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作物市场前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P2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305-01
1.背景分析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的技术革命,还将实施更先进的数字农业。我国丘陵山区占土地总面积的很大一部分,是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主产区,但是在丘陵地区采取普通的地面装备难度较大,再加上这些地区的特殊条件和地形也不适合地面装备作业。所以我国要想在这些丘陵山区实现植保机械化必须结合现代化的无人驾空中作业技术。农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对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造成了不可估计的损失,严重制约着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发展。由于农作物株高和密度的限制,机械很难进入地块喷洒农药,即使选用先进的农药喷洒机械也会对农作物造成一定面积的损伤,影响产量,而人工操作则会出现效率低,作业质量差等问题的出现,因此,智能全自动无人机植保的应用正被迫切需求。
2.发展现状
在国外,无人机喷洒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尤其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日本等国家该技术已经特别发达,并且普遍应用。在国内,精准农业无人机正在逐渐兴起,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应用水平和国外相比也还有较大差距。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保护仍以人工加手动、电动喷雾机这样的半机械化装备为主,无人机植保在我国占比1.67%,远远低于日本和美国的50%以上的水平。中国作为农业大国,18亿亩基本农田,每年需要大量的农业植保作业,我国目前的人工喷洒方式每年导致的农药中毒人数有10万之众,致死率约20%,农药残留和污染造成的病死人数更为惊人,因此全自动无人机植保系统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图1)。
3.智能全自动无人机植保应用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首先使用Pix4DMapper对航飞的农田影像进行处理生成正射影像,接着使用开源的飞控无人机系统在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下,规划无人机飞行路径,实现使用大型植保机对农田按照飞行路径进行农药喷洒。“智能全自动无人机植保系统”通过使用无人机厘米级精确定位、自动飞行、起降等技术,能够实现全自动喷洒农药。作业时能够变“三人操作一台飞机”为“一人操作三台飞机”,同时摆脱了飞手对植保发展的制约,还能实现夜间作业,在普通植保机的基础上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可以由目前的300(亩/天)提高到800-900(亩/天)(图2)。
4.制约因素
其一价格高,无人机性能需要长期维护保养,保证无人机的性能才能保证作业时的精度效果,无人机后续的维护程度也相对复杂,需要有操作经验的飞手来做处理,无人机目前的应用较少,专业人才也相对较少。其二无人机本身续航时间短,需要准备多组后备电池更换,影响作业效率。其三,植保无人机企业大都规模较小,具备独立的、完善的研发、生产和服务能力的企业更少,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植保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
5.市场前景(图2)
随着家庭农场、合作社、服务组织、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以及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对植保机械的迫切需要,为农用无人机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有利条件。据专家预测,截至2020年末中国植保无人机的需求量是10万架,无人机植保从业人员需求是40万人,无人机植保作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兴农机行业,助推我们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据当前数据统计,我国平均每50,000农民才拥有1架无人机,每1,430,000亩次的防治里才有一架无人机可以看出植保无人机在我国的使用和普及程度远远不够,我们的市场前景还很广阔,植保机还可以更大地分割市场这块大蛋糕。
生物杀虫剂是指利用某些生物体内产生的活性物质,或微生物本体作为杀虫剂,其相比化学农药具有选择性高、杀害目标范围小、毒性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已经为今后农业杀虫剂产业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分子生物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杀虫剂的生产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由于其特有的优越特性,使其在市场中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前景。
一、我国生物杀虫剂的现状
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大量推广使用生物杀虫剂,我国对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起步较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有具备一定试验条件的科研院所及重点实验室,有1000多家生物杀虫剂生产企业,我国生物杀虫剂的发展步伐正在逐年加快,有部分自主研发的生物杀虫剂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外水平,不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其中主要以微生物杀虫技术为主。随着我国自主研制出的气相双动因态发酵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以往开放式发酵难以对相关参数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容易感染细菌等弊端,这项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发酵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也得到降低。
二、我国生物杀虫剂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一)细菌类杀虫剂
细菌杀虫剂是现今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一种生物杀虫剂,其利用农作物的害虫病原菌对害虫进行感染,使害虫体内产生毒素,使害虫致病死亡,从而达到有效消除害虫的目的。应用比较广泛的病原菌有苏云金杆菌、青虫菌和日本金龟子芽孢菌等,其中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可以产生胃毒的杀虫剂,对多数昆虫有较明显效果,应用最为广泛,为了进一步提高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能力,扩大目标选择范围,一些学者通过对其基因进行改造、嫁接等方式来创造出新型的转基因苏云金杆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近年的研究中还发现苏云金杆菌在生长阶段会产生一种杀虫蛋白,其基因对农业常见害虫有更为显著的特异性,因此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青虫菌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其对鳞翅目类的农作物害虫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对具有吮吸口器的昆虫起不到任何作用;日本金龟子芽孢菌能够在农作物害虫体内产生A型乳状病毒,这种病毒能致死受感染的害虫,有效地降低害虫的密度。
(二)真菌类杀虫剂
真菌是一类较大的杀虫微生物类群,其可以直接通过害虫的外表皮进行入昆虫体内,使害虫致病,其有着较复杂的致病原理。真菌类杀虫剂具有针对大范围类群害虫均有效、害虫产生抗药性机率低的特点,因此得到研究界的重点关注,几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真菌是一类较大的杀虫微生物类群,我国对真菌类杀虫剂的研究以有30多年,其中白僵菌等菌种有着较长的研究历程和较大精力投入,白僵菌在北方玉米螟的防治及南方林区松毛虫的防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病毒类杀虫剂
病毒类杀虫剂具有较强的的选择性和专一性,能够在害虫群体中产生流行病,能够控制整个害虫群体的发展,有效降低害虫密度,病毒类杀虫剂具有较为广泛的资源,昆虫病毒种类超过1000种,我国目前已研制了30种病毒杀虫剂,主要应用在棉铃虫的防治上。目前病毒类刹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主要是开发农作物害虫新病种,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杀虫病毒基因进行重组和改造,从而提高病毒杀虫剂的效力。
(四)抗生素类杀虫剂
现今使用的生物杀虫剂中绝大部分为抗生素类杀虫剂,几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对生物杀虫剂研究的重视和大量精力的投入,我国研发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生素杀虫剂,目前已大量投入实际应用的主要有宁南霉素等。我国是农用抗生素的生产大国,但相应的知识产权确极度匮乏,自主研发的农用抗生素产品实用性不足,影响力较弱。
目前,抗生素类杀虫剂的发展趋势主要在于通过化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对其进一修饰和改善,提高药效、增加使用用途。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操作技术的日趋完善,为新型抗生素的研制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生物杀虫剂的主要发展趋势
现今我国生物杀虫剂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杀虫剂生物源基因改造,产生新型具备更加优越杀虫性能的生物杀虫剂。核心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大量应用到生物杀虫剂的研制当中。新生物杀虫剂的研发开始更加注重环保和安全,这一点相比传统的化学杀虫剂有很大的优势,新产品出现的速度加快。
