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知识管理智能化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1 16:43: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知识管理智能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知识管理智能化

篇(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猛,城市规划的作用亦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技术行政管理工作,保障城市规划的顺利贯彻实施。城市规划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具体管理。城市定位、规模、布局结构方面属于宏观管理,城市规划的具体管理是指对“一书两证”的许可管理。目前由于体制、机制、法制等深层次方面原因,城市规划管理相对滞后,还远不能满足于当前我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本文阐述了现行城市规划管理职能转型的措施,使指导性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可操作性。

二、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职能的研究

80年代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给我国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而城市规划的市场机制还远未形成,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加入WTO,规划行政职能转变已迫在眉睫,著名规划学者、专家王景惠、杨兴权、陈晓丽等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包括:

在迈向21世纪的今天,逐步由非常规时代走向常规的时代,在规划设计市场开放进程中,规划行政部门应始终以反映“公众”意志,维护“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提出要转变角色,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制度化渠道,改革规划行政体制,以实现规划宗旨。

城市规划是政府为了合理配置资源,给社会创造良好与经济运行空间而采取的行动,规划应是服务于市场的,而不应当凌驾于市场之上,同时规划对市场又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于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向市场开放引入诸如招投标的市场竞争机制,就城市某个城市规化,公开向社会发出招标公告,并在有效的监督机制下,对投标单位的规划方案进行评议,选出最优方案,并广泛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必须强化监督管理,建立起有效的实施机制,以确保规划的实施。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管理工作要转变观念,要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和法律监督上;改进城市规划的管理方式,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证规划的民主化、科学化;加强法制、依法行政,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服务工作。

三、现行城市规划管理职能转型的措施研究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规划管理职能的转变应跟上这一历史潮流。结合英国、法国、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笔者认为规划行政职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逐步转变:

1、规划行政服务职能的强化途径

1.1 建立权威的信息公告机制,实现信息公开和公共的资源共享

真实的信息是市场有效运转的基石,建立严格有效的信息公告制度是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从信息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的角度,再结合管理的层次与水平,建议使信息与市场管理的级别相适应,可分为2个层次,省(直辖市)级和国家级。

1.2培育市场化的竞争主体结构

提倡设计师的个人品牌竞争。

开放小型规划设计事务所。

建立合理的竞争主体结构。

1.3培育规划技术中介服务市场

目前,我国社会中介机构是指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社会集团、个人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各种专业性社会机构。规划中介机构以有偿的形式,按社会要求、自身作用和运行则,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提供建设项目选址服务。

提供用地规划服务。

提供建设规划服务。

提供规划设计服务

1.4发挥行业协会等NGO的自律作用

NGO即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nations)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下,各国对NGO均有不同的认识,而目前取得比较有共识的界定为: NGO是指那些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带有志愿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这些组织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主要关注经济、社会、社区发展、住房、就业与职业培训等事务。我国的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作为社会非行政系统的市场监督体系的一部份,可发挥其自律作用如下:

教育培训功能。

咨询功能。

协调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规范调解促裁职能。

2、规划行政裁判角色和规制方法

目前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地方性规划条例,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法定图则的图纸和文本。这些法定依据的制定和完善应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对于城市空间发展的法定限制量最小化、基础化、留出更大的余地,由市场机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让城市的设计智力资源有发挥的佘地,以追求空间发展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的和谐统一。明确的游戏规则是市场秩序的保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法定管理依据,从而强化规划行政的裁判角色。

划分商业性(或开发性)与非商业性业性用地,将城市规划用地进行这两种划分, 有利于对规划管理过程区别对待。将商业性用地由城市政府进行规模控制,有计划使用。

划定可持续发展用地范围。

划定传统文化遗存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核心区和一般控制区。

划定城市主要景点和视觉走廊的控制区范围。

划定多功能城市景观区和建立开放的空间网络。

划定核心商务区的用地规模和范围。

3、规划行政引导职能及实现方式

法定依据的完善有助于规范规划行政管理权的行使,让权利的行使有章可循,有度可控,有法可依。

引导规划设计的投入

促进价格杠杆作用的有效发挥

合理设定规划编制、管理与实施的评定组织模式

四、结论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里,市场的任务是推动经济发展,政府的任务是促进社会发展。政府、市场和社会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政府管理职能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在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行政手段向经济、法律手段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变化是要求政府的作用是补充市场,不是替代市场。

城市规划管理是以城市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土地资源配置为主要手段,以使城市向着人们预期的理想状态不断接近为根本目标的综合性、实用性行业。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城市规划管理职能,对城市建设资源配置市场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主要包括:宏观层面,有效促进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中观层面,有利于促进城市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协调有序;微观层面加强建筑实体建设的控制和有效制止违法建设的产生和蔓延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存在着矛盾和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实现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的转变,建议强化城市规划的服务职能、裁判职能、引导职能的作用,建立起新的城市规划机制和体制。

参考文献:

[1]戴均良.中国城市体系必须加强规划调控[J].城市规划,2001,⑵.

[2]田莉.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权限转变[J].城市规划,2001 .

篇(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给我国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城市规划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管理职能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现有的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管理职能急需迫切的转变,以此来解决职能不健全、缺乏有效协调能力和手段、权威性不强等问题,使规划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城市规划是政府为了合理配置城市资源,给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空间而采取的行动,在规划设计市场开放进程中,规划行政部门应始终以反映“公众”意志,维护“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靠引入有效的市场机制或某种社会化机制来克服城市规划本身的失灵和缺陷。

一、 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职能

1.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职能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和有效的政府离不开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是有效的政府,维护国家的利益,公众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以此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调动原有的资源。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调控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能有效促进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协调有序,更为重要的是能加强建筑实体建设的控制,有效制止违法建设的产生和蔓延的作用。

2.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城市规划已迎来了“第三个春天”,但与此同时也遇到了“规划滞后”的现象,从而需要积极主动的推动城市发展,得到全面有效的发挥。

规划管理体制是从过去计划经济条件时代承继下来的,城市规划管理由于行政区域的分割而各自为政,因而表现出较多的矛盾:规划利益的整体性与投资者的局部性之间的矛盾、规划利益的长远性与政府任期政绩的显化性之间的矛盾、规划利益的长远性与政府任期政绩的显化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会导致以下问题出现:职能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协调能力和手段、权威性不强;政府的特殊地位会使规划管理者具有很大的权力,容易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政府寻租行为和腐败现象的产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力不够。

