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也已步入攻坚阶段,国家连续出台减税、支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等相关政策,这一系列举措被中小企业充分利用,抓住有利时机,拓宽经营渠道,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但是在世界经济变幻莫测的今天,如何做好经营风险控制,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利用好国家出台的有利政策,是中小企业乃至大型国企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近年来,企业风险管理已经普及到大中小企业,在各企业均建立有风险管理机构,设立专门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顾问等,风险管理机构与企业的计划、财务、审计等部门一样,已经成为企业中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
企业风险管理包括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贯穿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之中。一个成功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与公司政策、发展战略、资源管理、组织架构、操作程序及营运上各项关键参数所发展而成。
企业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风险识别、企业风险衡量和企业风险处理三个方面。
(1)企业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和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明确企业风险的存在,并找到主要的风险因素,为后面的风险度量和风险决策奠定基础。
(2)在风险识别之后必须进行企业风险衡量,以便确定其对企业发展影响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它其实就是运用一定方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
风险管理作为当前企业经营不能回避的问题,已经被广大企业接受和重视。它的存在让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更具备竞争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我国企业而言,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监管部门和独立审计行业外在要求,更应该体现为企业自身的需求。虽然在企业经营中,没有专门的风险管控学科,但实际上,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部内容之中,也可以说,企业风险管控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全部内容。
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经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对风险涉及面的掌控力度,对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行客观评估预防,并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企业价值发挥重要作用。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工作中的作用表现在:
(1)帮助企业建立动态的自我运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风险管理平台,形成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2)达到与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相结合的风险最优化。把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执行的层面之上,将企业成长与风险相联,设置与企业成长及回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承受度,从而使企业将战略目标的波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并随时调整战略目标,保障企业稳健经营。
(3)使所有利益相关人了解企业风险现状,保障各利益相关人共同利益最大化。通过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对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经理层、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机构在企业管理中的的职责作出进一步的划分和界定,将风险责任落实在公司各个层面,保证了风险管理的公允性和有效性,促使企业各利益相关人利益最大化。
(4)避免企业重大损失。通过对企业重大风险的量化评估和实时监控,风险管理帮助企业建立重大风险评估,重大事件应对,重大决策制定,重大信息报告和披露以及重大流程内部控制的机制,从根本上避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5)提升企业具体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效果。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企业建立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在此框架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的水平和阶段,针对具体风险,灵活地制定风险解决方案。通过体系框架下的风险策略、风险组织职能、风险信息系统、金融工具以及内控等多种管理手段,提高具体风险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是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来抵御风险,将风险导致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限制之内。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能力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是企业抵御风险的必要手段,对于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风险管理和防范意识,不断提高风险判断力
企业经营之所以会面临各种风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经营者缺乏风险意识,无法对企业经营活动遇到的风险进行准确判断所导致。所以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企业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并提高他们的风险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经营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管管理和防范意识的树立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的方法来实现,首先培养经营者的风险意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员工开展风险意识教育,争取让企业所有的员工都理解进行风险防范和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
除了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需要树立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之外,要想做好企业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还需要企业不断提升对风险的判断能力,这样才能根据风险的类型和影响范围来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通常来说,企业对经营活动的风险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实现。第一,主动规避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对各种可能导致经营风险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导致风险因素的出现,放弃可能导致风险的投资方案或者合作计划。第二,积极分散风险。这就需要企业的经营者在进行投资和合作的过程中,将风险分散到不同性质和不同种类的业务之上。这些业务最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且和其他业务之间的联系较少。因为,在一些特定条件的影响下,企业中的某些业务活动和证券投资、期货即使受到风险影响,也只会单独使这一环节遭受影响,而不会影响其他环节的经济效益。这样在实行风险分散策略时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第三,对风险进行转移。当企业既无法规避风险,又不能有效分散风险之时,还可以选择风险转移策略,将风险转移出去。但是,在制定风险转移策略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切记采用非法手段,确保风险转移建立在合法交易的基础之上。第四,制定风险控制策略。这一点要求企业经营者在决定承担风险的同时,就要密切关注各种导致风险产生因素的变化,一旦发现出现风险暴发的预兆时,就能够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风险进一步扩大,并尽量控制风险影响的范围,将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降到最低。
二、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结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之下,企业要想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就需要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各种客观规律,例如价值规律、供求关系和公平竞争规律等,不断完善公司的内部结构,建立一个产权明确、权责分明的组织管理结构,对企业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实现政企分离,让企业获得最大的市场竞争优势。过去企业采用的是集体决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当出现经营风险时,没有明确地责任人,使得企业无法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彻底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同时,还能让企业自觉遵守市场竞争法则,抓住发展机遇。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之下,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企业也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因为国外企业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会将企业制度和法制建设的完善程度作为重要参考依据。所以,完善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不仅是提高风险防范和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确实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利用内部控制手段来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这是企业进行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前提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来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使企业的各个部门能保持信息交流的畅通,明确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并建立一个专门进行风险管理的部门。这样,在内部控制手段的作用下,任何一个细微的风险征兆都能得到各个部门的重视,并及时进行处理,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产生真正的风险损失。