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8-31 16:31:3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篇(1)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三体系和都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其中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的关联尤为紧密。质量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文件管理。文件是体系实施的载体,也是检验体系的标准。而信息化系统就是按照标准文件的描述,将大量业务处理和流程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固化,从而保证标准的严格执行。要达到信息化和标准化的完美结合,就是要确保标准体系中的业务管理流程和固化在信息系统的业务操作实际高度一致。如何保证两者的一致性?浙江中烟通过“三标一体”项目和ERP咨询项目联动协调,实现两者的高度融合。ERP咨询项目是对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而“三标一体”项目则是针对管理流程的细化提升,两个项目虽角度不同、方法不同,但目的一致。通过两个项目的同步开展,梳理过程的沟通借鉴,实现了流程的优化重组,确保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高度统一。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了程序文件和实际操作不一致,杜绝了“两张皮”的出现,同时大大增强了标准文件的适用性和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充分引入了质量体系过程控制的思想。在项目建设前,就明确了“优化流程、精细管理、业务创新、技术领先,水平行业前列”的建设目标,通过机构完善,制度建立,职责分工,做到了体系要求中的目标明确和组织保障;同时,在项目管理中建立了项目考核机制,坚持ERP工作例会制度,明确了ERP问题管理流程,做到了有问题就有反映、有记录、有负责、有方案、有落实、有反馈,体现了PDCA循环思想;并且和ERP项目相关的需求、建议和解决方案等信息都实行了标准化、文档化管理,做到了每一项工作都事前有指导、事中有记录、事后有分析,实现了痕迹化管理。通过贯标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三体系的认识不断加深,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要求也不断融入信息化项目建设中。ERP项目硬件建设就高度重视信息设备对环境、职业健康的影响,在设备采购中引入绿色、环保、低耗的理念,确保所购设备符合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要求。同时为响应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要求,积极应用信息新技术与新设备,特别是系统集成技术,通过优化整合信息资源,硬件系统从原来几十个小应用、十几台服务器,整合为两个大系统六台服务器,在有效节约资源提高系统利用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电磁辐射及能源消耗。

2信息化手段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和促进

为解决文档管理难规范、工作痕迹难保存、运行检查难开展、纠正预防难跟踪等问题,浙江中烟根据管理及应用实际,利用信息平台快速高效的优势,结合标准化信息广泛性、法规性、系统性、时效性和服务性等特点,设计开发了集文件编制、、使用、评审、持续改进和作废全过程管理的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的搭建,规范固化了标准化工作流程,实现了可控化、痕迹化管理,保障了体系顺畅高效地运行。该系统与浙江中烟门户系统相集成,通过工作流平台的引入,支撑了浙江中烟标准化工作多流程、分层次的实际应用,具有以下特点:2.1内容更丰富系统包括立项计划、标准管理、标准化工作、体系运行和法律法规四大模块。除了包含和工作相关的文件程序外,还有标准化工作动态、标准化知识、体系工作计划、贯标动态、体系知识、法律法规等内容,知识全面,内容丰富。2.2提醒更及时标准的制定、审批、、查阅涉及人员广,时效要求高,为了保证标准及时,宣贯到位,系统除了通过标准公告、待办任务提醒外,还与短信平台、邮件系统相集成,确保时效性。2.3信息更完整系统除了可以查询到最新的标准文件外,还支持历史版本和作废版本的检索,使得文件体系更完整。同时,通过外来文件和法律法规模块的建立,能全面地得到国内外标准信息、行业内文件信息,最新的法律法规要求,及时了解标准化工作的各项动态。另外通过标准管理和体系运行模块的建设,标准从制修订、发放、到废止均在系统留下痕迹,能够跟踪管理,历次的内审计划、管评报告、问题清单,不合格报告等信息都可查询,便于掌握整改动态,促进管理闭环的形成。2.4流程更细化根据浙江中烟管理实际需要,标准文件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不同类别的标准由对应的标委会审批和管理。而从标准流转的角度而言,公司本级和制造部级的标准流程也不一致,这造成了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标准从起草、审查、会签、审批、编号、复核、、查询、作废每个环路的流程各异,系统实现非常复杂。系统最后采用了灵活配置的工作流平台,通过图形化定制,实现了多级支持,确保了系统实现和业务实际的高度统一。2.5体系更严密标准文件从起草、、查询到废止都是受控的。基于以上特点,系统建设要求更加严谨。通过标准起草环节和项目立项模块相关联,利用立项编号控制标准编制,防止标准重订、漏定等情况的发生。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则通过总文控、部门文控、科室文控等角度的配置,在严格权限的同时,实现了分级授权管理,既保证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又体现了严密性。2.6查询更便捷随着系统的建成,标准和体系知识的获取更加简便,贯标知识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程序文件也得到更有效的宣贯。同时,系统集成强大的搜索功能,支持不论是基于立项任务、程序文件还是体系管理、法律法规的搜索,都能实现快速精准的检索。2.7扩展更灵活系统基于J2EE环境,技术先进,兼容性好,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根据管理和业务需要,适时进行调整,确保系统的实用性、适用性。

篇(2)