三、我国生物杀虫剂产业的市场前景
生物杀虫剂因其具有毒性小,环境污染小的优点,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均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每年出口的农副产品常因农药残留等问题而导致退货,退货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不可估量,给农副产品贸易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市场需要更好的、更加环保的杀虫剂来避免农药残留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尽管目前生物杀虫剂还没有成为农药市场的主力军,但由于其环保、害虫不易产生抗体等优点,相比化学农药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出台有关政策对这类产品进行扶持,加快农药产品的结构调整,为生物杀虫剂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BB肥,即掺混肥料,是将2种或2种以上粒状高养份的原料,根据需要掺混而成,没有填充剂(如陶土)。由于其配方易于调整,故特别适用于土地面积大,土壤类型复杂,作物种类繁多的地区。所以BB肥又称干混肥料,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化肥,是以单元肥料或复合肥料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机械混合制成,在混合过程中无化学反应。随着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BB肥市场前景所好。
1.从平衡施肥需求方面分析
掺混肥可以降低化肥分配、销售费用,是平衡施肥的最佳选择。BB肥是把颗粒化的不同类型的单质肥料(如尿素、二铵、大粒氯化钾等)按需求比例,进行物理混配。根据平衡施肥原理,按照当地土壤养分测试结果、作物种类、产量指标、不同土质,可配制成系列专用肥料,如小麦专用肥、水稻专用肥、花生、土豆专用肥等,是首选的优质肥料。BB肥的特点: 养分全面。BB肥的主要成分是作物所必须的三要素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避免了施用单质肥料造成养分不平衡的弊端,从而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农业论文,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养分比例协调,配方针对性强。BB肥养分配方是按某种作物需肥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状况而制成的,针对性强,为某一特定区域或田块生产的专用肥。建立在土壤测试基础上的推荐施肥,要比对土壤肥力一无所知的习惯施肥,在肥料利用率、农业增产和环境保护方面都要有效得多。随着近年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高产种植带来的高投入施肥,使土壤区域养分变异性增大。而BB肥,多是针对小区域种植、土壤情况,配方优化,使肥料利用率提高,发挥了多元素养分增产的综合效应。
BB肥配制灵活。国产复合(混)肥配方比例一定不变,养分配比不合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而BB肥可以生产数吨一个配方,真正做到一地、一作物、一配方、一方一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养分浓度随意调整,克服了复混肥氮素不能配得过高的缺点。近年来,农业部正在全国范围内正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作为测土配方施肥最好的物质载体,BB肥的因土壤、气候、作物需要随时调整氮、磷、钾比例的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其作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国内大颗粒氮肥、磷肥和钾肥造粒技术的提高,也给BB肥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单质肥料。与此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氮肥的施用量已经超过土壤实际需要,磷肥从90年代以后投入量也超过了土壤吸收量,农田土壤养分的不平衡性正在加剧,这些都给以测土配方为前提的BB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发展较快。这些特色农作物对土壤要求不同,其需肥结构各异,在施肥上吃“小灶”有利于发挥它们优质高产特性。可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提供的土壤资料和特色农作物的需肥特点,可生产专用BB肥,如烤烟BB肥、药材BB肥、西瓜BB肥、蔬菜BB肥、麻类BB肥等,并且立足本地,主动出击,与专业村或生产基地签订需购合同,发展订单肥料。
2.从节能减排需求方面分析
化肥生产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面对当前国家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对节能减排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与复合(混)肥生产相比,BB肥生产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投资少,能耗低,生产成本低;在加工生产中基本没有“三废”排放。
近两年来,随着市场对高浓度复混肥料要求的升级农业论文,以造粒工艺生产如此高的高浓度复混肥料(45%、50%、55%)势必会出现造粒和烘干工艺新的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势必会导致生产的高能耗,低效率,高成本,这因而会使其在高浓度肥料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趋于劣势。而BB肥的生产却恰恰相反,同低浓度复混肥料的生产相比,高浓度BB肥的生产加工成本不但不会增高,反而会相应降低,因而在复混肥料市场竞争中必然占有一定优势。不难看出,高浓度复混肥料的这种要求上升趋势,为BB肥的生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 千阳县种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千阳县种业发展基本是以国有的县种子公司为主体的国有垄断经营模式为主,高度集中了市场资源,发挥了国有龙头企业金字塔的作用。
(1)县种子公司在县城主要街道设立种子门市部,在全县8个乡镇及有经营资质的个体门店签订委托销售协议设立了销售网点共35家,主要农作物种子以玉米、小麦为主。(2)是种子来源渠道统一集中、价格衡定,根据当年的种植业结构和作物播种面积,有计划调集供给,保障了全县农作物种植种子需求。(3)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一批农作物优良新品种,为粮食丰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排斥和抵御了县内假、劣种子以及未审先推种子的渗透和侵入,规避了种子市场的意外风险,保证了全县粮食安全。
2 种子行业为农业的基础
然而,随着改革的紧锣s鼓,社会化的市场经济浪潮已席卷全国,种子行业作为农业的基础产业也首当其冲。股份制、私有制等私有资本早已进入现代种业的发展领域。周边地区的种子产业已放开,种子品种的区域商已各就其位,并对其种子价格的操纵具有裁量权,甚至不需投入资本,商家送货上门,赊销、调剂、退货,等机动灵活;极大地刺激了种子销售市场的终端神经。由于这种多维模式的经营体制冲击,县种子企业当前只销不产的模式经营举步维艰。
3 种子公司的发展
1、反季节栽培种植项目,利用大棚、温室等农业高新技术,错开以往传统的种植季节,换季栽培农作物,包括提前和推迟两种反季栽培方式。反季节种植作物因错开了该产品按传统种植方法上市的季节,避免了大量同类产品集中上市的矛盾,从而获得比传统方法种植的产品更多的效益。
2、黑色作物种植项目,黑色食品集营养、保健、观赏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不断看好。这类作物有黑玉米、黑小麦、黑大米、黑芝麻等。
3、山野菜种植项目,即野生食品,包括许多森林植物的根、叶、花、果等。山野菜不但营养价值高且保健功能齐全、药效显著。
4、优质小杂粮种植项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类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价格也持续攀升。而且这些作物易于种植,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沟头崖岭、地头地边均可种植,生长期相对较短。
(来源:文章屋网 )
一、__县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历程与技术模式。
__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花生和大豆为主,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50万亩,年产各类秸秆约150万吨左右。多年来除少量秸秆被作为饲料和还田外,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或腐烂在田间、地头,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因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影响交通、造成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秸秆的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象,成为制约农业高效、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__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至今已有17个春秋,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在认识和工作上实现了三次跨越:一是由焚烧、抛弃向机械化粉碎还田的跨越;二是由直接还田向过腹还田的跨越;三是由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向发展秸秆产业化经营的跨越。
(一)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阶段。
