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9 16:35:1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

篇(1)

一、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较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更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教育。但是农村中小学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一)教育理念匮乏、落后

教师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减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容。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部分中小学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像卸了包袱一样,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生像泄了气一样,学习放松了。其次把发展学生的特长理解为素质教育的全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演化成了形式主义,放手发展学生但却不给予指导和培养,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成了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的“自由玩耍”的天地。另外挂着素质教育的旗帜来搞应试教育,仍然把升学率当成评估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把班级分为快慢班,实验班,这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教师来源来看,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学历合同”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招收的;从学历层次来看,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从年龄结构上看,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居多;从职称结构看,高中级职称的少,绝大部分是初级的;从学科结构上看,音体美和农技教师奇缺。(2)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加之受农村文化的内在影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3)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城乡学校差距悬殊,农村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调入城镇学校。城镇教育又发展迅速,亟需调配师资,于是通过招考等方式从农村学校挖走了大批优秀的教师。农村教师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

2.课程资源单一

目前农村与城市一样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课程标准,出现“校校同课程,生生同课本”的局面。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单一化,其实施的目标也是唯一的,即参加中考或高考,仅仅追求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加之农村受条件的限制,很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很少使用乡土教材,致使农村课程设置单一,严重脱离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课程与教学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

(三)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显示政绩,搞形象工程,过分重视“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农村学校当成“弃儿”,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学校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有些学校或沿袭已制订的制度,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有些学校领导不思进取,学校干脆不设什么管理制度,农村学校教学管理非常松散。学校没有引进竞争机制,工作既无动力又无压力,教师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情绪。平时教学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作业批改的越多,越能得高分。教案写的越详越能证明工作积极性高,检查者却不看看教师的教案是怎么写成的。多年来写一次教案却能从容应付许多年,今年抄去年的,明年抄今年的。现在网上教案多如牛毛,教师为了“钻研教材”也都在网上“认真备课”了。

(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广大的农村家庭“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而重要问题。由于“留守”在家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隔代监护容易产生溺爱、寄养监护会出现偏爱、无人监护就会失爱,而这些孩子又缺少自律意识,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差,人格形成出现了缺馅,心理问题复杂。“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的问题比较明显。更多的“留守学生”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更容易违纪,成为教育的难管对象,更为严重者还会走向犯罪道路。普遍有厌学倾向,学习成绩差。缺乏沟通,人际关系和青春期问题突现。

二、解决农村素质教育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领导班子干部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哪些观念呢?就是做好三个转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由只重智育向“五育”并重全面发展转轨,由单一的升学型办学向综合型办学转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来转变观念:1.更新学生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理解、信任、尊重、爱护学生。认识到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2.更新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是学生的诊断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是评价者和激励者,是学生的管理者,是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同时教师又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3.更新教学观:教学方式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时空转向灵活时空,教学手段由黑板粉笔转向多样化综合,教学评价由重结果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要积极地为农村教师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在职或脱产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学水平。精心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全面的新课程理论培训,使他们能够认真理解,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精心组织农村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让农村教师定期分批到城镇学校“拜师学艺”,由专家引领,促进专业成长。

(三)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篇(2)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190-0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教育的大头在农村,但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虽然有不少经验、成绩,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势在必行。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1、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大多是中等师范毕业,其中还有一些民办代课转正的教师,其第一学历合格率较低。虽然他们从教时间较长,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教育科研水平整体偏低。由于他们历经了应试教育,对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较为熟悉,经验主义文化占主导地位,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改感到茫然,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感到不适应。同时,许多老师不具备素质教育应具备的教学技能,特别是美术、音乐、体育方面的教学人才,在农村小学几乎没有。

另外由于城乡学校各方面条件差距悬殊,现有农村能力较强的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调入城镇学校。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许多优质的生源也逐步流入城市。城镇教育发展迅速,需要大批教师,于是通过招聘考试等方式挖走大批优秀教师,使得本来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学校受到双重打击,师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2、教学理念落后,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

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沿袭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填鸭式教学,教师始终是以课堂为中心,注重传授死知识,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无法实现。实施素质教育后,提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小学,许多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教学质量,于是便由学生放任自流,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培养。这些综合素质不高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初中要进行中考,仍然把升学率当成第一要素,于是便把这些学生分成普通班、实验班。普通班无法提高教学成绩,只能让学生玩,初中毕业后,尽量往职业技术学校送;实验班为了提高升学率,只能给学生施压,节假日没完没了地补课,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对于这些现象,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为显示政绩,只搞形象工程,注重“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忽视了对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农村中小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学校没有竞争机制,教师工作既无动力也无压力,因此教师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3、课程改革只是口头改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上级部门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往往只看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注重考取重点高中的学生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种体制下,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仍沿袭传统教学,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师依然把讲授作为重点和中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忽视了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望,对学生的好奇心、猎奇心理缺乏正确引导。只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不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处于青春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缺乏正确的引导。

