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研究方法的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认识论原理指出,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同时,由于事物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因此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鉴于此,对于概念教学的规律,教师应该从过程和联系两个角度进行考察,也就是把概念放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去,考察它的来龙去脉,不仅要知道学习这一概念需要怎样的基础,还要知道掌握它以后能干什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结构更强大的概念体系。
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重组,构建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框架,进行高结构化的概念教学,有基础、有铺垫、有延伸,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原理来进行概念教学。例如,在教学《信息的概念》一课时,教材只是简单地给出信息的特征: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如果教师就此一笔带过,学生对信息及香农都不会有太多了解,但如果引入如何量化地度量信息量这个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对信息论创始人香农有感性认识,也能让他们对“比特”这个信息量的度量单位有初步认识。因此,笔者先通过让学生猜硬币的正反面游戏(硬币的正面用1表示,反面用0表示),使学生明确猜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需要的信息量就是1bit,这时再引出二进制数字,原来bit来自binary digit(二进制数字),二进制数系统中每个0或1就是一位(bit)。接着,笔者趁热打铁,以图表的形式请学生填写:一盏灯泡的状态(如果开用1,关用0表示),可用多少位存放;两盏灯泡的状态,可用多少位存放……四盏灯泡的状态,可用多少位存放。然后,笔者再反问:“4bit是几位二进制数,有多少种状态?可以存放从几到几的十进制数?”学生们马上得出4bit即4位二进制数,有16种状态,可以存放0到15的十进制数字,8bit即8位二进制数,有256种状态,可以存放0到255的十进制数字。最后,笔者又给出字节与比特的关系,原来8bit就是1字节,1字节可以存放0到255间的任意一个整数……通过这样的知识联系,学生对信息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对下载速度的单位bps,学生的理解也是存在偏差的。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电信局在你家的安装协议上写的是10Mbps,但是大家下载文件的时候,真能达到这个速度吗?为什么呢?这时候再把B和b的区别告诉学生,经过这样的概念引入,学生通过建立、巩固、深化的过程,然后对新概念和已学概念进行整理、归类,就形成了自己的概念体系。
另外,按照教育学理论,当知识构成一个网络时,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将会更为有效与深刻。所以,教师开展概念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将原有知识体系与新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制作出相应的思维导图,这对体系化的知识点教学是相当有用的。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时,将整个计算机系统软硬件体系进行分层分类,形成一张思维导图,这也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形成认知体系
对概念的学习,光靠死记硬背没用,忘记它仅仅是时间问题。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记住概念就容易多了,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实现概念的灵活运用和深化。所以,笔者认为在概念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还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例如,IP地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论性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认识及理解IP地址的相关概念。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每位学生都有一个身份证号码,来标识自己的身份,网络中的计算机也需要一个身份证号码,这个身份证号码就是IP地址。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IP地址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格式?之后,学生查看自己本机的IP地址并记录下来。师生共同归纳IP地址的基本格式。接着,请学生比较一下自己的IP地址和周围同学的IP地址有什么异同?比较后,学生发现前三段网络地址相同,最后一段主机地址不同,教师随即引入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概念。最后,教师介绍三类IP地址。
在教学计算机网络的内容时,各网络设备的作用、协议的特点是较难理解的,尤其是在讲解网络中数据的分组、传输和应用时,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技术基础,认识理解这些概念是相当困难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一系列形象的类比,从用户在浏览器点击某个超链接开始,从本地计算机开始到因特网,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例如,货物(http请求的数据)被倾倒入小车(数据包)中,贴上发件人地址(源IP)和收件人地址(目的IP),进入到家门外的路上(局域网),经过主干道路(交换机)和枢纽路口(路由器),离开海关口岸(防火墙核验数据)后,来到广阔的交通网络(互联网)中。
至此,教师将数据发送至互联网的过程描述了一遍,接下来交给学生,让他们完成从数据到服务器并回传的过程,并将教材中出现的各个概念一一筛选,在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类比。
(一)教学效率较低
在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因为高中生物课程本身涉及的内容较初中时期,已经变得更广了,内容上更加丰富,知识也更偏向于微小生物周期等的研究,并且知识点相应也增加了很多。如果单纯按照教学目标和课本内容依次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生物课程的特征来说,内容交叉相关的也很多,另外生物课程本身的抽象性,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
(二)重视课程进度,忽视教学本质
对于现阶段而言,教育行业在我国的社会地位也是很高的。对于高中教育阶段更是教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对生物教学课程的安排相对来说相对紧凑,往往按照教学重点顺序进行授课,从而忽略了生物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除了对重点知识的学习,还应加强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实体课堂中构建适宜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后期生物的学习。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本质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圈的发展进程,更是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通过生物的基本概念的学习,了解生物课程中知识点的内涵,从而继续后期的学习。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的引入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
生物概念教学法指的是在生物教学中以生物课本的基本概念知识为基础来进行生物知识的扩展学习。生物概念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概念体现的是对自然界以至整个生物界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或者生命体的集合。生物概念的出现也体现了生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伟大成果。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背景
根据2011年修改后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的,课程标准要求课程要凸显科学本质,需加强并重视概念知识的学习,在课标内容标准中筛选并呈现了50个重要概念。这也体现了生物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在现今,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深入学习也带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必然发展要求。
三、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教学关键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则需加强概念教学。但是在生物的教育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关键点。