__县从事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最初始于1988年农业部“吨粮田”项目。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当时的技术条件,县农机局借助农业部“吨粮田”项目在__县实施,开始引进试验、示范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当年试验、示范了400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后又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实践,到了1997年该技术在农业部“机械化雨养农业工程”项目中开始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当年实现秸秆粉碎还田5多万亩。近几年随着小麦、玉米和黄豆等农作物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的推广应用,__县秸秆粉碎还田水平每年都以2万亩的速度递增。据统计,20__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面积为30万亩,其中秸秆直接粉碎还田面积为18万亩,占60,因此,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目前仍是我县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方式。
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模式就是将收获后站在地里的农作物秸秆(或留在地里的高茬)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直接粉碎还田。目前小麦、黄豆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已是一项成熟技术,基本得到普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具有很大潜力。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一项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技术,如果后续配套措施跟不上,将严重影响耕整地质量和下一季农作物的播种。解决办法是秸秆还田后必须用圆盘耙或旋耕机破解根茬,增施一定的氮肥后用犁深翻掩埋,以利于秸秆腐烂;或秸秆还田后也可以采用旋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破根茬、耕整地、施肥、播种等项作业。这种作业模式不仅实现了秸秆还田,而且可将秋季生产环节由7~8项减少到3~4项,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了作业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的最新技术路线是:
玉米联合收获机一次性完成摘穗、集穗以及秸秆还田等项作业旋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破根茬、耕整地、施肥、播种等项作业。
实践证明,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代化农业实现良性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秸秆过腹还田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阶段。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使人们认识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解决秸秆禁烧问题的关键是给秸秆找到出路,从技术上为之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__县农机局从1998年开始,改变以往单纯的推广模式,在坚持继续搞好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基础上,重点在给秸秆找出路方面做文章,即围绕发展畜牧养殖业,大力推广秸秆过腹还田机械化技术。先后推出了秸秆铡切、揉搓、粉碎以及青贮等一系列机械化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20__年为了促进全县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让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秸秆粉碎再利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8月24日和10月3日,__县农机局两次组织召开了全县农作物秸秆粉碎再利用现场演示会,参加观看的有县四大班子、涉农单位负责人以及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和养殖大户。县电视台作了全面的宣传报道,在全县范围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收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随后,县农机局又筹集资金4万元,对全县18乡镇22个养殖小区进行购机扶持。经过示范、带动,当年底全县累计推广各类秸秆粉碎机械136台,综合利用秸秆5万吨。
今年秋天,在__县农机局的大力扶持下,__县百旺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购得2台93ZP-8000型铡草机,建起了2座1000m3大型青贮池,开展玉米秸秆青贮机械化作业。由于方法得当、措施有力,农户、养殖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经计算,农户以每公斤秸秆0.06元的价格出售给养殖场,一亩地玉米能收获20__—2500公斤青鲜玉米秸秆,这样农户每亩玉米秸秆可增收120—150元;对养殖场来说,每头奶牛每天饲喂20公斤青贮饲料,一天可节约生产成本0.4元,一年按使用青贮饲料6个月计算,可节约生产成本72元。照此计算,20__m3青贮池全部装满(1立方米可贮存500公斤玉米秸秆),可生产青贮饲料1000吨,就可实现秸秆利用500亩,为种粮农户增加秸秆收入6万元,养殖场节约生产成本2万元。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技术路线是:
收集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进窖压实封窖饲喂。
据科学测定1500公斤青鲜玉米秸秆相当于200公斤玉米的营养价值。青贮秸秆可以保护饲料的营养物质少受损失,一般不超过10,又可使饲料保持青鲜的特点,并具有酸香味,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所以青贮玉米秸秆有“草罐头”之美称。据__县百旺畜牧奶牛场反映,青贮秸秆是奶牛最喜欢的饲料之一,饲喂青贮饲料之后,增产鲜奶至少在6以上。同时,青贮饲料贮存时间较长,可供常年喂养牲畜使用,在青饲供应淡季,也能使家畜吃上营养价值很好的新鲜青绿饲料,促进牲畜增长,提高 养殖效益。
(三)秸秆饲草产业化经营试验、示范阶段。
总结前两个阶段的工作经验,我们有三点体会:一是现有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往往社会效益大,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显著,对农民没有很强的吸引力;二是在工作中往往是领导重视了,国家投入了,情况就好一些。不成规模,项目结束了,工作也就停止了;三是治标不治本,“疏”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民焚烧依旧。应当看到,我县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充足,这是一笔宝贵财富,而现在却成了严重负担。这种情况说明,我们的途径和方法还不够完善,农民没有从秸秆综合利用上的得到实惠、见到效益。
目前,一亩玉米秸秆通过机械化手段转化成畜牧饲料,可降低收割成本20元,提高卖价20元,增收40元。通过秸秆微贮技术,把玉米秸秆转化成商品饲料,玉米秸秆的附加值又将提高3至5倍,农民种植玉米的综合效益将成倍增加。同时,随着秸秆经济的开发利用,形成一个产业链,将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0__年,借助“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粉碎及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在__县实施,__县农机局在充分分析市场的基础上,文秘站网向社会重点推出的玉米秸秆袋装微贮草机械加工技术,使__县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在已具规模的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过腹还田机械化技术基础上,在秸秆加工饲草,实施产业化经营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发展秸秆产业,培植龙头企业是关键。为了使玉米秸秆饲草实现产业化经营,__县农机局首先扶持成立一个饲草加工龙头企业—__县艳阳天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实行“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即通过公司下设加工网点,形成覆盖全县18个乡镇乃至周边市、县的玉米秸秆袋装微贮草加工示范基地,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带动农民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龙头和农户双向靠拢,切实推进秸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去年,该公司推广秸秆揉搓机、打捆机5台套,共加工玉米秸秆微贮饲草1000吨,为农民增收6万元,公司创利5万元。
玉米秸秆袋装青贮草就是由专用的秸秆加工设备,将玉米秸秆一次性压扁、纵切、揉搓成丝状,并配以微生态制剂,经打捆、密封和独立包装而形成的新型优质饲草。
玉米秸秆微贮的技术路线是:
秸秆揉搓喷洒菌剂打捆套袋贮存。
它的好处表现为:
1、适口性好。改传统横切为纵切成丝,增加了秸秆的柔韧度和膨胀度。经微贮后,具有酸香味,粗纤维含量由40下降至10,青鲜,牲畜喜食。牛羊采食速度提高40,采食率近100,节约精料10。
2、营养成份高。成品草有效保存了青绿秸秆的营养成分,损失率仅3-5,不但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青贮秸秆中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有利于促进牛羊消化,抑制杂菌生长的有机酸、菌体蛋白等,提高了饲草的营养价值。
3、保存周期长。由于袋装青贮能产生大量乳酸,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保存时间长达二年。可常年为牛羊提供青绿饲料,彻底解决了冬春季“草荒”的问题。
4、不会霉变。采用各自独立密封包装,杜绝了霉变和外界污染,可长期保存而不变质,成为真正的绿色饲草。
5、易组织生产。加工设备操作简便,效率高,不受天气影响和场地限制,省人、省力、省时,加工效率高。
6、方便运输,便于市场化运作。成品草捆体积小,密度大,便于运输,适合长距离调运,可满足四方客商的需求。
