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大全11篇

时间:2023-08-31 16:31: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

篇(1)

在以往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经验中,高中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朗诵都极其重视。其实,古诗词朗诵对于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是有利的,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古诗词朗诵有益于古诗词教学氛围的烘托和培养,其次,在朗诵中,学生通过揣摩诗词作者作诗词的意境和心情,?亩?更有助于教学成效的达到。所以,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一定不要忘记尝试诵读可以给教学成效带来提升的方法和途径。诵读分为简单的三种方式:正确诵读、流利诵读、有感情诵读。这三种诵读方式是循序渐进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师可以根据这种层次性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诵读要求。诵读的层次性开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之后中的古诗词的理解。教师与学生一块诵读其实也是一种新型的师生交流方式,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对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是极为有利的,对学生加深学习兴趣也是极好的,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是可以与学生一块诵读以增加课堂教学氛围。

二、 意象是古诗词之魂,抓住诗词中的灵魂

众所周知,意象是支撑古诗词开展情感抒发和升华的重要支点。在进行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跟学生阐明古诗词某个特定的意象的含义进行相关的阐述,意象是古诗词之魂,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内容的灵魂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进行《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将“小乔、周郎”等意象阐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极有可能会出现误解,所以,教师在准备古诗词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做好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意象解释的准备。教师也要及时总结对表达各类情感的意象进行汇总,以方便日后的教学和传授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经验方法。意象对于中国古诗词的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在进行意象讲解、分析的时候,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及时做好课堂笔记,这对日后学生巩固知识也是极为有效的,学生在记录课堂笔记时也是集中注意力听讲的表现,对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成效是有极大的提高。

三、 优化教学途径,整合各类有效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教学途径提出各种优化的要求。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也不难发现教学途径的优化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利用教室里现有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维度展现古诗词的韵味,优化教学途径其中也包括整合各种有利的教学途径,例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朗诵和多方面使用多媒体等方式进行优化教学实践。高中教师在优化教学途径的时候要注意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体,以教材为基础,立足整个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优化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途径和手段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教学方法时的表现和反应,多次记录反馈的结果,以便总结教学经验。教学经验并不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方案中,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在教学实际操作中获得的经验才是真实可靠的。当然,各种优化的教学途径是可以从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中获取的,高中语文教师应铭记一点:古诗词教育是一种高雅的教育形式,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古诗词素养,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从容应对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担当古诗词教育中的解惑者,而且也可以并应当担任古诗词教育中的提问者。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问学生问题时应注意一些提问技巧的事项,比如,要提问学生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发学生在课外对古诗词中的较深层次的理解;提问的问题的难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育学生学会由浅入深地认识古诗词的魅力。

四、 穿越时空,与古诗词的意境、灵魂融为一体

篇(2)

G633.3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已演变成教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化教学质量与提升教师职业素质方面体现出诸多优势[1]。但是,目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效果并不乐观,随意性与低效性等诸多问题呈显出来,为集体备课实效性的发挥设置屏障。正因如此,实施有效性策略将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从困局中解救出来是必要的。本文在对相关问题探究基础上,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对提高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质量的措施进行研究。

一、列举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1.集体备课体制缺乏完善性

为了促进集体备课活动良性运转,很多学校在体制上做出规定,例如时间、地点规定等,但是与集体备课效果评价与审核的体制依然缺乏完善性。很对学校将集体备课视为个人备课成效的叠加,例如对个人备课体会采取网络汇总方法,再由一个教师将其整合在一起,构建集体备课教案。

2.合作意识相对低下

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态度。不同语文教师在教学水平与经验上存在差异性。在升学压力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很多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经验分享时有所保留。

3.集体备课环节演化成为数不多教师的讲堂

很多W校的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中,很多教师扮演着旁听者角色,教研组长因为资质深厚的缘故,经常会在集体备课环节中侃侃而谈,却没有集思广益,并且部分教师不愿意把经验分享给他人,此时集体备课活动实效性大大折扣。

