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数字化加工服务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4 16:31: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化加工服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数字化加工服务

篇(1)

为做好档案数字化加工整理工作,档案馆成立了项目工作小组,由分管业务副馆长担任组长,档案管理编研科科长为项目联系人,档案管理编研科、业务指导科、信息技术科全员参与,分工协作,明确职责,共同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在档案数字化生产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馆里老厦门人的作用,诸如汉字闽南地方语的读音、不同年代同一地名叫法正确性判断等都需要老厦门人的指导,以确保案卷题名的真实、准确。

采用的规范、标准及制定的技术要求、工作制度

此次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馆要求加工方严格按Ⅸ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办法》(GB/T18894-2002)、《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规范》(cJJ/T117-2007)、《技术制图的折叠方法》(GB/T10609.3―89)等标准开展工作,并制定了《2010年厦门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建档案整理技术要求》。

在档案实体保护、安全保密和加工服务人员管理方面,档案馆参考其他省市有关制度和规定,加强数字化加工场所的安全保密措施,并制定了《厦门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数字化档案工作制度》,对档案加工场所内防火、防损、防水、防潮、防虫等档案保护措施作出明确规定。

安全保密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加工场所和加工服务人员安全管理方面,要求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加工必须在档案馆办公场所内进行,并且在该场所安装了全景摄像头,全程录制加工整理现场视频,随时监控生产现场情况。在加工服务人员首次进场前,档案馆都监督加工方组织培训,使其加工服务人员充分领会在档案数字化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安全、保密规定,明确档案安全、保密义务和责任。不论节假日或工作日,只要有加工服务人员在加工场所开展工作,档案馆都确保安排专人进行进场监督,及时解决生产加工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加工方立即排除安全、泄密等隐患。

在档案实体保护方面,用于整理和数字化加工的档案出库、入库都严格按照管理要求履行交接手续,档案馆编制了《档案数字化项目出库登记表》和《档案数字化项目入库登记表》,安排专人在档案取出库、还入库时负责清点案卷数量,登记存放位置,备注特殊情况,各项手续办理无误后由档案馆和加工方双方签字确认。

在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方面,此次项目整理和数字化加工的档案均为非密档案,但档案馆仍要求加工方对进入加工场所的设备按要求进行管理,主要措施有:

1 加工场所内计算机未使用的USB口、网络接口、机箱以及交换机未使用的网络接口都贴上封签,网络线、USB线都在与接口连接处贴上封签。若需要撕开封签,必须通知信息技术科人员到场才能进行相关操作。

2 加工场所内计算机及设备组成专用网络,与其他网络完全物理隔离,禁止使用无线鼠标、键盘等无线连接的设备。

3 严禁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私有移动存储介质等设备带人加工场所,加工过程数据的进出都通过档案馆设置在加工场所内由信息技术科人员管理的计算机传递。

4 加工场所内的设备离场前,必须取出硬盘,送保密局指定的技术部门进行消磁处理,确保所有数据彻底清除不可恢复。

质量管理与抽检情况

1 实体档案整理加工质量管理

该项目涉及建造执照、建设许可证、建设用地类档案都是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所形成的历史档案,由当时的建设管理部门陆续移交进档案馆,普遍存在文件题名不规范、责任者不准确、卷内目录过于简单等不利于日常档案查询利用的问题。

在此次项目工作中,档案馆要求加工方在加工服务流程中安排专人负责质量检查,严格遵循城建档案著录规范和项目整理规范要求提取文件题名、责任者、收文单位、地点、编制时间等检索信息。对于项目启动前已整理的档案中存在的页码漏打、多打、缺打等情况,要求加工人员在发现后立即通知档案管理编研科在案卷备考表中做备注备考;对于内容不同又未分开组卷的,由档案管理编研科人员进行拆分案卷重新组卷,对于案卷题名与卷内文件不符的,由档案管理编研科人员核实后重新编制案卷题名。上述措施既尊重了档案形成的历史,又系统地清理了这批老档案,为今后的查阅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 档案数字化加工质量管控

由于此次档案整理和数字化项目是档案馆首次对馆藏档案进行批量数字化加工,项目初期加工的数字档案质量问题比较多,如:扫描件的颜色质量不统一、文件容量过大等。经过加工方与档案馆档案管理编研科、信息技术科人员研究协商,重新规范了扫描图像的颜色质量和压缩规格。信息技术科还开发了数字档案查错软件对移交过来的扫描件的质量、大小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案卷目录、卷内目录的时间、文件序号等数据,校验卷内目录的文件记录数与扫描件的数量,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查错,检查是否有漏扫档案、漏拷扫描件,是否有按要求进行著录等。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扫描件全部退回给加工人员进行整改,直至符合要求。在双方的相互配合下,项目初期出现的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项目中、后期数字化的档案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3 项目成果验收抽检情况

根据项目谈判文件要求,档案馆应对此次项目完成的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加工成果质量进行抽检,抽检率不低于5%。对于档案实体整理加工成果,业务指导科和档案管理编研科在案卷入库时按15%的比例分批进行抽查,共发现问题卷45卷,主要问题为手写字判别错误、文件题名提取不准确等。对于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信息技术科利用自主开发的查错软件进行100%检查,8880卷数字化加工成果全部经过检查,共查出问题卷278卷,主要是漏移交扫描件和扫描件命名错误,共查出目录数据错误466条,主要是时间和文件序号错误。

综合上述抽检情况,档案实体整理加工成果错误率约为3.4%,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错误率约为3.1%。在抽检中发现的问题,档案馆都立即告知加工方进行整改,经过整改和复查,项目成果已全部达到质量要求。

项目成果和经验总结

1 项目成果

此次档案实体整理和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共8880卷,其中档案实体案卷的卷内文件题名全部按规范提取,卷内目录全部按规范编制,相应电子文件全部按规范命名,完成的项目工作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实体案卷已安全入库,数字化档案文件15,1386个,容量263GB已投入正常使用。通过对卷内文件的逐页整理,工作人员还惊喜地发现并保护性整理了清朝道光和乾隆年间的她契类档案,将档案馆馆存最早档案的时间提前到清代(原来认为档案馆馆存最早档案为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驻厦门领事馆工程档案)。

篇(2)

高校历史档案一般是指1949年以前形成的档案,它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其独特的办学传统和优良学风得以形成、继承和发扬的物质载体。尤其是一些保存百年以上的珍贵档案更是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起源、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资料。我校档案馆现馆藏有近1万卷珍贵的历史档案,如1896年四川中西学堂和1910年华西协和大学创办资料,、郭沫若、江姐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在校求学档案,这些档案对研究近代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教育、宗教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有重要价值。但由于保存时间较长等诸多原因,这些宝贵的历史档案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特别是近年大量而频繁的查阅历史档案,更加剧了档案的损坏程度。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同时,也为了能给大家提供更安全、高效、及时和便捷的档案查阅服务,我校档案馆启动档案数字化示范工程,实施历史档案数字化、信息化项目,同时采用缩微胶片形式对数字档案实施异质备份,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有效性和长期保存,努力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体系。

1 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模式

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所谓的“内包”模式和“外包”模式。“内包”模式是指档案管理单位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实施数字化,该模式通过自己实施数字化加工过程,实际也是一个熟悉信息化、数字化软硬件设备和流程管理的过程。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过程中,由于经常操作计算机、扫描仪,使用扫描软件和档案管理软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大家档案信息化知识水平,为适应档案信息化,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模式数字化成本相对较低,能培养和锻炼队伍,但在档案数量巨大时,自行实施加工工期相对较长。“外包”模式即业务外包加工服务模式,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增强以及数字化技术不断更新,社会上专门从事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加工的机构应运而生。通过选择专业化数字加工机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大量的档案数字化加工任务。本次档案数字化也尝试引入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的社会机构,实行业务外包,选择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专业公司协助完成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2 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内容及要求