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除了要保证信息畅通和权责明确之外,还需要企业会计和审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能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但是,企业的经营者还应该意识到,利用企业的内部控制手段只能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却不能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转移。所以,对于那些在经营活动中出现可能性较大的风险,并且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承担风险的能力,那么企业就需要通过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利用财务管理手段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反之,对于那些在经营活动中小概率的风险,或者是控制成本的风险,企业则应该通过提升管理能力,降低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四、提升企业的资金回收能力,做好应收账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造成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资金流行性较差。这是因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的经营者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大多都会采用赊账的方式来完成产品的销售,就使得企业应收账目的数量大幅增加。而且在赊账销售的过程中,企业的没有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考察,使得无法对这些应收账目进行有效控制,很多的款项在短时间内无法收回,最终成为坏账和死账,导致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占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的和安全性,除了要改变赊销的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的应收账目进行有效控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具体的操作方法为:第一,及时对债务人的原始信息进行登记。登记的主要内容为赊销双方的相关条件,产生应收账目款项的时间、偿还款项的时间、应收款项的具体数额等方面的信息。第二,考察客户的信用情况。通过客户原始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检查对方的信用额度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全面了解客户信用期限之外的债务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第三,在双方规定的期限之内,实现应收款项的足额回收。为了避免坏账和死账的发生,企业一定要事先对赊购方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进行跟踪分析,对客户的现金数量和资金的调控能力进行调查。
除了上述的四种措施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创新来增强经营风险的管理和防范能力。如果企业不能顺应时展的要求进行改革创新,就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更不要说提高风险的抵御能力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风险的客观存在,所以企业才需要防范风险,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风险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管理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只有企业的经营者真正意识到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树立相关的风险意识,并将各项风险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对有可能造成企业经营风险的内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贺青.论企业风险管理防范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13,04(13):34-35
[2]李玲.施工企业加强合同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研究[J].商业经济,2013,12(08):47-48
[3]李铁龙.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3,11(02):55-56
[4]石自娥.浅谈大企业集团的经营风险管理[J].科技视界,2013,10(25):246-247
[5]陈辉,周璐.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8(12):125-127
1.经营风险的含义
企业经营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的利润变动,特别是利用经营杠杆而导致的利润变动的风险。而所谓的经营杠杆系数是指企业税前利润变动率和销售额变动率之间的比值。经营风险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产品售价、成本、成本固定比重以及市场需求等。在企业的发展中,经营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含义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由于各种无法预料的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而导致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具体因素主要有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制度不完善以及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等,这些因素使企业在运营中都承担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3.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企业所承担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主要系统在以下两个方面,即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性、二者之间具有协同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债务集资的方式来扩大企业的资本,不过债务资本的增加会导致企业整体的经营风险增加,这就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企业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存在着相关关系,二者这种关系直接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产生影响,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另外,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具有协同性,也就是说企业财务风险的提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风险。因此,如果企业如果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和高风险并存时,可以适当地通过增加财务风险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产生影响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因素
1.企业经营管理方面
在企业经营中,导致企业产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企业内部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内部制度、人员管理情况、销售政策等。制度是一个企业运作的根本,有句话说的非常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企业内控制度有漏洞或者不妥之处,那么企业经营中肯定就不能避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可以说内控制度是企业产生风险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员管理涉及了较为广泛的内容,其中人员流失对企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一些企业由于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人才都纷纷选择跳槽,这给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如果较多产品生产加工工人同时离职,那么企业生产就会陷入瘫痪状态,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损失可是巨大的,因此人员管理不容忽视;销售政策也涉及了很多内容,销售政策会直接影响产品的销量,而且还会影响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好的销售政策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企业产品的销售额,相反不好的销售政策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库存量逐渐上升。
2.企业财务资金管理
在企业经营中,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问题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继而引发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流动资金管理、回款管理和其它资金项目管理。而导致财务资金管理问题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流程、会计人员素质等。资金管理、回款管理问题都是企业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三、强化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1.经营风险的防控措施
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较多,为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首先,企业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与企业自身发展和控制适合的管理体系构建,包括企业组织机构构建,部门和岗位的设立,工作流程的设置等方面,同时要涵盖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薪酬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体系等多个分管理体系;其次,逐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大多数公司发展的失败主要源于战略方向管理和监督方面的失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首先企业发展中战略决策方式必须依靠董事会集体的民主决策;其次企业在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机制同时要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以便于企业可以这些信息及时了解高端人才离职率变动情况以及离职原因等,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措施。
2.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控制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的集资、投资、利润分配等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风险日益突显,成为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财务风险控制能够全面反映公司经营水平,但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可能的。自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财务管理工作地位不断提高,在加强企业管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财务风险也日益凸显。所以,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规避风险,降低损失,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产生财务风险有很多原因,有企业的外部原因,也在企业的内部原因,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外部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主要有:市场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等,这些宏观环境的改变对于企业来说是难以预料的,其变化必然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
