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8-31 16:31: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

篇(1)

俗话说,有目标行动才有方向。为了搞好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从新课标实施的一开始,我不是急于备课和上课,而是认真学习新课标对地理教学目标的要求,从而明确了地理新课标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调查研究普通高中的地理学情

鉴于高中地理新课标的总体目标要求,为了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我认真调查研究了高中地理的学情,调查中发现高中地理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其表现有:(一)学生学习被动。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仍然还是初中的学习习惯,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被动学习。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所讲内容一知半解,不会听课,应付作业。(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上课不能专心听课,上课忙于记笔记,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对地理知识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三)不重视基础。一些同学,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细心看图,不去认真思考、归纳、总结,对难题很感兴趣,好高鹜远。

三、运用灵活的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鉴于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和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上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在这种关系下,学生与教师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学生没有独立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的自由。学生以教师的说教为评判事物和知识的标准,即使教师传授的是不准确的知识和结论,学生也要机械地进行记忆和照搬。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新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应发挥师生的“双主”作用,即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二)研究课标、考纲和教材,驾驭好地理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试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侧重地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为社会主义各行业输送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明确新教材各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对于“新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要精讲,力争讲深讲透;而对于考纲中“了解”的内容,则作一般性讲解,其他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教学中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摆脱"高考"指挥棒的束缚,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完全能适应今后的生产和生活而必需的知识。

鉴于地理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要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设计地理教学内容时,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篇(2)

根据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乐的课堂环境,映照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和做法,鼓励学生多提问、会分析、敢发言、有激情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地理课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也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灵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能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并使学生处于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师生双方,情感上的接近于默契,从而减少了人际间的心理冲突,因此,和谐的氛围,积极的情感是成功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值得教师们的关注。再者,地理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例如:讲风蚀作用时,提出新疆地区为什么会有许多的雅丹地貌,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讲授大陆漂移说时,提出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的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他们吻合在一起是那么的天衣无缝?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像推理小说中的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产生一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的心理,那么就必须认真钻研,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使枯燥知识生活化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强调的理念之一。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因此,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地理,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讲《交通运输网》时,让学生先回答自己做过那些交通运输工具?到过哪些地方?假如你想了解遥远雪域高原的绮丽风光,你想到天涯海角去走一走,你想了解其他国家的异域风情,你该怎样去?假如你是某个公司的老板,你要进口中东地区的石油,你要到巴西去开采铁矿,你要从加拿大进口木材,你选择什么的运输工具?会走那些线路?通过教师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用处,感到知识能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学生会很自然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

3强化探究,引导自学

不同国家的地理,一般通过一个国家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来展示该国的地理概貌,如果每一个国家都一成不变的讲授,学生难免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答案。例如:在讲《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时,提出我们汉语为什么不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使用广泛而不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我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为什么自己的宗教没能够在世界上发扬光大?于是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又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者,要加强自学。自学是学生提高地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主要有以下步骤:①阅读教材,了解基本内容。②分析教材,提出问题。③教师及时评析,提出要求。④整理笔记,写出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增强了自学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成绩。即使他们将来离开学校,对他们今后自学能力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4图文结合,加强知识的系统性

地图是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的,最牢固的,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大部分的地理知识都能在相关地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要求我们学习时做到看书与看图相接合,把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够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并从中准确地而有效地提出需要的信息。也有部分同学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到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不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费力耗时,枯燥无味。

篇(3)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不够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诙谐与幽默的语言、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二、要积极采用“互动教学”

现在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设置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平,从兰州到洛阳附近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出乎任课教师以及听课教师的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容许该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他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问:“假如全班一半同学住在‘几’字形地区,他们是否同意你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三、引入新课要新颖、有趣

目前,不少学校很不重视初中地理教学,导致初高中地理知识脱节,而且初中地理教师绝大多数是非地理专业毕业的,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地理课堂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却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篇(4)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新课标下中学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就中学地理教学而言,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使命,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要求。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已具有大量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及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在教学活动中,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欲,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的创新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个性的养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带头创新,把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过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从教学的态度、方法、设问、评价、板书、教学氛围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才干,做到“常教常新”。同时,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注意利用地理学科本身的趣味性,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点,搜集各类资料及信息,结合地理知识在生活实际和经济发展方面的运用实例,使学生学有所用。加强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萌发创新意识。 

