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心得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5 16:38:0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心得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心得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38-01

大学生作为特殊社会群体,面对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缭乱的社会环境,极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心理拓展训练,是以其新颖的教学内容、独特的教学方法,成为深受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喜爱的体验学习方式。目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已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通过心理拓展训练,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焦虑、紧张的情绪,有利于发挥其潜力、增强自信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心理拓展训练的含义及特点

1、心理拓展的含义

拓展训练最初源于二战,是为提高海员的生存能力进行的海上训练[1]。随着训练对象和目标的扩大,拓展训练不仅局限于原先的生存训练,还出现了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心理拓展训练以心理挑战为重点,利用自然或人为设置的环境和气氛,不断克服心理障碍、激发潜能、磨练意志的实战活动。

2、心理拓展训练的特点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先行后知[2]。拓展训练是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育,培训师只是为学生创造训练的外部条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心理拓展训练是先体验项目后进行总结体验结果的训练方式,这种先行后知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是具有挑战性[2]。心理拓展训练项目丰富且复杂多变,很多项目看似危险,如高空单杠,这都是大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到的,学生在训练时既要面对外来的环境又得承受心理的压力,这容易激起大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大胆挑战。

三是心理拓展训练以完善人格为主要目标。心理拓展训练项目的制定是针对不同的群体,经常采用小组形式。这种集体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协作的力量、合作的愉快,促进健康心理和完善人格的形成。

二、心理拓展训练项目

心理拓展训练项目按训练环境的差别可分为场地训练项目、水上训练项目;按参与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个人挑战项目、双人或团队合作项目[3]等。此外,还有破冰类项目如人浪、卧式传递,沟通类项目如孤岛求生、盲人方阵等,这些项目有利于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心理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价值

1、能够缓解大学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

心理拓展训练作为大学生缓解紧张学业的一个方式[4],可以让其放松心情。通过让大学生参与各种项目活动,亲身感受、体验困难和障碍,在面对问题学会如何控制情绪、调节心态。此外,还有利于增强面对挫折的勇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以沉着、冷静的心态去处理问题。

2、有利于挖掘大学生潜能、提升自我

拓展训练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危险性,但并不是单纯地为追求惊险刺激,而是要求大学生在面对挑战时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个人潜能,不断挑战一个又一个危险动作、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之后, 收获成功的喜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就会增强自信,重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心理拓展训练通过为学生设置各种障碍,鼓励学生不轻言放弃[1],锻炼学生的毅力,磨练其心智,提升自我。此外,心理拓展训练满足了大学生对事物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强调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有利于增进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当今时代,创新是经济的灵魂,是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而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拓展训练项目是专为学生而设计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在活动中没有理论指导,也没有人去教[1],只能靠自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敢想、敢做,最终完成训练目标。在整个拓展训练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调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4、具有增进协作意识、改善人际关系的功能

当代大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娇惯下容易养成了任性、自私、缺乏爱心的不良习惯[3]。心理拓展训练就是一种专门塑造团队凝聚力的体验式模拟训练,像孤岛求生这样的团队项目,看似不难但是要顺利完成也并不容易,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4]。项目训练让成员之间敞开心扉、互帮互助、互相信任、互相理解,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充分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智慧[5],使成员之间关系更和谐,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在竞争中与人协作的团体意识,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长权,高 林.李笋南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115-116.

[2] 谢 进.心理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初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42-43.

篇(2)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248-02

引言

军医大学学生是未来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就是当发生突发事件后,能按照上级命令迅速出动,克服气候、地域等不良自然环境,按规定完成救援任务的卫勤力量。因此,军医大学学生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传统的心理素质提升主要以心理辅导、心理课程等老师教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所以探索一种新型的提升心理素质的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拓展训练作为体验式培训的一种全新的训练模式,把拓展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国外已越来越多地应用拓展训练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旨在对其在军医大学学生中的适用性作探讨,推动其在军医大学中的发展,甚至在军事训练中的运用。

一、拓展训练的概念及过程

拓展训练是指以特定心理特征为目标,创设一定的情境,借助多种刺激手段,对人的生理、心理进行有意识地施加影响,使生理、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并能控制达到最适宜的程度,借以提高心理效率和社会功能,增强身心健康[1]。拓展训练来源于体验式培训,由于体验式培训能适应完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回归自然的时代需要,已成为提升心理健康的一种方式。

体验式培训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德罕管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于20世纪80年代初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2]。拓展训练正是遵循了这样一个学习模式,通常一次训练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热身导入阶段。在训练之初由于学生彼此陌生,所以每次训练前都会安排一些有趣的心理小游戏,使学生很快参与其中,经研究表明当参与一项活动之前,学习者必须有强烈的动机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3]。所以当大家的情绪被充分调动产生强烈的动机之后,再进行接下来的训练,才能保证训练效果。

(2)团队组建和展示阶段。导入结束后,随机把学生分成几队(每队15人左右),让每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我介绍,选队长,起队名等组队任务,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由陌生到熟悉,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冰层”。组队结束后,各队进行团队展示,进一步增强集体凝聚力。

(3)分组训练阶段。这是拓展训练的核心。学生在教练的指导下,亲身去体验完成任务,这对他们的身心都是一种挑战。

(4)心理分享阶段。这是拓展训练的关键。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回顾总结在训练中的感受,发现自身和整个团队的优点和问题所在,对自己和团队形成崭新的认识。然后带队教练再针对每个人的问题在心理层面上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和升华,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改变原有的认知。

(5)团队竞技阶段。在分享总结之后安排一个团队竞技项目,可以让学生把在前面活动中总结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加以实践,以便进一步强化培训效果。

(6)回顾总结阶段。在这个阶段,首先做一个全体共同完成的小项目,后由培训师对整个训练进行总体回顾总结,使整个训练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二、军医大学学生主要心理特征

(一)自我概念在特定的条件下不积极

自我概念的定义是:个人对他自己的看法,即关于自己是什么样一种人的观念。constantino Wilson Horow itz等人(2006)研究发现,自我概念清晰度与个体的抑郁、自尊、感知的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密切相关[4]。这说明自我概念是否积极,直接影响他的思想行为,个体主要是通过内化他人对自己评价和反应来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军医大学学生以后需要接受如非典、地震等突发性任务,在军事应激环境下,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差,作业强度大、难度大,甚至冒有生命危险,难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过分焦虑、抑郁、恐怖等心理健康问题[5],进而导致消极思想的产生。

(二)缺乏足够的归属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指出,人有归属与爱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并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由于现在军医大学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并且曾经高中阶段成绩较为优秀,难免部分学生较为自我。虽然学生们相互认识但缺乏深层次的沟通、了解和信任,没有完全融入成一个有很强凝聚力的团队,缺乏足够的归属感。

(三)自我效能感下降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管理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的高低主要受成败经验、言语劝导及情绪反应几个方面的影响[6]。军医大学学生将来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较多,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受诸多方面不可控因素影响,因此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难度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掌控能力相对小,情绪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高于平时工作。这直接导致学生自我效能感下降,出现意志品质,抗挫折能力下降,对事、人缺乏信心等人格特征。

(四)解决问题出现偏差

突发事件发生后,如地震,军医大学学生以后将会在恶劣的环境中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医疗条件差等困难,完成任务时难免会出现解决问题方法技巧的单一。

三、拓展训练对军医大学学生的适用性

(一)拓展训练注重人文关怀可提升军医大学学生的自我概念

在校学习期间,他们处于积极的社会评价和角色期待中,就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是被他人社会接纳的人,进而形成提升自我概念和行为表现。拓展训练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和谐融洽、团结协作的氛围,在训练过程中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对于他们提升积极的自我概念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拓展训练注重团队凝聚力培养可满足军医大学学生归属感的需要

拓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提供了队员之间沟通的平台,通过活动增强队员之间的信任感,让其充分体验到集体归属感。另外,随着活动的进行,队员彼此之间默契配合,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队员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良好的同伴关系无形中满足了军医大学学生归属感的需要。

(三)拓展训练帮助军医大学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和优点以提升自我效能感

拓展训练的项目设置对脑力、体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可以很好地激发队员的斗志,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另外,当大家通过努力、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一刹那,队员们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体验。这无疑可以增强自信。

(四)拓展训练灵活生动的培训方式可提高军医大学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拓展训练的每一个项目一般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全体队员在规定时间内发挥创造性思维,共同研究探讨任务的解决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队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会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优化人际环境,培养信任感和包容心。

(五)拓展训练精心的活动设计可培养军医大学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

拓展训练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活动情境,让队员在参与过程中思维得到启发,任务完成后队员通过讨论总结,分享经验,获得多种提高心理素质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反思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心理特质,再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工作之中,真正实现了体验激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沉淀品质这样一个心理素质提升模式,从而增强了军医大学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

总之,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的培训方式、独特的培训内容和显著的培训效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但是在军医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却还较少应用。推行拓展训练在军医大学学生中的应用,对军医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甚至对军人的心理训练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尚蕾.拓展训练对军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J].北京:中国人民军医进修学院,2005.

