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证券业行业市场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3 14:50: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证券业行业市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证券业行业市场

篇(1)

二、证券市场发展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1.证券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全社会的储蓄水平,扩大了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资金来源。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拓展了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提高了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进而提高了边际储蓄倾向和社会总储蓄率。80年代我国的总储蓄率平均是36%,90年代前五年平均是40.1写,1996年已经提高到42%,在总储蓄率增长同时,国民生产总值也以每年9%以上速度增长,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现在金融体系的总资金流量就要比80年代增长几十倍。

2.证券市场发展改变了资金在各金融机构的分配格局。证券市场发展在分流银行存款同时,又增加了银行新的资金来源渠道。证券市场建立之初,居民储蓄和企业闲置资金主要以企业存款的形式存在。证券市场兴起以后,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居民储蓄存款和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市场的发展对银行存款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具有分流作用。同时,由于经营证券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必须通过银行办理结算业务,证券发行市场上股票申购资金、股本资金、证券流通市场股民交易资金、券商结算资金又成为了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证券市场从银行分流各项存款形成各类证券资金过程,是一种跨系统、跨地区的资金运动,证券市场资金回流到哪个地区的哪家银行,回流到哪家银行分支机构,回流资金多少,取决于各家银行综合实力和服务质量。由于存款是银行生存和发展基础,可以预见,商业银行争夺证券市场资金竞争将趋于白热化。今后,哪家商业银行服务手段先进,服务水准高,哪家商业银行就可以从证券市场上森得更大的资金份额。

3.证券市场的发展,增强了银行负债的流动性。由于证券市场资金,其流动性极强,商业银行吸收这类存款越多,其负债流动性也越强。由于商业银行负债流动性提高,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对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负债流动性的提高,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调度头寸难度,不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三、证券市场发展对银行信贷资产业务的影响

证券市场发展,对间接融资为主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在负债业务方面,而且也表现在资产业务方面。证券市场对资产业务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证券市场的发展减少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需求量,冲击着银行现有信贷资产的规模。证券市场发展为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提供了便利条件,资金实力强,经营效益好,信誉优良的大中型企业,将改变传统的融资结构和方式,由单纯依靠银行贷款,改为银行贷款和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相结合,企业所需长期资金将更多地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进而减少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的需求量。银行长期信贷资产比重下降,资产流动性提高,从而有利于实现银行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对称性,增强银行经营的灵活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创造了有利条件。

2.证券市场发展改变了银行资产结构,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证券市•场产生之前,我国银行的资产主要表现为贷款资产。由于各级政府对银行贷款的强烈干预,形成了大量不良贷款。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国家财政主要是吃饭财政,无力向国有企业注资,国有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经营,而国有企业低效率和信誉度低,又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证券市场兴起后增加了金融资产品种,给商业银行按资产“三性”原则调整资产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商业银行资产要适时转换,寻求新的出路,重整资产结构,实现资产结构多元化,改变原先单一贷款型资产结构,将一部分资产投向优良证券,尤其是国家债券,分散经营风险。这样既给银行资金找到了新的出路,又增进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赢利性,同时,银行证券投资也是央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基础。

3.证券市场发展给国有商业银行盘活不良资产提供了新的机遇。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银行商业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难点,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的高负债和银行的高不良资产。对于商业银行已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实践证明完全靠企业破产、银行核销呆帐、财政注资这些办法是消化不了的。企业大量破产,社会承受不起,也无法保全银行信贷资产;银行盈利水平低,提取呆帐准备金数量有限,核销呆坏帐也十分有限,国家财政年年赤字,更无力拨款消化巨额不良债务。盘活银行不良资产,根本途径还是要搞活经济,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证券市场发展,拓宽了国有企业融资渠道,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提高国有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降低负债率,减轻利息负担,增强抗风险能力。证券市场发展不仅是为企业提供了一条融资渠道,其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为国企提供能使存量资产得以流动和增殖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四、证券市场兴起之后银行信贷管理对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商业银行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服务证券市场过程中壮大实力,在支持企业改制和股票上市过程中盘活信贷资产。

篇(2)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9-0090-03

一、审计市场及其特性

1、审计产品的差别性无法消除。从理论上说,审计的最终产品――审计报告因为受准则约束而高度标准化,应该属于无本质区别的“无差别产品”。但现实审计市场中,由于各个事务所的技能、声誉、服务质量或品牌商标方面具有其他事务所不具备的优势,并且委托人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也不可能相同,因此,即使是在竞争性的市场下,审计产品依然存在细微差异,无法同质。从这个角度说,每个事务所在审计市场上都具有一种有限的垄断势力,完全竞争的审计市场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不可能存在。

2、“马歇尔冲突”在审计市场的化解。“马歇尔冲突”是指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之间的矛盾。在一般市场上均存在。但由于收取审计费用的方式特殊,“马歇尔冲突”在审计市场能够化解。根据西方“深口袋”理论,委托人和人是通过审计费用的支付将审计风险转嫁给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审计收费溢价基本上是因为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而非凭借垄断势力剥削消费者剩余,这在理论上解释了“马歇尔冲突”化解的实质。实务中,周红(2005)统计表明,即使在高度垄断的英、美等国的审计市场,也因为较小的沉没成本而存在大量小型事务所。大型垄断性事务所并未设置行业进入障碍阻止其他进入者,市场的竞争仍很充分。Simunie(1980)实证也表明,高度寡占的美国市场仍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大规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差异化以及产品高质量的声誉能够解释市场集中现象。以上这些实证说明了在审计市场不存在顾此失彼的“马歇尔”难题。

二、不同市场结构下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博弈分析

考虑到审计市场的特殊性,本文接下来仅讨论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两种市场结构下的博弈关系及行为选择。

(一)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在该种结构的审计市场,相对较低的市场进入壁垒导致各类事务所可以较轻松地进入,本土率和轮换率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利润并不高。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市场主体容易降低对风险的态度到可容忍的最低限度,从而失去提高审计品质的内在驱动和规避审计风险的特别要求。如果某家事务所因为追求审计质量或规避风险导致成本过高被逐出市场,而让出具较差审计报告、但大多数公众又难以识别的事务所占据主导,就出现了格雷欣“劣币驱良币”现象,并且陷入公众降低对会计师信任的恶性循环。

对于提供给社会公众的、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审计报告这种特殊商品,其质量关系到阅读审计报告人的利益,垄断竞争这种较为竞争的市场结构会使各事务所面临较大的压力,依赖客户并可能迁就客户的不当要求以保住客户,或简化审计程序以降低成本维持利润,容易导致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审计风险。可以这么认为,市场的竞争越充分,审计独立性将越受到挑战,特别是在我国近乎为零的事后法律风险审计监管环境下更是如此。

下面就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审计各方的博弈及其对独立性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回避各类特殊情况,我们提出几点假设:

假设1:审计师和上市公司都是理性经济人,如果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就存在造假冲动。其中预期收益是正常收益加上附加的名誉收入,预期成本是造假被发现的处罚成本和失去的信用成本。

假设2:审计人员业务能力足够充分,能发现任何应该发现的重大舞弊行为。

在垄断竞争市场,存在多个事务所,不同审计师之间独立性威胁的静态博弈矩阵如表1:

(其中,s-审计师的工资收入;R-审计师舞弊的额外收入。)

设审计师A提供虚假报告的概率为P,则其提供真实报告的概率为(1-p),求该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解,有

从(4)式可以看出,P与N成正向关系,即,审计师舞弊的概率随着审计市场上事务所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现实情况可以用“搭便车”的公共市场经济理论来解释:即大家都希望从其他事务所长期公允表达积累的“行业信誉”中受益,而自己则通过虚假报告来获得额外收入。

(二)寡头垄断(寡占)的市场结构

寡占型审计市场结构虽然具有垄断集中的特点,但它还是能够保证市场的竞争性的。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审计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专门化,实现审计服务的规模经济效应;第二,几家大型事务所之间能够有效制约,赢得大众投资者信赖,具有较高公信力,有助于保持审计独立性和连续性,从而更好评估和控制审计风险;第三,有助于突破地域限制,形成全国统一、公平的审计市场,也有利于事务所在国内、国际竞争中长期生存与发展。在英美,审计行业被认为具备垄断或寡头垄断的特征(夏冬林等,2003),但其规模效应不仅没有影响市场的竞争性,还一定程度保障了审计师的独立性。

