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外科手术;尿潴留;预防措施;护理;
尿潴留是很多外科下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比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其术后常常并发尿潴留,别个是老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可能由于显性或隐性前列腺肥大的原因,其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更是远远高于普通患者。术后尿潴留如果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排除,则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极大的困难。探讨外科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措施及护理要求,为降低外科下腹部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供参考,为提高外科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外科下腹部手术患者152例,年龄为54~78岁,平均年龄为65.3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急性尿潴留病史,将15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一般资料相比较中,其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抽取的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后,分别对其术后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 尿潴留的发生率、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
1.2.2 护理措施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有:① 心理护理。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向患者进行介绍,并对术后的注意事项向其进行讲解;术后对存在明显疼痛症状的临床患者展开合理的心理安慰,安抚情绪,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期身心愉快。② 床上排尿训练。在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将术前在床上对排尿进行训练的目的以及意义进行介绍,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③ 术后病情观察。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病情展开密切的观察,在患者麻醉消失后,对其排尿进行督促,避免发生尿潴留。④ 护理。在外科术后患者大都活动受限,大小便部分需在床上进行,然绝大多数患者会不习惯,因此,若是患者的病情允许护理人员可对其下床排尿进行协助,若是必须绝对卧床者,可对其略抬高上身以及在床上做起给予帮助,保证患者可以舒适的排尿。⑤ 采取条件反射原理诱导排尿。患者在排尿过程中将厕所水龙头打开让其能够听到流水声, 或者是用温水对会进行冲洗, 能够使肌肉得到松弛,或者是对耻骨上部进行轻压操作, 增强患者尿意感,从而产生反射性排尿。⑥ 热敷、按摩下腹部。用热毛巾或者是热水袋保持温度在60-65℃左右,用布袋进行包裹后放在患者的下腹部膀胱区进行热敷操作,轻轻的进行上下推转,时间控制在15-30 min之间。
1.3 数据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后的疼痛时患者生理及心理上共同反应的结果,也是临床中腹部手术后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手术后切口的疼痛时手术造成了组织损伤并引发了机体明显出现的应激反应,严重的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及生活质量[1]。以往我们在临床中对于术后的切口疼痛主要是应用止痛药物来解决,但是药物对患者的机体具有一定的发作用。我院通过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与妇科腹部手术后的患者中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进行妇科腹部手术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开腹手术,其中观察组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6.25±4.87)岁,其中行附件切除患者32例,子宫部分切除患者18例,子宫全切术患者11例;对照组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35.88±4.12)岁,其中行附件切除患者28例,子宫部分切除患者19例,子宫全切术患者14例。两组患者年龄、手术切除部位、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妇科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
1.2.2观察组采用偱证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手术后护理,具体包括: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士要积极同患者建立好护患关系,争取到患者的信任,采用亲切言语、和蔼态度、耐心倾听等方式让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与心理状态的关联,告知其不良的负面情绪会降低机体对于疼痛的耐受;其次,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耐心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可采取听音乐、聊天等多种方式为患者进行减压,让患者释放不良的负面心理压力,转移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第三,当患者出现疼痛时,要及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采取让患者改变,减轻患者腹部肌张力,减轻切口疼痛,患者下床活动护士应在场,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全感,并指导正确的上下床姿势,避免由于姿势不正确引发的切口疼痛,必要时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患者止痛治疗。
1.3观察指标在患者手术后清醒时及术后24h、术后48h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具体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判,得分高的患者表明疼痛严重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术后疼痛属于腹部手术的常见反应之一,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创伤、引流管刺激及心理因素或者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引发的,这些不良的刺激会加重疼痛的程度[2]。腹部手术后的疼痛属于组织损伤与修复的生理性过程,以往由于对于术后疼痛的重视不够,导致患者产生了焦虑、恐惧等不良的负面影响,延缓了患者康复的进程。
以往对于患者出现术后的切口疼痛常给予患者止痛药物进行治疗,我院通过对妇科进行手术的患者采用了偱证护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谓偱证护理干预,指的是护士进行有计划地护理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结合科研依据及临床经验总结的护理措施,同患者的自身意愿结合,有效地实施临床护理工作,是循证护理学必不可少的过程[3]。一般临床上对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要利用适宜的临床护理依据、护士的个人技能与护理经验及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制定护理方案,实现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4]。我院通过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耐心有效地进行沟通,采取健康教育多种形式让患者认识到疼痛药物的作用,疼痛的分级情况,采取音乐治疗、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积极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的不良负面心理,有效地释放心理压力,减轻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让患者积极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发挥了患者的主观积极性,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早日恢复。本研究显示,采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妇科手术后临床护理,两组术后24h、术后48h疼痛评分同术后清醒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偱证护理模式对妇科进行腹部手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有针对性地减轻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疼痛,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蒋立荣.上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70-172.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a)-151-02