1.相似名词概念的区分
高中生物中相似名词的内容和知识点很多。例如,“囊胚”与“胚囊”的区分,从概念上来区分,囊胚是指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细胞增多,而形成空腔的球状胚,则为囊胚;而胚囊是由植物的胚珠大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需通过实质概念进行区分,否则会造成知识的混杂。又如,“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玻璃纸等)。它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透过的依据是分子或离子的大小。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所以概念间的关系是有关联也有差异的。
2.教师的适宜讲解
在实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重要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应多思、多辩才能取得相应教学目标。在生物课程中也是如此,将概念教学的引入时,教师作为引路人,应先让学生初步理解,然后教师为辅进行教学沟通,要避免教师全盘讲解而使学生失去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并强调基础概念的重要性,以便促进后期生物教学。
(二)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引入的意义
一、巧用生活谚语,引出概念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其实很多的知识都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但是如果把这些知识深化和概括总结的话,也就是生物学中的概念就显得枯燥抽象了,如果在教学中直接讲授生物学概念,很多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感。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能够有效的巧用生活中的谚语引出生物概念的话,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如在开展遗传这一概念教学时,生物老师巧妙的选择“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这样学生就会直接的理解遗传的概念和内容,了解物种通过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二份传给后代,从而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讲解变异这一概念时,可以选用日常学生挂在嘴边的生活谚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样就简洁意赅的让学生领悟到了变异的特质。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巧用的揭示了生物圈中的食物链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生物学老师一定要研究教材,在进行概念讲授的时候,要紧密的把概念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二、从生活实例中引出概念――谚语法
生物学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在一些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
“飞蛾投火”――生物的应激性。
“一朝被蛇蛟,三年怕草绳”――生物的条件反射。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概念――设疑法
设疑就是根据基本概念的“内涵”(即基本概念的本质)和“外延”(即基本概念的对象范围),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设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
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可通过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这一基本概念。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先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条件及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能量转变,然后在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可直接提出“什么是光合作用?”此时学生自然就能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还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可有效地防止学生对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想象的过宽或过窄。例如内环境的概念(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为防止学生把内环境中的血浆说成血液,可重点提出:血液有哪两部分组成?(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显然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
设疑是我们在上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方法之一。设疑可以使学生产生联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但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设计并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不可面面俱到。让我们采取灵活、适度、明了、针对性强的设疑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想象,使学生准确掌握和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
四、注重变式训练,迁移生物学概念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以学生复述、解释概念为最终目标,而是要以学生能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因此,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应用。讲述完概念后要及时布置练习,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去理解概念。检查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是概念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教学成功与否是以学生能否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为参考,要科学地检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
例如,教材中对单倍体的定义是: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对多倍体的定义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株。在实际中,学生往往会把单倍体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误判为多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不管它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
例题:用四倍体水稻的花粉通过人工离体培养成的植株是(C)考察“概念的运用”
A.四倍体B.二倍体C.单倍体D.多倍体
解析:花粉为四倍体水稻的雄性配子,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所以选C。
五、利用概念图法,构建概念系统教学
对于生物学的概念教学来说,很多的知识都是前后联系的,都具有一定的构架性和系统性。为了有效的把握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既定的概念逻辑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生物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概念图,构建概念教学的系统,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直观清晰完整的了解生物学概念,还能强化对概念的了解和运用。概念图教学它是以某一概念主体为导火线,然后将相关的相联系的概念用图谱的形式联系起来,让学生清晰可见,易于掌握。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概念图的制作有四个基本要点,分别是节点、连线、连接词和层次,其原则是宜小不宜大,强调自主构建。以“生物育种方法”这一概念为核的相关知识概念图如下所示:
数学概念是由若干数据和三维空间的形式所组成,是种较为抽象的东西,反映在人们脑海中并构成了数学的相关元素。概念是学好高中数学必不可少的,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深,教育模式也在逐渐改良,如何在新课标的标准下做好概念教学、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应用能力是现阶段需要着重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时忽略了概念的重要性
