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融合教育策略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3 14:50: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融合教育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融合教育策略

篇(1)

所谓融合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将有特殊需要的自闭症儿童纳入一般的教育系统中,让有特殊需要的自闭症儿童和一般自闭症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融合教育的理念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自闭症儿童跟普通同龄自闭症儿童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并得到适当、合理的支援,使自闭症儿童们适应普通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更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通过“融合”培植互相关怀的校园文化,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把普通学校发展为兼容及进取的群体,为不同能力的自闭症儿童提供优质教学。

融合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的教育概念,就在学前教育得领域而言,学前的融合教育都有处于发展阶段,教育融合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家庭融合、社区融合、幼儿园融合、学校融合教育训练过程,重点是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功能、学习功能、认知功能,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融合教育环境开展教育康复有利于改善其社会行为习惯,融合教育的课堂环境需要系统化、科学化的个别训练来满足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能显著增强教育康复效果。教师与家长的态度对融合教育的成效起到关键作用。

二、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

1.正常幼儿园对自闭症儿童在融合教育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自闭症儿童由于身心障碍的影响,阻碍并导致他们可能失去了融入的机会,无法像正常的学龄前儿童一样进入普通幼儿园,再加上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上的不足,有些老师常常会认为自闭症儿童很多方面有异于常人,如动作协调性差、目光涣散、注意力缺陷,等等,他们对某种环境,某种刺激过度敏感而感到恐惧。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甚至会和家长直接拒绝儿童来幼儿园进行随班就读。所以,导致部分家长隐瞒孩子是自闭症儿童的真实情况。而且由于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或者幼儿园领导不够重视,所以面对自闭症幼儿出现的种种状况也没有适当的处理策略。随着全社会对特殊儿童接纳程度的提高,虽然已经有为数不少的普通幼儿园接受自闭症儿童,但是,大多数幼儿园自闭症儿童还是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措施。有的老师因为不理解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和心理,采取错误的教育,从而会引发更严重的行为问题。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是有利于体现教育的公正公平,给特殊孩子一个求学的机会,让自闭症儿童有一片自己发展的天空,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2.自闭症儿童家长在融合教育的问题上没有正确的理解

大部分的自闭症儿童家长由于对自闭症了解的不多,因此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察觉和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的发育只是比同龄人稍微慢了而已,只要进入了幼儿园,和其他儿童一起活动就会变得不再自闭了。还有的家长将“融合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就是让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幼儿园里就读,而不会考虑孩子的接受、适应情况等。更有甚者,有的家长把“融合教育”的全部意义理解为“让自闭症孩子学会和普通孩子一起玩”,只要自闭症的儿童进入正常幼儿园自然就会模仿正常儿童的行为,只要努力就可以弥补不足,也不去考虑儿童应该怎样上幼儿园才更有意义。这样的结果,可能更会导致自闭症儿童出现社会性发展的停滞。

3.正常幼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儿童没有足够的认识

自闭症的儿童不应该一直被放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教育,那样自闭症儿童容易被标签化,那样就恰恰违反了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他们接触不到同龄正常的儿童,就忽略了同伴辅导的作用,自闭症的孩子经常和正常同龄儿童在一起,儿童都喜欢模仿,这样可以让正常儿童带动有自闭症儿童。家长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积极配合教师以及专业人士将学前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尽可能做到最好。如果他们没有机会和正常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那么就远离了主流社会,更加无法融入主流社会了,所以自闭症儿童需要融合教育,让他们多和正常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让他们更加接近主流。

三、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策略

1.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

首先,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融合教育课堂的主导,她们必须全面了解融合的理念,才能够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其次,幼儿园教师要了解什么是自闭症及自闭症的行为问题。再次,要学会运用处理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优点,以便在教学中有侧重点。最后,能够及时与家长,特教老师沟通。

2.重视同伴的作用

学前融合教育的目的,是增加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交往的机会,幼儿教师通过提供适当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让自闭症儿童可以从同伴那里学习到学习和交往的方式,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往技能。个别同伴的主动接纳与支持,还将促进孤独症儿童沟通技能的发展。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利于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培养,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更加有有利于融合教育,使这一群体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3.促进家长、学生、教师及相关人员的合作

融合教育涉及人员不只是学生和教师,家长、教师及相关人员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寻求在融合中帮助自闭症学生与普通学生更好融合的方式和策略。充分体现了融合教育中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原则。在团体合作的基础上,动员相关的力量对儿童进行诊断、评估、制定与实施干预训练的计划,并且要及时更改IEP计划,对自闭症儿童更加实用。

4.普通幼儿园与自闭症儿童家庭的联合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可通过家访、谈话、家园联系册等手段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以便及时沟通,信息共有。融合教育不光要幼儿园付出努力,家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双方都能给予和谐的环境,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成长无疑是很大的帮助,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在家里也要去巩固学习,尤其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严重刻板行为,必须要做到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法相统一,不然结果就将是徒劳。

综上所述,融合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十分重要,融合教育是他们接受公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说,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协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融合教育在中国将会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甄岳来,李忠忱.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4.

[2]刘彦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在新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专业课程当中融入思想理论课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想要在高校真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要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不断促进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融合。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当中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将思想政治课程融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实现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双向提升。

一、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概述

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方式。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在新教育理念下不断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相渗透融合,在专业课程和其他学科当中开展思政教育,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的全面提升,以达到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目的。大学课程思政教育与传统的思政课程最大的区别就是传统的思政课程概念较为局限,通常只是代表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而大学课程思政不仅局限于某一学科课程,而是融入不同学科教学,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融合和渗透,达到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的双重功能,在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而大学英语学科教学在高校教育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英语不仅是重要的语言学科,而且也是高校教学当中重要的人文学科。大学英语教育在提升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除了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接触中西方文化的同时养成正确的文化理念,用辩证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化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局限,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注重帮助学生积累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和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的同时培育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育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所以,将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相结合对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二、思政课程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其重要性做进一步分析,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英语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保证学生学好第二语言的有利条件,有助于彰显信息传递的价值,也利于学生思维的延伸。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发现学生的思维意识受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表现出亲西方文化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通过思政教育来扭转这一趋势。教师在大学课堂中渗透先进的思想文化,同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华文化,并且重塑文化意识形态,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坚定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已形成先进的文化体系,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而大学生作为日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在实践中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尽可能从自身做起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发扬光大,进而坚定民族文化的底气。英语作为大学课程体系中的特殊学科,负责教授学生第二语言,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了质疑,而此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的民族。经上述分析可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渗透具有不可或缺性,而接下来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现状,在明确两者融合不足的前提下,予以有效处理,确保两者有机结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尽可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三、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融合现状

