十四大指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只有形成有关国企股份制改革的共识,才能进一步推进其改革。

但是,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最大难点恰恰在此。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国有企业的一些表现(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在扩大内需、信贷支持以及垄断管制等方面享受了比民营企业更加有利的待遇)使人们对大型国企改革的争论卷土重来,给推进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造成思维障碍和舆论阻力。从近年来的改革实践看,改革共识的普遍缺失是推进改革的重要难题。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分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改革的阻力,并消解改革的动力。

(二)消除体制制约因素难

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制约。近年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国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阻力日益凸显。究其原因:一是认识上的问题。担心过多国企实行产权多元化、降低国有股比重甚至完全退出国有股后会影响社会主义性质。同时,也担心国有资产流失。二是不愿缩小自己所管辖企业的数量和范围,更不愿影响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因此,只要国企没有成为其负担、包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自身对国企改革的动力都是不足的。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制约改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2004年以来以国企重组代替大型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充分证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不愿在“产权改革”方面下功夫。这一状况延续至今。“十二五”期间我国进入经济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国企之间兼并重组的任务艰巨。二是即使推进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却推崇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方式。上市虽然可大量融资、适当完善治理结构和公开信息披露、实现产权的多元化,但这样的产权多元化往往因为公众流通股分散且难以联合行动,对国有股的制衡力较小。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深层次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治理结构也就不可能真正完善和规范。实际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非国有股东在公司重大决策上很少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通过上市实现的国企产权多元化只有其名,没有其实,达不到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的目的。三是地方国企产权改革的大胆探索受到限制。在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前,各地方还能对当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探索,曾经出现了典型的沪深模式(“三层次”模式)、武汉模式(“人”模式)、吉林模式和天津模式(只履行出资人职责)等等。而在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虽然中央与地方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间没有行政上下级关系,但为避免地方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特别是非国有化改革对央企形成“倒逼”等不利影响,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往往限制地方国企产权改革的大胆探索。如,2006年颁布了《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要求各地国资委根据相关文件和规定制定具体的执行办法,后来又建设了统一的国资监管网络系统,以财务与产权交易为重点,对地方国资委进行实时监控。这实质上制约了地方国企产权改革的大胆探索。

2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角色冲突对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制约。从深层次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不愿积极推进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的原因是其双重角色的冲突。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既是国有资产(产权)的出资人,同时也是国有资产的监管者。显然,这种双重角色是冲突的。作为股东,其行为准则是利润最大化,哪些领域盈利多、回报率高,国有资产就会投向这些领域,哪怕这些领域是一般竞争性的。前些年,房地产火爆时,许多大型国企投资房地产业。国企凭借比民企更优越的金融资源、土地资源、政策资源以及其他资源条件不断越界。同样,一些领域盈利少、回报率低,国资就会退出这些领域。如,某粮油企业亏损严重,便有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相关人士提出,要适时退出该行业或合并重组进入新的行业。从理论上讲,粮油企业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企业,即使出现亏损,也应千方百计完善制度、改善管理、优化环境等,而不是国有资产从中退出,更不能完全退出。这恰恰说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国企出资人,调整国有经济结构的“理性”选择,是有违国有经济应有的职能定位的。而作为国有资产监管者的行政管理机构,其追求的目标则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应将国有企业的行为准则定位为“填补”非国有资本和非国有企业的“空白”,投入非国有资本不愿、不宜和无力投入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领域,哪怕这些领域是非盈利或低盈利的。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冲突性双重角色,很可能导致它利用行政权力(公权利),谋取其作为出资人的效益,即采取行政手段,限制一些本应完全开放、强化竞争的产业领域,从而形成和强化行政性垄断,以此谋求高额利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的。这实际上是国资监管机构角色的错位,很可能导致国有经济职能的错位。其后果是很严重的,不利于我国真正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甚至会影响市场经济正常的竞争秩序,降低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损害社会公共福利。这种导向会使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走“回头路”。

3 “顶层”决策机构的缺乏构成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体制制约。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指挥者”,对国企特别是经营状况尚好的企业是没有足够改革动力的。国资管理的现状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缺乏认真检查、监督各种国有资产形态存在和使用情况的动力。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缺位问题。最高决策机构的缺位,导致我们要国有资产干什么都不清楚,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后干什么也不清楚。可见,缺乏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顶层”决策机构已经成为体制上制约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要因素。如何尽快设计和设置国企多元化改革的“顶层”决策机构需要认真研究。也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三)垄断领域大型国企产权改革难

