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兰亭集序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7 04:11: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兰亭集序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兰亭集序教案

篇(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①

语文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即通过语文审美教育培养个体对于语言的形式美、语言性文艺作品的艺术美、语言交际中的社会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树立个体崇高的审美理想、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不仅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而且有逐渐被弱化的趋势。高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很多时候对语文科投入的精力是很少的,也无暇去发现和感受语文的美。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应当从美学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观察语文中的“美”,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欣赏。

一、让学生学会欣赏形式美

我们所说的形式美指文章结构上的美,包括语言、段落、节奏、韵律等。以语言美为例,散文经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语言是越品越有味道。

(一)叠词美

叠词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等等,比比皆是,独具匠心。

(二)动词美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挨着……”好一个“挨”字,不仅使荷叶人格化,而且活脱脱地画出了一群穿着短裙的少女形象。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点活了月光,又托出了一个在月光照耀下的水气朦胧的境界。

(三)修辞美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句写静态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纤尘不染的美质。通感的运用更使文章的语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光”与“影”是黑白相间的画,作者把它移植到了听觉上,好像听小提琴名曲一样,这样就把月光令人恬适而惬意的感觉写出来了,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深遂美感。

每篇好文章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所采用的结构往往是它自身所能采用结构中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一种。巧妙结构的选择会更能彰显作品的美。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行首错落写法,契合了全诗的轻盈、舒缓的节奏,从而具备了结构美和节奏美。

二、让学生学会欣赏形象美

形象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没有鲜明、具体的形象,就不会有发自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更不会产生激动人心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形象来实施美育。高中语文教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胜枚举。比如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选了三篇古代人物传记,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感受人物形象之美,学习他们身上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胸怀广阔、才干卓绝,廉颇心地正直坦荡、勇于改错;《苏武传》中苏武忠君爱国、坚忍不拔;《张衡传》中张衡不慕名利、潜心科研。这几个人物形象都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善加利用引导,定能收到意想不到之效果。

还有教材必修一中勤劳善良的保姆大堰河,渴求真理、勇于斗争的刘和珍,敢于忏悔、“解剖自己”的巴金,幽默睿智、博闻强记的梁任公,可以说每个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感悟的地方,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引导学生领会这些人物的伟大人格魅力,自然能对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三、让学生学会欣赏情感美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

比如苏轼的《赤壁赋》,学习时就可抓住文中景物描写以及“苏子”与“客”的感情变化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苏子与客人泛舟夜游赤壁,尽情领略秋江夜色之美,赏心悦目,乐在其中。“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客人吹箫伴奏,声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客人触景伤怀,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人生感慨,苏子也被客人的情绪感染而满面愁绪。最后,苏子以“水”和“月”作比喻,从“变”和“不变”的角度阐明了“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道理。这是一种多么阔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使得苏轼在被贬黄州的这段时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赤壁怀古》、《定风波》。

学习苏轼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其曲折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临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面临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四、让学生学会欣赏哲思美

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充满哲思的精品佳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意韵、探求文章哲理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虽然兰亭盛会早已成为陈迹,但《兰亭集序》中,作者表达的生命的欢愉,寄情山水的超然,乐极生悲对生死问题的浩叹,千百年来一直深深地令人感动。生死和人生价值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兰亭集序》因其中蕴含的生命意识和哲学意味而使其后的人得到不同的启示。

再如庄子的《逍遥游》,它主要说明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简单说来,以道为体,任物自然,就是逍遥游了。这种游,是无穷的,没有局限,无需凭依,是彻底的自由。 对于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而言,无形关系网的束缚总是存在的。庄子告诉我们,要摆脱这种束缚,只有从主观上、自我上做功夫。把自我看得越重,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大;把自我看得越轻,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小;把自我视作不存在一般,做到佛家所说的“去我执”,就可以解脱了。庄子的哲学理念即使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巨大的积极影响及启发作用。

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作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品味作品的哲思,也是促使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善于深入思考的有效途径之一。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散文《花未眠》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 生活中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把这种美传递给别人。这一点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是非常必要而且义不容辞的。高中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热情洋溢的抒彩和名家作品集中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美。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让学生多多发现语文中的美,让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篇(2)