[2]吴永达.体验式培训:我听!我看!我做!我教[J].人力资源开发,2007,(3):74-761

[3]WALSH V,GOLINS G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utward Bound process[M]. Denver CO Colorsado OutwardBound School,1976.

篇(3)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生每天与手机为伴,在手机上购物、订餐、交流等,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大学生除了必须参加体育课程外,极少参与任何体育项目活动,尤其是女生,这导致其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而素质拓展对大学生来说,既具有吸引力,也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常见的素质拓展项目有攀岩、游泳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驱动力下进行拓展训练,能提高身体素质。2.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现在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较差,但是其就业或参与社会活动都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高校体育教学引入素质拓展能让大学生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其进入社会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体育改革重点是要加强教师的素质教育观念。教师除了要重视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外,也要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现在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通过拓展训练项目,如高空跳、攀岩项目等,能够挑战学生的极限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项目简介

1.攀岩项目。高校体育教学的攀岩高度一般在八米以上,重点是考验大学生的毅力,使学生克服恐高心理。攀岩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对高度的恐惧,让学生体会到超越自我的,从而引导其在工作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2.信任背摔项目。信任背摔项目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团结意识,使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信任背摔要求执行者对团队人员足够信任,团队人员对执行者的安全负责。现在大学生缺乏自信心,并且对他人保持戒备心理,缺乏团队意识。而信任背摔可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让大学生越来越自信,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3.击鼓垫球。击鼓垫球是为了培养大学生之间的默契。教师应教授学生垫球的标准动作,告诉学生心随球跳,也就是同心协力;要安排学生的站位,让身高和力量相符的人站对位,目的是保持球面的平整性;在进行击鼓垫球时,要求学生时刻关注球的动向,调整球面位置,培养团队成员的默契程度。击鼓垫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交流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三、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准备工作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首先,要建立一定规模的拓展训基地,设备齐全,做好防护设备安装工作。其次,建立高素质的拓展训练教师和设备维护人员队伍。由于素质拓展场地中的设备一般是露天放置,需要设备维护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需要教师在课前对防护设备进行详细检查,以保证学生在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时的安全。在素质拓展课上,教师要强调动作规范对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因为一些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如信任背摔、攀岩等。最后,学生要提高安全意识。教师要让学生完成课后心得报告,督促学生思考训练项目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应围绕提高学生能力进行。拓展训练既能为大学生体育活动带来乐趣,也能让其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还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作者:王猛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4)

拓展训练首先出现在二战时期的英国,因为当时英国的运输船队受到德国战火的侵袭,不少的船员因此失去了生命。然而,人民却从那些船队生还者的身上发现一些共同点,就是其都具有非常强的意志力,最初的拓展训练便因此而展开了。等到二战结束后,拓展训练逐渐因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传播开来,并且不少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内容拓宽,其训练目标逐渐拓宽成包括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在内的多项训练。此项训练在1995年流入中国,然后得到迅猛的发展,受到我国各阶层的推崇,逐渐被国家机关、外企及现代化企业列为日常培训。在二十世纪末,体验式培训率先被清华大学引入到MBA、EMBA的教学体系中,其拓展训练主要是由场内、野外、水域三部分组成,各部分都会有不同的内容。现代拓展训练将体育活动作为载体,以拓展训练作为贯穿教学的主体线路,引导学生的心理认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开发潜能、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情绪调节能力有重要意义。

1.2、拓展训练的显著特点

拓展训练作为一项发展比较完善的项目,其主要具有综合性、挑战极限、开发潜能、培养合作精神以及提高自我认知和培养正面情绪的特点。拓展训练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其项目大多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正是这些难度让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和心理。正是挑战和困难,是学生跨越自身的制约和“极限”,提高自信心。同时,部分训练更是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生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拓展训练充分强调学生作为主体,课程的内容、目的和要求,还有一些安全事项都会在事前交待清楚,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志,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此实现提高自我认知的作用。通过拓展训练,学生克服心理惰性,挑战自我;开发潜能,增强自信;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参与意识与责任心。

2、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简要分析

一般来说,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然后将外在的影响内化,最后形成一种稳定而具有衍生性的品质,其受到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因素的影响。心理素质自然也包含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表现在智力方面的是知识储备的程度,当然其中也有先天遗传而导致智力水平的不同,但其中更被注意的是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利用。然而,非智力方面的表现则是心理健康的水平的高低,个性的好坏,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水平以及个体行为习惯对社会的适应情况。当然,心理素质也有另一种说法,就是除智力之外的、所有的能影响个体行为的非智力因素。然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是对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表现的综合,其内容是包含了责任心、自信力、情绪调节水平、意志力、独立性、受挫能力、自我认知水平等方面。心理素质是个体的、稳定的、倾向性、能动性的思想和行为的表现,而且这种表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改变。因此,这种所说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性,而心理素质同时具备了可发展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体育拓展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3.1、可以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品质

学生要想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取得一定的成功,离不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等优秀品质的帮助。然而,这种优秀的意志品质并不是一出生就能够获得的,需要经过后天不断的锻炼和学习才能培养而成。恰恰体育拓展教学就为这些品质的获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让大学生在训练中不断的挑战困难,经受考验,不断锻炼和学习,最终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3.2、拓展训练可以改善合作意识

拓展训练除了对个人的性格和能力进行磨练和提升之外,还有一部分是专门针对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而设计的。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难以个人完成训练的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帮助、理解、配合,最终共同完成任务,并在任务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并学会在团队和集体之中敞开心扉、相互信任并逐渐建立其配合的意识。不仅如此,还能让大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相互帮助的乐趣,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智慧,拉近彼此的距离。

3.3、拓展训练可以让人获得高峰体验

拓展训练通过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训练和提升,然而丰富的训练内容和复杂的训练模式会给受训者带来的挑战。在完成训练的过程中,大学生会时不时地遇到来自内心的各种心理挑战,例如紧张、失意、烦操等情绪,也会受到一些外在条件的挑战。然而,在这种不断挑战自身极限的过程中会让受训者感觉到自我存在、发现自身的价值,而这种体验让人不断成长,最终产生一种质的改变与升华。而在拓展训练过程中,成功的欣喜和失败的磨砺都会让每位大学生不断了解自己的能力,并且正视失败和成功,评价自身,挖掘强能,提升自信和受挫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5)

一、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运用

(一)体验感受

在训练的最初阶段,每个学员在团队建设中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角色。真正的做到自己亲身体验每个难关。这些难关都能给学员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有了压力,有了学员们互相的支持和鼓励,才会有动力。这不仅仅纯粹的是寻求刺激和冒险,而是能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并得到自信心。挑战自我,激发斗志。

(二)分享交流

进过前期的训练,自身的体验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参与的大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这是拓展训练的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若没有这样的交流,前期的训练也就只能是流于形式,达不到更佳的效果。这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对于一些不善言辞,不喜欢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学生也是一种考验和挑战。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情感上的共识,才会让大学生们得到深入的思考。反思今后的生活,这是训练的价值所在。

