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工程规模分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057-01
住宅工程中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住宅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而实施的一项相关活动,它是贯穿整个住宅建筑过程中的基本任务。进行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控制建筑过程中各个独立的工序及整个施工过程。其控制的主要原则是以预防为主,在采取相应技术手段后最终保证住宅的质量。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繁琐,在检测过程中,从订购原材料、加工、包装、运输及流通到施工现场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好工作,才能确保建筑材料质量合格。
1 住宅建筑工程材料的类型和分类依据
原材料的质量监控与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监控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对材料的质检是对整个工程质检的基础。在施工的总体费用中,原材料的使用费用占一半以上,并处于不断上升趋势。所以控制好建筑原材料的成本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总体成本。
1.1 根据用途分类
每一种建筑的原材料都有各自的用途,根据其主要用途可以分为装饰原材料、结构原材料和功能性原材料。其中,装饰原材料又可以分为地砖、墙砖等。功能性原材料又可以分为防火原材料、防潮原材料、防火水原材料、隔音原材料等。
1.2 根据使用位置分类
不用的建筑原材料会用于建筑过程中不同的位置,主要可以分为地面建筑原材料、屋面建筑原材料、墙体所用原材料、吊顶所用原材料等。
1.3 根据化学成分分类
每种建筑材料的化学成分都不一样,主要分为有机原材料、无机原材料、复合原材料(即有机原材料和无机原材料混合)三类。有机原材料包含油漆、沥青、木质建材、高分子建材等。无机原材料包含石头、混凝土、水泥等。复合原材料包含聚合混凝土等。
1.4 根据材料重要性分类
分为主要原材料和次要原材料。另外依据住宅建筑工程材料的标准还有很多分类方式和分类方案,比如可以依照制造工艺或者建筑工程种类,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就要看在实际的住宅建筑工程中哪一种分类方式更符合建筑单位的特点,可以灵活选择。但是一般情况下,住宅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分类会按照化学成分分类。
2 对住宅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监控方式和程序研究
2.1 建筑工程质检控制方法分析
(1)控制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检查验收方法。这是一种通过基础工具来检测原材料外观是否合格的方法,原材料的重量、高度、尺寸等外观条件都是显示出是否符合标准的特性。
(2)测验方法。这是质检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质检人员经过具体的测试操作和采取较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建筑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这种方法更具备科学性和说服力。
(3)技术管理方法。原材料在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储存过程,在这个期间内,仍然不能放松对建筑原材料的质检,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原材料发生变潮、变质、生锈或者损坏遗失等情况。
(4)联合监控方法。这种方法增加了对建筑原材料质量检测的单位,要求施工单位联合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多方的互相配合协作,从而在技术手段、管理手段上更有效实施质量监管,实现对原材料质量完全控制。
2.2 建筑工程质检基本程序
任何一家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都要在正式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做好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工期顺利进行。这时会将原材料简单的分为重要原材料和一般原材料。对于重要原材料,要求由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的工作人员,同时对生产原材料的厂商进行考核,确定生产厂商的技术硬件和生产产品的质量已达到建筑质量的要求时,进行小规模小批量的样品生产,再将样品由监理单位进行检测,合格后要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这样的建筑原材料,才能流通到施工单位。在建筑原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以后,一部分直接用于建筑使用,另一部分则需要暂时性的储存。在储存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建筑原材料有质量问题,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都要从头进行测试,再次检验原材料的质量情况。
3 建筑原材料在住宅建筑工程中使用范围的划分
3.1 住宅工程建筑中的常用材料
通常住宅工程建筑的原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石头、混凝土、砖瓦、石油沥青、砂浆等等。
3.2 建筑原材料质量控制主要依据
建筑原材料在进行质量检测的控制时要考虑几种依据:第一,国家、政府及住宅建筑行业的标准要求;第二,设计单位要在图纸设计方面提出相应要求;第三,施工单位要与监理单位签订合同;第四,要向国家和省市级政府上交产品质量说明书、质检检测报告和质检复试报告。
3.3 建筑原材料质量控制评价的标准分析
对待建筑原材料质量控制评价的标准分析,主要依据原材料不同的分类等级,例如水泥的质量等级可以分成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和废品。钢筋的质量等级可以分成Ⅰ、Ⅱ、Ⅲ、Ⅳ、Ⅴ级。混凝土合格产品按质量可以分成粗砂、中砂和细砂。防水材料的合格品可以按照外观质量、尺寸大小分成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4 结语
近些年来,具备质检住宅工程中建筑材料质量资质的机构在逐年增加,提高机构的质检技术水平,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过关的基础。住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优劣,关系到住宅工程建设的安全,关系到千千万万人员的生命。作为住宅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要时刻保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信责任的态度,要有责任和义务为施工单位提供质检合格的建筑原材料。作为检测住宅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的建设单位,把好建筑原材料质量关,也是对业主安心入住优质工程的一种服务,保证千家万户的住宅安全,是所有建筑相关企业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 谢勤娟.抓质量管理,创精品工程[J].工程质量,2001(5).