二、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转型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要求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同时,规划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加强对社会的宏观管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充分协调和广大市民的参与。城市规划的综合、规划与协调职能,依靠行政系统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是现代政府实现其社会职能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管理的效能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也是体现政府作为公众利益代表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为了协调城市的公共发展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我国城市规划机构的建设,建议参照新加坡的做法,国家设立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机构。

在省级政府中,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由于管理职能与管理手段的不配套,受到政府行政框架的约束,同时,由于行政编制太少,表现为城市规划对该级政府负责: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在业务上,又必须接受上级规划部门一建设部的指导。当然,在有法规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无法满足高水平的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成果实施的要求。城市规划与建设部会保持高度的一致,特别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际上,由于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对一些具体工作内容缺乏明确规定,这使省级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城市规划管理人员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

三、现行城市规划管理职能转型的措施研究

城市规划管理职能是规划管理者为了实施对城市资源有效管理所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责,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动态关联结构,职能的转变涉及业内业外,受众多因素制约,但它却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城市管理要强化以法管理,严格依法行政,以法律规范各项城市规划建设活动,对严重违章建设工程要依法严惩。而对其他类型则可以行政的、经济的手段酌情处罚。随着城市规划市场的发展,要以追求空间发展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的和谐统一。城市规划需要设计,而设计需要收费,正是由于设计市场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政府在市场价格形成的初期规定收取标准有其合理之处。长期以来,设计费的价格被确定为一种费用,没有被纳入竞争性的范畴。价格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中的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即对于城市空间发展的法定限制量最小化、基础化、留出更大的余地。特别在设计市场上,这一仍然略显稚嫩的市场,为使得设计市场保持活力和新鲜感,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培育出更多设计师品牌和优秀作品,

四、结论

市场经济的冲击将不可避免,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的行业,充分切实保障城市的公共利益,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解决城市发展问题为己任,应尽快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转型及规划职能的转变,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城市规划行业的管理局,发挥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的作用――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在城市规划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黎 民:《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文华: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规划师2003(5)

[3]孙施文: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1999(9)

篇(3)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针对海事服务工作的规范也不断增多,海事管理职能也急需做出改变,以不断提高服务的价值,提升服务的效果,追求更高更远的服务质量和目标。

二、“服务型”海事的理论渊源

当代国际公共行政改革的理论核心主要是推行服务行政。“服务型海事”是构建于公共服务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基础上的、与海事系统科学发展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发展目标。

联合国曾制定的具有普适性价值的公共服务标准,包括10大领域:①一般性公共服务,比如立法部门、执行部门、财税部门、外交部门等,属于老百姓需要找政府办事②国家安全和国防发展规划③秩序与社会安全④经济职能⑤环境保护⑥教育⑦卫生⑧娱乐、文化与宗教⑨住房与社区⑩社会保护,包括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显然,海事事业的工作业务可归类于上述1、3、4、5四个领域,表明了其公共服务属性,“服务型海事”理论,即构建于公共服务理论基础之上。

作为政府机构的组成部门,海事发展必须符合服务型政府精神实质,“服务型海事”也必然是海事系统改革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任务,而且也只有这样服务型海事建设才能获得强劲、持久的生命力。

三、海事服务面临的形势任务

1、建设服务型政府对海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推动了新一轮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海事部门作为依法履行国家赋予的海事行政执法监督权的机构,其依法行政的过程是一个使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社会生产过程,也是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海事离事归政对海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经过多年的努力,直属海事系统行政执法人员参公转制已正式启动,海事行政执法人员将按照《国家公务员法》进行管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国家任用公务员,行使有关行政权力,目的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努力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是对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要求。”公务员法中明确了公务员应承担的九项义务和八项权利,它不仅从国家法律层面维护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也从法律的层面规定了公务员应尽的法律义务,如不依法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或因行政能力不足造成过失,都要视其影响和后果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3、管理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对海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快”是社会公众对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总体要求,这其中体现了一种服务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的变化轨迹,这其中反映了经济向前发展带来的需求变化。这种需求变化也深刻地反映在水上安全监管服务方面。走得了是对通航环境安全和畅通的需求,走得好是对通航方式绿色、便捷的需求,走得快是对通航渠道经济、高效的需求。

四、提升海事服务价值的管理措施

1、发挥好海事在航运市场的作用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航运而言,就是要发挥航运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海事作用。发挥航运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海事作用有主次之分。海事更好作用要围绕让航运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来发挥。具体说,海事主要是发挥监管作用、服务作用、安全保障作用、纠偏作用、维护公平竞争作用。航运市场不发挥决定性作用,海事就会错位、越位,发挥不出更好作用。海事更好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因为航运市场保障解决不了公共安全,也保障不了生态环境安全。两者是矛盾统一,相辅相成,相互有益补充,不可偏废。航运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要求海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海事而言,消极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应是法无明文不可为;而积极的行政行为,如行政服务、行政指导只要法律不禁止即可为。海事要在优化公共服务能力,维护航运市场秩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所为”,要在行政审批、直接管理、微观管理等方面“有所不为”。

2、海事职能转变是追求服务价值的途径

海事追求服务价值应是,让航运生产力更解放,让航运市场更公平有序,让生产力和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更高,让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大,让航运市场各要素更富有活力,让水域更安全,让环境更友好。达到让人民更满意,让社会更和谐的最佳效果。革命化要求对党忠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是赋予海事的第五项职能。

服务是海事的根本属性,彰显了海事的社会价值。从理念、素质着手追求服务价值,就是要由管理向服务并重转变,实现服务理念职能化、服务机制制度化、服务层面多元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技能专业化、服务质量标准化。今年,我局在界河机制创新中,最大限度消除界河出入境行政许可制度对快速反应的影响,推进实施界河应急无国界原则,即建立“无国界、无障碍、无许可”的应急反应“绿色通道”,在界河人员遇险和环境保护方面,第一时间实施不分国别优先救助保护。

海事管理职能转变要在依法行政的框架下“放权、分权、限权”。放权是要厘清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航运市场能管好的,让市场管;行业组织能自律的,让航运组织管;基层能管好的,让基层管。分权是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形成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格局。限权是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界河海事在国家海事中不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层面改革一般也不会特别考虑界河的特殊性,界河海事改革要自上而下与基层主动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探索中进行改革。

五、电子政务对转变海事管理职能的作用

海事电子政务的核心不是电子,而是海事政务。海事电子政务的最大价值不是现有流程的简单电子化,而是推动海事管理模式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因此,必须结合海事管理机构自身正在进行的职能转变,创造有利于海事电子政务的体制条件,不断推进海事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改革。

第一,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定位海事管理机构的角色,减少海事管理机构对行政相对人不必要的干预。海事管理职能的合理配置,是海事管理机构实行有效管理的前提,也是海事管理机构行使海事行政执法权力的基本依据。

