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一数学解决问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数学教学的新课改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那就是探究能力.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相对更高,对学生的要求也在增高,这时候需要学生不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死板的接受数学知识,而是要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现在很多高中学生学不好数学就是因为受长期灌输性的教学的影响,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不去主动探究,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丧失了对知识的探究能力.所以,这时候就需要运用“问题解决”的方法来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高中的概率学是一个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理解学到的知识.比如以下这个题目:在一个系统中,给你4个可靠度为0.7的电阻,如何把它们组成一个可靠度等于0.8的系统?这就考查到了学生对多次独立重复事件恰好发生一定次数的概率学知识点,让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知识点去解决这个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在这道题中,要想简单地让学生解出答案,只要按照正常的教学思路就可以了,即教导学生运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让学生把全部电阻串联、全部电阻并联、两个电阻串联之后再并联、两个电阻并联之后再串联、三个电阻串联之后再并联和三个电阻并联之后再串联都列出来,然后系统的可靠性就显而易见了,问题就很简单的解决了.尽管问题解决了,但是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任何帮助,只是让学生单纯地熟悉原有的解题能力,无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学到高中数学的概率时,就可以运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在要求学生解出这道题目的时候,教师先给学生建立一个模拟的现实情境:在一项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个电路可靠性达到0.8的电阻,但现在研究人员没有可靠性那么高的电阻,只有多个可靠度只有0.7的电阻,这时候该如何解决这个研究中的问题呢?这样的问题,就能有效地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老师要怎么做才可以提高这个电路的可靠度的?学生把自己带进了这个情境,并且进行努力的思考,想尽办法去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候,教师再提出一个补充条件:用4个可靠度为0.7的电阻.这样学生就能以之前的思考为基础,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培养了自己的探究能力.
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5.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6.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知道了培养目标,那么该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呢?“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4.练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
一、高等数学函数一致性连续性的基本概念
高等数学中的一致连续性是从函数连续的基本概念中派生出来的新释义,它是指:存在一个微小变化的界限区间,如果函数定义域以内的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永远不超过这个界限范围,则这两点相对应的函数值之差就能够达到任意小、无限小,这就是所谓的函数一致连续性概念。一直以来,高等数学函数一致连续的概念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在多年的高等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函数一致连续概念时的疑惑和困难。甚至有不少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函数连续和一致连续的本质区别究竟体现在哪里?
带着上述问题,我们对函数一致连续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函数的一致连续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和性质,它标志着一个连续函数的变化速度有无“突变”现象,并对其连续性进行归纳总结。函数一致连续性,要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每一点都保持着连续的特点,不允许出现“突变”现象,同时还进一步要求它在区间上所有点邻近有大体上呈现均匀变化的趋势。换句话说,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定义为:对于任给定的正数ε,要求存在一个与自变量x无关的正数δ,使对自变量在定义域区间内的任意2个值x'和x",只要二者的距离x'-x"<δ,那么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f(x')-f(x")<ε。显然,函数一致连续性的条件要比函数连续的条件强。在目前采用的高等数学的教材中,只是给出一致连续的基本定义,以及利用该定义证明函数f(x)在某区间上一致连续的数学方法,进而呈现出了函数一致连续的完美逻辑结果。这种教学理念是很好的,但是,从实践教学效果上看,又很不利于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尤其不利于学生对定义中提到的“δ”的理解,因此笔者建议教学工作者将函数一致连续性概念中所隐含的知识逐步解释清楚,以此来帮助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充分理解一致连续的概念和意义。高等数学函数连续性的基本定义为:设f(x)为定义在区间I上的函数,若对ε>0,对于每一点x∈I,都存在相应δ=δ(ε,x)>0,只要x'∈I,且x-x' <δ,就有f(x)-f(x')<ε,则称函数f(x)在区间I上连续。该定义说明了函数f(x)在区间I上连续的基本特征。函数一致连续的基本概念是:设f(x)为定义在区间I上的函数,若对ε>0,存在δ(>0),使得对任何x',x"∈I,只要x'-x"<δ,就有f(x')-f(x")<ε,则称函数f(x)在区间I上一致连续。要特别注意的是,连续概念中δ与一致连续概念中的δ完全不同,一定要充分理解其各自的定义,才能避免混淆概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函数一致连续性概念,现将函数函数不一致连续的概念进行一下描述:存在某个ε0,无论δ 是怎么样小的正数,在I上总有两点x' 和x",虽然满足x'-x" <0,却有f(x')-f(x")>ε。这就是函数不一致连续的概念,理解和学习函数不一致连续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函数一致连续性问题。
