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音乐教育培训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1 16:43: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音乐教育培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音乐教育培训

篇(1)

校本培训作为当前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正在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的全面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在理念、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新的变革对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中小学音乐教师能否真正认识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与自身素养直接相连。基础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呼唤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4]从校本培训对音乐教师的意义层面来看,校本培训有利于树立课改新理念,有利于实施新课程,能够满足音乐老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和适应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5]校本培训己成为转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观念,保障基础音乐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课题,是展开全面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最佳选择。

二、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尽管校本培训对教师的发展有巨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中小学,针对音乐科目的校本培训却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侧重于“语、数、外”三科的校本培训仍然是普遍现象。这些科目都有较好的培训计划、目标要求、评价机制以及较充裕的经费支持。而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由于自身条件以及学校因素的影响,都让校本培训显得“可有可无”,存在不少问题。

1.对培训认识不足

虽然校本培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培训模式,但是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对校本培训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主体意识不强仍然是普遍现象。作为众多学科中的“副科”,音乐教学一直被忽视甚至被取代,加上教师专业素养的缺乏,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处于“冷淡”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音乐校本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音乐教师对于校本培训的内涵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他们简单地把校本培训理解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即时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从长远的视角发掘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二是没有营造出良好的校本培训文化氛围。有关资料显示,自上而下是很多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时存在的现象,组织者仅仅是简单的服从上级文件的要求,没有结合学校教师发展情况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缺乏理论准备和有效的实践指导,更没有对培训进行宣传和引导。并且由于各中小学过于依赖以往院校式的培训形式,难以建设教师自我教育、提升、完善的学习文化氛围,特别是主动学习型的教师文化,导致基于学校自身实际的校本培训氛围难以形成,这些都影响着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

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校本培训特点之一是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来安排培训活动,培训的结果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否对教师培训需求进行细致把握,是决定校本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然而大部分学校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时,都陷入了机械执行文件指示的状态中,把音乐校本培训的内容机械地分为音乐教材教法、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课题研究、音乐课外活动、现代教育技术、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等。在培训中搞一刀切,要么盲目执行上级培训要求,要么想当然地安排培训内容。这些行为无疑会导致音乐校本培训目标模糊,内容零散,难以从每个地区每个学校自身特有的文化背景,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制定校本培训的内容。如此培训当然不能反映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需求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也就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相反还会造成教师们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得不偿失。

3.培训方式单一

当前中小学音乐校本培训的形式虽然开始呈现多样化,但是专题讲座或专家讲座的讲授式仍然是主要的方式,与新课程理念较符合的一些培训形式较少使用。众所周知,讲授式培训方式很容易忽略教师的主动性。而对于其他培训方式,由于缺乏深入的探究,诸如案例研讨却不明确案例培训方式的内涵;教学反思却找不到反思的切入点,结对子却不对外开放,只限于学校内部,致使这些方法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组织者由于缺乏对培训方式的研究,故而不能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这也是对教师关注度不够,没有发挥教师主体地位作用的表现。因此,培训方法必须从教师主人翁的角度出发,使培训方式多元化,并且有针对性,充分调动教师培训的积极性,真正解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4.培训管理缺失

对校本培训的管理不到位,保障体系不健全,评价制度不科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在管理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有效的管理应该基于完善的保障体系,因地制宜的培训政策、高效的培训组织领导、充足的培训经费、充裕的培训时间。而在很多地方,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普遍存在管理上的缺失。表现为:管理上领导不够重视,培训时间得不到保障,经费投入得不到保障。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在政策、组织、经费、时间等进行完善保障的校本培训体系还没有建成。校本管理上的缺失还表现在培训制度、培训方案、档案管理、学分制度及评价机制上。申报审核制度的缺乏致使各校开展时校本培训各自为政。各校的培训方案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学校在对校本培训档案管理上也是参差不齐。评价机制也不够科学,评价仅限于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作业量的完成、考核的打分等定量评价,缺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性分析。

三、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对策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不仅需要组织者科学、正确地管理和实施,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也需要教师自我提高的培训意识。因此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需要组织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1.科学认识校本培训

要使校本培训达到理想培训效果,必须全面地、科学地认识校本培训,加强教师们的主体性认识。首先要树立以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校本培训观念,营造积极的校本培训氛围。决策者要以“学校是教师的学校”、“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学校”作为工作指导的核心观念,立足以教师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措施。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在学校中获得发展的人”,树立专业发展意识,把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投入的心态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参加校本培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塑造自己的专业精神,完善自己的专业人格。此外良好的校本培训氛围也必不可少。可以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手段与媒体,宣传校本培训的政策法规以及培训工作的信息,从而强化教师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参与意识、达到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目的。

2精心选择培训内容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应因校而异,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具体情况,以发展教师的专业为立足点,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的差异性,有组织有层次地制定。首先,培训内容必须建立在教师实际发展需求上。可以通过观察、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掌握每位老师以及整个学校教师群体的培训需求,通过信息反馈,有目的地制定校本培训内容。其次,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构建培训内容。可以从教师专业发展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等进行内容选择。

3.采取多元培训方式

总体来讲,校本培训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即传统培训方式和现代培训方式。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方式本身就是多元的,它完全依据地区、学校、音乐教师的各种实际情况和个性化的需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组织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篇(2)

一、概念及方式上的异同

在概念上,传统培训与校本培训都是为本文由收集整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教研能力而进行的动员性的集体培训活动。

但校本培训指的是立足于学校,由学校组织发起和规划的,围绕本校的办学条件、特点和学生现实状况的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模式。而传统培训则是由专门的教育部门、培训机构等组织规划的,致力于更新教学理念、拓宽老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的能力,侧重点在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补救和解决上的广泛意义上的非长期教师培训活动。

