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5 16:37:5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篇(1)

[2]喻国明.传媒责任――时代的发展与内涵的转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6)

[3]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篇(2)

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文中有导向,笔下有千钧。政治家办报一直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核心要求,在当今多元化的传播形态中更要突出政治家办报的原则。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就是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传播党的理念、主张、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公众,凝心聚力,汇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落实到每一名新闻工作者身上,要打通“现场”和“立场”,接通“天线”和“地线”,沟通“省委大院”和“农家小院”,拿出跟中心工作贴得紧,跟群众需求贴得紧,跟实际生活贴得紧的新闻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好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二、成为“创新型、全媒型、专家型”的人才

对全国新闻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他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铁还要自身硬”,面临新的形势,面对互联网时代纷繁复杂的舆论传播格局,要切实承担起引导舆论、凝心聚力的责任,新闻工作者必须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有创新精神。我们正处于一个新媒体快速崛起的媒体大变革时代,做好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舆论工作,媒体转型要创新,每个媒体人发展也要创新。

二是要做全媒型人才。当前,对新闻报道的全媒体话语体系日趋成熟,各种报道手段之间通过共存、融合、互补,使报道形式更加丰富,传播效果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善于通过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新老媒体取长补短、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受众体验更好的新闻产品。

三是要做专家型人才。要做政策和形势的专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如果我们对党的方针政策不了解,谈不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如果对经济形势不了解,就写不出有深度的报道。要做了解传播规律的专家,善于学习新媒体传播的相关知识,了解新媒体传播的规律,熟悉和运用新媒体传播的传播手段。

三、能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如何创精品、出佳作?在讲话中给了我们答案,他强调,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一要求的实质,是解决新闻舆论队伍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问题,是树立正确的新闻立场和新闻理念的问题。

新闻靠脚板走出来,靠田间地头聊出来。只有“接地气”才会“长才气”,“长才气”报道才会“有人气”。新闻工作者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才能创作出好的精品佳作。做一名合格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就应当经常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只有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只有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只有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一切有追求、有抱负的新闻舆论工作者,都应该奔走在路上、扎根在基层、活跃在现场,把新闻写在广阔大地上,写在人民群众心坎上。

篇(3)

一、什么是全媒体

“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二、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引导优势

当下,全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场,表达渠道多元化的同时也意味着引导方式多元化。这样的引导需要新老媒体的密切配合。

全媒体的舆论引导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表达渠道多元化,引导手段多样化。第二,多渠道、多手段引导更利于正确舆论的传播。第三,根据不同的舆论内容,可以利用不同的媒体及其传播方式进行引导。最后,多种媒体相结合,有利于进行持续有力的舆论引导。

在这样的环境下,全媒体配合的舆论引导有如下特点:首先,新老媒体互补性配合,有利于推动事件得到有效解决。其次,在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方面,传统媒体可借用互联网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发挥网络互动功能,反映民声、民意、民情。第三,恶性社会事件或灾难性事件的舆论引导,更需利用新老媒体联动,各取所长,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遏制谣言滋生,弘扬社会正气,秉持和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

三、全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方法

随着网络的发展,移动媒体的普及应用,其网罗天下的便利性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因此,不同的媒体应当充分利用其特点进行舆论引导。

1.稳定传统媒体权威渠道和公信力

现阶段,虽然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信息容量和交互性上具有绝对优势,但传统媒体仍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魍趁教逵Τ浞掷用各自的传播特点,及时深入全面地向社会传递正面信息,纠正出现在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风气。以及出现在新媒体舆论中的谣言,明辨是非,传递真实,弘扬主流价值观。传统媒体要以全面、平衡、理性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加强报道策划,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主流价值观点通过权威人士、政府官员、专家等人之口,直接传递给受众,加强受众的认知感。

2.纸质媒体利用文字和版面优势做好舆论引导

纸质媒体要利用文字表达和版面呈现的优势,将消息、通讯、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编者按、背景资料等依据新闻舆论引导需要予以组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在客观、真实、公正地报道新闻的同时,用事实说话,传达主流价值观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纸质媒体要充分利用平面排版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进行意愿暗示和舆论引导,提供理性而客观的评论,表明观点,树立主流价值观风向标。