二、提高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效率的对策

1.创建优质型备课机制

集体备课不等于统一备课,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重难点传授、练习测评等环节可以存在统一性,但是在备课方式与教案内容方面应该别出心裁,切忌采用“拿来主义”,把他人教案应用自己教学课堂中。在备课机制明确化的情况下,备课时间、地点、主备人彰显出规范性特色[2]。负责管理教学的校领导应该定期开展考察工作,对参与集体备课教师起到督促作用,并对其备课成果进行客观评价。还要落实备课组长设定工作,使其为备课与教研活动的有效运转发挥带头与组织作用。建设健全考勤体制,对那些故意不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的语文教师给予一定的处罚,以示警告。

总之,在教改理念推行的教育领域中,为了使语文集体备课实效性发挥出来,优质型备课机制的建设与推行,为教师构建了互动型、共享型教研气氛,调动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强化他们知识体系,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体现出丰富性特点,优化教学质量。

2.建设平等型交流平台

平等型沟通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规避了教研组长“独角戏”现象的出现,此时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教师积极阐述主观见解,将自己置身于主动式备课体系中。

例如,语文教师在对《我有一个梦想》集体备课环节中,教研组长为教师们设置了“在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引下,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有哪些”这一问题,此时语文教师各抒己见,有教师说:“教学目标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即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有教师做出“协助学生了解作者演讲背景,从文章慷慨激昂的语句中体会作者情感,认识到自由、民主始终是人类追求的主题,并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朗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文章中心概括等能力。”的补充。平等型交流平台的建设,使语文教师更能准确的把握住文章的重难点,并且有效的应用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模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此外,在教师教学经验相互分享的进程中,教师也积极寻找与文本相关素材,实施课外拓展教学策略,从而使《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极富文学魅力与感召力的演讲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对培养高中生健康人格发挥推动作用,这均是集体备课交流平台发挥的实效性。

交流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有利于专业化语文教师团队的组建,教师也不断总结集体备课收获,汇总教学体会,在沟通与磨合中强化业务素质,从而使语文课程教学效率有“质”的提升。

3.培养教师编写独特教学方案的习惯

培养语文教师编写独特教案,一方面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范畴,另一方面使语文备课质量有所保障,使新形势下高素质语文教育工作者被有效的培养出来。

例如,在对《劝学》备课时,教师结合学生实况以及自己教学模式,编写目标明确的、开放型的教案。在教案体系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协助学生对荀子及其思想核心有一个全面认识,对“劝”、“见”等实词的含义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同时积累通假字与文言虚词,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正确价值观念。富有个性化色彩教案的编写,有助于教师将寓教于乐理念融入进教学进程中,打造出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此外,在集体备课环节中,教师还应该重视与教案相关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与概念的归纳,使集体备课的功效彰显出来,协助高中生实现“学中乐、乐中学”的目标,为其语文素养的提高注入能量。

三、探究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意义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实现了资源与智慧共享的目标;有效的弥补了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均得以优化;使课改理念全面落实,此时教师更有动力、能力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事业,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强化学生语文素质水平的目标。另外,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为优质型教科研环境的营造奠定基础,此时学校教学事业的发展与运行将会处于良好的状态中。

四、结束语

由全文论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目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只要语文教育者端正工作态度,遵循有关体制规则,重视经验共享环节,把自己的才智充分的发挥出来,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集体备课的意义也就会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其将会与新课程改革要点之间拥有更大的匹配度,为学生语文素养、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3)

一、一个调查

最近,笔者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小学语文教师,合计200人,调查方法为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有:所读论著、已发表的专业论著或论文、掌握的最新教学技术及拥有的教学经验等20项,每项要求列举三个例子,比如“总结自己最好的三条教学经验”等。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9%。

二、两点发现

(一)理念滞后,科研能力薄弱。

问卷中有这样三个问题:1.对你影响最大的论著有哪三本?2.你最满意的教学论文或论著有哪三篇?3.你经常采用的教学技术有哪三项?这三个问题中,前面两个问题仅有39%回答完整,且答案模糊;问卷中所列论著及论文很少与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相关,基本为习题集或习题指导。对于第三个问题,竟有12%的教师对“教学技术”的含义不清楚,答非所问或空白。