一眨眼的工夫,儿子用电脑,“啪啪啪”敲下三行字,我是因为在教育局必须自己使用电脑的缘故,平常打字也是自己来,总是赶不上儿子这一代年轻人的速度,我也有自己对待记录文字的看法。电脑文字虽好,但文字的人情味在一点点消逝,冷漠无情的键盘好像并不能传达一份份情感,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现今社会,人们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很多读书人会不断地呼吁使用传统书信交流,不能一味地使用E-mail。

我从1981年到泰县第三中学工作,而后被调到泰县姜堰中学,即现在的江苏省姜堰中学工作,一直到1998年离开到姜堰教育局工作,这么多年,无论是教案,还是教学工作笔记,都记录着我对手写文字方式的情有独钟。书写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包括插图也是徒手完成,工整如印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对“方式”的眷顾这样的说法更准确些。

首先,我对优美文字的徒手完成有成就感。Windows 98系统1998年之前还没有真正开始使用,不得不说,徒手书写是当时的工作记录的主要呈现形式,优美的文字自己亲手完成是那么怡情养性,油然而生的是美学情趣,如梦如幻、如虚如烟,体现着一种人生的品味与追求。并没有书法艺术润朗的风神,却有人生一味流静的内敛,我虽然一直坚持练习书法,临各种书法名帖,如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米芾《蜀素帖》、《张迁碑》、汉简等,但字写得优美这样的评价更甚于研习过书法艺术。

其次,对教案、工作记录的书写得益于在江苏省姜堰中学从教所熏陶的优良作风。从那时起,我对教师神圣使命感逐渐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数学的王灿文的老师,他的教案对我触动很大,工工整整,条理清晰,几何图形、标注、图例,每个字都是亲手书写,字与字间距适当,一气呵成,没有改动的痕迹,宛如印刷书籍,浑然一体,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暗下决心,要让自己也拥有这样的教案。

再回首,看到昔日这些自己书写的教案,想起当年的执著与勇气,不禁感怀万分。

二、读书的气味

美术教师也是需要读书的,首先要排除两个思想上的误区,第一,是做一名美术教师,不仅仅是进行美术创作,参加更重展览、比赛,还需要有自己的修养、情、思想、气质,而这些都要用读书去完成;第二,是读书并非读死书,仅为了功名而去读的书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如:公务员考试用书、考教师编制用书、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等等,光读这些无益于美术教师的美术修养、个人成长,现代年轻的美术教师很多对此趋之如鹜,而忽略的作为美术教师的精神本质,只是一味求取追求功利,既想做官,又想发财,是做不成合格的美术教师的。清代画家郑板桥在画竹之时曾悟出:“功名于我如浮云。”在去除了功利心之后,时代在发展,美术教师的思维也需要发展,既要接受新鲜事物,采纳高科技手段,如视觉传媒中的图像、影像技术,多媒体艺术的使用。同时也要能静下心来,在专业创作中的互相交流,浸润于学风之中,才能让自己的作品达到优雅美学的境界,让自己的谈吐颇显为人师表的神韵,让自己的人生焕发神采飞扬的光辉。昔日黄庭坚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梁高祖谓三日不读谢玄微诗便觉口臭。作为教师,应把教师学养放在第一位考虑,神圣职责的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精神的专注

作为教师是神圣的,具有使命感。美术教师的核心在于专业的素养,我的专业是国画,这些年,我对国画的学习一直在不断地追求。中学时代,在启蒙老师赵龙骧的培养下掌握了造型规律,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后,确立国画专业,受业于江苏省著名花鸟画家陈培光、沈启鹏、王板哉、陆越子等老师,1994年1月,在泰州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其后多次参加全国、省内画展并获奖,2002年获“中国青年美术家百杰”,2006年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集》,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艺术家”等称号,2008年出版《当代美术家刘争鸣精品集》画册,无论是做美术教师,还是在教育局做教研员,依然不变的是对专业修养的不懈努力。

篇(3)

如在讲《雨巷》时,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朗诵为主,先让学生自行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诗歌的基调,再播放三首曲子,《秋日的私语》、《广陵散》、《二泉映月》,让学生选择与诗歌相匹配的乐曲,作为朗诵的配乐,然后播放准备好的配乐朗诵磁带,把学生带入创设好的意境中,最后,播放《广陵散》,让学生和着乐曲朗诵,产生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焉。”音乐与人的情感总能相契合,配乐诗朗诵就是要通过音乐的传情功能,创设情感氛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情感态度、道德、技能等的传递和发展必须在相对适宜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实现。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背景与手段,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合理增设一点音乐或图画,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预计发学生的情感。营造氛围,激感,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构建生态语文课堂的重要因素。

