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icu常见的护理问题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1 16:43: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icu常见的护理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icu常见的护理问题

篇(1)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35~84岁,其中脑部手术1例,内科脑血管意外6例,气管插管8例,气管切开3例,上呼吸机5例。

2 常见高危病人护理问题及防范对策

2.1 窒息

2.1.1 原因分析 气管插管病人湿化不够,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喉头痉挛;咳嗽无力;食道返流,呕吐物误吸等。

2.1.2 防范对策 床边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时刻处于功能状态,正确判断窒息原因,对因处理。凡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病人,在术后立即使用输液泵灭菌注射用水持续气道滴入,根据痰液性质调整湿化量,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痂形成;及时吸痰,对于昏迷病人要常规按时吸痰,不能等到有痰鸣音时再行吸痰,吸痰时负压适中,方法正确,做到有效抽吸;正确指导胸部术后的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便于痰液排出;插胃管时,将胃管常规长度再往深延长7~10mm,使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可以有效地胃肠减压,注入的食物也不易返流;鼻饲时将床头稍抬高,呈30°角的半卧位是减少返流的最佳。鼻饲后保持该3 0~60min,再恢复原以防意外。

2.2 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病人自行拔管或在护理过程中搬运病人时非病人因素的意外拨管。管道种类:脑室引流管、胃管、气管插管、动静脉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管、普通引流管、尿管等。

2.2.1 原因分析 病人意识不清、躁动无约束措施或约束无效;管道固定不妥,连接处连接不紧密;翻身移动病人时,活动幅度过大,管道受牵拉;固定不妥或固定太松,如气管插管胶布被口腔分泌物润湿、胶布太细或固定太松,病人用力呛咳时咳出、用舌尖顶出等;病人对一些管道不耐受或在穿衣、吃饭等活动时不小心拔出;护士做其他操作时,将管道一起拉出;尿管水囊内液减少致自行脱落。

2.2.2 防范对策 向清醒患者讲明各导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酌情使用胸带、肢体约束带;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及时报告医生,合理使用镇静剂;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深度、导管粗细,固定方法是否合适,并做好交接班记录;移动病人时,尽量多人操作,避免造成插管移位或脱落;脑室引流管除导管固定牢固外,在头部加头套固定;留置胃管病人除用常规方法固定外,另外用微量泵延长线在鼻子前打结后固定于脑后;尿管在膀胱冲洗时要避免刺破囊腔使囊液减少而致尿管脱出,并且要定期检查及增添囊液。

2.3 院内感染

2.3.1 原因分析 危重病人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用品缺乏。

2.3.2 防范对策 每日定时进行换气及空气消毒,保持室内温度22~24℃,相对湿度55%~65%;医务人员自觉遵守icu的制度,规范操作,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出入ICU及执行家属探视制度,规范消毒隔离制度,ICU分区明确,设单独的物品消毒间,购置必要的消毒隔离用品。

2.4 压疮及局部组织坏死

2.4.1 原因分析 医疗限制如骨折,休克未纠正;全身营养缺乏,高热,重度水肿;皮肤抵抗力低下,如大小便失禁,糖尿病;卧床过久,长时间不改变,如深度昏迷,瘫痪等;在浅静脉针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且观察不到位。

2.4.2 防范对策 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程序,随时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的颜色,采取措施减轻压迫,鼓励清醒病人床上活动;对昏迷等病人要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避免排泄物刺激,保持会及床铺清洁、干燥,定时更换;翻身时尽量多人操作,以减少拖、拉引起的皮肤擦伤;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尽量使用深静脉置管,使用周围静脉置管时,在穿刺或拔针前后均先用生时盐水冲洗管道,同时应严密观察液体输注情况及局部皮肤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并对局部组织进行封闭;加强床头交接班制度。

对于ICU因多种原因引起的护理问题,若能早期预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既可发避免了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又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工作量,同时又提高了护士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救治水平。

3 小结

对ICU重危病人的护理,掌握基本的护理技巧以外,对不同情况产生的原因了解至关重要,有效护理措施是ICU重症患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快确定患者的护理需要,给予最佳的营养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篇(2)

我院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自2006年1月成立封闭式的ICU病房,开展全护理工作六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两年来,通过病例筛选,对急诊入院收住ICU病房、意识状态清醒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的归纳,目的在于通过分析ICU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将精细化护理干预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应用于临床,有效减少和预防ICU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睡眠障碍、谵妄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将观察的60例ICU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ICU患者60例,意识状态清醒,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心肺功能不全病人11例,严重创伤、多发伤病人18例,急性中毒病人15例,急性心脑卒中病人12例,其他4例。

2 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焦虑、恐惧

2.1.1 原因及表现 ICU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原因:身体疼痛不适;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不确定性;对诊疗环境的不熟悉;经济负担过重,疾病造成的对家庭、工作、社会关系的影响等[1]。表现为病人缺乏安全感,孤独无助,烦躁不安,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病人接受信息和沟通的能力下降

2.2 抑郁、怀疑

2.2.1 原因及表现 ICU患者由于不知情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法,对于患病后可能会失去健康、生活工作能力等,缺乏信息传递和对治疗的信心而感到不安、抑郁,表现为:悲观、绝望、忧愁、冷漠、情绪低落、与医护配合程度下降等[2]。

2.3 精神谵妄

2.3.1 原因及表现 封闭式管理的ICU患者,因探视的限制,得不到家人和社会的支持,身体约束和活动受限,频繁、未经允许的肢体接触和个人空间的侵犯,持续的照明,持续的高噪音水平等,导致病人发生精神谵妄,感觉失衡和定向障碍。表现为病人出现幻听、幻视,思维无序,脾气固执,对治疗的耐受性差:存在攻击、伤害、拔管倾向,无法通过沟通进行安抚。