(三)激发潜能

拓展训练最终是要将训练的体会和收获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经过前一阶段的交流和体会,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吸取别人的长处。将自己在训练中所收获的良好品质运用到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拓展训练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经过调查显示,1980年心理存在问题的大学生达到了两成左右,并且数据不断上升,最近的一些大学存在这样问题的学生已经达到了三成。在给10万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时发现,有20%的学生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

在北京的七所大学中,调查的学生有27%具有心理问题。其中,因为心理原因而退学的占总数的65%,因为心理原因而休学的占总数的38%。大学生当中,女生的心理问题要普遍的差于男生,而高年级的学生心理问题要普遍的好于低年级的学生,同样,来自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心理问题也要比城市里的学生差。近几年报道大学生因为琐事而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事件屡见不鲜,心理问题是大学生教育需要重视的。

(一)心理意志薄弱

大学生和高中生之间的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从硬性教育过度到自我的管理学习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变化让学生很难适应。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引导。现在大学生的心理意志非常薄弱。尤其是现在高校提倡大学生恋爱,出现的问题会逐渐增多。在面对困难时,大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更容易走向极端。这样的心理意志很难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在如今的社会团队精神至关重要。但是当代大学生中,很多的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往往都没有团队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利益摆在首位,不会全面地为大家为全局着想。再加上大学活动中集体活动也相对较少,更多的是给学生们自由分配时间。所以团队意识也非常薄弱。这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非常吃亏的。

(三)缺少自我挑战精神

现如今的大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勇敢地面对解决,缺少这样的自我挑战的精神,没有勇气迎接未知和挑战,这是非常致命的弱点。因为大学生都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不想尝试更多的新鲜事物,也就缺少挑战的精神。

三、拓展训练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认识信任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相处很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在不久之后就会接触社会,但是他们之间的相处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信任对他们的合作意识,集体精神,人际交往的和谐建设有显著的帮助。

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大学生首先需要相互了解,彼此之间敞开自己的心扉,完全的相信和信任彼此,同样也需要默契配合,尤其是在前期的阶段,大家都还没能够彼此的磨合,这是团队建设非常重要的阶段。比如在一个信任背摔的环节,就是要充分地信任自己的同学,真实地感受同学的存在价值。类似这样的活动就是在慢慢地培养信任感和互相的依赖。

(二)学会合作

在当今的社会,合作意识必不可少。但有很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们普遍反映合作意识很差,更多的是希望突出自己的价值,并不会更多地为团队着想。但是只突出个人价值,而忽略团队意识,任何的企?I都不需要这样的人才,即使是学历很高,也不会很好地融入社会和集体当中。所以团队建设至关重要。拓展训练也正是针对了大学生这样的心理问题展开全方面的培训。

(三)激发潜能

拓展训练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是对自身各方面的考验。在这样紧张充满刺激挑战的环境中更能激发自己潜在的能力。拓展训练就是要让大学生们挑战不可能,不断地克服心理障碍,完成任务,不断突破自己。每当他们完成自己原本认为很困难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就会有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种不畏艰难的品质有利于成就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适应社会

心理学的研究表示,人在很大程度上行为方式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能力。拓展训练就是使大学生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团结合作,互相信任,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学会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这些特征都是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有了这样的提升训练,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相处融入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五)完善人格

拓展训练需要学员自己亲身去参加体会的训练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地感受体会,在训练结束后,学生们需要总结这次训练所带来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这需要学员们不断地交流心得。正是这样的交流方式,才能不断的认识自己的价值,反思自身的不足,控制自己的不当情绪。这样才是人格的不断完善。人格的完善情商才能得到提高。大学不仅仅是只注重智商,情商往往被人忽视。情商的提升是展现更完美人格的体现。

(六)建立自信

在特殊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适应的能力,在拓展训练中,很多环节充满了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是良性压力,大家都说挑战是克服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克服了拓展训练中所带来的压力也就会获得自信,这样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所能代替的。这是经过自己努力取得的自信。这样的成就感能够一直伴随你。在今后遇到困难时也能够像拓展训练一样自信从容地克服一切困难。这是拓展训练所带来的自信心的提升。

(七)启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拓展训练不像传统训练那样单一,枯燥。他突破了传统模式观念的束缚,将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加开阔。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们主动地探索寻找未知的乐趣。这样更加有效的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今的中国需要创造型人才。不断地解决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难题。这样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大学生才能与时俱进。

四、拓展训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的思考

第一,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将素质拓展课程纳入选修课程或者必修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心理状况开设不同的教学模式,拟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的。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拓展训练,将心理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第二,可将拓展训练跟体能教学体育课程相结合,互相吸取各自的优势。拓展训练对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的高校都有这样的能力建设这种训练的场地。其实一般的拓展训练可以利用很多自然的条件来完成。现在高校建设,环境都很好,广场、草坪这些地方都可以进行。

第三,其实拓展训练的最关键核心人物就是训练中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必须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具备各个方面的教学能力,比如领导能力,管理能力。要懂得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医学的一些常识,防止学生在训练中发生突发状况,懂得合理采取措施去处理。所以,对于拓展训练的老师来说,这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应该将训练的老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才能确保课程的顺利高效的进行。

篇(6)

1、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的必要性

(1)拓展训练课程进入高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变革,使得现代的大学生面临了很多的压力,从而引起很多的社会性的心理问题,再加之现代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骄纵和宠爱,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趋向发生了变异,如犯罪问题、学生自杀等等现状。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挑战极限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正是当今社会中需要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年来拓展训练在我国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对参与人员的心理素质及相关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将其引入高校,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

(2)开展拓展训练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2002年8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南将体育课程目标可分为五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同时强调素质教育最为我国的教育主体,是培养我国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有发展学生的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所以拓展训练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3)高校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是对我国传统教育的补充。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教育。而现代市场的需求就是要复合型的人才,虽然,近几年我们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但是效果不佳。

从表1可以看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传统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拓展训练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个人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最缺少的东西。拓展训练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是在让学生体验过程中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4)当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求。新疆高校体育教师大多都参加过拓展训练的培训,所以对其功能有较全面的了解,在对“参加拓展训练对大学生成长意义”的选择中:新疆高校的教师都认为拓展旋律对学生成长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少数教师不确定,这说明拓展训练在新疆开展的较少,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理解,所以应该加强新疆拓展训练的学习和了解,让其更好的服务我区高校。

(5)大学生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的必要性。现今的大学生缺乏坚强的毅力,热衷于网络等恶习,体育意识淡化,导致体质下降,同时心理的承受能力也在变弱。这些都将成为现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发展的阻碍:不能积极的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等等都是影响到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因素。

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的活动形式和组织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挫折和困难的能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等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这符合一名现代大学生的素质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1)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原理相似。根据相对调查表明: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对知识结构有较为长远的记忆。拓展训练就是通过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游戏中感知自我,并得到相关的知识,这与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非常的相似。与此同时拓展训练在对学生身心培养方面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也非常的相似,都是通过运动刺激来是学生身心得到稳定。

(2)拓展训练的目标和体育教学的目标基本一致。高校体育课是以体育运动的形式进行开展,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提升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拓展训练是借助户外运动技能在固定场地内开展场景教学,其培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两者的教学主体都是学生,目的都是以体育活动或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所以两者在教学目标上也非常相同。

(3)拓展训练课程和与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相同。拓展训练的项目源于体验教育。就是通过直接体验的方式,来使参与者的技能得到提高的过程,就是通过实践来学习,让参与者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获得经验和感觉,从而达到锻炼身心的效果。而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学生通过确定目标,进行相关内容的学生,最后进行联系和评价。所以在教学过程方面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也基本相同。