二、高等数学引入一致性连续性的意义和价值
高等数学教材中涉及了较多的理论和概念,比如函数的连续性与一直连续性,以及函数列的收敛性与一致收敛性等,都是初学者很容易混淆的相近概念,因而也成为了高等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在工程数学中,这些概念非常重要,笔者认为,搞清楚和弄明白函数的一致连续的基本概念,以及掌握判断函数是否具有一致连续特性的基本方法,无疑都将是理工科学生学好高等数学函数一致连续性理论知识的核心环节,也是日后成熟运用该数学方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学习和比较,我们能够得出一个很明显的结论:一致连续要比连续条件强。高等数学函数一致连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微积分学以及其他工程学科中常常会用到一致连续的知识,而且函数列的一致连续性和一致收敛又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实际上,我们在进行函数列的收敛问题研究时,常常要用到函数列与函数之间的收敛、一致连续性、一致收敛等概念及其关系。函数一致连续的概念是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一个难点问题,证明某一个函数是否具有一致连续性是其中的瓶颈问题,这让很多理工科同学感到无从下手。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达到化抽象为简单的教学目的,笔者建议给出一致连续性的几种常见等价形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习高等数学的同学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函数一致连续性这一知识要点。高等数学中的函数一致连续性、函数列一致有界性、函数列一致收敛性等“一致性”概念是学习上的难点,也是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因此,牢固掌握这些概念及与之有关的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函数一致连续的几何意义非常非常重要。数学分析抽象而且复杂难懂,这门学科本身就有着极强的逻辑思维和严密特征,主要体现在它能够采用最简明的数学语言来准确表述其他语言无法量化的复杂多变的事物发展过程。换言之,其作用在于,能够量化抽象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几何意义将在高等数学课程入门中起到一个有利引导作用,清晰明朗地向学生展示高等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探讨函数一致连续和一致收敛的关系,同时在有界区间上给出一致连续和一致收敛的等价关系,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研究连续、收敛问题中拥有更多的参考依据。
三、解决高等数学函数一致性连续性问题的对策
1.一元函数在有限区间上的一致连续性
由于用函数一致连续的定义判定函数 是否一致连续,往往比较困难。于是,产生了一些以G.康托定理为基础的较简单的判别法。
定理1 若函数 在 上连续,则 在 上一致连续。
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在华东师大版数学分析上册中,运用了有限覆盖定理和致密性定理来分别证明,本文选用闭区间套定理来证明。
分析:由函数一致连续的实质知,要证 在 上一致连续,即是要证对 ,可以分区间 成有限多个小区间,使得 在每一小区间上任意两点的函数值之差都小于 。
证明:若上述事实不成立,则至少存在一个 ,使得区间 不能按上述要求分成有限多个小区间。将 二等分为 、 则二者之中至少有一个不能按上述要求分为有限多个小区间,记为 ;再将 二等分为 、 依同样的方法取定其一,记为 ;......如此继续下去,就得到一个闭区间套 ,n=1,2,…,由闭区间套定理知,存在唯一一点c满足
(2-13)
且属于所有这些闭区间,所以 ,从而 在点 连续,于是 ,当时,就有
。(2-14)
又由(2-13)式,于是我们可取充分大的k,使 ,从而对于 上任意点 ,都有 。因此,对于 上的任意两点 ,由(2-14)都有 。(2-15)
这表明 能按要求那样分为有限多个小区间,这和区间 的取法矛盾,从而得证。定理1对开区间不成立。阻碍由区间连续性转变为区间一致连续性有两种情况:(1)对于有限开区间,这时端点可能成为破坏一致连续性的点;(2)对于无限区间,这时函数在无穷远处也可能破坏一致连续性。
定理2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在 连续,且 与 都存在。
证明:若 在 内一致连续,则对 ,当 时,有
,(2-16)
于是当 时,有
。(2-17)
根据柯西收敛准则,极限 存在,同理可证极限 也存在,从而 在 连续, 与 都存在。
若 在 连续,且 和 都存在,则
令(2-18)
于是有 在闭区间 上连续,由Contor定理, 在 上一致连续,从而 在 内一致连续。
根据定理2容易得以下推论:
推论1 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在 连续且 存在。
推论2 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在 连续且 存在。
当 是无限区间时,条件是充分不必要的。
2.一元函数在无限区间上的一致连续性
定理3 在 内一致连续的充分条件是 在 内连续,且 都存在。
证明:(1)先证 在 上一致连续。
令 ,由柯西收敛准则有对 使对 ,有
。 (2-19)
现将 分为两个重叠区间 和 ,因为 在 上一致连续,从而对上述 ,使 ,且 时,有
。 (2-20)
对上述 ,取 ,则 ,且 ,都有
。 (2-21)
所以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
(2)同理可证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
由(1)、(2)可得 在 内一致连续。
若将 分为 和 ,则当 与 分别在两个区间时,即使有 ,却不能马上得出 的结论。
由定理3还容易得出以下推论:
推论3 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的充分条件是 在 内连续,且 存在。
推论4 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的充分条件是 在 内连续,且 与 都存在。
推论5 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的充分条件是 在 内连续,且 存在。
推论6 函数 在 内一致连续的充分条件是 在 内连续,且 与 都存在。