很多高中数学老师在授课时对于数学概念经常是一笔带过,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解题目的做法,对概念只要求学生牢记甚至是死记硬背,却极大忽略了对概念的理解教学,此种做法无疑不科学。题目讲解固然有必要,但是概念的理解也不能忽视,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遇到再难的数学题目也可以迎刃而解。学生应该将概念由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识,直击概念的本质,而非单纯运用概念解决数学题目。
(二)概念教学的内容过于枯燥乏味
由于数学概念较为抽象、不易理解的特点,导致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固定死板,仅是对各个概念的逐一讲解,却没有将所有概念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导致学生们不能够将所有概念串联起来记忆,更不论深入理解。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也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发挥。
(三)概念教学中主次不分重点不明
目前还有很多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分不清主次,抓不住概念教学的重点。究其原因,除了个人素质的限制,更关键的是没有认真备课,没有对高中数学有整体性的规划,构建知识网络图,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教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最后导致学生只是略微学到表面的技巧,遇到难题时还是束手无策。
二、开展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相关建议
(一)科学设置概念教学情境
其实概念也是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而总结出的理性人认识,因此老师们要仔细备课,准备好充足的辅助资料,顺其自然的引出数学概念,譬如讲解“数的次方”概念时,可以辅助“印度国王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的故事,就是国王问发明者想要什么奖励时,他说只需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摆小麦,第一格内放1粒,第二格2粒,第三格4粒....放满64个棋格即可,国王以为很容易,最后却发现搬空国库也无法达到此要求。在这些有趣的故事之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引出“数的次方”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构建完整的数学概念体系也是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关键一环。数学的基本概念中包含了定理和公式,学习基本概念时就要会证明这些概念,需要结合创新思维来做出证明,可以使用“展示-推理-证明”的证明步骤,就像在证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时,就可以先叫学生任意画几个三角形,先根据实际情况论证该定理,再套用公式证明,最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概念解决相关问题。假如所有数学概念都可以这样分步骤的证明,则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给今后的学习铺好道路。
(二)有机结合前概念教学
老师们在教授新数学概念时,应该先清楚掌握学生们脑海里的前概念,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理解的前概念,再加以正确引导,扭转错误的前概念变为正确概念。与此同时,在概念形成时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全方位综合性的提出更多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构建正确的数学概念。让学生积极质疑有关概念,好奇心和兴趣是学习过程的主要动力,也有利于掌握更多新知识。
(三)注重构建概念的“内外”联系
老师还应该不断强化数学概念的训练,让学生在心中构建起系统的知识网络。其实很多数学概念都是有一定联系的,越基础的数学概念联系的范围也越广。在教授基本数学概念的时不但要注意基础知识,还要围绕基本概念由浅至深的联系起相关知识,建立起既包含内在联系、还有对外延展的知识网络构架。通过该知识网络让学生更好的联系起新旧数学概念,为学生掌握高中数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教授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要依照新课标的相关标准,带着创新思维去应用教材。对教材不适用概念教学的例子及时更换,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概念运用问题果断抛弃,不断优化概念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切实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学到更多知识,了解数学思想的本质并灵活应用在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杨帆.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考试周刊
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物理教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概念和规律而展开的,特别是物理基本概念。毋庸质疑,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就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重,教学过程中过分期待目标的实现,不能潜下心来研究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不对概念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梯度适宜的层次化设计,教学效果常常不理想。本文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体会,以物理概念教学为例,探究关于概念教学中目标实现的一般途径与方法,与同行们共同商榷,让我们在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上,努力构建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双主体”教学平台,更加自觉地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进行概念教学,让学生依靠优秀的物理学习素质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考试,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让教学充满盎然生机与活力,彰显个性、尽展创造的潜能。
在通常情况下,概念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对简单的概念,只有质的规定性,例如,光、声、静止、惯性等;另一类是相对较复杂的概念,不仅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这种概念也叫物理量,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等。简单概念的教学目标容易达到相对理想的教学效果,复杂概念的教学目标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依次呈现。
实践证明,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和人文素养都是在交往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物理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的呈现依据逻辑顺序可分为五个层次,现简单具体地叙述如下:①对概念提出必要性的认识。②初步认识概念并对概念进行实验探究。③对概念探究得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④概念的形成,即把对概念的定义、定性描述同数学表达式相结合,分析概念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概念。⑤概念学习的目的体现,即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运用概念的技能。
下面笔者就以九年级物理中力学部分中的压强概念为例来谈一谈概念五个层次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方法和实施策略。
一、提出概念名称、感知压强概念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应成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关注的焦点。由于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结果,它原本都存在于鲜活的自然、社会现象之中,因此,要学好概念就必须首先引领学生回到问题的原生态去,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所要研究问题的话题,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冲动。为此,安广中学的许亚莉老师(物理教学《探究——发展模式研究》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的承担者)在教授《压力和压强》一节时,首先用校园歌曲《脚印》创设了问题情境,同时结合通常情况下的人和滑雪橇的人在雪地上留下的足痕深浅不同的插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人为什么在雪地上会留下脚印?脚印为什么会深浅不同?在教师引导互动式的对话中,阐释出了本节要学习的两个概念的名称,即第一层次目标。
1.脚印的产生——地面受到力的作用——压力概念。