(二)知识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在回答“你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三条”一题时,仅有31%的问卷中写出了诸如情景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活体验等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方法,其中还不排除仅知道名词并未实际执行者。在回答“你经常采用的教学艺术有哪三种”一题时,能够完整地答出三条诸如“提问艺术”、“组织艺术”等教学艺术者不超过半数,甚至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答非所问的答案,充分说明了教学艺术在实际教学中的缺失,更不用谈教学智慧了。

三、四个维度

(一)专业素养的制高点:人格素养。

1.热爱自己的职业。语文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显露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那就是教师的德行:善、公正和责任感。这是教育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一般动机,使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视学生的成长为自己的责任。

2.优秀的意志品质

语文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知识修养、专业素养、道德素养的提高,不断学习、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注重人格的自我养成,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实践出思想,实践出文化精神,实践出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

(二)专业素养的落脚点:知识素养。

在中小学各门学科中,语文课的综合性最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皆涵盖其中,容量极大。所以语文教师应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凡是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喜欢读书,而且书读得比较杂。其次是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

(三)专业素养的基本点:教学素养。

1.课程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语文教学的新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这是反映语文教学素养最重要的方面。很难相信,一个没有学科理念和教育指导思想的人能做好教育工作。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要开放课堂,要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共同发现和探究问题,相互启发和分享。真正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平台,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作用于课堂,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2.课程意识。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成长承担本课程所能承担的最大限度的责任,并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把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变成语言文字能力。从学习文字到学文章写文章,继而到学文学、文化,形成语文能力。在课程意识的推动下,学生、教师作为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元素参与到教学当中来,面对问题或现象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自由表达出来;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对话,彼此倾听和分享对方的智慧成果,从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3.课程目标。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来进行。这三个维度,基本上涵盖了目标分类学中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这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有知识、能力这样可测量的显性目标,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隐性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目标中的要求及要求的难易程度,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教学目标能否达到,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课程的存在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智慧地生存”。教师要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现状,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真正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是无意义的。

(四)专业素养的着力点:能力素养。

1.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都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素养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

2.语文教师还应有很强的研究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会写、擅写应该是分内事,不仅要写教学论文、教育故事、教学随笔、教育案例,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还要写杂感、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语文教师写文章不是为自己增添一层油彩,而是从心底深处去感应、领悟和阐释教学生活和人生;语文教师能写,不仅在于指导学生作文,还可以产生“青出于蓝”的“桃李效应”,语文教师写文章,还有更深层次的作用,那就是影响自己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影响自己讲课时的层次安排、语言表述和课堂结构设计等。

3.具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自我调控和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特殊能力要求。语文教师要在选择中,提高甄别和应用教材、教法的能力;在表达中,强化美听、美读、美讲、美写的能力;在交往中,学会倾听和评价、沟通与合作、批判与重建,增进理解、欣赏、激励学生的能力;在管理中,完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组织艺术,推动学生自我管理;在反思中,让经验升华为理论;在创新中,让理念转化为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促进拓展性学习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篇(4)

G633.3

新课改实施以来,非常强调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促M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根据波斯纳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说明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新课改实践中,中职语文教师的反思现状如何?有无反思意识?反思什么?如何反思?有那些限制因素?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促进教师有效反思有必要对中职语文教师的反思现状进行研究。

一、中职语文教师反思现状

通过对这四位中职语文教师老师进行观察和访谈中,发现他们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反思意识淡薄。大多数教师的反思都是在遇到困惑时才会进行反思,反思没有成为教师日常教学,有的甚至对反思一无所知。多数教师认为反思在于纠正过去的一些错误教学行为,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对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2.反思内容肤浅。在访谈中,发现很多教师反思的内容最终都落脚于课堂教学行为,反思的内容大都是针对自己今天的教学目标的有没有达成度、是否采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这些方面进行反思。没有对教学理念或者原则进行深入的思考,反思程度不够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不能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从而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3.反思方式单一。从访谈中得知,大多教师对自身的反思行为只是发生在课后,对自己的一些有感触的地方在课后想一下,即不写教学日记只做内省式的反思,很少有教师做到把这些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写成教学日志。在学校要求必须写教学反思的时候,每个老师反思方式虽因人而异,但却表现出反思方法单一、缺乏自觉性。

