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3 14:50: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内部知识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内部知识管理

篇(1)

2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传递的信息,隐性知识是指需要靠实践和体验来获得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信息。知识管理就是应用现代技术对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以促进知识创新的活动。它能够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调整和发展企业内部结构,提高人民进行知识交流的技巧,增加获得知识的来源,促进知识交流,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出价值。

3通过企业档案对内部资源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3.1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管理是为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综合企业内部和的各种信息、知识,并加以识别、收集、科学的加工和充分的运用,并通过建立知识共享机制,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的增值,利用企业所蕴含的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造能力。因此,知识资源对于当今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管理将为企业创新增添动力,要使每个员工都能接触并有效地运用企业的知识,将合适的知识在合适的时间给合适的人。企业将主要依靠知识来赢得竞争的优势,最终实现低成本高收益。

3.2企业档案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档案是企业活动的记录,忠实的记载了企业员工在从事生产、管理等各项活动过程中的情况,积累了大量的企业显性知识。通过对这些显性知识资源的开发,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知识共享。企业档案是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有力武器,它真实地记录了企业进行知识创新活动的时候的过程、内容、结果,是企业拥有某一知识产权的法律凭证。档案的凭证作用可以有效地证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企业档案可以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企业档案可以反映和培养企业文化,它形成和产生于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各种企业活动过程中,记录着企业经历的成功与失败。企业档案是企业员工知识培训的必备教材,通过企业档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教材,使企业员工能迅速融入本企业,提高业务能力。企业档案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更是一种管理理念,企业档案不仅具备知识特征,还是企业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已成为许多企业战略行为和价值观的一部分。

3.3企业内部资源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多大型企业中,知识管理已经开始启动,但企业内部的各种知识资源却并未得到合理利用。实施了知识管理,建立了知识服务中心,但非常重视竞争情报、市场动态等外部知识资源的获取、分析,不重视企业内部的档案、图书资料、视频图像等知识资源的挖掘,让大部分有效知识资源闲置。这种知识管理模式叫做“情报导向性”知识管理模式。实施这种知识管理模式的企业忽视了企业的原生性信息,致使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得不到盘活,仍是死水一潭。因此,在获取外部知识的同时,企业也应该重视内部信息资源的开发,先将自身具有的资源充分利用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管理。

4对企业档案内部资源实施知识管理的方法

4.1建立企业知识库

通过建立面向知识管理的知识库,积累和保存企业各种文档信息和知识资产,能够更好地实现档案及其他信息的共享和整合。总体来说,企业知识库基本由下列一些知识和信息组成:企业基本信息、包括公共关系信息、年度报告、预测分析报告、产品和服务信息、经营业务信息、业务经验信息、基本流程信息、顾客信息等。借助网络传输,把企业各个部门连为一体,使知识可以最短时间零距离地向每个员工、每个岗位延伸,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每个人、每个小组形成的信息和知识都必须存储到知识库中,而需要知识的人也能从知识库的知识存储系统或者专家系统中找到所要的知识。而且,知识库还能起到蓄水池的作用。企业人员流动不可避免,知识库通过将每个员工所创造的知识成果、业务经验文档化,避免了才随人走从而削弱企业的知识储量。

4.2对馆藏档案进行分类整理,提供知识服务

企业档案馆的档案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它们的利用率却并不高,档案人员只是被动地对归档的文件进行接收和管理,而且在服务中较少考虑用户的需要,造成大量宝贵的资源白白堆积。如何能够改变这种管理现状,深入挖掘其中的知识,为企业贡献其价值,是档案馆进行知识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对馆藏档案进行分类整理,提取其中的信息,为企业提供知识服务就是一个方法。档案人员通过对馆藏档案的开发,可以建立专门性的档案信息库。如武汉市城建档案馆,根据武汉市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开发了《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网管理信息系统》和《正格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并于2007年,开展了《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的项目研究,这些系统的开发和项目的进行都是武汉市城建档案馆为了更好地管理馆藏档案、寻找其中关联、挖掘档案知识而做出的努力,这些项目的成果都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可,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另外,收集企业内的信息资源,制作企业人才信息库也是一个提供知识服务的途径。

4.3鼓励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将个人隐性知识转变为组织知识资产

企业知识不仅涵盖了文件、档案等大家熟知的显性知识,还包括隐藏在员工脑海中的隐性知识。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技术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经验、技巧和社会关系等;另一类则是认识方面的知识,包括心智模式、信念、价值观等。人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企业在知识管理时代必须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员工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扩大知识共享的范围。而企业档案部门则应与企业员工保持密切的交流与联系,共享知识,并及时进行知识归档。我们可以通过访谈、会议记录、交流互动形式,将本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经验型知识挖掘并记录下来,将个人的经验知识转化为企业的知识财富。知识管理要求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与互动,利用知识的流转运动来增加知识创新能力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也是企业的人本管理及流程重组思想的体现,企业档案工作应该而且能够成为这种运动的中介之一。

篇(2)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制度都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制度比技术更重要,因为技术也只有在合适的制度里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成为促进企业绩效的动力。周坤(2004)认为,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止步不前,企业当中沟通不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普遍盛行,管理不规范、管理体系不科学是其重要原因。周坤(2004)还指出,对很多企业而言,由于追求高成长,而忽视了管理平台的搭建与修缮,使得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难免遭遇管理瓶颈,以致企业膨胀得越快死得越快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管理规范化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关键之一。

一、规范化管理制度概述及其应用现状

企业规范化管理也可以等同于制度化管理,或叫标准化管理。尽管规范化管理最终也要落到制度层面上,通过规章制度来实施,但制度化管理仍远不等于规范化管理。制度仅是形式,任何一种形式管理都可以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和贯彻。规范化管理则是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对立的,强调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规范化管理就是运用机制和制度管人管事,这些机制和制度,必须是科学的,必须是依法的,但规范化管理也有不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好的制度可以制约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如寻租现象。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三部曲是管理制度的制定、制度的贯彻执行、制度执行的监督(刘兴海,2009)。

