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8-31 16:31: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篇(1)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代,这种社会转型给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多可能性,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

一、目前城市社区对于思想与政治教育方面的现况和存在的相关问题

1.内容单一

可以说目前阶段我国社区教育的主要方向就是提高居民素质,使居民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从而利用每个人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通常来说仅靠道德教育是不够的。社区思想政治的教育任务唯有依据社会的需求及进步来充实和拓展,才可真实展现社区工作的功能。

2.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从现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创新性,在此教育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典型的事或人来作为案例。不仅不能针对社区层次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而且对于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无法解决,不能从根本上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尊重与支持。

3.教育工作投入不足

就现如今的状况来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群一般都是社区干部以及退休党员等,他们具有经验丰富,能力全面的特点,但是普遍年龄较大,工作方法陈旧。同时,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经费紧张的问题,长久以来,这方面的来源就比较单一,基本是由政府进行规划和拨款,然后由居民委员会进行代管,用于开展活动经费也较少,如果有需求,也一般是由下面拟出条款,上级再进行拨付。由于社区没有自己的经费来源,这就造成很多事情想办确有心无力。

二、加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Σ

1.与时俱进对社区管理作出创新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从社会心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特点分析,敢于推动此工作的创新,使其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机制等更加符合规定的要求,做到与实际、生活、群众相贴合,从而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的情况下收到更好的效果。

2.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这是维系其居民情感的重要手段,能够为他们相互沟通思想提供帮助,在这过程同时也有利于情感的交流与加深。如:组织面向社区所有人员的健身活动,这既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方式,同时以促进集体意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合作、交流。此外,举办一些“文明家庭”、“和谐邻里”等评比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社区是大家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其团队荣誉感,争做文明家庭,还有利于环境的建设,进而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3.关注细节,提升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

人民百姓由于改革的深入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对社区工作也有自己的看法。不但要能够反映现在的要求、还需按照不同群众的实际生活与思想活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细致地区分,有的放矢地确定。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干部,首先细分其岗位职能和责任,对其应当负责的区域范围、家庭数量及名称、重点人员等进行明确规定并予以公布;其次是流程与考核标准,每一项是由谁负责、如何操作、程序是什么等等都要分类,同时要定期对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考核,要尽可能的量化,从而让整个循环过程更加的完美。

4.强化社区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与基础设施建设

专业队伍包括社区党支部、以及居委会的人员,可以通过公开招聘或者民主选举等多种方式来选聘,也可从下岗职工中甄选出政治素质比较好、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众,这样会使这支队伍更加壮大。

5.加大社区经费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可以说稳定而又充足的经费是确保社区应有自己长期独立的、高效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目前主要由这几种方式:

(1)由政府部门专门拨款,要知道社区建是目前我国基层活动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必须强化立法,规定某一部分税收直接用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2)是通过收取物业管理费。我们每个月都会交部分资金,这主要是用于社区的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日常支出。

(3)利用社区内的设施和活动场地等自筹资金。这是必不可少的方式,最佳的就是要使其得到独立自主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目前社区建设的终极目标,比如:可以将社区向当地的经济组织开放,活动的设置必须要求健康,而且具有意义。

三、结语

都市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们建设社会协调的关键内容之一,相关工作人员要使以往单一的内容、创新方式变得丰富多样,提升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从而推动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篇(2)

关键词:城镇社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城镇及城镇社区文化的涵义

城镇是城市的外延,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城镇,通常指的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关于城镇,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根据新华词典关于城镇的解释,城镇有两个主要特征:第一,城镇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第二,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而且我国规定,县及县以上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10万人以下,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点。

社区文化是“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所共同反映出来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①它主要包括社区文化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社区精神、社区行为准则、社区制度、社区环境等。因此,城镇社区文化则是指在城镇辖区内的社区文化。

二、城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城镇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指,城镇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遵循社区居民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坚持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原则,以社区发展为共同目标,以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对社区成员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城镇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全体城镇社区居民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三、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述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久的活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传统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通过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能促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并通过理想信念来凝聚社会、激发动力、指导行为。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但文化的导向作用效果取决于文化的取向。

因而,在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既表现在对社区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的引导,同时也表现为对社区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为,首先,通过倡导符合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模式,调解社区内存在各种问题、矛盾、困难以及冲突等,使人们能够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为社区和谐发展共同努力;其次,通过为社区各类型群众组织相适应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营造健康、方便、舒适的活动场所,使社区成员在安定、舒适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社区文化的熏陶,并在各种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将引导社区文化建设强调特定的文化理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引导人们积极追崇理想和目标。例如,提倡发扬“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美德,将对社区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

(二)服务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在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服务功能表现为:其一,为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服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以社区文化建设为契机,利用社区文化为载体,寓服务理念、服务思想于社区工作、社区活动中,向社区传播服务精神,引导社区居民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如社区居民积极借鉴、吸收有益文化,自觉担负起批判、抵制有害文化的重任,自觉为维护、丰富、发展主流文化服务。其二,为社区成员服务。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为社区文化的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条件的同时,也传导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使人们形成了较强的服务意识。因此,社区居民在社区的生活中,始终和睦友爱,互帮互助,促进社区共同家园的形成。此外,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进行社区文化环境优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氛围,为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服务。

(三)规范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按照道德、法纪的准则、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首先,表现为道德规范功能。社区通过宣传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并利用社会道德舆论进行行为导向,培养居民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其次,表现为法律规范导向。社区通过对法律法规、制度章程、条列规范的宣传、教育,并利用监督检查、强化管理的方式进行行为导向,培养居民养成良好的法制意识,从而提高居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促进社会稳定、有序发展。再次,表现为秩序规范导向。社区通过制定社区行为规范、行为准则、社区制度以及社区活动规则、办事流程等,有效化解社区居民之间矛盾,调整之间的关系,并产生一种自我约束作用,有效维护社区秩序,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发展有序进行。

