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经济学基础重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5 16:38: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经济学基础重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经济学基础重点

篇(1)

1.精选教学内容

即指从学生的需求、够用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处理,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辅以必要的定量计算。例如:数字电路中各种触发器电路的内部结构及原理,也可考虑删除。因为在生产实践中,各类触发器已有相应的集成电路,我们只需熟悉各类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触发条件及集成电路外引脚的使用即可应用。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必需、够用为尺度。

2.精设实训项目

教学内容确定后,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内容让学生易理解、爱学,做与教学内容对应的实操项目是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实训项目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爱好、兴趣、能力等情况,有目的性地设置或选择要实训的项目,充分考虑实训项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如带闪光的、有声响的、有动作的等等。如第一章二极管部分:针对“晶体二极管的基础知识”这个知识点,我设置了《发光二极管指示灯电路》实训项目,如图1所示,(a)图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制作调试突出发光二极管的特性。这不仅有视觉刺激,而且制作简单易调试,并且可在该制作的基础上改装成图1(b),从而进一步学习普通二极管的特性、正向压降等;针对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知识点,通过选做《稳压二极管并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和《三端集成直流稳压电源》实训项目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二、活―─教学策略灵活,事例贴近生活,教学手段灵活

1.教学策略灵活

在教学模式上采用“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通过做实训项目来促进师生的教和学,更是有机地将理论融合进实操,教师在实训时应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哪样更易于学生学习、掌握,就是最好的方法。如:在制作《稳压二极管并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和《三端集成直流稳压电源》来学习整流、滤波和稳压知识时,我有计划性地让学生按先后顺序安装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并依次进行调试和测量,这样虽然违背了电子设备整机装配的顺序,并且有时还得在前一个电路的基础上改装成下一个电路,但是通过这样的分解制作和调试,学生对电路的结构、所测信号的数据变化更清晰,在这基础上更能理解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再如,在做三极管《两级助听器》实训项目时,我把项目先后分解为:先制作第一级直流通路并调试、测量,判别其中的三极管的状态制作第一级的交流通路部分,并加信号调试、测量制作第二级直流通路并调试、测量,判别该三极管的状态补齐第二级的交流通路部分,再调试、测量。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后,对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结构及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判别理解得更加深刻。

2.事例贴近生活

多列举贴近生活的例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会对讲解的现象及需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解振荡电路时,以现象及问题引入,笔者现场将话筒接近扬声器发出啸叫声,并发问“为什么这样我们会听到很大的啸叫声?怎么解决?”然后再以实物图的形式讲解电路结构和原理;在讲解组合电路时,可以讲解与生活相关的电路,譬如“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表决器”、“一致判别器”等,并现场进行相关作品的展示。把生活中的现象例子带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看到知识的丰富联系,在各种变化的情景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丰富的、真正的、灵活的知识。

3.教学手段灵活

灵活的教学手段,能让枯燥死板的理论“活”起来,“动”起来,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章节的特点,应灵活采取相应形式的教学手段,对于重要图表特别多的章节,如编码器、译码器等章节,以多媒体课件为主;对于实训中的重点或难点操作,可课拍成“微课”教学;对难演示的实验过程,尽量使用电子电路的仿真软件M?u?l?t?i?s?i?m、proteus进行模拟仿真实验,使学生在课堂中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实验过程,弥补实验与理论分隔的不足,在耳濡目染中增强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三、简―─教师表达简明

教师在上课时简明扼要地表达,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使教学内容清楚明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记忆。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句话告诉我们,简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或废话过多,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表达简要明白呢?教师则应做到:

其一,表达思路要清晰,讲述内容有逻辑性。

篇(2)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时候来源于老师,觉得老师教得好或者老师教学水平高,很多同学的兴趣就高一些,要是老师教得不太好,学生就容易对老师所教的科目不感兴趣。例如,学生喜欢的教师一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显得活跃。而学生如对教师不喜欢、不信任,就会对所教的课程产生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重视情感投资,变知识的传播者为积极的参与者,真诚地投入教学,利用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当好导演,把好语言关,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感到学英语是一件快乐的事。