2.脚印深浅不同的原因——压力作用的效果不同——压强概念,概念提出的时机恰到好处。
二、猜想、假设影响压强的因素,形成对压强概念的定性认识
这一环节最大化地为学生创造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对话的方式参与学生的活动,也教会了学生如何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提高了学生科学、民主的意识和人文素养。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充满探究的氛围中,很快就猜想到了影响压强的因素可能有压力、面积和受力面积,师生通过讨论以及利用演示等手段在排除非影响因素“面积”后,教师马上提出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的问题。学生可通过自主设计及小组讨论达成方案,并尝试实施方案、验证假设等合作探究活动。教师以平等的伙伴身份参与,进行恰当地引导,确保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之后,在教师的协调下,收集各组实验结果,为那些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小组提供展示实验方案以及实验成果的机会。最后,教师利用方桌与沙盘小桌实验再次强化、凸显了决定压强因素结论的正确性,通过让学生再亲自用手施加等大的力相对地按压笔尖和笔尾等联系生活中有关压强实例加深对定性结论的理解。
三、用科学的语言给概念下定义,建立、理解压强概念,写出压强的数学表达式
有了定性的结论是远远不够的,要揭示压强概念的本质属性还必须再回到实际的情境中去,进一步提出新问题,深化对压强概念的认识,建立概念。教师利用小方桌,在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的情况下给出具体的数值后,提出如何精确地比较压强大小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速度、密度等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就想到了用比例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做法的基础上再次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学生结论的正确性,师生通过分析、计算压强的过程共同归纳出了压强的数学表达式,根据数学表达式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出了压强定义,顺势而为地再分析压强的单位,进一步加深了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四、研究压强公式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压强概念
为了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还应对概念建立过程中的情境、定性描述、概念的定义及公式等多因素进行有效整合,并讨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概念的用途等,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概念的认识。为此教者针对压强公式的应用过程,用纯数学观点提出了如下问题:是不是压力越大压强也越大呢?是不是受力面积越大压强就越小呢?并结合实例说明你的结论。让学生建立压强概念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进行思维发散与思维聚合的训练,在“概念——问题——概念”的辨析过程中认识压强概念的物理意义,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经过这一环节的探索,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压强概念立体网络式的认知结构,为概念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应用压强概念解决问题、训练运用概念的技能、加深理解压强概念
根据ABI调研公司统计,2014年,全球智能电能表的安装达到了212忆只。近些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在世界各国的兴起和推广,智能电能表也得到了推广。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统一的概念、标准和检测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智能电能表的概念和标准化,对其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促进智能电能表的发展。
1 智能电能表的概念
智能电网通过用户家里的读取设备,能够实现智能化用电,通过用电部门在互联网的门户网站,清楚用户的用户信息,如:耗电情况、实时电价等。并且可以根据电力价格,清楚用户微型分布式发出的多余电量;同时为了使电力系统更加平稳和可靠运行,通过各项用电优惠政策,可以使供电公司及时地获取大量用户信息,来调节用户的用电习惯。
智能电能表和传统的电能表不一样,它能将用电用户和配电中心连接起来,并不是一个终端产品,能够将用电信息以及配电信息及时告知给用配电双方,能够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利用。在智能家庭的构建过程中,智能电能表在用户和电力公司之间构建了一条双向网络,通过电力线、广播等通信网络传送消息。同时,智能电能表实施了科学合理的家庭用电计划,能够与家庭智能电器相连,如:智能洗衣机、调温器等。在通信功能上,智能电能表比普通电能表更复杂。但是随着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应用软件都被应用到了智能电能表上,如:无线通信、电力线再波通信等,智能电能表具有了许多附加功能。而关于智能电能表的定义,国际法值计量组织的定义也不确切。客观来说,智能电能表是一种双向通信功能的智能化仪表,具有基本的计量功能。
2 智能电能表的标准化
2.1 通信模块
在世界各国中,通信模块的标准化大多都是围绕着智能电能表的软硬件架构来展开的,各国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只对软件和硬件工作就有一定的技术规范要求。但是,为了满足开放式构架,智能电能表的构架不仅要兼容当前的主流技术,还要保证通信标准和计量模块能够安全的交换数据,同时也能够及时升级。另外,在技术和功能上要实现模块化和多组建等智能电能表方案,允许完全一体化、模块化以及多组件等多种职能电能方案,实现数据的双向实时通信。同时要支持用户和供应商的先进信息和管理服务,允许通信协议创新。
2.2 传统电能表模块
目前,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在传统电能表模块标准上,你定了一些智能表管理的技术法规文件。从指导生产和法制管理等方面,IR46国际建议,规范电能表的生产和使用。并且国际上大多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O所编制的IEC62052/53/56等技术标准。另外,很多国家结合自己的国家的具体情况,依据这两大国际型标准和建议,编制了符合本国情况的国家标准。如:欧盟标准EN50470系列标准以及ANSI 12系列美国标准都非常具有影响力。
2.3 智能电能表
在功能上,相对于普通电表来说,智能电能表能够从复杂的信息中选择出有用的数据纳入法制计量范围中,并且数据与信息量也相对较大,但是有许多功能信息纯粹是提供给用户了解电力信息等一些辅助。一般情况下,这些功能不列入法制计量的范畴之内,因此,要测量数据的误差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要注意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且,智能电能表应该方面用户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向用户和供电方提供测量数据作为用电收费的基础。
3 智能电能表的检测方法
3.1 双向通信功能
在智能电能表的双向通信系统中,在应用到智能电能表之前,任何通信技术都是基于开放标准和协议,这已经得到了性能测试和认证。如:用于广域网络通信的PLC、ASDL有线通信、家庭局域网络通信的AigBee等通信技术。智能电能表对通信具有自身的特点,并且通还具有信模块本身以外性能测试的重要性,重点要考虑:
(1)供电服务商的实时费率数据的实时传输,实现智能电能表中的软件自动升级和更新,通过通信系统自动更新智能电能表中的费率系统;
(2)供电商对电能、功率以及电能质量监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产生的数据能否实时传输给用户电力供应商等;
(3)通过通信系统,供电服务商和用户要实现远程负载控制,切断负载等。智能电能表双向通信功能涉及到了童虎显示器、供电服务商中心数据库以及各种通信模块,涉及到了智能电能表本身,因此,应该模拟智能电能表的实际使用环境,来测试智能电能表双向通信功能,并且要进行各项附加功能的测试,从而使其具有可靠性、稳定性,保障其安全验证。
3.2 计量性能
智能电能表的任务是检测用户用电情况,并且将其数据传送到智能电网中。在用电的状态时,智能电网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相对于传统计量模式来说,智能电能表的分时计量模式复杂,在识别电网中的用电情况之后,在电表计度器中记录数据,通过局域网等将数据传送到供电方中心数据库和用户显示端。
3.3 软件测试
在智能电能表中,许多附加功能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软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测试是智能电能表测试中一个重要内容,对智能电能表的检测包括了软件检测。软件测试主要是从算法和功能的正确、程序和数据存储的安全等五个方面对软件进行验证,从而保障软件的安全、精确和高效。对软件的测试要注重下面五个方面:
(1)算法和功能的正确性;
(2)软件识别号的显示;
(3)程序和数据存储的安全;
(4)故障识别和持久保护;
(5)参数的安全等等。
参考文献
[1]陈可,胡晓光,丁健.基于自动抄表系统的复费率载波电能表设计及中继算法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08).
[2]吴东波,郑传杰.智能电能表的研发及其在楼宇节能中的应用[J].现代建筑电气.2011(05).
[3]李士林,王艳.智能电能表对阶梯电价的支持功能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 2011(01).