1 CAD制图参考原则

在利用CAD制图的过程中,制图的基本原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方便于图样处理以及兼顾人工作图。因此在CAD制图的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应该将图表精确地表达出来,在图表完整、清晰的前提下尽量让整个图表显得简洁[1]。在线条设计上,应该尽量使用直线表达,同时减少曲线的使用量,这样就能够让图形的表达更为直观、明了,同时也让制图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制图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采用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曲线,避免使用一些无规律曲线。这样是为了保证图层能够正常地被计算机系统所读取并且进行正常的处理。另外在直线的筛选上,应该尽量选取垂直或者平行等具有特殊角度的直线,另外45度角直线也是常见的特殊角度直线,这样能够让图形设计得到有效的简化。在字符筛选的过程中应该尽量筛选相对简单的字符,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信息读取的准确度,还能够让制图得到一定程度的简化。总之,在CAD制图的过程中总体上的原则就是在保证图形精确度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图形能够简洁、直观地表现出来,并尽可能地降低图形的复杂程度,从而让制图效果与制图效率得以提升。

2 制图幅面以及边框标准

在基本幅面及图框尺寸的选择上,主要以下表为基准。

在CAD制图的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的制图要求,会遇到幅面加长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被加长的幅面应该与基本幅面表现为倍数关系,其主要规格如下表所示:

3 图面信息栏标准

在图面信息栏的设定过程中,其标题栏应该置于图面的右下角位置。其中标题栏的外框线应该为实线,宽度为0.5毫米;内部分隔线也为实线,宽度为0.25毫米。会签栏的位置应该在标题栏的左侧,其外框线用实线构建,宽度为0.5毫米;而内分隔线也采用实线,其宽度为0.25毫米。修改栏与会签栏的位置一致,均在标题栏的左侧,其外框线为实线,宽度为0.5毫米;内分隔线为实线宽度为0.25毫米。另外制图栏处于整个图面的左上角,与标题栏相互对应。其外框线为实线,宽度为0.5毫米;内分隔线为实线,宽度为0.25毫米[2]。

4 线条线型、宽度、颜色以及用途标准

在CAD制图的过程中一般使用6种不同颜色的线条来对图形结构进行区分,分别为红色(1号)、黄色(2号)、绿色(3号)、青色(4号)、蓝色(5号)、桃红色(6号)、黑色(7号)。而不同颜色的线条其宽度也不同,具体如下:红色线宽0.70毫米、黄色线宽0.50毫米、绿色线宽0.35毫米、青色线宽0.15毫米、蓝色线宽1.00毫米、桃红色线宽0.30毫米、黑色线宽0.25毫米[3]。另外不同颜色的线条还代表了不同的用途,比如外轮廓线及建筑物轮廓线、小型断层线、材料断层线、结构分缝线、母线一般用蓝线、红线、黄线所表示,其线宽分别为1.00毫米、0.70毫米、0.50毫米。而钢筋图结构轮廓线、风化界线、浸润线、重合剖面轮毂线、设备和元件的可见轮廓线、尺寸线、尺寸界线、粗地形线则可以用绿线、黑线以及青色线来表示,其宽度分别为0.35毫米、0.25毫米、0.15毫米。另外0.25毫米宽度的白线可以用来表示原轮毂线、假想投影轮毂线、运动构件在极限或中间位置轮廓线、相配线(两剖面对接线)。总之,通过不同线宽、不同颜色的线条能够让图形结构变得更为清晰,并且对这些线条赋予用途含义,可以让整个图形结构更加直观,从而让制图效率得以提升[4]。

5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越来越大,这就是给当前的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无疑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让企业的实力得以增强。CAD制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完善当前的CAD制图标准能够让CAD图表更加直观,同时其精确性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让CAD制图的效率与质量都能够更上一个层次。当然在CAD制图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还需要兼顾到手工制图,从而让整个标准更加合理。随着CAD技术的不断发展,CAD制图的标准也会不断地变革同时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胡青泥,崔长德.关于CAD制图标准制订的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10(14).

[2]高佳宏,安琳.国家标准“CAD制图规则”的研究[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1(03).

[3]傅劲松,苏正猛.浅谈信息化建设中CAD制图的标准化问题[J].水利水电技术,2007(12).

篇(3)

背景

受“5·12”大地震影响,绵阳市受灾学校1 160所,受灾教学用房6 304 345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45.846 7亿元;受灾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72亿元。

国家对“5·12”灾后重建给予了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使灾区教育技术装备事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需要强大的基础教育作支撑。市委、市政府在《绵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现代化步伐,到2020年,在西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全面建成西部教育强市、西部人力资源强市和西部区域性科教中心”的战略目标。

结合灾后重建和《绵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实施,绵阳市提出了加快推进全市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工程项目。

工作推进的作法

在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之余,把工作重心及时转向灾后重建工作,在策略方面倾向几个重要环节。

摸清灾情,弄清家底

绵阳市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功能用房按完全损毁、可维修、完好等情况作分类统计,尤其对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江油市、安县4个极重灾县的完全损毁学校的受灾情况作了详实统计和测算。

明确标准,编制规划

灾情统计结束后,绵阳市根据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已颁发的政策法规和教育行业标准,拟定了绵阳市学校灾后重建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相应各类标准和技术规范,分为功能用房建设、教学仪器装备、图书装备和信息技术装备等。包括《绵阳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功能教室、场地装备标准》《绵阳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教学仪器装备标准》《绵阳市中小信息化建设装备标准》《绵阳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灾后重建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等。