在教学实践当中逐步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将思政教育元素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融入课堂教学环境当中,是新教育理念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研究背景下,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渗透与融合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就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与融合的现状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足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新教育理念影响着高校教学思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高校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就是在教育活动当中树立人生教育观念。人生教育观念是指在教学活动当中能够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人为什么、该怎么活等问题,促进学生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文化素养的提升,加强高校教育当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但是调查显示,现阶段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注重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没有认识到思政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甚至仍然有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应当是由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开展,与大学英语教育关系不大。这样传统的教学理念限制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由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足,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更加依赖课本教学,更注重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局限于英语语言教育本身,而忽视了英语教学当中的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是新世纪网络课程工程建设项目之一,教材的编写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教材为中心,充分结合新教育理念,注重教材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以广泛的题材提升教材的前瞻性和趣味性。教材编写的内容涉猎十分广泛,不仅包括语言知识,更包括文化习俗介绍、伦理道德教育、信息技术普及、社会热点聚焦等,教材旨在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由于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没有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因此设定的教学目标较为单一,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相分离,不利于发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优势,限制了学生全面长远发展[3]。

(二)西方元素渗透冲击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大量的英语阅读及文章写作,所以教材编写过程中会引入很多西方文学材料,或关注很多西方社会热点。因此,开展英语教学会让学生接触到很多的西方文化元素,而英语教学本身重点就集中在英语语言学科教学上。《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为了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及表达能力,选用很多地道的英语素材,以此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但是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传统文化涉及较少,对中国社会热点关注度不足,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开展过程中,中西方文化元素的渗透会对传统文化产生一定冲击。其中涉及很多西方文化元素,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传统文化意识,也应当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让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的同时,能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以辩证的思维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化差异,提高学生文化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4]。

三、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中渗透与融合策略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融入思政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此来抵消学生的抵触心理,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结合大学英语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便利性,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也应当认识到要以教材为依托,以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方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5]。《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过程当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升,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学习语言表达方式和阅读文章等,剖析文章所传达的文化内容和人文精神,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积累文化底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想要真正提高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程度,就应当注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让教师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渗透和融合到教学活动中。为了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学校可以对教师加强培训,让教师了解更多的新教育理念,同时加强教师教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大学英语教师了解更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相融合。同时学校可以开展教学竞赛,促进教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让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不断提升教学创新能力,以此来促进教学成果提升[6]。

(三)发挥网络资源优势,针对性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给教育活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充分依托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开展大学英语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视频、音频等网络教学内容,以此来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选用素材时选择学生兴趣浓厚的教学素材,例如新闻热点、BBC栏目、学生喜爱的电影等,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增加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关注度,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也可以向学生推荐Ted演讲视频等,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增加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渠道,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7]。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占高校教学课时比例很大,因此,如果能够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大学英语教学系统性强、教学周期长,所以有融入思政教育的天然优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当中应当重视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和融合,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芳.浅谈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与融合[J].南北桥,2020(04):177-183.

[2]魏春燕.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与融合[J].科教导刊,2020(23):129-130.

[3]宇.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开展探究[J].科教文汇,2021(02):56-57.

[4]张苗.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1):66-68.

[5]王燕.课程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挖掘与设计———以《新视野大学英语》2单元为例[J].文存阅刊,2021(09):106-107.

篇(3)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教师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方式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通过网络平台的资源来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这就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相得益彰,这种教学方式既方便了老师,又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在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织、整合和利用,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度整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田径教学的特点

田径教学包括跑、跳、投掷等运动,每个项目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特点。而田径作为体育运动之母,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曹鹏、徐立和等学者在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周期性研究一文中表示:一项运动技能从形成到运用自如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去练习。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有十几门专业课要学习,分给每个专业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要想达到每项技能都能灵活运用是很难实现的。而田径具有跑、跳、投等多个运动项目,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作为田径专项的学生一共有两到三年的学习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把各个项目学好学精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田径教学方面要想每个项目都得到老师的讲解示范是难于实现的,这就给田径教学带来了难题,而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二、传统线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主导,教师主要扮演领导的角色。课前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往往是单调乏味且没有指导的。可能与教师讲解的内容关系不大或者大部分是课本上的基础理论。因此,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少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

(二)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

会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到操场和教师面对面进行教学,包括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布置作业等,学生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课后教师对于学生的掌握不到位,且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来源主要是课本以及教师课堂中补充的知识,从而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习技术动作,而在高校,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年龄、性别、身材和个人技术能力的影响,很难将一些技术动作做到规范标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过于依赖教师的个人能力,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点

(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线上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建立了体育线上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各个专项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视频或者名师的讲座作为教学资源,协助教师进行授课,学生通过音频、视频等资料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学到的技术动作更加规范,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使同学们能够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二)有助于学生体会各个动作环节的技术要领

在田径教学中,一些技术要领尤为重要,例如:背越式跳高、跨栏、跳远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田径项目,技术动作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模仿、观察、练习和纠正动作等大量的除本体感受以外的感受信息,尤其是视觉信息。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受年龄、身材、自身技能水平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动作规范还是具有很大困难的。而混合式教学可以将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视频作为参考,并且可以慢动作或反复播放,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各个动作环节的技术要领,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

(三)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形式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提出疑惑,教师则可以将问题归纳总结,在线下授课的过程中进行解答,并对学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专门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网络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由于传统的体育形式相对简单、枯燥,一些不想锻炼的学生会有一定程度的厌倦和恐惧,而混合式教学方式是通过视频、图画等表现形式融为一体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既能够通过一些高质量的视频进行学习模仿,还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分析关键的动作点。与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与时俱进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能力。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的职称大多是教授或者副教授,年轻教师相对来说还是占少数,而那些年长的教师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了解和操作并不是那么的熟练或出色,甚至存在一些困难,线上教学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教学难度,并且在进行视频剪辑制作的过程中相对繁琐,部分教师可能比较难适应。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现代化信息应用能力。