第二,按照发展海事电子政务的要求,深化内部管理机构改革。要注意把握三个原则:首先,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必须以海事管理职能的科学配置为基础。其次,要建立海事管理机构规模控制的有效约束机制。再次,内部管理的整合,还要充分考虑发展海事电子政务所带来的新问题。要通过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体制创新,实现从信息管理的扁平化到组织机构的扁平化。

第三,对现有的行政流程进行改造,使海事管理和服务更加“简便、透明和高效”。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要建立统一的海事管理工作规范,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二是对现行的行政许可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三是制定完善有关政务公开的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海事管理的透明度。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事服务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也有很多工作需要调整转变,所以的工作目标都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海事服务的价值,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4)

中图分类号:TU833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供热系统的定义

所谓的城市供热系统一般由3部分组成,即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热源又称热力的生产,主要是指生产和制备一定参数(温度、压力)热媒的锅炉房或热电厂。热网是输送热媒的室外供热管路系统,是热源与热用户连接的纽带,起着输送和分配热源的作用。热用户则是指直接使用或消耗热能的室内采暖、通风空调、热水供应和生产工艺用热系统等。

按照热媒不同,城市供热系统可分为热水供热系统和蒸汽供热系统。不同的城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热媒。按热源不同,分为热电联产系统、锅炉供热系统,另外还有以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工业余热、核能、太阳能等作为热源的供热系统。按供热管道的不同,又可分为单管制、双管制和多管制的供热系统。所以供热公司在选择供热方式时,一定不能盲目的依葫芦画瓢,墨守成规,而应在客观的调查后,结合市场经济效益与环境等因素综合选择供暖方式。

2、现阶段城市供暖系统存在的弊端

2.1 工艺落后,污染性大

供热企业以往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 -生产 -消费 -废弃物的排放”。其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大规模的开采和消费资源,这样就极有可能会超过自然所能承受的限度,从而对自然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而且,由于工艺的落后,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将其转化成产品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数量巨大的污染物。而某些没有道德的公司为了节约成本,不对废弃物进行处理或只是简单处理就将其排放入空气中,这就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

2.2 能源的利用率低下

目前,尽管不少供热企业对于提高利用率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可是由于公司人员、资金以及科技实力等等因素的限制,利用效率还总是提不上去,这就在无形之中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就是说,要想达到同样的供暖效果,供暖公司需要使用更多的自然资源,排放更多的废气,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尤其是在以煤炭等不可再生的非清洁资源为能源的不发达国家,这种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3、优化输送配套系统,减少热能损耗

供热输配系统是供热系统的核心,决定着输出热源的利用率。所以只是一味提高燃烧效率而不重视运输环节是很难优化整个供暖系统的。为此,供热企业要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以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解决好输配范围、输配距离以及结构之间的问题,采取平衡调节装置,设置适当的入口调节装置,保障水力的平衡。从而达到利用率的最大化。

而在某些方面,供热公司也可以灵活机动一些,如可以采用间歇调节的方式,在供水温度和循环水量不变的情况下,用减少每天的供暖时数进行调节。在室外温度达到设计值时,热源连续供暖,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运行时间。这种类似于冰箱制冷的调节机制就可以在保障供暖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工作能耗,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一种是分阶段改变供水温度的量调节,在供暖系统的整个运行期间,随着室外温度的提高,分几个阶段改变供水温度,在同一阶段内供水温度不变,改变流量来进行调节。通俗说来就是,当白天温度的时候适当将水温降低一些,而等到晚上气温下降时,再将温度提高一些。这种调节方式,不仅可以保障用户室内的温度在一个较为恒定的温度,提高其供暖服务的品质,而且适时的降低温度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当然,虽然这两种方法都十分有效,但其对于供暖的传输设备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智能化控制

4.1智能化供热原理

如何在城市供热中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究竟什么是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其实在物理学研究中,智能化控制管理的核心目的就是在运动中保持热量的收支平衡。在智能化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进行热量平衡控制。这是进行性智能化控制管理的基础条件。它是指各热源和各换热站在一个周期内提供的热量总体平衡。物理学上热平衡的方程式如下所示:

∑Q=∑H出-∑H入

其中,ΣQ代表整个系统与环境的热量交换和,ΣH出代表换热站供给用户的热量总和,ΣH入则代表是供热源提供给换热站的热量总和。

热平衡式属于物理学上能量平衡的特例,在实际的供热过程中,换热站供给的热量与热源供给的热量往往不相等。

第二则是进行无人值守模式。 无人值守模式其实是对热量平衡控制的进一步深化,即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使热源和换热站提供的热量保持相对的平衡,从而维持城市供热系统的正常运作。

4.2 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4.2.1气候补偿

气候补偿,是智能化控制中常见的方式,即通过控制换热站二次间接供水的温度降低换热站提供的热量,从而既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提高用户在接受供热过程中的舒适度,一举二得。 其中最好的做法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不直接采用热量平衡方式进行供热控制,而是先建立二次供热温度和室外温度对应曲线,再通过换热站的转换中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调整,按阶段分季节地进行所谓的曲线供热,这样做可以尽量减低供热的复杂性,提高供热的实际效果。

4.2.2 无人值守操控

上面讲到无人值守操控是智能化控制和管理的第二种模式,通过在换热站内设置自控设备,进行如自动控制水温、补水、排查故障等作业,而无需操作人员进行值班管理。 这种模式的好处之一在于降低了实际操作的劳动强度,既减少了劳动人员的使用成本,又相对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其次由于采用智能化控制管理后,极大地降低了由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从而增强了城市供热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4.2.3 换热站控制

通常情况下,对换热站进行控制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调节二次供水温度,控制蒸汽压力,管理换热器水位及保持热网定压稳定等,换热站的主要作用就是用锅炉提供的高温热水或电厂提供的蒸汽转变成可供用户直接使用的二次中、低温水。在整个城市供热过程中,一般会有一个总换热站和好几个可调峰换热站同时对用户进行供热取暖。

5、运用调度管理系统对城市供热进行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5.1 调度管理系统

调度管理系统是针对大型建设所开发出来的一套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调度中心和通讯网。调度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以太网将相关信息提供给用户,用以显示数据、管理资源及内容等。通讯网则主要负责数据的传输。以城市供热系统为例,通过通讯网,可以将锅炉房、电厂及换热站等热源的相关资料传输到调度中心,再由调度中心进行分析,将数据信息等给用户。

5.2 智能化控制和管理的基本方式

篇(5)

