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手术护理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由于有些手术技术难度大、危险性高、对于患者创伤大、护理配合要求也比较高,我们有些低年资的护士明显存在的护理经验不足。比如各类癌症手术、脊柱手术、前列腺手术等,对于这一类手术我们在术后选择参加手术的护士或者高年资的护师一起组织学习,要求详细讲解患者的诊断、临床表现、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用物及特殊物品准备,包括基本手术步骤、护理配合、手术的关键点、注意事项以及个别医生的手法习惯等,预见性地准备好手术中不同阶段所需物品和器械,主动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实施护理查房的体会
1通过护理查房,增强医护人员的合作
在查房中,护士不仅巩固了护理知识,也拓宽了视野,更掌握了怎样更好的配合手术,变被动配合为主动配合,并能及时提醒医生,使得医护人员配合更加默契,在医护合作调查中大幅度的提高了满意率。
2通过护理查房,促进护士业务水平提高
查房前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的资料,参加术前讨论,评估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翻阅有关书籍,做好护理笔记;查房时要严肃认真,字词严谨,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护理查房中开拓了护士学习的空间,激励学习动力,培养了护士的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每一个护理环节,促进了业务水平的提高。
3开展护理评价,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通过护理查房,总结各类手术护理配合的经验,找出问题与不足,不断的改进和学习,提高了年轻护士在遇到疑难手术、严重创伤、大出血等急救手术的配合水平和应急能力,挽救了病人生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和避免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由此可见,高质量的护理查房是评价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总结
由于手术室收治的患者情况不一,且多为危急病患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病情都有可能发生各种不同变化,也会由此引起各种突况。面对手术室各种不同突况,手术室护士应该从容面对,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而如何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是各医院都在积极探索的一项重要问题。研究中,加强对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训,以探讨该方式对于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手术室护士总数为47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42名;护士的年龄最大的为48岁,年龄最小的护士为21岁,护士的平均年龄为(33.46±9.63)岁。在这47名护士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1名,护师18名,护士15名。护士学历情况包括本科及以上学历12名,大专27名,中专8名。参加工作年限为1年以内3名、1~3年15名、3~5年17名,5年以上12名。
1.2方法
首先根据护士的具体情况,对护士的排班进行充分的调整,将所有护士从整体上分为三组,按照轮班上岗的方式执行作息。对护士的排班要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特点,每周至少保证护士有2天的休息时间。同时保证各时间段时各护理岗位人员充足,可适当补充护士人数,尽量不安排护士加班、换班等,避免在人员变换过程中因交接不到位产生各种潜在隐患。若遇特殊情况需要护士加班时,也应该充分尊重护士的个人意愿,并按规定给予相关加班补偿,同时要求对接班护士做好相关交接班工作。然后让每班护士在每周至少抽出3~5小时参加培训,培训每周两次,各组护士在不影响正常工作情况下参加培训。培训内容除了手术室常见护理相关操作技能与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向相关护士详细讲解手术室护士的岗位职责以及医院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让护士在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也能明确知晓自身的岗位职责,自觉提高手术室护理风险意识。培训老师主要是院内经验丰富手术室医生或护士长担任,同时也聘请院外一些权威的专家进行相关知识讲解。每个月至少对护士的所培训内容进行一次考核,以了解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将考核成绩与护士的年终绩效挂钩,对连续多次考核不合格的护士可适当调整其岗位。
1.3效果评价
通过3个月的培训后,评价应用效果情况。收集实施相关培训后接收的患者共500例,同时随机选取实施培训前所收治的患者500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观察指标主要为两组患者手术室治疗期间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情况,同时向相关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情况,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可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然后根据公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分别计算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首先应用Excel2003应用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以及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客观统计,然后分别计算出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然后再将相关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卡方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检验结果显示P值不足0.05,则表示两组数据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价值。2结果2.1培训前后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培训前所选取的500例患者中,护理差错发生总共31次,其护理差错发生率为6.2%;培训后500例患者中,护理差错总共发生4次,其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8%。两组比较χ2=4.3168,P=0.0377(P<0.05)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价值。
2.2培训前后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培训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培训前,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部门,所接收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危、急、重症患者。同时手术治疗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侵入式治疗,需要通过外力对患者体内的相关组织进行修补、切除或植入、置换等操作,是一种风险较高的治疗方式。所以在手术室治疗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各种突况。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麻醉、切开、手术操作、缝合等步骤全部一气呵成,在其中任何步骤实施不好,都会影像整台手术的手术质量和最终治疗效果,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护理技术、丰富的护理经验,同时还必须具有手术风险责任意识,能正确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能主动防范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近年来一些医院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往往在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上不够重视,大多数手术室护士存在排班不科学、工作量大、过度劳累等现象。这养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对护士的身体伤害较大,同时也不利于发挥护士的工作能力。同时,高强度的护理工作,也不能让护士腾出充足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更加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了解手术室护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岗位管理规范等,导致大多数护士在工作中只为完成护理任务,而不思如何主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这样的情况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以及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都具有不利的影响。对此,研究对手术室所有护士的排班情况进行了优化处理,同时也安排院内、院外的相关专家老师对护士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法律/法规内容培训、岗位培训等,有效加强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然后在培训前后各选取了500名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通过优化排班,加强各方面培训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捷.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5,11(23):179-180.
