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医护理》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医护理理论及其护理技术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其特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适应高职院校护理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既具有现代护理理念,又有中医护理观念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护理人才,以满足广大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紧扣中医护理基本理论和护理技术,不断尝试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更新观念提高师生认识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现代护理模式需要一批既具有现代护理理论和技能,同时又能熟练运用中医独特护理技术和方法的复合型护理人才。因而,学好中医护理尤为重要。2011年《中医护理》又被纳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范围,虽所占比例较小,但仍要求学生掌握适量的中医护理知识【1】。因此,广大教师和学生务必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到学习中医护理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中医专业知识、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注重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相互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特点及就业方向,端正学习态度,更好地学习中医护理。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指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主动学习、认真学习。
二、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
中医护理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理论、传统操作技术及常见病的辨证施护等方面。为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应着重突出“中医”和“护理”两大特色,力求达到两者的有机融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下:1)绪论:介绍中医学及护理发展简史,并着重讲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2)中医基础、中医护理理论:重点讲授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生理功能,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常见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四诊的方法及临床意义,辨证方法以及中药方剂的基础知识、防治原则等;3)传统操作技术:讲解并示教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中医传统操作技能;4.常见病的辨证施护:举例讲解内、外、妇、儿科常见病的辨证要点、护理措施等。
三、调动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
心理学家认为,教学效果的优劣和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与教师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绪论课是学生接触中医护理的第一节课,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开始,故认真上好绪论课对提高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尤为重要。所以,介绍中医学及护理发展简史时,可适时引用中医经典著作中的一些简明扼要,对护理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原文和典故。如用“神农尝百草”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自信心;引用《灵枢•五味》中“肝病禁辛,脾病禁酸……”说明饮食护理的重要性;用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立了“五禽戏”,开创了我国保健体操的先河【2】;孙思邈首创葱管“导尿术”等生动典型的经典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医的主观能动性。
四、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中医护理教学的核心,为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针对不同章节内容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理论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深奥,可选择讲授法、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法。如讲授舌诊相关内容时,用多媒体投影呈现正常舌象和大量病理舌象,可使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亦便于学生理解。学生间相互望舌、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传统操作技术,如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演练法和临床见习等。先用多媒体放映示教片,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再由教师讲授基本理论,示范操作,强调注意事项等,最后学生分组,互相扮演医生和患者,模拟操作练习。在学生练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错误操作、手法及时纠正、指导。技能操作练习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深对理论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常见病的辨证施护则结合临床典型病例,采用病例讨论、启发式、比较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如讲解感冒一病时,列举病例:病例1,患者,女性,43岁,于一天前因受凉,自感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咳嗽,痰稀薄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以辛温解表,祛风散寒;饮食护理上用生姜葱白汤热服,使微汗出,疏散风寒。病例2,患者,男性,27岁,发热,头痛,鼻塞流黄稠涕,口渴欲饮,咽喉肿痛,咳嗽,痰黄黏稠,舌红苔黄,脉浮数。方用银翘散加减,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饮食上可适量饮用西瓜汁和绿豆汤等。两者同属感冒,但引导同学展开讨论、分析比较,理解同一疾病不同的证候,在护理原则及措施上就不同,即所谓的“同病异护”。同样列举病例,引导同学讨论,启发同学理解不同的疾病,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只要出现证候相同,便可采用同一护理原则及措施,即所谓的“异病同护”。采用典型病例教学,寓所教理论于病例之中,具体、生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3】。