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31 16:31: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篇(1)

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知道,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一种产业,它必须具备产业的共性,在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顺畅运作,有较好的发展环境和相对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并拥有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另外,它还具有其特殊的内涵。

1.1文化需求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层次需要理论指出,当人的缺失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的发展性需要就被上升到更高的高度。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纯粹的物质性和经济性的需求就会相对减少,文化性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文化可以说是发展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源于文化并高于文化,是对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渗透力、影响力的拓展和挖掘。创意产业正是有了文化,才显出了灵气和品位,从而才有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1.2技术创新性

文化要展现自身的巨大价值,单靠传统的传播方式是很难的,必须依靠技术手段进行加工处理。文化创意产业是把与文化有关的信息服务技术都纳入其范畴,借助于高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创造、再提高、再包装,而非简单的复制。可见,技术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方式和创新渠道。

1.3收益高额性

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是用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需求,涵盖了科技和文化的因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较高的附加价值。同时,好的创意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并使许多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焕发新的生机,获取高额利润。

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相应的教育水平及科研投入也在不断地增长,这对我国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具有很大的意义,它可以创造适宜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创意人才增多,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创意产品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另外,拥有13亿人口的大陆市场,潜力巨大,易于吸引各种创意产品;最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廉的生产成品也是其发展的一大优势。

2.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劣势

我国的起步较晚,创意观念较为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沿海与内陆对创意产品的需求不同;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薄弱,创意产业政策保护确定;创意人才的相对匮乏使得大陆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另外,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也是其一大劣势。

3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3.1成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机构

至今为止,我国还未明确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机构,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自发状态,这样,其发展就会受到制约,难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以及规模化的产业体系。因此,我们应该加快组织机构建设的步伐。笔者认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机构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主要职能,包括:基于本国实际,以国际化的视野,合理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引导其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科学划分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制定文化创意产业的行政审批手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则;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行业协会,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形成各省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见和要求。总之,政府应当全面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着力理顺产业体制,积极打造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平台,从而形成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培育出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品牌。

3.2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最大限度地整合各个地区的资源,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不仅仅是传统的旧厂房与艺术家的简单组合,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模仿外国的做法,而应该以现有的地区资源为基础,加强行业间的协调合作,从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资源整合,建立起具有地区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该园区应包括从事文化创意设计、技术支持、人才培训、产品生产与交易、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企业的集合体。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我们可以借鉴。上海市政府通过整合当地资源,制定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及策略,逐步形成以“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为平台、各个设计创意产业园区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架构。比如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区就结合了浦东软件园,整合分散在各区的动漫和网络游戏业、多媒体内容产业和影视后期制作业,集中体现了“研发、培训、孵化、展示、交易”五大功能,形成优势,实现共赢。

3.3提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需的资金支持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一切的发展都只是空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投资主体相对单一,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这可以从两方面来实行。一方面,设立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放宽贷款政策,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引导基金,降低新兴文化创意企业贷款利率或进行政府贴息,支持区域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扶持符合区域发展定位及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塑造区域文化创意知名品牌。另一方面,完善投融资环境,吸引企业、民间和外商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制定吸引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对创意产业进行投资经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中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从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形成集聚的效应。

摘要: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创造最大的使用效率与价值,成为各国积极思考的产业策略模式。在这种趋势下,以高创意附加价值、结合创意、文化、艺术元素的文化创意产业也日渐成为中国选定发展或已颇具规模的新产业形态。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及特点,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特点;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素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经济前瞻,2006,(9).

篇(2)

1.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与相关措施的制定

产品设计专业方向教学体系的实施必须先整合现有课程内容,将相互关联课程内容合并,基础课程压缩在第一和第二个学年中,从而建立本专业方向的基础平台。

2.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

教学大纲作为专业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教学方面应以实际案例教学与设计竞赛教学贯穿始终,同时将设计竞赛引入教学,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以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实际课题作为产品设计的实践内容。

3.实践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

实践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以开放型为主,是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

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

依据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目标,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我省各种文化和经济资源的优势,优化全省各类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布局和配置,试图构建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障我省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设计创意产业对相关行业的聚合关联效应,培养民办高校产品设计人才,使吉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和实现文化繁荣的支柱产业。将带有历史性产业建筑更新设计改造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设计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篇(3)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创造力 1.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文化产品创新

文化产品有其自身的特性,不同于其他的物质产品,创意是文化产品的魂。文化产品是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没有创意就没有文化产品的生命。缺少文化产品的创新,缺乏发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最薄弱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与文化产品创新的基本原则是分不开的。

2.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培养创造型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不同是高度依赖文化的创新意识,包括艺术的、技术的等方面,但创新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培养和释放,尤此更显出对文化创造型人才更迫切的需求。文化产业真正发达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培养和释放人的创造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潜能和无限的创造力。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质量,文化人、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是文化创造的技术保障。任何文化资源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造,才可能成为具有丰厚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因此,应鼓励文化生活的多元化,改变僵化落后的制度体制,努力营造和鼓励创新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以利于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培养大量的创造型人才。

三、艺术原创性的建构 1.艺术原创性要形成艺术化

文化产品必须有艺术属性,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遵循全方位考察和调查的原则,要有科学的发展观,让文化产品不仅仅只注重本身的实用性,更应该注重产品的艺术性。文化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和心情上的愉悦,以及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刺激。因此,为了人们充分获得审美心理的满足,文化产品必须充分追求艺术性,充分发挥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

2.艺术原创性要形成品牌化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要培植文化品牌,要学习国内外著名企业和创意产业园的运作经验,要加强领导文化名园、名品、名馆的建设,组建一批综合实力强、品牌优良的文化产业集团,进而不断加强艺术原创性水平的提高。同时,充分考虑当前文化产品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消费习性,突出产品的知识性、娱乐性,更加巧妙地体现品牌的艺术性和原创性,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艺术原创性要形成特色化

在实现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中,要将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充分结合,形成独有的艺术特色,这也是文化品牌真正形成的一个关键所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十分注重文化特色,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特点或民族文化特色,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区域性文化资源,吸取不同区域的文化精髓,加强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学等各方面的融合,让文化产品的艺术原创性达到充分的发挥。

四、艺术原创性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意义与价值 1.艺术原创性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原创性最大的特点就是设计出创新的文化产品,用以区分传统产业可以大规模的复制和无限生产,而艺术原创正是这个复制时代不和谐的最强音,这也正突显了艺术原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在这些资源中,原创性的根本性质是赋予文化产品新的生命,让人们感受到消费和心理新的愉悦感。让人们意识到,必须通过文化产业的艺术创新,改变过去的产业发展模式,寻求新的指导思想理论,以促进文化产业走向一条更繁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篇(4)

中国开始从“十一五”期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它的目标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的重点和创意产业是其鲜明的产业特色,在全国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1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状态

