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9 16:35:3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篇(1)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了研究健康教育对连队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效果,笔者在3年内对8个行政连队进行前瞻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8个连队中7岁以上的男女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各连队的基本情况。以XX团场XX连队和XX连队,XX团场XX连队和XX连队为研究连队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另外再以xx团场的xx连队和xx连队、xx团场的xx连队和xx连队作为对照连队,研究对象总人数约为8500人。

1.2方法

1.2.1监测疾病类型 在3年内对该8个连队的痢疾(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三种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进行动态监测,以"三病"作为以上三种肠道传染病的简称,根据团场卫生院、团连队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上报的疫情进行统计[1]。

1.2.2健康教育情况 对研究组的连队居民进行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介绍影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主要让其了解"三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和治疗办法,让其明白改善不良习惯,注重家庭卫生的重要性。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组织经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其中连队居民的知识增长率情况以百分制设计卷面进行测试,根据分数评定等级,"良好"为80以上,"较好"为70~79分,"一般"为60~69分,"较差"为40~59分,"差"为40分以下。总良好率根据"良好"和"较好"的总和进行计算。

1.2.3个人和家庭卫生状况 对8个连队的连队居民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改善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其中个人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刷牙、洗脸、洗手、洗澡、零食、饮食、烟酒等行为习惯和嗜好,还有个人的卫生保健意识,身体不舒服时是否及时就医等。家庭卫生情况包括家庭的经济情况、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家庭的人畜混居、厕所、排水和通风等卫生状况,家庭的饮水、饭菜生熟分开、餐具洗涤、厨房和餐厅、防尘防蝇设备等饮食情况,儿童预防接种、发病及时治疗等家庭卫生保健意识。其中连队居民的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改善状况以百分制设计卷面进行测试,根据分数评定等级,"良好"为80以上,"较好"为70~79分,"一般"为60~69分,"较差"为40~59分,"差"为40分以下。总良好率根据"良好"和"较好"的总和进行计算。

1.2.4数据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肠道传染病"三病"的发病情况 2010年初进行本底调查时,在研究连队和对照连队分别调查4109人和4122人,核实2009年度"三病"分别发生176例和181例,其中研究连队患有伤寒、痢疾和甲肝的人数分别为43例、101例和32例,对照连队患有伤寒、痢疾和甲肝的人数分别为35例、122例和24例。对研究连队进行3年的健康教育之后,我们核实统计研究连队和对照连队2012年度"三病"发患者数分别为78例和167例,其中研究连队患有伤寒、痢疾和甲肝的人数分别为21例、49例和8例,对照连队患有伤寒、痢疾和甲肝的人数分别为31例、115例和21例。可见研究组在健康教育后减少了98例,"三病"总数下降55.68%(χ2=38.53,P0.05),健康教育后研究连队的"三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连队的"三病"发病率(χ2=33.24,P

2.2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8个连队的连队居民在研究前对于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普遍不了解,知识水平较低。90%以上的人不了解痢疾和伤寒可以通过苍蝇传播的,忽视了平时的饮食卫生,没有肠道传染病预防意识等。研究连队居民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为"良好"者6例,"较好"者33例,"一般"者133例,"较差"者388例,"差"者145例,总良好率仅为0.95%。研究连队通过3年的健康教育后,连队居民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为"良好"者101例,"较好"者187例,"一般"者187例,"较差"者81例,"差"者32例,总良好率升到7.04%。可见研究组连队居民在健康教育后,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P0.05)。

2.3个人卫生习惯改善情况 对研究连队与对照连队居民健康教育前后的个人卫生习惯改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健康教育前,各连队居民存在饮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蔬菜瓜果等不良卫生习惯。其中研究连队居民的个人卫生习惯为"良好"者33例,"较好"者97例,"一般"者293例,"较差"者201例,"差"者87例,总良好率仅为3.16%。研究连队通过3年的健康教育后,连队居民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为"良好"者121例,"较好"者127例,"一般"者227例,"较差"者121例,"差"者24例,总良好率达6.07%。可见研究组连队居民在健康教育后,个人卫生习惯得到明显改善(P0.05)。就个人卫生习惯改善的具体内容而言,研究连队经过3年的健康教育后,饭前便后洗手者从之前的185例增加到3598例,改喝生水为喝开水者从之前的358例增加到3116例,食水果时洗净再削皮者从之前的225例增加到3109例。而对照连队居民的个人卫生习惯改善情况不尽人意,前后无明显差异。