(四)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是通过培养、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来实现的。在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在文化多元的复杂社会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鉴别能力、批判能力。从而引导社区文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文化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影响着社区居民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因此,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区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的前提,社区文化育人功能促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辩证统一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中。

(五)凝聚功能

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社区成员在共同目标、利益和信念的基础上,通过共建机制,使社区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集聚、凝结的社区合力和整体效应。社区文化在其中起着“粘合剂”作用,能把社区内的成员“粘合”在一起。社区通过多种文化活动吸引居民参与,使他们从生疏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希望。社区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居民都是家庭中的一员,社区文化将使他们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使他们乐于参与社区的事务,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区的繁荣作出贡献。(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学院)

注解

① 袁德.社区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4

②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参考文献

[1] 袁德.社区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4

[2]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篇(3)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随着“社区”概念在90年代引入我国,时代的发展变迁使得我国社区发展成绩喜人。社区数量多,发展情况优,居民参与度高,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涌现出不少模范社区。然而在看到成绩的背后,也应该全方位了解社区建设存在的隐患和疏漏,运用相关理论加以分析整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内容,得出解决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区事业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管理结合的必要性

在社区负责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广大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旧的体制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现代观念相互冲突,东西文化相互激荡。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评判标准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各社区人员构成复杂,外来人口比较多,加上家庭矛盾增多、贫富差距拉大、失业问题突出等,使得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多,难度更大。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少数人的利益受到较大冲击,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群众心理上会出现失衡现象,由此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思想困惑,就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也会影响社区工作的全面开展。

由于我国社区的配套设施普遍比较薄弱,专职工作人员数量少,处理问题能力有限,使得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薄弱。一是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人数不足,辖区辐射人口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比例失衡;二是表现在辖区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实践能力不强。在实际工作中,面对部分群众提出的尖锐问题,如果工作人员知识储备不充分,理论水平不高,政策掌握不全面,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讲道理、提措施,使得群众心服口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很难收到实效。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区的功能不断扩大,但同时社区还是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聚焦点。离退休老人、下岗职工、城市流动人口、个体工商户以及一些社会团体都聚居在社区,活动在社区,他们也日趋成为社区的主角,如果疏于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群体,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局面。

因此,通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及时了解社区人群的思想动态,切实承担起对他们的疏导、管理和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对象、任务、内容和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局限于过去简单的领域,重复过时的思路和方法,就不能跟上时展的潮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难以落到实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就失去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群众基础。因此,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大胆开辟新的领域,使思想教育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社区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新的经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显得十分迫切。

3社区管理方式创新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踏实肯干的工作劲头,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态度。可以尝试类似选拔大学生村官的模式从高校中选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面的优秀大学生。另外,还要经常地组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外出参观访问,参加学习培训活动,加强与其他社区的沟通,学习借鉴其他社区的有益经验。

在构成社区的各种要素当中,人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要素。在社区中要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理应以人为本,关注、关心、关爱社区成员是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的工作中真正地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扎扎实实地搞好社区的服务工作,将搞好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社区成员的实际生活问题结合起来。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和群众打成一片,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服务群众。社区当中人口众多、成分复杂,其需要也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就要首先了解群众的不同需要,因人而异地解决问题;其次要建立社区成员的家庭情况登记表,经常走访各家各户,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情况。通过一些细节来体现人文关怀。

十报告将发扬社会主义文化提上了一个重要的高度,在全社会掀起文化繁荣的浪潮中,社区也应该把握时机促成飞跃,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文艺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改善文化设施等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能使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注意优化社区现有文化环境,大力开发新的社区文化环境,以丰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载体。要做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凝聚全方位力量、齐抓共管,形成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才能开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4)

(一)社区医院职工思想状况分析

市场经济对医务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的冲击。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完全有必要的。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市场经济也有两面性。一切向钱看,钱成为衡量一切的重要标准,是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医务人员的观念以及行为都受到了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医务人员将市场经济的一些原则不恰当地带到医疗工作中来。

周围环境对医务人员带来很大影响。近几年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医院的发展,在政策上,提高社区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在硬件设施化投入上,为社区医院进行了标准化装修改造;在宣传上,鼓励百姓到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医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大发展的环境下,社区医院关注的重点是提高医疗收入和社会效益。在这样的发展方针下,社区医院就很容易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很多职工出现思想涣散、重视收入、轻视服务、不钻研业务、不具有长远的发展思想意识等问题。

新职工的入职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近几年,医院引进了很多新职工,他们具有学历高、有朝气、思想活跃等优点,但也存在认识问题偏激、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弱等不足。另外,作为年轻人,他们的辨别是非对错能力不强,信息化时代的一些不良信息或错误言论都能对他们的思想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些都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

医务人员出现心理问题。社会期望越来越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医疗工作的高风险,医患关系和医患之间出现的过激事件,这些使得不少医务人员从心理上到生理上产生了一种压力。另外,社区医院因为是最基层的医疗单位,医务人员收入低,特别是家在外地的医务人员,每月工资交完房租所剩无几。医务人员感到压力很大,工作心情不愉快,甚至个别医务人员出现了焦虑、抑郁等问题。

