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会计专业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4 16:31:1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会计专业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会计专业发展

篇(1)

一、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会计专业起步较早,一直是职业学校的骨干专业,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实践体系。会计专业比别的专业更注重实践教学,一般都会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和职业素质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和开设课程,将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专业技术的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创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专业在其发展进程中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化的专业会计发展方向。同时,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相对于普通教育更为广泛,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而会计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在招生上的优势更加明显。与普通教育相比,这样的招生形式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二)劣势(Weaknesses)受中国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学校始终没有完全得到社会的认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整体评价较低。许多人认为,职业教育是只为那些在学校表现差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设的,毕业后也只能从事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它比普通教育要低一个层次,特别是在高校扩招的大环境下,许多未能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宁愿想方设法通过复读或出赞助费的方式继续接受普通教育,也不愿选择职业学校,这是导致职业学校缺乏优秀学生的直接原因,为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职业学校的发展定位。除此之外,经费不足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尽管国家在大力支持职业教育,但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还是明显倾向于普通教育,使得职业教育由于资金短缺和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办学质量也得不到根本的提高。而且由于职业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需要比普通教育更多的投入,因此,职业教育的资金设备就显得更加匮乏。特别是会计专业教育更注重掌握技能操作而不是理论知识,技能操作需要投入大量设备,开拓实训基地等,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三)机会(Opportunities)同志在2009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国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的突破口,为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和机遇。(四)威胁(Threats)职业学校会计教育是向社会输送实用型、操作性强的会计人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提高,对会计学科总体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单纯的记账人员已满足不了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促使职业学校要充分掌握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将基层会计工作人员的培养目标逐步转变为培养全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会计人才,并且还要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对会计专业发展的SWOT分析所带来的思考

(一)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在当今社会,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已经从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基础工作发展到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领域,这就要求学生实践技能熟练,专业知识全面,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学校应根据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根据会计领域及其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会计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在开设会计核心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战略管理会计、市场营销战略、证券金融市场、内部控制等扩展课程。只有这样,职业学校毕业生才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就业竞争力。(二)加强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在专业课教学上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有较大比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会计核心能力课程的开设过程中穿插实践环节,开展同步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在学和做中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二是针对培养目标专门开设会计实践课程,加强校内模拟实践环节,并从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发展到会计电算化实践、ERP沙盘实践,不断加强与改善实验、实习条件。三是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为学生的实习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拓宽学生对会计的认知与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三)多渠道培养“双师型”的会计专业教师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学校应从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氛围,引导专业教师自觉接受“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如在职称评审、专业带头人的选拔、进修等方面突出了“双师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二是专业教师应该主动深入到企业,只有经过实际体验,专业教师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的目的才能更明确,同时专业教师也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和编写。三是学校要重视专业教师科研工作。科研工作不仅仅是普通教育学校教师的责任,职业教育教师也一样是科研的主力军,他们大多在基层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技能经验,在技术科研上要更胜一筹,所以要重视专业教师的科研工作,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氛围。总体上看,通过SWOT分析方法,能够清楚地了解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弊端和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要圆满完成职业教育的艰巨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学校、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化解威胁,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陈芳 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长兴学院

篇(2)

一、会计专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以“新零售、共享经济、社交化”等为代表的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这些新的商业模式它是以价值创造为灵魂,以客服需求为中心,以企业联盟为载体,以应变速度为关键,以新型网络为平台,对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手段、会计管理运行机制和会计文化的传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企业组织变革和效率提升,为企业财务转型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武器。会计的第三次革命悄然而至,会计人才新需求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革,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经济新形态下,除了一些财经类专科院校以外,大部分综合类高职院校的的会计专业招生在近些年开始出现了逐渐下滑的趋势,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传统“账房先生求职难”的现状如何改变?是不是真的像社会上有些人所说:“未来的社会发展不需要会计”了呢?学者们纷纷开始研究探讨。其实不然,新经济业态的发展不是不需要会计,而是需要改变会计发展的方向,拓宽会计的服务职能,提升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传统的财务会计强调的是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国家公认的会计原则指导下,按照专门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定期编制财务报表,主要向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报告,使之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情况,因此,人们将财务会计称之为“外部会计”。显然这种会计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新经济业态,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这些信息技术的出现要求我们的会计不能再仅仅停留在服务外部利益集团、简单做事后的会计核算,而是要求它向内部的管理服务职能转化,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服务,能针对决策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特定问题、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以权衡对比,然后向企业内部决策和管理部门提供有关价值控制的信息资料,帮助他们有效地实施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由此可见,不是未来的经济发展不需要会计,而是需要更高层次的会计人员,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为什么在就业时屡屡受挫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要想在未来的人才竞争市场上争取一席之地,那就必须及时调整思路,明确发展方向,重构课程体系,充分认清转型的必要性。

二、目前会计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指出,传统的会计执业重心正经历由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向参与战略管理和流程优化的管理会计转型的过程中,这一转型体现了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知识水平到能力水平的变化,使得会计职业的角色功能必须做出必要的改革和重新定位。2014年,财政部全面启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随后两年内陆续无线《管理会计案例索引》和《管理会计实践索引》,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标志着管理会计时代的到来,但是目前国内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较大。

(二)学校层面

目前,在全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还难以找到一份较为成熟的管理会计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也上仅仅是开设了一门管理会计课程,他们所使用的教材也是和20世纪80年代的教材体系大同小异,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与传统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技能大赛影响力不大,技能竞赛平台有待升级。高职院校中拥有管理会计师资格和海外学习背景的教师凤毛麟角,对学生而言,学习管理会计未来能做什么岗位和职位,教师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引导。

(三)企业层面

根据网调数据显示,欧美顶尖公司财务部85%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从事账务处理会计工作的人员只有15%。相比而言,我国的企业基本相反,公司财务部内部做管理会计职能的人员不到10%,绝大部分会计人员任然从事低端的账务处理。根据财政部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1700万持证会计人员中,核算型人员比例高达近90%,仅仅有10%的会计属于管理型会计。这也是现行《会计法》为什么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能力、遵守职业道德。在企业走访调研中,企业CFO认为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对高职会计毕业生来说很重,但是事实却很不满意;CFO看中的组织管理和价值创造能力,恰恰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所不具备的。

