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9 16:35: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

篇(1)

体育是人类创造的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文化除了具有一般体育文化的特点之外,更具有先进性、纯洁性、高品位性的特性。它包括了高校校园的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表象内容,着重体现了高校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精神等多方面素质。这些可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如早操、课间操、课余群体活动、高水平的运动队、小型多种的运动竞赛、富有特色的体育讲座和报告会、体育技能表演、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学校体育节等。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身体和物质的影响,而且具有精神因素的影响。如中国女排荣获五连冠时,她们的拼搏精神,感染了大学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心声;举国上下共同申办2008年奥运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广泛的爱国热情;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自信不止是体育精神的精髓,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成为校园文化对内、对外展示的窗口。体育的社会影响与心理活动是内在的、协调一致的。由于体育是一种通过身体运动谋求学生个体身心健全发展的集竞技性、表现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社会活动,它在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提高文化生活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大学生通过参加自己喜爱和欣赏的体育活动,亲身体验体育运动给予人的全部精神感受,使其在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个性心理特征。如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通过经常参加球类运动,有助于机智、勇敢、灵活、顽强和集体精神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爱好长跑的学生,通过长跑锻炼,有助于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自强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高校体育这片沃土,高校体育是大学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运动兴趣及习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等功能。大学生个性的形成,虽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他们个体生活的社会环境,即“心理生活空间”。学生在气质、能力、性格上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就是对其“心理生活空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的折射。高校体育同样占有影响大学生心理活动的生活空间,他们的心理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将毫无保留、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如果能自觉地利用这一有利因素,通过合理的运动形式和运动中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不同运动的心理倾向性等几个主要方面,就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个性。

篇(2)

许多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竞争意识、协作精神等方面比较薄弱。究其原因是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学校放松了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青少年中怕苦、怕累思想较为普遍。而学校方面也因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考试学科的分数,而忽视对青少年素质的全面培养。体育运动离开竞争将失去吸引力和前进的动力,这种竞争又包含着协作的竞争,没有协作就没有竞争;但体育运动中的竞争要符合规范,竞争后要正确对待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感受。通过体育运动培养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意志力、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这是很好的教育途径,也正是体育教育的独特作用[2]。体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征服,由不会到会,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近及远都是不同程度的征服过程。不论是征服自我,还是征服对手都不可能有永远的胜利,这就是体育运动的挑战性。这个挑战性表现在你战胜了一个对手,会有更多个对手,你克服了一个高度,会出现更高的高度,你达到了一个目标,就会有更新的目标始终存在。在这种挑战与征服的无休止轮回中,每个参与者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暂时性,而努力征服是永恒的,失败和胜利对于体育来说都只是过程和新的起点,这一次次失败除了能激励我们不断拼搏外,还促使我们对失败和胜利的辩证思考,有利于青少年理智、科学地对待人生和社会生活。如果我们经过失败和成功的多次体验,青少年或许不会因荣辱得失,为碰到学习困难而无所适从,更不会因为失意而厌世颓废。尤其在今天,青少年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挫折和失望的经历很少,体育运动中的征服困难和感受失败的经历对于他们大有裨益。

2.发展非智力因素,提高心理品质。

青少年所处的生理发育期是个人社会化的主要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个人的社会化与自然生理、心理发展是同步的,实现个人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心发展和谐状况。所以,评价青少年个人社会化完善与否,能否全面衡量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是重要标志。而青少年非智力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个人社会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非智力因素从大的方面讲有动机、兴趣、情感、志向、性格等,从具体方面来讲又表现为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自信心、自尊心、自制性、坚持性、良好情绪等。体育教学活动以其独特的方式完成学校教育所赋予的培养良好心理品行的任务。例如:在中长跑运动中,学生在遇到生理极点时,在老师的预先启发下,在同学的鼓励下,会调动体内顽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这种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坚持性等品质。这些因素对于青少年社会化是至关重要的。体育运动能够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使人们顺利地调整生活习惯,顺应新的生活节奏,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体育运动均采用快速灵活的运动形式。体育健身运动能够提高人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可克服对快节奏生活的抵触、恐惧、厌烦、焦虑导心理障碍,稳定心理情绪,提高社会应力。在运动场上,竞赛强调规则的完整和准确。一旦认可,任何人就必须遵守,据此竞争和创造。规则的存在和完善,是构成竞赛的前提。机会均等的竞技促进了人的平等观念。过去人们所理解的平等是平均主义,要求是终点上平等,体育竞赛让人体所理解的平等是机会均等,要求的是大家一起站在起跑线上的平行,只承认最终的比赛成绩,才能有充满生机的运动场,才能永远给予人人机会,鼓励他们勇于上进。体育活动的多样性造就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完整性。总之,体育活动能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接受生理、心理双重负荷,体验运动的和成功的喜悦,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良好的场所和途径。

篇(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太极拳的运动具有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的特点,集中体现了武术、体育、运动之间外在形式的完美结合。

近年来,我们在体育学术论坛中,对体育本质美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已有了不少的探索和研究,这无疑是极大的丰富了体育美学的内容。因此,进一步研究体育运动的美,对于推动现代体育发展,提高体育运动的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以太极拳运动为例子,探讨体育运动美。

一、太极拳运动与体育审美

体育运动是人们有计划地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的创造过程。一方面,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的健康,发展人的个性。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作观赏,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观赏体育比赛,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从认识观看,它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直接统一的直观认识,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是在活动的直观形式中演化到理性内容。从理论实践看,它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的社会功利价值。所以,体育审美和艺术审美不同,体育运动美感建立在一种双重的基础上。首先,是以运动者运动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其次,则产生于经历情感体验与竞赛过程中非常实际的感受。这是体育审美与艺术审美的显著区别之处。体育观众是直接参与体育创造和传播的。观赏者既是感受的主体,又是参与的客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获得体育运动的美感。首先,观赏者必须具备体育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即主体的意识能够通过感知和客体发生交流,以引起心理的振奋和激励。其次,观赏者必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即对观赏的运动项目的特点、结构、力量和幅度都有一定的体验,才能对审美客体作出一种稳定不变的情感反应。

正是基于这一点太极拳更是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的一种伦理观。现代人工作中、商务中的激烈竞争,使人与人的关系紧张,甚至白热化,由此引来嫉妒、烦恼、仇视;现代科技又给人创造了网上聊天的环境,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和交流。人们聚在一起练太极拳,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环境,随着音乐舒拳走势,或两两推手“随曲就伸”“舍己从人”,粘连黏随,成为一种融洽感情、乐此不疲的交流情感的活动。正如《大趋势》一书中提到的,“每当一种新技术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产生一种高情感”。太极拳以静心养性,动中求静的运动方式,做为一种高情感活动是非常可取的。尤其是在外国,老年人,妇女平日较为孤独,有一种场合给他们一起练拳、交流、说笑,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太极拳以其绵缓斯文的运动风格,尤其容易增加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观念。不少发达国家,有兴趣练太极拳的人聚集一起,无欲无争,陶然往返,不失为凝聚人情感的“魔杖”。

体育竞争是运动员用身心体能这一特殊的物质和心理手段去战胜对手。人类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必然要在运动中、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来。人在运动中要拥有最大的空间,达到最高速度,显示最大力量,是对人体极限的冲击,是人的自我超越。人体始终按照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样的法则运动着。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它给人和谐愉快的感觉。体育审美是以直接参予为基本特征的。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规律、特点、力度不同,因此它给人的审美感觉是不同的。太极拳运动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动作轻柔圆活,处处带有圆弧,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承,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在运动中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身心更加愉悦健康。

二、太极拳运动与美相互交融

马克思曾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苏联的马雅可夫斯也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这些观点精辟地指出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

太极拳可以宁静其心,使精气浩然和平。概括地说,太极拳的健身是在绵缓不断的运动中,把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生哲学连在一起,相互作用;把心态平衡、延年益寿、生活情趣融成一团,兼而得之。太极拳对人类的特殊功效,才会得以充分显现。太极拳具有慢、匀、圆、松、静、柔等特点,太极拳特有的“心静用意”的要求,采用腹式逆呼吸,以及贯穿始终的螺旋式的弧形动作,缠丝运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关节、骨骼都有着良好的刺激和锻炼价值。另一方面,太极拳自起势始直至收势,如同江河之水,滔滔不绝,又如同行云一般不可中断,它的一招一式都要求全身放松、上下相随、前后相连、左右相照,做到意念、气机、内劲与动势、架子、外力三合,表现出一种松、稳、慢、圆、柔的整体协调、均匀、和谐的运动特性。这种和谐,这种协调一致,就是一种美,一种和谐的美。