为更清晰地分析寡占型审计市场结构下审计独立性的缺失程度,这里选取极端的垄断型市场结构为研究对象,即假设市场上仅有一家事务所。其余假设与垄断竞争相同。于是形成了被审计公司与市场上唯一一家事务所(审计师)之间的策略性博弈,矩阵如表2:

(其中,s-审计师的工资收入;B-被审计公司获得的收益;C-审计师的诚信与荣誉;G-公司造假获得的收益;CF-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罚款;AF-对事务所违规的罚款。)

从以上矩阵看出,无论公司的财务报告真实与否,审计师与被审计公司长斯动态博弈的占优均衡解均是{真实披露},获得的支付为{(S+C)}。之所以真实披露能达到均衡状态,一是由于事务所在审计市场占据的垄断地位,使其能够排除来自虚假舞弊公司轮换事务所或降低审计费带来的压力威胁,也不必担心竞争收益。因此当审计师真实披露被审计公司的舞弊报告时,除了增加诚信收益(C)外没有来自舞弊公司造成的其他任何损失,从而确保了审计师真实披露的内在驱动;二是由于在审计市场的垄断地位,事务所将享受守信带来的全部声誉收益,同时也将承担虚假披露带来的全部损失,这是需要事务所谨慎权衡的。

从以上两种审计市场结构的博弈分析结果看,市场上审计师数量越少,被审计公司实现威胁的压力成本越高,其威胁力度越弱,因而事务所公允真实的概率越大。

三、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的优化

由上文分析可得,寡占型审计市场结构不仅有助于形成全国统一、公平竞争的审计市场,还能造就大型事务所以增强审计独立性,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需要按照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培育:一方面,借助政府产业规制的效力,提高审计市

场准入标准;另一方面,坚持市场机制操作,自主合并与重组,推动规模化发展,从而改善审计市场环境,完善制度安排,培育适合我国国情的寡占型审计市场。

(一)职业审计师的市场进入限制

从国际会计师认证方面看,一般需要经过8-10年左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取得,而我国注册会计师认证最多5年,一般只需2-3年。说明我国市场进入限制较低。因此,有必要适度限制职业审计师的进入,提高职业审计师取得职业许可证的成本。一方面,把一部分不能胜任的、能力低的审计人员排除市场,保证审计师质量严格的均一性:另一方面。提高审计师行业的进入门槛,当审计人员和事务所的审计服务因质量不合格遭受行政处罚时,如吊销从业资格等,将会给违规的审计人员和事务所造成巨大的机会损失,形成对违法行为的巨大威慑力。

(二)加强市场监督,促进良性竞争

篇(3)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3―0076―03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12-08

注: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基于中国投资者的全球化动态投资组合管理模型”(项目批准号70671075)的资助。

[作者简介]陈小新(1969-),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金融学与投资学;

陈伟忠(1957-),男,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金融学、投资学及技术经济学。

本文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中主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的研究,主要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1.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中各主要行业与国际上主要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总体状况及变化趋势;2.不同行业之间的国际相关性差异性及其发展趋势;3.近期内其国际相关性相对显著提高的行业。

一、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分析

国际上对于证券市场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渐增加。Harvey(1995)的研究表明美国股票市场的变动通常能反映到国外市场的类似变动之中;Odier和Solnik(1993)的研究显示各国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很低;Syriopoulos (2004)对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四国股票市场的研究表明,上述市场间的相关性很弱,但与其经济联系较密切的发达国家的市场相关性则相对较强。根据Gtiffin和Stulz (2001)的研究,几乎所有国际化投资组合的多样化效应均来自于国别因素;Rouwenhorst(1999)在分析了1978年至1998年间12个欧洲国家中的952只股票数据后认为,在欧洲货币联盟成立后,行业因素仍不足以胜过国别因素而居主导地位;但Eiling、Gerard和Roon(2005)在对欧元区各国股票市场从1990年到2003年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在欧元正式推出后,欧元区各国股票市场的国别效应与行业效应已相差无几。Hamelink、Harasty和Hillion(2001)在分析了1990年至2001年的有关数据后发现,行业、国别、股票类型以及公司规模等因素都应当是进行全球化组合投资时的考虑因素。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也开始了一些研究工作,其重点是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上主要证券市场之间的收益率相关性和风险溢出机制。洪永淼、成思危等(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B股和H股与世界其他股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而A股与世界主要股市之间不存在任何风险溢出效应。胡安和许萌(2003)分析了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市场关系变化的时间路径,并对其原因加以事件分析。袁继东(2003)采用非线性ALRS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沪、深两市都同港、台股市有一定的关联性,而沪、深两市同美国股市关联度不明。

上述研究对国际相关性的进一步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其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相关研究均是以“市场指数”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以市场整体相关性作为研究对象。但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往往并不持有整个市场组合,而是根据其对某个行业的分析,持有某个或某几个行业的投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当中国投资者进行国际化投资时,就需要根据所持有的偏重于某些行业的组合结构,对这些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现状尤其是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趋势无疑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方面,而在行业层面上对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于深入理解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对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影响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假设ri(t)和Rj(t)分别为本国市场中第i类行业和第j个国际市场在时间t的收益率,则其(离散形式)相关系数由式(1)所定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中:ri(t,m)和Rj(t,m)分别为当采样周期为m时的本国市场第i类行业和第j个国际主要市场收益率时间序列的采样周期平均值,上述相关系数对于各行业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反映了特定采样周期下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总体趋势和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性的趋势。

对于某个行业而言,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分析其国际相关性的基本变化趋势,即第i个行业与第j个国际主要市场之间在某一段时间内相关系数的变化率和边际变化率,前者体现了相关性的变化状况,而后者则反映了这一变化状况的稳定性,由式(2)所定义。

其中to和t1分别为所考察的时间范围内起始和截止时间阶段的序号。

一般而言,各行业与不同的国际主要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变化率和边际变化率的绝对数值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的行业的相对变化状况,本文设置了“相对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两个指标,以反映该行业与国际主要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变化率和边际变化率在所有行业中的相对地位,由式(4)所定义。

本文所采用的行业收益率数据为Wind咨询公司提供的“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的周收益率数据,包括10大行业指数。由于在本文所涉及的时间区间内,部分电信行业的数据无法获得,因此本研究不包含该行业指数,其余指数所覆盖的行业分别为:石油及天然气(简称“石气”)、基础材料(简称“基材”)、工业、消费品(简称“消品”)、卫生保健(简称“卫生”)、消费服务(简称“消服”)、公用事业(简称“公用”)、金融和科技。

国际主要市场收益率数据为Wind咨询公司提供的“S&P500指数”(代表美国市场)、“日经225指数”(代表日本市场)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市场)的周收益率数据。时间为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采样周期分别为24、36和48周。

三、结果及分析

表1列举了各行业与美国、日本和香港市场的相关性的总体状况。从表中可以看到,与上述比较成熟的市场相比,中国证券市场的整体国际相关性是很弱的;从地域上看,中国证券市场与上述三个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香港、日本、美国,这显示市场相关性与经济区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表2显示了各行业国际相关性平均值的变化趋势。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

1.从总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行业与国际市场间的相关性有增强的趋势,反映在各回归方程的最高次数项的系数基本为正。

2.从相对长期的趋势来看,与香港和日本市场之间的相关性的变化幅度要大于美国市场;而与日本市场相比,各行业与香港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增长趋势相对较强,显示出市场相关性的变化程度与经济区域存在一定联系,以及内地与香港两地资本市场日益呈现的“一体化”效应。

3.随着采样周期的增加,与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增长逐步显著,反映在随着采样周期的增加,其回归方程中时间系数在数值和显著性两方面均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证券市场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过程并非单纯地由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所产生,而是有着内在的经济和金融驱动因素。

表3显示了各行业国际相关性的标准差的变化趋势。从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

1.近年来,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程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反映在各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标准差的变化率均为正,且有关统计量的显著性程度均较高。这一现象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对中国不同行业的影响的差异在逐步明显。

2.各行业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差异程度相对更加明显,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整体水平相对不高,但却呈现出强烈的行业特征和行业差异性。

上述“行业差异”对于进行国际化投资的中国投资者而言是很重要的:由于其投资组合中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投资于中国市场(这种“本国偏好”效应在世界各国均存在),如果这部分本国投资组合集中于某些行业,则在通过国际化投资以改善投资组合的风险一收益特性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其国内投资组合中的不同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对于投资绩效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增加。