其次,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除了从道理上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之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在运用中尝到乐趣。比如教学单词时,尽量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念到“jump”时不妨跳跃一下,念到“hand”时拍拍手,念到“foot”时跺跺脚,再如要求他们用所学知识互相问候等。有时,可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通过多设计一些情景对话、组织一些游戏、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等方式创造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学到的英语知识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别逃避英语这件事情,就算所学英语不多,也尽量看一些英语的电影、连续剧或者动画片,听不懂哪怕看字幕,慢慢看上瘾了,然后能听懂一些了,最好从网上下载双语字幕的电影,觉得好的句子,顺道学习一下,或者买英语字幕比较正确的DVD来看,觉得听得懂的话就可以换字幕看看,渐渐地,学习英语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兴趣也就有了。在初中的起始阶段,教室里应张贴国际音标图,而且还有优秀笔记展览、英语名言和成语典故等,在楼外应有关于英语的知识版面。我觉得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

二、运用妙法检测单词、短语、句型

对于英语学习来讲,单词的掌握是基础,但检测单词确实是件令英语老师头痛的事情。平常的检测方法使用最多的是听写单词,但是听写单词的话存在许多问题,有些学生事先将单词写在草稿纸上或者从同桌的同学那里“借”些,还有一些同学听得多了有厌倦的情绪。那么怎样才是检测学生掌握单词的最好方法呢?

教室内墙及外墙上应有一块黑板,这样一共有五块长的黑板,然后按人数平均划分,每人都可以得到一块小黑板,在上面学生可以默写单词、句子等,并且进行互判和签名,组长再查,最后纠错。版面上,让学生对所错的单词加深记忆,从而牢固地记住单词。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往往是旧单词还没有掌握好就开始学习新的单词,老师也对此很着急,却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帮助其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尽管没有那么多的黑板,但可以把小组中的学困生请上黑板,其他学生可以结成对子进行单词的拼写和纠错,也许记忆单词的效果会好一些。

用字母组词,这种练习有一定难度,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单词的拼写后才可以做。例如,给出字母串“u o t h s”,要求学生把它串成一个单词,对单词熟悉的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shout”。这类的练习检查学生对单词“形”的掌握。还可以将单词归类,老师准备好一些不同类的单词,例如:powerful,beautiful,cheap,buy四个单词,将不同类的一个单词找出来。只要学生掌握了单词的中文意思就很容易完成这一练习。这个练习是对单词“义”的检测。另外,可在阅读中检测,可通过结合语境填单词进行检测,可通过写句子进行短文检测。

三、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处可以体现。随便几个重点短语的呈现,学生就可以用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编出对话,而且说得很流畅,这点在日常教学中应加以提倡,把它变成很平常的事,其实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对这方面的锻炼,可以创设情境,在规定的时间里编出对话,对所学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整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展开“幻想”的翅膀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

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能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探索,进行创造性劳动。

中学生爱幻想,要珍惜这一宝贵财富。幻想是构成创造性想象的准备阶段,今天还在你幻想中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出现在创造性的构思中。

2.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千万别怠慢。初中生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可发展直觉思维。

3.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篇(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恰当的情境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思维能力,从而不断培养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情境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都强调了复习在新课导入中的重要