(1)在中国各大城市,以增加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政策的倾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资金和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创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由于文化创意项目投资回收期长,是难以估量的价值投资风险,融资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跨越困难。为此,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加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偏好和财政支持。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活动的实施细则”,文化部也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政策支持。除了国家部委的政策出台,当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并介绍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工作23意见设立的企业集团的文化条件已经放宽,并扩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资金来源。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和法规,政府出台了多项密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涵盖多个维度。

(2)文化创意产业在主要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利润的快速增长的绝对值。国内主要城市,新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员工数量逐年增多,整个创意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北京2012年产业规模,去年达到198.99亿美元,近两百亿元,占北京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已经达到了12.2%,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县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810.8亿元,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前三季度已经完成了197亿,同比增长36.1%。 2012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全市每年文化创意产业为115十亿亿元,同比增长25%,占GDP9%。在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动漫游戏,文化软件,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等为核心的数字内容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近30%。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存在问题

在规划上缺乏一个全面的整体协调和布局。目前,部分城市往往是支离破碎,各县市区政府单独对很多事情负责,单位更唱独角戏。虽然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必须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突破,重点加强和扩大城市范围和改变的发展模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是不是一个县或区的事情,不是一个行业的事情,但不是唯一政府或私营部门,这需要各方携手合作,共同规划和建设。政府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创意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跟踪国际最新潮流的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规划工作,促进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

3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1)大力发展文化经纪和管理人才,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的形成,不仅需要设计师,工艺美术师,创意策划人,你还需要创造性的工作要善于“产业化”和“市场化”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市场营销人才,所谓的“新媒体人”类(如艺术经纪人,传媒中介人,制作,出版,文化公司经理等),他们是熟悉的艺术,但也是一个强大的商业运作能力,而不是只有直接的艺术市场,还能促进创意渗透到传统产业等方面,因而艺术家的创作成就,为创业企业资源,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像美国的米老鼠,有日用品,服装,玩具,文具及其他行业渗透,形成超过一亿美元的产业。同样,英国辣妹,流氓兔韩国,日本的凯蒂猫,也正在开发一个庞大的产业。我们的创意成就的大多数未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原因是:一个失败的聚集创意力量不断发展的“故事”,这种特定的“文化资本的积累。”二是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创造性的成就和接触文化和行业文化经纪人。因此,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门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2)加大集群规模。有些城市的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它的穿透力和辐射是不是很大。大多数从业者是艺术家,知识分子,设计师,工艺师,并有多种才华的自由职业者。他们有创意的独立,自由活动,工作的灵活性和广度领域。但也因为文化艺术创作和商业活动的一般都是独立的个体活动,有时不得不满足之前和之后的过程或一组协作,不像一般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工作的规范有序,具有休闲和松散的特点。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初创企业,他们往往与探索,实验,目标是不明确的情况,很多从业者没有雄厚的资本。因此,需要加强园区建设,将吸引有创意的人去公园在过去,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相结合,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多样化的,不仅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但具有国际化的特点。

(3)建立各自品牌,重点发展创意产业本地化。现有产业的创意产业基地格式分析可以发现,来自国外的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发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产业,完善机制,从创意策划,可行性研究到生产成品,生产,然后广告,市场营销等,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市场运作程序,因此,比较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另外,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合作,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和市场经验的优势,往往能够控制方向和合作的过程中,这样的合作,实际上仍然是增加或扩大其市场份额,消费文化产品的全球行动。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相对缺乏,加上缺乏文化经验在工业生产和其他客观和主观因素,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普遍不高,这是很难有效地吸引生产商。在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地化保护,以避免从国外的大公司,领导和控制的情况。

(4)促进主流文化,亚洲文化的发展。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倡导主流文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在亚洲文化精神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有宽容的态度,并促进其发展。所谓的亚洲文化是在尊重文化的主导,是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文化现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艺术家往往追求艺术的前卫风格,而文化创意产业通常与亚洲的文化,这是LOFT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城市的最有灵性的地方。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允许它的存在,引导其发展,以创造一个多元文化的气氛,激发创造力。

(5)一些工业遗产保护和发展创意产业基地,特别是那些与旧厂房和仓库的基础上的老地方。大多数城市的改造旧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的,新的渠道,非选择性的目标块实施的业务性质,在市场的整体发展,经济和数字,以显著提升缺乏的表现文化追求。商业,市场开发容易实现,与人文,传统仍然很难找到,但它被收购。此外,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那些大的历史建筑或房屋应该去保护,建筑等行业,是不值得保留。因此,建立在创意产业的老工业基地,是有可能成为市区重建和商业剥削的受害者。

虽然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扩散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居民身份的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提升和带动作用产业结构,一旦跨国公司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力的国际分工地位,将形成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因此,保护文化和创意产业的本地化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俊杰.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一).2007.

[2] 王伟年,张平宇.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 城市规划学刊,2006(2).

篇(5)

(一)创新能力低下,吸引眼球的文化产品有限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已经残缺,有的已经尘封在某个角落,这就需要文化创意产业依托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进一步丰富中国现有文化。然而,中国在世界文化产业上更多扮演的是制造者的角色,而不是创造者。很多国家将文化产业设在中国境内,掌控着产业的核心价值技术和版权,利用中国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市场,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例如,迪斯尼主题乐园、麦当劳、肯德基等;还有,很多国外产业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新的文化理念和经济价值。例如,《功夫熊猫》美国影片在国内上映并获得很高的票房收入,而熊猫确实是中国的国宝,国内却没有一家电影公司把“心思”动到这上面。《卧龙藏虎》《花木兰》这一类影片的资源和素材都取自中国,美国利用自家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在原有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编和创造,就成了世界的。中国如果没有关注到本土优良的文化资源,没有对本土文化进行产业化的创新和发展,那么,本土的文化就很有可能受到其他国家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创造力,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在原创的基础上体现“差异”和“个性”,在这点上,中国错失了很多创收经济效益的良机。

(二)文化节目和产品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

纵观国内整个文化行业,雷同的节目和产品数不胜数,同一时段、不同频道上播放的内容相似度很高。这和中国人的从众心理、趋同心理有大关联,看到别家收视率高了,自己也要生产相似的节目类型,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样,各产业受到技术和设施的限制,或者是依靠国外的先进技术,制造出的产品难免类似,“拿来主义”的局限性很明显,拿别人已经用完的东西嫁接到自家文化上,带着别人的影子在所难免。“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正在路上,需要具体的实施战略逐步推进。去年热播的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1》创下湖南卫视的高收视率,随后《爸爸2》《爸爸3》的相继出现,同时期,《爸爸回来了》也开始热播,它的节目表现形式和《爸爸去哪儿》类似。此外,《中国好声音》火了之后,《中国好歌曲》《中国好舞蹈》等选秀节目也在不断充斥着电视荧幕。