三、太极拳运动与艺术美

艺术美和体育美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它们在美的创造方法和表现形式上,以及人在审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很大差异的。艺术美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它充分、强烈、典型地反映出生活的美丑。艺术美的创造不仅是在生活美的基础上概括、加工、取舍提炼而成,而且溶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塑造一些非现实性的艺术形象。而体育美却不同。体育美的创造虽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其中也包含了教师(教练员)对自己的行为客体的一种审美态度,它和艺术创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全是现实形象反映,它的主要本质在于解决美的有机构成。也就是说它必须直接接受竞技性的要求,并且现实性地尊重人体科学规律,在于研究如何花费最少的体力,使人的天赋体力、技能和运动速度发展到最高境界。

在太极拳运动中自始至终存在着动与静、虚与实、柔与刚、攻与防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它们各有其具体含义,人们在练习太极拳时,只有做到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刚柔相济、攻防兼备,才可能收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因而,也只有不断的认识和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艺术的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挖掘出太极拳本身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肖建波.体育与美[J].美与时代,2006,(9).

篇(4)

自古到今,在体育学术论坛中,对体育本质美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已有了不少的探索研究,这无疑是丰富体育美学的内容。进一步研究体育运动美,对于推动现代体育发展,提高体育运动的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体育运动美进行探索。

一、体育运动与美水融

体育运动美是借于人的自然实体来表现的。马克思曾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前苏联马雅可夫斯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这些观点精辟地指出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体育运动是以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和创造美的。如健美运动,运动员在比赛时,根据音乐节奏对强健肌肉进行充分展现。他们那隆起的肌肉群,雕塑般的身躯,匀称的线条,优美的造型无不是体育美的展现,不能不使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几乎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能展现人体的力量、速度、灵巧、耐力和青春活力,展现人类的形态美与心灵美。因此说体育运动与美是水融。

二、体育运动与体育审美

体育运动是人们有计划地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的创造过程。一方面,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增进人的健康,发展人的个性,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作观赏,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体育审美和艺术审美不同,体育运动美感建立在一种双重的基础上。首先是与运动者运动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其次则产生于经历情感体验与竞赛过程中非常实际的感受。这是体育审美与艺术审美的显著区别之处。体育观众是直接参与体育创造和传播的。

体育运动的直接目的是功利的,尤其是竞技体育,它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是和团体、民族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体育竞争是运动员用身心体能这一特殊的物质和心理手段去战胜对手。人类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必然要在运动中,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来。人在运动中要拥有最大的空间,达到最高速度,显示最大力量,是对人体极限的冲击,是人的自我超越。人体始终按照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样的法则运动着,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给人和谐愉快的感觉。在体育运动中,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各种运动美,而且体育服装、体育建筑、体育场地、体育器械和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等均能满足审美的需要。

三、体育美和艺术美

总的来说,体育美和艺术美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它们在美的创造方法和表现形式上,以及人在审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很大差异的。

艺术美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它充分、强烈、典型地反映出生活的美丑。艺术美的创造不仅是在生活美的基础上概括、加工、取舍提炼而成,而且融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塑造一些非现实性的艺术形象。而体育美却不同。体育美的创造虽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但其中包含了教师(教练员)对自己的行为客体的一种审美态度,它和艺术创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全是现实形象反映,它的主要本质在于解决美的有机构成。体育美不仅仅有抽象概括,更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可感形式。任何虚伪和过分夸张都构不成体育美。

人在艺术作品中和体育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人在艺术作品中是被塑造、被表现的对象,而体育运动中人是表现的主体。前者作为间接美出现在审美关系中,成为审美对象,后者作为直接的形象进入审美关系中,成为审美对象。在体育运动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对象,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既是表现的内容又是表现的形式。文学艺术美需要一种无生命的物质(文字、声音、色彩)作为艺术美的媒介,而体育美的媒介就是运动着的人体。因此,体育美是一种流动的美、动态的美。

四、体育美的欣赏

体育运动给人展现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美的艺术世界,它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享受。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高超艺术,是体育运动中美的体现,它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当人们在观看艺术体操比赛时,运动员做波浪动作时所表现出的柔动连绵特色;做转体时表现出来的身体轻盈高飘;做平衡动作时表现出的稳健、优美给予人强烈美的感染。在观看竞技体操比赛中,运动员那稳健、准确、高难、优美的动作更给人以精彩、动人、魅力无穷的回味,使人进入梦幻般的境地。在观看球类比赛时,球场上那快速多变的战术,紧张激烈的争夺,熟练默契的配合,更是迭起,精彩纷呈,把人带入精湛神话般的世界。更有跳高运动员的腾空飞越横杆,帆船运动员博击惊涛骇浪,击剑运动员敏捷灵活的雄姿,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的千姿百态的舞姿,棋类运动员统帅的千军万马的气概等。这些诗情画意无不使人陶醉于体育美的享受之中,激励人们对体育美更高、更深的追求。

篇(5)

所谓美育,是指以一定的美学理论指导人们的审美实践活动,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观念理想,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二)体育教学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条件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一样,在教学中也要做到“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因而体育教学必然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条件和效能,这是因为:

1.美育的主要特点是形象和可感性。一切美的事物,除科学美以外,都不是抽象的概念,都具有具体生动的形象,体育运动也不例外。对于学生来说,越是直接、具体、可感的形象化的审美教育,也越能被他们所理解和接受,这比单纯的理性教育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也符合广大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要求。因此,体育运动的外在特征与美育的主要特点是相符合的,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条件。

2.人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节奏等基本要素和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是一致的,许多艺术品本身就是以体育动作来设计的,如2000多年前由古希腊人米伦创造的著名雕塑《掷铁饼者》之所以至今还被当作体育运动的最好标志,就在于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了运动员掷铁饼时最精美的瞬间:运动员处在竞技状态的最关键时刻,即铁饼被摆回极点,也就是即将抛出前的一刹那。用雕塑这一栩栩如生的艺术形式,将体育运动中的形体美、动作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使整个雕塑渗透着一种圆润的美,充分体现出体育运动健、力、美的和谐统一,成为体育运动美的象征。因此,体育运动的审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3.体育教学中整齐、漂亮的运动服装、整洁的运动器材、合理的场地布置、富有变化的队形、适宜运动量的身体练习、优美的动作、课中组织衔接的流畅、教师富有美丽的内在和外在形象等伴随着教学全过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从中受到体育运动的美的熏陶。

二、体育运动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美的显著特征的形象性、美育的特殊性质主要在于它是通过审美活动来教育学生的,这符合体育欣赏和参与的特点,但体育运动与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

(一)体育运动中的不少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还塑造具体的艺术形象,它们就像著名雕塑《掷铁饼者》经历2000多年,其艺术形象给人的美感,不仅是瞬间的,也是永恒的,令人回味无穷;它的形态虽然是静止的,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栩栩如生的,使人想象无限;其阐述的主题思想不仅是完整的,而且是丰满的,有血有肉的;其追求的理念正体现着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和对健、力、美的追求。

(二)人体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自然美。体育之所以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还在于体育是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手段去塑造更加完美的人体,设计优美的动作和姿态,使人体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又表现出动感的、力量的、健康的美。

三、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的美育功能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得以实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设计一堂课,要适当地从美学角度加以考虑,如场地布置的是否合理、整洁;教师的仪表是否大方、雅观;示范动作是否优美、准确;教学手段是否符合学生特点;学生练习动作时是否整齐一致等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与完美的形式达到和谐统一。

(二)音乐与体育的结合,可使二者相得益彰。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音乐有助于学生体会和感受各种动作的节奏、风格、速度、强度等特点及其变化;有助于合理调节肌肉运动中的力度变换,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提高兴奋性,发展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同时体育教师要善于将音乐合理地组织在一起,以便在运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即快慢曲先后的顺序应加以合理的安排,随时能根据需求来变换音乐的快慢节奏,充分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如:在准备活动部分可采用一些节奏明快的音乐,调动学生兴奋性,而在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中,则可用一些古典音乐缓解学生的疲劳。