2.4家庭卫生状况改善情况 对研究连队与对照连队居民健康教育前后的个人卫生习惯改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健康教育前,有些连队居民的家庭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普遍不好。试验连队通过定期接受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后,家庭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防尘、防蝇设备完好率由原来的33.21%上升至84.84%,生熟食品分开盛装保存率由18.93%上升至72.34%。然而对照连队在3年后卫生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连队和对照连队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我国是一个以农村、连队基层人口众多的国家,许多连队地区的卫生状况不胜人意。在一些贫困连队,连队居民的经济收入微薄,卫生健康意识淡薄,生活陋习严重,卫生保健知识匮乏,诸如院内柴草堆放杂乱无章,家畜家禽散养,垃圾随处可见等,个人卫生习惯亦不容乐观,在农闲季节,大部分男性都会吸烟酗酒。种种不良习惯,给连队居民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时刻威胁着连队居民的健康,对于控制肠道传染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借助社会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提高健康意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2]。同样的,通过在广大连队居民中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连队居民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连队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改善个人卫生和生活条件,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健康教育对于改善连队人口的卫生健康现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3]。本研究表明,对连队居民进行各式各样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其了解健康科学知识,改掉不良习惯,改善家庭卫生,进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胡晓燕.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107.

篇(2)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流行的生物学基础。三个环节能否相互连接和协同起作用,还必须通过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即流行过程始终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传染病健康教育的重点环节,必须综合考虑影响传染病发生的诸多因素,研究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影响因素是研究传染病健康教育重点环节的基础。

健康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健康信息的传播贯穿始终。基于上述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影响因 素,分析传染病健康教育的重点环节,就是围绕健康教育内容对象、方法和时机等方面。分析哪些因素通过人为因素可以改变;在所有可改变因素中,哪些是最关键 因素。关键因素则可认为是某些病的健康教育重点。

二、建立健康教育网络体系,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手段,落实考核办法

建立起以卫生系统为主的纵向网络,即卫生行政机构一专业健康教育机构一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整合卫生、教育媒体和社会体等单位协同工作的横向网络体系,这样基本上就可以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同执行健康教育规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语言教育

通过听课或办培训班的形式,由专业人员就某一专题进行讲课,为搞好法定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基层医院要有专门的人员分管,负责拟定工作计划,制定传染病的社会防治工作宣传制度和检查考核办法,由防疫科人员,每月组织一次健康教育例会讲座,内容尤其注重易懂性、针对性,具体性,避免生搬硬套、讲大道理。

(二)文字教育

可以采用形式简单,制作方便,语言精练,易于记忆,号召力、鼓动性强的卫生标语,达到大造舆论和创造气氛的作用。卫生传单 :针对某种季节性传染病,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内容系统,针对性和知识性强,简单明了。

(三)形象化教育

采用宣传图片,照片,标语,模型,示范 ,演示等形象化教育方法,把复杂的传染病临床表现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百姓有如身临其境,印象深刻,大大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电化教育

利用媒体机构的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料 ,以及投影、幻灯、VCD、等电化教材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大大加深村民的防病治病意识,使其成为自觉行为,从而为法定传染病农村社会防治工作铺开道路。

三、制定监测措施 防止疫情漏报

对医院医护人员、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是加强疫情报告 、防止疫情漏报、开展疫情监和搞好传染病社会防治的关键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前,由于近年来医务人员队伍年轻化,缺乏较扎实的业务知识作保障,传染病的漏报、迟报、误治时有发生,我们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两套学习方案 :院内临床大夫的学习与医院领导取得联系,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安排课时,注重教授疑似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辩证施治、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村医则利用每月一次的例会,开展业务学习。

由于农民就医习惯,加上经济原因,相当一部分传染病患者首次就诊大夫是村医,这就要求村医从思想上重视,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培训内容侧重于法定传染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体表指征,尤其是临床表现。 为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赢得了时间,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3)