(四)行业层次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近些年管理会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程度各有特色,在制造业应用的最广泛,其次是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卫生行业和教育行业等,这其中管理会计工具中的成本管理应用的是最好的。那么企业大咖们对我们未来会计人员的期盼是什么呢?华为总裁任正非认为:“财务如果不懂业务,只能提供低价值的会计服务、财务应融入业务、提升服务”;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海尔财务组织实施了融入财务、生态财务和共享财务”;而阿里的蔡崇信期望:“将来团队里面会有机器人同学,阿里的财务共享一直在尝试引入技术,实现运营的智能化、自动化”。由此可见,我们亟需要培养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会计人。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认清会计专业转型趋势,明确未来会计专业发展方向

传统会计人员的逐渐减少并不代表未来经济发展不需要财务人员,而是需要我们的财务人员与时俱进积极应对财务转型。随着业财融合理念和边界的变革,传统的“人人财务”将发展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这也符合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趋势,尤其是“双高水平”建设中高水平会计专业群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持续跟进财务数字化发展方向,提高会计人员数字化思维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的发展一定会朝着数字财务的方向发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已成为企业重要的一项资产。企业每发生一笔交易,按照及时性原则就要适时进行核算,但是因为过去的条件限制不能及时满足管理的需要,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不能充分得以显现,而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这些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实时会计也就应用而生了,它能实时满易管理的需要,智能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更是印证了这个事实,所以这也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三)持续升级财务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现代企业会计追求的主题是持续优化工艺流程、精准降低成本费用、共享财务数据资源、全程参与战略管理、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警车中,财务应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发展管理会计,基于数据的洞察来支持战略决策,进而提升运营效率,服务企业发展,成为真正的企业价值管理者。在推动企业数字化管理进程中,财务运营模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改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撑能力;推进业财融合发展管理会计;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是一场财务的工业革命,未来的财务一定是财务共享的天下。

(四)打通专业教育与“1+X”证书的有效衔接,充分实施书证融通

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要求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转型发展中要将数字化管理会计、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共享服务等这些财务类“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有效融入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持续做到“三个深化”。首先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评价模式改革,以工业互联网为平台,注重学生“技术素养+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课证融通、教育与培训的衔接和考核评价同步。其次是深化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坚持成果导向,构建“素质、知识、能为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提倡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和学分银行,充分贯彻“三教改革”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最后是深化会计专业管理会计方向建设力度,确立科学客观、定位明确的培养目标,做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五)优化专业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会计专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当前会计专业转型势在必行的趋势要求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及时认清形势、转变思想,积极转岗。一方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管理会计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积极主持或参与会计专业教改课题,参与会计专业教材编写和其他资源开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参与企业实践锻炼,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有效对接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实训实践。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转型发展是基于数字经济形态下的一次会计行业大变革,也是大势所趋。各高职院校应在认清形势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既不能消极应对,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我们积极参与进来,认真分析自己在转型发展中的优势和短板,适时做出调整,尤其是充分调动会计专业的教师转变认识、行动起来,共同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转型发展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王立朋.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培养探析[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09):101-102.

[2]李娟.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会计专业发展转型分析[J].管理观察,2018(09):144-145.

篇(3)

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各职业学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同时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已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应。逐渐形成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技能比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一、技能大赛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意义

自从山西省晋中地区的技能大赛举办以来,各职业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一所学校的地位如何,不仅在于它的规模、它的在校生数、它的教师的学历高低,更重要的是在一年一度的省市乃至国家技能大赛中的获奖程度、范围和等级怎么样。所以自从省里充分重视和狠抓这一项工作以来,各职业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展技能大赛的重要意义,为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无不在精心组织,积极参与,为技能大赛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对技能大赛的理论研究,能完善会计专业建设的理论体系,拓宽会计专业建设的理论视野,加深对专业建设本质性、规律性的认识,使会计专业建设走向成熟、走向丰富。在实践中将技能大赛与会计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有利于探索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通过技能大赛反映会计专业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寻找优化会计专业建设的路径,为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二、技能大赛对会计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技能大赛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多方面提升了师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态势,促进了会计专业的持续发展。

根据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每年应该举行一些生动有趣的会计专业技能竞赛:比如以猜谜等形式举行会计知识有奖竞赛;点钞竞赛;珠算竞赛;真假钞票;会计手工记账和电算化比赛,并评出各项专业技能能手,颁发荣誉证书,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

1.技能大赛引领职业高中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调整

技能大赛项目分别有珠算、点钞和手工账务处理及会计电算化处理。这就意味着职业高中会计专业学生必须从高一年级就能涉及到会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和基础会计业务的课程,而其中珠算和点钞是一个持续训炼的过程,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很难达到一定的水准。所以职业高中会计专业课程的开设必须重新定位,合理科学地开设。

我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以“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为重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在校内实训方面,除了进行珠算操作技能、点钞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基本技能之外,还要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核算流程的模拟实训,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有机地进行结合,并掌握核心技能,如会计分岗位核算技能等。而以上这些正是作为一名会计专业学生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所要训练的必修课程。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才是真正为了学生,也只有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会计专业。

2.技能大赛促使职业学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会计专业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会计专业学生的水平,各学校只有重视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给学生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不少会计专业出身的教师在其技能操作上甚至还不如一些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所以培养德优技精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支柱,以行家能手兼职任教为辅助,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具有良好会计专业职业道德的,适应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发展的“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就能够真正促进会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技能大赛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跨越式的发展

随着技能大赛的深入展开,各职业学校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因多年的刻苦训练以及参赛经验的日积月累,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拥有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

4.技能大赛促进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夯实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