2.4 睡眠紊乱和昼夜节律失调

2.4.1 原因及表现 睡眠障碍表现为患者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睡眠丧失、中断等,是ICU病人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原因:不能减轻的疼痛、烦躁和焦虑,身体约束和活动限制,高噪音水平及光线刺激,连续不间断的治疗护理等,是睡眠紊乱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身体疲惫、疲乏,血压升高,免疫功能低下,机体能量消耗增加,认知功能障碍[3]。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尽量满足患者要求,减少探访限制,延长陪伴时间。病室内摆放家庭照片、物品,创造一个较少不适的环境。教会患者使用放松术,播放喜欢的音乐,进行治疗性肢体接触等[4]。

3.2 评估患者诱发心理问题的原因,改善环境中的应激原 通过镇痛、镇静治疗、的改变、保温及降低病室光亮度,保证患者睡眠。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保证至少有一段持续90分钟不被打断的睡眠。减少不必要的、无意义的噪音:医护人员工作做到四轻,使机械声、报警声、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音降低到最低限度。解除不必要的肢体约束和活动限制。增加患者对护理及环境如照明、洗澡时间、饮食的控制感。给予重复的、频繁的有关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定向力指导。确保患者能看到窗外,并沐浴阳光。

3.3 ICU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运用 强调首诊护理责任制,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进行自我介绍和环境介绍,减少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做好床旁护理,鼓励病人描述并表达恐惧心情。与患者进行对话时语气应平静,语速缓慢。护理人员每班交接时要正式向患者打招呼或道别,每次给予治疗性的肢体接触时间不少于5分钟,每日3-5次。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和自尊心,尽可能减少患者全身暴露的时间、次数。建立“安静护理时间”段如下午2-4点,在这个时间段将环境中整体的光亮和声音尽可能降低,同时避免可能增加患者应激的操作(在这段时间内,皮质醇与其他与应激相关的激素的分泌水平最低)。

4 讨论

ICU病人的焦虑、恐惧、抑郁、怀疑、睡眠障碍、精神谵妄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并非是单一出现,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负反馈效应的结果。这些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疾病的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ICU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护理工作量。通过对收住ICU患者在入院第一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干预,帮助建立和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早期、充分评估患者诱发心理问题的原因,改善环境因素对心理影响的应激原,将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运用到ICU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有效阻断ICU患者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因素等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降低病人生理应激反应水平,减少应激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对促进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最大程度地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给患者带来的实惠,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不断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而杜绝了护患纠纷及投诉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兆秀,王宗兰,等.精神科暴力行为与护理干预[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45.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ICU护士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位以及工作年限等,按个人分别统计好作为参考。

1.2 层级设置及排班

我院按照护理人员的能力在层级设置方面有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3个岗位,每个岗位的职责依据《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划分。然后按照A(8:00-15:00)、P(15:00-22:00)、N(21:30-9:30)的形式进行连续排班,每班都设有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岗位以保证护理质量。

1.3 层级培训

根据护士级别的差异,培训不同的内容。(1)责任组长的培训[1]:主要是提高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对护士进行考核与评估。(2)责任护士的培训[2]:初级责任护士培训内容:按护士毕业后规范化训练内容进行培训,包括形象塑造及礼仪知识、常见疾病及其护理、常见治疗检查、常见药物、常见护理技术、常见病人护理问题、护理记录、常见法律、伦理与护理问题分析与处理、文献查证与阅读、案例分析、品质管理(护理品质概念介绍并参与活动);(3)助理护士的培训[1]:以进行基础护理、安全技能基本知识培训为主,包括医院及病区的规章制度、患者及护士的消毒隔离技术、鼻饲饮食的要点、注意事项、记录患者一昼夜出人量等。

1.4 层及护理的评价

1.4.1 ICU护理质量的评价

目前我院ICU有一张护理质量指标,要求护士每天根据实际情况登记,有相关负责人每月进行统计考核、评价。

1.4.2 患者满意度的评价

由于ICU患者康复直接出院的病例不多,多数患者转科,所以我们采取电话回访,把患者的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2结果

层及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而且ICU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3 讨论

3.1 ICU实行层及护理模式的的目的

由于ICU在我国各大医院建设中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短缺,护理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的性更为明确,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及其潜能的挖掘,进而推动护理人员的成长,提高护理质量[3]。

3.2 ICU实行层级护理模式的意义

3.2.1 实行层级不理模式有效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故抢救工作相对其他科室较多,特别是在夜班,护理人员既要保证患者安全又要保证工作的质量,心里难免会高度紧张,身心俱疲。护理人员不足、护理强度大,流程复杂,工作时没人指导又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4]。

3.2.2 实行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层级管理模式的实行确保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有序地进行,使ICU病人得到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服务(1)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的设置有效保证了各项护理工作的准确性,主治医师与护士之间能够有效交流,提高了医师对服务的满意度。(2)加强了与病人,病人家属以及主治医师之间的交流,保证了对病人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质量,缓解了家属对ICU病区不设陪护的担忧,提高了家属及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3)在交接班时,责任组长对各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沟通,对转入和转出的病人严格把关并做好相关记录,继而提高了合作科室的满意度。

3.2.3 层及护理模式的实施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层级护理模式中把安全纳入到了分层管理中,各级护士之间根据职责,加强了关键环节以及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3.2.4 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士长可根据ICU科室的具体情况,对各级护士实行层级培训以及业务考核,这样不仅提高了年轻护士的专业素养以及基本技能,也大大提高了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使ICU科室的护理能够有效、科学、合理、规范地进行,提高护理效率。