1健康教育是控制传染源的必要措施

传染源是传染病传播、扩散的根源,早期发现传染病人是减少、控制传染病的关键措施。以往,我们侧重利用行政干预来控制传染,如1978年霍乱流行,我县就采用民兵站岗、送水送饭、隔离患者等办法来控制传染源,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群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及卫生组织、传染病报告网和报告制度的情况。通过健康教育,把传染病防治知识交给广大群众,提高群众识别传染病的能力,发现疫情能主动地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发现传染病人在公共场所可能造成他人被感染时,能够及时予以劝阻和防范,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治疗、防止传播蔓延。患者本身自觉注意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公德,进行自我隔离可达到防止疾病蔓延的目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都可以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要实施上述三项措施,并发挥其最大效能和潜力,自然要求人们都能懂得这种措施的必要性和实施这种措施的最佳时机及方法,同时也要求人们有一定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较好的自我保健能力,因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健康教育。

根据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目前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或服务项目):①社区传染病防治;②社区免疫规划(或计划免疫);③社区妇女保健;④社区儿童保健;⑤社区计划生育指导;⑥社区精神与心理卫生;⑦社区慢性非传染病防治;⑧社区(大众)健康教育;⑨社区卫生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⑩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⑩1社区口腔与眼病防治等等。从这讲开始,本刊将逐一作介绍。社区传染病防治主要是指我国法定监测的37种传染病的防治,包括甲、乙、丙三大类,各大类所包括的具体病名可以参考相关的传染病法规。

2健康教育是阻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对策

健康教育可使疫点或疫区的人群掌握防治该种传染病的方法,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从卫生治本着眼,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实施接种疫苗、清理环境、消毒杀虫等措施,杜绝二代病人的发生。饮服行业是肠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场所,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持久的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服务手段,以达到杜绝饮服行业传播传染病的目的。

不洁净的水源是传播疾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媒介。根据有关资料,我国的水传播疾病达50余种。因此,加强改水改厕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尽管我国农村改水改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受传统、习俗、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地方改水改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要改变这种状况,一要提高全民的卫生意识,使广大农民积极采取适宜技术与措施,提高饮水质量,改变厕所结构。二要将改水改厕与防治传染病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用算帐的方法开发领导,开发社会,使其诚心,支持改水改厕工作。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艰苦、细致的健康教育。

3健康教育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首要措施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是一种投入少,收效大的工作。通过正确的健康知识教育,能使广大的易感人群放弃不良卫生习惯,获得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能力。利用生物制品来保护易感人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措施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始终需要健康教育的参与。只有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家长掌握有关生物制品的接种知识,才能自觉、主动地配合卫生人员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上世纪80年代问世的乙肝疫苗,由于开始的宣传教育不到位,人们对其缺乏认识,出现疫苗的积压和滞销。进入上世纪90年代,卫生部门加大了对乙肝疫苗的宣传,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这一手段,使人们不断获得乙肝疫苗可防止乙肝病毒侵入人体的信息,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大幅度上升, 防治效果明显提高。由此也充分显示健康教育在防病这一社会工程中的巨大作用。

①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规律的生活制度,改善营养及加强体育锻炼等措施均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②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通过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异性免疫力是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的措施。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等之后可使机体具有对抗病毒、细菌、毒素的特异性主动免疫力;接种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后,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被动免疫力。③对密切接触者服药预防:有些传染病可通过服药进行预防,如猩红热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时,对密切接触者可服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服药预防的实质是使早期的治疗达到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的目的,为此,对象应是被密切接触已有被感染危险者;使用的药物应是被证实有效、比较安全的,并使用治疗剂量。但要防止盲目扩大使用而发生耐药和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治的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是明显的,也是有效的。为了能进一步的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我们应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这个有力武器,配合其它的防治措施协同作战,达到提高全民素质,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哲梅,洪婉媚,李剑妮,麦群弟. 传染病病人疾病知识

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05,(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

况统计公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

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89-02

一般来说,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监控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专门应对突发疫情的健康教育。在防治传染病上面,我们必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治疗原则,经常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对于传染病而言,这是一项最为基本的预防措施。因此,我们需要在全社会范围之内,积极地动员全体社会成员自觉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对相关的传染病知识做到基本的了解,最终使广大的群众能够客观地看待各种传染病,并且能够在发病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处理。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健康教育就是指,通过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将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逐渐改变行为。接下来,笔者将就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相关作用和探讨做出如下综述。