作者简介
1.引言
本体提供了一种对信息和知识进行规范化描述和建模的方法,具有的良好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对逻辑推理的支持,因而在信息检索,特别是在基于知识的检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体的应用,使用户和计算机能够更准确地基于语义进行交流[1]。但是由于本体是不同背景知识的领域专家使用各种术语构造和维护的,这些本体的表现形式和内在逻辑结构可能有差异,这种异构严重影响了本体间的知识共享和重用。
图1给出了本体异构的一个实例,图a为iswc.owl本体[2]中的部分片段,图b为kalsruhe大学构建的swrc.wol本体[3]中的部分片段。
如上图所示,两个本体都表示了大学的人员构成,但却存在语义冲突。例如两个本体中都包含概念Employee,但表示不同的意义,在图(a)中表示除教工以外的其它职工,而在图(b)中表示大学中的所有教职员工;图(a)中的FacultyMember和图(b)中的AcademicStaff则都可以表示教学人员。
相似度计算在基于本体的领域资源语义检索中担当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相似度计算对检索范围进行扩充可以发掘出与检索相关的隐性信息,同时也避免了基于关键字查询时因为语义多元化导致检索出无关信息的问题,从而使得检索结果更为全面、准确。本文基于概念名称、概念属性、概念结构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本体匹配中一种综合概念相似度计算方法。
2.概念相似度
在信息检索中计算概念相似度,主要目的是反映结果与用户查询请求的匹配程度,相似度越高,表明该文本与用户请求越接近。在本文中,相似度的取值范围为[0,1]。当比较的两个概念完全相同时,其相似度为1;反之,当两个概念没有任何关联的时候,其相似度为0;其他情况下,其相似度在0到1之间。
目前计算概念相似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4]。
(1)基于词形也即名称相似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编辑距离或相同字词进行计算,与传统的基于关键字检索其实有类似之处。从图1的例子可以看出,由于语义多元化,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其所表示的含义不一定一样。
(2)利用语义词典如WordNet、Roget’s Thesaurus中的同义词或义原将所有同类的语义项构成树状层次体系结构,通计算两个概念之间的信息熵或语义距离计算概念语义相似度。
(3)利用语料库统计的方法,根据两个概念在上下文中出现的频率计算概念间语用相似度。
3.综合的概念相似度计算方法
3.1 基于概念名称的相似度
使用元素名称发现查询结果是最直接也是最基本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有基于文本相似的方法,例如:计算编辑距离的方法、计算单词前后缀相似性的方法、计算Jaro-Winler分数的方法[5]。另一种是基于词典相似的方法,使用较多的是WordNet,例如基于路径长度的Leacock-Chodorow方法、基于最近上层概念的负平均信息量的Lin方法[7]等。
通常在命名时,大家习惯使用完整的单词、部分单词或者复合词作为名称,例如Employee、Associate_Professor。为此,本算法使用了基于同义词和字符串公共子串比较相结合的元素名称相似度计算方法,既考虑元素名称的实际意义,同时也考虑了字符串的相似性,因为两个概念的公共子串长度越长,这两个字符串相似度就越高,其表示相似含义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处理概念名称相似度和属性相似度时都采用了同样的方法。
概念A和概念B基于名称的相似度计算公式为:
如果两个概念文本完全匹配,即这两个概念的文本完全相同,则相似度为1。通过WordNet可以查到单词的同义词组,如果两个概念对应字符串的同义词组中有相同的词,那么这两个概念是同义关系,则相似度为a,其中a为常数,由领域专家根据情况确定,且。
表示A和B最大公共子串的长度,和分别表示A和B的字符串长度。
3.2 基于概念属性的相似度
本体中概念的属性可以是简单的数据类型(DatatypeProperty),例如phone就是数据类型属性。如果一个概念的实例通过一个属性与另一个概念的实例相关联,那么这个属性就是对象类型属性(ObjecttypeProperty)。对象类型属性其实体现了两个概念间除继承以外的关系,例如:PhDStudent有一个属性tutor,该属性的取值应该是AcademicStaff的一个实例,所以tutor属性就是对象类型的属性。本算法将对象类型也作为一种特殊数据类型,则属性相似度计算过程如下:
(1)将概念A和概念B的属性按类型分类,形成若干个属性集合P(A)1、…、P(A)m和P(B)1、…、P(B)n。这些数据类型包括对象类型、布尔型、枚举型、实型、字符串等。假设其中相同的数据类型共有k个,则。
(2)对于每种相同类型的属性对P(A)r= {a1,a2,…,ax}和P(B)s={b1,b2,…,by},计算每对属性ai(1≤i≤x)和bj(1≤j≤y)的相似度,记为SOij,可以构造一个相似度矩阵:
其中,数据类型属性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其平均差异度dsij,则其相似度由属性名称相似度与平均差异度综合计算。
对象类型属性语义相似度计算就是计算对象类型属性所关联的概念的语义相似度。为避免计算过程中出现循环计算,在计算相似度SOij时只使用公式(1)计算相关联概念的名称相似度。
(3)在求得的相似性矩阵中,取这些相似度中最大的前t个()值记作:p1,p2,…,pt。则得到某种类型属性的相似度为:
(4)因为概念A和B相同数据类型的属性有k个,综合得到两个概念A和B的属性语义相似度:
3.3 结构相似度
3.2节中的对象类型属性实际是考虑了两个概念间除继承以外的关系。继承关系是概念间十分重要的一种关系,能够体现本体中概念的层次结构。Sup(A)和Sup(B)分别表示概念A和B的父概念集,Sub(A)和Sub(B)表示概念A和B的子概念集,则概念A和概念B的结构相似度计算公式为:
3.4 综合相似度
根据上面的定义,可得到根据概念各个特征计算得到的相似度,为了得到最终的概念相似度值,还需要对各计算结果进行如下计算:
4.实验
在图1所示的本体中找到几组概念,根据上面介绍的方法计算其相似度,其中所有的权值都取平均值。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在两个本体中都有概念Employee,但由于它在两个本体中表达的语义不同,特别是子概念集差别较大,所以计算得到的综合相似度并大。而FacultyMember与AcademicStaff由于在结构上比较相似,所以综合相似度大于第一对概念。
5.结论
在信息检索领域,概念间语义相似度的计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改进了现有的概念相似度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概念在名称、属性和结构上的语义相似度,并对该方法选取两个本体进行实验。从实验结果来看,这种方法考虑了语义多元化,可以缩小查找结果的范围,提高了查准率;另一方面,此方法也发掘了概念间的隐性关系,提高了查全率。
当然,本体匹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计算过程中许多参数的设置还有赖于领域专家的建议,或者通过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其概率分布。所以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工作对算法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HalevyDoan,Jayant Madhavan,Pedro Domingos,AlonAnHai.Learning to map between ontologies on the semantic web.Proceeding of the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Hawaii USA,2002:662-673.