性。因此,能否设计精巧有趣的导入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合理的设置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新知识的导入。因此,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初三课程中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的讲授中,我事先根据这一课的特点,收集了一些与生活相关,且符合本课教学内容的视频录像,如《日食的形成过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借此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中的《两圆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了新知识的导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活跃教学气氛,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特别要注意问题和悬念的导入,通过疑问和悬念的巧妙设置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而转化为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如在几何课教学中,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问能够围成什么样的四边形?”这样的问题导入,并结合《几何画板》对动态的四边形加以展示,使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四边形的形状发生改变时,而中点围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也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主动去探究这是由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决定的,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旧知识基础上的新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三、注重数学故事的引入,使问题情境故事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有利于增加教学中的趣味性,特别是结合知识点的本质的数学故事、数学典故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同时,更能够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如:在对坐标系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著名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故事,即蜘蛛用网格确定事物位置的故事,引入教学正题,通过讲述如何使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此外,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主动探究坐标系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互动课堂。

四、注意问题情境创设中的生活化渗透

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感性经验和直接经验,也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不断培养其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如何确定一个圆的课程中,可以借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残缺的圆形硬纸片以及残缺的皮带轮等等,让学生尝试着如何将其修复成圆。通过这样一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积极地去实践,不仅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活跃,更能够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五、将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活动化

要求学生能够亲身投入到情境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如在教学几何课程的绪言时,教师应当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抓住其表现欲。由于这时候的学生对于几何课程都比较陌生,因此教师更应当相信和尊重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使其能够勇于回答问题,敢于实践,并引导他们观察各种图形,向他们阐述边与边、角与角、对角线与对角线有什么关系,同时适时引入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圆之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在进一步的学习之中,教师应注意悬念的巧妙设置,以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思考调动起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而教师则应注重发挥其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特点,使整个课堂充分地活跃起来,使知识更加有效地传递。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激发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讨论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问题情境式教学是以学生参与为主,以教师引导组织为辅的一种先进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篇(4)

初二是中学生的叛逆期,而物理学科恰好是在初二新增的科目,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很有难度。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得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课学生才喜欢上。因此首先要走近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相信学生。

例如,我在2011年9月迎来了新的一届初二学生,上了两三个星期的课以后,我发现学生普遍缺乏自信,而且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经常把作业本弄丢、弄破。因此我首先从作业入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让学生准备一个特别漂亮的作业本,本上第一页自己设计,内容只要包括他们的理想、物理目标以及激励他们自己的语言,目的是使他们每次翻开作业本都有学习的动力。第二页让学生画出物理成绩折线图,以便及时记录他们的成绩。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能一目了然看出自己进步还是后退,而且也是对他们物理学习的一个跟踪记录,能让学生分析一个阶段的得失。后面才是典型题或易错题,还要配有解析已考点。学生做好以后我特别吃惊,因为每个学生的第一页都特别漂亮,而且富有创意,典型题目的解析考点也是特别用心,真的让我很感动。于是我在课堂上让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当然我也及时激励评价,让学生们在开学初就体验了成功,树立了信心,对我这个物理老师也多了份信任和好感。

二、在合作学习中以目标学习为引领,以小组PK为手段

课堂上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的同时也尽量用不同的方式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在合作学习中以小组PK、男生女生PK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使合作学习充分有效,使学生在展示中更自信更有成就感。

每次考试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每次都定下一次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有奖,反之受罚,同时还有两人组成绩PK和四人组均分PK等,学生不服输的精神使他们有更强的学习动力。总的来说,这种以目标学习为引领,以小组PK为手段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运用现代化手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梦想

在物理学中,失重现象、航天发射、磁场等,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是实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的,我们可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课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比如说6月20日“神十”航天员成功进行的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就给学生们非常深刻的印象。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他们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把所讲的对象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从而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这种高科技手段变成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使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时空环境,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观其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形成映像,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因此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较好的突破。

篇(5)

一 电大教学的现状分析

电大的传统经济数学经济基础的学习主要为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的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电大也不断改进人才的培育模式,但仍然会有一些局限。具体来说:

1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而不与实际想结合

电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材的学科性太强,主要是一些数学思想及数学的运算问题,没有从根本上与实际经济问题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老师的指引,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把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想结合,只能停留在一个基本数学层面,不能上升到运用到经济问题处理的层次。这样学习不能达到数学和经济二者的相融合,学生只得到一对数学定理和公式。在这个问题上,老师不仅仅只交给学生课本知识,他自己本身也要提升经济素质,引导学生吧数学问题与经济问题想结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2 教学过程与实际经济问题接轨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般按照大纲要求,介绍数学定理的相关理论背景,其实数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经济问题,因为是经济数学基础,所以老师可以根据相关的经济背景知识来介绍相关数学教学中的背景知识,而不是完全按照课本的套路,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基本上课上所讲是学生预习阶段就能做到的,这样上课时学生注意不集中,对学习的兴趣不大。而如果老师上课时,加入一些新鲜的内容,如一些小故事及一些与经济直接相关的案例分析,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更容易把握知识的关键所在。

3 数学思维的塑造

在上面二点的陈述中,都着重是一个“授”的过程,即老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相当是“受众”,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把知识卖给学生,老师采用的销售方法和商品都影响受众是否会买下这个商品,如果前面二个环节都美舍呢么问题,学生在这个环节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学生自然会学得到相关的数学、经济知识。能够做单纯的数学难题,也能够看到经济案例中的数学问题,但当自己遇到经济问题时,可能及不会主观的运用数学思想,这就是最关键的一个瓶颈,这就是学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塑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学习好基础知识,多了解经济实务,并在实际中积累经验,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数学经济思维方式。

二 经济数学基础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去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带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多媒体教育不断发展,教师应具有与现代远程教育相适应的科研能力。现代远程教育要求电大教师在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力的同时,还应提高对远程教育的研究能力。多媒体教育有很多传统教育不具备的优势:直观、清晰,简洁、生动、形象。特别是在图表的处理上有很大的优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学习的氛围也轻松。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可以给学生一个更全面的展示,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的内容,多种感官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见其形,生其意,发其思,追其源,探求其果。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易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能理解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体创新意识会得到提高。

再次,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充分运用网络的作用,在网上做教学的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并运用网上课程资源,对自己不很理解的问题不求甚解。把教室上课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并且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控制好上课的节奏,选择大多数同学能够接受的进度,对少数不能跟上的同学,在课后可给予适当帮助指导。

参考文献:

[1] 潘红卫. 电大生《经济数学基础》课程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4): 49-51.

[2] , 钱伟茂, 郑宁国. 深化电大经济数学改革,扎实培养学员应用能力[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8(10): 17.

篇(6)

教师常为学生的成功学习设计良好的环境,这种人为设计的教学环境,我们称之为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情境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想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我在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关注和积极探索数学情境的设计,积累了一些心得,现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不妥之处望同行指正。

一、数学问题情境

即通过一定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要求,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解决问题。如在“负数”一节,可设计如下情境: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都是0分。四个队答题的情况如下表:

每个队的最后得分是多少?你是怎么表示的?与同伴交流。

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学生大多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急切地想给每个队打分。但是有的队答错的题比答对的题还要多,他们得多少分?应如何表示?学生们陷入了认知冲突,这时负数的引入已水到渠成。

二、数学故事(或数学历史)情境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值得赞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在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如高斯、笛卡儿、牛顿及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他们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用来设计数学情境,

如在讲“勾股定理”一节时,可以向学生讲这样一则故事:如果在宇宙中除了人类还有其他文明,人类应如何同他们交流呢?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勾股定理最能代表人类的文明。如果宇宙中还有其他文明的话,接收到这个信息,就会向人类发出回应。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肯定会急切地想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从而为学习新课作好了铺垫。

三、实验情境

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是让他们去动手操作,通过设计的实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等活动,把数学知识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在“圆周角”一节中,可设计实验情境如下:

让学生进行以下操作:

(1)作已知圆的任意一个圆周角;

(2)再画出这个圆周角所夹弧对的圆心角;