表4显示了根据各行业国际相关性变化趋势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出的近期内各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变化率、边际变化率、相对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的排名(为尽可能反映中长期趋势,采样周期取48周)。

从表4中可以发现:

1.综合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变化率和相对变化率排名,在近期“金融”、“基材”和“公用”三个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相对较高。

2.综合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排名,在近期“金融”和“科技”两个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相对较高;而“公用”和“消服”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绝对边际变化率和相对边际变化率排名差距较大,这主要是由于这两个行业的国际相关性与特定的国际主要市场有着相对紧密的联系,相对而言,“公用”行业与香港和日本市场之间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较高,与美国市场之间相关性的边际增长率较低;而“消服”行业则正好相反。

综合以上分析,在本文所研究的9大行业中,近期内金融、基础材料、科技、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具有相对比较显著的增长,其中公用事业和消费服务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变化表现出相对较强的市场差异性。

四、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所代表的中国证券市场9大行业与香港、美国和日本证券市场间的收益率相关性的变化状况的实证分析,对中国证券市场主要行业的国际相关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中各行业的国际相关性从总体上有增强的趋势;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差异化程度逐步增加,显示国际经济和金融因素对中国经济不同产业的影响差异性正在日益增加;同时,不同行业国际相关性的增长率也存在差异,金融和基础材料行业的国际相关性具有相对较高的增长率。

进一步的研究需要结合不同行业与国际市场的经济、产业和金融联系来进行分析。另外,本文所采用的“新华富时一级行业指数”在行业划分上相对是比较粗略的,采用更加细致的行业划分标准(例如采用“二级行业指数”)不仅有利于在投资决策中提供更详细的参考信息,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97-02

自2009年10月23日我国创业板市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至今,已有260余家公司登陆创业板舞台,流通市值近2616.55亿元,其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便利。创业板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建立了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海外市场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股票、基金、债券等定价的分析和投资决策中,其中贝塔系数尤为重要,它是一种风险系数,表示单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相对于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变动的敏感度。理论上讲,风险和收益是同方向变化的,它还可定义为单项资产的收益率相对于市场组合收益率变化的敏感性。

CAMP可表示为:

E(rk)=rf+βk(E(rm)-rf)(1)

公式中βk是资产k的贝塔系数,rm是证券市场的收益率,rk是单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收益率,rf为无风险证券收益率。基于此,可以利用某段时期内的市场收益率、某种证券组合的收益率以及无风险利率的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出该贝塔系数。

二、用Eviews软件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

通过大智慧软件,获得创业板综指(399102)、深证综指(399106)和上证指数(000001)自2010年8月20日至2011年9月22日每个交易日的收益率数据,并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5%为无风险证券收益率rf。对创业板综指日收益率(Y)、深证综指日收益率(x1)和上证指数日收益率(x2)进行回归分析。

模型形式如下:

Y=c+β1(x1-3.5%)+β2(x2-3.5%)+μi(2)

其中,ui代表随机扰动项。

得到如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

1.回归模型修改。由表1可看出,创业板收益率(Y)和上证指数日收益率(x2)呈相反方向变动,这与理论不符。同时公式(1)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形式上还存在一定差别,且c的数值(0.031025)与无风险证券收益率rf不十分接近。理论上讲,上证指数与深证综指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性,故分别作x1-rf对Y;x2-rf对Y的估算,发现前者估算的模型较好,结果如表2。

回归方程为:

Y=0.038037+1.099959(x1-rf)+ui(3)

其中:

标准差 0.001278 0.03471

t统计量 29.76473 31.69008

可决系数R2=0.7975;调整的可决系数R-2=0.796706;F统计量F=1004.261。

但是,通过对模型进行White检验,发现样本容量与可决系数的乘积远大于临界值,即该模型存在异方差。所以,需通过权数对回归方程进行调整。我们将权数设置为W=1/|ei|,回归结果如表3。

回归方程为:

■=■+1.099504×(x1-rf)+■(4)

2.显著性检验。

①对于β1,t统计量为242.961,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255下,得t>t0.025(255),所以拒绝原假设H0:β1=0,表明深证综指日收益率(x1)对创业板综指日收益率(Y)有显著性影响。

②对于F=223.9995>F(1,255)(显著性水平为0.05),表明模型从整体上看创业板综指日收益率(Y)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

3.异方差检验。由表4,样本容量与可决系数之积为0.010562,在给定α=0.05,自由度P=2下,查x2分布表,样本容量与可决系数之积小于x20.05(2),所以接受原假设,模型随机误差项不存在异方差。

4.序列相关检验。由表3得到,Durbin-Watson统计DW=1.780533,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Durbin-Watson表,n=257,k’=1,得dU

由以上分析得出,创业板市场的贝塔系数约为1.20,既说明创业板市场的收益率明显高于主板市场,也说明创业板的风险比主板市场要高。

三、促进我国创业板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1.丰富股票结构,行业多元化。我国创业板在吸收高成长、高风险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也要使股票的行业分布多元化,使市场资源配置多元化和资本结构合理化,以达到保持市场稳健发展、分散风险的目的。

2.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应提高上市企业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主动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退市风险。方法如下:一是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快科技的产业化,从而在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同时,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发展,实现双赢。二是政府应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软件支持,如提供信贷、担保、税收优惠、与大企业合作以及企业管理咨询等一条龙服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

3.加强上市公司及股票监管。国外成功的创业板市场离不开严格的监管。我国应该对创业板实行比主板市场更为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加大违规违法的处罚力度,尤其要键全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后续监管方面的规章制度,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树立上市企业诚信形象。二是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强制信息披露制度。要做到内容详实,且及时、持续地进行披露。三是严格退市。对于已经不具备投资价值的企业要根据退市条件坚决予以退市,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4.培养大批监管人才。我国的证券市场缺乏高素质的行业监管人员,监督管理机构由于专业人员欠缺而导致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对高素质的监管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

通过上述分析可看出,我国创业板建立意义重大,且收益率较主板高,但由于创业板风险远高于主板,降低其风险十分必要,故维护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叶春和.我国创业板的风险因素及监管对策初探[J].国际金融研究,2009(8)

2.陆岷峰,陈志宁.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比较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南方金融,2009(6)

3.“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课题组.建设中国创业板市场:时机、制度设计与利弊分析[J].中国风险投资,2006(3)

4.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暂行办法[Z],2009(3)

5.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Z],2009(6)

篇(5)

二、获利能力的评价

具体财务指标设计为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固定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基本每股收益五个指标。

基本每股收益是企业净收益与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比率,用于评价普通股持有者获得报酬的程度。

营业利润率为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其能够反映出企业在主营业务不景气的情况下维持获利水平的能力。

总资产收益率=,集中体现了资产运用效率和资金利用效果,反映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

固定资产利润率=,是对总资产盈利能力的进一步分析,能够反映出飞流动资产的实际盈利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值,主要用来反应投资者的获利能力。

三、基于农业17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其一,样本选取。本文所选公司是根据SCRC行业分类中剔除ST公司所选取17家农业上市公司做样本,通过数据的计算与对比,从获利能力角度进行利润增长性的相关评价。基本财务指标资料如表1所示:

其二,熵权法下利润增长性的测算。熵权法是一种客观的赋权方法,它能够使评价接近事实,在计算中得出的熵值能够反映指标信息效用价值,当信息熵Ej越小,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评价中起的作用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熵权法的计算步骤如下:为了消除各项指标由于量纲不同或正想、逆向不同带来的不可共度性,要将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再求出熵权。步骤如下:第一步,指标的变换,令I1=正向型指标,I2=逆向型指标,I3=稳定型指标,则指标Xij作如下变化:X'ij=Xij(当Xij属于正向指标时);-Xij(当Xij属于逆向指标时);-|Xij-Xij*|(当Xij属于稳定性指标时,Xij*为稳定性指标的理想值);第二步,统一指

(1)无量纲化以后形成的结果,如表2所示:

(2)根据公式得出的指标权重

W1=0.226623, W2=0.137149, W3=0.196654,W4=0.115837,W5=

0.323638

(3)总分测评结果,如表3所示:

其二,样本分析。

(1)数据初步分析。洞庭水殖与景谷林业两家上市公司五个指标全为负值,表明这两家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的获取存在困难,可以说是入不敷出,获利能力极差,利润的增长性无从谈起。吉林森工的营业利润比重与固定资产利润比重为负,表明该公司营业利润为负,但是净资产收益率却为正,说明该公司的主业不强,不能给公司带来持续增长的利润。而新农开发除了与吉林森工拥有相同的处境外,三年中的盈利不足弥补一年的亏损额,造成了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数、基本每股收益为正的局面,同时在非流动资产管理不善的情况下造成了固定资产利润率为负的局面。