二、立足生活,落实课堂教学以人为本

生态课堂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角色的转换。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指出:在传统的驯化教育实践中,教师是学生的教师,学生是教师的学生。在新的解放教育实践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教师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学生的学生重新“诞生”。同时,他有责任向学生建议:学生作为教师的学生应当“死去”,以便作为教师的教师而“重生”。这段话意味深长,学生是课堂认知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导演,而不是演员,评定一节课的好坏,除了看教师教得怎么样外,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看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真正地动起来。例如在讲《兰亭集序》时,我要求学生扮成新闻记者,“跨越时空”置身于永和九年,亲临笔会现场做新闻报道。其他同学作为场外观众可以向记者提问感兴趣的问题,把课堂打造成一个现代互动性的电视节目。整个课堂里,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作为课堂主体活动,比起枯燥的讲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篇(4)

困惑一,观念的改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和趋势的研究者认为: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的同时,还要注重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总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改变以前的以讲为主的授课模式,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于是,便出现了提倡老师写导学案而不写教案、以学定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课堂学习模式,教师少讲甚至不讲。从理论上讲,是不可厚非的。然而,我们从教多年的老师很难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因为无论如何,我们多年的教学是有成绩的,并且对有的老师来说教学成绩还不错;已有的教学模式在我们的多数“老”教师心中根深蒂固:现在要对以前的模式给与否定,一下子按受新的模式,从他们的“理论”上是行不通的,从情感上也难以接受。

要解决这个困难,一定要让老师们进行有效的培训。尽管我们在课改前教委作了大量的培训工作,但我们多数老师是以一种完成接受培训任务的心态去参加培训,对那些专家的话多不以为然,认为专家们多是纸上谈兵。培训之后是一片茫然。茫然之后是观望,看大家到底怎么做,自己不会主动去做,因为他们对课改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故应该进行有效的培训,如培训后要考试,写结业论文等就不失为是好的办法。还有就是要多到课改成功的学校去取经。在我们国家有很地区的课改是卓有成效的,不妨到实地去看看人家的具体做法,看看人家取得的成绩,以此激励自己。

困惑二,具体操作。我是教语文的,我就从语文教学来谈这个问题。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并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既“互联网+高中语文教学”,让教学方式、内容、过程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升华。它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那种原始的“刀耕火种”教学形式,构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一个臻于完美的教学环境。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备课更加便捷和丰富

高中语文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搜集整理资料,以满足时展的新需求。如今的高中生越来越关注这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身为语文教师在和高中生打交道时必须更加关注社会,了解时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便与快捷的优势,可从网络中获取更多更鲜活的信息,以便做到与时俱进。

传统的语文备课,一般都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支笔、一块黑板、一个备课本,不仅效率低,教师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被严重束缚,而现代信息技术备课是指广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进行电子化备课,通过学科教学资源网以及教师自制资源库等,将各种资源整合为页面形式的课件,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把教师从“抄”教案中解脱出来,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教材教法和学生学情。电子化备课使得教师理解教材也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教师的备课质量自然得到提升。

除此之外,针对教材中课文越选越精,高考难度越来越大,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苏轼的《定风波》一课为例,和初中相比仅仅停留在文学常识的介绍和疏通意思上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师备课时需要搜集苏轼不同时期作品来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词人旷达、洒脱的情怀,知晓此词“即景抒怀”的表现手法。而充分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相关教育资源网、QQ群、博客圈、微信等便捷地搜集材料、优秀课件,从而丰富备课内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直观和形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网络化的教学方式还未出现时,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主宰着教学,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多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可生动、形象、直观、灵活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视觉、听觉多角度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教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头视频,连放两遍该片的主题曲: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图画与声音展示出意境壮阔雄浑、气度恢宏,意蕴深厚。学完这首词时,又播放了一遍。这样,同学们通过观看与聆听,也就深层的理解了此词主旨,即表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仰慕古代英雄,渴望建功立业以及功业无成的感慨。这样的方式无疑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深而全面地领悟词的主旨,最终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还有,如《兰亭集序》、《腾王阁序》、《归去来兮辞》、《荷塘月色》、《再别康桥》、《故都的秋》等等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对这些作品,应含英咀华,品位其中的美。可传统的教学,费时费劲,却只能或应用音乐来渲染,或利用图像来显示,或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可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自然链接,达到意境全出的效果。这是一种惬意的、高效的教学,一种教学艺术化和科学化的完美结合,学生也更能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整合和审美情趣也就更容易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大增,也就真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篇(6)