我校档案馆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历史纸质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扫描加工、扫描图像处理、档案目录著录、档案全文转录、数字化档案数据挂接以及采用缩微胶片实施异质备份等。

2.1 档案整理

档案整理是实施档案数字化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档案数字化质量的重要程序。因此,数字化之前应根据实施数字化档案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出库档案交接档案拆卷档案修复档案扫描、著录档案装卷档案入库等一套完整的方案,并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保证在数字化过程中档案不丢失,不二次损失,对破损严重或褶皱的档案实施技术修复和作压平或熨平等相应处理。

2.2 扫描加工及图像处理

采用最为可靠的扫描设备和扫描方式完成档案扫描,避免纸张褶皱、撕裂、破损等情况的发生。为更好地展现档案原貌,全部采用彩色单页.jpg的存储格式,扫描分辨率为300 dpi;对于案卷中字迹较小、较密集的档案,可将分辨率提高到600 dpi;照片档案分辨率应不小于600 dpi。根据纸张质地、底色、薄厚程度等因素,设置最佳的扫描明暗度、对比度,保证原始扫描图像效果与原件吻合,扫描后的原始图像需要进行优化处理,使成品图像清晰、端正,无图像歪斜、图像脏点、脏斑、字迹洇透、图像深浅不一等现象,图像拼接不能有明显的拼接痕迹。

2.3 档案著录

全文转录信息以Word文件存储,全文转录的文字识别率和全文转录的合格率应达到相应要求。目录著录信息以Excel文件存储。

2.4 异质备份

对数字化后的所有档案按16 mm缩微胶片实施异质备份。缩微胶片制作符合《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规定》(DA/T44-2009)的有关要求。按GB/T18444-2001标准的要求,提供必要的长期包装存储装具,包装存储装具标示明确,便于检索利用等。

2.5 成果提交要求

项目成果包括采用符合《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38-2008)规范要求的扫描图像、目录著录、全文转录的档案级光盘各一套和符合《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规定》(DA/T 44-2009)有关要求的缩微胶片一套。

3 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风险防范

由于采用外包模式实施档案数字化,因此,档案安全等风险防范措施也是档案数字化的重点工作。主要风险体现在:(1)外包服务公司的选择,历史档案数字化场所以及历史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外包服务公司的人员管理风险;(2)历史档案数字化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以及历史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档案的安全风险;(3)历史档案数字化成果形式及其质量控制。要求在外包服务公司的选择上须事先做好充分调研,加强对外包服务公司的资质审查,选择有较强从业经验、有较强技术人员和历史、档案专业类团队的公司。同时,要求外包服务机构必须在指定的工作场地完成项目内容;档案数字化实施过程中,不得擅自安装使用存储介质,不得擅自复制或留存档案文件和数据;不得将档案原件、复制件、数字信息等带出工作场地;工作场地可以辅助安装监控等措施加强现场的管理。根据档案实际事先确定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并在实施工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与服务公司及时沟通,实时调整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严格质量控制,及时组织专家对工程质量和效果抽查,并反馈信息给外包服务公司,及时纠错或纠偏。由于历史档案多是竖排文字,古体文、繁体字且没有文件级题名,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实施历史档案全文转录便是此次数字化的难点,这不仅需要信息技术人员,更需要具有历史知识和档案知识的专业人员。

4 结束语

档案数字化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资源整合、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基础。选择基于外包模式的历史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场所的安全、外包服务公司的资质要求以及对纸质档案的安全保护和服务人员的有效管理等是档案数字化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而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存和有效整合,保证作为档案价值的有效性以及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是实施档案数字化的根本目的。因此,提出一个保证档案安全和人员有效管理的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实施方案以及风险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机制和利用服务以及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档案价值的有效性进行探索是也档案数字化后续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小亚,王文娟.高校历史档案数字化发展与实践探讨[J].陕西档案,2008(4):9-11.

篇(3)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建设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求的信息化体系,提高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建立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为此,许多医院加紧了对建院以来保存的纸质病案的数字化加工工作。由于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复杂,历史积存的病案数量庞大和自身技术与人员条件的限制,一般医院的病案数字化工作都采取了外包形式。

"外包"(outsourcing)意即"外部寻源",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组织机能和组织效率的一种业务运作方式[3]。病历档案数字化外包是指医院档案部门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支付一定报酬,将病历档案数字化任务委托给外包公司,由外包公司组织人员对档案进行流程化数字转换,档案部门直接享受数据扫描、处理、存储、挂接等数字化成果的一种加工方式。我院为了加快病历档案信息化进程,也采取了这一方式。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病案数字化外包中存的问题

1.1医院现运行的电子病历系统与数字化外包加工的系统在设计上存在差异,如应用界面、检索方法等。由于翻拍病案是图片格式,目前主要还是通过病案号和患者姓名来调阅翻拍病案信息,如果建立的检索方式过于单一或病案首页信息录入不全时,病案数字化后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1.2数字翻拍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操作人员素质、专业技能不高,加之盲目追求扫描加工数量,导致翻拍病案时存在图像歪斜,模糊、黑边、燥点现象[1],甚至有漏页、重复页、错页、病案张冠李戴错拍等较为严重的现象。

1.3存在病案信息安全风险隐患 采取数字化外包形式,可以利用外包公司的技术和人员优势,加快病案数字化建设的速度,但病历档案中患者的就诊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个人隐私,需要加以保护。外包公司的人员不少是临时招聘的,没有安全保密意识,存在患者信息外泄的隐患。

1.4存在卷宗出入库交接的数量差错和病历档案的二次损坏问题。档案扫描过程中,有大量的档案需要从库房中调出,扫描结束后又要及时入库。在这期间容易造成档案交接失误,特别是较薄的病案,常与其它病案混成一卷交接。在病案数字化加工时,绝大部分病案需要将病案拆开逐页扫描,拆开案卷和再次装订案卷易造成纸张破损,造成病历档案的二次损坏,这对有珍贵价值的病案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2应对措施

2.1加强交流与合作,进行电子病历系统整合。医院协调现行电子病历开发公司与承接病案数字化外包公司的技术人员,按照医院的标准,进行系统整合,技术对接,建立完整全面的数据储存和检索功能,提供完整便捷的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平台逐步实现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用药记录以及患者基本信息的实时交换与共享,方便医护人员的利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2加强全程质量控制。病案数字化加工中,翻拍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病案的服务质量,必须高度重视翻拍技术质量控制。①要严格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的外包公司,硬件设备与技术能力要符合医院的要求。签定合同时条款要尽量祥尽而明确,②要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数字化翻拍质量标准,建立出入库登记与核对制度、扫描质量标准等工作制度,加强环节管理,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坚决重新扫描翻拍。③要设专职人员进行质量审核,严格执行翻拍质量关,对不符合质量标准坚决重拍,不让有缺陷的病案挂接到数据库。④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公司、医院、病案管理部门要及时反馈信息,加强交流与合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3医院应该挑选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与外包方进行卷宗交接,建立交接登记制度,双方签收确认,重新装订时要对照表单,防止装订错误;在扫描前医院组织人员对卷宗逐本逐页检查;扫描过程中,杜绝野蛮操作,确保卷宗不损坏,对少数损坏的卷宗予以及时修复。