3.2.5 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ICU患者的护理质量

篇(4)

2 结果2.1 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在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不足、操作能力差、应变能力差等,其中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不足例数为40例,其占比为44.44%,操作能力差例数为30例,其占比为33.33%,应变能力差例数为20例,其占比为22.22%。见表1。表1 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n(%)]2.2 采取措施后的满意度情况回顾性分析ICU护士的护理过程,在采取措施之前,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掌握水平有待提升,护士的满意度为72.22%(65/90)。在采取措施后,显著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养和护理技能掌握水平,护士满意度为94.44%(85/90)。采取措施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采取措施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

篇(5)

重症监护室(ICU)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基地[1],是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地方。作为临床实习的一个重点科室,ICU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多变的病情往往使实习生茫然不知所措,不能很好进入角色。为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笔者对本院ICU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5月我院外科ICU共接收36名实习护生。其中男生4人,女生32人。本院校学生20人,在ICU实习时间为3周;外校学生16人,ICU实习时间为4周。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4人。ICU实习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技术操作及专科理论知识。

1.2 教学方法

采取一对一方法实施临床带教。入科前3天由总带教老师负责培训,包括介绍ICU的组成、职能、环境、进入ICU的注意事项、ICU的工作特点及服务理念等,让学生对ICU及危重病医学有初步的认识。根据实纲的要求制定带教计划,要求细化到每周的教学安排。

实习最后一周进行出科成绩评定。评定指标及考核内容包括:评价表(包括思想品德、工作纪律、工作整体性、计划性、独立性、合作能力、应急能力等的总评)占20%、过关项目占20%、护理程序运用占10%、基础操作占20%、专科操作占20%、理论成绩占10%。

2结果

36名学生全部按照计划完成ICU实习,掌握ICU基本工作流程和基础的监护抢救技术。护生出科平均成绩为87.2分,理论成绩平均84分,技术操作成绩平均89分。

3讨论

ICU收治的是各种急、危重病人,涉及多个临床专科,集各种先进监测、仪器设备于一体,实习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教学大纲针对ICU的实习要求存在内容广泛、操作复杂与实习时间较短的矛盾,因此认真分析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的ICU护理教学方法是临床教学的重点之一[2,3]。我院作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任务繁重,而且ICU接收的实习护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实习时间有所不同,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1护生进入角色困难

重症医学虽然已经成为二级学科,但在部分医学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在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危重病医学的专科知识,仅是在各门临床课中学到一些疾病危重阶段的内容,这可能导致学生到ICU后不知从何学起。而且ICU环境特殊,工作压力大,具有仪器设备多、报警声音不断、患者病情危重、突发事件多等特点。部分护生可能因环境陌生或压力过大产生恐惧心理,很难适应实习角色,面对病人感到束手无策。

3.2不重视基础护理

ICU基础和专科护理操作较多,护生往往在实习初期对技术性较高的专科操作,如动脉采血、气管插管、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等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但对床上浴、口腔护理、更换床单等基础护理重视不够,在完成实纲的要求后不主动参与生活护理。

3.3缺乏整体医学观念

ICU 集中了各专科危重病人,而且同一患者的疾病往往涉及多个脏器、多个学科。与传统学科不同,危重病医学更强调以整体的思维来诊治患者[4]。护生从其他专科轮到ICU 实习,往往只能观察到患者片面的生命体征的改变,缺乏从患者整体进行综合判断的思维方式,需要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加强。

3.4带教老师压力大

带教老师是临床教学的主体之一,其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5]。ICU工作高度紧张,护士队伍较年轻,带教老师要承受来自学生和危重患者的双重压力,需要付出双倍精力,在某种程度上临床教学可能成为工作的负担,致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未得到老师足够的专业指导和实践机会,ICU实习有可能变成单纯的观摩学习。

4管理对策

4.1临床教学循序渐进

为减轻护生压力,教学应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展开,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制定每周的教学计划,第1周以熟悉环境、了解ICU理念和工作模式为主,消除学生对ICU恐惧、排斥等心理。第2~3周实习内容逐渐接触ICU常见的危重病人护理及基本抢救监护技能,理论讲课和临床实践同步进行。第4周进行考核,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此教学计划接受度比较高,能较快转变角色,顺利完成ICU实习。

4.2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

带教老师的言行对护生的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带教老师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临床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设立总带教老师,负责整体把握教学计划和日常教学工作的安排和调整。所有带教老师必须参加医院的教学培训后方能担任教学工作。每年度教学结束后实习护生评出优秀带教老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4.3培养临床整体思维能力

在ICU临床教学中要坚持整体思维,无论病人还是疾病都要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教会学生不仅要观察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还要考虑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带教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病人的基础生活护理,提高学生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度。

4.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采取教、学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查房时选择有代表性的病例,或将临床常见问题、重点问题制作成讨论题,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练习从整体的观念思考临床的问题。

由于ICU病人周转快,一些很有教学意义的病人往往很难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碰到,因此,总带教老师将平时遇到的典型病例收集整理,做成多媒体教学材料,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ICU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认真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因人施教,教学计划与时俱进,有利于提升护生的临床护理水平和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大为. 21世纪的医师丛书-危重病医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2]梁玲, 高海莲, 曾新芝. 高职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探讨[J]. 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2): 161-162

[3]张春英. 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探讨[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6): 692-693

[4]叶进燕, 林锡芳, 潘景业. ICU临床见习带教的方法和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11): 1056-1057

篇(6)