规范作为社会产物是反馈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导致规范的出现的根源在于行动的外在性;规范不仅对控制事件的行动者产生影响,而且可能使其他人有外部影响。不同规范之间发生冲突的条件是同一行动对某些人有肯定的外在影响,而对其他人有否定的外在影响(魏炜,2004)。黄森(2006)认为,组织要高效有序运行,离不开内部管理制度,组织需要管理制度,但是组织中人员对制度的执行往往不够,许多管理制度停留在一纸空文的状态,制度的权威性和原则性逐渐丧失,致使时常听到员工发出“有制度还不如没有制度”的声音,进而对制度的作用漠视与不信任,更有甚者退化到原始的“看管式管理”的地步。但即使如此,组织还是在实践中强调制度化管理,而且也普遍认为需要依靠制度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对管理制度需求仍十分强烈。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企业的快速扩张以及发展历史较短使得企业中工作程序、工作细则、规章制度等规范性的文件较少,没有制度可依,有时仅仅是口头上的协定。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有随意更改制度、制度的执行不统一以及不能长期一致、人治代替法制,对制度的执行也往往时冷时热。目前,中国企业的管理往往是基础薄弱,管理系统不规范、不健全。许多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规范还没有系统化,各岗位职责切实执行的比较少,由于管理制度没有系统化,导致员工只关注自己的工作,不了解与自身工作相关的其它员工的工作内容。企业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制度以及对制度的执行力,从而导致各工作流程没有规范可循,相互之间容易产生纠纷,而且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也容易发生变形。尤其是发生纠纷时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可以遵循,使得解决纠纷的方法也因人而异,造成员工的不满。此外,企业内部出现管理不统一,界限不明确,多头领导现象严重,工作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下,各种制度混乱,没有完善而系统的制度化文件,各岗位职责缺乏系统的资料,企业内部信息流动不畅,员工缺乏其他部门的相关信息等诸多问题都是管理不规范造成的。

因此,建立一个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我国企业当前最为急迫的问题。

二、已有的研究现状分析

李健(2002)指出导致企业的兴衰可能有这样那样偶然的因素,但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往往都是企业的制度问题。企业的制度主要包括:对主要经理人员的选择(包括淘汰)制度和激励监督制度,企业的重大决策制度,员工人事制度、福利制度、激励制度,知识管理制度,企业的日常运转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创新促进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制度等等。制度的一大功劳是能够大幅度地降低信息成本、交易成本,而信息成本是从一无所知到无所不知的成本,极少有交易者能够负担得起着这一全过程(Stigler,1967)。在先打下稳固基础的前提下,再去追求高度上的提升。一个科学的企业管理系统需要以下五大模块组成:发展战略规划、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资本运营管理,这五大模块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运营系统,其中规范化管理最为重要(周坤,2004)。

企业组织有机构成的五个部分――目标体系、组织架构、岗位角色、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这五个部分分别讨论界定了企业规范化管理总体标准、决策制定管理规范化标准、组织架构设计管理规范化标准、岗位角色管理规范化标准、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化标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规范化标准(舒化鲁,2004)。通常认为作为企业管理地基的规范化管理是由8个系统构成,分别是:组织结构设计、工作流程优化、部门描述、岗位设置、规章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指标设立、薪酬体制改革、管理控制(见图1)。

目前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不完善,通常没有把整个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如有些学者侧重人力资源的研究,有些学者侧重绩效考核的研究。国内企业目前面临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获得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对我国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的建议

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需要制度化,也需要标准化,但它的重点在于为企业构建一个具有自我免疫、自动修复的机能。也就是说,使企业组织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免疫功能,能自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能抵御外部力量的侵害。并且当企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外部创伤后,能自动地修复愈合,使企业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或者说,它是要赋予企业组织一种生命力量,让企业像一个生命有机体一样,无论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致使企业组织发生创伤和病变后,具有自动愈合、自动产生抗体抵御病源,恢复健康的机能。现实中绝大部分走上不归之路的企业,之所以会因为很小一点挫折,就导致企业组织分裂解体,其原因就在于它没有这种自我免疫和自动修复的机能。

本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以及基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研究,认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从下而上。由于规范化管理制度是具有实操性的管理制度,并且其内容多涉及到具体各个岗位和部门的操作流程和任务,因此必须从下到上进行制定和规划,从而使上一级别的岗位设置和职责权利的分配更有依据。

二是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以保持企业内部渠道通畅为目的,下级员工必须能够及时了解上级的要求和意图,同时高层也必须能够及时地从各级一线工作人员得到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一级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工作问题。从而使上下级间、部门间以及部门内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

三是规范化管理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严格执行。规范化管理制度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制定好后,企业从上至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以充分保障该制度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把规范化管理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规范化管理制度要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来建设,要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一致,从而能够帮助企业的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五是规范化管理制度必须对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都应当建立清晰具体的职责说明,使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范围。杜绝相互推诿,没人承担后果的现象。

总之,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从上到下全面参与,全体执行。

管理已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但目前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不是单个点上的问题,而是结构化、系统化问题,要真正改善企业的管理,需要运用系统化的思路,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张维迎(2004)指出,中国大量的民营企业,管理方面非常薄弱,甚至可以说没有真正的管理,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若没有有效的管理,是没有办法建立组织的系统能力的。

规范化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规范化运行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企业应对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获得快速反应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规范化管理是现代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最基础的一个系统,我国企业必须实实在在地建立和健全这一系统。否则,其他管理系统如目标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等均无从谈起。因此,建议企业应该首先从基础管理和员工教育培训抓起,再逐步建立先进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坤.企业规范化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

[2]Benjamin C.,Olivier anizations,firms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generation of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02,31:273-290

[3]刘兴海.试论企业规范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4]魏炜.基于帕累托最优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分析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4

[5]黄森.内部管理制度及其设计原理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篇(3)

1、担任讲师,总结和分享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每一位员工的荣誉。各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专家均有承担讲师的义务。

2、根据员工培训与发展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发、实施和更新各类管理培训课程及技术培训课程。

3、对公司或部门的培训活动的有效组织和顺利开展负责。负责所授训学员的考勤、考核、测试、阅卷、评估;

4、负责编写与完善相关培训教材、教案(含PPT文件)与考题,并在第二次培训时更新。

5、负责参与公司年度培训效果评估、总结,对培训方法、课程内容等提出改进建议,协助人力资源部培训主管完善公司培训体系、培训计划的任务达成。

二、讲师队伍的来源与构成分工

1、讲师的来源:一是各级管理者,各级管理者皆担负培养员工的责任,是内部兼职培训讲师的主要承担者;二是业务骨干或技术尖子,各部门的业务骨干或技术尖子将是员工业务培训的主要内部培训讲师。

2、讲师队伍的构成:公司讲师队伍由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构成。

(1)助理讲师:主要开发和讲授新员工岗前培训及在岗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课程等;

(2)讲 师:主要开发和讲授基层员工的培训课程,包括新员工岗前培训及在岗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等;

(3)高级讲师:主要开发和讲授公司统一组织的培训课程,包括新员工入司培训、各类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等。

三、讲师的管理

1、讲师候选人的推荐

(1)助理讲师候选人:由公司各部门领导推荐,在主讲的专业领域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业绩表现,曾在部门讲授培训课程或组织培训活动累计达20个课时以上;