循证护理是指护士慎重、准确和明确地应用所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士的专业技术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并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妇科腹部手术后的主要护理目标就是预防并发症。无论手术大小,都有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而循证护理被引入到护理领域大大促进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效益,并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循证护理已逐渐渗透到护理的各个领域,一些病例应用循证护理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了有效地降低妇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07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将循证护理运用于168例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7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妇科行腹部手术患者328例,分成两组,观察组168例,对照组160例,患者的年龄、病种、术式、病程、麻醉方式、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妇科腹部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以下循证护理:
1.2.1组成循证护理组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士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组员均从事妇科护理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技能。
1.2.2循证及护理方法通过临床观察,询问病人主观感觉,做相应的体格检查,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总结出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腹胀、尿潴留。
1.2.2.1腹胀腹胀是由于术中肠管受到激惹使肠蠕动减弱所致。病人术后、抽泣、憋气等可咽入大量不易被肠黏膜吸收的气体,加重腹胀。魏筱梅等[2]报道白萝卜具有益气消食、行气消滞之功效,主张服用白萝卜汤减轻术后腹胀。腹部手术后的患者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活动时间与排气呈正相关,即活动越早排气越早[3]。妇科腹部手术是非消化道手术,不触及肠管,虽然由于肠管暴露及手术刺激使肠胃功能有所抑制,但早进食可有效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术后6~8 h麻醉作用消失后,胃肠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此时应开始鼓励患者进食[5]。董艳美等[4]报道术后用温水刺激双足底部的小肠、结肠、等反射区,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加强了这些器官的功能,促进肠蠕动,使术后排气时间提前。针刺天枢、足三里,灸神阙使胃肠蠕动增强,也可用频谱仪照腹部预防术后腹胀[5]。综合以上文献,本组病例采用术后6 h行温水泡足30 min,以促进肠蠕动;术后6 h进食前先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口服萝卜汁及少量免奶免糖的流质饮食;术后6 h内协助患者床上翻身,鼓励早下床活动,可促进排气,减少术后腹胀。
1.2.2.2尿潴留尿潴留是由于多数病人不习惯卧床排尿引起,术后留置尿管的机械性刺激或因麻醉性止痛剂的使用降低了膀胱膨胀感等也是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术后膀胱冲洗有效中断膀胱感染途径,预防尿潴留。宋洁[6]提倡生理性膀胱冲洗,即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1 500~2 000 ml/d,增加尿量以稀释尿液,冲洗膀胱利于引流,减少细菌进入尿道,达到预防和控制尿道感染的目的。手术前后加强腰部、腹部及盆底肌肉收缩与舒张训练,对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及尿潴留的预防起重要作用[7]。拔管前用经恒温箱加温的38~40℃的1∶5 000呋喃西林溶液灌注膀胱,患者有强烈的排尿感时拔除尿管[8]。而林莉莉等[9]认为术后镇痛泵与导尿管同时拔除,是合理的选择,这样既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又不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综合以上文献,本组病例采用以下护理措施,讲解术前床上排尿训练对预防尿潴留的重要性,并督促患者认真练习;术后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以促进排尿反射;拔除导尿管时可先将引流管夹闭,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待膀胱充盈时拔管;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肌训练,使腹部、会阴、同时收缩,使腹肌、盆底肌、括约肌收缩加强,提高尿道括约肌的功能,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10]。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术后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创伤的过程,并发症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循证护理在对于妇科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就是综合所检索到的文献,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根据,以推荐的做法为指导,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每个患者具体的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本研究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168例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进行护理,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
循证护理的实施改变临床护士凭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在进行护理实践时,护士会展现更多的理性思维,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寻求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有助于护士的继续教育,使其主动钻研业务,以科学的研究来完成护理诊断、护理决策及护理过程。本研究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妇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通过循证护理的实践,我们发现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可减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药品费、诊疗费和化验费,提高患者的支付能力。
目前循证医学已成为医疗领域发展的主流,传统的医护关系是命令与服从,循证护理将丰富护理学独立的理论体系,循证护理使护士以最新最科学的方法实施治疗方案,加强了医护间的协调和护理的科学性,而且护士在获取资料,与患者直接接触的过程中,护患之间建立了良好协作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艳,成翼娟.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4-6.
[2]魏筱梅,郭惠丽.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后腹胀的预防和护理[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1(1):301.
[3]霍雅丽,孙心宁,王伟,等.腹部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对排气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1,15(4):217.
[4]董艳美,李新英.温水足浴促进腹部术后排气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学,2005,4(11):117.
[5]徐海英.术后腹胀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1):88-90.
[6]宋洁,曹允芳.留置导尿的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2,6(6):459-460.
[7]徐小春.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498-499.
[8]韩淑贞,王立祥,雷联会.术后保留导尿管患者拔管后快速排尿方法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 (4):43.