(二)社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状况分析

人力不足。社区医院党支部支部委员一般都是三至五人,其中设专职书记一人,副书记一人由院长兼任,其他支部委员由职工兼任。从兼职的委员看,医院院长业务繁忙,其他支部委员也是从业务出色的党员中选出,其本身也是业务骨干,自身工作任务重,所以党务工作主要还是由书记一人承担。

专业化程度低。社区医院缺少思想政治专业人才,同时,医院对现有的思想政治从业人员的培训不多,医院的投入和保障力度也不够,这些都是社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和问题。目前社区医院的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在基层业务干部中产生,这种形成方式导致了政工干部缺乏政工专业知识,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即使任命后加强了相关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成长过程也需要一段时间。

政工人才受冷遇。社区医院是一个专业化非常高的机构,它的主营业务性质决定了医务人员最受重视,再加上社区医院的现实环境,如:政工专业技术职称不予承认、薪酬待遇不高等,这些都造成了社区医院思想政治专业从业人员少、人才少、留人难的现状。

(三)社区医院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状况分析

社区医院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重视度不高是目前社区医院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重视度不高表现的形式很多,如:有些社区医院工作者认为社区医院是医疗阵地,做不做思想政治工作无所谓。还有的认为仅做好医疗工作就可以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医院的价值性不高。[3]换句话说,医院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区医院的重心工作。因此,医院必然会出现对思想政治工作抓的不严、落实也不到位的状况。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社区医院的实际运用

(一)重视个性价值,做到以人为本

积极心理学重视个性,注重个体积极感受,这种观念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思政工作者关注人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另外还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个人积极感受,如:希望、快乐和幸福等个体主观情绪体验和精神享受,这些要成为社区医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此外,积极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对希望、快乐、幸福的追求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离开了个人的希望、快乐、幸福,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能不说是一种奢谈。“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积极心理学中那些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观点与方式方法很有必要走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逐步走向成熟。针对社区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笔者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这种价值取向给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抱有积极的人性观,对受教育者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毅力。

(二)重视正面教育为主,加强人文关怀

积极(positive)一词现在一般理解为“建设性的”或“正向的”,它的原意是“实际的”或“潜在的”[4]。因此,积极从其本义上说既包括了人外显的积极,也包括了人内部潜在的积极。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4]针对社区医院政治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应提倡正面教育为主的观念,用积极人性论,践行快乐、幸福的教育理念,切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社区医院是窗口单位,接触的人群以病人、老年人为主,长期接触这样的人群会给医务人员带来消极、低沉、压抑的心理影响,医务人员缺少的是人文关怀而不是批评教育,因此要采用理解、接纳、说理、赞美等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当受教育者身上存在严重的不良品行时,仍要以发展的眼光、积极的态度,相信他们有改善自我的积极愿望和潜在能量,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重视积极心理学工作方法的应用,提升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讲究以理服人和情感相结合。在工作过程中,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工作方法,强调人的心理、情感因素与情感需要的重要性,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各种压力情景的分析来把握主观幸福感、快乐等情感,在沟通上更能引起教育对象的情感共鸣,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风险大、环境差、压力大,巧妙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使受教育者在表扬中体会到幸福,完成教育工作,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创造力。

篇(5)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57-01

网络虚拟社区,作为数字化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是指由一批网友自动聚集并相对固定在一定的网际空间进行如信息、言论交流等活动的地方[1]。为此以下将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瓶颈及网络虚拟社区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中国梦的实现在于青年。当前形势下,为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青年一代不断地更新思想,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做好文章。没有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没有将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解透彻,就不会努力地为这一伟大目标贡献力量,因为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非常艰难,没有正确的思想境界,是很难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没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就会在这个道路的过程中走弯路,甚至走错路。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觉悟,就不会一直坚持这条光明的道路前进。只有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努力,才会让大学生看到自己的思想动态,才会真正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是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主导力量,他们的未来发展和前进的路径,需要有正确的思想做引导。

二、大学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都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改进,但还留有传统方法的痕迹,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不很明显[2]。

1.重整体、轻个体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视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而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不重视,使得对人的一个从本质上塑造失去了意义,特别是“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需要的是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人的个性发展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塑造好。

2.重共性、轻个性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形势下占据着越来越多的角色,使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不合理现象。特别是作为当代青年一代,通过高校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一起,将本国的特色思想融入到高等教育中,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的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要根据国家对大学生需求的情况和需求的人才及时地作出调整,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可持续发展。

3.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理论的实践是不永恒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外,更需要对其思想理论知识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质量,才不会影响到其毕业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出现束手无策的现象。此外,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自然也会给现代生活带来更多的高品质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就更要注重学生除了理论知识以外的实践知识,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三、网络虚拟社区背景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1.适应时展,积极探索良好的网络虚拟社区文化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习兴趣和生活兴趣更加广泛[3]。这样大学生才会在顺应时展中磨炼好自我的能力,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网络虚拟社区文化主要通过网络语言来体现。网络语言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亚文化”,大学生则是这种“亚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大学生们在虚拟社区中对语言的挑战,可谓是淋漓尽致,这种挑战的胜利自然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和,同时也是对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压力的一种缓解和宣泄。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净化网络环境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到大学中来,反映到大学生身上。由于家庭环境、经济条件、个人经历、社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比以往更加多元和复杂。要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不断改革和创新,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4]。

要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网络环境。网络是个大染缸,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网络是把双刃剑,一面教人学好,一面教人学坏。聪明的人把网络当工具,网络就是他最忠实的仆人。而愚蠢的人被网络所奴役,网络就成了杀人魔王。还有一些人自以为很聪明,但不务正道,利用网络干一些违反法律、道德的不良勾当,严重污染网络环境。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屏蔽不良网站,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环境。