(2)讲师候选人:由公司各部门领导推荐,主讲的专业领域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业绩表现,曾在公司讲授培训课程或组织培训活动累计达10个课时以上;

(3)高级讲师候选人:由公司各部门领导推荐,在主讲专业领域有四年以上工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业绩表现,曾有讲授培训课程或组织培训活动累计达30个课时以上;

2、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的任职资格

助理讲师:

(1) 具有讲授培训课程的愿望和责任感,普通话流利,思路清晰,良好的演讲与表达能力;

(2) 具有良好的沟通、理解、创新、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组织献身的精神;

(3) 具有所讲授课程相关的知识结构和一年以上的实践经验,熟练运用培训专业技术与相关工具;

(4) 具有组织实施培训课程或组织培训活动累计达10课时以上的工作经验;

(5) 已能够开发或再开发一门以上的专业培训课件。

(6) 技术类助理讲师具备实地操作与讲解的能力。

讲师 :

(1) 具有讲授培训课程的较强愿望和责任感,普通话流利,良好的演讲与表达能力,思路清晰;

(2) 具有优秀的沟通、理解、创新、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组织献身的精神;

(3) 具有丰富的与讲授领域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两年以上的实践经验,熟练运用培训专业技术与相关工具;

篇(4)

一、前言

我国国有企业同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较,其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十分落后。如今,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仍然处于理论性的阶段。由于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方案和风险管理机制,导致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尽管我国颁布了相关的指导政策,但企业风险管理仍旧存在弊端。我国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降低风险,就要认识到发展的问题,以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严重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今我国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中进行激烈的竞争,同时面临着国际市场巨大的经济挑战。这样一来,就导致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不断扩大,我国企业也随之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即便最近几年我国经济有所改善,但效果并不明显,我国企业没有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由于企业风险意识较为淡薄,进而企业在国际道路上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也存在一定问题,我国企业对于风险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财务上,这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能力降低。尤其是在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没有充分考虑汇率的问题和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使得很多企业只能勉强维持发展,这会给金融行业带来严重隐患。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企业和金融行业都受到巨大冲击,中航油的期权业务亏损和中信泰富的杠杆式外汇产品交易亏损最为严重,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就充分的说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缺乏完善的控制体系,这样必然会导致风险的增加。

(二)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想要稳定的在市场上发展,并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应结合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的方案和治理结构。根据对我国企业的调查结果,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没有完善公司的治理方案,使得公司内部控制受到影响。现代化的治理结构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保障,这与经营者的管理有着必然的联系。经营者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主体,经营者需要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努力,如果经营者无法有效地对企业进行管理,那么企业的发展则会出现随意性。也就是说,经营者要能制定完整的企业管理方案,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才可以强化风险管理机制的作用。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相关的要求,对企业内部进行控制和风险管理,要以董事会为主,提升董事会的职能,否则,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方案无法发挥最大的作用。2003年,中航油投资石油期权发生重大亏损事件,就是因为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公司的董事长陈久霖在投资决策上过于主观决断,从而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国有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

实际上,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很好地规避风险,但是我国企业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C制,而且现有的风险控制体系也存在严重缺陷。这样在遇到风险时,我国企业就无法及时地进行防范,十分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之所以这样说,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大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如今经济全球化,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在急剧增加,风险的增多也就意味着风险的类型多样化,企业存在的风险过于复杂,企业所要管理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会增多,规避风险的能力就会下降。尤其在金融产品大量产生的情况下,企业发展的局面将会十分的混乱,一旦产生杠杆效应,企业不仅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负债,无法运营。尽管如此,我国企业依旧没有重视这一问题。第二,国有企业没有完全实行风险评估工作,企业存在的风险和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较大的联系。如果企业风险增加,企业内部控制也会受到影响。而这需要企业在发展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良好的控制。否则,企业会无法准确衡量风险程度,无法寻找到合适的交易目标。

(四)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企业发展存在较多问题,企业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企业的执行力将会逐渐减弱。根据调查,很多企业之所以执行能力降低,无法提高济效益,其原因是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这样就导致企业部门在工作时缺乏约束,使得企业缺少良好的保障。尽管一些企业制定了一套内部监管制度,但由于制度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导致制度无法发挥实际的作用和价值。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很难独立完成审计工作,一些领导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对审计部门进行违规控制。例如,中信泰富发生的外汇杠杆合约亏损事件,就是因为公司的财务总监和董事的行为没有被内部审计人员监督和发现,导致公司出现巨大亏损,给公司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1]

三、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对策

(一)形成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衍生和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活动过于复杂,企业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因此,企业经营者要形成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境出发,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其次,企业要做好内部控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尤其是要做好金融产品带来的风险防范的工作,增加金融风险防范观念,重视金融风险,这样才能让风险管理方法产生良好的作用。此外,企业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断地完善财务系统,并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管理。比如公司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期末一定要进行详细的变动记录和处理;要对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通过构建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来对财务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2]

(二)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国企发展存在的问题,完善企业内部发展方案,设置专门规避风险的部门。另外,企业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制定企内部治理方案,并不断的优化该方案,这样才能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只有企业内部环境得到改善,企业才可以更好地发展。在优化企业内部治理方案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首先,要确定企业发展的目的和总目标,要明确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和企业发展的性质。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这可以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企业必须完善现代化的制度,选择科学的方法,为企业引进更多的投资者,这可以改善企业股权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济利益。企业需要董事会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提升董事会的权利,但是要对董事进行一定的限制,否则,董事的权利增加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要不断地完善企业法律法规,为企业的发展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只有这样才会不断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进而更好地发展。[3]

(三)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中必须重视的工作,只有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在遇到风险问题时轻松应对和解决。在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时,要按照相关程序和步骤来进行,否则,会导致企业发展局面混乱。首先,企业要成立风险管理部门,引进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队伍。其次,企业要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培训,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工作者的责任感,这样才可以保证风险管理人员有效地进行企业内部控制。[4]此外,国有企业要根据党的指挥做好相关的工作,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能力,保证风险管理人员做好评估工作,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特点,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方案和手段,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5]

(四)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无论是私企还是国企,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能建立健全炔可蠹浦贫龋给予内部审计部门充分的权利,促使审计部门进行良好的独立监管。[6]

四、结语

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认清风险的危害性,结合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我国企业发展的特征,制定一套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风险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加强审计部门的职能,让其在内部控制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企业要尽量避免依靠金融行业,做到独立发展。这样我国企业在遇到风险时才能及时应对,将风险降到最低,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为供销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翟璐璐.关于完善培训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

(32):12-34.

[2] 吴玉娟.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6(32):90-100.