在培训方式上,传统培训和校本培训很大的区别。传统培训大多数是将学科作为培训中心对象,方式单一,受众被动,其方式主要包括:针对教育法规、思想、理论的教学会议、报告;针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技能的提高的讲座;针对某种方法或技能学习的短期培训;学习和借鉴优秀老师经验的教学观摩。

校本培训则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追求学校特色为中心,采用的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化。将被动接受的进修教师转变成主动参与的培训对象,传统的培训已经提升到了研修的层次。其方式主要包括:

1.集中进行培训。尽管很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源不足,但集中培训仍然是很重要的部分,它能够更好的传递学校的办学宗旨、理念和目标及特色,让音乐老师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实现其培训计划。

2.巧妙结成对子。将校内的优秀老师作为榜样和带领者,带动青年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成长。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应对刚上岗的年轻教师的进修需求。

3.解读优秀案例。对优秀教案要进行学习、借鉴,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教学优势,进而开拓思路,达到充实自己的目的。

4.进行个人反思。让老师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反思,记录在案,再不断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5.利用网络教学。互联网、校内网都是学习和进修的良好媒介。在假期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在辅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

6.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认真的设计,充分挖掘教材的作用。

7.研究教材与课题。教材是教学方法的根据,只有老师吃透教材,才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教学设计点,更加从容地进行教学。而课题研究的住到单位是区县的教研室。要集中区内的老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培训与探究,相互借鉴优秀建议与意见,实现自身的提高。

二、内容及效果上的异同

在培训内容上,传统培训模式是在教育行政相关部门的策划下完成培训内容。那么,它的内容就主要包括了:教育相关法制、政策、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职业道德等文件内容;转变观念、扩大知识体系、充实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内容;把探讨、观摩、交流等大型活动作为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则是在校内让老师直接参与的培训,除了传统培训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地方教材特色设计、学科特点、学校特色等方面的内容。音乐教师的脚本培训则主要有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以及学习地方音乐。音乐教师在提高授课水平的同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对民间音乐进行整理、改编、创作、演唱和小学。

在效果上,传统培训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让音乐老师提升专业技能、转变教育观念、学到优秀经验。但是由于其培训范围较为宽泛,没有针对性,导致很多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很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来,不能够满足所有老师的进修需要。

但校本培训基于学校本身,能够更直接地面对存在的教学问题,可以制定更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政策,同时还可以避免因为经费原因不能让学校老师都参加培训的尴尬情况。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的进修,可以走出学校,进入到民间学习真正的特色音乐,达到提升自己艺术水平、丰富课堂内容的目的。

篇(3)

音乐表演的种类很多,其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钢琴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元化教学是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学,在音乐表演中,茹舞台表演,教学实践,举办音乐会,参加录音录像,包括欣赏,观看录音录像等,都属于多元化教学范畴。当然舞台的演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器乐演奏为例,就有很多种,茹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这些都属于多元化教学中的一部分,都可称之为多元化教学。

一、多元化教学的几种形式

1、舞台演出

这是音乐表演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舞台的演出形式很多,这里中电列举舞蹈表演的舞台方式。舞蹈表演的舞台形式主要包括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歌舞、舞剧。

(1)独舞。独舞表演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调试培养。首先要把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例如,检查一下自己的道具服装,音乐是否到位,热身练习动作等,调试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舞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一般音乐表演大都以此种形式出现。我们要抓住考试前的机会,互相点评上公开课,其他学生对其表演作点评,同时寻找不足,当场改进,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下去反复练习,瑕疵必须解决。

(2)双人舞。双人舞时,两人的互相配合很关键,舞蹈时二人是一体,在跳自己动作同时也能注意或感受到对方的动作呼吸的进行,要是两个人有条不紊的结合,这样才能够配合好。要注重两人舞蹈时的整体效果,积极主动,和谐合作,默契配合。以更为准群的表现人物关系和情节。

(3)三人舞。三人舞即是三个人共同完成的舞蹈。同双人舞一样,需要默契配合,团结合作,力求更完美的整体效果。需要在长期的磨合中,反复练习中熟练吃透。

(4)群舞。凡是四人以上的都称之为群舞,顾名思义要多人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粒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它是舞蹈中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很多人都缺少合作意识,最终无法胜任。这要多练习,多积累经验。

(5)歌舞。歌舞,不错,就像器乐中的伴奏,他处于辅助地位,其配合和烘托的作用,伴舞要配合突出歌曲音乐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意境,要做好陪衬工作。最初开的的上台舞蹈表演可从伴舞开始,多积累舞台经验很重要。

(6)舞剧。是舞蹈中包含以上几种表演形式在内的舞蹈类别,需要演员具备综合多方面的能力,有很高的技术技巧,表演能力还有合作能力等等。需要舞者多体会和练习。

2、录像

录制音乐要讲究声情并茂,这是表演的进一步升华,必须自然松弛,美观大方,这是听觉艺术何世军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克紧张或松懈。有的演奏员,一录制作品就很假,很做作,火炉治不好,反复的录,这些都对录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定时安排录像,可以再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给学生录制,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不断积累提高录制效率,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体现。

3、举办演奏会

定期组织学生办演奏会,对积累舞台经验大有好处。此时就多要求来练习基本功,练习力度速度耐力等,这些提高后,方可上台演奏,多创造演出机会,多锻炼从而缓解紧张度,这样逐渐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更加松弛,从而达到自由发挥的境地。

4、参加教学实践

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首先,让学生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和用心。这样回到课堂,他们会更用心。其次,他们得到了教学的经验,耶为将来教学积累了经验。为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做准备。这就是多元化教学的益处。

二、如何进行多元化教学

1、多元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基础和音乐素质。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苦练基本功,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基本功训练往往很枯燥,还需要一定的体力毅力。遇到唱的作品就要有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反复训练。

(3)德艺双馨。学生要有严谨的学风,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要培养人情人格人性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以此来积淀培养合格人才。