3.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拓展学生的自我价值

在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实施过程中,只有以人为本,才会不断地去开发大学生的潜力,才会让其有正确的思想境界。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关系到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好的教师能够起到非常大的示范作用,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大学生内在的思想才会有一个正确和积极的归宿,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大学生为本,加强他们的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在实践中发展自我。

在网络虚拟社区里,生动活泼的网络语言给虚拟的网络世界平添了不少温情和暖意。所谓网络语言,就是大学生们在进行网络交流时常用的词语和符号。网络语言不仅活泼而又怪诞,诙谐幽默又不乏哲理,汉字、英文、数字、图形混作一团,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病句连篇,却深受网民喜爱,并约定成俗,广泛流传,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58

1 重庆地区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早在九十年代就有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的就是指的使用校园网络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我国网络教育的观点的正式提出还是在这个世纪初。网络教育的主要方式有网上讲座、网上问答、网上咨询以及网上交流等等。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经由网络作为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的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传统教育模式来说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以让高校在校学生随时了解的全球信息动向,这种教育模式更加符合当下信息化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以及互动性。

2 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对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重中之重。目前在重庆地区其网络思想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是由党政工团人员以及辅导员所组成的,在这其中辅导员的作用最大,其他社会学老师与哲学老师等对其进行辅助。随着网络思想教育越来越被普及,在重庆地区有些高校,对网络思想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经由对其师资队伍不断的提高以及完善,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下这么几个工作分工:网络辅导员、网络管理员以及网络评论员。

在重庆地区,网络管理员主要是从事的重庆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组织,换句话说也就是领导阶层。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组织协调,以及在网上建立相应的平台,对网络辅导员以及管理员工作流程进行安排,并且组织和策划与思想教育有关的各项网上活动,并且制定实施计划,然后进行宣传,对于网络辅导员以及评论员所反馈的情报进行及时有效的归纳总结。

在网络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网络辅导员占有绝对主导地位,主要是由政治辅导员、哲学系以及社会学系的老师组成,其主要工作就是在网络上建立起来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网络教育平台,保证网络教育的及时有效,增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平台可以是BBS、校园网以及QQ、MSN等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务必需要专业的平台,这就需要网络导员对网上的教育平台进行建设,可以组建专题网站、网页、以及生活文化类网络平台,保证网上的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展开,其本质就是对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建设与管理。

网络评论员能够对重庆地区思想教育教师的进行有力的补充,首先要对党的总体方针有所了解,热爱党,热爱祖国,有着坚定的信仰。然后经由自己对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学院实际情况的了解,将其进行合理的融合,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网络评论员主要的工作平台可以是博客、论坛、网上社区、学校贴吧等等,并且就思想教育问题在网上进行探讨与分析,在网络上跟帖、转贴以及发表与思想政治相关的帖子,尤其是当重庆地区发生较为重大事件的时候,在非常时期,对于网上的舆论进行及时的引导,发表正能量的帖子、支持正面消息,最大化的对网上各种负面消息进行消除,从而使得重庆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和谐稳定的进行。

3 加强重庆地区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3.1 增加资金投入

由于客观的历史原因,重庆的经济发展远远比不上沿海,其硬件设施有所不足,网上思想教育工作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加大对重庆地区网上思想教育的资金投入:首先重庆地区的各个高校需要对其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纳入财政预算,可以将其用于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师资队伍的建设当中去,对教师进行深造,又或者是引进新的老师。其次积极主动的寻找其他的资金筹措方式,通过社会对重庆政治教育的关注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比如寻求一些大型的IT产业机构对其进行支持,从而建立起网络上思想教育的基金;作为奖励来鼓励那些优秀的教师,最后能够通过有偿服务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的筹集,比如拉网上赞助、以及经营合法的上网机构,借此来筹集一定的资金。

3.2 完善规章制度

重庆地区网络思想教育主要分为三个主体,网络管理员、评论员以及辅导员,对此我们要对其有明确的划分,实行岗位责任制,确保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能都充分的发挥其职能,另一方面对网路思想教育老师的引进、上岗制度与培训方式等都务必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案,使得网上思想教育工作能够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从而使得其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3.3 挂职制度的实行

挂职制度的落实有利于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在重庆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教育的工作人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选派一些较为优秀的教师到沿海思想教育较为先进的高校进行挂职学习,这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升老师个人素质以及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对其他学校先进教育方式的学习,将其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让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在选派到沿海学习的老师当中,可以适当的把少数民族教师作为优先考虑,通过学习与锻炼,让重庆地区网络思想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迪.欠发达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09,27(7):80-83.

[2]李高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互主体的构建路径[J].职业时空,2009,5(10):174-175.

[3]马志强.重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建设与管理研究[D].重庆农业大学,2009.