1 传染病预防控制当中,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当中,我们对于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从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方面说起,另一个是从应对突发疫情的健康教育方面说起。首先是经常性的健康教育,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而又广泛的经常性健康教育工作,对相关传染病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普及,这能够使广泛的群众对传染病相关的预防方法做到基本的掌握,还能够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个人卫生,讲究公共卫生,最终建立起卫生而又环保清洁的大家庭,从而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1]。

第二是应对突发疫情的健康教育,在这一方面,我们需要在疫情突发的期间做好一定的工作。要将城乡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防范技能提升起来,需要使公众理解政府对社会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在帮助群众预防方面,我们要积极对群众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采取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群众的恐惧心理和排他心理,在做好个人卫生和防御工作的同时,也要鼓励群众同相关的医疗机构进行配合,及时地发现并隔离相关的病人,这样就能够避免疫情进行进一步的蔓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行保障,最终起到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

2 传染病预防控制当中,健康教育的原则

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当中,健康教育需要遵循以下三点原则:①要遵循群众性的原则。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健康教育需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所以最先要做的就是必要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我们需要了解当地群众对于社会、医学以及心理上的需求,从而对其进行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健康教育,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那些生涩的名词和术语。举例而言,在新疆这样的少数民族,我们的健康教育就需要尽力达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需要注意民族的习惯,需要尊重民族的特点等[2];②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这里所说的科学性就是说健康教育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需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对相关的群众做出健康教育,避免片面性或者形而上学的观点发生,不能夸大更不能缩小事情的情况和危害。比如艾滋病,目前我们还没有相当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但是其传播途径却是很清楚的,所以我们只要对受众讲明这些,他们就能够自觉的遵守了;③要遵循感染性的原则。对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当中的健康教育,需要使其具备艺术感染力,最好能够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使语言和形象更加的生动鲜活,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3 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当中的作用探讨

3.1 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当中所取得的效果 我们通过健康教育能够将相关的传染病基本知识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受众群众,最终将预防的效果更好的满足。举例而言,艾滋病在目前尚且没有相当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但是我们却知道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所以,对于该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主要可以通过知识教育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来进行[3]。

3.2 健康教育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社会的经济负担,将健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麻疹以及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做出了主要的预防。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有资料显示,它一共减少了发病患者1.9亿人次,减少了131万人因为传染病而死亡,因为传染病所花费在医院的住院费用直接减少683万多元人民币。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不仅仅收获了必要的经济效益,也收获了一定的时间效益。

3.3 健康教育提高了全社会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参与意识 在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健康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是对于领导层面,具有开发作用,能够使政府在人、财、物、力等方面予以莫大的支持,其次也能够获得和协调各个部门对于该项工作的支持,还能够将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升起来,充分地调动了全社会各个阶层人事的参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 结 论

本研究主要对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当中的作用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和分析。经过综述和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控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发挥了比较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01-02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传染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进行传染病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传染病的认识,增强患者对传染源、传染途径等传染知识的了解,实现对传染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1]。健康教育的作用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开始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本文就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74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19岁-57岁,平均年龄30.25-4.43岁;护理组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0.12-4.12岁。选取患者均存在恶心、呕吐、肠胃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中毒等状况,均符合肠道传染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症状进行全面观察,针对患者症状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消除,建立良好病室环境和外部环境,提高护理舒适度。根据指标数据对患者进行适当饮食控制、用药控制、感染控制等,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具体操作为:①入院前教育: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入院知识讲解,保证患者了解医院日常规章制度和医院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知识讲解,提高患者对传染病的认识,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理解程度和配合程度。②入院中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传染病的治疗过程,对患者存在的治疗疑问进行耐心、热情解答,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不满和疑虑。要对患者的治疗全过程进行详细告知,保证患者对治疗全部知情后方可参与控制治疗。明确告知患者治疗护理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和意外症状,提高患者对突发状况的认识,降低可能出现的过度恐慌、紧张。③出院指导:要对传染病的治疗过程、预后状况、复发因素进行座谈教育或病室单独教育,对患者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叮嘱。适当情况下可以向患者分发传染病宣传单及宣传手册,对出院后注意内容进行指导。

1.3 评价标准 对上述患者分发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患者及护理护士分别进行自主填写。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传染病的认知内容和治疗依从性状况。