篇(6)

随着人们对养生的不断探究,人们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也更加重视。茶从古至今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并形成了特殊的茶文化。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人们发现从古至今茶水都十分盛行,无论是在茶余饭后,亦或是在工作忙碌之中,饮上一杯茶水,都能起到提神醒脑、强身健体的功效。而茶文化在体育运动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由于人们对生活和运动的热爱,因此,将茶文化融入到体育运动中,可以促使人们拥有健康的体魄。

1体育运动员的茶文化体验实例

为了让青年运动员更好地理解茶文化历史,在亚青会期间,让中国的参赛选手走进南京,体验茶文化之旅,通过参观古代的茶艺使用器具以及亲身参加陶艺制作,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内涵。青年运动员需要长时间的进行体育运动,此时,参观茶文化博物馆,有助于运动员形成基本的茶文化意识。在进行参观的过程中,有专门的解说员对不同的茶具以及茶艺表演过程进行讲解,让运动员对茶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在保证对茶文化进行全面探究的同时,让茶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据报道,还有许多外国体育团队争相参加参观茶文化博物馆活动。随着大批量的运动员接触到中国的茶文化,促使与茶文化有关的歌曲也被运动员们相互传唱,在解说员细致、耐心的解说下,志愿者们也通过用英语或手势讲解的方法,让外国运动员感受来自中国茶文化的艺术之风。在现场,工作人员对刚采摘来的茶叶进行杀青、揉捻、干燥等过程,让运动员对茶叶加工工序有基本的认识,随着运动员与解说员喝上第一杯清香的茶水,他们才会切身的感受到来自于中国茶水的那份甘甜。随着茶叶慢慢的沉降到底部,运动员经过短暂的等待,也体会到来自中国茶文化的一种宁静与安详,并能够思考到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张弛有度。茶叶的纯净就好比运动时的休息,并非是为了偷懒,而是为了将更好的效果呈现给观众,而在比赛之余,运动员喝上一杯茶水,也可以对身体流失的各种元素进行一定的补充,由此可见,茶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我国饮茶文化发展中的体育文化

2.1饮茶文化在古代的体现

陆羽曾经在诗句中对茶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也正是他的众多诗句,让现代茶文学爱好者有了更多钻研茶文化的依据,陆羽也因此被称为“茶圣”。早在《茶经》中就有记载,茶水可以强身健体、提神醒脑,也是文人雅士相互交流的一种生活方式;茶水还具有一定的滋补与养生功效,每日喝上几杯茶水可以有提神醒脑、疏通血管、养颜排毒的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长期饮用茶水的人患病几率十分低,身体的免疫机能呈上升趋势,饮用茶水还能起到延缓衰老的功效,因此,喝茶成了古代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千百年来,茶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些地方的人们宁可三餐无饭,也不可一日无茶。在宋代,为了能够饮用健康自然的茶水,会有专人来进行茶林种植活动,在不同的地区种植茶林,并采摘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冲泡之余,让生活更有乐趣。随着人们饮茶习惯的养成,关于茶水的评鉴与泡茶技艺,已经拥有了专门进行采茶、品茶以及茶叶选取与冲泡的团队。而到了汉朝,有了丝绸之路以后,茶叶更是远销国外,并在全球各地盛行。古代的体育运动不像现代的这样丰富,但是有一种与现代体育运动十分相似,就是古代的蹴鞠运动。古代人会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团队,相互争取类似于皮球的蹴鞠,这也形成了最早的体育竞技类项目。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具有娱乐性的蹴鞠游戏成了兵家的练兵之法,又经过一代又一代蹴鞠高人的指导,蹴鞠渐渐地变为军队中的一种运动形式,经过时代的变迁,形成了现在的足球运动。古代的许多达官贵族,甚至皇是蹴鞠爱好者,他们推崇这种娱乐项目,也在娱乐休息之余饮上一杯清茶,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此时的茶坊遍布宋朝的每个角落,人们在观看蹴鞠运动的同时喝茶水也成了一种习惯,而踢输的一方还需要向赢了的一方敬上一杯茶水,以此显示对对方的敬佩与尊重,此时也是茶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2.2饮茶文化在现代的表现

现代人对于饮茶场所的选取和饮茶意境的追求与古代人有所不同。随着现代人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茶余饭后喝上一杯茶水,更体现出养生之道。由于人们意识到喝茶可以强身健体,并具有一定的医用功效,因此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有着更高的地位。人们习惯喝喜欢的茶水,因此对茶叶的选取十分讲究,比如在选取普洱茶与信阳毛尖时,则更希望获取货真价实的茶叶,而非用低价购买廉价茶叶。由于产地的不同,因此茶水具有的味道也有所差异,人们对不同茶水的要求也大不相同,因此,在进行茶叶选取时变得更加苛刻。虽然现代体育运动与茶文化的融合十分严谨,但是在校园的体育运动中,年轻人则喜欢用矿泉水和碳酸饮料替代茶水,他们在追求口感的同时,并不了解茶水的真正用途与好处。随着中国对茶文化的推广,各大高校已经认识到茶对运动员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近期的活动中,某知名大学成立了茶文化协会,将运动员的主要饮品由饮料替换成了茶水,并定期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讲座,让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在喝茶的同时,茶对身体起到的作用。运动员也通过讲座了解了如何知茶、认水、识器以及了解茶文化历史。茶文化与体育运动的结合,让运动员了解了茶与体育的内涵与价值。

3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相结合

由于在每项体育运动中,运动员需要补充的微量元素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茶水时最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叶品种,在茶香之中,品味一杯茶水,可以让饮茶与体育运动完美融合,既有利于宣传我国的茶文化,又可以让我国的茶文化更好地被继承和弘扬。有些体育教学已经将茶文化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人们在运动的同时,喝上一杯茶水,可以有利于运动员的发挥。运动员在休闲之余了解冲茶、品茶、鉴别茶水的方法,可以丰富业余生活,让心灵得到寄托。茶水喝得越多,身体机能提高的越明显。长时间饮茶的人拥有特殊的气质和心境,因此,茶水带给人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有精神的升华。

3.1音乐、茶文化和体育运动的结合

音乐有多种演奏风格和演奏形式,人们在喝茶的同时,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可以让饮茶环境变得更加优雅惬意。音乐能够带给人一种全新的精神享受与情感体验,随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领悟和追求,不同的音乐内容,可以帮助人们对生活更加憧憬和向往。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播放激扬高亢的音乐,可以让运动员调动全身的运动细胞,有利于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音乐可以让人有效的转移注意力,运动员通过听取不同的音乐,可以分散由于长时间运动而造成的身体疲劳。随着西方国度不同音乐演奏形式的引入,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等多种音乐形式,与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演奏风格相融合,让运动员可以对音乐和茶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音乐注重对人体精神的滋补,因此在背景音乐的选取上,要能够更好的展现茶文化的真谛,才能让音乐运动员的要求相一致。运动员需要对不同的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在进行音乐的选取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理性。由于现代音乐有不同的风格和类型,因此运动员不可以盲目或在懵懂的状态下进行音乐的选取,这样既无法保证体会音乐的强大魅力,也失去了了解茶文化的意义。体育运动音乐的选取,需要保证音乐的内容和演奏风格符合运动员的运动形式,让音乐与人的思想良好的融合,才能促使运动员更好的感受音乐在体育运动中所具有的价值。

3.2茶水对体育运动者的功效

茶水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功效,能够有效的清理肠道,促进肠道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在运动之后能够及时的补充远动员体内的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元素,达到有效增长有益菌,消灭有害菌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实验表明,茶叶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能够有效地降低脂肪含量,达到减肥的目的。茶水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够有效的缓解人体工作和运动产生的疲劳,经常饮用茶,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由此可见,茶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通过饮用不同品种的茶水,可以起到抗血脂、抗血压等众多益处。长期吸烟、饮酒的人喝上一杯茶水,可以带走由于吸烟、饮酒对身体造成的伤害。红茶具有很好的利尿功效,运动员经过长时间的运动,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饮用红茶可以促进身体水循环系统正常运作,也可以保证有效排除运动所产生的毒素,促使运动员拥有良好的体魄。许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大量的压力,通过运动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压力的产生,在运动之余喝上一杯茉莉茶,可以提神醒脑、舒缓紧张,茉莉茶还有一定的降火排毒功效,能够良好地调节体内的火气。但是切记,长时间或者剧烈运动以后不应该立即喝浓茶,因为运动之后心脏的负担会加重,茶水中含有少量的咖啡碱,在喝浓茶以后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促使人身体的整体机能下降,因此喝茶的最佳时间是在运动完休息一会儿以后,这样既能保证对身体能量进行补充,也能让茶水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束语

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整合,能够丰富和完善我国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需求,也是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求,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以及茶文化发展进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纪岩.茶理论与实践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5(6):177-178.