中图分类号:TD94;T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70-01

近年来,我国科技馆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建现代智慧展览场馆(含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等)超过100座,踏入“十二五”期间,目前正在筹建和立项的现代展览场馆也有已近50座。

与目前科技馆高速发展势头相对应的,是科技馆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对人员、服务、效率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财力、人力的投入并不现实。只有依靠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对展品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对游客的个性化导览、对展览相关数据的精确分析等功能,构建一个智能化的展教管理系统,从而有效克服展馆人力、物力的局限,拓展服务手段和功能,提高整个展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科技馆常见展教管理服务的形式

1、导览服务

现阶段,在国内科技馆所采用的导览服务大概分为三种方式:一是采用语音导览,由参观者租用专用设备,选择感兴趣的展品或展区参观并收听语音导览内容。二是讲解员导览方式,由讲解员带参观者按参观路线重点式讲解。三是手工输入方式导览,游客手工输入展品编号,手持专用导览设备收听相关信息播报。

2、展品管理

展品管理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展品的日常管理、控制,二是展品的更新、维护,三是展教人力的分配。

展品的日常管理、控制主要是展品的开关机、定时开放、状态监控等,目前在科技馆行业基本上采用的展教员手工操作,定时巡查,不可避免会出现展品定时开放不及时、展品故障不能及时发现等问题,从安全角度来看,还存在闭馆时漏关设备等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展品的更新、维护主要是对展品进行更新换代或者维修、改造、保养等,对于展品的更新主要依靠相关人员的主观印象,比如主观认为某件展品游客参与度不高、损坏率高等因素需要进行更新,并没有确切的数据支撑。在维修等问题上由于不能及时准确获取展品的状态信息,难免会延误展品的维修,影响展示效果。

展教人力的分配主要是按照展区或展厅配备人手,由于管理者很难实时掌握展厅实时人流分布情况,在展教人员安排上,很难根据展厅人流情况动态分配,造成一定程度上人员安排不合理。

二、东莞科技馆智能化展教管理经验探索

东莞科技馆自开馆以来一直很重视场馆智能化的建设,先后建设了中央控制系统、智能导览系统、维修管理系统等相关信息化展教服务管理系统,应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采用基于网络通信的多路集散控制技术,对展厅300多件套展品实行了集中控制管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展品集中控制管理

电脑类展品开关机控制(正常关机后切断电源)

非电脑类展品开关机控制(切断电源)

投影机开关机控制(通过232控制接口控制投影机开关)

在显示屏上远程监控展品的运行状态

(2)楼层服务管理

把原本分散在4个楼层内(服务器)的展品的打印、刻录功能集中到服务器,起到展品和服务台之间的桥梁作用。

(3)安全视频监控

中央控制室安装有40台监视器,视频信号由安防系统提供,可以对场馆的参观人流、展品安全进行监控。

(4)照明控制

对馆内照明实行集中控制。

2、智能导览系统

智能Ю老低呈且恢肿灾式多媒体讲解系统,通过现有的Android或IOS系统的智能手机实现自助导览,当游客手持该终端靠近信息点(展品)时,终端就会自动感知,从而在终端屏幕自动弹跳出附近信息点(展品)的多媒体信息,供游客选择浏览。

智能导览终端上配备了自动配对感应的蓝牙标签,发射功率可控制在直径1米至直径10米半环形范围内,可以分为6个等级,以适应展馆内不同面积的展区;智能导览系统还可支持用户实时交互,对终端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即时收集对展品的意见。

3、维修管理系统

东莞科技馆维修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目前已开发了移动终端版本,实现展品故障报修、维修内容记录、展品运行完好率统计、维修员绩效统计等功能,主要由展品损坏报修、维修进度管理、维修效果评价、展厅完好率计算、消息通知等模块组成。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展品的维修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管理职能部门亦能及时了解展品状态。

三、智能化展教服务管理系统在科技馆行业的应用探讨

1、技术突破点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展教服务管理需要突破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先进的检测、感知、识别技术和手持设备。通过采用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蓝牙技术获取人的地理位置、展品状态信息、人与展品的交互等,实现人物相通。研制和开发游客手持电子装置、展品的自动检测和控制装置等;

先进的监测、调度系统。需具备实时监测人流、展品状态分析功能,能达到尽快的合理分流和安排展教人员岗位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置展品故障的目的。

智能的数据分析系统。能自动统计分析展品参与状况以及游客反馈信息,对于展品更新、改造等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对展教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2、智能化展教服务管理系统模块

应用1:智能导览系统

智能导览系统是整个展教服务智能化的精髓,是直接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产品,是整个系统中重点模块。智能导览的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利用RFID射频识别设备、利用蓝牙自动感知设备、利用二维码扫描设备。由于RFD射频识别设备需要定制设备终端,游客进馆后必须租用专用设备;二维码扫描设备既可以使用定制设备终端,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下载定制软件进行扫描识别,但它存在的问题是游客与展品之间的信息交互存在很大困难,服务器端的数据统计难度很大;基于蓝牙技术的自动感知设备不用专有设备,普通的智能手机都具备蓝牙功能,通过蓝牙技术自动感知,并实现游客与展品的信息交互,比较适合作为智能导览系统的技术手段。

基于蓝牙的智能导览系统实现的功能:

(1)游客利用自有智能手机自助下载导览终端软件,在展品感知范围内自动触发,播放展品讲解视频或知识介绍;

(2)导览软件具备游客打分或书写建议的功能,能通过蓝牙或WIFI上传到服务器;

(3)服务器端能实时统计各蓝牙点的游客数量,从而估算展厅人流分布情况;

(4)游客可通过导览系统呼叫帮助,控制中心或展教员终端收到求助信息后能及时赶到蓝牙点附近给予游客帮助或指导。

应用2:中央控制系统

中央控制系统主要是解决展品的定时开关机、展品状态监控、视频监控等功能,一个智能化的中央控制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不但在控制室能监测和控制展厅、展品状态,通过智能手机也可以实现这些功能,比如在手机上控制电脑、投影机的开关机等等,便于展教员对这些展品进行控制,也便于维修人员的实时监控;

(2)实时监测展品状态,对不正常的展品能实时在相关工作人员终端上进行消息提醒。

应用3:其他功能

其他功能包括展品的自动报修、展品相关数据统计、游客满意度调查等,这些功能都基于智能导览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延伸的功能O计。

(1)展品维修管理系统:利用中央控制系统的监测功能,发现故障展品及时向维修人员终端推送消息,及时检查维修。系统自动统计展品完好率、故障类型等信息,为科技馆的展品更新、改造提供决策依据;