二、拓展训练课程建设的现实依据分析

1、我国其它省份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现状

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将拓展训练课程实施于高校体育,并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自从2002年北京大学在体育课中开展了拓展训练课程以来,全国各地的高校也在陆续的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展和设计,并建立了相应的培训基地。通过数据收集和实地考察,笔者将对我国多地区拓展训练在高校是实施情况进行总结,由于调查的局限性,所以在这里提供的数据有限。但从表中可以看出,拓展训练课程化发展在我们快速的延伸,可以看出拓展训练课程将成为全国普遍开设的趋势。新疆高校体育在拓展训练课程的引入方面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发展空间很大,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拓展训练课程将在新疆高校开展起来。

2、高等院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安全因素

在高校由于场地和器材的有限,所以无法进行空中单杠、断桥、攀岩等活动,所以只能进行以地面为主的教学活动,而针对地面的拓展训练活动,培训教师只要组织安排好学生,并加强对安全的教育工作,就能有效的剔除安全隐患,控制不安全因素,并使学生达到安全。

通过美国专业体验培训机构Project Adventure曾就体验式培训拓展训练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发现,根据自己15年内统计的受伤数,得到这样一份统计表:

数据来源:美国专业体验培训机构Project Adventure

上述资料表明,拓展训练的安全性高于其他运动项目,进一步的提高拓展训练在新疆开展的可行性,它比负重行走的安全因素还高,说明它是一项有安全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很适合在学校开展。

3、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是学生的自身需要

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信息化的普及,现代的大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能力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他们在体育活动不仅是满足普通和简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关注更多得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人性格培养的重要时期。而拓展训练以其独特的作用,在增强学生身心方面的同时,对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团队协作的培养,人际关系增强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展,将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作用。调查显示,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课程,很多的学生都愿意参加,愿意参加的比例达到65.5%,可见现代的高校学生都很重视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意识。同时也反映出在新疆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

4、新疆高校体育教师可以满足拓展训练课程的师资要求

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都是通过身体的活动,使学生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而拓展训练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只是负责监督和引导,是对学生心智的考验。由于大部分拓展训练项目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有对其他学科有相关的了解,如:心理学、管理学等,这就要求要有较高的学历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安全。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高校体育教学的学历集中在硕士和学士,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还应该提高,由于新疆大部分的体育教师是年龄居中在青年和中年,所以只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很多高校教师可以胜任学校拓展训练教学的工作。

5、拓展训练内容丰富,有许多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由于场地和器材的受限,所以很多高校在开展拓展训练项目时,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安全为主,常进行一些地面形式的危险性较小的项目,以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更加学生的需求,而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以一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开展,培训的过程基本是学生自我完成,所以它在很短的时间内,能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感悟,掌握知识。

拓展训练所需要的器材与其他体育项目所需要的器材有所不同,它对器材的要求比较简单而且安全,对场地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很多器材在随处的商店都可以购买到,所以拓展训练对器材的要求不高,也为高校开展节省开支,为能在高校中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拓展训练课程建设遵守的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沿海相比就较大的差距,属于欠发达地区,新疆不同院校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有限,所以项目的开展方面应以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着手,才能实现教学的合理性。

2、循序渐进原则

拓展训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都是要尊重学生的基本发展规律,项目选择时也是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进行开展,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拓展训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使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发展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随着拓展训练运动的不断兴起,有关拓展训练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的增加,然而实践才是拓展训练的硬道理,所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拓展训练课程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才能更全面的认识到理论在实际教学所的作用。

4、全面性原则

拓展训练与其他训练相同,都是针对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而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所以拓展训练在开展过程中,不仅能保证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全面性的提高,因此在知识结构的选择方面,则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加强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四、拓展训练课程建设的设计

1、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指导思想

拓展训练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体育活动的目标和任务,而使学生产生认识和感悟。拓展训练从以往注重培养学员心理素质和生存技能,到后来应用与企业管理领域,发展到现在,拓展训练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思路,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培训。而当今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缺乏相应的沟通能力,缺少团队合作的精神等。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只能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但对心理和社会适应能方面的影响较少。而拓展训练则补充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

2、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也决定了教学的发展方向。

拓展训练课程是根据特定的情景设计,以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进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是依据基本目标进行的任务培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如:挑战的精神、个人价值的实现、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3、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条件而设定的。整理调查结果,结合专家的意见和本人的实地考察,列出以下可选用的部分拓展运动项目(仅供参考)。

(1)破冰项目:踩轮胎、寻人游戏、松鼠与大树、面对面介绍等;

(2)沟通项目:瞎子摸号、信任行走、撕纸、数字传递、解手链等;

(3)团队协作项目:坐地起身、踩数字、众志成城、连环手等;

(4)团队信任项目:信任百步行、信任背摔等;

由于新疆高校还未普及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所以笔者建议新疆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应以室内项目和部分地面项目为主,相对而言较容易开展,而且有利于课堂组织和控制。对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篇(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加深,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智育,很大一部分力量开始向非智力因素转移。部分职业院校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希望大学生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团队配合意识能力,增强沟通能力等。

一、拓展训练的定义和意义

拓展训练是以体验式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人们良好心理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动态活动,经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过程,使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完善与发展。

拓展训练项目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对生活、工作给予启发。例如:完成项目过程中大家是如何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是以怎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困难的;是如何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中教练引导学员把训练当作一面镜子,看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大家是如何度过的,然后和训练中相似的点进行对照,从而得到启示。

二、拓展训练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与联系

拓展训练的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教师授课方向来看,传统教学一般以知识传授为主、有的以技能提升为主,而拓展训练以问题解决为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想各种方法来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从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或者主导性来看,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来控制教学的过程,而拓展训练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导活动的过程;从学生的学习收获来看,传统教学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拓展训练则以学生个性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从教师角色来看,传统教学多为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拓展训练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不直接教授,而以引导为主;从教学过程来看,传统教学的过程一般是教师讲、学生讨论、练习,而拓展训练一般是每名学生在团队中找到角色、进入角色、行动中学习;传统教学一般以学生最后获得知识为主,而拓展训练更看重的是学生态度、精神的转变,由消极变为积极,由错误转为正确;从学习成果类型上看,传统教学主要以学习专业课程、基础知识为主,学校也更加重视,对于人文知识、社会学知识则重视程度偏弱,教学手段落后。而拓展训练是以学生行动感悟、教师引导掌握人文知识、社会学知识和技能如执行力、领导力、沟通等为主;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上看,传统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较好、但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学生“高分低能”。而拓展训练作为现代教学的补充,在学生学习常规课堂上的内容外,又增加了学生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更好的符合时代需要、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有用之才。所以从上述过程上来看,拓展训练使学生更有有趣参加、也更加积极主动。以往教师、家长逼学生学习的状况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特别投入的在活动中体验、学习、进步。

(一)拓展训练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

从社会需要和大学生自身需求来说都渴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上课更有效是学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拓展训练的着力点在于教学内容和手段因素。拓展训练之所以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因为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有着显着的不同。

传统教学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以课堂讲授为主。传统课程教学的一般模式是:讲解――听;或者讲解――听――学生练习。但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并且需要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才能完成,所以传统素质教育课程无法满足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而体验式的模式以它“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以“独善”为主的教育模式,它的一般模式是: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挑战体验――分享回顾――引导总结――提升心智――改变行为。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领悟做人的道理,激发想象的潜能,完善健全的人格。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集体精神、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拓展训练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教学

1、“镜子”原理的应用――看自己

“镜子”原理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别人看自己,把别人作为自己进步的一面镜子。在拓展训练课堂上,每个人都会成为别人的镜子,同时在别人身上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每个参训者都在“事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都能在“事件”中的别人身上找到自己,同时通过自己扮演的角色为别人提供素材,这样就能更直观、清晰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个人修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正是从发现自己的不足开始,通过“镜子”认识自己的缺点。