篇(7)

1.1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1.1.1利于沟通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育者的教育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对象———大学生的主观意愿和接收程度,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启发严重不足,特别是“90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人群,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的社会倾向,有明显的自我权利意识和价值诉求。又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充分尊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民主而开放的氛围代替了刻板和枯燥,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必定是明显的。

1.1.2利于突破时空约束虚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硬件基础的,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在虚拟社区的世界里,无论在校园内外,无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在网络上宣泄情感,发表态度,宣扬主张。这一方面使教育对象(大学生)可以即时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全方位交流和沟通,使全程教育摆脱了时间的约束,又可以为教育者因势利导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实时的保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

1.1.3利于增强教育活力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以虚拟社区为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自然亲切,内容上丰富多变,彻底改变了枯燥乏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准确而及时的把握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兴趣特征,使得教育者能够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政治性和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提升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与学生共同构建的轻松生动的教育氛围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1.2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势

1.2.1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心力由于网络虚拟社区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充分尊重个性”的表达显得更加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强化了个体意识,致使许多大学生沉醉其中。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加剧,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半径限制在了网络空间,阻断了与外界生活的正常交往,与身边同学和老师的必要沟通因此减弱和消失,最终的结果是,大学生群体现实意识的消退,造成了社会意识的群体淡薄和人际关系的普遍冷漠,削弱了学校组织的凝聚力[1]。

1.2.2思想道德行为失范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一些不良文化和垃圾文化也伺机萌动并呈泛滥之势。根据心理学原理,当个体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不能完全与网络社区模式相匹配时,个体与网络的冲突和矛盾就在所难免。大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在发育期,其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均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当网络中的某种道德理念借机侵入时,很可能造成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会遭受极大的阻碍[2]。

1.2.3网络成瘾性加剧当虚拟社区暂时屏蔽了现实中人际交往的不平等和不自由,向虚拟世界寻求平衡的心理诉求就会加剧,对网络的依赖也会越来越严重。如果长期、过度地沉迷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将逐渐孤僻而封闭,离群索居,人际关系失调,最终导致自我认知错位,并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这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不具任何效果。

1.3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从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过渡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落后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师过度强调课堂教育活动,工作量负荷严重;相对于规模急剧增长的学生人群,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也难以持续进行。这种情况下,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同时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需要。当前情况下,高校校园网络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这为基于虚拟社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随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以及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伦理也逐步走向规范化,该群体也因此具备了一定的网络自制能力和分辨能力。

1.4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网络虚拟社区在实现互动式交流的同时,也因此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群体的行为出现了偏差,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电影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误导也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这使得部分高校在涉足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问题上持严重的谨慎态度,甚至投鼠忌器,因此网络虚拟社区的积极教育功能被盲目抹杀了。在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上,高校必须做好网络平台的监控与维护,使网络能够正常的运转。这就要求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的教育者,要将舆论导向的监督引导和网络的后台维护同时承担起来,这在当前的大多数高校中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政教师的通信技术都相当有限,实现对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全方位管理存在着诸多困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核心环节是“内化”,而“网络无政府主义”的现实使得大学生充分暴露了潜在的需求和欲望,这些需求和欲望甚至是不道德的,但经过网络散发出去后,被无形的放大[3]。这严重阻碍了社会先进道德规范进化群体意识的进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而受到严重破坏。

2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

2.1教育模式的转变

在网络虚拟社区背景下,对社会群体中的知识层次高,但对是非辨别能力弱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如果还是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教育功效是很难显现的。这就要求在丰富多样、时效性强的网络虚拟社区文化中,只有独立的进行文化辨识,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大学生们才有可能在多元复杂的网络思想理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单纯的课堂讲授是行不通的,只有转变教育模式,即从“灌输教育”转向“辨识教育”[4]。加强虚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被动式的受教育者转化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主体,使得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受益者。

2.2教育者能力的提高

篇(8)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09-011-01

一、关于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居民的政治参与现状,使居民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利,促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本调查问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社区为调查地点进行问卷调查工作,以期反映出当前居民的政治参与现状,并对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更好地扩大其政治参与途径作进一步探讨。

(二)资料来源与调查分析方法

本文所用资料来自2011年8月在南京s社区进行的“政治参与问卷调查”。本人在社区进行随机抽样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放过程中,被访者大多能在10-15分钟内完成问卷。发放问卷50份,回收47份,有效回收率为94%。问卷收回后,采用SPSS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二、现阶段,居民政治参与现状

(一)居民的的政治参与的认知水平

1、居民对政治象征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居民对政治参与的认知水平已经逐渐提高。有93.6%的居民认为社区干部应有居民选举,对政治象征的了解比较准确。

2、居民对政治程序的认知情况。在参加过选举的居民中,73.3%居民认为参加选举是公民的义务,86.7%居民是亲自投票。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居民已经认识到,参加选举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其政治参与的认知水平较高。

(二)居民的政治参与态度

公民在主观方面所具有的政治特征就是政治态度。居民的政治态度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能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是否顺利。因此,居民的政治参与态度是否积极是十分重要的。

1、政治关心。调查显示,居民在最关心的问题上,53.2%居民关心儿女或父母的健康,只有8.5%居民在国家大事上表示关心。可见居民对政治关心过于冷漠,更多的关注自己切身利益的事。

2、政治效能感。在未参加过选举的居民中,57.2%居民认为自己投一票不起作用,故不参加选举,可见,在现阶段,居民的政治参与态度是比较消极的,这不利于社区的民主建设。

(三)居民的政治参与行为

1、居民由于自身的政治地位,经济富裕,文化程度不同,导致其政治参与行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存在差异性。调查显示,党员身份的居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明显高于非党员居民;文化程度与政治参与成正比,文化程度高政治参与相应较高,反之较低。

2、居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整体较低。在调查中,68.1%居民未参加过选举,可见居民政治参与行为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三、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扩大居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一)调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折射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目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多集中于居民道德水平提高和文明守法意识提高上。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远不止这些,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包括政治观教育。这些内容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被忽略,在一定层面上造成居民对政治参与的消极性。

2、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原以老年人、家庭妇女为主。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针对这些新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有所变化,而教育内容却针对性不强,这就造成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落后。在方法上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传统方法居多,没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出发,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动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居民的实处,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不强的现象。

(二)扩大居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思考扩大居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主要还是从思想上对社区居民进行相关政治观教育。