4、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城乡教育失衡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积弱积贫,有限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需要。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有的学校即使有也因为设备陈旧、残缺不全,许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影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相反在城镇的中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完善。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二、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求教师必须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自觉的学习精神,勤于思考的习惯和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师素质:(1)组织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分科、分年级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育管理,适应新的教学设备。(2)同行切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在同行教师中开展以老带新、互帮互学活动。(3)在教研组内,让教师轮流承担研究课题,组织好集体备课和课后评议。(4)开展听课活动,互相启发、借鉴。(5)拜访同行专家、学者,走访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

这些措施的实施会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为全面地在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教学效率高,教学方法新颖。进一步规范课堂要求,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用心备好每一节课,精讲精炼,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落实知识点。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得轻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

教书育人――德育渗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首先对德育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要巧妙选择德育的渗透结合点,进行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争取每一节课都有体现,学生都有收获。在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教师要有百倍的热情,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人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觉行动。

3、扩大学生活动范围,使学生全面发展

扩大学生活动范围,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根据中小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单纯天真敢于发表意见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体验生活,摆脱只追求高分的束缚。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在农村学校多开展“文明清洁卫生竞赛”、“告别脏话走向文明”等活动。特别是现在的“城乡清洁工程”,使农村学校也和城镇学校一样有一种乐观向上、讲文明、守纪律、活跃而清新的气氛。

4、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分配给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比例要进一步加大,加大经费投入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有效措施。通过政府投入财政经费,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3)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05-001

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动的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和审美情操的发展。

一、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理念落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教学中注重死知识的传授,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地位。

2.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短缺。

3.教育管理水平较低。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二、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三个转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由只重智育向“五育”并重全面发展转轨,由单一的升学型办学向综合型办学转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来转变观念:⑴更新学生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了解和研究学生,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理解、信任、尊重和爱护学生,认识到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⑵更新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是学生的诊断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是评价者和激励者,是学生的管理者,是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同时教师又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⑶更新教学观。教学方式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时空转向灵活时空,教学手段由黑板粉笔转向多样化综合,教学评价由重结果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2.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要积极地为农村教师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在职或脱产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学水平。

3.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农村教师在师德方面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不断的约束自我、提升自我。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

4.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查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环境不仅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也需要变革教育体制与管理。

5.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⑴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⑵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⑶提倡体验性教学。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⑷增强师生之间多维互动。互动可以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个人与全体学生的互动,教师个人与学生个人的互动,教师个人与小组学生的互动等。不同类型的互动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往,促成的是文化间的交融与整合。⑸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学习连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过程,领会学习的真谛,才能促进智力潜能的发挥,促进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终身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教学中要刻意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善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实施教会学生会学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阅读、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发现与归纳,并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创新问题,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与灵气。

篇(4)

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动的发展,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和审美情操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是全面的教育。

农村中小学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一、教育理念匮乏、落后

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减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容。部分中小学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生学习放松了。把发展学生的特长理解为素质教育的全部。另外,仍然把升学率当成评估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把班级分为快慢班、实验班。

这些问题都是对素质教育的不理解、吃不透精神而引起的问题。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教育。

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而且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教育投资向城市一边倒。而广大的农村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这样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1.教育经费及教学设施

由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积弱积贫,有限的经费不能立竿见影。在资金分配上,县财政是以中心校为单位进行支出预算。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获得的教育经费能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上的不多,大多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等。甚至有些学校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体育课形同虚设。农村中小学校设有微机室电教室的也是凤毛麟角。

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教师来源来看,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学历合同”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招收的;从学历层次来看,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从年龄结构上看,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居多;从职称结构看,高中级职称的少,绝大部分是初级的;从学科结构上看,音体美和农技教师奇缺。(2)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3)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部分农村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调入城镇学校。农村教师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

3.课程资源单一

目前农村与城市一样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课程标准,出现“校校同课程,生生同课本”的局面。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单一化,其实施的目标也是唯一的,即参加中考或高考,仅仅追求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加之农村受条件的限制,很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致使农村课程设置单一,严重脱离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

三、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显示政绩,搞形象工程,过度重视“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农村学校当成“弃儿”,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学校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有些学校或沿袭已制订的制度,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有些学校领导不思进取,学校干脆不设管理制度,农村学校教学管理非常松散。学校没有引进竞争机制,工作既无动力又无压力,教师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情绪。平时教学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作业批改得越多,越能得高分;教案写得越详越能证明工作积极性高。检查者却不看看教师的教案是怎么写成的。多年来写一次教案却能从容应付许多年,今年抄去年的,明年抄今年的。现在网上教案多如牛毛,教师为了“钻研教材”也都在网上“认真备课”了。

四、课程改革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沿袭传统教学,课程改革只是口头上的旗号,依然是重视应试,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重“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学中依旧把讲授作为重点和中心,导致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学生不善于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决不会放心这样做的。会认为学生把课堂搞乱,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师引导学生也只是很短暂的一个环节,学生智慧的火花不可能在与教师的交流目光中一瞬间爆发。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新课程改革才能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生根发芽。