引言:

俗语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人的真正知识是由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共同决定的。现阶段,旅游业发展迅速,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给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机遇。身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具有广泛的社会生活知识,这样才能够熟练的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本文作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简单阐述了旅游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旅游有利于老师备课

语文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一方面要结合课本,另一方面要利用教参以及相关的书本和文章。然后再通过整体把握,结合一些细节问题的整合写出教案。在这个过程中,语文老师不仅要熟知课文内容,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真实感想加以阐述。同时,语文本身就是真实生活的思想和艺术的升华。在老师的旅游中,所见所闻有很多都能够运用到备课之中,老师可以把旅游中的所见所闻用相济记录下来,然后在备课的时候,如果遇见了一些有用的就可以制作成PPt,同时添加上一些必要的说明,便于取用。

另外,语文实则是一种语言艺术。语文老师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课堂的成败。俗话说“江山也要文人捧”,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有苏轼的《赤壁赋》等,这些文学作品捧红了许多的景点。因此,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语言知识和真实的图片来进行。这样可以增强老师课堂的真实性和艺术性,让老师的备课内容更加丰富。

二、旅游有利于老师授课

语文课堂的性质决定了,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站在台上,一定要给人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感觉。这不仅仅需要深厚的知识,同时需要自身具备优秀的气质。然后旅游可以使人开口心胸,增长见识。同时,老师在台上讲解的时候,那种因为曾经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定要比课本描述的更加真实,可以增加老师的课堂感觉,让老师能够更好的发挥。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要和文中的作者同悲共喜,就像一个天才的艺术表演家,用自己激情的表演去征服学生。

更为重要的是,老师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他的思想往往想象着学生,因此老师思想的正误关系着学生的思维品质、价值取向以及情感的形成。例如,老师在讲解一片风景类的文章时,往往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老师没有真实的走进和了解课堂所讲内容。相反,如果老师刚好所讲内容就是自己旅游过的地方,那么老师肯定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老师如果是一个热爱旅游的人,那么老师自身的见多识广也可帮助提升课堂讲解。

语文课堂也是一种璀璨的文字旅游,老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通过丰富的精神山水和深厚的文字语言,深化作品的内涵,让想象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感性。有人说,语文教材就像一片景色优美的山水,语文课堂就像是一次快乐而刺激的旅行。老师在课堂中扮演着导游的角色,学生是游客。这一路山高水阔,景人,但是却路途艰险。同时在我国的意象里面,有一种说法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由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经历以及思想性格等决定,只有经历过了,才能够真实的感受出来,所以,旅游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有时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老师提升讲解效率。

三、旅游可以提升课堂效率

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主要是为了对付应试教育,所以,语文老师重在强调强化训练。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说,把旅游融合在语文课堂之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研究,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老师的教学内容上来说,旅游可以提升语文课堂学习的综合性效能。在语文课堂中,关于文本的阅读需要融合课文的情感和领悟的意境于一体,才能够呈现一种震人魂魄的艺术力量。这就需要深入作者的灵魂深处,借助于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中国传统的文化来加以整合。同时,旅游可以实现“小课堂”向“大世界”的转化,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力量,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它通过优化课堂内容,改变课堂结构,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课堂效率。但是这对于老师的要求比较高。

旅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另一方面作用,是因为它重在强调一种实践观,充分的展示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生活性。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一些旧作品的隔膜感,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实践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就是要求语文学习要联系实际的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落实具体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结

综上所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旅游引进语文课堂,实现了理念的突破,改变了老师的备课和授课方式,有利于提升语文课堂效率,对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关于旅游和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法仍需要老师们的进一步研讨。

参考文献:

[1] 陈金花, 王丽霞, 杨云仙, 祝明霞, 龚双双.《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浅析[J].老区建设2009(22):101—104.