[2]http:///p/mestrado-ufc-eufrasio/source/browse/trunk/fontes/iswc.owl.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是支撑整个物理学的奠基石。物理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无非就是现象、概念、规律和理论四个方面,其中概念是相关规律和理论的基础,毕竟规律还是用来反映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弄明白什么是力,什么是质量,什么是加速度,那么,根本就无法去掌握和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物理概念是整个学科之中非常难的一个知识点。眼下的学生,不是认为概念是可有可无高考不考的内容,就是认为概念实在太难理解根本无法掌握,这两种心态都是非常危险的。物理概念的难,主要就难在学生往往吃不透概念,不知道概念的确切含义,只能死记硬背,注重形式。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运用公式的时候往往迟疑不定,无法灵活运用,进而造成学习吃力,无法对物理学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所以,学好物理,概念是关键。
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一把金钥匙。物理概念的掌握向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学生首先认真观察,然后通过实验获取相关的知识,再根据自己学过的相关物理方法,通过自己的思维把认识的新事物和脑海里原有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得出一个结论的过程。学生就会利用这个规律去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从而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二、如何学好高中物理概念
1.充分利用物理前概念
所谓的物理前概念,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相关的概念之前已经大致地了解了一些物理现象,有了一些很丰富的相关物理体验,这样的粗糙经验就称之为物理前概念。一些前概念是对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物理学习,比如:在加速度这个知识点中,高中生很难理解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些抽象的知识往往让他们无从下手。而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的特色教学就不一样了,他们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进行理解,这就好解释得多了,比如:家庭收入、房价的上涨等相关的变化。但是,还有一些错误的前概念,由于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已经在高中生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比如:很多学生都认为物体之所以运动,是因为有力在支撑着,因为生活中所有的运动都有力在支撑着,所以,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思维很困难,但是,不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他们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干扰。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正确前概念,改变他们的错误前概念,让他们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概念体系,这个概念体系的基础就是学生脑海里丰富的前概念知识。
2.合理运用物理假说和物理模型
物理假说和物理模型一直是帮助高中生理解物理概念的一个重要工具。因为模型相对简单和直观,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学生可以在脑海里形成相对比较简单的模型,进而可以很好地理解概念所要表达的东西。所谓的假说,就是人们根据科学知识,在研究现象的时候,对其存在现象和规律进行一个合理的假设,然后用相关的方法来逐渐地证实。物理假说是物理界探索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相关概念的时候,非常重要。在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的高效率课堂教学中,这两种方法是经常用到的,而且是非常实用的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精心地设计课堂,把这些假说和模型适当地融入课堂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3.利用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概念掌握
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进行科学的抽象,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从而把握住概念。面对同一个物理现象,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抽象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同一个物理现象有很多的相关因素,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诱导了。近几年江西金太阳研究中心的高效课堂对这一方面有着很深入的研究,这种学习模式不但注重学生的悟,而且注重老师的导,二者相互平衡、相互促进,最终让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加重要的是,高效课堂在教这些知识的时候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从而能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和交流,从而能更深地理解物理概念。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4-0008-04
一、 问题提出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发展关键期,青少年生理上的蓬勃成长和急剧变化必然带来心理面貌的不稳定。自我意识在不断觉醒,他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并且尝试更加独立地处理问题。自我概念是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获得的对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比较稳定的认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控制着一个人对环境意义的知觉,并且高度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的反应。一切外部影响力量通过自我概念这个中介进行内化,并可能进一步转化成外显的应对问题的方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及其与不同应对方式的相关探索,寻找90后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增进对他们的了解,探索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不同侧重点,以期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从厦门某中学随机选取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每个年段各一个班,其中高二、高三为理科班,对6个班共322位学生进行施测,其中,男生117人,女生148人,独生子女家庭195,非独生子女家庭70人。回收问卷289张,有效问卷265张。
2.工具
(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W.H.Fitts)于1965年编制。本研究采用的是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林邦杰的中文修订版本,共70道题,在五点量表上作答,包含自我概念的两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十个因子,即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自我总分、自我批评。前九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而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在61例样本1829个罗夏测验反应中,11个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变量总的α系数为0.7217。61例样本的70道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的α系数为0.8781。
(2)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该量表共62道题,分为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六个因子。该量表为自陈式评定量表,评定的时间范围是指受测者近两年来的情况,每个条目有“是”“否”两个选项。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
3.施测及数据处理
研究者在科任老师的帮助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在规定时间内(30分钟)内收回问卷。收回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在个人电脑上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分析
1.自我概念各因子的年级差异
(1)自我概念的综合状况-总体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为了掌握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总体状况,对自我概念的总体自我因子进行不同年级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总体自我在六个年级呈现上下起伏的波动发展趋势,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F=1.401,P0.05)。但进一步的对比检验发现,毕业班学生总体自我水平要高于其他年段,如初三学生的总体自我发展水平明显优于初二学生,高三学生的总体自我发展水平明显优于高二学生。(见图1)
图1 总体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变化趋势
(2)自我概念各因子的年级差异
自我概念各因子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表明,在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自我概念中,内容维度上的两个因子: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综合状况的自我批评因子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F=2.424,*P0.05;F=4.989,***P0.001;F=2.491,*P0.05)。(见表1)
(3)心理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
心理自我,是指对自己个人价值及能力的评价。分析表明,心理自我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从缓慢增加到迅速攀升,不论在初中或是高中,心理自我在不同年段的发展速度显现出明显的差别。尤其是高中,在对心理自我的进一步检验比较中发现,高一和高三、高二和高三在心理自我上的差异各自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见图2)经历了成长中各种历练的高三学生,面对高考这一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心理自我的发展达到了整个中学阶段的最高水平,他们开始学会用一种更加成熟的观点和态度来思考他们自己,并摩拳擦掌准备好应对人生的新挑战。
图2 心理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4)家庭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
家庭自我这一因子考察的是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的价值及胜任感的看法。在对家庭自我的多重分析中发现,初二和初三、高一和高三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个中学阶段家庭自我发展水平的最低点出现在初二。(见下页图3)初二是中学生逆反行为的高发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逐渐成长起来的独立意识常常引发剧烈的家庭冲突,充满动荡和叛逆的初中不仅仅是考验家长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对于中学生们来说,他们之前形成的对父母的认同和对家庭的归属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对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定位,充满了混乱和矛盾。