二、发展秸秆饲草产业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经过两年来的试验、示范,玉米秸秆袋装微贮饲草机械化加工技术已在__县实现了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政府的推动引导是推进“秸秆草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二是要加快“秸秆草业”发展,必须实行“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三是坚持疏堵结合、齐抓共管是抓好秸秆经济必须坚持的原则和重要的工作方法。实践证明,秸秆禁烧和利用必须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堵是强制性的,阶段性的,疏才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也是可持续的。只有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政策引导、示范带动,注重给秸秆找出路,注重使农民在开展秸秆禁烧的同时有效益、得实惠,才能得到了大多数百姓的理解、认可和支持。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宣传与技术培训工作做的还不到位,群众观念跟不上。群众对秸秆机械化加工饲草技术认识不足,使用秸秆挤丝揉搓机械加工饲草不够普及。传统的饲养方式还没有改变。玉米秸秆袋装微贮饲草加工工艺特别是关键技术农民没有完全掌握;二是推广的机具技术含量与生产效率还不是很理想,大型成熟机械有待进一步开发,可移动的、便于操作的高效率机械还是空白;三是生产加工成本仍然偏高,包装材料生产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培育;四是秸秆饲草加工技术体系有待完善。秸秆饲草质量等级、加工工艺规范以及所使用的机械质量技术标准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建立和规范;五是秸秆饲草供求信息平台还没有建立;六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多年来,农业机械的发展主要依靠农民自己的购买力,由于农民用于购买农机具、尤其是大中型农机具的资金有限,使得秸秆挤丝揉搓机械无法大面积推广,因而导致玉米秸秆袋装微贮饲草机械化加工技术只能在点上实施,无法在面上推广。
三、秸秆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前景。
把玉米秸秆加工成袋装微贮饲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在6亿吨左右,其数量相当于北方草原产草量的50倍。仅__县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150万吨,其中玉米秸秆50万吨。如果把这些玉米秸秆全部加工成玉米秸秆袋装微贮饲草,足够14万头奶牛或肉牛全年对粗饲料的需求量。
目前我国有40亿亩草原,沙化、碱化、退化严重。为了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牧区和半牧区很多地方实行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牛羊实施圈养工程,因而需要收贮大量牧草。目前全国牛存栏1.4亿头,羊存栏2.7亿头,按20圈养,年约需粗饲料1.6亿吨。从现有草地上很难进一步提供更多的饲草料,饲草问题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瓶颈。只要能够有效解决冬春禁牧期间饲草问题,禁牧措施就能顺利推行,草原就会得到休养生息。解决饲草季节性补缺的办法之一就是到农区跨区域调运加工好的农作物秸秆饲草。
在农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的加快,也兴起了牛羊等食草类动物养殖的新。农区搞养殖说到底是秸秆养殖。在我国北方农区(包括安徽在内)必须经历一个寒冷的冬季。面对缺草少料、天寒地冻的冬季,过冬的牲畜不仅不能生长增重,还要消耗体膘,勉强维持生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少地方大型养殖场不惜高价从东北、山东等地调入过冬草—紫花苜蓿,大大增加了养殖生产成本。因此,如何把农作物秸秆加工青贮或微贮、保存到冬季是养殖户迫切希望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牧业大国,同发达国家相比,畜牧业的比例偏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将向奶、肉、蛋倾斜,这就对畜牧养殖业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而畜牧业的大发展就需要有丰富的饲料资源。面对草原退化沙化严重、牧草供应不足,以秸秆为主的畜牧粗饲料开发潜力是巨大的。而在秸秆开发利用领域里,每年都有3亿~5亿吨的秸秆资源闲置,究其原因是因为未进行精细加工,草畜适口性差,秸秆饲料利用率低,造成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益低下;就市场来讲,存在着百亿元的商机。因此,开发利用玉米秸秆袋装微贮饲草作为家畜(主要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主要粗饲料资源来发展养牛和养羊业,前景可观、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充分利用大量的秸秆资源开发新型饲料,开展产业化经营,既为我国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有效途径,也给广大农民提供一种实实在在的致富门路,必将获得经济、社会、 环保三丰收。
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__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10月24日,全省玉米联合收获及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在__县召开,会上省局领导高度评价了这些年来__县农机局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称赞__县农机推广工作是安徽农机战线上的一面旗,并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再攀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新领域、新高峰。面对如此高的荣誉,__县全体农机工作者都身感责任重大。
如何进一步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步伐,提高秸秆利用的规模和水平,彻底解决秸秆浪费和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青贮、微贮机械化等技术外,下一步还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秸秆收集转运问题。要引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及秸秆青贮收集机和小麦秸秆打捆机,只有使用机械化联合收获、青贮、打捆技术,才能降低运输成本;二是市场问题。必须解决好秸秆综合利用的出路,才能为秸秆利用进入市场提供前提条件;三是秸秆利用面和深度问题。在面上,__县是花生种植大县,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40万亩,大部分花生秧在收获晾干后,被作为燃料焚烧掉、或直接废弃掉,只有少部分是作为饲料来利用的。因此,今后要推广花生秧机械化收集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有利于下一步进行花生机械化挖掘工作;在深度上,今后要加大秸秆气化、颗粒饲料和压块饲料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力度。
总之,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既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整体提高__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认为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几点:
1、深化秸秆弃之有害、用之为宝的认识。要把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确立为今后秸秆综合利用的主导思想,不断提高对秸秆肥料、饲料、燃料和原料价值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强化农民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和秸秆综合利用的科学性的认识。
2、政府要重视,措施要到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社会生态效益高、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注重调查研究和宣传引导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加大对各项技术的推广支持力度。从全国秸秆产业发展看,秸秆经济已悄然兴起,产业链条逐步延长,社会效益初步显现。而农民的认识,往往有个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因此,政府扶持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资金的扶持,必须有一定的补贴和政策上的倾斜,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秸秆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3、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根据__县农业经济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中长期规划。由于不同地区的综合条件和经济水平不同,规划应充分考虑把外部推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统一安排,以便逐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经营格局。力争用5—8年时间,新建秸秆饲草加工产业化企业4个,使分布在全县示范点总数达到20—25个,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使__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80,实现每年为全县农民增收1.2亿元的目标。
目前,全市总体上农业生产发展形势有所改善,2015年农业增加值10亿元,较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八,全年粮食产量达10万吨,相比上年有所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有了一定提升。但是,农村农业在增产增收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可简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农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发展较为缓慢,生产率水平低