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环境下,技能大赛得到社会广泛参与和企业高度关注,很多参赛学校从校、省级赛事选拔开始,就与企业展开了积极合作。“企业积极支持大赛,大赛人才回报企业”,以“校企互动,学训合一”模式,培养新型专业会计人才,恰好是学校与企业直接对接、多点契合、实现双赢的最佳时机。

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风向标。各职业学校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基地,根据各校的财力,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设备和教具,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都在客观上对学校整体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篇(4)

相对于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本专科学生的高等院校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大特点就是培养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本文从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分析了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和学生实习与就业时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改进措施,让职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有路、上岗有能。

一、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及其原因

时常会碰到自己已毕业的学生在商场里当导购员或其他无关本专业的工作,其中不乏在校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令作为会计老师的我非常困惑和不解。

1、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

一方面,学校教学结构和开设的科目不合理,“重理论,轻操作”。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的学习和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方面,认为学生在毕业前只要考出会计证就万事大吉了,导致学生只有书本上的理论,而缺乏实践训练。校内的模拟实习和顶岗实习只是走走过场,不能让学生了解到今后从事的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实战性。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会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还要对管理、审计和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弱,独立处理业务能力差,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解决。用人单位对职校出来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不放心,也不称心。

2、造成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现状的原因

(1)教师队伍不专业。

很多教师自己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就是镜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真正到企业或公司去体验过实际的会计工作,在教学生时也只是纸上谈兵。有的即使毕业实习时参与了企业会计工作,但也只是做做出纳,简单地记记账,没有涉及到整个会计流程,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会计实习过程中,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指导实习,有可能会和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发生冲突。

(2)学校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资源落后。

模拟实习这一实验教学手段模式单一、内容简单、方法落后,有的就是给学生几张凭证、账页,几套模拟业务,让学生机械地做分录、填凭证、登账簿。这些枯燥的工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教科书中没有涉及的工作,比如如何与银行打交道、如何到税务局缴税和买发票、如何开具各种票据等,更是云里雾里。

二、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应对措施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可引进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会计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来为校内的老师充电,更新他们的知识库,扩展他们的专业视野。可聘请有经验、理论知识过硬的会计人员担任辅导老师,教授学生一些会计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增强学生迅速适应社会的能力。

2、整合和改进学校的会计资源,建立全新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实习体系。

应健全会计档案资料,购置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等,同时创建软硬件齐全的会计实验室,使会计实验室和计算机机房一体化并配备多媒体教学。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可创建公司制的模拟实验室:一般以四到五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出纳、会计、制单、审核及主管等角色,有序协同完成相应的业务处理,并定期进行轮换,通过财会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财务工作全过程。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会计模拟流程外,可开设各种兴趣小组,比如会计电算化、点钞小组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职校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实习机会,可以尝试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习我校和鲁泰纺织在服装和纺织方面的合作。比如和新星、银座等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使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走见习与就业一体化道路,这样既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时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又能消除私企老板对实习生不放心的顾虑,从而达到双赢。

总之,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当务之急。这离不开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希望学校和企业能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和谐的就业新体系,达到校企共商、校企共建、校企共享、校企共赢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5)

自改革开放以来,会计教育历经了跨越式发展,从建国初期设有会计专业的大专院校53所与5500在校生,到2005年508所与571539在校生。在571539在校生中,高职高专(以下简称高职)353734人、本科生208145人、硕士8745人、博士915人。高职人数占当年的总人数达61.89%,由此可见高职教育是会计专业高等教育的主体,在会计人才培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截至到2008年末,全国共有持证会计人员1200万人,很大一部分会计人员是由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动态化、环境多变化、需求差异化和竞争白热化等趋势的加剧,会计人员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能否应变经济环境发展的要求,这是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检测,也是对我国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检查,尤为突出的是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严峻考验。基于此,本文试图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一系列发展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会计教育和会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会计教育目标及对策李心合(1998)对我国会计教育现有目标进行了定位和评价,并就西方会计教育目标演进、层次差异、毕业生质量特征作了研究。林昊(1998)认为,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多层次的既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既能实践操作,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层次会计专门人才。W.SteveAlbrecht(1998)提出了帮助会计教学在高速变化环境里生存的对策。王光远等(1999)对会计教育培养通才与专才之争进行分析,认为应在培养通才的基础上培养专才。

(二)会计教育发展前景杨有红(2000)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从分析影响会计的因素着手,认为二十一世纪的会计是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演化的世纪,这种演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应能够满足以高素质为依托的综合分析与判断的需要,而这种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方式的变革。石本仁(2000)进一步分析了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孙铮和王志伟(2002)指出了我国目前大学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会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刘永泽和池国华(2008)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综合评价,并总结了我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的成就,分析了会计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会计教育事业的相应对策。

(三)会计领域教育迈克尔,戴尔蒙德(2005)认为,新兴经济要求会计教育和科研工作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会计实务的需要。会计课程应该成为商学院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会计教学、科研在与实务界建立更紧密联系的同时,应该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关注并解决实际问题,扩大研究成果对实务工作的影响。学术界和教育部门对革新的推动有助于会计学术研究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继续发挥关键和积极的作用。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发展定位不准确我国现行高职会计教育仍然沿用本科教育模式,学生人校就进入“生产车间”,进行“标准件生产”。高职院校没有对专业、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发展定位不准,职业性和专门性不强,缺乏针对性;思路不清,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尚未形成。现有会计教育无法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因而,难以培养出操作技能强、理论过硬和实务操作水平高的毕业生,从而导致“会计学习难、会计操作难、会计就业难”的恶性循环。高职会计教育理应区别于本科教育,重心应放在能力培养上。

(二)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由于定位不准确,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学生学习三年,一般校外实习在半年以上,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足两年半,而会计教育仍存在传统大专办学理念,公共基础课面面具到,目前大多数学校开始基础课和专业课近三十门,对于英语和数学等课时开设过多,过分强调基础教育。因课时有限,无法保证专业教学。课程设置观念沿用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忽略了高职教育应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层次教育理念。没有从高职会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需求出发,对于一些对会计岗位没有实际意义课程,是否应该被对企业会计岗位更有价值的课程所取代,数学、英语课时能否适当减少,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课程的教育是否适当加强,应做到理论够用即可,着重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突出会计专业的特色,重视专业教育,尤其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税法与税务会计等。