二、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分析

1.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受学校环境影响

一个教师既依赖于自身的内在条件,还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关。学校环境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教师教学反思产生影响。在物质层面上,,物质环境的缺乏则会限制、制约着教师的反思方式。孤立的环境使教师没有合作的倾向和质疑的冲动。受到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制约对学校的组织管理、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有极大的调控功能作用 。

2.教师的反思受理论素养的影响

理论知识是指导教师的行动指南,是教师教育能力的形成和成功取得的条件,理论素养高的老师能自觉运用教育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阐释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实践中之所以有困惑也是因为没有理论基石的支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不重视,并没有将理论的学习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自己的反思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上升不到理性的高度,也难以促进教学实践的改进,理论知识的不足,制约了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3.教师的教学反思受教师教龄影响

教师教学反思受到教师教龄长短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一名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的最初几年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随后逐渐下降,接着可能逐渐下降,而对于新教师来说,接受革新和变化相对更容易些。 一般认为教龄越长,反思意识、能力越强,然而在实践中并非如此,教龄长的老师认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能处理教学中的任何问题正如其中一位教龄二十年的教师这样说“凭借自己的经验,教了几十年的书,什么与教学有关的问题都遇到过”。而年轻教师他们还处在关注生存的阶段,没有经验,迫于外在的竞争力不得不经常性的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龄对教师反思发展的水平有显著影响。

在现实中教师的反思也会受到很多无法预计的诸多因素相制约,结合教师反思在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三、营造反思氛围、促进反思合作

中职语文教师反思意识淡薄,部分教师思想保守,不善于与其他同事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固步自封很难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与他们所处的这种缺乏反思氛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反思,阻碍了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提高。

学校的重视可以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一种氛围、消除教师因害怕反思影响教学的心理负担。除此,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交流也很重要,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保罗・弗莱雷)。合作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教师之间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相互观摩、互相提供真实的反馈意见。宽松的环境中,教师的交流、合作才可以更深入。反思不仅是个人活动,更是一种依赖于群体的活动,需要反思者有开放的、包容的心态。更需要合作、信任的环境。

1.提升反思意识

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反思仅限于技术层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没有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理论支持和他们的深层含义。教师的反思若只局限与此,只会使教师的反思停留在技术层面,从而阻碍其进行更深入的理性、价值层面上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追问“我在做什么”、“我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怎么样能使我的做法更合理”,这样坚持可以不断使自己的反思深入下去、逐步明晰、找到支撑自己这样做背后的教育理念和价值。

2.提升反思能力

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与其自身的能力密切相关。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对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多样化的解释的能力及运用论据支持的能力,还包括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其中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决定着教师教学的反思能力。实践知识是指“在具体实践中,表现在处事的习惯或传统之中,是通过投身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主要包括知性、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景知识、策略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以及教师的自我认识等方面。” 因此,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不断地对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进行深入分析,以保障这些经验的合理性、有效性,促进反思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这一点是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得来的。在听李镇西老师报告之前,我就已经对他的语文教学思想有了一些了解。我曾经看过他的著作《爱心与教育》《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民主与教育》等,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的民主并不能等同于政治中的民主,我们在教学中的民主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与引领上,正是因为我们讲民主,所以才能做到“不因尊重而放任自流,不因引领而走向专制”。“有了民主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李镇西老师所提出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共享式也是基于这种理论。语文教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写作、一起分享学习中的快乐,这本来很普通,但到了我们这里却成了这样一种担心:那样的话课堂秩序不就乱了吗?学生成绩下滑怎么办?有一次县里举行中学语文教学论坛,有人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事先准备好的作秀;有人说课堂上学生根本不站起来回答问题,即使站起来说的也是教参上的东西……产生这些想法的原因是我们习惯了凌驾于学生的思想之上,在教学中根本不屑于讲民主;我们更害怕对话,因为我们本身就不敢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碰撞。李镇西老师说:“最重要的引领是教师人格的引领!”如果语文老师的精神生活本身就“营养不良”,又何谈对学生的引领?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民主化是教师上好语文课的首要前提。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大量经验来自丰富的生活,而不是课堂。语文课堂只是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实质。在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我们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们在“快乐学校”中,可以在蓝天下看草原、看森林,可以去劳动世界旅行,还可以在童话室里听老师读童话……所有的这些都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教学怎么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这些“源头活水”的不断注入,我们的语文教学怎能不绿意盎然呢?