(2)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利用智能导览系统收集每个展品的参与数据以及游客的评价,自动分析每个展品的受欢迎程度。利用智能导览系统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自动统计展馆的游客满意度等;

篇(6)

1前言

智能化系统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日常的锻炼和练习以及体育场馆的经营受到智能化系统的直接影响,体育场馆的智能化系统关系到体育场馆的成败。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各种高科技新技术得到应用,体育场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的难度一般会比较大,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多,处理的事务也比较繁杂。所以综合经验教训,结合体育场馆建设的特点,探讨出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保证在体育场馆建设后能够成功使用智能化系统,同时也为国际先进的工程承包和项目管理方式接轨做好了准备。

2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的特点

智能建筑将信息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融合起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智能建筑是将建筑作为平台,将建筑设备、网络通信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功能的最优化处理,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实现了现代高新技术的集成,核心为电子技术,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有多个子系统,分别是环境监控、通信广播等系统。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使用的专业比较广,工程比较复杂,具有现代工程控制和信息化工程的特点。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一般要经过系统规划、深化设计、施工、验收、培训和运行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中,前一阶段的输出是后一阶段的输入,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检验,每个阶段的目标都是不同的,每个阶段建设的方法和成果都是独立的。但是这五个阶段都要服从整体体育场馆建设的大目标,需要众多单位和专业的参与,复杂性比较高。智能化系统参与的新技术比较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需要解决传统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又要对电子信息等多个学科的技术和产品进行了解。在工程的实施阶段,不但要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还要安装、调试和集成众多的设备。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由多个独立完整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和设备还不能够简单的堆叠在一起,要进行整体的优化和调整。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中,参与的单位众多,这些单位和工程都有密切的关系,单位之间也需要进行紧密的配合。相对于普通的建筑工程,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其系统设计也需要满足训练、比赛和经营的要求,还要符合国际和国内的标准。

3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

3.1单项子系统承包模式

我国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在几十年来经历了从单项子系统承包到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的发展过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管理方式逐渐和国际先进的管理水平相接轨,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必然向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方向发展。在单项子系统承包模式中,建设单位需要落实施工前的有关前期工作,明确计划、进度表、协调各种关系直到竣工验收。设计单位主要负责总体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单项系统承包方主要进行制定施工组织计划,深化设计系统,设备供货等。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公司等相关方需要和建设单位紧密配合。不同的单项系统承包方需要直接和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建设单位和承包方之间的管理和配合关系复杂,工作量非常大,这种模式适合规模小、系统少、没有集成要求的工程。

3.2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

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是根据建设单位和业主之间签订的合同,根据业主的时间要求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计划的制定、各种关系的协调等工作,并对工程进行试运行和竣工验收,提供给业主相关资料。建设单位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前期工作,组织规划设计,协调各种关系。设计单位主要负责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初步设计系统,初步进行相关文件的编制。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公司等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为总承包合同关系,工程监理公司代表业主进行工程的监督。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点是管理简单,总承包公司全面负责工程的实施,减少了大量的工作。能够实行总承包模式的公司一般实力比较强,可以参与到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为系统集成创造有利条件,适用于大规模、综合通用型,对系统有较高集成要求的项目中。

3.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管理。有项目管理服务和项目管理承包两种模式。项目管理服务是指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企业要编制可行性报告,分析可行性,进行项目策划。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设计管理,在工程实施阶段提供采购管理等服务。项目管理承包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完成项目管理的全部工作内容之外还可以进行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

4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系统规划阶段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都不够重视智能化系统,对智能化系统的认识只停留在传统的弱电系统上,提出的建设目标和实际不符,或者根本提不出明确的智能化目标,没有系统的整体设计和规划。这种情况下进行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招标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4.2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设计工作比较复杂,而设计单位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将实质性设计交给系统集成商来完成,而系统集成商由于建设程序的原因介入系统建设比较晚,在时间上就已经落后了,还有由于系统规划欠缺会导致系统集成商无法全面了解需求,实际应用和设计目标相脱节。

4.3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业主、总包方和监理方很难对日益发展的智能化工程做好管理工作,可能会出现管理不力、管理方法不当、缺乏系统管理经验等情况。

4.4验收阶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智能化工程的验收还没有形成自身的一套体系和标准,大部分都是按照传统的电气工程项目标准来执行,但是这是不够的,对于智能化工程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系统性能和功能的验收。

5完善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措施

5.1体育场馆智能化的技术领域划分

体育场馆智能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多。在进行工程管理时,应该首先明确智能化工程的技术领域,明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将各个领域都综合起来,建立完整的工程管理体系。

5.2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智能化工程的管理。由于我国智能化工程建设的时间不长,可以先引进西方的先进管理模式,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最后探索出适合自身的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

5.3拉动其他技术产业的发展

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的建设能够拉动其他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智能化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的新兴技术比较多,相关的高科技技术产业也有很多参与。这些产业和技术和智能化工程相互促进发展,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能够拉动这些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同时这些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也能反作用于智能化工程,促进智能化工程更好地发展。这些技术和产业都能够提升智能化工程的建设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6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也不断进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升对智能化系统建设的认识,明确智能化工程的建设目标,使用符合实际的管理方式,这样能够提高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质量。本文对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了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智能化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价值,更好地促进智能化工程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晓宁.智能化建设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优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9):498~499.

[2]包强,刘健,于璘璘.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183.

篇(7)

1.传统办公室工作管理及发展

办公室管理工作特点是与当时的办公条件相符合的。如表1所示,为不同时代的办公条件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工作特点:

从表中可以看出传统办公室管理工作特点是:1)文件是以纸质原件或复印件作为载体的形式出现并保存的;2)传递信息的形式多为口头或靠电话传递,不易存储。正因为有各两个特点,文件传达出现断链的现象,以及信息输送出现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实际的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难以及时决策,行政命令的落实执行和行政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滞后性。

另外,从表1中可以发现,在随着办公条件的日益完善,以及设备的更新换代,办公室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办公智能化管理与传统管理相比的优越性

如表2所示,将现代智能化管理办公方式与传统办公室工作实施对比。传统上办公室的办公桌和文件柜就被计算机终端桌和伺服机所取代,可以明显看出智能化管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3.办公智能化管理的特点分析

3.1 办公管理手段现代化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办公智能化管理技术的更新,其中包含了硬件设施的更新、软件的升级换代、工作地点和规范的扩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换代周期与科技更新的周期同步。