新赛股份、福成五丰和新五丰的各项指标虽然没有出现负数的情况,但是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这些公司无论在资产的管理、资金的运用以及主营业务的强大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获取利润的持续性较差。

新疆天业的基本每股收益、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都高于全国水平,但是固定资产和净资产所带来的利润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可能存在缓慢的因素。

开创国际只有总资产收益率低于全国水平,但是固定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却高于全国平均,表明该公司的流动资产所带来的利润较少,应加强流动资产的经营管理。亚盛集团和冠农股份只有营业利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不高,资金利用效果不好,但是主营业务表现良好,加强管理则获利的持续性可以增强。敦煌种业的基本每股收益与净资产利润率低于全国水平,但是其他指标较优,获利的持续性较强,但是对于投资者分红来说不是好的选择。

通威股份、国投中鲁两个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较强,但是都存在一个指标低于全国水平的情况,通威股份的主营业务拉动力不如全国平均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如果不加强就会面临迅速衰退的局面;国投中鲁的净资产存在过于庞大局面,因为基本每股收益大于全国平局水平,说明净利润是较高的。

万象德农、好当家、北大荒三家上市公司的五项指标全部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表明其获利能力在行业中是最强的,利润最具有增长性。

(2)样本数据的进一步分析。通过熵权法对各指标赋值,我们得出了各个公司的具体排名。从行业总体来看,大农业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性不高,只有4家占样本的23.53%,具有高速的利润增长性;有7家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获利能力但是增长性不强,占样本的41.18%;剩余6家的获利能力存在严重的问题,占样本的35.29%。

四、结论及建议

我国虽为农业大国,但是农业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性前景不容乐观,我国的农业上市公司不仅数量少,而且发展的规模都不大,我们应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的重工轻农的思想。同时,农业公司多数由国家控制,上市公司缺乏竞争活力,也是造成获利能力较低的原因之一。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农产品价格走高是历史的必然,在防止哄抬物价的前提下不应该强加对农产品的控制,这样才能给农业发展创造一个的平台。因此,要改善农业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应该从成本上获取我国农产品低价格优势,从优质的产品上获取销售高价格带来的利润,从高效的资产管理与资金运营上获取资产的保值增值。

篇(6)

一、20xx年全市旅游市场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 打击拉客行为整治行动

在金融海啸和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20xx年××旅游业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古城内及前往玉龙雪山公路沿线拉客人员增多,拉客现象重新泛滥,严重影响了××旅游形象和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20xx年8月4日,我局召开了专题会议,决定集中所有执法人员、联合古城区旅游局、玉龙县旅游局成立打击拉客行为整治小组,集中力量对××市旅游市场进行重点整治,重拳打击拉客行为。

在此次打击拉客行为联合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共驱散拉客人员463人,批评教育拉客人员178人,要求写出保证书的15人被处罚的拉客人员3人,对拉客人员做了全面的宣传,让他们认识到了拉客属于违法行为,打击了部分顽固人员,遏制住了拉客现象泛滥的势头。执法人员在严厉打击拉客行为的同时,加大对违规团队的打击。整治期间共查处违规操作团队及旅行社从业人员违规行为62起,收缴罚没款16200元,受理投诉11起,理赔金额5160元。整个旅游市场秩序有所改观,制卡、刷卡团队人数明显提升。

(二) 成立关坡旅游执法检查点

为严厉打击不进入××旅游结算系统的旅游团队。我局决定集中力量到关坡,严格查处不进入旅游结算系统的团队,并统一意见,所有自由行团队及拉市马场工作人员操作的无行程团队,一律要求明确地接社,全部进入结算平台操作。

在检查过程中,全体执法人员不顾辛劳,克服部分违规人员的刁难、谩骂甚至威胁及客人的不理解、不配合等困难,虽然每个队员每天下来都精疲力尽,体力几乎透支,但关坡执法点的检查取得了质的变化,自由行团队及拉市马场人员操作的无行程团队,全部明确了地接旅行社,纳入了××旅游结算平台,黑团进入××的通道基本被卡死。9月6日开始,原先未纳入地接社,在关坡现买古维的黑团全部变成有地接,并进入一卡通休闲度假通道制卡,人数每天大约在20xx人左右。

在关坡设置团队查验点,一举解决了进行多年的“四黑”整治未能彻底根治的问题,并解决了由旅行社操作的自由行游离于一卡通外,介于正规团队和黑团之间的模糊定位及堵死了旅游团队偷逃古维等漏洞。质监所、稽查大队进入关坡执法点检查,牵住了整个散客旅游市场的牛鼻子,昆明、成都等散客市场为之震动,从反馈的信息看,昆明、成都等地的散客正逐步交由正规旅行社操作,地接价格开始提升。

(三) 散客门市的整治

根据旅游市场的实际情况,质监所、稽查大队联合古城区公安、工商、税务等旅游联合相关部门对散客门市进行了规范、整治,对不规范的散客门市下发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对违法经营的散客门市下发了“责令停止违法经营行为通知书”;对达不到整改要求的散客门市坚决予以关闭,直到达到整改要求为止。对散客门市做了整治、规范,四个中队共治理散客门市69家。

(四) 旅游市场的执法检查

把日常的旅游市场检查作为的一项基本性的工作,始终做到常抓不懈。执法人员坚持常年对玉龙雪山收费站、××古城古城、东巴谷等景点和机场、购物店进行来回巡查,以保障旅游市场的健康和稳步发展。20xx年,××市旅游质监所、稽查大队出动执法人员12316人次,检查纠正导游违规行为1000多起,严格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规范导游服务市场,查处无合法证件和无正当手续从事导游活动行为121起。同时,通过网上监控,大大提高了旅游质监部门对导游员在带团过程中的各项服务的监督水平,适时了解团队的运行情况,以网络管理系统为平台,依托旅游执法管理子系统软件,加强对违规导游进行上网登记、冻结违规导游的导游业务,以便督促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旅游执法部门接受相应的处罚,有效打击了导游的违规行为,维护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和××旅游的形象。

(五) 投诉、受理处理效率高

按照四项制度的要求、加强分组轮岗制和轮流值班制,24小时受理游客对旅行社、导游、星级宾馆饭店、景区景点等的投诉。20xx年共受理旅游投诉205起,结案率达百分之九十九,理赔金额626158元。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质监所、稽查大队组织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执法干部全员在岗,加强市场巡查及投诉监管,现场受理旅游投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协调旅游纠纷。 质 监所、稽查大队在20xx年进一步加大市场检查力度,整治和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全年到市场巡查12316人次,查处违规行为1249起,行政罚款232900元,现场纠正不规范行为20xx次以上。

二、 当前我市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7)

一、引言

贝塔系数是衡量证券或证券组合系统性风险大小的指标。它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著名的“单一指数模型”就要求事先估计出贝塔系数。但是,贝塔系数必须要用历史数据进行估计。因此,贝塔系数的稳定性就成为投资实践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对上海股票市场的5大行业板块的贝塔系数的稳定性进行实证研究。

威廉夏普提出了资产定价的均衡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可导出如下模型:

其中为股票i的期望收益率;为无风险收益率;为股票i的贝塔系数;为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其中为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为风险资产i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之间的协方差,为风险资产i的收益率,为市场组合的收益率。

由于之前的CAPM模型本身是无法进行实证检验,必须对它进行变形。假设每一种证券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存在一种线性关系,将CAPM模型转化为CAPM可检验的形式,即单指数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所有参数都是以预期形式表示,而贝塔系数无法确定预期值,所以大多数CAPM模型的检验都要用历史数据来代替。因此必须假设贝塔系数在检验期间是完全稳定的。如果用历史数据检验得到的贝塔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那它就无法作为未来贝塔系数的无偏差估计。所以,贝塔系数稳定性检验问题的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