只要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风险就必然存在。当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够,缺乏风险意识,觉得只要管好账,就会避免财务风险,这种想法显然是片面的,风险意识淡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企业内部控制薄弱,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投资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有些部门对财务管理制度置若罔闻,缺乏有效的约束,使财务风险很容易发生。
4.财务决策失误
企业财务决策失误是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企业在决策过程中,主观意想的成分过多,客观性分析不足,致使决策失误的现象经常发生,所导致的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在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企业的决策如果是建立在这些不真实信息基础上的话,决策失误是必然的。
二、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体系
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预警体系是不能缺少的。在这一体系之中,获利能力、还债能力等指标是最具有代表性。资产获利能力指标主要可以分为:总资产报酬率与成本费用利润率。前者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是反映企业运用资产所获利的水平;而后者反映每耗费一元支出所得的利润,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就越强。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则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而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 0 %,当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就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度是以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前提的。依据公司法的相关要求,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各阶层管理者的岗位责任,必须将企业的管理执行与监管权相分离,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协调发展,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要明确自己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职责、作用。除此以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公司要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要调动企业的各个部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来,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3.落实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经营情况下,任何企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多数的经营风险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例如,开发新产品或服务失败出现的损失,新产品存在瑕疵导致产生的或有负债。因此企业需要设计、执行和维护内部控制,需要坚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降低经营中的各种风险,进而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企业决策失误一方面是由于管理者在决策时参杂了过多的主观意识,进行了很多的非理性投资;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虚假信息以及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就是由于外界披露信息含有大量的水分,加大了企业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与投资的低效性,给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都带来了巨大损失。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低成本的修正不对称信息的机制和完善的信息披露与监督制度。比如资本市场信息公开制度、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等等。
5.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更新知识体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一,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让每一名员工清醒意识到财务风险的破坏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不只是财务部门,其它部门的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必须由始至终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之中。第二,定期举行专业培训,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技能、思想、道德方面进行教育,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财务人管理员的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残酷,财务风险是伴随着竞争的加剧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既有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企业内部经营的因素,只要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财务风险就会客观存在,所以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相信通过实施有效内部控制,企业能够降低经营风险,进而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必将会加强,一定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C935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能源化工企业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理念及运作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将精细管理理念纳入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笔者认为将精细管理应用于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遵循"以国有能源化工企业总体运行战略为中心;以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为切入点;以严密合理的精细管理为支撑点;以有效促进企业运营为增长点;以落实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为落脚点"的原则,成为能否有效助推企业运营管理,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目标服务,促进企业绩效目标实现的基础。
一、精细管理的内涵是精细化管理与六西格玛管理的结合
(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二)六西格玛管理是建立在测量、试验和统计学基础之上,以全面满足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的现代管理模式,是将工作作为流程,采用数据量化、流程分析、减少偏差、改进缺陷的方法进行管理的哲学。
(三)精细管理是将精细化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通过优势互补进行有机整合,协调运用精细化与六西格玛两套管理工具,实现消除过程浪费、减少过程波动、加快过程速度,提高质量水平、实现价值最大化和顾客满意度最大化的管理模式。
二、国有能源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基本类型
财务风险是国有能源化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包括筹资、融资、投资和资金使用等资金运用中,受内外部环境及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一定时期内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蒙受损失的各种风险。风险贯穿于企业的所有财务环节中,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和收益与损失共存性的特征。将精细管理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有助于达到弱化和消除风险的目的。财务风险基本类型主要有:一是资金运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主要包括生产经营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二是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主要是企业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发生的风险。三是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四是投资风险。主要是投资风险评估和决策方面,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三、将精细管理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策略
精细管理在企业财务领域的应用应从管理理念、管理人才、信息管理体系、财务分析管理等方面入手,以实施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作为切入点,以落实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作为落脚点,将精细管理贯穿于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作为整个工作的有效支撑。
(一)树观念抓队伍
没有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就没有先进的财务管理,观念落后是管理落后的重要根源。实施精细管理,一是要树立第一次将事情做对和创造价值最大化的理念,消除做错事的根源,在源头降低成本;二是要树立注重业务过程的理念,通过过程控制PDCA循环法则和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业务流程改进等科学方法,促进风险防控工作流程标准化、量化和持续改进,点滴积累,夯实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基础。三是要培养企业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风险意识培训机制,形成由上而下的全员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和强化,由纵向的有效管理到横向的有效控制,使企业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让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得以体现。