[9]林莉莉,徐鑫芳,朱萍,等.妇科手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患者导尿管的拔除时间[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2):36.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持续走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运动量的减少等因素都加剧了临床糖尿病的多发。糖尿病作为一种累及全身的代谢性疾病,一旦控制不好将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治愈难度较大。妇科手术患者中大约有2%左右的患者在临床上有合并糖尿病现象,在妇科手术后如果不做好临床护理,将会出现多种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1]。本次以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诊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为对象,对其实施严格的护理控制病情及并发症,效果良好。现将临床观察整理,形成如下报告。
一.临床材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2年3月间收诊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3例,以2型DM为纳入标准,共纳入64例患者,年龄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45.34.77±8.29)岁。其中外阴癌合并糖尿病3例,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19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17例,卵巢癌合并糖尿病12例,宫外孕合并糖尿病8例,卵巢囊肿合并糖尿病5例。
二.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所有患者手术后均为出现感染和并发症情况,并且患者血糖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三.术后护理措施
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谢的一种疾病,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不仅病情复杂,而且手术的耐受性低,危险性高,所以在对于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实施严格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而且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术后护理主要由血糖监测、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术后止痛以及术后教育五方面组成。
(1)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术后患者血糖如果发生异常变化,极易造成并发症,影响病患的术后康复。其中在患者的禁食期间,要给予患者500ml的浓度为10%的葡萄糖+16u胰岛素+10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进行补液,并确保患者每天的葡萄糖用量为15g,以能够对患者的生理需求进行满足。在护理过程中,至少要保持每天平均四次及四次以上的血糖监测,随时掌握病人血糖变化状况,根据患者的血糖值给予胰岛素治疗支持,配合饮食,使病人术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其血糖值是在8.7mmol/L之内。在此期间,对于手术切口、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的监测观察也要细心谨慎,避免发生意外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引发不良反应,影响其术后修养和康复。直到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之后,才可以食用一些低糖高蛋白,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那么在这个时候每天的血糖测量为4次,以此为空腹,其他三次在三餐后2h,同时根据其空腹血糖值对其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以此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
(2)饮食指导。病人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后将会开始进食,此时的食物要严格筛选,尽量以半流质、软质为主,选择普通饮食中粗纤维、含糖量低的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可以进行调整,以高蛋白、维生素含量高的事物为主,减少身体负荷,促使肠蠕动,防止肠内菌群失调,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3]。如果患者术后病情出现变化,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救治,合理调整护理方案,在用药和饮食上注意变更,以免影响其肠道功能和身体机能的恢复。由于糖尿病人免疫系统功能较低且术后尿中糖多,所以易发生各种感染并发症,因此护理过程中,必须强化无菌操作,随时观察伤口及、引导伤口的出血及愈合情况,预防各类感染。
(3)并发症预防。确保患者的皮肤清洁,指导患者经常对内衣、卫生垫进行更换,并勤于翻身,以免对皮肤长期受压。同时在帮助患者进行翻身的时候,拍拍患者背部,同时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对患者的尿袋经常进行更换,以免导致尿液逆流,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外保持干燥。如果患者为经阴道手术,那么就要对患者的阴道流血流液情况进行注意,同时还需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情况的出现,进行切口换药的时候,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给予红外线照射。另外还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同时还需对其皮肤弹性及气味进行观察。以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避免。
(4)手术切口处理、镇痛。术后切口护理必须谨慎自信,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液或渗血等,腹部伤口注意调整变化,避免褥疮的产生,阴道切口者则经常观察有无出血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胸腹式呼吸,双手向腹中央加压等,避免伤口崩裂[4]。如果患者在手术后3d,没有大便,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缓泻剂或者肥皂水灌肠。患者切口拆线,最好是分2d进行间断拆线。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那么在其拆线之后即可出院。术后止痛应使用半衰期短的药物,硬膜外镇痛能够降低应激反应,促进身体合成代谢的恢复,对于缩短术后肠梗阻时间具有良好效果,相较于其他镇痛方法来说更有优势,有利于促进病患的术后恢复[5]。
(5)术后教育。术后的宣传教育,则是结合病患病情及康复情况,进行各种禁忌及注意事项的宣传,以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促使病患早日康复。另外还要特别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以及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最好是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及相关检查,以能够把其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状态,对疾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6]。
从本次临床实践的观察结果来看,严格控制血糖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控制妇科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对临床护理措施的研究,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使病患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春媛.妇科手术病人合并糖尿病术后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10):140-142.
[2]胡绍文,赵德化,郭瑞林.内分泌代谢疾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45-545.
[3]莫莉萍,刘学军,施谊萍.68例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10).