参考文献:
[1]王大荣,艾素梅;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求导方法刍议[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作为一名高一数学教师,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解决学生从初中升级到高中的学习衔接问题,此问题必不可免且又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解决此问题,是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一数学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分析此类问题,并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至于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为今后的数学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是为学生以后学习相关学科培养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一、学生刚入学时遇到的问题
1.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不同
受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与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差别,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习时,原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没有及时调整,进而产生负面影响。出现对课本理论知识和运算规则错误理解,导致运算出现错误,所积问题越来越多,最后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前积极预习,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主动提出不懂的问题,独立思考,进而逐渐挖掘新的学习方法。
2.高中数学内容抽象难理解
初中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简单的知识,从而加以利用,提高成绩比较容易。高中的数学内容比较难以理解,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运算,还要分析题目中各种数据之间的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重要组成关系,来合理运用概念规律。这需要在充分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合理正确运用。因此,高中数学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涉及的知识层次要多得多,也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彻底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加深学习和相关理解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外,初中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比较简单,多数都是应付考试才设置的教学点,而且近年来对于初中的数学知识难度有所降低,部分知识仅作为学习了解,并不需要完全掌握。但是高中的数学知识多参与到高考当中,教师对其的重视也比初中要多得多,但是由于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并未接触,因此,教师在此方面要特别注意,将遗漏或者不受重视的知识进行总结,对学生加强补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能加以运用。
3.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如运算与理解能力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还应当注意帮助学生培养学科素养,包括:理解能力、运算和分析问题能力等。初中学习的知识相关联系较少,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点来学习和记忆,但高中的知识点联系特别密切,通常一个例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好几个,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合理运用,不能将知识作为独立的知识点记忆和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多多运用,提高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1.紧扣教材,分析例题
教材中所列举的例题一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彻底掌握例题,将刚学到的知识放到主要地位,结合其他所学知识来分析,紧密联系前后知识,彻底弄懂教材中所列举的例题。
2.分析知识点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高中数学教学很多定理的推理过程,学生一定要亲自推算,彻底掌握相关定理。学生推理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把推算的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过程来重视,以此让学生彻底掌握知识点。
3.帮助学生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尽相同,教师应当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加以改变,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多多注意和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切身帮助每个学生进行学习,这还需要长期的数据分析和总结,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总之,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是有必要且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广大教师长期的摸索和分析总结,既要从相关教材着手进行,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许文艺.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案例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4).