2、多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多元化教学中主要实现以下几项内容。

(1)引导启发。音乐表演本身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创造,要求学生有创新,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关键在于引导。在不违背音乐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2)归纳重点。教师要电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计划的学习,复习学习过的乐曲,预习不同时代的新作品,分析他们的结构和特点。老师可以归纳重点,鼓励学生改编创作。通过实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由浅入深。音乐表演是综合性的艺术,教师要把握难度和进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三、实行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社会效益

1、自食其力,信心倍增。多元化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的实践,逐渐积累经验自食其力,增强了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

篇(4)

关键词

音乐新课程 农村 中小学音乐教师 校本培训

如果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那么,“教师大计,就应该以学习为本”。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行为和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化水平。这就迫切需要音乐教师加强学习,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尤其是整体素质并不高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能适应、胜任新课程,就更应积极、主动地学习。而音乐教师的学习,一靠自学,二靠培训。教育部2000年印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及实施意见,文件强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高度重视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1]。在此情况下,单纯依靠高师院校、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院等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模式,难以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全员参与,也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智能和专业素养,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培训”模式经过国内外多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是一种符合实际的、可行的、高效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形式[2]。

一、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意义

近年来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倍受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欢迎。

第一,校本培训的主要意图之一,就是淡化把教师集中到一个地方,让他们重新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理念,而要使教师不必脱离岗位、不必转换角色就能接受培训[3]。显然,校本培训提倡在教师所任职的中小学开展,不仅使得所有教师都有参与培训的机会,培训活动基层化、全员化,而且还解决了“工学矛盾”和经费短缺的问题。

第二,校本培训从其内容来说是以“问题”为中心,即把遭遇同样问题的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培训结果是使教师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诚然,随着新课改不断向纵深发展,音乐教师还将面对各种新处境、新矛盾、新困惑及新挑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而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培训可以随时随地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说,这种全程化的校本培训在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开展是很适宜的。

第三,校本培训最大特点在于能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活动,培训结果直接可用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校本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由于每所农村中小学的校情不同,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特长、艺术修养以及教学风格等也各异,这就需要针对学校自身实际和每位教师个体特点来安排培训内容的校本培训。

第四,通过校本培训不但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还可使学校形成学习型组织,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使音乐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而校本培训的开展使学校成为学习型学校,有利于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此可见,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尽管如此,由于受经济、文化、地域、历史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还是存在形形的问题。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对校本培训的认识出现偏差

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和音乐教师由于没有正确理解校本培训的内涵与实质,不明确校本培训独特的功能与优势,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

第一,认为校本培训依然是学历补偿和学历提升的培训,与教师进修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等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并无质的区别。然而,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和音乐教师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校本培训中,还是因循守旧地以“学科”为中心,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训练,重复职前教育内容,忽视了作为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艺术与教育智慧的提升。其结果是虽然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深化与巩固,但却不能学以致用,仍然不能适应音乐新课程的教学。

第二,认为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应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下进行,实施计划、培训内容、培训目标等都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委派的教师培训机构确定,具体的培训活动也应由他们来组织实施。这便使得以“校”为本和以“师”为本的校本培训成为空话,学校丧失了自,其培训远离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实际,不仅不能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无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校本培训”理解为“本校培训”,认为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场所只能在本学校,这一认识的偏差将培训局限在各农村中小学,其封闭的培训不利于校际之间,或与地方教师教育中心及大学合作等多种培训形式的开展,也不利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2.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

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本身的素质与见识让他们误认为教师教育是一次终结性教育。他们把职前所受的教育作为自己一生从教的本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参加培训提高的意识淡薄,甚至认为搞“校本培训”纯属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对培训产生抵触情绪,哪里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呢?

其次,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对音乐课漠然视之。他们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音乐新课程实施与否或实施好坏并不重要。再加上一部分农村中小学连一名专职音乐教师都没有。基于此,很难营造出校本培训的浓厚氛围,自然就无法激发他们自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条件差、合作意识不强导致培训资源匮乏

由于农村中小学经济状况、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合作意识不强,导致在开展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出现资源匮乏的现象。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

第一,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的资金只能维持正常的办公,在开展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没有经费购买培训教材、乐器等,加上图书、报刊和网络等设施、设备不足,使培训工作步履维艰,已成为无米之炊。

第二,大量优秀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逐渐向城镇或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使得原本师资紧缺和力量薄弱的学校更是雪上添霜。在开展校本培训中,由于缺乏优秀音乐教师的带动与引领,培训效果不佳,培训常常流于形式。

第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忽视了利用校际间的培训来实现资源共享,也不善于抓住机会接受来自大学及各级培训机构中音乐名师的指导。

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对策

在音乐新课程师资培训中,虽说各种形式的教师外出培训有其现实需求和必要,但都不是最佳的对策和发展途径。实践证明,真正能从根源上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智慧,进而全面提高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的只有“校本培训”。因此,寻求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对策便刻不容缓。

1.校正校本培训观念,注重培训实效

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能力导向的培训模式应成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模式。为此,农村中小学应把强调“知识导向的校本培训”转向“能力导向的校本培训”,不仅要到教学现场和课堂中去提高教师胜任音乐新课程与革新教学的能力,而且还要注重提高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所“生成”问题的解决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此外,还要透彻理解校本培训的概念。校本培训一词界定的关键在于对“校本”的认识,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显然,从这个“校本”概念的诠释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以校为本的培训,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培训权利的下放,学校有充分的自,是培训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仅为校本培训提供一定程度的监督或援助,至多起“配角”作用。

2.鼓励音乐师范生到农村从教,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农村中小学由于专业音乐师资缺乏与教育理念陈旧,不能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此,国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音乐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紧缺的现状,摒弃“顶课”和“包班”的现象,减轻教师的负担与压力;另一方面还能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音乐课堂,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扭转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局面。他们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年轻、有活力、有理想、有抱负,会以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到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使培训工作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此外,随着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广大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我想培训,我愿培训”。这种主观愿望的学习态度有利于营造主动学习型的教师文化氛围,从而使得校本培训能健康、持续地开展。