(二)高校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对现代化信息的应用能力,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十分重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但是大多数教师在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后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处于一种“措手不及”的状态,需要重新学习课件制作,信息技术学习等。而教师的教学状态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息息相关。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为数众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视频的现象较为严重,但是线上学习田径的兴趣不大。

(三)教师的教学任务加大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在课下进行备课,线上的课程也要提前准备,例如:PPT课件的制作、视频的选取和剪辑、网课的搜集和制作等。一些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会随之增加,加上一些对互联网了解不多的教师,还需要进行专门性学习相关知识。因此加大了教师日常工作的任务。

五、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在于体育教师的信息化能力,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与时俱进,明确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不只是传授体育技能,更多的是让学生提高创新、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其次,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操作技术的掌握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参与信息教学培训,向部分高校学习,实施现代化教学,不断提高信息能力,确保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的顺利实施。

(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

目前大多数大学的线下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在线混合教学方法的接触较少,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采用各种形式的混合教学方法使同学们能够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及其优点,使之都能够更好的参与其中。

(三)加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未来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尤其是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已成大趋势,课程改革的创新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要加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使更多的体育教师能够掌握线上教学的方法,减少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使用线上教学的困难。

六、结束语

疫情的到来使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快速发展,由此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上体育课的方式可以不只是局限于线下面对面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印象发生了转变,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随着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增加,也能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为了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使田径教学模式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于蕾.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构建和实现%J花炮科技与市场[J].2019,01):147.

篇(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243-02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准和重要体现,以信息化教学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工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让职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走在社会的前端,引领职业潮流,树立以信息化技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教学理念,把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狠心任务,有效提高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全力推进信息化资源共享教学,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努力加强信息化教学队伍的建设,创建文明和谐的网络校园,加强职业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快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信息发展,全面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加快我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前进脚步。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简称IT,主要是对信息进行管理和处理,它主要是用于处理和管理信息时所采用的各种信息的总称。生活中,信息技术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它是一项与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信息的交流、信息的管理,以及对信息做出评价的相关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通过对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使用,进行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以及应用软件,也可被称之为信息和通信技术,简称ICT,它主要包括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有很多的特点,比如信息的数字化、信息的网络化、信息的多媒体化、信息的智能化、信息的虚拟化等,这些并不全面,还有两种信息技术需要让大家知道。

1.信息的技术性。信息技术具有技术性,具体的表现在很多方面,举例说明,比如科学性的方法、先进的工具设备、熟练的技能、快进的过程,以及高效的功能等,这些都属信息技术的技术,且是信息技术的一般特征。

2.信息技术的信息性。信息技术具有信息性,因为,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信息服务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提高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和效果。信息的秉性决定了信息的特性,比如它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和动态性,以及资源共享性和可变换性。这些性质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信息技术的信息性,是信息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根本特征。

三、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育观念。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职业教育的教学中,是引领现代化教育潮流的重要手段。对职业学校实行信息化教学,首先,职业教育者应该从思想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社会进步的脚步,应该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思想,用长远的眼观看待问题。人的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第一反应,通过感性的思维判断达到理性的认识,思维决定了人的意识,人对事物的最终看法取决于人大脑的思考路线。人的思维观念决定了人的执行行为,什么样的观念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结果,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对于,职业教育者而言,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的教育水平,必须要先从自身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转变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走出教育信息化的误区,从思想上转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挂念,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升教育水平的作用,能够破解教育教学中的难题,能够高效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和谐,在信息化教学中,必须要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出突破性的解决,把信息技术贯穿道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教育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教育信息教学[1]。

2.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时候,应该学会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技术,把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让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力度,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配合教材双向教学,把对学生的信息化教育工作做到实处,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达成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做成网络课件,让学生们看得更直观,更明确。对于一些教学设备,必须要经常进行使用,不能只是把它当成摆设,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现代化信息教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学习。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不在于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教学设备有多高端,重要的是教师要把这些先进的现代化教育信息设备投入到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同时,也大大提升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现代化教育信息教学[3]。

3.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一个新话题,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职业教学中,是职业学校教育大力发展的新途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职业学校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很多方面都还不成熟,为了加强职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建设,职业学校应该建立合理科学的教育制度,通过制度对教师的约束,要求教师把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转变成业余的教学活动,把教学活动纳入每个月对教师的考核中,学期末的时候,加入对教师的总评中,把教师对这样的教学活动实施变成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帮助教师养成开展此活动的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现现代化信息教学。

四、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学校发挥的作用

1.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以学习专业技术为主,由于所处的环境特殊,在学习方面对自身的要求比较少,要求不严格,有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课堂不感兴趣,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提起对自身学业的重视程度,职业学校应该实行现代化信息教学。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先进的信息化教学会为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改变学生对课堂的态度,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5]。

2.开阔学生的眼界。职业学校采用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方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先进的教学设备充满了好奇,便会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会集中注意力听讲,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职业学校来讲,先进的教学设备非常珍贵,也非常新奇,因此,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让学生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增加学生的信息知识。

3.提高教学质量。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普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解决不及时将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教学,比如教师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会让学生看得更直观,看得更明白,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透彻,多媒体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减小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4.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职业学校融入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除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眼界和提高教学质量以外,还有改变学校教学质量的作用。职业学校在教学上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意味着职业学校在同行中,面对教研项目或者是教学竞争活动的时候,能够大力参与,并且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项目探讨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能够很好地帮助学校完成活动任务,取得荣誉,为职业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促使职业学校能够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发展[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提升职业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但是我国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力度还应该再加大,更大程度地做好职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工作,目前,我国的各行各业都还处在发展壮大的阶段,在各方面都还需要再努力,在这特殊的时期,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应该努力适应社会的需求,加强职业学校信息化技术建设,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高质量型技术人才,职业学校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探索,为职业学校的建设,以及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而努力,为职业学校的大力发展,为职业学校能够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而努力做出贡献[2]。

参考文献:

[1]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胡支农,苏平.推进信息技术与电大非学历继续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4-7.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84-02

1 图书馆资源与阅读教学融合共赢的迫切性和现实感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

赏力”,“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人类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厚的精神养料,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取向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在交际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和再生信息,以此来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逐渐掌握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工具,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生命质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生活即语文”,强调了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此相关的开放性阅读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则包罗万象,集知识性、趣味性与生活性于一体。可以说,在语文开放性阅读中,学生们不仅能学到相关的语文阅读技巧和教材中的语文知识,而且能够对阅读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人情世故、人生哲理、历史变迁、山川风貌、科技发展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大到天宇苍穹、小到微土尘埃,都能够尽收眼底。

