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企业组织结构指的是企业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空间位置、排列顺序、联系方式、各要素相互联系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的框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在现代企业中,常见的几种企业组织结构分析如下。
1. U型结构
企业组织的U型结构又叫做一元结构或者职能式组织,这种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是权利在企业的高层集中,在企业控制方面实行等级化的控制模式。企业在管理上实行职能分工,在管理部门的分化方面按照职能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垂直的管理部门,这些管理部门统一的由最高主管进行协调控制。
2. N型结构
企业组织的N型结构指的就是网络结构,这种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是很多独立的、职能单一的企业的集合体。N型企业组织结构以中心组织为基础,以合同为纽带,将企业组织机构结合在一起,来从事制造、供应、营销或者其他业务的经营活动。
3. H型结构
企业组织的H型结构有叫做控股型结构,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参股和控股,在类型上属于分立制。企业组织的H型结构中包含了很多独立企业,这些独立企业通过产权关系的联系,经由股权渗透结为一体。
二、不同企业组织结构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1.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它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在选择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企业组织结构相适应原则。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只有和企业的组织结构相适应,才能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才能够有效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第二,超前服务于企业的原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在适应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要在一定程度上超前于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带动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能够在高速化的经济发展下得以完善和更新,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2. U型结构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U型结构的特点就是权利集中,统一指挥,所以,在财务管理模式选择方面应该选择“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以实现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目标。通过“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充分的了解企业内部的人力状况、财务状况等,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在充分的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提高投资的合理性,从而有效的规避投资风险。同时,使用“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的下级部门进行控制,以保证企业的发展战略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但是这种“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缺点,比如: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所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信息的反馈比较慢,在环境方面的适应性比较差,集权制度下企业的下属部门过于服从,从而导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 N型结构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N型结构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组织结构模式,但是因为它本身属于网络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导致企业对外部组织的财务控制力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企业财务模式的选择方面可以选择“独立核算、关键点控制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因为N型的结构组织比较灵活,各个部分财务都有专人监管,有效的实现了财务风险的分散。同时因为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在很多情况都使用合约制的方法来进行控制,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使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受到经济冲击的时候,能够迅速的进行改革重组,以保证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和发展的稳定性。但是,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总公司对各个机构的财务没有直接控制权力,财务控制的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第二,如果公司的某个部分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企业运行环节的缺失,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三,在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因为各个组织结构本身对财务能够直接控制,所以很容易出现毁约改投的情况不出,对企业的稳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4. H型结构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H性结构在产权关系的约束之外,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独立性非常强,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下,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的事物进行过多的干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子公司事物的发展,所以,在财务管理模式方面要使用“分权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这里的“分权”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分权,而是在一定程度的集权制度下,在财务管理方面向分权倾斜。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的子公司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比较快的反映,从而促使利益获取的机会增加,从而促使母公司财务管理压力的减小。同时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对财务核算的设备要求不高,很容易实现。但是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第一,母公司的经济信息和财务数据是通过汇总之后产生的,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第二,母公司不能对子公司的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控制,很容易导致财务控制出现问题;第三,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很容易导致子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整体利益出现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体利益的获得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针对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在财务管理模式选择应该适应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原则的基础上,上文分析了不同企业组织结构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但是每种财务管理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在此,本部分就结合不同类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出现的问题,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1. U型结构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U型结构使用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集权型”的财务管理模式,针对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出现的缺点,对其构建策略进行探讨。
第一,在企业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合适的财务机构。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实现了统一化,但是企业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特点,对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财务管理部门的结构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最大限度上促使信息传递路线能够得以缩减,提高企业获取信息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指挥权,以促使企业能够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进行合理的调整。
第二,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合理的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其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自己的热情。同时要使用合适的约束机制,以促使财务管理和企业的集权式管理能够相互适应,来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第三,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召开意见交流会。为了防止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独断的情况,要定期的向上级部门汇报下级部门的财务管理情况,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候,允许跨级上报。同时还可以定期的召开财务管理会议,和各级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深度的会谈,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作出正确的财务管理判断,避免在集权型的财务管理下因个人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N型结构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N型结构使用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独立核算、关键点控制”的财务管理模式,针对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出现的缺点,对其构建策略进行探讨。
第一,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中心公司要对N型组织结构中的各个分公司建立完善的档案,对分公司的各种业务进行有效的分析,在资金的使用方面要建立明确的风险预警指标,以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以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
第二,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科学的成本挂靠机制。因为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很多产品都是通过外包的形式进行生产的,所以要对产生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建立相应的档案,屡禁不止者终止合作关系。通过成本挂靠机制的实行,可以合理的选择合作厂家,以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H型结构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H型结构使用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分权型”的财务管理模式,针对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出现的缺点,对其构建策略进行探讨。
第一,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对报表的报送时间、审批程序、档案管理进行规定,以保证各个子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第二,通过委派财务人员的方式,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母公司可以在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向子公司委派相关的财务主管人员,以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将子公司的信息及时的向上反馈。
两种财管模式
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就是并购企业采取某些特定的财务方法和手段对被并购企业原先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整治,以便能够使财务管理模式更适应当前企业的财务运行和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般来说,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移植模式,另一种是融合模式。企业并购后财务管理的移植模式是指将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体系直接移植到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并且要求被并购企业严格执行移植之后的管理模式。移植模式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较为适用:一是被并购企业的原先财务管理模式或者体系较为混乱,对于并购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并购企业能够拿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就能够直接渗入到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这样,不仅会有效改善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也能够加快企业并购整合的进程。