厦门大学的沈艺峰和洪锡熙通过CHOW检验方法对深圳证券交易所1996年度所有上市股票样本数据的分析表明,无论单个股票或是股票组合,贝塔系数都不具有稳定性。2007年,袁皓用沪、深两市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计96个月的月度收益率数据考察了我国证券市场贝塔系数的稳定性。他的研究以单一指数模型(SIM)为基础,分别使用OLS,Prais-Winsten叠代技术,以及Vasieek(1973)方法估计了贝塔系数。研究发现我国股市中的单只股票的贝塔系数:不具有稳定性,而随着证券投资组合中股票数目的增加,贝塔系数的稳定性呈上升趋势。2006年,申隆,戴志辉的研究认为,贝塔系数是反映单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相对于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变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单一指数模型对贝塔系数的计算,投资者可以得出单个证券或证券组合未来将面临的市场风险状况。通常贝塔系数是用历史数据来计算的,而历史数据计算出来的贝塔系数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贝塔系数的应用效果。他们利用CH0W检验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实现股份全流通的上市,公司进行检验后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实现股份全流通后,其贝塔系数并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变,用贝塔系数进行系统风险的预测可靠性还是相当高的。2005年,周少甫,杜福林应用Engle提出的一种多元DCC―GARCH模型,选取了上海股市五支股票进行研究,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时变贝塔系数,并给出了贝塔系数的预测公式。同年,曾德军在对上海证券市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贝塔系数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中长期贝塔系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上升贝塔和长期贝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一年期短期贝塔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性。2003年,马喜德,郑振龙和王保合利用上海股票市场9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对CAPM中的贝塔系数的波动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股票的贝塔系数波动率都显著异于零,贝塔系数在不同的时期会发生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实证分析中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必将导致对CAPM检验的失效。

本文采用2006年1月4号到2010年1月4号共972个交易日的上证板块样本数据,应用最小二乘估计法,以每12天为一个时间段,用Matlab编程计算了上证综合、商业、工业、地产、公用5大板块的贝塔系数。分析比较了5个行业板块之间的贝塔系数有无显著差异,并用 检验对各板块间的贝塔系数的显著性差异进行了检验。实证表明,大市趋于上升时(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各板块贝塔系数相对稳定,围绕着0值上下波动。大市趋于下跌时,贝塔系数明显不稳定,甚至有个别时段的贝塔系数达到-10以上,基本在负区间波动。贝塔系数的波动与股市发生的重大事件没有明显联系。

二、计算5个行业板块贝塔系数

单指数模型:

其中、分别是第t天相应的第i个板块收益率和市场收益率。

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第t天的相应指数。

应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单指数模型里的贝塔系数,得到:

其中。

数据采用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共972个交易日的上证指数()和5大行业板块指数(),每12天为一个时间段得到一个贝塔系数的估计值,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得到:

图1 工业板块贝塔系数图2 商业板块贝塔系数

图3 公用板块贝塔系数 图4 综合板块贝塔系数

图5 地产板块贝塔系数

由上面5幅图可以看出,五个板块的贝塔系数明显是不稳定的。大市趋于上升时(06年下半年至07年),各板块贝塔系数明显稳定,围绕着0值上下波动。大市趋于下跌时,贝塔系数明显不稳定,甚至有个别交易日的贝塔系数达到-10以上,基本在负区间波动。板块之间的贝塔系数的联系相当明显,同一时期的振动趋势基本一致。工业板块、商业板块、地产板块、公用板块贝塔系数最小值-15.1651、-15.5764、-20.7519、-16.6298都出现在2007年3月5号到3月20号(央行首度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综合板块最小值-18.4336出现在2006年11月29号到2006年12月14号。工业板块最大值1.077出现在2006年2月16号到2006年3月3号。商业板块最大值2.4087出现在2006年10月9号到2006年10月24号。地产指数最大值2.8633出现在2006年3月22号到4月6号。公用指数最大值1.5015出现在2007年9月12号到2007年9月27号。综合指数最大值1.4012出现在2006年12月15号到2007年1月4号。而股市几次重大调整(例如2007年5月30号和2007年12月),贝塔系数的波动并不大。

三、检验

使用t检验来检验各大板块之间的贝塔系数的稳定性。

假设检验:(两个样本贝塔系数均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两个样本贝塔系数均值之间有显著差异)

检验计算公式:

其中,为样本1的贝塔系数,为样本2的贝塔系数,为样本1贝塔系数的期望,为样本2贝塔系数的期望。为样本1贝塔系数的个数,为样本2贝塔系数的个数。

样本数为81个,自由度,

查表得。

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到:

其中,为工业板块与商业板块之间的差异,为工业板块与地产板块,为商业与地产,为工业与公用,为工业与综合, 为商业与公用,为商业与综合,为地产与公用,为地产与综合,为公用与综合。

由于即为差异非常显著,反之即为差异不显著。从而可知差异非常显著,其余差异不显著。即综合板块与其他四个板块的差异非常显著,这说明综合板块贝塔系数的变化受其他四个板块贝塔系数变化的影响不大,而其他四个板块的贝塔系数之间互相影响。

参考文献:

[1]沈艺峰 洪锡熙:我国股票市场贝塔系数的稳定性检验[J],厦门大学学报,1994.4

[2]袁 皓:中国证券市场β系数稳定性:一个大样本的检验[J], 中大管理研究, 2007, 2(2): 111-124.

[3]申 隆 戴志辉: 全球流通股票的贝塔系数稳定性研究[J], 商业时代, 2006(35):61-62.

篇(8)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097―02

1引言

截止2013年底,我国得证券公司共有115家,5785家营业部,2002年至2013年,全国共增加2890家营业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50%;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万亿元,2013年,115家证券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592.41亿元,净利润440.21亿元。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证券业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然而,国内证券业在产业组织演进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有必要对证券业的产业组织进行研究。

2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是指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相互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买者和卖者集团之间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是对特定行业中各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的描述,主要通过市场集中度指标来确定市场结构的类型。

2.1市场集中度分析

市场集中度反映了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对产品的垄断程度,按计量方法的不同,量度市场集中度的指标分为绝对集中度指标与相对集中度指标,本文采用绝对集中度指标CRn指数来衡量中国证券业市场集中度。

其中,xi是该产业中指定的指标值最大的n家企业中的第i位企业的该指标值,N表示该产业中的企业数量总和,本研究中选取n=5,10,20计算。

日本著名产业组织学者越后贺典教授在贝恩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亚洲国家产业分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市场结构判断标准,见表1。

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证券业净资产排在前5家的证券公司所占的份额CR5为30.25%,前10家证券公司所占的份额CR10为45.05%。根据越后贺典教授的市场结构判断标准(见表1),可以看出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属于E型(CR10

2.2产品差异化分析

产品差别化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因素。产品差异化是指生产者利用自己本身的优势和消费者偏好,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者提供的相似产品有效区别开来,使产品在目标市场中更具有吸引力,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我国证券公司产品的总体差异化程度不高。客观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证券公司的承销能力、经纪能力不同,而中国证券公司的承销、经纪业务服务能力相差甚微。主观差异方面主要体现在证券公司的商誉,即买者对证券公司的信任程度;买者对证券公司所提供服务的认知程度;证券公司广告等各种推销行为产生的差异。证券公司产品差异化指标能反映目前证券业务市场的竞争强度以及市场细分程度。

2.3规模经济分析

规模经济是指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是另一个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证券公司运营也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即随着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增加,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

从表3可以看出2009年―2013年中国证券公司的净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2013年净资产达到了7538.55亿元,与2009年的净资产4838.778亿元相比增加了1.56倍。但也可以看出除净资产外,中国证券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自2009年开始逐年下滑,行业净利不断收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由于券商业务创新水平低,过度依赖传统业务的经营局面所造成的,也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影响。2012年全行业利润下降趋势已经开始放缓,由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开始全面发力等因素影响,2013年,中国证券业在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规模上增长强劲,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约21%,同时净资产规模达到7538.55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857%。综上我们可以得出,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特征,但明显没有达到最优经济规模。

2.4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

(1)进入壁垒。从进入壁垒的性质分类,可分为经济性壁垒和行政性壁垒。行政性壁垒指政策法律制度壁垒,是由于证券产业关系到国家金融与经济安全,因而证券产业的注册、核准、业务开展都必须进过监管当局许可,经审查确实符合法定要求的证券公司才能获批。经济性壁垒又可细分为差异化进入壁垒、规模经济壁垒、资本壁垒等。商誉等产品主观性差异构成主要的差异化堡垒;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了规模经济壁垒的主要来源,固定成本较大的产业往往具有较高的规模经济程度。