(三)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目前高职会计教育依然沿袭中职或普通专科会计教学的传统,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显然不能与目前会计教育环境相适应,无法实现会计教育应有的培养目标。大多数教师仍以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单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缺乏兴趣和耐心。重复听课、作业、考试“三点一线”的模式。这种以“填鸭式”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事倍功半地降低了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严重影响了会计教育的教学和学习目的。在教学方式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与社会需求、实践、学生就业脱节;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教师写板书或者PPT演示、学生听讲或者记笔记的这种模式,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更不能锤炼学生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四)实验实训体系层次低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会计教育在强调理论的基础上,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套先进、科学完整地试验实训体系作保证,才能培养实用型、技能型、职业型的会计人才。会计专业投入小、见效快,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会计专业,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高校对实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这与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高职院校忽视了试验实训体系,在这方面投入甚少,大部分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实训和少量的电算化模拟操作,不仅在模拟实训的时间上不合理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另外实训的内容单一,仅侧重于工业企业日常核算的处理。同时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短缺,无法开展有效地会计实训,对于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设备等会计仿真实训则很少。

(五)教材建设开发薄弱“三改一补”是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四条发展路径。一“改”是改革高专,将高专办成规范化的高职;二

“改”是将有条件的成人高校办出高职特色;三“改”是通过现有职业大学扩大办学规模,提倡联合办学;一“补“是发挥少数重点中专的优势,办高职班。高职院校底子薄、起步晚,财政支持的力度也不够,导致课程体系的构建、教材的建设都滞后于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发展,各学校要么在中专会计教材的基础上增添部分理论;要么采用会计本科系列教材,以此作为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教材。在离职高专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下,面对新的教育使命,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的严重滞后已成为阻碍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高水平师资队伍短缺教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既是学校发展的“软件”,也是发展的“硬件”。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师资结构、教师知识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精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性知识及施教能力。因而高职院校需要一大批具有双重能力的“双师型”人才,但在高职院校中高水平师资队伍短缺是不争的事实,现在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并不多,“能工巧匠”更少,大多数会计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走进高职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会计实践经验很少,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发展对策

(一)明确会计专业定位专业定位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当务之急要明确专业定位。通过近期对就业市场和企业调研,结合高职院校特点认为应以培养小型企业会计人才为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会计具有实战型、一专多能、独当一面的特点。具体要求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能力、编制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分析的能力、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处理纳税问题和报税实务的能力、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能力五项是小型企业会计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对高职会计专业和小型企业会计需求相关性分析,认为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分别是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外交流、人际交往与书面文字方面的基本素质,其中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和协作是最重要的。

(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高职会计教育应突出能力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中,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能力的培养。一是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基础等;二是专业主干(核心)课,选择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税法等几门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三是公选课,主要是针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些课程。建议在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上开设选修课,可以在专业的基础上搞特色化,如会计班:会计方向、审计方向、税务方向,甚至可以开设重点班(综合方向),不但要求会计人员是专才,而且需要是通才。同时也是配合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关键,也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

(三)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提倡新型的师生关系,变教师“指挥者”的角色为“引导者”角色,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从教师的角度,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理论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学生的观点出发来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引导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理论要求学生去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认知情感、学习的自我成就感以及将对求知的欲望融合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内生机能来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式相融的教学方式。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式以及计算机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概括性,同时也能使远离实践环节的学生感受到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注重知识接受的同时更要注重操作能力,可采取如案例分析报告、讨论发言、实验设计、总结报告等多种的考核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四)加大实训投入力度高职教育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应将会计模拟实训作为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中心和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这是保障高职会计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由于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会计类人员从业人数有限,所以各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引入会计事务所和记账公司,为学生创造实训条件。在试验实训教学环节,应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实践教学可以穿插在平时的理论授课过程中,在注重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实践性课时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会计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同时也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人手,剔除那些与本专业关系不密切的内容,选择那些在实际中使用频率高且比较重要的内容。并且还要拓宽会计模拟实训内容,改变单纯的工业企业模拟实习,让学生熟悉并进行以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贸企业等为模块的实训,同时加强学生相关税务申报知识的学习和锻炼。这样使学生针对不同经济类型的会计核算进行模拟实习,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社会需求。

(五)开发特色专业教材为适应高职高专的快速发展,弥补高职会计教材建设的空白,众多的高职院校纷纷出版了各种版本的会计教材,但与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突出实训和操作技能教学,结合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财经法规要求,编制―套难易程度适中的专业教材。在高职会计教材建设上应做到以下方面:(1)教材的开发应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能及时根据知识的更新调整相关内容,体现经济发展和会计实务发展的要求。要以“够用”为度,删减掉那些证明、演算及推导的过程,而应增加些实例,通过实例来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2)教材的内容设计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教材的编写可有会计教育界和会计实务界人员的共同参与。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教材的理论宽度和深度,又能反映会计实务处理要求。可以在每一章节设有开篇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出学习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通过任务或案例引入,进行分析后引出章节学习内容,使学生学习能够有的放矢;在主体内容中尽量和实务做好对接,增强教材的应用性;每章附有复习思考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课后还有实训或案例分析,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开发以就业能力和实训技能为本体的立体化教材。

篇(6)

一、成人中专会计发展面临的困境

自2012年开始财政部修订后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取消了会计类专业毕业人员免试部分科目的规定,同时规定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人员必须一次性通过所有科目考试,并且考试通过后(考试管理机构统一公布考试成绩及合格标准日期为界)必须在六个月内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逾期未申领的考试成绩将自行失效。此政策的出台,对成人中专会计专业的招生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1、招生困境

就我校而言,成人中专的会计专业以往招生一向都比较稳健。但是自从今年财政部作出重大调整之后,会计类毕业证书将不再享受从业资格考证的免试课程优惠。成人中专学员报名人数较以往有大幅度的下降,2012年秋季班的报名学员仅为186人,据了解,宁波地区其他成人类中专会计专业的招生也均不理想。