二、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及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知识与技能”是新课标的组成部分之一。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进一步获取知识、培养智能、发展个性的基础。学生要想高效地参与地理教学过程,熟练掌握地理学习方法,顺利地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离不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它是地理课程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前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结构。地理知识包罗万象,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层次、结构和类型。在教学中,分析这些知识的层次、类型以及详略、大小不同的结构,对掌握地理概念、原理、理论的内在联系及结构组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将表示某些地理事物的术语、名词等,按其因果、并列、包含等逻辑关系进行归纳、组合、链接,就能形成便于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网络。教学中应经常运用这些网络以及图示、表格等形式来表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设计课堂活动、布置作业等途径,让学生参与设计知识结构网络活动,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知识的因果、类比、空间等联系的认识和内化,融会贯通,学生就能在创新活动中把握知识,准确灵活地运用知识,这对高中毕业班学生尤为重要。其次,指导学生正确读图、用图。地图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学中应使学生养成勤于用图的习惯,并注意指导他们正确读图、析图、记图、填图和绘图以及图示训练。同时,注意将记忆、思维、想象、分析、综合等与地图想结合,在地图上准确构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网络结构,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贮存、提取、迁移和运用。

总之,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面对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积极探索,精心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用崭新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未来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一、突破闭合式教学

1.变闭为开,倡导实践。

以往的旧教材,偏重于理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没有多大用处,新教材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就应该变闭合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课堂教学。具体的做法有:组织学生依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观察当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变化及特征;开展地理要素单向调查;启发学生写地理调查报告和小论文;指导学生收集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和新闻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范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变静为动,丰富教学。

可改变课堂静态教学模式,丰富课余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兴趣小组活动;开办地理小广播、小墙报;师生一起制作、改进地理教具等。还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工农业生产布局等发展地方经济的小型辩论会,评价当地的环境质量,开展当地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这样放手让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应用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而且能有效扩展地理教学手段。

3.变知为用,强化应用。

对于现有的地理教材中理论性强的内容,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地理科学原理,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加以运用,新教材提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弥补了以往教材的不足,做到了传授地理知识原理与介绍当地工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经济同步进行,使学生深刻体会学地理以致用。

二、突破灌输式教学

1.变传为导,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主动性。

教学的实质应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启发学生合理地从多角度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向能力方面迁移和能力向应用方面迁移。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看、去说、去做、去想。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发挥点拨作用。把传授变为导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变单为双,搞好地理教学的双边互动。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3.变空为实,激发学生的心理共鸣。

地理科学有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和广阔的自然天地、人文景观,因此,地理教学有雄厚的直观性基础和趣味性的知识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现有的地理标本、挂图、录像、幻灯、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自行创新设计丰富多样、切实可行的地理新教具和新模型,使地理教学手段富于变化。采用直观教学,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学生始终处于在积极、自觉、主动学习的良好状态。

三、突破断层式教学

尽管初高中地理知识内容有很大差别,但有许多知识上的联结点。如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区域地理特征等都是初高中地理共有的内容,利用这些知识联结点就可以将初高中地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地理知识的间断点,如系统地理中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等要利用地理知识的联结点进行重点突破和补充。同时对有些初中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内容,如气候类型、自然带等在高中地理教学时要注意拓宽和加深,以确保地理知识教学的连续性。

四、突破程序式教学

1.解惑除疑,多维思索。

篇(6)

地理学属于边缘学科,内容广泛复杂,具有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及现象的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而多媒体恰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如在讲“地理景观”这一内容时,通过录像,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使学生真正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探讨课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日本本国资源缺乏但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国,是如何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再如我国长江水量丰富的原因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个个悬念,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3.灵活多样的讲述课

(1)引言,诱发兴趣。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时,笔者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一艘轮船在太平洋海域由西向东航行,一孕妇产下一女婴,时间是2001 年12 月31 日11 时30 分;25 分钟后又产下一女婴,时间是2001 年12 月30 日11 时55 分,为什么姐姐却比妹妹小了呢?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篇(7)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专业师资匮乏,水平欠佳