一、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的562例ICU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出血275例,占48.93%;脑挫伤83例,占14.76%;头部外伤74例,占13.17%;脑肿瘤37例,占6.56%;颅骨骨折23例,占4.10%;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占3.92%;硬膜下血肿20例,占3.56%;硬膜外血肿18例,占3.20%;脑脓肿5例,占0.89%;脑血管畸形4例,占0.71%;颈髓高位损伤1例,占0.18%。平均住ICU时间为3.75天。

二、ICU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

2.1非计划性拔管ICU病人的监护仪器多,身上管道多,在翻身或做各种治疗时各种管道可能出现意外脱管或者患者自行拔管,本组562例患者中,有4例自拔气管插管,6例自拔胃管,3例自拔脑室及创腔引流管,4例自拔导尿管,1例自拔静脉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占3.20%。在气管插管、胃管、静脉插管、导尿管、引流管中,以气管脱落至体外或自动拔除的风险性最大,气管导管滑脱的严重后果应不容忽视,由于导管滑落后情况紧急,加上大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插管,并有缺氧烦躁表现,在此情况下气管插管难度加大,造成气道的损伤;病人自行拔管时因为肿胀的气囊,以及导管前端斜面的刺激,100%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气道损伤,若伤及较大血管引起出血,对病人又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再次插管的后续问题,增加医疗费用,加重并发症等将会给病人带来不便。

2.2ICU护士应急能力低或工作责任心不够强有的ICU护士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低下。如脑挫伤的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冷汗淋漓、嗜睡或意识朦胧,应考虑为脑疝的早期症状,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经CT检查确诊后及早手术治疗,若等到出现瞳孔不等大时才发现病情变化,手术疗效就不如前者了。如脑出血患者术后出现尿量增多,每小时300ml以上,护士应及早报告医生是否有尿崩的可能,及早应用垂体后叶素,防止加重尿崩,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2.3口头医嘱多ICU内抢救患者多,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夜间护士呼叫值班医生,但医生不愿意起床开医嘱。如微泵注射升压药或降压药用完后,叫医生起床开医嘱,但医生叫护士按照原医嘱执行,等明晨才补开医嘱,这是违反规章制度的。

2.4院内感染危重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或用品缺乏等,造成患者院内感染。在562例患者中,4例出现颅内感染,16例出现肺部感染,8例出现尿路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98%。

2.5窒息ICU病人大多数为昏迷病人,无力咳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湿化不够、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呕吐物误吸等均有可能引起窒息。在562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气管插管半堵塞,经加强湿化及吸痰,未造成窒息。

三、预防措施

3.1减少和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对于神志清醒合作的患者应耐心讲解人工气道的正常不适反应、气道处理及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对于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病人进行适当约束。我科针对此类病人自制一种手袜式约束带约束双上肢,防止病人乱抓乱拔,取得较好效果,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在为病人治疗、护理及翻身时,防止管道滑脱,操作完毕均要检查各导管是否固定在位。

3.2加强ICU护士的责任心及专业知识培训对于ICU护士应教育她们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认真做好各项治疗及护理,使病人渡过危险阶段。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她们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在病人病情危急需迅速抢救时,护士能够以娴熟的技术实施急救以精湛的技术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取得他们的信任。

3.3正确执行医嘱护士在执行医嘱时经2人复核,对有疑问的医嘱要询问医生确认无误后才执行,认真做好三查七对,每一次治疗都要经2人查对,在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要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非抢救时不能执行口头医嘱。

3.4防止院内感染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护理操作时要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如:每位病人用过的呼吸机、雾化器、湿化瓶都应消毒后再给另一位病人使用;每次操作前都应洗手,每给一位病人治疗后应洗手再给另一位病人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3.5防止窒息发生患者呕吐时头偏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好吸引器及吸引用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要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翻身时给予叩背,使痰液松动易吸出。

四、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

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处于不稳定状态,应通过监护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生作相应的处理,使病人渡过危险阶段。因此,护士不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还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护理差错,引发纠纷。

4.1与侵犯病人合法权益有关的潜在问题病人就医时享有知情权,如果医务工作者不顾及病人的合法权益,不认真执行“知情同意”原则,就会引起一系列矛盾。例如护士在给病人抽血时,应向病人或家属告知抽血的目的,取得病人或家属同意后,才可以给病人抽血,如不向病人或家属告知,侵犯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这是法律不允许的。

4.2与特护记录有关的潜在法律问题特护记录是病人在ICU病情变化最准确、最宝贵的记录,一定要实事求是。在抢救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准确、详细记录。如果记录不当将会引发护理纠纷。例如病人血压突然下降抢救时不仅要写清几点几分发生病情变化,如何抢救,还应写清几点几分医生、主任到场,并写清医生、主任的全名,以免抢救无效因护理记录不全而被卷入法律纠纷之中。

4.3与执行医嘱有关的潜在法律问题医嘱是护士对病人进行治疗的唯一依据,护士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均属于违规行为。但是,ICU的病人病情变化快,在执行长期医嘱遇到疑问时护士应随时向医生反映病情,以便给予合理的治疗。例如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时给予降压药将血压降至正常,如还有长期医嘱的口服降压药,应请示医生是否调整口服药,以免将血压降得过低,引起病情变化。

4.4与护士配置有关的问题在ICU里,夜班多,加班多,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年轻护士经验少,有时忙于1位重病人,对另外的病人可能疏于照顾或因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由此带来法律问题。因此,合理的人员配置十分重要。

五、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护理工作是知识、技能、责任与爱心的结合。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同时也要遵照、依靠和运用法律进行工作。