3.2 职业要求更加严格

从从业人员的结构角度上与传统的办公室工作相对比,办公智能化管理要求管理工作人员除了必须具有勤奋任事,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以外,还必须会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办公室工作进行及时、灵活、高效管理的要求。这是对从业人员提出来的更为严格的技能和素质要求。

3.3 办公方式更加及时化、灵活化

高科技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8小时,办公室内办公的工作方式,有效地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办公室管理工作时间、工作范围,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地完成反馈过来的各项重要工作任务。办公形式愈来愈及时化、灵活化,从业人员在提升了素质的同时也从烦琐的日常文整、传达工作中解放出来,促进高效、快捷的工作方式的形成。

4.办公智能化管理的结构

办公智能化管理的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结构分为办公室内办公智能化管理和办公室外办公远程化管理两个部分。

4.1 办公室内实现办公智能化管理

如何实现办公室内办公智能化管理?在如图1中的智能化模块,给我展现了办公室从业人员在办公室工作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图形不难看出工作中信息传播的主要控制点是电话接口和网络接口,办公室是信息传达、上报,以及汇集的中枢。从业人员运用智能化办公设备实现高效、快捷文字和信息处理,该办公室工作是全面体现服务精神、发挥协调作用、以及辅助领导实施管理决策的职业。

4.2 办公室外实现办公远程化管理

离开了办公室,同时又有紧急的工作需要安排和处理怎么办?办公室外实现办公远程化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办公室管理人员或秘书在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的时间、地点,例如说在家中休息,或出差在外地,又或者是在上班的路上,通过该结构可以做到及时地完成需办的办公任务。这一结构如图1中的远程化模块所示,具体实施是通过智能化办公设备和通讯设备建立一虚拟智能化办公环境,实现工作任务完成的完成。

5.办公智能化管理的意义所在

办公智能化管理给办公室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切实地提高了管理服务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工作作风,有效地增加了管理服务工作透明度和规范化。办公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升,工作的灵活度加大,也激发了他们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性和积极性。

5.1 提高效率,节约资源

与传统文件传递过程所暴露出来的手续烦琐、效率较低,印制、传达文件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相比而言。在实现办公智能化管理以后,信息传递具有即时性、高效性、无误性,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5.2 制度规范,有据可查

传统的纸质文件在归档和编目,以及查阅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同时,文件的存储需也需要占据比较大的空间;另外,保管上必须做到防蛀、防霉、防遗失等等,一旦丢失或破损,对数据的调出就带来了比较大的麻烦,因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去打理。

篇(8)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就目前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智能化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然会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不过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因此,管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要加强对不同环节、各个细节的重视程度,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来提升我国在建筑智能化施工领域的整体水平,最终为国内建筑智能化施工迈向崭新的发展台阶作出自己的贡献。

1 项目管理概念

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取得成功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具有项目的一次性、项目目标的明确性及项目作为管理对象的整体性等特征。项目的一次性.要求项目管理的程序性、全面性及科学性。主要是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

所谓智能建筑,就是将各种高新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通过对相关信息的管理和对设备的智能化监控来实现建筑环境与信息服务的完美结合。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方对于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的要求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项目的参与者也会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打算,这一情况无论是对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还是施工都会产生诸多的不利影响。例如,业主单位可能因自身专业水平不足而忽略掉设计方案中的优秀内容,或是因自身的某种特殊功能需要而否定一些合理化涉及;设计单位有时会因为过分追求设计的完美度而忽略造价、可行性方面的内容,对于设计指标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利于项目经济性的保障;施工单位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有时不会选择那些虽功能强劲但租金高昂的设备,进而对施工进度与质量造成影响。由此可见,想要确保建筑智能化施工的整体水平,就必须统一项目参与各方的思想,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应遵循以下原则:设计方案的确定应根据业主单位的功能需求、承受能力、项目规模、客观的环境因素等内容进行,使最终结果尽可能满足三方面的差异性需求。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综合布线系统,因此需要将建筑整体设计与管线规划结合到一起进行考虑,使施工能够高效、顺利的进行。明确项目参与各方的责任,划分各自的责任范围,以便在出现问题时不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设计方案还应兼顾灵活性内容,以便在投入使用后,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方便的补充与变更。

2 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1楼宇自动化系统

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涉及温度、防火、热电站、照明监控系统四个组成部分,一个科学、完善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可以为业主提供更加优越的使用环境,最大程度的满足建筑智能化对于高度集中办理的需求。

2.2 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涉及人事、财政、物流管理系统和文件处理系统四个组成部分,为了向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自动化办公环境,大多数智能化建筑都会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此举在高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可以极大的提升办公效率与水平,为建筑智能化程度的整体提升提供更多的保障。

2.3通信智能自动化系统

通信自动化系统主要涉及无线电、互联网、电视、电话通信系统四个组成部分,用户对于相关功能进行使用的便捷程度则取决于通信智能自动化系统的完善程度,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出了能够保障通信、通话数据传输的效率外,还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信息通信的安全性。为了确保自身的涉及施工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采用符合国际通用网络工程要求的建筑标准,设计工作也会更加规范,使项目的建设与设计理念的实现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3 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

设计工作是建筑智能化施工水平的前提条件,而施工过程则是决定着设计理念能否实现、项目建设能否高水平进行的关键。所以,无论是施工流程的规范还是施工人员素质的保障与提升,都是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工作所需注意的重点问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管理人除了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外,还要对全部的施工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整个项目在各个施工阶段都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具体来说,管理工作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3.1要确保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相对于项目经理、技术总监、质量工程师而言,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施工水平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施工队伍中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重点施工区域的管理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相应的业务能力考核,考核通过后,应帮助他们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做到尽可能详细的分工。对于项目经理岗位而言,负责人必须拥有丰富的弱电系统工程现场管理和操作经验,具备协调项目参与各方关系的能力,从而为施工进度和质量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施工方技术总监岗位的负责人则必须具备参与大中型弱电项目的经验,从而能够胜任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指导的工作任务;质量工程师岗位的负责人除了要掌握弱电系统工程的相关特点外,还必须能够熟练应用各项验收标准,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以此确保施工质量。相对于这些主要的负责人,建筑智能化施工对于一般施工人员的要求较低,但是也必须具备综合性的业务素质,要能够领会设计单位的用意,服从管理者有关设计规划的指导和要求。同时,施工人员还应具备熟练运用综合布线工艺的能力,以便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质量自控。

3.2 高水平的施工队伍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在这个前提下,管理人员的注意力应转移到施工方案整体水平的提升上来,也就是说对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具体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不断的研究、讨论和优化,使之具备更高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施工方案中,必须对建筑设计、建筑内外的装饰条件等内容进行全面考虑,以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临时调整而影响工期和项目造价。不同部分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应综合到一起进行考虑,使不同方案间能够更加协调,为设计方案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保障。