[2]白亚兵,柴静.论茶饮料对体育运动员运动功能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1):28-29.

[3]金东涛.传统茶文化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作用探析[J].福建茶叶,2016(1):247-248.

篇(7)

关键词 篮球运动 致趣要素 成就感 畅体验

一、前言

兴趣是一个人掌握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内涵的心理倾向。“致趣”是导致运动者产生兴趣的原因。兴趣与快乐有关,是有效运动的前提,但快乐是运动者于运动中的感觉和体验,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由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所引起①。据此,对篮球运动中致使参与者产生兴趣,获得乐趣的运动要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研究判定不同致趣要素对篮球运动参与者的影响程度。

二、对篮球致趣要素相关概念的定义解释

(一)致趣要素的解释

致趣要素是指人们对某件事物所产生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乐趣的因子。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致趣要素的逻辑分析,将致趣要素的研究指标设计为对抗性要素、流畅感要素、竞争性要素、宣泄性要素、游戏性要素、成功体验要素和团队性要素。

(二)对抗性要素

现代篮球的激烈对抗,赋予了篮球运动旺盛的生命力。在篮球运动中,无论是攻方还是守方,有球还是无球,都存在着对抗性。对抗性指运动员在场上所具备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作风、心理、智慧、策略、意识等方面的直接较量,以上各方面的直接较量构成了对抗性。

(三)流畅性要素

在篮球运动中,经过默契配合而完成的一连串有效动作,或连续投篮命中时,往往会感受到心理上的某种愉悦和满足。这种幸福愉悦的心理感受,学术界将这种心里感受称作流畅。

流畅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席克真特米哈伊于1990年发表于对休闲心理学影响深远的专著《流畅:最佳体验的心理学》中。书中提出流畅(flow)的概念,即“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而能让一个人深深沉浸于其中,以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意识不到最佳的存在的体验”。而概念中所提及的适当的挑战,是指活动的难度与运动所掌握的技能相适应,太难的活动会让人有紧张和焦虑情绪产生;而活动过于容易又会使运动者产生厌烦,都不能达到“畅”的感受。流畅的体验是在工作或休闲时产生的一种最佳体验,类似于马斯洛提出的“高峰体验”,人在进入自我实现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极度兴奋的愉悦心情。

(四)竞争性要素

参与者都是以锻炼身体,娱乐身心为目的的,把篮球当做健身方法,把篮球当做娱乐游戏,所以没有纯粹的职业性的竞争,所谓的竞争性要素是指通过篮球运动中的攻防较量看谁能够进更多的球,以致获得胜利,毕竟人们都是具有好胜心理。在较量的过程中,彼此都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宣泄性要素

篮球运动也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手段。在情绪低落或心情不好时,有很多人同样会选择进行篮球运动,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宣泄体内的不良情绪和亢奋的能量,从而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受。

(六)游戏性要素

篮球运动的本质就是游戏,以游戏为活动形式,集娱乐、健身为一体,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人们通过游戏性的篮球运动,让自己得到快乐。

(七)成功体验要素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他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篮球游戏中,因为对手的不同,不能每每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不确定性也给参与者带来无休止追求的激情和动力。

(八)团队性要素

篮球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团体运动项目,团队合作是一支球队胜败的关键。一支完整的篮球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处于和谐稳定状态时,是系统功能发挥的最佳状态。

三、对篮球运动致趣要素的分析

作为游戏,篮球是可以一个人玩的游戏,也可以多人进行的,在篮球运动中对快乐的体验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过篮球比赛在一种攻防的转换中完成,是吸引所有篮球爱好者的魅力所在。在篮球运动中,如篮下的进攻练习,如果没有防守队员,玩起来就会比较枯燥,加上防守,进攻队员就会更好地理解和合理地运用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也会乐在其中。

(一)对业余篮球爱好者的调查分析

在对业余篮球爱好者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在对“游戏性要素”这个趣味性要素选项做兴趣选择时,有85%的学生选择了游戏性,这说明了大多数参与者因其身体条件和专业的不同,在篮球运动中追求着主要是游戏的娱乐性。而对“对抗性要素”这个趣味性要素选项做兴趣选择时,有73%的学生选择了对抗性要素,这反映了在篮球运动中,爱好者们也遵循着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体验对抗性的快乐。

(二)致趣要素在个体中的异同体现

篮球运动的致趣要素是因人而异的,依据不同人的性格特点,每个人对于篮球运动乐趣和幸福感的追求是有差异性的。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有的人真正把篮球运动当做一种游戏,尽兴随意的玩耍,不会太注重输赢;有的人在运动中会把输赢看得很重,对这类人来说进更多球,赢得更多才是乐趣。对待成功的体验、对抗性和流畅性等致趣要素的追求是不同的,这就是个体存在的差异性,也是体育运动倾向性的体现。通过篮球运动获得乐趣,感受快乐,追求幸福,虽然以不同的致趣要素为致趣因子,但目的是相同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游戏性是最重要的致趣因子。因为体育运动的本质就是由游戏转化而来的,人们在进行篮球运动时,也是为了感受快乐,追求幸福的。

2.不同的致趣要素对人快乐程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体验对抗性,有的人喜欢游戏性,所以,不同的致趣要素对运动快乐的获得也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

(二)建议

1.由于人对快乐的追求受致趣要素影响,所以在篮球运动中,我们要遵循篮球运动的游戏性本质,懂得他人对篮球运动乐趣的体验,以便融入其中,让自己也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2.教师在篮球教学中也应把握一定的侧重性,侧重于他们对游戏性的快乐体验,发挥致趣要素的倾向性特点,合理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既提高参与者的学习兴趣,也很好地教授他们篮球运动的动作技巧。

注释:

① 李杰凯,等.论操舞音乐韵律与动作节奏的本能恰和之美――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2011.8.

参考文献:

[1] 李杰凯,包蕊,等.论操舞音乐韵律与动作节奏的本能恰和之美――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2011.8.

篇(8)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2-0031-06

Body care: a modern mission of sport aesthetics

WANG She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 In terms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body movement, the beauty of sports move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3 different levels of aesthetical experience: 1)“movement pleasure” produced by the muscle system during movement and accompanied by emotional experience; 2)“movement association” established based on movement pleasure of first reflex, originating from “internal imitation” of technical moves; 3)“body and mind resonance”a sensory resonance that exceeds secondary reflex, a fusion of the soul getting out of sensory organs with movement significance. Only by turning from the external form of the body to the care of body sensation and experience, and by devoting to providing aesthetical criteria for various senses of the body, especially thorough nour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ovement senses during movement, can sport aesthetics truly realize humanistic care.