2、体验中反思――想自己

体验中反思,是指每个训练内容结束后对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思考,这个过程在拓展训练中也叫“原景重现”。与课堂上传授知识不同,拓展训练课程中更注重引导学生心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更注重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反思能力,尤其是反思能力。反思是进步的基础,通过反思,可以让当事者从认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开始,进而迁移到反思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类似问题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有效的修正。当一个人做了错事后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反思、不能准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甚至出了问题采取归咎于外的态度,认为总是别人的错、自己做得很好,就不会取得进步、甚至会在类似的事情上重复犯错。

3、拓展训练主张“不拿别人的问题说话”――说自己

在拓展训练课堂上,涉及到的主角就是参训者本人,事件则是刚刚发生过在参训者自己身上的。自己的亲身“体验”,再加上“体验”后想的、和大家分享的也是和自己相关的事,就使得参训者的兴趣更浓,同时极大的提高了训练效果,为人文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原始的、更有说服力的依据。随着一个人个人修养、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很自然的就会对和自己有关的事去负责。敢于去承担责任,这也是一个人人文素质提高的标志之一。由于训练中大家思考的、交流的内容都是和自己有关的事,也让大学生更生动、更直观的看到自己在团队的不足,从而得到改正和提高。

4、拓展训练的“教师”是全体参训者

篇(8)

青春是我们的资本,健康是永恒的追求,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需要用正确知识填充他们的好奇心理。5月8日下午,健康成长指导中心举办了青春健康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活动,来自7个系部的28名学生在图书馆六楼团体活动室参加了此次培训,这些青春健康使者是经过自愿报名、系部选的优秀志愿者。

此次培训得到了xx市、xx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xx国际组织驻南京办事处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关注,早在今年4月份外语系李xx、蔡xx同学,机电工程系张xx同学,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程xx同学就参加了xx市首期高校青春健康——同伴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回校后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和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老师的指导,主要由他们担任了校内的首次同伴教育师资培训主讲。

培训项目以其丰富的内容,互动式、参与式的教育方式,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三个小时的培训时间里,同学们表现积极、活跃,也一改往日羞涩,阐述了自己对同伴教育及性知识的看法,系统地掌握了主持人技巧、爱情观与价值观、性与生殖健康、艾滋病有关的知识,为接下来的系部开展活动作好了初步准备。

培训活动结束后,留给主持人们的工作和义务仍将继续着,他们在各自系部将“青春健康项目”加以推广,整个心理健康月期间,同伴教育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遍地开花,系部共组织18场次培训,培训对象达680人。同伴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随着大家在青春健康这方面认识的深化和态度的澄清,将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素质拓展训练

5月15号下午,“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在学院图书馆六楼团体活动室举行,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协同外语系高飞老师、左其阳老师带领各系的心理委员和心理协会成员进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学生处处长霍xx老师亲临现场观摩与指导。

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开展至今已是第四年,今年的素质拓展以“团队建设”为主题,主要进行了“鸡蛋进化”、“花开朵朵”、“知你识我”、“风中劲草”、“相亲相爱”等活动。

核能培训在全院老师的心中种下了一颗颗爱的种子,因而在本次素质拓展活动中,老师们将核能培训的形式与素质拓展结合,将核能培训的心得和体验与同学分享,引发学生对“团队沟通”这一主题的体悟。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中,同学们全心投入,用心去分享自己的感悟,真正体会到了信任和换位思考在团队沟通中的重要性,也将会把这些觉察延伸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三、“加强心理委员建设金点子”征集

为让学生更深切了解心理委员的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使我院心理健康工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特组织了此次征文活动,要求大家围绕主题,结合学院实际,为心理委员这支队伍的建设建言献策。各系都进行了积极地组织和参与,共收到稿件100余篇,同学们在其中提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的小建议,如心理委员每班级选两位,一男一女;在学期初、末、换季等心理问题多发时期,应该多开展小活动,从点滴做起让同学们感到时刻被关爱;加强系部内班级心理委员及系部间心理委员的交流等,艺术设计系陈萧闲,电气工程学院刘学宜等18位同学获奖。

四、心理健康知识黑板报比赛

为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心理健康月期间的的良好文化氛围,举办了心理健康知识专题黑板报比赛。活动中各个班级精心准备、积极配合、互提意见。通过活动,大家对黑板报的内容选择、素材收集、版面设计、色彩运用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收获。最终艺术设计系广告1111和动画1111,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计应1111等班级表现突出,取得了好成绩。

篇(9)

历时近两个月的05级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已经圆满结束,回顾拓展训练的点点滴滴,做为辅导老师我感触很多,当看到同学们全身心投入拓展的各个环节时我很欣慰,当听到同学们在分享时,说到对母校的感谢,对团队精神的深刻领悟,对信任的正确理解等等时,我很感动。现对自己的拓展历程做如下总结和反思:

一、拓展前要备好学生:

在认真参加多次集体备课的同时,自己在业余时间对所要做拓展的学生有个全面的了解。感觉要想做好毕业生素质拓展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分析毕业生目前的情况,特别是心理状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启发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的基本原则。现在的学生在意识形态上要求平等、自我意识强、挑战意识强。他们思想比较解放,不盲从,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喜欢那种我说你听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尤其不喜欢听大道理,这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那么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他们又具有着对进入社会的恐慌,特别是实习回来后对为人、处事方面的求知欲要更强烈些,这就需要我课前做充分的理论知识准备,把自己工作中积累的一些实战经验与他们一起分享,及时对他们的感悟进行总结提升。让他们对活动的认识自觉内化为自觉意识,从而达到拓展训练的真正目的。

二、拓展前辅导老师自身要做的准备:

1、辅导老师要有很强烈的方向感和感染力。 一定要拥有着足够的感染力,因为感染力会比感冒更容易传染给学生,使学生紧紧跟随团队。记得上课前杨老师也一再的和我们强调辅导老师要有势气,没上课前主动听同事的课,认真观察学生参与状态,为自己的课做方方面面的准备。做为辅导老师,用我们的语言感染学生,有时要像带兵上战场一样,让我的兵们,带着战斗的激情去参加各个环节的拓展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更重要的是把不积极参与的、性格内向同学带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了,学生才会真正有收获。

2、 辅导老师要用真诚换取真诚。 素质拓展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在做中学。学生能够完全的理解与接纳培训的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人都守着一扇自内开启的心门没有人能随便地打开。辅导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入学生的心理,改变和优化他们的固有的心理定势。这需要辅导老师首先亮出真诚,博得学生的信任。在分享中,我回想自己在刚刚走入社会时的心理感受,和学生产生了共鸣。在大家都发完言后,队长主动说,老师你多给我们说说吧,其他人连连点头。当时我看到了大家对我的信任,我毫无保留的述说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点滴经验。希望能对他们有一点点的帮助。真诚的、互动的分享让大家很受益。

3、辅导老师要有坚定的信心。 辅导老师会用平常心来告诉自己别只去寻求工作以外的快乐而忽视了工作本身的快乐。事实不是这样吗?学生在拓展中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意外。学生不但把我们此次拓展的真正目的都感受到了,甚至超越了我们的想象,他们说的更深,想的更远了。

三、拓展训练给我的学生工作带来的启示:

1、努力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获得真切的体会

寓教于乐一直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在活动中,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使每一个人在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历奇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探讨和分享,为每一个学生营造最佳的学习和受教育的契机,激发主动的参与意识。辅导老师在传道中要激发学生兴趣,使训练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有吸引力和乐趣;同时辅导老师通过调动性格外向学生的积极性,带动整体氛围,进而使不易融入集体的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活动营造了团结、支持、合作、鼓励的氛围,使同学们在共同的体验过程中战胜自我、实现了深切的体验、共同成长。

2、启发我在日常学生工作中努力尝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在素质拓展训练的每一项活动中,教师都会适当做些示范和指导。当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挑战时,教师都会适时介入,提供适当的帮助,增强学生对活动的信心。同时,在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活动中,无形之中已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式、战友式的新型师生的关系。这使我不禁想到在做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时,要努力变换工作方式,抓住思想教育的契合点,让学生在具体行为中自觉辨析对与错,是与非。