3.广电媒体声像俱佳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

广电媒体的特点是即时性和声像俱佳,广电媒体生动和真实的现场音像能使信息更有说服力。充分利用不同的广电新闻报道体裁,将现场报道、访谈、深度调查、现场直播、评论、专题等多种形式依据舆论引导需求予以组合,重要信息予以重播,保证信息传达有效。此外,娱乐性是广电媒体的一大优势,广电媒体可以以娱乐的形式传达价值观,进行舆论导向,保证娱乐性节目本身的价值导向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对社会文化及社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广电媒体要运用好观众来电、现场连线等特有传播形式,对观众的看法及时予以正确的回应和引导。

4.网络媒体利用互动优势引导舆论正向发展

网络媒体要注重与纸质媒体和广电媒体结合,为他们提供反馈交流平台,将反馈信息选取有代表性的意见或观点在报纸或广电节目中予以回复。引导舆论走向。网络媒体要树立自身的主流媒体意识,改变网络即娱乐的观念,自觉承担起社会道德建设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面对网络舆情应站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角度,根据利弊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网络的自由互动优势,主动与网民进行沟通交流,澄清误会,拉近感情,引导舆论的正向发展。

篇(4)

2002年8月6日,南方日报启动新世纪第一次全新改版,到今年已经十年;今年10月23日,南方日报63周年社庆,我们启动了十年来的第九次改版。改版十年,南方报人秉持“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理念,走差异化竞争之路,确立了大时政、大经济、大文化的报道格局,创办地方观察,强化深度报道,推出封面版,引领瘦报潮,打造了一份现代新型党报,并开启了全媒体转型的进程。

杨兴锋社长认为,南方日报改版十年,重点是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办好党报所必须解决的三大命题:一是如何遵循舆论引导规律,履行党报主流主导的使命?二是如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实现党报可读悦读目标?三是如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破解党报做大做强命题?

改版十年,我们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辐射力,达到内容与形式、内容与技术的高品质融合,使传统媒体的“深度、信度、高度”优势与网络媒体的 “速度、宽度、互动度”优势结合,达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巩固提升舆论引导力。改版十年,我们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建立起符合新的办报理念和改版要求的现代报业运作模式和管理制度,实现新闻理想与产业抱负比翼齐飞,实现占领阵地与占领市场的统一。

如何遵循舆论引导规律,履行党报主流主导使命?

针对新世纪以来在市场类媒体和网络等新兴媒体挤压下党报的舆论主导功能弱化、“被边缘化”明显的重大挑战,如何强化党报的舆论主流地位、主体作用?我们认为,必须探索新时期的舆论引导规律,找准找对党报在新传播格局下的新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在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同时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这方面我们的重点是找准定位,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十年改版,我们正是围绕“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理念、围绕华南权威主流政经大报的定位,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的党报形象。确立以“大时政、大经济、大文化”为内涵的“大传播”格局,不与一般大众化报纸争娱乐新闻、市井新闻方面的短长,强调把政经主流新闻做大做强,影响主流、高端读者,强调“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广东叙事,全国高度”;在新闻信息的选择、处理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独到思考、独特视角,强调理性阐释、权威解读、专业叙述,提高信息加工的档次。把“深度”作为信息快餐化、碎片化时代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有力武器,提高对新闻资源的整合能力、分析能力、解读能力,把新闻做深做透,为读者提供更有见地、更有价值的信息精品。在良莠芜杂的信息爆炸时代,强调以深入的挖掘、独到的见解、高端的视野,坚持以真实准确的信息、理性的观点、正确的导向廓清迷雾,明辨是非,引领舆论。我们不断加强时评和言论,把评论版扩为一个整版放在封二版,通过加强言论,引导热点,激浊扬清,及时发出引领主流舆论的声音,树立权威的舆论导向。坚持以唱响主旋律为己任,构建正向“舆论场”,以权威赢得信任,关键时刻主导舆论,一锤定音。

我们的一个深刻体会是,在全新的媒体竞争环境下,党报必须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使自己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产品,才能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赢得市场,从而牢牢坚守住党报的舆论阵地,确保在社会思潮多元多样、舆论环境复杂多变情况下的舆论主导地位。

如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实现党报可读悦读?