[2] 文建国.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分析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0 引言
一项新的技术,例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其都需要经历一个全寿命周期,即可行性分析研究,开发研发,直到投入市场使用。对于一项新的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它是否符合当地情况,基本国情的要求,是否符合环保、进度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是否符合质量管理、安全的有关要求,都是需要研究评价的问题,对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
1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分类及评价内容
1.1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分类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主要有技术类和产品类两种。针对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特点,在推广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推广方式。
技术类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有手段、方法、工艺等。例如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技术用于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则人们必须先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功能,作用等。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对重大的事故可以有效的预防,若发生可以及时的解决,而且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中,具有信息存储、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使用并且成本低、速度高、容量大、方便快捷等特点。
产品类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在推广过程中较容易接受,因为研发出来的产品有一定的形状,其特点和功能较容易看出,在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做广告图片进行宣传或交用户试用等方法。
1.2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评价内容
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对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进度、质量、安全的影响评价,其评价主要内容如下:
(1) 对建筑工程管理进度的影响评价
主要是评价新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对其进度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包括与新技术相关的,关系到建筑工程进度的相关方面。工序进度与建筑工程总进度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当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对其非关键路线有影响时,最终没有成为关键路线,则对建筑工程的总进度没有影响,若使建筑工程的关键路线发生了改变,则建筑工程总进度则会发生变化。若新技术影响到建筑工程关键路线,毫无疑问,则一定会对建筑工程总工期产生影响。
(2) 对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影响评价
主要评价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对其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建筑工程项目可以分成附属工程、主体工程及基础工程三个部分,新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上,主要是对其附属工程质量、主体工程质量及基础工程质量三方面进行评价。
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好坏受到客观的技术和管理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客观技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工艺的水平及性能是否能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对管理因素不列为技术评价内容。
(3) 对建筑工程管理安全的影响评价
建筑工程安全的要素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运营安全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两个部分。建筑工程是否安全受客观的技术和管理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体现着对建筑工程建设前期、施工期、运营期和维养期这四个时期安全的影响。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质量中实质上是对运营期安全的影响,所以,建筑工程管理安全的评价主要是对施工期安全评价,其他各个时期的安全评价则会有工程质量或其他因素进行评价。
2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选择评价方法
本文对建筑工程新技术的评价方法采用层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模拟人的决策、判断及分析的方法。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思维过程及逆行模型化、数量化和系统化,不仅能过保持决策者的决策准则和思维过程一致,而且还能够简化问题的计算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把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结合起来,使其关系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处理。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法对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指标进行赋权,如图1所示。
对建筑工程新技术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并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然后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让有关专家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打分,最终计算其权重值,作层次总排序和层析单排序,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选择出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定,并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新技术进行应用推广,把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来。
3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推广对象及效益
3.1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推广对象
在我国,建筑行业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即政府干预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工作,随着国际化进程和建筑市场化加快,很多人对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如何发展和生产没有足够的认识,观念滞后,没有一定的紧迫感。在进入市场经济中,由于建筑行业的社会化、知识化等各方面的程度低,不能够用新的方法,新的途径来解决建筑行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对象应该以施工单位为主体。
3.2 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推广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模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建筑行业,施工单位作为一个建筑工程单位的一个微观主体,施工单位的利益与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使用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施工单位及建筑行业有追求新技术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在当前新技术的推广模式下,并没有考虑施工单位的需要,只是由于政府部门的干预,施工单位只是被迫接受新技术,并没有发挥其主动性,以至于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的推广效益低下。
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对象主要是建筑质量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但在我国,建筑行业作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筑企业多不胜数,但仅有很少一部分建筑企业规模较大,很多的施工单位规模都较小,有的甚至是一个包工头再加上几十个工人就形成了一个建筑企业,以至于建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所以在推广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上很难收到一定的成效。
4 结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建筑工程中各种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将被新的管理模式所替代。如何能够正确的,有效的推广新技术则是建筑工程管理行业能否稳步发展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应该为新技术的推广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信息服务网络,使其能够更好的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推广,优化推广模式,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新技术推广的多元化,是建筑工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陈良美.建筑新技术评价模式及指标体系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5.4
[2] 李学伟.邱渐根.建筑新技术应用的经济分析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6)
[3] 王伯鲁.郭淑兰.建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导报.2002(17)
[4] 冯之浚.技术创新与传统文化I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1)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45-01