1.4 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t对患者数据进行检验,使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对比。当两组患者数据差异P

2 结 果

在本次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组患者护理后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达到97.7%;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64.3%,见表1。

3 讨 论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患者症状较为多样。虽然在当前的传染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强制隔离处理起到了一定的控制效果,对患者病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整体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如何提高传染病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配合度,增强患者对传染病的认识、预防、控制效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

健康教育通过对护理整体进行设计,通过有计划、有方案、有目的的教育内容从本质上改善了对疾病的护理质量和效果,已经逐渐应用到当前临床护理的许多方面。该护理方式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许多患者自觉采纳健康的行为意见,进行康复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护理的依从性,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当前的传染病研究过程中相关人员发现:通过非传染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患者行为意识,改善患者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者早日康复[3]。

在本次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护理组患者进行入院前教育、入院中教育和出院指导,将健康教育贯穿到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了充分完善。通过宣传-教育-指导-评价完成了对患者的全面护理,大大提高了护理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本次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组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率达到97.7%,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为71例、被动配合13例,配合率达到96.6%;对照组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率为64.3%,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为43例、被动配合21例,配合率达到75.7%.护理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对战胜传染病的信心,增强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实现对传染病的有效预防。除此之外,健康教育还能够纠正传染病患者的心态,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治疗行为的认识,从本质上达到对传染病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4 年1 月~ 2015 年2 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学生40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00 例)中男114 例,女86 例,年龄18 ~ 60 岁,平均(36.28.1)岁;对照组(200 例)中男118 例,女82 例,年龄18 ~ 62 岁,平均(36.68.2)岁。两组学生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干预方法

学生体检之前均给予体检协助并给予常规干预管理,包括检测指导、环境介绍等措施。观察组学生则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护理人员为学生讲解有关传染病的具体健康知识,包括其具体类型、诱发原因、传染途径、病情发展、疾病危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多项内容,同时结合学生自身当前体检传染病的类型以及学生生活方式为其讲解病情发展的病发原因、具体流程、最终危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多项内容,使学生对传染病的病情、治疗、护理、生活等均有较为清楚的认知,更好的遵从医生、护理人员的指导而完成相应的学习、检测工作。护理人员在疾病讲解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文化程度进行分层次讲解,结合医院制作的健康宣传手册并采取1 对1 的方式进行口述指导以及集体讲座指导等方式。

(2)护理人员针对学生对有关传染病病情发展造成的危害、治疗周期漫长等原因产生的忧虑、恐慌等不良心理进行进一步疏导,在常规心理疏导的基础上结合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为其树立理性看待的心理,使学生能够始终以理性、乐观的态度面对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相关要求,积极配合、协助医生以及护理人员观察自身病情变化并时刻注重自身生理、心理、生活的调节,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以及作息时节,密切记录自身在临床症状上的相关变化。

(3)护理人员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结合学生的生活方式、内容等进行相应的健康干预。以学生生活中的饮食为例,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学生当前生活方式、基础疾病以及实际需要为其制定良好恰当的饮食方案,注意学生日常饮食中的禁忌内容并尽量减少对学生呼吸道的不良刺激。具体来讲,护理人员应当叮嘱学生尽量减少其日常生活中辛辣、刺激类食物的饮用,学生应该多饮水并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类型。再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为例,护理人员要求学生保持适当的脑力消耗并维持适量运动状态,积极于室内、室外循序开展身体锻炼工作,严禁学生抽烟喝酒。

1.3 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统计学生对传染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一般资料、传染病传染途径、传染病预防知识、传染病治疗知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诸多内容。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 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 (x-s )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 检验和 2 检验,若最终P 0.05 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学生健康知识问卷得分(92.54.8)分;对照组学生健康知识得分(66.710.6)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篇(7)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健康知识教育基础上增加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国家传染病管理法规,本院、本科传染病管理办法及隔离制度,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人群及预后,隔离措施,隔离接触标准,传染病发展过程、治疗过程、预防传播具体措施、复发诱因等内容。在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中,采取的教育形式为向入院患者根据病种不同发放我院自行制作的健康知识手册,按照健康教育干预计划,倡导患者了解传染病基础知识、隔离制度必要性、治疗措施、消毒方法和具体传播途径。