(三)创新人才稀缺,无法满足产业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依靠的就是人,依靠人的创造力,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新的经济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而现在,国内还缺少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动漫技术、电影文学人才、多媒体创意等方面的人才亟待补充。就国内动漫来说,大部分青少年都喜欢看,尤其是日本动漫,不仅仅是因为内容新颖,更是因为日本动漫的画面流畅性、人物创作技巧独特等。而反观国内的动漫,内容单一,没有创意,国产动漫的播放比重仅占到百分之十左右。而国内的教育体制是决定创意人才培养的关键,与外国创意人才培养相比,我国无论从对学生创意理论的传授和创意实践环境的提供上都比较落后,很大程度上将制约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以上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积极改善,以便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发展路径。

二、我国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策略

第一,要培养各个行业的人才,有思想、有创意、有知识的专业型头脑,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需求提供广大的选择空间。创意从业人员主要是创意灵感的设计高手和特殊专才,有人的创造力才能滋养创意产业这棵大树。同样,中国“文化产业”真正发达需要充分释放中国人的创造力,提高人的素质,打开人的视野,让人看得多、知道得多,人的无限创新能力才可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无论是原创或者是创意,各种形式和内容要成为大众所需的知识、文化产品,必须经过头脑和体力借助先进的技术条件和手段得以实现。通过人才设计和推进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产业基地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例如,武汉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是世界大都市后工业时代的共同道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科技大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数量繁多的武汉,利用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科技基础,现已建成五个文化创意产业园——东湖高新创意产业园、昙华林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珞珈创意园、光谷创意产业园、汉阳创意园区。第二,文化创业产业间实现互利共赢、联盟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整合投资,形成核心凝聚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产业联盟已经成为一种双赢的战略模式,从单一企业链单打独斗到多形式产业融合发展方式,与现代技术、传统文化、新兴发展融合,从而使产业大放异彩。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特性已经使得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产业现象,而是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生发展范式。例如,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模式,深圳文化产业的高增长、高附加值成为深圳发展蓝图中最闪亮的风景线之一。文化与旅游资源、创意创造、现代科技和融资投资相融合,文化主题旅游景点、华侨城主题公园、街头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相得益彰,形成强大的创意市场,无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眼球。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强化,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显著提升,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型城镇。第三,需要相关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吸引消费者。一个消费市场的建立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视。有消费者才有市场,市场有消费者才会发展,整个产业链才算完整,从最初设想产业蓝图、收益估算,到后来得到实际的经济效益,产业盈利了,才算是成功的。“但是如果没有对于需求的满足,这一切都变成子虚乌有,所有以前做的工作都等于零,只能算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这是目前文化产业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必须予以关注。”

篇(6)

位于中国河北省东北区域的秦皇岛,是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亦是京津冀的后花园,四季气候舒适,历史文化丰厚,汇集了北戴河、老龙头、山海关等诸多旅游景点,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热情与日俱增,各地旅游产业异军突起。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更符合人们的消费心理及需求,发展意义重大,因而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创意是一种隐存于心的思维、情感、观点等,就其特点而言具有类型多样、核心价值差异化的特点,因此在发展模式方面与旅游产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对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发展现状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1类型

综合来看,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分为渗透、延伸、重构三种不同的融合发展类型。具体来讲,渗透型的融合发展模式主要倡导旅游与文化创意在产业发展上的相互渗透融合,并借助对各种互联网科技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在传统旅游产品当中体现出文化创意的元素。从而实现创意世界与真实景点的交融,继以带给受众全新的感受。从产业内容维度分析,我们可以将旅游与文化创意在产业发展之间的融合看作是科学技术时展的结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旅游景点的传播渠道,又增强了文化创意产品的真实体验性。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重构融合型发展模式,更多的以节庆会展为纽带,是第三产业领域的内部融合,亦是大数据时代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就可以在秦皇岛当地的旅游形象得以树立传播的同时,促进了当地旅游销售业绩的提升,可以通过文化创意独特的魅力来吸引大量受众群体消费,如著名的爱登堡艺术节提供了成功典范。相比于传统旅游业,文化创意以更加新颖的方式满足了大众精神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延伸融合型发展模式主要是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向旅游产业领域的延伸,其凭借强大的吸引力创造出题材新颖的旅游项目,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可以说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最彻底的表现。

1.2现状

在产业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逐步迈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附带的价值和未来潜力毋庸置疑,因而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尤其是对于秦皇岛地区而言,其天然的生态旅游环境与丰厚的文化历史积淀,都为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条件基础,但是由于尚处于萌芽时期,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阻碍,分别体现在能力、技术及体制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在精神领域的消费日渐增长,对相关服务品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现实状况是,无论传统或新兴景区,似乎都无法摆脱客流量增加而旅游收入、服务及设施停滞不前,消费与满意程度不成正比的现象。究其根本,主要原因在于同质化竞争问题恶化,文化创意旅游的价值根本未能得到全面体现。与此同时,旅游产业发展科技感不足亦是导致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上述分析,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创新科技,是经营宣传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只有被大众认可和熟知,才可能实现游客数量大幅增长,由此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此来实现旅游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建立健全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将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相关层级的有效管理及参与。体制方面的障碍,如权责分配不清、资源分布失衡、部门沟通不力等,都不能直接体现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促进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得到了深刻体现,两者相互依存。因此,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必须要着重解决产品供求关系,同时各相关层面积极介入。笔者基于上述认识,结合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发展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2.1推进产业融合

本质上,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文化创意企业与旅游企业深度合作关系的具体呈现,双方可持续发展都因此而大受裨益。体验经济时代,各利益相关方都应准确、深刻地认识到在秦皇岛旅游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中,产业融合都必将其是其新时期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必须通过主动参与,建立彼此间紧密的合作关系,来开拓更大的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以此为基础,文化创意企业与旅游企业应理性客观分析自身资源优势及特点,结合现实情况,选择包括渗透、延伸、重构三大融合发展模式在内的合适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以长远的战略目光审之视之,讲求循序渐进,打造文化创意旅游精品,进而谋求双方更深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注重把控好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核心,即“标新立异”,以新形象、新概念、新形式刺激游客消费欲望,通过对秦皇岛文化价值的整体分析,准确地抓住其中极具历史意义和文化氛围的地方对旅游创意主题文化点进行创建,如涂鸦墙、各种博物馆、动漫城、艺术街、音乐街等,以打破同质化竞争怪圈,体现文化创意的价值本质。

2.2加大政策支持

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行业企业的自主发展特点得到了有效释放,政府作为引导主体,其在政策支持及法规保障方面的建设,亦是推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更是进一步促进产业模式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对近年来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时段政府分别扮演着开拓者、规范者以及协调者三重角色。其中,在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初期,政府作为开拓者,应充分利用行政制动员所掌握的一切资源,来对多样式、内容丰富的文化创意旅游平台进行构建,并通过集中化管理模式,施行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同时,面对严重的同质化竞争现象,政府作为市场经济规范者,应依据我国知识产权、版权维护等相关法律文件,出台一系列细化实施规则,有效规范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行为,推动产业创新,提高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此外,秦皇岛地方政府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功能,通过对社会各方力量、资源的整合,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来对企业创新发展的行为予以激励,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地区旅游形象、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尽快解决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行业壁垒问题。