1 建筑施工管理进程中融入信息技术状况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在一定层面加强了信息技术应用,并显著提升了施工建设效率,在施工管理层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纵观我国建筑领域当前融入信息技术现状,其整体产业水平却仍然较为薄弱,并包含较多制约与不足之处。具体体现为,建筑企业网站多用于信息,相关网络软件工具却较为匮乏,导致了同登陆客户的沟通互动交流极为不畅。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网络技术总量不高,一般多为单机或脱机应用操作,仅令计算机技术在计算速度层面体现了一定优势,却没有真正开发出计算机技术在共享、传递信息层面的价值,令应用效率始终偏低。同时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的范畴相对有限,例如施工进度、监督质量、控制成本等层面较少应用信息技术,而是仍然通过经验管理、人为管理等传统方式操作,体现了较低的科学化程度。在开发软件层面,则呈现出选题相似、无法统筹规划、投入资金不足,重复低水平开发建设等状况。另外,一些建筑施工单位无法科学利用互联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性,没有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采购材料、招投标、管理项目与交换信息,而是虚有电子商务的表象,而继续践行管理经营的传统方式。
2 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的科学途径
新时期,现代化社会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技术,广泛的信息使用与交流是建筑企业发展、提升的科学方式手段。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知识经济已成为新时期的科学发展模式,基于此背景,建筑施工单位的竞争已逐步成为根本的信息与知识竞争,施工企业只有实现畅通的信息交换,才能赢得市场激烈竞争中的主动权,并实现全面发展。当前知识与信息是建筑企业的核心资本,在企业发展管理实践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谁拥有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商业资源,令其良好融入实践管理中,便会赢取先机,利用优质信息提升生产效益,并获取最终利益。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关注重要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创建动态信息与科学知识网络体系,有效提升综合管理效率。信息时代,政策形势瞬息万变,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筑施工单位应科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累累硕果有效充实自身,构建完整统一的信息网络。由我国当前建筑单位管理综合状况来看,发展规模较大的一些企业创建了契合自身特性的网络信息平台,取得了信息管理层面的成效,为有效迎合快速的市场变化,在健康发展中稳步提升市场地位,建筑企业应促进施工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进而继续完善健全企业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3 建筑施工实践技术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科学策略
3.1 融入信息技术,促进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综合水平的持续提升
施工单位的实践发展与成长离不开高素质施工管理人员的支持配合,因此人的因素不容忽视,在建筑工程全面开展施工之前,各层级管理人员应树立科学管理理念,秉承科学发展观,永葆先进性,针对建筑项目工程的现实特征与建设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管理方案措施,全面融入适宜的信息技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施工企业可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开展施工管理人员综合培训,借助企业网站定期学习内容、讲座安排,结合网络分散学习、集中学习模式,双管齐下,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令其全面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科学应用现代化管理工具、软件提升施工管理效率。同时信息管理服务人员应同相关业务服务管理人员默契配合,高度合作,采用先进性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科学项目管理软件准确精密的解读各个施工工序的关联关系及前后特征,并结合多年总结的施工现场经验,实施对建筑施工的科学有效管理。
3.2 融入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合同管理与材料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工程合同管理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可令合同归档、建档、变更及分类更加全面细致,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合同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合同模块,充分满足大规模日常管理实践工作需求。同时应科学配备制作、查询、监控合同与冲突检查各项功能,构建信息化合同管理体系,掌握工程合同状况,令工程施工进度、建设安排科学有序,紧凑开展,高效进行。无论建筑工程规模大小,其均会包含较多关键信息,机械设备及施工材料,倘若管理不善,将会令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建筑施工材料管理中应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设备清单、表格形式等主体材料及设备应借助信息技术制定科学采购方案。可应用网络平台制定收发工程总进度施工方案相关计划,清楚明晰各类材料的现实变更需求。同时施工企业应科学依据各信息库包含的物资信息,阶段性实施物资分类,预设材料属性,制定租赁物资材料、采购及资金投入计划,并自动获取相关数据。
3.3 推广建设网络办公系统,搭建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
伴随建筑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充,施工项目涉及的管理环节越来越多,涵盖标准审核、进度安排、变更设计图纸等,包含了众多信息量。倘若建筑施工单位片面应用传输纸质文件方式,则会令项目信息的横向交流及实时纵向沟通增添较多冗余环节,进而令信息误差率全面提升,令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营给建筑施工单位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为杜绝该类不良现象,建筑单位应科学融入信息技术,基于网络技术构建信息化技术管理共享平台与自动化办公系统,令复杂的信息传递环节实现真正简化,并令纸质文件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实践管理进程中退出,令共享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优质的施工管理工具。再者建筑施工单位还应持续扩充应用网络职能,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展网络采购、网上招标、网络视频会议与共享资料网络查询,全面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效率,促进建筑施工单位真正实现信息化发展。
4 结语
伴随建筑施工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充,各工种交叉应用的日渐复杂,建筑项目施工技术迫切需要与信息技术良好融合。因此我们只有明晰信息技术科学重要性、现实应用状况,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科学融入信息技术,才能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建设质量,适应新时期需求,令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促进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118-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已经越来越广泛。随着建筑工程投资开始朝着投资来源多、投资不集中、规模愈来愈大、周期性强的方向发展,建筑工程造价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施工单位必须更加有效地控制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建立一套系统的、正确的造价控制措施。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常见风险与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施工单位进行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一、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分析
1、建筑工程管理与风险解析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指的是将经济、技术和管理综合在一起进行的一体化综合管理。依照分类来说,建筑工程项目造价风险来源广泛,因此也就形成了与之相关的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以及政治风险等风险类型。对建筑工程造价风险进行管理便是针对项目进行中不可规避的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过程,所采取的措施也基本上为事前积极对风险因素的科学和合理的管理,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以便实现最终的目标。
2、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的影响因素
(1)技术因素。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的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建筑行业,由此不难发现,技术因素对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的影响是巨大的。施工单位中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然而,一旦某些技术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技术达不到一定的水准,加之经验主义的存在,就很有可能在进行技术施工的时候发生技术事故。
(2)人为因素
人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也是其中最为活跃的成分,所以,不论是施工管理人员、决策人员,还是专门的造价控制人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责任感等个人因素都与建筑工程造价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建筑工程各阶段造价风险的识别
1、决策阶段的风险
选择众多投资方案中的哪一个是由建设项目决策决定的,是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基础。建筑工程的规模大小和成本高低都在这一阶段得以确定。这二者是对设计阶段和具体的施工阶段造价的直接影响因素。
2、设计阶段的风险