三、教学要讲语文性

这一点是上海特级教师陈钟梁提出的。他说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像威士忌是慢慢酿成的一样,语文教学是学生对语言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还得依靠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辨词析句。陈钟梁老师在讲《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一课时,讲到百合花“终于开花了”,陈老师问学生:“终于”这个词包含了什么意思?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有了酝酿过的想法—经过努力—经过长时间的等待”,才“终于”成功了。还有“百合花美在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陈老师问学生“秀挺”和上文的“直挺”有什么区别?学生明白了“秀挺”是百合花拥有了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具体体现,而“直挺”仅仅体现了外在美。我认为,语文教学要讲语文性,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辨词析句、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积累最基本的语言素材。

四、教学要有拓展性

这点是我听王文丽老师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得出的。我原来也主张语文课要有拓展,但是并不知道如何将语文课的讲授与课外知识拓展结合起来,王老师讲这一课的思路则给了我很多启示。王老师的课共分五步,第一步:复习词语,了解课文;第二步:走近白求恩,了解人物;第三步:走近白求恩,走进心灵;第四步:怀念白求恩;第五步:心中的白求恩。讲课时除了引导学生辨词析句,还辅以多媒体播放课文背景资料,展示白求恩的照片,朗读白求恩的遗书,播放音乐《永远的怀念》,最后由学生朗诵自己的写作“我们不能忘记……不能忘记……我们还不能忘记……更不能忘记……”这些拓展为这节语文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我想我们的语文课今后也可以有这些拓展,有了必要的拓展,语文课堂才有可能美丽!

五、语文教师专业化

篇(6)

一、创新课堂形式,营造轻松的氛围

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当知识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小学生的眼前时,大家的积极性也会被带动起来。多媒体技术是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能够将死板的书本知识用图文声像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让小学生有更好的视觉体验与感官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喜爱,也有助于改善课堂环境。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课堂活动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例如小品、短剧、演讲、配乐朗诵等,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泼,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徜徉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

二、提高教学质量,激活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将课本内容深度发掘,要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自身联系起来,将学生融入其中。同时,老师在准备课件的过程中,应对文章的词句以及深度含义仔细琢磨反复研究,不仅要将学生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做好标记,同样也需要深刻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将作者的情感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三、提高自身素质,用语言传达情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掌握学生特点的同时,更要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成长。而语言是开展教育的载体,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中所承载的情感。教师可以在课下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最近的心理动态,听听学生身边的小故事,这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是自己的长辈,这会让很多在课上不愿意发言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愿意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心情。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当今,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将更新、更科学的教育方法融入语文教学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情感教育的开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实现教学目标。

篇(7)

我国目前已进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发展时期,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综合能力直接决定了高校教育的发展进程。在国家注重人才培养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落实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因此高校要能够抓住人才强国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在高校教学中培养高校教师对这一意义的认识,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高校教师的管理体系。高校要建立激励机制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保证这一历史使命的高质量完成。语文教学在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同时,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补充创新,所以高校语文教师所传授的是一门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高校语文教师要冷静分析自身的角色地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心理、知识等各方面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新时期的高校语文教学对高校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德素养的要求

一个人根据自身的道德准则而表现出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特征就是品德素养。高校语文教师的品德素养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同事、自身这三个方面。在对待学生时,教师要能够尽到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职责,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热诚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有耐心。教师自身要培养一种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不辞辛苦,忘我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在工作的时候要认真负责,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能够为了学生的学习而牺牲自己的私人利益。要想突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在对待同事方面,高校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能够关怀同事,相互借鉴学习。有时候一项教学任务需要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努力,各自发挥特长才能够顺利完成。因此高校语文教师要能够在教学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与同事和谐相处,形成一个融洽的、互相尊重的良好的环境。