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往往囿于应试教育的藩篱之中,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语文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语文信息交流场所,传统语文教学中过于狭隘的教学目标束缚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与阅读兴趣,使得部分学生讨厌语文,怕读书,怕作文。在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造成日益显见的瓶颈的背景下,中学语文业内人士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日趋一致:当下中学生的阅读必须“超越课堂,开辟课外阅读更广阔天地”。此时,图书馆资源便成为了最现实最便利的阅读教学选项。

利用图书馆开展语文阅读课,作为一种学生独立学习、自由阅读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是课堂形态,但不同于学科常规课堂教材教学活动,它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课外阅读活动。在一般的语文课外阅读中,我们主要对学生采取 “放羊式”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自主阅读,然而,观察发现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过程多基于猎新猎奇猎趣的心理,因而存在诸多问题。

盲目性阅读。部分学生将语文阅读课当成了休闲课,所看杂志多为休闲、娱乐类杂志,文学类杂志很少看,辅导类杂志更是视而不见。

单一性阅读。有的学生喜欢看什么就只会看什么,基本不变,阅读过程比较单一。

倾向性阅读。有的学生似乎“不会阅读”,仅凭兴趣爱好,随手拿上一本,或者同时拿上几本,走马看花,几下就翻完,然后又换一本,如此往复,一节课能“看”好几本杂志。

基于现状,迫切需要更好地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求知途径和资料,充分发挥中学图书馆资源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扩大中学生的知识面,有力促进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图书馆资源主动走进阅读教学的融合共赢策略

(1)在馆内由语文教师和图书馆员共同开设阅读课,采用周期固定的授课方式。由语文教师传授阅读知识,并结合教学进度开展指定阅读内容的阅读活动,如撰写读书笔记、摘抄经典段落等;由图书馆员系统介绍图书情报利用常识,图书馆可成立导读室,指定专人负责不同年级学生的针对性导读。

(2)发挥各类宣传媒介的作用,利用橱窗、黑板报、校报、文学社刊物等进行定期宣传。可围绕教材与课堂教学实际,组织一支学生编辑队伍,自主进行采编出版,展示语文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培养了一批学生中的阅读先进分子,起到了示范作用。

(3)深入班级,在各班聘请图书管理员参加图书馆管理,沟通图书馆与学生的关系,及时各项图书馆信息,组织借书和阅读活动。在各班成立图书角,根据各班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图书角书籍,更好更及时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

(4)中学图书馆和语文学科组合作,组织各种读书报告会、演讲会等读书经验交流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和阅读方法。语文组的教师可以示范开展系列读书讲座,根据每位教师的专长,选择不同的阅读主题,如唐宋诗词、史传文学、明清小说。

(5)图书馆和语文学科组共同策划,举办校级、年级范围内的各种读书竞赛、征文活动,促进学生读写结合,提高阅读效果。图书馆和语文学科组进行分工,图书馆负责赛事的组织,语文学科的教师负责宣传评审。并在三个年级、六个学期中形成一个符合校情的语文竞赛体系,系统培养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

3 阅读教学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融合共赢策略

3.1指导阅读方法

中学图书馆资源文献导读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可以引导中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教会中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中学生自学能力,使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宣传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和特点,通过编制馆藏目录、新书通报、开展文献检索专题讲座和书评活动,向中学生推荐优秀书刊,把内容健康、格调高雅、思想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优秀图书作为主要推荐书目,正确引导中学生的读书情趣和阅读倾向。

在应用图书馆资源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介入要把握好尺度,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健康个性,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师的组织管理主要体现在充分动员学生上。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阅读的性质、背景、目标、步骤、意义等,使学生有一个概括性认识;还应向学生介绍一般的研究方法,结合实例,通俗易懂;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尽可能的挖掘出文字所包含的信息,读尽读透,使文中形象完整丰满,使他们不至于盲目无效的去阅读。

提出阅读的方向是中学语文阅读指导的突破口,对语文阅读能否有效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关系到阅读的发展方向、价值、方法、效果,是应用图书馆资源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取得成效的关键。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形成阅读思维。向学生介绍中学语文阅读中常用的思维方法,要求在学习中有意识地运用。例如:归纳和概括、引申和发展、否定和批判、消化和运用。

3.2培养读书习惯

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要时期,而良好读书习惯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渠道,是以生为本的重要体现,是应用图书馆资源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中学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要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中学语文阅读的引导,培养中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如以怎样读一本好书为题,对中学生进行读书辅导,用好书丰富中学生课余生活,开拓视野,充实头脑。开展读书演讲比赛,举办读书笔记会展,评选优秀读书笔记,通过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活动,不断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又如,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设到图书馆,在学生阅览室上中学语文阅览课等;由中学语文教师指导,让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文献查阅等,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二课堂甚至第一课堂。

3.3进行信息采集训练

应用图书馆资源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养成终生利用图书馆的习惯,给学生以基本技能的教育,使之具有广泛的使用资源和服务的能力。对中学生进行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教育,使中学生掌握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使中学生掌握有效治学的一种工具,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师可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围绕中学图书馆资源的选择途径和阅读方法等基础知识以及网上资源检索和利用的方法和技巧等,对学生进行信息能力的培养,以不断提高学生检索、获取、筛选、整理信息的才能。

将中学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利用网络、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进而丰富和拓展传统中学图书馆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实现中学图书馆资源的现代化,是中学图书馆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大势所趋。通过应用中学数字图书馆,可以使中学语文教师和中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完成课前、课后的准备和研究工作。知识的范围也能克服课堂、课本的局限,延伸到各个领域。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学习途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支持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将中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课堂延伸到课余的任何时间、空间,将大大激发中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要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搜集资料并不是盲目的简单综合,而是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从中提取出有用信息。教师要传授学生资料搜集和整理的方法。如:制定阅读计划、编写书目索引、重视摘录提要、笔录思索质疑等。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青年学生成为社会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的语文素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和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而中学图书馆必须建立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如何实现图书馆对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服务功能,两方面必须协作配合,健全机制,融合共赢,使得中学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和综合服务质量更上一个台阶,使得学校拆巨资建设的图书馆,真正能为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实践起到推动作用,从而实现互促互进,融合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篇(6)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日趋显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拓宽了师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介入而显得精彩万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呢?根据我在万全区第三小学进行融合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谈几点个人心得。