部分农村地区处于相对落后局面,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处于传统的生产方式,锄头、扁担、箩筐等生产工具仍旧被农民广泛使用,即使有了现代化的工具,如耕田机、收割机等,由于农村地势较为复杂,山坡、河谷颇多,很多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并不适用于当地的农业耕作。加之,一些农村地区技术信息传播不畅,农民缺乏对适宜技术的了解,不用或不敢贸然使用新技术。再有,新技术投入成本高,由于农民经济较低,即便是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也无力采用新技术,采用新技术要受到物质投入,如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技术等一系列供给瓶颈限制,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受限,未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劳动力素质不高,新的农业技术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当地的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留下的农村劳动力多为妇女、老人,他们的生产能力较弱,且受教育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对一些有关农业发展的信息接受能力不强,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得不到有效的推广。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效率低,部分地区经济收入水平基本维持生活或略有盈余。
(三)农业生产条件基础差,资金投入不足
都匀地处山地,人口分散,农民土地不集中,土地经营规模小,新技术得不到广泛使用。农业生产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解决灾害问题的措施的实行有待加强。另外,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农业设施数量不够。农业设施投入使用后,后续的管理维护工作做得不足,直接造成了经济损失。此外,对农业技术生产研究的投入少,新技术、新产品引入不足,农业技术人员待遇差,技术人员缺乏,农业快速发展受到了限制。
(四)农田闲置,土地利用的效率不高
近年来,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相比在家务农,外出打工成本更低,所得到的收入更多。一些农民常年在外务农,土地无人耕种,或是留下的老人,妇女在家种植,他们无力全面有效的利用个人所有的土地,导致了一部分土地闲置,农田荒芜,一些承包农田的租户,通过向外出务工的农户租用不用的土地,进行规模性农业生产,但租户只是选用了一些地势条件相对平坦,土壤肥力好的地区种植,土地空置仍然是一个问题。
(五)农产品销售途径单一,产品经济收益低
最近几年,一些农产品在不同农村地区得到了推广。例如,规模性的葡萄种植,大棚西红柿、辣椒、蔬菜等的栽培,在当地生产效果好,产量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销售确成了一大问题。由于种植同种农作物的农户较多,总体产量高,而当地农民主要是到农贸市场销售,市场上同类型农产品供给大,价格低,农民只能以较低价格卖出去;加之储存技术不足,许多滞销的农产品只能浪费掉,并未达到所预期的高收益。
二、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发展方式的现状,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一)加快实现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引进和开发适宜当地使用的机械设备,优化农用设备,减少一些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确保与农业发展有关的信息传播到位,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农业技术发展情况;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减少农民购买设备的成本,激励农户使用新的机器设备;引导农民使用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指导农户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应用现代技术防治虫害,快速有效的提高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二)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促进农业发展
提高农村农民劳动者的素质,努力培养出多技能的新型农民,充分使用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技能的培训工作,各地区分配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实时的技术指导;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农村农业技术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及应用能力;减少创业的风险,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此外,增加本市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引入农作物新品种和技术,留住农业技术人才,研究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的特色农作物并加以推广使用。
(三)闲置土地充分利用,使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对于无人使用的土地,在自愿,依法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将小规模土地大规模化,进行多种形式的经营生产;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有关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结合当地茶、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产品,合理的规划土地使用规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四)有效指导组织农民进行生产,减少盲目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些农户对销售市场了解不足,市场信息获取渠道较少,市场销售状况分析有偏差,不能有效的选择农作物种植和控制种植量,导致了农产品产量过剩或产量不足,市场上农产品供给偏大或偏小,影响了经济收入。由一些专业的市场分析人才对农业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对不同地区农民做一些选择和规模上的分析指导,减少农民盲目大量或少量生产,或是生产不合适市场销售的农作物,尽量使农民生产的农作物有地可销,经济收益能够达到最大化。
(五)打开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保障农民收入不减
目前,农民销售农产品多半是在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上自行销售,一般是此地生产并在此地销售的形式,销售范围不广并且销售渠道单一,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极其重要,以下是几点促进销售的方式:
据了解,这个农场是xx年开的,已经近XX年了,里面的所有蔬菜都是非转基因品种,在生长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撒农药,是完完全全的天然食品,相对的,没施化肥,这些蔬菜的生长周期较那些批量生产的蔬菜长,所以产量也非常有限,成本也很高,售价不菲。对于草根百姓来说,这种天价蔬菜是他们不能承受的。所以一开始这个农场的产品就是面向高端人群的。对于农场作物的奇怪布局,农场主解释说,这是为了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因为批量化的大生产本身就是有悖于自然客观规律的,所以一旦发生虫灾,农作物基本上都会毁于一旦。而农场多种作物搭配种植,遵循了大自然的法则,一片地物种丰富,害虫与其天敌相互制衡,作物在这种动态平衡中得以生存。这是一种高度稳定并且环境友好的种植方式。
引用农场主的一句话:蔬菜种植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为。需要补充的是,农场主是一个太极拳师,对道家思想有一定研究,以中国古代哲学作为思想支柱也是他能成功管理这个农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渐渐的,我对农场有了好感,也对农场主产生了一分崇敬。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2-2578-03
Study on the Leading Industries after Abandoned in Northwest of Hebei Province
MENG Fan-yan1,LI Shu-yuan2
(1.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 075000,Hebei, China;
2. The Finance Section of the 251st Hospital of PLA, Zhangjiakou 075000, Hebe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tion specificity and eco-fragile region in northwest of Hebei,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farming and measured general advantages by index measured to Aggregated Advantage Indices of main crop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ggregated advantage index of oats was the highest, and resource conditions provided development possibilities for oats industry in the area. So oats was the leading industry to nurture and develop after abandoned. Some suggestions for oats industry were as follows: The government should optimize the areas to improve yields,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network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at, and increase basal subject of oat study.