根据“装备标准”,结合灾后重建,学校调整规划,编制了《绵阳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灾后重建及标准化建设方案》。绵阳市“十二五”期间,按照全面完成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80%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的奋斗目标,共需新增投入经费近6亿。

纳入统筹,政策支持

在灾后重建工程项目中,坚持把各类功能用房纳入灾后重建土建工程统筹规划,教学仪器设备纳入灾后设备重置统筹规划;坚持在公用经费中每年划出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技术装备和资源建设;坚持与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省级教育示范县创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创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创建紧密结合。通过几年努力,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基本解决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的政策问题,使经费投入得到有力保障。

履行职责,加强督查

绵阳市各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技术监督,在标准化建设工程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严把方案审签关。对实验室等功能用房的平面布局和室内装饰方案的编制,要接受技装部门指导,并经审签后再送建筑设计部门。尤其是对“交钥匙援建工程项目”,北方援建省对南方建筑要求不太熟悉,绵阳市技装部门主动协商,确保项目按标准和规范设计、施工。

2)组织现场交流会。市教育体育局及时召开教学仪器设备灾后重置暨标准化建设现场交流会,现场参观新建学校,进一步明确灾后重建教学仪器设备装备标准和实验室建设规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指导学校科学规划、科学重建。

3)深入学校多指导。实验室等功能用房建设除涉及建筑专业知识外,还涉及实验室技术规范,比如,实验用房功能设置,面积与间数,通风、采光,照明,给排水、综合布线,地平与窗户,垃圾及废液处理,固定设施安装、实验桌布置,仪器设备及药品陈列与保管等,要求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要自身熟悉业务,经常到学校施工现场检查、指导。

4)建立评标专家库。灾后设备重置必须进入政府招标采购程序。技术装备部门有责任去完善教学仪器设备政府招标采购的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建立教育系统懂政策、懂技术、素质高的评标专家队伍,并多次举办了培训班;二是坚持由技装部门按标准对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方案的编制加强指导和审查,要经审签后再送政府招标采购部门。

5)严把仪器交验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学校,是技装部门的重要职责。绵阳市注重充分发挥“四川省教学仪器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所绵阳工作站”的监督职能作用,组建了绵阳市教学仪器设备质量检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并多次举办了专业培训班,对考核合格的人员,发放了质量检测上岗证。要求灾后重置教学仪器设备必须进行交收检验,质量检测不合格,不得付款。

加强管理,提升效益

灾后重建及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的同时,我们提出加强灾后教育技术装备公共设施管理的实施意见,各级学校建立了“教育技术中心”,建立政策导向激励机制和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学校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组织初中理科教师基于新课改的探究性实验技能及实验室管理技术全员培训班,组织教育技术装备公共设施管理校长培训班,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和教育技术全员培训,大力研制开发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系列实验教学研究活动和实践制作、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和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研究,研究开发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整理颁发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系列管理制度和表册。

工作推进的成效

绵阳市教育系统751个恢复重建项目已竣工708个,累计完成投资79.884 2亿元。灾后重建完全新建(含援建)学校近300所、改建学校近400所基本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规范和要求,已累计完成近3亿元的设备重置任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计算机装备生机比、图书生均册数等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全市有近400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近300所学校建成了数字化校园,近700所学校接入绵阳教育城域网,近100所学校教师人手一部手提电脑。

建成了绵阳教育体育信息网(/)、绵阳教育技术网(/)、绵阳教育体育视频网、绵阳教育VOD电视频道、绵阳市数字图书馆、绵阳市教育学术视频网、绵阳市电子期刊阅览室、绵阳市高中选修课学习平台、绵阳市教育技术能力学习平台、绵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绵阳市学籍管理平台、绵阳市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等。

绵阳市已全面完成近3万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中级和职称计算机C级第一轮培训任务以及教育技术初级能力培训任务,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缩短,“技术支持和促进教学”的现代教育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今后工作的思路

绵阳市将紧紧围绕《绵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均衡化、优质化、多元化、现代化”的目标,以教育技术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发展。

篇(4)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5-1073-03

1 概述

标准(standard)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用标准来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而标准体系(standard system)是由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1]。

信息化是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抽象和数字化的过程,它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等高科技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过程[2]。

标准体系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是保证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的基础。只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才可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信息化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本文结合国家局、省、市局(公司)关于信息管理工作的规定、信息化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以期推动信息化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改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效率,按流程管理信息化项目。使信息工作人员有章可循,可以按规范对维护过程进行实时核查,有效提高信息化工作的运行效率,进一步规范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提高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和健康程度,打造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新高度。

2 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随着西安烟草信息化发展日渐深入,信息基础设施也变得更加庞大和复杂,越来越多的关键业务应用运行于信息平台上,对网络的稳定性、高效性和安全性要求逐步提高,信息系统在日常的系统运行中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信息化管理能力对企业业务运转的影响正在成正比不断提高。而长期以来企业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非均衡发展模式,致使信息化管理能力薄弱,信息化已出现畸形态势,为企业业务运行带来极大隐患,企业信息管理部门急需从单纯技术部门向技术与管理并重部门转换。

目前,在西安烟草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一是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标准,信息资源管理粒度较粗,二是信息化设备运行维护效率未能充分发挥,三是信息化项目的管理缺乏统一的流程设计与规范。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以规范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资源运行维护及信息化项目管理,对于西安烟草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 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3.1 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总体框架