面对传播领域新变革和社会舆情新变化,党报的竞争力来自哪里?新传播格局下媒介的多样性、丰富性,使党报不再成为受众必须选择的媒体。传播不再是定向的。在信息和渠道媒体极大丰富的当下,党报要拥有自己的稳固受众群,就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从传播对象的需求出发,在内容的生产、管理和营销上做文章,才能不在竞争中落伍。

这方面我们的重点是坚持品质传播,在全媒体时代打造和提升党报核心竞争力。我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改版,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坚持以营销理念策划、经营重大报道,唱响时代主旋律;在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的同时,科学地利用舆论监督报道,推动各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持续深耕时政报道、经济报道、文化报道、区域报道,强化政经媒体的特色,不断完善版面内容结构和版面气质,展现成熟的力量;报道视野、报道内容、传播方式不断根据读者需求作出调整,打造目标读者欢迎的新闻信息产品,当好主流读者的智慧型高参。坚持以读者为本,抓住读者关心的问题,强调“有高度的贴近”,实行“高度+本土+整合”的思路,强调思想内容要能“上”去,表现形式要能“下”去,“做国计报道的时候,追求贴近;做民生新闻的时候,追求高度”。不断强调转作风、改文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手法,“硬”新闻也力求做出“软”味道,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吸引力与感染力。

我们的深刻体会是,不可读、难悦读绝不是党报的本质属性,现代新型党报必须破解可读悦读命题。我们的改版实践证明,品质传播是破题的关键,而品质提升的关键和评判标准就在于读者的阅读感受。既要坚持对所传播的信息内容的品质追求,也要坚持对传播本身的品质追求,包括传播方式方法、传播渠道和载体的创新,通过对技术、技巧、平台的不懈追求,保证传播的优良效果和快速、宽广覆盖,达到内容与形式、内容与技术的高品质融合,实现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极大提升。

如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党报做大做强?

新闻创造价值,产业反哺新闻,新闻和产业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没有新闻理想的媒体,绝对不能成为优秀的媒体;没有产业抱负的媒体,绝对不能成为卓越的媒体,只有新闻理想和产业抱负齐飞,才能成为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媒体。改版十年,我们把占领阵地与占领市场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求解党报做大做强命题。

这方面我们的重点是不断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现代报业运作模式。十年九次改版,是从采编理念、组织架构到运营模式的全面革新。我们形成了采编、发行、广告、品牌“四轮驱动”的现代报业运行模式,提升以品牌影响力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近几年我们通过举办高端论坛、打造重磅特刊、创新发行销售和推广终端建设等,强化“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品牌理念。

十年改版,我们向市场要效益、要发展,实现从“机关依赖”到“走向市场”的转变。比如报纸发行,实现了发行时效、发行质量、发行结构的革命性调整,报刊销售和品牌推广终端已经遍布星级宾馆、酒楼、机场专线大巴、广深列车等目标读者经常出入的场所,实现对高端、主流读者的精准覆盖。发行量的增加有力地带动了广告增长。在广告经营上,我们的商业广告占总广告量的份额从原先约四成左右提升为现今的六成,改变了以往商业广告偏弱、与形象公告类广告对比失重的局面。改版让南方日报的经营由“卖方市场”开始变成“买方市场”,由“要发行”开始变为“选发行”,由“拉广告”开始变为“选广告”。改版十年来,我们着意吸引高端广告,以高品质的新闻内容吸引高档次的广告,报相得到全面改观。

如何应对传播格局变化,巩固党报的主流主导地位?

篇(5)

社会转型期与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时间上高度重叠,是新时期的显著特征。社会转型期,文化思潮更加多元,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直接导致舆论多元化,而全媒体时代的技术爆炸,网络、微博、微信迅速推广,加快了媒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这些都让媒体间评论竞争日趋激烈。

党报评论面临都市类报纸时评的竞争。都市类时评情系百姓忧乐,关注社会动态,有极强的时效性、鲜明的干预性、较深的思想性,在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监督上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广播、电视评论蒸蒸日上。广电评论传播迅捷、视听结合,尤其是电视新闻评论,可以调动形象的画面及有关的影视资料和图表、图形进行说明,便于受众理解接受,这是党报评论难以具备的。

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评论异军突起。微博新闻评论,简称微评论,篇幅短小、迅捷、互动性强、渗透范围广,是人们思想交锋的重要集散地。

二、打通两个舆论场,党报评论责任重大

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最早提出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忠实地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一个是依托于人际传播或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微博、微信、QQ、博客上针砭时弊,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

民间舆论场在社会舆论监督特别是“纠误”功能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容易传播偏激情绪、虚假信息、不客观观点等弊端。党报作为主流媒体舆论场重要阵地,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必须深度挖掘新闻宣传潜力,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对新时期党报评论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新时期党报评论员应具备的新素养