二是在并购企业较为强大的情况下,为了迅速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实力,企业一次性并购多家企业,那么在财务管理模式和体制方面也可以采用直接移植的方式。
这样,并购企业就可以在整个集团业务中顺利开展业务计划。
在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如果再将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全面强加给被并购的企业,那么很可能导致企业并购整合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可能造成并购失败。除此之外,被并购企业实力相当强的情况下,其财务管理模式也是相对较完善的,对于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一时无法接受。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采用融合模式。
所谓的融合模式就是将并购后原有企业财务制度中先进性和科学性等加以吸收和融合,形成新的财务制度管理体系。这样的财务制度管理体系就会有利于并购后企业的组织管理和生产经营。
四项操作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
企业并购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对于不协调的资产业务必须进行及时处理,对于获取利润相对较低的生产线尽可能地停止运行,对不良债务及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重新组合。企业并购之后,不仅要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产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管理,也要勇于优化自身的管理,这样才能够发挥企业的整体协作能力。
二是实用性原则。
企业在并购后的财务管理中,应首先对企业的整体资产进行全面而定性的分析,及时出售并购之后企业无法利用或者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需要的资产,这样可以达到净化企业资产的目的。企业资产只有得到净化,才能够提高资产的收益率和企业的内在价值。
在企业资产的整合过程中,应将目前不具有可用性的资产出售,快速回收部分资金,并且将回收的资金投入到生产运营中,这样可以将不可用的资产转换成可用的资产,变沉淀的资金为运营的资金。
三是统一性原则。
企业并购之后的财务管理关键就是将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内容形成统一的结构,这样可以为确定财务资源统一配置的组织形式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应对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并购之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遵守统一性操作原则,在统一性的操作原则中还包含两种基本原则,即目标统一性原则和制度统一性原则。
目标统一性原则就是需要企业在并购之后对新集团的财务管理制定新的财务目标。无论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采取的是移植财务管理模式还是融合财务管理模式,都应该制定统一的财务目标,使其能够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只有财务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才能够保证财务资源最大作用的发挥,才能够使财务管理更加完善,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同时,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资产结构、权益结构、负债结构和财务制度等。
这些都是只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
对于并购企业而言,被并购企业的资产结构、权益结构、负债结构和财务制度都无法满足自身的发展。因此,并购后的企业应该保持资产与负债相协调,制定统一的财务制度体系,即实现制度统一性原则。只有财务制度统一,才能加强并购企业对下属各子公司的监督、考核评价和信息统计。
日本的《企业会计原则》中指出:“稳健主义原则”是在有可能对企业财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场合,应有所备而进行的适当健全的会计处理。它要求:为防止不确实的将来所带来的风险,必须根据适度而审慎的判断进行会计处理。”
一、稳健主义原则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风险与受益的矛盾产物
稳健主义原则是以风险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的。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大潮中,竞争和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风险是个阴魂不散的恶魔;但受到风险威胁的企业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取得充分的犒赏――收益。风险与收益是密切相关的: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对企业而言是动力;收益越大,随之而至的风险也就越大,对企业而言是压力。
会计的稳健主义原则正是解决“风险与收益”这对矛盾的良药。由于会计职业本身就是在破产、倒闭、舞弊和争议的企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个环境使会计人员时刻充满了“强烈的灾难意识”,即危机感。会计人员秉着稳健性原则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驯服风险的使命。同时,相当数量的会计原则和方法,虽然不是直接由稳健原则派生而来,却始终受着稳健原则的支配和影响。
企业经营风险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会计稳健主义原则的客观存在。可以说,稳健主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内稳定器”。
2、不确定因素的约束
会计的不确定性是指在一种或几种情况和处境下的最终结果是得利或损失,只有在发生或没发生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未来事项时,才能加以确认的会计信息。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致使会计领域中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会计不确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
(1)一个是外因,即由于会计系统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企业的承诺以及与银行有关的资金借贷往来等信用,信用作为企业经营中一种必要的融通工具和交易保障,是企业会计不确定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在外币业务中汇兑期限的不同而发生的汇兑损益、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合同生效的长短等,都会引起企业资产的不断变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了谋取超额的经济利益,就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由于这种风险性的存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中也就自然的存在着一种不确定性。另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那么会计信息就一定会受到税率例率、物价变动指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发生变化。
(2)另一个原因为内因,即指由于会计系统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而引起的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如在会计人员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中,因自身业务水平或职业道德素质的限制,而使企业的会计信息不断发生变化。总之,会计的不确定性所直接针对的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决定着会计不确定性的必然存在。
“不确定性”这一普遍约束因素已经成为稳健主义这个传统会计概念的依据,如一般所述,稳健主义概念不是会计上的一种假设,也不是一种约束因素,但在运用上却被作为展示那些不太可靠的相关数据的一种约束因素。稳健性原则是人们对会计不确定性的一种必然反应。会计是经济、技术与人结合的产物,会计不确定性的存在,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存在着风险人们就自然会采取措施,寻找一种稳健的方法来回避风险,保护自己。会计工作中的稳健性原则就是人们所采取的一种方法。例如,面对会计工作中的不确定性,财产托管人,审计人员和投资者出于减轻受托责任,减轻审计责任,以及避免或减轻投资风险和进行正确合理的决策的不同目的,他们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采取稳健性原则。
二、稳健原则在企业会计应用的重要体现
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中的应用归纳如下。
1、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存货和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可采用成本与市场孰低法,即可以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将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损失。另外,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地逐项进行检查,如果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其差额先冲抵该项投资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不足冲抵的差额部分应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损失。
2、加速折旧法的采用
1992年颁布的会计制度对加速折旧法的使用范围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而股份公司的会计制度中对加速折旧法的使用范围没有加以限定,企业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适当地选用折旧方法。
3、无形资产的摊销
按合同或法律规定的期限与经营期孰短的年限摊销,如果合同或法律没有规定年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而行业财会制度规定是不少于10年进行摊销。对于开办费的摊销,行业财会制度规定按不少于5年的期限进行摊销,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具体准则中改为不超过5年的期限平均摊销,如果开办费不大的,也可以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一次摊销,计入损益。
4、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按所放弃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也可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长期投资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时,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股权投资差额,国家规定应按一定的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关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一般按不超过10年(含10年)的期限摊销,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一般按不低于10年(含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以上对长期投资股权投资的增值和减值与长期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之所以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正是遵循了稳健性原则。
5、收入(投资收益)的确认
行业会计制度对收入的确认做了比较简单、硬性和表面化的规定。而《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对收入的确认标准规定得比较原则化,比较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如在商品销售的交易中,要求企业正确判断是否企业已经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在实质上转移给了卖方;是否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的权利,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是否与企业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是否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只有企业的销售满足了上述四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都不能确认收入。又如,在企业提供的劳务收入的确认上,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且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对该项交易的结果做出可靠的估计,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不能对交易的结果做出可靠的估计,应按已发生的共预计能够补偿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同时按相同的金额结转成本;如果已发生的劳务成本不能全部得到补偿的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金额确认收入,并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结转成本,确认的收入金额小于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差额,确认为损失;如预计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全部不能得到补偿,则不确认收入,但应将已经发生的成本确认为当期费用。可见,《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规定的收入的确认原则更加稳健、可靠。
投资准则规定,除收到已经记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外,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在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而不得确认为当期收益。
三、稳健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处理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如客观性原则是反映以会计核算工作中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稳健性原则要求反映的是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费用或收入、资产等。此外,稳健性原则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形式促使企业采取“谨慎”的行为来达到既定的目的。因此,它可能失去客观的立场。