篇(7)

她,出版了《爱在心中》这本文集,其中收录了她近几年来的生活随笔、教学论文和诗歌共七十余篇,表达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山村女教师对生活、对工作、对学习、对他人的感恩、热爱之情;

她就是现年40岁的湖北省竹山县第二中学女教师董道琼。

爱生如子,热爱平凡的工作

董道琼老师在《幸福随感》一文中将幸福的姿态界定为:“活着、工作着、爱着、自由着。”她把对这四种姿态的认真把握作为平凡人生的坐标。出生在贫穷、闭塞、落后的大山深处的她,能够走出大山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分外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语文教学工作,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她爱它,所以总是竭力做到更好。

2005年,她进入竹山县第二中学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开始她以为只要爱学生、有责任心、与学校工作保持一致就可以了,谁知,一段时间后才知道做好高中的班主任工作并不是那么轻松、容易,班集体就像一个小社会,高中学生的思想相对复杂,个性较强,他们会掩盖、会嫉妒、会恋爱、会搞小团体主义、会闹情绪、会抽烟酗酒、会厌学逃课……当然也更讲情义、更懂得感情。

班主任工作包括班级方方面面,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到行为品质,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到他们的习惯、性情,从班委会的组建到班风学风的形成,从教学成绩到安全、卫生,从安排座位到心理疏导……针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她困惑过、迷茫过,但更多的时候是积极动脑筋、想对策。学校有许多中考落榜的学生,刚接管他们时发现他们的情绪低落、思想消沉、生活学习没有动力,她找同学谈话得知,他们普遍存在没有考上省、市重点高中,前途渺茫的思想,为此她特在班上举办了一个以“点亮心灯”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班会课上让同学们畅谈心声、树立理想,歌唱生活,她还请来学校有威信的教师动员讲话,让学生走出失败的阴影,走进希望的阳光,告诉他们这里也是培育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许多社会的精英,人的成功不全在于环境的优越而更在于个人的不懈努力。

针对高中生早恋的现象,她同其他班主任一样颇感为难,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放任自流也是不足取的。经过对几件早恋问题的处理后,她寻找到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撰写了《应对高中生早恋的几个方法》在杂志上发表了。针对班主任比较操心的调位问题,她根据自己的经验寻到了“个人平时操行评定分+学习进步分+班级贡献分=座位分”的方案,学生每月根据自己的座位分自选座位。告诉他们自己的位子靠自己打拼,让他们知道竞争的残酷又让他们知道好好努力就有好的收获。她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撰写了数篇论文和教育随笔。她总是边摸索边积累边实践,一路走来,生活也挺充实。

爱生如子有回报。付银同学家境贫寒,每天每顿就吃两个五角钱的馒头,喝下一杯白开水,有时还悄悄捡同学们吃剩下的饭菜。她了解后心疼极了,一个女生省吃俭用、克服困难求知识是令人感动的,捡别人吃剩下的东西需要多大的勇气。她把付银喊到家里,告诉她班上每个月的贫困生就餐券今后就归她了;看她穿的单薄,就找来一堆自己的毛衣给她,鼓励她用勤奋学习来改变命运,从那以后付银同学学习劲头儿更足了,成绩直线上升。学生沈忱、李华山的爸爸不幸去世的时候,她组织学生送去花圈吊唁,给这两位失去亲人的孩子以巨大的安慰。为了不使蔡艳同学辍学,她曾多次趁着晚上没有自习的时候家访,直到她顺利毕业考上大学。留守生张小刚学习成绩虽然很优异,但是情绪总是不稳定,她找他谈话,他说:“我不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我现在已经不想读书了,今年开学,要不是您打电话催促,我是准备辍学的。”她认识到问题严重性,设法联系上了张小刚的父母,让他的爸爸迅速回来一趟,已有四年没有见面的父子终于相见了,当看了孩子写得忧伤的日记后,爸爸的眼圈红了。她给了孩子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父子交流,从那以后,张小刚的情绪稳定多了,学习更优秀了,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三峡大学。为了让留守生们能够安心读书,她常常利用周末带领他们去郊外游玩儿,登山、涉水、谈笑、游戏,非常开心。

学生是懂得爱的,你关爱他们,他们也会用行动回报着你,虽然教师的付出并不是为了回报。董道琼老师生病去医院回来,会有学生悄悄走近身边询问她的病情;她心绪不好时,善于察言观色的学生会在日记中写一段安慰她的话;在节日里,她会收到学生自己制作的小卡片;晚上她查寝室时,学生会心疼我说:“老师你以后不用来了,早点儿休息吧!我们会遵守纪律的……”师生结下了很深的感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学生都会主动找她谈心、交流、想法子解决,师生关系相当融洽。

每年春节,毕业的学生都来看望她。他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加了工作,送她鲜花,邀她郊游、留影,邀请她参加他们的生日晚会,幸福感油然而生。她想:当老师的全部意义也许就在这里吧!