五、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广大的农村家庭“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问题。由于“留守”在家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更容易违纪,成为教育的难管对象,更为严重者还会走向犯罪道路。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亲情,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二是学校教师的急功近利,重视知识传授,放松学生品德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对“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忽视。三是社会教育的监管力度不够,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对于“留守学生”的影响,也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突出的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必须有解决的人才,而人才必须靠教育。教育内容是农村教育的根本,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农村教育培养。农村教育的内容要为“三农”服务,就必须改革过去农村教育内容中脱离农村实际,脱离农业需求,脱离农民需要的内容,使农村教育为农村的发展和振兴作贡献。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且任务艰巨。农村新课程的改革要寻找一条适合农村现状的道路,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农村。倾我们的力量来共同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做好做大做强农村教育。

篇(5)

素质教育已开展了若干年,在很多地方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城市中小学教育表现更加突出,学生素质普遍得以改进,教学成绩大面积得以普遍提高,呈现出一片喜人的景象,但在农村表现却并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我认为开展素质教育所提供的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如下障碍。

一、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开放不够

站在语文教育这个角度来讲,要提高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不是说农村语文教师不想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是在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能为学生提供的条件,除了课本外,就是学校的图书室。而农村中小学校内的图书室绝大部分处于长期关闭状态,或者只是对教师开放,而教师到图书室借阅图书用于教学方面的却并不是很多。其原因除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家庭负担较重,思想上、经济上压力较大,中小学语文课本知识结构较为简单外,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图书室里的书籍,不是多年没有添置更新,就是添置的图书知识点重复多,文中观点不够新鲜,要不就是印刷存在质量问题,激发不起教师借阅的兴趣,那就更谈不上能激发学生借阅的兴趣了。

二、农村中小学微机室对师生开放不够

虽然各学校都配有微机室,但这些微机室的微机绝大多数都没有联网,因为这些微机室的主要任务是让微机教师教给学生基本的操作方法,不是让学生在微机上自由地查找他们所感兴趣的学习资料。退一步讲,即便是联网,也常常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个学校的学生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而微机室只有一个或两个,一个机房也只有二三十台,多至四十余台,而学生一个班就五六十人,在微机课堂上一个学生根本平均不到一台机子。如果不是上微机课时间,学生在校活动就让做文化课作业挤占完了,因此到微机室去的机会就更少,更不要说学校也不会给学生开辟课外上机时间。

三、农村中小学学生通过看电影、电视、收听广播来接受知识,尤其是接受与课本相关知识的条件受到了限制

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中学,寄宿生多,走读生少,可无论是寄宿生还是走读生,上完晚自习后绝大多数都在八点半左右,学生除了回家回宿舍路途中占有的时间外,再把床铺整理一下,把头脚衣物清洗一下,洗漱完毕后,把当天没有做完的作业再补充一下,大概就到九点半左右了。这时一天学习所带来的疲劳早已累得他们呼呼大睡了,因此,晚上看电影、电视、收听广播接受相关知识尤其是与课本密切相关的知识的条件就受到了限制,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毕业班的同学要补习功课,非毕业班的学生还要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

四、农村中小学部分教师自身知识与能力的局限性

篇(6)

1 引言

中小学英语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英语课堂素质教学进行了指导性规定。由于素质教育是一项全面、综合、以培养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因此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执行素质教育方略、整合素质教育资源和科学考评素质教育成果,将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开展。

2 英语课堂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生在英语听、说、译能力教育以及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广大农村、尤其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在素质教育方面远远落后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城区中小学,比较受教育者全体、全能和个性特征综合发展的素质教育来说,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素质教育问题还客观存在。具体表现如下:

2.1 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不深入。英语教师是推动英语教学的主导力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热爱生命、乐善仁爱、服务社会的人文情操方面,应该比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更深入地懂得素质教育的内涵、意义,在教授英语课堂上应当融入素质教育理念,落实人本主义有意义的学习。对待学生不仅要有“太阳”般的温暖,而且要有“舵手”般的指导,用自己过硬的教育专业与能力素质上好英语课。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严,教师的素质教育理念不强,有的存在着对什么是素质教育理解偏差,以为特长班才是素质教育,在英语课堂上不知道怎样教学才是贯彻了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以求课堂教学形式的新颖别致,而教育效果仍然没有超越应试教学。另外,学生对英语课堂素质教育持被动态度。在分数决定成败的应试环境下,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质要求被应试考试的狭隘内容所冲击。学生关注的是分数,忽略了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再有,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不强,进而影响着英语课堂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2.2 现有素质教育资源整合和利用不到位。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的人力资源非常不足。在皖北农村,一个英语教师每周代20多节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同一个乡镇,英语教师人数与学校学生人数的配置也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同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软件也不尽相同;在教学硬件方面,能够帮助英语课堂素质教育开展录音机、计算机、投影仪、电视机、DVD、音像设备等在农村中小学非常薄弱,即使有的学校有能力去置办这些设备也常因技术、管理和教育常态的影响被闲置或搁置。随着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投资的增加,有的学校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和语音室,但限于师资力量和缺乏善用教育设施的方法,多媒体教室也就成为量化达标的摆设,本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听力和英语口语练习的、连英语教师都不能有效替代的教学设备却利用效率不高,有的甚至只成为供英语教师展放教案和照搬书本东西的工具。如何才能把它利用到英语课堂的素质教育上,使有限的教学设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没有找到结合的嵌入点,对中小学英语课堂的素质教育帮助不大。