四、通过拓展训练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1、在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工作中,辅导老师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克服不足。感觉自身的不足主要是心理专业知识不丰富。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和丰富心理专业知识,特别是加强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交流,获得心理教育的专业技能。

2、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在和学生分享时虽然有所准备,但感觉自己的语言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拥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平时要注意综合知识的积累,才能在拓展中应用自如。

是第一次参加素质拓展活动,感觉很有趣、很有意义,我收获很多。这是外语系团学干部培训素质拓展训练。

这次活动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责任感,不论我们是什么身份,都应该要有责任心,对自己、对他人、对团队负责,就像人们常说的在其位,谋其正,你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就应该担起什么样的责任。这次活动,在我们14人的小团队中,我担当的是政委一职,我的职责就是配合队长,跟队长和队员们一起出谋划策为完成任务共同努力。而在密宗挑战中,我在40人的大团队中担任队长一职,我们的报数挑战在开始和结尾两轮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是在中间第二轮的时候,我们队因为一些小原因失败了,队员们接受了20下俯卧撑的惩罚,而我作为队长就要担当起责任,接受60下的俯卧撑。对于一个女生,我不曾做过这么多的俯卧撑,但是因为我知道队长就该承担队长的责任,我不愿也不能放弃。

除了责任,我还重新认识了团队与个人的关系。唯有每个人都抱着对自己、对团队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每一件任务,那才能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而也只有在优秀的团队中,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所以我们应该为了团队而努力。而在构建团队中,应该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和木桶原理,不该放弃团队中的任何一名伙伴,即使他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不及他人,而应该积极地帮助他,帮助他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因为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的是最短的那块板。

关于领导者或者管理者,我学到了应该注意沟通的有效性和学会授权以及不为失败找借口这几点。并学到了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有这样几个步骤,简称为PDCA。即,Plan, Do,Check,Action。而最关键的就是检查这个环节,学会检查,可以使我们做事成功率更高、满意度更高,并且能够从中学会更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不管是作为普通员工或者管理者或者领导者,我们都应该记得重要的不是我,重要的是我们,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向明确的目标前进,为自己和团队的未来而努力。

素质拓展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二

这学期终于有机会选上体育课,心里又激动又有些迟疑。激动是因为能有一个在秋冬之际定期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机会,要想研一时选上体育课实在太难;迟疑是觉得不知是否该选素拓,怀疑自己动手能力差、缺乏勇气,难以完成素质拓展课的任务。转念一想,这课不正能给自己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个人短板的机会吗,成绩高低、在众人面前表现又有何妨,男子汉就应该勇于尝试、敢于挑战。于是下定决心参与到这门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体育课中。

一学期下来,上了十几节课,我感觉当初的选择无疑是对的。这门课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课,不只是活动一下筋骨,它还充满了乐趣,充斥着智慧,蕴含着勇气与哲理。生活中的真理就隐含在各个活动中,在团队合作的欢声笑语中、在个人挑战的亲身体验中深入浅出地渗透出来。每堂课最后的回顾总结,给自己一个反思表现、领悟精髓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快速组织语言、在众人面前发表意见、敞开胸怀的能力。的确,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内容,特别的活动吸引着你,引发着你对之前活动的思考和对之后的猜想。一堂堂课像一道道关卡,考验着自己,考验着整个团队。无论成功与否,它都让每一个参与者深刻体会到素质拓展课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它教给我们与人沟通协作的技巧、团队合作的组织和纪律、自我挑战的勇气、细节决定成败的意义、在困难面前沉着冷静、果敢与坚毅

第一节课过去三个多月了,至今印象深刻。在短短的时间内大家自我介绍、互相熟悉并迅速形成了队伍,八仙过海,各展所长,绘制了队旗,创造了队歌和队训,促使我们自我评价、自我展现并凝聚成了一个集体黄蜂队。

在信任背摔中,当站在1米多高的台上时心情多少有些忐忑不安,因为自己要悬空落体了,自然而然地担心摔倒或有什么意外,而在老师严格指导如何做保护以及队友一次次高亢的加油声中,终于微笑着上台、勇敢地落下来。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要勇于尝试,其实好奇能给人战胜未知的困难的勇气,我们不知道从台子上跳下来会是怎样的感觉,正是因为不知道,我们才要去体验去尝试。在现实中只安于现状或只会模仿他人,是不会自己的新发现的,生活的意义便狭隘许多。

在云梯游戏中,根根短短的木棒在大家的合力下架起了一座云梯,尽管并不是人人都放心其安全系数,但大家都尽可能挺起胸膛抬起头颅走完了人搭的云梯。这体现的就是信任二字,信任自己才会勇敢甚至潇洒走一回,信任他人才不会蹑手蹑脚、左顾右盼。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每个人都实现了一次空中漫步。

在攀爬天梯的项目中,需要伙伴们互相帮助,借助彼此的大腿、肩膀、胳膊一同攀上心目中的高度。我跟两位女生分到一组,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拉起两位同伴完成任务,如此重担在肩在此之前从未有过。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最终一马当先、坚持不懈地完成了,还收获同伴靠谱的赞誉。这一次我真正体会到了自我的价值和团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中始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能始终依赖他人,有时必须勇敢站出来,不畏艰险,敢于承担责任,一往无前,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

挑战150的游戏是给我印象极为深刻的项目。尽管大家没有完成任务,但总结分享的经验还是与自己所学的规划专业颇有关联。规划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统筹全局,布局全篇,使总体中的每个单元都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使每个位置上的单元都能根据自身特点发挥最大效益。在这次集体挑战中,如果第一个选择做诺亚方舟的项目,可以在团队站稳后再跟老师说开始,而且同时进行二人扔接球的项目,则可以节约至少10秒的时间;如果跳绳可以依照规则分成两组而不是三组,则又可以节约十几秒的时间;如果在项目转场过渡中合理分配、调度人员位置和任务,则又能省出一些时间这些都需要在开始前对整个游戏规则有整体的把握和熟悉,再用统筹学的基本原理寻找若干突破点,做出细致的规划方案那么游戏的各项任务可以依照预期顺利完成。可惜事先这两点我们做的都还不够,但在失败中我也总结出重要的经验即现状调研和分析、规划同样重要,这对所学专业也是重要的启示。

如今想起这些项目依旧历历在目,不能忘怀,原因就是它们都给人以深刻的体会和深入的思考,其实这远非几句话能说清楚,需要切身感受。这学期的素质拓展课就要结束了,很有些依依不舍的心情,同时也深深喜欢上了素质拓展运动。之前老师说过素质拓展能锻炼我们的创新与开拓意识、团队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判断力和执行力等等,这些都在每堂课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这门课上收获的不仅是身心的愉悦,还有许多许多。衷心感谢老师对每一个任务悉心的指导,感谢队友们的鼓励和帮助。

素质拓展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三

历时近两个月的xx级毕业生素质拓展训练已经圆满结束,回顾拓展训练的点点滴滴,做为辅导老师我感触很多,当看到同学们全身心投入拓展的各个环节时我很欣慰,当听到同学们在分享时,说到对母校的感谢,对团队精神的深刻领悟,对信任的正确理解等等时,我很感动。现对自己的拓展历程做如下总结和反思:

一、拓展前要备好学生:

在认真参加多次集体备课的同时,自己在业余时间对所要做拓展的学生有个全面的了解。感觉要想做好毕业生素质拓展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分析毕业生目前的情况,特别是心理状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启发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的基本原则。现在的学生在意识形态上要求平等、自我意识强、挑战意识强。他们思想比较解放,不盲从,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喜欢那种我说你听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尤其不喜欢听大道理,这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那么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他们又具有着对进入社会的恐慌,特别是实习回来后对为人、处事方面的求知欲要更强烈些,这就需要我课前做充分的理论知识准备,把自己工作中积累的一些实战经验与他们一起分享,及时对他们的感悟进行总结提升。让他们对活动的认识自觉内化为自觉意识,从而达到拓展训练的真正目的。