1.2判定标准

利用我院自行制作的调查表对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照组与试验组进行疾病认知率调查,同时对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遵医行为配合率进行调查。主动配合:对科室隔离消毒制度能自觉执行,痊愈出院。被动配合:在护理人员监督及要求下,被动对科室隔离消毒制度加以执行,痊愈出院。拒绝配合:在护理人员监督下或自动配合执行科室隔离消毒制度,但隔离期未满就要求出院,态度强硬且劝说无效。经专家鉴定,我院自制调查表内容效度优良,可信度高。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版本对调查数据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传染病患者疾病认知及遵医行为对比见表1~2。

3小结

篇(8)

传染病是临床殊的病种,而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预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取得一定的显著效果,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它的作用及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认可[1]。以收集肠道传染病患者病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以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共接触并收集肠道传染病患者资料87例,以此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33例,平均年龄(30.25±4.43)岁。所有患者的体征和症状符合肠道传染病常规诊断标准,大多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头痛、发热、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2]。

1.2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对照研究法,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调查研究对象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评价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作为数据录入软件,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研究对象对于肠道传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识认知率普遍偏低,而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后,认知率明显提高,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肠道传染病患者相关知识认知率(%)

知识内容教育前教育后P值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有哪些?43.3389.93>0.05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肠道传染病?32.9290.44>0.05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21.1391.27>0.05肠道传染病预后效果如何?23.4693.31>0.05肠道传染病的常备治疗药物有哪些?31.7492.29>0.053 讨论

近年来,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重视。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后使患者了解更多的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并且使其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传染病患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整体护理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在面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不能只局限在护理工作中,而应在整个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控制过程之中坚持。健康教育实施的好坏不仅是影响治疗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整体护理及评价质量的重要指标[3-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后,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明显提高,提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因此,在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并且要注意将护理程序贯穿于健康教育中,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不断完善和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充分体现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全面性。针对传染病的特殊性,要注意把握护理的重点环节,综合考虑影响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诸多因素,围绕传染病的防治为中心,确定健康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时机等,开展符合人群需求的健康教育。

总之,健康教育作为护理中的“一个干预过程”,有助于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及预防等相关内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

[2] 肖贵轩,杨  坤,刘武垣,等.健康教育对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管理,2008,24(4):423.

篇(9)

2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所谓健康教育,是指医护人员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人们主动去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2]。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因此不仅需要护理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所谓“教育”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有聆听着,才能真正达到其目的,体现其价值。人的健康状况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地位以及文化修养均能影响到病情的预后。在教学中,笔者以慢性乙肝患者为例向学生说明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因素对病情预后的影响,如开朗乐观、家庭关系好、朋友多的患者病情恢复较快;而悲观抑郁、单亲家庭、缺少朋友的患者病情恢复则较慢,尤其是大量酗酒、发怒、熬夜、劳累等不良行为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促进传染病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要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比起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更加重要。因为医学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传染病比如麻疹、水痘等病毒性传染病,多无特殊治疗方法,治疗关键就是通过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但是多数情况下,这类传染性疾病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几乎无法治愈,因此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健康人群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慢性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理及预防措施,让健康人群对自己的行为生活习惯加以管理,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类疾病的发生。健康教育对促进健康而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对于疾病的治疗。同时通过健康教育,使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不仅可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可有效地减少全社会卫生资源的浪费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其次,由于免疫预防接种的普及,现代急性传染病明显减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仍然会有一些特殊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生,而且易引起爆发性流行;此外,目前对全世界威胁性最大的艾滋病仍没有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因此对艾滋病的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健康宣教。因此,从传染病护理学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按护理程序的步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3模拟护患沟通,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

传染病患者常需要隔离住院治疗,由于突然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又担心受到他人的歧视,或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还有经济压力的原因,容易产生恐惧、孤单、紧张、焦躁不安甚至悲观失望的心理,影响疾病的转归。在教学中,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克服怕传染的思想,对待患者要有同情心,要处处关心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此外,要将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全面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等,引导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可让学生进行传染病患者角色模拟表演,模拟练习与传染病患者进行沟通的方法。比如可以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为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分别扮演护患角色,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问题,并现场解答,让学生有身处临床的感觉。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少用医学术语,并且尽量多运用鼓励性的言辞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同时培养学生善于用举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讲明观点,从而达到指导目的。此外在进行沟通时,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以免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反感,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以利疾病康复。