2.3 英语堂课素质教育效果考核有偏差。考核决定课堂。对英语教学质量的考查,目前是以试题的形式,期终分数一锤定音,考核办法没有与时俱进,不能行之有效,对学生情感态度、认识和社会生活能力等素质考查薄弱。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往往是在中小学阶段效果最好,就象小孩学习英语一样,在13岁以前效果最佳。形成英语课堂素质教育效果考核偏差的原因多样,其中应试定输赢的惯性思维在作怪,人们没有跳出形成已久、并认为是目前最能体现公平的一种考查模式。为了考出高低,试题完全可以不按照素质教育的规定,偏难、偏窄、求怪、份量超大,导致实际教育与之前一开始规划的素质教育蓝图达不到一致。另外,素质教育效果的考核体系建立难,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打破应试能力一统天下的局面,把综合素质考查定位在听、写能力和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两个方面。因平时英语课堂上不注重英语听力和表达语言基本素质的培养,出现只会考试而不会说英语、只能凑合考试而听不懂英语的现象。难怪英语专八的不会用英语跟人交流、能交流会用英文写作的却过不了六级!英语课堂素质教育科学的考核体系没有建立以及传统考查评价的局限性直接影响着英语课堂素质教育的开展。

3 解决英语课堂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办法

根据素质教育理论和英语新课标要求,针对英语课堂素质教育薄弱环节,英语课堂素质教育的出路应该放在教育主客体改造、课堂教学倾向素质化以及教学效果科学化考评三个方面,并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3.1 改造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使之互为主客体,使之共为一体。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作为教育工作“教”的主体,学生便是客体,作为“学”的客体,学生便是主体。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是教学一体,学生也是学教一体。这决定了课堂教学决不是什么旧式的“君臣父子”关系和现代的“完全自由”活动。教师执行素质教育方针,首先必须准确把握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位置,以及正确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这关涉到能否在观念上乐于开展素质教学。若强调教师只教,不顾及班级每个人的学习,不顾及每个人德、智、体、美等素质的发展要求,并把学生只作为异己的客体对待,忽视他们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需要,那么课堂教学失去民主性,这与素质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相悖。若强调学生只学,丢弃教师先导作用,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丢弃人文情感和教师的关怀,并把教师作为客体工具对待,忽视教师为人师表、朋友般关爱的职业操守,那么课堂教学失去对等性,这与素质教育的社会性和人文性相悖。从改造教学主客体入手,改变教师传统教育理念,培养师生正确的构成关系,发挥英语教师课堂素质教学的“舵手”作用,树立帮助学生象“地球绕日”般服务宗旨,建立师生同志式或朋友般平等关系,在教与学的课堂上,形成“天人合一”般的“教学一体”、“师生一体”关系。对教育主体和客体改造,关键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构成关系改造,使他们各自树立自己在教学课堂上应当担负的角色和任务,以一种健康的姿态共同完成英语素质教育任务。同时对教育工作者,尤其教师进行素质教育重要性、内涵以及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如何嵌入素质教育的认知改造,使教师认清自己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摆正心态,在熟知素质教育是什么情况下,乐于在课堂上开展素质教育。

3.2 注重课堂教学与教育内容,使之体现素质化,使之相互一致。英语教案设计与教材内容一定要匹配,教学预设一定要忠实于课本。为了把课文内容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教材、教案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统一,并允许教师在课堂上随着学生学习情景的变化调节、修正和创新。因此,贯彻素质教育,首先教材编写一定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使知识性和素质化合理编设,相互结合。以为课文多彩、多画、多对话就是素质教育的做法是大错特错;缺乏词汇、语法、对话文化、情感态度、交际策略等知识的介绍是不行的。针对广大农村中小学生英语文化背景几乎为零的实情,教材直接以对话、阅读导入,而缺乏语法、短语、课文知识背景介绍,这样的材料编排没有针对性。现在教材素质教育的内容明显、充分,但实际贯彻起来相当团难。问题出在注重素质内容的编写,忽视了相关知识的明白归类和介绍,教材没有把素质性与知识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教材的素质材料与知识材料的分配存在矛盾,高起点的教材与英语基础水平低的学生在学习的阶梯方面存在矛盾。另外,教材内容年级性阶层差别不太,六年级阅读理解的难度不亚于八年级水平。农村存在小学不学英语到初中再学习也一样的认识,许多学生错过了在小学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故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教材内容一定要体现知识性、素质性和阶层性。它规定了教学教案设计的生动性、多彩性和科学性。