5.1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法律既保护病人又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护理人员在为病人作操作时,应考虑到病人的知情权,明确告知病人所有检查操作的目的和意义,对实验性的操作应执行告知签字制度。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正当权利。我们通过典型事例的学习,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

5.2以客观记录为依据,提高特护记录的法律性特护记录是否客观、真实、准确,直接反映了护理行为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体现护理质量。要求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即刻记录、客观记录、如实记录。不仅重视病情观察,而且使护理文书更具有法律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如遇到护理纠纷时,护理记录在举证时更具有说服力。

5.3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熟练操作技能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基础和保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护理新知识、新技能,充实和更新知识内容,扩展知识面,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在观察病情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病情为医生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对医生所开医嘱起到监督作用,对有疑问的医嘱一定要问清楚再执行。

5.4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在ICU里,根据护士职业身份分清职责,实习护士、见习护士不具备执业资格,只能在带教老师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为病人做简单无创操作,如雾化吸入、叩背排痰等。病情危重的由高年资护师以上人员监护,曾有调查报道:78%的护士认为,护理工作繁忙、超负荷劳动与护理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应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适当分配工作量,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确保护理安全。

六、小结

根据ICU特点,病人病情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而ICU护士处于临床第一线,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临床风险事件易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因此了解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对提高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特殊的服务对象,救死扶伤的工作特性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因此,通过深入、反复的培训学习,使护士认清执行法律、规章、常规,执行“三查七对”,就是在守法;认清高度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工作的疏忽或因不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造成的后果,可能触犯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护士正确评估病人潜在风险的基础上,能够提醒护士哪些是高风险的重点病人,促使护士加强对病人的观察、护理,督促护士落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观察病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

[2]钱淑清.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J].护理研究,2005,19(3):69-70.

[3]金燕.重症监护病人气管导管滑脱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3):532-533.

[4]祝敏芳.浅谈新形式下护士的自我保护[J].护理研究,2003,17(3):301-302.

[5]刘明溱,孙光研.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医院管理,2000,20(5):40.

篇(7)

1  一般资料

   

2004年—2008年进入icu护士23名(包括轮转护士在内),年龄20岁~31岁;均为女性;本科3名,大专15名,中专5名;8名为学校分配后直接进入icu,15名为从其他科室抽调的护理骨干,工作时间最长者为10年。

2  培养方案

2.1  培训目标 

2.1.1  新毕业和低年资护士培训目标 

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础护理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病种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等;同时重视新护士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护理工作。

2.1.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除具备以上能力,还必须熟悉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要点及护理技术;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药品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毒性反应;掌握化验的留取方法及化验正常值;掌握科内常见操作的配合及抢救配合;加强此阶段护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1.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胜任各项护理工作;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

2.1.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目标 

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达到护师及主管护师的任职水平。

2.2  培训内容 

配备专科教材,如《icu护士必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培训教材,将计划中的培训题目分配给护士长及带教能力强的护士,按培训时间讲授,必要时单独讲解。具体内容如下:①icu的发展、现状,建立icu基本条件、布局及设施;②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班次的工作内容;③icu常用仪器操作及专科技能培训,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的使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及动脉穿刺置管术等术后的维护与护理等;④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⑤护理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如呼吸机停电的应急预案、非计划拔管的预防等;⑥icu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内感染的监控等[2]。

2.3  培训方法  

2.3.1  低年资护士及新入icu的护士培训方法 

要求3个月~4个月基本完成培训内容。第1周~第2周以见习为主,熟悉icu环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线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确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种规章制度等,护士长为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其尽快融入icu护士角色中,引导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训icu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及方法,有专门带教老师带领进行晨、晚间护理,讲解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特点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等。第2个月培训内容为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文书书写等。第3个月~第4个月培训内容为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各种特殊药物的配制、专用急救技能,如除颤、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配合等。

2.3.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除熟练掌握上述培训内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关专科知识集中业务学习,遇特殊病例可临时安排,由护士长或教学能力强的护士讲课,同时要求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2.3.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相关科室参加短期轮转学习,如心电图室、麻醉科、大内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各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2.3.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类型的重症监护培训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技术及操作方法,尽快普及新技术、新知识,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  其他

2.3.5.1  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 

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护理查房,遇特殊疑难或涉及多科室的护理病例,邀请护理部及相关专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护理会诊,全科护士参加,会诊拟定的特殊护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严格执行。

2.3.5.2  参加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积极参加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从病情、治疗、手术和护理方面进行分析,巩固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积蓄护理经验,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

2.3.5.3  利用晨间交班提问,提高icu护士的专业能力 

护士长利用晨间交班时间就icu护理基本理论、专科相关知识以及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全科护士进行提问。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实施提高了icu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了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促进了icu护士勤学好问、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的养成。

2.4  考核 

科室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分阶段考核,理论包括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各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护理操作、各项仪器的使用、icu专科技术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时结合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跟班带教中观察的情况、科室医生的评价等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分优、良、差3个等级,考核优或良为合格,根据考核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  结果