(3)分别量出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

(4)再任意作一个圆周角,是否还有上面的结论?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已能总结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关于圆周角的结论,即一条弧所夹的圆周角是它所夹圆心角的一半。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证明了,课堂引入自然顺畅。

四、活动情境

即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或游戏,构建数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情趣。如学习完“有理数的运算”一节,如何对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训练?如果做大量枯燥的计算题,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这时可以让学生进行“24点”的游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熟悉有理数的运算,也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总之,数学教学情境的例子很多,如果我们能创设出一个好的数学情境的话,可以说这节课已成功了一半。

参考文献

篇(7)

语境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运用语言时的具体环境,可以指文章的上下文和口语表达中的前言后语,还可以指交流过程中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多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话题、谈话者的身份、地位、谈吐、文化背景、交际方式等。因而,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境无处不在,两者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忽略了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人们的言语交流就无法顺畅实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学英语、说英语的语言环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境实践内容是以教材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适当向课外延伸,就能使学生把一种情景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另一语境之中,从而培养语言应变能力。笔者就此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1.课堂教学时的语境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全英文式的课堂用语来组织教学。英语作为一种交流信息的工具, 中国学生之所以学起来困难, 主要是因为缺乏运用的环境, 不像婴儿学习母语, 生活在所学的语言环境中, 直接接触信息源。根据教材内容, 我们把语境实践课分为室内语境实践课和室外语境实践课, 两种教学互含互补。恰到好处地使用简单易懂的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激发学生模仿教师用英语组织语言的欲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盲目地追求“全英文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用语。特别是在面对新生时,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日常用语开始,然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将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型等循序渐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大多数学生在最初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全英文式”的教学模式,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辅以眼神、手势、动作、表情、以旧内容替新内容等形式来做适当的解释说明,但尽量要避免用汉语解释。

2.渗透活动, 延伸语境。我们在语境教学实践中, 界定知识主题, 寻找渗透点,实现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 界定能力主题, 利用切合点, 实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界定情感主题, 培植生长点,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鲜明个性。如在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中, 按照“室内与室外并重, 课内与课外并举”的基本要求, 尝试推行了多项教学活动, 初步形成了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由室内向室外延伸、课内向课外发展、单学科向多学科渗透的发展格局, 确保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 使他们“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因此, 我们将语境教学的范围更多地定位于课内外衔接、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 组织了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沙龙、英语演讲、英语课本剧、故事会、英语手抄报、英语磁带作业、英语卡片的手工制作等多项活动。尤其是《学英语》报赏析栏目的开播, 不但丰富了广播内容, 也优化了学校英语橱窗的创办质量, 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几年来, 笔者一直坚持“办好一份英语手抄报”“抓好节日英语活动课”“设立校园英语广播站”“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等一系列活动, 拓展语言实践的空间, 丰富语言实践活动的内容, 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使学生在互动交际的实践活动中, 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篇(8)

二、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教育其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所共同的认识功能,更为鲜明的是以其“直指人心”的审美

价值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由此可知,音乐学科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应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通过音乐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的基础上创造音乐;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因势利导,“流行”让学生兴趣盎然