项目的实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质量的高低,因此,建设单位要根据相关规定综合评定方案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投入,兼顾二者,争取在经济承受能力之内选择技术先进的方案。在设计工作开始之前,设计单位不能凭空想象,要付诸实践,调查和研究必不可少,结合项目工程规模的大小等各种情况作出大体的规划方案。建设单位在选中某一个方案后,还要对这个方案进行全面的研究,从每一个小的细节上进行把握,达到系统优化的效果。更好地控制造价,不要忘记造价咨询和造价监理。造价咨询可以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而造价监理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使得造价进一步降低。
3、施工阶段的风险
(1)施工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影响施工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地形地质、市场行情、施工人员等。具体的施工工程当中,实际建设严重脱离了图纸内容和规划,加之不能节约利用、采购工作没有做到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成本,不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为了提升利润空间,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工作。
(2)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对设计图纸和设计要求了如指掌,时刻关注影响施工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因素,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资金投入的预算,不能漏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尤其是施工费用较高的环节,大力对其进行造价控制,但不能以延误施工进度作为牺牲代价。
(3)时刻注意工程的变动,造价控制人员对施工工程实行全过程监察,一旦发现工程中的变动环节,要严格控制。在还没有正式施工前,要求施工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工作,主要看施工设备是否齐全、质量是否有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工程要求,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留后患。
4、竣工结算阶段的风险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末端就是工程竣工结算,虽然它是最后一个环节,但也不容忽视其在控制整体工程造价方面的巨大作用。根据项目进展,经审查的工程结算较编制的工程结算价款相差10%~20%左右,有效地减少了资金的投入,降低了成本。
三、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的管理措施选择
1、增强承包商的索赔管理意识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大部分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经验严重缺乏,因此,增强承包商的索赔管理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对工程索赔的重视更应该体现在施工阶段,严格要求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实际施工必须与图纸内容相符合,充分利用各种索赔技巧降低造价风险。
2、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风险,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后,在施工之前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者提前找出可能影响造价的因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解决方案。另外,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风险评估不应该残缺不全,即其完整性应该得到充分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风险。
3、科学的计价报价与风险管理
只有时刻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的原则,才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造价风险,尤其是在投标报价时更应该注意。具体选择众多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中的哪一种,要在这众多种类之间进行细致、全面的比较,择优录取,以此降低造价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态势,建筑工程的投资结构和投资人的多元化特征越发明显。由于建筑工程投资朝着投资来源多、投资不集中、规模愈来愈大、周期性强的方向发展,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有很多,虽然施工单位无法去规避或者建设决策、设计时期的风险,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手段,更加有效地控制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造价,这其中存在着许多隐性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为了降低成本,保证施工的合理利润,施工单位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正确的适合自己企业生存的施工造价控制措施和风险回避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企业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秀凤.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 2007(04)
[2] 叶国珍,顾建明.如何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3] 陈敏.建筑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07)
关键词:工民建筑;分类;组成;构造
Key words: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segments;composition;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80-01
1工业建筑工程的分类及组成
1.1 工业建筑的分类
1.1.1 按用途分类。①主要生产车间。②辅助生产车间。③动力用建筑。④仓库。⑤技术设备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⑥全厂性建筑。
1.1.2 按层数分类。工业建筑按层数分为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工业厂房,以及部分单层、部分多层的混合工业厂房。
1.1.3 按跨度的数量和方向分类。①单跨厂房。②多跨厂房。③纵横相交厂房。
1.1.4 按生产状况分类。①冷加工车间。②热加工车间。③恒温恒湿车间。④洁净车间。⑤其他特种状况的车间。
1.2 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
单层厂房的结构支撑方式一般分为墙承重结构和骨架承重结构两类。①墙承重结构是外墙采用砖墙、砖柱的承重结构。由于砖的强度低,只适用于跨度和高度小,吊车荷载较小或没有吊车的中、小型厂房。②骨架承重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骨架的承重结构。
1.2.1 屋盖结构。包括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及天窗架、托架等。屋面板直接铺在屋架或屋面梁上,承受其上面的荷载,并传给屋架或屋面梁。屋架(屋面梁)是屋盖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屋面板上的荷载、天窗荷载都要由屋架(屋面梁)承担,屋架(屋面梁)搁置在柱子上。
1.2.2 吊车梁。吊车梁安放在柱子伸出的牛腿上,它承受吊车自重、吊车最大起重量以及吊车刹车时产生的冲切力,并将这些荷载传给柱子。
1.2.3 柱子。柱子是厂房的主要承重构件,它承受着屋盖、吊车梁、墙体上的荷载,以及山墙传来的风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基础。
1.2.4 基础。它承担作用在柱子上的全部荷载,以及基础梁上部分墙体荷载,并由基础传给地基。
1.2.5 外墙围护系统。它包括厂房四周的外墙、抗风柱、墙梁和基础梁等。这些构件所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墙体和构件的自重以及作用在墙体上的风荷载等。
1.2.6 支撑系统。支撑系统包括柱间支撑和屋盖支撑两大部分,其作用是加强厂房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它主要传递水平风荷载以及吊车产生的冲切力。
2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及组成
2.1 民用建筑的分类
2.1.1 按建筑物的规模与数量分类。①大量性建筑。②大型性建筑。
2.1.2按建筑物的层数和高度分类。按建筑物层数与高度分类见表1。
2.1.3 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类。①木结构。②砖木结构。③砖混结构。④钢筋混凝土结构。⑤钢结构。
2.1.4 按结构的承重方式分类。①墙承重结构。②框架结构。③半框架结构。④空间结构。
表1 按建筑层数与高度分类表
2.2 民用建筑的组成
2.2.1 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因此,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抵御地下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
2.2.2 墙起着承重、围护和分隔作用。承重墙承受着屋顶、楼板传来的荷载,并加上自身重量再传给基础;当柱承重时,柱间的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与破坏;内墙起着分隔空间、组成房间、隔声作用。对墙或柱的要求是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保温、隔热、隔声、防火等能力,以及具有经济性和耐久性。
2.2.3 楼板将整个建筑物分成若干层,是建筑物的水平承重构件,承受着作用其上的荷载,并连同自重一起传递给墙和柱,同时对墙体起水平支撑作用;首层地面直接承受其上的各种使用荷载并传给地基,也起保温、隔热、防水作用。
2.2.4 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围护和承重构件,由屋面层和承重结构层两大部分组成。屋面层起着抵御自然界风、雨、雪及保温、隔热等作用,结构层承受屋顶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和柱。因此,屋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防水、保温、隔热等作用。
2.2.5 楼梯是建筑物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楼梯要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
2.2.6 门主要用作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门的大小和数量以及开启方向是根据通行能力、使用方便和防火要求决定的;窗的作用是采光和通风。
3总结
建筑物除由以上基本部分组成外,还有一些附属部分,如阳台、雨篷、散水、勒脚、防潮层等,有的还有特殊要求,如楼层之间还有设置电梯、自动扶梯或坡道等。
参考文献:
[1]于耀坤.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J].大庆社会科学,2009(3).