由于上述原因,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来缓解其冲突。
(1)我们应合理地确定各项会计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在12条会计原则中,客观性原则居于首要地位,稳健性原则必须在维护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对于其他会计原则的使用顺序,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合理的确定。
(2)要对冲突情况予以充分披露。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不同经营环境下有所不同,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度也应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信息披露中充分说明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度,揭示因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动情况。充分的信息披露能有效地提高信息的可比性,从而使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信息使用者能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防止冲突进一步恶化而误导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
(3)要对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4)要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由于稳健性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强的随意性和倾向性,因此,为了避免企业以运用稳健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歪曲真实的经营成果,把稳健性原则当作成本、利润的调节器,就必须加强审计监督工作,防止滥用和曲解稳健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2、稳健原则运用的关键是“度”的掌握
过度运用或运用不够都可能降低稳健性原则优点的发挥,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的揭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方面受到误导。
在现时会计纷繁复杂的环境下,会计不确定性程度逐步提高,稳健性原则既然体现了人们对会计不确定性因素的谨慎小心的态度,就应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政策方案的选择时应寻找一个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稳健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将其自身的缺陷约束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我们在把握稳健性原则的“度”时,应将会计信息按其不确定性的大小分为“很可能发生”、“可能性极小”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三类。在充分考虑了相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及配比性原则的前提下,将稳健性原则与会计不确定性的分类结合起来。即对于那些“很可能发生”的费用或负债,应加以确认,并反映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对于“很可能发生”和“可能性极小”之间的费用或债务,只要求在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和披露;而那些“可能性极小”的费用或债务,企业可以不在会计报表中的附注中加以说明和披露。至于对预计的收入和资产,只有那些“很可能发生”的应在企业的报表中加以披露和说明;而对于那些“可能性极小”的,应从谨慎的角度出发,不必在会计报表中及其附注中加以说明和披露,不进行任何处理。但最重要的是,在按上述分类执行稳键性原则时,必须认真合理地考虑权衡相关性、客观性、配比性与稳健性原则之间的成本效益,而不能片面地“教条化”执行。
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不能够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为了更好地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加强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理论
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发展规律的总结,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企业财务规律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是一整套对财务运行机制进行概括的知识体系。
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包括两方面内容,即理论体系和理论内容。具体来讲,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是指形成财务管理理论的因素以及所发挥的作用等;财务管理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新技术、新发明使得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从而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要面向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发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求。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
至今,企业财务管理由最初的产值最大化逐步向着利润最大化、股东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方向发展。然而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仍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它的衡量标准较之前的也有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债权人、股东、政府之间组成利益的共同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构成了经济主体,因此他们的经济利益也是相同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与企业签约的形式以及利益的分配。企业的利益是企业中经济主体利益的综合体现,实践表明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经济体若得不到期望的利益,从而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损失,这样就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利益。因此,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价值目标应该联系到知识经济条件。从目标的可计量的角度来分析,企业价值目标由有效增加值最大化、利益主体的满意度和增值分配的合理化三方面组成,而且三者之间相互制约。企业只有同时达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才能够被称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局限性
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不健全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加强,专家和学者对财务管理开展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据资料表明,专家和学者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多表现在总结财务管理体系的因素,很少涉及到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未形成完整、科学地理论体系。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不强
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不强,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的理论方面,即财务管理的概念不统一,不同的专家和学者对财务管理都有自己的见解,未达成统一的认识,而且不同国家的学者对财务管理理解也不一致。财务管理的概念不一致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三)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不成熟
由于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也不能全部引用西方国家形成的理论,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且很多理论(如企业并购的资本运作理论、企业重组的资产理论等)在我国还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还较不成熟。
四、 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理念的探讨
(一)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
1、规范性原则。简而言之,规范性原则就要求企业明确财务管理创新的任何一个理论的概念和本质,从而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理论概念的混淆,促进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2、系统性原则。一般而言,系统性原则就是指在对财务管理理论进行创新的时候,要坚持整体观点、全局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吸收和排斥相结合的原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相比较,我国较落后,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市场环境与西方国家的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时候,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理论,应该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我们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时候要严格遵守这些基本原则。
(二)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基本思路
处于市场经济体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是一个不断失去平衡又必须不断争取新的平衡的矛盾体。在争取新的平衡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财务管理是一个重要角色。作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财务管理理论的新颖性、系统性、科学性,对财务管理能否扮演好这个角色起着决定作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是一个庞大的,但层次、线条、结构又都非常清晰的理论体系。笔者认为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本问题为主的基本理论;二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和过程为主的结构理论;三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为主的相关理论;这三部分紧密相连,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形成了一个内容完整而又逻辑严密的体系(如图1所示)。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内涵
外延
基本理论
相关理论
结构理论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是对财务管理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是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过程等组成性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是对财务管理的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图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不仅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目标、机制、职能等基本问题的科学反映、理性认识和系统概括,而且还包括一些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约定(如图2所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根据“管理”这一普遍存在的、作为管理者的人的主观活动所应包括的要素,以及对各要素的具体内涵的哲学思辨演绎而来。管理应该包括对象、方式和目的三个基本要素。
财务管理的对象,无非是客观存在于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收回和资金分配等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它反映着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方面。就财务管理的方式而言,管理者的意志只能通过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来得以体现,管理目的也只有通过管理方式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才能实现。就财务管理的目的,它不仅要与现代企业目标一致,而且会在财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更加具体。
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概念应表述为:以现代企业财务为对象,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资金运动的过程,并在正确处理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
从对财务管理概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和它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是现代企业所要组织、控制和协调的客体,从而也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质的规定。
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四个阶段,即五种财务活动的依次顺序来实现的,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序问题。这种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不断周转来实现的,但资金周转的实现是以资金循环为基础的,对这一实现方式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问题。
现代企业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主要是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企业与国家、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基本理论
是什么?