2、管理困境

成人中专大多采用面授的教学模式,课程安排的时间比较固定,课程的设置一般就按照考证的几门课程来,考生们往往为了通过考证而死记硬背,没有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会计专业,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使毕业学生顺利走上会计岗位,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结合专业特色的发展对策

成人中专会计专业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已没有优势凸显,而学校的"成人高中"项目可以让学员在更短的时间期限内获得毕业证书,而且还可享受政府补助学费的优惠政策。如何在这个形式下对中专会计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和培训模式上的调整,既能让学员拿到成人高中毕业证书,又能顺利通过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还能将会计实践性环节课程加以渗透,提出符合专业特色的发展建议。

1、中专授课与考证课程并轨

据了解,目前我校培训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一律参加财政局的无纸化考试政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通过率在50%左右,《会计基础与会计电算化》通过率在60%左右,相对于有纸化通过率有所降低,可见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难度有所上升。

我校的成人中专会计的教学计划表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基础与会计电算化》这两门科目都是属于考证课程。成人中专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考证相结合,且要努力提高考证的通过率,请资深的会计老师给学生进行授课,中专的这两门面授课程与会计培训并轨,教材也一并用财政局订的教材,从而"因材施教"。

2、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

学员为应付考证,机构和学员往往对采用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方式,而对会计专业相应的实践课程相对忽视。对于想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直接上岗,但不想获得会计毕业证书的学员而言,学校通过开设会计模拟实训等实务练习课程,让学员上岗能很快地熟悉出纳人员要做哪些工作、该如何去做、怎么获取成本核算的资料、怎样计算并进行纳税申报等实际内容,是吸引生源的又一重要举措。

3、缩小与培训考证班的价格差距

面对现在的趋势,很多培训机构报名会计上岗证考试的项目都很火爆,且这些机构对2门课程的收费也要630-800多不等(不包括考试报名和书费),时间一般是考前辅导2-3个月,而现在我们成人中专的收费一般在2000元左右,学制最短一年半,只要缩小两者的价格差距,那么就能吸引更多想考证的学员们来报读中专的会计了,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去考证。试想一下一个培训了3个月而考出的与学习了一年半中专会计知识而考出的从业资格证书,两者的含金量肯定是有所区别的,而且后者的优势显而易见。

建议学校在招生中可以承诺在学籍有效期内可以免费读考证课程,直到学员考出为止(学籍有效期是三年)。那么这些学员既可以拿到中专文凭,又可以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性价比高,能吸引更多地学员来就读。而从两者的收费情况比较来看,其实读中专会计专业性价比更高,毕竟只经过一次培训而通过考试取得证书的很少。当然,现在一些培训机构也有一些书面承诺,若该学员上课的出勤率达到80%以上而考试没有通过的,可以再给一次免费上课的机会等。

4、做好学员的服务

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服务和管理要到位,毕竟面对的是成人学员们,如何树立一个好的口碑,让学员们自己学完,再推荐他们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们来就读,他们便成为我们招生宣传的主力军。在日常教务管理中,教务主管通过本校网站公告、群发短信、QQ群答疑、接待学员来电来访、面授课程辅导等多种手段实现与学员的无缝连接,随时和学员保持密切的联系,涉及课程考试等重大环节时,教务主管都要尽心尽职地为学员做好各项教学服务和保障。

学校通过为学员提供简单的快餐式晚饭,以解决上课前的后顾之忧;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组织,让学员体会做学生的感觉;天宫庄园烧烤一日游活动、卡拉OK唱歌比赛等精彩丰呈的活动,让学员体察学校的温馨;组织单身的学员进行交流活动,让学员感受学校的用心。多种形式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师生沟通,增进了交流与感情。如今年2月份举行的10秋届的成人中专毕业典礼出勤率是95%。

三、期待会计专业迎来小阳春

我们必须在新形势下改变原有的运行模式来适应当前的需求,中专授课与考证课程并轨,提高考试通过率;缩小与培训考证班的价格差距;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吸引学员;做好学员的服务等等;尽可能多的体现成人中专会计专业的优势,让招生从而走出困境,希望成人中专的发展迎来一个小阳春。

篇(7)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训。会计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现在的教学仍旧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理论教学的时间偏长,实训教学的时间偏短。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一方面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的阶段,而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对于类似于借贷记账等实务操作掌握不好,因此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有会计专业专用的模拟实训室,但是实训仍旧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训课不过是把课堂内容重复讲解而已。

2.实训课程脱离实际。目前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脱离实际,实训课程更是缺乏有机的联系,因此学生总是接触到会计工作的某一部分,对于会计整体工作流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无法融会贯通。例如学习《会计基础》与《财务会计》时,学生在学习原始凭证以及记账凭证的填写方法时,往往不会关注到与其相关的各种税务条例,法律法规,因此缺乏解决实际实务问题的能力。

3.会计实训脱离情境。一般而言,真实的会计工作会有一定的规范与制度,例如会计人员一般设有两人,相互监督、形成相互依赖、相互牵制的局面。在实训的过程中,往往追求大而全。忽视会计工作的程序与规范,因此脱离具体的情境。这种实训教学,让学生很难体会到真正的会计工作,从而也难以在毕业后及时适应工作环境。

4.缺乏专业的实训教师。实训需要具有更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但是会计专业的特殊性,让在职教师无法接触到一线的实务经验,而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也不可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实训教学质量很难进一步提升。

二、校内实训教学的建设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训教学。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理论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会计职业的需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理论与实际并重,甚至应该更多的偏向于实际,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地讲解理论,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那么提高实训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训教学不仅是针对学生的,同时也是针对教师的。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实训教学的建设之中,实践中锻炼其自身的能力,给教师一定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训教学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实训不等于彻底摆脱理论,而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工作。因此,实训课程应该把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结合起来,尤其是为学生建立起一个“会计部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工作岗位,带着角色去实训,带着任务去实训,同时按照计划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实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更全面的认识到会计工作的规范与流程。