1前言
工程管理是时展的需求,新的需求催生新的工程管理技术和措施。理念的更新以及措施的实施都是建筑工程管理十分重要的改进方面,对于明确工程管理发展方向,推进建筑工程整体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在新时代延伸出新特色和新领域,政府的改革目光逐渐放到建筑工程行业尤其是其建筑工程管理方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突破,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得到实现。
2企业组织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运作的效益和成果,企业组织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方面的管理。我们进行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分析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展开:
2.1现代组织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之法制完善程度
法律的缺失会使得不同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形成行业整体方面的管理大格局。同时面对管理方面的纠纷,没有相关制度和法律的支撑,就难以进行迅速且严格、公正的决断。进行科学的且有据可依的建筑工程管理少不了完善的制度和相应的法律,因为这是进行管理设计和管理实施的重要依据和参照。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法律的缺失会使得管理主体对于自身权力和职责难以得到清晰的认识,在进行管理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进而就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2.2现代组织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之正确控制意识
对工程建筑的控制和管理越不注重,在最终的成果验收阶段就会发现企业运行的成果与预期差距越大。建筑工程管理是提升组织企业利润的重要方面,但是很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并没有培养起对这方面管理的充分意识。在工程建筑过程中,很多方面缺乏精细化管理,缺乏对各种资源的控制管理意识,这种现象在工程建筑企业中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已经形成普遍化的问题。
2.3现代组织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之工程实施阶段把控
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资源使用和资源分配问题,甚至会遇到很多在项目设计阶段并没有考虑到的突发状况,面对项目实施阶段的各种问题,需要进行严格的资源控制,实施工程的科学化管理。对建筑工程进行有效管理就要注重在工程各个阶段的控制和管理,尤其是在项目工程的实施阶段。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同问题,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仔细分析,不能武断下定论,在建设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对比最初的设计思想和路线,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综合水平。
3建筑工程规模
为适应工程建设项目分级管理的需要,国家将发展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分为小型项目,更新改造项目可分为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两类:国家规定的分类标准工程建设审批机构和申请程序也不同,项目分类原则:(1)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经批准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确定的总设计能力或总投资,按照国家颁布的分类。(2)单一产品生产的项目一般按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区分,而由多个产品生产的项目一般都是按生产能力设计的主要产品。当产品分类多、层次不同时,根据产品的设计能力很难区分,可以根据总投资来区分。(3)一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项目,其设计能力或总投资都不算太大,虽然是中等规模的项目标准,但经国家批准,项目进入规模大、中型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也应当按照大中型项目进行管理。(4)改造项目一般按投资额分为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项目,且以上产能或其他标准不区分。(5)具体定额划分标准较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中小企业和转型项目,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各时期的实际经营业绩而有所不同。
4建筑施工技术常见问题的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存在三个问题:①基础工程技术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②屋面防渗技术存在问题;③混凝土质量和养护技术有待提高;上述问题实际上影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整个建设工程的进度,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否,将影响到施工质量。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4.1桩基施工技术
施工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木桩的施工,也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它是根据建筑物的沉降和承载力设计的一种沉降技术,是最复杂的技术之一。木桩的抗压承载力为水平方向,根据竖向压力计算,然后利用水平杆和复合被动力函数进行打桩施工。然而,在实际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不按规定进行设计,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整个工程的施工也不能顺利进行。
4.2屋面防渗漏的技术
许多施工人员在屋面防渗漏施工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够规范,影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次,在屋面防渗工作中,一些工人工作不认真,减少用工和材料这是一种现象,在业主使用过程中,房屋出现漏水现象,不利于建筑物的长期使用。
4.3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养护技术
除上面问题外,在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养护技术方面也存在问题,一方面存在混凝土质量问题。如混凝土中存在少量蜂窝、三面现象等问题,混凝土保护中存在浇水少等养护时间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利于今后整个建筑的使用,也不利于质量和安全,存在一定的危险。
5施工技术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通过对上述相关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最重要的原因是建设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严谨,管理方法不科学,建设项目管理最重要的部分是施工技术管理,包括项目的全过程、项目技术管理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企业的信誉、主要竞争力和公司的发展命运。在这场竞争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要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体制和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的变革,以儆效尤,提高项目的效果和行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这里有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5.1高度重视桩基基础施工技术
在实际打桩施工前,应确定木桩的施工范围,选择相对平坦的地面,清理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在早期打桩试验中,应通过仪器测量跟踪桩位,并在气密性试验中最终确定木桩,每次试验的结果必须记录下来以便施工。同时,木桩施工现场的排水对保证施工现场排水管道畅通至关重要。另外,在打桩工作中应详细掌握木桩的密度、长度和规格;其次,准确施工木桩,可防止对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5.2严格把控屋面的防渗漏施工技术
在实际建筑物的防渗工程中,不仅对防渗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而且各项规定均符合要求,保证了建筑物的防渗工作质量,加强了施工人员的管理,切实落实防止人居环境渗透的各项工作,按照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解决,才能消除建设方存在的问题。
5.3正确使用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做好混凝土的管理。时间足够,浇水时混凝土应充分湿润。此外,表面应涂上优质水泥砂浆,以保护钢筋和混凝土,避免损坏。
5.4明确施工技术管理职责,注重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完全解决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它要求各部门协调配合、合理分工、严格配合,使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此外,根据有关规定,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此外,技术管理队伍的培训需要提高专业素质,加强专业实践和素质建设,强化管理方法和措施,通过定期培训落实到各地。要紧跟科技步伐,逐步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我们应该努力创新。借鉴前卫管理技术经验,注重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5.5严格审核设计方案及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设计方案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当设计中出现问题时,很难预测结果。因此,在审查方案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结合各种建议提出最终可行的方案,设计要科学创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也是关键阶段。在工程竣工之前,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越到竣工阶段,越需要严格控制,工程验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要更好地完成整个工程,必须保证质量,完善相关监理制度,严格工程质量管理。
6针对现代组织建筑工程管理提升对策的策略性分析
6.1现代组织进行建筑工程管理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建筑工程管理不仅仅需要管理者意识到相关工作的重要性,还需要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有一个标准的参照和依据,这样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的建筑工程管理才是有依据的,可以进行衡量和比较的。在相关法律建设方面的滞后,将会减慢整体建筑工程管理建设的步伐。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有法可依,有相关的制度作支撑,之后就是有法必依,这是形成整体建筑行业高效管理的必要前提。
6.2现代组织进行建筑工程管理需要紧跟时代管理步伐
企业组织要及时引导相关人员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更新,不断让其接受新时代新特色的管理思想,用先进的、科学的、高效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工程建筑管理。对于处在不断变革发展中的建筑工程行业来说,管理的相关思想和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进行不断的更新迭代。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如资金断裂等,不同的时代已经产生了十分鲜明的差异化处理方式。在迅速迭代的现代化社会中,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中有很多已经不再适用,甚至会成为阻碍整体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的绊脚石,需要加以改变,实施新的管理发展策略与方式,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建筑工程建筑管理的综合水平。
6.3现代组织进行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发挥组织整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16-01