经过培训,在23名护士中,逐步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12名护士从事icu护理工作并逐渐成为本科骨干,其余护士进入各临床科室并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是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改善呼吸功能。文献[1]报道,呼吸机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可有效提高机体氧供,改善脑缺氧状态,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已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并发症。因此,积极防治VAP是挽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护理工作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陈莲芳等[2]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缩短治疗时间,提示护理干预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采用循证护理防治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VAP的发生,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50例ICU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其中男37例,女13例,呼吸机治疗时间均超过3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49.67±15.62)岁;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E II)15~21分,平均(18.54±3.56)分;GCS评分5~10分,平均(7.39±4.67)分;外伤原因:车祸38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3例;病变部位:严重脑挫裂伤14例,硬膜下血肿13例,硬膜外血肿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观察组男19例,女6例;年龄19~67岁,平均(50.16±16.28)岁;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EII)15~22分,平均(18.63±4.05)分;GCS评分5~11分,平均(7.51±4.29)分;外伤原因:车祸35例,高处坠落伤12例,其他3例;病变部位:严重脑挫裂伤16例,硬膜下血肿12例,硬膜外血肿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原因、APACE II评分、GCS评分、病变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ICU常规护理,主要是保持房间适宜温湿度、房间消毒、呼吸机环路消毒、口腔护理、无菌吸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等。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循证护理小组,组员包括笔者、三级岗护士、责任护士,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循证护理知识培训、考核、指导,组员负责循证实施、反馈、总结等。

1.2.2循证问题 依据本研究内容,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ICU护理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循证问题:①重型颅脑外伤;②VAP;③呼吸机;④机械通气;⑤护理干预。

1.2.3循证支持与评价 将上述循证问题作为主题词、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检索国内外近3年相关文献,并分析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总结出最佳护理实证。

1.2.4循证应用 ①强化基础护理:保持房间温度22℃~24℃,湿度50%~60%,空气消毒2次/d,30~45 min/次,加强呼吸机、监护仪、电源线等物品的消毒处理。定期对房间物品和呼吸机管道细菌监测,翻身拍背等护理注意手卫生,严格减少探视人数和探视时间。②加强气道护理:均使用一次性呼吸螺纹管,更换1次/d,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声门下吸引,注意无菌操作,湿化人工气道。根据"高酸低碱"原则加强口腔护理,口腔监测pH,若pH值过高给予硼酸漱口液护理,pH低时给予碳酸氢钠漱口液护理,pH中性给予过氧化氢漱口液护理。呼吸机回路上的雾化器和雾化液24 h更换1次,空气过滤网除尘清洁1次/d。加强气囊管理,保持气囊内压力25~30 cmH2O,避免胃内容物返流。③强化手卫生:做好手卫生是预防VAP的有效方法,小组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遵守"六步法"洗手,呼吸机边备有快速免洗洗手液,便于紧急消毒。④减少呼吸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发生率越高,因此,若病情允许,遵医嘱给予气管导管拔出,改为面罩无创通气或鼻导管吸氧等。⑤加强营养支持:遵医嘱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如经中心静脉给予氨基酸、脂肪乳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全营养混合液。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VAP诊断标准[3]:机械通气48 h后发病;与呼吸机治疗前比较,胸片显示肺内浸润阴影或出现新的炎性病变;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音。且有下列之一:WBC>10.0×109/L 或 37.5℃,呼吸道伴有脓性分泌物;支气管分泌物分离到新的病原体。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VAP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VAP 3例,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发生VAP 10例,发生率为40.00%,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神志不清、昏迷,且咳嗽、吞咽反射受到抑制,机械通气时容易发生VAP。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过度兴奋,大量儿茶酚胺分泌,收缩血管致使肺部低垂部蓄积大量血液;且交感神经兴奋亦可导致非淋巴回流;严重创伤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且机械通气时患者吞咽功能缺失,诱发反流误吸等,均易诱发VAP[4]。因此,针对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措施。

循证护理是跟随循证医学发展而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且取得显著效果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临床护理工作为中心,采用循证医学的评价手段,审慎地、准确地和明确地应用最佳科研实证,综合考虑临床护理经验和患者意愿,及时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过程[5]。它包含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四个连续过程,比传统护理模式更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确保护理方案的目的性和有效性[6]。循证护理的本质是将最新、最优科研成果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7]。本研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的护理,明显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说明循证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与齐丽娜[8]报道一致。实践中,小组应加强气道湿化的护理,有效排痰,降低细菌感染几率,同时,及时排除冷凝水的不良影响和加强气囊管理,避免气囊压损伤和气囊放气时分泌物误吸。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因各种因素易发生VAP,而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值得在ICU应用。

参考文献:

[1]Plurad DS, Kim D, Bricker S, Lemesurier L,et al.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dmission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J]. J Surg Res,2013,183(1):371-376.

[2]陈莲芳,史倩,段缓.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75-477.

[3]杨贻清,潘成梅.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146-147.

[4]Marjanovic V, Novak V, Velickovic L, et al.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Med Pregl,2011,64(7-8):403-407.

[5]王彤,刘玉梅.循证护理在降低剖宫产的产妇术后感染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742-5743.

篇(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23-02

工作相关疾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引起的一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加或病情加重,例如:神经衰弱综合征、腰椎颈病、呼吸道疾病等。大量调查结果显示[1],护士在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率,容易导致工作相关疾病发生,最常见的是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ICU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医疗器械使用多,各钟床旁检查频繁,ICU护理护士接触职业有害因素机会相对较多,医疗护理过程中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不但可以损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威胁其生命[2]。故本研究拟对ICU护理人员工作相关疾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为促进ICU护理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四川省2所三甲医院的125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工具 参考蔡文智[3]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中使用的医务人员工作相关疾病调查表,根据ICU科室的特点修订而成。

1.2.1 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年龄、职称、工龄等。

1.2.2 护士工作相关性疾病调查表包括:哮喘、肺炎、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胃溃疡、冠心病、神经衰弱、白内障、听神经受损、腕管综合症、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颈病、流产/畸胎、原发性高血压、肺结核、甲/乙/丙型肝炎、艾滋病、放射性病、SARS、抑郁症、癌症等21种工作相关疾病。工作相关性疾病的总患病率=不同工作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人数总和/(工作相关性疾病种类×同期调查人数)×100%。