农村地理教学改革首先要有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和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高考和中考中地理的分数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地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就业。高校针对就业市场的形势,缩小地理专业的招生人数,导致地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量不足。初中地理在中考中的比重很小,所以,地理教师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地理教师在职称评定、业务考核和继续教育方面都不如语数外的教师,因此,部分教师对地理教学也不够重视。在农村初中,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而且初中的许多地理教师也兼职教授其他课程,教师的学历层次比较低,地理教学的效率很低。

(二)优秀的教育成果未及时运用于教学工作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能够探索和思考农村地理教育方法。同时也在实践中领悟许多有用的教学手段,能够取得优秀的教育成果。但是,这些优秀的教育成果很少在教学中应用,主要是教育成果不能得到认可,还有就是教学设施不齐全。地理作为辅修课,教好教坏都一样。以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很难提高。

(三)地理教学的基础设施和资料不足

地理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教学道具,如模型、图片、实物和影像资料等。地理教学要有灵活性,如教法灵活、空间灵活和时间灵活,一个小的考察、展览、测量等可以作为一节课。但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设施配置方面比较落后,缺乏教学道具和书籍,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更是无从谈起,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农村初中无法展开,校内课程资源极为缺乏。

(四)学生对地理环境实地感受的机会少

地理课程与人类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在农村生活的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山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运动过的痕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身边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农业生产事项,城乡综合规划,并且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进行评述。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野外考察气象、水文和地质等项目,了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对地理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学校值注重课堂的理论教学,对课外的教学活动不重视,因此,学生对地理环境实地感受的机会少。

二、解决农村地理学科教育的建议

(一)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

全国约75%的初中学生在农村,农村教育的问题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因此,必须加大农村教育的惠民政策,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一部分有经验的教师到农村进行支教,并且加大学校的硬件建设,改善校舍,建立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

(二)注重教学反思,提升导学水平

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不仅是对一般性教学活动的回顾,更应该引导以后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在农村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教学观念的反思、教学设计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反思。在教学观念的反思上,要求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反思,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设计的反思上,要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行为的反思上,要求教师在教学的中转换角色,建立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方式。

(三)树立地理学科为现实服务的思想

目前,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农村初中毕业生中有一部分能够升入高中,其余转入职业中学或者回家就业;二是初中毕业由于年龄的关系还不能适应农村的经济建设。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借鉴成功经验,因材施教,将农村地理教育和农村的生活环境想结合。农村也有很多的教育资源,比如黄土高坡、农舍炊烟、道路桥梁、丘陵山冈和一草一木都是教学的主要元素,对于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四)改革和创新教育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授课方式,按照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完全缺失。这样课堂教学的结果,忽略了课堂教与学的过程,注

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记忆,忽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简单的记忆代替了创新和思考。因此,地理学科多元化教学评级体系的构建是教学方式和考核体制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成为根本点。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正确引导”的教学教育方案,要按照现代教育的思想,开展多元化的地理教学评价目标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的过程与教学的结果相结合,把教学的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将惩罚性评价方式与鼓励性教学方式相结合,建立一个全面的地理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新课改的实施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为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挑战。地理教师要认清教育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使地理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相一致,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思想。同时地理教育的发展要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达到以学致用,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热爱家乡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宝堂.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2]吴育忠.中学新课程下高师地理教学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2).

篇(8)

一、中学地理教学现状

1.学科偏见导致中学地理教学不受重视

应试教育的学科体系中,主科和次科的学科偏见长期存在于中学广大师生的心中,导致中学地理学科难以被引起重视和摆正位置。由于长期受学科偏见的影响,地理教师的地位、待遇偏低,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农村初中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工作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门外汉做不了行内事,即使能教那也大多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而专职地理教师由于地位、待遇不高,教学创新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教学业绩自然平平。当下的中学学科考核体系中,地理学科所占比重不及语数外的一半,应试教育的功利性考核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上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少于语数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就越来越小,效果越来越差。