引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我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建筑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建筑工程过程中,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问题和每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用量也随之增大。但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质量问题。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实际情况,结合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探讨质量控制对策,加强对施工质量的规范控制管理,避免事故的发生和资源的浪费,促进我国的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发展、完善,进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问题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中的麻面问题
就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施工而言,最主要的问题是麻面。麻面会造成建筑物出现小范围的建筑缺浆、表面不光滑等情况,同时在建筑物混凝土的表面也会出现类似甚至是更为严重的问题,例如凸凹坑的出现。麻面可能不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但是对于建筑物的地面和墙体都会产生影响,美观程度不会很好。在分析研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同时,建筑物的美观性能也很重要。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钢筋暴露问题
露筋也是影响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混凝土施工工程中,利用建筑钢筋和混凝土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实现建筑物的强度和承载能力的提高有着阴显的效果,使得在许多的现代公共建筑物中都采用这种混凝土结构来进行建设,利用混凝土自身的粘合性能保证钢筋整体结构的稳定,避免钢筋暴露的质量问题。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中的裂缝现象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质量控制等因素,导致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局部出现严重的裂缝现象。建筑物的裂缝现象会造成整个建筑结构强度和硬度的下降,也会使得建筑工程建筑物的质量不达标,建筑物的整体效果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4、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取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特点。因此要准确了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控制管理。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水文、气候、人的主观因素等的影响,使得混凝土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质量的波动性大,由于混凝土施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工程质量的波动性不断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存在S多隐蔽性的质量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研究
1、对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水泥、砂石进行控制管理
水泥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原材料,因此在项目投入建设前,对于所使用的水泥一定要有国家相关部门的质量合格证阴。对施工单位的水泥类型、强度等级、硬度等级、出厂时间和保证斯等重要指标进行严格的检查。严格拒绝“三无”水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泥质量的达标。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砂石的要求也很高。砂石又被称为骨料,也属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在施工前要对砂石的密度、含沙量等方面进行试验测试,保证砂石的质量和强度。
2、合理搭配混凝土施工的比例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按合理的比例搭配,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过硬。适度的提高混凝土的水泥搭配的使用量,保证所取得的混凝土的强度够高,便于施工使用。选取砂石要适当合理,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的建筑物的要求不同则,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计算分析,保证选取的砂石和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相吻合,确保砂石的最大颗粒直径可以受到钢筋的最小间距和混凝土建设材料截面尺码的阻碍。同时也要合理控制砂石和石子的比例,保证调配后的混凝土的密度最大化,进而保证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强度和硬度等。
3、严格混凝土的调配控制
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避免材料的浪费,在建筑工程施工前,结合不同建筑物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和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混凝土调配试验,确保调配后的混凝土符合建筑物的强度、硬度等性能要求。
4、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人员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对混凝土施工人员要严格要求,保证施工人员的主观因素不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建筑施工的质量。
三、结语
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部分,同时也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高是我国建筑行业全面高速发展的基础。分析混凝土施工质量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控制好整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规范管理施工,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建筑物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94-1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在这种环境中,不同地区的地质资料也会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在进行城市建筑工程施工前,需要详细勘察地质岩土数据,为后期施工提供保障。在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发生倾斜,最有名的就是比萨斜塔,由于当时岩土勘察技术较差,所以没有精准勘测地基,导致建筑发生倾斜。对工程地质进行全面的勘察,根据岩土性质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为建筑提供可靠的保障。
1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现有问题
1.1发展现状
在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张的新时代,建筑工程形式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各类多样性强的复杂建筑不断出现,对地基处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使用要求,在进行地基勘察时,需要面临一些以往没有出现过的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点建筑结构,而高层建筑对地基勘察的要求更高,原有的勘察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建筑建设发展要求,如何解决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的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点问题之一。
1.2技术问题
城市建筑的施工规模较大,所以遇到的地质结构也会出现较大变化,受到不同地质结构风化、软硬等程度的影响,勘察工作的难度也会有所变化。在勘察地下空洞、不明埋藏物、地下水数据时,受到不同地质结构影响,会加大勘察工作的难度,而且岩土参数存在不确定性,一些复杂的区域,勘察过程中无法取得原状岩土,尤其是受到土质松软条件影响,收集岩土参数时也会加大施工的难度。现代城市对建筑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对技术提出了一定限制,尤其是在地震带施工时,受到现有技术的约束,也会导致地质勘察与地基处理工作难度上升。
1.3人为因素
由于我国建筑企业数量较多,所以技术人员的水平也有较大差别,许多技术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导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也有部分技术人员的思路与想法存在偏差,但是没有一个方便的沟通平台,无法对现有问题进行解决,也无法落实具体的解决措施,导致工程进度受到影响。部分技术人员没有重视岩土勘察工作,没有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与分析,仅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导致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下降,这种情况自然会导致施工方案出现错误。
2岩土勘察基本内容
2.1承载力与稳定性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地形与建筑平面结构图,对建筑承载力与稳定性进行计算,并且评估建筑不良因素,明确不良地质的位置与形成原因。在完成承载力与稳定性的计算后,对岩土进行计算,并且对结构、厚度、种类进行研究,计算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
2.2工程等级
在进行城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时,需要明确工程等级,并且制定出完善的工程等级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3勘探间距
在进行勘探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勘探间距,根据场地类型,制定勘探计划。勘探间距如表2所示。
2.4液化指数
在城市建筑工程准备施工前,需要明确施工区域是否属于地震带,如果处于地震带,则需要划分地震烈度。常规烈度划分方法以6度为界,如果超出6度,则需要进行详细的划分。
3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3.1垫层换填
垫层换填法主要负责软基处理,是浅层处理方法,在固体物质较少的土层中,使用泥土与碎石填充,提高地基稳定性。填充可以通过人工施工与机械施工两组方法,通过抽取浅层泥土的方式,使用坚固物质填充到原有土层中,完成换填工作。在填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果深度超过1m的填充施工,需要施工填土工布辅助施工,使建筑承载力得到有效提高,最大化发挥出地基的功效。通过垫层换填法可以完成地基处理工作,而且在冬天也不会因为温度下降过大导致冻胀问题出现。
3.2高压喷射注浆
在常规注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现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通过专家学者的研究与实践,高压喷射注浆技术不断在我国得到应用,通过高压喷射技术,可以完成地基加固处理工作。该方法通过钻机完成钻孔,并且在地基预埋位置放置喷射管,使用高压泵进行高压浆液喷射,给土体造成冲击,土地结构受高能喷射浆液冲击,不断将土粒与浆液混合,一部分松散的土粒被浆液冲到地面,另一部分直接与浆液融合并凝固,形成承载力较大的地基结构,实现地基加固目的。使用该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在淤泥地基环境的使用效果最佳,其他使用情况则需要根据实际土体情况,以及其中的粘性土含量进行设计。
3.3添加剂
在软基中加入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泥土可塑性,属于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对增加土体承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软性泥土承载力较小,许多大型施工设备无法进入施工现场,在使用添加剂进行处理后,土体强度上升,地面承载力增加,使大型设备可以进入现场进行施工。目前国际上新型的添加剂种类较多,在我国主要使用水泥作为添加剂,价格较低,适合进行大规模施工。
4结束语
城市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加强地质岩土勘察工作的力度,重视勘察工作的作用,根据施工地质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多种地质因素,一旦出现疏漏,就会导致重大的安全隐患出现,所以,加强地质岩土勘察工作的效果,采取科学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保障工程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红芳,陈晓红.浅谈建筑场地岩土勘察的内容与分析评价)以天津某工厂厂房岩土勘察为例[J].四川建筑,2012,15(3):79-80.