1 垄断领域的国企缺乏改革意愿。随着我国技术进步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垄断的产业范围不断缩小。但由于垄断企业所享受的政策待遇和服务待遇等十分特殊,因此,企业崇尚垄断、依恋垄断甚至千方百计追求“进入”垄断领域。同样,已“身处”垄断领域的企业更是不愿意退出垄断。而实施产权多元化改革、降低国有股份比重甚至国有股份完全退出,就很可能使其“丧失”垄断的性质及相应的特殊待遇。特别是我国现阶段,在国企恰恰是垄断领域盈利最多而竞争性领域盈利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垄断领域国企(经营者及其员工)就更不愿主动改革。

2 利益相关的管理机构缺乏改革动力。由于垄断领域国企是“盈利”的主力军,经营状况大大好于非垄断领域国企,大型国企及其相关管理机构都是既得利益者,在维护垄断以继续获得利益方面的立场是一致的。因此,其利益相关的管理机构没有动力推进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在垄断领域,他们对改革的阻挠会成为未来垄断领域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大难题。

(四)大型国企控股权问题解决难

1 控股权争夺阻碍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虽然企业控股权与控制权有很大差异,拥有企业的控股权并不一定能拥有其控制权。但在我国现阶段,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在我国许多大型国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不足和高知名度品牌缺乏的情况下,控股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控制”企业的“宝剑”。因此,许多大型国企在产权多元化改革特别是在引进非国有投资者的过程中,非常强调保持“控股”地位。但同时,拟进入大型国企的“外部”投资者也非常希望能够控股,以掌握企业未来重大决策的主动权。这样,争夺控股权就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也是实践中许多大型国企很难引进“外部”投资者特别是非国有投资者、推进产权多元化的重要原因。

2 国资监管机构不愿放弃企业的国有控股权。由于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会使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监管企业名单中消失,减少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监管企业的户数,缩小其监管权力。另一方面,大型国企一旦失去“控股权”,在统计上就再不会被纳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统计范围,从而会影响国有经济的总体规模,进而降低国资监管机构的地位。这些都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所不愿意的。因此,也就可理解为什么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近年来采取加大重组而且是国企之间的重组来代替产权改革,即使是引进非国有投资者也十分强调保持国有“控股权”的原因了。此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主张大型国企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来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动机,也是因为这种方式一般不会改变国有股权“控股”地位。

3 回避或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些阻力而使国企改制止步不前。国企一旦改变国有控股性质,就必须转变职工的“国有”身份,分流安置职工,改变用工机制。这就会产生两大阻力:一是职工出于根深蒂固的“国有情结”而反对“非国有化”。二是安置职工的多种阻力。这既有安置职工的岗位缺失和结构不适问题,也有安置费用标准前后不统一、行业不统一而引发的种种矛盾。此外,一些国企经营者和国资管理机构人员为减轻在自己“任期”内的国企改革阻力、矛盾和压力,往往在设计国企产权改革方案时,也会把“矛盾后移”,不去触动国有控股权。鉴于上述原因,许多不需要国有控股的企业,也采取了国有控股的产权多元化改革方式,从而使那些应该甚至必须非国有化的大型国企很难将国有股权降低到参股地位,完全退出就更为困难。这将是未来大型国企产权改革的难点所在。

(五)大型国企国有产权在合股、转让过程中定价难

国有产权在转让或与其他投资者合股过程中,若定价低于其实际价值,就会发生国有资产流失,损害国企和国家的利益。若国有产权的定价过高,没有投资者愿意购买或合股,虽然能保护和提高国企和国家的利益,但也会阻碍外部投资者“进入”,从而阻碍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国有产权定价难、准确定价就更难。因为国有产权不像普通商品的产权。它不仅存在于特定的行业和具体的企业,具有特定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形态,其价格高低也不是仅仅取决于其“凝聚”人类劳动的多少,而更多的是取决于其未来的盈利能力或预期收益。而“未来”具有多种不确定性。因此,其盈利能力也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其价格确定难。正因为国有产权很难准确定价,一些国企经营者或者国资监管机构“不敢”使国有产权“流动”,生怕因为其定价不准确而被扣上国资流失的“帽子”,承担其风险。