能干什么?
概念
职能
对象
机制
目标
演化作用
图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还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概念中“组织财务活动”说明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处理财务关系”是指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那么,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和特定社会的经济模式就成了决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微观和宏观的决定因素,也可称其为财务管理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这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为了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同时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表述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具体化为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支付能力和营运能力,这样做,不仅避免了抽象的表述,而且使财务管理的目标变得可以计量。在此同时,兼顾企业的社会效益最优化,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双赢。
(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管理客体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是由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一般来说,健全、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应该包括:①动力机制,这是保证财务活动具有持续动力,促进财务活动有效运行的机制;②约束机制,这是控制、制约不合理和不合规财务活动,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机制;③调节机制,这是自动协调财务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消除障碍,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协调进行的机制;④风险机制,这是应付财务活动中意外情况和意外后果,保护企业利益、争取进取机会的机制。
(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是财务管理机制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根据我国目前市场发展已经达到和将要达到的水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职能主要有以下四种:①决策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计划的能力;②调控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资金供求的调节能力和对资金使用与资金耗费的控制能力;③反馈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根据回输的信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再管理的能力;④监督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能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上述四种职能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四者共同处于财务管理系统内并发挥作用。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理论,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过程等组成性问题的科学反映、理性认识、形象表述和系统概括。因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理论应集中研究两个相似而又不相同的问题:一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二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如图3所示)。
结构理论
财务管理客体
财务管理主体
对象的客观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门学科
一项工作
边界认定
顺序认定
内容组成
过程组成
对象的规律性
人的认识的规律性
资金筹集管理
资金投放管理
资金营运管理
资金分配管理
预测(提出)
决策(选择)
预算(落实)
控制(执行)
分析(检查)
出发点
考虑
形成
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引起
依据
则有
图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延伸,是在财务管理这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它是由资金运动过程即财务活动过程所固有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集中表现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与资金分配四种重大财务行为的顺次发生和顺次进行。与此相对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资金筹集管理。资金筹集是现代企业从有关渠道,采用一定方式取得经营所需资金的行为。就资金取得的方式与渠道别不赘述,但由于采用不同方式所取得资金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而筹资方式的不同组合又会给现代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筹集管理,就是选择最适当的资金筹集方案,规避财务风险,在最有利于企业的前提下获得经营所需的资金。
2.资金投放管理。资金投放是现代企业将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其内部或外部以谋取收益的行为。一般来说,不同的资产项目会对企业的效益在时间和形式上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不同的投资去向及投资去向的不同组合会产生种类和程度各不相同的风险。因此资金投放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案,在成本与效益、风险和收益最优组合的条件下使用资金。
3.资金营运管理。资金营运是现代企业对通过资金投放所形成的各项资产的利用、调度和管理行为。资金营运管理就是选择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最大限度的利用各项资产。
4.资金分配管理。资金分配就是现代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自身经营的需要,将从经营过程中收回的资金分配用于不同方面的行为。资金分配管理就是选择最佳的利润和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得以改善,财务能力得以增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四项内容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前一项内容都是后一项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项内容都是前一项内容的继续和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每一次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会使各种财务行为更加合理和有效,从而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延伸,它是由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决定的,由此,它应该由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个具体环节顺次构成。
1.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财务管理人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引下,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结合企业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可能具有的条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及可能达到的状况进行判断和测算的过程。作为整个财务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财务预测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础,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是实施财务控制的标准,是开展财务分析的根据。
2.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对财务预测所提出的诸多财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它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本着成本与效益的原则,主要研究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资金的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的时间、方向、数量等问题,是各项经营决策的核心和综合反映,其科学性直接决定着财务预算的合理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没有财务决策,财务预算、控制和分析甚至财务预测,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对财务决策所选定的最优方案的数量化、具体化、系统化的反映。他为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确立目标和任务,既为财务控制提供依据,也为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提供尺度。财务预算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有秩序,它以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前提,又是财务控制和分析的基础。
4.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利用有关财务信息,影响与调节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之按照预定目标运行的过程。它既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
5.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借助有关指标来了解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考核企业财务效果,以便为其它管理环节反馈信息的过程。财务分析作为财务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志着上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完成,也意味着下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是两个循环交替的转换点。
总之,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这五项财务管理具体工作的各自特征,决定了它们在财务管理全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职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决定了它们作为财务管理全过程的五个具体环节,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只要财务管理人员能保证财务预测的准确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财务预算的真实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就能够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的科学反映和系统概括,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环境,是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和制定财务管理原则的前提,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和原则都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如图4所示)。
相关理论
财务管理环境
实践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无形(软)
有形(硬)
制度、管理者水平、企业文化
条件、能力
市场体系
政策与制度体系
商品、劳动力、资金、技术
财政、税收、产业、收入、外汇
财务管理观念
认识
竞争观念
效益观念
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风险观念
财务管理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
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再实践
决定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图4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相关理论研究的起点
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工作,因为它处一个多元冲击,竞争激烈的动态环境中,企业欲获得财务管理的成功,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制定具有现实意义的财务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导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内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集合,这些条件和因素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财务行为,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决定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始终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内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并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它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无形环境,也称软环境,主要由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企业素质等因素构成;二是有形环境,也称硬环境,主要由企业的各种内在条件和能力构成。有形环境主要影响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而无形环境既影响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也影响财务管理自身目标的实现。
而外部环境是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并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它也可以分为无形环境和有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无形环境,或称为软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完整的市场体系,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或称为硬环境。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会在时空条件和规模上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而无形环境则会在观念上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
就现代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财务行为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密切的联系,即财务管理环境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应根据自己所面临的环境来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财务行为。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财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和束缚,并确定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行为中的能动作用,也才能提高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其目标。由此,财务管理应确立以下几种新的观念:
1.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竞争促使现代企业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寻求更有效的经营方式和更有力的经营方法。由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及收益分配中的决策作用,并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承受和消化冲击的应变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2.效益观念。取得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的起码要求,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时间耗费来完成其生产经营过程,而这种时间的节约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节约来实现,这就需要有有效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按照“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来组织财务活动,选择财务行为,并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注意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加强对经营活动的全面财务监督。