没有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理财经营结果。实施精细管理,一是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依靠集体智慧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二是要强化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工作人员一专多能,能一人多岗位操作,有能力参与管理工作;三是健全财务监管体制,明确制定和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实现财务风险防控工作运作的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
(二)建系统重落实
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系统,强化落实铸就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平台。实施精细管理,一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提供准确、真实、充分的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高效的决策依据,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二是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数据指标对比,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等各项财务指标及现金流量动态,设置、量化各类短期数据,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提高短期预警的灵敏度,提出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能力;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实时精细管理模式,建立以消除隐患、堵漏洞、防范风险、审慎经营的全方位内控体系,形成多元的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保安防线;四是开展衍生和辅助业务等多元化经营,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投资,分散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在国有能源化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实施精细管理,是企业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寻求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能够促进国有能源化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促进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二是促使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动态控制的转变;三是促使企业财务工作的作风从工作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哈佛商学院MBA教程》第一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1次印刷出版65页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广州出版社2005年第1次印刷出版
[3]曾仕强《中道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次印刷出版
[4]陈明坤《精益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次印刷出版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安然、世通等一批巨人企业的相继倒下,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反思。这种反思的结果直接导致了《萨班斯法案》的出台和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进一步拓展了内部控制的内涵,更加强调风险管理,并为实现主体的战略、经营、报告和合规等四种类型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把重点集中在风险管理上,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框架以便有效地控制风险。《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导》、《中央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基本规范》于是应运而生,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随后2008年6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些法规的出台说明我国已经把风险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现实中,人们通常关注的是报告目标的实现和会计控制。事实上,内部经营控制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核心和关键,因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它的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也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然而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管理当局不得不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关注风险及内部经营控制。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帮助管理当局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以及其由此带来的风险与机会,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为此,我们应该把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放在经营目标的实现上,也就是内部经营控制。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我国企业内部经营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目标模糊不清。目前在我国企业中,控制目标制定还是提不上日程,管理当局重视不够,基层员工执行力差,各方面仍存在着问题:1、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了解不深,重视不够。很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或内部监督,甚至看成是某些文件或制度;2、企业内部控制还停留在业务流程上,管理者不能清晰而明确地制定控制目标;3、企业员工也只是从局部分析、更多从个人角度分析利害关系,不能很好地去执行和实现目标。
(二)风险意识不强。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层的思想意识中,缺乏风险概念,没有设置风险管理机制,因此抗险能力很低。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的实际工作中,多数人对风险评估的意识还很淡薄,很少分析、甚至不分析可能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实施机制,强化风险管理,而目前国内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或体系。
(三)控制活动的管理者“一言堂”及随意性。管理层习惯于集权式管理方式,对企业制度视而不见,仍乐于相信自己的直觉,以个人的主观判断代替科学决策。例如,2004年发生重大亏损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曾聘请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风险管理手册》,其内容和风险控制要求均与国际石油公司操作规定一致。在控制活动的机构设置上国内公司和国外企业也基本一致,均包括:1、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绩效进行总的分析评估;2、相关部门管理者的控制;3、对信息处理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4、实体控制,即保护设备存货、证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实体安全,定期盘点并与控制记录所显示的金额相比较;5、绩效指标的比较和控制;6、分工,即将不相容职务分派给不同的员工,以降低错误或不当行为的风险。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流于形式的较多,一些措施和制度,往往成了摆设,特别是这些制度和程序通常只对下级有效,对上级无效,即要求下级人员要遵守程序、制度,而管理者本身却不以身作则,甚至破坏这些制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其原因是,控制活动的管理者本身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二、我国企业内部经营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一)组织保障不力。1、企业内部控制无法超越那些创造、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人,管理者的品行、素质和管理哲学仍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制约因素;2、缺乏科学、一贯的人力资源政策。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中还充斥着以貌取人,随意用人,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等现象;不够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的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3、企业组织结构没有理顺,内部控制组织形同虚设,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一些企业产权不明,且企业高层人员素质差,不懂内部控制,当然更谈不上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了。有一些企业没有根据企业规模、业务性质等特点去设计,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切实际,偏离控制重心,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上,如财务控制的评价制度还未建立、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二)法律机制不健全
1、法律上的监督规定与实际操作有巨大反差。虽然《会计法》从法律上给予会计人员一定的保护,但企业会计在厂长、经理负责制下仍经常面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难堪局面。比如,财务“一支笔”控制的监督方式,虽然解决了费用失控及费用控制的责任归属问题,但它使会计人员丧失应有的责任感,使会计内部监督有名无实。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客观、公正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敢于坚持原则和勇于执法、守法、护法的责任感等。但上级领导往往不这样考虑,一张“白条”、“一支笔”签批的超标准的招待费、餐费等硬要报销。这种反差使得会计内部监督难以有效实施。
2、机制的问题使内部控制考核缺乏力度。由于企业正处于体制改革的时期,使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有的企业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有的考核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致使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很差。在新修订的《会计法》中,虽然对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要求,但未做出更多更具体的法律规定。许多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虽然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其监控作用严重弱化。很多公司或者没有内审机构,或者内审机构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即使在已建立考核制度的企业中,大多数深度和广度不够。