2.3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给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新形势下,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应审时度势、紧跟潮流,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技术应用,藉此扩大产品服务宣传范围,夯实广泛的市场基础,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具体而言,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可借鉴韩国济州岛创意宣传成功典范,着力从宣传手段多样化入手,采取灵活多变的产品服务营销模式,如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等,及时更新行业动态,并与游客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了解他们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与需求,扩大创新主体,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实现“标新立异”的文化创意旅游。从产品服务质量维度讲,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其综合素质能力水平高低,将对该产业的良好发展构成直接的影响。为此,在对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相关人才队伍组建工作,通过对其工作理念的更新,促使其在工作中树立其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意识,培育员工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为后续发力提供持续保障。

2.4引导消费转型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网民整体数量逐渐攀升,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影响效力与日俱增。受此环境影响,传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迈入了快速革新时代,这也极大地加深了其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程度。为此,面对此种情况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需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通过对互联网旅游平台的构建,来拓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受众面,促进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大众化、普及化可能性,为产品服务消费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心理需求方面消费者具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有待我们通过创新来对其进行激发。而就目前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来讲,这也是其发展根本所在。严格意义上,文化创意旅游属于精神需求产品,其产品服务的设计应以顾客价值创造为引导,结合顾客需求及价值认同差异,有针对性地推出更多创意产品服务,扩大经济市场占有率,从而创造新的财富。

3结语

总而言之,秦皇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未来发展潜力不可估量。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随着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深入,而且发展模式中暴露的问题不断增多,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笔者希望学术界持续关注此研究项目,结合秦皇岛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薛兵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通效应与发展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

[2]田菲.需求视角下的旅游创意产业驱动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08).

篇(7)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7日

一、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因素分析

广东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赋予了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殊的优势和背景,这些优势的集成,将赋予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动力要素,有助于实现新的跨越。

(一)思想优势。“敢为天下先”是广东人最好的写照,这是岭南文化熏陶的结果。岭南文化是一种“杂交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主流,融合了南方本土文化、外来文化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岭南文化的精神实质是革命性、开放性、务实性、创新性。在文化发展道路上也是探索不断,广东人“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精神最好的诠释,也说明了广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有思想观念的优势。

(二)经济优势。当前,广东省正处于产业升级、全面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历史时期。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当在人均GDP即将突破4,000美元的背景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持续加快,产业结构的发展需要新的调整,产业自身需要更上层次、上台阶,在服务业内部也需要更高的产业细分和产业提升。2015年广东人均GDP达到67,503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0,838美元。广东现有产业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正处于由传统产业向以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的创意产业转型时期。

(三)政策扶植优势。广东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创意产业,这给广东的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且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文化产业作为最具创新潜力的产业之一在提升国家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文化”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有着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欠缺整合意识。虽然广东省政府给予文化创意产业高度重视,但是政府不仅要重视文化创意产业,更要有整合意识。文化创意产业是跨行业的创造价值的经济行为,政府应该推动其发展。目前,广东省产业园区缺乏统一的规划,存在产业同质化和重复建设的现象;部分产业园区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东西北地区较少。

(二)党企、政企不分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体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单纯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文化创意要成为产业,必须要在市场上有大量的文化创意企业。可是,我们现在的文化管理体制是文化单位不但要受到政府的领导,还要受到党委的领导,这种双重领导体制,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党企、政企不分,文化企业不能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而这个障碍又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三、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议

(一)政府应承担起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责任

1、细分政策,建立机构,做好发展规划。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正确政策的引导和适时的宏观调控。第一,成立领导协调机构。政府应该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成立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第二,应该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为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服务;第三,着重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除了出台优惠政策外,还应设立文化创意奖,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所得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第四,要在加强建设政府专业管理部门的同时,强化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机构建设。

2、培养吸引文化创意人才,稳固创意的真正源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产业缺乏原创,大量抄袭模仿,甚至沦为“文化加工业”;另一方面好的创意又缺乏成熟的市场推广运作,难以实现其经济价值,这归根到底是人才缺乏的问题。解决人才问题当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一要有基本的艺术修养;二要了解当代最好、最新的技术;三要有文化管理能力,这三个方面要有机组合。

3、加大资本输出,解决资金困境。文化创意产业必须以高投入作为基础。一是政府应按照非赢利性的基本原则,通过设立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为新办文化创意企业贷款进行政府贴息,使中小创意企业及时得到发展资金的支持,顺利进行文化创意的研发和生产经营活动,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做强做大;二是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来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上市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改制上市;三是政府应推动文化创意企业走联合上市的道路。

4、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保护创意产权。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要通过立法、健全组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一是政府应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三是改善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四是政府应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则,有效防止无序竞争。同时,要积极组织、推动、引导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行业协会,引导各个组织加强行业自律。

5、制定重点行业战略,推进品牌文化。广东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按照重点与选择的原则,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广东在动漫游戏、建筑设计、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具有优势,可重点选择两三个行业寻求突破,从而带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高等院校应该承担文化创意产业中人才培养的责任。文化创意人才是重中之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院校。

1、广东高校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创意能力,加强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软、硬件建设。高等院校是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中坚力量,但要想培养出适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文化创意人才,高校必须具备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基础条件,包括高校自身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软硬件条件。硬件方面,所有实验室应该免费为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新性实验;软件方面,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创意能力,学校应颁布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在专业领域不断创新。教师具备了较好的创新能力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同时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意。

2、高等院校之间应加强交流,打通学科壁垒,培养“通才”。创意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同时对个体人才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我们曾一度强调要培养“专”和“精”的专业型人才,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创造奇迹。诚然,不管人类历史发展到什么时候,“专”、“精”人才都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通才”似乎更合乎社会发展的“胃口”,更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

3、重视人文社科类教育研究,打造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文底蕴。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浑厚的人文底蕴。在近些年,我们对人文社科的发展关注不多,导致人文知识严重匮乏,甚至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一方面高等院校要给予人文社科教育研究以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提高人文社科类教师的人格魅力。具备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其所传授的知识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人文社科类课程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人文基础。

总之,广东发展创意经济大有可为,广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有可能成为全球下一个创意中心城市。广东应注重大城市群文化协调发展,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突破体制、制度和政策的障碍,打造文化产业集群,进而对区域内其他经济领域产生辐射与带动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篇(8)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资源存量优势兼备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较为雄厚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是城市开始步入后工业化期的产物。从国内外重要的创意产业城市发展轨迹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往往与城市发达程度密切相关,而创意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的高端化。宁苏锡常四市作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核心区域,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科教资源丰富,有利于培养、吸引、聚集创意产业人才,对于促进城市创意阶层形成、稳定与壮大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宁苏锡常四市人均GDP目前已超过10000美元,这远超过根据国际经验形成的人均GDP3000美元创意产品与服务需求开始加速增长的临界值,若据此判断,这些城市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日益迫切,一个较为庞大稳定的创意消费阶层将会迅速形成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同时,宁苏锡常四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文化和以苏锡常为腹地的吴文化,无论是传统文化资源还是古代及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都比较丰富且各具特色,为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坚实而丰富的基础创意资源,另外南京云锦、苏绣、无锡泥人、宜兴紫砂、常州梳篦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创意产业提供了优质基础要素,而这种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与文化资源存量优势同时具备的发展优势在国内并不多见,可以说是宁苏锡常四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优势。