不少学生反映:“古典音乐太深奥,听不懂;民族音乐太土气,不好听;流行音乐新颖活泼、通俗易懂,好听!”他们讲的不是全无道理,我们如果过分地去排斥、去压抑,只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叛逆心理,而换一个角度,承认他们的爱好,欣赏他们的爱好,正确地引导他们的爱好,把那些流行元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流行元素服务于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我相信必然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京剧的教学。京剧虽说是国粹,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但是对于崇尚新鲜事物的中学生而言,京剧太遥远、太陌生了,学习起来也就会非常枯燥,不容易接受。我们如果按部就班,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和一些京剧名家名曲,很难激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没有了兴趣,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京剧教学中,我把陶的《苏三说》引入了课堂,《苏三说》虽然是一首流行歌曲,但是加入了京剧元素,其中还有京剧名段《苏三起解》的唱段。流行元素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唱好《苏三说》,学生学得非常卖力。因势利导,我又和学生谈起很多歌星都很热爱京剧,像“情歌王子”张信哲拜入京剧谭派传人谭孝曾门下,谭孝曾高祖谭鑫培乃京剧史上开宗立派并对京剧艺术走向鼎盛繁荣作出杰出贡献的一代宗师,他还亲手培养出了杨小楼、梅兰芳和余叔岩3位京剧艺术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继而讲到了梅兰芳和京剧的其他门派和代表剧目,这样一来学生很自然地接受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教学的课堂上,著名萧笛演奏家、民族新音乐的开创者曾格格,以及她的先生,师承著名管乐大师胡海泉的冯晓泉,他们对民歌民乐的全新诠释,让学生喜欢上了《牧歌》、《踏雪寻梅》等优美的民歌,并熟悉了更多的民族管弦乐器;腾格尔的《天堂》、韩红的《家乡》,他们的天籁之音以极其饱满的感情唱出了对家乡、亲人的热爱,旋律优美流畅,意义深远。前者具有藏族民歌的特点,后者具有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让学生深深领略了民歌的魅力;将古老的乐音与西方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集后现代意象与新古典情怀于一体的独特音乐风格的“女子十二乐坊”,也让学生对《十面埋伏》等古典音乐如痴如醉。此种例子不胜枚举,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四、推进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推进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9)

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欠缺的心理品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驱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导入的设计,或以故事导人,或以猜谜导人,或以音乐导人,或以诗词导人。以精彩的导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持久的学习兴趣成为历史学习的原动力,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大大提高。精心设计新课的导人,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热情,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二、营造氛围,引发主动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有了一种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放下心来,主动探究,质疑问难,大胆交流,积极交往,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加明显。如果没有营造出一个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学不会那样有效,也是不可能收到这样好的教学效果。

篇(10)

现在的大学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往往只重视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与培养,基础知识容易忽视,文学艺术欣赏教育更是奢侈品,这就造成学生知识面较窄、文化素质不高,导致社会适应性较差、发展后劲乏力,思想道德素养欠缺等问题。引用经典诗词,以美的艺术修养来教育和熏陶高职生,不仅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人的精神得到愉悦,情感得到净化,正如: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更有利于提高高职生人文素质、陶冶其高尚情操。

一、充分认识经典诗词对高职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优秀经典诗词彰显的德育效果,是传统的思想教育和呆板而枯燥的说教达不到的,只有寓德育于经典诗词之中,才能激起高职生的神圣情感。让高职生在教经典诗词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并进一步创造美、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身情操和文化修养乃至综合素质。经典诗词作为一种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常常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

二、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经典诗词价值,提高高职生思想品德修养。

(一)利用经典诗词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确定与坚守我们的理想可以引用: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明坚定理想信念的决心。在讲述理想含义特征,可以引用流沙河《理想》(节选)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说明理想具有时代性实际性等特征。如何变理想为现实,理想实现是一个过程可以引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讲授实现理想要克服重重困难挫折,可以引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明实际理想的艰巨性与反复性。

(二)利用经典诗词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

从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到陆游、从岳飞到秋瑾,从近代谭嗣同到革命伟人等,无不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屈原虽被放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说明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这正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对国家兴亡和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白居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对百姓的深切同情,这正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二爱我骨肉同胞;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洋溢着报国之情。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展示了他的精忠报国之志;文天祥“故人应念我,杜鹃枝上残月”、“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展现的是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坚贞不渝,这正是我国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最好诠释;近代的鉴湖女侠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尤能化碧涛”;谭嗣同临刑前写在监狱墙壁上的一首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沁园春 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这些诗句贯穿始终的就是诗人的爱国情怀,通过鉴赏,学生们深切体会到爱国之情是一种深厚、崇高而伟大的感情,诗人词人们热爱故土山河,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民族利益,能保持民族气节、维护祖国尊严。