4让学生掌握不同健康教育对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要让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宗旨,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哪些,并且需要对不同的人群做哪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护理专业学生要从事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健康人群、住院患者及家属、经过治疗已经出院的患者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让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方式、易感人群、季节分布等流行病学常识,懂得传染病重在预防,预防措施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如对传染性患者进行隔离可控制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饮 食卫生及环境卫生可切断传播途径,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可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目前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极大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注射吸毒及性传播,可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宣传吸毒及性的不良后果,切断艾滋病的传染途径,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当学生充分掌握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知识时,才可以将预防保健知识宣传的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

篇(10)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6.07.1375.02

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人口高度集中的公共场所,学校作为学生聚集的场所,为各类传染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1]。因此,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校的正常运作都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次研究某地区学校的传染疾病事件的相关资料,并对当前传染疾病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2月~2015年2月某地区学校传染疾病事件的相关资料21起。1.2方法采用excel对收集的事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患病率调查。具体观察内容为:①事件起数;②发病人数;③波及人数。

2结果

2.1学校传染病总体报告该地区学校在6年内共发生传染疾病事件21起,传染病累计发病数1326例,无死亡病例数,波及人数21301人,总罹患率6.23%。2.2传染病发病情况校内传染疾病事件中,肠道传染病2起(9.52%),包括:细菌性痢疾1起,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起;呼吸道传染病19起(90.48%),包括:风疹2起、水痘4起、流行性感冒12起、麻疹1起。2.3时间分布情况根据对学校传染病事件的时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传染病事件的发生与季节有关,主要的发病时间集中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并且第二季度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主,第三季度主要为肠道传染疾病,其他季度传染病病发事件较少。

3讨论

传染病源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学校的学生与教职工都是携带传染病的群体[2]。常见的学校传染疾病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疾病和肠道传染疾病。传染病的发生与学校卫生管理设施、学校的健康教育以及学生的个人卫生都有很大的联系。因此有必要从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学校健康教育两方面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就学校卫生管理方面而言,应改善预防疾病的硬件设施,包括:①配备安全且卫生的饮水设备;②健全厕所的卫生管理[3];③加强食堂食品的安全保障;④宿舍、教室等的卫生情况应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卫生规定;⑤加强校医室的建设工作,根据功能划分不同的科室,包括:治疗室、就诊室、药房以及器械设备室;⑥完善医疗诊查器材,如:保健药箱、灯光视力箱、卫生保洁桶等;⑦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4],例如,进行定期校医培训、设立卫生管理网络、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规范学校卫生档案的管理、确保足够的卫生经费等。对于学校传染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使师生了解常见的传染病[5-6]。例如可采取广播、黑板报、卫生专栏、健康讲座等方式宣传健康知识,以提高师生的传染病预防意识和健康意识。此外,还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卫生检查制度或开展健康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传染疾病知识及掌握预防技能。研究结果显示,21起传染疾病事件中,累计发病数1326例,无死亡病例数,总罹患率6.23%,传染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特征,且第二季度以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主,第三季度主要为肠道传染疾病。综上所述,学校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仍十分严峻,必须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健康教育工作,这对抑制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卓家同,陆庆林,方克勇,等.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广西医学,2015,37(02):227-231.

[2]曹艳荣.分析如何有效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J].中国实用医刊,2015,20(05):275.

[3]林祥田,邵安宁,冀慧玲.连云港市城乡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和学校卫生开展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4,28(03):225-226.

[4]李苑,刘伟燕,王铁强,等.深圳市两个区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01):98-100.