3.增加培训经费投入,构建合作伙伴关系

在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并不充裕、教师收入并不高的情况下,靠学校从自身办学经费中拨出专款,或要求教师个人出资来增加培训经费的举措很难行得通。鉴于此,只能多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当然,还可考虑建立鼓励社会各界对农村中小学捐赠的政策法规,多渠道筹措资金来增加经费投入,使校本培训建立在强有力的财力基础上,为其持久、高效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可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效地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首先,在校内与骨干教师结对,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其次,要敞开校门,加强校际交流,甚至可以形成区域性合作的校本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不仅有利于促进校际间的横向交流,而且还便于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统一调配,扩大培训资源。再次,还可以与学科专家、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的知名教授建立密切联系,构建“纵向合作”的伙伴关系。

4.依据培训对象选择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的对象是教师,它的最大优势是在科学分析教师特殊培训需求的基础上,选择针对性、灵活性的培训项目。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可以在强调尊重教师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选择培训内容,做到培训个性化。也可以让大学的专家教授或师资培训机构身体力行,走向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第一线,亲身体验具体的教学情境,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音乐教师发展的特殊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一大难题,而解决难题的关键在教师。“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成为提高音乐教师专业智慧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其培训重在提高教师适应急剧变化的教育、教学条件的能力,是推动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不同类型的音乐公共课程,进行有关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诚然,这些音乐教育不能对各种素质的提高产生直接影响,但它能给大学生授以“美”的知识,带来“美”的感受,引起“心灵”震撼。加之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在多方面产生着无形的精神力量,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对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能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国古人也曾有过许多精辟名言,阐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其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这种思想也给我们提供了很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在我们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初步形成,他们有较明确的政治追求和政治理想,有主见、能明辨是非。大学教师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和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这项工作渗透在音乐教育中效果极佳。音乐教师可充分利用音乐公共课程这一阵地,选择优美动听而又富于思想内涵的歌曲或乐曲让学生鉴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笔者在选修课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就引入了经典革命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中国、中国,不屈的山河,巍然屹立,气势磅礴。英雄的人民严阵以待,时刻准备消灭一切侵略者……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的歌词,慷慨激越、催人奋进的旋律,激励着当代大学生为振兴中华不懈努力。再如,气势磅礴,豪迈壮阔《黄河大合唱》,乐章流淌着那种势不可抵挡的中华民族壮志豪情,镌刻着永不泯灭的爱国情怀,又怎能不使大学生心灵深受震撼!这些,都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此外,我还投其所好,有选择地让学生欣赏周杰伦专辑中的一些中国风歌曲,如《青花瓷》、《东风破》、《本草纲目》等,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学教育效果明显,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音乐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音乐是大脑细胞的催化剂。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许多科学实验研究表明,音乐能有效地开发右脑,开发智力。笔者所在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文化课学习比较紧张,学生长时用脑,精神疲惫,学习效率不高。而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通过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音乐形象,给人直觉的形象思维,音乐这种特有的直觉功能是在右脑中完成的。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相关音乐活动大有裨益,如发声练习、歌曲演唱、器乐演奏、合唱队排练、乐团训练等音乐实践活动。活动时间可安排于下午课后,晚间或是双休日,定期定时,长期坚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将是深远的。

三、音乐教育能促进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学习音乐是件愉快的事,学生参与其中能得到身心的愉悦。无论学习唱歌、演奏,还是排练、演出、比赛,都需要全身心投入,积极调动全身各种器官参与,这无疑让学生的身心在有意、无意中得到锻炼发展。研究发现,经常练习唱歌的人,身体多个系统都可以得到训练,其灵敏性、协调性等素质得于开发和提高。再如弹钢琴或练习其他乐器,学生必须全身心投入,协调配合才能进行,是一种很好的锻炼。经常组织学生排练、演出、比赛,也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中,大学生音乐文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丰富多彩,我院各系部每年都会举行国庆晚会、迎新晚会、元旦晚会,学院学生会每年的一大盛事更是隆重而热烈:在学生中通过层层选拔角逐,评选出“校园十佳歌手”。此项赛事引起学院所有学生的密切关注,报名参赛学生达几百名。整个活动过程从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全部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排练。显著效果,反响热烈。参赛选手们精心准备,收获极大。学生会工作人员也是乐在其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的综合能力也得以锻炼提高。各项文体活动促进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审美素质是培养学生塑造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对美的感知和理解,也是审美的要点。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激发人的情感,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凯洛夫曾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等诸多要素,构成完美的艺术形象,振奋学生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时常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引导他们在平时生活中也主动与积极健康的音乐为伴,勇于摒弃颓废音乐和不健康的艺术形式,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注重真善美,人人争做自尊自强,文明修身的当代大学生。

五、音乐教育能促进大学生专业技能、业务素质的提高

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所设的专业课程技能操作性都很强,3年或4年学习的后期阶段,都会有实验实训这项教学过程,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些技能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会逐渐上升为一门技术,是这类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谋求生存的物质和精神生产的基础。音乐教育活动对学生专业技能业务素质的提高是间接的,它借助一些歌曲、乐曲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劳动观念;另外在声乐、器乐、舞蹈等技能训练课上,学生必须脑、眼、手、脚、身体密切配合,神情专注,方法得当,讲求效果,这些基本要求与专业技能业务实践有着极大的共同性和共通性。而且同样能培养吃苦耐劳作风及磨练意志。

此外,音乐教育活动也能促进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如今社会关系复杂多变,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培养大学生真诚守信、开朗乐观,果敢大方,能以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人生挫折的健全人格也至关重要。通过开展音乐活动、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过程,为他们接触同学、老师、领导、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更好地投身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的渗透领域是多方面的。作为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认真思索,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作出努力!