(六)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大型国企产权改革难

目前,许多法律法规未禁入的投资领域,在实际操作中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很难涉足。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后,许多部门相继出台了若干配套政策。但许多政策仍难落实,许多领域外资可进入,而国内非公有制经济却很难进入,如机场建设和服务、城市公用事业等。

二、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策略

新时期推进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策略如下:

(一)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是体现在数量和比例上,而是体现在质量即控制力上。而且,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总体目标,是建立不同性质的多元投资主体相互制衡的产权结构,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因此,产权多元化并不必然会导致私有化。同时,要正确认识企业国有产权重组与国资流失的关系。一方面,对许多亏损严重、发展前景不佳的大型国企,若不加紧改革,其产权不转让、不流动,将不断制造亏损,“融化”、“削减”国有资产,造成国资流失。同样,一些经营状况尚可的大型国企特别是地方国企,若不加紧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甚至非国有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也可能逐步面临经营亏损甚至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从而形成新的国资流失。另一方面,大型国企的产权转让不一定会造成国资流失。由于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价格取决于资产本身的盈利能力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以及转让者的目的等多种因素,特别是许多国企产权的转让还附着“特殊条件”,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国企产权的评估价格只能作为其转让的“参考依据”,转让价格低于或高于其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或评估价格都有可能,不能说转让价格低于其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或评估价格就是国资流失。可见,企业国有产权重组与国资流失并无必然联系。

(二)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应将国有资本的出资人职能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中分离出来,使之承担纯粹的国资管理行政职能——依法对全国特别是属于中央的国有资产、国有经济进行监督管理。相应地,地方政府应成立统一的省级国资监管机构,承担该省范围内的国资管理行政职能,市(州)县一级不再成立专门的国资监管机构,但可在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科室。这样,国资监管机构就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而不再是政府的特设机构。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就能理性地推动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真正提高国企的竞争力,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三)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

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大型国企的重组是大型国企实现产权多元化、制度创新、机制转换的重要途径。要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全面贯彻落实“非公经济36条”及相关的民间投资实施细则,消除民间资本进入相关领域的各种“玻璃门”、“弹簧门”,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

总之,目前,我国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面临许多困难,分析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这些难点问题,旨在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积极推进有关工作,为加快大型国企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为大型国企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制度性基础,真正按照党的-十提出的要求,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体改委办公厅,以来经济体制改革重要文件汇编[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3:153

[2][3]迟福林,改革的新形势与顶层设计[N],经济参考报,2011-06-20

篇(9)

一、1994年12月31日以前批准售房并取得售房收入的单位,应在1995年12月31日以前到征收机关申报登记办理如下手续:

(一)向征收机关提供以下材料:

1.所售住房的产权证明(复印件);

2.售房计划或方案(复印件);

3.售房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4.售房款支出使用情况报告;

5.售房支出的批准件、证明材料及支出凭证(复印件);

6.征收机关要求提供的其它相关材料。

(二)按规定领取填报售房收入登记表并上报征收机关。

(三)按征收机关批复的要求办理有关事项。

二、1995年1月1日后被批准售房并取得售房收入的单位,一律按有关文件的规定上缴售房收入。1995年售房收入上缴的截止时间为1995年12月31日,缴款单位凡在12月31日前未按规定办理申报登记和缴款手续的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符合市政府规定解困条件的职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比例超过3%的缴款单位,在申请减免售房收入时,应按京财建(1995)年1670号规定先到康居办或房管局办理证明,再到征收机关办理免征手续。

四、各级主管部门在接到本通知后,应及时转发给下属各单位,以便执行。

五、市级国有住房出售收入的征收机关:

北京市财政局城市建设财务管理处。

地  址: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市委党校3号楼2层208、209房间

    邮  编:100044

    户  名:北京市财政局国有住房收入市级单位国有住房出售收入

    开户银行:建行月坛南街办事处

    帐  号:261157-48

    联系人:汪茜、史英朋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92-01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条件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手段不断发生变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关注。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命,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呢?以下尝试谈一些看法。

一、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要基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情境创设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据学生日常生活体验、观察去挖掘发现设置问题。这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之间巧妙搭置链接,让学生因境生疑,入境释疑,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可用漫画、故事、歌曲、视频资料等生动的形式巧妙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结合时政热点,并对其融合、拓展,迁移到教学内容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