(二)产业集聚优势与地缘优势

互动效应明显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产业门类较为齐全,特色突出,形成了南京出版传媒与广电影视;苏州动漫游戏与艺术设计;无锡工业设计与动漫影视;常州主题公园与精品原创动画等优势特色领域,并且产业聚集优势明显。根据2016年《江苏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测算,四城市2014年重点文化服务企业,在企业个数、从业人员、资产、营业收入、利润、税收贡献等方面占全省的比重均超过50%,其中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应交增值税等方面占全省比重超过了80%,产业地区集中性显著,具体如表1所示;从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来看,四城市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同时,四城市入选省级重点文化科技企业的,到目前为止共有79家,占全省的54.48%;入选2015-2016年江苏省民营文化企业30强的共21家,占全省入选总量的70%。因此,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较高的产业地域集中度,集聚优势明显,这为产业集群优势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从地缘上看,宁苏锡常四市联袂成片,随着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扩大与发展日益成熟,产业间的交流互动将更为频繁,地缘上的接近则为各地之间产业交流互动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由于各城市正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产业结构,人才、资本、创意、技术等要素会进行自发的流动与调整,有利于促进各城市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形成各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而且从苏南地区整体视角来看,这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地缘上的聚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创意人才、资本吸引的“马太效应”,增强对创意人才、资本、技术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推动产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区域经济发展均衡与产业资源相对集中并存

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广阔的辐射腹地作为重要条件。与国内其他经济发达省市相比,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快速且相对均衡,在“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9.6%,在2015达到了70116.3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644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国平均7573元,快速且均衡的省域经济发展特征为文化创意产业向全省辐射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消费市场基础,为文化创意产业向全国扩散影响力提供了广阔的腹地。在产业腹地广阔的同时,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要素资源基础也较为雄厚。首先,科教资源丰富。江苏省科研院所众多,在2015年参与科技统计的高校有142所,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为73204人,各类研发机构635个,机构人员为19034人,各类文化艺术和文物事业机构20263个,从业人员达167883人,是全国的教育科研高地,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首位。宁苏锡常四市则集中了全省超过半数的科研院所资源,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与科技资源基础。其次,产业基础设施完善。四城市中都建设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与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并拥有国内领先的产业服务技术平台;在入选的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中,四城市共有21家,占全省入选数量的56.76%。

二、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瓶颈

(一)文化产业与区域文化资源融合度较低

每个城市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潜质,需要持续地潜心挖掘与精心培育,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区域文化资源存量有机融合。可以说区域内丰富而积淀深厚的文化存量资源是文化创意的源泉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从欧美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其中之一便是在文化产品中植入了本国传统文化元素甚或是以本国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进行创意加工。以动画片为例,英国动画片《PeppaPig》中的场景、服饰与行为、交通工具等元素将本国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美国迪士尼等企业出品的动画片则在通过各种手段乐此不疲地宣扬美国文化。宁苏锡常这些城市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秦淮文化、运河文化、吴文化、丝绸文化、中华老字号等一大批文化资源交相辉映,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这些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重焕生机,但是仍处于小众化的阳春白雪阶段,在产业化、大众化方面较为滞后,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融合度较低。首先,尽管四城市的原创动画片产量在国内首屈一指,但是鲜有能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在动画题材构思上很少能够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其次,四城市人文历史景点资源丰富,在与文化产业结合程度上,目前基本上仍处于观光、休闲旅游层次,尚未提升到体验旅游的层次,文化消费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各市之间的产业特色有待进一步突出

自然界中物种通过生态错位法则来有效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样不同物种便能获得比较生存优势,从而保障各物种共同发展。生态错位法则对城市产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近几年宁苏锡常四市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已经开始有意识打造地域特色,但是各市之间文化创意产业低水平重复问题不容忽视,其具体表现为产业门类近似,城市之间、同城各区域文化产业园区行业分布与功能定位趋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跟风、攀比建设园区的情况,尚未形成明显的错位发展局面,区域联动与合作效应尚不明显。如何在存在城市竞争的情况下,推动产业合作,发挥区域整体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产业发展层次亟待进一步提升

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规模与产出在全国居于前列,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但是在总量规模优势明显的同时,产业层次水平也需要逐步提升。首先,平台级龙头骨干企业偏少。主要表现为在国内具有高知名度、强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不多,尽管已经拥有凤凰传媒、江苏广电、江苏演艺等大型文化企业,但尚缺少像深圳腾讯、浙江横店、北京百度等在国内有极强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平台型文化创意企业。其次,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行业的影响力有待提高。文化部在2011年和2013年开展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2011年入选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包括北京3家、广东2家、浙江2家、上海1家、湖南1家、云南1家,宁苏锡常四市则无企业入选;到2013年,入选企业中包括北京3家、广东4家,上海1家,广西1家、安徽1家,宁苏锡常四市仅有常州恐龙园入选,这与四市产业大体量、高产值并不匹配。再次,文化创意产品的知名度偏低。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在动漫创作、影视作品制作、创意研发、动漫手游等领域产出了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与知名度的作品,如深圳华强出品的《熊出没》系列动画片和浙江东阳的横店影视城等。从目前来看,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品产量很高,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鲜有在国内具有较大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作品,以动画片为例,通过对百度国产动漫搜索风云榜随机5日搜索排行统计,搜索指数排在当日前20位的国产原创动画片基本上由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动画制作机构制作,宁苏锡常四市中仅有常州卡米公司的《炮炮兵》动画片上榜。

三、宁苏锡常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意与文化资源存量有机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是对存量文化资源通过创意手段进行的加工改造,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能脱离对区域文化的传承、提炼与升华。从宏观上讲,政府在产业政策上应鼓励加快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进程。一方面推进丝绸、刺绣、梳篦等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和需求相结合,利用创意手段发掘传统工艺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的结合点,拓展传统工艺的应用领域,推进传统工艺的大众化与商业化。另一方面,讲好故事,提升现有人文历史景点资源的文化创新能力水平,通过创意手段将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提升到创意体验旅游的层次,提高旅游景点的附加值。从微观上讲,文化创意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实际进行灵活多样的创新。龙头骨干文化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在技术、产品、理念上对现有文化存量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创新示范作用,中小型文化企业可以在实时把握市场需求变化的前提下,遵循产业规律,改进产品与服务,灵活经营,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满足市场日新月异的需求。