1、有针对性的根据教育对象不同适时调整教育内容。虽然在调查中,居民政治参与认知水平较高,但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居民,在政治参与认知上还是处于“文盲”状态,这就需要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让他们树立政治参与的意识。

2、发挥广播、橱窗等的宣传作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一些重要的报刊新闻、时事政治内容,政治知识和有关政治参与的小故事,运用橱窗、小区广播站定期刊登和播送,使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对政治参与态度,提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3、发挥文体活动的凝聚作用。社区开展文体活动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因此,社区应开展各种异彩纷呈的带有政治性色彩的活动使社区居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提升人们的政治参与水平。

4、发挥节日的强化作用。社区应该把握好这一契机,利用节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建军节和国庆节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开展向烈士送花、送卡片、唱红歌等的活动,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进而提高居民政治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孙其昂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2)03―0037―0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在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交往空间和发展条件,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网络环境。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是社会上接触网络人数最多、运用网络程度较高的群体,网络活动是他们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并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群体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也成为思想的塑造者和被塑造者。因此,网络的兴起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提供了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既改变了传统舆论的导向模式和思想文化阵地的占领方式,也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面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把握网络环境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影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必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增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必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努力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的新局面。

一、正确认识网络环境的新特点,

引导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1.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基于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网络看成是一种载体、工具或手段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运用网络丰富和完善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局部体系构建问题;另一种看法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在网络环境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方式、机制、队伍等方面如何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要求,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体系的构建问题。第一种观点是把网络作为工具或载体,第二种观点是把网络作为一种教育环境。这两种观点是两种不同的认识视角,但也同时内在关联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际上,作为教育环境的网络是作为教育工具的网络的推广应用达到普遍化、日常化的结果,而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等很多方面又都与网络紧密相连,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等,因此,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网络作为教育环境来对待,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更有针对性,也才会产生实际效果。

2.网络环境的新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与一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互动。特别是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是大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在数字空间的延伸。每一个网络终端的屏幕后面,都不是虚拟世界中的电子信息,而是现实的人、现实的社会。虚拟性和现实性是网络兼有的双重特点,网络环境实际上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体系。网络空间中出现的现象都能在现实中找到依据和根源,虚拟的符号是现实的载体,网络心态也正是网络使用者的心态。虚拟空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现实世界的折射,网上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要到现实社会中去寻找解决途径。但网络世界不是现实社会的原封不动的复制,因此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照搬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无视网络民意存在,就会闭目塞听;但过于相信网络民意,则可能会偏听偏信。正确认识网络环境的新特点,必须把握好网络信息传播交流技术的作用机制,处理好网络虚拟和网络现实的关系,注重虚拟环境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加强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结合,构筑网上网下全覆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同时,要依据网络环境新特点,寻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网络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引导大学生在网络行为中增强自主能力、树立主体意识。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兴利除弊,是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在网络行为中增强自主能力、树立主体意识是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创新的一个根本性的突破点。网络环境与其他教育环境的不同之处在于网络的虚拟性。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里,现实社会的人、事、物和诸多社会现象经过网络的数字化虚拟,呈现出虚拟主体和虚拟实践的特性。网络主体身份的匿名性,网络信息资源的多元性、丰富性、复杂性、开放性,目前网络立法、网络监管的滞后性以及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性,使得各种合法或不合法、健康或不健康的信息得以方便快捷地进入网民视野,对人的发展造成了利弊共生的处境。这有可能使大学生不加辨别地去接受错误思想,从而被引入歧途。面对这一网络环境的特点,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增强作为主体的人对环境的自主支配意识和支配能力。一是要适应社会变迁的客观要求,转换观念,适应环境新变化。二是要基于兴利除弊的视角,主动优化环境、改造环境。马克思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同时也改变着环境。三是要加强大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育。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有了教育信息选择的自主性,但要增强他们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引导他们提高正确、自主分辨和选择网络信息以及自主支配和控制虚拟情境的能力,有效抑制不良观念对青年的侵蚀。

二、正确把握网络空间中的教育关系,

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1.正确把握网络空间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从现实领域拓展到网络领域,仍具有目标规定性和价值导向性,这种属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仍存在着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这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变成了同在一个虚拟平台的主体间关系。因此,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这加强了教育的互动性,使教育活动能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但同时,双方毕竟是教育与受教育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教育的目标性和导向性产生的,由此导致教育双方在信息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引导的一方和被动追随的一方,表现出教育活动中具有的主体间性的主客体关系。但这种主客体关系建立在虚拟交往实践的基础上,因而这种主客体关系又表现出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特征。一是具体情境性。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而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体现在教育活动中,由于网络平等的交流对话取代了身份差异的鸿沟,民主的探讨取代了单方面的灌输,所以,主客体之间关系的确定已经不再受现实生活中人的身份的影响和制约,而是取决于网络教育活动具体情境的精心安排和设置,取决于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中能否成为信息的引领者。二是不确定性。网络环境下,网络主体可以自主地获取网络信息,选择网络行为,这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和权威受到了冲击。因而当教育者主动与受教育者建立联系,并且教育者提供的信息内容能够适合对方需要并得到积极回应或响应时,教育主客体关系才实际上确定下来;当教育者的教育内容不能被网络受众吸纳,主客体关系就无法实现。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始终处于竞争与协同交织的自组织状态,因此,主客体关系的确立具有不确定性,呈现出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趋势。