当然,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不在于所创情境是否丰富多彩,是否有华丽的外表,而决定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否有利于达成教学三维目标。

二、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提问对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思想的浪花来自“往复诘难,其辨愈详,其义愈精”。教师在巧妙设置的情境基础上,必须精心设计问题,师生相互切磋,质疑问难,学生步步探究、层层深入,从而豁然开朗。

教师要科学地设置问题,就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所提供的材料与情境中的信息,找到关键信息向学生提问,并注意挖掘材料中学生已懂得的知识,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升到新高度,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教师在提问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审视学生的回答,利用学生回答来共同探索,从而来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在一步步充满逻辑性、思辨性的问题中,层层深入,由表层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到教学的本质内容。问题的设计是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入手,难易适中,逐步过渡加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课堂提问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新课程条件下,既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起关键作用。离开教师的指导和调控,课堂将会盲目、无序,重点、难点难以突破,学生新思想、新问题的生成得不到及时引导和点拨。要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教师要认真挖掘、深刻领悟教学内容,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与主动性、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等,全面了解学情与生情,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明确哪些该详讲,哪些稍作指点,哪些学生自主学习,对课堂指导做到胸有成竹。

教师要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还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怎样指导是必要而非包办?何时介入指导为宜?重点指导哪些方面?教学中,若教师指导介入过早,学生没来得及充分探究思考,令学生失去自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机会,造成教师包办代替。若教师指导介入过晚,则学生在急需引导时缺乏教师的点拨帮助,影响学习探究结果。教师介入指导过多,则挤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若教师过于放手,则可导致学生学习偏离目标或不知所措。

教师指导时要钻透教材,侧重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的讲解指导要与学生的自主探究交叉进行,教师的指点要不着痕迹顺势而发,不能生拉硬接。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充分保证学生自主思考、分析的时间,认真倾听、审视学生的探究反馈,在内容的关键处、知识的规律处、学生疑惑的焦点处、矛盾处予以指导。

如在学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时,学生阅读思考后,明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随着学习思考的深入,学生纷纷提出质疑: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迅速上升,为什么说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为什么说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学生陷入思考困境,出现了疑惑的焦点和矛盾。我适时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确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创造巨大的利润,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从而明确我国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学生最需要最期待的时候予以指导,能有力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能力。此时介入,学生有了充分的探究思考的空间,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教师的指导会发挥更好的效果,使教师的指导做到适时、适度、必要、有效,实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四、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由他人的期待和热爱而使个体的行为发生与期待趋于一致的现象,人们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以关爱和期待,特别是那些“非出色”学生,教师要善于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传递“你很棒”“你进步很大”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点燃学生的自信,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发挥潜能,付出更大努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在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的同时,也要指出学生自身的不足,并鼓励其弥补改正。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思维敏捷,但自律性差,学习上不够踏实。教师可这样评价:你领会问题快,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如果再努力一下,用意志约束自己,肯定会有更大进步。这样的评价,表扬与敦促并行,让学生的优点得到认可与表扬,也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期待与关注,增强前进的动力。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决不是只看到学生的优点无视学生的缺点,更不是放任学生的错误与不足。教育教学中,衷心的表扬与严肃的批评、真挚的关爱和严格的要求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的激励评价,不是一味地表扬,而是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让这些星星之火通过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将其放大,形成燎原之势,打造教育的神奇。

总之,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不断去突破、创新,并在教学中加强反思,从而提升自我,开启学生智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会收到更大的实效。

参考文献

篇(11)

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1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5.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6.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7.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8.社会再生产的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9.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1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他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14.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5.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上。

16.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8.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不平等)。

19.集体经济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20.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承包权和经营权归农民所有。

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2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3.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6.生产决定分配,要实现分配公平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7.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8.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人,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9.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1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个人所得税和财政支出)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3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4.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

5.影响财政收入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和分配政策。

6.财政收入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最重要的来源。

7.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8.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平衡、盈余(收入大于支出)、赤字(收入小于支出)。

9.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0.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

11.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调节税收、经济建设支出、国债规模。

12.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与银行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如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量等。

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4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调节的基本手段:计划(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得手)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4.市场调节局限性:自发性(损人利己)、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滞后性(事后调节)。

5.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6.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7.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8.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9.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0.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11.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2.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5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3.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4.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5.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6.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7.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8.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