(三)利用经典诗词进行高尚与纯净的友情爱情观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义人文之邦,在古典诗词中,诗人从不同方面描述了千姿百态亲同手足的挚情,如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纯真的友情,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难得的知己之交,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和期望珍重的嘱托,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可见两人交情之深厚。友情感人,亲情也不逊色。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温馨和睦,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跃然纸上;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浓烈的思乡情。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的深情厚爱,质朴生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乡怀亲之情永远传颂。讴歌爱情也最能展示诗人自身的才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追求不到而惆怅又让人神往的内心感受;汉乐府民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与君绝!”的执著刚烈;秦观《鹊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李清照《声声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说明的爱情本质不仅是幸福与甜蜜,更是责任与义务,共同的理想与追求。都可体会到古人在情感方面的种种不同而深切的感受,使高职生从诗歌中了解人类爱情的美好、相思的愁苦,以及那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内心体验,从而正视大学阶段的感情,能客观地处理失恋的苦闷及给人带来的心理压力。②

(四)利用经典诗词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句中隐含着对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富贵不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秦·李斯《谏逐客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高山”比喻道德高尚,“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朝·王冕《墨梅》):这是通过自画的墨梅表现出作者清高绝俗的节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本句借绚丽的晚霞为喻,用劝勉的口吻,表现出老当益壮,力求进取的精神。

总之,经典诗词中充满了历代先哲分子对祖国对民族的忧患意识和道德意识,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其内涵极其丰富而深刻,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不同的内容,以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精神基因。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只有认同民族文化,才能树立民族自立的精神及培育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大力倡导学习经典诗词,以此来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民族文化经典诗词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根基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武器。③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92-01

1 加强教材钻研,实现全面“精讲”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资源。以前许多老师所陷入的误区就是认为知识点只要反复讲学生就能有很好的理解和吸收,其实这样的话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学生们也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的状态,因此,对于教材我们要提倡“精讲”。教师在上课之前,要重点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对教材的钻研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作用大、哪些内容难度大、哪些内容容易错等。在这些问题都明确了后再有针对性地做好教案和教学规划。这样一来,一些对于以后学习作用不大的内容就可以适当省略,对于难度大和易错点就可以加强讲解的力度,真正实现全面精讲。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样也能使学生们对内容的主次性有一定认识,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加深刻,对于易错点的重视程度也会更高。

以苏教版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为例,本章最大的难点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几种消元方法,而在这几种方法中也有主次之分。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平常使用的多,难度小,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可以少讲多练,而换元法的难度大,在这一点上就要进行精讲。精讲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换元法、换元法怎么进行运用、运用中需要注意哪些易错点等。而本章的另一重点就是二元一次方程所对应的函数图像,函数图像贯穿整个代数教学的始终,对于以后的各种函数和方程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这一点上要精讲细讲,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函数图像的绘制,函数草图的描点,以及韦达定理的运用等。总之,教师首先要充分的研究教材,然后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去制定教案,在教学中要节约每一分钟的教学时间,争取在精讲的提前下实现多练多讲,提升学生的接收水平。

2 加强课堂练习,明确“点拨”目标

课堂练习作为课堂中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法,在课堂中的作用十分重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多拨出时间来,对所讲内容进行充分的练习。目前新课改下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而课堂练习正好符合了这一要求。当然,课堂练习的前提是老师对知识点的有效讲解之后,有针对性地设置题目。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许多老师片面地注重运用概念和公式进行解题,而忽视了数学思想的灌输。初中时段的数学思想主要包括: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以及化归转化这四种思想。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不仅在课堂中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而数学思想就很好地结合了解题和智力开发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因此,通过数学思想的教学能实现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和总结方法。在习题设计后再根据学生们的解题情况找出其在什么地方遇到困难,在什么地方不小心错了,明确“点拨”的目标。

3 注重学生差异性,因人而异地“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