党报评论员的基本素养,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一是政治修养。党报评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加强道德修养,表现时代精神。二是评论工作者应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理论,学会分析问题;加强政策观念,做好党的“耳目喉舌”。三是必须注意文化知识的修养和基本功的训练,做到学识渊博,精通业务。

然而,仅有基本素养远远达不到时代需求,面对全媒体竞争格局,党报评论工作如不能适应时展,适应读者需求,确有“边缘化”之虞。党报评论员必须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应新时展的新素养:

第一,党报评论员要具备创新文风、拓宽视野的能力素养。党报评论主要有三个特征:权威性——评论内容一般涉及重大新闻、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公信性——即便是以个人名义署名的党报评论,刊发的也不是个人意见和看法,而是反映党和政府的观点和立场;规格性——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评论等,通常也被看作是一种规格,配写某种规格的评论通常也表示对某一事件、某一活动的重视程度。缘于这些特征,传统党报评论往往给人以端起架子说话,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而很多人也认为党报言论就应该严肃、郑重。这其实是种误解,事实上党报评论可以、也应该写得更活泼好看。同志写的社论就非常精彩,他亲自撰写的《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友谊,还是侵略?》等,都是社论中的名篇。这也说明党报评论完全可以写得既准确鲜明又活泼生动。在党报评论文风创新和拓宽视野等方面,《人民日报》率先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以“人民时评”为例,近期刊发的《传播“快时代”,要有“慢思考”》《大黄鸭可以红,想象力不能黄》《以公平的名义向高考致敬》《打掉苹果“无与伦比”的傲慢》等文章, 视野开阔、触角敏锐、分析理性严谨、观点鲜明独到、语言生动活泼,甚至比很多都市报、晚报的时评更亲民、更可读,在舆论引导上真正做到了有效传播。党报评论如果满足于重复过往的经验,重复文件内容,重复标准的表达,哪怕立场再正确、内容再无懈可击,也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评论员必须重构现代政治话语体系,改变较差的文风,拓宽评论的视野,才能使文章更符合时代要求,更满足群众期待,起到引导舆论的良好效果。

篇(6)

二、树立正确导向,切实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媒体作为大众精神文化产品的提供者,担负着倡导核心价值、引领道德风尚的崇高责任,这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灵魂所在。其中,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着力营造正面向上、积极健康的浓厚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二要大力宣传各类道德楷模,通过典型引领和示范,推动核心价值观念成为人们的自发行为和自觉追求,在多元舆论混杂的情况下,坚持以准确的报道、正确的观点反映人民群众的情感和愿望,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一个媒体的公信力,不仅在于及时、准确、真实地报道社会,更在于反映公众心声,代表公众良知,引领社会风尚,维护社会秩序,滋润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三要深入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和社会思潮的新变化,及时了解干部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问题的关注点,对于社会舆论热点、焦点,要及时进行引导,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减压阀”、“稳定器”的作用,切实引导公众情绪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篇(7)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传播工具,而且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实现对民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新闻媒体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的重要因素。

1 研究方法

文献法:搜集、鉴别、整理全媒体时代与消防舆情关系相关的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研究课题的全貌,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

2讨论部分

2.1全面了解和准确认识全媒体

传统观点认为,报纸为第一媒体,刊物为第二媒体,广播、电视被称为第三媒体,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而移动网络服务是第五媒体。从规模来看,目前我国有1900多种报纸、9000多种刊物、3000多家广播电视台。全国有300多万个网站,130万个论坛,100多万个播客,50多万个独立域名,7亿个手机用户,4。3亿个网民,3亿个手机用户网民,将近2亿个博客用户,超过2亿个微博用户。.