(二)突出产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

各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基于资源禀赋、产业政策、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形成了自身的产业优势与亮点,经过长期发展选择与产业积累形成的这些优势和亮点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创意经济具有内生增长特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因此各城市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作用的前提下,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产业引导作用,加强地区之间的产业联动,鼓励产业要素自由流动,提高产业自组织性;同时,也要立足现有优势资源,重点围绕优势领域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优势产业链,推进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实现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相互补充,错位发展。

篇(9)

一 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很大程度上能带动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运作有助于地区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青岛市有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其创意产业的发展能极大地推动青岛市经济文化建设。但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政策保障措施不完善,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平台载体建设滞后,这导致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内容创新不足、新兴业态不突出、升级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以期有效促进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主要围绕国外经验分析、产业聚集、发展机理及发展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在国外经验分析借鉴方面,王国颖(2013)分析了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启示;王曦(2013)以“昆士兰模式”为例,分析了澳大利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启示;焦阳等(2013)借鉴英国经验,从法律法规、投入机制、培养创新人才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王学人(2013)评析了文化创意产业跨界发展;蔡荣生等(2009)分析了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

在文化创意产业链及产业聚集方面,钟韵等 (2012)以广州为例,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效益;尹宏(2013)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演化;贺媛媛等(2013)探讨了基于价值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路径;金波(2012)借鉴“杭州模式”的经验,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鲍枫等(2013)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与集聚水平的关系;陈小平等(2012)以湖南省为例,分析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董承华等(2013)指出产业链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文化产业价值扩散及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朱欣悦等(2013)指出文化创意产品边际效益递增,拥有了创意源,产业链上衍生出很多的附加值;厉无畏等(2009)指出完善的价值系统能促进创意、技术、产品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形成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在内的产业群,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认为文化创意产业行业与农业的有机融合,能够提升农业附加值,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城乡互融互动;李勇军等(2014)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及其组织网络构成;Muller等(2009)认为创意产业通过与新技术结合,拓展了文化内容创意的传播渠道。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方面,王晖(2010)指出纽约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是其一个显著特点;王慧敏(2012)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提出了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能级提升和政策体系的创新;余振等(2013)总结了国内中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模式,提出了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链,打造具有武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三、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对青岛市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并形成了以制造业为基础,数字电视和动漫产业等多种文化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滨海集聚区,并形成集群联盟发展的态势。文化科技园区和基地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如黄岛万达影视城、李沧M6虚拟现实创意产业园等。青岛市重视文化创意项目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发展,大力培育龙头文化创意企业,重点建设了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以项目带企业、以企业带园区、以园区带产业,广泛吸收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外资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重视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培育文化科技企业,数字影视、动漫产业、动漫游戏、电子图书、电子票务等逐步成为消费文化产品的主要形式。

(二)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青岛市文化创业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但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存在某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市场化水平不高;第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第三,文化创意企业总量偏少,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实力不强;第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联盟发展的绩效不高,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意识薄弱,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合作层次偏低。

四、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一)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了促进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引导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应制定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积极扶持政策。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先进的区域创新文化、完善的创意氛围、健全的人才政策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制定文化创意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及科技中介组织协同创新的政策,推动产业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研发平台协同创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增值效应的立体化网络扩散。完善财税政策,从税种设置、税收增减等方面,为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制定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态补偿等政策,完善产业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在地区上的合理分布和集聚发展。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引进,完善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建立与世界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熟的地区联合培养人才的制度。

(二)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地区经济互动机制

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地区分布,科学引导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地区经济互动的机制,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关联生态系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链群效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附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延伸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纽带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协同联动发展,对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进行纵向和横向延伸,促进青岛市工业和农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增值效应的立体扩散,形成“文化创意+农业” “文化创意+工业” “文化创意+服务业”的系统发展模式。

(三)建立多元化、市场化投融资机制

政府出资在文化创意产业起步阶段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完善投融资机制,以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往往会遇到技术上的问题,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通过建立正确的引导资金、风投基金注入机制,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攻关专项补贴等激励措施,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良性发展。通过完善资本市场系列的激励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一个完善的资金链。建立起孵化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完善天使投资机制、积极引入风险投资,形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的投融资支撑体系,完善产业链与资金链的互动机制,使之共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积极培育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

针对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文化创意企业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层次较低的特点,应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内企业间的兼并重组,科学引导文化创意资源向具有发展优势的企业聚集,培育出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完善行业标准和文化创意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运行机制,树立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目标,培育文化创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五)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

加强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产业平台的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纵向和横向延伸,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值效应的立体扩散。紧跟模块化生产和世界微笑曲线的总体趋势,以形成国际上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为目的,科学合理地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出资或者政府参与投资并给予优惠政策等,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构建以开放与共享为核心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情报信息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公共政策服务平台。在遵守市场规则的前提下,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协同技术创新需求,通过各种技术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制度化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以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六)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政府为文化创意产业建立专门的创新平台,为各有关机构提供一个有效交流的途径。要对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进行统筹规划,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平台的发展和布局,并在整个青岛市内科学培育创新主体,推动创新主体之间协同创新。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必须符合青岛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区域的特点,对文化资源雄厚的地区要重点扶持,积极培育好创新型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等创新主体,使这些创新主体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具体可分为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和服务性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化平台是将研发平台产生的创意实现产业化生产的过程,该平台的成果是生产出大量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性平台是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衔接性平台,该平台为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平台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保障措施和技术支持。建立各平台之间的衔接机制,促进各平台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国颖.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37- 40.

[2] 王曦.从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实践视角浅析大学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前沿,2013,(8):20- 22.

[3] 焦阳,曾品固.借鉴英国经验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思考[J].软科学,2013,27(4):80- 82.

[4] 王学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印度的实践与借鉴[J].南亚研究季刊,2012,(3):81- 87.

[5] 蔡荣生,王勇.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8):77- 84.

[6] 钟韵,刘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经济特性及其启示[J].热带地理,2012,32(5):515- 520,574.

[7] 尹宏.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空间演化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2):39- 45.

[8] 贺媛媛,刘军.基于价值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1- 2.

[9] 康胜,金波,李建林等.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演进的驱动模式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35(8):104- 109.

[10] 鲍枫,沈颂东.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与集聚水平的关系分析[J].当代传播,2013,(1):84- 86.

[11] 陈小平,何清湖.我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方法研究――以湖南为例[J].学术论坛,2012,35(12):125- 129.

[12]董承华,王莹莉.产业链研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环节[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30- 33.

[13] 魏后凯.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14] 张艳辉.价值链视角下创意产业功能演化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15] 朱欣悦,李士梅,张倩.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及拓展[J].经济纵横,2013(7):74- 77.

[16]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2):11- 14.

[17] 李勇军 ,黄柏青.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及其组织网络构成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3):133- 136.

[18] Muller,K.,R ammer,C. &Truby,J..The R ole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n Industrial Innovation [J]. Innovation: Management Policy and Practice,2009,11(02): 148 - 168.

[19]王晖. 北京市与纽约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比较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6):32- 37.

[20]王慧敏.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3.O理论模型与能级提升术――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J].社会科学,2012(7):31- 39.