2.充分发挥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实行单向灌输,进行空洞说教,教育者可有意识地选择适当的材料对受教育者集中地、持续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促进受教育者思想、行为发生转变。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客体关系所呈现出的新特点,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重新理解“教育者主导”的内在含义,这是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建构的双向主体性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学生则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认识和处理好这种关系,是合理组织教育活动、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就要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者要坚持“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教育理念,走出“权威”与“服从”的误区,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大学生建立起双方彼此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避免居高临下。要经常换位思考,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进步。二是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明确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选择高质量的能够引起大学生兴趣并产生共鸣的教育内容,形成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树立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三是要不断学习和充分运用网络信息传播交流的新技术、新手段,在网络教育活动中,经常性地创设大学生们喜爱的场景,具有时代气息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彼此平等的交流中因势利导,在良好的氛围中造势引导。只有采取民主、平等、互动的教育模式,尊重和关心青年学生,才能利用好网络聚拢人气,形成富有亲和力的话语主导权,搭建起一个双方思想和情感顺畅交流的平台,增强网络教育的感染力,真正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三、主动深入虚拟社区,紧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

1.虚拟社区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影响。虚拟社区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性,通过网上社会互动,为满足自身需要而构筑的新型的生存与生活空间。虚拟社区是网络社会的构成单位,是一个具体的、有限的网域社会共同体。虚拟社区的产生及特点,使它成为网络环境研究的重点。网络虚拟社区具有同现实社区不同的特点:一是开放性。虚拟社区受众多、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每个上网者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制造者,既相互沟通,又相互感染,不受任何身份和地位的限制。二是超时空性。社区成员可以随时随地展开互动交流,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三是群聚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群体互动技术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通过虚拟社区,社区成员之间能够彼此平等地交流,快速地传递与交换信息。这一切,对参与社区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很多学生积极进入虚拟社区,消息,获取信息,发表意见和建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走进网络虚拟社区,积极探索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成为其中的信息提供者,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有效引导。如果不能意识到并充分利用网络这个信息交流载体或放弃这个载体,网络中的各种不良信息就有可能占据这个空间,就可能抵消已开展工作所产生的效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走进网络虚拟社区的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推进,虚拟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研究逐步深化,积累的成功经验愈益增多,这些已经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体现。

2.高校网络社区建设要贴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以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握时代特征,贴近学生发展实际,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网络环境下,在深入网络社区和建设网络社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一定要紧贴大学生发展的实际。一是要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实际需要。网络社区建设应当紧紧围绕大学生关心的诸如学习、生活、健康、交往、恋爱、求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建设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和成才的社区共享资源,满足大学生各方面的现实需求,这样才能把中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的意见落到实处。二是要增强高校虚拟社区的内在凝聚力。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学生成才愿望非常强烈,针对这一情况,高校网络社区建设要在满足大学生成才的需求上下工夫。还要掌握高校网络社区的特点、功能、内在机制及发展趋势,使社区在体现其他一般网络社区组织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社区成员同质性强的优越条件,推进网上网下集体的同构,虚拟环境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使社区成员形成对社区相对稳定的归属感,增强网络社区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是高校网络社区建设要突出校园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遵循网络社区所具有的共性的交往方式的前提下,高校网络社区建设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以及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网络社区建设既要创设思想教育活动的“师生情境”,发挥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作用,也要建立自教自律的“朋辈情境”,注重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师生的平等沟通,使社区的育人环境充满人文关怀,充满亲和力和感染力。四是要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动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把高校网络空间作为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准确地了解发现大学生思想变化和心理变化,为他们解疑释惑、排忧解难。通过教育疏导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把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丁宏.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2003,(6):37―38.

[2]苏振芳.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l,(1):36―37.

[3]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33―340.

[4]汤跃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7.

[5]田维义.加强大学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4,(11):17―19.

[6]王栓.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1,(12):91―93.

篇(10)

该文为河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3-MYB-085)的阶段性成果。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改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其理念、原则、方法、内容、载体、队伍、环境、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形成合力,方能见效。这里主要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针对其突出问题,提出几点应对之策。

1.厘清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直以来,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高标准地培养社会“精英”或称“圣贤”,严重脱离了实际。因此,要改变这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应分层分类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2002]2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应在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应该把这一目标进一步分层分类并分阶段实施。一年级可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习相关法规和校规校纪,培养民主法制、遵纪守法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合格高职生”;二年级以“合格职业人“为目标,开展学生成长教育。通过举办职业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等大赛、专家讲座和社会实践项目教学等活动,树立职业理想,培养就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三年级以“合格社会人”为目标开展毕业教育。通过“融入职场,走向社会”专项教育和实习就业指导等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恋爱婚姻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友爱、爱岗敬业的品质。同时,在以上过程中要通过重大事件、重要节日、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再是大而空泛、遥不可及,而是更具体、更现实,因此也就好操作、有成效了。

2.构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思政”体系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考虑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也要正确处理好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形成学校、社会、企业、家庭多方面因素的合力。这就要求树立 “大思政观”,构建“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社会各行各业、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镇社区都应该行动起来,人人有责地打击假恶丑,弘扬真善美,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一个有利的“大气候”。二是形成学校、企业、家庭、社区“四位一体” 的育人格局。学校要与企业、家庭和社区建立紧密合作的联合管理机制,设立共管机构,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共同搞好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整合育人资源,创设育人平台。要充分利用企业、社区和家庭传统文化,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传统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搭建其实现理想与人生价值的现实平台。

3.改革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改革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是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的前提下调整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保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二是突出职业性。应赋予高职院校更多选择选修课的自,以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并培养特色人才。三是注重公民素质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观念,加强社会公德、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第二,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是变“灌输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开放式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二是实践锻炼法和自我教育法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4.完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