2.4加强安全控制措施 ①医院应与外包公司签署保密协议,要求对业务人员进行安全保密教育,提高保密与安全意识,确保患者的信息不外泄。开展扫描翻拍人员业务的培训教育、建立检查、奖惩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②对病案数字化加式场所安装必要的监控设备,确保病案的安全。③对已经通过质检审核的数字化病案要及时导入本单位档案管理数据库中,并做好关联挂接。同时要做好备份,防止出现丢失问题[2]。

2.5加强阶段验收工作 在病案数字化加工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应对案数字化加工服务进行相应的评估与验收,以保证加工质量,并为做好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3]。成立一个由主管领导、临床医生、病案管理人员及外包公司业务人员为主的验收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对加工的实施进度、翻拍服务质量、临床查询利用方面等进行阶段验收,针对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协商改进,保证数字化加工少走弯路,加快工作进度。

保证病案数字化外包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是数字化医院的基础。病案数字化外包工作中必须加强全程质量控制,提高加工质量,最大限度的复制原始病案,与现行的电子病历融为一体,实现信息共享,切实发挥病案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医院的病案信息化建设将会取得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篇(4)

高校办公室工作是一个协助领导总揽全局、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为师生员工服务的部门,它在高校内起到枢纽和桥梁的作用。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迈向数字化时代,面对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高校办公室秘书承受着日愈强烈的冲击,在传统模式下成长起来的高校办公室秘书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如何在工作思路、方式,以及个人素养等方面积极调整,做到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使学校工作能够正常、有序、高效运转,因此办公室秘书就必须重视和强化信息素质教育,加强信息素质培养。

一、高校办公室秘书应具备的信息素质

1.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决定出路。高校办公室秘书人员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信息观,才能增强做好信息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同时,还应牢固树立“信息是资源”的信息价值观念,正确认识抓信息工作与抓发展、抓信息工作与抓执政服务能力的关系,切实把本职工作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把信息工作当成一项事业、一种追求。

2.增强敏锐的信息意识。

只有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才能够从大量零散的看上去带有偶然性、苗头性、动态性的信息中,捕捉到必然性、倾向性、规律性的东西,为学校领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从事秘书工作的同志都应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养成职业习惯,使自己经常处于一种随时发现和捕捉信息的状态。

3.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个体在社会生活、科学劳动中搜集、加工、传递、吸收和利用信息的一种潜在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素质的核心。掌握和运用信息能力的高低是衡量高校办公室秘书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办公室秘书的信息能力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知识,把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于工作之中。②信息选择能力:熟悉检索知识,熟练使用采集、发送、存储工具和信息检索软件,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源,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有用信息。③信息处理能力:从高校办公室的需求角度,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组织、加工、重组,使之有序化、专业化、系统化,并用适当方式分类存储,以便在需要时能迅速提取并加以利用。④信息运用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最终都是为了信息的利用。作为高校办公室秘书,要善于利用各种有用信息为领导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解决办公室工作中的问题,更好地为领导、为师生员工服务。

4.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调节信息生产者、加工者、传递者以及使用者的行为规范。信息道德主要包括:遵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准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等。高校办公室秘书在信息活动中,要树立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坚持公正、平等、真实的原则,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反映情况。

二、高校办公室秘书提高信息素质的措施

1.建立数字化的会务管理系统。

会务管理是高校办公室秘书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内容和程序是:负责草拟下周会议活动安排表,报校长审定后下发;按每周会议安排表准备好会议室;征集会议议题,拟好会议议程,开会前一天呈送会议主持人;提醒会议承办者提前半小时到达会议室(会场),按时清点到会人数,及时催请未到者;做好会议记录;校长办公会、校务会及部分专题会议会后要整理会议纪要;会议材料、会议纪要等及时归档。传统的会务管理都由办公室秘书一一按部就班地去安排组织落实,手工操作性强,工作繁杂琐碎耗时。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智能化会务管理的模式,数字化的会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会议计划和会议纪要的统一安排和管理,提供会议计划、安排、人员、时间、场地、会议通知、议题征集、会议材料和会议纪要管理归档的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的会务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人为安排会议等繁琐、易出错的特点,使得组织者可以根据不同规模的会议,按照自己定义的会议规则安排组织会议,极大地方便了会务组织人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建立数字化的文件管理系统。

高校办公室秘书的文件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收文和拟文发文。收发文管理的程序繁杂,收文管理包括收文登记、领导批阅、运转、承办、催办、立卷、归档、查阅;发文管理是一个单位对具有约束能力文件形成过程的一种管理,包括发文拟稿、核稿、会签、签发、文书打印、归档查阅等管理工作,整个流程和收文一样繁复。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提高,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文件管理系统,让文件、上级通知或学校通告等直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拟稿登记、传递、保存,使文件的送阅审核、批复传送和贯彻落实完全在计算机网络上完成,所有的送交批阅痕迹、修改痕迹、落实意见、操作时间和操作人都被详细保留,同时,还提供全文检索、条件检索等功能。因此,建立数字化的文件管理系统既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文件精神传达贯彻的效率,还规范了办公制度,增强了办公的透明度;实现信息、文档资源的统一管理,方便了领导决策;同时,各基层单位之间能方便、快速地进行公文的传送和共享,密切了各基层单位办公人员之间的协调、协同工作,为改进办公模式、减少人力资源和设备费用,最终实现文档一体化和逐渐向无纸办公过渡奠定了基础。

为了实现这些转变,我们高校办公室的秘书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应该看到,目前现有的秘书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是参差不齐的。部分人员的知识面还不够宽,从事着单一的事务性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这种状况很难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为此,我们应加大对高校秘书人员信息素质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以适应当前的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校创造出更多的业绩来。

参考文献:

[1]朱培东.新时期秘书工作之我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5):654.

篇(5)

1.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传统印刷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印刷数字化,同时发展数字印刷和高新印刷技术。

(1)实现印刷数字化

①实现印刷内容数字化

传统印刷企业应充分利用所拥有的内容资源以及编辑和管理优势,利用新技术实现内容数字化,一方面不断推出新的数字内容产品,形成新的内容资源,另一方面对原有的内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应用,推出适合不同媒体需要的内容产品;实现内容和载体形式的分离,对于同一内容,可以一次加工、多次使用;加强对内容资源的管理,由目前主要为印刷服务,发展为可为印刷媒体、网络媒体等全媒体服务的“媒体内容开发和管理”企业;在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发展成为各种媒体的内容产品供应商。

②实现印刷生产过程数字化

印刷生产过程数字化主要包括数字图文采集、数字排版、数字拼版、数码打样、CTP制版、印前数据控制的印后加工等,即基于CIP3/PPF或CIP4/JDF的印刷全过程数字化,这是印刷数字化的基础,也是实现效率、质量、成本优化的基础。

③实现印刷经营管理数字化

印刷经营管理数字化主要包括建立印刷服务网,通过实现自动报价、网络接单、异地印刷、个性化服务、作业跟踪等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服务;强化印刷企业内部人、财、物、产、供、销的统一管理及核算;建立客户、出版和发行管理系统,实现编、印、发一体化;建立印刷设备和器材的供求网络,改善供求关系,优化设备供应和原辅材料供应。

④实现印刷设备数字化

印刷设备数字化也是印刷数字化的基础。没有数字化、智能化的印前设备,就不能生成CIP3/PPF和CIP4/JDF数据文件,而这些数据文件要控制印刷和印后加工过程,就要求相关印刷设备必须能够接收、解析和执行这些数据文件,也就是说,这些设备必须具备接收这些数据的接口和执行这些数据命令的能力。因此,印刷设备必须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如要应用印刷油墨预置和色彩闭环控制系统,就要求印刷设备具有接收印前油墨数据的接口,接收这些数据后,各墨区的墨键必须能自动调整;在印刷过程中,墨色发生变化时,印刷设备必须配备在线检测系统,与标准样张比对、计算、发出调整指令,各墨区的墨键也必须能迅速、准确地执行再调整指令。可见,如果使用完全需要手工调整的印刷设备,根本无法实现印刷过程的数字化。