二、拓展前辅导老师自身要做的准备:

1、辅导老师要有很强烈的方向感和感染力。 一定要拥有着足够的感染力,因为感染力会比感冒更容易传染给学生,使学生紧紧跟随团队。记得上课前杨老师也一再的和我们强调辅导老师要有势气,没上课前主动听同事的课,认真观察学生参与状态,为自己的课做方方面面的准备。做为辅导老师,用我们的语言感染学生,有时要像带兵上战场一样,让我的兵们,带着战斗的激情去参加各个环节的拓展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更重要的是把不积极参与的、性格内向同学带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了,学生才会真正有收获。

2、 辅导老师要用真诚换取真诚。 素质拓展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在做中学。学生能够完全的理解与接纳培训的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人都守着一扇自内开启的心门没有人能随便地打开。辅导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入学生的心理,改变和优化他们的固有的心理定势。这需要辅导老师首先亮出真诚,博得学生的信任。在分享中,我回想自己在刚刚走入社会时的心理感受,和学生产生了共鸣。在大家都发完言后,队长主动说,老师你多给我们说说吧,其他人连连点头。当时我看到了大家对我的信任,我毫无保留的述说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点滴经验。希望能对他们有一点点的帮助。真诚的、互动的分享让大家很受益。

3、辅导老师要有坚定的信心。 辅导老师会用平常心来告诉自己别只去寻求工作以外的快乐而忽视了工作本身的快乐。事实不是这样吗?学生在拓展中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意外。学生不但把我们此次拓展的真正目的都感受到了,甚至超越了我们的想象,他们说的更深,想的更远了。

三、拓展训练给我的学生工作带来的启示:

1、努力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获得真切的体会

寓教于乐一直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在活动中,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使每一个人在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历奇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探讨和分享,为每一个学生营造最佳的学习和受教育的契机,激发主动的参与意识。辅导老师在传道中要激发学生兴趣,使训练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有吸引力和乐趣;同时辅导老师通过调动性格外向学生的积极性,带动整体氛围,进而使不易融入集体的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活动营造了团结、支持、合作、鼓励的氛围,使同学们在共同的体验过程中战胜自我、实现了深切的体验、共同成长。

2、启发我在日常学生工作中努力尝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在素质拓展训练的每一项活动中,教师都会适当做些示范和指导。当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挑战时,教师都会适时介入,提供适当的帮助,增强学生对活动的信心。同时,在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活动中,无形之中已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式、战友式的新型师生的关系。这使我不禁想到在做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时,要努力变换工作方式,抓住思想教育的契合点,让学生在具体行为中自觉辨析对与错,是与非。

四、通过拓展训练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1、在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工作中,辅导老师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克服不足。感觉自身的不足主要是心理专业知识不丰富。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和丰富心理专业知识,特别是加强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交流,获得心理教育的专业技能。

2、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在和学生分享时虽然有所准备,但感觉自己的语言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拥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平时要注意综合知识的积累,才能在拓展中应用自如。

这是第一次参加素质拓展活动,感觉很有趣、很有意义,我收获很多。这是外语系团学干部培训素质拓展训练。

这次活动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责任感,不论我们是什么身份,都应该要有责任心,对自己、对他人、对团队负责,就像人们常说的在其位,谋其正,你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就应该担起什么样的责任。这次活动,在我们14人的小团队中,我担当的是政委一职,我的职责就是配合队长,跟队长和队员们一起出谋划策为完成任务共同努力。而在密宗挑战中,我在40人的大团队中担任队长一职,我们的报数挑战在开始和结尾两轮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是在中间第二轮的时候,我们队因为一些小原因失败了,队员们接受了20下俯卧撑的惩罚,而我作为队长就要担当起责任,接受60下的俯卧撑。对于一个女生,我不曾做过这么多的俯卧撑,但是因为我知道队长就该承担队长的责任,我不愿也不能放弃。

篇(10)

一、树立生涯教育理念

大学生的生涯教育规划包括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是对未来的工作做出全面的计划,学业规划是对学习做出的具体安排。前者决定了未来的择业方向,而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基础。系统化的生涯教育理念就是要将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相结合,将就业教育融合大学教育之中,不仅重视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在市场的大背景下,强调学生的持久发展能力。生涯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重视学生深层次的胜任特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做人、做事。高等教育应转变批量培养的模式,树立生涯教育理念,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形成个体差异的辅导观、动态发展的全程观,以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二、明确生涯教育课程定位

生涯教育课程的科学定位关系到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效果和素质结构的合理,要实现科学定位,首先保障“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二者是学生今后具备岗位迁移能力的基础,无论如何改革,基本知识理论都不会变,因此要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在生涯教育课堂教学中,重视教材的选取,创新授课形式,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概念。其次,掌握“双技”,即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双技”的掌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参加大学生创新竞赛、创建创业基地、举办职场模拟大赛、提供就业形象大使岗位等。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还增加了与企业接触的机会,真实的感受社会的需求,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再次,坚持实践第一,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之后就要将其融入实践中去,学校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开展“小学期”,为学生提供具有专业背景的实习岗位。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生涯人物访谈等教育实训活动,真正将生涯教育融入职业环境中。最后,实现“柔性”教育,学校就业中心应下设咨询中心,为学生个体、团体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支持微信、QQ、邮件等现代化咨询方式,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育引导。

三、确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内容

根据上述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定位,结合高校发展实际,探索性地构建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大学一年级阶段――自我评定:转变角色、了解专业、激发动力

1.理论课程设置。入学教育:介绍专业和社会需求情况,了解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生涯教育的通识理论:大学生角色转换、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成长成才等。引导学生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就业、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包括劳动力需求分析、职业礼仪、招聘实习信息搜寻等内容;创业指导侧重于观念的引导、挫折意识培养。性向测试:根据霍兰德职业类型测试和卡特尔人格特征测试等成熟量表测试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并通过软件分析将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特征有所了解,益于后期“乐业”而不仅是为谋生而“从业”。

2.实践课程设置。实践课程主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会、社团举办的各项活动,锻炼其综合能力,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总结自己的优劣势;定期举办优秀毕业生座谈会、优秀创业者的专题报告等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形成就业和创业意识,拟定生涯计划。

(二)大学二年级阶段――职业探索:职业定位、术业专攻、参与实践

1.理论课程设置。专业知识:确定专业兴趣、专业课程学习、职业道德培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等。心理教育课:就业认知、情绪调节、职业适应性、压力调适、职业价值观等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业、创业核心课程: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管理能力,以及相关创业所需专业知识的讲授。综合素养培养课程:通过学习文学、哲学、法学、礼仪、艺术等塑造学生人格、气质、修养;拓展专业类课程教学,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尤其重视外语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培训。

2.实践课程设置。德育实践:通过素质拓展、义工活动、参加运动项目及其他各类文娱活动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意志品质。专业实践: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调研,帮助学生找到适宜其发展的职业定位。明确目标行业、目标岗位,组织学生对其选定行业的三十个样本进行工作拜访,增加对目标行业、岗位的了解,明确职业目标。每人完成一次生涯人物访谈,写出访谈心得。社会实践:修订生涯计划。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省级大赛,以比赛提高理论应用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等实践适应社会。学校主动加强与社会的深度合作,校企联合产学一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

(三)大学三年级阶段――职业尝试:锻炼能力、夯实基础、优势发展

1.理论课程设置。专业知识课程:专业知识高级进阶、科研能力、文书写作、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法律知识等。“软”技能培训课程:沟通设计、问题解决、信息综合、任务决策、团队合作、组织与领导、研究与创新等[3]。

2.实践课程设置。德育实践:同第二期德育实践。专业实践:完善大学生校外专业实习培训基地,按照专业大类对实践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致力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素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职业规划大赛、职场模拟大赛、创业大赛等让学生了解生涯教育的意义。鼓励学生与校友和优秀毕业生交流,学习其成功经验;建立新型的就业基地,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对员工的能力要求,对有意向到本单位就业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专项培养,提前发展职业生涯;开展职业实习、实习心得分享活动等。社会实践:有步骤地完成生涯计划。开展团队训练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加强与培训机构的合作,鼓励其在本校内开展就业考试、研究生考试、出国考试的考前辅导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四)大学四年级阶段――职前培训:解读政策、开展创业、实战训练