1.3 调查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5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96.00%。

1.4 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用SPSS13.0软件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ICU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120名ICU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有17名(14.17%),护师有36名(30%),护士有67名(55.83%);工作年限20年以上的有14名(11.67)、11年-20年有29名(24.16%)、6年-10年有31名(25.83)、5年及以下46(38.33%)。年龄分布:小于等于25岁有25人(20.83%)、25岁到30岁有28人(20.33%)、30岁到35岁有32人(26.67%)、大于35岁有35人(29.17%)。

2.2 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总患病率为6.98%,排在前十位的工作相关疾病分别是神经衰弱综合症、慢性咽炎、腰椎颈病、胃溃疡、慢性鼻炎、抑郁症、腕管综合症、听神经受损、肺炎、哮喘,见表1。

2.2.1 不同职称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由表2可见:不同职称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不一样(χ2=22.48,P﹤0.001),职称越高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越高(P﹤0.05)。

2.2.2 不同工龄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不同工龄的ICU护士的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P﹤0.001);工龄越高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越高(P﹤0.05),见表3。

2.2.3 不同年龄ICU护士的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比较 不同年龄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95,P﹤0.001),30岁以上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较30岁及以下的ICU护士,见表4。

3 讨 论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护士面临着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心理社会性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对护士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4]。由于ICU属于重病科室、对环境和物品的消毒要求极其严格,加上环境封闭,故ICU护士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机会比其他科室护士要多和严重,ICU护士更容易发生职业相关疾病。本次调查发现三甲医院的ICU护士的工作相关疾病总患病率为6.98%。患病率排在前十位的是神经衰弱综合症、慢性咽炎、腰椎颈病、胃溃疡、慢性鼻炎、抑郁症、腕管综合症、听神经受损、肺炎、哮喘。这可能与ICU护士工作强度大、任务重、经常加班、工作节奏快、护理工作使身体处理某一位置,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如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戊二醛、甲醛等有关[5]。故ICU护士在工作期间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而降低常见的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

职业有害因素对护士健康的影响程度随着工龄及年龄的增大而加重,与护士的相关疾病发生率密切相关。代艳然等[6]通过对手术室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调查发现,工龄在1-6年的护士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为0;而工龄在7年及以上者发生率为66.2%。同样有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护士腰背痛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7];临床护士的焦虑程度与年龄成正比,40-49岁护士中重度焦虑高发(40.0%),明显高于30-39岁、20-29岁护士的中重度焦虑发生率(17.39%、15.38%)[8]。本研究也发现年龄大、高职称、工龄长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低职称、工龄短的ICU护士。故高年资的ICU护士更应该重视锻炼身体,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合理安排时间,注意休息和合理营养,降低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减少职业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琼芳,王惠珍,廖玉联.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与职业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4):151-153.

[2]路静,章左艳,金辉.ICU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职业防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杂志,2011,12(2):39-41.

[3]蔡文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凌凤,陈平,何龙江,等.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7,23(1):14-15.

[5]李连芝.ICU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615.

篇(10)

风险管理通过分析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继而寻求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最终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ICU多为危重或大手术后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自理能力差,属于高风险科室。因此,在ICU科实施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 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1.1 护理操作中的风险

科内业务培训滞后,护士缺少常规化、系统化的岗前和在岗培训;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低;急救仪器的操作不熟练、仪器保养维修不善;抢救药物不熟悉;护理记录不及时、不仔细;各种管道处置不合理;新药的不断出现;危重患者转运存在风险;抢救物资设施管理不善,神志不清时意外坠床;特殊的外出检查或转运时心跳、呼吸的停止;抢救、躁动给予约束带固定或是被动形成的压疮;院内感染;护患沟通不当等不安全因素使护理风险加大。

1.2 信任危机的风险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社会舆论与医疗机构服务的特殊性宣传不够,也有医疗卫生行业中发生的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部分人的心理,使他们在看病、治疗中对医护人员持有怀疑态度,不信任护理人员,个别人甚至故意制造纠纷,想索取巨额赔偿金。

1.3 医患沟通不当的风险

患者的病情特殊性(患者由于意识不清或人工气道的建立),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医护沟通的难度;护理人员不注意交谈方式泄漏患者病情及隐私,给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带来负面影响。

2 ICU护理工作风险管理与对策

健全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组织各级人员学习风险管理制度、责任心教育、法律法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学习。

2.1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管理者要有预警计划,在人力安排和医护协同服务等方面协调管理。发生缺陷及时查找原因,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每月护理部各科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与科内自查的问题,组织科内护理人员一起讨论和调查分析,确认存在问题,做到全员参与,进行归纳总结,查漏补缺,集体制定防范措施。

2.2 注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环节管理

如转运前必须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并及时汇报、记录;需通知所到科室及时接待;转运中的机械、物品必须备齐备足;电梯等后勤

保障应准备到位;防范转运途中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如管道扭曲、移位等。这些细小的环节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引发医患纠纷,使护士成为责任人。

2.3 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对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较差的护士、新护士、实习护士等高危人群尤其要加强检查、督促、指导。对潜在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快速制定简易操作的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检查下级护士对科内制定的制度措施落实执行情况。同时利用晨间大交班的时间,了解各危重患者的病情,对潜在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出并提出防范措施。

2.4 讲究科学沟通,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ICU病房是危重患者抢救与治疗监护的封闭式病房,无家属陪护,患者家属难免会担心患者是否会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在患者入住ICU时,应详细向清醒患者、家属介绍病房的环境特点及管理制度。重视家属探视机会,利用此时间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由于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有时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必须使用药物镇静或者约束带约束。家属会不理解我们的做法,往往会提出异议,这就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取得理解与配合。