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复杂工程,将涉及大量的标准和规范,信息化标准体系既规定了信息化标准总体结构,同时也是信息化标准的规划,规定了未来几年重点要编制的信息化标准。因此,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应从标准化现状与问题出发,充分分析标准化需求,构建适用西安烟草的信息化标准体系。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是由西安烟草信息化建设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图是以方框图形式表示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由信息资源管理标准、信息化运维管理标准、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三个分体系组成。

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总体框架

3.2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分体系说明

3.2.1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分体系

信息资源是指西安烟草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技术人员、网络设施、信息处理的设备、计算机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等基础软件系统、人员与设备的工作环境。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用于信息资源的规划、采购及建设。体系将从定义及分类、等级划分出发,对信息资源的规格及标准,应用等方面进行规范。该分体系包括技术队伍、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和网络通信四个二级类目。

技术队伍标准包括机构设置规范及专业技能规范两大部分。

硬件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是指打码机、工控机、扫码设备、PDA、RFID设备等烟草行业生产经营所使用的信息化电子设备,通用设备是指主机等计算服务设备、网络基础设施、个人电脑等客户终端设备、磁盘阵列等数据存储备份设备和UPS等机房环境设备。硬件设备标准是指西安烟草信息化建设中使用的各种专用和通用设备标准,用来指导设备选型、安装调试、验收、招标等方面的工作,以便实现信息处理设备间的互相兼容与互联。

系统软件包括数据库软件、中间件软件、操作系统和办公工具软件、数据备份软件等平台工具软件。系统软件标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系统软件方面的标准,用于指导西安烟草系统软件的选择、安装调试、验收、招标等。

网络通信标准是指西安烟草广域网和各级节点局域网建设以及通信协议、信息传递与共享等方面的标准,用于指导西安烟草信息化网络通信建设和管理,确保烟草网络基础设施间能互连互通。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分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分体系

3.2.2 信息化运维管理标准分体系

信息化运维管理是指信息技术部门采用相关的方法、手段、技术、制度、流程和文档等,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信息系统本身及设备、网络进行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应用/服务管理、网络管理等具体工作内容。该文对运维管理标准进行框架设计,梳理组织架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流程建设。根据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配套的管理措施包括组织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绩效考核、运维费用、技术支撑等内容,同时结合西安烟草的业务特色,整合运维服务资源,规范运维行为,确保服务质量,形成统一管理、集约高效的标准化运维。信息化运维管理标准分体系包括核心运维和节点运维两个二级类目。

信息化运维管理标准分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3.2.3 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分体系

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是指规范西安烟草信息化项目规划、实施的各种标准,其作用是保障信息化项目的功能完善、性能优良、技术先进、架构开放,具备较强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主要包括产品型项目、软件型项目及服务型项目三个二级类目。

结合IT行业特点运用项目管理技术、理念和方法,按照西安烟草现状及需求建立信息化项目开发的质量保证体系,使项目开发有序化、文档化,有计划性、具可追溯性,以保证IT项目的按计划实施,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将包括项目综合、范围、时间、成本、质量等方面以及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收尾等过程组。

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分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体系

4 结束语

信息化标准是指导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指南,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化标准及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对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复杂工程,将涉及大量的标准和规范,文章结合西安烟草信息化建设实际,提出了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系统架构,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将在日后的研究工作中不断实践,为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篇(5)

在8月23日的“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医药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热烈讨论了《体系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肯定了《体系表》在弥补中医药标准空白方面的作用,肯定了《体系表》对中医药信息化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起草背景:内“需”外“逼”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当前卫生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实用、共享、中西医协同的综合卫生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标准化,逐步实现信息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成为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开展好信息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与此同时,中医药信息标准制修订滞后,现有信息标准缺失,既无法满足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提供一个能够指导行业信息标准化发展的顶层指导文件,更无法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大量标准和规范按其内在联系构建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卫生信息标准,特别是在《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等35项强制性卫生信息标准中,中医药内容亟需补充完善,所有这些都对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工作形成了倒逼机制。

在这种标准制修订滞后但需求迫切的情况下,面对外部的倒逼机制,《体系表》应时而生。

重要意义:指导依据

《体系表》既应对了卫生信息化对中医药信息化形成的倒逼态势,又满足了中医药信息化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从实际意义上指导了中医药信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体系表》的制定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体系表》适用于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国际交流等领域的信息化工作,是指导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中医药信息标准制修订、管理与实施的重要依据,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性、规范性、权威性和方向性的指引。

内容解析:合理分类

篇(6)

信息标准化问题一直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信息标准化的重要性也是日益凸显。医学信息标准化一直落后于信息标准化的建设。这种现状也引起了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医院的高度重视,制定了多个有关医疗卫生方面的信息标准化,如《医院基本数据集的标准》、《公共卫生数据集标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全国统一的中医院信息系统标准,目前,在中医院,大多都使用西医院的信息系统,缺乏中医模块,不能体现中医院自身的特点。另外,医疗保险信息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接口传输问题,由于相互之间的内容不统一,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了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准化的认识。相当多的人和单位认识不到标准化的重要性,不了解中医药标准,认为中医不需要标准也无法进行标准化,这种认识就会导致他们不能去执行标准,更会影响标准化的进程。(二)标准本身的水平。本文由收集整理中医基础标准工作开展较晚,导致中医药其他标准的制定受其影响,使得中医药标准的整体开展比较缓慢,自身水平的不重影响了中医药标准化的实施与开展。(三)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制定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广泛的协商,导致目前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困难重重。比如在已经实施的标准中,不同中医药标准之间的内容常有不统一的地方,有的甚至出现矛盾。(四)标准化的运行机制。标准化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保障机制缺乏,造成了中医药标准实施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才能完善中医药信息系统标准化的运行机制。