文章编号:2095-4085( 2015) 03-0071-02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管理工作,其目的是使参与建筑全体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了解工程项目设计意图、项目特点、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多变性、复杂性特点,各施工企业应严格贯彻技术交底责任制,加强施工监督管理、质量检查,以实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
1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编制原则
基于建筑工程特点及其施工内容分析,建筑施工技术交底编制的原则主要有“针对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三方面。
1.1 针对性原则
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技术交底编制是基于施工技术而进行的。在进行交底编制时,其不仅要针对施工技术的具体特点而进行交底,还必须要针对施工技术的实际施工效果来进行交底,并在充分核查上述两方面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底内容的编制,因此施工技术交底编制具有针对性。
1.2 可行性原则
建筑技术的交底编制是基于已经建设完成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进行的,所以交底编制必须要基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编写。在已完成建筑工程建设内容的支持下,施工技术交底必须要具备可行性,才能保证其所编制的交底内容与实际施工情况保持一致,因此建筑技术交底具有可行性原刚
1.3 规范性原则
规范的建筑技术交底编制是保证建筑技术交底效果的基础。在技术交底编制过程中,如果其存在规范性不足情况,那么就无法体现出建筑工程建设已完成内容的真实情况,这会使技术交底编制内容失去意义。
2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的分类及方式
2.1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分类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内容分为两类即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下面分别对这两类进行阐述。技术交底通常是按照工程结构复杂程度和建筑规模情况,在不同层次施工人员范围内进行技术交底,其角度的深度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安全交底是按照施工特点、工艺等情况对各个施工项目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交底中明确安全责任制,使作业人员了解安全生产的权力和义务。此外,建筑交底按形式还分为设计交底、施工组织交底、施工工艺交底、施工质量评定交底和安全生产交底。(1)设计交底是指设计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规范、建设方针及建设单位工艺要求设计工程施工蓝图。经由相关部门审批和建设单位确认后,由工程设计人员对施工单位就设计图纸要求、新材料、设计意图及关键部位等进行建筑施工技术交底。(2)施工组织交底。由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新工艺、材料的应用情况,确定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3)施工工艺、质量评定、安全生产交底。建筑工程分项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组织要求对作业班组进行施工交底,其中包括施工关键部位及和各工种注意事项、施工质量要求、新工艺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工程验收标准等等。
2.2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方式
建筑施工技术的交底方式有“书面交底”和“样板交底”两种类型。
(1)书面交底
书面交底是将包括施工技术在内的一切交底内容,以书面记录的方式进行交底。在实际工作中,此种交底形式适用于技术负责人对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明确相关质量标准、技术规定和安全要求,已完成对建筑项目施工技术的要求。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施工环节,书面交底需要配备一定的设计图纸来方便施工队伍、班组长理解施工技术要求,以保证技术交底效果。
(2)样板交底
样板交底是基于施工设计图纸,以施工样板进行交底的模式。此种交底方法适用于难度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交底,通常以建筑工程中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为主。
3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注意事项
3.1 施工前做技术交底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的时间非常重要,技术交底工作必须在施工任务开始前完成。如果施工前没有进行技术交底,其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书面技术交底后,交底人与接受人必须签订相关手续以示备忘。
3.2 保证技术交底真实性
技术交底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其交底的真实性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技术交底过程中,班组长必须要做好对技术交底内容的正确传达,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全面、细致的了解到技术交底内容,并能够参与到技术交底讨论当中来,为建筑工程的有效建设献计献策。
3.3 做好对技术交底的监督
在技术交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很难保证技术交底的效果,如果技术交底效果不佳,那么其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做好对技术交底工作的有效监督。为此施工企业可以建立起专门的技术交底监督机构,对建筑工程技术交底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指导,保证技术交底工作行为的规范性与正确性,发挥出技术交底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的作用,为建筑工程的有效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在建筑工程领域有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来提高工程质量。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是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对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概述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是一项综合学科。设计到工程学与管理学两方面。要做好这项工作,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素质。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如果忽视了工程安全的管理,一切都无从谈起,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中的命脉。有时候不是管理人员,懈怠导致的事故。而是由于经验缺乏所致。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然后才能再谈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
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指的是积极组织好施工生产,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约束条件下对劳动、各类设备、建筑材料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优化组合。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施工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经营状况。因此要把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放到重点工作项目上来。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之上,把施工现场管理提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
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是根据合同的工期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以此来做好工程项目各个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程序、时间等之间的衔接工作。并且以此作为进度控制的目标。同时要注意检查实际工程进度中是不是按原计划付诸实施的,尽量不出现偏差。因为这样会造成成本浪费。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分析出相关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工程按期顺利竣工,交付使用。进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证项目进度目标计划的实现,合理安排资源供应和节约工程成本。因此,建筑工程进度管理也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安全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切质量控制措施的基础。主要问题就在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界定。施工管理人员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逐级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并按照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一旦发现问题,绝不姑息,要坚决予以查处。还要建立起对各个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的考评制度。真正做到安全第一,施工放心。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也是建筑工程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可能给整个工程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是施工单位的生命,也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的基石。好信誉来自好质量;好市场来自好信誉;好效益来自好市场。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于企业的生死存亡在某种程度上都依赖于质量管理程度的强弱。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是在过去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所以说要逐步与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相磨合。在当今时期,人员的流动与以前相比变得极其频繁,流动量相当大。企业内部也很难形成规范性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当然,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管理模式也需要探索。因此,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做好自己的实际工作,把不利因素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第一,管理体制较为不健全。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较为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好专业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第二、管理制度深入性较为不足。近些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并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建筑工程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部是由国内著名的建筑行业专家、学者、主管部门领导、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下来的。但是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下发到各建筑工程单位以后,大多变成“一纸空文”,其作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是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此外,由于种种因素。有些政府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大,导致行业内部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从根本上予以杜绝。因而使得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第三,有些施工单位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质量和法制意识较为淡薄。我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一些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建筑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进一步明确了施工单位在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上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实际操作中违反一些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没有按照施工图或者是施工顺序进行正确施工,技术措施也没有保障,甚至是偷工减料,私自转包分包。由此会带来一连串的后果。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