3.3 细节决定成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务必要做到对不同环节进行全面掌握和高水平的协调。例如,施工过程中的管道工程所涉及的预留孔洞问题就必须得到完美的解决,无论哪一个细节都要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施工的流畅性。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在施工操作结束后,管理人员首先要对用户间的数据通信是否通畅进行检查,合格后,再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联通性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为日后的竣工验收提供借鉴和依据。另外,还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安排至少三个月的试运行,以此对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测评,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的部分必须及时进行整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使系统在投入使用后不会频繁的发生问题,为用户创造更好的应用体验。

3.4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为此,管理人员应注意借鉴以往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吸取各种教训,对施工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各类突发事件中,综合布线系统的设置与建筑结构之间产生矛盾之处是非常常见的一类,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管理人员应在施工正式进行之前就对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形成若干套解决方案。另外,设计人员在考虑建筑结构与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兼顾不同施工工艺之间的衔接度问题,以免因频繁的改动而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尽可能在设计层面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

4 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属于工程项目建设的新型专业,是施工项目的一部分,既具有施工项目的共性,又具有技术密集、施工工艺复杂、各专业结合紧密、施工队伍多、施工人员素质要求高、技术更新换代快等特性。因此在整个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它作为一个个体独立运作,通过项目经理部融合在建筑施工项目之中。

篇(9)

二、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促进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其学习的能力。要使各种不同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能力的培养。没有正确的知识就谈不上转化为能力的问题,没有能力的培养,知识是不会自动转化为能力的。

这里用自己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作法作为上述结论的论据。

1.在观察实验现象、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一种知觉过程。观察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最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它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促使学生离校后继续学习或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在讲新课中培养学生分析和阅读教材的能力

如果学生只会在课堂上听、记教师所讲的内容,则这位学生就象一部录音机和录像机,不仅学的知识死,而且容易忘掉。因此必须干方百计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这就是分析教材和阅读教材的能力要跟上去。我在上每一节新课时,都给他们拟出这样的问题:本节为什么要在这个位置讲,前后有什么联系?开始有些学生不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在预习新课内容时主动考虑这些问题了。

三、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要想将知识顺利地转化为能力,那就绝不能让能力和知识的关系失调。

篇(10)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不只是一个管理职位,更是个技术岗位。只有一个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项目经理才是一个称职的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项目经理在每个阶段起着重要作用,环环相扣,不容忽视。

一、智能化施工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线管敷设问题

线管敷设是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的基础工程,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自然也比较大。在施工中发现由于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规范不熟悉,对线管敷设技术要点不牢记,施工中存在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问题。现场管理人员对工序施工质量把控不严格,监督力度不够,使得线管敷设存在问题较多。

1) 对于工程中需要过路的或者特殊要求需要敷设钢管的场合,所使用水煤气管壁厚达不到规范要求,没有按施工图的要求选择管材,经常出现使用薄壁钢管或者随意使用其他管道相互替代;

2) 在施工中还有一个非常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钢管不接地或钢管与钢管之间、金属管盒之间,不考虑管径大小一律采用 6圆钢做跨接线,导致无法达到接地效果;

3) 对于施工中使用的需要暗敷的 PVC 管大量存在埋墙、埋地深度不够,灰层厚度不达标,更有些地方有管。批灰前不对管子加以固定,无法保证预埋强度,在穿线时容易造成墙面破损。

2、金属线槽安装问题

线槽同线管所承担的功能一样,作为智能化系统线缆的走线渠道,在施工中也要注意其施工质量。尤其是在系统复杂,线缆较多的时候,线槽安装质量对施工进度和整体工程质量影响较大。在线槽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 金属线槽质量有好有坏,主要表现在进入现场使用的线槽

厚度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完成后刚度达不到要求,产生

扭曲变形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2) 金属线槽接地保护线线径在选择上比较随意,基本上是在施工过程中将使用剩下的线头作为保护线使用,线槽之间的跨接线没有跨接在专用接地端子上,施工时较随意。这将导致线槽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静电保护接地效果,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行;

3) 在电缆竖井内安装的金属线槽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有线槽内电缆不做标志牌或标签。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固定,或两个固定点之间间距过大。电井竖向区域内线槽的起止端没有按规范要求做好保护接地,在穿越楼板处没有采用防火胶泥封堵做防火封堵,用水泥灌浆代替或者干脆就不做封堵。

3、分配箱、接线盒安装 /预埋问题

在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中避免不了要使用分配箱、接线盒,这些箱体有的是室外安装、有的是室内安装,有的是明装、有的需要暗装,需要根据规范要求的不同、使用场合的不同、业主要求不同而灵活安排。

1) 室外分配箱的安装常常出现的问题有: 箱体选择不符合要求,室外安装的箱体往往需要有防雨水功能加强型箱体,而在施工时发现有些箱体并不符合要求,尽管如此施工人员并不关心这个问题,只要有货就安装,安装完成就算完成任务的心理比较突出; 安装时不考虑与周围建筑、绿化的协调性问题,一味追求按图施工,有些室外箱体在能够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是可以考虑安装位置与周围环境协调性问题的,这样的施工效果会大大提高; 箱体基座稳定度不够及进线空间预留不满足施工使用要求,有些位置的分配箱进出线较多,进出箱体的预埋管和基座底部预留足够的施工空间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为后续施工带来极大方便;

2) 室内分配箱安装问题: 室内分配箱安装多以暗装或壁挂为主,安装时水平度不符合规范要求,随意较多; 同时与其他专业的配合较差,谁先安装谁就占据有利位置,而不考虑其他专业安装问题; 与室内分配箱息息相关的进线线槽布置没有规律性,安装杂乱,出现各专业间互相影响的混乱现象; 分配箱还出现不接地的不规范现象,给设备运行及人身安全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4、设备安装问题

设备安装环节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中关键一环,在施工过程中不允许有过多不规范,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出现,然而在很多施工现场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装前运输、现场搬运环节将设备随意丢、没有做到轻拿轻放,存储仓库湿度、粉尘高。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都属于精密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防止内部部件脱落,螺丝松动等造成的设备不正常工作;

2) 设备安装过程中时有粗暴现象,如某些接口不易连接,就用蛮力、外力,有些设备装不进去就用各种办法强行安装等等。这些情况都会使设备受到不应有的外力,导致设备本身受力不平衡等,内部产生变形,产生应力疲劳损坏;

3) 设备安装完成后不注意成品保护,尤其是室外设备安装后在没有防雨、防风措施时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5、调试及验收问题