Key words:northwest of Hebei province; leading industries; oats
冀西北地区由于地处首都北京上游地带的独特生态区位条件和土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严峻现实,已被优先列人国家“以粮食换生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东部进入这一工程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1]。该区域属雨养农业区,人口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经济不发达,大面积退耕对当地经济冲击较大。政府实施的“以粮食换生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该区的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合理利用起重大作用。直接影响农户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与资源的配置,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影响到种植业作物品种选择[2]。为此,本文基于2009年对张家口地区农户的抽样调查,对该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与实证进行分析,为退耕后该区主导产业的培育及发展提供依据。
1研究区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查
1.1研究区概况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据2009年统计,全市总人口442万人,总面积368.6万hm2,现有耕地面积89.9万hm2、牧草地47.6万hm2、林地面积67.9万hm2、水面积7.9万hm2。土地利用结构为: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2.7%,林地面积占15.50%,草场占12.42%。张家口地区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将全市划分为坝上坝下两个自然地理区域。张家口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均气温6℃,年均降雨量391.3 mm。由于地貌及气候的多样化,为动植物资源的多样化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创造了条件,农作物种类较多,主要有燕麦、小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豆类、薯类等。
1.2调查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以农户家庭收入、耕地经营状况、种植业生产情况等为主要内容。共发出调查表13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98份。典型调查地为尚义县南嚎堑镇、太旗七村、沽源县马坊子村、沽源县散户和张北县二八地村,涉及人口322人,人均耕地面积为0.3 hm2。受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如图1。
从图1可以总结如下特征:燕麦在该区种植业结构中比例最大,为57%,是该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坝上地区惟一的粮饲兼用作物,在产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产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区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2.1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
在产业经济理论史上,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界定和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实际上也是对主导产业的判定,因而必须反映其基本特征: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耦合。资源优势分析是选择主导产业的内在依据,只有最有效地利用本单位的资源优势,才能产出品质优、成本低的产品,据此画出资源优势产品圈(图2),找出本单位最适于生产的产品是哪些。市场需求分析是通过市场调查,预测市场需求变化,据此画出市场需求产品圈,找出本单位畅销产品是哪些。两者相重合处就是主导产业的选择空间。资源优势产品而非市场需求产品,或者市场需求产品而非资源优势产品,都不应成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
2.2资源优势分析
中国是裸燕麦的发源地,燕麦的种植遍及各山区、高原和北部高寒冷凉地带。到目前为止,始终是我国燕麦种植面积最大的省(区),张家口地区作为全国第二大燕麦主产区,该区海拔在1 200 m以上,属高寒山区,日照长,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降雨少但集中,雨热同季;土壤肥沃,对燕麦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是优质燕麦的适宜生产区。张家口市辖7区13个县,其中4区13个县都可种植燕麦,但主要集中产区是坝上的张北、沽源、康保、尚义县和塞北管理区、察北管理区,以及坝下的崇礼县、赤诚县、万全县的坝头沿线[3]。2004年,张家口地区燕麦种植面积达到0.75万hm2,总产量达到106.7亿kg,分别比2003年增长31.2%和41.1%;坝上及周边地区还与上海欧德麦公司签订了0.67万hm2有机燕麦种植合同,开启了张家口地区有机燕麦的种植步伐。2008年,张家口市万全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认定为“中国燕麦之乡”,成为国内最大的燕麦加工基地,年吞吐量达到10万t,燕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年生产总值预计超过3亿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市场需求分析
燕麦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具保健作用的食品原料,其开发研究在发达国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美国,燕麦加工业仅次于面粉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成为第三大粮食食品加工业。燕麦食品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消费量上涨最快的谷物食品,其中美国近10年来增长了30多倍。据加拿大农业部研究中心报告显示,燕麦经加工后增值幅度达10倍以上,其中燕麦麸最高要达30~50倍。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在150年前就开展了燕麦新产品研究工作,目前,以燕麦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食品品种达200多个。这些以燕麦为主要添加物的产品有饼干、面包、休闲食品、早餐食品以及液体状燕麦纤维食品和低脂香肠、调料品等,品种繁多。这些产品都能产生较高的市场价值,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燕麦在医药、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等领域有许多新产品开发出来。由此看来,燕麦作为绿色保健食品其市场前景广阔,无论从燕麦自身的开发价值,还是人们对燕麦保健产品的需求来看,燕麦产业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大产业和绿色产业。
3研究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上述初步分析表明,燕麦产业可作为研究区主导产业,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结论,需要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法,对调查样本进行定量分析。
3.1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构建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适合于在一国范围内不同区域之间某种产品或同一区域内不同产品之间比较优势的衡量和比较,能大致反映某一横断面上地区之间或同地区不同品种之间相对比较优势状况,并以作物单产和种植规模作为区域农作物比较优势测定的关键因子,综合比较优势主要有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指标[4],其计算方法如下:
EAIij=(APij÷APi)÷(APj÷AP)
SAIij=(GSij÷GSi)÷(GSj÷GS)
AAIij=
式中,EAIij为i区j种作物的效率优势指数;APij为i区j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APi为i区全部农作物平均单产;APj全国j种作物平均单产;AP全国全部作物平均单产。SAIij为i区j种作物的规模优势指数;GSij为i区j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GSi为i区所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GSj为全国j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GS为全国所有农作物的播种总面积。AAIij为综合优势指数。
上述模型有关参数说明如下:
①EAIij<1表明i区j作物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生产效率处于优势;EAIij值越大,生产效率优势就越明显;
②SAIij>1,表明与全国水平相比,i区j作物生产具有规模优势;SAIij<1,表明i区j作物生产处于劣势;SAIij值越小,劣势越明显。
③特定地区某种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指数大于等于0,它取决于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是这两个分量的几何平均数。如果AAIij>1,则该地区该种粮食的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大于1的程度越大则比较优势越显著;如果0<AAIij<1,则该地区该种粮食生产就不具有比较优势,指数越接近0,则比较优势越不显著,比较劣势越是突出。