三、加强中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

为加强中医院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要从系统建立初始,进行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包括信息编码、信息数据、信息表格、单据、文档资料的标准化。

(一)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标准化。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数据资源管理、信息处理管理。数据资源管理注重的是对数据的控制,信息处理管理则注重的是医院管理人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中医院要实现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在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管理标准化两个方面做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体现在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信息组织技术。而这,也是往往被边缘化的,然而信息组织技术中的数据管理标准化和数据结构规范化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们包含的理论与原理,是不会变化的,不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违背信息组织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对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违背。当前,很多中医院具备一流的网络设备和计算机设施,但是在数据环境建设方面却相当落后,很多中医院数据库十分混乱,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会影响信息化建设水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强信息资源规划,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不断提高中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水平。(二)数据环境。在中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数据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数据集成,一是中医院自身的数据集成,二是中医院与医疗保险部门或者其它医疗单位的信息交换。关于中医院自身的信息数据集成,主要体现在信息共享方面,使得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集中体现在共享数据信息的标准化建设上来。关于中医院与医疗保险部门或者其他医疗单位的信息交换,使得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体现在数据交换的标准化上来。这两个方面的数据集中,是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三)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一些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比如数据元素、信息分类编码、用户视图、概念数据库、逻辑数据库都属于信息资源管理基础。这些元素的标准都属于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建立,表现在信息需求分析、数据建模和应用开发的全过程中。

篇(7)

在企业进行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会计工作更有效开展,其也是国家建设标准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国财政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指导意见,为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平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显得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标准体系的建设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从更多角度对其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相关领域中的会计工作。

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所谓会计信息化,主要指的是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机结合,其理论基础依托于会计学,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发展手段,实现对会计信息的加工与储存,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将更有针对性的会计模型构建起来,从而达到将会计信息共享出去的目的。

而所谓的会计信息化标准,则主要指的是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重复性事物,需要以一定的标准为基础,来实现信息收集、加工以及储存等活动,建设信息技术的相关标准的根本目的,是将全行业的活动统一起来,是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业准则。建设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该标准体系中,主要包括应用环境、综合控制、有效评价等方面,其主要目的便是将会计信息化中的相关标准具体化,这些要素的完善程度能够体现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1]。在建设标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第一,需要具有整体性,这一原则主要是将不同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并建立起要素之间的联系,产生制约效应,是信息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达到“1+1>2”的效果。第二,要具有结构性,这一原则主要指的是以一定的规律为基础,可以是时间序列,也可以是空间序列,对会计信息进行合理分布,从而更有利于进行接下来的处理工作。第三,要遵循分类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指的是以会计信息的相似度为基础,运用基础、技术等分类标准,对会计信息进行划分。

二、框架建设与限制因素

(一)框架建设

想要构建起健全完善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首要工作便是将体系的框架结构确定下来,根据框架结构,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构建原则,从而建立起相关模型[2]。现阶段,该体系框架结构的建设主要分为前导、规范、结构以及解析等四个层次。在建设框架的过程中,需要先对整个体系进行客观科学的定位,找到其与其他信息化标准之间的联系,制定相应目标,为接下来进一步的建设工作打好基础。

另外,构建起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提升相关领域的会计管理效率,进而促进社会效益的有效提升,所以,需要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化建设,着重进行相关的分析工作与总结工作,并整合出有效的总结经验,用以完善与规范会计信息化标准,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二)限制因素

现阶段,我国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很多限制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相关体系不完善。这是限制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体系的不完善,会计信息在分类标准方面出现的差异,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对标准体系的构建造成阻碍[3]。而科学合理的体系能够提升信息效能,帮助相关决策人员作出更加准确的决策,从而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认识上存在偏差。对于会计领域来说,会计信息标准化是其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变革,其中不仅涉及到会计学,还涉及到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学科,可以提升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但现阶段我国对该体系的认识并不深刻,很多企业也没有树立起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概念,这也是限制该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再次,会计发展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发展也并不平衡,而且这种现象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发展水平更高,因此,想要构建起统一的标准体系存在一定难度。

最后,相关专业人才少。会计信息化需要相关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从我国当前发展和情况来看,会计信息的相关专业人才比较欠缺,很多会计从业人员都不能运用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关业务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

三、建设标准体系的思路

从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来看,想要构建起科学完善的标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人才建设

相关专业人才过少,是限制标准体系构建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我国需要着重对会计信息化的相关专业人才进行培养,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将专业人才的队伍壮大起来,提升人才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使其与当代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相符合[4]。通过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达到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的目的,完善标准体系的构建。

(二)健全内部机制

在构建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完善内部机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内部机制的完善需要达到以下两方面要求:其一,构建公平的奖惩制度,通过工资与奖金的发放来控制会计审核质量,从而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二,构建科学的人才标准,将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职权等信息进一步标准化。