二、知识素养的要求

现代高校语文教育对知识素养的要求主要从语文专业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这两个角度提出。在语文专业素养方面,高校语文老师需要掌握古汉语、文言文、语言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写作等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要在研究中国文学的同时,研究西方的外国文学,学习两种文学中的优点,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教师要系统地学好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知识系统性地向学生进行讲解授课。在科学文化素养方面,部分高校教师存在不足。不少语文老师的知识面较为狭窄,对其他学科的知识缺乏了解,这就导致了知识层面的薄弱。要想高校语文教师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了解得面面俱到,这也是不可能的。但是高校语文教师可以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来学习基础性的科学文化知识。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表率作用。语文教学的内容有时候也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更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学科的需要。

三、能力素养的要求

一个人的能力素养是决定一项工作能否完成的重要决定性因素。高校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与教学任务相匹配的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语言加工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语文教师要读透读懂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精髓,要能够学会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自己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技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有效的语文教学风格。

1、发展自我专业

高校青年教师需要对自身专业做出一个前景规划,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与前期教学结果进行比较,总结经验,时刻自我反省,要能够对自身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专业研究做出一个理性的分析,以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计划。在社会经济、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语文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挖掘专业潜能,发展自我专业。

2、设立专业发展目标

设立专业发展目标可也给自己的工作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高校语文教师要能够时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要能够在工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探索。在设立专业发展目标时要找准自我定位、设立目标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切不可好高骛远。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要划分发展阶段,分阶段有计划性地系统地执行任务,以确保专业目标的实行。

3、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教师的待遇,要保证工作环境好、工资水平适中、科研条件齐全,只有满足了这些基本的生活物质需要才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才能够发挥出教师的工作潜力。由于地区发展存在差异,各地的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一些骨干教师纷纷转向经济发达的地区,造成人才流失,分布不均匀。高校要提高教师的待遇,给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必须提高重视。

篇(8)

初中一线老师具有较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是缺乏理论知识,在比赛中最明显的是观课品课能力不足。为了提高理论素养,我从网上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如余映潮编写的“初中语文智慧课堂”丛书和《这样教语文》,黄厚江著写的《预约课堂的精彩》和《还课堂语文本色》,孙绍振编写的《解读语文》和《名作细读》,苏立康编写的《品课》,等等。除了购买专业书籍外,我还阅读了几本语文杂志,如《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还熟读甚至大段背诵了《语文课程标准》。

在与这些语文大师们的“对话”中,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语文”,了解了黄厚生老师的“本色语文观”就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就是“要求语文课能够按照语文的规律去教,学生按照语文的规律去学”,就是“运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明白了余映潮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师的智慧表现在:“良好的综合素养”“正确的教学理念”“娴熟的教学技能”;吸收了孙绍振老师提出的“还原比较阅读法”指导阅读教学;树立了鲍道宏老师提出的先进的“课程意识观”。

大量阅读这些专业书籍杂志,既能使理论水平得以提升,在观课品课时理论指导实践,又能在片段教学中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二、建构课程理念

鲍道宏老师指出,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由“教学内容取向”转向“课程目标取向”,因此,语文教师要强化课程意识,建构课程理念,就我个人的理解,语文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实现强化和构建。

首先,建构课程目标整体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就课文教课文,而是要从课程整体中把握所教课文的地位,要联系学段、单元和生情进行教学解读。语文老师对初中六本语文书要整体把握,了解同一种文体在不同的学段有什么不同要求。

为了备考,我对把语文版和人教版共有篇目进行分类,分成叙事类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小说类、现代诗歌类、书信类、说明文、议论文和古诗文。并从教材位置、单元目标、文本知识三个方面进行列表解析。

如小说类。

这样用表格进行整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编者的设计意图,在片段教学中正确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科书研究与使用中理解单元设计和作业设计的意图。