[3] 李联庆,王婷.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优化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24):45-67.

篇(5)

风险原是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目标实现或者影响目标进程的危险。企业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对企业内部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的预测、识别、判断、分析等,并对不同的风险进行合理预防和科学应对的管理体系,旨在尽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以及减小遭遇风险时的各项损失。企业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潜在风险的前期预测,在企业正常运行过程中对风险进行防范,在风险出现时有科学而迅速的应对措施。对企业风险管理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有风险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风险管理策略实施的执行力等。

1.2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及目的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而持续地获得利润,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则是针对企业内部运营的各项事宜的规划与管理,从而达到对内部运营、企业发展的相对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操作程序和操作手段合法性的监督,对企业生产流程的合理性的规划,对企业运行高效化的引导和促进,对企业财务可靠性的确保等等。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以决策层、领导层以及其他人员以实现企业经营目的为目标,在企业的正常运转中实施确保目标实现的策略和措施,确保企业具有合法而有效的运营程序。

1.3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都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而存在的,两者既有共同的领域与目标,又有各自的职责所在。近年来,随着全面风险管理的行业标准的推进和实施,两者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然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仍然存在许多的不同之处,对于风险管理来说,在实行全面风险管理之后,其主要包含了风险对策、事件识别、目标设定、过程监督、信息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环境控制这八个方面,风险管理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说,内部控制同样也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采取措施和应用策略的主要依据来自于企业的风险管理,但内部控制不仅仅针对于企业风险,涉及方面还包括企业所能把握的机会。

2现阶段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管理与控制策略缺乏创新性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企业的经营市场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国内部,而是获得了更多走进国际市场的机会,同时受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我国企业在走出国门的同时,更多的外资企业入驻中国。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更为复杂危险的风险因素,而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却仍然处于较为传统的落后状态,改革进程也并不十分理想,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企业管理与控制策略缺乏能够有效突破的创新,对风险的应对方式显得过于保守,这对于把握时代机遇来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对企业良好快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2.2企业在相关制度体系方面不完善

企业的制度决定着相关政策的执行标准,在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中,虽然在行业内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行业标准,但就具体的企业来说,企业在相关制度体系方面的建设还并不完善。企业所实施的内部控制策略的科学依据有待考究,风险评估标准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有待提高。企业在正常运营过程中,对风险评估体系的不完善,将会导致企业遭遇风险的几率增加,在面对风险时的机动应对流程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制定,将会造成企业在遭遇风险时的损失增加,因此,尽快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企业风险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2.3企业机构设置不能满足相关策略的实施要求

企业策略的应用与实施,离不开具体机构的执行。在我国企业的机构设置中,对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关的机构设置不能充分发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作用。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甚至存亡,决策权往往在决策管理层,有些企业在全力制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决策权力失衡,有关政策的实施无法得到保障,即使再科学合理的措施策略也无法发挥其作用,这对于企业发展将造成极大的阻碍。

3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实施策略应用

3.1提高管理团队的认识和创新意识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市场,我国企业的管理团队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应当最大可能地把握住机遇。在以往所爆发的全球化的经济危机中,暴露出了很多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也督促着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应当提高自身对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认识。企业应当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为团队带来新的管理思路,同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工作,提升团队整体的专业素质以及对风险准确而敏感的认识,提高管理方面在实施策略上的创新突破,努力构建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程序,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3.2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控制机制

合理完善的管理控制体系应当包括企业在日常运转中对风险的科学评估,以风险评估为依据,在内部控制程序中对内部生产、财务等方面的运行方式进行调整,尽量规避风险发生的可能。在企业不幸遭遇风险时,有科学的应对预案,有优良的管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补救方案,企业从决策层、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能做到有章法可依,有序应对风险,控制风险危害的扩散,尽量挽回企业损失。

3.3完善企业机构设置促进相关策略的实施和应用

完善的企业机构设置是相关制度和策略执行力的保障。企业的机构设置在上市企业应当以董事会为核心,在一般企业应当以决策层为核心,来进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战略部署,并且设置具有一定权利的企业机构来保障相关政策和策略的实施。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应当设置专门机构来承担这项任务,专业业务也应交于专业团队来进行。对于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结果的反馈,也应由专门的机构在做企业运行方案的调整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尽量保证不同职能部门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篇(6)

关键词:

会计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和完善

一、当前会计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抗风险能力低

从一定角度说,一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指的是这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外界市场竞争的一种正常的反映,而由于企业的各方面的实力不同。有的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其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较低,也就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来抵抗市场的竞争。有的企业由于其企业实力雄厚,在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能够应对市场的不同竞争环境。而观察如今市场上的会计行业,其面对市场竞争,依然表现出了能力的欠缺,也就是说,在面对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会计行业在展示自己的各方面的实力的过程中,不能对市场风险拥有极其有效的抵抗能力,从一定角度来说,会计行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并不足够。首先,一般而言会计行业的资金不够雄厚。一个具有抵抗市场各种风险的会计行业一定是拥有比较雄厚的资金的大多数企业,没有强大的资金作为后盾,这样的大多数企业往往不能展示出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其次,经验欠缺。会计行业一般而言,起步较晚,其市场竞争经验比较欠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市场竞争的经验比较缺乏,这些在客观上都导致了会计行业市场竞争经验极其应对市场风险的经验缺乏。最后,对自身的实力估计不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正确估量自己的企业实力,那么这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能够应对自如,之所以一些企业不能抵抗来自市场竞争中的各方面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对本身的实力估计不清。

2.缺乏应有的会计文化

从一定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在经济学中,软实力指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竞争力,往往来说,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塑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软实力,那么这个企业往往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也就是说,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护并且保持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内涵。首先,现在的大多数企业缺乏塑造企业文化的意识。不得不说,在现今的会计行业的竞争中,不少会计行业缺乏把会计行业的企业文化作为培育的一方面,也就是说,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只着重地追求经济效益,很少关注到在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培育。其次,即便有的大多数企业想要培育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也很难有能力或者精力去培育。这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一个现状。因为,从市场营销学上来说,一个企业要想培育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注重其各个方面的提高。换言之,企业文化的培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是企业文化自身的问题,往往需要结合企业各个方面的竞争实力来进行,才能对企业文化做一个有意义的市场评估与构建。最后,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换言之,会计行业由于其发展速度缓慢与起步较晚,根本无暇来培育其企业文化,这也是会计行业缺乏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