在今后的中医护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勇于创新,把中医的“整体观念”及“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同现代护理中“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相融合,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作者:徐旭 单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目前中职学校的中医护理学教学中,有时教学方法比较死板,授课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对于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这一重要学科有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佳,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效率。由此,教师掌握中医护理教学的正确有效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医护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不优化。传统中医护理学更加偏重医学方面的教学,而把原本应该占主体部分的护理当做略讲部分,不同版本的中医护理教材也往往只是中医学概要的改编和缩略,并没有加入很多实际与护理工作相关的内容,有些教材甚至缺乏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和护理评估等最基本的知识,对临床护理的工作指导性也较差,与现时代护理理念不相符。同时由于教材中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进一步导致了与实践脱节现象的发生。第二,教学方法粗略单调。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投资,但是仍然有很多学校没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许多教师的资质和教学水平也都达不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还是采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学生本身对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也没有善加指导,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第三,学生基础与学习接受能力差。虽然中医护理学在国家或者省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属于重要考查课的范围,但并不属于考试课,因此,造成众多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该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不注重老师的讲述,对老师在课后布置的学习任务也不认真的完成"同时对于期末课程考核,往往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将考试过关寄托于作弊或者补考中,不求高分只求通过"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授课老师的授课兴趣,导致教师不满和抱怨的现象发生,从而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教学态度,进一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初中毕业就直接进入中职学校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来到中职护理学校之后心态上对于未来的从业选择比较迷茫,在这种心态下学习就没有尽头和目标,课堂接受能力也没有得到改善。
二.中医护理教学的改进思路和对策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衔接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课程,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教学中首先立足吃透教材,将教材的内容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然后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加工和提炼,重点讲解一般护理、辨证施护。讲授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看得见、听得懂,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生动,变被动为主动,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想真正的提高中医护理的教学效果,需要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平时备课的时候经常研究中医护理的标准视频,做到每个细节都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在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时候教师要分层次的因材施教,既不要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自满自傲,也不要让基础差的学生丧失信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新特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精讲难点,解析疑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引出新的知识,中医护理学比较难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学生还没有实际接触护理工作的时候就先被大段的专业文字吓退,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有限的时间要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程度,由浅入深的进行讲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由教师精心设计或筛选病例,并对病例进行提问,围绕病例和图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让学生独立逐渐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的作用要逐渐由主导变为辅导,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饮食护理的教学,教师先从病例导入,围绕病例和设问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包括相关网站、杂志、书籍、报纸等),评估患者,制作PPT、教案,课堂上由学生自己带着PPT发言,讨论,由于导入病例及设置问题,使学生如同面对患者,评估患者病因、病机,确定护理诊断,辨证施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方案,使学生们由只听、只看,变成为问题去寻、去学、去钻,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夯实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强化学生与人协作的团队精神。例如,在授课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给出提纲,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师巡回指导,最后由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分析。这种方法能够让在同学们在课堂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热烈讨论,对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在讨论中开阔了思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潜能。