现今,我国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以优质护理为患者进行服务。整体护理为现今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其注重患者所处的环境及心理情况等[1]。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治疗56例进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实施整体护理,以探讨整体护理在妇科手术术后实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治疗56例进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龄为17~67岁,平均为(35.4±6.7)岁,经产妇46例,初产妇1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26例,卵巢肿瘤切除术30例。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28例。对照组年龄22~67岁,平均(34.9±6.9)岁,经产妇22例,初产妇6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2例,卵巢肿瘤切除术16例。治疗组年龄17~65岁,平均(36.1±7.2)岁,经产妇24例,初产妇4例,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卵巢肿瘤切除术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其所患疾病的诊断标准。两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术后护理 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治疗组术后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观察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 妇科手术后患者易于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其对患者的影响很大,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时发现并及时给予处理。对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注意患者是否有阴道流血等表现[2]。
1.2.2 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 患者因为疾病会有明显的不良心理情况,育龄妇女害怕自身的疾病对日后的怀孕有影响,从而心情紧张,甚至有些患者出现绝望的心理表现。此时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给予其关怀和照顾,对其解说手术治疗的优点,医生会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要求,只要患者积极给予配合,手术治疗疗效肯定,对其日后的生育要求没有任何影响,现今医疗技术发展很快,故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理面对治疗。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前应先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其受教育程度、年龄、生育情况、疾病史等,再给予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患者的各项情况均有不同,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也应具有针对性。
1.2.3 疼痛护理 手术患者术后会出现疼痛,护理人员应给予重视[3]。应先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价,如患者可以耐受,尽量不给予其药物镇痛。缓解疼痛的方法很多,如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病室中播放其喜欢的音乐,事前可询问其家属其喜欢听的音乐,转移其注意力可缓解切口的疼痛。如疼痛严重的患者可给予患者应用镇痛药物进行缓解。
1.2.4 并发症的预防 妇科手术后患者易于出现出血、腹胀、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患者早期下床进行锻炼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肠蠕动恢复,让其可以早期排气,早期恢复饮食,避免腹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应注意会位的清洁,术后让其听流水的声音,以让其早期恢复排尿,避免尿潴留的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切口加强换药,注意观察切口的情况,出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避免发生切口感染。
1.2.5 出院健康宣教 患者在出院时应对其做好各项知识的宣教,如患者术后不可进行性生活、盆浴等活动的时间,何时进行复查,复查对于疾病痊愈的重要性等。并嘱咐患者及家属应注意改善其的心理健康,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恢复健康,注重健康的生习惯,回归社会建立理想,其对疾病康复都有积极意义。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出院时均进行护理满意对的问卷调查,并对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整理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护理满意度98%,住院时间(6.2±1.1)d,对照组满意度78%,住院时间(9.7±1.6)d。治疗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整体护理是现今各级医院都提倡的护理模式,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也是一种优质护理服务。故有效地开展整体护理服务可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 任蔚虹.围手术期患者健康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59.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实施手术的病人498例,年龄30~55岁,其中子宫全切328例,次全切17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56例,对照组242例。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饮食刺激法进行饮食指导,即术后6 h给流食,如米汤,藕粉等低糖、低能、不产气饮食;次日给软米粥,蔬菜心(可适量加盐),以促进胃肠蠕动;术后第2天再给萝卜汤、稠粥,小菜可以多样化,以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排气;术后第3天可给肉汤(去浮油)、米饭、面条,要少量多餐。待排气排便后进普食。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饮食指导,即在排气后进半流食,大、小便正常后可进普食。观察2组术后病人排气时间和术后排便时间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观察组采用饮食刺激法,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1。表12组病人术后排气、排便时间
3讨论
临床上,妇科经腹手术患者往往待肠蠕动恢复后,甚至排气后方可进食,使进食的时间被延后,部分病人饥饿感明显,胃区不适。术后排便时间滞后,患者常有腹胀、大便干燥等不适[2]。通过饮食刺激法可刺激胃肠功能的恢复,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明显减少术后不适,使患者增加康复的信心。本组资料显示,饮食刺激法对腹部手术后的患者早期恢复自行进食,对术后的康复很有帮助。胃肠道营养物质的摄入,可以加强肠粘膜的屏障作用,防止细菌移位引起的感染,同时,也可以预防胃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
通过本组资料的临床对照和观察,发现影响术后病人恢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临床的整体护理中,要高度重视,只有积极、及时、有效地采取一系列相应护理措施,才能提高妇科腹部手术后病人的康复质量[3]。在临床整体护理工作中,不断更新健康教育知识,改变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提高业务技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提出的是对于涉及到肠道手术的病例(如阑尾切除手术等)进食时间应按外科护理程序进行为宜。