[2]杨亚琼.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8(12):126-127.
[3]徐鸣,张琼,王娟,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19.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及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士给予患者人性化管理和关怀至关重要。而护理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1]。笔者现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分析汇报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科手术室内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0例,女性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提高护理质量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两组时间内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手术种类、麻醉方式)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将护理管理细节化、优质化,现将具体实施方法汇报如下:
1.2.1增强优质护理理念,强化细节化护理管理优质服务需要制度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全面规范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达到细节化护理。将优质服务变为持久性工作,将个体自发行为变为全体自觉行为[2]。自订各项规章制度如《护理质量标准》、《护理管理手册》、《护理人员管理规定》、《规范化服务流程》等,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实施动态护理质量监测,质量标准是评价护理质量和质控的基础,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护理管理,护理部为总体控制,科室之间相关监控,护士之间相互监督,使护理服务理念始终连续有效的监控之中。
1.2.2提高护理质量的护理措施
1.2.2.1术前护理手术前进行细节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手术能否按计划顺利进行并成功结束。术前巡回护士要到病房进行患者巡防工作,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全面了解既往史、现病史、过敏史以及手术前的各种检查结果,收集相关资料,制定手术室的相应护理计化。
1.2.2.2术中护理①洗手护士的细节护理工作:洗手护士在手术台上为医生提供无菌手术器械,迅速的配合医生保障手术有序进行。时刻保持手术野以及器械托盘的无菌和整洁干燥。手术过程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及医生的需要,做到迅速、正确地传递所需要的器械物品,及时将用过的器械收回,并将血迹擦拭,时刻保持物品功能状态,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时清点敷料的数目和观察器械的完整性;术中切下病理组织应妥善保管好。手术结束时,协助手术医生擦净切口及引流管周围的血迹,进行包扎伤口。②巡回护士的细节护理工作:巡回护士主要检查手术间内各种药品,物品以及设备是否齐备且处于完好状态;按预定时间正确接进手术病人;协助安置麻醉和手术,并与洗手护士在手术前与手术后详细清点、登记手术台上敷料、器械等数目[3]。防止将器械或敷料遗留在体腔或组织内。随时注意手术台一切情况,监督所有人员进行无菌操作等。③术后护理:巡回护士在术后次日针对患者进行回访,通过与患者的交谈,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态度和恢复情况,讲解介绍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询问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
1.3考核标准由科室优质护理服务服务小组进行调查考核。一项为我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一项为应用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护理工作评价;一项为手术期间两组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两组比较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调查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明显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细节化、优质化的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对医生手术的成功进行、对病人生命安危来讲,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可以用100-1=0来进行比喻。作为一位医疗工作从事者,工作能力与方法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在手术室的各项工作中,虽然医生是病人的守护神,但是护士是这位守护神的哨兵。病人将自己的生命都完全的交到了医生和护士的手里。如果护士在手术中没能细致的配合医生的进行手术,未做到细节护理,在手术中为患者造成了很小的损害,那么无论医生的手术进行得多顺利,也算不上手术的成功。因此,手术室细节化、优质化的护理管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1一般资料 本组596例调查患者系我院手术室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手术患者,排除昏迷或意识模糊患者。其中男286例,女310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3.72岁。
1.2方法 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量表用于调查,包括护士的个性和特点,护理活动,操作前的准备和解释护理会话、流程、环境,每个条目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等级,分别给予5、4、3、2、1分。患者的一般资料来自病史信息与患者的沟通。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于手术后,由训练有素的手术室护士在适当的解释下,由患者当场填写后收回。问卷全部收回。
2.结果与讨论
2.1打造科室文化,树立团队精神 积极响应医院“打造医院文化,树立团队精神”的号召,科室坚持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爱岗敬业等各种医德医风教育,并有讨论记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为人民多办实事。爱心奉献社会,为科室增光添彩。