三.结语
中医护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难度也可想而知,但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策略,一定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高中医护理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技能操作能力,也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岳嘉,中医护理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1
在中医中医护历来是一家,注重三分治、七分养,护理工作指导思想为其基本理论。要想促使中医护理技术得以提升,需要将中医护理优势与特色作为主线,将技术水平提升,在护理工作中注重中医药技术的应用。要高度关注中医养生思想,结合防重于治理念,将中医护理在养生康复、老年疾病以及慢性疾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且凸显中医辩证施护与整体观念,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护理,确保中医护理能够可持续发展[1]。本文现详细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技能的效果,以推动中医护理技能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选取我院护理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0名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常规模式,观察组30名加用中医护理技能。对照组护士年龄为21~37岁,平均(28.5±4.7)岁;职称:2名为主管护师,8名为护师,20名为护师;学历:3名为中专,17名为专科,10名为本科。观察组护士年龄为21~39岁,平均(29.8±5.2)岁;职称:2名为主管护师,9名为护师,20名为护师;学历:4名为中专,16名为专科,10名为本科。两组对象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模式,依据正常作息开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中医护理技能,详述如下。
1.2.1中医护理技能内容 约18项,主要为情志护理、颈椎牵引、刮痧、中药灌肠、饮食调护、中药外敷、艾灸、熏洗、刮痧以及中药外敷等。每个科室开展的护理技术需在两项及其以上。
1.2.2中医护理知识再教育 当前中医学内涵丰富,包括中医特色护理技能、中医护理理论以及方法等,然而护理学科发展时间较短,且未明确规定很多学科建设问题。且中医护理技术部分交叉、重叠于推拿、针灸等,学科内涵建设方面困惑较多,为此需强化中医护理知识再教育,由此才能继承与发展中医学知识。有效且系统的开展规范化培训,使层次不同的护士均能接受再教育。在中医学中整体观念为重点内容,因此一定要强化沟通交流,将中西医结合理念与中医护理特色发挥出来。
1.2.3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 于操作程序角度而言,中医护理操作其实不比西医护理难度大,比如针刺穴位流程相较于肌肉注射,操作核对、评估以及消毒等流程均相似,只有进针位置与方法存在差异。然而当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多为中专西医护理学,未接受过系统中医基础知识教育,且缺乏基础理论,因此要想学习中医护理基础技能与理论知识难度较大。因此一定要开展全面系统培训,并注重临床实践,将护士学习与运用中医护理技能主动性激发出来,注重临证施护,充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积极培训中医护理专业护士,将以点带面作用发挥出来,推动我院中医护理技术发展。
1.2.4自制护理文书表格 为将护理人员日常书写护理文书时间减少,与我院工作状况相结合,设计文字性书写内容为表格形式,不仅可将护理文书书写时间缩短,还可有效准确记录,增加与护患沟通交流的时间,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可确保其规范性与科学性。
1.3观察指标[2] ①护患沟通能力:主要从沟通能力、沟通技巧、协调沟通网络能力以及基本语言沟通能力等方面开展;②沟通指南评分:主要从开始会谈、非语言行为、倾听与应答、理解能力、照护方案商榷、会谈条理性、解释与计划等方面开展。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1.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开展组间比较,若P
2 结果
两组护理技能评分对比见表1。
3 讨论
患者入院后接受医护治疗过程中中医护理技能角色十分重要,护理优良性与医院声誉存在直接影响。然而目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中中医专业护理技能人员较少,因此医院一定要结合护士层次开展针对性与系统化培训,促使其中医护理基本技能提升。当前医疗事业在不断发展,护理技能也在相应改变,为适应该变化医院需组织护士对新型护理技能、法律法规等予以及时学习,将以往错误护理方法纠正,提升护理整体技能[3]。此外,在医院推广中医护理技能时还需做好以下几点:将观念转变,医院管理层需予以高度重视;强化中医技术培训与理论知识学习,应用类型多样的培训形式,促使中医护理技术水平提升。
本组两组培训前护患沟通能力与沟通指南观察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为(53.46±9.30)分,低于观察组(61.42±10.47),对比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技能可显著增强护患沟通能力,进而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凌玲.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4,14(30):240-241.
[2]李小英.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探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4):116-117.
1、人才培养的方向决定《中医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
护理人才培养方向,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有所发展;面向农村基层及城镇社区,面向各医药行业,面向各级医疗机构的医技岗位,面向各级各类康复保健机构,以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中心,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技能型、劳动服务型的全方面发展的专门护理人才。而衡量高职教育毕业生素质的标准主要是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及综合素质。由此可见,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及时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其发展的动力源于行业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要求和变化。
在我国广大农村,仍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设施简陋、人才匮乏等问题。这就决定了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广大农村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工作、能中能西、能医能药、能防能护的“学得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就是势在必行。