3.缺乏有效的市场沟通

从市场营销学上来看,市场沟通指的是在同类市场竞争主体的刺激之下,同类的甚至是同一发展水平的竞争主体之间的交流沟通的情况。首先,有效的市场沟通可以让各个会计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有序的沟通与发展状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任何同类企业之间如果缺乏有效的市场沟通机制,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只有同类或者同一发展水平的企业之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市场竞争主体之间相互学习的目的与效果。其次,市场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短缺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很多时候一个正常的市场竞争主体,往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信息沟通渠道,只有加强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市场主体之间沟通信息的渠道。也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市场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在现在的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果其之间缺乏有效的市场沟通则在很大程度上就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态势,只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市场竞争与市场沟通的和谐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完善必须注重的几个方面

1.一流的服务质量

大多数企业从来都是一种服务行业,无论大多数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竞争手段及其发展策略都必须立足于服务业的发展事实,换言之都必须立足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首先,服务业本身就不是生产或者消费的事业部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服务业既不产生产品也不会消费产品而是负责促进产品生产或者消费的行业,这就决定了服务业必须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其次,大多数企业要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注重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的提高策略。换言之,在大多数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策略与方法的运用,也就是说,在其发展过程中要多加注意研究大多数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方法,只有在懂得经营方法或者经营策略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发展的突破。一流的服务质量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来实现的,只有在正确认识摸索与总结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服务质量的突破。

2.合适的发展策略

从市场营销学上来说,合适的发展策略指的是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因时因地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策略。首先,合适的发展策略是一种符合大多数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换言之,每一个市场竞争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必须注重发现与总结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实际,也就是说,企业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发展的实际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发展策略的适合性。否则任何忙碌制定发展策略都是不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任何问题,反而会阻碍企业发展的进程。其次,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加强市场营销理论的学习。市场营销理论诞生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必须充分认识到任何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其企业发展策略最后的决定者。从以上叙述情况来看,合适的发展策略是大多数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其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3.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市场竞争之下,每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其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这个企业就不会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换言之,市场竞争主体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是呈正比的。首先,任何市场竞争主体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作用,就不能正确处理资源与资源整合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而言,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如果一个大多数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能正确地整合其资源,也就不会正确运用资源来进行相应的市场竞争。其次,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能够使大多数企业最大化的利用资源。同样的资源在不同的使用者的手中,能够发挥的效用也是不一样的。换言之,只有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才能最优化地实现资源的最有效率的运用,也就是说,立足于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大多数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和完善的途径

1.有计划地培育企业文化

经济学上已经普遍认为,一个企业只有注重其企业文化的培育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企业的竞争压力。企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其起步较晚、发展经验不足的现实,所以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而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的凝聚力是指的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上下之间能够真正团结起来共同对抗与抵御企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与挑战,企业员工能够真正团结起来,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追求,也是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其次,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把对企业有利的文化因素进行综合吸收。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内部的精神性的东西进行不断吸收与总结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在不断吸收与总结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企业文化的成功培育。必须明确,任何成功的企业文化培育都是建立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的,企业的文化培育不能是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般来说,起步与发展都比较晚的企业,更应注意从起点上就把企业文化的培育作为增强其竞争力与长期进行的工作来进行,这是由企业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

2.不断学会创新运用市场规律

从经济学上来说,市场规律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市场经济活动是市场经济规律产生的母体,但必须认识到市场经济规律具有独立性的一方面。哲学教导我们,人类不能改变规律,只能改变利用规律的方式或者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就必须学会创新运用市场规律。首先,企业必须综合考察同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任何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果对其市场竞争环境忽略就显然不能正确认识其本身存在的市场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察其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发展规律的运用。其次,企业要学会不断改变市场规律的作用条件,充分把市场规律的作用条件考虑在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在充分认识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认清市场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才能真正把市场规律的作用发挥到实处,也就是说,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创新运用市场规律的目的。总而言之,创新运用市场规律是任何一个企业必须在其发展过程中明确的问题,只有实现对市场规律的创新运用才能够实现企业发展的创新进行,这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能够结合一定的市场规律,在创新运用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实现企业内部的实施和控制。

3.增强整合市场资源的能力

整合资源是市场营销学的重要内容,简单说来,整合资源指的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能够运用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的优势与手段不断把市场上的资源整合运用,以期达到对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在当下的企业发展中,要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必须注重把整合资源的能力提高上去,也就是说,注重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首先,企业要增强对市场资源的鉴别能力。往往来说,在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都可能面对不同的市场资源,有的市场资源可能在短时期内属于这个企业的竞争目的,有的则不符合。所以在企业发展并寻找市场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不同市场资源的不同方面,这是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以及正确运用市场资源的前提。其次,要增强市场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来说,任何市场竞争主体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来实现自我发展的。企业要实现或者提高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就必须不断向市场学习,尤其注重向同类市场竞争者来学习其市场资源整合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作者:宋汉雨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一)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推动企业深化改革

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影响着国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升其经济效益是国家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 也是电力改革的方向。面对自主经营、自主发展和自负盈亏的现象,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减少浪费和损失,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建立约束和激励相结合的经营体制[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必须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创造价值的同时为自身发展积累资金。

(二)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是资源配置优化的要求

电力企业设施分散、投入大、资金集中,只有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国家每年在电力设施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否则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引起物价变化,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三)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满足新的经济环境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电力企业的改革,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原先拥有的政策优势逐渐瓦解,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因此企业必须较强内部管理控制,开拓创新,加快国际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可以防范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电力企业目前备受瞩目,仍属于垄断竞争行业,若有职员出现违法行为,自身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时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损害企业的社会形象和诚信,有可能引起社会的仇视和唾骂,阻碍企业的发展[2]。产生违法犯罪的行为主要是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者不能及时有效阻止。

二、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炔抗芾碇贫炔唤∪?,缺乏监督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虽然国家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管理电力企业,但实际操作时并不能严格执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此外因为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失真也逐渐暴露,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发展[3]。

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进行监督和评价企业的内控行为,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职能逐渐弱化,丧失权威性和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缺乏责任心和意识,综合素质较低。

(二)电力企业内部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国家改革的日益深化,市场各个经济体系都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因为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并且缺乏必要的风险观。企业要想将各类风险降至最低,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4]。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电力企业无法及时、有效、准确地预测、控制风险,阻碍了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较差

现在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一个有权威性的制度,如COSO报告,执行的是普遍受用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结合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缺乏个性,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执行力度较差,成效较差。甚至有的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只是为应付上级,形同虚设[5]。

(四)企业内部分工不明确

分工明确是企业有效运行的基础,但因为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不完善,很多职员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出现重复做工或工作遗漏、无人负责等现象,各个系统之间条块分割,使得重要信息不能及时有效传递或传递失控,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五)企业内部员工综合素质较低