Key words: sport aesthetics;body sensation;humanistic care

美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始终以人文关怀为已任。这是美学的精神内核,是美学的本体价值,同样也是美学对人类文化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如果今天还有人愿意讨论体育美学的使命问题,那么我们首先应当讨论的,决不是体育美学的经济化与商品化,或者体育美学如何为体育科技革命或运动员的争金夺冠服务,而应该讨论在当下,体育美学将如何体现自身的人文关怀。

一个世纪以来,身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开始讨论社会生活中的身体。从尼采用刻薄的嘲笑为人类身体作出了令世人振撼的正名之后,梅洛•庞蒂、福柯、舒斯特曼等人提出的美学的身体意识,可谓在身体的文化和符号意义上长驱直入,为现代身体社会的来临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促成了整个哲学研究的“身体转向”[1]。正如舒斯特曼[2]193所指出:“我们的身体――从前被贬低为仅仅只是现实的媒体或手段(因此是从属的、反映的、变形的)――作为最重要的媒介,现在被提高到了建构者和事实场所的地位……身体自身成为了一种真实的价值。”在现代城市文化中,体育馆与休闲中心代替了博物馆与图书馆,成为更受欢迎的地方,同时更多的金钱、时间与关注投向了化妆品、饮食、服饰与美容手术上,身体似乎变得越来越紧要。然而,体育美学对于身体的重新确认,完全不同于这种消费语境下的身体影像,而是指向主体性身体感觉经验的品质。

1身体转向:体育美学的人文关怀

1.1体育美学中“身体”研究的客体化倾向:肉体显美

体育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对于“体育美在哪里”这一问题炙手可热。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美学爱好者已有许多论证。目前国内外体育美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认为体育美主要有人体美、技术美、精神美3种表现形式,为了突出作为审美对象的体育运动中的人,提出“身体美”和“运动美”是体育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3]236。其中对身体美普遍欣赏的是体型美、筋骨强壮美与肌肉力量美等3个方面[4]。

尽管体育美学对身体美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这种从外观角度对身体美的研究好象缺少了重要特征。身体美、健康美或各种运动美,虽然都是基于运动中身体展现的各种美的形式,看似身体是核心,其实此身体是一种客体的身体,或称之为“肉体”、“躯体”。“肉体”或“躯体”是纯生物概念,可以理解为作为客体的身体。“肉体”表现的是作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时“身”的一个侧面,是可以从数量方面来把握的。如骨骼、力量或者生理机能以及健康等都属于肉体的范围。这种建立在肉体客体上的运动美、健康美其实只是“肉体显美”,停留在身体的外在形态而已。

在受到肉体制约的同时,在其基础上还有作为主体的“身”。我们一般将其称之为“身体”。所谓身体是无法作为空间形式存在,也无法被量化的作为主体的“身”。“身体”牵涉到无形的精神、心灵、情意,是生理、心理相容而成的共同体。但是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我们的“身体”已附着上浓重的现代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被视同肉体了。“从学校教育里的健康教育、生物、护理等课程,乃至运用到医疗保健上,生活习惯所理解的‘身体’,大都无涉于心、神、灵魂等课题。换言之,现代意义的‘身体’乃局限在其具体形貌,可能透过解剖、扫描来观照的血肉之躯”[5]45。不但如此,在种种的消费领域中,身体甚至被异化为肉体的修饰。诸如种种化妆品和护肤品的广告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皮肤的表层,我们必须时时呵护着自身这种脆弱的防护层以免除各种外来和内在的侵害――细菌、灰尘、紫外线、衰老等;而各种时装广告与各式化装品则又让我们为自己身体的修饰费尽心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把握自己的“身体”呢?那种表现肉体的艺术思维可以给我们明晰的思路。

艺术的雕塑与绘画,最重要的是要找出人身体最重要、最稳定的特征。“首先,时兴的衣着显然是一个很不重要的特征;每两年,至多十年就有变化……那是一个外表,一种装饰,一举手就能拿掉。在活的身体上,主要的东西是活的身体本身:其余的都是附属品,都是人工的。――另外一些特征,即使是属于人体本身的特征,例如技艺和职业的特点,也不大重要”[6]512。我们要采取另一途径,指导我们的应是“某一特征何以更重要,是因为更接近事物的本质;特征存在的久暂取决于特征的深度。所以我们要在肉体上找出它的元素所固有的特征”[6]514。肉眼所见活的身体的本质,“无非是一副附有关节的骨骼和一层骨肉,全部很严密的连在一起,构成一架能做各种动作各种努力的灵巧的机器”[6]514。而有形生命的第2个元素,则是盖在肉上的一张透明的网――皮肤。

雕塑与绘画对身体的把握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身体就是运动机体,是各种感觉的实践体。梅洛•庞蒂[7]141提出我们是以身体在世,身体是现象的身体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客观的身体。舒斯特曼[2]185为身体美学展示了全新的视野,认为身体美学应该对人作为感官的身体进行审美欣赏,对其经验和作用进行批判、改善的研究。因此,他致力于构成身体关怀或可能改善身体的知识、话语、实践以及身体训练。

由于在身体运动中,“身”既不是他人操作我的“身”,也不是我将我的“身”作为客体予以操作,我是作为“身”而动的,或者说我就是身,身就是我。因此,对身的思考必须要从主体方面来予以明确。

1.2身体的主体性转向:体育美学的服务主旨

“身”之动,才产生具体的体育运动,为了阐明体育运动就必须首先明确“身”自身是什么。同样,要阐明体育之美也必须首先明确身体意义上的美感是什么。体育,基于其身体运动的体验特点,无法用言语“表达”出什么来。但是,体育运动却使人的身体得到许多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得到的感受。身体在运动中通过跑动、跳跃、翻腾等动作,强烈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引起特殊的兴奋和。这些感受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也是通向审美境界的初级阶段。身体运动强烈剌激着机体的神经系统和各种感觉器官,引起运动感、节律感、时空感、立体感……对力量的震憾,对速度、灵敏的惊奇,对柔韧、协调、耐力的赞叹……人们在运动中不仅使这些感官获得充分的体验,而且在身体运动中还常常伴随着种种良好的感觉,如舒畅、坦然、冷静、专注、投入、自信、自如、活力……体育运动最鲜明的特征是突显感性而不是理性。体育作为一门专门处置感性的学问,要凭主体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感觉、体验。因而,作为研究身体感性之美的体育美学,运动中身体的各种感觉特别是运动系统的、美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身体的审美不是完全精神层面的,而是由多重感官的体验来完成。当我们去审美时,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就会一起使用,组成一个共同的审美体。“人对世界的感觉,不仅依靠视听,也不仅仅依靠其它感官,而是整个身体向对象世界的全方位敞开。它涉及人的每一个神经、每一根毛孔。这种审美体验的身体性,就是现代汉语为审美体验规定的‘以体去验’的属性”[8]288。美学专家刘成纪对审美体验的诠释,使我们对桑塔耶纳的观点有了进一步理解,桑塔耶纳[9]36认为:“给我们带来审美基础的的首先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人体的一切机能都对美感有贡献。”可见,只有从对身体的外在形态转向对身体感觉与体验的关注,体育美学研究才能实现从“无身”向“有身”转化,从而真正体现该领域人文价值。

总之,体育美学应致力于为身体的各种感觉,尤其是运动感觉在运动中的充分滋养与发展提供美学依据。一旦明确这一点,不仅体育美学的人文价值得以凸显,而且关于“体育美在哪里”等诸如此类的无休止争论将迎刃而解,踌躇于瓶颈中的体育美学将获得全新的生命力与广阔的研究空间。

2源自身体的感觉:体育审美的三重体验

体育运动中各类项目构建着各式各样的形式美。比如:跳水健儿腾空跃起,在空中一番眼花缭乱的转体后,疾箭般插入碧波之中;一场精彩的球赛中,球员们精湛的技艺与巧妙的配合;体操选手在地毯上腾跃,凌空飞旋,那流畅美妙的动作,给观众留下深深的印象;武术动作形神合一,威武勇健,复杂多变,尤其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协调配合,讲究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成千上万人的团体操表演,编排精美,规模宏大,气势磅……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体育运动的直观形式美。

但是,我们若仅仅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去惊叹运动员高超的体能、技能、技巧,甚至毅力时,我们所抽象到的所谓美可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感,而只是一种主体对客体对象的“把玩”或“欣赏”罢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情,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情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10]16。马克思超越此前一切唯物主义者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将“事物、现实、感情”从主观认识和人的实践方面去把握与理解。这对我们研究体育美学,不也是一条通往真理的道路吗?