2、《中医护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2.1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要特别突出技能培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础理论教学本着“必需、够用”为度。要使学生明确自己毕业后的职业定位,使学生明白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自己拓宽就业渠道,从而使其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达到增加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又能使学生自觉地早实践、多实践。亦可根据中医学的特点,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或直接从临床见习入手,再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等途径,强化能力培养。使《中医护理学》课程从以往的知识―能力型,向知识―能力―素质型教学模式转变。
2.2授课形式多样化
教师课程讲授应改变传统主动教、被动学的单一模式,应以课堂讨论、启发式提问、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开拓学习思路,增加学习兴趣,在理解中记忆,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除常用课堂教学外,还可带学生参观中药标本实验室、药用植物院、甚或是中药种养殖生态基地等形式,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学习。在生产与学习实践中搭建桥梁,不但能拓宽知识面,加强记忆,更能方便学生更早地参与到实践中,走向社会后就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通过图片视频看到中药的鲜药、成药、饮片等性状以及中药的产业化发展,便于通过形象记忆加深印象。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所以还应根据中药性能的分类,讲授相关的常用食物的性味和中医食疗的基本知识。
中医患者大部分是慢性病患者,经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此类患者的病程长、痛苦大、思想顾虑多,大多数都有悲观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面对这样的患者,作为中医科护士,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和熟练的护理技术,具有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中医辨证护理知识,用行动去温暖患者的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密切配合,争取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是中医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心愿。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点,以阴阳五行等中医哲学为指导思想,以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与病理为基础。为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中医护理人员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
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始终。如口腔溃疡以补充维生素、口含消炎片等法治疗,往往收效欠佳。如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整体护理的角度进行护理,就可以在疾病的初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治疗除选用清热解毒、导热下行的药物外,还应选取一些寒凉清火的食物,同时要避免情志过激,以免出现过喜伤心,急躁伤肝之弊。
辨证护理
所谓“辨证护理”,就是运用中医四诊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症候定性;然后根据证定位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辨证施护包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两个方面。例如:同一肾病。若见发热,畏寒,水肿,小便不利时,诊为“风水证”,当选用宣肺发汗利尿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若肿已消退,仅有腰酸,面白,肢冷,畏寒等主症时,证属肾阳虚衰,当以温补肾阳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此即同病异护。
情志护理
所谓情志护理是指运用调解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调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例如:“喜”本来是一种良性的情绪变化,然而“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另外,中医在情志护理方面,还强调用五音(宫、商、角、微、羽)入五脏(肝、心、脾、肺、肾)的方法,来调节五脏的生理功能,相当于现代的音乐疗法。
饮食护理
《内经》里强调“毒药功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元,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就是说药物配合饮食治疗,既可减少毒物对人体的损害,又能补精益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适当的补充营养,对治疗有利,但进食过量,则反而有害,故在疾病过程中不可勉强进食。饮食的护理不仅要注意进食的数量,而且要注意食物的质量。如脾胃虚寒常因进食生冷硬而加重;血丑血者因进食辛辣而出血。中医患者根据辨证选择饮食非常重要,一般寒证宜温,热证宜凉,阳虚宜厚味温补,阴虚宜淡薄滋养,另外注意某些食物的医疗效果,如赤小豆有利水消肿作用;绿豆有清热解暑的功能;梨生津润肺;海带有软坚散结之力。感冒宜食姜葱;痢疾宜食大蒜;食积可用山楂;便秘食用蜂蜜等。这些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勤奋好学,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痛苦。
生活起居的护理
病房是住院患者治疗和修养的场所,病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应该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医疗环境,病房物品摆放整齐,定时通风,保持室内卫生,空气新鲜,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使患者心情愉快,安心休息。经验是:医生、护士、患者密切配合。用辛勤劳动把不利于疾病恢复的不良因素消灭在工作之中,而不是问题发生了再去想办法解决。
患者住院以休息为主,这样可以保持体力,有助于患病的脏器恢复健康,但是根据病情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做一些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活动,使经络通畅,营卫气血调和,增强抗御外邪的能力。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的患者,可安排跳跃式的活动,如打羽毛球、跳绳等,这样可以帮助结石的排出。一般无心衰的患者,可以打太极拳,做操等轻微运动。这样不但可以帮助疾病的康复,也可以活跃生活,使患者心情舒畅,才可安心养病。
精神的护理
中医患者的护理应注意精神护理,中医认为,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在精神上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有的表现悲观丧气,精神忧郁,有的表现急躁不安,有的由于疾病的折磨丧失了信心。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病情,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工作,安定患者情绪,减轻其思想负担。