2.2消防部门应对舆情危机的现状

总体而言,媒体和社会舆论对消防部门的评价是正面的、积极的,特别是对消防官兵灭火抢险、救助百姓的英勇和善举,大加褒扬。消防工作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与媒体的关注、宣传密不可分。但毋庸讳言,在新闻事业空前繁荣,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公民法律意识和参与媒体监督意识空前高涨的大背景下,新闻舆论对消防部门发生和存在问题的监督,也是不遗余力。近年来,省内外发生了误以为救援中的消防云梯车在为私人擦玻璃、消防女警官炫富照片等较多负面报道。面对突如其来的负面新闻,目前消防部门基本上是处于“三无状态”,即“无组织、无准备、无招数”。

3 全媒体时代构建媒体与消防部门监督关系的初步构想

综上所述,新闻媒体的引导在消防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谓“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因此,面对势不可当的全媒体潮流,消防部门应着力地、诚恳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多方位、多形式的新闻媒体公关:

3.1树立“服务媒体就是服务消防工作”的理念

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行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消防部队的职能也在发生很大变化,担任着社会防火灭火、监督执法、抢险救援的重任,也是城市综合应急救援的主力。对于媒体来说,消防部队是媒体的社会新闻重要的资源地之一。消防部队性质和职责职能决定了服务两字贯穿工作的始终。宣传工作最能体现服务二字,承担了三大服务职能,归结起来就是“3S”:Service to the department(服务部门),Service to the media(服务媒体),Service to the public(服务公众)。宣传工作的目标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的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始终围绕防火灭火、预防和减少群死群伤火灾发生为这个中心;服务于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所以做好媒体的服务工作,就有利于这些日常救援和重大事件的安全顺利进行。善待媒体,媒体就会成为消防部队的第二警力,就会成为消防的舆情部队。

3.2建立“形象就是生命”的理念

消防部队的形象由三部分组成:集体形象,媒体形象和公众形象。消防部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组织严密的集体。消防部队的集体形象涉及部队的组织结构、职能职责、文化价值、人员装备等各个方面。比如灭火救援、监督检查、军事训练、消防演习等行动,都体现了消防部队的集体形象。

媒体形象是集体形象在媒体上的反映集合,每一次新闻报道都是对消防部队媒体形象的一次塑造。消防部队的集体形象在媒体当中还是比较正面的,但在媒体当中出现一次负面新闻时,它需要十倍甚至百倍的正面新闻去扭转媒体形象,善用媒体的前提是打好集体形象的基础。我认为概括起来有三句话:民重于天、行甚于言、真赢于假。

3.3确立“善用媒体塑造良好消防形象”的理念

在打好集体形象的基础上,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来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和公众形象,从而塑造良好的部队形象。

篇(8)

提高认识,增强政治自觉

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宣传,要形成各单位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具体抓的责任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培养网络政治自觉,树立亲网亲民的媒介意识。领导干部的新媒体素养不仅是一种能力培养,更是一种思想意识修养,要善于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倾听民声、研究民情、引导民意、疏解民怨,加强网络社会中党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与语言学教授乔姆斯基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学术判断:“我们今天看到的事实都是‘媒介化的事实’。”也就是说,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媒体构建”的。在这样的“媒介化社会”中,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媒体的社会功能,不能把记者视为“洪水猛兽”,更不能把媒体视为敌人,而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媒体,与记者寻求合作,与媒体谋求共赢。

把握规律,提升沟通能力

在传统媒体环境中,政府占据了整个社会80%的信息资源,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网民中的领导干部仅占网民群体的1.7%,当领导干部和公众的新媒介运用技能存在比较大的落差时,使政府在网络涉政工作的开展以及网络舆论应对方面处于被动状态。领导干部要主动学习网络应用技术,在掌握电脑操作和基本网络应用知识的基础上,熟悉网络论坛、网络社区、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各种新兴的网络应用,养成每天上网、用网的习惯,并通过开设博客、微博、在线聊天等方式,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同时,领导干部要“敢言”“善言”。在“大众麦克风时代”,我们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熟悉所在领域的发展动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还要不断提升与媒体打交道的新闻素养,熟悉网络舆论特点,努力做到直面诉求不卑不亢,答疑解惑敢言善言,避免出现官话、套话、假话及外行话。

正面发声,有效引导舆论

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好“时、度、效”,增强正面宣传引导的可信度、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正面为主的舆论导向,始终站在一线发出好声音,以正面舆论对冲负面影响。一要注意区分问题,即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二要及时发音定调,在关键时刻、重要关头及时发出权威声音,掌握主动;三要敢抓敢管,决不给错误思潮和主张提供传播渠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具体来说要抢占三个“制高点”:一是抢占时机的制高点,解决好“什么时候说”的问题;二是抢占道义的制高点,解决好“说什么”的问题;三是抢占表达的制高点,解决好“怎么说”的问题。