篇(10)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放慢脚步,开始提倡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不在仅仅停留在经济效益上,推出了种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壮大起来的,景德镇之所以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有其必然性,本文通过介绍其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一、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

(一)陶瓷文化传承与弘扬要求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陶瓷文化创意产品是反映陶瓷文化内涵的载体。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是提升陶瓷文化内涵的现实要求。在对陶瓷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除了具有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外,还成为展示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并承担陶瓷文化传承的重任。通过陶瓷创意产业的灵活形式,适时地对我国陶瓷文化进行对外传播,不断扩大我国陶瓷文化的影响力。

(二)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路径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要求陶瓷传统陶瓷产业必须解决“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和低附加值”的问题。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对陶瓷产业发展的意义在于:通过附加值的增加,实现增长,转变了过去依赖量的增长达到增长的方式,从而节约了能源、节约了原材料,保护了环境。而这些正好是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对陶瓷产业发展的新要求。

(三)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求把创意产业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以“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三个关键词,构成了一条“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链。此产业链的上端环节为陶瓷文化,中端环节为创意技艺与过程,下端环节为传统陶瓷产品或新开发的陶瓷产品与服务。也就是说,在陶瓷文化创意产品中蕴含了陶瓷文化和创意这些核心成分。人们对陶瓷创意产品的需求,最终反映的是人们对陶瓷文化创意的需求。所以人们在得到陶瓷创意产品时得到的不仅是对陶瓷创意产品的物质享受,也是精神享受,是双重的。

(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求陶瓷业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各产区的充分发展,不仅可以通过产业的市场运作,加速该区域陶瓷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生产过程本身就是对陶瓷文化的发掘、研究、继承与生产,而且可以以陶瓷文化创意产品为载体,向全球消费者弘扬、传播悠久、灿烂的中国陶瓷文化。此外,由于创意产业具有知识经济开放性、流动性特点,通过陶瓷文化产业这个产业平台也可以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外界的陶瓷文化交流,不断汲取中外陶瓷文化精华,为我所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陶瓷文化。

二、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有助于系统传播陶瓷文化艺术,保护工业建筑、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甚至是传统手工艺;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景产瓷区悠久的陶瓷文化资源,协调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要避免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出现盲目发展、重复建设,政府首先要对自发形成的、分散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进行统一规划,向功能全面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推进;二要根据自身特色,定位准确,才错位发展。具体说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类型有四种:创作型创意产业园、消费型创意产业园、复合型创意产业园和产业发展专区。当前处在发展初期的以创作型创意产业园为宜;已经有一定基础并已有一定消费群已消费型创意产业园为宜;到成熟阶段可以考虑建设复合型创意产业园和产业发展专区。

(二)培养一批陶瓷文化创意龙头企业

政府应该首先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培育一批大规模是陶瓷文化创意龙头企业,然后发挥龙头企业的协同、带动作用,以达到“先富带后富”的产业快速发展战略。

(三)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

一是要打造国际性陶瓷艺术交流平台。其中举办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办好国际性陶瓷文化论坛、充分发挥陶瓷博物馆的作用是三种具体的实施路径。二是要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品交易平台。建立经纪人制度,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成立经纪公司,由经纪人负责替创意人建立品牌形象,经营创意人的品牌,改变过去创意人既要投入创意生产,又要直接面对市场的状况,让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去做。引进国内外知名拍卖公司,通过拍卖活动,激活和拉动陶瓷艺术品的交易和收藏,建立陶瓷创意产品版权信息中心。版权交易中心和艺术作品交易中心引导陶瓷文化创意企业版权和艺术家创意作品进入中心交易,交易中心不仅可以依靠政府权威鉴别版权和作品的真伪,维护好著作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可以为交易人进行纳税申报服务。

(四)人才队伍的建设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其发展的灵魂,一是要不断完善人才培训政策,要制定对现有人才的培训计划,让现有人才与时俱进,不断进步。而是要和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定期输入人才的协议,保证企业的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不断对企业的人才进行更新

(五)政府营造良好的创意环境

政府不仅要提供整体设计和产业政策指导,还不断完善陶瓷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融资体系,提供资金支持。这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存在企业本身大都是中小企业等先天不足的劣势,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以及配套资源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导致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问题。另外政府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意环境,支持文化创业企业以及其配套企业的发展。还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六)企业结合自己特点并借鉴国外的经验,优势互补

企业首先要积极努力地调查研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状况,借鉴英国经验在资金,人才,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产业发展。同时要在市场培育,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自由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借鉴美国经验,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其次要在商业运作上借鉴日本经验,并着力打造完整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链,最大限度体现陶瓷文化价值。最后要充分发挥景德镇的优势,深度挖掘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走有瓷都特色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振兴之路。

三、结论

本文通过结合目前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然后从园区建设、龙头企业的培育、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 鲁伟.论创意经济学与创意产业发展――以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

创意产业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6):14-19.

[2] 苏敏俊,金小军,卢霞. 紧握时代机遇 再创瓷都辉煌――关于

做大做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J].中国陶瓷,2011

(02):30-33.

篇(11)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1-35 -03

一、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伴随而至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前景一片光明,在其领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人一筹,就需要考量包括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硬实力和以文化、意识形态等展现出来的软实力的综合体――综合实力。在以知识作为主导的经济时代,作为知识的新型表现形式的文化、创意及其相关产品和产业的地位日益凸显。文化是民族之魂,创意是发展之力,“文化”与“创意”的有机融合产生了一种新兴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

在全球范围内,一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财富,优秀文化资源、创意阶层的智慧和高科技的创新推动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新型产业形态,能够带来高附加值的产品创意设计和巨大的就业潜力。 “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2001)提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制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提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这是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战略目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尤其是对我国重点城市和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相关各方面有益因子,加强全方位的扶持和支撑力度,力促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概念

Atkinson & Court(1998)指出,美国的新经济,实质上是以知识和创意为主的经济,创意经济是新经济的动力,而新经济本质上就是知识经济。开放的美国人大胆的提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口号。除此之外,日本提出的文化立国战略,韩国在2001年为了振兴文化产业的发展设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以及澳大利亚、新加坡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性国家。中国学者厉无畏在《创意产业导论》中对创意产业的界定是:重点强调创新和创意,把有创意和创新作为核心要素驱动的产业称为创意产业,注重创意的产业化。金元浦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需求,科技支撑,新媒体主导下,把文化、艺术和经济全面结合组建的新型产业集群,更加突出文化精神的力量和创意产业的文化基因。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把文化、创意的理念,个人的智慧和科技与艺术手段的结合,创造出蕴含着文化和艺术气息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

第一,具有高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具有创意设计理念的产品本身不仅仅是包含其本身所具有的使用价值,而更加注重的是产品所衍生出来的观念价值―高附加值。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下,技术的迅速传播致使产品趋于同质化,于是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所带来的,如品味、情趣、感觉、风格等容易产生心灵共鸣与认同的高附加价值。