(2)发展数字印刷

从广义上讲,采用传统的印刷方式,印刷复制数字化内容,就是数字印刷;从狭义上讲,数字印刷是采用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进行的印刷(目前可分为静电成像数字印刷和喷墨数字印刷两种)。鉴于目前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现状,数字印刷更适合个性化按需印刷和可变数据印刷。因此,传统印刷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和市场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数字印刷。在设备配置上,可将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传统印刷设备和数字印刷设备搭配使用,以满足长版、短版印刷和个性化印刷市场发展的需要。

(3)发展高新印刷技术

随着高新技术在印刷行业的广泛应用,印刷业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展,印刷业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传统印刷大多是 “内容印刷”,只是将信息复制在需要的承印物上,但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的日益融合和发展,为“功能性印刷”创造了条件。所谓“功能性印刷”,是指采用印刷复制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某些精细产品批量生产的难题,使得印刷复制的工业产品能够实现某种或某些功能属性,如生物检测芯片的生产、集成电路板的印刷、显示器的印刷、太阳能电池板和柔性太阳能电池膜的印刷、大面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印刷、RFID标签的印刷等,这些新技术已经或即将进入工业化阶段,并能构建出新的产品理念。

在信息媒体不断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印刷业的客户越来越注重多种感官体验,因此像QR码这样能够在印刷与移动应用之间实现互动的技术正在成为印刷的发展趋势;同时,由于包装印刷越来越奢华,防伪印刷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促使了非纸介质出版物的产生,因此,传统印刷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应该利用数字化内容优势,不断扩大出版介质范围,积极发展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

上述高新技术领域,特别是微电子、生物医学、增强现实以及产品创意等领域为印刷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在印刷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印刷企业应时时注意这些领域的发展,并主动研究自己企业是否适合进入这些印刷领域,应何时、如何进入,并在条件基本成熟时积极探索。

2.不同印刷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向不同

一个完整的综合型印刷企业应包括“媒体内容开发和管理”、“印刷介质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及服务”三大部分。因此,印刷全过程的数字化也应该是这三大部分的数字化。专业的印刷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业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型。

不同印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内容各不相同。综合性的大型印刷企业或印刷集团,因其业务基本包括以上三大部分,所以其转型应该三大部分全部覆盖;对于只有“印刷介质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业务的印刷企业,只进行印刷生产、加工的转型即可;对于开展了印刷“流通及服务”的印刷企业,则还需要对流通及服务进行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印刷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每家印刷企业都应该认真对技术、市场发展情况和趋势进行调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和优劣势确定发展和转型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精心实施。

3.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

(1)坚定数字化转型的信心

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和逐步普及的背景下,一切能够数字化的都将被数字化。数字印刷、印刷数字化、数字出版是今后出版印刷业的发展方向,这是毫无争议的。因此,作为印刷出版工作者,首先要转变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走数字化道路。虽然由于数字印刷、印刷数字化、数字出版技术及市场目前尚不完全成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将长期并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但这绝对不能成为不转型和“看一看、等一等”的借口,聪明的经营者,应该积极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早转型,早主动;晚转型,更被动。

(2)利用优势,转变发展方式

在各印刷领域中,面对汹涌来袭的数字大潮,出版印刷所受的影响应该最为强烈,因此,笔者也对传统出版及印刷企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出版印刷的核心是传播正确信息和文化知识,因此出版内容资源是核心。传统出版企业有着雄厚、优质的内容资源,远比网络原创内容丰富得多,人们对传统出版企业内容资源的信任度远高于对网络原创内容资源的信任度。但是,数字出版的时效性、快速性却远高于传统的纸介质出版。

因此,传统出版企业,应充分利用内容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把自己发展成为媒体内容开发和管理商,为多媒体出版提供内容产品;其次,应主动开拓和发展新媒体介质出版,在做好纸介质出版的同时,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网络出版物等全媒体出版方式。传统印刷企业则应主动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改变粗放式管理、数量式增长的现状,向精细化管理、质量型增长方向转变;同时加快向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加工服务三位一体发展的步伐,加快由单纯的被动加工生产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

(3)调整产品结构

目前传统出版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太合理,重传统出版,轻数字出版,产品也只有单一的纸质出版物,虽然一些企业近年来开发了基于其他介质的出版产品,但所占比重甚微。

因此,传统出版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自觉、主动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的出版印刷经营模式,实现编、印、发全过程的数字化;对于内容开发与管理工作,则应实现从内容收集、内容数字化、编辑、修改、校对、制作、销售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与控制。

对于传统印刷企业来说,加速推进绿色印刷,是其调整产品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印刷企业应认真贯彻和执行绿色印刷标准,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印刷新技术,以中小学教科书、政府采购产品等为重点,大力推动绿色印刷的发展。

为了达到建设印刷强国的目标,有条件的印刷企业,应通过强强联合、资产重组等方式,努力将自己建设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综合型出版印刷企业或集团;不具备条件的印刷企业可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或主动加入大型企业或集团,以求共同发展。

篇(6)

最佳应用奖

2012年度中国社保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维斯得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柯达高速扫描仪中国区总,为金融、邮政、保险、政府、医疗、教育、企事业等多个行业用户提供文档电子化解决方案及柯达高速文档扫描仪、数字化加工服务,是一家集文档电子化系统集成和外包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更是中国文档影像行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北京维斯得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斯得凯)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是柯达高速扫描仪中国区总商,总部设在北京。

维斯得凯致力于为金融、邮政、保险、政府、医疗、教育、企事业等多个行业用户提供文档电子化解决方案及柯达高速文档扫描仪、数字化加工服务,是一家集文档电子化系统集成和外包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

维斯得凯是中国文档影像行业的积极推动者。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近年来文档影像应用成为企业、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维斯得凯在每个应用领域都有专业的解决方案,提供先进的产品以及完善的技术支持服务,帮助用户创造价值。

从2001年成立起,维斯得凯一直为国内主要银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积累了大量典型的成功案例和项目管理经验。维斯得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技术创新能力。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维斯得凯不仅具备快速优异的图像处理、图像压缩以及字符腐蚀、膨胀和水印等技术,还自主开发了能兼容所有具有标准接口的扫描仪的高速扫描控制软件。维斯得凯的所有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大部分产品在国家版权局注册登记,并通过了北京市软件产品协会的软件产品认证。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公司与Kodak、IBM、HP、PLASMON、JVC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方案、产品和服务

通用文档影像管理平台

通用文档影像管理平台(DocumentIMPS)能够管理各个行业纸质档案,提供这些档案数据的管理、存储和高效利用。由于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行业信息,如银行的票据包含账号、金额、日期等信息,而电信行业的登记档案则包含身份证号、姓名等信息,为了具备处理这些相差甚远行业的元数据信息,DocumentIMPS平台采用XML技术提供一种开放灵活的元数据管理机制,并能够通过简单的配置来实现影像文件捕获、归档、查询、管理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稳定、可靠、高效的文档影像存储服务平台。

文档影像扫描系统

文档影像扫描系统采用先进的图像扫描技术,拥有图像处理、图像压缩的相关功能,将传统纸媒介信息进行数字化(TIFF、BMP、JPG)处理,形成电子文件影像,并可方便地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广泛地应用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出版社、政府机关、银行、税务、保险等机构,进行图书、文件、档案、票据等的数字化加工、管理和使用。