2.2以病人为中心,争创一流优质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做到凡事都来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积极推行年初规划的“一对一全程服务”,接待好每一个手术病人,做好每一项工作,关心每一个病人,当病人入手术室时,护士在手术室门口热情迎接,做好各项安抚工作,加强与病人沟通,减少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护士长经常询问同事的工作技术、态度及病人的要求,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予以重视,及时解决。
2.3规范整体护理,争创一流管理 有好的管理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我们坚持做到周周有计划、月月有小结。建立健全服务目标,自觉接受病人及社会的监督。深入开展整体护理,积极发挥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特别加强术中关爱、术后指导、护理措施的落实、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调查等工作,从而大大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我科为了使整体护理做得更加完善,多次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有关整体护理的相关知识及人性化护理、舒适护理等新理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无差错事故发生。严格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的落实、管理和监测。狠抓了护理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严格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输血、输液器等用后,消毒、毁形、焚烧。
【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97-02
老年化是一种全球趋势,且发达国家早于发展中国家。从个体的角度看,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退化,患病率也升高,相应需手术的老人也逐年递增[1]。做好老年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于老年人术后身体恢复和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术前访视、术中人文关怀和术后随访及健康教育。
1 术前访视工作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失落感、孤独感、恐惧感、抑郁、健忘、挑剔等 。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对于老年人在心里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1.1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根据时间不同分为3个阶段: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它不再只局限于手术室内了,它包括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期直至出院的全过程,即围手术期护理。
1.2在手术前一日巡回护士到病房对病人进行病情了解。首先详细阅读病例,观察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了解术前医嘱执行情况,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在访视过程中要认真回答老人及亲属提出的问题,自然地向手术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向老人讲解术中需要配合的方法及重要性。
1.3向老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手术概况,参与手术的医生的技术水平以及手术室对此项手术的准备情况,并告知在手术期间护士将陪伴度过手术期和对其进行全程护理。对有引流管及肢体移动障碍等情况要在记录单中注明,根据术前访视的情况准备术中所需的特殊用品。针对不同病例讲解成功的实例帮助老人树立信心,解除思想负担。通过交流进一步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从而达到消除老人的紧张和恐惧心里。
2 术中人文关怀护理
2.1 手术开始前的护理
通过术前的访视,手术室护士已经与老人建立了一种相对熟悉的护患关系。解决了患者存在的焦虑紧张心理。在进行输液、安置手术、麻醉、四肢使用约束带等操作前要先向老人讲解和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可以与清醒老人交流或播放轻松的音乐,以消除老人的不安全感。
2.2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
手术开始后,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术中老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协助麻醉师处理各种情况。正确使用术中所需仪器和设备,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和查对制度。正确判断老人末梢神经、血管功能及皮肤的颜色、温度是否正常,检查支架、约束带、衬垫的使用是否合理。注意术中静脉输液的速度和输入量。
2.3 手术结束后的护理
当手术结束后要协助医生包扎好伤口,并保持术区与覆盖敷料的清洁与干燥,麻醉恢复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做好约束与防护。观察好病人生命体征,检查皮肤的完整性与肢体的功能,安慰老人并告之手术的良好结果。与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一同转送老人到病区。
3 术后随访及健康教育
3.1 术后随访
手术结束老人转人病区后,主要的护理活动也随之转移,在手术后主要的护理工作是进行术后随访和健康教育。手术后1-3天由巡回护士携带手术整体护理记录单前往病区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通过交谈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对老人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满意的解答,及时做好心理支持工作。征求老人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建议和要求,评估术前、术中整体护理措施的效果。
3.2 术后健康教育
术后倾听老人对于自身机体各种反应的叙述,在排除无疑常的情况下,向老人解释出各种感官症状在术后出现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如切口区皮肤的轻度肿胀、痒感、麻木或轻疼多属正常情况。手术后在可以进食的情况下鼓励老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饮食,可以少食多餐直到食欲恢复正常。指导老人术后的活动,在病情允许的基础上要逐步进行,可按照坐、站、行的顺序进行,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同时对于老人出院后的运动量提出合理的建议。