3 效果评价

我科自对ICU常见的护理风险问题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以来,取得病员和护士互利的效果。各级护士风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责任心加强了,病情观察到位了,医疗纠纷发生率也下降了;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有创操作时均能事先告知家属或患者该操作的危险性,并记录在病历上;在岗的护理人员对ICU仪器操作和检测熟练;交接班制度落实到位。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4 讨论

篇(11)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83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住院过程当中有机会发生的一系列不安全事件, 这种风险往往是不可预知的。在医院护理工作中, ICU病房内的患者可谓是病情复杂多样, 病情发展较快且变化大, 加之ICU工作繁重、压力大等问题, 往往导致护士产生疲劳, 因此较为容易发生护理风险[1]。护理风险是临床护理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综合性ICU工作应该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 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 护士应该对常见护理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平日的工作中多注意潜藏的护理风险, 通过对风险的判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护士应提高对ICU护理工作中风险的防范意识, 确保每一次的护理工作具有最佳的安全性。本文就综合性ICU存在的护理风险做出具体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综合性ICU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1. 1 未按计划性拔管操作 在ICU临床护理中, 某些非计划性的操作会引发护理风险。例如非计划性引流管和非计划性拔管操作等。但非计划性的操作一般不会是医护人员引起, 而是患者自行拔除[2]。ICU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插有气管插管、导管、胃管等, 另外也会有引流管的管道受制的情况, 例如引流管道受压、脱离、扭曲、折叠等所引发的导管引流不畅通。在这些管中风险性最大的要属气管插管, 气管脱落情况紧急, 会使患者产生缺氧引发的烦躁症状[3]。而气管脱落导致必须进行二次插管, 可能引发气道损伤、延迟脱机、喉头水插管困难等。

非计划性拔管形成原因的根源总结为:①管道本身放置不规范、缺乏固定性, 在受到外力后产生脱落现象。②患者本人存在意识障碍或无法忍受插管所带来的异物感, 而自行拔除。③护士未对患者进行管道保护教育等工作, 未对具有烦躁特征的患者进行约束措施, 或措施力度不够。④护士在操作中因操作过失问题而引发的脱管。

1. 2 设备仪器的故障所引发的风险 在ICU抢救过程中相关医疗设备仪器如发生性能故障, 则定会影响到抢救与治疗的过程, 从而延误抢救的时机, 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也给医院带来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在ICU护理中的设备仪器性能故障所引发的护理风险, 其产生原因归纳为:①医疗仪器在设定参数上存在误差, 这种误差影响了护士对患者的正确诊断与用药, 一旦出现护理失误就会产生一定的护理风险。②护士缺少对患者的关怀, 仅仅只注重对患者疾病的救治工作。例如在诊疗过程中忽视了患者对于仪器使用的舒适度, 各种仪器的光电对患者的刺激。③医疗仪器缺乏定期的维护工作, 对于设备老化与轻微故障并没有及时的处理等。护士缺乏仪器维护意识以及相关的知识, 对设备仪器没有常规消毒的意识与相关制度。

1. 3 院内感染引发的护理风险 ICU患者通常个人免疫力低下, 但在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侵入性的操作, 如果护士的无菌意识不强, 消毒等工作的落实不到位, 极有可能引发院内感染。ICU是医院中感染率高发病区, 根据相关统计, 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可达40%~80%, 且在抢救过程中感染往往是引起失败的关键因素。ICU病房中发生院内感染的一般性原因为:①ICU患者本身的免疫力较低, 并且很多患者是通过其他科室治疗后转入ICU的, 会携带一些具有耐药性的细菌。②ICU病房的患者较多, 并且往往是被聚集在一个大病房进行护理。住院空间相对拥挤, 加之消毒隔离的工作落实不到位, 从而导致交叉感染发生的可能性。③护士缺乏院内感染防控意识, 平时对于院内消毒工作和无菌操作工作落实不到位, 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手卫生操作规范。

1. 4 护士配置与护理素质的问题 在ICU中, 如果护士的配置发生问题则会影响护理工作, 甚至引发护理风险。由于ICU护理工作的突发性与繁重性等因素的影响, 护士可能会处于长期的加班和精神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使护士感到疲劳, 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操作失误。加之由于医院人员配置问题, 护士中存在工作经验不足的新护士, 这些护士也可能由于未能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 而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 引发严重的后果。另外护士素质的缺失也会引发护理风险, 例如:①护士的法律意识薄弱, 在护理过程中缺乏法律保护意识。护士坚持以患者疾病为中心而忽略了患者的个人思想、情感等, 与患者不能建立良好、完善的沟通。使得患者的配合能力差, 易发生护理风险。②个别护士的服务意识淡薄, 服务态度恶劣, 在护理过程中用冷漠态度对待患者, 使患者产生抵触心理。③护士对于ICU护理工作的基本知识欠缺, 护理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护理工作中存在操作上的不足与管理上的杂乱。

2 ICU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防控措施

对ICU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部分护理风险及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应的防控措施:①通过管理手段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通过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情绪状态判断对患者插管的合理性及方法性。在插管的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检查管道的固定性和耐受性, 并选择适当的、有效的约束方法。②对于ICU的相关仪器应该做到定期检查, 发现隐患要及时排除。③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要落实到位, 护士应该时刻注意“手卫生”这一系统性消毒的工作。④院方应优化护士配置, 减少护士恶性加班的情况。另外定期进行护理知识培训以及业务培训, 提升护士素质。

参考文献

[1] 钱淑清. ICU 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护理研究, 2005, 19(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