影像开发包

影像开发包是适应影像文档处理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高级图像处理技术。开发包分为三个功能模块:扫描控件(keyscan.ocx)、图像显示控件(Keyimage.ocx)、图像处理控件(keyprocess.ocx)。扫描控件(keyscan.ocx)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采集(图像格式Bmp、Jpeg、Tiff);图像显示控件(Keyimage.ocx)以控件的形式打开图像文件并显示,支持B/S和C/S的应用;图像处理控件(keyprocess.ocx)对图像进行图像拼接、图像分割、图像水印处理。

信用卡征审工作流

各商业银行纷纷建设信用卡申请处理系统,要求快速发卡、从容应对巨量申请进件。维斯得凯为银行业提供了一套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工作流的设计思想,整合业务系统中的作业流程,方便地实施流程再造,提高业务的处理效率,降低业务成本。通过工作流引擎实现影像在业务处理流程中的流转,工作流引擎作为底层的传送渠道,一方面运载着数字影像,另一方面调用业务系统,实现影像工作流程。该系统实施后发卡时间从原来的平均15个工作日提升到平均5个工作日,并能实现当日申请当日发卡。

银行后督系统简介

系统采用高速扫描仪批量录入凭证的电子影像,能自动识别凭证影像的版面信息,通过OCR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凭证要素,在建立凭证影像精确索引的同时,自动勾对银行事后监督的流水数据,并利用已建立对应关系的凭证影像和流水数据进行自动的业务审核。系统的使用不仅实现了凭证的缩微保存、在线查询,同时还完成了凭证的一部分自动监督功能,改变目前银行传统、低效、分散的操作管理模式,实行集约化管理和风险集中控制。

BPO服务

维斯得凯的BPO服务能够帮助客户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行为,并且能够帮助客户从高昂的业务或系统采购预算的麻烦中解脱出来。客户能够将自己辅助甚至关键的业务系统委托给维斯得凯公司,由维斯得凯公司按照双方协定的要求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维斯得凯提供的BPO服务包括:前台系统,呼入型销售电话/预约,技术支持/帮助桌面,后台系统,数据访问的处理,文档票据的数据化处理,账单的设计、打印,存储管理,客户记录管理,数据库管理,数据采集录入处理,客户查询、管理和处理等。

重要行业应用和行业客户

通过与柯达公司、商的紧密合作,维斯得凯的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已成功地推广到银行业和保险业,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以及6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和200多家农村信用社。此外,还有中国人寿保险、中国人民保险、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泰康保险、平安保险等大型保险机构。

在社保、工商、税务、国土资源、法院、公安、检察院、司法、医疗卫生、档案、教育等政府机构和邮政、电信、电力、石油、石化、制造、证券、军队、科研院所等大型企业,维斯得凯的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篇(7)

二、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现状

档案数字化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传输和查询在为社会提供广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高校档案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例如: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有的高校利用勤工助学学生或通过外包实现档案全文数字化,存在对学生培训不够和对数字化加工服务机构、加工场地、加工人员和加工成果等方面监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机要保密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对已触“红线”的档案信息资料继续以常规方法挂网;有的政府信息安全部门对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单位指导不到位等等。

1.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保护信息安全。

目前,各高校全文数字化工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法规制度分散零乱,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于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法规不成体系,缺少专门的法规。

2.高校档案数字化没有统一技术规范标准。

目前,没有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来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

3.高校档案数字化评估、防范少,档案信息安全缺乏预警能力。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各部分建设仍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常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与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混为一谈。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业务操作不规范,有越岗代岗现象,有的操作人员在相关计算机上使用与档案数字化无关的软件,难免带来病毒侵袭等隐患,造成数字化系统瘫痪,使得安全保障阶段的能力仅仅停留在保护的水平上,不能主动防御和动态保护档案信息安全。

4.高校档案专业人才短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缺乏发展能力。

在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人始终参与其中,是档案信息安全的制造者,也是档案信息安全的护卫者。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推进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专业的信息安全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策略

1.遵循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

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生成、管理、存储、利用各环节的参与人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的统称,包括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内部规定等多种形式。连续、有效、健全的制度是科学应对档案数字化进程安全风险的保障。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约束威胁数字档案安全的人为因素,调动各方面人员应对安全风险的积极性才是根本。在数字化进程中,要保证高校档案信息安全,必须加强法制管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把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办法》等等。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部门一方面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切实起到保障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高校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复杂问题,上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尽早出台有效的专门的法律依据。同时,高校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修订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2.制定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

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一种多学科、综合性、规范性的标准,其目的在于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利用者和设备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面对数字化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制定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对保证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与保密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基础标准,主要涉及基础通信工程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互联互通技术等方面;二是应用标准,基于部分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也会面向公众,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所以要制定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等;三是应用支撑标准,主要涉及信息交换平台、电子记录管理和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能给高校档案数字化提供各种支撑和服务;四是信息安全标准,主要涉及安全级别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方面的标准;五是管理标准,主要涉及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安全技术保障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核心。

数字化档案信息是高科技产物,因此也需要高科技技术来保障档案数字化信息服务、编研工作和档案信息安全工作。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技术风险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软硬件配置不当、数字化技术不成熟等等,这些都会对信息安全构成隐患,但只要有防范意识,绝大部分风险都可以规避。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防火墙技术。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在外部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它可以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敝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二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一般与防火墙技术配合使用,它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机密信息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三是反病毒技术。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除病毒三种技术。四是访问控制技术。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规定了访问控制的权限,如规定文件建立者具有可读、写、修改或执行的权限。强制性访问控制引入了安全管理员的机制,增加了安全保护,可防止用户无意或有意地使用自主访问的权利。五是安全审计技术。通过对网络内发生的各种访问情况记录日志,并对日志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事后分析,它也是发现和追踪事件的常用措施。

4.有效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关键。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以数字档案信息及其载体为对象的安全管理,它的任务是保证高校数字档案信息的使用安全和信息载体的运行安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管理体系是指以系统全面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体现“防患于未然”为核心的、动态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包括建立机构、制定计划、开展培训、落实措施、检查效果和实施改进等过程。学校档案部门必须成立一个安全管理工作组,负责实施和监控整个档案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对档案数字化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不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策略及安全技术的培训,有效地遏制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攻击,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和隐患发现能力,确保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和信息载体的安全。

5.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保证。人员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应对各个时期的安全风险,有效管理参与人员应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之上:一是人人都可能带来不确定的安全风险因素,人人都肩负着保证信息安全的职责。在对外部非授权用户制定防护措施时,也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培训、监督和审计工作。二是参与人员分工不同,每类人员参与档案信息安全的工作分工也不同。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工作计划中,应明确主管领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数字档案形成者和利用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篇(8)

打造比较优势

2011年,商业印刷行业整体发展喜忧参半,强弱分化明显,机遇大于挑战。

其中,喜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中国经济多年发展的积累带来了时尚品牌、商旅休闲、营销宣传、教育培训和个性定制等方面的巨大市场需求,从而使得相关的商业印刷品,如商业型录、休闲杂志、时尚杂志、旅游度假杂志等的品种快速增长、数量持续扩张、品质要求不断提升,为商业印刷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市场、优质优价的成长机遇以及从印刷加工向产品设计制造转型的发展良机。

忧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商业印刷企业设计能力不强、技术工艺水平不高、印刷过程控制数字化程度较低、满足高端产品的制造能力不足以及印前处理与品质管控技术不优,从而形成高端优质产品难于胜任、中低端同质产品价格恶性竞争激烈、废品废料成本偏高的微利格局。