3、内部控制标准的缺位导致内部控制考核监督难于操作。我国还未提出过类似COSO报告的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现行具体审计准则第九号“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观念还没有更新,而且也是从审计的角度进行规定的。新修订的《会计法》虽然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因为它过于原则性且仅限于会计方面,故在内部控制的实务方面不具有可操作性。另外,财政部根据《会计法》新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
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也只就会计方面而言,范围狭窄。
(三)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企业能够策略性地使用信息系统,则意味着该企业可能会成功,反之则失败。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员工要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履行其责任,必须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承担责任的信息,而且必须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并对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然而,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有效信息,一般都掌握在最高管理层,而不是掌握在企业所有员工手上。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经营控制系统构建
(一)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经营控制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企业应当遵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原则,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与企业内部的各个层级、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确保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层次上应当涵盖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空白和漏洞。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3、制衡性原则。企业的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在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任何人不得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力。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合理体现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经营控制系统的框架内容。以COSO风险框架为基础,按照风险管理框架中目标的分类将内部控制分为四大类控制,分别为: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的战略控制;以保证企业遵守相关法规、法律的法规控制;以保证报告可靠性为主的会计控制;以保证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经营控制。并且认为,经营控制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核心和关键,而会计控制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法规控制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保障。战略目标是与企业使命有关的总括性目标,它的实现需要通过分解和细化为经营目标才能得以落实,没有经营控制,战略目标的实现只能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
在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的指导下,对企业的内部经营控制要素系统进行构建,设计出一套以控制环境为基础,以监控为整个企业经营正常运行的监督系统,由从企业管理角度考虑的管理控制和以生产循环角度出发的业务控制组成的内部经营控制的系统体系,不管是管理控制还是作业控制,它们的最终控制对象都锁定在企业的资源,更具体地来说就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流程循环。
对内部经营控制系统的构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控制环境和监控是基础。一个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性和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其他构成要素所能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一个无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影响会很广泛,可能会导致财务损失、损害公众形象或经营失败。因此,管理层应加强对以上各方面的管理,建立一个和谐、适宜的内部控制环境。监控是指对执行内部控制过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内部控制者本身也需要被控制或监督,这是一个完善的控制系统的必备要素。对于一个经营控制如果没有监督,或者说控制好坏对控制者都一样,势必影响经营控制的水平与效果。
2、风险管理与目标制定、控制活动、绩效评价以及信息沟通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风险评估贯彻于其他四个要素之中。其次,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其他几个要素是其保证。企业在制定目标过程中要考虑企业本身的风险容量问题;控制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应对过程;绩效评价是一个企业衡量实际效果偏离预算目标的量化指标,一般而言,偏离程度越大,风险越大;信息沟通与反馈是一个桥梁,连接战略目标和经营控制效果,只有高质量的信息和畅通的交流沟通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险。
3、对于管理控制或者作业控制应该怎样把观点付诸行动,即如何控制问题。我们可以把各种控制要素分解为几种方法达到控制目的,如可以把控制活动分解为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全面预算控制、文件记录控制、实物保护控制等,也可以把风险管理控制分为全面预算控制、风险防范控制以及内部审计控制等。
4、经营控制的起点和落脚点都在战略目标上。战略目标是高层次的目标,它与主体的使命相协调,反映管理当局就主体如何为它的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做出选择。它是进行经营控制的起点,只有制定出企业的战略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切实可行的具体控制目标,经营控制才有目标和依据;而内部经营控制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根本目标,即最大限度地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 商业经营 财务风险 管理控制
财务风险在企业的各种商业经营活动中普遍存在,而企业也是在风险中逐渐发展壮大的。本文中所讨论的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在进行商业经营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它属于经济风险中的一部分,通常来说企业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四种风险类型,在下文中将会一一论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说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或者从事商业投资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让企业的预期收益和财务收益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换句话说,企业财务风险的本质上是因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我们也称其为筹资风险,它主要说的是企业在筹措经济活动的资金时所产生的风险;而广义的财务风险一般包括上述的四种风险,它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外界或者内部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最终所导致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风险。本文主要从广义的财务风险出发进行论述。
二、企业商业经营中财务风险的种类
首先是筹资风险,财务风险中的筹资风险指的是因为企业进行筹资过程中给财务成果带来不确定性的因素。企业如果负债经营,借入的资金对于企业自由资金的盈利能力产生了影响,加之借入的资金需要还本付息,无果不能到期偿还,企业就会陷入债务危机。如果企业息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这时借入资金所带来的利润尚不能偿还利息,还需要使用应有的资金利润来偿还利息,因此造成了资金利润率降低,让企业蒙受损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支付能力,甚至可能致使企业破产。反之,如果借入资金所产生的利润偿还了利息之后还有盈余,这样就能够加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其次是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指的是因为商业投资而让企业的财务成果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企业投资主要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投资两种。本文中主要探讨的是对外商业投资。对外投资主要有一个利润和风险的问题,利润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对外商业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以及盈利水平造成影响。如果投资收益大于企业的资金利润率,企业不但能够收回成本,同时还可以赚取超过自由资金之外的利润。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企业商业投资失败,那么投资报酬率就会大大的降低,甚至为0,这样不仅会损失利息,同时还提高了企业的机会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偿还能力以及盈利水平。
再次是营运风险,财务风险中的营运风险说的是企业在进行商业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其资金转化时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如果处于资金运营顺畅的状态下,购销量都是最好,那么可支配的资金流动性就大大的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也极大的增加。但是企业如果处于资金运营困难的状态下,企业有限的资金不但要购置原材料和商业投资,同时还需要支付其他的一些杂物费用,企业资金的短缺导致了企业生产经营处于不利的状态。如果企业的资金不能快速的周转,就无法抵御企业生产经营不利的情况,最终导致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中,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偿还能力和盈利水平。
最后,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主要说的是由于收益分配出现问题造成企业在商业经营和生产活动中出现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收益分配主要指的是企业实现利润的分配活动。在收益分配中的一部分具有刚性特征,例如法定公积金以及其他一些税费。如果能够建立科学的利润分配机制,那么就能够有效的对企业收益分配中的刚性内容软化 ,但如果没有科学的收益分配办法,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出企业,导致企业财务活动现金流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商业经营活动。