(2)退出壁垒。由于资本专用性所致的沉淀成本,证券公司主动退出时,沉淀成本壁垒成为主要的退出壁垒。证券业沉淀资本壁垒主要表现在商誉、人力资本和业务合同等无形资产中。

3中国证券业市场行为分析

3.1价格竞争行为

(1)卡特尔(cartel)行为。卡特尔(Cartel)是一种正式的串谋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为牟取超额利润,以协议等方式,共同商定产品价格,从而限制市场竞争的一种垄断联合。证券业的卡特尔行为主要表现为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为达到利润最大化,同一地区或城市的各证券营业部联合勾结,通过协议统一口径。如在2002年,证券当局通知,取消原来3.5%的固定佣金标准后,一些券商联合起来,公开实行高佣金规则,但这种联盟没有持续多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由于中国证券公司的之间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低,证券公司为维护存量客户的关系通过降低佣金标准来抢占市场,整个证券业的整体佣金迅速降低,甚至出现了低于成本的万分之二三这样的佣金水平;最后迫使监管部门设定地区行业自律最低佣金标准,以行政干预动用监管惩罚手段的才勉强制止了行业的佣金价格战。

(2)掠夺性定价。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是一种不公平的歧视性价格竞争。证券业的掠夺性定价行为表现为在有较多新成立的证券营业部的地区,一些实力强劲的证券营业部可能采取低于成本的价格将一些势单力薄的竞争对手排挤出行业,等占据绝对市场份额后再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3.2创新行为

(1)业务创新。证券公司想要在行业中保持并不断发展离不开业务的创新。近年来,中国证券业的创新业务不断涌现,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这些创新业务将在证券公司收入中所占比例将迅速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券商融资融券余额高达3434.7亿元,这一数据在2012年年底为895.16亿元,同比增长2.83倍,在短短几年内已经成为券商的第三大盈利支柱业务。2013年行业创新动力主要将来源于监管层对证券业务的进一步放松以及自下而上的创新产品,当前券商创新业务的开展主要表现在约定式回购、中小企业私募债、客户保证金管理、新三板及柜台交易市场。

(2)管理与交易手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是在集中式清算模式的基础上,为了协调各营业部业务,证券公司应在各省市建立中间管理层次。而各营业部内部结构业按照职能划分为前台销售服务,后台技术维修财务核算等服务。网络交易模式上的创新加快了证券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了投资者之间的信息透明度,拓展了金融服务渠道,实现线上和线下双向布局,同时也降低了证券公司的营业成本。

4中国证券业市场绩效分析

经济绩效是反映在特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下市场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体现了一个市场实现经济运行目标的程度。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有勒纳指数、贝恩指数、托宾Q值、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等。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中国115家证券公司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592.41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440.21亿元,115家证券公司中,104家公司实现盈利,占证券公司总数的90.43%。表4是2009年-2013年中国证券业市场绩效分布情况,本文用净资产收益率衡量证券业市场绩效。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证券业绩效处在一个波动的阶段,2010年中国证券业净资产收益率从2009年的19.28%下降为13.69%,并连续三年下降,这是因为自2008年证监会放开营业部审批后,新设营业部逐步恢复,随后2009年,证监会出台新设营业部新规,放宽了设立营业部的资格条件。营业网点的激增,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佣金率的价格大战,使得2010年开始行业盈利水平开始大幅下降。归根结底是由于券商缺乏创新,过度依赖传统业务的经营局面造成的。直到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开始增加,这是因为2013年,证券行业制度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为行业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总体上看,中国证券业净资产收益率水平较低,另外中国证券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所以我国证券业市场绩效总体水平较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结论与对策建议

5.1结论

通过对我国证券业的研究,可出下结论:(1)中国证券公司市场集中度属于E型(低寡占产业),证券公司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并且没有实现真正的规模经济,政策法律制度森严进入壁垒高。(2)由于中国证券公司之间的产品差别化程度比较低,券商之间大多采用价格竞争战略。(3)中国证券业的绩效低下,证券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波动较大,但随着创新业务的迅速发展,证券公司盈利水平业会得到稳步提升。

5.2对策建议

(1)稳步推进制度建设,优化监管环境。进一步深化制度建设,大力推进证券市场的规范经营,为证券公司的业务扩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证券业风险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以自律组织为主的监管体系,淡化行政监管适度自律监管,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使得我国证券市场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2)鼓励推动证券业业务创新。应当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创新机制,鼓励证券公司开发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对受托投资管理业务进行产品创新,研究开发与股票和债券相关的新品种及其衍生产品,积极开发设计资产证券化品种,以满足不同类型的筹资者及投资者的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需求。

(3)改变市场结构,提高证券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政府应尽量合理而有序地降低行业管制,推动证券行业的市场化,支持证券公司重组工作,鼓励绩效好的证券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并购和重组,实现行业资源整合,提高证券业的市场集中度,发展和培养一批优质证券公司来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4)加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已跟进匹配业务的发展与创新。对风险管理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并对信息进行集中整合分析,才可以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全景式的判断。

参考文献

[1]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聪,段西军.中国证券市场佣金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2,(5):3947+65.

[3]周晓媛,李娟.中国证券业的SCP范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1):7677.

篇(9)

    结合国外证券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国内证券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提高民营资本在证券业的市场份额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国内证券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国内证券业的市场过于分散,行业集中度过低;由于证券公司发挥资本营运效率的努力受制于外部的因素方面较多,使我国部分证券公司的净资产规模效益不明显;证券业务差别化方面表现为业务品种单一,业务结构雷同,竞争手段缺乏特色与创新;证券业的市场壁垒过高导致行业垄断;在垄断条件下的非市场化定价这种垄断超额利润的取得,必然以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的损害为代价,从而也损害了社会总福利。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证券业市场集中度过低,且对券商绩效的影响不明显。低集中度与高利润率并存是我国证券业的一大特点,这主要是我国对证券业严重的管制和保护造成的。过高的行业壁垒造成了证券业持续的垄断利润和“优不胜,劣不汰”的无效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放松对证券业过于严厉的行业管制,引入新的竞争者来促进证券业的优胜劣汰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向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和外资开放国内证券业已是大势所趋。

    从民营资本进入证券业的途径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新设组建证券公司;二是参股(控股)进入已有的证券公司。其中,通过新设又有民营资本出资设立证券公司和民营资本与证券控股集团公司联合设立某种证券业务子公司两种方式;参股又有通过增资扩股和受让国有股权两种方式。

    从实践中来看,民营资本进入中国证券业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旧体制的阻力与传统认识、规避金融风险的金融压制、金融结构的内在缺陷和行业环境的制约、法律的欠缺与配套服务设施的不足、民营资本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与信誉问题以及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的限制。

    针对目前民营资本进入中国证券业的现状、问题、障碍等,提出我国证券业在多元化的进程中,推进民营资本的发展应做出相应的政策,完善相应的法规。如明确民营资本参股或控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比例及条件;提高审批的透明度,完善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强化监督机制,明确监管内容及范围;推动民营证券向现代组织结构和科学管理转变等。

    本报告分六大部分,分上、中、下三次刊登。上部刊登“民营资本进入中国证券业的发展状况”和“国外证券业中私人资本的控制状况及启示”;中篇刊登“中国证券业的市场结构分析”和“民营资本进入中国证券业的途径分析”;下篇刊登“民营资本进入中国证券业存在的一些障碍和问题”和“民营资本进入中国证券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资本 证券业 行业管制

    5 民营资本进入中国证券业存在的一些障碍和问题

    通过对我国证券业的现状分析,市场结构研究,以及民营资本进入证券业的途径分析,我们认为证券业的发展需要有民营资本的进入,以增强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及活力。但是,从实践中来看,民营资本进入中国证券业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

    5.1 旧体制的阻力与传统认识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变革都会遭受原有体制的抵制,民营资本进入证券业同样会遇到这方面的阻力。前面我们提到,证券公司最初多为银行或财政部门设立的,后来虽然“脱钩”,但国有垄断性质仍较为突出。在这种垄断市场环境下,即便是监管部门没有任何的限定性条款,企业或资本也不可能实现自由进出。因为对于原有垄断资本而言,民营资本的进入无疑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要打破这种垄断,资本的特性决定了这自然会遇到原有体制从上到下的排斥,会遇到包括垄断资本所有者、人、企业内部管理者等等各方面的阻力。更何况改革、变迁本身就有路径依赖问题,为了减少改革与原有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利益结构之间的摩擦,我国金融制度供给的着眼点自然更多地放在了外延扩展上,如增设新的机构,引进新的工具,开辟新的市场,等等;而对那些涉及面广、可能对现有制度框架和金融秩序造成冲击的深层次问题,比如民营资本的进入问题,尽可能采取回避和拖延的态度,把改革的矛盾和困难后移(2002,李辛白)。