参考文献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指的是血液在下肢的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结并阻塞血管腔,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轻者可引起后遗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重者可形成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据报道,我国近年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1]。本文将我院收治的12例妇科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例妇科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8~61岁,平均年龄(53.7±5.8)岁;其中,切除恶性肿瘤的患者有8例,接受子宫或子宫附件切除手术的患者2例,接受卵巢囊肿切除手术的患者2例。其中有4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2例患者合并有高血脂,2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开腹手术9例,腹腔镜手术3例。所有患者在术后均使用了常规止血药物。
1.2临床体征及诊断标准 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妇科手术后的3~14d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情况,其中8例患者主诉其患肢有明显肿痛感,1例突发肺栓塞。对患者进行查体,发现患肢腓肠肌不同程度压痛,Homans征阳性。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患者患肢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或已被阻塞,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当探头加压时,有血栓形成的静脉血管不能被压迫且密度升高。
1.3方法 ①一般治疗:所有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但避免膝下垫枕,且不可热敷,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避免用力排便,防止血栓栓子脱落形成肺栓塞;②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钙3000U皮下或静脉注射,1次/8h,连用7d,达到低凝状态后改口服华法林维持治疗;③溶栓治疗:对于病程较短(
2 结果
经过抗凝、溶栓、祛聚、抗炎及一般治疗后,在所有12例研究对象中,临床疗效可判定为痊愈的患者有8例,占总例数的66.7%,临床疗效可判定为好转的患者4例,占总例数的33.3%,其中1例并发肺栓塞,但无患者因发生肺栓塞而死亡。
3 讨论
3.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一种比较少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起病隐匿,但病情一旦发展若不及时抢救就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其形成因素主要为静脉的血流缓慢和静脉的内膜损伤及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在临床上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至于引起血栓的形成,而各个因素组合在一起则极易导致血栓的形成[3]。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轻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征,出现下肢疼痛、肿胀、皮肤色素沉着,甚至静脉性溃疡;重者可能会因为栓子脱落形成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当患者合并有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贫血、使用雌激素、手术时间长等时,都会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4]。近年来开展的腹腔镜妇科手术,由于气腹因素使患者腹内压力增加及二氧化碳的吸入,这些均会影响凝血功能的改变[5]。
3.2预防 手术过程中应保持患者正确的手术,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静脉受压时间过长,尤其要注意保护暴露在术野的血管,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从而避免诱发血栓形成。
对于高危患者,应在术后及时进行常规筛查,严密观察患者情况,观察患者患侧部位的情况,是否存在肿痛、血肿、有无渗血等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术后不能下床活动期间可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等,抬高患者患肢20~30cm,有利于淋巴回流和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形成,必要时刻给予抗血栓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尽早开始床上活动,按摩患者下肢肌肉和踝关节,并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背屈运动和趾屈运动,足踝旋转运动、内外翻运动以及膝关节伸曲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本文的研究中,对本院12例妇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抗凝、溶栓、祛聚、抗炎及一般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得以痊愈,余下的患者也出现好转,并且无1例患者因肺栓塞而死亡,可见及时的保守治疗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发挥良好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妇科医师需高度重视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7],在对患者施行妇科手术前需做好充分的预防,最好可以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评估和干预流程[8]。目前已知联合运用药物预防、机械预防(穿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等)、护理干预等措施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在血栓形成后在抗凝、溶栓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则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贵宁,莫美萍,王红,等.妇科疾病手术患者围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检形成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0,2(3):46-48.
[2]肖凤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4):444-445.
[3]奚卫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0,9(4):64-66.
[4]郭科军,薛晖.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5):335.
[5]刘鹏敏,魏馨.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6):124.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在妇科手术后发生的,发病率在10%~40%之间,病情较轻的患者出现肢体上的行动障碍,影响患者后期的康复,严重的将会引发肺栓塞,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因此,对预防妇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很迫切,探讨合适的护理手段以尽快解决此类患者的痛苦。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做出以下研究,选取本院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况。将所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7~88岁,平均年龄为(542±96)岁。其中,有11例患有卵巢癌,10例子宫内膜癌,8例子宫肌瘤,19例卵巢良性肿瘤。
12 护理对策
121 对照组患者进行妇科手术术前术后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的简单药物干预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更全面、细致、有针对性的护理,具体如下。