体育运动既是身之动,那么体育之美就得从身之动的主观体验来把握了。体育运动的身体美感,有着3种不同水平的审美体验:一是身体在运动中,源自肌肉运动系统产生的并伴随着情感体验的“运动”。二是建立在第一反射运动基础上,源自对技术动作“内模仿”的“运动联想”。由于身体运动的优雅“形式”过于触目以至触景生情,通过相应肢体经验的回忆、唤醒,进而激发出情感反应。三是超越二级反射的身体感官共鸣体验,是一种心灵走出感官,与运动意义世界相融相忘的“身心通感”。

2.1源自肌肉系统的“运动”

汪济生[11]17-21认为一切精神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反应或反射活动,而所有的反射活动在逻辑结构上可以归为3个级别。第一级反射,它指的是直接服务于生命体感觉需要的行为,它以生命体的生理性好恶直觉为动因,它的行为方式和执行过程往往是自动进行的,它相当于无条件反射。第二级反射,它是第一级反射的延长,相当于经典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这级反射和一些较复杂的审美形态关系很大。第三级反射,主要指的是神经系统的理性活动,语言就是凭着这一层次反射的结构而诞生的,而且它的诞生又反作用于三级反射,使它的速度与深度空前提高。

生命体在自己内在需要的推动下,通过上述的反射级别,把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反应之“手”越来越长地伸出去,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与我们美学问题有关的现象,即生命体的智力程度越高,越能远距离、大范围地看到周围事物和自己内在需要的满足与否的因果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一级反射机制所引发的肯定性感觉;而美感是由二级、三级反射机制所引发的肯定性情感。或者说,前一种称作实感态的美感,而后一种美感称作情感态的。因此,所谓美感和的区别,说到底也就是由反射引发机制级别不同而区别开来的不同层次的快乐体验罢了。

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在为人类生命谋生活动不停地工作着。除了不断从自身和外界获取各种与生命生存有关的感觉信息以外,也会不时地从外界获取令自身肌体和感官满足、兴奋、美好的感觉。这种感觉随着人类精力和余暇的增多而被有意识地再现与再创造。由此人类的美感活动由原先的自然自在形态逐渐走向了自觉自为的形态。我们今天的各种游戏、体育、艺术活动,正是这种自觉自为的美感活动。但如果我们略加留神,就会发现这些纯然超越物质世界的艺术与游戏活动,其美感依然来自机体和感官的。

当个体抛弃各种多余的动作,摆脱各种束缚协调自如的运动时,往往会惊奇地感受到生命力充分发挥和表现的自由状态。不仅他的身体在运动,他的情感也随着流畅、协调的运动形式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在身体运动的和谐形式中产生了流畅、合乎节奏的美感体验。肌肉感觉也有体验美的可能性,在身体锻炼的自由活动中,在一位短跑家的冲刺中,在一位训练有素的体操家的自选或规定动作中,即刻扩散至整个身心的、作为一种身体健康适意和技能灵活性标志的情感在特定的瞬间是可以成为美的享受的[12]150。从心理学上说,就是神经-肌肉活动,这种运动能使人体本身及活动具有获得美的可能性[13]27。

2.2源自对技术动作“内模仿”的“运动联想”

如果说人在运动时引起运动器官、肌肉系统适宜的感觉与随之相伴随的情感叫做“运动”,而这种“运动”被视为第一级反射的话,那么,那些使人联想起肌体动觉的行为方式或形式则就有了较复杂的审美形态。这是第一级反射的延长,是由于某种形式、动作或行为方式与第一级反射有着间接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反射系统,与经典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相当。体育给人的美,源自直接或间接(观看运动)人的肌肉系统的动觉,而运动员健美的体形、流畅的线条、结实有力的肌肉、灵活敏捷的弹跳、优美的旋转、飞快的奔跑与器械的和谐相融等等,恰恰是诱发人的肌肉系统动觉的美的形式……我们不妨称之为“运动联想”,可以归入第二级反射水平。

当我们观看运动员在比赛中波动的曲线、弧线、折线、斜线、蛇形线;欣赏到运动员天生的身体素质与一种非凡天赋的精准结合,在恰当的时机表现自身能力的精彩瞬间……这些身体运动的优雅形式,通过相应肢体经验的回忆、唤醒,进而激发出情感反应。这一条件反射形态是在第一级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二级反射形态,由于其“形式”(动作)过于触目以至触景生情。由于这一反射形态的不再是拘泥于身体某部分的,而是忘我地将注意力引向外界,因此这一形态的可以认为是一种美感。

具有生理的动作实际上很难有纯粹的形式出现,而在生存要求满足后产生的游戏要求,从谋生和劳动中借用一些使主体曾产生过的技术动作形式。这些技能“形式”一旦从谋生、劳动中脱胎出来,又被游戏按着自己的审美要求大大地加以改变、发展,就获得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发展能力。这种自主发展由于有着自己的内在动力和指向,可以走得非常远。就像将沉重的“铅球”抛出后一样,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已没有任何意义,就是在战争年代也是如此,但是铅球比赛所规定的这些规则与技术动作,正是远离日常生活引导观众全神贯注欣赏的前提条件。又如各种手倒立、吊环十字支撑、平衡木动作等,这些运动项目是以急剧的起动、转体和突然加速来改变身体的位置。从整体观察空间结构上的变化,这些技术动作很容易感受到平衡美。肌肉骨骼运动感官所带来的升华到美感的过程需要一个“形式”的提炼过程,而运动技术之美就是这些“形式美”的体现。

2.3与运动意义相融相忘的“身心通感”

然而,更具有审美意义的是比第二级反射系统更复杂的第三级反射活动。它是在第二级反射建立的基础上,对第二级反射的条件联系进行比较,以想象力为触角和探针,找到了这些条件联系中一致的东西。有如在运动中感受到了人类对身体极限的挑战,对精湛技艺的炫耀,对人体健美的膜拜,对交流、和平、友谊、公平、竞争、负重、拼搏、奋战等的追求……这种快乐不是运动中的舒适感觉,而是在感悟和体验运动世界的意义与精神中获得的快乐。我们将这种更具有审美意义的快乐感觉称之为“身心通感”。“身心通感”不拘泥于肉体的自由,审美的器官必须是无障碍的,它们必须不隔断人们的注意,而直接把注意引向外在的事物。好比网球的快乐,不是体验在流汗的持拍手臂或跑动的双脚中强烈的感受,而是以由衷的酷爱和专注的心神去玩这个游戏。“我们的灵魂仿佛乐于忘记它与肉体的关系,而且幻想自己能够自由自在地遨游全世界,正如它可以自由自在地改变其思想对象。心灵可以从中国走到秘鲁,而绝不觉得身体哪部分有丁点儿紧张变化。这种超脱的幻觉是使人高兴的,而沉湎于肉体之中,局限于感官之内的,就使我们感到一种粗鄙和自私的色调了”[9]24-25。

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热爱体育,不仅仅是因为体育能让人更好地生存、劳动或强身健体,而是体育自身所承载着真、善、美的文化精神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在健壮身体的较量背后,体育运动不仅体现了人类对摆脱物质世界的束缚而不懈创造的精神;同时也传递了人类对友谊、和平、平等竞争的共同理想。百年传承的奥林匹克运动,正是传承着人类为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而我们对体育运动背后这种人类久远情感与奋争的感悟,已然超越了对运动员高超运动技能的感觉联想,逐渐向着普遍意义的境界之美“身心通感”接近。“观众都渴望将自己的能量与运动员的身体能量融为一体,并以此来增强自己的能量。这里所说的体验不是指精神上的统一,而是身体上的一致。作为观众,人们一直怀着紧张的心情期待着自己的能量与运动员的能量相融那一刻的到来,尽管谁也不知道这一时刻究竟何时到来。这一时刻一旦到来,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距离便随即消失”[14]131。这种接近相融和超越的过程应该说就是主体审美素质不断优化、审美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无数主体的不断提升,就构成了群体的提升。这样,在体育运动的世界中,任何一个主体都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同时又认识到他和其他主体因为共同沐浴着体育之美,而一起归属于一个充满公平、竞争、拼搏、渴望、挑战的世界。

然而伴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其自身异化和演绎出的为争名夺利而呈现的“商业交易”、“政治追求”等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运动员肆无忌惮地服用药物和消极比赛,个别裁判被定性为“黑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运动员与俱乐部之间的纠纷,以及在奖励机制作用下,一些运动员和教练员表现出个人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严重,为了个人利益而急功近利等等,使“体力与精神为一体”的奥林匹克思想几乎化为泡影,也使奥林匹克价值理念受到冲击。这种异化现象,正是反映了“身心通感”的审美境界在现代体育中的不足与缺失。

3身体的美育:体育美学的历史使命

卢梭[15]141指出:“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做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所以说,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和我们的眼睛。”正因为如此,为了要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感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们就是我们的智慧的工具;为了尽量地利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强健。所以,人类真正的理解力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的思想敏锐和正确。