一、 能够完美呈现算理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最基本的是必须要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算理,因此,我们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学生算理的指导,力争达到“知其然,必须知其所以然”。何为有效措施?通过研究实践,我发现在为学生准确而有效的揭示算理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下载,然后经过自己的加工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操作,可以发挥出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的点击操作,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操作学具,从而达到理解算理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真正动手操作学具和观看课件展示,可以更加完美地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并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可以拓宽知识内容

不难发现,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课堂上的聚精会神,思维上的溯本追源,效率上的突飞猛进,同时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因此,我们利用网络下载制成课件用于演示教学,不仅继承了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同时也让学生动手参与,这就在无形中更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一节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下载课件,让学生通过操作完成梯形的剪切或拼图,在勃勃兴致中学生就会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S=(A+B)×H÷2的算理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将胜过我们多少次的反复说教。

三、 强化师生交互操作

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题海战术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和“低负高效”理念要求的,因此我们改变过去题海战术的做法。如果充分利用包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交互和操作,按照学生的差异将练习内容分为几个难易等级,甚至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发挥集体智慧,根据个人喜好设计出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或闯关活动,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练习的题目和自主选择出示题目答案的时间,配合生动的画面和适当的鼓励,在宽松的环境下,发挥团队协作、群体攻关的合作精神,完成知识体系的探究和创新,这样学习的效果和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创新利用友情链接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丰富而广泛的文化内涵,计算教学也同样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我们所用数学课本中许多数学定律的推导、数学家巧算的故事,甚至于一题多解的解题方法展示等等,都体现了数学知识的文化性。但是这样大量的数学信息、知识、历史和学生的学习反馈在一堂课上完全反映出来是不可能的。但是,现代网络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们把相关的数学知识制作成网页发在微博中,让那些有兴趣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进入友情链接,点击网页进入浏览。或者,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广泛地从网络收集资料,制作成自己的博客,把积累的数学知识发到网页上供其他同学浏览发帖。这样,在课堂上不会出现“填鸭式”和“满堂灌”的现象,学生的自由度很高,浏览的也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所以可以使广泛而丰富的数学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真正使数学文化起到润泽数学课堂,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思维、提高数学素养的作用。

五、有助改革评价体系

当今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那么网络将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开辟一片新的天地。可以提倡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知识制作简单的网页,或由教师将学生制作好的简单文件进行加工处理,再链接到网页上,上传到网络中,在学校或者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流。例如对某一题的多种算法,学生可以尽情地展示,同时从博客中得到同学们的直观评价,是相互间的知识得到很快的反馈和更新,从而有效促进了成果的展现,使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无疑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还可以通过评选优秀的学生网站、个性博客等等形式来激励,从而培养一批高素养数学人才。

六、时刻警觉存在问题

虽言现代教育技术使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尚在探索阶段,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还应克服盲从心态:

1.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到各学科教学中,只是提高有效教学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我们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能够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2. 视屏不能完全取代必要的板书

不难发现,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但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功能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比如学生计算步骤的呈现,随时进行的步骤增删,教师对学生计算过程的评价等等,都可以一目了然。

篇(7)

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教材是英语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课程资源,是经过许多专家的论证和研究得出来的,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以积极的姿态研读教材,将那些看似与考试无关的德育知识等教学内容有机嵌入课堂教学中,自然无痕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Unit1 In class的教学中,授课教师紧扣教学内容,在教学第一幅图时教育学生在早上遇到同学、老师或长辈应当用上Good morning,引导学生积极开动思维,下午和晚上又应当如何跟别人打招呼?拓展文本语言,有效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在教学第三幅图时,当多媒体呈现Mike上课时,授课教师就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应该怎样做,及时渗透当自己做错事情就应当诚恳地道歉,及时取得别人的原谅。在教学中不断运用祈使句Open/Close the … please,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要求或请求别人做事的过程中应当多用please。在引导学生语言输入的环节中,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向学生提供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有礼貌地进行语言交际。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授课教师要有效挖掘语言和德育的结合点,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不着痕迹地向学生渗透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效进行德育的渗透和感悟。

利用媒体,实施渗透性教学

道德观念等德育知识是抽象的,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有效接受?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智慧,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深学生对德育现象的感受,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让语言学习因德育而充满生活的气息。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Unit5 Signs的教学中,授课教师首先利用教学挂图向学生展示了三个标志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看到了这三个标志我们应该怎样做,不应该做什么,巧妙渗透德育。接着,授课教师通过动画让学生找出人物的活动,并带领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正确,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生活中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然后通过校园各区域的标志牌,让学生说说在这些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将德育知识内化自己的行为。

教师在讲课时,充分利用挂图、动画、生活图片等向学生生动展示生活中各种现象,向学生展示各种正面和反面的生活现象,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和教育,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明白。

实现“润物无声,德育无痕”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倡英语教学要要采用活动途径,引导学生有效感知、体验、探索和实践。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趣味性的活动中向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更要在活动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培养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这也是课堂整合的要求。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语篇内容之后,结合语言训练目标和德育教学设计了“制作海报”的活动。告诉学生地球是我们的母亲,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保护地球,让学生小组内选择某一主题Save water/energy/…进行合作分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问答去商量如何保护地球妈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有着很多的奇思妙想,最后通过齐动手制作海报向去全班同学进行汇报,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而且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环保的意识,在趣味的活动中无痕地实施德育。

单纯的说教式的德育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疲惫,授课教师将德育渗透于语言活动中,不仅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之功效,使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受到德育。

篇(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如何提升幼儿教育的有效性,是相关幼师与幼儿园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舞蹈教学活动是幼儿艺术课程中核心组成部分,能够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艺术气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但受到教学观念、教师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多种问题,包括教学方式与手段过于陈旧、幼儿学习兴趣不高、舞蹈类型较为单一等。教师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通过游戏化教学策略,丰富幼儿舞蹈教学活动,促使幼儿参与到舞蹈教学中,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

一、寓情于景,营造良好舞蹈艺术氛围

幼儿具备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征,合理融入游戏活动,为幼儿营造良好舞蹈艺术氛围,促使幼儿成长,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做法:

1.激发灵感

兴趣直接关系着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教师应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会舞蹈的魅力,通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等方式,激发幼儿舞蹈的灵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幼儿多感受大自然的美,寓情于景,为幼儿创建轻松愉悦的舞蹈学习氛围,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舞蹈的喜悦,如在教授“银波绿舟”的舞蹈时,教师可以用“观察家乡”的游戏引入,要求幼儿以某一个或者两个动作“舞动”出家乡,幼儿既能够模仿家乡的标志性建筑,也能让幼儿凭借自身的想象表演,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展现空间,采取表扬、鼓励的方式,激发幼儿舞蹈的灵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放飞想象

想象力是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的能力,幼儿因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在课堂中分散精力,甚至出现嬉戏打闹的问题[2],大多数教师都会通过呵斥的方式制止,但该种方式会打击到幼儿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可借助“游戏化教学策略”,融入在舞蹈教学中,当幼儿出现过分吵闹的情况时,教师可通过“one one one”的韵律引导幼儿重新回到课堂,即当教师说道“one one one”时,幼儿马上将小手放在桌子上,并配合教师说出“one one one”,每说一个“one”,就在桌子上轻轻拍一下手,这种方式既能够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也可给予幼儿想象空间,培养幼儿想象力。同时,以舞蹈韵律的游戏形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协调好舞蹈教学目标与幼儿舞蹈能力之间的关系,幼儿可凭借自身想象,更加有灵气地展现出舞蹈。

3.引导模仿

模仿是提升幼儿舞蹈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利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合理地模仿,通过大量的模仿动作,形成幼儿对舞蹈的初步理解,提升幼儿舞蹈的专业技巧[3]。如学习在“绕手腕”的专业动作时,教师可让幼儿模仿“采茶”的动作,通过接龙的游戏方式,促使幼儿练习“绕腕”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幼儿,确保其模仿动作的规范性。

二、借助游戏,引导幼儿感受舞蹈气息

舞蹈能够帮助幼儿抒发出自身情感,但真正让幼儿理解舞蹈作品是较为困难的,教师可借助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舞蹈作品中的人物,使其更加体会到舞蹈作品的深意,促使幼儿将情感融入到舞蹈中,以舞蹈的方式表达出想法与喜爱,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做法:

1.学会观赏

幼儿在接触到舞蹈时,会被舞蹈的旋律、动作吸引,但真正到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舞蹈动作的难度所吓到,从而不愿意跳舞或者出现排斥跳舞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开始舞蹈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游戏教学方式,让幼儿学会观赏。如在学习“我的朋友在哪里”的舞蹈时,教师可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幼儿展示台湾地区其他小朋友的生活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幼儿品尝台湾地区的美食,促使幼儿喜欢上台湾地区的文化,降低舞蹈教学的难度。

2.梳理情节

幼儿舞蹈作品抒发的情感与其他作品相比,比较单一,但因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4],因此,教师应合理划分舞蹈作品的情节,并帮助幼儿梳理好,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开展舞蹈游戏活动,如在学习“剪羊毛”的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绵羊喂养区域,让学生接触到羊毛,并布置绵羊扮演角色的任务,使得幼儿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剪羊毛的过程,更加懂得“剪羊毛”舞蹈中收获的喜悦,更全面展现出舞蹈的情感与韵律。

3.抒感

抒感是幼儿学习舞蹈的最终目的,幼儿能够通过舞蹈的方式,表达出自身的喜、怒、哀、乐,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追求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游戏的方式,如“舞蹈接龙”, 给出某一段音乐,让幼儿根据自身理解而跳舞,并“选聘”小评委,引导幼儿欣赏舞蹈的同时,锻炼幼儿舞蹈技能。

三、定位舞蹈,提升舞蹈教学的有效性

1.寻找参照物

幼儿园舞蹈多是集体舞的形式,对幼儿动作的整齐划一性要求较高,幼儿还需完成各种动作的变换,因此,舞蹈教学的难度较高。教师可以给幼儿定好参照物,通过摆放毛绒玩具等方式,让幼儿寻找到舞台中心点,加强幼儿之间的联系交流,降低队形变换的难度。

2.选定指挥者

对于较难的舞蹈动作或者需要变换队形时,教师可以选定1-2名幼儿作为指挥者,发出相应的指挥口令,科学帮助幼儿记忆队形变换,选择指挥者时,可利用“斗舞”等游戏方式,让幼儿评选出最信得过的指挥者,确保指挥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课程作为幼儿重要教学活动之一,不仅能够有效开发幼儿智力,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更可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让幼儿在舞蹈过程中抒感,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游戏化教学策略,综合考虑幼儿舞蹈兴趣、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内容,有机统一游戏活动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将游戏融入舞蹈中,使得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舞蹈基本技巧,引导幼儿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舞蹈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艳.幼儿园中游戏化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5,17(9):96.

[2]卢洁琛.游戏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当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2):2-3.

[3]王区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教学策略探讨――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32(8):78-79.

篇(9)

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努力创建一种和谐创新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趣味.教师要努力改变和学生往日的关系,多和学生交流,听取学生的真实想法,建立师生之间友好信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例如:在学习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的“共点力平衡”内容时,有这样一个例子:足球被线拴在竖直光滑墙面,线和墙面的夹角为a,球处在静止状态,重力为G,求线的拉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用质点受到非平行力的作用,当处于平衡时求所受力的线必然相交于一点,所以拉力必过足球球心,从而算出拉力.但是会有同学质疑老师的讲解,提出疑惑,现实中的墙面并不光滑.教师对于学生的疑惑可以给学生做一个实验,实验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验证明线确实偏离了球心,证实了学生的疑惑,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足球悬挂的平面图,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1)足球受力产生了什么变化?(2)足球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那么“共点”从球心偏离到了什么位置?同学们会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大提高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最终得出了摩擦力的方向和共点的位置.所以在教学中要多让同学们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多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高中物理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得出实践教学对于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应该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旨在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教学中,其中测量水平木板对木块滑动摩擦力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自选实验器材,大胆设计各种实验方案.有的学生提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小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滑动摩擦力,但在实际操作时发现小木块做匀速运动很难控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法.学生创新热情就会高涨,进而提出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木板的方法,既解决了匀速难以控制的问题,又便于读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手脑并用,认知心理经历了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的过程,但认知情绪放松,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设计开放性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放性题目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常见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习题,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素养,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证明,在物理教学中设计开放性习题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在讲解人造卫星的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开放性题目:在围绕地球航行的飞机里面我们还能用天平测量飞机上物体的质量吗?这样的题目会大大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同学会得出否定的结论,因为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无法测量物体的重量.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思考以下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会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有学生说:用测力计拉住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测出运动的半径r,周期T,算出向心力F,即可通过物理公式算出结果,学生的思维很具有创造性,可以提出很多可行的解决办法,活跃了课堂的探讨气氛.