2.学生厌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最大困惑

一般来说,学生没有学好地理首先应该去考量地理教师的责任心、业务功底、授课水平等几个方面,但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除了个别的非专职地理教师外,广大地理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还是能达到合格及以上的要求,但为什么地理教学的效果却不理想?笔者认为该困惑的根源在于学生厌学。一切事物都有内外因在起作用,内因是主要矛盾,外因是次要矛盾。诚然,学生中学地理学得好与差与地理教师教得好与不好有直接关系,但是真正的关键还在于学生本人。现在许多学生厌学思想严重,学习成绩不理想,尤其是农村初中的一些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而不学、劝而不听,时常使地理教师束手无策,地理教学则陷入尴尬。这些学生厌学的可能也不只是地理学科,厌学的原因也可能不止一种而有千百种,这种困惑可能不只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困惑,而是整个中学教学体制的困惑。

3.中学地理教学的现实纠结: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

所谓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概念一个抽象,一个具体,反映到中学地理教学中,这就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的较量,二者对于广大地理教师来说似乎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出高能的学生,而应试教育促使教师教出高分的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师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在教授地理知识过程中,不但要教是什么,还要教为什么和怎么样,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应试教育中地理教师则通过充气式教授和题海战术努力提高学生的解答地理试题的能力,可能这个题目与现实关联度极小甚至毫无关联。素质教育一直是新课标提倡的改革目标,而应试教育在现实的地理教学中却大行其道、愈演愈烈。中学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可能倾尽能力践行着地理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期末和升学时他的学生却要以一张地理试卷的分数来决定高低和荣辱。这种使命和现实的博弈对于每一位中学地理教师来说都是一种不痛不痒的纠结,欲罢不能。

二、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可行性路径探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所带来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变化必将与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当前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发生激烈的交锋和碰撞,如何化解和妥善处理中学地理教学改革转型过程中的这些矛盾和烦恼,现已成为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在教改教研及课堂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从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和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如下思路进行探讨和交流:

1.举重若轻,心无旁骛

不管地理学科在中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何位置,也不论其在考核考试中占多少比重,甚至于学生因任何原因厌学地理而倚重其他学科,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都不应该受其影响而妄自菲薄,更不应该不负责去进行“过堂式”教学,其理由有三:一是学科偏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有其深刻的体制原因,也有一定的市场,非一朝一夕形成,当然也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更非一人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中学地理教师是地理素质教育的推动者,也必将是地理素质教育成功的享受者,对现实无用的怨言可以转变成实现理想的有益的教改教研探索,来助力整个中学基础教育,而不可贪一日之功。二是地理学科博大精深,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巨大,非其他学科能够替代,古时候形容一个人有才学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之重要性可见一斑。地理教师应该对任职地理教师有无上的荣耀感和使命感,并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不断的地理知识学习、深造和教学、教改、教研当中去,用良好的成绩和辉煌的业绩去赢得更大的荣誉和更多的尊重。三是教师是一份事业,地理教师是一份专业性的事业,干任何事业首先必须爱这项事业,用心爱;其次必须懂这项事业的相关知识;再次必须有精益求精的进取心;最后还必须得有点奉献精神,教书不要老讲条件,因为政府对教育的越发重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条件必然会相对越来越好,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适当的理解。总之,地理教师作为地理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要看重自己的职业,做好自己的事业,莫为世俗偏见所累。

2.知己知彼,遇水搭桥

学生学不好地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教师没教好,一个是学生自己没有学好。不管是自己没有教好还是学生没有学好,中学地理教师都必须首先反思自己,从教学方式、方法及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等方面检讨自己,如果认为自己在教学上确实做得比较到位了,那还得从自己的讲课语言、节奏、吸引力等教学水平指标考量,发现哪个方面的不足,努力去修正和提高,再看看教学的效果;其次要主动去思考学生自己没有学好的原因,是个别没有学好还是整体没有学好?是某个知识点没有学好还是某个章节没有学好?没有学好是因为没有努力还是没有兴趣?是厌学还是厌师?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反思自己,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情况,以便针对不同的原因拿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措施可能是教学上的方式方法,也可能是对学生的个人性格上的、兴趣上的,乃至情感上的正确引导。实践证明,适度的因材施教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3.素质优先,兼顾应试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让人们陷入了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它们是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其实二者是对立统一的。随着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必将越来越不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但其却未到穷途末路之时。素质教育方兴未艾,代表着未来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其尚未成熟到、强大到完全代替应试教育的程度。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搀扶前行,互不相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到地理教学上,就是必须要坚持“素质优先,兼顾应试”的原则,素质和应试不偏废一方,原因在于:(1)提高学生地理素质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明确要求和终极目标,而加强学生地理学科应试能力是地理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当前考核学生地理素质的主要标准;(2)地理素质是较地理应试能力更全面、更高级的素质和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地理学科应试能力是最基础和最原始的地理素质,没有一定的地理学科应试能力,至少可以表明学生对基本的地理知识掌握不到位、不扎实,评价其具有较高的地理素质无法令人信服,也不符合地理综合素质考核标准要求;(3)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践行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但不能放弃应试技巧技能的传授,因为毕竟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好坏是通过平时的试卷测评及期末、升学考试的分数来衡量的。