强化沟通,有效应对舆情

篇(9)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115-02

一、引 言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媒体传播进入重要的转型期。2011年,人民网舆情分析备选“年度20件热点事件”的33个案例中,通过新媒体实现议程设置并影响话题走向的比重超过传统媒体一成。江西宜黄“微博直播门”、“郭美美炫富”等事件更为微博时代的到来推波助澜。

新媒体影响力的日益显著也导致广告市场资源配置分散,这让城市广电媒体在题材、制作、传播、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面临巨大挑战。

基于互联网的传媒新生态已经形成,传统媒体尤其是处于中央和省级媒体双重挤压下的城市广电媒体,如果不加快转型,舆论引导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将会被动弱化。

因此,城市广电媒体应积极探索以传统媒体为支撑、以新媒体为重要载体的融合发展之路,迅速打造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为广电媒体的科学管理、高效运营与转型升级提供战略保障。

二、积极利用新媒体,壮大主流舆论场

面对精彩纷呈、泥沙俱下的网络世界,城市广电媒体作为主流媒体,肩负着抢抓舆论引导主动权,抢占新阵地、制高点的责任。只有继续发挥“内容为王”的优势,坚持“在多元中竖一元、在多样中立主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的喉舌作用。

(一)重视阵地建设,打造立体化的传播格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及时性”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城市广电媒体除利用现有的广电传播渠道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及时做好宣传报道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内容优势建设、利用新媒体,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信息,打造立体化的传播格局。

以南通广播电视台为例,近年来利用3G直播技术实现重要新闻的实时传输与滚动播出,旗下的城市门户网站“南公园”不仅实现了广播、电视各类自办节目的在线直播和碎片化点播,还通过视窗、通栏、专题等形式对自办节目和重要活动进行推介,开设的微博、论坛、社区等频道,在征集新闻线索、与网友互动交流方面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网站还参与了多媒体内容分发平台的建设,向社会网站、手机电视、平面媒体等终端提供节目内容,赢得了舆论宣传的主动权。

(二)强化网络应用,推动全媒体、多层次的报道理念

传统媒体网络化、固定电视移动化、网络平台集成化、手机终端媒介化、信息传播碎片化和新兴媒体主导化,是业内公认在当前传播领域出现的“六化”。顺应形势,城市广电媒体应加大整合力度,强化网络应用,积极推动多媒体、多层次的报道理念。

从节目研发开始,考虑从传统覆盖向跨媒体、跨介质、跨形态的传播方式转变,大力培养全媒体型记者。目前广电媒体的普遍做法是“台网融合”模式:广播与网络第一时间同步发稿,图文、视频多媒体传播,相关议程及时通过社区BBS、博客、微博等实时互动,实现广播电视与网络传播策划、采访、编辑、发稿、互动等环节一体化高效运行。同时,网站可以考虑让广播电视的栏目制片人参与内容建设,节目采编人员同时成为新闻资讯和生活服务类信息的编辑,既通过网络平台洞悉了受众对节目的需求,又让节目资源成为网站内容的重要补充,形成台网通融的平台,实现内容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以契合受众对信息时效和媒介形态的需求。

(三)提高引导能力,彰显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下,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新闻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由于实名制刚刚起步、网络审核技术不尽完善,网络内容的真实性往往受到质疑,所以到目前为止,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仍然难以被新媒体超越。城市广电媒体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事实调查与验证引导能力,主动介入新媒体,以官方微博、同步播出等形式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切实增强网络宣传的时效性、生动性。

主流媒体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从传播学理论分析,就既要重视对传播者的研究培训,又要注重对受众的分析研究;既要充分认识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又要把落脚点放在传播效果上[1]。在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喉舌作用的同时,要做好与网民的互动,通过回应、追问、对话、放大等方式贯通两个舆论场,让“真实”和“善意”占据主导地位,助推形成“官民互动”的舆论场新格局,彰显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三、发展多元新平台,推动传统媒体转型

篇(10)

地方主流媒体作为地方兼具权威性、指导性和公信力的媒体,是地方党委、政府以及人民的喉舌,也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此,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在采取舆论引导策略过程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切实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坚持唱响主旋律,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宿迁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掌好度,将多元的社会思潮或思想意识引导到正确健康的舆论轨道上来,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合力。如针对极少数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采取了舆论引导策略,先后播发各类稿件100余篇,为全市文明整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通过提升舆论的引导能力和综合影响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体现并强化地方主流媒体的地位。