3.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即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其差异称作利息。利息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宏观方面可以动员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微观方面,可以刺激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投资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确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重视利息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并且按照经济上合理性和可能性的要求,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4.风险观念。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差异,从而使企业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现代企业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大,另外,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给企业的财务活动带来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通过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接受、风险分散等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加以控制,以正确有效的实施财务决策。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是作为管理者的人在对财务管理环境有了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是将已经形成的对财务管理环境的理性认识(财务管理观念)再回到财务管理实践中去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它将具体承担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任务。企业财务管理除了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外,还应遵守以下具体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耗用一定的成本应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在较长的时间内,成本必须呈下降趋势,而效益必须呈上升趋势。这是投入产出原则的价值体现,是社会再生产活动得以延续的发展的基本要求。
2.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获取收益使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而风险则是由企业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所引起的。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不能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处于市场经济体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是一个不断失去平衡又必须不断争取新的平衡的矛盾体。在争取新的平衡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财务管理是一个重要角色。作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财务管理理论的新颖性、系统性、科学性,对财务管理能否扮演好这个角色起着决定作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是一个庞大的,但层次、线条、结构又都非常清晰的理论体系。笔者认为这个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本问题为主的基本理论;二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和过程为主的结构理论;三是以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为主的相关理论;这三部分紧密相连,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形成了一个内容完整而又逻辑严密的体系(如图1所示)。
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内涵
外延
基本理论
相关理论
结构理论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是对财务管理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是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过程等组成性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是对财务管理的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的科学反映,理论认识和系统概括
图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不仅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目标、机制、职能等基本问题的科学反映、理性认识和系统概括,而且还包括一些对现代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约定(如图2所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应根据“管理”这一普遍存在的、作为管理者的人的主观活动所应包括的要素,以及对各要素的具体内涵的哲学思辨演绎而来。管理应该包括对象、方式和目的三个基本要素。
财务管理的对象,无非是客观存在于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收回和资金分配等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它反映着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价值方面。就财务管理的方式而言,管理者的意志只能通过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来得以体现,管理目的也只有通过管理方式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才能实现。就财务管理的目的,它不仅要与现代企业目标一致,而且会在财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更加具体。
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概念应表述为:以现代企业财务为对象,通过组织、控制和协调资金运动的过程,并在正确处理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
从对财务管理概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和它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是现代企业所要组织、控制和协调的客体,从而也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质的规定。
现代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四个阶段,即五种财务活动的依次顺序来实现的,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序问题。这种资金运动是通过资金不断周转来实现的,但资金周转的实现是以资金循环为基础的,对这一实现方式的研究,关系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问题。
现代企业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主要是以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企业与国家、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职工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基本理论
是什么?
能干什么?
概念
职能
对象
机制
目标
演化作用
图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也是财务管理方法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还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体现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概念中“组织财务活动”说明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处理财务关系”是指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那么,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和特定社会的经济模式就成了决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微观和宏观的决定因素,也可称其为财务管理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这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为了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同时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表述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具体化为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支付能力和营运能力,这样做,不仅避免了抽象的表述,而且使财务管理的目标变得可以计量。在此同时,兼顾企业的社会效益最优化,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双赢。
(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机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管理客体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是由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一般来说,健全、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应该包括:①动力机制,这是保证财务活动具有持续动力,促进财务活动有效运行的机制;②约束机制,这是控制、制约不合理和不合规财务活动,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机制;③调节机制,这是自动协调财务管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消除障碍,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协调进行的机制;④风险机制,这是应付财务活动中意外情况和意外后果,保护企业利益、争取进取机会的机制。
(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是财务管理机制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根据我国目前市场发展已经达到和将要达到的水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职能主要有以下四种:①决策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计划的能力;②调控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资金供求的调节能力和对资金使用与资金耗费的控制能力;③反馈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根据回输的信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再管理的能力;④监督职能,即企业财务管理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能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上述四种职能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四者共同处于财务管理系统内并发挥作用。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理论,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过程等组成性问题的科学反映、理性认识、形象表述和系统概括。因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理论应集中研究两个相似而又不相同的问题:一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二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如图3所示)。
结构理论
财务管理客体
财务管理主体
对象的客观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门学科
一项工作
边界认定
顺序认定
内容组成
过程组成
对象的规律性
人的认识的规律性
资金筹集管理
资金投放管理
资金营运管理
资金分配管理
预测(提出)
决策(选择)
预算(落实)
控制(执行)
分析(检查)
出发点
考虑
形成
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引起
依据
则有
图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象的延伸,是在财务管理这个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它是由资金运动过程即财务活动过程所固有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集中表现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与资金分配四种重大财务行为的顺次发生和顺次进行。与此相对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资金筹集管理。资金筹集是现代企业从有关渠道,采用一定方式取得经营所需资金的行为。就资金取得的方式与渠道别不赘述,但由于采用不同方式所取得资金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而筹资方式的不同组合又会给现代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因此,资金筹集管理,就是选择最适当的资金筹集方案,规避财务风险,在最有利于企业的前提下获得经营所需的资金。
2.资金投放管理。资金投放是现代企业将从有关渠道取得的资金投入其内部或外部以谋取收益的行为。一般来说,不同的资产项目会对企业的效益在时间和形式上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不同的投资去向及投资去向的不同组合会产生种类和程度各不相同的风险。因此资金投放管理就是选择最恰当的投资方案,在成本与效益、风险和收益最优组合的条件下使用资金。
3.资金营运管理。资金营运是现代企业对通过资金投放所形成的各项资产的利用、调度和管理行为。资金营运管理就是选择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最大限度的利用各项资产。
4.资金分配管理。资金分配就是现代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自身经营的需要,将从经营过程中收回的资金分配用于不同方面的行为。资金分配管理就是选择最佳的利润和税后利润分配方案,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得以改善,财务能力得以增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四项内容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前一项内容都是后一项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项内容都是前一项内容的继续和延伸,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每一次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会使各种财务行为更加合理和有效,从而使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延伸,它是由财务管理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决定的,由此,它应该由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个具体环节顺次构成。
1.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财务管理人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引下,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结合企业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可能具有的条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及可能达到的状况进行判断和测算的过程。作为整个财务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财务预测是进行财务决策的基础,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是实施财务控制的标准,是开展财务分析的根据。