通过围手术期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消除了老年人的不良心理负担,使老年人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让老年人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主动配合手术,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加术后获得最大程度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从而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侠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测量结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钱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4(23):204-2
2. .实用精神科护理[M]上面:科学技术 2007:289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女均可发生,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主要表现为乳房有肿块及凹陷、溢液等。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切除患侧乳房组织及作腋下淋巴结的清扫,保留胸大肌、胸小肌,与乳腺癌扩大根治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对上肢功能影响小、皮瓣成活率高、伤口愈合好等优点。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证明,乳腺癌手术治疗失败往往是因为癌细胞的全身播散,而非局部手术不彻底所致,因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已被广泛采用。它适用于临床I、Ⅱ及ⅢA期浸润性乳腺癌。而围手术期周密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3月,共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4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24例,其中男1例,女23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4岁。住院天数12~24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6天。无1例出现皮瓣坏死,均痊愈出院。
2护 理
2.1术前护理
2.1.1加强心理疏导:乳腺癌患者在诊断确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悲观、不知所措等,实施手术是首要的治疗手段,也就意味着要切除乳房,而乳房对于女性来说,是优美的生理曲线的体现,尤其是年轻的、知识层次比较高的女性,更容易出现焦虑、忧郁、自卑等心理反应,对乳房的缺失更容易出现自我形象紊乱,所以加强手术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尤为重要。针对这些,作为护理人员,要用和蔼的态度、委婉的语言、文雅的举止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告知手术切除乳房的必要性,以及手术相关的知识,介绍手术成功病例,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应积极疏导并说明手术后有办法弥补,外观无损形象,待病情稳定后,可以通过戴义乳等方法,恢复形体曲线,增强自信心。
2.1.2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如:乳腺X线摄片、电脑远红外乳腺疾病检查、局部穿刺采样进行病理分析等。作皮肤准备,其备皮范围为:上至锁骨上部,下致脐水平,两侧至腋后线,包括同侧上臂上1/3和腋窝部。如需植皮,取患侧乳房上皮肤,应注意及乳晕部的清洁,取患乳对侧大腿皮肤者,备皮范围应包括会、膝关节[1]。必要时备血。
2.2术后护理
2.2.1麻醉后护理。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设有专人看护,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经常呼唤患者了解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麻醉清醒前可能出现烦躁,应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发生坠床及各种引流管的脱落等,给予氧气吸入,禁食6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逐渐给予半流食直至普食。
2.2.2留置引流管的护理。
本组病例术后均在患侧锁骨下及腋下放置橡皮管引流,两根橡皮管用Y型接管相连接,再用橡皮管与电动负压吸引器相连接,吸引的次数视引流量的多少而定,应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呈负压状态,停止吸引时应在Y型接管下端的橡皮管上夹一把血管钳,注意血管钳应夹在电动吸引器与橡皮管连接的上端,以防连接脱落时空气进入橡皮管内,一般术后4~5天,如皮瓣紧贴胸壁就可拔除锁骨下引流管,1周左右如24小时引流量少于10ml可拔除腋下引流管。术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是及时排除积血、积气,有利于皮瓣的存活及伤口的愈合,所以,应保持引流的通畅,固定长度以不影响病人翻身为宜,引流期间应加强观察,如每小时引流量大于100ml并且液体呈鲜红色时,应警惕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并及时将情况通知医生。每24小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一次,并在无菌操作原则下更换引流瓶一次。
2.2.3切口的护理。术后切口应加压包扎,使皮瓣与胸壁紧贴,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和皮瓣的存活,应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如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伤口局部可外用贝复剂或洁悠神,以防切口感染,促进切口的愈合。本组病例切口均达到I期愈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37-02
引言:支架手术被认为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途径,但是虽然支架手术创伤小,然而对患者的护理仍然十分重要?同时,冠心病患者大多焦虑?抑郁?易怒,对其的心理护理是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对22位病情相似的待支架手术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心理呵护干预,最终接收心理护理的患者康复速度加快,心理干预显示了较好的效果?