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学历、经验参差不齐,人员素质差距较大,尤其在会计控制方面,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平衡,平常的工作也只是单一的信息核算,经常出现心不在焉、粗心大意、里外串通,甚至贪污受贿、责任推诿情况,影响企业的运行发展。因此工作人员必须是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综合人才,而不仅是掌握财会知识。

三、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电力企业的各项管理层必须提高认识,依法从严治企,规范经营,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和激励体制,完善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健全企业相关重大决策的审批制度,各部门间相互制约、相互协作,共同促进企业的运行和发展。

加强和完善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增强权威性和独立性,设置内审部门,主要负责:资产负债表审计、损益表审计、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等,直接向监事会负责,为企业查遗补漏,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6]。

电力企业的主管部门和企业外部中介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评价电力企业的内部管控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有效性,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电力企业各个管理层联合企业内部纪检监察部和审计部要定期对下层的制度执行情况做检查,保证实施到位,防治违反内控制度的行为。

电力企业的财政、税务、审计各部门要分工合理,彼此之间加强交流,可实行岗位责任制,形成外部强大的监督系统 ,加强执法力度。同时严格监管注册师的职业质量,对企业内部违法乱纪行为可借助媒体,如:新闻、广播、报刊进行公开播报,增加企业的威慑力。

(二)增强企业的风险管控意识

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融入风险管理的思想 ,健全风险管控体系,时刻存在危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第一、加强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保证企业能够及时预测风险,提高各部门的抗风险意识,充分做好准备,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第二、建立风险管理考核制度,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企业规范经营和安全经营[7]。

(三)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全面开展培训工作,加强所有员工的业务技能,通过建立考核制度和严格的晋升制度,提高对企业的责任心,实行薪资与绩效挂钩,提高工作人?T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电力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四)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

篇(8)

摘要: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除了要具有较好的品牌影响力和质量较高的工程项目外,还需要保证企业自身具有充足的流动资金,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控制;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154-02

收稿日期:2015-01-19

作者简介:段超许(1981-),男,河南禹州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较大,对资金的需求程度较高,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一定要做好内部的会计工作,确保每一分资金都能够实现优化配置,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帮助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项目经理责任机制不明确、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会计队伍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都影响到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管理。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和其他企业有着不同的生产经营特点,其每个工程项目都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内部必须要有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对资金的利用进行合理规划,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下面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会计控制管理机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其涉及到的资金环节较多,必须要有健全的会计管理机制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并没有系统完善的控制体系,如货币资金的收付不规范,且对于资金收付机构和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同时,并没有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岗位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资金的入库、验收、发出、保管以及流通使用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加之建筑工程项目中一些决策程序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并且缺乏严谨的预算编制和审定、下达、执行程序,缺乏对预算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控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控制过程中缺乏责任机制的支撑。当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项目经理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并且在项目的施工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建筑施工企业当中,通常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机制不健全,并且缺乏相应的责任机制的支撑,这样就会降低对项目经理的制约作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和财务部门连接在一起,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使得很多的工作只能够流于形式,缺乏客观性与公正性,不能真正的发挥实效,这样也会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这一问题需要在今后的会计控制工作中引起重视。

最后,企业内部会计工作者的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施工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领导对这一工作缺乏重视。要想更好的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必须要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但是由于领导的忽视,使得很多的会计人员并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加之其监督意识和抗风险的意识较低,会计团队的整体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会计控制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措施分析

会计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使企业更有效的利用资金,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实际情况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并没有按照预期的要求进行,而是在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上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论述。

首先,逐步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企业来讲,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且实现资金的合理高效利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必须要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使得这一工作的进行能够有章可循,更好的发挥这一工作的作用。具体来讲,要建立起完整的会计资料数据库,确保施工企业的会计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且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数据库的建立能够在确保会计信息有效的基础上更快捷的开展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进一步确保施工企业的财产安全。同时,必须要根据建筑行业市场的特点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如实行不相容的职务分离控制机制,并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于此同时,还需要逐步加强对会计工作流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逐步完会计工作责任机制,让每个内部会计控制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这样当出现了问题才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及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其次,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内部财务审计对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施工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这一活动的结果和信息反馈情况,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必须要逐步的完善其内部的会计审计工作,并拓宽企业内部的审计领域,更好的发挥审计的作用。具体来讲,必须要突出内部会计审计工作的评价职能,并改进原有的内部会计审计制度,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审计工作的开展,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建筑企业发展需要。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的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在内部会计审计的过程中,相关的人员必须要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经济活动全过程之中,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不不必要的损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对审计事项的后续审计制度,也是开展这一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制度的建立,既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跟踪管理,并参与到企业经营结构调整等重大的战略活动中,又能够确保建筑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延续性的重要保障。

最后,不断提升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上文中简单提到,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整体水平较低,这样影响到了其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人员招聘和录用机制,确保高学历、有资质的会计人员进入到施工企业内部,不断提升整体队伍的综合水平,真正的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优化内部结构,逐步提升会计团队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对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实现企业管理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逐步的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并高度的重视企业内部会计团队的建设。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今后的相关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正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09期.

[2]鞠家梅高嵩论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15期.

[3]孙志宏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分析及有效措施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15期.

[4]李务霞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15期.

篇(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企业要想在现有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准确的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和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性,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的提高,保障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概况

当前,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缺乏,没有足够的重视,许多的企业对于企业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都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风险已经存在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如果没有形成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就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严重地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缺乏对风险控制的重视,这是形成企业内部控制,尤其是风险控制中的各种问题产生的主要的因素。其次企业对于风险管理没有严格的执行,当前企业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但是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加以重视,这样很大程度上就导致了控制风险的措施缺乏其可操作性,由于企业的自身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不是很强,其在风险的控制上就带来了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其经营的方式必然也会发生重大的改变,虽然这样的改革可以为企业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收益,但是其也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所以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自身就要具备风险防范的意识,对于风险要有正确的处理方法,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减少企业的损失现象的发生,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

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建立、加强或者是消减特定的政策、程序以及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的因素,企业内部环境决定了相应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基调,其企业内部环境的好坏直接的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的好坏,所以企业要加强对于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的改善力度。首先企业要积极地建立现代化的治理的结构,从而保障相应的机构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企业还要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并且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还应该聘请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其次企业的管理者要发挥出本身的作用,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其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决策作用,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加强监督指导,完善企业的治理的结构,使企业风险得到良好的控制。

2.培养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其可以反应企业的管理者在此过程中的每件事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注重培养企业各个阶层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企业运营的正常进行。首先企业应该制定相关的规范来明确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及时的培养具有风险意识的财务工作人员,主要的可以通过培训来达到企业要求的标准。其次企业可以建设相应的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考核标准,提升相关人员对于风险管理意识的重视。最后企业可以设置相应的风险管理的部门,加强对于企业风险的管理,使企业的各个阶层的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