教育者尤其是父母需要更加冷静地看清中学生各种问题行为下真实的内心需求,通过更好的亲子沟通来促进中学生们的成长。进入高中以后,家庭矛盾逐渐减少,中学生们开始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对于家庭的责任,开始尝试主动地接纳家庭,为家庭做出贡献。这样的行为本身让中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和作用的提升,家庭自我开始呈现稳步上升的状态。
(5)自我批评在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
自我批评是自我概念的综合因子。初二和高一分别在自我批评因子上处于初高中阶段的顶峰。初二年级的学生常常采取固执、强硬的方式激烈地与外界对抗,其内心的压力也相应地增大。他们在教育规条和自我评价的夹缝中逐一审视着关于自我的定位,新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也随之产生。同样处在高自我批评水平的高一,在重新面对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敏感度也迅速增强,对自我的要求和现实中的状况产生种种冲突,也导致高一学生在自我批评上显著高于高二和高三的学生。高一以后,学生自我批评的水平逐步下降,高三是整个中学阶段的最低谷,自我概念的积极性优于其他各年段。(见图4)
图3 家庭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图4 自我批评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2.自我概念各因子的性别差异
为了检验中学生在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在性别上是否存在差异,对自我概念的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在自我概念内容维度的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和在结构维度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以上提到的各因子的发展状况均优于女生,与国内以往的研究较为一致。这与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的对性别角色的不同标准和要求以及与女生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更加敏感有关。(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中学生自我概念(M±SD)及其差异
*P<0.05 **P<0.01 ***P<0.001
3. 自我概念各因子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经独立样本T检验,自我概念各因子在独生子女(n=195)和非独生子女(n=70)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现今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数量有限,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并不因为是否是独生子女而有明显的改变。很多独生子女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开始寻找自身在同伴团体中的位置,形成和促进了相关自我概念的发展,弥补了同伴缺失的不足。
4. 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为了明确学生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别对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计算Pearson(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由此来考察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和学生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道德伦理自我和自责之间、道德伦理自我和幻想之间、道德伦理自我和退避之间、道德伦理自我和合理化之间、自我认同和求助之间、自我满意和幻想之间、自我满意和退避之间、自我满意和合理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以外,自我概念的内容维度和结构维度各因子和应对方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见表3)
表3 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P<0.05**P<0.01
四、讨论
1.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研究表明,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显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其中初中阶段的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及各因子的发展一般呈现高―低―高的模式。初二是整个初中阶段自我概念发展最低谷的时期。初二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中学生逐渐开始了他们对于自我的探索,但探索的过程却充满了曲折。他们通过努力获得的自我肯定却因为现实的挫折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不成熟的观念和处事方式所引发的各种冲突又再一次地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危机。教育者应当重视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并且为其提供有效的应对现实的方式和方法,作为他们的支持者和同伴与中学生一起度过这个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高中阶段,中学生的自我概念一般需要经历一个从重新建构到稳步上升的阶段,在高三达到一个最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状态。高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比初一年级更加脆弱,原本他们已经构建起的自我概念体系重新被打破,他们不得不再一次寻找用以认识自我的凭借。由于他们经过初中阶段已经具备关于自我概念构建的经验和更为成熟的思维,所以如果加以恰当地引导,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稳定地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在自我概念的内容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仅仅在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批评上存在差异。在其他几个维度,比如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上并没有存在差异,处于比较平稳的发展水平。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结果在对自我概念发展的性别差异检验中,男生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上的表现均优于女生。在人际关系方面, 男生比女生思想更为开放, 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评价上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认识。在学业方面,男生对将来在学业方面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为乐观,而多数女生对学业所持的观点态度与之恰恰相反。这些都导致不同的性别效应的形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男生因为各种外显的行为更容易引起教育者的关注,较之乖巧懂事的女生,男生往往被认为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基于自我概念的性别研究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学生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教育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尤其针对女生, 培养她们乐观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给她们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她们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2.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和不同应对方式的关系
在应对方式的不同因子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属于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他三个属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在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中,自我概念的自我认同因子和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因子呈现负相关。中学生越是认可自己的现状,要求改变的动力就越少,相应解决问题和求助的行为就出现得越少。相反,自我认同度越低,那么中学生就会尝试采取其他有效的方式去改善现状。因此在自我概念的教育中,我们既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身发展的现状和成因,接纳自身的现状,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促进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
自我概念中除了自我认同以外的其他因子和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及求助两个因子呈现正相关。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和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几个因子大都呈负相关。因此,在关于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和不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自我概念水平越高,积极应对方式越可能出现。自我概念水平越低,积极应对方式出现的可能性越小。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视自我概念与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首先,自我概念是启动积极应对方式的主观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提升。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采取行动去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其次,自我概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与外界的环境,能够有效地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应对方式提供依据。对学生自我概念的教育的加强有利于促进学生采用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生活的挑战。
五、结论与建议
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在整个中学阶段呈现波动式的曲折发展,初二与高一是发展过程中两个明显的转折点,自我概念水平直线下降,而后又逐渐回升,高三时到达中学阶段的最佳水平。教育者应当注重在这些关键年段开展自我概念发展教育,帮助中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水平。
中学阶段女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低于男生,教育者应当重视对女生的积极自我概念的教育与培养。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和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教育应该通过自我概念教育来促进学生应对能力的提升。
中学生自我概念教育应当做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长处,积极表扬和鼓励,增强中学生的成功体验;帮助中学生学会和运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客观认识自我;教会中学生通过合理设置发展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赵建平.自我概念研究述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73~74.
[2]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 (1) :32~36.
[3]黄希庭, 余华, 郑勇.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2000,(1):1~5.