爱岗敬业,干好高尚的事业

大山里的学生阅读面很狭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董道琼老师每周给学生开设两节读书课。她要求他们边读边摘抄或写出读书心得,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作为课前一分钟演讲的内容;她坚持每周对学生的周记进行评比,并将评比结果张榜公布,摘录并张贴他们周记中的妙语精粹,坚持给学生下激励性批语;坚持每学期对每位学生面批作文一次;辅导并推荐学生优秀作文到报纸杂志社发表。从教十几年来,她辅导学生发表作品上百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涌现了一大批写好者。她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经验,这些经验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文能力。今年,她还着手收集学生的优秀习作,精心修改好后,准备装订成册以示对学生的鼓励,目前正在积累之中。

语文大纲要求重视“双基”,而有些学生语文基本功还很低,部分同学连拼音都不过关,甚至连声调符号也不知道标到哪个字母头上,所以她每天都会安排早饭后固定的“十分钟演练”活动,让课代表报十个生词注音、释义或报成语十个或写古诗词中的名句五句,写错了及时改正过来,一错改三遍;把语文课前一支歌改为唱读文言古诗词,学生对所学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熟读成诵,嘴巴一张就溜出一大串,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这些措施天天坚持,从不间断。故而每次月考学生在基础知识上丢分都比较少。

语文课堂应该充满诗意,这种诗意首先要求语文老师要具备语文老师的特质―――情感丰富,知识广博,语言优美、清新、准确;其次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有艺术性、有创意,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的深层次的内涵等。所以她在教学时总是事先充分研究教材,广泛地查阅资料,理清上课思路,教学时广泛地对学生进行迁移训练,让他们学习知识不停留在知识表面而是有更深次的思考,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关注课堂以外的东西……如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写写《我心中的黛玉》、《宝玉眼中的黛玉》、《谈谈凤辣子的“辣”》等;学了苏轼的《赤壁赋》后,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诗词文章,动手写写《谈苏轼的豪放》、《小议苏轼被贬》、《也谈苏轼的才情》。学了巴尔扎克的《守财奴》后,让学生把主人公葛朗台与《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蒂、《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吝啬鬼》中的阿巴贡这几个吝啬鬼形象进行比较,写出《四大吝啬鬼之异同》;学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让学生比较写作《曹操、陶渊明、王羲之悲叹人生之异同》;学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后让学生写出《杜十娘和琵琶女悲剧命运之异同》、《刚烈女子杜十娘》、《杜十娘之美》。还联系时事让学生讨论“面对日本地震,我们应持什么态度”;谈“旭日阳刚”演唱《春天里》的感受;了解中国首善陈光标的事迹等。通过这样的有意识地迁移训练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很实在、很灵活,而且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还使学生能够灵活、熟练地将这些材料运用到作文中去。

她为了让学生能够熟悉唐朝诗歌的总体情况,就根据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出现的诗人作品及诗歌的风格特点,编写《唐朝诗歌分类歌》,学习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后,她就自己写的一首诗歌《致海子》启发学生的情思。在教学中她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文雅和规范,以便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上他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撰写了一些论文,另外她还自己编撰了教案设计,课上得有激情,生活过得很充实,她感到教书的确是一个崇高而有意义的工作。

篇(8)

一、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积极向上,能引发正能量,引导学生去发现人间的真、善、美

世间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笔者觉得,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在解道授业、解惑前,首先明确怎样去传道,此道不只是大家应该遵守什么道德范畴,而更应该明白真善美是人间大道,世间万物之所以和睦相处,互生互长,正因为都遵照真善美的规则。只有明白了这个大道,才会逐渐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在作品中寻找正能量,并用正能量来感染自己,如学到“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时,可以让学生在作品中去寻找屈原的忠君爱国精神。

二、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预见性,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的同时,又要做到收放自如