1 支架手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1]是经皮穿刺周围动脉将带球囊的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到达狭窄节段,扩张球囊使狭窄管腔扩大血流畅通,并置入不锈钢或合金材料的支架,支撑血管壁,维持血流畅通,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其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是心肌血流重建术中创伤最小的一种?
2 支架手术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
2.1 焦虑?抑郁
因冠心病极难治愈,同时伴随着各种并发症,且给家里造成较大负担,导致患者常会觉得治愈无望,甚至害怕家人嫌弃和遗弃?因此,支架手术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伊朗心理专家Masoud Golpour[2]通过应用贝克抑郁量表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调查,发现67%的病人有抑郁症,而100例健康人中只有7%的人有抑郁症状?对于其中的支架手术冠心病患者,则是百分之百存在抑郁症??
2.2 易怒
由于冠心病首先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且容易引起并发症,而且一旦发病对患者的生命会造成较大的威胁,而对于需要支架手术的患者来说,其生命更像是风雨飘摇?因此,在家中,患者往往说一不二,家人为了不让患者动怒引发冠心病,往往都会忍让?在另一方面,患者由于久病不愈,也非常容易引发患者的烦躁易怒,而烦躁易怒也对冠心病有着“正反馈”的作用,使病情加重?
3 对支架手术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语言
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在护理方面,它更是一种帮助患者对抗疾病的一剂良药?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友善耐心的交流有助于帮助患者找回对抗病魔的信心,减轻甚至消除焦虑和抑郁?首先,在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耐心?一旦护士对其的耐心不足,那么患者在“焦虑”的影响下可能会产生“护士要放弃我”的错觉,不利康复;其次,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从中分析出患者的心态,以便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最后,要多找一些积极病例向患者介绍,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3.2 行为
作为白衣天使,护士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叹息,在焦虑的支架手术冠心病患者的眼中都会被放大,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因此,对于支架手术冠心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个人的行为,护理应该轻柔?镇定?端庄?认真?面带微笑,这样可以给病人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助患者康复?
4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对22例病情相似的支架手术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治疗,第一组11例接受了优质心理护理,第二组11例进行一般护理,两组病人均为较为严重的待支架手术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在45-50岁2例,50-55岁3例,55-60岁3例,60-65岁5例,65岁以上9例?文化程度方面,小学学历2人,初中学历16人,高中学历2人,大学本科学历2人?
第一组患者接受了优质心理护理,其中包括常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整体化护理干预,通过精心的护理?在患者全部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第一组患者在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平均为46,其中高于50分的有2人,抑郁自评量表(SDS)显示抑郁严重度为0.45,其中高于0.5的有一例;第二组患者在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平均为63,其中低于50分的有1人,抑郁自评量表(SDS)显示抑郁严重度为0.59,其中低于0.5的有3例?此外,第一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第二组患者少1.9天?其中男性的效果要好于女性,低学历患者的效果要好于高学历,低龄患者的效果要好于高龄患者?
图1:患者个人信息统计图
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可以看出,第一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感明显低于第二组,从住院时间上可以看出,第一组患者由于心情稳定,康复的速度有所加快,这与文献的报道一致[3]?心理护理显示出了比较强大的功效?