在适宜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材为前提下,英语教师的教案设计一定要反映课程的特点,体现教材素质精神,把教材内容的知识性以生动的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教材素质的培养内涵以多彩的课堂形式和教学技巧内化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感悟中提高认知和技能;把教材培养目标以阶梯型的任务循序渐进地分解在教案中,使学生在跟随教师的教学中明确目标和任务,获得负责和担当。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利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英语教师综合运用教案和教学设施,并在课堂上按照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提高教学效果。比如教材的听力部分,可用录音机播放磁带,或用多媒体图音并茂地展放,让一切可用的教学设施都要围绕英语课堂的效用展开。可是有的老师认为多媒体等大型教学设施太麻烦而直接用录音机替代;还有的老师认为讲课比听力课更重要,于是尽量减少学生们的听力课而讲课,一次次“偷工减料”的结果只能是以英语听力差为代价。培养英语听力、说话交流的基本功课被质量大打折扣的一次次英语课堂教学而最终用学生的“晕船英语”、“哑巴英语”和“国产英语”买单。落实英语课堂素质教学,这是英语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衡量教材、教案、教法的关键。另外,在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和实际生成教学之间也应该保持着一致性。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决不会机械地照搬教材和教案的,往往在课堂上生成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或联系紧密的东西,来帮助学生学习。要求教学预设与生成一致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要以自我为中心随意教学,生成的东西一定要体现素质性,并把生成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质培养的内容融会在教学中,用教师的课堂激情、创造和有意识的素质嵌入能力修正应试教育课堂。

3.3 加强素质教育和综合考核,使之建设体制化,使之良性循环。素质教育是社会建设内容,让全体受教育、全面发展、增进与各国文化交流和增强社会创造力是我国的国策之一。保障英语课堂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作为激励和推动的依据。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素质教育不高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考核体制没有真正形成所致,使课堂素质教学得不到社会体制的约束和保障。因此,加强和落实素质教育的综合考核体制建设,来保障中小学英语课堂素质教育的执行。

篇(7)

随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校安工程”的实施,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教育的差别逐步缩小,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颁布实施,有力地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但由于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在馆舍、场地、借阅、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图书馆效益的发挥。因此,在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思和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身心特点,学校图书馆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看书、爱书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优化阅读环境。环境育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阅览更应切实加强人文环境建设,除了整个馆室应经常保持窗明几净,书架和桌椅摆放整齐、图书分类陈列有序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名人字画、花草盆景、励志格言等美化馆室,使师生在吸取书籍养分的同时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更加喜欢图书馆,热爱图书室。

2、推介最新书刊。在社会信息化、图书数字化的今天,图书更新越来越快,中小学图书馆除及时添购新的图书外,还应当及时将已购进的或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的新图书信息向师生、介绍和推荐,以便师生及时了解和查阅,从而有效提高新书的使用价值。为此,图书馆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立新书架、新书公布栏、宣传资料等,做好新书推介工作,使广大师生能够及时了解新图书信息,缩短查借图书时间,加快优秀新图书的推介速度,提高新图书的借阅率、利用率。

3、培养阅读习惯。好习惯受用终身。图书馆除了努力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积极创设优美的阅读环境外,还要与学校、班级积极配合,通过教育、引导、督促等各种方法,共同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加大图书投入

农村中小学校要在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同时,同步制定图书馆发展目标,把图书馆建设真正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图书管理人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图书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从规划预算等方面切实保证生均、师均各种图书的购买经费,确保学校藏书逐年增加,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师生不断成长的源泉。

三、创新管理模式

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由于起步较晚、人员场所等各种条件所限,不仅给管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且也不能完全照搬专业图书馆的管理经验,这就需要中小学校图书管理人员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创新管理模式,服务素质教育。对此,一是可以通过班级分组集体借阅的方式,有效解决场地、管理人员有限等问题。二是在分组集体借阅的基础上,在班级和不同班级之间定期分组交换,轮流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三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图书角,将分组借阅的书刊或班级自筹资金购买的图书以及发动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课外读物集中起来,以方便学生灵活阅读。四是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资源、信息教育课或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网上阅读。五是开展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对班级确定或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借助图书、网络来进行搜集、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图书的利用价值。

四、举办读书活动

实践证明:举办读书活动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的有效方法。学校图书馆要密切配合学校开展的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班团队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各种读书活动。其活动形式除了传统的读、讲、演唱、编故事等外,还可以把书本知识和现代化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网上读书活动,寓教于乐,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努力提高活动效果。举凡剪报、摘抄、诗歌朗诵、故事演讲、读书心得讲座、科普知识比赛、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成果汇报会等,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以不拘形式。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自我教育,自我熏陶,有利于增长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

五、提高综合素质

学校图书馆是以书育人、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优秀读物,多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通过读书活动或各种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通过读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二是积极配合学校的新课程改革,以图书补充和辅助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三是通过指导学生主动搜集相关文献信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是指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广泛地汲取,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育人目标。

总之,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只有加大图书投入,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应有作用,才能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

篇(8)

Liu Yanjin

(陕西教育学院,西安 710061)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Xi'an 710061,China)

摘要: 农村中小教师教育法制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我国教育法制进程的快慢。调查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知识偏低、法律意识淡漠、侵权现象严重。要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制素质的现状,应该从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完善学校内部规则、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he legal syste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 education in rural area is related to the pace of leg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have low legal knowledge and legal sense, and infringement is serious. To change the status, we should enhance the legal awareness, improve the internal rules of the school and enhance students' knowledge of the law.