中药的服用和注意事项:①汤剂一般日1剂,分2次服,危重患者应随煎随服;腹泻之剂,应随体质强弱而用之,对体质差者应在补的基础上用之,并注意适可而止。②驱虫药、泻下药及补药宜饭前服,安神镇静药应睡前服。③一般药物大多采用温服,发汗药更须热服,以助药力,温热药宜乘温服下,清热药又宜凉服。
服药后的护理:①服药后宜休息一段时间,使患者神情安定,观察药后有何不良反应。②服发汗药物后,一般应多饮热水、热汤。热可以助汗,并须观察出汗情况,只宜遍体微汗,不可大汗淋漓,且应避风。③服利尿剂后,应注意尿量排出之多少并记录出入量。④危重患者服药后,对其神志变化、唇面颜色变化、四肢寒温转变情况、气息出汗、二便情况均须详细记录。⑤服攻下泻药和驱虫药后,除应嘱患者服用药物后,可能出现轻度腹痛,还应观察大便情况有无寄生虫排出。
讨 论
中医关于喜、怒、忧、思、恐、悲、惊七情之说,是人体对各种事物产生的不同反映,这些情志变化如过于突然、强烈、长期持久,均可能成为致病因素,直接影响脏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协调,从而发生病理变化。《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因此我们护士工作时应语言轻柔,仪表端庄,安详镇静,使患者消除畏惧紧张情绪,感到情切温暖可以信赖。护士对患者要有高度责任心及同情心;关心体贴患者,经常询问病情,对住院患者必须了解病因诊断、疾病发展规律及其并发症,以便细致准确的进行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反映,把握时机进行抢救,中医护士必须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辨证施护原则,因为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作指导,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护理观念和施护原则。如发热根据辨证分为实热与虚热,虚实不同,护理方法也不同。患者高热不恶寒,面红、有汗、口渴、尿赤黄、舌红,脉数者为实热,护理时可在室内放冰块或用温水加酒精擦浴降温;恶寒、无汗,舌苔白者为虚热,护理时则须加盖衣被,必要时还需加热水袋,温运阳气,使阳复而退热。中医护士除掌握西医护理技术操作外,还应掌握一些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火罐、推拿等,如长期服用止痛药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长期服用对胃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而且易成瘾,患者痛苦很大,改用针灸止痛,效果好,既经济又安全,患者易接受。如肩周炎患者,用推拿可舒筋活血,止痛效果很好,深受患者欢迎。
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始终。如口腔溃疡以补充维生素、口含消炎片等法治疗,往往收效欠佳。如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整体护理的角度进行护理,就可以在疾病的初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治疗除选用清热解毒、导热下行的药物外,还应选取一些寒凉清火的食物,同时要避免情志过激,以免出现过喜伤心,急躁伤肝之弊。
辨证护理
所谓“辨证护理”,就是运用中医四诊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症候定性;然后根据证定位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辨证施护包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两个方面。例如:同一肾病。若见发热,畏寒,水肿,小便不利时,诊为“风水证”,当选用宣肺发汗利尿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若肿已消退,仅有腰酸,面白,肢冷,畏寒等主症时,证属肾阳虚衰,当以温补肾阳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此即同病异护。
情志护理
所谓情志护理是指运用调解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调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例如:“喜”本来是一种良性的情绪变化,然而“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另外,中医在情志护理方面,还强调用五音(宫、商、角、微、羽)入五脏(肝、心、脾、肺、肾)的方法,来调节五脏的生理功能,相当于现代的音乐疗法。
饮食护理
《内经》里强调“毒药功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元,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就是说药物配合饮食治疗,既可减少毒物对人体的损害,又能补精益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适当的补充营养,对治疗有利,但进食过量,则反而有害,故在疾病过程中不可勉强进食。饮食的护理不仅要注意进食的数量,而且要注意食物的质量。如脾胃虚寒常因进食生冷硬而加重;血丑血者因进食辛辣而出血。中医患者根据辨证选择饮食非常重要,一般寒证宜温,热证宜凉,阳虚宜厚味温补,阴虚宜淡薄滋养,另外注意某些食物的医疗效果,如赤小豆有利水消肿作用;绿豆有清热解暑的功能;梨生津润肺;海带有软坚散结之力。感冒宜食姜葱;痢疾宜食大蒜;食积可用山楂;便秘食用蜂蜜等。这些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勤奋好学,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痛苦。 转贴于
生活起居的护理
病房是住院患者治疗和修养的场所,病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应该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医疗环境,病房物品摆放整齐,定时通风,保持室内卫生,空气新鲜,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使患者心情愉快,安心休息。经验是:医生、护士、患者密切配合。用辛勤劳动把不利于疾病恢复的不良因素消灭在工作之中,而不是问题发生了再去想办法解决。
患者住院以休息为主,这样可以保持体力,有助于患病的脏器恢复健康,但是根据病情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做一些有利于疾病恢复的活动,使经络通畅,营卫气血调和,增强抗御外邪的能力。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的患者,可安排跳跃式的活动,如打羽毛球、跳绳等,这样可以帮助结石的排出。一般无心衰的患者,可以打太极拳,做操等轻微运动。这样不但可以帮助疾病的康复,也可以活跃生活,使患者心情舒畅,才可安心养病。
精神的护理
中医患者的护理应注意精神护理,中医认为,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在精神上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有的表现悲观丧气,精神忧郁,有的表现急躁不安,有的由于疾病的折磨丧失了信心。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病情,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工作,安定患者情绪,减轻其思想负担。
中药的服用和注意事项:①汤剂一般日1剂,分2次服,危重患者应随煎随服;腹泻之剂,应随体质强弱而用之,对体质差者应在补的基础上用之,并注意适可而止。②驱虫药、泻下药及补药宜饭前服,安神镇静药应睡前服。③一般药物大多采用温服,发汗药更须热服,以助药力,温热药宜乘温服下,清热药又宜凉服。
服药后的护理:①服药后宜休息一段时间,使患者神情安定,观察药后有何不良反应。②服发汗药物后,一般应多饮热水、热汤。热可以助汗,并须观察出汗情况,只宜遍体微汗,不可大汗淋漓,且应避风。③服利尿剂后,应注意尿量排出之多少并记录出入量。④危重患者服药后,对其神志变化、唇面颜色变化、四肢寒温转变情况、气息出汗、二便情况均须详细记录。⑤服攻下泻药和驱虫药后,除应嘱患者服用药物后,可能出现轻度腹痛,还应观察大便情况有无寄生虫排出。
讨 论