篇(6)

课 题: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XZZJG2014A035;主持人:黄玲芝)研究成果。

2015年,根据南宁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南宁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以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集团为基础,依托大中型企业单位,建立专业性培训基地;或依托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综合性培训基地。2015年底,经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论证,南宁市成立了首批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集团牵头单位申报的9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的创新点,是南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受到政府、企业、学校和教师等方面的制约,基地发展现状滞后。本文分析了制约“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就此提出促进基地建设的对策,对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现状

1.企业实践培训模式欠规范

“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针对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集团成员学校的在职教师开展培训的机构。培训模式欠规范表现为:其一,学校按照教学需要,独立设计培训方案,然而,学校忽略了市场需求调研,没有征求企业的意见,容易使教师培训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其二,企业安排师傅带徒弟,让教师了解企业的管理文化,熟悉生产岗位对操作技能的严格要求,然而,学校没有安排专人对教师培训进行严格的全程管理,容易使教师陷入松散状态;其三,教师到企业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时间上受限制,基本上只能安排在暑假,如时间过长则教师不太愿意参加。

2.培训内容与“双师型”教师能力发展脱节

“双师型”教师能力包括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驾驭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过程的能力、应用职业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驾驭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自2015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已在柳州、南宁、北海三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评审工作,初级、中级、高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基本包括教师资格、职业资格、教学经历,同时企业工作经历作为不同等级的必要条件或必须条件。综合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虽重视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证培训,但培训缺乏经验,教师缺乏努力,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部分教师没有重视自身的能力发展,没有将上述四种能力的提升作为专业发展的方向。

3.基地建设缺乏评估体系

“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是保障学校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校企合作的又一突破口。目前,专业集团牵头单位与企业在基地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已起步,但仅仅对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开展培训,对基地建设的培训对象缺乏明确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基地建设内涵理解不透彻,局限于教师的短期培训工作,难以体现基地建设的价值。总之,基地建设缺乏第三方机构对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管理及成效进行评估。

二、制约“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

1.政府支持力度不大

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缺乏政府对企业的政策、经费支持,降低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度,很难促进企业与学校真诚合作,导致教师在企业的锻炼过程中学不到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缺乏政府对学校的政策支持,不能给予“双师型”教师相应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优惠政策。激励机制的缺乏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受阻。

2.企业缺乏职业教育责任感

企业缺乏责任感,主要表现为:其一,个别合作企业利益为先,一方面积极与学校申报“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另一方面却认为承担教师培训工作要选派优秀师傅教学,占用了企业的生产资源,因此参与“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热情不高;其二,个别合作企业缺乏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经验,或者仅仅在企业开展为期一周的专家型讲座式培训,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也不符合“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初衷,即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改变教学理念。

3.学校和教师缺乏服务企业的基础能力

南宁市首批“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都设在企业,培训专项经费也直接下拨到企业。缺乏服务企业的基础能力,主要表现为:其一,在合作过程中,个别职业学校缺少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既不联合企业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前期调研等准备工作,也不主动与企业共同商榷培训方案;其二,学校教师培训观念转变的问题,部分教师缺少在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习惯了以往的专家型讲座式培训模式,突然到企业由师傅一对一地、手把手地教,必须自己去学会动手操作,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其三,在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下,很多教师习惯企业师傅为他们付出辛勤汗水,而不习惯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去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管理以及职工培训上等难问题。

三、推进“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给予“双师型”教师福利、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优惠政策,促进学校积极与企业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给予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企业减免部分税额,并给予企业相应的培训补贴资金,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企业主动与学校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

2.完善基地建设的培训制度

首先,W校将“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全年的重点工作,建立教师到“双师型”培训基地进行定期培训的制度,与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文件精神相融合,不断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培训制度。其次,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培训内容由校企双方根据市场需求、教师需求调研共同商定,由企业按照职工培训制度管理学校教师,学校派专人全程管理教师,协助“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再次,建立激励机制。因时间限制问题,学校对在假期中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教师,可在学术交流、专业教学观摩、项目申报、课题研究、教材编写、教学比赛和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3.创新基地建设的沟通平台

首先,校企共同成立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办公室,负责基地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对接工作,按计划开展专业带头人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入职教师培训、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证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职业素养培训等。其次,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同成立“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委员会,根据“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制定严格的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标准,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再次,校企共同搭建“双元平台”,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提供双向服务,企业师傅传授企业新知识、新工艺、传递企业文化、提升实践技能和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教师服务企业职工培训。

4.设计基地建设的教师培训内容

首先,校企双方根据教师工作实际设计“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在时间安排上考虑教师的接受能力,保证培训效果的最佳化。其次,依据教师职业能力开展理论授课、实训见习、企业考察、企业实训和培训考核,推动教师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增强教学实践技能,努力考取教学所需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再次,建议采用“做中学”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方法,进行深度、严格的实践训练,让教师创新教学理念,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

5.建立基地建设的工作评估体系

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每年遴选一次,建设周期为两年,建设周期后要对整个基地建设进行总结验收评估。首先,根据《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严格遴选“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严管师资建设专项经费、建立中期检查制度,制定“双师型”教师培训考核制度、考核标准,提高培训质量。其次,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基地建设进行评估,对效果好、成绩显著的基地及对基地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继续给予基地建设的政策、经费支持;对效果差、问题突出,达不到管理目标的,要限期整改,如仍不达要求的将取消其资格。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篇(7)

社区(Community),顾名思义,即居民相对固定的生活环境,是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组织。社区音乐教育(Community music education),即在相对固定的生活范围内开展与传授音乐知识相关的活动。