[2]谢君玉.磴口一中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白雪.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信息技术学科在中小学的开设,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全民素质的提高有划时代的意义。当前教育形势是各门学科都和信息技术相关,用信息化的手段处理和研究教学势在必行。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信息技术发挥出它无处不在的便捷性。虽然在起步阶段,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无法彻底消除,应试教育还是人们视线中的最终标准,一时难以完全转变到素质教育的层面。但我们还是看到,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教育界都非常重视和关注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实践证明,一个真正意义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不能只会读书,而不会处理社会活动中的各种信息。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正是在培养学生如何处理信息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为他们将来顺利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注意采取分层教学模式来改变目前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状。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往往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追求形式而忽视效果,这些都是提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则会严重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重数量而轻质量
所谓重数量而轻质量,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为了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交流和互动氛围,过度重视课堂提问的数量,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提问,但却忽视自己提问的有效性。这样的提问教学,非但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在应接不暇的课堂提问中,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种低质量的课堂提问方式,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形式而轻效果
对于数学学科的教学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提问过程中,部分教师却往往不够重视提问教学的效果。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重视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提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压根没有去思考。这样的提问方式,难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重“优生”而轻“差生”
对于每一个班级而言,在教师的眼中,都会有一定的“优生”和“差生”存在,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旦对某些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尤其是对于一些课堂教学纪律较差的学生,教师往往都会存在一定的厌恶心理。而这种心理的存在,会使教师在提问教学的过程中,忽视这部分学生的存在。因此,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学生面过于狭窄,教师往往只提问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样的提问教学现状,会打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效果,不利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提问的艺术性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存在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体现教师的课堂提问缺乏艺术性。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实现良好的课堂提问教学效果。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
对于高中数学的课堂提问而言,精心的问题设计,是实现课堂提问艺术性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基础。因为,如果教师没有精心设计所提的问题,就会出现所谓的重数量而轻质量,重形式而轻效果的提问现象存在。所以说,精心的问题设计,是关键性的一步。而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应当分清楚,所提的问题是概念性的问题、还是数学命题性的问题。此外,新课的问题、复习课的问题以及习题课的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需要区分的。只有教师分门别类的设计了问题,才会使课堂提问具有针对性,这也是实现课堂提问艺术性的关键性环节。
2.课堂提问要把握好“度”
凡事过犹不及。想必我们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这里的“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解释:首先是提问的数量,一定要有“度”,不能过度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教师的课堂提问数量,一定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方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问题的难度,问题的难度选择是教师课堂提问过程中重要思考的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有所差异。如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应当具有难度;而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应当提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这样,才能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是指学生的维度。即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提问的对象应当是针对学生整体,而不是单个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只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进行同样对待,同样的关心和爱护,才会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走出学习的误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展示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课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让学习更有针对性。2.自学准备指导,教师可帮助学生回顾和命题学习相关的一些知识方法,提出一些和课题相关的层次较低的问题。3.问题探究,包括导学情境、探索活动和合作交流三个过程。4.巩固和变式练习,巩固题的练习具有反馈和矫正作用。巩固题以基础题为主,变式练习是在基础题之上的拓展练习。5.小结和心得,即归纳思维的运用,可以将知识系统化,并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复习。6.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安排必须适量并精选,难度有层次,避免使学生负担过重。
二、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导学案在编写和使用过程中都存在问题。