(三)制定技术标准

构建标准体系,还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与资源标准。其中技术标准主要用于对相关信息技术的规范,该标准需要以专业人才为依托进行构建,要求在进行会计信息的采集与整理的过程中,有一套完善的信息交换标准,并构建起系统集成以及数据结构等一系列标准,将会计信息相关资源统一起来。

(四)明确根本功能

在构建标准体系时,相关企业需要以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准确定位,改变传统的会计工作思路,将信息化技术与会计工作有效结合起来[5]。想要建立起完善的标准体系,首要工作便是将标准体系的构建目标明确下来,之后以目标为基础,深刻剖析相关会计管理案例,形成工作经验总结,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有利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相关资料,这个过程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来说,构建起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促进企业发展与行业进步的主要手段,在产业结构转型的条件下,标准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中会计工作的管理水平。面对当前存在的限制因素,我国需要运用强化人才建设、健全内部机制、制定技术标准、明确根本功能等方式,以促进标准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切实助力会计改革与发展――《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之五[J].财务与会计,2012,02:10―15.

[2]王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的迈进[J].财务与会计,2012,06:4―13.

篇(8)

1.1 企业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受自身管理理念、战略眼光的影响,并未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会计部门安于现状,对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理念不熟悉、不了解,尚未及时更新观念,其发展仍停留在表面的信息化,即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工艺,而没有运用信息化来促进经营机制的转化和企业制度的创新,这就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阻碍了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因此,就需要通过变革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手段,对生产经营管理机制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出路。

1.2 现代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实施需要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的相关人才,即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从企业现有的人才趋势来看,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问题:一方面,工作人员精通现代信息技术而对会计知识相对贫乏,这样就阻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建设;另一方面,工作人员精通会计知识而对现代信息技术相对缺乏,不能处理在软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会计发展停留在电算化阶段,因此,企业就需要引进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的有机融合,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高效运作。

1.3 我国尚未建立成熟完备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20世纪90年代,随着《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标准的问世,我国就已经开始进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这些标准的形成基本能够满足当时社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资源和手段的不断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际应用的发展。这些标准只能规范信息化领域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并未建立具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方案,综合来说,现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研究还处于瓶颈期,研究目标不够合理、研究内容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研究重点过于聚焦和集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科学建立,因此,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信息化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促进全面合理、科学完备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形成。

2 会计信息化主要标准的构建研究

2.1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标准急需建立

(1)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助推力。2009年6月26日,我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拟建立具有系统性、协调性、适用性、前瞻性和面向国际的国家标准化体系。作为该工程的子工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备受关注。2008年,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成立,旨在为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协调机制和智力支持,为制定、完善、推广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随后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时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助推力。

(2)主要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化主要标准的制订和实施,能够有效实现企业发展由会计电算化阶段向会计信息化阶段的过渡,对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而且随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的深入研究,能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信息化、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主要标准的制订有利于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企业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经历了自然发展、全面渗透、爆炸式增长等无序发展阶段,而会计信息化自身却始终处于停滞状态,这对整个社会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是极大的限制。而企业信息化标准则能够作为一个顶层设计和总体架构,增强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开发,实现会计资源的共享共同,促进高端跨级人才的培养,从而有力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

2.2 构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标准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它涵盖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因此其主要标准可以分为两个纬度,即顶层设计和分层标准的建立。顶层设计是标准建立的核心和基石,即依据主线抽取、阶段划分和活动识别的结果,完成分层标准的规划。主要用于设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标准,描述会计信息化主要标准建设中各子体系之间的层次关系,规范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全局性的基础事项、管理事项、技术事项和工作事项的标准。

分层标准的建立主要涵盖如下几项: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会计信息化安全标准、会计信息化资源标准、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

篇(9)

一、信息标准

笔者认为信息标准建设是院校数字校园项目的基础,也是保障数字校园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还是实现全校范围内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必要组成部分。一套完整、合理的信息交换标准和信息管理标准能够为全校范围内的数据库设计提供参考,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性条件。

要保证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过程中有统一、规范的分类和描述,科学、合理的设计信息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在高度统一的信息标准之下调度各类资源,能使信息交换更加顺畅有序,使信息资源实现最大限度地共享,从而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实际上,院校信息标准是各类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用户访问、传输过程中的统一规范,也是实现院校信息资源共享和各个信息应用系统之间协同处理数据的基础。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项信息标准,给出信息分类编码规格说明书,形成一整套符合学校自身实际需求的信息化管理办法,能够被绝大多数网络技术(如:XML、WEB Service网络数据传输技术)所支持,建立统一的数据传输与数据交换规范,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如果国家和教育部已颁布标准,那么就尽量采用国家和教育部已颁布的标准,如《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化规范》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和教育信息化技术规范、网络教育技术规范等教育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二,对于已颁布的中高职院校部分管理信息标准,在设计自己院校的信息标准时应尽量与已颁布的标准保持一致。

第三,尽量采用学校已经颁布执行的信息管理标准。

第四,在参照相关信息标准的基础上,要切实保证能够满足学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实际需求,不能满足学校实际需求的不予参照。

第五,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教育部、行业、学校信息管理与服务的需要,不断完善、补充,形成院校所特有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第六,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管理标准集”颁布执行后,信息化系统必须符合和兼容该信息标准体系,同时将新的标准纳入到该标准集中进行管理和应用。