2.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对财务预测所提出的诸多财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它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本着成本与效益的原则,主要研究企业经营决策中的资金的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的时间、方向、数量等问题,是各项经营决策的核心和综合反映,其科学性直接决定着财务预算的合理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没有财务决策,财务预算、控制和分析甚至财务预测,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对财务决策所选定的最优方案的数量化、具体化、系统化的反映。他为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确立目标和任务,既为财务控制提供依据,也为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提供尺度。财务预算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有秩序,它以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为前提,又是财务控制和分析的基础。
4.财务控制。财务控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利用有关财务信息,影响与调节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之按照预定目标运行的过程。它既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
5.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有关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借助有关指标来了解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考核企业财务效果,以便为其它管理环节反馈信息的过程。财务分析作为财务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志着上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完成,也意味着下一个财务管理循环的开始,是两个循环交替的转换点。
总之,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这五项财务管理具体工作的各自特征,决定了它们在财务管理全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职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决定了它们作为财务管理全过程的五个具体环节,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只要财务管理人员能保证财务预测的准确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财务预算的真实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分析的有用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就能够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观念、原则等相关问题的科学反映和系统概括,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环境,是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和制定财务管理原则的前提,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和原则都是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如图4所示)。
相关理论
财务管理环境
实践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无形(软)
有形(硬)
制度、管理者水平、企业文化
条件、能力
市场体系
政策与制度体系
商品、劳动力、资金、技术
财政、税收、产业、收入、外汇
财务管理观念
认识
竞争观念
效益观念
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风险观念
财务管理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
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再实践
决定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图4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相关理论研究的起点
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工作,因为它处一个多元冲击,竞争激烈的动态环境中,企业欲获得财务管理的成功,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制定具有现实意义的财务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导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内外部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集合,这些条件和因素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财务行为,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决定内部环境,而内部环境始终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内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并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它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无形环境,也称软环境,主要由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企业素质等因素构成;二是有形环境,也称硬环境,主要由企业的各种内在条件和能力构成。有形环境主要影响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而无形环境既影响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也影响财务管理自身目标的实现。
而外部环境是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并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因素。它也可以分为无形环境和有形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无形环境,或称为软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完整的市场体系,将构成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或称为硬环境。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中的有形环境,会在时空条件和规模上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而无形环境则会在观念上影响和制约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行为的选择和规划。
就现代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财务行为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密切的联系,即财务管理环境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应根据自己所面临的环境来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财务行为。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财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和束缚,并确定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行为中的能动作用,也才能提高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其目标。由此,财务管理应确立以下几种新的观念:
1.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通过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竞争促使现代企业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寻求更有效的经营方式和更有力的经营方法。由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及收益分配中的决策作用,并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承受和消化冲击的应变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2.效益观念。取得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的起码要求,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时间耗费来完成其生产经营过程,而这种时间的节约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节约来实现,这就需要有有效的财务管理。现代企业按照“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来组织财务活动,选择财务行为,并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注意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加强对经营活动的全面财务监督。
3.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即一定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上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其差异称作利息。利息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宏观方面可以动员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微观方面,可以刺激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投资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确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重视利息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并且按照经济上合理性和可能性的要求,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4.风险观念。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差异,从而使企业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现代企业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风险日益加大,另外,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给企业的财务活动带来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通过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接受、风险分散等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加以控制,以正确有效的实施财务决策。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对财务管理环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是作为管理者的人在对财务管理环境有了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是将已经形成的对财务管理环境的理性认识(财务管理观念)再回到财务管理实践中去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它将具体承担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任务。企业财务管理除了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外,还应遵守以下具体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耗用一定的成本应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在效益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在较长的时间内,成本必须呈下降趋势,而效益必须呈上升趋势。这是投入产出原则的价值体现,是社会再生产活动得以延续的发展的基本要求。
2.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获取收益使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而风险则是由企业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所引起的。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不能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国企的科学管理水平就是要实施财务管理,而不少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正是财务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和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引进国外财务管理中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方法,制定企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年度预算,才能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通过有明确职责、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贯彻落实的价值化管理体系;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财务管理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财务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境界,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1]
本文将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及要素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财务管理体系的建构模式,探索建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新途径和方式。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原则与基础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这里,本文将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原则及要素。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市场竞争的基础
(1)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弱点主要是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甚至财务报表说明都不够真实和准确,不能跟上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能给决策层提供科学、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财务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致使一些企业由辉煌到倒闭。但是有些企业的破产纯粹是忽视了财务管理体系和其财务管理体系未起到相应作用而造成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因为企业资本的安全和取得最大利润是其工作目的,这点上势必导致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中失败。
(2)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符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且还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第一,在成本控制方面,实行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逐步建立了制造成本法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
第二,在财务分析方面,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建立了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三,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全原则。同时,取消传统的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企业资金由企业统筹运用、统一管理。
第四,在筹资方面,依法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当前金融市场需求的筹资机制,采用了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种证券在内的各种筹资方式,扩大了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总之,随着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到目前,我国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
(3)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采取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方法,注重企业经济的预测、测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与企业需求的结合。