1.理论课程设置。通过“就业讲座”和网络服务平台,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与形势。求职技能:包括如何寻找符合个人职业选择的就业机会;怎样准备自荐信和求职简历;如何应对各种招聘面试;怎样准备求职材料;怎样与职场人士建立联系和进行交流;如何进行求职过程的经费开支预算。创业指导:专家教师指导,优惠政策解读,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始创业项目,从工作室开始培育创业苗圃。

2.实践课程设置。德育实践:职业道德案例分析、社会问题辩论、基于“零号病人”的同理心培养。

以上课程安排建议将实践课程全部纳入选修课程体系,共48课时,平均分配到前六学期,合计12学分;课程规模限定为四十人左右的小班授课。

四、构建生涯教育课程培训系统

生涯教育课程培训系统中,教师的师资水平和授课方式是决定课程培训效果的关键。教师是课程的讲授者,是学生成长的协助者,是构建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者。那么,如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课程培训效果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是重视教师队伍多样化建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经验不同的授课教师。二是严格进行教师选拔。储备教师在真正走上讲台之前,必须经历系统培训,需要有一定的业界背景。三是重视教师培训。选送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主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参加生涯规划课程师资专题培训,校内也可自主开展此类专题培训,或在“中国职业指导教师网”购买教师学习端口供教师学习。

篇(11)

(一)加强社会实践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而加强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环节并使大学生能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一类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成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参与实际工作,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认识社会、服务社会、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教学活动。

(二)加强实践教学是民办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2005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联合下发《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并明确对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20条意见要求,主要包括提高认识、明确工作原则,要求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不断丰富社会实践内容,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大多高校都能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要性,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增加实践课程,但是较多实践课程是虚设的,这在民办院校表现更为突出。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实施更加困难。民办高校教师自身缺乏实践教学的经历。许多教师都是从大学校门到大学校门,自身所受到的教育都是理论教育,也就很难对学生实施实践性教育。

二、社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实践教学定义狭义《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支援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进一步明确思想,那就是社会实践应不只限于三下乡等传统活动内容,应该覆盖学生在校期间所有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和体系。围绕此思想,应动员利用学校各方力量,在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突出实践要求,加强实践考核,多种形式并举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二)全面开展,难度颇大对于在校生两万余人的大学,要全面开展研究是不现实的;加之,各二级院对于实践教学的做法也是参差不齐,统一要求是非常困难的。在设计出实践环节及内容构成后,可先期采用试点方式开展,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开。

(三)社会实践活动相对分散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设计不系统、明确,临时拼凑的现象比较严重,往往会出现有要求、无落实,或者落实不够到位。如果每开展一项实践活动都赋予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管理、实施。要对活动进行实施方案的制定、研究及过程监控,就能保证实践活动内容严谨而非随机,过程扎实而非形式,从而切实保证实践效果。

三、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途径

首先从认识上将社会实践教学进行了广义的内容设计,从传统的三下乡活动,进行全面拓展与系统设计。本文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提升学生认知能力改变传统课堂只讲理论不进行实践的做法,把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倡师生互讲互评。有些难度较大的内容,老师讲学生评,有些难度不大的内容,学生讲老师点评;把课堂搬到现场教学。在讲授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时,就把学生带到实习基地等地,让学生现场参观体验,然后教师讲评,学生写心得体会;开展探究式、演讲式、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案例式等等,注重课堂互动及讨论,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二)以赛带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学校通过政策明确参加竞赛范围,为学生参加竞赛提供政策支持。由教务处牵头组织的有关学院参加应用知识技能大赛;主要赛事有应用文写作竞赛、应用英语知识竞赛、计算机应用技能竞赛、“成长、成才、成功”演讲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竞赛等校内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大赛等省部级、国家级以上竞赛。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竞赛,获奖学生进行奖励。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竞赛,增加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顶岗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锻炼品质、开拓视野,培养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团队精神的有效方式,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在顶岗实习环节上分为熟悉业务---跟班实习---参与事务---反馈总结---完成实习。具体内容如下:(1)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教育学生尊重劳动者。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要求学生做好看、听、议、写四件事。观看作业环境、工作流程;听基地辅导员的介绍;就是引导学生从表到里,议企业精神实质;人人写参观感受,个个交流参观心得。(2)学生基地劳动,帮助学生领会奉献的价值。看看心动,做做犯难,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过程。要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基地进行劳动服务,使其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社会价值。(3)组织学生职业实践,引导学生热爱专业。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考察、名人专访、优秀毕业生追踪调查等,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也锻炼多种能力。(4)组织学生上岗实习,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我。要求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巩固、补充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学会尊重体谅、自信服从、坚持团结,这些都是难以通过课堂体验和学到,而这些正是社会需要的。学校还建有校、省两级重点实习基地,借助企业环境,将实践教学落在实处,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

(四)专业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社会实践强调“团队精神”,讲求团结协作的意识及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逐步实现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实现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使他们清醒地看到缺点和不足,从而重新调整、完善自己,实现理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自身与社会的统一,尽快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以“做人、做事、做学问”为主题,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爱国主义教育、支农支教、宣传培华、勤工助学、志愿服务、“三下乡”、公益活动、生产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和专业学习紧密结合,注重针对性和相互渗透性,争取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认知、创新创业训练等专业初级训练项目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基本素质,又加强学生对于专业认识与专业知识应用。

(五)活跃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育人有利场所。社团活动是以学生为组织、举办主体开展的,高校社团组织的活动,一般都是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开展、总结。在充分自由、民主的前提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团成员从思维方式到工作方法都有很大的锻炼空间。在活动具体组织过程中,通过对整个活动统筹、活动计划的形成、活动的组织开展、最后的活动总结,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大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大学生们在这样一个可以充分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广阔舞台中,思维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学校丰富社团活动,活动内容主题鲜明,有环保创意、寝室文化、摄影、诗歌朗诵、书画联展、学习践行雷锋、宣传传统文化等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

(六)支持创新创业,发现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和活动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制定了相关激励政策。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学分”,激发学生锻炼培养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对于取得显著创新创业成果的师生则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以调动师生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和社会,学习调研,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报告会并参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让学生对创业了解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通过多看、多听、多学习、多参观,达到更好创业指导效果;承办大学生创业基金贷款发放仪式报告会,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不光是口号,而是能够实实在在给学生创业带来政策和硬件设施扶持,以提高学生自主创业信心;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基础,又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讲座,规范创新创业管理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丰富科研活动内容、提高科研水平,提升学生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七)强化过程性考核,确保实践效果过程性考核主要侧重于课堂互动及表现、实际分析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作业完成情况等等。通过实施过程性考核,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感。过程性考核的主要形式:课堂表现、课堂互动(课堂发言、演讲、模拟授课等)、阶段性学习测验(包括团队作业、学术小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学结等)、教学实践活动(口试、上机操作、实验报告、设计、校外教学实践和调研等)、专题讨论(学生在指定时间,围绕一定主题,对课程重点、难点或拓展性内容集中进行的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过程性考核中不小于10%,不大于50%,过程性考核成绩不及格不予补考,过程性考核纳入教学督导考核范畴。期末、年末院(部)教学管理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都将把课程过程性考核纳入考核范畴,全面考核。

四、努力的方向

(一)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实践教学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任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时,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简单认为社会实践就是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往往在低年级暑期集中进行,学校根据情况,组织少部分学生参与就算作了社会实践的开设与完成。再就是学生认识不足,学生把参与活动仅仅视为教学环节一部分,只是简单地去完成任务,或为综合测评加分。还有大学生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作赚钱机会,有的当作旅游观光。,教师和学生都还需要继续认识,构建实践教学意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