当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和验收工作,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这个过程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系统调试、试运行和竣工验收。在这三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系统调试过程中不能全局考虑,对出现的系统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主要是技术人员对系统的掌握较差,技术不全面,大部分技术人员只掌握其中的一两个系统,然而智能化系统是一个系统的集成,只有在全面掌握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做系统调试工作; 试运行方面,主要是为了尽早交工,虚填试运行时间,缩短系统试运行周期,使系统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试运行时间,有些系统问题无法表现出来; 竣工验收环节很多是虚设,参加验收人员走过场、看表象现象比较严重,给系统交工后的运行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二、应对措施

在解决施工过程中不规范的问题上应该从材料进场、施工技术交底、规范施工管理、现场巡查、安装调试、竣工验收等环节齐抓共管,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施工现场材料员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材料的进场与领用管理,严把质量关,不符合项目质量要求的管材不准进场、不准进入施工环节,不办理材料进场交接手续; 各工序施工前施工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重点对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交底,交底要有记录、被交底人和交底人在交底记录上签字确认,同时应做好与土建、装饰装修、水电、风景园林等专业互相配合工作,使设备安装更好的为建筑服务;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项目质检员应对现场施工质量负起全面管理责任,做到天天下工地,时时管质量,出现问题立刻整改,绝不能将不合格的工序带入下道工序中; 系统调试过程中应全员配合,及时发现问题,商定解决策略,不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应深挖问题本质,防止只解决表面问题而不深究其因现象; 严格按照设备试运行时间要求进行试运行工作,试运行时要做好记录,对出现的试运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跟踪解决效果; 竣工验收不能走过场,参加验收人员不能都是领导,要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

三、结语

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环节的问题。只有全员动员,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齐抓共管才能做出更好的工程。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施工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质量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做好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当前施工企业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智能建筑的特点

1、强大的智能化功能

智能建筑是建筑艺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完美结晶,它与一般建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拥有强大的智能化功能,如建筑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等。当然,实现这些功能靠的是一系列的自动化设备(硬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与管理程序(软件),将这些硬件和软件通过优化合理的设计、安装,就构成了智能建筑与众不同的智能化系统,它在智能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设备投资比例加大

各类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不尽相同,这与项目总投资额、使用功能要求以及建设标准等有密切关系,智能化系统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大约为20%-30%,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几乎与结构工程的投资相当,而在智能化标准比较高的建筑中,两者已可平分秋色。

3、安装施工任务繁重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智能化系统施工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众多子系统的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工作、各子系统的竣工调试以及中央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不仅内容多,而且工期长、质量要求高。一般而言,智能建筑可能占用总工期的一半,而智能化系统的施工任务则分布在总工期的一半还多的时间里。而且就目前情况看,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及控制系统大部分是国外进口的,技术性强,施工要求高,除需要土建方面的密切配合外,各子系统之间的安装、联网、调试等也需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二、当前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1、对智能化认识不深刻,不能够将其完全理解

虽然建筑施工智能化系统已深入到建筑业中,为建筑商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其毕竟是新生产物,大部分建筑开发商对其认识并不深刻,甚至出现理解偏差。这一问题使得我们非常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而阻碍了智能化系统施工项目管理的完善。

2、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由于在国内没有专业的智能建筑培训机构,仅在清华大学与西北工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中增开过智能建筑的选修课,这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所谓的技术人员,都是对各个分领域比较熟悉的,而不是对智能建筑整体了解的人员。

3、信息量不足,市场并不明确

我们现在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信息都充斥在我们的身旁,其中这些信息的大部分是垃圾信息,不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如何筛选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对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至关重要,这一点在智能化项目管理系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并结合本身开发项目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其实,此过程不仅会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还为奠定企业地位、打造企业自己的管理模式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4、设计不合理,对设备的选取不当

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专业性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方案,例如,对一些图纸进行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标准,还有选择一些设备时,一定要弄清规格要求,满足使用性能。

三、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市场定位

智能建筑是消费品,只有销售了,企业才能够盈利,智能建筑也才能将自身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起来。为了能够使销售更好的进行,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这一点,要考虑准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以及该建筑是否能够与当地的环境浑然一体,如何能让业主入住之后觉得舒适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功能限额

根据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在设计智能建筑的过程中,不要空而全,一些不实用的功能尽量不要设计,这样既可以使建筑简洁美观,又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成本,降低销售价格。

3、防止技术陷阱

注意各个系统的兼容性,有的厂商为了占有市场份额,会将自身的产品设计一些技术壁垒,比如德国某公司,设计节能灯十分著名,但其厂生产的节能灯一定要搭配该厂生产的集成吊顶才能正常使用,而集成吊顶又价格不菲,遇到这种情况,开发商要本着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尽量采用整套设备。

四、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项目管理的策略

1、准确定位,培养专业人才

企业要取得发展,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有积攒成本,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这是每个企业奋斗的目标。

1)确定好企业方向,不能盲目追随潮流

从实际出发,根据公司的具体事宜,确定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的建设标准。这一般需要大量的考察和数据统计,这样才能满足大部分人们的需求。比如,在不同的地段建立不同星级的酒店,一般在比较繁华地区则其酒店也比较豪华,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要求,符合实际情况。

2)加强人才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在生产中应用日益广泛,人才的作用也更加明显。企业要想发展壮大,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因此,我们要重视人才的培养,给他们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现在很多建筑企业都采用智能化施工的项目管理,但如何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更是我们专业人才研究之处。只要我们重视人才,这个企业便有了宝贵的财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做好制度建设

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产生错误。反之,如果我们制定了统一的基准,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出错率。

2、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专业技术准备工作

专业技术准备是智能化承建商容易忽略的地方,由于智能化系统还处于一个持续发展阶段,其主流产品和系统、规格、种类繁多,功能和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别,客户对智能系统的了解也只是表面的或概念性的。作为智能化承建商,有责任让客户全面了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点、功能以及将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取得客户的信任,顺利地开展后续工作。

3、以设计公司为主导,加强控制力度

1)基于我国建设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的发展状况,政府有明确规定,智能建筑的设计一定要重视,它必须有专业的设计公司设计,并且还要有该设计公司进行负责,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不少建筑项目的设计出现大包大揽的现象,避免了许多不合理的的设计。

2)在进行建筑实施过程中,从进行设计方案到工程竣工,需要我们精心严格的控制,当设计方案制作完成时,一定要通过专家的论证,确保可行度。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控制好加工质量、工程进度等情况。

五、结语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施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智能化项目施工管理中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理念,努力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