5 结语
本文从支架手术的特点入手,对支架手术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深入分析,随后给出了如何对支架手术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最后从临床资料中的22例病情相似的患者的护理对比中,证明了心理护理在支架手术护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门诊手术室的外科手术小, 时间短。所以一般都采用局麻, 患者术中都是清醒的, 加大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所以在围手术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门诊手术室显得尤为重要。
1 门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
任何手术对患者来讲都是一种刺激, 患者会因个体差异产生不同心理活动, 有的表现为紧张, 有的表现为恐惧, 焦虑, 更甚者有的嚎啕大哭, 还有的儿童完全不配合。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 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紧张焦虑情绪, 使患者在较佳的状态下接受手术。
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做好术前心理疏导
2. 1 紧张、恐惧、焦虑心理会降低手术的安全性, 引起或加重患者术后情绪障碍及加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的方法是建立良好的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在正视自己疾病的基础上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尊重、理解患者、同情、关心患者。通过亲切的态度, 礼貌的言行举止, 让患者及家属充分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对医务人员产生信赖感。运用规范的语言、标准的肢体语言, 恰当的举止主动与患者沟通, 善于沟通。注意言语沟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形式。有效表达自己的护理理念, 不仅使患者听得懂, 还要使患者达到心悦诚服地配合护理要求。
2. 2 了解病情和手术治疗 , 对患者来讲, 最焦虑的还是对病情的不了解和猜疑, 因此, 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手术前如何消除紧张情绪, 交待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使患者了解什么是正常情况, 什么是异常情况, 在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如果患者和家属对手术有顾虑不愿手术, 应进一步耐心、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非手术的危险性。且不可勉强手术。要了解患者有无焦虑, 还要了解焦虑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解释和安慰。应尽量注意保持与手术医生说法一致, 做好保护性医疗措施。
3 手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时, 门诊手术室护士要提前到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 热情的与患者打招呼, 扶着患者一同进入手术间, 合理安排好患者的手术, 操作过程中要保护患者隐私。告知患者手术中如有任何不适随时对护士或主刀医生说, 如果紧张可以做缓慢的深呼吸。术中还应尽量减少、减轻声响, 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术中不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不接听或拨打手机, 门诊手术均是局麻手术, 患者在手术中都是清醒的, 所以, 巡回护士要始终陪伴手术患者, 和患者聊天, 转移其注意力, 严密观察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 情绪变化, 如果心情过度紧张时可以握住患者的手及时安慰患者, 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如果发现问题, 立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4 术后患者心理护理
术后要肯定患者术中表现, 协助医生妥善固定好伤口敷料, 帮助患者穿好衣裤, 护送患者到手术室门口,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护士应当传递有利的信息, 给予鼓励和支持, 以免患者术后焦虑, 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如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意志力薄弱、烦躁均会加剧疼痛。
5 体会
门诊手术室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 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和关心, 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感, 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感, 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 正确引导, 有助缓解患者手术引起的不安和担心恐惧,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之更好的配合手术, 也有助于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 因此, 心理护理已成为门诊手术室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手术室(operatingroom英文简称o.r)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随着手术数量的不断提高,手术室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手术室手术类型多样,按不同专科,手术类型可分为普外、骨科、妇产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五官科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医疗意识的提高,对手术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风险意识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当中,医疗风险明显降低,具体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名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29±0.6)岁,普外科手术患者15名,骨科手术患者20名,脑外科手术15名;观察组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1±0.7)岁,普外科手术患者16名,骨科手术患者18名,脑外科手术16名,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人员均为22人,学历均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护理人员配置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手术室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予风险意识护理,包括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专科化、坚持零缺陷管理、手术室全过程控制管理(术前、术中、术后),具体如下。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每个护理人员人手一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合每周医院通报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学习、讲解,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熟练于心,而且将理论实践化,当医疗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娴熟应对。情景模拟手术室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件,护理人员分组进行参与,分为2组,护理人员以演员的身份,还原场景,并在表演结尾将模拟的风险事件处理方法进行总结,这种模拟情景的方式既可以转变以往枯燥的讲座形式,又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慢慢得到提升。