第二,鲜明的知识产权性。创意产业比传统产业对知识产权具有更高的依赖程度。从创意的构思、生成、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伴随着知识产权从产权萌芽、产权生成、产权分解到产权分配,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知识产权是同步实现的。

第三,产业关联度高。文化创意产业几乎囊括了传统行业中的价值链高端部分,创意活动可以和许多的产业联系起来,像广告创意、手工产品的制作与设计、艺术品设计与制作、建筑设计等等。“哈利波特”的成功模式正是从小说出版、电影制作、玩具、卡通读物、游戏、纪念品等一系列产业链条的无缝结合。

第四,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创意产品的观念价值往往高于其使用价值,在不同的产业环境背景下,消费者对创意产品的艺术、文化价值追求的风格迥异。因此,即便是已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创意之作,如果不符合消费者自我的欣赏风格,则同样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因素还是存在的。

三、中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西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态

谈到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首当其冲要提到英国的创意产业,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保持英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首相布莱尔的带领下英国最先提出了包括广告、设计、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时装设计、软件等共13个行业的“创意经济”范畴。

美国的迪斯尼动漫设计、硅谷的高新产业、好莱坞的电影创作等都是与创意产业紧密相关,美国人喜欢把文化产业称为“版权产业”。据《2011年美国版权产业报告》提供的数据,从2007―2010年间,美国的核心版权产业从2007年的9043.4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9318.2亿美元,除了核心版权产业之外的其他版权产业的增加额从6793亿美元增加到6950.4亿美元。

基于政府对文化创新战略的共识,韩国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日益显现,“韩流”浪潮的风起云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类型,强化了“内容产业”的创新支持系统。韩国文化产业就像一股活水,激活了整体经济,随着韩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崛起,注重创意设计的创新文化理念渗透到各个行业。

日本、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各国所拥有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实力,作为国家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全球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竞相通过创意产业来提升生产总值和开发就业潜力的时候,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开始进入发展的轨道。起初,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诞生在像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并且大多出现在城郊废旧的工业厂房里,这里低廉的房租,宽敞的空间吸引着充满个性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到来,打造出富有创意、激情的创作基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在国内的一些中心城市相继出现创意产业园区。

从2005年起,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北京市已经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科研、人才、市场、信息、文化的独特优势,创意产业每年都创造出可观的产值增加额。可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比如:产业资金短缺,融资难,市场准入限制多,结构性、复合型人才的短缺,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虚化等等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集聚全方位资源优势促进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上海来说,充足的空间、丰富的文化积淀以及多样化的人才资源,是上海75家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旧城空间优化为创意产业提供了空间支持,海派文化积淀的深厚性提供了文化支撑,移民城市人才的多样性提供了人才资源,这些因素构成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潜在优势。另一方面,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辐射和渗透力度还比较有限,还未能形成规模化的产业。

上述可以得知,在近一二十年来,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只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初现成效,相对于国外的英国、美国来讲,国内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程度低,地区不均衡,东中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好,西部地区基本没有大幅发展起来。像、青海、云南这些偏远地区的文化底蕴丰富,带有当地民族色彩的文化基调多种多样,但是拘于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以及缺乏大量资本的支持而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和推广。

四、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客观上讲,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的确有不小的差距,有学者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程度落后于国外一二十年。在动漫、电影等贴近民生且附加值较高的领域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现实情况,应该把差距作为上升的潜质力量,学习国外的优秀发展模式,洋为中用,活学活用,并且依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行区域发展战略,根据地方区位优势,发掘文化创新因子,综合利用全方位的优越条件,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文化强国梦。为了实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梳理和整合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希望这些对策可以帮助和指导我国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有序发展。

(一)通过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良的社会环境

知识产权问题几乎涉及到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行各业。随着数字化、电子出版、网络传输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大大推动了以版权产业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有助于激发创作者创新的热情和鼓励文化创意产业有效竞争。首先,加快建设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完善产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快知识产权信息查询和服务建设,创造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国际知识产权环境。其次,提高企事业单位与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知识产权知识讲座与培训,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再次,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有效维护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经营秩序,保护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经验并与本国文化优势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最早是在英国提出来的,英国政府最先投入强大力度支持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也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推进带来了很多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同样的,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欧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实力雄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可以让我们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借鉴他们的优秀经验,洋为中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本土的文化优势,活学活用,扬长避短,促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培育和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成为盈利性产业

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看来文化创意产业是可以盈利的。要实现盈利,就需要在做好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措施的同时,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营。因此,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应走产业化和市场化道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实施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创意经过生产、运作、流通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满足人们的需求的过程中创造了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文化资源、创意群w、资本、企业等要素可以形成文化产业园区或产业集聚模式,实现产业链条对接,提升产业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整合区域文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创意产业集群的崛起是创意产业发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是创意企业为增强核心竞争力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的集聚效应,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创新科技园区的各项资源优势。北京中关村是依托海淀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通过建设创意产业园区,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成为高新技术增长区,成为拉动地区发展的新型经济增长点。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创意产业集群或创意产业园区要在借鉴已有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要特别重视对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培育。可以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品牌发展分为孕育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孕育期,要以政府为主导制定品牌战略规划,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建设品牌支撑体系,为集群品牌的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包括:制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设置品牌管理机构、建设科研平台和吸引人才、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拓宽品牌融资渠道、营造特色文化环境和扶持优势龙头企业发展等。在成长期,政府参与监督进行品牌推广与维护工作,政府要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建立,提高行业协会参与集群品牌建设的积极性,应明确行业协会与政府的职责关系,以行业的管理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在成熟期,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品牌形象,增加品牌价值,具体的侧脸包括: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构建集群创新网络体系、制定品牌国际化战略和推进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四)重视创意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是推进产业成长壮大的动力源泉,是决定产业持久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我国创意产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的现状,用人方应在纳才、育才、用才,留才方面实施更加人性化的举措。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资源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在创意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文化创意企业要积极猎取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应加大对人才的培育和发展的投资,做到“人尽其才,才为所用”。另外,由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程度高,创意人才层次多种多样,国内的文化创意企业可以通过搭建国内国际文化创意人才、文化成果的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人才交流、碰撞的平台,培育更多兼具文化内涵、创意思维与产业运作模式的复合型人才。

(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市场的同时,尽力拓展国际市场

政府要在法律、产业体制框架、投融资、税收、出口政策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给文化创意产业大力支持,使中国文化创意企业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不仅能占领国内市场,还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走出去。“走出去”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战略,如最有前景的动画产业等。中国庞大的动画产量急需渠道消化,在国内电视发行渠道已大致固定的情况下,海外发行是一个新的渠道。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仅可以让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文化产业,增强中国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国际环境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国际化是检验中国文化产业实力最好的试金石。在与国际化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只有“走出去”,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彰显出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同时海外发行对中国文化创意企业的品牌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 How k in s,J. 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 Allen Lane/Penguin Press,2001.

[2] 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3] 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张洁梅.基于产业集群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5] 张京成,王国华.创意城市蓝皮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D].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