锻炼身体的各种感官,并不仅仅是使用这些感官,而是要通过它们学会怎样去感受。因为我们只有经过学习之后,才懂得怎样摸、怎样看和怎样听。有一些运动看起来纯粹是自然和机械的,比如游泳、跑、跳、扔石头,但是它们仅仅锻炼两条腿和两只胳膊吗?所以,“不只是要锻炼体力,而且要锻炼所有一切指挥体力的感官;要使每一种感官都各尽其用,要用这个感官获得的印象去核实另一个感官获得的印象”[15]152。要学会测量、计算、称重和比较,只有对自己的一切动作都预先想一想它的效果,并且按自己的经验纠正错误,那么他活动的时间愈多,他的各种感官就得到愈多的锻炼,他就变得愈聪明。

这些主张一方面在将身体作为手段把握的同时,也指出体育领域中还包含着除了健康以外的任务。这些主张没有过时,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我们把身体理解为身体的(感性)活动与(感性)活动的身体时,身体就包含了3方面的内容:一是被感觉的身体,如形体、容貌、气质、风度;二是作为感觉的身体,包括体外的,如视觉、听觉、触觉、肤觉,也包括对身体之内的感觉,如本体感知觉,包括肌肉收缩、心跳快慢、呼吸疾缓、冷热以及一些不可言说的感觉;三是作为感性活动的身体,包括食欲与推动的身体活动,既包括衣食住行、人际交往,也包括艺术与体育领域内的身体表演。要想使人的身体健美,就必须在人类教育中实施美育。所谓美育就是直接与人的身心健康和审美能力相关的艺术教育。也就是从身体的本性出发进行与身体相关的审美活动,且必须是建立在需要身体高度参与的审美活动。或者更明确地说,就是将传统、精英式的审美静观活动还原到一种身体习惯的基础之上,应该包括音乐、戏剧、神话故事、诗歌、绘画、舞蹈、雕塑、建筑、体育等艺术形式[16]。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和展示人的形体美、语言美、声音美、情感美、形象美,还能够塑造各种美好的德行和人格。比如作为听觉器官游戏的对应对象物――音乐,不仅丰富听觉感受,还可以培养人高雅的气质、陶冶人温和柔美的性情。作为中枢部游戏的对应对象物――文学,运用的材料是表象,人们用文字的符号把想象的内容表达出来,她们是交流人的内心世界的媒介,能使人内心千头万绪、千姿百态的情调得到滋养而成长。而作为骨骼肌系统的对应对象物――舞蹈、体操等,不仅提供了人类发泄自己精力、体力和表现自己内在情绪的最方便、最直接的手段,而且赋予人以优美的形体、美丽的身姿、青春的活力以及生命的激情。总之,身体的美育要想充分尊重身体感受的重要地位,就得直接参与与身体的感性活动及作为感性活动的身体相关的艺术教育。

而从体育运动的特性来看,体育运动对身体的美育不仅关注身体在运动中的外在形式或表现之美,而且关注活的运动经验与身体机能的改善,从而致力于改善人们对运动状态和感受的意识,进而提供对人们短暂的情绪和持久的态度以更加重要的洞见。“除了增加我们自己快乐的可能性之外,这种改善了的身体功能和意识还可以在成就德行方面给我们更强的能力,因为所有的行动都依靠我们身体器官的效能”[2]174。改善对身体感受的感知,不仅给我们更多关于自身的知识,而且能令我们有更大的身体技巧、功能和活动范围,它们都可以为我们的感觉器官提供更大的空间以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

作为身体实践活动之一的体育运动,溯古追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事实,即现代艺术的综合形式比古代要多得多,所达到的综合程度也比古代要高得多。比如体育舞蹈,就有自由体操、艺术体操、冰上舞蹈、水中芭蕾、即兴街舞等繁多的艺术形态。而且这些运动还综合了丰富的色彩、变化的音乐、曲折的情节,使运动者的各种系统维持更充分的活力、更全面的发展;而欣赏的人也可以在最经济的时空中,体验到更大的、美感享受。当然,这些艺术形态在越来越综合发展的同时,各门艺术形态的单元也越来越分化精细。比如运动之精微准确的项目――射击,又可细分为好几个项目,如步枪、手枪、跑靶、抛靶、双向飞碟等;在步枪射击里根据射击姿势又可分为立势、跪势和卧势;手枪射击也可分为几个不同的项目,如自选手枪射击、手枪速射、标准手枪射、气手枪射击和运动手枪射击……

体育运动的这种愈合愈分的进程被证明符合人类的审美需要,而且对人类身体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种分化的发展中,为更全面的身体美育提供更好素材与活动,并且这种调动身体各系统兴奋性的艺术手段还会越来越丰富。正如前东德国家奥委会艺术导员霍尼所指出:音乐、造型艺术、文学及其他美的艺术,都应与体育结合起来;在美感起特别作用的领域,像技巧、体操、花样滑冰、旱冰、艺术体操及学校体育活动方面,具备节奏和韵律力量的音乐在增强效果方面更是大有用武之地[17]。

体育运动艺术形态在越来越综合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分化和精细,为更全面身体感觉发展提供更好素材与活动。体育美学应致力于为身体的各种感觉,尤其是运动感觉在运动中得到充分滋养与发展提供美学依据。体育美学不仅要关注让个体充分体验肌肉系统的直接,体验和谐的运动形式带来的运动系统联想,还要努力提升个体进入运动世界与运动意义相融相忘的身心通感。唯有这样,才可能在体育的世界中滋养自己的身心,充分享受运动之快乐。

参考文献:

[1] 彭富春. 身体与身体美学[J]. 哲学研究,2004,38(4):59-66.

[2] 理查德•舒斯特曼[美]. 生活即审美[M]. 彭锋,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胡小明. 体育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王深,陈俊钦. 当代青少年体育审美的特点与体育美育的基本途径[J]. 中国体育科技,2009,45(3):94-100.

[5] 蔡璧名. 身体与自然――以《黄帝内经素问》为中心论古代思想传统中的身体观[M]. 台北:台湾大学出版社,1997.

[6] 丹纳[法]. 艺术哲学[M]. 傅雷,译.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7] 梅洛•庞蒂[法]. 知觉现象学[M]. 姜志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8] 刘成纪. 什么是审美体验――海德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与审美体验理论的重建[J]. 中州学刊,2006,28(5):284-288.

[9] 桑塔耶纳[美]. 美感[M]. 缪灵珠,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 汪济生. 美感概论:关于美感的结构与功能[M]. 俞晨玮,译.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12] 胡小明. 体育美学[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13] 松井三雄[日]. 体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4] 汉斯•乌尔里希•古姆布莱希特[美]. 体育之美:为人类的身体喝彩[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篇(9)

二、体育运动与体育审美

体育运动是人们有计划地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的创造过程。一方面,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的健康,发展人的个性;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作观赏,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观赏体育比赛,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从认识观看,它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直接统一的直观认识,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是在活动的直观形式中演化到理性内容。从论理实践看,它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的社会功利价值。中国女排和田径“马家军”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体育审美和艺术审美不同,体育运动美感建立在一种双重的基础上。首先是以运动者运动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其次则产生于经历情感体验与竞赛过程中非常实际的感受。这是体育审美与艺术审美的显著区别之处。体育观众是直接参与体育创造和传播的。观赏者既是感受的主体,又是参与的客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获得体育运动的美感。首先,观赏者必须具备体育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即主体的意识能够通过感知和客体发生交流,以引起心理的振奋和激励;其次,观赏者必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即对观赏的运动项目的特点、结构、力量和幅度都有一定的体验,才能对审美客体作出一种稳定不变的情感反应。

体育运动的直接目的是功利的,尤其是竞技体育,它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是和团体,民族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体育竞争是运动员用身心体能这一特殊的物质和心理手段去战胜对手。人类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必然要在运动中,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来。人在运动中要拥有最大的空间,达到最高速度,显示最大力量,是对人体极限的冲击,是人的自我超越。人体始终按照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样的法则运动着。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它给人和谐愉快的感觉。体育审美是以直接参予为基本特征的。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规律、特点、力度不同,因此它给人的审美感觉是不同的。在体育运动中,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各种运动美,同时,体育服装、体育建筑、体育场地、体育器械,和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等均能满足审美的需要。

三、体育美和艺术美

总的来说,体育美和艺术美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它们在美的创造方法和表现形式上,以及人在审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很大差异的。