第二,明晰市场发展。一切目标、方法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市场是竞争地,优胜劣汰的地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有的放矢,适应和驾驭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以求得企业长足发展。
第三,会计核算资料。企业的会计数据及资料是企业历史的再现,这些数据和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分析,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因此,要务求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真实、完整、准确。
第四,社会诚信机制。要求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者在社会经济运作中遵纪守法,严守惯例和规则,不断树立企业诚实、可靠的信誉,绝不允许有半点含糊,因为企业诫信度的高低预示着企业的发展与衰败。
(4)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条件
第一,思想配合行动。领导者、决策层在思想上要重视,企业的总会计师和财务主管应是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够掌握和使用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原则及构成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指导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它反映了财务管理的环境和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它是连接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并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2]
1阐述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和原则
1.1 企业财务管理职能
所谓企业财务管理职能,便是指财务管理部门所应该履行的职责和其本身所具备的功能,这是企业资金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可以极大的促进收益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以及为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表现形式。首先,对企业所需资金进行筹集,并且对筹集资金的方法所需要花费的成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以便尽可能的将筹集资金成本降到最低,确保资金的数量以及来源能够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其次,在对企业资金进行投放的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以便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减少资金浪费的现象,为企业的发展节省成本,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并且对成本进行科学的控制,还可以对职工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分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
1.2 企业财务管理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原则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能否提高主要基础和依据。只有始终坚持企业财务管理原则的有效指导,才能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企业财务管理原则主要分为基本原则、合理分配原则以及货币时间价值原则这三种。基本原则主要是指对协调报酬和风险,以便使得企业的盈利水平和预期风险能够保持一致。合理配比原则,主要是企业资产和负债能力能够从短期或者长期状态相适应和匹配。货币时间价值原则,主要是指运用企业资金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和收益因素,在时间和收益效率的合理范围内对企业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使用。
2推进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1 对企业财务进行预算,提高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水平
企业生产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和运行,必须以健全和充足的资金体系作保障。财务预算对于企业自己的正常融通以及使用途径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划和管理。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企业财务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全方位的预算规划的制定进行积极地参与,以便使得其能够统一安排资金,对用款计划和规定进行严格的执行,强化企业资金的核算力度和管理水平,并对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进行合理的筹集,以便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率和成本,使企业能够对短期和长期借款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确保资金能够快速的融通和流转,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另外,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使用,强化企业资金整个使用环节的控制,以便使得企业财务部门能够和生产以及流通部门能够进行和谐的沟通和调拨,加强对现金收支情况的日常监控力度,以便明确企业应收账款,使得贷款能够尽快回笼,将资金的占用率降到最低,从而节约资金的使用成本,促进企业资金使用率的提高。
2.2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科技和互联网由于具有便捷和准确等特点,极大的简化了财务流程,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因此被广泛应用在财务管理中。但是互联网也具有不稳定性和网络化的特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风险,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日益呈现扩大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能否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规避和防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管理水平。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财务风险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能够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分析,对财务风险能够进行有效地预测、识别和防范,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隐患。另外,为了进一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明确职责和分工,实行责任问责制,以便使企业全体职工都参与到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中来。
2.3 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参与企业投资决策
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危机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企业需要在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制定科学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以便能够进一步对企业职工和组织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实行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企业资产的合理使用和配置。同时,对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也是十分必要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分人管理,对企业报销、财产管理、现金和银行的存款以及应收账款等多项内容进行严格的管理,以便降低资金出现非法流失的可能性,确保企业的资金和财产安全。另外,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经营和管理,拥有财产权和理财的自。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环节,因此,必须财务部门应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每个环节的投资决策中来,对资金的流向、支出以及节省成本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和预测,并能够对资金流通的整个环节进行控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企业财务的科学管理。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前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成为必要的选择。将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做到极致,最大程度上挖掘财务管理工作的潜力,为企业的运转提供更科学的财力支持,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原则进行研究,从而找寻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指在规范企业的运作以及明确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对财务等管理的方式进行细节化和创新化,从而在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得以落实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整合企业的各项资源,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企业财务进行精细化管理主要需要保证合理、科学、有效这三点,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来控制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并保证财务管理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根据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可以说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保证各项工作都以保证企业效益为目标,将各阶段的生产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制定科学的管理条例来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解、细化,从整体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专业的指导,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转,实现精细化管理能够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细致的安排,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财政信息,规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实现资源的整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科学、长远的目标。
二、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遵循法治原则,根据现代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企业运转过程中各项工作和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落实各项工作。同时需要保证企业内部的监察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员工进行监督,保证领导者可以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各部门人员能够在领导者的带领下根据规章制度开展各项工作,实现企业的法制化运行。只有保证了法治的原则,对企业财务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有迹可循,并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实现科学的运转。其次需要遵循优化工作程序的原则。即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针对市场形势以及企业的实际运转状况制定科学的依据,并针对各项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严格把控企业运转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消耗和落实情况,并根据企业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要保证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拓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领域,发挥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作用,不断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在不断优化工作程序的条件下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在财务管理工作的规划下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灵活开展,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后需要遵循“三个转变”的原则。三个转变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向着经营管理方向转变,工作领域向着动态管理和控制相结合方向转变,工作作风向着服务型方向转变。遵循这三个转变的原则能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发展,保证财务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密切联系,实现各部门工作在领导者的科学决策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正确引导之下高效运行。企业财务化管理只有在遵循以上三个原则的情况下才能更为科学有效的实现精细化管理,并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首先需要明确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从整体上来说,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最终任务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为了保证最终任务的实现,其他各项工作的展开都需要围绕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来进行。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严格保证相关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并针对各部门工作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调查与整合,最大程度上为企业的运转提供更为充足的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要保证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与企业运转过程中各项工作密切联系的,能够及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在资源得到科学的整合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其次需要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操作的精细化。在明确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目标的基础上需要保证操作过程的精细化,根据企业的发展对各部门的财务工作进行综合化的管理,并针对不同的部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各部门的配合之下完成财务工作。必要情况下可以根据各部门的不同制定细致化的财务管理工作章程,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精细化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最后需要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保证财务管理人员明确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操作方式和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不断提升其对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完成每天的财务管理工作,以严谨、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落实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落实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针对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原则,找寻相关措施,不断提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关于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几点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2,05:90-91.