社区音乐教育作为社区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学校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音乐文化繁衍承袭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我国和谐稳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之中,社区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笔者及其团队走访调研了广州地区的西二琴行、黄钟琴行、卓越琴行、嘉谊轩琴行、星海之子音乐学校、卓博艺术学校、奥斯卡培训、虹艺培训等数所社区琴行和培训学校以及相关幼儿园。综合调研情况,本文以广州地区社区音乐发展情况为例,分别阐述当前的社区音乐教育发展所呈现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价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区音乐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

由于我国多年来实行开放式经济的发展模式,因此,对于社区基层单位所辖范围内的音乐教育机构的管理可以说是十分宽松的,只要具有最基本的资质,办好相关手续,即可开始宣传招生。目前,以广州地区为例,社区音乐教育办学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主要包括公立学校艺术实践培训部门、私营琴行、音乐教师个人等。有的社区也以社区名义在其管辖的区域内开办艺术培训班。

2.社区音乐教育办学形式、内容多元化

由于社区音乐教育地点多设置在居民区内,虽然其基础设施和办学规模都不及学校,但与“便利店”一样有着快捷、便利的特点,不仅学习地点多,离学员居住地近,免去了学员来回奔波的苦恼,而且社区音乐教育学习的内容相对齐全。此外,社区音乐教育模式还可以应学员所需,量体裁衣地为其设置教学内容和进程,而不像学校音乐教育一样必须受到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学大纲指导意见的约束。

学员们既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择音乐表演技巧,也可以根据个人的经济基础来选择上课形式(集体课、小组课、一对一小课),还可以在节假日或在每天的休息时间来社区音乐教室学习音乐。不少学员在学习音乐之余还兼学了其他特长。

以广州地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在社区教育中,音乐教育仍然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而在社区音乐教育培训中,器乐音乐教育的人数又是最多的,占到了整个社区音乐教育的一半以上(表1、表2)。可见,社区音乐教育机构在推动社区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作用不可小觑。

社区艺术培训各专业名称 各专业培训学员人数所占比例

音乐培训 31%

美术培训 22%

礼仪培训 3%

播音主持 5%

模特培训 8%

服装培训 8%

书法艺术 5%

舞蹈培训 18%

表1 社区艺术培训各专业比例分配表

社区音乐专业培训内容 音乐培训各专业方向学员人数所占比例

声乐专业 5%

器乐专业(含钢琴) 53%

视唱练耳 12%

乐理 12%

合奏课 3%

其他 11%

书法艺术 5%

舞蹈培训 18%

表2 社区音乐培训各专业方向比例表

(数据来源:综合琴行、培训学校调研内容)

3.社区音乐教育学员结构多元化,学员市场相对稳定

与学校学生相异的是,社区音乐教育学员的学习目的呈多元化的特点。根据调研结果显示,56%以上的学员都以填补个人的空余时间为主,绝大多数学员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或孩子增加一项业余爱好,音乐教育的娱乐化特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了体现(表3)。

学员参加社区培训的学习目标 所占比例

目的一:以满足个人爱好为目的的业余培训班 56%

目的二:以音乐表演为专业所参加的长期学习班 11%

目的三:以升学为目的所参加的强化短训班 33%

表3 学员参加社区音乐培训的学习目标比例表

另从所调研的情况来看,社区音乐教育学员的社会层次呈现多元化,从工作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在职的和非在职的;从年龄层次来分,可以分为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成人等;从专业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从学习目的来分,可以分为以满足个人爱好为目的的业余培训班、以音乐表演为专业所参加的长期学习班、以升学为目的所参加的强化短训班等。凡此种种,都让社区音乐教育的培训机构得以有效运转,又因为学员和培训机构各取所需,因此,社区音乐教育的学员队伍是相对稳定的(表4)。

社区音乐培训学员年龄段 各年龄段学员人数所占比例

幼儿园阶段

(3—7岁) 56%

23%

小学阶段

(7—12岁) 33%

45%

初中阶段

(12—15岁) 19%

高中阶段

(15—18岁) 11%

成人阶段

(18岁以上) 2%

表4 社区音乐培训学员各年龄段所占比例表

(数据来源:综合琴行、培训学校调研)

4.社区音乐教育办学竞争日趋激烈

在当下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环境中,社区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根据笔者所走访的社区音乐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情况来看,其竞争日趋激烈:有的社区往往会同时存在几家音乐学校,有的大型社区甚至有十几家微型社区音乐学校。培训地及环境也参差不齐,有的是租用一套民用住房,通过改装,放入几架钢琴,便开始对外招生;好一些则是租用比较大的社区商业租铺,进行改造形成校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培训机构不断招收新教师,开辟新教室,扩大招生。不少投资者尽管是非专业人士,因为发现了这块市场利润,因此也积极投资加盟。有的品牌还形成了连锁店、便利店的模式,换言之,只要培训机构有一到两个长期稳定的教师,便可以加盟、开课。开办社区音乐教育培训班手续简单,几乎不设标准的办班条件和投资收益额度的不断增加,都使得该行业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其教学质量也必然受到影响。

二、社区音乐教育对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价值

根据以上广州地区社区音乐教育情况的分析,笔者认为,尽管社区音乐教育在当前存在不利的因素,但社区音乐教育的价值仍然值得肯定,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社区音乐教育有利于在非音乐专业人群 中拓宽音乐教育的受教范围

社区音乐教育虽然机构小,但是数量多,因此其辐射面也非常广泛。有的大型小区甚至开设了多家社区音乐教育培训机构。诸多的培训机构见缝插针地安插在社区中,在非音乐专业人士中普及了音乐基本知识,对非音乐专业人群音乐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大大拓宽了音乐教育人士的施教范围。