关键词: 农村 中小学教师 法制素质 调查研究

Key words: rural area;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the quality of the legal system;survey an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189-02

0引言

加强中小学教师普法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法律素质,对培养具有现代法治观念的公民、推进依法治教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有效地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法制素质现状,笔者针对教师法制教育的特点,设计了相关问卷,对问卷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根据调查问卷中发现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法制教育现状的对策。

1研究方法与被试教师

1.1 研究方法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对教师进行调查测试,并辅之以学生问卷,为了更进一步地验证教师问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程度。对教师的问卷测试共设计了43道题目,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师对教育基本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②教师法律意识的基本情况;③教师侵权的现状及其类型。

1.2 被试教师 调查在陕西省渭南市、西安市两个城市的周边农村中小学进行,每个城市随机抽取了若干所学校,每所学校又抽取了若干教师和班级。被试教师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共160人,问卷的回收率为98%。

1.3 数据处理 全部问卷均按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0.0在微机上进行汇总和分类统计。

2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2.1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知识的现状调查发现,农村教师普遍掌握一定程度的教育法律常识,对教育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粗浅了解。教师对自己掌握的教育法律知识进行评价时,有82%的教师认为只是有所了解,仅有13%的人认为自己很清楚。关于教育法律知识这一部分,我们设计了12道题,都是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教育法律问题。这部分题目的总分为30,教师平均得分为17.9,按百分计算为59.6。其中,高分占17.2%(77分以上),中分占34.7%(77-43.3分),两者累计为51.9%,而低分(43.3分以下)竟占49.1%。表明农村教师掌握教育法律知识的程度从整体上是比较低的。而且,农村教师对具有一定深度的教育法律知识的掌握还较为欠缺。我们在教育法律知识的问题中设计了两道具有一定难度和专业性的问题,从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掌握情况也能反映出教师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调查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认识模糊。有64.4%的教师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教师的专门权利当作是教师的义务;有40.6%的教师将人身权当作教师的专门权利。教师对这两道问题回答的正确率普遍较低,分别为29.7%、11.6%。这种模糊的和不准确的认识可能影响到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履行义务,甚至出现侵权行为。

2.2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意识的现状教师的法律意识集中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各种侵权行为的认识、看法。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以及当其权益受损时应采取什么法律救济途径,是教师法律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看法,也能反映出我国中小学教师法律意识水平。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行为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的,你认为学校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吗?”和“在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由于教师的过失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作答中,接近于85%左右的教师认为学校应当承担责任,但也有15%的教师认为不应当承担或不清楚。教师对学生的犯行为,除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外,学校领导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依据问卷结果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有接近于30%的教师对学校领导、教师行政主管部门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回答是不应当承担或不清楚,且女教师不知道或不清楚的高出男教师近10个百分点。

2.3 农村中小学教师侵权的类型及其现状教师的侵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因过错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并给学生造成了损害的后果。学生作为一个在校接受教育的公民,依据《教育法》规定,享有人身权、受教育权、获得公正评价权、财产权以及隐私权等法定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损害其依法享受的权益,否则就要承担否定性的法律后果。调查显示,有83.8%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体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和管理学生,有15%的教师由于气愤而体罚学生。56.2%的男教师和50.5%的女教师认为目前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着体罚学生的现象,初中教师比高中教师高出近30%,且两者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有59.6%的男教师和59.2%的女教师认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轻微体罚学生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从学校类型看,65.3%的初中教师认为学校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对教师轻微体罚持有认同感的初中教师达到73.4%。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国中小学中体罚学生的现象普遍,其中初中较小学、高中严重。调查结果说明中小学教师的法律观念淡漠、法律意识不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隐私权的认识有待提高。调查显示,51.3%的教师认为,“学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按名次张榜公布”不是侵犯学生的隐私权;有75.8%的学生反映学校经常将其成绩张榜公布。25%的教师对将学生的来往信件收藏并转交于家长的行为是认同的。而10%高中生反映他们的信件经常被老师“私拆、截留”。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法律知识从整体上是比较低的,不仅表现为法律知识的普及率不高,如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教师法》的颁布时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的法定年龄、教师的专门权利、教师的义务等的认知水平不够,同时教师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学校类型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性别之间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也就是说,男性教师的法律知识普遍高于女性。②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且在不同的群体中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仅表现为当自身权利受到侵犯后对获得救济渠道的缺乏认识以及对学校伤害事故中民事赔偿、主要责任的承担等方面的淡漠,同时,对于教师的犯行为学校、教育行政机关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等表示不清楚或不应当承担,而且不同的教师群体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着差异。③农村中小学校中普遍存在着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且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尤以对学生以体罚或变相体罚的侵权现象最为严重,同时学生的受教育权、公正评价权等被侵犯的现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将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赶出教室、动员“差生”回家、将学生成绩张榜公布等的现象持的认同率都比较高,认为学校可以这样做。