3.2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结果
经模型计算,得到张家口地区主要农产品在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的计算结果。分别见表1~3。
由表1可见,张家口地区只有蔬菜和甜菜的效率优势指数较高。其中,蔬菜的效率优势指数EAI 5年的平均值为1.59,甜菜为1.01,而其他作物的效率优势指数均小于1,处于效率劣势。
由表2可知,张家口地区主要作物中燕麦最具规模优势,2004~2008年这5年中,其平均规模优势指数为80.04,其次是胡麻、甜菜和谷子,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分别为27.55、16.55和8.74。玉米、豆类、薯类和蔬菜规模优势弱于前者,但也一直在1以上。稻谷、小麦的SAI<1,完全不具有规模比较优势。
考虑到几何平均数的科学性,因此,取效率优势指数与规模优势指数的几何平均数来反映区域综合比较优势。从表3中可以看出,研究区主要作物中,最具有综合优势的是燕麦,5年平均值达到5.81,远大于1,说明张家口地区燕麦的种植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而且综合比较优势非常明显。分析其原因如下:第一,张家口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尤其对燕麦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自然优势。第二,张家口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资源丰富、类型多,适合不同地形的种植。第三,燕麦的多种用途,是产区农民脱贫的首选作物。第四,张家口市交通便利,有利于燕麦资源的开发利用。
4小结与建议
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均表明,资源条件为张家口地区燕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市场上对燕麦产品的青睐以及燕麦产品不菲的价格使得燕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而且,燕麦是该区主要农作物中最具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作物,燕麦可作为研究区退耕后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张家口地区燕麦产业,建议如下。
4.1加强燕麦生产基础学科研究,为其产业化开发提供保障
充足优质燕麦原料是产业化开发的前提。建立起稳定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燕麦原料,提高农民种植燕麦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燕麦育种、栽培、新产品研发等基础研究。
4.2燕麦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应该是从市场需求为先导,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优良产品和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产品研发和科技推广为支撑,以品牌宣传为重点,以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促进产业升级。
4.3加工是燕麦产业提升的核心
不同类型的加工企业是燕麦产业提升的关键和难点。燕麦加工需要引进大型加工企业,也需要提升现有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万全县应进一步整合规范加工资源,形成初级产品加工群,坝上张北地区应建精深产品及终端产品加工群,由粮食向保健品转变,粗加工与细加工并举,形成合理的加工布局。
4.4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燕麦信息网络发展
张家口地区燕麦种植、加工应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燕麦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物料采购、产品销售、物流配送、资金结算和客户服务等,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燕麦交易方式向网络化、现代化发展。
4.5建议政府建立政策扶持服务体系
为扶持张家口市燕麦产业稳定发展,应遵循市场规律,结合张家口市燕麦生产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风险,从而减少市场变化对农民所造成的损失,以保障麦农的基本利益。
参考文献:
[1] 张芳芳.退耕还林与农业结构调整研究――以陇南市成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10):165-166.
[2] 孙芳.农牧交错带农户农牧业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8.98-112.
[3] 杨才,孙欣.冀北莜麦生产形势分析与建议[J].河北农业科技,2004(5):4-6.
1甘南州发展青稞产业化的意义
大麦是最古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青稞作为大麦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营养成分也较水稻、小麦、玉米为高,是食用、饲用、酿造及药用兼用的作物。近年来,科学家对青稞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证实青稞是世界上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麦类作物。甘南州是甘肃省青稞主产区,种植青稞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总结多年来我州青稞及其产业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着眼于提高农民增收,配合全州“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结合我州实际,根据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规律性要求,本着突出重点抓特色,抓优势,抓出亮点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好甘南青稞产业化的发展目标,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扶持和经济支持,使甘南州青稞产业尽快取得规模效益,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甘南州青稞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生产现状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湿润,自然条件差,青稞以其中早熟、耐寒、耐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成为适宜甘南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势作物。主要分布在除玛曲县以外的合作、夏河、卓尼、临潭、迭部、舟曲、碌曲等县,常年播种面积23万亩左右,占各类作物种植面积的28%,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各类农作物之首,是甘南州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广大藏族同胞不可替代的主要食粮。其秸秆质地柔软,蛋白质含量达40%,是牲畜的优质饲草。我州种植的青稞品种比较多,有矬青稞、长芒青稞、白浪散、油青稞等,近年来当家品种逐渐被康青3号、甘青2号、肚里黄所取代,其播种面积约占青稞总播种面积的60%以上。
2.2存在的问题
2.2.1农业生态环境脆弱,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我州属于青藏高原裸大麦区,地形地貌复杂,境内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形成了多样的农业生态类型。州内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低温、霜冻、干旱、雹灾以及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农业基础设施仍十分脆弱,设施农业和农田装备仍十分落后。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青稞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保障程度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未能根本改变。
2.2.2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科研单位选育出一个新品种需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但投入生产后,由于农业部门经费少,待遇低,乡级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且相对不稳定,农牧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牧民及时得不到良种和有效的技术指导,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只能自己留种,加上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投放下去的良种2~3年就造成品种间严重混杂,种性退化,丧失增产潜力。
2.2.3新品种选育速度慢,推广效率低。多年来,甘南州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在青稞新品种选育、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存在科研投入不足,基础研究匮乏,育种方法和手段滞后,科研育种力量薄弱,致使低水平重复研究过多,特别是品种改良在很大程度上凭经验进行,品质和抗性育种几乎没有开展,研究出的品种远不能适应生产和市场对品种多样性要求,成果推广转化率低。
2.2.4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服务流通体系不健全,青稞种植效益低。耕作粗放、施肥不足,栽培技术水平低,即使有了良种却因不得法,降低了产量。农牧民观念落后,惜本思想重,多为懒种田,造成管理粗放、投入少,同时,比较先进的栽培技术应用少,使其生产水平不高,单位面积产出率低,农牧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
3甘南州发展青稞产业化的优势