参考文献:

[1]杨和亭.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李宗启.改变初中地理教学的尴尬地位[J].新课程学习:下,2012(05).

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70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强力地冲击着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知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需要。转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高中地理课程属于必修课程,在学生的整个高中生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中地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属于人文性和科学性相融合的学科,与历史和政治等传统文科不同,地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中生却并不喜欢地理学科,地理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难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做出积极的改变。

一、教师要加强对新教材的分析

新课改中,高中地理教材变动非常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虽然对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有所关注,但往往忽视了从新的地理角度看问题。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地理考试的发挥。纵观近年来各地高考地理试题都融入了多角度综合类的题目,如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评价某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等。而用不同的侧面来评价地理现象正是学生的短板,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大量的训练。

二、准确领会新课标精髓

我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主要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习惯,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但是,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调查中却发现,众多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的精髓领悟不到位,甚至有少数教师并不认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教学观念,认为新课程理念是不符合现代高中教学的。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认可新课程理念,但是却无法将新课程中倡导的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依旧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认为学生取得书面成绩的高分才是硬道理,而这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都是完全扭曲的。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地理的学习绝对不能依靠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地理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感知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理清学科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知识的正确方法。

三、改变地理课堂教学方式

在笔者的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大多是“满堂灌”的方式,试图在四十五分钟内讲最多的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中地理教师还应该注重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课堂引导,试图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地理的知识点,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而不是教师一个人自说自话。

四、实现地理与现实的结合

笔者在前文在前文已经提到高中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比如在讲述某一个地理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认真的观察周围的生活和自然界,不仅仅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备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多学习多媒体的使用方法,可以学习PPT的制作技巧。比如在学习喀斯特地貌的时候,教师单纯的描述往往很难让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下载一些生动的图片,将喀斯特地貌通过图片的方式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主观感受,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习的效果。笔者通过对比教学实验发现,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的地理课堂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梳理清晰的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知识较为庞杂,并且与初中地理知识有着较大的区别,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可以很轻松的获得高分,但是这一方法对高中地理学习则完全行不通,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仅不会活得好成绩,而且会大量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也表示,高中地理知识较为抽象,对于很多知识点都难以理解透彻。针对此教学问题,教师应该根据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教学脉络,将课本知识有系统的进行重组,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地理成绩再次进行课下辅导。学生只有具备了清晰的脉络认识,才能更好进行地理学习。

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和地理相关书籍版本众多、内容繁杂不一,其记载内容的真与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判断。高中地理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课本与讲课相照应,互为补充,而不是同一,完全照搬课本的观点。其用意在于变换观察地理的角度,引发学生探讨地理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地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缺乏立场。

篇(10)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nform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high-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Song Binglie

【Abstract】The conform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high-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s the pop subject in the education field. The word “conformity” is to reconcile and unite each kind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with the course perfectly and ideally, which emphasizes that computer should serve the course and be applied to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it is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emphasiz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research independently. The conformity of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class teaching mode is to show teachers’ learning function and students’ main-body function,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go-aheadis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wisdom and creationary thought, which centers students. The conformity mode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nclude commonly the self learning mode, scene teaching mode, student-student interaction mode, exploratory learning mode and so as. They can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to analyze and to study effectively, especially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collect and dispose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exploratory learning ability on network. In addition, it also can advance the conformit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geography and other subjects.