中医关于喜、怒、忧、思、恐、悲、惊七情之说,是人体对各种事物产生的不同反映,这些情志变化如过于突然、强烈、长期持久,均可能成为致病因素,直接影响脏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协调,从而发生病理变化。《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因此我们护士工作时应语言轻柔,仪表端庄,安详镇静,使患者消除畏惧紧张情绪,感到情切温暖可以信赖。护士对患者要有高度责任心及同情心;关心体贴患者,经常询问病情,对住院患者必须了解病因诊断、疾病发展规律及其并发症,以便细致准确的进行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反映,把握时机进行抢救,中医护士必须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辨证施护原则,因为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作指导,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护理观念和施护原则。如发热根据辨证分为实热与虚热,虚实不同,护理方法也不同。患者高热不恶寒,面红、有汗、口渴、尿赤黄、舌红,脉数者为实热,护理时可在室内放冰块或用温水加酒精擦浴降温;恶寒、无汗,舌苔白者为虚热,护理时则须加盖衣被,必要时还需加热水袋,温运阳气,使阳复而退热。中医护士除掌握西医护理技术操作外,还应掌握一些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火罐、推拿等,如长期服用止痛药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长期服用对胃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而且易成瘾,患者痛苦很大,改用针灸止痛,效果好,既经济又安全,患者易接受。如肩周炎患者,用推拿可舒筋活血,止痛效果很好,深受患者欢迎。
2013年3月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卫生厅颁布了湘中医药[2013]10号文件“湖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1]。文件提出总体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2015年全省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课程设置情况会影响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采取专家咨询法进行高等中医院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旨在为高等中医院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的课程设置的改革及完善提供思路和方向。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直中医院从事中医护理教育、中医临床护理的护理专家30人。专家入选标准为:主管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中医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工作10年以上,曾经或现在担任护士长职务。年龄35岁~40岁16人,40岁以上14人;工龄10年~19年12人,工龄≥20年18人;学历均为本科以上;职称为中级、副高级的专家依次为18人、12人。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1.2方法1.2.1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工龄、工作单位、工作的科室等。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调查问卷:应用文献检索法、小组讨论法,在目前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设计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调查问卷,问卷分为4个模块,分别为公共课(10项)、专业基础课(9项)、专业课(12项)、选修课(10项)。条目采取likert5级评分: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以重要性赋值同时满足<3.50、变异系数>0.2、满分比<20%作为剔除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重复选择权重更高的课程[2]。1.2.2收集资料的方法采取问卷咨询法及问卷访谈法等形式发放和回收问卷。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资料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系数专家的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专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充分表明专家对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本组专家权威系数为0.72~0.85,说明专家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权威性较高,其函询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重要性赋值均数和变异系数来表示。访谈的指标重要性分别为3.70~4.93,变异系数分别为0.01~0.30,说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7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91-01
近几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优质护理服务”的广泛开展等等,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大量新护士进入临床护理岗位,我院是个县级中医院,在过去五年间,新进护理人员约38人,占全院临床护士总数的比例达44.8%。这样的护理队伍结构对我院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从而对在岗低年资护士的培训也成为护理管理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1 低年资界定
我院将从学校毕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下的护士界定为低年资护士,她们由于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相对不足,技术力量也相对薄弱。在此阶段,正是护士从学生型向临床型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她们良好的工作能力、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的关键时期。
2 培训目标
通过规范的强化培训,促使她们能够尽快熟悉专科护理特点并逐渐胜任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满足临床需求。
3 培训计划
3.1 岗前教育。时间1周,由医院护理部组织安排,可邀请相关科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医院文化、护理人员职业素养及礼仪规范等。
3.2 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为4―8周,护理部统一安排,由科室带教老师根据计划结合临床工作实际进行一对一的现场指导低年资护士练习各项基础护理技能:静脉输液、静脉输血、肌肉注射、皮内注射、无菌技术、胃肠减压、各种引流管护理、导尿、吸氧、吸痰法、口腔护理、备皮和中医护理技能:拔罐、艾灸、刮痧和穴位按摩等操作,基础理论包括:中医护理基础知识、护士基本素质、护患沟通技巧、常见病中医健康指导和如何处理医护、护护、护患关系等。
3.3 急救能力培训。时间为3―4周,培训内容为:心肺复苏、呼吸及使用、心电监护、洗胃机使用、各种应急预案等。