篇(11)

中图分类号:R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57-02

近年来“非典”、“甲流”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给了我们许多新的启示,“新医改”中就明确指出:从2009年起我国将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也明确规定:“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由此可见,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离不开健康教育,为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要求人们必须懂得如何实施预防控制措施,也要求人们了解影响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同时具备一定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1-4]。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多个社区人群进行调查,了解现阶段社区人群对传染病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简称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运用健康教育学中的知信行模式,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项目的干预项目,并比较分析干预前后社区人群知信行变化情况,为社区人群传染病防治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3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1个街道3个小区60户居民共540人作为调查对象,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按照调查要求统一培训5名调查人员,采用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传染病防治知信行调查问卷,由调查员询问调查对象完成干预前社区人群对传染病防治知信行的基线调查,在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干预后利用同一调查量表进行效果调查。(2)行为干预:向调查对象发放人手一份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传染病防治宣传扇子”一套,包含社区常见传染病如乙肝、艾滋病、手足口病、麻疹、肺结核等基本防治知识;在社区活动室多次播放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影音资料,并利用社区宣传栏每月出一期与社区常见传染病防治有关的宣传画报,共两期。(3)质量控制:在发放“传染病防治宣传扇子”同时就传染病防治知识向调查对象适当进行讲解和交流;在社区活动室分三个时间段播放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影音资料,每次由一名调查人员负责向调查对象发放小礼品并回答相关提问。

3.问卷内容:基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以及月收入等情况。传染病防治知信行情况:(1)知识方面:包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社区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临床表现等内容的了解情况;(2)态度方面:包括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态度,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态度,对日常生活工作中进行必要的消毒灭菌的态度,对社区常见传染病进行隔离防范的态度等;(3)行为方面:包括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获取常见传染病安全防范知识,保持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及传播等。本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Crobach’s Alpha为0.881。

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二、结果

1.社区人群一般情况分析:本次所调查的对象,干预前的基线调查总人数为540人,由于调查对象的流动性等原因,干预后调查的对象中全程接受本课题组干预的仅514人,其中,40岁110人(21.40%);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52人(10.12%),中学及中专206人(40.08%),大专及以上256人(49.81%);务农者60人(11.67%),工人238人(46.30%),离退休人员76人(14.79%),学生92人(17.90%),专业技术人员48人(9.34%);月收入4000元36人(7.00%),无收入132人(25.68%)。

2.社区人群传染病防治知信行水平及干预前后比较:社区人群经干预后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1.76±2.37、11.44±2.92、9.55±2.77)普遍高于干预前(分别为9.49±3.34、10.15±2.95、7.89±3.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58、-4.781、-6.116,P

3.社区人群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所调查人群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依次为:报纸电视(29.9%)、宣传栏(25.4%)、网站(14.1%)、书籍(13.7%)、亲戚朋友交流(12.4%)、其他(4.5%)。社区人群期望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宣传手册等(18.6%)、宣传栏(16.1%)、专家讲座(14.9%)、网站(14.9%)、报纸电视等媒体(13.3%)、书籍(8.4%)、亲戚朋友交流(8.0%)、其他(5.8%)。

三、讨论

社区传染病防治是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我国社区传染病防治处于起步阶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人群对传染病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水平总体并不高,平均分分别为(9.49±3.34)、(10.15±2.95)、(7.89±3.11)分。作为行为科学及认知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知信行已被广泛认可为最有影响力的行为干预理论之一,而知识是建立正确的信念(或态度),进而改变相关行为的基础。因此,有效地普及社区传染病防治知识是提高社区传染病防治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得分低者,如年龄40岁以上者,低学历、低收入者,务农者以及普通工人等,经干预后得分提高明显,干预效果最为显著。从社区人群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来看,目前社区人群获得的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局限于报纸电视和宣传栏,但这两种途径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具有明显的时间上和内容上的局限性,社区人群所获得的知识也非常有限。对于社区人群来讲,本次调查中所用的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传染病防治宣传扇子”内容生动并通俗易懂,而影音资料则对社区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讲解深入浅出,播放影音资料的专业人员也能面对面和群众讨论和解答日常生活中防治传染病的疑难问题,使参加者普遍觉得受益匪浅。通过调查可知,社区人群主观上更希望通过多种专业资料(如宣传手册、影音资料等),以及宣传栏和专家定期讲座等形式来获取传染病防治知识,这也为社区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Mayawd P,Mabey D.Approaches to the contro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old problems and modern challenges[J].Sex Transm Infect,2004,80(3):174-182.

[2]Jaramillo E. The impact of media-based health education on tuberculosis diagnosis in Cali,Colombia[J].Health Policy plan,2001,16(1):68-73.

[3]刘建民.抗击SARS:危机之中显示健康教育的作用――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首席专家田本淳研究员[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8):56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