篇(10)

近些年,国家提倡大众创业,在此背景下大多高校都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且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一些现实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是大多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不足,未能有效地与所设专业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体系,育人质量较低;二是大多数学生缺乏科学创新意识,孱弱的科学实践能力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很多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较为狭隘,人才质量远远达不到社会发展需求;三是一些高校缺乏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仅仅凭借着1~2门课程远远不能够对学生实行高质量的创业指导,而且大多课程本身并不具备创新理念,停留在理念上的教学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院校基本以临时应对的方式应付该门课程,这种缺乏完整可行性的课程体系是低效的课程,同时也缺乏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的相关理论和方法[3]。例如,在工程图学和CAD课程中,教师通常以基本理论为核心开展教学,学生也仅仅能够掌握工程建设理论知识内容。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育深度融合模式选择

(一)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如果想要实现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通过数量少、形式单一的课程以及不成体系的创新活动无法达成这一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系统性的教学。以下为4种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施方案。1.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该将3个方面内容包含在内,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能力。而想要对培养目标正确把控,则应该结合本专业的行业需求以及学生就业需求为主,因地制宜地开展课程,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4];此外,应该对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出新要求,使得学生具备从业应该具备的素质。例如,在机械工程专业的CAD课程中,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将“零距离对接职业、学业,高质量衔接创业与学业”理念融入到方案中,实现“理论教学与科学实验并重,科研创新与工程实践结合,创新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融合”这一育人目标。在科学的育人计划指导下,能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从而使得本专业人才实践技能更为突出,创新能力更为优良。2.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是培养当代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大学生的重要方式,是高校育人教育的重要实施内容。通过这种育人模式,能够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创业理念的影响,使其形成创新创业意识。例如,在风电工程专业教学中,主要是围绕着工程技术以及发电技术为主进行教学,其属于多学科专业。而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则可以将与之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之中。比如在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扩展多门旁支课程,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如创新通识课、拓宽类创新创业教育等,通过将课程资源整合到学科课程体系中,能够实现预设目标。3.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考核体系为了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达到预想要求,应该对现行课程考核模式进行创新[5]。例如,可以将通识课结构组成进行细化,比如将选修课程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部分章节安排到通识课必修课中;将必修课工程图学部分章节如国家标准、机件表达等内容引入至通识课选修课中。如果学生想要获取学分,既要参加选修课程学习,也要参加社会实践课程,还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课程,这是获取学分的主要渠道。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学分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比如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课程可以获取一定数量的学分,参与科研项目、等也可以获取一定数量的学分。此外,艺术设计、学年论文、资格认定、专业竞赛、技能培训、获取证书、文体活动和创新创业项目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获取学分的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得创新素质学分。如果学生在校时学分累积到一定数量,则被认定为合格,标准因校而异。

(二)强化师资力量

1.系统培养,切实提升教师的能力对高校现有的师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合理规划,拟定符合高校特色的师资管理模式,对教师能力培养的方向进行明确,提出多项可行性高的建设性措施,使得保障手段变得更为多样化,能够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指明方向,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其次,高校应该以立体化培养模式为核心构建立体网状培养机制。例如,举办教师进修活动、开展教师交流活动、企业挂职锻炼等,只有确保教师能够接收到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并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才能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此外,高校应该对奖惩制度进行创新,使得教师掌握好投入和回报的平衡度。2.增加教师的外聘来源现阶段,大多高校都面临着创新创业师资无法满足该门课程发展需求这一问题。所以,高校应该立足于吸引校外优秀人才的角度提出师资人才招聘新模式。例如,可以与企业合作,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到校进行创新创业宣讲,通过成功人士的经验让学生对创新创业形成正确的认识,这种形式的宣讲能够使得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同时还能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对于高校育人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价值。3.创建导师团队创业是一个苦与痛并行的过程,由于学生经验少,思想单纯,所以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阻碍因素。所以,要求高校能够通过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帮助学生将其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解决,使得学生们创业热情不会熄灭在前行的路上,通过这些帮助能够推动创业项目进一步开展下去,而且通过教师研讨能够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师生双方在制定应对对策后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创业规划;此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理念、实践、模式等方面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为其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为学生自主创业保驾护航。

(三)搭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训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也要“知行合一”。所以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6],具体有如下三个方面。1.对现有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开放式的实践环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之中,致力于实践创新,在实践中实现集研发、设计、实验、生产以及服务网络为核心的立体式校内实训共享型创新创业基地。2.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打造综合性实训基地,使得部分创新创业教育实训课程能够扩展到校外空间。实现这一目标可以是参观企业生产、了解创业活动以及研讨创业计划等,也可以通过实践教育进行。3.构建立体式创业基地。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不断优化实验环境、办公场所、专业设备,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其创业所需的条件。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专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开发、市场运作等创业服务,帮助学生不断成长。

三、以工程图学和CAD课程建设为例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工程图学与CAD课程的教学体系探索

1.修订教学大纲高校应该始终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育人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指导计划,围绕着专业课程主要内容进行探究,在能够确保课程体系得到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好学生能力培养工作,切实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此外,要对现有的教学大纲进行完善,在基本内容项目中进一步将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课程性质与任务、参考教材、学时分配、课程类别、适用专业、学分、先修课程和考核方式等部分进行优化创新。2.教学内容的融合科学地将工程图学与CAD课程融合为一个整体十分重要。首要要求二者内容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依托。CAD绘图不能脱离工程图学而单独依存,所以在融合两门课程后需要确定主线课程,将两门课程的联系性提升[7]。例如,在进行CAD绘图时,应该以工程图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对视图、尺寸以及技术要求等进行处理。实际上,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实现二者内容紧密相连的目标,能够有效解决课程质量低的问题。教师可以优先讲解工程图学知识,然后借助于CAD软件为学生演示,这种形式不仅使得学生所学基本绘图知识得到巩固,还能够激发学生对CAD绘图的兴趣,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成良好联系,将二者的关联性加强。3.教学方法的调整及改进工程图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与CAD课程存在着不同点,工程图学课程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展开教学,而CAD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导致二者融合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一旦完成二者融合,教师则需要对二者的教学目标进行平衡以及调整,进而发挥出两门课程的主要价值。例如,教师在通过示范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工程图样解读方式,在此基础上借助于CAD技术为学生将制图流程展示出来,教师在演示时,学生实际上也进行了二次阅读。通过该模式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理论,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绘图的准确性[8]。