3.4 专科护理培训。时间为32―36周,培训内容根据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实际组织安排,进行科室轮转培训,各科室带教老师根据本科特点进行一对一指导练习,包括专科基础理论、临床护理常规、常用专科技能、常见病护理要点、突发事件处理等,采取现场示教、临床常见模拟和病例讨论方式,并结合护理部定期统一组织安排专科知识讲座进行双重培训。
3.5 强化培训。时间为20―24周,这一时期相对固定科室,由护理部组织护士长或资深带教老师集中授课,再由科室带教老师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和个人能力完成这一部分内容的实地培训与考核,特殊岗位护士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可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增加培训内容。
3.6 自学部分。护理部和科室根据各阶段学习情况与内容布置自学内容,要求每人每月至少书写4篇学习笔记,内容包括中西医护理基础理论、健康教育知识、专科护理理论等,带教或护士长定期抽查批阅。
4 培训考核办法
每一项培训完毕,分别进行相应理论和技能考核,临床技能每培训1―2个项目,于培训后1―2周进行考核,监考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担任,培训学员要求人人过关。理论考核
5 低年资护士培训督察方法
每月护理部与护士长对科室低年资护士培训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对每期培训后的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并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次督查要点,持续改进低年资护士培训质量,对护士培训活动按年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护士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评先选优、年终考核挂钩。
6 小结
2两个环节是重点
入职后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伸,也是对在校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强化。而新护士由一名护理毕业生成为合格的临床护士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多阶段的连续过程,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对护士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医院护理部设立了专门的护理示教室,把“厚基础、强能力”当做目标,把强化中医“三基”训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此为基点,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完善护理培训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教学培训,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与此同时,护理部对年轻护士制定了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将教学活动统一归档,月月考核,并将学习成绩通过内网在医院进行公示,并为每个护理人员建立业务档案,由此而建立了科学、合理、高效的培训管理体系。同时,医院为了将培训工作进一步的落实到位,形成了由大内科、大外科和门诊部护士长担任组长,由各科护士长担任组员的病历书写组、护理操作组、质量控制组,定期对科室的工作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漏洞,及时纠正,全面提高年轻护理人员乃至全院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2.1中医理论基础的学习
中医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防治基本理论知识。为普及中医理论基础知识,由医院科教科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及学习制度,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为年轻的医学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对“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七部分进行讲述。制度中规定具体学习时间定在每周一、四下午下班后,学习时间为两个半小时,要求除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均必须参加,实行打卡制度,并公示参加学习人员名单,将学习课时纳入年终考核指标之一。该制度的制定、实施,基本形成了医院有具体政策,科室负责监督落实的良好局面,很大程度提高了年轻护理人员中医理论基础知识的储备能力。通过学习,很多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医护理操作及护理病历的书写奠定了基础。
2.2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
2多媒体辅助案例教学的实施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将案例与课堂内容结合讲授,以及在总结阶段再引入新的案例,组织同学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等过程,使得二者得到衔接。多媒体案例分析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①“案例-讲授-分析”的方法。该方法是先通过案例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讲授,最后再对提出的案例进行分析。此方法多用于课始案例分析。②“案例-分析”的方法。即展示案例后就进行分析,该方法需要学生已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它常用于课尾的案例分析或者课外的案例讨论中,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1课堂引入多媒体辅助案例教学中,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和课件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课堂主动性,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组织和维持。教师要将引人入胜的案例、课件巧妙的展示以及富有启发性的精彩讲解结合起来,通过启发性的课堂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保持配合和默契。如果是大课教学,人数较多,教师更应该把握课堂进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2案例的分析讨论在多媒体辅助案例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重点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主持人”和“导演”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避免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的参与。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避免课堂讨论脱离主题,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总结,给学生以明确的结论和有深度的启示。根据病案的特点,可以分为启发性病案、针对性病案、渐进性病案和讨论性病案四种。针对不同的病案,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①对于启发性病案要有巧妙的构思,生动的病情描述,通过病案分析,对病案中隐含的理论问题和辨证要领有更深刻的理解。此类病案的通常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分析讨论时要有的充分依据,说服力要强,以期达到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的目的。②针对性病案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故病案要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分析讨论此类病案时围绕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展开。③渐进性病案分析讨论过程中要贯穿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入难度逐步增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启发,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④讨论性病案先需要布置需讨论的病案,提出开放性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思考,通过分组讨论,进行代表发言。教师的任务是在通过听取学生的发言后,对学生的分析思路进行剖析,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及完善。