3.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3.1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要有相应的目标,其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指引,内部控制的目标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经营目标、战略目标以及报告目标。在企业风险防范上,其战略目标的制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战略目标一般就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围绕着企业的使命,以此来防止战略目标出现偏差,合理的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的目标,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3.2全面地进行企业风险评估。企业的风险评估主要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衡量:可能性以及影响程度,可能性代表了发生事件的或然率,其影响的程度主要的代表了其产生的后果。在对企业风险评估时,这两项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成效,要对两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分析。另外,企业的管理层还要采用风险组合观,若是企业潜在的风险不相关,那么相应的管理层要对其分别的进行评估;若是其潜在的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将其放在一起进行评估。此外企业的风险评估技术包含了定性和定量的技术,这两种技术的选择要针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保障其能够达到更好的评估效果。

3.3谨慎分析风险应对方案。风险应对方案的合理的选择,对于其控制活动的良好的执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企业风险评估之后,要谨慎的分析风险的应对方案,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相应的控制工作。首先在全面的评价各类的风险的可能性以及其影响之后,要对于各种的风险采取各种应对方案进行分析,并且还要得出应对方案实施后剩余的风险的可能性以及其影响。其次要结合企业自身风险容量来考虑剩余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和影响,以此来选择最佳的风险应对的方案。此外,在选择风险应对方案时还应该考虑各种方案的成本以及其效益,总之风险应对方案的选择要综合的考虑各种方案的实施的效果和实施的成本,以选择最佳的风险应对方案。

3.4建立风险控制结构和体系。企业在分析了相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后,结合风险承受度,建立适合本企业运营的风险控制结构和体系,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首先在组织形式上,建立由上至下、由高层至各部门、各员工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职责的组织架构控制,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其次在业务层面上,针对具体业务和事项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阶段、业务拓展情况、风险承受度等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结构和体系,并根据需要及时调险应对策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面临的风险逐渐的增加,所以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保障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陈刚,吴翔.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框架[J].财政监督,2011,7(14):15-24.

[2]杨薇红.试论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J].改革与开放,2010,16(22):64-71.

篇(10)

一、引言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它具有流动性、灵活性的特点,资金管理的好坏牵涉到企业的发展前途,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资金要实现良好的管理控制,必须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严密性,投资风险的最小化、企业内部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等。企业只有将这些都严格控制才能对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控制,从而实现经营的目标。

二、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企业资金呈现分散的现象,对资金管理不利

现在很多企业的资金都比较分散,使用情况不好,企业的效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也出现一些问题。

(二)企业内部权力分离,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很多企业的管理一般是被委托人进行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并不持有企业的归属权。有些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责任心不强,管理力度不够,有些人甚至为了一己私欲对公共资金进行非法占有,使企业财产损失。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必须不断改善企业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度。

(三)资金的内部管理流于形式

针对企业资金的内部管理我国出台了很多规范、制度,但是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没有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管理中多流于形式。比如,在生产线上,工人不考虑材料是否节约成本,只顾施工;财务部门只按部就班计算账目,不去查看资金的用途和使用情况等,资金管理存在很多不足。

三、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要对权力进行分化,完成每期的生产目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到目前为止的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体系架构。高层管理者要根据规定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断的进行完善,尤其是企业的管理部门,要进行最优的监督,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完善财务管理模式。

(二)规范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行

首先企业要认真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制度,严格界定不相容职务,严禁一人集中办理一项经济业务,杜绝漏洞与弊端。其次,必须制定好本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尤其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意见。然后,企业应该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督,对于下属公司的账户要经过审查才能进行投入使用,账户有固定的几个就可以,保证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有序化,有利于企业各项工作的进行。规范下属公司的财务管理,资金流动情况要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公司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意识,调控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要实现健康发展,需要各层员工一起努力,在管理部门的带领下,工作人员在降低成本、市场发展前景、开创新产品等各个方面为企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企业加强对投资环境的了解,理智投资,对于贷款应该按时进行回收,避免资金的无故流出现象,对于积压货物可以进行低价处理,合理地进行购买;企业对于合作的客户要进行全面了解,选择诚信度高的客户进行合作,避免很多财务问题的出现。

(四)对于投资风险有良好的预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内部管理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企业对投资风险有良好的预期,找出对策和方法,把风险降低到最小值,是管理的重点。

(五)不断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力度

内部管理和控制要形成强有力的机制,管理层肩负起自己的作用,加强监督和管理。

四、监督检查资金管理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一)建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

加强对企业内部环境的监督管理的首要前提是建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对日常资金的运作进行有效监管,管理企业的财务状况,根据有关的规定,完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二)建立企业财务反作弊体制

企业的资金在严格控制的同时,要对资金作弊现象进行严肃的处理,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氛围。企业不断增强责任和权力意识,规范反作弊的处理秩序,对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财务部门在对账目进行计算时要明确每一笔账目的支出情况,对于知情不报的人也要严格处理,保证企业生产目标的实现。完善企业管理投诉机制,制定一套有力的程序,严格制止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保证整个企业健康发展。

(三)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

篇(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企业集团化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趋势,这也就要求集团化的企业需要加强其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这能够使得在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优化集团内部的资源与配置,这样一来,增进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也就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为企业资产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分类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从整体上来看就是通过合理并且科学的控制方法,形成一套完善的控制体系,这是一套对企业中的各种经营过程都会进行制约与规范的体系,直到最终达到促进企业中战略性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也确保了企业中财务信息的准确无误且相对完备。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内部环境决定了企业基调,是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的基础。在风险评估方面,要制定清晰的目标,具有识别并评估风险的能力,在整个企业的大环境背景下进行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同时对于一些潜在性的因素也同样要及时识别与评估。在控制活动方面,企业中的各种经营项目在实现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风险,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与资源空间内,制定出能够将风险缩小至能够承受范围内的最小程度的控制制度。如今,互联网技术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得到广泛应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信息互联互通显得尤为关键,企业中内外两部分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和企业中对于信息高效快速传输的管理是分不开的,企业中的信息必须被确认、捕获并以一定形式传递出去。在内部监督方面,对企业的内部进行可持续性的监控或者独立性的评估进而实现对系统的检测。企业的财务管理属于具有价值意义的管理,在管理系统中对各种财务指标进行预测、分析以及控制,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高效管理。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过程,其相关体系的构建与企业的管理层有着紧密的联系,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能够为企业的各个方面规范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内部控制带来了很多的有利条件:首先,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企业资产的保护需要企业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从而保护企业的资产不遭受威胁。其次,内部控制可以为企业的会计和管理信息提供保障。从企业的健康发展角度来说,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得到更多的有关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这同时也是需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来实现的。另外,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的正常开展,相关部门往往会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以及措施的有效执行,而管理制度最终的贯彻执行也同样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命运,因此,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监测到企业中管理制度的执行程度,然后管理层通过得到的反馈结果制定相关政策进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安全发展。大部份企业在运行项目的过程中,支出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内部控制能够约束企业的经济支出避免浪费或舞弊,确保企业的最大盈利目标和股东价值最大化。获得盈利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相对而言,企业项目运行中的浪费减少了,也就增加了企业的盈利,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只有通过内部控制压缩企业的经营成本,才能够为企业的最终利润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最后,内部控制能够约束企业管理层存在的错误措施并为企业制定高效措施提供保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能够保证措施的执行是否一定能给企业带来盈利,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往往都是复杂多变的,所以制定的相关政策也要实时地进行调整,内部控制能够及时纠正企业中存在的不利措施,保证企业能够最大程度地执行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措施。