纵观2011年,商业印刷领域的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商业印刷市场上,高端时尚品牌及奢侈品商业型录风生水起,中低端商业印刷品实现超市化生产

近年来,在商业宣传品和商业型录中,高端品牌和奢侈品牌所占份额不断扩大,推动了调频印刷、高网线印刷等工艺在商业印刷领域的应用,也带动了CTP、印刷过程数字控制以及在线质量控制设备和软件等的应用,出现了一些具有良好的印前数据处理能力、稳定的印刷过程控制能力以及多元化、多工艺印后加工能力的先进企业。

对于中、低端商业印刷品而言,随着CTP的应用和新型印刷机的普及,商业印刷市场呈现出品质中高端化、价格低端化的超市化生产格局,规模效应以及成本管控成为能力稍逊的商业印刷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2.在商业印刷技术上,CTP应用不断普及,作业精细化和印刷过程控制的数字化程度持续提升

2011年是CTP风起云涌的一年,CTP的普及在直接加速商业印刷企业的数字化步伐、促进商业印刷企业稳定与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如何获得最优化数据并指导印刷生产的困惑,促使商业印刷企业不得不学习和应用印刷过程控制的数字化方法。

3.在印刷企业差异化竞争上,G7、Fogra PSO等国际认证逐渐兴起,印刷咨询专家指导的价值获得认可

商业印刷企业差异化竞争在2011年初现端倪,先进的印刷企业纷纷通过引入行业技术专家咨询指导以及G7、Fogra PSO等国际认证来构建自己的品牌形象,展现自己的技术水平,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扩大自己的技术、产品和营销优势。

主动应变谋良策

应用数字化寻良机

在当今印刷数字化和数字印刷的推动下,商业印刷已经位于外部需求趋于平稳或微降、内部产能过剩的内忧外患的漩涡之中,只有真正蜕掉自己的加工属性,转变为产品制造行业甚至产品创造行业才能化解危机,摆脱困境,求得凤凰涅。因此笔者认为,商业印刷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应变策略和发展良机。

1.依托印刷数字化,增强企业“软实力”

商业印刷企业“软实力”的增强是完善商业印刷品从彩色图文信息采集、加工、复制、传递到信息之间的组织与关联,直至各类信息跨媒体互动整个流程的关键。基于印刷数字化的商业印刷软实力的提升,可以解决商业印刷信息库和资源库的建立、信息交换、远程校对、远程预审、远程校样等商业印刷中的瓶颈问题,提高客户忠诚度,实现从产品加工服务到产品增值服务的转变。

目前,商业印刷企业可根据自身资金能力、人才水平和产品结构来制定策略。

(1)上策是采用数字资产管理的全媒体印刷生产平台,围绕“数字资源”来提升商业印刷企业增值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将企业的印刷生产流程系统、ERP/MIS系统以及企业营销系统根据客户的跨媒体需求进行规划、整合与提升,建立一个集生产、控制、管理、市场、服务于一体的全媒体印刷生产平台,打造可满足客户多媒介与个性化需求的新印刷模式。

(2)中策是采用印刷数字化生产流程,围绕“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来提升商业印刷企业的综合实力,即围绕“印刷产品”,通过数字化印刷生产流程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数字化重构,使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各工序的作业与控制在数字化印刷生产流程软件上实现整合,形成从媒体素材数据、页面设计、印前图文处理、分色、拼大版、数码打样、CTP制版、印刷墨控数据和印后加工整饰数据的传递、匹配和关联,进而实现印刷过程控制以及作业进程管理的集成化,使设备、材料和人员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下策是采用CTP技术围绕“质量改善”来提升商业印刷企业的生存能力,即依托现有的硬件条件,以CTP为中心,将分散在印前环节的分色、排版、拼大版、RIP以及数码打样软件汇聚在一起,突破各个生产环节的经验性作业瓶颈,实现印刷生产从定性控制向定量控制的转变。

雅昌就采用了“上策”,从一家传统印刷企业出发,挺进国家大力支持的文化产业,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潮流。

2.打造印刷产品链,实现印刷标准化

目前,商业印刷外部的不利因素已定,但内部的创新机遇很多,只有采用数字新技术,按照国际标准从数据流、控制流、管理流层面入手,不断优化数据、完善细节,才能降低和消除不利因素,实现持续发展。

(1)创新型商业印刷企业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站在商业印刷产品链构建、特别是跨媒体产品链构建的新高度,引进与构建先进的数字技术装备和流程,主动构建新的印刷产品链,或嵌入媒体产品链当中,通过延伸服务价值链来保持自己的主动性。通过建立技术与品质管控模式,将制造型或加工型印刷企业变成自己的代工企业,降低自身成本和风险,保持良好的赢利能力,北京圣彩虹在数字印刷产品链方面的创新就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2)制造型商业印刷企业需要以印刷数字化、数字印刷和绿色印刷为目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通过差异化的印刷产品制程来强化自己在同行中的竞争力。商业印刷企业应通过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定制服务来拓展业务范围,充分利用自己的产能来保持自身活力和应变力,找到最合适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3)加工型商业印刷企业需要像变色龙一样,随市场环境和产品环境而变,重点整合产品生产要素、控制要素、管理要素和市场要素的相互关系,及时掌握变色的时间和方法,通过实时调整来合理筛选合适自己的产品、服务对象和专业市场。通过为客户提供最专业的服务来收缩自己的规模和产品类别,保持成本最低和利润最优,通过成为创新型或制造型印刷企业不可或缺的配套企业来获得最合适的利润和设备与人员利用率,避免在风浪中被吃掉或被淘汰。

3.充分减少冗余,强化增值服务

在全媒体时代,商业印刷企业发展的核心是创造价值和利润,就是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要质量、要时间、要效益。商业印刷企业面对当前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用工成本增加等各种压力,只有降低各种冗余,才能增加效益;只有强化增值服务水平,才能找到获得更大利润的出路。

商业印刷企业要降低冗余,需要从降低时间冗余、降低成本冗余、降低人员冗余3方面着手。其中,降低时间冗余要从技术上入手,通过数字化技术来控制整个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冗余要从建立系统性解决方案入手,使每个生产环节的成本都降到最低,即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完善质量控制方法,应用新技术减少作业工序,提高单位作业效率,降低作业物耗;降低人员冗余要从减员增效入手,保持技术上的连续性以及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的稳定性,优化和重构员工结构,发挥员工的最大价值。

商业印刷的增值服务需要从采用一定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或提升加工价格入手,通过凸显商业印刷企业的差异化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特殊功能或专项服务来实现增值。简言之,增值服务是指通过产品外观或内涵的某些变化来实现价格上升的目标,营造“喜欢就无须在乎价格”的氛围和潮流。

展望未来找突破

篇(9)

这项工作以2011年3月环保部颁布绿色印刷平版胶印标准为标志,经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的不懈推动,截至2013年10月,全国已有370家工厂通过十环标志认证。虽说这一数字还仅为10.44万家印刷企业数的0.35%,即便是以总局统计的2839家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做分母,也只占到13.3%,但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印刷企业对应该走绿色环保之路形成了共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013年11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与环保部科技标准司联合召开的绿色印刷推介会上,环保部副司长对印刷产业的环保工作现状讲得较为客观理性,他指出:印刷行业污染总体上不是大户,但也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VOC,主要集中在溶剂型油墨挥发所造成的挥发性有机污染,挥发量在13.4%左右。印刷发行司王岩镔司长对下一步推进绿色印刷工作也提出了“要重视工信部关于企业‘自我声明’的建议”等较为中肯的意见。毫无疑问,这对推进下一步的工作是有利的。