采取新闻立台策略,精心打造特色栏目品牌

立足地方实际,精心开办并打造好特色栏目品牌,办出相应的风格和特色,形成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地方广播电视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如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精心打造的《宿迁新闻》等新闻栏目,使之集“新闻性、政策性、指导性、权威性”于一体,紧扣时代脉搏,多方位展现宿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及时把内容新、时效强、形式活的新闻节目奉献给广大观众。此外,民生新闻栏目《楚风夜话》也是该台重点打造的品牌,该栏目通过记者深入基层,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及时为之排忧解难,提高了栏目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的公信力,实现了从常态化栏目向品牌栏目的快速跨越。据笔者统计,2013年1月-12月,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的这两档栏目累计在省级以上主流电视媒体用稿1300余条,其中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用稿80多条,《新闻联播》用稿23条,《江苏新时空》用稿200余条。《宿迁新闻》栏目在党的十期间还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梦,宿迁路》,反映全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成效。《楚风夜话》栏目则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梦,我的梦》,以人物为线索,通过叙述地方普通百姓的梦想,来反映中国人的梦想。

采取融合新媒策略,延伸地方广电媒体服务功能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切实站在全局战略高度,积极挖掘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潜力,延展服务功能,努力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进而巩固、提升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和服务力,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为此,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在腾讯、新浪等网站开设微博,以“节目要互动,互动即节目”为理念,努力开辟网络传播和广播电视节目互动的新路子。2013年3月6日,“退役军人张森见义勇为跳水救人牺牲”事件发生后,为了增强新闻时效性,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关注度和收视率,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通过官方微博,进行“切片式”,受到了中央媒体和全国主流网站的高度关注。2013年3月8日,新华社官方微博发出“正能量再次让人感动,向英雄致敬……”的消息。据笔者统计,截至2013年3月11日,已有包括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上百家媒体报道英雄张森的壮举。英雄张森的事迹在微博上被广泛传播,网友纷纷阅读、转发和评论,实现了“电视微博网络社会电视”的循环式传播,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吸引力,有效地延伸了地方广电媒体的服务功能。

采取人才兴台策略,增强地方广电媒体实力

人才资源是地方广播电视台最有价值的第一资源,面对全媒体时代对媒体人的更高要求,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切实采取人才兴台策略,将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努力培养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纪律严、作风实、结构优的广播电视人才队伍,重点打造一批名主持、名编导、名记者,提升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推动地方广播电视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同时从全媒体时展需求出发,结合地方广播电视台实际,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和管理,力求在培育媒体拔尖人才方面收到实效。

在推进后备人才库的建设过程中,积极与全国重点影视传媒高校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计划,加大引进与培训高新人才力度,深入发掘培养核心骨干人才,实现人才教育培训的全覆盖,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全媒体时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推进人才培养机制逐步走上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进一步增强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整体实力,还需大力引进更多的高端人才,引进熟悉新媒体、数字出版、内容创意等新型文化产业运作规律的人才,以及熟悉国际文化产业规则、适应区域和全媒体时代竞争需要的高级影视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从而为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外,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每月坚持邀请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知名栏目编导、记者及国内外高校知名专家、学者为该台媒体人授课,切实对党政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技术业务型人才等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为地方广播电视台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采取精品强台策略,提升地方广电媒体艺术品味

积极采取精品强台策略,着力提高节目品质,以优秀的电视作品提升地方广播电视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地方媒体的艺术品位,这是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运作过程中,通过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扎实推进电视艺术精品创作,并积极参加全国各级媒体影像作品比赛。众多获奖作品因思想深邃、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而受到专家评委以及社会各界的赞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彰显了地方广播电视台艺术精品的魅力。

篇(1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促进报社新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并在新媒体语境的影响下,赋予报社新闻传播功能的创新,推进媒体融合的发展进程,强化新闻传播的影响性和引导性,为受众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发挥报社新闻传播的功能和作用,进而促进报社新闻的发展。对此,为了达到发展目的,要着重分析新媒体语境下报社新闻传播功能,明确新闻传播目的,优化新闻传播方式,优化报社新闻传播结构体系,进而实现报社新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探究新媒体语境下报社新闻传播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语境下报社新闻传播功能