首先,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常出现对学习目标的定位和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准确的现象。有些教师不注意筛选教学内容,常常直接把教材上的例题照搬到学案上,导致学习缺乏针对性,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导学案的收缴和批阅常常不及时。此外,导学案中的习题设置没有经过精挑细选,且量较多,给学生带来比较重的负担。在预习等环节中,考查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定义和概念,学生只是抄写书上,起不到检查监督的作用。
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学生过度依赖课堂讲授,课前不主动预习,未能按时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加上学生本身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会主动向老师和别的同学请教,不主动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询资料。2.学生上课不积极,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无法按时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做习题时不喜欢思考,常常抄袭别人的作业应付了事。3.在课堂展示交流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逃避难题,分析问题比较模糊,声音小,表达不清楚。4.在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时,由于小组分组较多,人数较多,难以进行优势互补,小组内的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较少,没有合作意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缺乏力度。
三、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建议
导学案包括“导”和“学”两部分。导是目的,导学案必须具备引导学生学习的功能,学者,就是说导学案要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要独立完成,备课组对导学案中每一课的内容进行讨论,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修改。经过备课组集体备课之后,教师仍不放松。因为每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一份导学案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准,教师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适当进行修改。学校要把学案管理评价列入对教师的考核范围,对教师导学案的质量和水平进行打分,真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缺点,提高教学质量。
纤维艺术是一种历久弥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纤维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并慢慢步入高校课堂教学中。相对于西方,中国的纤维艺术教育还比较薄弱。八十年代才从美国引入到国内,发展相对滞慢。高校展开纤维艺术教育,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还受到制约,致使纤维艺术发展进程举步维艰,很难在国际上有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高校中顺利开展纤维艺术课程的教学,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成了我们深思的问题。笔者就几年来对纤维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索,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
1 对于高校纤维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课程结构安排的不合理性
纤维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开设此课程和专业的院校较少,且学时普遍安排较短,教学间隔时长太久。百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纤维艺术课程是从2013年才开始设立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学术交流严重匮乏。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非常被动。
纤维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基本符合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要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然而,在我院的课时设置方面仅占48个学时,并被认定为产品设计专业的选修课程。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学生学到的都是凤毛麟角,很难掌握纤维材料的特性,更别提纤维语言的表现手法,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学生上完一段课,若想毕业设计往此方面延伸,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做出来的作品从材料到技法万变不离其宗,缺乏创新。
1.2 错误的传统观念
长期形成的错误观念导致学生上课非常被动,这种错误的传统观念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纤维艺术只是女性的艺术。大多数人认为它就是靠手工编织的技术,无异于妇女的织毛线活。正是由于这种错误观点的滋生,导致学生上课呈两性分化的现象,很多男生上课不够积极,有逃课、缺课的现象。不可否认,纤维艺术创作中渗透了女性主义的气质和因素,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也有相关研究。而且在其他许多国家,有很多男性从事纤维艺术,他们创作的作品具有女性无法达到的新颖和神秘。这可能源于男女的思维方式不同,换位思考往往会有不同的收获。男人大多偏于理性,而女人大多偏感性,男人在从事纤维艺术的时候,所体现的女性因素和敏感度是与众不同的,独具魅力的。
第二,纤维艺术离我们太远,实用性不强,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这种观点也是源于他们对纤维艺术的了解程度不够,乃至对传统工艺的不自信、不认可。我们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然而能真正理解并贯穿到自己创作中的人并不多。在现代社会,全民呼吁保护传统文化的今天,它也是我们传统文化弥足珍贵的一部分。在人类产生之初,它就注定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远古稚拙的结绳记事到唐代织物的富丽堂皇,从宋代丝织物的艳丽华美到现如今纤维艺术的丰富多彩,它一直在紧跟人类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这种柔软的材质,色彩丰富,极具亲和力,容易从视觉上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纤维艺术作品可以达到笔墨、油彩其他绘画、艺术形式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1.3 教学模式陈旧,创作手法单一
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多数院校的纤维艺术课程仅仅停留在编织技法上,教学方式的单一致使学生所使用的材料、技法、空间形式、作品内容几乎如出一辙,很难塑造个性。纤维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装饰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取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了解到它不仅可以运用到平面的壁挂上,而且还能转化成雕塑作品来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纤维艺术除了在室内公共空间进行装饰,并试图脱离建筑物内部,逐步走入外部的公共景观,变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从观念到实践,多方面提高高校纤维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完善纤维艺术课程体系建设