122 心理护理 在术前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观察组患者均患有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容易对自己的病症产生恐慌等消极心理,这不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因此,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当积极认真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开导患者的消极心理并给予他们一定安慰和信心,帮助患者全身心放松拥有愉快心情,以保证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2]。
123 早期观察 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的10~15 d内,询问患者下肢是否出现疼痛,观察皮肤颜色是否变深,只要呈现为青紫色,有淤血,表皮温度上升到405℃左右,阻碍了下肢血液的正常流动;另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水泡和水肿等情况。观察患者有没有出现呼吸急促,心痛,胸闷等肺栓塞症状。
124 温度控制 患者手术后无法自由活动,保持时间太长可能会麻木。护理人员要定期给患者按摩。为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本实验患者均安排在空调室内,室温在23℃左右。下肢采用湿热敷,一般控制在39°左右,促进血液循环,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持续护理15 d,观察患者手术处是否疼痛感消失,皮肤是否恢复正常。
125 护理 全麻患者清醒后需改变,可以给患者垫柔软的枕头,2~3 h内抬高床头大约20°,4 h左右抬高至30°~35°之间,5 h以后抬高至45°,此外,协助患者每隔15 h翻身一次,适当做按摩。
126 早期活动 患者手术后半月内鼓励和提倡患者进行早期锻炼,主要是屈伸踝关节的运动,2 h可以进行15次左右的踝泵运动,伸缩小腿肌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的循环流动。
127 穿刺护理 对患者进行穿刺时,不能在手术处穿刺,挑选上肢静脉的分支进行穿刺,这样可避免下肢的疼痛,也保证了药物能进入体内。穿刺力度控制适中,最好是以30°中速穿刺,进针要稳,不能发抖或者撤出,拔出针管后,用酒精棉球轻轻按压,时间不能太长。对于经常穿刺的患者要选择不同部位穿刺,以免同一部位肿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一系列护理后,护理效果显著,观察组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为2例,并发率为833%,主要表现为下肢颜色变化,水肿,有疼痛感,对照组的并发率为375%,两组患者的并发率有显著差异。见表1。
3 讨论
31 本次研究发现经过一系列护理预防妇科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有显著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深静脉溶栓并发率,没有出现死亡的案例,说明以上的护理是具有临床意义的。患者的
康复不仅取决于合适的治疗方案,医护人员的悉心护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从各种角度观察和护理下肢手术患者能尽量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因此,预防并发症是重要的课题[3]。本研究给相关患者如下建议:第一,患者麻醉恢复后,可能患处会比较疼痛,但是要忍住,并坚持肌肉的拉伸运动,或者腿部的抬升运动,或者有护理人员协助运动,每天坚持1 h,可分成几次完成。第二,虽然空调环境下,室温很适宜,但不能一直卧床,要定时更换,促进各部位血液循环以免出现痉挛抽筋等症状[4]。15 d后最好下床活动,在家人或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慢慢行走,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破坏患处的组织。第三,保证水等流动液体的摄入量,既保证体内水分的充足,也可以清通肠胃,以此促进排尿排便的通畅。观察尿液的颜色,如有异常或出血症状,赶紧通知医生。第四,患病期间不允许吸烟,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早日恢复健康。
32 术前对患者和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中提及通过早期的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少静脉血栓[5],本院专门制定了一套足踝运动操,具体操作如下:双腿平分,尽力勾脚尖,使脚尖朝向自己,逐渐让足与小腿保持平衡,然后向下踩,使小腿肌肉紧张,绷直,然后让小腿与足成平角,最好保持5°,时间越长越好,重复几次,以此达到小腿肌肉的持续收缩,保证深静脉血液的流通。这项足踝运动法效果明显,在临床中常常运用。
综上所述,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早期观察后,根据不同的反应采用合适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穿刺护理、护理、下肢主动和被动活动、早期的活动等各方面的护理,有效预防妇科手术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降低了并发率和死亡率,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下肢的健康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倪维多,刘艳,孙丽. 妇科患者手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 3(19): 167168
[2] 刘海涛,孙爱香.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条件分析及护理. 中国实用医药,2013(3): 200201
[3] 蒋洁,葛永勤. 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 9(12): 7172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3(a)-0155-02
现代医学越来越创新,在医学上对患者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病是由多种综合因素导致的现代疾病,妇科护理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根据医学新模式来解决妇科患者心理问题。手术本身就有很大刺激,对患者更是很强烈的心理上的刺激,一般的患者知道要进行手术治疗时都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的情绪。妇科手术患者中除了有比较普通的心理特征外,由于女性的特殊特征,因此更有女性特殊的心理情况。手术作为心理活动的刺激源。手术后的康复心理活动由于手术的效果极易受到心理活动的影响,因而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妇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中心理护理是比较重要的事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86例,其中有6例卵巢癌,10例宫颈癌,37例卵巢囊肿,13例功能性子宫出血,20例子宫肌瘤,年龄18-75岁。
1.2 心理反应
1.2.1 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反应在患者中最容易出现,这个也是护理工作中要着重解除的问题。其中,患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失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纳差、害怕手术和麻醉的意外、手术室的陌生环境及术后疼痛等。
1.2.2 焦虑心理 一些青年和中年患者在子宫、卵巢被切除以后,经常有失落感和孤独感,因为担心手术后出现女性特征、生育能力、家庭生活、等方面问题,很担心手术后减少女性的特征而减少女性吸引力,从而导致夫妻感情破裂,有很大精神压力。因为周围人和家属的影响,90%的患者家属会担心做了子宫、卵巢手术后会降低,会对生殖器官手术很担心,认为女性生殖器官因为手术切除而可能会改变女性的形象,就连患者身边的同事、朋友也都如此认为,这又加重了患者的精神压力,使患者的自信心降低,特别是在一些年轻又没有生育的患者中更为突出。
1.2.3 抑郁心理 因为害怕被别人议论和讥笑,妇科疾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相比,很大程度不喜欢在大众前面暴露和诉说,所以会刻意保密,有的还包括自己的家属。性病患者情绪会更加低落和压抑,比较讳疾忌医,还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强烈的身心和神经官能症症状,甚至会有自杀念头。