2.社区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有益补充

众所周知,学校音乐教育的施教范围相对较小,且学校音乐教育的时间也受到了相对严格的限定,而社区音乐教育恰恰弥补了学校音乐教育的这些不足之处。其时间相对灵活,无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休息时间,社区音乐培训机构都能够根据学员的要求来安排音乐学习的时间。部分学员由于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娱乐需求,因此,在家庭经济条件或家庭住宅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没有购置乐器,社区音乐培训机构还会向这些学员提供乐器租用的便利条件。这也使得音乐教育更加贴近民众的需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增加了音乐教育的受教育人群的数量,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社区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首先,有相当大数量的学生都是抱着业余音乐爱好者的目的来学习音乐的。在教学工作开展后,学生的潜能被教师有效地挖掘出来,加上外界条件的激化和催发,这些学生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显山露水,在学生个人努力和家长、教师的引导下,部分学生逐步成为专业音乐院校的选拔对象。对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发展而言,培养对象的可选择性的增加有利于专业音乐教育人才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专业音乐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其次,社区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专业音乐团体走向市场。在我国文化市场进一步改革的大环境下,全国数量繁多的专业音乐团体都纷纷走向了市场。可以说,观众对音乐的认识及其个人音乐修养决定了专业音乐团体演出市场份额。只有观众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水平,才有可能对音乐观赏产生一定的需求,才有可能增加专业音乐团体在文化市场的份额。在此,社区音乐教育在提升非音乐专业人群的音乐素质方面功不可没,它的迅速发展使得专业音乐团体的听(观)众数量不断增加,音乐听(观)众的素质不断提高,音乐听(观)众的社会层面从学校到企业,从机关到基层不断延展,专业音乐团体有了足够的维系自身发展的运转资金,也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态势。

再次,有利于解决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大体可以分为音乐教师、专业音乐团体的演职人员、与音乐相关的编导工作等几个方面。不少学生和学生家长更多的是倾向于能成为一名音乐教师。然而,学校的生源一再减少,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降低,又因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技巧专业性较强,所以学生的就业面也相对较窄。在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变得更加模糊的大环境下,应该说社区音乐培训机构是这些毕业生相对来说比较合适的选择。数量繁多的音乐培训机构为音乐专业毕业生提供了相对较多的工作岗位,并且相对稳定的学员队伍也为毕业生提供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来源,为其将来的工作、生活提供了立足之地,有效地缓解了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综上所述,社区音乐教育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意义亦是极其深远的。

参考文献:

篇(8)

本次调查对象包括长春一所重点小学、一所区普通小学以及两个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大型及小型教育机构各一所)的参加社会音乐教育的琴童家长及授课教师。共发出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56份,其中教师问卷29份,琴童家长问卷127份。本次调查对象在文化层次、年龄、职业、家庭收入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能够初步反应长春市地区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长春市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

篇(9)

继续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它能够让中小学音乐教师接收到最新的音乐教学信息、音乐教育手段以及音乐教学课例,并且还能够与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探索出适宜音乐教学实践的方法与经验。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音乐教师整体的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改革;另一方面,继续教育可以使得音乐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与沟通,对音乐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培训非常有必要,并且值得各级各单位的重视。

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国家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还处于初始阶段,继续教育培训的性质还带有补偿的性质,大多数采取的是传统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要求音乐教师学习和掌握培训者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并强调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形式、统一的安排和统一的标准。

另外,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还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比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否往往成为学校应付教育检查是否合格的一项指标,并没有得到切实贯彻。中小学音乐教师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偏弱,成为阻碍校本培训实施的主要原因:对培训的认识不正确,部分音乐教师认为该项培训是部分骨干教师的专利,与自己无关,这种思想禁锢了部分音乐教师的提升与发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有的教师缺乏合作意识,教师间交往、互助氛围难以形成。

此外,在一些偏远地区,例如农村地区,往往由于学校的规模较小、场地有限、资金不足、教学设备落后、音乐教师的层次偏低等问题,使得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支撑不了对音乐教师的培训需要。这这落后的教师进修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提高音乐教师的教育能力成为这些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完善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1、完善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体制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应该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操作,依法保障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同时,各地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方法,注重各地区的差异化,进行分类指导,按不同的地域特点进行施教,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形式,注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在教师的继续教育的培训中,注重分类指导,可选择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音乐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同时对具备合格学历的音乐教师进行提高音乐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认真实施校本培训,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建立健全成绩合格证书作为音乐教师职务评聘、晋级必要依据的制度体系。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应该视情节给予批评和教育。

2、注重实效性,调整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应该与课程改革以及教材改革进门结合起来,课程设置应该体系系统化、科学化;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增加创新性课程,加大教育技术类课程比重,增加科研课程。

3、创新继续教育模式,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发展

在便远的农村地区,可以选择远程继续教育,其自主性和交互性、全息性和共享性、权威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可以让老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同时,网络技术提供的交互系统,使每个教师都能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与学友交流学习体会;授课教师授课的过程、学员在网上学习时所发帖子、交流时的讲话等都能被网络交互媒体记录下来,为资源的共享、学习的反思提供支持。教师远程教育课程还可以集中请一些知名专家和教授授课,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前瞻性。

4、积极推进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各级各单位应加大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强和不断完善教师进修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实效,将原厂网络的建设贯彻到实处。

5、更新理念,转变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认知。中小学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教师专业化意识,加强培训的自觉性,自觉成为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参与者,充分意识到不断学习对教学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以及教师等方方面面的全力配合,彼此之间相互协调,才能够保障继续教育的有效实施,改变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低效培训现状。同时,也应该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与提升,当作一种持续性教育活动,长期坚持,以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康华,中小学音乐教师声乐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

[2]李洪玲,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与破解[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6期