相应增加课时,保证授课的连贯性,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纤维材料的特性及其表现技法,为学生毕业设计乃至以后从事设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不仅仅停留在一段课,可以将其教学涉及三大构成、基础装饰画、民族图案创意设计、民俗工艺欣赏、纤维艺术理论、纤维编织艺术、纤维软材料造型、纤维雕塑等课程,形成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学生从纤维材料入手,指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形态的模仿构造进行创意设计,不断地去熟悉并掌握各种材料,并设法延伸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2 适时地更新传统观念,随时关注纤维艺术学术动态,主张学生参加各类比赛
纤维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需要我们开放思维,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来权衡它,而不能单纯地认为它只是简单的编织技术。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有利于我们在古老的纤维工艺上进行再创造。主张学生在表现意境上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进去,创造出新的形态,赋予作品生命力。除此之外,在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方面延伸,使作品既具实用功能,又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教师大力协助、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参与“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和全国美展综合材料作品展等。
2.3 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上课之初,让学生做适当的市场调查,充分了解纤维材料的丰富性。使学生了解到纤维艺术的创作材料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羊毛、丝绵等。其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天然材料,如麻绳、竹子、树枝、头发、金箔、蛇皮、藤草等,二是人造材料,如大头针、人造丝、玻璃丝、鱼线、尼龙、皱纹纸、棉毡、各种布等。在技法运用上,除了平织,还要引导学生根据作品要求进行环结、缠绕、缝缀、拼贴、印染、捆裹等,实现表现技法的多元化。在空间表现上,除了传统的地毯和壁挂,鼓励学生往立体公共空间方面延伸,做成软雕塑,抑或做成产品,运用到包装设计上等等,全面打开思维,实现纤维艺术表现的多样化。
2.4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纤维工作室,实现校企合作
在学校没有足够条件和设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和校外的企业或单位合作,实现双赢。百色是壮族聚居密集的地方,其纤维工艺表现形式也非常多样。过去,纤维艺术课程都是带学生去靖西壮锦厂参观,回来写篇心得,走马观花,收获甚微。现在,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学生实践的基地,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去现场实习操作,掌握一些操作要领,还可以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来我院驻讲,使纤维艺术课程不仅限于课堂,增加校外的合作交流和项目经营,校内建立纤维工作室等。
2.5 充分调动本土优势资源,融入纤维艺术中来,形成一定的地域特色
广西传统的纤维材料和工艺多样,如壮锦、水族竹编、博白芒编、瑶族刺绣等,民族元素、图腾纹样也非常丰富,为我们提供了灵感来源。我们立足传统,进行有必要的提取、概括、解构与重组,使作品既具有现代感,又富有民族特色。
综上所述,我国的纤维艺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纤维艺术课程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为纤维艺术教育做出自己的点滴贡献是理所应当的。我们应该坚信,中国未来的纤维艺术将会在国际上绽放出光芒。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越来越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题目,仅用生物学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必须用其他学科知识才能解决。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跨学科迁移教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一些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把这些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运用在生物学科中,这样能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生物学科能力和成绩。
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高中生物学疑难问题
例1.番茄是二倍体植株,有一种番茄,其第6号染色体有三条(如下图1所示),称为三体番茄。现有一番茄植株,其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是Ddd,则该个体形成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
A.D∶dd=1∶2 B.D∶dd∶Dd∶d=1∶1∶2∶2
C.D∶dd∶Dd∶d=1∶1∶1∶1 D.D∶dd∶Dd∶d=1∶1∶2∶1
解析:减数分裂时,3条6号染色体中任意2条随机配对,另1条不能配对,然后配对的2条染色体正常分离,不能配对的另l条随机地移向细胞任意一极,配子中得到6号染色体中的1条或2条,也就是得到3个基因中的1个或2个,所以配子的基因型是D、dd、Dd、d。配子比例的推断可采用数学的排列组合方法,得到D的取法只有一种,得到dd取法也只有一种,得到Dd或dd的取法有两种,所以配子中得到D、dd、Dd、d的概率是1∶1∶2∶2.
答案:B
此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学生能很快地推导出配子的基因型,但推导不出配子的比例,而如果用数学的排列组合知识来解决则能很快地得出正确的比例。
巩固练习: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某马铃薯基因型AAaa,该马铃薯减数分裂可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 )
A.AA∶aa=1∶1 B.AA∶aa∶Aa=1∶1∶2
C.AA∶aa∶Aa=1∶1∶4 D.AA∶aa∶Aa=1∶1∶1
答案:C
二、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高中生物学疑难问题
例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神经元内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导,如图2所示,将连接灵敏电流表的导线两端置于某神经纤维的外表面或内部,能正确显示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电位的是( )
解析:电流表的“0”刻度在电流表的中央时,电流正极进指针偏向正极,电流负极进指针偏向负极。也就是说,电流从哪极流入,就往哪个方向偏。此题已经绘出了电流表正负极的连接方式是正极连接膜内,负极连接膜外,兴奋部位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电流从正极流入表内,故指针向右偏。
答案:D
此题主要考查动作电位,以及电流方向和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测量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必须要用电流表,而电流表是物理中一个常用的仪器,如果掌握了电流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必定能顺利地解答这类题。
巩固练习: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
答案:AC
警示:此题图中并没有表示出电流表正负极的连接方式,接线柱情况正好相反,正极接负接线柱,负极接正接线柱,所以电流的流向和偏向相同。上述两道题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正负极连接方式不同,因而并不矛盾。