三、企业商业经营财务风险的防控对策
(一)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是风险防控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各种不确定的财务风险,企业需要多元化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意识到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树立财务风险防控意识,重视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协调好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逐渐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积极性,促进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等因素的有机配合。此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还能够帮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要逐渐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财务风险预警通常说的是企业通过对一些关键性的财务指标的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测,从而对企业商业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对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建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这一体系来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可以事先准备再对症下药,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从而更好的制定对策。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与自身实际条件相符合财务风险分析体系,建立长期系统的预警机制,设置独立的财务风险分析部门,对于企业的商业经营活动情况以及业务活动情况进行仔细考察,同时要通过总资产净现率、预期未来收益、股东权益收益等指标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预测,建立起财务风险的有效防线。
(三)选择科学的风险预防策略
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选择不同的防范措施也会导致不一样的后果,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防控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效果。第一,企业必须要对资本结构进行不断优化,确保资产以及负债能够处于良好的状态下,控制好企业负债规模以及筹资的手段,尽可能的减少企业资本成本;其次,企业应该合理的选择风险分担措施,将企业商业经营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以此来预防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第三,企业必须要确保经营活动的良好运作,健康的财务状况加上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能够让企业的投资资金时刻处于良性 状态,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
(四)拓展财务风险的应对手段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防控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所以,企业必须积极扩展财务风险防控办法,确保资金能够良性循环。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必须要拥有较高的反应能力以及敏感程度,应该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下,按照分级分权的方法,让企业的商业经营项目都有专人负责。另外,企业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管理办法,增强财务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确保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方法能够得以落实,降低企业损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企业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要建立系统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要能够预判和把握。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多元化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diversity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111-01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这场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再一次表明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危害性。这场危机的爆发,导致了更多的实体经济遭受重创,作为微观经济实体的企业,如何能够预防风险,并且在风险发生后,如何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是每个企业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会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讨论企业经营的风险控制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风险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有不同的定义:一种是把风险定义为风险的不确定性,另一种是把风险定义为我们预期的目标和实际的差距。我认为风险既强调不确定性,又要强调这种不确定性给我们的事业和项目带来的损害。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风险的定义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在该组织的定义中,突出了风险所具有的三个特性: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风险的这三个特性主要是从决策的角度考虑的。
企业风险指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经营所造成的影响。
由于企业内部要素的流动性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关联性,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容易被放大,形成危机。风险来自于方方面面,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
先从企业内部来看。按照企业的构成要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由于构成企业的最基本要素是人、财、物和信息。风险也相应的分为:①来自于人的风险,比如人力资源流失的风险,主要包括关键岗位或关键技术人员的流失。②来自于财务的风险,即和企业筹资、融资以及经营现金流等相关的各类风险。③来自于物的风险。即企业的产品生产或销售的风险、物流体系的风险,设备运行和工艺风险等。④信息的风险。企业的经营决策,离不开对各种信息的有效处理。而企业的成功经营,离不开这四种要素有效地流动。四种基本要素,也构成了企业的全部资源。而四种要素中任何一种风险,都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危机。
再看企业的外部环境。在经济进入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处的环境并非是静态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和开放的。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以及人口。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首先必然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其次,社会文化环境改变,对企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文化环境的改变,通常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环境,且有着极强的渗透性。结合我国经营企业的自身特征,将我国经营企业面临的文化风险归类为精神文化风险、行为文化风险、制度文化风险和物质文化风险四个方面,并在分析各种风险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时刻关注企业外部与自身相关的各种新技术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技术风险。最后就是人口要素变化构成的风险。人口的变化,通常会影响消费者的构成。
再来看看什么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以最小的代价降低纯粹风险的一系列程序。这个定义出了也指明“纯粹风险”外,还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降低风险,也就是消除或降低风险中的不确定性;二是必须考虑代价。事实上,损失控制的一切手段都是符合这两个特征的。因为通过控制损失发生的频率和大小,损失的分布更为集中了,从而降低了不确定。我们将会看到,风险中的预期是风险管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风险的分类,可以很好的揭示风险的来源。不同的来源构成了不同的风险。企业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所针对的是任何来源地企业价值的降低。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为了使企业能够有效应对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性,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能够生存发展。企业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风险管理。
在董事会一级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通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一般都是按照职能部门进行运作。这样,企业的风险管理就被分散在各职能部门中,而不是统一的。比如市场部,需要密切关注市场、消费者以及竞争对手,而这三者则构成了企业的市场风险。而人力资源部门所关注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人的风险。研发部门或者生产部门的核心人员流失,对公司经营,也会带来巨大的风险。董事会要关注企业战略风险以及管理层经营管理的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我们周围充斥着大量的经济预测,而经济学家的工作之一也是对经济形势进行大致判断。但是预测并不能使我们有效应对风险和危机,尤其当某些风险引发的危机破坏性足够大的时候。专注于专业化发展的企业,可能会有很多优势。比如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效益的生产环节中,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然而生物进化的历史表明,单一性是一种危险的形态,非常脆弱。因此,企业在有能力发展多元化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去涉足不同的行业,适当增加企业战略业务单元的数量。
参考文献:
[1]郑子云,司徒永富.企业风险管理.商务印书馆,2002.
[2]波特,陈小悦等译.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5.
[3]王文钦.公司治理结构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高立法,虞旭清.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5]乐云,崔政.项目实施组织策划的理论与实践.建设监理,2006.