其次,树立课程资源整合意识。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资源,但是只是资源的一部分,语文课程资源还要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学科资源、学校资源,特别是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

这种意识主要运用于观课评课和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观课时,观察语文老师有没有关注到学生的“经验状态及其变化”,与学生展开对话。评价一堂好课,最终的评价标准是学生实际学习的成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主动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语文资源,及时捕捉学生课堂生成的内容,形成课程资源。

三、形成批判意识

阅读专业书籍,在专家学者引领下提高专业素养,但是不能盲从权威、盲从教科书。经过参赛的洗礼,我深刻体会到,在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理论素养初步建构的基础上,对语文教育教学形成独立的批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8701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是教师知识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教师教育标准的重要依据。校本研修则是新时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校本研修中,学校不仅要聚焦教师知识能力的成长,还要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提升、教学能力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才是校本研修的价值所在。

一、不同阶段教师的PCK特点

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内容知识、情境性知识和一般教育性知识三方面的内容。教师的PCK发展是一个由浅入深、由量到质的过程,不同阶段的教师PCK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下面,笔者将入职初期、成熟期、专家型教师的PCK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1.入职初期教师的PCK特点

对于刚入职不久的教师来说,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的积累都相对不足,他们在教学重、难点与知识点的把握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上许多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与语文教学知识、语文教学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教学方面,他们都是从“教师教”的视角出发,将主要精力放在基本的教学内容和一般性的知识上,如教学目标、写教案、常规教学设计等,在其他方面很难有大的突破。

2.成熟期教师的PCK特点

成熟期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开始追求和关注一些较高层次的东西,如在教学知识方面,他们会在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结构优化方面有所尝试,还会就不同章节的学科知识进行研究。由于在教学方面他们比较自信,所以会更多地从学生的视角去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变灌输式教学方法为引导式、探究式教学,并从知识单向传递转为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学习等。

3.专家型教师的PCK特点

专家型教师大多是学校教学队伍的骨干,他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能在教学研究方面独当一面。因此,在教学理念方面,此类教师会从更高的角度将教学视为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知识框架构建的一个过程,不仅会传授知识,还会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在本质工作中,此类教师会更多地从整体、全面的角度去安排教学,并将社会文化知识、环境知识、课程知识等都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有更多的收获。

二、在学校校本研修中提升教师的PCK建议

1.以教师PCK为核心,构建PCK知识库

如果说PCK是教师素养的一个方面,那么校本研修则是提高教师素养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校本研修中,学校要正视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关注教师学科知识的发展和形成状况,本着“提升教师PCK”的目的,以语文学科组成试点,构建语文学科核心教学内容知识库,为教师量身定制研修规划,就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学习、实践体验等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要求广大教师在研修过程中,明确学科教学知识学习、积累和研究办法,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在语文教学内容知识库的建设中,学校要将知识库分为课堂教学和习惯培养两部分,然后以这两部分为核心,发挥语文教师的聪明才智,创建独立的专题群,对知识库框架中的内容进行填充,语文教师则要在教研员的带领下,以PCK为呈现点,进行知识学习、提炼、归纳与总结,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优化研修机制,利用活动催生教师PCK

篇(10)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不能单纯的纸上谈兵,要紧跟当今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特色教学,让学生在较短时间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这是当前教学的目标,也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措施,需要小学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如果说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那么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之基础,因为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是提升知识量,提升理解能力,提升写作能力等必备的学习技能。小学语文课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学习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人与人沟通和交际的语言工具,小学生在学习好语文后,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可以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能够通过学习语文,提升自身思想逻辑思维,就会更容易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而提升整体的学习成绩,可见学习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师素质不高

我们知道,由于大多数的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小学语文教师收入较低,加上近些年更多的学生不愿意报考师范专业,导致师范专业的学生日益减少,优秀的师范毕业生更渐缺少。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是从业多年的老教师,相对而言,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很多方面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说,整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发展和要求,因此,教学效果不明显,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