二、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法律治理检测体系有待完善

部份集团化企业虽然有独立的法人代表,但是法人治理结构却不够完善,如董事会、监事会大体上都是企业的内部人员,所以企业一旦遇到问题,便很难实现有效的利弊权衡,所以在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方面也会存在阻碍。大多数的企业对于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组织框架构建的设计也只是停留在初期阶段和经营便利阶段,所以并不能够对组织治理结构的风险控制和整体的运行效率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以及风险也就不能得到及时地发现,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实际的运营环境中决策效率很低,风险防范能力低下,使得企业遭受损失。

(二)对企业内部控制了解不够深入

我国的企业根据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的相关规定,需要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十分重要的,要严格按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执行。但仍有部份企业因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责任与权力没有一个严格的划分,工作时会涉及到一些在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造成工作秩序的混乱甚至危害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内部控制的相关培训不到位、企业制定的相关规定没有及时地贯彻落实到各部门,都会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不高,不能在财务管理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内部审计不能发挥真正作用

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内部审计控制也在财务内部控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需要一定的独立性,不能够被企业的管理层以及业务部门所影响,虽然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要求逐年提高,但国内的许多企业特别是非上市公司却未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他们的内部审计工作都会受到一定的干涉,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逐渐变得形式化,从而失去了审计工作原有的具有监督意义的性质,因此,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起到有效监督与控制的作用。甚至部份企业都没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而向外界公开的审计部门成员也只是由其他部门所兼任的,而这些成员中有的自身所具备的能力根本无法胜任审计的工作,从而导致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直接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对企业地了解不够全面。

(四)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其对于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与作用;当前的企业预算管理,较多还是流于形式,显然是并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以也使得预算管理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薄弱部分。由于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的不足,一些员工对于财务预算的认知明显不足,不能够从全方位的角度去考虑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企业在预算申请以及计划制定与执行等方面实施的不到位。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都是从自身的业务角度出发对预算计划进行制定,缺乏全面性,没有结合企业中项目的实际变化趋势,也没有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导致得到的预算数据不准确,所以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就不能对项目预算经费进行约束。即使有了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也存在着处理不当或者预算目标不合理的现象,企业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不能相互了解,导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难以实现。

三、针对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合理的财务配置,通过最高决策机构对企业进行战略性的规划和年度预算,注明财务部门各项职能的权限,然后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完成好分内的工作。其次就是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通过逐级管理的模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监控和管理,避免低效无序的资金流动,认真核对账户信息,保证真实有效。最后要强化企业内部的资金运作管理、财务预算管理以及资金管理,明确财务组织中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和高效。

(二)提供科学化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当前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相对薄弱,要加强管理首先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预算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而增强管理层对于预算管理地了解,通过训练组建一个具有专业性经验的团队,科学地划分好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其次是改进企业的预算管理流程,增强员工的参与度,逐步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各部门多交流以便于对预算方案进行及时地调整或修正。最后是要密切关注预算管理体系各部分流程并建立一个定期预算体系考核制度,这样既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又能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强化对企业资金的监督管理

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企业资本结构。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资金管理观念,要根据国际的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企业的现状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持续培训,以此来促进企业管理层人员对资金管理的正确认知,进而能够有效地对资金管理风险进行识别和预防。其次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避免局限于面向银行进行短期的间接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减少债务风险。最后要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可行性地论证,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监控,经常对企业各部门的资金活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维护企业的投融资信用。

四、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践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经济的全球化也使得企业受到了一些现代西方企业制度的影响,在中西方并进的企业发展环境中,企业的发展规模只会呈现出一个可持续扩大的趋势,西方的企业制度还是会与国内的存在一些差异,所以要想制定出一个既符合当前经济形势又适合国内企业发展的企业内控制度就需要能够建立起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发展体系,一套完备的内控管理系统能够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保障,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保证企业活动的正常运行。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指的是内部控制在固有功能的基础上对于企业中的经营项目以及外部的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一些管理方面的效果与影响。内部控制在市场经济中属于能够作为正常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机制,发展的状况对于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规模。作为企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

(一)提供良好的内部氛围

内部控制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氛围,环境控制往往是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基础,首先要做好内部环境控制,才能进一步进行企业的业务控制、风险评估以及系统控制。因为内部控制是建立在环境控制的基础之上,所以企业内部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文化氛围以及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劣也会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是否能够贯彻执行。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能够为企业战略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二)加快现代企业经济体制的建设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企业能够建立起一套产权相对清晰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出股东大会以及董事会、监事会对于企业管理者的监督权力,确保企业各个部门都能够做到监管到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的蓬勃发展必然要借助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通过会计部门对内控信息的掌握与处理,制定出一个严谨科学的管理决策,同时要想实现这一部分,就需要企业财务会计等相关部门所接受和处理的信息具有绝对的可靠性,并且需要针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项目进行协调和监督来加快内控体系的建设。

(三)协调企业内部的经济运行加强审计考核

为了使得经济合法发展,国家提供了较为齐全的监督方式,其中包括财政、税务、审计以及证券监管等方面,这些部门的监督方式也并非是相互独立的,一些监管部门具有交叉性,标准不统一,所以就出现了监管力度不强,监管效果不好的现象。所以监管部门通过法律进行审计考核,分析得到最后的检查结果,通过得出的结果,其他监管部门相继做出调整,这样一来,避免了重复性的操作,减少了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提高了国家的监督管理质量和效率。另外,企业在管理与运行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企业机制的定期考核、监督以及相关制度的制约,使得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监督并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保证监督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实现企业各种价值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吴雪珍.内部控制在集团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探析[J]中国市场,2016(31).

[2]杨乐.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与实践探析[J]财会管理,2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