    不仅如此,在这种传统体制下所形成的传统认识也是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证券业的。比如,“传统投资理论”认为,金融领域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可能会引起“不正当”竞争,扰乱金融等市场秩序,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且,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对民营证券业的恐惧和不信任。比如,很多人认为,证券业是个高风险行业,其经营失败所产生的负外部性较大,目前民营证券公司不管是在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上,还是在经营管理水平上,都还难以达到证券业经营素质较高的内在要求。

    5.2 规避金融风险的金融压制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金融风险给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带来的巨大损失受到我国理论界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以此为契机,我国规避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日高。于是,在我国金融深化的进程中,也经常会推出一些金融压制的方案(这些方案当然是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证券业的),有关部门在金融深化与金融压制之间有意无意地寻找平衡,选择的实际上是一条金融约束的发展道路。

    事实上,当市场化改革遇到挫折时,金融压制是一种便利的回避问题的方式。最近两年,我国民营资本入股证券公司或设立证券公司的步伐虽然有所加快,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民营证券公司先后出了一些问题。于是为防范风险,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监管部门实质上已经禁止(尽管没有公开宣布)民营资本进入证券业了,这也是一种暂时回避问题的金融压制。这些金融压制对于民营资本进入中国证券业显然会形成一些障碍。

    5.3 金融结构的内在缺陷和行业环境的制约

    经济学家李扬曾指出,我国的金融结构存在着五大缺陷:(1)缺少私人投资市场;(2)缺少多样化的金融机构;(3)缺少融资工具;(4)缺少健全的内控体系;(5)缺少制度保障体系。

    这些缺陷对于民营证券公司的发展来说都是障碍和问题。因为缺乏私人投资市场,实际上意味着缺乏合格的私人资本金和合格的民营企业,意味着民营证券公司无法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缺少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和融资工具,又意味着市场缺乏必要的创新环境,民营资本要想另辟蹊径进行组织制度创新和金融业务创新的话,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这样民营证券公司的优势和特色很难发挥出来,即便有一些小打小闹,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虽然目前民生证券、爱建证券、大通证券、德恒证券等已经逐渐成为市场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在券商业绩排行榜中,它们显然还无法和第一梯队相提并论。此外,缺少健全的内控体系以及制度保障体系,则使得民营资本的风险加大,且无法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

    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的证券行业环境不佳,也制约了民营证券公司的发展。很多人认为,民营证券公司的问题实际上暴露的是整个证券行业面临的问题。首先从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看,数量众多的证券公司业务模式缺乏创意、大体雷同,人员素质不高。其次从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看,多为靠天吃饭,即便有一些创新,也仅限于网上交易等,赢利模式雷同,赚钱不易。第三从证券公司投资业务看,国内目前缺的不是资金,而是能挣钱的项目。再加上近两年股市持续低迷,2001年券商增资扩股放开之后证券行业的高盈利神话已经破灭,就是国有的证券公司都面临生存危机,更不用说刚刚进入证券业脚跟尚未站稳的民营证券公司所面临的压力了。

    5.4 法律法律的欠缺与配套服务设施的不足

    对于民营资本进入证券业的问题,我国的法律法规倒是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是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门规范,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空白或欠缺的,配套服务设施是不足的。其实,若民营资本在证券业中已经享受到国民待遇,就无须再出台这些多余的法律法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目前民营资本进入国内证券业(尤其是银行业)仍有一定难度,存在不少有形与无形的限制,需要本来就带有一定“倾向性”的行政机关审批“把关”。而且,这种过于原则、随机和不完整的准入管制或政策在短期内还不会完全取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缺乏针对民营证券机构的准入法规、监管法规和破产法规,也没有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不仅会使有关部门产生较大的权钱交易的寻租空间,而且不利于形成真正清晰、公平的竞争规则,使得民营资本进入我国证券业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触礁”。

篇(10)

(一)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中的主要弊端。

在2005年修改的《证券法》中,确定出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地位,但是,在现阶段,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职能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还存在很多阻碍其有效发展的瓶颈:

1.证券交易所的自治地位尽管在法律上已经得到确定,但与此同时,又存在一些制度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所以,证券交易所的多数职能仍要有证监会的亲自授权。

2.我国的交易所拥有的权力往往都是形同虚设的,最后仍由证监会调查之后做出判决,再交给交易所开展执行,又或者交易所首先向证监会申请,在获得批准以后才能进一步实施。这使得交易所的监管的威慑力和实际的处罚能力大大降低。

(二)我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证券业协会的机构相关负责人主要是由政府负责人兼任,这使得证券业协会愈发的依赖政府监管机构,进而很难充分发挥其自律监管的职能。同时,对证券业协会实行双重管理(即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的共同管理),这制约了它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容易使其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

2.我国证券业协会的内部工作人员有些存在,专业知识不合格、职业素养低下,对工作不能胜任。与此同时,自律监管又不能发挥其现实职能。在我国,《证券法》中虽然已经规定出其具体职权,但仍然缺少必要的约束力和惩处措施,难以在行业中树立其应有的威信。

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自律监管的建议

自律监管在证券市场有效监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立法者要有意识地推动自律组织更好地发挥其职能。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提升,应反思我国证券市场自律监管制度的缺陷,要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自律监管的优势,使自律监管组织获得其应有的独立地位,促进我国证券业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职能。

1.加强交易所的独立性。

当前,如何使证券交易所获得独立地位,逐渐减少证监会的监管控制,已成为当务之急。主要从以下方法确定其相应独立的地位:(1)改革理事会制度,即由理事会选举理事长和副理事长;(2)完善经理人制度,由理事会或者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人;(3)使证券交易所交易更加透明化,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使交易在“阳光”下正常运行。

2.给予交易所的更多的权利。

允许证交所为自己量身定制相应法章程,上市公司严格执行相对标准,并做到及时、准确披露上市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证券交易所制定相关细则,对理事、经理人的任免有绝对的权力,并负责。

(二)重新确立证券业协会在我国自律监管中的重要地位。

1.增强证券业协会的独立性

篇(11)

(一)发达国家证券业开放的经验――以混业应对竞争

欧洲国家和日本在金融自由化之前,主要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为主,本土证券业与美国相比普遍弱小。因此,如何在市场开放的过程中应对美国证券业的竞争,是其他发达国家证券业开放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欧洲和日本的经验看,鼓励金融业内部的混业经营,是证券业开放中应对美资投资银行竞争的主要手段。

1986年10月,英国颁布《金融服务法案》,开始金融“大爆炸”的一系列变革,取消了英国证券业与银行业严格的业务界限,允许外国公司可以涉足伦敦股票交易所。从结果来看,英国通过实施金融“大爆炸”,一方面恢复了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另一方面,英国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小,并且多由家族控制等原因,与其他欧美同行展开的国际化竞争中处于劣势。

德国的全能银行制度使之拥有较强的抵御外资的能力。德国于1876年中央银行建立之初,即实行全能银行制度,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相互融合和渗透。1985年开始的证券市场国际化和多样化,使法兰克福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德国金融业并未受到市场较大冲击,德意志银行等大机构在发展国际业务过程中强化了竞争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金融巨头。

日本在二战后采取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业经营的制度,金融系统中银行占有重要地位。在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导致金融动荡及国际竞争压力下,日本于1998年4月启动金融“大爆炸”,放宽混业经营的限制,旨在提高日本金融业竞争力。从结果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外国金融机构主导了日本的资产证券化及兼并收购等新业务,给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挑战。野村、大和、日兴并没能通过“大爆炸”赶超欧美同行,但也逐步恢复了竞争力。

发达国家证券业开放的经验表明,金融业务的混业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有效措施,本国机构可以通过不同金融业务的创新、协同作用及资本力量,应对国际竞争压力。同时混业经营是双向的,即银行和证券机构相互渗透。从推动自由化的影响力来看,尽管银行是资本投入的推动力,但市场文化力量却是证券业的创新、充分公开化和市场化为主导力量。

(二)发展中国家证券业开放的经验――稳步渐进开放

与发达国家健全的市场化制度基础上的金融自由化不同,发展中国家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困境,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实施严格的金融管制,由政府直接配置金融资源,市场化程度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大多与经济市场化同步进行,成为经济市场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发达国家谋求逼迫开放,也是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外部压力。