中图分类号:G418 文献标识码:A
军校任职教育是多因素、多规格、多层次和多种培养对象的复杂系统,其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因教学对象的特点,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且不断更新变化。这就要求应用现代教育理念,探索相应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因此,必须建立具有互补效应的教学方法体系或教学方法系统,以适应新时期任职教育人才的培养需求。
1军校任职教育的基本内涵
军校任职教育是指在军队高等教育基础上,为适应军事职业和特定任职岗位需要,而对军队院校学员实施专门知识、专门能力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1从培养目标看,军校任职教育更加突出应用人才培养
军校任职教育是以培养军官任职能力,打牢军事素质基础为目的的教育训练,是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院校服务于部队的职能决定我军任职教育必须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1.2从培养对象来看,受教育对象类型和层次比较复杂
军校任职教育培训对象包括学历教育后的生长干部、需要晋职或换岗培训的现职干部及专业士官、新装备接装培训或轮训的人员等。学员的类型和层次不同,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区分层次,科学系统地筹划各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
1.3从培训内容看,军校任职教育更加注重岗位需要
军校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要紧贴部队实际,与岗位需求紧密相联,着眼任职岗位需要,区分不同训练层次,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使学员尽快获得急需的、能够指导实践的知识技能。
2军校任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法
2.1突出“战例”,构建数字化环境中战例教学方式
数字化环境中战例教学方式通常是指以数字化环境作为支撑,教员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以真实的战争或围绕具体的保障活动为题材,供参训学员进行体验、分析、决策,并激励学员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按以下步骤实施:
(1)精选战例。战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选出的战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作战及勤务保障理论精髓的案例。
(2)分析讨论战例。通过最简单的情景描述,将案例提供给学员自己阅读或教员表述,学员之间相互补充、分工协作,找出问题症结,寻求解决对策。教员做好启发引导,也可适当地发表看法,以便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问题。
(3)点评战例。首先是教员点评。教员对学员的讨论与分析做出中肯、客观地评价,深刻揭示问题背后的基本理论,使学员对战例问题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扩展、升华,从而得以启迪和提高;其次是学员的案后评论。学员可就案中反映的重点、难道和热点问题结合自己的岗位任务,编写成不同形式的文章,以训练其文字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2突出“问题”,构建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
专题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员的创新思维,使整个教学活动向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方向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方法是:
(1)确定研讨内容。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学习需求,参照教学大纲,结合部队发展过程中的最新热点问题,确定切实可行的研讨内容,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拟定出研讨题目。
(2)做好研讨准备。进行适当的课堂精讲,为研讨做必要的理论和知识准备。给学员指定查阅的资料,让学员写出研讨提纲,并适时检查和指导学员的准备情况。同时,教员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多考虑复杂情况的解决方法。
(3)组织课堂讨论。围绕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讨论,讨论中教员要把握好方向,灵活处置讨论现场出现的情况。
(4)进行研讨讲评。讨论结束前,教员根据讨论的情况,进行归纳小结和讲评。也可作为讨论的参与者,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给出带有指导性的结论。
2.3突出“实践”,构建模拟演练式教学方式
模拟演练式教学方式是指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实践,将已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直接联系,在感知的基础上,深化和巩固理论知识,通过培养和锻炼,提高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方法包括:
(1)技术性模拟教学。借助于技术模拟教学器材,进行技能训练。借助这些技术模拟教学器材,可将教与学、练习与指导融为一体,把要领讲解、实际练习、效果验证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安全、逼真。
每一个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有所不同,因而教师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小学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将关注焦点集中在“教”,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那么学生很难在数学学习中突破自我。对于小学低阶段的学生,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而中高阶段则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需要教师引导。为此,教师要结合各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意识地发展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一、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数学学习,少不了一定的推理与猜想,通过推理与猜想,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主动猜想,从而在猜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开放的环境,让学生将自己的猜想发表出来。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以猜想的方式发展学生思维,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引出“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并未直接引出计算公式,而是抛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师: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圆的面积到底与什么有关系?由此,学生开始主动猜想。有学生猜想“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有关”;有学生猜想“圆的面积与直径有关”……学生各自说着自己的猜想。在学生猜想后,教师没有直接判断对与错,而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下一步学习,即操作验证,最后在讨论归纳。如此一来,教师真正地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经历了一系列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得到提高。可见,给予学生猜想的机会,学生得以参与数学课堂,思维也在不断地转动,这对于学生思维意识、思维水平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二、精设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高速时机。一般而言,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课堂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而问题引导便是其中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经过多方考虑,即考虑问题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价值、问题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问题的难度等等。利用问题牵引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思维发展得更快。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垂直》这一课时,教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平行与垂直的相关知识。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什么是平行?平行具有什么特点?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现象,你能够举出实例吗?同理,在引出“垂直”的知识时,教师也可以设计系列问题,由浅入深,带动学生思维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现平行与垂直的图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问题一般都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但是无效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要设计,以免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也能够牵引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三、巧设开放活动,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因而以“标准”束缚学生的思维往往不可取。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要摒弃传统“封闭”的观念,转变数学教学,慢慢过渡到“开放”,从而真正打造利用学生思维水平提高的学习环境。其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巧设开放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思维,最大化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轴对称》这一课时,教师遵循开放选择,设计动手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开放活动的设计是在学生了解了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后,如什么是轴对称,轴对称有什么特点等,旨在深化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从而带领学生从理论过渡到实践。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请同学们结合轴对称相关知识,自主设计轴对称图形。为了驱动学生创新,教师增设评比环节,设计各类奖项,如最佳创意奖、最具人气奖等。由此,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设计不同图案的轴对称图形。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的不仅要发挥思维,还需要将轴对称知识融合到作品中。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得知,对于开放性的活动,学生非常喜欢,因为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可以得到发挥的机会。
总而言之,思维的发展与提高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实现。小学生的思维在不同的阶段其发展特点也有所不一样,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难,因而思维发展也要跟上。作为数学教师,既要注重教学生数学知识,也要注重在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