4.编写适合实训的教材。目前关于实训的教材质量层次不齐,很多教材已经脱离了一线的工作经验,因此对于实训教学的意义不大,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意义更不大。因此,学校应该组织一线教师编写适合实训教学的教材,可以联系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以及小型企业等,根据不同行业的情况,编写实训教材。

三、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提升教师的质量。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想真正的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仍旧需要与企业开展深入的合作。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对于那些硬件设备较好的企业,可以与其形成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当然,由于会计部分的特殊性,因此企业不可能同时接受大量的学生实习,但是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可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会计工作,从而培养起对于这门职业的兴趣以及热爱。同时,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去企业实训,由于高职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理论知识,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对于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教师在一线的财务岗位上工作,能够更好的融会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实务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其对实训教育的反思,从而提高实训教育的能力。

2.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或记账公司的合作。会计事务所与记账公司与大型企业不同,企业出于会计资料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等问题,一般不愿提供给外来人员,更不可能给那些初出茅庐的学生,因此,如果仅仅把实训基地建立在企业,那么是不可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的。而会计事务所以及记账公司作为专业的会计企业,其主要业务是为中小企业建账、记账、纳税申报、工商年检、验资等,这些工作也需要有较多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公司也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目标。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与各行、各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实训学生还能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以后就业拓宽道路。不仅在管理上以及操作上更加符合未来会计事业的发展,同时也适合学生今后的就业。因此,学校应该与其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于就业也有较为有利的保障。

四、结论

实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实训教学仍旧存在着重视理论,轻视实务的问题。因此,加强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的转型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建设,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篇(8)

[DOI]10.13939/ki.zgsc.2016.01.168

1 加强高职会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1.1 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高职会计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务操作能力,从而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对会计职业的变化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成为多面手,了解信息技术、经济、金融、管理乃至国际准则等一些与会计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可知,现代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掌握固定知识的单一操作者和执行者,而是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的全面高素质劳动者,而这种能力就是职业核心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劳动者,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技术变革的需要。

1.2 增强学生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甚至优于本科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2008―2009年,尽管国际金融风暴使许多人就业困难,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仍没有回落,分别高达95.77%和 95.99%。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就业率视为学生就业能力和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岗位换快,职位风险日益扩大,因此,要想增强高职会计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掌握国内国际准则并具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而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则重视学生的心理训练,既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通过团队合作、情景训练等模式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增强承担实际生活中的产生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拥有人际交往能力,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岗位发展的需要,因此,拥有职业核心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发展,才能增强其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

2 高职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2.1 不断学习的能力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会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财务知识,关注国内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利用现代办公手段或技术提高会计操作能力,完成会计工作,因此,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会计行业和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才能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

2.2 人际交往能力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的沟通是通过有效沟通实现的,会计核算需要会计人员不能受到企业领导或是某些人的意志影响,而应该独立、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因此,在会计工作中面临各方面压力时,就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与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做好有效沟通,让他们了解会计法的相关内容,从而与各部门之间职责清晰、互通信息,工作协调,从而高效准确地完成会计工作。

2.3 社会活动能力

会计部门是企业的财务中心,会计既要接触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包括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又要与企业外部单位及人员进行交往,因此,会计是各种利益的交汇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既要处理好本部门与公司其他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关系问题,从而促进企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又要整合外部资源,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4 组织管理能力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会计人员既要依据财务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做出各种报表,从而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或监管部门的信息要求,又要进行纳税调整和税收筹划,并且更高要求的是,会计人员能够从财务分析中找出经营问题,并且领会管理层对信息需求的意图,向管理者提供决策必要的信息和建议。

2.5 处理问题能力

良好处理问题的能力是面临复杂的接踵而来的问题时,能够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从而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会计人员应该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处理问题,当然,处理问题不仅是高层会计人员的事,即使一线会计人员也应该处理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会计问题,因此,一个合格并且优秀的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处理能力。

3 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因素

3.1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因素

高职会计专业应培养的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等会计技能的一线高技能会计人才。然而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专业技能,更要求会计人员进行纳税筹划,并且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职业素养、技能素养和全能素养。因此,高职会计的培养目标不应再局限于某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应把掌握知识与发展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职业素质和“可迁移的”能力。

3.2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因素

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中,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实践教学是通过模拟教学实现的,即把企业实际当中发生的经济业务模拟出来,通过会计模拟教学,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操作。而在设立实训室,编写实训资料,和评价学生实训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高仿真实训室的缺少和相应的教学软件开发不足;实训资料模拟性不强;对于学生的实训评价不够正全面和详细。

3.3 师资队伍因素

在会计专业教课中,教师普遍缺少相关的从业经验,即使有些老师具有“双师型”的职业资格,但是还是欠缺最新的从业经验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校企合作的不密切,导致教师在定岗实践方面的内容和兴趣不足,从而致使专业课程的创新,实践技能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不能够把最新的会计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至于对会计专业这方面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繁重的教学任务也致使教师忽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4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策

4.1 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立足于区域经济,紧跟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从而将专业融入产业,确定专业方向;将专业需求融入培养过程,确定培养标准;将技能培训融入实际工作,确定培养目标。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专业技能,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4.2 会计教学中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日常教学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设置的多元化。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实现意识四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会计专业课程既要立足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又要充分考虑学习者适应未来就业、择业和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从而更好地做好对现有课程的整合和优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第一,课堂教学注意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师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二,构建职业教育系统实训体系,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从总体上整合和设计综合实践项目,深化能力本位改革,使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第三,加强就业岗前培训,增加顶岗实习时间,改革实践内容,创新实训项目,加强应用性和职业性实践。最后,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大高仿真的实训室的建设,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学校要整合资源,创新校企合作,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改善实训环境,为学生增强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4.3 教学之外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建立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既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又要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通过构建实践活动激励机制,鼓励会计学生参加高校会计知识和会计技能大赛,增强学生基本技能和心理素质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团队意识,乃至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4 建立教师社会实践锻炼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教学和师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教学实践当中,由于教师担任指导和组织角色,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完备的业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工作和组织能力。首先,学校应选择适合的企业进行教学合作,建立企业实习地点和校企工作站,切实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其次,学校可以从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端会计人才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更好地掌握会计理论在实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并了解最近的会计前言知识和实务操作经验。最后,教师应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识,在教学内外贯穿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媛,尹湘萍.浅议高校会计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学术探讨(上),2014(10).