智利、阿根廷和乌拉圭的金融自由化采取的均是激进主义的模式。这三个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初对金融体系进行自由化改革,但除智利外,改革都半途而废。主要原因是在一个缺乏市场基础和传统的经济体系中,短期内推进全面的自由化改革,经济混乱和政府监管困难所带来的成本高昂,给改革带来巨大的阻力。

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自由化则大都始于80年代,基本上采取渐进的方式。首先,大多数中国家是在证券市场建立后很多年才小心翼翼地开放证券市场,如阿根廷是135年后、巴西是101年、智利是99年、埃及是103年、希腊是111年、印度是117年、印尼是78年、韩国是36年后。其次,发展中国家的证券业开放一般都采取立法先行、考虑经济发展及资本流向、重视QFII等规范机构的作用等措施。

韩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具有渐进式的基本特征。早在1981年,韩国政府就制定了《证券市场开放长期计划》,安排用10-15年时间分阶段开放资本市场,在实施过程中予以补充和完善,从1989年12月起允许国内非金融机构投资于海外证券并允许国内证券商更多地参与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在证券市场开放过程中,韩国证券公司为自己的国际化发展找到了合适的定位,市场定位上避免与欧美证券公司直接碰撞,首先着力开拓为西方国家所忽视的新兴市场;业务定位上,选择自己的优势业务,成功后再拓展新业务。

发展中国家证券业开放的经验给我们的主要启示,由于经济市场化与金融自由化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渐进的过程,因此证券业的开放要纳入资本市场及整个金融市场的开放的计划中,有计划、分步骤地开放,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在渐强的国际竞争中提高本国证券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证券业开放的必然性

(一)我国证券业开放现状

目前我国有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七家。目前中金和中银已经在股票债券承销业务上初具优势,其他合资证券公司也开始加入激烈的竞争。

早在1995年,我国批准成立了中外合资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在国内证券业抗冲击和抗风险能力不足的背景下,我国对证券业实行谨慎开放政策,在外资进入资格、进入方式、参股比例、业务范围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从十多年的时间来看,以中金公司为代表的合资证券公司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如高端客户的运作模式和国际化的业务框架等,成为国内公司学习和赶超的对象。

2006年,政策开始放宽国内证券公司赴海外设置分支机构。目前,除已有的中金公司、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等公司在香港有法定分支机构外,2006年,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等公司也设立了香港分公司。

(二)我国证券业进一步开放的背景

目前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还处于初步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的趋势及新一轮世贸谈判的压力,使证券业的进一步开放成为必然的选择。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和趋势要求证券业进一步对外开放。

从长远看,中国经济的强大需要有完善和发达的资本市场来推动。尽管2006年我国股票市场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发展,目前市值超过10万亿元,但市值与GDP比例目前只有5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100%以上的水平;融资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比重低;金融产品的创造远远不能满足投资与筹资的需求,金融资产仍然集中在银行储蓄上。而改变上述资本市场落后局面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开放,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矛盾比较集中的流动性过剩矛盾,也需要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分流资金,通过直接融资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与资本市场开放的经验表明,在政治环境宽松和开放调整适度的情况下,金融证券市场开放促进了经济的长期增长。据美国NBER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成熟有效的资本市场可以平滑GDP的波动,条件成熟的资本市场的开放能够通过国际市场分散本国风险。

第二,全球业的开放趋势,成为证券业加快开放的外在压力。

发达国家实现金融自由化后,一方面本国经济逐渐成熟,盈利空间变窄,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潜在高增长蕴含着更多的业务机会。在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推动全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成为发达国家主要要求之一。

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使中国资本市场成为最受全球机构瞩目的市场之一。2006年包括香港市场的我国证券市场股票筹资额已经可以与英国、美国的规模相匹敌,吸引了全球投资银行业的高度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2006年以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股票市场的持续上涨,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几年来QFII规模已经发展到100亿美元的规模,还有大量的外资机构排队申请新的资格及额度。进一步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和证券业的要求,已经或即将成为发达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的焦点之一。

第三,与银行业、保险业相比,证券业的开放相对滞后。

根据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3月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截至2006年12月底,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74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5个城市设立了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186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242家代表处。外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100种,11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033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8%。同时,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通过吸引战略投资者、境外上市等方式向外资开放了股权投资。

截至2006年底,我国保险市场上共有41家外资保险公司,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33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195家代表处。保险业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形成了中外资保险公司优势互补、和谐发展的局面,保险业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与银行业、保险业的对外开放相比,证券业滞后许多。这种局面,对改善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金融创新、提供更高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都十分不利。因此,进一步扩大证券业的对外开放,成为完善和提升金融市场功能的重要课题。

三、对我国证券业渐进式开放策略的几点认识

(一)渐进式开放,是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必由之路。

证券业全面开放的冲击,可能有外资挟资金、技术、制度和综合经营的优势,争夺优质客户、高端业务和人才,压缩本土证券业的经营空间;外资迅速确立在新型业务的优势,建立竞争优势壁垒,加大本土证券业业务提升的时间成本,错过本土证券业在中国证券市场大发展背景下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机会;在证券业全面开放以后,可能会加大资本流动量及速度,如加速资产泡沫,加大市场及经济波动,对金融安全形成负面影响,监管的难度会迅速增加。

因此,短期全面对外资开放国内证券业是不现实的,应借鉴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经验,结合我国的实践,采取渐进开放的步伐,避免短期内的行业格局的动荡,使证券业的长期发展更加健康平稳。

(二)主动的、有计划的开放,有利于证券业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证券业通过综合治理完成了优胜劣汰的结构性调整,提高了风险控制和经营能力,2006年行业整体的业绩一改累计三年亏损的局面。同时,应该看到,我国证券业的业绩仰仗“牛市”行情、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结构调整与内部改革的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如果再不加大对外开放的进度,这些任务由于各种利益牵制,很难彻底执行,贻误时机。因此,通过扩大开放,引入外力推动刺激,利用倒逼机制,使调整和改革更快更有效成为现实选择。

关于开放时机的选择,可以分为被动和主动的开放。许多国家的开放,是在内部出现严重的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之时,才被动地加快开放,引入外资,希望外资来帮助解决问题。如英国被迫实行的金融大爆炸、日本等国在1998年金融危机后全面引入外资等。被动的开放,具有容易形成共识等现实合理性,但容易导致开放成本高、本土证券业大伤元气、计划性欠缺等恶果。如果能够在前景看好时,进行主动、有计划的开放,则能够因势利导、掌握主动。

(三)扩大开放的趋利避害,取决于做大增量和学习能力。

扩大证券业开放,将对本土证券公司的业务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从对各业务品种的分析来看,经纪业务中外资的竞争焦点在于大宗交易、类似私人银行的理财业务等;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外资拥有丰富的金融工具和跨国经验,必将对产品创新、发行方式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自营、资产管理,如果能适当监管,外资进入应该有利于市场成熟投资理念的形成;产业基金、直接投资等业务是国内新兴买方业务,是中资证券公司的弱项;外资机构在创新业务和综合经营方面具有优势,在产品创新管制放松后,外资证券公司短期内会占上风。

理论及实践证明,有序的资本市场开放能分散风险、增加业务量及收入,通过竞争提高效率。如何取舍扩大开放带来的做大增量等正效果和冲击本土证券业的负面效果,将取决与本土证券业的学习能力。只有充分利用与外资面对面地在境内市场的竞争机会,在竞争中学习提高,本土证券业才能迅速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四)证券业的对外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

对外开放应与放松内部管制统筹考虑,并坚持先内后外。国际经验表明,放松内部管制和对外开放都同等重要。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证券业的内部改革固然需要引入外力促动,但制度环境的改善是根本。通过对内开放,使证券业具备适应市场竞争的机制,才能真正把握主动权,做大做强本土市场和本土证券业,从容应对行业的开放。

(五)对外开放的进度上,要与中国经济发展、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思路保持一致,借鉴世界各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经验,采取循序渐进的政策。

国际经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普遍认为,中国目前的制造业成本优势及重工业化城镇化趋势将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十至十五年左右。而实现经济工业强国,及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之后,资本市场全面开放的时机才会真正成熟。因此,我们认为,应用至少十至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安排来考虑外资全面进入证券业的进度。

(六)在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极推动国内证券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