3教学效果与体会
中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坚实的中医学基础理论,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较扎实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临床中医师。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发展及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所在。而高等中医教育却忽视临床能力的培养,部分中医高等院校还出现了医教分家的奇怪现象,部分教师缺乏临床机会和临床经验,使部分教材编写不规范,内容高度重复,相同的内容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在临床各科又重复出现,课堂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因此中医教育必须以“实践为本”,进行课程结构改革,规范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技能培养,已势在必行。针对临床基本操作教学中出现的盲目性、随意性及缺乏理论指导等弊端,可以设立临床实验技能课,系统学习基础性和普遍性的诊疗操作技能,并进行规范的操作训练,训练内容可包括基本的护理、常见的诊疗技术、常见手术的基本操作等,从整体上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术素质。
2革新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过去几年高等中医教育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长期以来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里度过。医学生在完成基础和专业理论学习后进入临床实习,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被割裂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阶段,临床实习仅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期间学生实践的时间、机会都较少,因此,学生的临床能力未得到满意地培养。现代中医教育应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重点,应以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教学应紧密结合临床实践。
2.1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教学临床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合二为一,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激发医学生兴趣的莫过于临床问题,让学生先接触到真实的病人和病情,使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法,提前将思考内容交给医学生,每节课核心内容都适时展开提问和讨论。让医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带着兴趣思考,不仅对所讲内容加深了印象,加深了理解,而且锻炼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学中应增加见习时间及床边教学机会,使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临床实际结合,锻炼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见习以听为主的局面,增加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动手机会。通过让学生尽早和更多地接触到临床,让学生耳濡目染,体验医护人员性质,体验中医的社会价值,加深对中医学术思想和辨证思维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和巩固专业思想,还可将枯燥乏味的中医理论知识、概念在生动、直观的临床过程中加深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强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2.2临床带教、临床实习应突出能力培养临床教学过程中,应安排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担任带教老师,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针对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临床实践。要改变以往带教病种和病例的随意性,老师带教前有充分准备,结合讲课内容准备好典型病例,并将病种和有关操作内容预先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见习前能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和准备,这样的示教有助于提高临床见习的效果。加强临床能力培养必须有从事大量临床实践的机会,要有足够的临床实践的时间和病种及操作训练来保证。在安排临床实习时,要在临床相关学科的临床科室进行轮转,并进行专科训练。只有在大量的临床实践活动中,才能加深对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才能积累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们应让医学生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分管少量的床位,使医学生逐渐摆脱依赖心理,学会运用掌握的中医学基础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处理疾病的能力。
2.3加强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我们发现,医学生通过同样的临床实践活动,却没有得到相同的效果。那是因为对待实践的态度不同,有的学生是有准备地参加实践,积极思考,而有的则没有准备,不积极思考,所以效果不同。因此,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医学生一定要积极参与,善于动脑,要有意识有准备地去观察病人,训练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辨析能力、口头表述、文字处理能力,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摸索正确的疾病诊断思路和治疗的内在规律。只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深化,才能不断提高临床工作能力,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
3调整考核侧重点,注重临床能力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