从发达国家实施绿色印刷的情况看,重点要抓大型企业,因为大企业数量不多但产值所占份额大。根据2013年11月第二届中国纸包装工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透露的数据,在美国,前2家印刷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是市场总额的60%;前5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即便是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前3大印刷集团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40%。按照王岩镔司长在讲话中提供的数据,我国2839家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2012年实现的产值是5500亿元,占9510.13亿元印刷工业总产值的58%。为此,政府应该对大企业有强制性要求,这2839家规模以上印刷企业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环保认证,同时号召中小印刷企业向他们看齐,要求“自我声明”。当然,政府相关部门也得加强对这些企业的检查监督。如是处理,推进绿色印刷的工作一定可以做得更扎实一点。

所谓“数字化”是指数字技术发展很快,所有的印刷企业都应该关注数字技术的发展与重视数字技术在印刷领域的应用。

我们已经进入了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纳米数字印刷设备的创始人班尼・兰达说过:“一切能够被数字化的都将被数字化,印刷也不例外。”事实上,数字技术已经进入了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我们原本熟悉的一切都在变。正因为如此,与计算机结合得最为紧密的印刷行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数字技术的发展,关注数字技术为整个行业带来的变化。

数字技术对印刷业的影响不能只是简单地理解为数字印刷机的发展对传统印刷带来的挑战,如果是这样,那对数字印刷的理解就不免显得肤浅。

客观地说,时至今日,数字印刷在我国整个印刷业务中的占比还微乎其微。按照总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数字印刷完成的产值仅为62.9亿元,占行业总产值的比例为0.66%,大致是班尼・兰达估算的2%的全球平均值的三分之一。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自2010年起即对数字印刷做分列统计,在印刷总量上升的情况下,数字印刷的占比反倒呈下降态势,如表1所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远未对传统印刷构成致命冲击。

倒是电子书包对纸质书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值得我们关注。在“2013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国际论坛”上,上海市教委明确表示:“1500种中小学电子教材正在制作中,2014年4月全部完成。”“到2014年9月,全市的中小学生都可以用上电子课本,不过学生也可以选择使用纸质课本,混合使用将会存在一段时间。”换句话说,在印刷圈围绕教科书绿色印刷究竟是使用胶印还是柔印开展争论时,抛弃纸张的电子书正在向我们逼来,以内容印刷为主的印刷企业不加紧转型行吗?

实事求是地说,这几年数字印刷设备在技术上的突破很快,承印幅面在增大、介质在扩展、速度在提高,数字印刷除了应用于以往的商业印刷、书刊印刷领域外,已经开始进入标签印刷、包装印刷领域,数字印后设备的发展也为产品增色不少,唯一遗憾的是现有产品的性价比决定着它的扩张速度还不可能太快。

数字技术对一般印刷企业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电子商务在印刷企业的应用;ERP、CTP流程、CIP3、色彩管理、省墨软件等在企业的应用;二维码、数字水印、纳微米技术等新技术在印刷领域的应用等。唯有融进了新的科技元素,印刷才可能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才有可能开创属于自己企业的一片蓝海,才会有生命力。

所谓“一体化”是指在新的一年里,印刷企业要坚定自己从传统的加工型企业向集“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加工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持续在加强设计与策划能力上下功夫,在帮助客户提升效益上动脑筋。

从传统的加工型企业转变为现代服务型企业的关键在于经营者的指导思想要变,要以满足客户需求、走在客户前列为目标,要以“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作为我们的应尽责任,以帮助客户获取更多利润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篇(10)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数字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并能使各种媒体信息之间建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交互性的系统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三大特征: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集成性指将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做到“图、文、声”的信息一体化,由于多媒体技术采用了数字信号,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并将这些不同类型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化。免费论文,图书馆。。交互性是指人机交互,在多媒体技术下,信息以超媒体结构进行组织,可以方便地实现人机交互。换言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选择和接受信息,拟定采纳信息的内容和路径,实现了人们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例如在播放多媒体影视信息时,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控制信息的播放过程,并截取有用的相关信息;数字化是指多种媒体信息都是以数字方式存贮的,只有以数字化方式才能使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使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存贮起来,实现人、机交互,使计算机朝着人为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自然方式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它为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频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我们跨入21世纪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中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对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发展

传统的文献信息的处理技术主要以印刷为主,因此传统的图书馆大部分都以纸质典藏为主,纸质典藏方便携带,能够满足我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并且随着印刷和版面设计技术的发展,纸质资源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纸质的印刷品还将长期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信息电子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数量和信息分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纸质典藏信息量小、体积庞大、不便于交换、不便于检索等弊端逐渐显现,对于一个现代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数字化典藏的地位正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典藏。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服务,将以数字化信息馆藏为主要服务产品。通过多媒体检索系统、多媒体导读系统、多媒体阅览室等将电子书、数字报和各种专业信息网络服务提供给客户,满足客户的数字化服务需求,让人们可以体验形式多变的信息获取感受。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电子图书己有三十多万种,网络杂志用户规模4000万,用手机进行文字阅读的用户超过三千万。据微软公司的预测,到2020年,90%的图书品种将同时采用电子和纸张的方式发行,而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是网络版本。数字化信息形式多样、易储存、易分类、易检索、不易变质成为现代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服务,不仅仅要求对传统纸质信息实现数字信息的转换,还应该不断增加典藏电子信息的数量和种类,以更好的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免费论文,图书馆。。通过购买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平台等方式实现典藏电子信息数量的增加和读者服务的增值。

2.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发展

由于传统图书馆主要依靠人管理,而不是依靠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管理,因此人员数量较多,组织结构比较复杂,管理上除了要处理图书馆管理的专业技术问题,还要进行大量的人员关系的协调,因此管理者能够管理的幅度有限,这造成了图书馆组织的金字塔结构层级较高。较高的金字塔结构反过来有导致了组织内部信息的沟通障碍,加深了人际关系的矛盾,从而影响了组织运行的效率。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更加关注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是人际关系的调整,随着多媒体技术平台的搭建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大部分传统的服务项目由前台转向后台,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更加专业化,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也更加简单,同时由于管理者的管理也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因此大大提高了管理者的能力,使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加宽,从而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组织管理的效率,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3.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

由于传统图书馆以纸质典藏和人工服务为主导,因此图书馆配备的人员数量较多,在工作职能上更多的呈现出“工勤化”的特点,上书倒架、搬运图书、人工排序等工作占用了大部分工作时间。大量繁重的工勤工作占用了主要的工作时间,影响了服务质量,也严重的制约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很多图书馆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在传统图书馆中也都成为“搬运工”而荒废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要求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是在一定的电子技术平台上进行的,大部分服务都将在多媒体技术平台上进行管理和操作,这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人员的专业化还体现在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以及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为基础的图书信息情报学的研究上,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使图书馆服务人员的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这将有助于我国图书馆专业领域的整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管理人人专业化的发展。免费论文,图书馆。。免费论文,图书馆。。