二、数据标准

院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设计的数据标准必须包括元数据、数据代码集、数据集、数据交换标准等内容。通过对学校整体业务的分析,我们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对信息标准的建设分别进行整理:对人、财、物(学生、教师、资产、财务)等主题对象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按照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信息服务等业务流程来进行数据分析整理。

元数据管理是数据交换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完整的元数据管理系统,才能实现数据的交换,从而为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元数据组成

(1)基准元数据:是指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标准元数据系统,用于标识数字化校园中的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标准形式描述整个数字化校园各个层面的实体,为各种网络信息应用系统、信息挖掘工具提供数字化信息。

(2)元数据字典:是用于各种元数据体系到系统基准元数据系统相互转换的对照表,它描述了各种元数据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各种元数据与基准元数据系统的对应关系,其基本作用是为系统的转换模块提供转换依据。

(3)数据属性集:是指数字化校园存储数据的属性总和,元数据管理系统可通过数据属性集将数字化校园的数据结构和基准元数据相对照,保障它们之间的可互换性。

(4)数字化信息资源集:它描述的对象是信息源,数字化校园可以通过信息源特征集来确定各信息源所采用的元数据体系,将用基准元数据表达的查询式转换成各个信息源所采用的元数据表达式,从而决定各个信息源的检索方法并解释检索结构。

(5)转换模块:提供了实现各种元数据之间相互转换、翻译的方法。

(6)维护模块:可以对各种对照表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动态管理,保证元数据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2.元数据层次结构

数据标准集(包含数据子集、标准代码集),按业务流程将各个数据子集划分成数据类,部分数据类还要划分数据子类。一组相关数据项集合构成数据类,规范描述的数据元素属性称为数据项,又称之为标准化元数据,数据属性包含了编号、数据项名、中文简称、类型、长度、可选性、取值范围等。数据标准的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3.元数据设计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也称为数据元素的属性描述。元数据结构的设计是信息标准的基础,它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信息标准的质量。笔者在标准中采用了9个属性来描述每个数据元。下面(见下表)以一个实例来说明数据项属性的描述(学生管理数据子集——学生基本数据类)。

三、数据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原则

一是标准的唯一性,一个编码对象用唯一一个代码表示;

二是标准的可扩性,代码结构能适应增加新的编码对象,即扩展的需要,预留充裕的备用代码,适应新的扩充;

三是标准的简单性,即尽量简单的代码结构,尽量短的长度,能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出错率;

四是标准的规范性,即必须统一代码的书写格式、代码的类型和代码的结构;

篇(10)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216-01

0.引言

随着我国水利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产业结构的转型,在水利工程中,信息化运用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对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探讨,分析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有效保障信息资源采集、交换、传输中信息的安全,制定相关的标准,构建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能够使水利信息化标准有效落实,促进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推动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1.信息化标准建设概述

信息化标准主要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着一定的秩序,根据结果或者活动规定重复的和共同的使用导则、规则或者特征的制度。这种制度需要经过协商制定并且由公认的结构进行审批。信息化标准主要包括信息的利用和获取、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的交换等。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使用的范围是各个流域相关的信息系统,并且这连接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水利主管部门的批准。在我国当前的水利信息环境下,主要的信息标准的建设为信息平台建设标准、水利信息安全体系标准。加强对信息化标准建设是很有必要的,保证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对流程进行合理的规范。

2.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中,工作的贯穿水利工程活动的全过程,信息化标准的内容也非常的广泛。这就需要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水平,并且对水利工程的运作流程非常熟悉,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编制标准人员由于受到精力和时间的限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水利信息化编制人员是当前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主要改善的方向。

2.2缺乏水利信息化标准制定组织

在我国水利系统中没有对水利信息化标准设置专业的制定部门,大多数是水利系统管理者或者是信息化部门进行标准制定,信息化标准推脱、落实情况问题比较突出。没有专业的人员对水利系统信息化标准制定,从而使得水利信息化安全防范手段和解决措施比较缺乏。水利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职责和流程不够了解,相关的标准的落实,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相关的责任承担人不够明确,这就使得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限制了水利信息化自身的发展。

2.3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

在当前水利系统中,对于信息资源应用不合理,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为资源共享制造了困难。信息化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落实,相关的管理机制不够明确,信息化标准之间的协调工作不够,标准制定顺序存在冲突现象,水利应用部门标准化意识不强。

3.加强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对策

3.1 完善构建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结构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中,对于任何体系构建、标准制度构建都是一项工作量大且复杂的内部工程,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和相对充足的工作人员参与才能很好的进行[1]。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结构的特点应该具有专门性和专业性[2]。在构建中应该要包括制定机构、审计机构、调查机构和审计委员会,保证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相互依存,水利信息化发展目标而奋斗,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要保证相对的独立性,避免受到管理层和治理层的限制,有效确保水利信息化标准制定工作有效的进行。对于信息化标准制定组织成员,应该要具有制定信息化标准工作所具有的专业能力和知识以及对突况应对的能力,并且能够对工作负责,这样才能使得水利信息化标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确保水利信息化标准的有效实施。