第一,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统一部署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改变理论课教师不负责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只负责日常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状。而建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委员会,可以从机构设置上进行队伍整合和统一的决策系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和科学化,真正发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合力。

第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励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奖惩制度应包括对两课教师、学生工作人员、企业、学生等的考核和奖惩制度。

第三,探索多元的复合评价模式。一是把效果评价和过程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评价经常化、过程化,要淡化期末终结性考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使教学评价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二是把理论知识考核与应用能力和思想表现结合起来,从单一的闭卷书面考核向多元复合考核体系转变;三是要从多维视角综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数体系。既要反映物质成果,也要反映精神成果、既要反映直接效益也要反映间接效益、既要反映短期效益也要反映长期效益等。在评估要素上可采取校内评估、社会评估、企业评估和家庭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突出综合性和系统性。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38-02

社会工作是一种具有公益性质的工作,它能够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例如老人、妇女、残疾人等,社区工作方面、个案工作方法以及小组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的几种方法,让人民群众享受更方便的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为我国培养“四有”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社会工作方法相比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没有一点关联,这二者同样可以进行结合。将社会工作方法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观念落后

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各个高校中是学生的必修课,校方领导对此也较为重视,但是其中内容却过于老旧,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学生思想较为奔放自由,如果没有足够的约束与合理的指导,他们也不会自行地去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如果教师自身出现了问题,那么学生难以从课程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也是必然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落后的观念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保守

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但是很显然,这一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践行,“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仍旧占据着主流地位。教师不利用新型教育手段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也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真实掌握情况。在当今时代大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当前的教学方法过于保守,难以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旧有的教学方法无法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时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时展步伐,才能够让接受这一教育的大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在未来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每一天、每一年都会有新鲜事物发生,但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仍旧使用的是多年前的版本,这无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这个时代。大学生在接受相关的教育后发现这些知识在实践中根本无法应用,这一问题也存在于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社会工作方法的原因

(一)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

大学辅导员与思想政治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直接的参与者,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部分高校的辅导员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自身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了解还不够深刻,无法对大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老一辈教师面临退休,年轻教师无法挑起大梁。社会工作方法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将其中的工作方法运用于辅导员的工作中,让辅导员能够改善自身工作方法,增强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完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方法对于思想政治教师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外国文化、外来思想开始涌入我国并且影响着我国的大学生。如果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仍旧按过去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那么必然是要被时代所淘汰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来弥补当前的不足。社会工作方法强调实践,大学生在这一教学方法中可以发挥出目前教育改革要求的学生主导地位,并且可以亲身w验与尝试一些事物,让自身对那些事物的认识更为透彻,学习与了解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增加自己的阅历与经验。

(三)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念

在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掌握着知识与课堂节奏,但是部分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情况。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主观意见,也无法就某一观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只能跟着教师的节奏,这对于学生的自由思想以及天性无疑是一种扼杀行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不是古时的封闭世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社会工作方法中的交流活动是目前我国各式交流方法中最为有效的交流方法,教师应该改善自身的教学观念,增强与学生的交流,才能够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方法的结合层面

(一)教学任务与目标层面

社会工作在本质上是对其他人的帮助,通过对这个人的帮助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为他提供一条适当的发展道路,同时告之应该注意的问题,让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闯荡社会,走出自己的道路,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继而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任务是利用一系列社会主义理论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教学目标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可能这二者看起来与社会工作方法有着很大区别,但是实际上它们存在着共通之处,它们的目的都是服务,社会工作目前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培养日后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人,它们都在引导人民与国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解决的也是人的思想问题与观念问题,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方法结合层面的体现。

(二)教学功能层面

社会工作方法的功能是对社会人员进行援助,保障他们最为基本的生活,维持社会的稳定。社会工作需要对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进行保护,例如老弱病残等,还需要为一些特定人群提供帮助,例如失足青少年、贫困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要让这一类人员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促进他们自身能力以及观念的改变,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拥有稳定的生活来源,让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分子,保证我国社会的和谐状况以及正常运转。各个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育人、导向等教学功能,可以对大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并且指导大学生的行为,这一点也促进了二者的结合。它们都需要对人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干预和指导,社会工作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开展相应的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需要根据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以及其自身进行工作,首先要了解情况,其次制订计划,最后实施计划,这是二者工作步骤的相同之处,也是二者可以结合的地方。

(三)教学理念层面

在社会工作中,无论进行怎样的工作,前提都是一致的,就是保证对社会人员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于世界上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给予这些人员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课程的教学理念,解决大学生在生活与思想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大学生采取关心、关爱的态度,这无疑是二者很好的结合层面。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美好,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努力去工作,去学习,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让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充满正能量,让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希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方式

(一)社区工作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社区工作方法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需要对社区环境进行改善,让整个社区处于一个和谐的环境,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也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到社区环境的改善中,例如拜访孤寡老人等,感受社区真实环境,处理好自身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学会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去影响他人。其次是进行社区活动,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例如在社区内形成学习小组,或者帮助留守儿童补习功课,提高成绩等。

(二)个案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方法中较为基础的一种,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大的相似程度。个案工作方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与辅导员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与问题都能够充分地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每一学生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将原有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转化为个性问题,强化辅导员与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水平,让他们能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保C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三)小组工作方法

这一点要求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发挥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相对容易,高校应该对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活动表示支持。首先需要让这些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具有相应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他们了解到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他们自觉投入其中并且为之进行努力;其次,提升这些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问题应对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通过这一活动锻炼自身水平,不仅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问题应对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也应该有所提高,让学生拥有更加全面的能力,在未来能够拥有更好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