3.2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法制教育素质现状的对策①加大对教师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从而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农村中小学教师法律知识偏低、法律意识淡漠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教育法律法规,集中教师利用寒暑假、短期培训等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方式应灵活多样,进行普法教育,法条的解释是必要的,想办法引导教师自觉自觉的理解、认同和接受法制教育宣传,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②学校的领导应当身体力行,从完善学校内部规则入手,使整个学校形成依法治教的氛围。农村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的领导应当从自身做起,以完善学校内部规则为切入点,这就要求学校的内部规则不得与上位法律相抵触。许多学校的许多惩罚性规则,严重地损害了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有关机构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学校自治规则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凡与法律相冲突的自治规则,必须予以纠正。③相关部门、学校应当认识到教师侵权行为属于职务侵权,因此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仅要追究教师的责任,而且学校、相关部门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调查中发现,不论是教育行政机关负责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在教师职务侵权行为发生后,一般认为教师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学校要负法律责任,很少有人意识到教育行政机关负责人、学校领导因失职、渎职等也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教师的职务性质是“公务”而非“私务”。基于教师职务行为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不仅要追究教师本人的法律责任,还要追究学校民事赔偿责任和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行政法律责任。④提高学生法制意识,使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的权利。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教师权威性得到多数学生承认,当教师侵权行为发生,大多数学生不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因此,要有效遏制教师侵权行为,要通过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必要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权利。⑤相关部门、学校还应建立起配套完整并切实可行的教师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为督促教师教育行为的规范化,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管理制度和教育督导机构,以便有效地监督教育法律的执行情况,以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战民.从认知到行动:教师教育法律素质的概念、意义和结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02).

[2]蔺艳娥.农村中小学教师法制素质的缺失与理性追求[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3]袁彦勋.深化改革,依法治校[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篇(9)

随着对外交流时代的到来,英语被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英语在素质教育中,能促使学生智力、思维想象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在农村普通中学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一阶段的外语学习。他们外语学习能力薄弱,外语成绩低下,一上英语课就心情烦燥,思维抑制,继而放弃英语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由此产生。目前中国农村的英语教学现状,基本都是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校并未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交流,但是由于教师个人技能局限和学校设备的简陋,英语课成了哑巴课。

那么,针对这样的现状,为什么中国农村的英语教学如此消极?怎么去改善这一状况,使英语教学在农村找到合适的发展空间?

一、英语教学消极的原因

(一)学校落后教学方法和设施设备。不善于归纳和总结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长期采用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在学习上“观望、等待、依赖”的习惯。他们学习不主动,思维不积极,更没有把新旧知识积累和串连起来,而是把原本有系统、有连贯的东西割裂开来。故学会了新内容,忘了旧知识;拿起新课文,丢了旧课文,造成新旧知识脱节。由于设备落后,学校无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一课书的水平,从而增加了学习难度。

(二)师资力量欠缺,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师资配备是学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的英语教师“专业能力”不够,同样成为目前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学校配备的英语老师,既不是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的,也没有从事过英语教学的专业化训练。某农村中学,五名英语老师中有三名都是半路出家的,其中两个过去学的是会计和医学,还有一个竟是学校的数学老师兼任的。有人曾笑话英语课是:老师四川话牌英语,学生直接四川话。“即便是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专业性’上仍需补足。”

有专业人士表示,过去我国英语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培养的教师整齐划一。近年来随着英语教育改革,对英语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即使是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生,知识面、实践能力也有限,进校后还需要进行再培训,更何况是那些彻头彻尾的门外汉。英语教师专业化,要求英语教师既要掌握扎实的英语学科专业知识,又要通晓教育科学专业知识,了解教育规律,掌握教学技能,同时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如果不具备这些素质,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将难以进行。”英语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教法,根本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英语课要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乐趣和知识相结合。

(三)学生未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相当多的学生开始阶段的学习热情高涨,一旦困难接踵而至,日积月累,厌烦和反感便逐渐生成。由于没有掌握科学和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很低。因此,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由“厌学“变成”“爱学”的关键所在。存在的主要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有:1、单词、词组死记硬背由于没有过好语音关,所以普遍存在着发音不准、句子不会读的现象2、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由于缺乏上好英语课的基本词汇,没有具备语言学习听说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上课听不懂,无法理解教师对句子或课文的陈述和讲解。3、回避困难,抄袭作业抄袭的坏习惯,学习上就不思上进,贪图省力,得过且过,日积月累,积重难返。4、胆小害羞、不敢开口大部分的农村学生胆小害羞,在上课有问题不敢说,不敢大声回答、教师的提问和朗读课文,唯恐教师批评,又怕同学取笑。

二、对策及建议综上所述,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归因错综复杂。因此建议多种方法并用:

(一)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争取乡镇政府支持,努力提高农村中学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一是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分批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特别要过好发音和拼音关。二是加强各年级教师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二)切实抓好入门教学。英语入门教学是学英语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教师要及时摸清新任班级的学生情况;对有困难的学习加强个别交流和思想沟通,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更要引导他们多开口、多交往,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体验到英语教师的特别关爱,建立起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自觉性和毅力。其次,强化语音教学,使学生过好语音关,掌握读音规则,培养起拼读能力,拥有一把打开英语世界大门的钥匙,扫除英语学习的拦路虎。第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克服懒散和不愿开口的旧习。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督促、和检查,使学生养成在课堂内外仔细观察、大但模仿、全力投入积极参与、及时预习和独立作业等良好习惯。

(三)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进课堂教学人人都有语言能力。有语言能力的人都能学好母语和外语,学好英语决不是一些人的专利。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强调人人参与,改变学习困难生作为陪衬或局外人的角色,把他们从自我封闭中请出来。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让人人有收获,不断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消除自卑心理。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教师是英语学习的指导、促进者。

(四)赢得家长支持。合力做好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配合的重要意义方法,使家长重视、关心子女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如录音机等,同时使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共同督促、引导,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篇(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必须使数学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数学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数学的素质教育进入课堂,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考试讲评等环节上下工夫,才能使底子较差的学生学好数学,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我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谈谈经验供同行参考。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一种主导过程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排除各种干扰,协调各种活动。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学数学的,每个班里都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特别吃力,而他们都不甘落后并想学好。教师应该针对他们的特点做好思想工作,点燃他们心中近于熄灭的希望火焰。首先教师的言谈举止、治学态度、心态学识对学生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在学生中塑造自己治学严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表现出信心满怀的形象,力图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

二、数学课堂教学应着力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必须坚决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极力要求学生自己“动手”。

1.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我把记笔记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严格要求。常见一些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学生竟然连笔记也没写,这样的课堂学习效果一定是不好的。(因为每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做了笔记,学生在回忆不起来教师所讲的某个重要内容时,翻开笔记就能找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只有在其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同时运用时,才能引起大脑皮层的高度亢奋。我在教学中对于重要的概念、公式、定理的推论,一定要学生动手写一遍,要求学生对于教师补充的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例题一定要记下来。

2.教会学生“会学”。我们在注重研究教法的同时,还要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会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的教学方法和“记”的学习方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学生自学、想学、会学、会探究、会发现、会创造。我的具体方法如下。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写读书笔记,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行之有效的一个好方法。

(2)对于教科书上的某些例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算。通过“算”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运算能力,加快学生运算速度。可是,却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学生课后要做的事情,其实课堂上也应分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运算能力就能有效提高。

(3)鼓励学生演算有关参考书的题目。不少同学对我说:“老师,你上课的问题我都能听得懂,作业也会做,可是考试却不行了,不知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作了具体分析之后,对他们说:“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没有掌握问题的实质;二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少了。单靠算教本上的那几条题目是不够的。还要适当做一些参考书上的题目,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要求学生每人都要准备一两本的数学参考书,并允许他上课时拿来看,如果我所讲的问题他们已经懂了,就不必再听我讲了,而可能自行练习参考书里有关题目或看有关题目的解答方法,从而拓展他们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数学解题的技巧、方法、运算能力等。

三、多表扬和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推尔福特认为,人类社会性动机有交往性动机和威信动机两种,学生交往动机表现为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学习,而拒绝为他所不喜欢的教师学习;因获得师长的赞扬而认真学习,因受到批评或奚落而灰心。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注重首先取得学生的信任。有人说取得学生的信任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这话并不无道理。从教学心理角度来看,学生一般具有“向师性”,他们愿意为他们所喜欢的教师而学习,把他们所崇敬的教师作为生活中的楷模和精神,偶像威信动机则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性动机,学生希望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向往获得成就等。这类动机是获得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心理基础。为经常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做到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表扬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要在课堂上能回答对一个小小的问题,我都会给予他们适当表扬。每次测试和段考、期考讲评之前,我抽出一定的时间表扬和鼓励在考试中取得进步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曾经有一个成绩中下的学生在一次测验考得了90分,在班上受表扬后回去告诉他爸爸。后来他爸爸送他来学校时,去找我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我告诉他孩子现在变得喜欢学习,并爱上学数学,他父亲说就是因为我对孩子的表扬产生的效果。这显然是威信性动机驱使所产生的效应。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实践经验证明,只要能坚持素质教育进课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大胆摒弃传统的由教师点圈点作业,令学生限期缴交的被动学法,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篇(11)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在培养目标方面,素质教育力求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则侧重于智育培养;在对待学生方面,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往往只关注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往往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则不教;在教学过程方面,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往往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方法方面,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互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往往是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作业负担过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学生 80%以上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的欠缺。

课堂教学要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明确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

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英语学习中的“难记易忘”现象是师生双方都极为头痛的事情,教师应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他们找到最佳记忆方法,如从点到块记忆法、瞬间强化记忆法、集中注意专注记忆法、比较归纳记忆法、最佳时刻加强记忆法等,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树立自信心,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语言除了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外,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也是必要的。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也应想方设法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英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竞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五、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目前,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素质再教育的提高势在必行。