三、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高中生物学疑难问题
例3.下列哪些是还原糖( )
A.蔗糖 B.淀粉 C.果糖 D.葡萄糖
解析: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的糖都具有原性。葡萄糖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乳糖和麦芽糖分子中含有游离的醛基,故它们都是还原糖。果糖是酮糖,无醛基,但属于还原性糖,实验证明果糖和银氨溶液及新制氢氧化铜浊液的反应现象与葡萄糖完全一致。在碱性条件下果糖分子发生了异构化反应,得到D-葡萄糖、烯醇中间体和D-甘露糖,其中含有醛基的是D-葡萄糖、D-甘露糖,所以果糖和银氨溶液及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发生银镜反应和生成氧化亚铜沉淀的是D-葡萄糖、D-甘露糖,而不是果糖。所以果糖本身没有还原性,而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异构化,生成的产物具有还原性。
答案:CD
关于果糖的还原性问题,每年都有学生来跟我说,“化学老师说果糖没有还原性,可生物老师说果糖有还原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还原糖,然后结合果糖的银镜反应实验及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生物老师和化学老师说的都没错。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对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数理化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多吸收其他学科
知识。
对策一、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教师在教学初始应控制进度,不能求快而增大学习难度,要注意数学知识相经联系的,高中数学知识要涉及初中的内容,很多地方是初中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于”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己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区别和联系,每涉及到新的概念。
定理等都要结合初中己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了使高一学生很快从初中的方法中走出来,作为联结,“直观化”是高一数学起始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通过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直观化的方法,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形成鲜明的表象,减少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障碍。对于知识含量较大,学生记忆效果不佳的部分内容,教师必要进行梳理,作表格化、类化、链式递进的处理等,使内容易懂易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维时,可以将思维的目标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让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形象思维沿着小坡度的台阶向抽象思维步步升华,在处理问题时,一个问题各环节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注意避免脱节、跳跃,注意铺平道路,减少学生思维发展障碍。这样学生从己有的经验出发,用特殊对象描述一般对象就可以在己有的思维水平基础上有所进步和发展。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做到抽象概念形象化,抽象结论具体化,抽象方法通俗化,给学生有一段适应的过渡缓冲期,学生就可以很快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消除学习数学的障碍。
对策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复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知识能触类旁通,多方联想,当学生听到“增函数”,就应该联想起增函数性质图像,函数在单调区间内,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图象在单调区间从左到右单调上升趋势。
“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每堂课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记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人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问题,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展眼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加强学法指导应富于知识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中。
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和进行学习目的及学法交流,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不断地消除学习数学的障碍。
对策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即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一开头,就能把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来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让他们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索知识的乐趣,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持续。
对策四、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力,消除高一学习数学障碍的重要环节,主要有:(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准确计算能力;(4)培养学生推理和转换能力;(5)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总之,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措施,适当地处理教学内容,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就能取得成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一学生消除数学学习障碍四大对策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消除学习障碍的方法
高一数学学习的五个障碍和应对方法
数学学习障碍的一些原因和建议
高二数学学习障碍及克服方法
影响高一数学成绩的原因及其应对方法
高一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高一数学成绩赶不上的解决办法
高一数学成绩跟不上怎么办?看看这些方法和建议
【摘要】少数民族新生英语学习在民族学生上大学后所要面临的最让学生头疼,让老师为难的一件事情。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民族学生英语教学方面实施了很多解决方法和对策,其中包括: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加强语言使用能力,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信心。
关键词 民族高校新生 英语学习 英语教学
在国家民族政策的促进和改革下,近几年民族教育各方面取得飞跃的发展和提升。近几年,来我校的民族学生身上,我们能体会到民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继续培养一批批更优秀杰出的人才做了很好的奠定。那么英语教育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一定的基础。之前,来高校民族班的民族学生,大部分没有英语基础,因此学生来到高校之后,直接接触大学英语,让民族学生无法招架,还没开始英语学习之前已经放弃学好英语课的念头,没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些问题,我校民族英语教学方面实施了分层教育,起初分层到最后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不小的成就,但这里 还存在着一些小问题。