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该护理方法越好;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越高说明该护理方法越不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人数15人,概率为30%,观察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人数6人,概率为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风险意识护理的开展,要求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与把握。首先护理人员应该正确认识风险本质,风险是共存的,手术室风险与手术室技术的发展是同时出现、不可分割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医疗环境也发生变化,手术风险也是不断变化的[2]。护理人员要转变以往害怕风险的态度,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风险。风险意识有效融入手术室护理日常工作中,风险管理文化得到大力发展,风险管理理念得到普及,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有利于促进手术室发展[3]。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手术室操作的每个环节,临床工作中,可能会因为护理人员操作的疏忽大意,而酿成严重的医疗风险事件,因此风险意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刻不容缓。本文将100名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风险意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本文观察组护理人员从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专科化、坚持零缺陷管理、手术室全过程控制管理(术前、术中、术后)方面进行工作开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也得到提升,风险事件发生明显减少,由此可见风险意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锐,石秀杰,宋艳,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00-2001.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58例,312个膝关节,其中男性151例,女性107例,年龄为18-76例,平均年龄50岁,单膝病变204例,双膝病变54例,半月板损伤40例,骨性关节炎83例(137膝),滑膜炎55例,盘状半月板7例,滑膜软骨瘤8例,剥脱性骨软骨炎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60例。
1.2治疗方法 本组均采取关节镜下手术,其中半月板损伤行修补术或切除术;盘状半月板病例行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软骨成形术;滑膜炎和滑膜软骨瘤病行关节镜下病灶清除及滑膜切除术;骨性关节炎病2关节镜下清理术;剥脱性骨软骨炎病行关节镜下软骨刮除与钻孔术;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有限开放韧带重建术。
1.3 疗效评价 根据关节镜下手术后关节功能评价标准,[2]11-12分为优,8-10分为良,4-7分为可,0-3分为差。
1.4 结果 本组病例经治疗与护理后恢复好,平均住院时间13天,无并发症发生,一年后随访,术后关节功能优162例,良81例,可15例,优良率在94.1%。
2 康复护理
在手术后次日患者膝关节疼痛缓解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3]
2.1膝关节功能锻炼 根据患膝的功能状态,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练习终末伸膝锻炼膝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的顺序循序渐进,锻炼原则为次数由少到多,锻炼时间由短到长,强度逐渐增加。
2.1.1膝关节主动锻炼 术后24h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以增加肌力,防止肌肉萎缩,方法为患者平卧,足尖朝上,用力伸膝绷紧大腿肌肉,持续5-10s,然后放松肌肉,一收缩一放松为一次,术后1-3d每小时行20次,以后每三天增加10次/h,直至每小时行50次,有效指标是髌骨有向上运动的动作;术后24h开始直腿抬高练习,以增加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的肌力,有利于增强患膝的稳定性,方法为患者平卧,足尖朝上,伸直膝关节并收缩股四头肌后抬高患肢,足跟距床面20cm,持续5-6s,放下肢体,放松肌肉,每2h练1次,每次5-10min;术后第三天,膝关节疼痛缓解后开始膝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可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方法为患者平卧,足尖朝上,直腿抬高离开床面,使肢体与床面呈45°角,屈曲膝关节,再缓慢伸直膝关节,放下肢体,放松肌肉(此训练也可以让患者坐于床边进行,膝关节位于床沿两腿自然下垂,伸直膝关节,持续5-10s,然后放松,使小腿自然下垂)[4]每2h练1次,每次5-10min.
2.1.2膝关节被动锻炼 膝关节的被动锻炼主要通过cpm机进行,以缓解损伤或术后引起的疼痛,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消除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角度,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最终促进关节功能[4]。方法:术后处于麻醉状态下的患肢即可在cpm机上开始锻炼,每日2次,每次1h,角度从30°开始,每日增加10°,直至100-110°止,速度也逐渐增加,以患者可感到疼痛和疲劳为度,在创口愈合,主动活动膝关节无疼痛时即可停止。
2.2个体化康复指导
2.2.1软骨成形术后康复指导 手术后早期的cpm机锻炼有利于促使纤维软骨修复转变为透明软骨修复,cpm机可与早期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结合进行有利于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骑自行车等耐力训练可在术后3周开始,完全负重行走应在术后6-8周后方可开始。
2.2.2滑膜清理术后康复指导 单纯的滑膜清理术因未涉及关节内的软组织、半月板组织,故原则上负重行走不必有所限制,但是滑膜清理术后组织充血及关节积血、肿胀,常影响早期的关节活动,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术后冰袋冷敷,加压包扎,患肢抬高,慢速的cpm机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有利于关节的早期活动及关节肿胀的吸收,在无痛及消肿的前提下,1周后即可进行患膝的屈伸运动,耐力训练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于手术3-6周后开始,其强度以引起患膝疼痛及肿胀为宜。
2.2.3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术后支具外固定4-6周,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韧带愈合拆除支具后开始cpm机及膝关节伸屈活动锻炼,1周后逐渐开始负重行走。
2.2.4半月板术后康复指导 半月板术后当天即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半月板游离缘部分切除的病例,可允许早期活动及部分负重。半月板较复杂的术式,术后3-5d可借助拐杖下地行走,活动量应控制在每日2次,每次10-15min。手术后3周后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耐力训练。独立行走、奔跑等活动应手术后6-8周方可开始。对半月板缝合的病例,为减少缝合的牵引应力,2周的制动及4周的限制性关节活动训练及部分负重训练,可以促进半月板的愈合和塑形。
3 小结
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疾病后,完善与科学的术后康复指导是获得手术预期疗效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取得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主要保证。个体化的康复指导,是膝关节镜下手术后保证患肢功能取得良好恢复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雍宜艮,赵钟岳.膝关节损伤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0.28.765.