[6]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可能发生或遇到的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建立, 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在市场经济中,风险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对企业的盈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要完全消除风险是不现实的。 因此,研究经营风险,管理和防范经营风险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我国企业在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防范组织
在国外一些大公司里, 公司设有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机构。在这些设立的风险防范管理机构中,大多数人员都是兼职的, 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公司部门主管以上人员和公司外聘顾问组成。 这样的组织结构保证了企业在面临风险时的反应速度和效率, 从而确保了对风险事件的成功防范和及时化解。而在我国的企业里,基本上看不到这样的组织结构存在。在很多中国企业家的眼里,企业经营风险是无法预测和无法管理的, 因此他们不可能为此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当然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准备。 另外,我国目前正处于体制转轨阶段,各种制度不健全,甚至相互矛盾,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盲目地追求投资信贷和生产经营规模
一些企业由于短期行为思想作怪, 他们只盯住市场暂时热销的产品,对市场发展的趋势不深入研究,不着力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有长远市场前景的新产品。从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不讲效益地追求投资信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3.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控制力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资产、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但我国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可行的操作细节,缺乏可行的实施方案,缺乏具体的落实环节,一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标。最终导致控制力度弱化,企业经营风险扩大,资产损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 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 同时, 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登记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二、加强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与防范策略
1.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 风险防范意识差是企业陷入经营危机的重要原因。只有树立风险意识,企业才能主动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树立风险意识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的途径解决。 在经营者树立风险意识的前提下通过有效方式教育企业员工, 务必让员工认识到风险的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等特点,让所有员工都明白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加强对风险的识别,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量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其管理策略有:第一,规避风险策略:考虑到风险的存在与发生的可能性,事先采取措施回避风险因素, 或主动放弃和拒绝实施某项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 第二,分散风险策略:企业在经营和投资过程中将风险分散到彼此独立、 关联度较小的不同
性质、 不同类别的业务、 或不同的证券品种和其他合约上,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某些业务或证券、期货合约出现风险时,其他收益不受影响,把风险控制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第三,转移风险策略:通过合法交易方式和业务手段,将风险尽可能转移出去。 第四,控制风险策略:在承担风险时,加强对风险因素变化的关注,出现风险爆发征兆或实际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风险恶化,争取化解风险,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2.加大企业改革力度 ,尽快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依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按照价值规律、 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其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征。以解决长期以来企业管理存在集体决策集体负责, 实际上无人负责的问题,并能保证企业自觉地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下,寻找生存发展壮大的机会。另外,国际社会特别重视企业制度、法规方面的完善程度,这样,实行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才会得到国外有关方面源源不断的投资,这对加快企业发展非常有利。
3.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及风险控制系统
科学的组织结构是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基本条件
企业在进行组织设计时, 确保组织内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确保组织内各个部门和人员责任清晰、权利明确;确保组织内有风险反应机构和专门的授权。如此一来,组织内信息通畅、权责清晰,一旦发生任何风险先兆均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妥善的处理, 而不至于造成真正的风险损失。 同时积极发挥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的作用,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偏差。
此外,还必须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只能防范风险,不能转嫁、承担、化解或分散风险。 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概率较大,且企业能够承担控制成本的风险,要力求通过企业自身的控制系统, 并依托以财务会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系予以控制。对于发生概率较小,或控制成本较大的风险, 则应在加强管理、 增强自身素质的基础上,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4.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追踪分析
及时完整地进行原始记录,包括赊销条件、应收账款形成日期、用户付款的日期、目前尚欠款数额等情况。 通过这些信息检查用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 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同时,应收账款形成后企业就面临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为防患于未然,有必要对赊购者的经营情况、偿付能力进行追踪分析,及时了解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 重点放在挂账金额大、挂账时间长、经营状况差的客户,以防形成坏账,减少经营风险。
5.增强企业创新意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如果企业没有创新,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就必然会落后,难逃灭亡的厄运。因此企业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控制企业风险。
四、结束语
正是因为风险的存在,风险管理和防范才成为必要。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 它需要企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参与。企业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切实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认识和分析企业整体目标及各活动层目标,以及影响这些目标实现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可能的后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远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的资金在使用中一般比较重视资金的完整性、分配的公平性和绩效的实现性,在这些使用中所涉及的工作环节较多,所以会出现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导致企业资金不能合理的使用。现在我国企业中在资金风险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缺乏对人工费的管理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对各部门工作人员支出的费用管理是企业整个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企业对工作质量的高要求,再加上部分企业缺乏对企业人工费的管理,造成人工费较高的现象,加大了企业资金管理的难度。
(二)缺乏对材料费的管理
关于对材料费的预算是企业在经营中对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材料费的管理不当会直接增加企业的资金预算,加大工作成本,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
在处理企业财务信息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及时、不透明和不完整的不良现象,导致企业会计部门和管理人不能获得完整、准确、真实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人就不能清晰的了解企业基层资金使用的情况。这种缺乏真实性的财务信息不能让相关人员进行准确的核算,最后影响到企业资金的风险防范。
(四)监控力度缺乏
对企业资金缺乏监控力度的问题是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部分企业当中,内部虽然设置了相关的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但是往往在很多时候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这些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权形同摆设,不能起到应有的监控作用,从而使得企业管理人不能掌握企业资金的具体流向。