艺术美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它充分、强烈、典型地反映出生活的美丑。艺术美的创造不仅是在生活美的基础上概据,加工、取舍提炼而成,而且溶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塑造一些非现实性的艺术形象。而体育美却不同。体育美的创造虽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其中也包含了教师(教练员)对自己的行为客体的一种审美态度,它和艺术创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全是现实形象反映,它的主要本质在于解决美的有机构成。也就是说它必须直接接受竞技性的要求,并且现实性地尊重人体科学规律,在于研究如何花费最少的体力,使人的天赋体力,技能和运动速度发展到最高境界。体育美不仅有抽象概括,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可感形式。任何虚伪和过分夸张都构不成体育美。

人在艺术作品中和体育运动中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人在艺术作品中是被塑造、被表现的对象,而体育运动中人是表现的主体。前者作为间接美出现在审美关系中,成为审美对象,后者作为直接的形象进入审美关系中,成为审美对象。在体育运动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对象,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表现的内容,又是表现的形式。文学艺术美需要一种无生命的物质(文字、声音、色彩)作为艺术美的媒介,而体育美的媒介就是运动着的人体。文字艺术美侧重于人们的审美想象。体育美则更重于人们审美感知。文学艺术美通过艺术媒介固定下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静止性,而体育则表现在人体运动的全过程中,有着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感。因此说体育美是一种流动的美,动态的美。

四、体育美的欣赏

体育运动给人展现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美的艺术世界,它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享受。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高超艺术,是体育运动中美的体现,它象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给人予美的享受。

当人们在观看艺术体操比赛时,运动员做波浪动作时所表现出的柔动连绵特色;做转体时表现出来的身体轻盈高飘;做平衡动作时表现出的稳健,优美给人予强烈美的感染。在观看竞技体操比赛中,运动员那稳健、准确、高难、优美的动作更给人以精彩、动人、魅力无穷的回味,使人进入梦幻般的境地。在观看球类比赛时,球场上那快速多变的战术,紧张激烈地争夺,熟练默契的配合,更是迭起,精彩纷呈,把人带入精湛神话般的世界。更有跳高运动员的腾空飞越横杆;帆船运动员博击惊涛骇浪;击剑运动员敏捷灵活的雄姿;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的千姿百态的舞姿;棋类运动员统帅的千军万马的气概等。这些诗情画意无不使人陶醉于体育美的享受之中,去激励人们对体育美更高、更深的追求。

篇(10)

目前随着社会上“全民健身”热的出现,从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到大学体育院系里产生的由“体育院(系)”到“体育健康学院(系)”、“体育卫生学院(系)”等的更名,由此可见社会及政府对身心健康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身心健康需求显得越来越强烈。然而,现代高科技,一方面给人的身心健康提供了良好的医疗保障设施,另一方面它也给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一些负性的影响,如运动不足症、亚健康、现代“文明病”等。针对这些负性影响,有些人采用吃药、打针和吃补品等方法,有的人则采用体育健身的方法,哪种方法更好?

体育运动对情绪的调节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生理性或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体验。我国古代医籍《内经》把人的基本情绪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七种,即所谓“七情”。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楚,学生应该也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表现,以便作出适当的调节。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水平一和水平二的学生不但能“说出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而且还要能“观察和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产生愉、转移注意力、释放消极情绪等,当学生学习压力大或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打打球,跑跑步,人的感觉不是更加劳累,而是轻松愉快,体育运动促进了血液循环,锻炼了躯体功能,并能将由各种生活压力所致的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上的疲劳。一般体力疲劳经过休息之后很容易恢复,而心理疲劳则不容易调节。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疲劳后,会随体力疲劳的恢复而恢复。而且,在体育运动中,人的精神专注于运动中,可暂时抛开生活中的各种烦恼。运动的竞争、游戏性质也使其充满乐趣,是调剂心身的好方法。

体育运动对意志的培养

体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需要克服身心疲劳,消除厌倦、胆怯、慌乱等消极情绪,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紧张等,这些都是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也是培养和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体育活动是磨炼与考验人的意志品质的活动,是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学生可以克服各种主客观的困难,坚持参加体育活动。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中需要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尤其是面临挫折时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在比赛场上,观众们不仅把掌声和鲜花给优胜者,而且对遭遇伤病、落后、意外事故等仍能坚持比赛的运动员更加钦佩、赞赏。体育运动可以达到心理训练的效果,使人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以体育运动中的坚强意志用于工作和生活之中,一定会不怕困难,富有成效,取得成就。

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由于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象。身体表象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据报告,54%的大学生对他们的体重不甚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她们的身高和低估她们的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身体自尊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有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培养良好的性格

体育运动可使人形成开朗活泼,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做事果敢,遇事冷静等优良性格特点,使人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耐受力和亲和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体育运动属于技能范畴。技能是经过练习而巩固了的行为方式,技能训练有助于能力培养。在体育运动中需要动作敏捷,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头脑机智、灵活,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可使人这些方面的能力水平有所提高。体育运动可作为一种交往的媒介,促进人际交往,大部分运动项目都是需多人共同参与的,其他单人项目也需在别人的比赛和交流中才更有乐趣。因此,喜好运动的人往往会交很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体育运动还强调分工与合作,尤其是在集体项目中,这有利于培养人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把这种精神运用在社会生活中一定会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特别是给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果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反复得到的是失败的体验,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由此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不要过分营造相互比较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否则差生可能一直是体育学习与活动的弱者,要鼓励学生作自我比较,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和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树立三维健康观

篇(11)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高度现代化、生产劳动自动化和效率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和生活物质空前丰富。科学技术在为人类提供了现代化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的同时,反而给人们带来了过度的心理刺激。人们如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高节奏,就会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障碍,最后导致所谓“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和人体健康水平的下降。现代社会使人们在尽情享受各种物质文明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这些都是娱乐休闲和身体锻炼太少等综合原因所造成的。很显然,要消除这些对人类的伤害,人们必须充分认识体育运动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事实充分表明,现代生活方式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一:体育已经成为很多社会成员生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科技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脑力劳动起主要作用,科学技术含量以及在生产劳动中运用的程度大大提高。在当代社会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人们的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所代替,并且还有不断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 它也带来了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紧张程度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加大,人们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体力活动大幅度减少,从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本身也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 因为现代社会的生产劳动方式需要人们有更加健康的身体,更好的身体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劳动和工作的需要,所以体育就成为现代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内容。其二:现代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不仅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个人与社会的认同,还提供了一个可能进行创造的整体环境。未来的体育运动将以日益绚丽多彩的身体运动方式提供快乐,增进人类健康, 努力保持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生存活力。体育运动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但具有生活方式的综合性、多层次性属性, 而且还具有指导人们实现“健康”生活, 培养适应环境变化能力, 提高生命质量的特殊功能性。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中的作用。

一、体育运动的流行提高了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自动化生产使工作日缩短,余暇时间延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量减少。

为了保持身心健康,满足现代化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的体育运动意识不断增强,体育运动逐渐成为自觉自愿的个体行为。生活质量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有较大程度的改变,是人们对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评价,包括劳动与休闲生活的满足程度、劳动与日常生活的舒适程度、交往需求的满足程度、社会服务的满足程度等,它是指人们的主观感受。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从无需设备技术到高规格的场地设施、专门的技术和设备;从个人独立操作到多人共同参与,任何年龄、性别、职业和阶层的人都能选择符合自己社会地位和爱好的体育项目。

二、体育运动丰富了余暇时间。

现代人追求个体生命的完整。他们不局限于一天8小时和一周5天的工作时间内发挥聪明才智,还要在这之外出彩。体育锻炼使人们摆脱以工作为中心的单调生活。工作之余,参与户外体育活动,能消除孤独感、恢复自信,缓解因工作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充实单调乏味的生活。通过观看世界杯足球赛、美国NBA篮球赛等顶级赛事,人们娱乐身心,生活态度更加积极。面对大量的余暇时间,如何充分利用时间享受生活,用科学健康的方式来支配已成为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的问题。体育以其独特的功能和便捷的方式逐渐渗透到每个家庭。通过体育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把更多的余暇时间投入到体育中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新生活的概念。体育尤其是团体活动和集体组织,为乐于运动锻炼和渴望结交朋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通过体育锻炼,运动者广泛参与社会交际。同时,体育运动中的许多经验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体育运动不仅拓展了生活空间,充实了生活内容,还加大了运动区域。通过登山、攀岩、旅游等方式,人们更加贴近自然,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本原,扩大自己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