2 妇科患者术前心理与心理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为消除患者对护士、主管医生的紧张和陌生感,术前应帮助患者去适应新的环境。护理人员更要举止端庄、衣冠整洁、和蔼可亲、接待热情、积极介绍周围环境,且在手术前把准备目的、各项目检查及手术安全性与重要性、在手术后会出现的异常情况和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处理的办法以及怎么克服伤口的疼痛与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意义等主动介绍给患者,从而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手术的治疗。
2.2 心理状态的调节
在术后健康教育很重要,认真做好解说工作,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力,帮助患者纠正不正确观点,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注意用健康的方式宣教,对有关疾病的发病因素、体征等需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去说明,适当的时候利用妇女生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画面和一些多媒体及相关健康教育来宣教。
2.3 尊重人格
为患者减少心理上的压力,消除顾虑,需对患者保密,特别是对一些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缺陷、个人隐私的保密。有些需用内分泌制剂治疗时可破坏患者的生育功能,需注意它的不良反应,为避免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防止造成夫妻间感情恶化,要耐心向患者及其配偶说明情况。
2.4 从理解和认知做起
理解和善待患者,体谅患者不正常心理是因病情产生的,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一些安慰,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能力恢复很重要。妇科患者因为性别的差异,比较明显的会有多疑、胆小、担心和惧怕等心理反应。术前妇科患者常有怕痛、担心病变性质、手术是否成功的心理活动,比较关注愈后、术后对性生活及生育能力,体形影响等。以上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比如失血量、血压变化、愈合的快慢等。
3 妇科患者术中心理与心理护理
妇科患者术中典型的心理反应有焦虑和恐惧。因为对手术的不清楚,缺少心理上的准备;又会担心手术大小问题及对术后影响问题多大;术中医护人员的语言刺激、手术氛围的影响及年龄因素等都会影响手术结果。针对上述心理问题,可采取以下心理护理措施予以缓解和消除。
3.1 主动宣教
主动对病人进行宣传教育。让患者体会到手术的安全性、无痛性及良好的预后,使之认识到医护人员会以最强的责任心去处理术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消除其对手术的害怕心理,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3.2 改善环境
患者对手术的环境和氛围比较敏感。所以手术室的清洁整齐很重要。床单上面要保持干净没有血迹、手术器械要在看不到的地方;1个手术室不宜同时摆放几个台,最好只放1张台,以免给患者带来消极暗示。
3.3 注意言谈举止
言谈举止对患者来说很重要,因为患者进了手术室后会感觉失去了意识,对自己好像失去了主宰,所有痛苦包括生命都掌握在医生和护士手里;所以包括医生和医护人员都应该态度和善、言语轻柔,并且轻握病人手表示鼓励,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应尽量避免闲谈嬉笑、窃窃私语以及手术器械的碰撞。
4 妇科患者术后心理与心理护理
不能忽视患者康复的最后一环是术后的心理护理。这个时候患者心理非常复杂,比如很希望得知手术的效果、疾病的原因、预后的好坏,担心手术不能根治,伤口会有破裂、出血,心情会烦躁不安,或抑郁、易激怒等。针对这个可以采取一些心理护理措施。
4.1 尊重、关心患者
马斯洛心理需要理论说渴望得到尊重是处于比较高层次的个体需求。当患者患病时,不想受到歧视和冷漠,希望他们能像对待普通健康人一样能尊重自己,更希望得到同事、医护人员和亲朋好友的关爱。所以关心尊重患者时要注意态度和礼貌。
4.2 主动给予帮助
治疗效果会受到负面情绪影响,比如情绪焦虑、紧张、悲观、忧郁,所以护理人员要在平时护理过程中未定患者负面情绪。在护理过程中要仔细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思想状况及情绪上面的浮动,及时地给予疏导,解除患者恐惧、紧张感,使其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这个时候患者的依赖心理最强,生活自理能力会减弱,在生活上更渴望自己能得到一些帮助和体贴。这时,护理人员更需献出一份爱心,去照料帮助患者,使患者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得到帮助与安慰,多一些心理上的满足,也会对护理工作更多一些理解、信任和支持。
4.3 技术护理
护理人员不但要有踏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快、稳、准,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争取提高操作成功率。才可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威信。由于技术水平会影响到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因此技术水平是衡量医疗单位的标准之一。
摘 要:目的:研究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妇科盆腔手术192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预防组各96例,较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结果:预防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3.1%)显著低于常规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关键词:盆腔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妇科盆腔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它是由深静脉腔内血液不正常凝结,从而阻塞静脉腔,阻碍静脉回流所引起的。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慢性深静脉功能缺损,进而使患者肢体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近年来在行妇科盆腔手术采取系统、科学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下肢深静脉栓的发生率,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科盆腔手术192例,按照围术期护理方法分为2011年8月~2011年12月间行预防性护理的患者96例与2011年6月~2011年8月间仅行常规护理的妇科盆腔患者96例,分别记为预防组和常规组。具体资料为:年龄26~59岁,平均43.5岁。具体手术为:卵巢手术78例,子宫手术103例,卵巢加子宫加盆腔广泛清扫术11例。患者合并症情况为:合并高血脂26例,高血压15例,盆腔恶性肿瘤11例。组别间在患者年龄、合并症、手术方法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预防护理:常规组行常规盆腔手术护理,预防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上实行预防性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开展妇科盆腔手术的156例患者,依据数字随机法将病患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病例仅开展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病理则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开展预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样本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并给予护理满意度调查,依据统计学处理结果判断预防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2.6%,临床调查中治疗效果满意度为93.6%,护理态度满意率为92.3%,并发症预防满意度为96.2%,整体预后效果满意度为9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提高病患认可程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下肢深静脉血栓;妇科;盆腔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96-03