1.什么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的优点是,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由于不同科目各自分组,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分层教学的缺点是管理上比较复杂。
怎样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实施分层教学,进行培优补差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1 深入研究学情,做好层次划分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要使优等生学到更多,更上一层,又要激发学有困难的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学情和学生的志趣特征,把学生恰当的分为几个层次。根据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按照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同,知识层次的差异,把学生分为:A。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B、有一定基础,能主动学习;C、基础扎实,学习认真等三个层次。
我校民族学生分层分班,主要参考学生高考成绩以外,入学后还要进行一次英语水平测试,结合这两次成绩进行分层,基础班,中班以及快班。虽然大致上掌握了学生英语水平,但分班后,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高考成绩和水平测试并非学生真正英语成绩。有的学生想要好一点的成绩,考试过程中不够诚实,不按照考试制度来完成考试,最终成绩也不能真实体现他本人的英语学习情况。
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却宁可留在基础班和中班,为了期末有更高的成绩和更好的名次。
那如何分层分班更为合理,科学呢?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校都在实施分层分班教学,分层分班的方式方法大致相同,那么根据我校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讲,想要更合理科学的分班可参考一下建议:
参考高考英语成绩,不能只参考外语成绩。我国人多地广,各个地方的民族政策不同,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外语课程,把汉语当成外语来教学,最后高考中汉语成绩视为外语成绩,每年分层参考高考成绩的时候要注意这个问题。之前分层分班时,经常出现这个情况,学生外语成绩很高(因为是汉语成绩),分到快班后发现,学生连最基本的基础都没有。
入学后的水平测试,水分很大。学生对分层分班没有足够的认识,测试时,盲目的只想考到好的成绩,考的完全不是真实英语水平。
开学一周,可设为听课周,给学生提供各个层次的英语课程,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以及开办讲座说明各个层次的教学形式,最终达到的程度,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判断和选择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层次教学。为了避免有些学生有较好的英语成绩为了名次和高的分数降低层次来基础班的可能性,开课三周内,任课老师认真观察学生整体和个体的英语成绩,最后老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分出各个层测的班级。
2.学生的学习差异和教学形式的改变
民族新生来到大学之后,除了周围环境,学校管理模式让学生感觉跟高中完全不一以外还有教学模式。在初高中时,学校的教学目的很明确,让学生考出好的成绩,考进好的学校,整个教学模式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老师不停的灌输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养成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当大学课堂上老师分配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时,他们完全不知如何开展,不能独立完成,更不懂团队合作,在学生的意识中,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学习没有团队合作,对于学习目标没有清楚的认识。
3.分层教学前提因素基础英语教学不规范
学生不仅没能打好基础,也没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民族地区中学的英语教学设备和师资条件比较差。虽然部分老师敬业,但很多老师没有规范的英语学习,专业素质不理想,教学理念水平不高,使学生英语水平大打折扣的同时没能树立好的英语学习理念。进入大学后,很多民族学生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但英语基础不扎实,又很难适应大学教学方法,想要跟上学习进度,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学习十分吃力,收效甚微,失去信心,最终放弃对英语的学习。
4.做好分层教学理应具备的条件
民族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止以上提到的这些,而且一切问题的存在和成因是复杂的,长期的。如何帮助学生认识清楚他们将要遇到的困惑和困难,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基础教育的提升和关注,需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沟通和衔接,需要所有教学领域的共同努力。
4.1 加强基础阶段英语教学教育的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是提高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整体质量的根本保障。民族英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相互了解和提高,只有按部就班的英语教学,教会学生发音,教会学生参加考试,却没能真正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4.2 重视民族学生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
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教育水平的同时,给学生输入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习过程懂得语言的主要功能在于交流,在于使用,而并非只为了考试。同时也让改变教学方式,用各种渠道和方式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英语,更多的了解西方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激情和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4.3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在信息时代的今日,通过课堂获得的信息有限。作为大学生,一定要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和要有主动学习意识。对于少数民族高校新生来讲更为重要。因此,"教学"的本意,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也是教师最大的责任和义务。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知道和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加强心理疏导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很多时候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更快的进入大学学习状态,更不能跟上大学英语教学,所以心理上有很大的负担和障碍,慢慢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对学习态和学习信心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树立好英语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何爱晶。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报告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