篇(9)

说明:本文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2011THEGH008)的部分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作为二十世纪末期出现的一种发展战略理论,得到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可持续发展也已经作为我国国家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和基本战略。国家要实现国富民强,教育就必须地发挥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尤其是应当以科学的发展观审视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以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近年来会计专业成为就业领域的热门专业之一,由于受高薪、高就业率的诱惑,报考人数在逐年增加。每年大批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另一方面,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仍然存在着缺口,许多企业经常抱怨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会计专业人才。那么,现在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存在哪些普遍的问题呢?现代企业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又有些什么要求呢?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

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刚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毕业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在学校学习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百分之九十已经忘记了,所以工作起来入门很慢,再加上在学校实践机会比较少,所以动手能力也很差,有些同学还不愿意从底层做起,工作中常常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就业竞争力相对也比较薄弱。第二,有些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定位不明确。很多会计专业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缺乏规划,没有方向,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和定位。也有一些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心态不端正.自身期望过高。据上海一家高职院校的调查,有49%的同学因为期望过高从而影响到就业。有些会计专业的同学不愿到小公司上班:更不愿意到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上班;不愿从事基础性的出纳和会计工作等等。

另外,作为独立院校,我们的本科毕业生更是存在以下一些特殊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择业观念比较差,因为独立院校学费相对都比较高,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都非常好,这些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容易滋生期望值偏高、看重经济利益、理想与现实相脱离、依赖心理过强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使得独立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时更看重工作量小而福利好的单位,从而忽视了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再加上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全面,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缺乏专业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很难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作用。同时社会知名企业也很少到现场招聘,有一些学生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而不是从自身的原因出发,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现代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

首先,现代企业要求会计专业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现代企业普遍认为《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极为重要,掌握这些专业课程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所必备的素质;而且,会计专业人员还要具备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因为经济环境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会计人员要随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所以,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从大学时代就开始着重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其次,职业道德、沟通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明确个人定位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作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够很好地为企业服务,而且,会计人员掌握了大量的公司的信息,要是其不忠于职守,出卖公司的信息,那将会给企业带来特别大的损失。此外,作为会计人员经常会和其他部门的人员核对数据、参与讨论,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会计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因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已经不单单是记账那么简单,很多时候需要参与公司的经营和投资决策,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而以上所有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历练,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从平时做起,努力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

篇(10)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信息化;会计  

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管理是企业行之有效的一种内部控制方法,在一个企业里会计的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在进行核算时,货币是其直接的操作对象,直接联系到企业的盈利与亏损,会计的财务核算能够正确的指导企业的经营方向以及经营策略的制定,高速公路是一项大的工程,其中的会计职能更加重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会计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是几十年前的形式了,目前的会计管理方式形成了一个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化工作模式。  

一、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职能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中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高速公路经营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对于高速公路经营的核算主要是通过货币的运算,以及对结果进行统计、确认、分析、记录等步骤,最后对高速公路的经营情况做一个连续的系统的分析,通过在核算中发现的问题,来对高速公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监督职能就是针对高速公路中的每个和经济活动有关的项目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能够按照计划预定的程序进行,对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些经济活动作出监督,保证其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高速公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可以把我国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单机应用时期、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局域网单项应用时期、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时期。  

1.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单机应用时期。

高速公路多是国内的大型工程,会计的早期管理时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高速公路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而进行的生产管理的电子化过程。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电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在电脑的不断普及下,企业抓住了电脑能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便利,所以在公司的管理中就引入了计算机,其中会计领域深受益处,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会计行业的整体面貌,或者说计算机让会计的工作方式完全从一个形态进入了另一个形态,电子技术使会计的工作效率更高,并且结果更为准确,会计是企业的核心部分,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就是整个高速公路快速运转的推动剂,在更为快捷的财务预算系统下,高速公路的施工进程得到很快的提升。所以说这个时期可以说是高速公路会计信息化的初始阶段,虽然技术不成熟,但是却给高速公路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帮助。  

2.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局域网单项应用时期。

对于高速公路的企业里,有着多个机构和部门,所管理的事物繁多,采购、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安全检查等等多个方面的管理都需要高速公路企业来承担,这样就为单机的电子会计系统提出了挑战,众多事宜已经不再是单机的会计模式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高速公路里会计就从单机电子信息系统向着局域网进行转型,这个时期中高速公路会计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职责,而是一个由多人组成的系统的职责,整个信息网的系统中分工明确,每个会计负责不同的区域,最后再由总的会计对上述的各个部分进行整合结算。这样就完成了高速公路会计的由单机向局域网系统的转变。  

3.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时期。

这个阶段的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管理的水平就非常高了,这个集成的信息化的系统中,能够对整个高速公路企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密的核算和严格的监督。这个时期的会计信息化是不断按照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而发展来的,具有系统性、准确性、全面性、完善性的特点。这个时期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大型的智能化工具,可以自动的对高速公路中每个施工的环节进行把握,做出科学的预算,为企业找到最有效的施工设计方案。现在很多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出了多个企业会计管理的软件,实用并且安全,这是高速公路企业得以更为快速发展的有效工具。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在近几年已经非常的完善,然而随着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改变,会计的信息化也会不断的升级,随着企业对会计的要求做出新的改变。  