在妇科盆腔手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较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1],相关研究报道表示其临床发生几率约为10%左右[2]。并发症出现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中便会发生明显的血液凝结与堵塞情况,引发血运循环障碍,抑制正常回流情况[3]。由于盆腔手术在妇科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已成为当前妇科医师面临的首要难题。存在并发症表现病患不但会影响到正常的下肢功能,也会伴随血运循环障碍程度的加深引发其他器官严重病变[4]。该研究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针对78例手术患者开展了该项干预措施,旨在证实该种护理模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为日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性建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124例盆腔手术病例均为该院所收治,依据数字随机法将病患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78例患者年龄26~63岁,平均(47.1±5.2)岁,单纯子宫手术者45例,单纯卵巢手术者21例,子宫合卵巢手术者12例,同期伴随生殖器官恶性病变者2例,高血压者5例,高血脂者7例。对照组78例患者年龄27~62岁,平均(46.8±5.4)岁,单纯子宫手术者43例,单纯卵巢手术者22例,子宫合卵巢手术者13例,同期伴随生殖器官恶性病变者1例,高血压者6例,高血脂者7例。
1.2 方法
对照组病例仅给予手术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疾病与手术知识宣教、心理抚慰、手术期间护理配合、术后常规观察与处理等内容。干预组病例的基础护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①术前评估:开展手术前首先针对全部病例开展风险评估措施,依据评估情况来合理制定开展方法。分别记录患者以往疾病史,针对存在多发症与危险因素的患者着重加强干预技巧,在普通病例的基础上深入护理方法。②术前宣教:详细整理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知识,包括引发诱因、临床表现以及自我预防等,叮嘱病患与家属术后一旦存在不良表现需及时上报院内医护人员,确保及时纠正。③术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以及下肢运动等内容,确保术后病患能够正确开展各项身体运动,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④术前用药:针对风险较高患者可酌情给予复方丹参液、右旋糖酐等药物。
1.2.2 术中护理①术中基础干预:手术过程中各种协助操作措施需要保证轻柔、缓慢,避免由于按压患者身体引发不良反应情况。②针对性干预: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盆腔手术时间长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由于其手术自身要求较高的精细程度,大多患者的手术时间均在120 min以上。针对手术时间超过120 min者,护理人员需有效降低病患的头部平面,尽量保证低于手术平台15°左右,在下肢部位加用垫高用具,约高于手术平台5 cm左右,全面保证手术期间的良好静脉回流状态。同时,针对手术时间略长病患选用低分子葡萄糖酐500 mL给予静脉滴注。
1.2.3 术后护理①日常干预:患者术后主要采用半流食,临床护士需着重要求病患增加饮水量,促进静脉血液稀释。同时,要求病患尽量避免便秘与咳嗽情况,通过自身调节来减轻下肢静脉压力。②干预:卧床休息阶段临床护士保证有效的定期调整措施,严格避免应用枕垫,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正常状态。③运动干预:手术结束后继行康复锻炼措施,临床护士正确指导病患进行足踝翻转与屈膝运动,单次锻炼时间保证在30 min以内,每日锻炼3~4次。床下活动时要求病患穿着弹力袜,保证正常静脉回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髂股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栓、小腿静脉血栓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出院前针对两组病例与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方式,主要包括治疗效果、护理态度、并发症预防效果以及整体预后效果4方面。综合各项指标完成比较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计数数据用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分析
临床手术后患者经常会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状况,其主要诱因为术中静脉穿刺等措施损伤了血管内膜,血管内膜上逐渐出现血小板附着与凝聚情况,进而引发了血栓形成[5]。而针对妇科盆腔手术病例该种并发症发生情况更为严重。除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原因外,局部特征、长期卧床、血液年度升高等情况也是引发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6]。盆腔内部还具有大量的静脉分布,并且均具有管壁薄的特征,手术实施后病患盆腔容易发生淤血情况,使得血运状态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7]。术前的麻醉措施要求病患术后接受6 h以上的卧床休息,由于床上休息时间较长,病患的腰椎与下肢均会受到压迫,也会影响到下肢血运情况[8]。同时,围术期禁食要求与术中出血状况均会导致机体液体大量流失,致使血液粘度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加并发症的危险几率。
3.2 预防护理干预可行性分析
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该次研究中针对78例样本开展了并发症预防干预内容,为体现该种护理方法的实际效果与同期常规护理病例进行了临床比较。研究过程中依次在术前、术中与术后分别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护理结束后本组病例仅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而对照组病患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证明预防干预可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叶为群等[9]的研究中针对80例盆腔手术患者开展围术期并发症预防干预措施,通过与未接受干预病例进行比较可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显著降低,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该研究针对两组病例均开展了临床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病患对治疗效果满意度为93.6%,护理态度满意率为92.3%,并发症预防满意度为96.2%,整体预后效果满意度为94.9%,均明显高于对照患者。赵涤[10]的相关研究中也证实通过预防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病患的满意程度,提示通过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病患与家属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认可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进而保障了护患关系的稳定程度。
综上所述,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提高病患认可程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王霞.低分子肝素与间歇充气加压在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6):440-442.
[2]伍香姑.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118-119.
[3]于玲玲.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06-207.
[4]王继红.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113-114.
[5]康晓丽,周鲜艳.妇科盆腔手术后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8,2(4):227-228.
[6]王小平.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77.
[7]李构莲.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4):37-38.
[8]刘延宏,李诗光.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3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