油田施工企业担负着建设油田,是油田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因此保障油田施工企业安全、有效的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与稳定的前提,为了保障油田施工企业顺利的生产作业,就必须保证施工企业资金安全顺利的运行,做好企业各个方面财务管理活动。通过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来保证油田施工企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一、油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及任务
油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是和油田施工企业作业的本质相互联系的。油田施工企业作业的本质就是企业员工通过利用资金购买的生产资料再加工,完成油田各项工程建设的过程。油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就是实现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可以得到油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企业资金的管理,施工的成本管理、项目的收入与经济效益的管理等。通过对油田财务管理过程的分析,得到了油田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后续更好的开展油田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油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得到了油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提高企业资金的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企业资金。油田的施工项目存在着规模大,工程量大、参与的人员等特点,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因此油田施工企业的施工前,首先要做好资金的筹集工作,在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合理、有效的计划。油田施工企业在有一定的资金基础,开始工程建设后,可以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向甲方及时的收取工程的建设费用等措施,来保证施工项目后续建设的顺利进行。另外建立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实现资金的节约使用,合理的分配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比例。其次要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油田施工企业在工程的建设工程中,要购买的大量的生产资料,花费电力的人工费用,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这些费用的支出,容易造成企业成本支出的失控。为了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做好施工企业工程的成本预算,严格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将有限的企业资金,真正的用到需要的地方。第三要做好油田施工企业利润的分配,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油田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完工,完成工程结算后,取得收入首先要支付完在工程建设时用到的生产资料成本,还要补充一些新的设备和材料。完成了以上过程剩余的就是施工企业工人的净产值。净产值中首先要支付施工工人的工资。净产值扣除工资后是油田施工企业的纯收入,纯收入扣除上交的营业税等税后,最后就是企业的纯利润。企业纯利润主要用来上交所得税、企业公积金等方面。为了能够做好企业利润分配,作为油田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作好企业的成本支出、生产材料的购买的审核与控制,同时要按照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发放企业员工的工资。在分配的过程中,既要体现国家的控制力,也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员工生活条件的改善。最后要加强对油田施工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保护国家财产。财务监督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油田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监督,可以节省企业资金,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
二、油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油田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遵循国家的政策和规定,坚持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油田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国家的利益、企业的利益、企业各内部的利益、企业员工的利益等多方的利益,但是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首先要坚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这是油田施工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要严格的遵守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油田的规章制度以及财务纪律。坚决的与违反财务制度纪律、铺展浪费、非法占有国家财产的行为做斗争。充分社会主义的优势,开展各油田单位之间的协作与帮助。其次油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企业的施工作业,更好的对企业的施工作业服务。油田施工企业是一个生产单位,主要的任务就是完成各项工程的建设,财务管理工作是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服务的。施工工作性质决定了油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通过做好油田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服务企业的工程作业,节约工程的施工成本,合理安排工程施工的资金,做好企业资金运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稳定发展。这也要求油田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不能只做一些简单财务工作,应当充分利用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积极的投入到施工的工程建设,充分的了解施工作业,为企业的管理和规划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议和意见,更好的促进油田施工企业的生产,做好财务管理的服务作用。
三、结束语
油田施工企业是完成油田建设,保证油田各项生产活动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油田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多方面的财务问题,通过加强油田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水平,可以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节约施工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通过调研分析了油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充分利用企业资金、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做好油田施工企业利润分配、加强对油田施工企财务活动的监督等方面的任务,同时提出了油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为提高了油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1.价值链管理模式的含义。价值链:是指包含了企业的生产活动、经营销售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活动的生产销售体系。
价值链管理模式就是把价值链体系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组合起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市场情况,完成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如下表所示,为价值链管理模式的基本节后框图。价值链管理模式一方面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机整合,另一方面注重价值链体系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其目的是使企业自身价值与外部资源更好结合,实现整条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通过价值链管理模式的分析,帮助企业制定长期的战略目标,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
2.价值链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但是网络信息的应用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困难。由于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网络信息技术不够完善,技术水平有限,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管理分散、监督管理困难、信息反馈滞后的现象,无法实现财务资源最优化。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则从宏观角度出发,整合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联系,统一调配企业内的资源,集中统一的进行数据处理和财务管理。
大多数企业内部的物质流是单向的流向财务流,有关资金流动的信息单向的从企业各个部门传递到财务部门,而缺少财务信息反馈到各个部门,不能实现财务信息的沟通,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不仅注重各个环节的最大化,也注重不同环节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把重点放在企业内部,忽视同整个产业链大环境的联系,这将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则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和所处的价值链位置关系来制度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在经济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
二、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
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最优化、与外部资源结合最大化,其管理模式的构建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把企业内的生产加工、经营销售、售后服务看做一个整体活动,各个环节互相关联,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又把包括企业在内的整个价值体系看做一个整体,各个企业之间有机结合,实现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
2.动态化原则。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事后财务清算,是静态的活动,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性原则要求物质信息、价值信息、财务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改变,实现财务管理的实时性,信息的动态改变和交流避免了因延误导致的财务管理失败。
3.连续性原则。企业在价值链中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企业财务管理也是长期连续的。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的连续性原则一方面为企业的财务分析提供历史数据,一方面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还提供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发展展望,使企业在学习中长期持续发展。
三、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1.在企业内部构建基于价值链的财务管理模式对策。在企业内部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价值链管理模式,财务信息在企业各个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流动,保证企业内部的物质信息、价值信息、财务信息的实时性和统一性,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由单向改为双向反馈模式。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根据财务信息以及各部门的反馈信息综合判断企业收益,不仅能实时掌握企业各项业务的增值情况,同时将信息反馈到各部门,对无收益的业务进行调整,使企业动态发展;一方面,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动态性,要求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的业务活动,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紧密相连。
2.构建企业内部、外部价值链之间的联系。基于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不仅仅重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运作,更加注重企业通外部环境的联系。通过对价值链中上游、下游的信息分析,共同分享整个市场。首先,应该准确判断企业所在的整个价值链的结构组成,分析不同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为企业自身定位。然后,根据企业在价值链中所参与的环节,合理的分配企业资产。例如,企业在价值链的纵向过程中同时参与几项环节,则要做到各个环节的资金分配合理,保证企业获得做大收益,同时对于企业未参与的环节做资产预算。最后,根据企业内部产品成本计算和企业外部的产品成本判定,计算企业的收益以及有关资产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