如笔者在教学《阿Q正传》,分析阿Q的多重性格时,学生对阿Q欺软怕硬中“调戏小尼姑”这个情节提出好多问题。笔者急忙转移话题,“你们觉得造成阿Q这种性格的根源是什么”,学生才肯从问题中走出来,回归到教学内容上,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提问、讨论的引导。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教材,又要把重心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一)找准切入点,点燃学生提问的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能吸引学生走进文本的切入点,若一堂课的切入点把握得当,学生提问的热情就燃烧起来。如在讲《春江花月夜》时,笔者首先播放由春江花月夜伴奏的视频,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笔者就介绍这首诗曾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还没等笔者介绍完,立刻就有学生发问“这首诗美在哪里啊?”、“对,这个问题提得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美。”学生就沿着“美”这条主线和文本对话,在讨论与思考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并且找到答案。

(二)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使学生想提问

引导学生有效提问,要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学生只有渗透文本才能生成问题,没有时间的保证,学生的讨论、提问活动都只能沦为形式。如讲《蜀道难》这篇课文时,笔者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诵读及理解字词,学生们在一次次讨论和诵读中缩短了与作者心灵上的距离,并情不自禁地提出了一些问题,如:“课文反复咏叹蜀道难,其写作目的是什么?”“李白为什么把蜀道写得那么难呢?”学生的思维在提问中得以提升。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先静静地思考,然后再小组相互讨论。让学生在独立的思考和与同学的交流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并适时地给予引导,就能点亮学生的心灯,擦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

(三)为学生搭建好“脚手架”,使学生会提问

中国古代大理学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提问能力一直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有勇气去提问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要为学生的提问做好引导。教师只有为学生搭建好脚手架,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1.设置台阶,梯度上升

如笔者在讲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时,由诗酒导入作者李白并引导学生读懂题目,接着告诉学生这和之前学过的《兰亭集序》一样,也是一次聚会,搭建好这些“脚手架”之后,学生立刻就提出了“李白为什么召集诸从弟子宴会啊?”“大诗人们聚会做什么,和我们现代人聚会一样吗?”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兴致特别高,当然也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设置好提问的台阶,给予学生充分而逐层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知识并提升能力。

2.大胆假设,具体论证

语文教学中分析文章时可以带着学生穿越一下,跨过时空隧道,交换身份,大胆假设,然后验证其存在能否符合生活逻辑,这样不仅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时,笔者引导学生和裴迪互换身份,有学生提出疑问:“既然是写信,王维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介绍山中的景色?作者想告诉裴迪什么呢?”于是笔者就问学生:“如果你的好朋友告诉你哪里的景色非常美,目的是什么?”“有机会让我也去欣赏”,再结合王维写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学生恍然大悟,“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是他对友人的召唤,以山水美景来呼唤他的朋友放弃对名利的热衷追求,来同他一起游山玩水,共享快乐”……学生独到的见解让人欣喜。当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作为切入点提问时,大胆假设是个不错的思路。

3.设置情景,有效提问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下随问而思,随引而发。设置情景对引导学生有效提问至关重要,教师设置好情景,学生才能走进文本,在和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才能生成一些问题。如笔者在教学《氓》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和一对感情破裂即将离婚夫妻,他们在不同时期对对方的称呼一样吗?学生在笔者设置的这个情景下深入文本,并结合生活经验,经过思考讨论他们提出以下问题:(1)每一种称呼的背后都代表哪种情感?(2)文中主要写女子,为什么题目叫“氓”?根据文中情感的变化,女子的形象一下子丰满起来。学生在教师设置情景的“脚手脚”上,一步步向上攀登。学生既体验到提出问题的喜悦,又尝试到解决问题的成就。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燃烧的火把,学生能有效地提出问题就是引燃点之一,所以我们教师要努力探索引导学生有效提问的技巧,教给学生有效提问的方法。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可唤起学生的想像和创新思维,学生智慧的火花迸发出来,语文教学便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可见,引导学生有效提问不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

篇(9)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146-01

语言作为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更为广阔的交际领域里,文言已失去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多数的普通民众并不把它当作交流思想的工具。对学生而言,文言文学习是辛苦的,而结果是除了考试,平常的日子没有什么机会运用;即便是考试,也多是考查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含义,各种考试的经历让学生可以不无自信地认定:只要翻译过关,文言文试题拿分不难!这让师生们形成了一种认识:花那么多时间和心思去设计、落实文言文教学,浪费了。学生也不是没有认识到文言文对“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自身修养”的意义,但他们认为那是很漫长很遥远的事,跟眼前的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再说“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自身修养”有很多方式,不一定要学枯燥难学的文言文,所以大家对文言文学习还是有冷漠、畏惧、逃避的心态。