2.忽视学生合作学习

现在的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而更多的小学语文老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弱,还是以老师为主体开展教学比较合适。其实不然,在以老师为主体开展教学的时候,老师更多的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能提问老师,学生之间没有讨论,其实很多问题,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遇到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讨论,老师进行相关的指导,这样学习效果好。但是老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是一味的进行“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不能再合作学习中得到成长和提高。

3.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小学生天生爱打闹,缺乏学习的自主性,甚至在课堂上许多学生还爱捣乱,小学语文老师为了防止学生捣乱,影响教学秩序,往往以严厉的姿态出现。这样让很多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敬畏感,很难主动和老师进行沟通,而老师为了树立自身严厉的形象,也不会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只有课程的传授,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因为缺乏沟通和互动,老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态,不能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效果较差。

4.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主动性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可以说学习没有长久性,经常坐下不到十几分钟就开始有小动作甚至打闹,这是这个年龄段的特征,心里就是想着玩,根本就没把学习当回事。尤其是语文,更多可能是背诵和学习新的语法和词语,很多学生认为没有意思,加上老师缺乏相应引导,导致小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更没有学习主动性。

三、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途径

1.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教师方面入手,因为教师是施教者,只有高素质的小学语文老师才有可能提升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学校加大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力度,提高老师待遇,解决老师一些问题,引进优秀的师范毕业生给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加强在校老师的培训工作,灌输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小学语文教师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升,那么基础打好了,教学效果自然较快提升。

2.开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提升教学效果,除了老师方面,更多是在学生方面,只有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那么教学效果自然提升。因此,老师应该开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形成学习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老师进行监督辅导。可以在课堂上进行PK,也可以在考试中进行PK,最终那个小组成绩好,那个小组就可以获得“流动红旗”,最终在一年后看那个小组保留的流动红旗时间长,那个小组就是最佳学习小组,这样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习自然更加主动,教学质量自然提高。

3.注重教学中师生间互动,增进感情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经常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同时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喜欢老师,从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学生喜欢上课了,自然就提升了学习主动性,那么学习效率自然大大提升。

4.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校内的教学资源,还有校外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提升教学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进入学校,那么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音频等,让学生可以直观了解相关的语言不能表达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外的关系,聘请一些知名教师进行现场授课,让更多教师能够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还可以同其他友好学校进行教师互换,相互学习和分享好的教学经验,以便为今后更好开展教学活动打下良好教学基础。

四、总结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计划,经常与学生沟通和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自然明显提升。

篇(11)

人格魅力缺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格魅力是学术影响的坚实基础,中学语文教师应具有四射的人格魅力,独善其身,吸引并引导学生。可是,有些中学语文教师忽视了人格魅力在学术影响中的重要性,修养不足,有的教师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对物质利益的索取,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的教师言、行、饰不得体,在课堂上,带有个人感彩地批判社会现象,发牢骚,或者言语措辞不当,而且举止粗俗、仪表不整,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对学生的成长也起到不良影响。

强化基本功。首先,要想具有厚实的基本功,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是做一名语文教师的必须条件。其次,采取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实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应体现在教育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人的身心发展有他内在规律的科学东西,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这些规律的科学东西。因为尊重,所以责任。因为责任,所以探究。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也拓宽了教师的思路,扩大了教师的教改视野。再次,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这是一个有教育思想的语文老师必备条件。“思考”是一名老师成长和成功的关键,是一名老师形成自己的思想的起源。在教学的困境中,在学生的变化中,在别人的观点中不断地思考,在思考中成长。其实,教学中的困难我们何尝没有遇到过,也许每天、每节课我们都有可能遇到,有的老师在困难中成长了,因为他思考了。所以只有有思考习惯的人,善于在行动中思考的人,才有成功的可能,它是形成自己思想的起源。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首先,中学语文教师在讲述课程时,应该尽量做到语流畅达、语调柔和、中心明确、层次清晰,切忌口头禅;另外在进行语言表达的同时,还应该配有适当的肢体语言,让语文课更为生动、更有趣味,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课程。其次,在教学方面,应该采用“融情于语、融情于境”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给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且要给学生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发浓厚,而且使学生思考问题和解读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个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