如何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首先要想办法制定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管理细则,杜绝违法违纪现象,使得施工管理人员法制意识有逐步提高。首先,现场布置图必须根据场地实际合理地进行布置,设备按现场布置图规定设置堆放,并随施工基础等不同阶段进行场地布置与调整。道路畅通、平坦、整洁,用混凝土浇捣,杜绝乱堆乱放现象,清理散落物。建筑物周围应浇捣散水坡,四周保持清洁;场地平整无积水,无散落的杂物及散物;场地排水成系统,并畅通不堵。建筑垃圾必须集中堆放,及时处理。凡市区沿道路的建筑工地周围,应设置不低于一定高度的围墙,围墙两面刷白。外面涂上建筑物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内容。在施工作业时,应有防止尘土飞扬、泥浆洒漏、污水外流、车辆沾带泥土运行等措施。还要定期检查评分考核,成绩予以公布。施工设施设备、模具集中堆放整齐。大模板成对放稳,角度正确。钢模板及零配件、脚手扣件分类分规格,集中存放。竹木杂料,分类堆放整齐,混凝土构件分类、分型、分规格堆放整齐。钢材、成型钢筋,分类集中堆放,整齐成线。钢木门窗框扇、木制品分别按规格堆放整齐,木制品防雨、防潮、防火,分类集中,分格不乱,堆放整齐。特殊材料均要按保管要求,加强管理,分门别类,堆放整齐。
此外,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也要有相应提升。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表面层次的内容较多,而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却关注较少,这是极其不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和进步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言的,即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适当的革新与完善,并要不断的填充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以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创新发展的速度要适中,既不要冒进,又不要停滞不前;发展方向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不要片面追求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K82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在以往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建筑工程的成本,而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人员管理等方面关注程度不够。下面将就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工作,更好地进行建筑工程管理进行阐述。
1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现状
1.1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形式
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管理制度并未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改进。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采用的是建筑承包单位组织人员进行施工管理,建设单位进行一定的监管,施工单位招募劳务人员和施工设备进行施工。由于建筑施工是注重体力但对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的工作,我国的农民工数量庞大,在建筑工程中占据了主力位置,所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同时,施工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项目承包单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对劳务人员进行管理,这就造成对建筑工程其他方面的管理投入不足。随着我国对建筑业法律、法规、规范的逐步完善,以及国外建筑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建筑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进一步加快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创新工作刻不容缓。
1.2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化行业,同时分工明确,各项工作需要按照规范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我国的建筑工程规模庞大,多年积攒下来大量的建筑图纸,这些图纸现在都保存在施工单位或者是设计院的手中,如何对这些图纸进行归档、分类、查询、检索,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同时需要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技术文档、图纸设计信息等进行信息共享,进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如今,我国的建筑市场已经对外开放,面临着国外建筑公司的竞争,我国在设计方面已经普及了计算机画图,但是在建筑工程方面还未跟上设计单位的步伐,仍停留在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上。在图纸的校核、审批方面多采用旧有的方法,工程项目管理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与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仍具有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进行改革,跟上世界趋势。
2 加快提升建筑工程管理
2.1树立良好责任意识,推进机制转换
加强对广大职工的宣传教育,从思想上进行改变,从而改变观念作风,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如果不进行建筑项目管理的创新,将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需要在广大职工中树立起市场、竞争、效益观念,打破原来的大锅饭思想,建立起竞争意识。逐步推进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的改革,将原来建立在国有经济基础上的经营管理机构转换为市场经济体制。在原有机构的基础上,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市场合同部会将原来部门中关于项目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融于一体,在此基础上,将原来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分离的缺点进行改进,建立起统一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设立施工管理部主要是为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统一的管理,将原来的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新建工程技术部主要是为了解决由于科技进步而产生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等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问题,及时做好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技术储备,便于在以后项目中更好地应用。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变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落后、混乱的局面。因此,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2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责任管理工作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规模较大、工期时间长、参与的工作人员众多,这就造成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具有相当难度。在做好以上措施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树立起建筑工程项目的责任意识,将原来金字塔式的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方式,同时需要树立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将原来模糊不清的建筑工程项目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这种方式来抓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2.3做好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工作
在计算机大规模应用的今天,应当加强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上的应用。从工程中标到竣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通过实践证明,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上应用计算机的企业,其管理水平要比未应用计算机的企业高出40%。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吸收了国外建筑工程项目先进的管理经验,在计算机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逐步提升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通过技术手段切实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在加强计算机应用的同时,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工作,普及现代化管理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逐步推进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使用率,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结语
由于我国加入了WTO,来自于国外公司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就要求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在原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做好创新工作,树立起良好的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要进一步做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工作,使企业做到精而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