篇(10)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这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是完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素质和更新教育模式、观念等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不断开展,一方面继续教育促进了我国教育模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另一方面,继续教育从某些程度上不断变得越来越形式化,继续教育的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着中小学音乐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发展。其有效性、实效性问题也越来越令人担忧。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不断完善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质量,将教师的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加大支持力度,对中小学教师实行至少每五年进行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这不仅仅保障了中小学音乐继续教育从制度层面和经费层面上得到了保证,同时也说明了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对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我国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音乐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音乐教师对参加中小学音乐继续教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继续教育期间缺课、旷课冒名顶替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说明存在一部分音乐教师对音乐的继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没有形成完全正确的认识。第二,许多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者对音乐继续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许多的偏见,比如认为音乐继续教育对教师的提升作用不大,继续教育的教师也认为自己对培训并没有完全的考核能力从而松懈了自己的教学。同时,许多教师认为音乐的继续教育在时间安排、考核等方面的做法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实效性。第三,很多组织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或院校,每次都实施同样的课程和派出同样的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统一性的继续教育体系,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对音乐继续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从整体上看,我国再继续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出现了以上的众多问题。

二、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继续教育作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和道德的交流方式,首先要不断改进各地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时间等管理性观念。让继续教育在合理安排好的时间中得到质的飞跃,因为时间的安排涉及到音乐教师个人生活、课程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加强自学提高音乐技能的能力,还要提高对音乐继续教育的认识。这就要求除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音乐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音乐知识文化,树立重视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另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承担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基础课题的研究和课程的开发,只有不断通过科研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三、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对策

(一)转变工作方式,树立服务意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培训涉及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培训教师、教课老师四方面,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做好统筹工作,树立服务的意识。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所决定。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树立重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意识。继续教育要使得音乐教师所学的内容能真正改变中小学生思想和完善他们知识结构,使的音乐教师和中小学生自身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学校要大力支持中小音乐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力度,合理安排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教师是学校的命脉,学校以及教育主管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学校领导不仅要在人力、财力上要给予大力支持,而且要认识到继续教育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同时,教育主管机构还要建立音乐继续教育的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完善对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进行有效的考核。其次,合理安排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时的阶段性任务。不仅要安排好教师外出学习时做好本校的音乐课程交接工作,同时尽量安排在假期,根据教师的意愿分批次进行培训。

(三)转变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加强研究性的培训课程,为音乐教师提供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首先,在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充分抓住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从征集音乐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方面,不断完善继续音乐教育。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开设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课程,比如中小学流行音乐的当下处境以及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等,从而使课程的内容不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中国民族教育,2010,(7—8).

[2]章树茂.关于农村初中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5).

[3]连伟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0,(05).

[4]余新.影响教师培训有效性的五个基本环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5]赵庆云.新课改视野中的中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6,(05).

[6]林春艳,任屹立.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0,(11).

篇(11)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206

一、当前县域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更新慢,学校重视程度差

虽然教育改革的春风刮了很多年,但是由于生源越来越少,为了招揽更多的学生,也由于县域和农村地区人们升学观念的桎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是没能得到有效遏制。学校拿出大部分的时间来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而对于音乐、美术之类科目则安排的课时极少,有的学校甚至只是停留在课表上,多数时候是被其他学科占用。没有相应的考试测评标准,多数时候根本就不和其他学科一样进行期中、期末考试,这更普遍造成学校和教师不重视音乐教学。

(二)音乐教师素质不高,缺少正规的教育培训

目前县域小学音乐教师缺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为了应对教学,学校不得不安排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音乐教学,或者从社会上招聘民办教师承担音乐教学的重担。这些“半路出家”的音乐教师音乐素养普遍不高,应付专业的音乐知识教学明显力不从心。而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又不能组织正规的教育培训。对这些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他们不仅缺乏专业的音乐知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教材不断更新,更使得很多音乐教师跟不上现代教学的步伐。

(三)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相关音乐器材缺乏

首先,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在县域小学中,学生上音乐课教室不变、座位不变,有的甚至教师不变,语文教师摇身一变成了音乐,上课的内容也多以教唱适合儿童唱的歌曲为主。由于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很难马上进行到音乐的学习中,同时也令学生产生音乐就是唱歌的误解,激发不起学生的音乐兴趣。而上音乐课发出的声响,也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其次,音乐器材缺乏,即使是简单的设备,如手风琴等也没有,更不要说电子琴、钢琴了。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县域小学很少在购置音乐器材方面进行投入,教师只能利用简单的音乐材料进行教学,如从电脑上下载音乐作品,音像资料,利用现有的音响设备进行简单的教学。学生及时能够学到很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练习的音乐教学,必定不能成为成功的教学。

(四)没有适合的音乐教材,教学不能有效展开

好的教材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育部门指定的音乐教材大多与县域小学的教学现状不适应,而图书市场上的小学音乐教材鱼龙混杂,很多学校在进行选择时觉得无从下手。教育部门又一再重申不得私自改换教材。因此,教师只能硬着头皮吃力地教,学生也只能费劲地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即使是费尽力气,也达不到理想的程度。

二、改变县域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音乐教学

学校和教师要明确一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一定要把音乐课切实摆到必修课的重要位置上,学校和教师都要绷紧做好音乐教育的弦,严格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对教师建立起合理的评估机制,使教师在“压力”之下产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专业知识的“动力”;对学生要建立起正确的测试规范,和其他学科一样参加期中、期末考试,并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下,把县域小学的音乐教学正常地、有序地开展起来,能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完善师资队伍,加强业务培训

优良的音乐教师队伍是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首先,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组织去师范类院校招聘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县域工作;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才,充实到音乐教师队伍中来。其次,对音乐教师队伍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讲课,或是走出去参加大型的教育培训。培训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一是提高教师的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音乐教学基本功;二是吸取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尝试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三是在业务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使教师的各种能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综合素质的发展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三)加大教育投入,购置音乐设施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设施起码应该包括专门的音乐教室、录音机、电视、多媒体、钢琴、手风琴等现代化的设备,同时还必须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具备了这些,师生就能够在音乐课中专注地教学、尽情地示范练习,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