三、高速公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1. 信息化在高速公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对于高速公路这种大型的工程建设,核算是企业良好运营的大事,尤其是工程成本的核算,整个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施工、护理等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每个活动都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本,高速公路企业也是市场经济的实体,同样也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获得利润的最大化,科学的高速公路企业核算系统就为这种企业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成本核算、支出和收益核算永远都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也是企业能够得以继续正常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高速公路企业资金预算系统,这个工作过程正是会计的职能之所在,会计是高速公路企业中资金运算管理的直接参与者,这就需要会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而信息化系统就为这个体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个平台使企业会计的管理核算工作更加的便捷,更加的方便,信息化的实现多是靠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固有的特点就是准确、快速也体现了出来。信息化对于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的意义一方面就是在核算模式的升级,计算机使整个企业的数据运算系统能够准确全面的进行,节省了人力,同时也节省了时间。  

2. 信息化在高速公路企业会计监督中的意义。

监督是企业中会计的又一大职能,财政是企业运作的主要风向标,会计则是对风向标做出统计和计算的人,会计对高速公路工程流程中的每个细节做出统计计算,这种统计计算也可以说就是一种工程监督,会计会对工程资金细节问题进行综合整理,哪边出问题都可以反映在会计的统计计算结果中,尤其是像高速公路这种大型的工程中,有人会觉得工程大很难做到管理的全面,所以就会打工程的主意,这些都逃不过会计的法眼。信息化对于

--> 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意义另一方面就在于监督管理上的便利。信息化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运算系统,更是一个科学的监控系统,能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反映,在高速公路企业的监督管理中我们可以应用相关软件,对企业进行全程的检测,当会计的计算出现异常现象时,软件就能及时做出提醒,这样就不至于像以前一样,即使存在问题,被会计计算出来,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分析软件导致问题不能被发现,最后给企业带来危机时才被人们注意。信息化在会计的管理中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信息化对现代企业的意义重大,尤其是高速公路企业的会计经营管理这一方面,在给会计的管理带来准确便利的同时,还可以对整个市场的行情做出分析和判断,能够带给会计第一手的市场信息,这些都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所以高速公路企业中会计的信息化管理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邹国平.基于智能的高速公路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2.

[2]冯仲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智能决策支持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篇(11)

一、建设当代会计专业人才新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纲领,只有结合当代特点,才能立足于现实社会,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这也是当代的会计专业人才需要弥补和发展的走向之一。会计是一门学术性非常强,逻辑性非常缜密的学科。将会计训练作为学生在毕业时成为合格的会计技术人员的必备条件,需要着重培养意识,扩展口径,拓展学生群,将学生的范围不断拉大,社会经济考察的重点,可以放在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之上,将金字塔的定量分析作为评价描述会计专业考试最适合不过,但是,需要大量烦琐的会计规章,学生难以自主完成。因此,要制定日益适合自己会计工作的手段是尤为重要的。

二、实践中对会计专业大学生的新要求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针对会计业界中新人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核心是素质能力,并把它细分为三项主要职能:即专业的职能素质、人格素质、商业视角素质。具体有以下两方面:完善知识结构,形成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会计队伍,建立一所有专业能力引导的美国会计学会下属中的未来教育机构、范围委员会、会计内容和含义三者共同称为Bedford 委员会。大学会计教育涵盖了整个会计范围,包括人文学科、自然学科、通用信息和艺术等四个领域,需要掌握丰富深厚的会计知识。符合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需求,对会计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因此,要想真正适合会计的发展,会计从业人员就要注重和掌握他们的知识,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在会计课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会计工作中健全和完善所需要的知识体系。

我国的会计法规是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指定,会计法规是制定会计教育和教学形式和执行颁发会计从业资格的法律依据。会计人员必须要有法律意识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根据考量确定是否可以成为称职的会计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必须在了解会计法律法规的同时,学会用法律法规中的事项处理会计纠纷。会计法律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的必备教育手段,为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因此,要将法制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要成功,主要的条件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能够快速的进行听说读写,在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的同时,可以复述一遍知识要点,以强化理解能力;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提炼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需要捕捉和搜集主要信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人与部门的协调能力。

三、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会计专业培养

供求双方在一定的联系通道下,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为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会计事业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联系和疏通会计人才,并且畅通双方的联系渠道,给社会人才提供一项基本的选择要求,会计教育部门根据人才的基本情况,订立教育目标,培养符合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根据会计人才的基本情况和会计创新教育的基本环境进行改革和制订改革目标,充分发挥教育主体在改革中的基础和主导作用,加速进行会计教育体制改革,这有利于教育环境的创新。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政府调控力量不容忽视,由此形成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三项条件都需要创新。在市场机制的运行下,政府的导向力量也不容忽视,因此,整个会计教育机制包括政府、大学、企业三个硬性条件。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积极推进会计专业教育,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大走向,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今天有着重大的变化。当前面临的环境在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因此,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和提高,因此需要对财会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要进行一定的改革,才能不断深化和优化系统的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以下这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即减小不规范的专业现象,划定专业界限,改革财会课程出现的问题。加大基础课程的比重,最主要的是增强学生在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强化学生解决在会计教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例子,及时进行分析、并且讨论和解决,不留死角。

各种政策要结合客观实际,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付诸实施,才能投入资金进行使用。在美国,执业者要进行会计改革,要与会计署进行上百年的斗争。但是,1990年的会计改革,在铬镍钢司向会计教育改革投入400万美元的资金后,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在投入和使用了这笔资金后,会计教育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转变,在今后的会计教育改革中,CICPA是各个会计事务所和国家有关的会计教育院校的主管部门,加大教育改革的经费的投入,才能更好的推进会计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必将成为人们无法忽视的重点。会计教学只有不断屏弃传统教学中的糟粕,不断汲取传统和现代会计教学的精华,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才会推陈出新,才能适应和促进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的持久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保持经济的腾飞,更有利于会计行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会计人员的发展,因此,要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不断保持进步,不断向前迈近,为更多的会计执业者谋取更多的福利。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强化会计电算化力度,完善会计课程的细节,会计执业界还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提升,保证会计的执业能力,适时进行考核,完成会计的任务,加大会计的利用率……以上种种思路和建议,都是会计教育改革和促进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