一、期待教育主管部门有所作为

期待教育主管部门在鼓励创新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前提下,重视利用高考指挥棒,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目标应该是“文”“言”兼重。大量事实证明,文言文教学只重“文”或者“理”都是有偏颇的,尤其这几年来,大家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越来越趋向统一,但即便如此,也即便我们有《大纲》有《课标》,但各人对此的理解却还没有能够最终高度统一,为了统一目标,真正改革文言文教学,唯有发挥指挥棒的巨大调动作用。虽然这种提法很有点功利性,但却是很现实,无法回避。另外,期待教材编写部门尽量完善文言文选材中不足的地方,让文言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去除等待思想,有所作为

1.我们要提高认识,真正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中学生虽然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但他们终究是学生,他们的思想、意识、情感还是会受到教师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明确、不认可文言文的重要作用,不明确、不认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不爱上文言文,那么让学生去“爱”,很困难。

2.我们要积极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向他们揭示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懂得,学好文言文,无论对他们的眼下还是长远,对他们的知识积累还是能力养成,对他们的审美情趣还是个性品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用讨论、演讲、比赛的方法告诉学生——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就如社会上所说的:知道鲁迅的少了,了解周迅的多了;知道端午节的少了,喜欢圣诞节的多了;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老了……这都表明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青少年,应该在冲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3.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言修养,不断积累有利于教学的材料。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都知道,我们工作繁重:备课量、作业量、改卷量都很大,比其他科目的教师还大,我们很少有时间积累、学习、研究、充电,尤其在文言文这个离生活相对遥远的科目上,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连续几年用以前的教案,这样是不利于教学的发展的,我们要设法改变。我们尤其要有意识地关注和思考中学语文文言作品所选篇目里内容、思想、情感、写法中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相融合的地方,有意识地运用进教学中,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生机有活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爱上文言文。

4.我们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坚持“因材施教”。备课原则: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时候,除考虑针对每单元、每篇教材的教学实际以外,还应考虑针对学生觉得文言文“古奥难懂”、“枯燥无味”的心理。

平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问题,可以让学生集体预习,然后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分成讲解、置疑、解答组,自主学习,教师只在关键时候点拨;比如——了解到所教班级学生基本功教扎实,可以在教学一些重点、难点文段的时候,让学比赛谁能够尽快、尽多地联系旧知;比如——了解到班上学生朗诵、背诵水平较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让学生推选班上的朗读、背诵能手,或者分组挑选出代表,进行各组间竞赛;比如——了解到班上有不少学生书写工整,可以在需要归纳板书的时候,让学生推选概括能力强、书写工整美观的人才;比如——了解到班上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可以根据不同课文,设计辩论环节、引申环节、评价环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学识、锻炼自己的能力,甚至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准备课件或准备讲课,接受师生们的检验……

教学目的不外两个——“文”和“言”。什么是文?就是文言文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艺术特色,什么是言?就是文言文的字、词、句、意义、语法、翻译,例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文言文教学,两者应该并重,但是不一定在每篇文言文课文的教学中都做到两者兼顾、平均用力。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课文的教学目的,注意要“一课一得”,切忌贪多。

(1)长文短教。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长的文言文,信息量大,但占用课时多、学生容易厌倦,所以,适合短教。短教,重在“短”上,又主要表现在选“点”上。我们可以仔细分析研究教材,选择恰当的“点”进行教学:或以一两个教学重点为目的进行短教;或以一两个难点为目的进行短教,或以训练某种阅读技能为目的,选取课文中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进行短教……例如《报任安书》,可抓住两个学习重点进行短教:一是作者忍辱苟活的原因,一是作者崇高的生命观。

(2)短文多教。短文就是篇短、文字少的课文。短的文言文,信息量少,浅显易懂,容易被忽略,其实我们可以利用它留下了大量发挥空间的优点,灵活处理,让它发挥最大的功用。“短文多教”的“多”,决不是繁多、杂乱,而是就一两个问题,展开去教学,学懂、学透、学深刻。例如《秋水》,可抓住庄子散文“善用寓言”的特点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