4.服务形式后台化发展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基本上是由人工完成的,主要包括借还书、索引和流通等环节。人工服务有助于加强服务人员和读者之间的直接交流,使服务人员更好的掌握读者的需求信息,但同时也容易增加读者与服务人员之间的人际矛盾,经常由于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或者是服务质量等问题,引起争执。随着图书馆的管藏数量增加,图书馆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这更容易引起服务人员的情绪波动,进而影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读者数量增加,读者的各种个性化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于图书馆的服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读者数量的增加,也要求服务人员的数量大量增加,否则难以满足人工“前台化”服务对服务人员独占的要求。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后台化”转变。一方面,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通过各种新的智能系统的引进,实现图书馆服务的自动化。如现代图书馆管理中,门禁系统实现了人员出入管理的自动化,电子扫描系统实现了图书编目的自动化,编码识别系统实现了借还系统的自动化,电子数据库系统实现了管藏索引的自动化,文字识别系统实现了纸质信息和电子信息的互换,因特网实现了网际资源的互换和交流……,服务自动化不仅仅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并且将服务人员由前台服务转向了后台服务。另一方面,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将通过“后台化”服务,实现“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的服务需求。服务人员通过电脑、网络等技术平台,获得顾客的需求信息,并按照顾客的要求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将向系统化、多元化的方面发展,读者在图书馆不仅仅能够享受到传统图书馆的全部功能,还能实现预约服务、自助服务、专业化建议、个性化服务等等。通过各种多元化服务的提供和完善,不断提升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咨询服务中心。免费论文,图书馆。。

篇(11)

论文摘 要:虚拟学习环境和数字图书馆的整合是近几年高校图书馆推行的新型服务模式。本文探讨了利用图书馆现有数字资源,实现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的整合。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整合后对图书馆服务所起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这些问题等。

1 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整合概述

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的整合是将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师的课件资源和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融合在一起。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通过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图书馆服务从传统服务向虚拟服务的扩展。

1.1 有利于图书馆服务角色的改变

图书馆的服务从传统对图书资料的开发利用,重视对教师课件资源和考卷资源的开发,到承担起利用元数据对其组织、描述、加工和整理的任务,将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师的课件资源和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融合在一起,并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访问平台。对来源各异、不同媒体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统一的界面为读者提供一个一站式学习、无缝检索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1.2 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为了高效率利用图书馆资源,解决传统图书馆信息搜集、整理、加工服务过程中的局限性和低效率,以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相比,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的整合建立起了以数字图书馆为平台发展起来的虚拟服务、个性化服务、虚拟参考服务、网络导航服务。它包括:馆际互借与电子文献的传播、公共书目查询、数字资源全文的获取、在线阅读、用户培训课件等等。如:一个读者想续借、预约、馆际互借图书,这些都可以在网上通过图书馆网页得以完成。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虚拟学习环境是在网络条件下产生的,它具有明显的特征:技术性、开放性、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及共享性、学习的自主性等等。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的整合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的学习需求。数字图书馆具有的便于储存、组织、检索、复制和传输等特点,使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通过网络虚拟学习调动读者的感官认识,使其产生学习兴趣,并能变被动为主动。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大家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可以借助于各种先进的学习软件、工具和平台,对共同感兴趣的东西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自由交流、互动、讨论和协作,共享彼此的观点、思想、资源、知识、学习经验和集体智慧。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而且获得了学习能力的提升。

1.4 有利于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受教育者与施教者,两者之间根本不可能实现所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虚拟学习环境下,教育不再是单纯的只在校园或者在教室内的行为模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少了。虽然虚拟学习环境中学生与教师在空间上是分离的,但他们通过电子邮件、语音聊天等诸多形式相互联系,甚至可以在网上组织学习小组。在这个学习环境中,他们可以很自由的和老师、同学进行在线交流,相互学习。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也可以随时抽查学生作业,并对作业提出意见和要求。所以说虚拟学习环境更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互动性。

2 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层次低

虚拟学习环境依托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但数字图书馆涉及到图书馆本身结构的数字化以及管理程序、信息传递过程的数字化。它的形成必须依靠馆藏信息资源的信息数字化。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上,通过计算机和其它外部设备再现的信息资源。在发展过程中一些技术问题还不够完善。如:信息编码技术、通讯技术、服务器技术和用户接口技术等。这些技术问题涉及到资源的内容、结构,造成了读者下载资料困难。可获取的资源太少,因而不能真正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2.2 资源有限

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的整合是为了让读者获取更多图书馆资源,为读者提供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图书馆经费制约、传统图书馆的制约、知识产权等等,造成向读者提供资源有限。目前,高校馆藏数字化主要集中在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电子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对多媒体资源及网络资源收集加工比较少,对图片、音频、视频、光盘等类型的资源提供的检索途径比较少。

2.3 读者利用的效率不高

在虚拟学习环境中,数字化学习平台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整合面临较大困难,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整合,或者整合不合理,都会给读者造成极大的不便。目前国内许多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分布较散,一站式信息服务未能实现。一方面高校数字图书馆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普遍存着数据缺乏规范,造成用户获取资料困难;另一方面图书馆资源内容采集不全,有些数据库的期刊在整合系统中没有收集。这些都是造成读者利用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3 加强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整合的举措

3.1 提高整合技术,完善整合后的系统功能

3.1.1 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的整合应以馆藏书目资源为核心,选择本校特色主题制作成独具特色的文献数据库或者专题数据库,对数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一些免费提供短期服务的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等多种载体进行全方位的提示与整合。对读者比较常用的资源,如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字资源通过图书馆主页提供给读者。

3.1.2教师课件的整合

对全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需要的资源等加以整合,以充实到虚拟学习环境中。

3.1.3 建立信息资源导航库

根据读者需求,搜索、选择、挖掘Internet中的信息资源,下载到本馆或本地网络中,经过分类、标引、组织,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提供给用户。

图书馆将这些整合出来的数字资源,通过一定的检索方法,如关键词、题名以及学科分类等检索点提供给读者。对数据库的检索界面应遵循简单、友好的原则。对于教师课件参考文献及教学参考书目与图书馆目录建立技术上的链接,达到虚拟学习环境和数字图书馆相融合的结合体。

3.2 加强读者信息检索技能的培训

对读者群的培训。从低年级的入馆教育到高年级的文献检索课的教育要分层次逐步开展,以达到即对学生进行培训,又对图书馆资源起到宣传作用。目前高校文献检索课还不普及,而且大都是选修课,参加的人数不多。为拓展图书馆的宣传力度,培养学生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主动性,应在全校范围内提高文献检索课教学力度,将文献检索课纳入必修的范畴,让文献信息检索知识成为学生走向社会后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加强对读者检索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具体的操作,如计算机检索、网络查询及网络通讯方法等方面。使光盘数据库、多媒体网络资源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3.3 对读者信息需求的分析

3.3.1依赖心理

随着图书馆服务的更新,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查找他所需要资料。但读者还是希望通过一个界面能方便快捷的查找资料以及教学课件等。

3.3.2 求便心里

读者在利用虚拟学习环境时,倾向于手续简便、网络搜索引擎与入口提供单一的检索点。

3.3.3 求新心里

由于信息量大,更新快,读者在利用时希望获取的是最新的、经过筛选、具有高质量的资源与环境。

对读者信息需求的分析,是了解读者在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过程的一般需要,以便在虚拟学习环境的创建中更好地整合各种数字资源、教学资源,做到有的放矢。

3.4 馆员素质能力的提高

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的整合,改变了图书馆员原有的服务模式。如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需要进行一定的尝试。

3.4.1 改变工作模式

图书馆原有的工作主要是对图书馆购买的资源进行整理加工,然后提供给读者使用。现在要重视对教师的课件资源、学校优秀论文、学术动态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加工。使读者能够像利用图书馆资源一样很方便利用网络资源、教师的课件资源和与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

3.4.2 改变服务模式

在虚拟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跨出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环境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由过去通过图书流通、阅览、咨询等实体服务而转向通过网络向读者提供形式多样的虚拟服务,图书馆员要主动参与,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

虚拟学习环境是新兴的、不断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教师、图书馆员和学生在这一学习环境过程中,将对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学习环境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