3.2提升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中,根据目前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的情况,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培养,以此来满足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推动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有效进行,更应该对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和信息化编制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自我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且能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水利信息化标准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树立工作责任意识,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因工作人员自身的行为而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一些水利机构应该要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合理的开展,能够让相关的管理人员了解到工作中的失误出现的相关的问题以及导致的经济损失,培养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也是有必要的。通过互联网技术或者其他培训形式,对相关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更好的培养实践性人才,保障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有效进行,满足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水利工程更好的发展。

3.3 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管理体系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管理中,应该加强科学发展观意识的培养,从水利信息化标准中进行分析与识别,进而根据信息化标准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内容和工作形式确定和完善不同的标准管理体系,结合企业的自身的发展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水利信息化标准管理方式进行,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保障信息化标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加强水利信息应用,对信息的采集、交换、处理以及共享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确保水利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符合水利工程实际工作的需要,使得水利信息化价值能够发挥到最大。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体系上设立预防性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确保能够将信息安全管理和突发性解决有效发挥,提升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对风险的应对解决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完善构建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结构、提升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管理体系能够使水利信息化标准有效落实,促进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推动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为贯彻落实《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株洲市烟草专卖局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有效探索。本文结合株洲烟草《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应用》项目研发成果,对烟草商业企业如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全面规范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的开展方法、途径和标准,为全行业规范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基础建设水平,提供了管理和技术支撑。而加强《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宣贯落地,是改善烟草企业安全设施和提高工艺水平,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和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的重要举措。

株洲烟草在建设过程中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围绕《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组织开展标准的宣贯,制订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建设方案,探索了一条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相结合、富有本企业特点、可操作性强、基层员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宣贯途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推进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应用;二是有利于推动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三是有利于提高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四是有利于改善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五是有利于烟草商业企业预防安全风险和减少安全事故。

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根据株洲烟草的实际,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总体思路。

株洲烟草在建设过程中,明确了“一本手册+一个信息系统”的总体思路。“一本手册”就是通过建立一本《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手册》来指导全市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满足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管理达标定级的要求,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使文本格式化、内容规范化、操作简便化、记录标准化、查询方便化。“一个信息系统”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系统》来管理全市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备设施台帐等安全管理工作,满足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适用于烟草商业企业的安全信息化管理,在基础管理子系统中实现查阅、录入、统计、审批等功能;标准化评价系统包括基础管理规范、通用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烟草商业企业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要求等三项内容,具有自评、复评、外评等三个功能。

(二)遵循设计原则。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开放性。在设计时考虑到功能的可扩展性与维护的方便性,使用的操作平台类型,应用服务器、编程语言和数据库,遵循了通用性和开放性,减少了后续功能增加和修改的难度,提高了后续服务的方便。二是先进性。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据库技术,ASP开发,sql server2000作为网站后台数据库,IIS5作为Application Server。这个组合在测试权威e-Week的测试中显示具有最优性能。三是实用性。该系统以株洲烟草的安全需求为目标,以方便使用为原则,在吸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量身定做,并在统一的用户界面下提供各种实用功能,尽可能降低使用前的培训和使用中的维护投入,提供前端网页开发的无逢连接。四是安全性。充分考虑系统及数据资源的容灾、备份、恢复的要求。为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库备份工具。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要求,信息管理责任到人。五是规范性。完全按照ISO9001的规范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设计图采用uml进行描述,开发的网站符合政府网站建设的整体要求。

(三)采用正确的方法。

《操作手册》采用的编制方法:一是搜集整理资料;二是分析资料的实用价值;三是设计《操作手册》的框架及目录;四是编辑手册内容;五是聘请安全高级评价师进行审核;六是在全市系统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七是召开安委会进行评审;八是在全市系统试运行。

《信息系统》采用的开发方法:一是在全面分析需求的基础上,搭建系统框架。具体如下图:

二是与软件开发单位联合开发安全信息系统;三是明确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手段;四是分阶段实施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九个阶段,即需求确认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分项详细设计阶段、系统详细开发计划制订阶段、系统开发实施阶段、集成阶段、测试阶段、鉴定验收阶段和系统投入使用和系统维护阶段。

(四)解决好关键问题。

《操作手册》主要解决好7个关键问题:一是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设置应遵循精简、高效、适用的原则,做到统一、规范、适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二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应对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对未建立或者是与标准化规范有出入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满足标准化规范的全部要求;三是安全生产管理台帐的设置。应制定统一、规范、适用的台帐,满足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需要,并符合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四是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的规范。主要是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的格式和保存方式;五是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主要包括火灾事故、机动车辆、卷烟仓储、卷烟配送、专卖执法、烟叶生产、卷烟营销等七个方面,要突出行业特色,充分发挥全行业的力量,做到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六是安全生产管理考核评价内容的细化。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中的39项考核评价内容进行细化,结合标准化规范基础和现场管理的具体要求,制定更加全面、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考核评价表;七是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的搜集和完善。对烟草商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进行搜集和完善,形成一套覆盖烟草商业企业各重点环节的体系文件。

《信息系统》主要是建设好“安全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统计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评定”等三个子系统。其中:安全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功能设置、实用性及安全性的问题;信息数据统计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保密和分级授权查阅以及防止网络入侵,保护信息安全的问题;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评定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在系统内实现卷烟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自动评分功能,实现企业自评和外部评审等两级考核评分功能以及在企业自评过程中,能自动显示本企业与标准化规范的差距,实现安全隐患整改跟踪反馈功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