(一)传播渠道优化功能

新媒体的到来使媒体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化了行业竞争,并为媒体行业拓展出新的发展途径。传统纸质媒体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就必须结合时代特性融入数字化技术,从自身发展现状出发,整合信息传播途径,组建多传播平台,扩大受众范围,提升报社新闻在新闻市场中的影响力,并与新媒体融合,发挥传统报社的实体优势,形成多媒体联合形式,实现受众覆盖率的最大化。同时,扩张终端载体以实现新闻信息的分流,扩大受众选择范围,提高新闻资源的利用率,在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同时,降低报社新闻传播成本。

(二)创新新闻策划功能

新闻内容是报社新闻传播的核心内容。在新媒体语境下,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独家新闻逐渐消失,因此要将竞争重心落在新闻策划方面,强化新闻策划的创新,使得报社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扩大目标市场的比重,实现报社新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这一层面上,在尊重和发展新闻本体的前提下,从多个角度进行新闻的策划、采集、制作,加强对新闻的分析和评论,增强报社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三)强化新闻互动功能

在新媒体语境下,为了遵循新闻行业专业性发展规律,报社新闻要利用新媒体语境带来的优势,提高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加强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融合,形成联合机制,拓展报社新闻的互动功能。同时,在互动功能的基础上,新闻从业者可以及时了解受众的新闻信息需求,鼓励受众参与到报社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中,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丰富新闻传播内容,进而实现报社新闻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同时,鼓励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采制中,借助新闻线索与新闻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提高报社新闻的传播效率。

二、新媒体语境下报社新闻传播的发展途径

(一)促进媒介融合

新媒体的发展拓展了信息传播渠道,构建了现代化舆论平台,使得门户网站、社区、自媒体得到迅速发展,并呈现出超过传统媒体的市场发展势头。而媒介融合是传媒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新媒体语境下,报社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一员,要引导主流舆论,结合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进行传播模式和运行体系的创新,强占目标市场份额,进而实现报社新闻媒体的转型。例如,《人民日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设置中国人大新闻、政府新闻以及政协新闻等专题网站,开设主题论坛和微博,同时设置电子版子报刊,并与人民网报网合作,借助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形成多媒体的新闻信息全面覆盖。随着近些年移动网络的兴起,传统报社应将发展方向延伸到终端新闻软件开发中,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独家资源,构建一个特色性和专业性的内容平台,拓展报社新闻传播的深度和宽度,进而提升报社新闻价值。

(二)强化行业监督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拥有众多优势的同时,又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增加了监管难度,很容易滋生不良信息,带来巨大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因此,为了推进媒体融合,保证报社新闻媒体的健康稳定发展,要加大内容监管力度,加强相关立法,并制定地方性法规,为新媒体语境下报社新闻媒体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要进一步强化行政与技术机制,规范网站运营行为,从网民网上言论出发,建立以政府监督为核心、法律法规为依据的管理体系,在技术上要实行实名制和关键词屏蔽等措施,加大行业监督力度,进而在新媒体语境下拓展报社新闻传播功能,实现报社新闻媒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引导社会舆论

在新媒体语境下,为了保证报社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要重视对社会舆论的引导,特别是针对网络信息而言,网民的信息交换和意见发表是新媒体语境下最有影响力的公共舆论。同时,手机媒体、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形成社会舆论的生成力量和引导力量。为了传播主流文化,掌握舆论引导权,成为网络思想舆论导向,报社新闻媒体要分析和了解网络舆论传播的规律与特点,制定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控制体系,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力度,找出倾向性问题,针对重大事件设立专题研究,提出社会舆论引导对策,实现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和引导;另一方面要主动发声,形成联合性议题,避免传统媒体舆论与新兴舆论的切割,统一媒体讨论方向,引导群众议题,增强网民责任意识,发挥主流媒体的社会价值,进而在新媒体语境下促进报社新闻媒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语境下报社新闻传播功能的研究得出:第一,在新媒体语境下,报社新闻传播功能包括传播渠道优化功能、创新新闻策划功能、强化新闻互动功能,整合信息传播途径,组建多传播平台,扩大受众范围,提高报社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谋求更为稳定长久的发展。第二,在新媒体语境下,为了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报社新闻媒体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利用新技术、新思想,创新运营模式,构建现代化舆论平台,推进媒介融合发展。同时,强化行业监督,建立以政府监督为核心、法律法规为依据的管理体系,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在新媒体语境下,促进报社新闻媒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伟.新媒体环境下报社新闻传播的功能分析[J].科技传播,2015(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