【Keywords】Information education technology Geography teaching Conformity of subjects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应用领域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教学中“整合”可通俗地理解为把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各种技术手段完美、理想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教学工具。但整合不等于混合、不等于替代,整合强调计算机要服务于新课程改革,应用于素质教育;强调应当设法找出计算机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效果;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好处很多,关键是怎么整合。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观点。

1.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它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的特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地理系统知识的传授。其不足是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发挥不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而新课程标准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进行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教学,教师把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时,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选择课件中的内容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对三维动画的演示,形象生动的理解世界气候的名称、分布、成因、特征,不同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等。这样,在网络上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看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一般有以下整合模式:①自主学习模式。即教师介绍相关网站,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然后,上网查资料进行课堂学习,上交所完成的作业。②情境教学模式。即教师介绍相关网站或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信息,待学生通过网站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分组上网查资料,然后由组长在课堂上介绍,之后老师讲解。此模式的特点是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④探究性学习模式。先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完成教学内容后,介绍相关网站,请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课后作业。如讲八年级下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节时,教师可给学生布置题目为“试探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及造成原因”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查找资料,学生基本上能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并找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侵略等原因。这些基本模式,各有特点,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

2.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整合。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上网操作,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也提高了信息检索技能。

2.1 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网上研究性学习。过去使用的地理教材往往忽视学生的“想”和“做”,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也往往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看为辅,从而影响和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新课程标准下的研究性课程,则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开展以此背景为基础的各种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积极活动。所以,研究性学习,广义上就是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而网络恰恰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悬殊性及其对我国工农业的重要影响,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就让学生通过网站获取有关不同地区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特点和水资源供需状况的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了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是请求教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在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是十分严重的,我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而水资源的污染又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这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只有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才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也从中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此外,利用网络教学,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对网络服务器中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加以选择,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习形式和学习环境。

2.2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是让学生知道,学会获取知识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学会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信息更重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即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一个有自己的个性、爱好的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考表达、创造并获得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要培养学生的多思善问、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带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和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表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激发出来,创造潜能被挖掘出来。

篇(11)

中学地理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普及地理常识,是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教学的开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备课、教学模式选择及课后作业的设计等角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满足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需要,促进中学地理教学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应对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地理课堂进行深入探讨。

一、新课标对中学地理课堂的具体规定

2001年国家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地理学科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是民主的,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民主精神,创造民主平等的条件与气氛,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的教学方法,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使学生得到全而的发展。新课标下的中学地理教育,要体现学生的个性需求,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育的人道化、人性化;二是教育的个性化或个人化,包括教育就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考虑个人的社会志向各职业选择等;三是教育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做好教育职能的定位。基于这一考虑,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新课标的规定,认真做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全面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新课标下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中学地理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教师在熟悉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要对自身教师的角色上进行反思,教师不光要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教学理论,而且要有充实的教学实践知识。这样才能有基础把学生教育好。当然,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绝对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是不亦乐乎,但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接受了多少缺从来也没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学中只关注老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了“讲师”,而学生却成了听众,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衡量一节课的质量部是看老师用了那些花哨的教学手段、不在于课堂气氛如何的活跃,更重要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知识的结论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而是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以自身为主,利用教材和图册等必要的学习材料,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独立思考,协作讨论,教师点拨,最终得出问题的结论,获得新知识。

三、新课标下应合理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它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更不能代替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间的交流。多媒体代替“粉笔+黑板”不是课改。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水平,合理地整合各种教学手段,淡化“装饰”效应,使教学工具与教学主体相适应,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四、新课标下应注意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应当强化学习过程的评价活动,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采用提出问题、口头回答、指图、填图、读图分析、演示操作、资料整理、成果展示等评价形式来激励学生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及时评价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信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融合在一起。

五、新课标下应增加中学生地理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地理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师导生学”教学活动,教师只作启示性讲述,不搞填压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地理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对于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完全理解,因而应组织学生多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可以办地理小报、创办地理兴趣小组,特别是利用乡土教材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这能使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充分地实现自我、展现才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这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六、总结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地理课程的重要性,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点做好课堂教学工作。重要应从课前备课、教学模式选择和课后探究性作业设置等几个方面人手,全面提升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满足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