关键词 骨痿;骨折;中医护理;临床路径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市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脊柱病区
樊海英: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
基金项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能力建设(2012-c-8)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75
TCM clinical nursing path using in the bone impotent sexual of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s patients with nonoperative treatment
FAN Hai-ying,LI Xiao-hong,WANG Chuan-en,et al
(Spor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610041)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nursing clinical pathway in the bone impotent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the.
Methods:80 cases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 impotent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TCM nursing clinical pathway,the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Through overall curative effect and hospitalization days,hospitalization expenses,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dex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wo groups.
Results:The overal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absolute number of days in bed,hospitalization days,hospitalization expenses,complications,the number of cases,pain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dex comparis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TCM nursing clinical pathway in the bone impotent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s satisfactory,and reduced the number of days in hospital,reduce th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Atrophic debility of borks;Fractur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Clinical pathway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1],是一种包容了循证医学、整体护理、质量保证以及持续改进的护理标准化方法[2]。我科对骨痿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非手术治疗患者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因骨痿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50~60岁20例,61~70岁24例,71~80岁27例,大于80岁9例,平均年龄(67.8±14.2)岁。椎体压缩程度:压缩小于30% 17例,压缩30%~50% 28例,压缩50%~70% 26例;压缩大于70% 9例。纳入标准:(1)有判断力,能进行正常语言交流者。(2)年龄≥60岁和(或)绝经后妇女。(3)采用非手术治疗者。(4)病历资料完整,随访记录完整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有严重干扰骨代谢疾病者(如柯兴氏病、甲亢、甲状腺囊肿或机能低下等)。(3)因骨肿瘤、骨结核所致的病理性骨折。(4)严重暴力所致骨折(车祸、灾害等)。(5)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6)随访期间死亡的病例。将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椎体压缩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试验组按照临床路径理论和基本项目框架, 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制订骨痿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非手术治疗患者的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表,见表1。
1.2.2对照组按我院制定的《骨痿中医护理常规》和《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3疗效评价(1)疗效评定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2)观察指标评定包括住院天数、住院费用。(3)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评分表,患者出院时对护理工作进行评分满分10分。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表2)
2.2两组观察指标比较(表3)
3讨论
由于骨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脆弱、骨强度降低,骨折阈值明显下降,因此受轻微外力作用就易发生脆性骨折。除直接力因素外,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最根本的原因是骨痿[4-5]。老年人发生胸腰椎骨折后需要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结果显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骨痿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应用是有效的。
3.1有利于指导临床护士对患者进行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指导我院护士西医院校毕业占70%,虽然有40%的护士通过“西学”的培训达到了国家要求,但在临床工作中对中医知识的掌握还不能灵活运用。本院制定的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表按时间顺序有计划地规范了护士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还详尽地列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内容,这不仅有利于指导临床护士有计划的对患者进行照护和健康指导,同时有
利于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正确传播,从而提高了护士运用中医知识水平的能力,加强了护患沟通交流,建立了和谐护患关系,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是符合现代医疗服务的总体要求。表3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说明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确是一种科学的、综合的、深化整理护理的医疗护理工作模式[6]。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实施标准化的护理过程,充分发挥中西结合护理优势,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让护士工作更有预见性、正确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来,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达到生活自理,同时减少了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因此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骨痿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优质医疗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管理组.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杜,2005:1-14.
[2]蒋运兰,吴伦卉,雷花,等.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J].四川医学, 2009,30(3):303-305.
[3]王守宝,王春,林锦,等.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153-155.
[4]李小红.防治骨痿性骨折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3):70-71.
[5]蔡康,周亚鹏,吴茂聪.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1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