(二)构建科学的工程图学与CAD课程教学模式

1.构建“工程图学-CAD”相结合的模式很多院校大多采用传统分离式教学方式,而新理念则是以整合式教学为主进行创新。切实将工程图学课程深度地与CAD课程融合在一起,将想用的知识点设计成许多小模块进行教学,学生在这种模式下不仅能够学习工程图学课程,也能够学习CAD课程。此外,在融入了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后,可以将工程图学课程的质量提升,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理念的指导下,重复交叉内容可以得到精简,使得两者能够得到同时优化[9]。2.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围绕着工程素质培养以及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打造体系化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进一步将学生工程素质基础推升,使得学生岗位技能训练效果变得更好[10]。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打破固有的课程限制,根据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并整合相关课程,使得理论教学、毕业设计、软件使用等内容形成联系性强的整体,构建“理论-实践”为主体的多元教学体系,使得学生的理论学习以及实践训练能够变得更加平衡,进一步将学习目标与过程深化,让学生在浓烈的学习兴趣指引下快乐学习[10]。3.构建应用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根据本专业课程大纲要求将重点知识讲解深化,使得学生将最新成果充分吸收,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优化知识内容,确保学生可以掌握行业最新的动态,切实引导学生走进最前沿的科学之中。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33-03

近2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也非常活跃,“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行动导向、实践主线”的课程理念得以确立,项目教学、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普遍被采用,大批职业学校的学生成为中国制造的骨干力量。目前,“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场(学场和职场)合一”教学深入探究“学场和职场”有效融合,将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现以机电专业为例,就实施“双场合一”教学作一探讨。

一、以教改为抓手,深刻把握学场与职场融合的内涵

(一)变革传统教学思想是双场融合的基础

传统的机电专业课《机械基础》《机制工艺》等课程相对独立,学生对机电专业发展认识只是知识片絮,枯燥抽象的学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机电专业的认同性。有的学生片面认为机电专业就是数控或钳工等,学生和教师认为就业是以后的事,淡漠了融入职场教育的重要性,或学场与职场互融教育的意识还不够强。大部分机电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才能慢慢认识什么是机电专业,传统的单学场教育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师生的自我发展。因此,学场与职场的融合首先是基于教学思想的改变,从内驱出发,师生双方都要加强机电专业职场教育,并且深入理解职场与学场一定的关系,使学习的知识得以提高和迁移。

(二)教学模式创新是双场融合的保障

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专业课程条块分明,井然有序,相对独立,是大众化的,具有普遍性。现代教育模式提倡学徒制,项目化教学,课程融合在项目或模块中,并具有扩散功能,学生小组合作,踊跃展示,要求教师限时讲课,处处彰显学生个性和主体地位,多样化和交叉性的项目逐步完成了课程教学目标,完善了课程体系,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促进了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提高。如图1所示。

二、以专业建设为载体,加大学场与职场融合软硬件建设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是两场融合的前提

在坚持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与教学时间安排一致、与职业能力要求一致的原则下,课程开发应结合地方产业需求,紧紧围绕现代智能制造和机电专业群建设需要,有目的地对机电专业教材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以模块或项目为教学单元,将专业知识有效整合在一起,模块或项目由生活类到生产类,由简单化到复杂化,由零件化到部件化,模块或项目交叉,发挥模块或项目课程的扩散功能,由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完成。如机电专业的项目课程设计,小到一个螺母的加工,中到油泵的加工,大到机器人的制作等,每个模块或项目都包含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制工艺》《金工实训》《ATUOCAD制图》等专业课知识和技能实训,应将机电专业知识微系统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机电专业知识水平。

同时,机电项目课程的开发应紧紧与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密切联系在一起,便于学生模仿教师开发的行业企业项目课程来开发相应的项目课程。如开发出的项目《螺母制作》n程,可以衍生为学生课程设计《C形垫片制作》。如此,学生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的项目课程相对应,教、学、做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使双场融合教学源于企业的产品,又终止于服务企业,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有利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教学场地改变和企业文化引进是双场融合的基础

双场融合不仅仅是教学场地发生了变化,即车间搬进了学校、课堂放在了车间或学生到挂钩企业、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学校实训区更要贴合机电专业教材二次开发相对较大的项目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如《空调压缩机转子的生产》,这是一个零部件,主要制作工艺流程是剪板或剪裁冲裁压铸车削外圆拉削内孔防锈热处理,涉及的冲裁模和压铸模就可以编成若干个项目课程。因此,实训区的设备布置应尽可能满足《空调压缩机转子的生产》的工艺流程要求,让学生直观体验到企业生产情景和设备安装排布。学校实训区应紧紧围绕学校机电专业群特色、地方机电制造业特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布局。

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引进。如企业冠名班、班级5S管理的企业化制度,教室、实训室的企业化的宣传标语,企业化的班级建制,除了校服以外,规定学生定期着冠名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的员工服,建立晨会制度等等。用企业文化熏陶影响学生,提高双场融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准职业人的成长,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机电专业职业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师职场内在素养的提升是双场融合的关键

在双场融合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要转变,教师不但是教师,更是职场的师傅;学生不但是学生,更是职场的徒弟。教师和师傅的双重身份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即教师应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决定双场融合课堂教学的成败。大部分专业教师从教后脱离了生产车间,或只是蜻蜓点水似的下企业锻炼,在学校也可能是从事一门或两门专业课教学,对专业发展情况的整体把握远远不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循环开展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只局限于表面有证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也要做到一专多能,应胜任所有专业课教学,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循环任教各门专科课。如机电专业,按学年或课程课时总数安排专业教师任教《机械基础》《车工工艺学》,下学年可安排《机制工艺》《钳工实训》。一个大循环后,专业教师的机电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就会不断全面提升。学校还应拓宽教师来源的多元化渠道,聘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来兼职,这样才能真正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的专业技能融合在一起。

(四)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与艺术化是双场融合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