3.1比较优势我州在国内为青藏高原裸大麦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青稞的主产区。青稞产品又是藏族群众的主要食粮、传统的酿酒原料和重要的旅游餐饮食品。青稞是部分高海拔地区能够种植的唯一作物。全州常年面积23万亩以上,占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8%;总产3.60万吨,占全州粮食总产的35%,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各类农作物之首。
3.2结构调整稳定和扩大青稞种植面积,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促进规模化生产,是正确处理我州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3.3生产潜力在我州高海拔地区已出现了一些小面积的高产典型,在稳定和扩大青稞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良种良法配套,青稞产量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
3.4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具有优良品种的支撑。现有康青3号、甘青2号、甘青3、甘青4号、肚里黄等优质高产的青稞品种得到大力推广。二是正在实施的甘南州藏区青稞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将建成青稞生产基地11.50万亩,为青稞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三是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州内目前已有青稞酒厂4家,其产品在州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青稞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
3.5市场前景据测算,全州每年食用、饲用、种用、酿酒用需青稞9.60万吨,而目前年产只有3.60万吨,缺口达6万吨,供需矛盾很大。随着州内青稞酒厂的兴起和州外对青稞系列产品的开发,对青稞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副产品秸秆也随着“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供不应求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市场前景看好。
4对甘南州青稞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4.1加大科研力度,实现青稞栽培技术优质化加强以育种为中心的科研工作,增加对青稞育种的经费投入,提高青稞育水平,加大优质、专用青稞新品种选育力度,注重研究与品种相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使良种良法同时推广应用于生产。
4.2加大政府资金扶持,整合资源向产业集中政府投入资金是支持重点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国内外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做法。州县政府要研究制定资金倾斜的政策,通过整合农业资金,用于青稞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广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
1 我省养蜂业发展现状
1.1 黑龙江有丰富的蜂业资源。全省主要蜜粉植被572.7万公顷,其中椴树林面积180万公顷,可承载蜜蜂1300万群,是全国养蜂重点省份及国内主要蜜蜂放养区。春、夏、秋三季花开不断,形成了椴树蜜和秋蜜两个主要流蜜期。
1.2 黑龙江有珍贵的东北黑蜂蜂种资源。东北黑蜂具有世界上四大著名蜂种主要优良性状的地方良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科研价值。199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我省饶河县为东北黑蜂国家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也是亚洲唯一一个为蜜蜂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全省现有东北黑蜂原种3.8万群。
1.3 黑龙江有专业化的蜂业队伍。全省设有54个县级蚕蜂技术管理站,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800余人。自1985年起,在牡丹江农业学校设立了养蜂专业,成为全省养蜂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加上行业每年定期举办的养蜂短期培训班,至今已培养近千名养蜂专业人才。
1.4 黑龙江有大型的蜂业龙头企业。黑龙江省蜂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虎林市绿都蜂业有限责任公司、牡丹江林口夏琳蜂业公司,黑龙江省健之源黑蜂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等,为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加大开发力度,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其中,黑龙江省饶河的“黑蜂”牌椴树蜜,王浆蜜获得中国唯一的有机食品称号,“虎琳”牌等蜂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
养蜂业是一项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的空中农业,是生态环保、无污染的绿色产业。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养蜂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扩大放养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发展层次,呈现出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生产总量实现大的跨越。1990年全省饲养蜜蜂8.9万群,年产蜜量0.3万吨,总产值0.11亿元,蜂农纯收入0.096亿元;到2015年,全省饲养蜜蜂137万群,蜂蜜产量11.49万吨,产值达到33.64亿元,蜂农纯收入25.7亿元。二是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全省已培育41个养蜂专业合作社,社员数量3849人,蜂群数量38.4万群,蜂群规模饲养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大幅增加。蜂群平均单产由1999年的31千克增加到现在的48千克。三是蜂种繁育推广力度加大。利用饶河县东北黑蜂原种场、牡丹江市蜜蜂原种场、林口蜜蜂原种场和尚志蜜蜂原种场等4个专业蜂场,培育出了“金星”和“金环”两个工程原种及多个有价值的近交系,特别是年繁育东北黑蜂、高加索等蜜蜂原种王近万只,已推广到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四是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蜂产品由单一的蜂蜜向蜂皇浆、蜂胶、蜂花粉等精深加工产品延伸。虎林市绿都蜂业、牡丹江市夏林蜂业、神顶峰黑蜂产品有限公司等90多家企业300多个品牌蜂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QS认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五是养蜂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用进一步增强。我省从2010年开始探索蜜蜂授粉由园艺作物向粮食作物拓展,通过蜜蜂授粉,使大豆、向日葵等农作物产量增加、品质提升,效果显著。
2 我省养蜂业的发展前景
养蜂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产业。它是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环,同时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2.1 我省养蜂生产资源丰富。据资料统计,全省有高等植物183科737属2200多种,其中主要蜜源植物10余种,辅助蜜源植物100余种。春夏秋三季开花不断,形成了椴树蜜和秋蜜两个主要流蜜期。根据蜜源分布,全省大体分森林蜜源区、浅山蜜源区、草原蜜源区和农田蜜源区四个蜜源区。
2.2 蜂产品市场前景较好,有价格优势。国内市场潜力大,迎合消费趋势。目前我国生产的蜂蜜就是全部内销都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且我国蜂蜜外销价格低于其他国家价格,利于开拓海外市场。
2.3 蜂业的产业基础较好。自80年代以来,我省蜂业管理得到加强,商品基地建设、蜜蜂育种、养蜂科研、教学、蜂产品流通、加工体系初步建立。蜂业行业社团的作用得到发挥,养蜂生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2.4 养蜂人才优势。60年代开始,东北农业大学、牡丹江温春农校分别设立实验蜂场,在畜牧系、植保系、园艺系开设养蜂选修课程;1985年开始,牡丹江温春农校开设了养蜂专业,为社会培养养蜂专业人才。
3 我省养蜂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省蜂业有很多特色和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意识不强。我省农民对蜜蜂为农作物授粉提质增效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各部门宣传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专业性授粉蜂群机构,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普及率不高。 二是螨害等蜜蜂主要病虫害猖獗。由于用药物防治带来的抗药性和对蜂产品的污染问题,给蜂业生产带来损失,严重影响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蜂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
3.1 加快转变蜂业生产方式。重点推进蜂种良种化,因地制宜,选择高产、繁殖性能好、抗病力和采集力强的蜂种;推进养蜂设施机械化,实现从脱蜂、运输、取蜜、蜂蜜过滤到产品包装实现机械化;推进生产规范化,严格按照蜜蜂饲养管理规程,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