二、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近几年,企业资金的风险防范与管理也逐步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将资金的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发展不仅只停留在原理上,更加注重的是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应用上。虽然我国在资金的风险防范与管理上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企业的管理人应该尽快找出本企业存在的资金风险问题并提出有效地改革方案,加强企业资金的风险防范与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对企业人工费、材料费的管理
因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而且费用支出的方向较广,所以企业对人工费的管理难度较大,企业应该做好对人工费总费用的预算,明确人员的费用标准,将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补助、福利、年终奖等各项费用细化,对费用的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将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加强对支出费用的控制。在对材料费进行管理时要建立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对材料的购买计划、采购、使用、管理都要严格按照制度,减少不必要的材料费开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预算,并根据材料使用情况作出详细的材料费用支出明细,如果超出预算,要对超出原因做出分析。
(二)完善企业内部的资金调度制度
企业应该从授权审批制度入手,了解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在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资金审批标准以及有关权限,完善企业内部的资金调度制度。在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中更要注意限制资金调度,建立科学的资金风险预警系统。资金是企业运营的基础,所以要想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就一定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企业资金筹集管理
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发展,选择合理的资金预测方法,如定性预测、趋势预测和销售百分比等方法,选择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为主要内容,加强企业资金筹集管理,增加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资金管理制度。
(四)将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并推广预算管理
资金管理主要的目的就是保障资金的收益性和效率性,实施合理的资金集中管理,有助于实现资金管理的目的。资金的预算管理属于全面资金管理,如果建立资金调度中心,确定现金的收支规模,将各单位、各部门的资金流动都加入到财务部门的限制中,可以有效地减少多头开户的现象,做好资金情况的分析、考核和监督,保证资金集中管理,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
(五)建立资金预警检测机制
企业要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仔细分析资产的负债率和经营活动的资金变动,确定预警监测的重点领域和对象,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六)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
资金的风险防范与管理和企业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员工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业务能力就越高,在公司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企业经营中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因此,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对于企业资金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非常有必要。
三、企业经营中资金的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周期性长、规模大、投资多、产品多样性和流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经营风险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行业,如何规避经营风险,企业决策要切实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危机防范意识,在顺境中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逆境中要居险思变、运筹帷幄。 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中,通常采取低价中标方式,这对建筑企业而言,必须要有项目成本竞争优势,才能增强项目中标能力。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要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才能具有市场竞争力。工程项目也是企业经营效益的源头。在项目中标前,经营决策者首先要面对的是投标报价风险、合同履约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的经营决策,一个项目在投标、合同签订之后,这就要求企业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树立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不断更新自身的项目管理观念以规避项目亏损。施工企业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树立企业的品牌意识,主要还在于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
一、加强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大部分,其中直接成本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间接成本为:上级管理费、税金、五险一金等,这里主要对直接成本进行分析。
1.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2.材料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3.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4.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控制:主要是精减管理机构,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等等。
5.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有着其综合性和群众性,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都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各负其责,只有把所有的参建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因此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项目经理负责制是项目管理的特征之一。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控制放在首位。否则难以完成预期的成本目标,必然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6.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我们在工作中往往制定一些工作指标来衡量管理人员的责任,或者以计划进度的完成情况来制定进度目标,从而作为奖罚的依据,但往往忽略了成本管理的责任,比如:一味的强调质量,将标号较低的水泥构件,擅自加大水泥用量,虽保证了质量指标,却增加了生产成本;用超大型的机械组合完成较小的单位工程,就是俗话讲的"大炮打蚊子",进度保证了,成本消耗也不得了,最后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总之,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各参建人员应该在原有的责任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责任。使每一个人,特别是国有施工企业的干部职工,都要有这样的认识,抱着对企业和集体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为降低成本精打细算,为节约开支严格把关。所以,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用统一的规范和责任来约束和指导工程参建人员的工作,保证施工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指标,在项目施工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项目质量管理
在生产组织和现场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把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效益的源头,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项目经理要把质量、安全、工期责任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开展标准化作业,坚持动态管理、节点考核,以确保工程质量,有效规避对业主承诺的质量风险,同时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办事,减少和消灭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各种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中心,要以投标报价为依据,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各部门和各班组通力合作,形成以市场投标报价为基础的施工方案经济优化、物资采购、经济优化、劳动力配备经济优化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三、加强材料价格的控制
采购人员首先要熟悉施工合同中对材料价格的执行标准及价格调整的条件,在熟悉了合同材料价格条件前提下,材料采购要遵循"质量好、价格低、运距短"的原则,进场材料要正确计量,认真验收,最大限度的减少采购过程中的管理消耗。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科学组织材料的使用计划,避免停工待料现象发生; 项目管理者要在企业建立的合格供应商名单,依法签订供货合同,实行阳光采购,进行内部公开招标,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降低材料采购成本。通过市场竞争,即达到保证质量,同时价格可以透明,避免腐败的产生,达到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目的。现实价格控制,不仅对大宗材料,对于消耗材料,对发包商指定的供货商要依法收取合理的工程配合费,明确付款方式,坚决制止发包商直接向分包方付款的现象,发包方不控制价格的,也要采取集中采购,议标原则。控制采购价,根据现场需求,分批进货,达到控制材料价格目的。
总之,面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形形的风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市场良好形象,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